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大班美术教案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向日葵大班美术教案(共12篇)

向日葵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感受绘画的乐趣。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控笔能力。

3.掌握线描画的方法及特征,学会处理遮挡关系。

活动准备: 1.向日葵图片

2.每人一支黑色水彩笔、油画棒。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向日葵

引导幼儿观察向日葵特征,颜色。

2.出示范画,比较观察,说一说这幅画用了哪些画法?(线描和与油画棒相结合)

二、展开

1.通过提问复习线描画的特征,分别找出画面中点、线、面的运用。(1)线描画我们都画过什么?它是以什么组成的画?

线描画没有丰富的色彩,却有丰富的线条,通过点、线、面来完成绘画作品,装饰味浓,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在轮廓内随意添画图案。(2)你能找到《向日葵》中的点、线、面的运用吗? 2.教师示范

引导幼儿观察向日葵的方法,重点示范葵花的遮挡关系。(1)帮助幼儿分析葵花的遮挡关系,找准第一朵葵花的入笔触。(2)按照被遮挡的先后顺序和层次,一步步地完成葵花的轮廓。(3)分别用点、线、面进行添画与装饰。(4)最后可用两种相近色的油画棒轻涂背景色。

3.幼儿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随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绘画姿势和握笔方法。

(1)有针对性的指导个别幼儿把握线条的流畅。(2)涂背景色时,可将油画棒压平,轻轻涂色。

(3)指导幼儿色彩的饱和度,能够体现出葵花的主层次。

三、结束

1.作品展示,对个别完成较好的作品进行适当点评。

向日葵大班美术教案 篇2

卢梭的《丛林组画》枝条自由伸展,叶片描绘精细, 动物和人都掩映在高大的灌木丛中,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根据我对卢梭作品的理解、感悟,以及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审美水平的了解,我选择了组画中的《奇异的景色》让幼儿欣赏,因为这幅画既有茂密的森林又有幼儿喜欢的动物和鲜艳的果实。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大胆表达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2.理解作品色彩和构图的独特 ,感受画面的幽静 、 神秘。

3.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 ,尝试想象作画 ,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丛林组画》和真实的热带雨林PPT,铅画纸,同色系的各种绿以及红、黄等颜料,鸡毛、鸭毛、 落叶、谷穗、积木等,《冒险岛》音乐。

经验准备:教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特点,幼儿已有树叶印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配乐欣赏,表达对作品的整体感受

出示作品,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幼儿讲述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和初步印象。

问题一:你看到了什么?

(这个开放性的 、最基础的问题 ,能让孩子将自己最先看到的、画面最显著的特点表达出来,如看到许多树、鸟、果子、花,等等)

问题二:这是在哪里呢?

(具体地域的提问,帮助孩子进一步感受作品表现的主体———丛林,对丛林形成初步印象)

问题三:这幅画看起来感觉怎么样?

(配合画面的音乐渲染了丛林的幽静 、神秘 ,有的孩子说“像玩冒险游戏的地方”,有的说“感觉很害怕”, 有的说“有点暗”。 孩子们的回答契合了作品最主要的特点)

二、细致欣赏,深入感知作品的艺术特点

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的细节部分, 理解作品色彩和构图的独特。

1.感知作品色彩的特点。 师:这幅画为什么看起来 很暗? 除了深颜色还有些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感受作品以深绿色为主 ,同时 ,运用了跳跃、鲜艳的颜色和多种绿色)

2.感知作品构图的独特 。 师 :找 找看 ,丛林里藏了 多少只猴子,为什么我们不容易发现这些猴子呢?

(利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 “藏猫猫 ”游戏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的层次感与纵深感, 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一层一层的树太浓密了, 把猴子遮住了。”“猴子的颜色和大树的颜色差不多,不容易发现。” 教师及时帮助孩子提升对层次感和纵深感的理解:“猴子前面是一层一层的树,后面又是一层一层的树,天空看起来好远啊! ”)

3.了解作者和作画的背景。 师:这幅画是法国一位叫卢梭的画家画的,他从没有去过这些地方,只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树木、 水果、 动物加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他画了许多幅有关丛林的画。

三、观察比较,把握丛林组画的内在特质

1.欣赏《丛林组画》PPT。 师:你们发现这组画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

( 引导孩子们整理 、 概括对 《 丛林组画 》 的整体印象,把握组画的共同特质:都是茂密的、占满了画面的森林;都有奇异的花果、可爱的动物、神秘的人隐藏在森林中;画面以深浅不同的绿色为主,尤以深绿色为主调)

2.欣赏热带雨林 PPT,感受真实的风貌。

3.比 较理解 。 师 :卢梭画的丛林和真实的丛林相 比,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引领孩子观察比较,加深对作品创造想象和艺术加工的理解,为下一步大胆表现奠定基础)

四、想象创作,充分地表达表现

1.引导想象 。 师 :我们也来画画丛林 ,你画的丛林 长了什么植物? 有哪些动物和人在里面呢?

2.讨论新“绘画工具”的使用办法。 教师出示鸡毛、鸭毛、落叶、谷穗、积木等,提问:你会怎么画 ? (用树叶印,用鸡毛拖画,用谷穗蘸上颜料甩,等等)

3.幼儿作画。 先投放深浅不同的绿色颜料,供幼儿画丛林。 待幼儿基本完成丛林的绘画后再投放红、黄等颜料,让幼儿添画果实、动物、人物时选用。

(提供丰富的材料 , 让孩子们在玩材料的过程中, 大胆探索不同材料的绘画方法和呈现的不同效果,体验创作表现的快乐。 红、黄等颜料在幼儿绘画丛林基本完成后投放,是为了避免干扰,确保重点:用深浅绿色表现画面的层次感)

4.教师个别辅导。 (1)运用同伴示范法引导幼儿选用不同材料作画。 (2) 通过个别对话帮助幼儿丰富画面。(3)借助环境暗示———滚动播放《丛林组画》PPT,给有困难的幼儿带来一些参考。

五、展示作品,同伴间分享交流

1.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 师:你画了什么? 是怎么画的?

2.与大师的作品进行比较。 师:你们画的和大师画 的一样吗? 你觉得谁的更漂亮? 为什么?

3.教师总结性评价 ,引领幼儿的审美 。 师 :卢梭作品更多地选用深绿色,丛林茂密,层层叠叠,看起来很深远。 小朋友更多地选择了浅绿色,看起来更明亮,让人感觉很舒畅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欣赏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在以下几方面:

1.回应 。 在欣赏活动中 ,没有单一说教 ,而是通过不断融合孩子们的回答进行更巧妙的连接 (有效回应),来达到引领孩子审美的效果。 比如,在孩子们观察 《奇异的景色》时,有孩子说“那树上停着的是鸟儿”,也有的说“那是一个从丛林中走出来的人”。 我顺着孩子的思路回应:“对啊,卢梭画的人就像动物,画的动物看起来又好像是人。 ”

2.自然。 活动中欣赏的是描绘自然的《丛林组画》, 观察的是真实的热带雨林, 就连绘画工具也都是自然物。 更重要的是,整个欣赏活动,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表达、自由创作。

大班美术活动:小蓝 篇3

绘本《小蓝》源于澳大利亚的童书作家兼插画家盖·却普曼,她“巧妙地将人类长久以来对归属感的追寻,以及柳树图案的神秘之美结合在一起,本书不只是一个故事而已,更是一件值得代代相传、永久珍藏的艺术品”。绘本中真挚动人的故事借助精致华丽的创作,传达了一个简单诗意的叙述,特别美,孩子们跟随小蓝寻找家,跟随故事进入一个美的世界。而故事最后,那一个蓝白相间的中国瓷盘是亮点,以此为切入点,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美术活动《小蓝》,意在通过活动,让孩子欣赏美丽的艺术,感受青花瓷的独特美,并且尝试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画面的想法。

2.尝试分段绘画,体味青花瓷的艺术美。

3.在读读画画中,大胆创作,体验让画笔讲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绘本相匹配的PPT。

2.白色扇形纸,蓝色油性笔,白色圆形纸。

3.扇形小蓝图片人手1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1.结合PPT,故事引入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一个小女孩迷路了,她在哪儿?你发现她了吗?

她一身美丽的蓝衣服,她的名字叫“小蓝”。小蓝迷路了!她想要回家,一直大声地喊叫,但是等了好久,都没有人来找她。

2.讲述故事,进入情境

终于有一个男孩走进了森林。“咦,你是谁?”小男孩问。“我叫小蓝,我迷路啦,我好想回家。”“我叫威尔。”小男孩说。

提问:小蓝迷路了,你们愿意和威尔一起帮她寻找家吗?

(评析:故事引入,借助美丽的画面,孩子们很快进入情境,静静地欣赏,美好的艺术探寻之旅开始啦!)

二、阅读故事,分段绘画

1.欣赏图片,尝试创作画面一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附近有木头桥,还有阶梯通到山上。我好想念我家的山。”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有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绘本内容进行创作。

教师: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做成一幅地图,再拿着地图去帮小蓝找家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小盘子,大家拿出一张纸,画一画吧。

2.阅读故事,尝试创作画面二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有一条蓝色的小河,在杨柳树下闪闪发光。我好想念我的小河。”威尔说:“我家也有一条小河,在芦苇中潺潺流过,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在芦苇和小河中寻找,但是,他们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3.欣赏图片,尝试创作画面三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我家有很多蓝色的树。”小蓝说,“树上有很多像球一样的苹果,我好想念我的苹果。”“我家有很多绿色的树。”威尔说,“树上开满像云朵一样的花,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爬到树上,从树枝间看下去,但是,他们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4.阅读故事,尝试创作画面四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有一座花园和一座皇宫。我想念我的皇宫。”威尔说:“我家有一座果园和一栋温暖的小屋,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一边捡梅子,一边在树下寻找,但是,他们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5.欣赏图片,尝试创作画面五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有爸爸和很多蓝色的鸟,我真的好想念我爸爸。”威尔说:“我家有奶奶和很多母鸡,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在鸡群中寻找,并且越过门口的栅栏,还是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现在,怎么办?威尔说:“你可以跟我一起回家。”

教师提问:小兰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评析:阅读故事,欣赏画面,分段创作,感受美好。故事很美,画面更美,孩子们的创作同样不赖。他们在不一样的画纸上展现心中的故事,他们在帮助小蓝找寻家的过程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分段创作,孩子们不知不觉进行的是一段美好的创作旅程。)

三、揭晓结局,感受惊喜。

1.欣赏图片,探寻秘密

总结:小蓝不是真正的小女孩,那她是什么呢?(有小蓝图案的瓷盘碎片。)

2.答案揭晓,感知瓷盘

原来,奶奶的橱柜上面,有一个蓝白相间的中国瓷盘。这个瓷盘缺了一小块,那是很久以前,奶奶去野餐的时候,不小心打破的。

3.小蓝找家,圆满结局

奶奶把小蓝粘回磁盘缺口的地方。威尔笑着说:“小蓝终于找到她的家了。”奶奶说:“恩,安全又圆满的家。”

4.触摸青花瓷,感受艺术美

提问:“你知道这种白底蓝花瓷盘的名字吗?”

介绍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只有蓝、白两种颜色。中间的盘底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画,它的周围可以有很多的图案或线条,但他们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着的。

5.完成创作,分享作品

刚才,小朋友们已经完成了5幅画,老师再把“小蓝”也发给你们,大家一起把它拼成完整的盘心,贴在白色的盘底上,注意一下粘贴的位置。

现在,大家再用有规律的图案或线条,来装饰盘边吧。

(评析:故事给了孩子一个美好的结局,也给了孩子一个美好的画面,孩子们豁然发现,自己的创作原来也可以这么奇妙。此时,介绍青花瓷,显得那么水到渠成,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美是浸透到骨子里的,孩子们此时应该能懵懂感受到,他们也会惊喜于自己的创作,因为“青花瓷”真得很美!)

四、结束活动

小蓝找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也完成了自己的青花瓷盘。现在,大家一起拿着瓷盘,把小蓝的故事讲给其他好朋友听吧。

评析:以故事开头,用故事收尾,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小蓝的故事,分享作品,相互欣赏,这一段艺术探寻之旅就这么意犹未尽……

活动反思:

初次拿到绘本,我就被里面的精致唯美的创作所震撼,我想:艺术的感染没有界限,孩子们也会喜欢上《小蓝》吧。的确,绘本给了孩子一次美好的旅行,他们在边阅读边创作的过程中,逐渐体味青花瓷的独特魅力。我独辟蹊径,给孩子准备别致的材料——一个折成扇形、可以逐渐打开成圆形的绘画纸。孩子在创作过程中,一步一步,用画笔叙述故事,用蓝色和白色激情碰撞,感受故事的意境,感知青花瓷的独特魅力。最后,他们创作完毕,画纸全部打开,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创作成果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呈现,创作体验和成功感给了他们心灵强烈的冲击。艺术活动就是要这样,让孩子在探索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熏陶,身心获得愉快体验。

向日葵大班美术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感受画面中的内容,并试者感知《星月夜》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

2、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学会色彩的初步运用。

3、提高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在活动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投影仪

2、凡高的作品

3、水粉颜料、油画棒、纸、笔等绘画工具。

三、活动过程

1、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凡高的《星月夜》——这节课《向日葵》(2)出示图片,问:看后有什么感觉?

2、仔细欣赏

(1)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2)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3)画家画这幅画时用了什么颜色?(4)向日葵的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5)画面中的向日葵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啊?(6)教师小节

4、评价(1)你觉得这幅画美吗?(2)你喜欢这幅画吗?

(3)你觉得这幅画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5、听音乐细细欣赏

6、出示《星月夜》和《向日葵》,让幼儿进行比较(1)同样是凡高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线条、色彩)(2)你更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7、引导幼儿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

8、作品展示及评议 资料背景:

向日葵美术教案 篇5

1、引导幼儿欣赏名画《向日葵》,从色彩和造型两方面来感受作品的艺术美。2、鼓励幼儿运用语言、身体动作来表现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认识向日葵。2、课件、背景音乐、圈若干。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

一、导入课题

通过设疑和猜测,引起幼儿对作品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积极与作品进行对话。

1、幼儿观赏名画《向日葵》,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

2、引导幼儿感受作品的艺术美。

①请幼儿说说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②你觉得这些向日葵花在干什么?

③让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朵花?

④教师简单小结《向日葵》作品的色彩和造型美。

3、幼儿用体态语表现作品。

①单独模仿。

请小朋友用身体动作来表示作品中自己喜欢的那朵花。

②全体幼儿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喜欢的花的姿态。

③简单介绍凡高,欣赏凡高其他的向日葵作品。

④引导幼儿小组合作用身体动作表现瓶花的动态。

教师引导幼儿造型,将幼儿的造型用相机拍摄。

三、结束部分

共同欣赏拍摄的造型照片,体验成功感。

调动幼儿运用视觉感官,感受作品。

师幼双方平等对话,既说又听,相互理解,让幼儿与作品自由的对话。

向日葵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篇6

一、目标

⒈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感受画面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⒉大胆创作自己喜爱的向日葵。

二、活动准备

⒈图片:梵高的作品《向日葵》。

⒉记号笔、蜡笔等。

三、教学过程

㈠生活经验导入

师:大家都见过向日葵,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喜欢?

衔接:有一位有名的画家叫梵高,他给我们带来了一幅画,名字就叫《向日葵》,一起来欣赏一下。

㈡名画欣赏,感知画面的色彩美和造型美

师: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色彩与造型

⒈色彩美

⑴感受《向日葵》中黄色部分

师:在这幅画上主要用了什么颜色呢?所有的黄色都一样吗?(不一样,有的亮,有的暗。)分别找找不同的黄色,猜测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黄色?(太阳光的照射)

⑵感受《向日葵》中绿和蓝色的衬托作用

师:这幅画中除了黄色之外,还用了什么颜色?用在什么地方?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深绿的叶子在整幅画中有什么作用呢?(可以使黄色的向日葵看上去更加鲜明、活泼、充满活力,像太阳一样明亮、耀眼。)

⒉造型美

师:画面中的向日葵造型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小结:向日葵朝向不同,有的向前向后,有的向左向右,有的向下;姿态也不同,有的弯,有的直;有的疏有的密。

衔接:看了梵高这幅画你心里有什么感觉?那我们一起来做回小梵高吧。

㈢我做小梵高

⒈提出作画要求:①创作向日葵的各种造型,注意造型越多越好。②用各种黄色的油画棒给向日葵涂色,表现出由于太阳光线照射的方向而呈现出有的亮,有的暗。

⒉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㈣展示和分享作品

⒈幼儿自主介绍

师:你的画里边什么地方是你觉得最需要重点介绍给小朋友的?

⒉幼儿互相评价

师:你喜欢哪幅画?喜欢它的什么地方?(教师着重引导评价色彩和造型。)

不足:因为老师自身进行美术欣赏活动经验的缺乏,而幼儿对于欣赏向日葵的姿态、造型等方面的描述时也比较匮乏,所以孩子们在创作时感觉比较单一。所以从整个活动来看,虽然是欣赏活动,但还是比较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幼儿美感和初步审美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体现的也不够多。特别是在聆听了讲座之后,感觉问题多多,因此结合讲座里的一些教育原则和策略对本教案进行调整。

一、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⒈审美性原则。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无论是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选择,还是活动的实施都应该遵守审美性原则。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给幼儿欣赏一些名人名画,让幼儿感受到绘画大师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别具心裁的审美创造。新《纲要》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我们农村的孩子平时可能会看到一些种植的向日葵,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故此我们把《向日葵》当成我们本次美术欣赏活动的主题,主要是想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以及作品的构图;同时引导幼儿感受大胆夸张的线条带给我们的富有灵动和生命的感觉。故此本活动是顺应儿童发展特点的。

⒉创造性原则。美术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孩子的眼中都有一副属于自己的《向日葵》,通过欣赏梵高的《向日葵》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画面中那鲜艳亮丽的黄色和橙色以及大胆夸张扭曲的线条充分流露出创作者强烈和炙热的感情、流露出对向日葵的热爱等可以很好的带动幼儿去创造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向日葵”。

⒊实践性原则。教师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当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很多艺术创作都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自己的资源:如利用散步等活动引导孩子观察阳光下树叶颜色的不同,比较发现说说它们不同颜色的原因;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种植向日葵,平日里带孩子观察实物向日葵,为活动做铺垫。引导幼儿多通道地参与,看看、想想、说说、画画、玩玩都有助于幼儿注意力的持续和兴趣的保持。

二、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⒈选材适宜,引起幼儿的共鸣。

贴近幼儿生活的美术作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他们感知理解美术作品形,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我们农村的孩子平时可能会看到一些种植的向日葵,孩子们也会感叹向日葵明艳的色彩以及蓬勃的`生命力,故此我们把《向日葵》当成我们本次美术欣赏活动的对象,引导幼儿从欣赏植物中感受到热情的生命体。

⒉创设环境,激发兴趣。

原来教案中只是简单的呈现梵高的《向日葵》,显得比较单一,因此在活动准备中要尽量的多一些经验、环境的准备。因此教案中准备部分可以增加:⑴利用散步等活动引导孩子观察阳光下树叶颜色的不同,比较发现说说他们不同颜色的原因。⑶在幼儿园种植向日葵,平日里带孩子观察实物向日葵,为活动做铺垫。这些实物环境的创设可以使幼儿兴趣提高、对欣赏活动充满信心,激发幼儿对作品欣赏的欲望。与此同时,美妙的音乐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体验,亦能激发创作的灵感。所以在幼儿欣赏过后自己创作的过程中,教师播放美妙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同时也是一个创作时间的提醒(毕竟一次美术欣赏活动时间有限)。

⒊随时随地引导幼儿感受美。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有审美价值的美术物品,以自然引导幼儿欣赏。梵高的向日葵中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欣赏要素,如果只是一堂课的传授,量可能有些大。因此在活动前,教师可利用散步等活动引导孩子们观察比较在阳光下树叶颜色的不同,找出明暗、亮浅、深和暗等对比,感受色彩与光线的奇妙组合,如:阳光照射多的树叶(向日葵)可以用什么颜色?阳光照射少或照不到的树叶(向日葵)用什么颜色?除了感受色彩的美,还可以引导幼儿欣赏高低错落的树、不同朝向的花朵等,感受事物的造型美,并丰富幼儿的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⒋师生审美要融为一体。

教师以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孩子。因此导入不必过于花哨,以生活经验导入即可。

㈠生活经验导入

师:大家都见过向日葵,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喜欢?

衔接:有一位有名的画家叫梵高,他给我们带来了一幅画,名字就叫《向日葵》,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以共同欣赏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欣赏并讲述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⒌运用对话法,引导幼儿与作品对话。

教师要运用协同合作式的对话法,尊重幼儿的想象,对幼儿的回答给予鼓励和支持,建立平等的双向交流式的关系,让幼儿积极参与,并进一步引导幼儿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及画家的作画风格。

⒈引导幼儿从画面的主要颜色来欣赏画,感受画面的色彩美

⑴在这幅画上主要用的是什么颜色?还有少量的什么颜色?

它们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觉?(黄色使人觉得温暖、热情、明亮)(绿色可以使黄色的向日葵看上去更加鲜明、活泼、充满活力,像太阳一样明亮、耀眼)

⑵所有的黄色都一样吗?(不一样,有的亮,有的暗。在这里孩子们对于亮和暗是回答不上来的,他们的回答是直观的金黄、土黄和橙色,老师可以顺着孩子的回答接上去说:金黄色看上去比较亮;土黄色比较暗;橙色又是比较深的颜色)

师:画家主要用了明、暗不同的黄色,整幅画给我们很温暖的感觉。

⑶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黄色?(幼儿猜测:太阳光的照射)

⑷梵高用金黄色、土黄和橙色来表现太阳光下的向日葵,阳光照射多的向日葵可以用什么颜色?(金黄色)阳光照射少或照不到的向日葵用什么颜色?(土黄色)

⒉小结:现在我们知道向日葵在阳光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原教案中很笼统地寻找画面中的黄色,通过调整,教师可以以对话的形式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感受作者用了明、暗不同的黄色,感受到画面的温馨感。

⒍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创作。

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造作的兴趣,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发挥想象儿喜欢进行创作。我为幼儿准备了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

⑴黄色、橘色、土黄三色油画棒,向日葵,蓝色、紫色、绿色彩纸。⑵白纸、记号笔、油画棒。幼儿可以用各种黄色的油画棒给向日葵涂色,涂色时注意太阳光线照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黄色,涂完后选择并贴在一张背景纸上。能力强一些的幼儿可以用记号笔或油画棒自由创作向日葵的各种造型,当然造型越多越好。

原教案中只是提供了记号笔、蜡笔,让幼儿进行创作。而调整后的教案更能兼顾幼儿的发展特点,自己选择喜欢的绘画方式进行创作,自主性突出。

向日葵大班美术教案 篇7

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大班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大约10~15分钟左右,在较长时间专注投入创作环节后,幼儿在评价和欣赏环节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许多教师也把精力放在活动准备与引入指导等环节,没能有效挖掘欣赏与评价环节的教育价值。

一、主要问题

1. 评价标准不明确

现在存在两种极端,一种是放任式,即只要孩子喜欢,能说出意思就行,而忽视了美术创作语言的积累与提升;另一种是纯技能式,即单纯从颜色搭配、画面饱满、空间比例等方面进行评价。忽视幼儿兴趣、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教师对于美术欣赏和评价的认识不到位。

2. 评价主体、对象单一

对幼儿创作过程及作品的解读需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然而由于对欣赏与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评价的标准认识模糊,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常常在评价环节充当主角,实行“一言堂”,评价时只注重结果,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忽视幼儿的创作过程,师幼对话、幼幼对话缺失。教师自以为是的理解,导致的后果就是误读幼儿作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3. 评价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教师常常把幼儿美术作品展示出来,请幼儿说说谁的作品最漂亮?喜欢吗?为什么?教师的评价语言比较抽象,如“画得很好”“画面很饱满”等。缺乏反映不同幼儿作品特点的“特色评价”,幼儿并不知自己及他人的行为或作品好在什么地方,评价便失去了它本来的价值与意义。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策略

1. 教师先行策略

教师要学习用“幼儿的眼光”(即在了解幼儿的能力水平、心理特征、生活经验基础上)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帮助幼儿借助美术这一载体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已有的基础及兴趣爱好,再提出知识、技法及想象、创造等方面的要求,并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与人格的全面发展作为首要指标。

2. 三结合策略

即幼儿自评、幼儿互评、教师点评有机结合。幼儿自评(即幼儿解说自己的美术作品),目的是让别人了解作品、读懂作品。这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增强幼儿的成功体验。如:教师看到琪琪画的脸谱上唇有一个黑点,他的解释是这是特别点上去的美人痣,木偶戏里也有的。这说明孩子观察很细致,能够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认知经验。

幼儿互评(即幼儿相互间解说对作品的看法)能使幼儿在学习欣赏同伴美术作品的同时,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幼儿不断提高自身艺术表现水平的愿望,特别是当他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成功体验会更加强烈。

教师点评应遵循“艺术无对错”标准来衡量幼儿的一切作品。正如幼儿所说:“我仰头看爸爸,所以爸爸和天一样高。”教师应鼓励其这种大胆、独立、自主的创作精神和态度。要抓住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的个性化表现,运用语言、展示等及时进行激励,使幼儿对点评的内容记忆更深刻,以提高幼儿探索学习美术的兴趣与欲望。

3. 奖励性评价策略

教师不仅要关注美术展示中“特别好的”或“特别需要帮助的”幼儿,还要根据每位幼儿在本次活动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及富有个性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时要坚持正面积极的评价,语言要具体形象而简练,尽量用儿童能接受的语言提出建议。

除了言语的精神奖励外,还可以给予恰当的物质奖励,如可采用星级评价法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如红旗代表基本完成作品;红花代表构图比较合理、能较好地表现出工具及材料的特点;星星则代表有自己的想法,有一定的创造,画面丰富。这种星级奖励方式不仅能让幼儿知道自己怎样做会更好,还能激发他们完整创作的愿望,循序渐进地提高幼儿的绘画主动性和积极性。

4. 灵活安排策略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所限,有效的美术活动最好控制在30~45分钟以内。长时间的美术创作,不仅影响生活质量、幼儿作品质量和一日活动安排,还会对幼儿的学习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那么,教师的评价环节来不及进行怎么办?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情况灵活安排评价时间,如果仅是个别幼儿不能及时完成,可建议其先参与展示与评价,评价的重点在于让幼儿体验成功和进步的快乐,激发兴趣,增强自信。

总之,成人(特别是教师)的态度和评价方式对幼儿影响重大。教师应牢记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目的,注重保持和延续幼儿的绘画激情,张扬幼儿的个性,小心地呵护幼儿的智慧之花,让幼儿在快乐与成功的感受中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大班美术活动:创意沙画 篇8

大班幼儿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熟练的绘画技能,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沙子对于幼儿来说,是熟悉且受欢迎的,而沙画这种创作方式对幼儿来说,更是新颖刺激的。我想如果把沙画运用到幼儿园美术活动之中,一定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作欲望,调动其想象力来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到沙画活动的乐趣,于是我设计了“创意沙画”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在了解沙子特性的基础上,探索沙画的制作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沙画制作。

2.在探索沙画的作画方法中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塑料碗装沙子每人一份、作画用的沙盘每人一个、海景沙画视频两段、桌布、大沙盘一个、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感知沙子的特性

师:“小朋友们好!看一看老师准备了什么?

幼:啊,是沙子!

师:来,我们抓一抓,摸一摸,感觉怎么样?

幼儿:松松的,软软的……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抓起一把沙子,让它慢慢地从拳眼里撒下去,看一看下面是什么样子?

幼儿:像小山、像小馒头......

师:对!那么,请你们仔细想想,怎么用沙子来表示落在地上的雨点呢?(幼儿尝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落在地上的雨点”,哇!沙子好神奇哦!其实,这些沙子就是老师去海边时带回来的,你们去过海边吗?你在海边都看到了什么?

评析:沙子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具有细小、松散等特点,容易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欲。因此,我发现,用沙子进行活动前的引入,对幼儿有新鲜感和刺激感,他们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

二、观看视频,学习沙画制作方法

1.观看视频,感知沙画的制作方法。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海边的景色真漂亮!不过还有更漂亮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沙画大师带来的各种各样美的事物和景色。

师:小朋友们,这样的画是不是很美啊?你们有没有发现是怎么完成的呢?

幼儿:就是用手画的,好像是沙子吧……

师:嗯,有的小朋友已经猜对了,这就是创意沙画,是用手把沙子画成各种你想要的美的东西。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次,不过,在看沙画师表演的时候,我们可以假装自己手里有很多沙子,然后和他一起来作画,仔细观察,他用的是手的哪个部位?他是怎样画的呢?

评析:在观看美术大师的沙画表演中,幼儿寂静无声,他们深深地被沙画艺术的神奇所感动,那富于变化的表现力,充满动感的表现形式,幼儿深深感受到艺术对美的期盼。

2.讨论沙画的作画方法。

师:看完了,现在,谁来说一说刚才你看见他画了什么,是用手的哪个部位?怎样画的?

幼儿:用手指推出海浪,用指尖点出水花;用指尖画出海鸥、星星、和椰子树;手掌刮出海平面;用大拇指刮出花瓶和人物......

教师小结:在进行创意沙画时,我们可以这样做:用手指点、用手指画、用四个手指画海水、用手掌侧面画大面积、用手轻撒沙子……还可以重复作画等。

评析:不同于以往的绘画方法,用沙子和手作画,让幼儿对绘画有了全新的认识,懂得只要想表达,身边处处有舞台,万物皆材料,从而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热情。

三、幼儿自由进行创意沙画,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构思。

师:沙画有这么多的作画方法,你们想不想自己亲自画沙画?

幼儿:想。

师:不过,小朋友记住,在进行创意沙画之前,一定要先想一想要画什么、在什么位置、用手的哪个部位、怎样画,想好以后就可以画了。沙画可以重复作画,所以如果你画完一幅,可以让老师给你拍下来,再继续作画,然后我们就可以在大屏幕上一起欣赏了!那么,现在就开始吧!

2.幼儿开始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并用相机拍照。

3.在大屏幕上欣赏幼儿作品,共同讨论其作法。

师:刚才,老师拍下了好多漂亮的沙画,我们来看一看都是谁的呢?说一说,他用的什么方法啊?

(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画面内容)

4.鼓励幼儿在展示台现场作画。

师:小朋友们的创意沙画太美了,现在谁能来展示台这里为我们现场作画呢?

评析:在一段时间的创意沙画后,习惯性的表扬已不能保持幼儿活动的热情,这时,我用相机将幼儿作品拍照,满足了幼儿自我张扬的欲望。同时,对幼儿作品的肯定,不会让幼儿的自尊心“膨胀”,有形的肯定反而会激励幼儿制作出更好更多的作品,也为下面小组协同作画奠定了心理基础。

四、分组合作,协同作画

师:小朋友们,快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大沙盘,小朋友们可以自己继续作画,还可以和好朋友合作完成,你们说好不好?

幼儿:好!

(幼儿继续作画或者分组协同作画)

评析:在幼儿共同讨论他人的制作方法后,幼儿又在同伴身上不同程度地汲取了更多宝贵的经验,有了“再试一试”的强烈愿望。此环节顺应了幼儿的心理,让他们在讨论、观看过后,共同制作,这样更好地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让活动在快乐中自然地结束。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画同一事物、尝试画各种景物和事情,如公园、城市、旅游所见,春游,打雪仗等。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我选择用沙子进行绘画,这是针对本班幼儿绘画的特色教育而设计的,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去尝试体验。

一、教学内容与材料新颖独特,贴近幼儿生活

本节活动的材料和教学内容都来自于幼儿生活,幼儿易懂、易创作,能够随时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把自己所见、所想、所感通过视觉媒介转化为自己的作品,完全以个人的生活素材创作出作品,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具有很好的生活性和拓展性。

二、幼儿掌握了“主动权”,自主学习

此活动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让幼儿通过自我学习的过程,体验、感知、学习沙画,产生探究、讲述的兴趣,在活动中注重过程,而不片面强调活动的结果。

此外,教师是活动的支持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没有过多的干预,和幼儿一同观看制作过程;组织幼儿讨论制作方法;共同欣赏作品等等。给了幼儿宽松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创作,充分释放自我,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多元评价延续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绘画活动和幼儿的兴趣点、心理状态、稳定的注意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我们进行正确评价的一个依据和标准。本节活动,我一直充分挖掘幼儿的闪光点,言谈举止中及时地给予肯定,同时,鼓励可贵的创作勇气,采用多元的方式进行评价。比如用拍照的形势,让幼儿共同欣赏作品,鼓励同伴间互评,说说喜欢作品的原因以及创作方法等。多元化的评价让我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了很多交流、理解的平台,使我们的创意沙画活动在课堂内、课堂外都得到了较好的延续。

向日葵教案 篇9

1. 初步尝试变化方向、位置等方式表现花朵的形态。

2.欣赏梵高作品《向日葵》,体会画中花朵各具形态而产生的视觉艺术美。

活动准备:

1.自制PPT。

2.炫彩棒,毛笔,调色盘。

活动过程:

一、欣赏《向日葵》,看一看画家画花的好办法(价值点:欣赏名画,=,体会作品艺术美)

导入语: 今天老师带了一张画《向日葵》,这幅画的作者叫梵高,是个鼎鼎大名的荷兰画家。

关键提问:你们觉得这张画好看在哪里?

小结:画中每朵向日葵都朝着不同方向盛开,花朵的位置排列的有前有后,有高有低,好像在和大家微笑。

二、学一学画家画花的好办法(价值点:发现作品中不同方向、位置排列的花朵)

过渡语:我们也来做个小画家,试试画家的好办法。

1.先在画面中间画一朵正面的花。

2.逐步选画不同方向的花,向四面八方的朋友送上微笑。

3.将花朵画得相亲相爱。

小结:微笑的花朵画好了,不同高低不同大小的花朵向四面八方微笑,真好看。

三:画一画《微笑的花朵》(价值点:运用变化方向、位置等方式表现花朵的形态。)

观察重点:

1.幼儿是否能够画出不同位置的花朵

2.幼儿是否能够画出朝向不同的花朵。

四:观察分享

初中美术《向日葵》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2、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3、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4、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间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绘画中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凡·高的代表作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向日葵吗?谁能简单说说向日葵的样子?教师肯定并引导。我们许多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并不知道向日葵的模样,现在,就让我们在美妙的乐声中一同来欣赏一下多姿多彩的向日葵吧!

2、多媒体展示向日葵的图片,营造氛围,揭示并板书课题:《向日葵》。

二、新课探究:色彩及其应用

提问:刚才我们一起看了这么多多姿多彩的向日葵,如果要你来画向日葵,你打算怎样来表现呢?学生回答,教师肯定学生好的想法。

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大名鼎鼎的画家,看看他是怎么来画多姿多彩的向日葵的。

1、简介荷兰画家凡·高的生平:荷兰人,后印象主义画家,在他37岁短暂的生命中,饱经坎坷,但他热爱生活,对艺术执著而充满激情。他的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富有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向日葵》就是他的不朽名作。

2、多媒体展示,指导欣赏凡·高的《向日葵》,了解画家及其创作情感。

(1)提问探究: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

(2)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

《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2、给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学生探究:

(1) 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

(2) 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3、展示课本上的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解: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这也就是本堂课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色彩是绘画表达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

4、了解三原色和六个基本色相 ——多媒体展示两组色彩卡片。

教师板书:三原色和冷暖色

(1)学生探究: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

(2)教师补充讲解三原色及冷暖色调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多媒体来阐明它们给人的感觉及其象征意义。

通过回答、分析使学生了解色彩也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

5、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色彩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学习了一些色彩的基础知识。

三.课堂活动

欣赏两首不同风格乐曲的片段:《丰收锣鼓》、《二泉映月》,让学生体会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意境和节奏。

播放后思考并探究:如用色彩来表现这两首乐曲的意境、情绪、节奏,你会如何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丰收锣鼓》节奏比较欢快、喜庆,我们应该在用色的时候注重选择偏暖一些的色调来表现;《二泉映月》节奏舒缓、低沉、哀怨,用色的时候则注重选择偏冷一些的色调来表现比较符合意境。

四、课堂总结、练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色彩对传达情感的作用了,现在请大家尝试用自己的理解来画向日葵。

大班美术活动:蛋宝宝过节 篇11

绘画是以感受美和表现美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和维持心理的有效途径,是幼儿用来传达情感的视觉语言。对于3岁的幼儿来讲,绘画有一定的困难,因为这时幼儿的手肌肉尚未成熟,手臂动作很难控制,因此,他们的绘画只能画出一些乱线、乱点或乱色块,根据以上特点,为了让幼儿体验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快乐,并从生活经验出发,从兴趣入手,利用幼儿画点、线、圆的形式设计了这堂课。

活动目的:

1.会用点、线、圆综合表现蛋宝宝的肢体动态。

2.体验节日的快乐,增进绘画的兴趣。

重点:用线条表现蛋宝宝的肢体动作。

难点:在蛋壳上画出面部表情。

活动准备:

粘有半个蛋壳的舞台背景图人手一份,记号笔每人一个,卡拉OK庆祝“六一”、幼儿仍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之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在‘六一’这一天都做了什么?”

(跳舞、唱歌、买新衣服、到游乐场玩……)

2.师:“你们高兴吗?高兴时脸上表情会怎么样?”(请个别幼儿表演高兴的表情)

(评析:谈话导入契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发言,幼儿表演时面部表情丰富,有的害羞微微笑,有的放声哈哈笑,憨态可掬,十分可爱。)

二、观看庆祝“六一”卡拉OK,调动幼儿经验

师:“电视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唱歌、跳舞)

师:“谁来模仿一下电视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跳舞的?引导幼儿表演四肢的跳舞动作。”

(评析: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喜欢唱歌跳舞,所以幼儿舞蹈动作千姿百态,有部分幼儿还做出了小动物的模仿动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选出动作比较优美的幼儿上前示范。)

三、教师示范,幼儿操作

师:今天蛋宝宝也来到我们班,想和电视上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那你们想让蛋宝宝怎么跳舞呢?请你们画出来。

1.教师示范。

教师边说边画:蛋壳就是蛋宝宝的脸,先画上它笑着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然后在蛋壳的旁边画上它胳膊、腿的跳舞动作。

(评析:示范会限制幼儿的思维,但小班幼儿第一次在纸张以外的材料上作画,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否则幼儿会感觉无从下手,所以还是需要一定的示范。本次活动我示范了两次,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幼儿自己画,教师辅导。

老师:蛋宝宝的舞蹈动作可多了,他想和老师画的动作不一样,谁来帮帮它们?

老师把示范画背过去,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并提示小朋友要给蛋宝宝添画笑的表情。

(评析:尽管老师在幼儿作画前进行了示范,但仍有部分幼儿东张西望不敢下笔,有几个大胆的孩子先画了以后,我及时鼓励和引导,其他幼儿才试着下笔。在蛋壳上画五官,幼儿掌握不好,拿笔的小手晃晃悠悠。鼻子小嘴只能是看似相像,动作虽显得简单,但很生动。个别能力弱的幼儿需要老师手把手指点。)

3.作品分享、交流。

把幼儿作品一一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互相欣赏,然后说出最喜欢哪一个蛋宝宝,并模仿其动态。

(评析:在评价过程中,幼儿能指出自己喜欢的作品,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的幼儿都很愉快地手足舞蹈,好像自己就是蛋宝宝。)

五、活动结束

我们一起把这些蛋宝宝展示到外面去。让大家都来欣赏。

(评析:蛋宝宝展示活动吸引了邻班的大班幼儿及家长,都感到好奇,有的幼儿当场就要求妈妈给他弄鸡蛋壳,画画拿给老师看。)

六、活动延伸

区角游戏“小舞台”。让幼儿自由表演,播放卡拉OK《庆祝六一》。

(评析:幼儿游戏激情很高,有平时很内向的幼儿也敢于表现自己了。)

教学反思:

让孩子在蛋壳上作画,既体现了环保、节约教学的教育观念,又使孩子体验了在不同材料上作画的快感,极大提高了幼儿的作画兴趣。虽然幼儿的笔法显得稚嫩、笨拙,但画出的人物栩栩如生,百态奇出,很是可爱,充分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从幼儿的画面可以看出,每个蛋宝宝都在独自跳舞,各有各的动态表情,这也反应了幼儿的年龄特征,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很弱。

向日葵大班美术教案 篇12

一、大班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对欣赏美术缺乏重视

现在素质教育在各个幼儿园传播开来,很多幼儿园按照素质教育的观念对孩子进行教学管理,孩子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幼儿园,对于音乐美术等集体教学活动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这些幼儿园在组织美术集体活动时,只是传统的按照集体教学活动要求目标进行讲解,照本宣科。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于认知水平,知识等能力不如小学生的大班幼儿是非常不适用的,同时对于孩子欣赏美术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大班幼儿对于美术欣赏活动的期待挺高的,但是教师对于美术欣赏活动的讲解方式令很多孩子对艺术作品失去兴趣,不利于大班孩子对美术欣赏的学习。

2. 欣赏美术的方式有误

美术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的主要教学活动之一,美术活动不仅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热爱。在美术课上培养孩子欣赏美术的能力有很多种,有的教师把艺术作品讲的非常生动,包括作者的来历,作品形成的背景形成的年代,但是这种口述的方式孩子只是在当时对该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该教学方式不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欣赏美术的方式。《指南》指出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孩子自己动手体验画画的过程,而不是单纯地对作品进行观看和讲解,动手体验不仅仅能够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从根本上培养孩子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方式

1. 开展一些动手体验欣赏美术的区域活动

教师对孩子进行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美术教学的需要,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美术方面的欣赏能力,就要采用新颖的方式,从而吸引其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在游戏活动时间,教师和孩子可以开展一些美术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孩子对美术进行动手亲自体验。通过自己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教师对于孩子欣赏的评价,幼儿对美术作品的体验,有相应的专业老师进行引导,教师鼓励和表扬孩子欣赏活动的不同意见等,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孩子对美术集体教学活动的热情,培养幼儿主动地进行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

2. 培养大班幼儿欣赏美术的能力

幼儿园时期,是孩子形成各种好的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孩子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家长和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该时期孩子的学习特点,培养孩子欣赏美术的能力,进而提高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在进行美术集体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孩子,让幼儿亲自动手体验美术的乐趣,进而对美术作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自己在画画过程获得体验,在画哪一部分时遇到了怎样的问题,然后是怎样克服的,来体会作者在创造这幅作品时的感情,进而为其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思想内容打下基础。如美术欣赏活动《星月夜》,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欣赏名画的形象、色彩、构图,激发幼儿对美丽星空的想象。欣赏颜色时有的幼儿说颜色在跳舞,看到星星的感觉像转圈圈转晕了;在认识线条表现扭曲的树时有的幼儿身子的扭动说树枝像蛇一样灵活。美术欣赏没有完全正确的答案,个体差异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验。在欣赏作品时,教师不把自己的看法强加与幼儿,而是充分肯定每个幼儿的感受和理解,用讨论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引导。梵高作品在色彩和笔触线条方面突出,幼儿在颜色和线条方面都是高手,加上老师合理的启发和指导,幼儿能较好地分析和理解作品创作意图。创作时,教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准备了多种绘画工具,如:水粉颜料、黑色卡纸、棉签、油画棒等大大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欲,使幼儿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选择,尽情发挥。创作阶段,幼儿的创作作品都很有线条感,油画棒和水粉结合的效果使得画面效果也极度丰富。

在活动中教给幼儿欣赏某个作品时,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学习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段与这个作品相关的视频,孩子通过视频对这幅作品,产生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接下的教学中更加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视频放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艺术作品的重点和技巧进行相应引导,通过画面和动感的音乐刺激孩子的神经,进而引发孩子对作品细节的关注。提供多种材料给孩子相应的学习创作的机会,让其加深这部分内容的了解,从而为其以后美术方面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大班幼儿时期提高孩子对于美术欣赏能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培养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要从上幼儿园开始培养其各个方面的能力,不能让哪一块短板阻碍孩子以后的发展。同时,幼儿园教师也应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进行美术赏析的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提升幼儿的能力,丰富孩子的游戏、学习生活,陶冶情操,帮助孩子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宝元.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04期.2014

[2]朱培平,李春榆.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J].恬静师范学院.2012

[3]焦德雨.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J].都市家教·教育交流第11期.2009

上一篇:2019年医学院毕业生自我鉴定下一篇: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