小学语文校本研训总结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校本研训总结(精选6篇)

小学语文校本研训总结 篇1

本学期,xxx学校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想思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任务,以“自主、合作、探究为载体,以课堂学习研究为重点,大力强化教师的素质意识的责任意识,教学质量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期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的校本研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学校本着“为学生成材奠基,为教师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以研带教、以研带管、研训一体”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内部潜能并整合外部优质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干部管理职能,构建学校校本研训体系;以参与式反思、研讨,课堂学习研究以及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致力于创建自我诊断、自我培训、自我发展的研训共同体,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二、教师队伍建设

本学期,中心校加大了教师队伍的管理力度,建立校本研训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校本研训管理措施,着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业务方面。本学期,各村小根据中心校的要求,加强了对教师业务学习的管理,具体体现为:

(1)、校本研训工作制度化。本学期,各村小认真制定了符合本 实际的校本研训工作计划,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2)、本学期中心校定期组织了4节语文、数学中心校级教研活动、专家录像视频教学观摩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拓展了教师业务学习交流的平台,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教师的学习内容得到了充实,教学技能得到了训练,教学品质得到了陶冶,个人素质得到了提高,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3)、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个人成长档案的管理,各村小均能按中心校的要求加大了对教师的个人成长档案袋的管理力度,凡涉及到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种类资料都必须收到个人成长档案进行管理,使每位教师都能在自己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地稳步向前。也为评价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有力依据。

三、常规教学管理

常规教学管理是学校的常规工作,也是首要工作。为此,我中心校本学期把此项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紧扣教研室的工作方针,“围绕一个中心,搞好两个服务,做到三个提高,用好四个策略,抓好五个重点,并要求各村小要切实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

1、建立健全常规教学管理制度,本学期我中心校根据教育局教研室下发的常规教学管理条例的要求。结合我中心校的实际,制订了《xxx中心校常规教学管理条例》,《条例》内容涉及到教师备课、批改、听课等各项常规教学工作内容。做到了在管理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有目标、有标准、有要求。

2、制订具体措施。确保制度的执行与落实。本学期,我中心校根据《条例》要求,规定每月对各完小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考查,并把考查结果公布后归档管理,以备做为对教师进行考核的依据之一。

3、充分发挥中心校教研员及各完小教导主任的作用,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管理与指导。本学期,中心校要求两位教研员每周最少要有一天深入到村小指导教学教研工作,至今为止,两位教研员深入各村小指导工作的时间共有40个工作日之多。期间,各村小的校长、教导主任除了配合两位教研员做好工作外,自身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使这些青年教师很快的进入正轨的教学角色,成为教学的主流,使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4、强抓各项作业批改,有效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我中心校严格要求各小学每月对教师的批改进行检查一次,并做好材料记录存档及上送中心校工作室,工作室教职员根据各校上送的材料数据到各校突击抽查核实上送工作量是否真实,对不完成工作量的教师及时指出批评,使他们都能完成了本质工作,学生也能及时得到了应有的评价。

5、强抓教研工作的实施。本学课改已进入到了六年级,我们以科研为先导,推进课程改革,这已在教育管理者心中达成共识,并认真选拔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课改年级的学科带头人,要求各校每校每学期必须开展4节以上的研究课,由各校教导具体负责中心校派教研员参加,并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通过自由讨论来搞取闪光点,来体会新的创意,同时学校领导还带头进行教学实践,直接参与教研活动。与教师一起学习新的教育理论,通过相互学习,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乐趣的研究氛围。

6、建立长效考核机制,狠抓课堂教学实效。本学期初中心校经过深入各村小进行教学调研,发现了不少问题,最突出的还是教学质量的问题,尤其是课改阶段年级的教学质量最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中心校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教学质量的跟踪管理。首先,加强对单元测试的监管,中心校在每次单元测试中都对每所学校的某些年级进行突击抽查。随后进行试卷分析,寻找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本学期,我中心校利用中考、期考都进行全面统考,通过统考对教师的阶段性教学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公布,以及召集全体教师对考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再次,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中心校本学期加强了随堂听课工作,不定时地对教师进行突击听课。听课结束随即对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测试。最后,关注教师的心理问题。中心校对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心理问题都注意进行调理,为教师解决一些教学当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力争让教师在轻松有助的环境中开展教学工作。以上的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实效教学的初步形成,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明显好转。

四、校本研训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校本教研增强了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执行新课程的能力,初步形成了用科研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教师自主发展的愿望,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二)培养了教师之间合作精神

小学语文校本研训总结 篇2

一、精准定位, 靶向发力

做好学校教师研训工作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是关键。学校宏观规划校本研训工作, 一方面坚持“教师为本、按需施训”的原则, 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培训, 突出校本研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坚持多元培训模式相结合的原则, 采取“远程培训与校本培训、学科组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满足教师研训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我校立足实际, 制定了每五年校本研训的总目标和具体工作方案, 渐次推进、强化以课标、新教材、课改理论、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的研训。同时, 坚持质量为本的原则, 校本研训工作以创新模式、优化内容、增强实效为重点, 以提升全体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 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有机结合的培训机制。远程培训以推进网络研修社区建设为重点, 促进网络研修、校本培训、送教培训有效融合, 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常态化。这是学校校本研训的立足点之一“站在高处”。

对学校校本研训精准定位是重点。“校本研训”需要学校管理者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特色, 了解学校教师的真正需要, 了解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了解学校的优势资源。五指山市第一小学校本研训的关键是提升研训质量;方法是创新师训方式, 包括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校本培训;有效的是“互联网+学科”、“信息技术+学科”等学科与信息整合的研训项目;高效的是教师自主谋求发展的内因和人文关怀的外因, 特别是对学校的省市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我校坚持不懈跟踪“校本研训”, 重点思考“校本研训”主题的确立是否恰当, 反思“校本研训”的形式和内容是否让教师真正地“动”起来了, 反思“校本培训”的效益等。

找准校本研训短板, 精准发力是难点。短板主要是提高校本研训实效性问题。国培、省培、基地、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 都存在着如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问题。教师研训固有自身的规律, 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长期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等特点, 让参训教师每次研训都能学有所得是最基本的要求。笔者认为, 加强项目研训内容的针对性, 精心设计有效的研训方式, 是提高教师研训实效性主要措施, 也是教师研训工作的永恒主题。这是校本研训的立足点之二“想在实处”。

二、培训方式创新, 学校校本研训工作项目化

1.“互联网+学科”项目。表现在加强学科网络研训学习, 努力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 夯实业务能力。

(1)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 以多媒体、互联网为载体, 逐步建立学习型教研组。以“互联网+学科”项目的方式推进, 扎实创建以发展为主题, 质量为主线, 创新为动力, 学生为根本的学习型教研组。学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博客号, 分别链接学校及科组的博客。教导处建立了市一小语文教研组博客, 链接所有科任教师个人博客, 设置学科管理的各项栏目, 及时发布语文学科教学教研资料, 如上传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教学教研信息、教研活动记录等其他备课资料等。要求: (1) 老师们每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要发送到科组博客, 每个学期的语文教学总结必须是针对教学计划而写的实事求是的总结。 (2) 学校语文科组每次开展的活动及时上传在博客“活动记录”专栏上, 例如听课反思、活动总结等。供反复学习之用。

(2) 以博客为载体, 聚焦科组活动,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促进组内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整体性提高。2014年11月, 以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语文课堂教学 (习作教学) 大赛为契机, 市一小语文教研组开展学校习作教学赛课活动。为了让活动的效果更加深入, 我们利用“互联网+语文”方式开展研训, 突破时空和组织上的限制。第一, 要求全体科组教师将个人的听课心得反思发送到语文科组博客, 交流共享。第二, 在此基础上, 我们将六个年级的参赛习作课录制, 上传到语文组博客上。在年级备课时间内, 由各年级语文科组长组织组内全体教师参加, 在网上再次回放, 再次观摩, 结合课标细细品鉴, 梳理出自己可以借鉴的可取之处, 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个人建议。评课直奔主题“三个一”:一个优点, 一个不足, 一个针对不足的个人建议, 要求建议有可操作性。以达到相互交流, 共同提高的目的。力求做到教研活动简练有效。第三, 针对性进行研讨。要求全体语文教师课余时间利用博客参加。安排好六个年级习作课的研讨主题、研讨时间 (一周) , 有主持人、有在线研讨活动总结。科组通过“互联网+语文”的方式, 习作教学得到了语文科任教师们前所未有的重视。老师们的习作教学视野得到拓宽, 方法的指导上更加有效。12月, 学校老师参加市习作课堂教学比赛, 荣获一等奖。

(3) 以互联网各级各类远程培训为依托, 实现国培项目、省培项目与校本研训的整合, 使得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有效。 (1) 每年国培省培, 利用各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等) 集体备课半天时间, 科组长组织未参加本次国培的教师集中在电脑室, 观看国培讲座视频, 做到资源共享, 共同进步。 (2) 与国培同步开展研训活动。 (3) 专业引领, 学校省级学科带头人公开课教学示范。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 学校开展了“学科带头人公开课教学观摩活动”。 (4) 学校研训凸显信息技术特色。特别是2014年以来, 依托国培信息技术提升项目, 学校大力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全体教师电子白板、电子表格等使用培训。目前, 学校45间教室都配备电子白板媒体, 使用率达100%。

(4) 抓实常态网络教研。网络教研是常规教研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在学校博客网页发表文章2篇, 进行交流互动, 实现资源共享。所有的教师已能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 促进教学反思, 找到了增强自己教学业务能力的另外一个途径。

2.“信息技术+学科”项目。

我校“学习型教研组”尝试引领科组教师, 逐渐形成信息含金量高的学习型群体, 有序、有效、积极开展教学常规活动。以语文教研组为例, 信息技术背景下在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方面的探索实践是:

语文科组教案以电子教案呈现。要求一备、二备教案分类归档。具体措施是:⑴各年级语文科组长进行学期备课, 就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备课。详细备出学期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措施等。同时, 将本册语文教材, 以单元为单位, 安排年级科组教师每人主备一个单元教材。⑵年级科组教师各备一个单元的课文、练习、作文的教案及课件。年级科组长负责将一备教案分单元集中归档, 并在单元主备文件包上注明主备人名字。 (3) 年级每位科组教师 (含主备教师) 在主备教案的基础上, 根据班情、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详备作文教案。每位语文老师负责将本人二备教案分单元集中归档, 并在每单元二备教案上写反思两篇 (一篇为课文教学, 一篇为本单元作文教学) 。 (4) 各位科组长及年级教师要及时将一备、二备教案及时拷贝在办公U盘及电脑上, 以备教育局、上级教育部门的抽查及检查。

三、深入提炼, 学校校本研训项目工作课题化

小课题, 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抓手。语文科组先后共有4项省级立项课题获得结题, 其中两项课题为“优秀”等次。例如, “有效教学”一直是学校校本研训的重点项目。学校以“如何开展有效教学”项目为校本研训主方向, 细化、融合到各科组中开展小课题实验研究。语文科组也将此项校本研训重点提炼到小课题研究层面。以2013年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主持的省级立项课题QJXK125138《三年级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为例, 学校语文科组成功实现了研训项目课题化的转型。

该小课题研究思路是:基于科学、合理地解读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材, 探求适合五指山市一小三年级学生的来自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与方法。其中, 解读教材是基础, 目标是有效的教学设计。课题组遵循边实践边总结的方法推进课题的研究, 在促进三年级语文科任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体表现在:

1.课题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 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 让课题组语文科任老师养成深入钻研教材的习惯, 找到教材的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有效结合点, 更加科学、有效地找到实施目标的途径、策略, 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 自身素质也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2.通过对教材解读及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让课题教师了解目前语文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提高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 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现状, 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 探索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4.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得到保证。三年级课题组集体备课活动、二次备课活动、同课异构活动等, 在学校各科组、各年级中得到推广, 校本教研有了看得见, 操作得来的示范, 带动了其余科组、年级也在课题组开展相关的校本研训活动, 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5.校本研训项目课题化的探索实践, 在五指山市产生深远的影响。课题博客及课题组老师们的专业成长, 得到五指山市教师的高度关注。课题主持人受五指山市教育局邀请,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 就学校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做了3场报告。学校不同层次教师获得长足的发展:课题组2位老师成长为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 1位老师成长为省级语文骨干教师;3位老师是五指山市语文骨干教师;5位老师是学校骨干教师。

小学语文校本研训总结 篇3

【关 键 词】中小学校本研训;运行机制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12-02

一、校本研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本的内涵具有三个特征与三个要素,“以学校为依托,立足于学校,聚焦于学校”,是校本的三个特征;“教师的自我反省能力、教师间同伴互助行为、由专家引领的科研水平”是校本的三个基本要素。”校本研训即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更具特色的是,以本校为阵地,以本校为主题,以科学引领为依托促使教师由校本向师本转化的过程特点。校本研训的优势在于解决了教师外出培训的困难,节省了时间;缓解了学校内部人员紧张、有限经费与培训需求之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将话语权交给了每位教师,改变了以往教师集体失语的状态。校本研训的意义不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更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武器,面对动态的、存在差异性的学生个体,研训必须以本校为阵地,才能更好地展现校本的特色,更好地发挥它的实效。显而易见,校本研训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有校本教研功能又有校本培训功能,更有以科学引领为依托,促使教师由校本向师本转化的过程特点。

但是,校本研训的意义不仅在于此,更关注“校本”向“师本”的转变。学校虽然对培训逐步有了一些认识,更多地将其认同为学校发展的基本手段,这种观念上的调整固然可喜,可存在局限性。仅将教师的发展看作手段和工具,其很难获得职业尊严感和生命质量的提升。认识的局限反作用在校本培训中,不去关注教师的真正需求,使本来就缺乏动力的教师放弃了主动性。学校管理中,教师职业的内驱力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就难以完成从校本向师本的转变。而校本研训不仅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更强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只有当教师具有了研训的自觉性,才能在享受“自我实现”的快乐中超越并引导环境。教师学习的自律性是教師专业化发展的基石,更是研训的灵魂。

二、校本研训运行中的影响因素

各要素本身的水平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协调,是有效推行校本研训的运行机制。

教师的认识及理解、培训主体的非专业化问题、教师角色转换中的矛盾、教师评价的畸形发展、社会等外部环境作用等诸多的系列问题,足以证明:研训不是单一的培训,而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一)校本研训运行中管理方面的因素

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有义务牵头做好研训工作,应该成立工作小组,精心组织,有效引导,使研训工作逐步铺开。有序、有效地组织措施是研训工作开展的前提与保障。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学校领导对学校工作一手抓,或是更注重其他综合性业务,工作任务繁重,对于本校其他事情有心无力,研训工作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更缺乏有力的组织约束机制,部分校长对研训的关注与热情度够,但受限于个人的素质与能力,所指定的制度与措施仅仅停留在文本的层面上,成为一曲空谈。

研训工作的正常运行也必须应该得到学校的经费支持,而且是优先支持,在建立、健全各项部门与制度上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方式和方法。要善于发现、把握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尤其是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发挥个人所长,组织教师集体攻关,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及科研氛围,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群体发展。

(二)受训者对校本研训的认识与理解

校本研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部分,虽无学习的压力也缺乏学历的吸引力。这种使教师缺乏动力的认识理解,直接导致研训质量的提升,当这种无力的认识理解与教学质量之间相互作用时,就会使研训质量降到最差,从而反作用于教师对研训的认识与理解。

(三)培训主体的非专业化问题

有较强教育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是校本研训的主体,这部分长期战斗在一线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上升到理论高度反映出总结提升的能力欠缺,培训水平不高,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完全表达自己的问题与经验,所以校本研训不仅要寻求新的培训方式、方法,还需要专业科研人员的引领,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研训模式。

(四)教师角色转换中的矛盾

原有的管理体制与现行校本研训之间产生了矛盾,运行不畅。教师既有教学工作,又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担起家庭角色,在工作、学习、家庭三者之间进行着角色博弈,使多数教师疲惫应付,也无时间吸收、消化,更谈不上反思。

(五)教师评价的畸形发展

有些学校为推动教师参与研训,制定了相关的评价方式,这种自评与他评、校平相结合的传统评价模式,驱使大部分教师在自评中失实,盲目夸大、抬高自己,对于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采取回避与应付的态度,失真的自我评价失去了原有自我评价的意义与价值,在促进教师发展过程中变得毫无意义,而且还会起反作用。不但会降低和错误引导其他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使相互评价的功能丧失,也会因以上两种错误信息使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出现问题,学校的评价也就脱离了正确的轨迹,教师失去了正确的评价,也就解决不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建议,教师评价的畸形发展,违背了原有研训的初衷。

(六)社会等外部环境的作用

社会等外部环境对校本研训及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上级部门及社会机构的合理监督与督导,社会对学校教师及其职业道德正确评价机制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制约着校本研训的成效。

小学语文校本研训总结 篇4

校本研训活动经验总结

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实践。通过我校近几年课程改革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受到,课程改革的过程,既是验证课程标准的过程,也是培养一批理论素养深厚、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强、能胜任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师资队伍的过程。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学校素质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教师,而师资培养又以校本研训最为有效,因为它以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有什么问题,就培训什么,培训的内容体现了差异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知道课程改革不可能事先把教师培训好了整装待发,教师的成长是与改革的发展和深化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学校提出并实施“以校为本,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思路,立足“四项”引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丰富多彩的平台,为新课程的实施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立足“行家”引领,抢占更新观念的制高点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引起了教育界中的一场革命,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师——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实施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坚持以往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将会给新课程改革和实施带来巨大阻力,甚至会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为此,在新课程实施之初,我们着力于 让教师转变观念,开展了一系列的“洗脑”活动,解开教师的思想枷锁。

1、聘请专家,传经送宝。自从正式启动新课程改革以后,为在全体教师中形成强大的思想震撼,我们邀请县教育局的教研员到我校搞调研,他们深入到课堂,对部分教师的授课形式进行了现场指导,提出了合理改进意见。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为全校教师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会后,有些老教师说:“教研员讲的每一个理论都是紧密联系教学实际的,既是他们在基层教学实践中的亲身体会,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没有半点浮华,为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做法和经验,给了我们一把度量尺。”

2、外出学习,取经学宝。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我们着力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基本素质及管理能力。近几年我校组织教师培训,学到了许多先进的课改理念,回校后组织了课改的专题报告会,把先进的课改理念传达给全校教师,为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奠定了基石。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学校又连续派出了许多青年教师参加县级的课改培训,为教师们实施新课改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内部挖潜,互学共进。近几年,学校陆续购回一系列的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料,保证教师人手一册。在对培训资料的学习上,我们建立了三层次的学习小组,即学校领导学习小组为第一层次,教研组为第二层次,全体教师为第三层次。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当一次中心发言人,要求教师结合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谈体会、谈感想、交流思想、交流信息、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思想认识。为保证教师学习活动的有序开展,我们设立了“教师成长档案”,每一位教师均建立一份成长档案,由教导处每学期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并分阶段组织实施,对教师阶段学习的学习体会、学习笔记、测试成绩等一一归档。行之有效的培训措施保证了教师学习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立足“业务”引领,启动研训一体的发动机

1、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能力,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以下活动: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要求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每学年必须结对帮带2名年青教师,同时要求教龄不足5年的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在教师之间形成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学科指导组,上学期我校建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指导组,各学科指定素质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组长。同时,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要求各学科成员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并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有序开展,形成了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2、开展“同备一节课,共研一堂课”的教研活动,推动教研组工作扎实开展。为丰富校本研训的活动形式,提高教师的参与率,使活动真正起到帮助教师成长、帮助教师提高的作用,我们在全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同备一节课,共研一堂课”的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拟出详细规范的公开课教案,报教研组讨论审阅,针对新课程理念,每位教师提出1~2个修改的建议,然后集中同科教师进行研讨,寻找解 3 决的方法,将每一次研讨的结论都用校本教研簿记录下来,一个学期下来,我校就集成了厚厚一本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校本研究成果簿。

3、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设宽松的培训环境。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教师的学习培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我校在新课程业务知识的培训中,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师创设了开放性的培训环境,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资源的优势,对教师开展培训。我们购回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实录的光盘数十张,每周利用时间组织全体老师观看、学习。二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观摩活动,我校有一批年青教师对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一定的研究,为充分展示多媒体教学在推进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在学校开设了 “新课程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培训班,由对教育技术非常娴熟的王咸圣老师担任指导老师。同时,我们在校内安排王咸圣、洪池等一批年青教师在全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观摩活动,使大家亲身体验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愉悦,尝到多媒体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变化,在我校掀起了一股学习计算机、研究多媒体教学的热潮。

三、立足“考核”引领,构建评价教师的天平秤

对教师的实绩考核,就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和认可,在新的课程体系下,如果我们还拘泥于以往的评价方式,教师的教学很显然又会走回到原来的老路上,为此,我校在对教师的考核上花大气力进行改革,以此推动教师主动投身到新课改的实践中去。

1、变学校评价为主为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对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的评价,坚持以学生、学校和社会评价相结合,改变以往单一的学校评价模式。在学生评价上,我们每学期分期中和期末两次由学生对所有的任科教师进行评价,由学校教务处根据新课改精神制定具体的评分标准,学生统一时间进行填写,学校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汇总,然后将结果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通报,并记入教师新课改成长档案中,年终纳入教师年度考核。我们邀请了家长到我校进行座谈,将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作法及取得的初步成绩向家长汇报,把在推进新课程中遇到的挫折及困惑告诉家长,以求得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我们还收集到了许多学生家长的建议,为我们今后的课改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社会基础。

2、变单一性学生评价为多元化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对学生的质量评价。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在学生的质量评价上,存在两个错误的偏向,一是在对学生质量考评上偏向于少数学生——尖子生,使得大多数学生游离于教师考评之外。二是在对学生的质量考评上往往偏向于期中和期末两次大型的考试,只重视了综合性评价而忽视了发展性评价。如果让这两种现象在新课程体系仍然存在,将会极大地挫伤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为此,近年来,我们针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改革,在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我们将所有学生的学业成绩均计入教师的教学业绩中。在学生考试方面,坚持交换监考,流水改卷。严格的考试制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在学生的评价方式上,我们更注重了发展性评价。我们坚持“以活动促训练,以赛事促提高”开展了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在08——09年,我校相继开展了歌咏比赛、广播操比赛、队形队列比赛、朗诵比赛、象棋比赛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我校涌现了一批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我们因势利导,在校内组建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门类多达十多个,利用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开展活动,并要求每一位教师担任一门兴趣小组辅导员,在活动时间内,打破年级和班级界限,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兴趣小组,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学共进,共同成长。

四、立足“课题”引领,构建经验交流的新平台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和科研课题进行分解细化,具体到人,每个人承担课题的一个小的子课题或问题的一个方面,让大家对课题研究不再产生畏难情绪,让他们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一个“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研究新教材”的校本培训活动在我校展开。围绕新课程改革,我们在课题研究上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

1、结合校情开展课题研究。在我校就读的学生中有许多学生是内地的,父母大多是过来承包土地种植香蕉的。由于是新来的外地人,他们经常受到本地学生的欺负而又不敢告诉教师,久而久之,出现了厌学,集体观念淡漠,心理孤僻等问题。针对这一实情,学校成立了“外地学生心理教育”课题研究组,由校长亲自挂帅,涉及到各个年级的教师参与,平时结合教学进行研究,每周三课题组成员碰头,针 对问题研究对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会了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又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2、结合课改开展课题研究。新课程改革实践需要学校建立一套符合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积极研究开发校本教材。

通过校本研训,我们取得了很多成果和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矛盾。这些问题与矛盾,值得我们去反思,也急需我们在下一阶段实施中去解决,这样才能推进校本研训的深入发展,达成培养个性化教师、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标志性学校的目标。

1、为更好地进行校本研训,学校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机制也需与时俱进。虽然我们对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但随着校本研训的深入,问题与矛盾层出不穷,修订后的制度也不能完全解决校本研训中生成的问题。

2、学校的导向、激励、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校本研训的氛围还需继续营造。在校本研训实施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校本研训出现的问题较多,如教师能力发展不均衡,在教师教学与研训之间存在矛盾,在学科间因工作量不同而存在矛盾等,有些难以一时解决,导致部分教师情绪低落,有抵触、厌烦心理。

3、在校本研训的过程中,从组织、时间上如何保证统筹兼顾、研训思路清晰、讲求实效,还需加强协调,科学规划。

4、在研训实践中,我校教研组工作进展不容乐观,主要是教师政治素养,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水平不高,理论学习不够深入,专家 引领不够,学校投入的经费不足,也制约了我校校本研训的全面深入发展。

总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以百倍的信心继续投入到校本研训活动当中去,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创新,全校教育工作一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小学语文校本研训总结 篇5

————三里畈小学“课改10年”工作总结三里畈小学诞生于共和国成立的礼炮声中,已走过60余年的风雨历程。近十年来,课改的春风带来了学校的最佳发展时期,“畈小” 人乘势而上,锐意创新,通过校本研训,使年过花甲的老校焕发了勃勃生机:学校形成了 “以人为本,以德为首,弘扬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求真尚美,活泼创新”的校训,“乐教乐学,善思善创”的校风,“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的教风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学风。如今学校享誉“黄冈市示范学校”、“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黄冈市体育传项学校”、“黄冈市实验教学合格学校”、“罗田县教学常规管理四星级学校”,还先后被评为“黄冈市教科研先进单位”、“罗田县小学工作先进单位”、“罗田县和谐校园建设先进单位”。在这课改十年之际,现将我校课改历程盘点如下: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寻找课改突破口

2003年9月,课改的春风吹遍了我校。课改之初,校内热闹非凡,老师们积极的和传统教学模式划清界限,对传统教学模式格杀勿论。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课堂气氛:一律的喧嚣热闹但缺乏深邃的思考;

2、小组讨论:多数人云亦云甚而放任自留;

3、多媒体运用:过于追求新鲜刺激的形式导致喧宾夺主。

就这样课改在我校轰轰烈烈进行了两个多月,该期中考试了,真是不考不知道,考了吓一跳。一年级的语文科合格率才63﹪,优秀率26﹪。面对成绩,老师茫然、家长不满、学校困惑!为了走出困境,学校成立课改小组引导教师剖析课堂,请专家会诊,在博采众家观点的基础上为我校课改开了一副良药——开展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草根化、本土化的校本研训。

二、好风凭力上青云无边光景一时新——课改在校本研训中前行

心动不于行动,为了课改真正落到实处,服务于课堂,学校走出了一条集研、训、思、践于一体的有效课改之路:

(一)个性管理,让校本研训为课改提供有力的保障

为了让校本研训有效促进课改工作,更好的激发教师参与校本研训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师参加课改的责任感,学校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个性化管理网络与措施。

学校建立了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一级是以校长为组长,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中心学习组,二级是学科研究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和研究的首席,依靠

学术的力量而不是行政的力量全面指导学校的校本研究工作,形成教学研究一体化的格局;中心组成员被分派到各学科研究组参加和指导教研活动,及时解决研究难题,及时发现典型经验。学科研究组是校本研究工作的执行部门,具体开展学科研究活动。还制定了以下奖励制度:

(1)实行评选优秀教研组和课改先进个人的奖励制度。

(2)实行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

(3)实行教科研常规检查制度,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4)实行奖励外出培训学习机会的制度。

学校构建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课堂研讨、专业引领的校本研训活动管理模式。规定教师每周必须写一篇教学反思,寻找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困境、挫折与经验。然后针对性的加强学习,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伴互助是以教师的对话和听评课为切入点,分教研组举办沙龙,通过会谈,让教师将自己的反思所得与大家共享;课堂研围绕反思出的阶段性研究课题开展听评课活动,重点研讨,向课堂要效益;专业引领则依据教师的需要进行,教师们“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提供什么”。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效的指导教育教学。

(二)求真务实,确立研训课题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

要想课改工作良性发展就必须亲近教师、走进课堂、关注学生。学校把研训重点放在解决教师平时教学的实际问题上,将教师急需解决的课堂问题提炼成课题进行研究:(第一阶段)03年11月初,学校经历了“课改**”后,针对教师对新的课改理念把握不透,不能正确把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质,通过一周的听课评课,最后确定了《在新课程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校本课题,这个课题接着又申报了县的课改实验课题,该课题于2006年结题,并评为了优秀课题。

(第二阶段)05春开学初,学校组织各教研组进行工作总结时,针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教师平时教学的课后记、反思等,总结出了两个校本课题:《如何提升自我教学艺术吸引学生》(低年级);《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高年级)。经过一年的实验,课题成果在我镇全面推广。

(第三阶段)07年春,我们的老师越来越觉得现行的语文教材和我们自身的语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①语文教材与农村学生生活脱节。②现行的教学方式缺少大语文观念。这两个原因导致我们的农村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当年暑假,我们利用老师培训的机会,拜访了杨再隋、胡松林等教授,将我们的困惑直面专家,他们觉得我们的思考的问题有高度,带有共性,急待解决。给我们指出了努力的方向,要求我们自己合理利用教材,对

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整合,让教材为我所用,敢于在生活中教语文。回来之后,我们组织教师不断学习相关理论,于是确定了“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整合”这个校本研训课题。

(第四阶段)08年秋至今,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成了我校教师的热门话题。为此学校进行了《优化课堂提高课效》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还参与了省的两个相关课题研究《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和《教师有效教学方式研究》。研究出了数学四步教学法在全县推广。

由于我们研究的都是来自课堂的课题,探究的是老师们急于解决又难以自我解决的问题,并且通过老师们的共同努力都寻找到了较满意的答案。所以做完每个课题后老师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课改并不深奥,它与我们的工作紧密相连。老师都尝到了甜头后,都更加乐于参与课改,积极研讨,劲头十足。进而促进了我校课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三)提供平台,让校本研训成为教师践行课改的主阵地。

课改工作要落实的主体是教师。反过来,课改工作又能引领教师走上发展之路,走上成功之路。因此要想提高课改的实际效果,就必须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为此我校以校本研训来提供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学习的平台

(1)专家面对面。学校邀请县教研室领导、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专家、或本校学科带头人向教师进行理论讲座活动,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校本研训,与教师对话,为教师指点迷津,解答困惑,做到教师们“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供什么”。农师培训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在刘桂娟的带领下,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学校的问题向专家请教解决办法,在他们的建议下,我们进行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融合研究,收效甚好。

(2)主题学习。每学期由教科室确定两个公共主题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料,教研组组织学习和内化。每个组根据各学科重点,自行再确定两个主题开展学习和讨论。要求主题学习内容在开放式学习笔记本中要有体现。

(3)走出去学习。有活动必参加,有机会主动争取参加,近三年先后派出科研骨干、积极分子100余人次参加省、市、县、镇的各类教育研讨会和学习培训。其次,学校组织广大教师到先进学校参观取经,了解教改形势及科研实施情况。09秋季,在教育局的安排下,校长、书记等人亲自前往深圳振能小学参观考察,学习教育发达地区名校的成功经验。

(4)拜师学习。我们结合中心学校成立学科骨干组、问诊课堂的安排,根据学校骨干力量强大的特点,在教师中开展了结对活动,让一大批轻年教师在手

把手的教授中学习、成长。学校成立了以刘桂娟、陈丽、方胜兰分别任组长的语文、数学、品社(生)等三个指导组,深入课堂,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让老师在课堂中成长、提高。

(5)实施“135工程”。学校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年过基本功关,三年过课堂教学关,五年过教材关,这对一大批年轻教师成长为学校的学科骨干教师有很大帮助。

2、交流平台

(1)骨干教师示范展示课交流。

(2)新进教师达标验收课交流。

(3)进步快、成长快教师秘诀交流。

(4)研究成果交流。

3、活动平台

(1)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一次优秀教案评比、一次优质课评比、一堂教研展示课、一次课例评比、一次课堂教学反馈点评、一堂观摩研讨课等。我们每学期选择一个教研组作为重点建设的教研组开展活动。

(2)教坛新秀评选、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在县、市举行这类评选活动的同时,我们学校均开展相应的活动进行选拔和推荐,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给所有教师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师驾驶教材能力、掌控课堂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精神都得以提高,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用她们自己的话说,便是“让心静下来,让灵魂升上来、让行动快起来、让工作亮起来。”

(四)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丰富课改内涵。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彰显学校特色、丰富课改内涵的过程。在书香校园的打造过程中,我们搜集了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向学生推荐,并开发了校本教材《读写导航》,并将国学经典作为校本课程,全校普及诵读,2010学年将校本教材增加和调整为:一二年级诵读《三字经》、三年级诵读《千字文》、四年级诵读《弟子规》、五年级诵读《增广贤文》、六年级诵读《论语》,教材内容是经过老师们精心挑选的,旨在提高学生的中华古典文学品味。体育组也组织人员把多年来田径体训队的经验编成《训练心得》,供体育教师使用。

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彰显的课改成果

十年磨一剑,十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1、教师成长引人瞩目

近几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学校老师的近200篇论文在县、市、省、国家级各类比赛中发表或获奖;学校现有省教学骨干1人、学科带头人1人,市学科优秀教师2人;市骨干教师8名;县骨干教师13名;近五年来学校有25人次在省、市、县级优质课竞赛中获奖,其中“课内比教学”比赛活动我校有7位教师获罗田县一等奖,2位教师获黄冈市一等奖。人人参与校本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总结出了有效的教学模式:(1)语文组阅读教学模式:初读整体感知——研读感悟——拓展升华;(2)作文教学法模式:参观实景、积累素材——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充分交流、拓展思路——教师作文、再度激趣——自主写作、真情表达——共同修改、提高水平;(3)数学四步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设疑解难、探求新知——交流释疑、归纳总结——拓展应用、反思升华。

2、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自新课改实验以来,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屡获佳绩:在英语口语比赛,作文竞赛、实验操作、演讲比赛等各项比赛中,学校有几百人分别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学校体训队多次代表罗田县参加市级运动会和黄冈市体育传校运动会,每次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1年在黄冈市三运会中获得了金奖;同年我校学生在全市“大家唱,大家跳”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名;今年暑假,我校戴尔学习中心的学生赴北京参加“中国青少年21世纪Scratch软件和安全技能大赛”,获得冠军和两个单项最佳奖的好成绩,今年11月份,将代表内地希望工程赴香港与香港优秀学生代表进行交流活动。这一成绩的取得在我镇甚至全县是空前的;2011年我校成功举办了“颂千古美文 扬中华文化”汇报展演,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成果展示,校园集体舞展示等活动,这些精彩的表演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校将广辟途径,不断探求出更好的校本研训方法,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真抓实干,扎实工作,让校本研训在学校课改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校本研训总结 篇6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训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训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校本研训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在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在这三个阶段中,分别为我们教师搭建了三个反思的平台,即每年度举行一次的教学设计评比、教学案例评比、教学论文评比,以评来促思。工作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还可以帮助我们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可以改变我们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2、同伴互助

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其基本形式有:

(1)交谈:

浅层次的交谈主要指信息交换和经验共享,教师也只有不断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才会少走弯路。深层次的交谈主要是指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专业会谈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发散过程,这个过程是最具有生成性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教研组活动中的评课就是这种深层次的交谈。我们的教研活动分为两块,一是常规性教研,每学期语文、数学各安排两周一次,其它学科隔周各1次,二是专题性教研,这是新课程专题研讨活动,要求任教新课程的语文数学教师每年度开1节公开课,同伴可随堂听课。专题讨论是教师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的讨论中每个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每次教研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在业务理论水平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家对教学上的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并能互相探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协作:

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新课程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研课程或教改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3)帮助:

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我们通过举行拜师大会,为青年教师拜师学艺,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教师之间形成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我有幸成为我校一位年轻教师的指导教师,与她探讨和切磋的同时我也受益颇多,可以说我们是一起成长的。

3、专业引领

校本研训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恰恰相反,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校本研训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学校积极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1)聘请名师,传经送宝。现在农村正式启动新课程改革,为在全体教师中形成强大的思想震撼,有必要请教研室专家到基层学校开展教学调研,他们深入到课堂,对部分教师的授课形式进行了现场指导,提出了合理改进意见。例如20xx年7月学校聘请⑩市研训处的杨栩栩院长为我们做题为《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讲座,20xx年7月12日钟经庭校长为我们做《如何说课、听课、评课》的讲座,20xx年3月21日省研训院的周积昀院长为我们作题为《如何进行学校校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

(2)外出听课,取经学习。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着力提高学校领导一班人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基本素质及管理能力。通过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到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作法,为学校开展校本研训工作奠定了基石。本学期组织了骨干教师赴重庆、等地听课学习,同时要求外出教师回校后每人上一堂汇报课将听课学习的经验传授给老师们,为教师们实施新课改起到一些积极的推动作用。(3)内部挖潜,互学共进。努力培养实践中的“土专家”,逐渐摆脱对理论专家的依赖,实现了专业引领的飞跃。学校课改骨干教师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全镇教师的“土专家”。由于这些土生土长的“专家”对理论的悟性较高、实践的经验丰富,因而他们的公开课以及他们对课堂的感悟和评价就容易被教师所接受,他们的经验也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纳,从而使课改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灵活多样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上一篇:nike经典广告词下一篇:简短的朋友早安朋友圈问候语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