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课题:“花卉平面装饰图案”在中小学美 课题负责:参与人员: 术教学中的尝试和应用
中期总结汇报
2014年9月---2015年6月)
乌鲁木齐市第**中学
*** ****(试验时间“花卉平面装饰图案”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尝试和应用
一、问题提出
分形是自然界中的几何学,分形图多种多样,本课题所研究的花卉平面装饰图案实际上也是分形图的一种。装饰图案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们智慧的结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装饰图案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更是呈现出了多元化和新颖化。21世纪图案设计发展的总趋势是非物质的、超现实的设计理念,它注重超越民族差异的文化性,重视设计品的艺术性、精神性表现。本课题“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的研究是根据我校“花卉文化”建设的特色办学理念这个大环境,让学生在熟悉班级花卉文化的前提下,通过美术课堂教学了解什么是平面装饰图案;平面装饰图案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用什么具体的方法和手段,来表现花卉的平面装饰图案。以此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学校,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研究目标
通过系统学习“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相关知识,采用临摹、写生、创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方法;充分认识到平面装饰画图案都来源于我们的自然生活,但高于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
三、研究方法步骤
1、研究对象:中小学1-8年级1000多名学生
2、研究时间:2014年9月—— 2015年6月
3、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分别是:
(1)通过“临摹”古今中外花卉装饰图案----掌握花卉的造型艺术手段、结构处理方法、色彩运用技巧和工艺表现形式。(2)通过“写生”训练----让学生尝试平面装饰图案的写生方法:线描法、明暗法、色彩法、影绘法进行写生练习。(3)通过命题“创作”----根据各个教学班不同的花卉进行创作命题,把花卉图案作为装饰形象,表达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班级花卉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
4、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步骤
一、打好前期的平面装饰画图案的理论学习基础; 步骤
二、通过欣赏和临摹,掌握图案的基本构成元素----点、线、面在花卉平面装饰图案中的应用形式;
步骤
三、带领学生进行实物写生,图片采集等搜集整理花卉图案资料;
步骤
四、了解校园花卉文化的建设状况,根据班级花卉文化进行平面装饰图案的绘制;
步骤
五、在同年级开展关于“花卉平面装饰图案”学习的讨论和探究;
步骤
六、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的主题画展,以此检验学习成果!
四、课题进程:
第一阶段:平面装饰图案基础理论学习(2014年9、10月)。小学以欣赏为主;中学以理论学习与赏析结合;
第二阶段:搜集整理花卉图案资料(2014年11、12月);因此阶段新疆气候不是花季,不适宜学生创作。
第三阶段:临摹,认识、熟悉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的绘制方法和形式(2015年1-3月)。小学低年级以剪贴为主要表现形式,中学以手绘为主,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尝试电脑制作; 第四阶段:花卉平面装饰图案创作阶段(2015年4-5月);正至花季,学生以多种形式,不同材料,进行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的创作。
第五阶段:成果展示(2015年6月);年级间的花卉平面装饰图案评比;结合“六.一”校园艺术节的主题画展;“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的展示课。
四、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1、通过近半年的实践,从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来看,实施前学生对平面装饰图案概念模糊,即便是临摹也是表象性的照葫芦画瓢,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学生对平面装饰图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但在写生和创作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从观察能力的比较,实施前学生是从整体观察,一个花园或者一盆花去观察,去写生,课题实施后,学生能从一大片植物中找到自己要写生创作的花卉进行重点观察,仔细描绘;在图案创作能力方面,对学生作业前后的分析后,发现实施后作品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的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有显著差异。可见,训练学生的正确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2、经过半年的实施,学生能初步的学会运用布,衍纸等不同的媒介材料,较简洁、清晰地表达自己要创作的内容,体现出初步的有根有据合乎逻辑的思维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3、课题验教师通过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作能力的意义和方法,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五、课题存在的问题和下阶段设想
1、课堂教学中有些美术语言展现不到位。注重对花卉图案的欣赏表述,但对一些课堂上学生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定义、空间图形等,我还需要继续摸索参悟,思考如何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更好的利用美术语言进行表达,使学生能够理解花卉平面装饰图案的创作意义。
2、写生课让学生交流、讨论的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生就激情高涨,偶尔就会出现局面失控现象。这一现象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需要深刻反思一下。
3、课时太少,学生写生和创作的时间非常仓促,致使好多作业质量不高,挖掘花卉文化的内涵不够,好多创作只是停留在造型层面上,需要后期的不断完善。
4、课题研究工作的过程性资料没有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和归档,教师的课例、反思、学生的作品等收集整理不够。完善、收集、整理资料工作有待提高。
5、实验教师在结合课题进行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主的花卉图案设计评价的过程中,理论水平以及动笔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要加强对实验过程中的点滴收获进行记录,撰写成经验性文字。
中国高教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学术部副主任高晓杰参加了会议。黑龙江省高教学会会长董浩、黑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张民等有关领导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汪润珊主持。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文第作了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汇报。
据悉, 经过中国高教学会专家组评审, 2009年7月和11月, 中国高教学会分别下发立项通知书和合同书, 正式确立由黑龙江省高教学会中标承担“大学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证研究”课题研究任务。完成时间是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
目前课题组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六项, 其中, 文献研究报告 (2篇) , 阶段研究报告 (1篇) , 调研报告 (1篇) , 学术论文 (10篇) , 著作 (1部, 第3稿) , 各子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11篇) 。
会上, 东北农业大学孙立群老师作了题为“黑龙江省大学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特色研究”的汇报;哈尔滨理工大学吴秋凤作了题为“黑龙江省大学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个案研究”的汇报;东北石油大学张岱作了题为“黑龙江省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的汇报;哈尔滨工业大学黄超老师作了题为“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大学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研究”的汇报。
中国高教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听完了汇报后, 对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对下一步的工作作了部署。
(子课题)
《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习惯的策略研究》
中期汇报
定稿 阿克苏市十一中 小学语文课题组 2012年12月
《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习惯的策略研究》 中期汇报
我校的子课题<<培养小学生积累习惯策略研究>>是“创新与发展”国家级课题下的一个课题,课题从2011年9月开始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课题在2011年11月经专家开题论证,通过了课题实施方案,正式开始实施,在这一年的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现将这一年半课题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课改的深入,积累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不断积累的重要性,但我校对于培养学生积累习惯的策略仍缺乏必要的探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学生方面。学生缺乏对语文积累的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语文积累的方法,没有养成积累语文的习惯,也缺乏语文积累的毅力。其次是教师方面。由于教学理念的差异或对语言积累的理解片面。重视了语言积累的结果,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注重内容,忽视方法。积累指导偏重内容的扩充,忽视了自主积累,更忽视了方法的指导。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帮助老师们走出积累的误区。为了改变我校的现状,因此,我校开展指导各年级段学生语文积累习惯策略研究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校在课题开题前查了大量的资料发现,现有的课题研究都是对积累或习惯单独一个方面的研究,没有意识到把积累习惯作为学生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的重要性,而我校正是看到了在语文教学中积累与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我校以此为研究内容,开展了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积累习惯的策略研究》的课题。
本课题的开展,对学生而言。首先有利于培养我校学生的良好积累习惯。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学生广读书、丰富语言积累,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学习,自主积累,从小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能力,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其次通过课题的开展有利于丰富我校学生的语文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积累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吸收到更多的“精华“,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淀浓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是我们广大教师的神圣职责。通过课题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和语感经验是增强语文能力的基础。
通过课题开展,对教师而言。有利于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内化理论知识,不断实践、验证、反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思想得以丰富和深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将得以砺炼,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由“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化,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通过课题的开展,对学校而言。有利于促进我校在总结以往传统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教育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学校管理应立足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以师生的终身幸福为本,围绕师生生命发展的需要开展教育,促进师生主动,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用先进的理念引领人,用科学的管理塑造人,用丰富的实践提升人,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人。着力内涵发展,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品牌学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点:首先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以及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一个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好与坏,主要是以各种能力的高低去衡量,而各种能力的高低,其实就是学生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逐渐积淀而成的。能力的前身是方法,方法掌握多了,就形成了能力。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
其次现代课程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语文教育则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最基本的东西是对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积累。它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最后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不易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偏重理解力的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培养积累习惯的途径和方法,使教师逐步走出目前指导学生积累无目的、无系统的盲区。
2、通过积累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态度,形成自主学习、自主积累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亲近、热爱母语,形成个性化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3、通过研究,努力展示不同层次学生语文个性化积累的过程和方式,并在个案比较研究过程中,试图探寻小学生语文积累的习惯的规律。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主要围绕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力策略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将研究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结合本课题的制定出我校课题研究的内容:低年级学生词语积累途径方法探究的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经典美文积累的途径方法的研究;各年级段积累习惯养成的方法;建立发展性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发展。
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综合其他研究方法,如文献资料分析法、观察实验法、调查法、对比法、案例法等。
课题开展第一阶段,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多角度开展对国内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找到新的生长点。采用调查法主要在课题开展前对学生积累习惯及积累的意识,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调查,使课题研究开展更科学规范。
课题开展第二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案例法等。研究过程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使积累的方法更科学规范。采用观察研究法,主要通过自然观察这一方法,了解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后有关素质指标的变化态势。这两种方法是我校课题研究中正使用的方法。采用案例研究法 3
主要通过对个别学生观察分析,摸清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后的基本积累方法趋向,为研究提供最直接的依据。这种方法将在下面几学期中用到,现在还没有使用。
课题开展第三阶段,主要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对比法、统计法、分析法等,通过对这些方法的运用,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这部分工作还没有开始做。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10个汉语言教学班级。
七、课题实施步骤
鉴于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已经意识到积累的重要,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所以把本课题从申报至集中研究周期为2011年9月到2014年9月,本课题采用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办法,预期分三个阶段加以实施,这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第二阶段研究实践阶段(2012年1月-----2013年9月)和第三阶段课题总结与推广阶段(2013年9月-----2014年9月),现将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研究至今课题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子课题于2011年9月申报,并立项批准。立项后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做好人员分工,物资准备等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讨论,每星期定期一次,统一认识,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积极进入角色。在阿克苏课题协作组的组织下,课题开题论证会于2011年11在阿克苏市十三中召开,经过专家组论证,针对课题实施方案又提出修改建议,前后经过五次修改,最终根据专家建议对课题实施方案定稿。积极、稳妥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2、研究实践阶段(2012年1月-----2013年9月)
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启动课题研究,首先在专家指导下,制定合理、规范的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表,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积累的不足,在积累中存在误区。制定相应的课题阶段目标,课题组教师根据学校的计划,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再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期课题计划,使课题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实施过程中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在基本保持大计划不变的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及时修正局部研究方法、方式和方向,一切以有利于研究工作为基础,做到不拘一格,服从大局。组织课题组教师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月举办一次研讨活动,对课题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解决。课题组定期每月进行一次课题工作小结,教师根据自己
课题开展情况也进行一次阶段性小结,每学期进行一次课题工作总结。每学期根据课题组教师所做的工作,实事求是地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地分析原因,及时召开课题组会议,督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研究进行反思。在这一阶段针对学生开展的活动主要有:2012年3月在课题班开展了手抄报比赛、2012年4月开展了作文竞赛、2012年9月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针对课题教师开展的活动有:2012年4月的“同课异构”活动、2012年9月阿克苏市十一中“发展与创新”研赛活动。并定于2012年12月开展中期汇报活动,对上一阶段课题开展情况做总结,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1月的课题开展相关资料,并听取专家意见,做好下一阶段研究的工作准备。
八、课题阶段研究成果
回顾本课题研究的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离不开各级部门对我校课题的关心与帮助,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本课题的研究,从课题立项到课题论证校长都亲自参与,课题实施过程校长也经常指导,并由我校教研室主任主抓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形成教育局教研室,校长,学校教研室,课题组长,层层把关的局面,以确保课题正确实施。其次学校在资金方面和设施方面给予全面保障。
现将课题开展以来我们的工作做如下汇报:
1、学习理论,积淀自身理论素养
课题一确立,我们便积极外出购买了有关的书籍:如《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书籍,查阅与课题的相关的资料,以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和讨论,使教师们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理论的高度理清了自己课题研究的方向,为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大家在网上自学其他一些学校关于字词积累和好句好段积累的方法,了解他人好的一些做法,在学习中掌握本课题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2、认真制定研究活动计划
除了总的计划外,每学期根据学校课题工作计划的要求,结合课题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研究计划。在每学期课题组成员会议上,首先组织成员共同学习学期课题组研究计划,明确学期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做到每学期每个人要上一节研讨课。
3、注重实践,体现过程研究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才是有效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课题组成员们边实践、边研讨、边总结,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资料收集,并以此确定下一步的课题实践方案。
1)围绕课题,学习观摩,取长补短。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积极观摩其他学校课题组开展的中期汇报和优质课比赛等活动,学习他人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取长补短。利用外出听课培训机会,观摩课堂展示课,聆听专家的讲座等。
(2)围绕课题,开设研讨课,提高质量。
我们对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字词积累、好句好段的积累,都必须付诸于课堂实践,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学生获得好的积累方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围绕课题研究目标与方向,开设多次研究课,每学期每人一节,并根据研究的现状和内容加以分析与总结。课题组成员自身也获得了相应的提高。
3)结合各自学段,实施不同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语文积累的主阵地。语文积累需要大量阅读,大量阅读需要有一定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切都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课堂是语文积累的主阵地。小学阅读课文文质兼美,有二、三百篇,这些课文既是语言的范例,又包含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文知识。认真地学习这些课文,会是学生语文积累的坚实基础。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能成为例子的语言内容我们认为是典范语言。典范语言往往包蕴着丰富的词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感,还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律的成功典范。熟读和内化典范语言是完成语文积累的途径。在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把已有的语言运用到新的语言中,学生头脑中的语言组块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新的语言组块。一般来说,这样的教学我们主要抓重点段落。因为语文的重点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是核心所在。语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语句,是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内容的。因此,重点段落的语言往往是最优美的,往往牵动全篇。抓住这些语言,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最能激励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储备和学习新的语文知识的兴趣。
由于低段学生刚进入学校,低年级实验课题的教师,主要从字词、句方面,以及积累习惯的培养。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从课文生字组词着手。
小学低年级,是大量识字阶段,教学每一篇课文,都有很多生字。我除了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识字以外,主要引导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词语,还要求同学们对每个生字进行口头组词。让学生从平常生活中积累词语,把学到的词说出来,有的写到生字组词本上,并逐渐养成一个习惯。长年累月,日积月累,学生就有好多词语认识并掌握下来了。
教材中开始出现一些成语,如关于团结合作的成语;关于爱学习的成语;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并能按一定规律摘抄,如摘抄ABB、AABB、ABAC式等词语。让学生学会分类摘抄这些成语,从小就知道祖国有极其丰富的语言文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说话能力和写话能力会有一定的提高。
(2)从课文中好句入手
在句子摘抄方面,也让学生找课文中比较有特色的句子抄下来,如:比喻句,拟人句,或学生认为喜欢的句子,或引导学生把某些重点词的句子抄下来。更主要是先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以后一生受益匪浅。
(3)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语言的积累不是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是深刻牢固的记忆。对于规定要背诵的课文和片断,《小学生古诗必背》,全校语文教师都不折不扣地进行训练,决不“心慈手软”一抓到底,毫不含糊。这样,背诵落到实处,学生的积累便有了保证。另外,对于每篇课文指导阅读后,也要求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文中写得好的句子背诵下来。
中高年级:
作为中高年级的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和写作的积累习惯。(1)从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开始,让他们知道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都包括哪些内容,使他们心中有数。
(2)应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的重要意义。通过古今中外和现实生活中伟人、名人成功例子,向学生说明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形成习惯的意识性,提高其积极性和自觉性。
(3)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习惯的形成不是教师一号召,学生一注意就能办到的事。必须树立长期坚持的观念,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制度。比如自我约束机制,同学之间相互监督机制,教师、家长的监督机制,定期不定期组织评比,给予恰当的表扬和批评,形成竞争局面。
(4)教给方法。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对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
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更在于多练。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搞好作文教学的第一关,所以使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1)要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但要学会文章中的写作知识,如开头、结果、照应、过渡等,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练习写作。如学习了《落花生》一课,可让学生练习记叙自己一家人针对某一个问题的谈话,并学会抓住主要谈话内容写的方法。在教学《山雨》时,我让学生抓住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表达情感的方法进行仿写练习。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大量积累写作素材。
(2)要养成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说过:“身边应当时时刻刻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录下来。”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的源泉,要教给学生观察、了解现实生活的方法,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形式要灵活多样,这对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勤于思考、勤于动笔是良好写作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感性的东西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变成理性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勤于动笔才能熟练,熟能生巧。想写好文章,非多练不可,不放弃任何写作机会,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写作机会,鼓励学生多动笔。
(3)重视修改也是良好的写作习惯之一。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好文章都是作者反复修改过的,小 8
学生学写作更要重视修改,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反复看,反复读,仔细推敲,直到最满意为止。
(4)认真书写是良好的写作习惯中必不可少的。为了培养这方面的习惯,教师要从严要求,错别字要改,潦草的字要重写,书写整洁的要大力表扬,书写差的要严肃批评,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认真书写的重要性,形成认真书写光荣,不认真书写可耻的风气。
小学生积累习惯的培养很重要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语文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靠的是积累,对于一般学生而言,短时记忆的能力毕竟有限,所以说,引导学生在课外针对自己的阅读,针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动手记下来,以便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更好的运用。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语言如果没有文才,它的影响力就不会久远。没有味道的语言,犹如一杯白开水。尽管朴实,但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很难感动别人。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多搜集、多积累、多背诵好词佳句,来作为写作的宗旨。通过多次尝试运用,学生就尝到积累的甜头。所以,每当他们遇到好的词句段,就很感兴趣,积累的好习惯也逐渐养成。我们不仅要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语感,还要让学生积累语言,让他们“厚积”而“薄发”。同时,更为重要的还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的习惯。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多思善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实践成果:
通过一年半的研究,我们全体师生和学校都有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1、教师方面:
(1)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在课题研究之前,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不重视学生语文积累,认为学生只要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就足够了,经过一年半的研究,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对新课标的理解更深入,教师不仅指导学生积累,还要每天检查学生的积累情况。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大大提高。教师通过拟定调查问卷、分析总结问卷、参与理论学习、培训听课、上指导课、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积累交流展示活动,大大提高了自身指导学生语文积累能力,也促进学生积累质量的提升。
(3)积极参赛,小有收获。
这一年半中,不少教师潜心研究,将自己的教学心得进行总结提升,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比赛,并获奖。卢娟老师上学期在市教育局举办的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比赛中荣获三等奖。董晓英老师在市教育局举办的“创新与发展”选拔赛中专题讲座获市级一等奖,并代表阿克苏市参加了湖南长沙举办全国“创新与发展”研讨赛,专题讲座获国家级一等奖,刘余和吴玉华老师的课题论坛获市级三等奖。
2、学生方面:(1)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
过去由于没有强调语文积累,学生在校的休息时间内满校园疯跑,回到家里,家长也反映孩子像脱缰的野马不好约束。现在校园里我们常常看到学生手捧书本认真品读的场景,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也反映孩子爱看书了。学生有了语文积累的兴趣,获得了语文积累的方法,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语文积累的习惯。
(2)学习质量有了飞跃。
过去由于学生课外阅读与语文积累有限,学生知识面窄,思维滞后,学业水平居中。每期检测中的阅读与积累、习作学生得分较低。通过研究实践,学生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知识面随之也拓宽,思维也活跃了。学生多读,多积累,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 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 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校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认真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下语文积累的方法:
①美读积累法。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读到自己特别欣赏的材料时,可以美美地甚至是摇头晃脑、舞足蹈地大声读出来。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美读中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些语言材料。
②背诵积累法。“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首先是多动口,要求学生每天朗读一定时间的课外读物,同时某些篇段要求做到熟读成诵。因为出声朗读能准确、完整地读完作品的内容,试着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便有助于理解作品。如果背下来了课外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那学生语言仓库中定会越来越丰富,学生要用时则“信手拈来”。接着我们还要教给学生防止遗忘的方法。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
③摘录积累法。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或感兴趣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有可能是其对作品的瞬间领悟和理解,需要及时记录,以防稍纵即逝,这时候,用一支铅笔圈、点、勾、画、批、注就显得尤为重要。每学期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用来摘抄他们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或记录他们读书时的体会感受。时间久了,学生就养成了随手摘抄和记录的好习惯,每当遇到好词好句,都能及时记录,做积累语言的有心人。写作时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而不用再担心语句的枯燥无味了。
④剪贴积累法。剪剪贴贴,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札记本上,不管怎么贴都可以。旁边还可以配上用彩笔自画的插图,这样,学生在读读,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语言。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进行广泛的阅读和摘录。
由于美读、背诵积累方法获得的材料遗忘概率大,我们积极倡导摘录、剪贴积累法。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我们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让学生乐于积累,学会积累,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使学生在今后语言运用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学校方面:
校园里,有了浓浓的读书氛围,浓浓的书香气息,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飞跃,受到了学生家长的好评。
九、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设想。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1、新课程改革给了教师实践新课改的舞台,营造了良好的积累氛围,提出了培养学生积累的具体策略,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但是,如何把现阶段积累的方法有效、持续开展下去,是我们目前存在的困难之一。
2、如何处理好加强课外阅读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
3、如何解决课题开展过程中,课题研究教师的变动对课题研究造成的困难。
4、课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已有不少提高,但是如何把自己在研究活动中的成果及问题转换成有效的论文、教学设计,案例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5、如何帮助课题班民族学生及班上的待进生在短期内赶上同班同学,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也是我们要进一步探讨的。„„总之,还有许多微观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探索。
后续研究设想:
本课题第二阶段还有一年多的研究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将继续遵循课题研究思路,并围绕前一阶段遇到困惑,从以下几方面来实践我们的课题。
1、更加宽泛、多样地加强相关课题理论的学习。掌握本课题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2、认真制定课题计划,撰写课题案例,撰写和课题有关的教学论文,开设研究课。
3、强化过程管理,及时分析汇总,总结提升,通过抓重点突破难点,以点带面,不断调整充实研究计划。
4、针对本校课题班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待进学生及民族学生如何参与课题的研究,积极寻找有效的方法。
5主要采用对比法、案例法等检测学生积累习惯的养成情况,要形成对学生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团结一致,争取把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让课题研究成果作用于广大的学生,让课题研究在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中绽放光彩。
提出并制定解决这些公共问题的公共政策,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传播文化知识,倡导全民行动,强健身体,丰富生活
在实践中让学生逐步做到主动关爱他人,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推动学生学习公民知识,形成公民意识,养成公民行为,提高公民基本素养。
课题研究的内容 身临其境探究在农村,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开展走向社会、调查分析、研究问题等活动
二、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
我们按照课题方案的研究步骤来实施,并采取边研究边修改的思路来展开 成立课题实施组
由一线骨干教师组成,负责研究方案的制定,课题的运作、措施方法的落实,撰写论文、报告等。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查阅、收集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群众,积极进行宣传等相关工作。,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
调查农村文化生活现状
我们设计了有关农村文化的调查问卷和采访记录,实行学生分小组包村的方式进行发放,调查回收,此项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共回收表格200多份,采访记录20多次,获得了第一手宝贵的资料。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方案,鼓励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探讨充实和丰富农村文化的方法。
校内有效利用传统文化、学校课程等学科,通过国旗下的讲话,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报告讲座等方式对学生渗透公民教育,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以家庭为载体,带动全民参与 校外环境以家庭载体,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议,对家长进行培训,通过邀请家长参加“六一”儿童节,校运动会等学校的活动加强宣传文化生活的教育,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同时通过一部分家长的学习、改变,引领带动更多家长,更多村民参与其中,全民行动,丰富生活,进一步提高公民综合素养。群众素质提高了,家庭环境也就更好了,从而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积极宣传促进社区发展
校外组织师生“带艺术下乡,教村民健身”活动,(图片展示)以精彩的表演节目,丰富的书画展览,饱含激情的朗读,激烈的篮球赛,丰富村民的视野,通过倡议,标语等方式,调动起村民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针对农村文化生活现有状况,给杨础政府写了一封信,提出增加农村文化建设投资,组建村委文化班子的要求,发起组织“农民书社”的倡议,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
1、学生的成长
在实践中,学生了解对对人与事、社会与环境都有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并形成了“担负责任”的公民意识与能力:
(2)通过采访、调查问卷等方式,不仅了解了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作出准确的分析,而且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与宽容,学会理解与尊重,学会合作与共享,懂得文明礼仪与交际的公民意识与能力。
(3)活动中,学生走进社会,学会合作、学会关心,与社区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已经成为课题研究的主体和主人。
(4)在实践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具有爱心”的公民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教师的成长,课题研究就像一股东风,吹开了教师的心怀,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更有了爱生爱人爱民的情怀,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以人为本,关注全面,既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过程的体验,活动中开阔了眼界,对孩子们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经过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课题老师结合活动撰写了多篇经验论文,记录下活动中真实感人的小故事,组织学生写好活动感言,林立进老师执教了市优质课。可以说,师生在开展这种有创新性、针对性、实效性的课题研究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五、存在的问题
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地凸显。
1、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急需提高,缺少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2、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实践安全的政策。
3、兄弟校的相互协调和资源的优化利用不佳。
4、开展校外活动需要与社会联系并要获得相关的支持。5.政府重视程度还不够,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还需加大力度。
六、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
1、完善并调整课题实验的部分方案,落实具体措施,2、培训专任教师,提高公民教育教师团队水平。
3、加强同课题兄弟学校间的交流合作。
4、梳理研究档案,分类装订成册。
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坐在这儿与各位交流。自从2007年我校也成立了心理健康课题研究小组以后,作为成员之一的我,每学期每阶段都在校课题组成员和孔校长以及杨主任的帮助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从中收益颇多,下面我就简要地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与其中一个孩子走过的新路历程: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小G
二、主要问题概述:
1.活动过度,具有攻击性
2.注意力难以集中
三、背景资料
父母均为工人
四、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支持疗法、环境治疗和行为治疗)
1、支持疗法
支持疗法又称支持性心理疗法、一般性心理治疗法,是一种以“支持”为主的特殊性心理治疗方法。它是目前我国使用很广的一种心理治疗概念。开学后,我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这个孩子的一些行为举止的确却与众不同,自己也阅读了一些相应的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我从中了解到多动症儿童大多意识到自己“病态”,并因常受来自家长、教师及同伴的指责而深感痛苦。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并帮助他树立战胜“病态”的信心。并且让他的家长认识到,多动、对别人具有攻击性是一种心理障碍,责骂、惩罚不仅会加重病症,而且会加重儿童的自卑、忧虑、孤僻的反抗心理。因此开学不到一个月,我就和他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他家长认识到他儿子的这些表现是一种心理疾病,要正视它,并建议带孩子去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及治疗,以免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他的父母也很重视这个问题,自己也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并带孩子去了南京儿童医院心理门诊进行治疗,医生给孩子做了相应的心理测试确诊为轻度自闭和好动,智商也仅为临界水平。医生要求家长每周去南京给孩子进行理疗,平时在家进行药物治疗。吃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效果不明显,而且副作用挺大,就建议家长停掉。
那么采用什么办法更有效呢?我们校长经过深思熟虑,查找了相关书籍,就提出让家长陪读,这也是针对特殊学生的一种特殊方式。孩子的奶奶一开始来,还有点不适应,总觉得不光彩。待了几天后,心情变得很舒畅了,因为课间能看着孙子,孙子不打人了,再也不会出现放学时许多人围着她告状的情况了。上课时孙子有时还会举手,老师喊他,他答对了,全班同学都会自发的为他鼓掌,孙子就会觉得特别高兴,奶奶自然也很开心。而且她一来,我们的孩子都会向她问好,没有一点歧视的目光。自然奶奶也很乐意陪孙子来上学。
2、环境治疗
3、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它包含很多方法,我主要是将强化法及消退法结合起来,治疗小岗的多动以及具有攻击性的行为障碍。根据强化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发生一次。我运用强化法也就是当小罡出现适宜行为时(如那天打人的次数减少或没有打人)马上给予奖励(给他一颗糖或小书签或是选他当第二天的值日班长...)及时强化、巩固,为的就是让这个行为再一次发生;而消退发可分为经典条件反射的消退与操作条件反射的消退。在经典条件反射消退过程中,条件刺激因得不到强化而失去信号意义;在操作条件反射的消退过程中,某种习得的反应因得不到强化而减少或停止。例如,小G喜欢在课堂上尖叫,引得同学发笑,干扰课堂秩序。这时老师由于气愤会作出过激反应。其实他是出于一种“设法引起他人注意”的需要。同学的发笑与教师的过激反应对他的这一行为起到了强化作用。而一般我这时只会瞄他一眼后,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继续讲课,那么他的这一行为因得不到强化(不能引起他人注意)就会渐渐地自然消退。
此外我还运用了代币奖励法和行为限制法,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中期报告是指涵盖一个中期的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编制中期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信息使用者预测年度收益的需要。国外会计界早在20世纪60年代起就对此作了一系列研究。1967年Green和Segall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46家上市公司第一季度中期报告的预测价值进行研究后认为:“使用第一季度中期报告来预测年度收益并不比仅仅使用年度数据预测更好, …。”随后, Green和Segall又对这46家公司进行了深入分析, 最后发现“目前编制的中期报告对于预测年度每股收益几乎没有帮助, 但这里有一些证据证明, 对于那些收益将发生较大变化的公司, 第一季度的中期报告有助于预测年度收益。”
随后的研究都证实了中期报告有助于提高年度收益预测的准确性。1979年Brown和Rozeff以证券分析师的收益预测为基础进行研究, 发现中期报告明显有助于提高年度收益预测的准确性, 主要依据是:用已知的季度收益来代替早期对它们的预测;修订和提高未来季度收益的预测。换言之, 中期报告不仅有助于提高年度收益预测的准确性, 而且有助于提高对未来季度收益预测的准确性。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中期报告主要有半年报和季报。上市公司披露中期报告的目的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为相关、及时和有用的决策信息, 其作用就是帮助信息使用者预测企业的年度盈利水平。国外的研究基本上形成了一致的结论, 但是对中国证券市场中期财务报告的研究, 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相当缺乏。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中期财务报告为研究对象, 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中期报告预测价值研究
为了了解我国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的预测价值, 本文实施了以下研究步骤:
第一, 数据选取。本文以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基础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的预测价值。由于所需要的数据较多且来源分散, 在选择样本时采用了非统计抽样的方法, 直接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中选取代码从600000至600150之间的、数据齐全的、非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公司。在选择样本时设立了以下几个标准:一是必须有2005~2007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每股收益数据;二是必须有2003~2007年的中期每股收益数据;三是必须有2003~2007年的年度每股收益数据。经过筛选之后, 满足上述条件的上市公司共有100家。
第二, 模型建立。在进行预测时可以利用企业最近一期的历史数据, 也可以利用上年同期的历史数据。理论上对季节性生产经营的企业进行盈利预测时, 最好利用上年同期的数据, 季节性不强的企业则应利用最近一期的历史数据。但是在实践中, 公司的经营活动既会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也会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如果中期报告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提高对未来年度收益预测的准确性, 那么, 运用中期数据和年度数据所得出的预测值应当比仅仅使用年度数据所得出的预测值更准确。为了说明这一点, 本文使用了四组预测模型来预测这100家上市公司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年度每股收益。其中仅有最后一组模型是用以往年度的数据来预测的, 此处称其为年度预测模型;前三组模型统一称为中期预测模型。具体说明如下:
第一组预测模型:该组模型以中期数据和年度数据为基础, 根据以往的年度每股收益和中期每股收益来预测未来的年度每股收益。该组年度预测模型 (S类) 如下:
第二组预测模型:该组模型综合利用以前年度每股收益和中期每股收益预测企业年度每股收益, 在本文中是利用最近一期年度每股收益和中期每股收益来预测未来的年度每股收益。该组年度预测模型 (Y类) 如下:
第三组预测模型:该组模型利用上年同期的每股收益预测年度每股收益。该组预测模型 (G类) 如下:
第四组预测模型:该组模型利用以往年度的每股收益预测年度每股收益, 该组预测模型 (Q类) 如下:
式中:
An———第n年年度每股收益的预测值
An-1———第n-i年年度每股收益的实际值
Bn———第n年年度每股收益的实际值
Bn-1———第n-i年中期每股收益的实际值
Jn———第n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的实际值
Qn———第n年第三季度每股收益的实际值
Jn-1———第n-1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的实际值
Qn-1———第n-1年第三季度每股收益的实际值
其中, i=1或i=2。
第三, 结果分析。根据上述预测模型, 可得出以下结果:一是使用年度预测模型预测2007年、2006年和2005年的年度每股收益时, Q1绝对百分比误差的均值分别为:32.99%、29%、29.7%, 明显小于Q2、Q3的绝对百分比误差的均值。而且, 从累计频率来看, Q1也明显优于Q2、Q3。因此, 在年度预测模型中, 无论从绝对百分比误差的均值来看, 还是从绝对百分比误差的累计频率来看, Q1都明显优于Q2和Q3。从总体来看, 在年度预测模型中, 用Q1来预测年度每股收益的准确性要明显高于Q2和Q3。二是与年度预测模型不同, 在中期预测模型中无法很准确分辨出哪个模型是最优模型。三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中期预测模型优于年度预测模型。从累计频率来看, 在2007年和2006年Y3明显优于其他预测模型, 用Y3预测年度每股收益的绝对百分比误差超过100%的累计频率明显小于其他模型, 分别为19%和16%。因此, 从累计频率上可以说明中期预测模型比年度预测模型更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中期报告的预测价值并不明显, 信息使用者运用中期报告来预测未来年度收益的准确性还比较低。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季节性因素。季节性因素是影响中期报告预测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中期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 但是有些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很强, 其收入往往集中在年度中的某一段时期内, 而其他时期内收入却很少。对这些企业用中期报告来预测其年度收益, 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二是中期报告披露频率。利用中期报告预测年度收益, 实际上是利用中期报告预测未来中期的收益。中期报告披露的频率越高, 各中期报告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中期报告与年报之间的时间间隔就越短, 利用中期报告预测年度收益的准确性就会逐渐提高。因此, 中期报告披露的频率直接影响到中期报告的预测价值。
三是中期报告披露的信息质量。利润操纵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操纵的手法主要有: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等。利用这些操纵手段, 上市公司经常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其利润获得较大的提高。正是由于利润操纵现象的普遍存在, 使得上市公司中期报告的有用性大打折扣, 从而使中期报告的预测价值大为降低。
综上所述, 为了通过中期报告信息预测企业的年度盈利, 本文建立了12个预测模型, 并分成四类, 选用每股收益指标来代表企业年度每股收益。然后用12个预测模型对100个样本公司3年的收益进行了预测, 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在检验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S类模型, 可以认为S1略优于其他模型;对于Y类模型没有哪一个模型明显优于其它模型;对于G类模型, G2优于其它模型;对于Q类模型, 用Q1来预测年度每股收益的准确性要明显高于Q2和Q3。总体上讲, 中期报告较年度报告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 但中期预测模型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不过, 加入企业预测期的最新信息如第三季度的每股收益值的模型 (Y3) 就大大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
总之, 对企业年度盈利进行预测时, 中期报告信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其中与年度报告日接近的中期报告信息能显著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需要说明的是, 本文所使用的预测模型都比较简单, 且未考虑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因此, 可能会影响到对中期报告预测价值的最终评价。
参考文献
【美术课题研究中期汇报】推荐阅读:
美术课题中期研究报告06-29
小课题中期汇报材料10-23
美术小课题研究计划表05-27
课题研究中期调查问卷07-10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意见07-17
省课题研究中期报告05-25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与结题09-18
音乐研究课题中期报告07-25
免费课题中期报告范本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