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华南理工大学(精选8篇)
学号:__________ 课 程 名 称: 数学分析试卷: A考试形式:闭卷 学院(系):_______授课院(系):_数学___ 考试日期: 2006 年1月 5 日试卷共 5 页
_____ 级_____ 班
装
订
线
一.简答题(20分).下列命题如果正确,请给予证明;如果错误,请给出反例. 1. 集合xsinx|x0,1有界.2.如果limnan2,则limnan2.3.如果fx在0,2上连续,则fx在0,2上有界.1
4.如果函数fx在点x0可导,则fx在点x0一定连续.
二.证明下列命题(12分).
ynA0,1.利用极限定义证明:如果lim则存在自然数N,当nN时,yn0. n
2.设函数fx在点x0的邻域Nx0,中有定义,在点x0可导且有
fxfx0,xNx0,,证明:fx00.
三.计算下列各题(20分).
1. 设fxcos3(sinx),求fx.
2.设fx,gx可导,且fx0,gx0,yxgxfx,求dy.
xaaxa0.3.计算极限 limxaxa
4.写出函数fxexsinx的马克劳林(Maclaurin)公式到5阶. 2
四.完成下列各题(24分).
1.叙述函数fx在点a以实数A为极限的定义,并证明limx1
x2,x1 2.求A,B使函数fx,在x1处可导 AxB,x12x35. 2x3
3.叙述函数fx在区间I上一致连续的否定定义,并证明函数fxcos在0,1上不一致连续.
gx存在,求证gx在2,上一致连续. 4.设函数gx在2,上连续,且xlim1x
五.证明下列各题(24分).
1.设fx在a,b上连续,且limfxA0,limfxB0,证明存在a,b使xaxb
一、从高中角度看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差异
1.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在内容编排上的差异.高中数学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数学模块化教学, 而大学数学则追求严密的逻辑性.根据[3]的调查, 高中数学渗透的大学数学的内容凌乱、不系统.例如导数的教学, 没有讲清楚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就直接引入导数.而大学数学则系统地、完整地讲解了导数、极限、连续概念及其关系.
2.教师课堂教学模式上的差异.高中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一般采用“知识点讲解———引导练习”的模式.大学教师则采用“知识点讲解———自主练习”的教学模式.与高中老师相比, 大学老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和发展空间.
3.教学理念的差异.高中教师认为学习是为了高考, 所以, 高中数学的课堂就是习题的课堂.大学则设计了数学建模、经济数学等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应用数学,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为了让高中生进入大学后能尽快地适应大学数学的学习, 高中教师应在高中数学课堂渗透大学数学的教学思想, 做好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衔接.
二、在高中课堂渗透大学数学的教学思想
1.教学理念的渗透.新的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的理念, 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所以, 高中课堂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首先, 明确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经验出发, 数学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 知道课程中的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是什么关系, 真正理解数学既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也是研究模式和秩序的科学.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再次, 教给学生自觉预习、复习, 认真记笔记、独立思考, 每节、每章内容结束之后及时总结, 解完题后进行反思和回顾的学习习惯.
2.教学模式的渗透.大学数学教师高屋建瓴, 渗透数学思想, 讲解知识点, 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高中教师则告诉学生考点, 讲给学生答案, 让学生模仿已经讲解的例题做练习.通过对比我们发现, 大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此, 结合高中的特点, 我们建议课堂教学模式多学习一下成都十二中的“缄默式”[4].教学模式能否试用“问题导入———自主探究———知识点小结———自主练习”?这样, 教师讲的少了, 学生自主学习的多了, 也更与大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相近了.
3.利用多媒体进行n维空间的渗透.平面几何、立体几何都需要先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利用多媒体教学, 展现二维空间、三维空间, 渗透n维空间, 拓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对大学数学黎曼几何、n阶矩阵等的学习也大有帮助.
4.知识点的严密性的渗透.新课改后, 教材附有背景知识的引入和清晰的定理推导, 有的模块还有数学史的介绍.但是, 高中教师上课时, 往往把这些能使知识更完整、更系统的东西都删掉了, 只讲考点.这就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 也造成了高中数学知识点的不严密.根据上述及[3]的统计,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高中课堂适当地补充知识点的相关知识, 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完整的认识, 也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及其推理的严密性的认识.
5.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创造、保存、传递、交流、发展人类文化中充当重要角色, 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 数学文化的修养比数学知识和技能本身在深层次上更能反映人才的质量, 有助于人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5].
综上所述, 高中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随时渗透大学数学的教学思想, 做好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教学思想的衔接.要学习先进的课程理念、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要学习现代数学的有关内容, 扩大知识面,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要不断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以满足日益变化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张颜春, 何中全.对高师数学专业学生数学成绩的调查及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 .
[2]柴俊.高考数学分数高, 大学数学学习成绩一定好吗?[J].数学教学, 2003 (8) .
[3]赵春元.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新课标衔接的调查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0) .
[4]周光岑, 陈明英, 刘英.基于缄默知识的核心问题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 (12) .
关键词大学数学;数学思想;运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20-01
在大学教数学,我们应该教学生什么?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介绍数学的思想。数学最富有、最本质的就是它的思想。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古往今来,很多数学工作者,数学教师和数学爱好者都在关注数学思想的来源与发展,其中著名的《古今数学思想》这本书就重点阐述了重要数学思想的来源和发展,可见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我们还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发现,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乃至整个“数学大厦”的构建,核心问题在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和建立。“数学科学”之所以从自然科学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现代科学的十大部门之一,其实不是因为数学知识本身,而是因为数学思想与数学意识的重要作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意识。因此我们应当在数学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方法的渗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指导学生将知识通过概括和比较上升为能力,且对培养思维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思想方法应从“隐含、渗透”阶段进入第二轮的“介绍、运用”阶段。因此,本文主要论述大学数学中数学思想的运用和如何较好地把数学思想传授给学生。
大学数学的主要内容是微积分,首先介绍微积分中所用到的几个数学思想。
1极限的思想
极限思想是微积分中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早在公元3世纪,我国杰出数学家刘徽在创立割圆术的过程中就丰富和发展了极限思想,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就是对极限思想的精辟论述,很多问题用常量数学的方法无法解决,却可用极限思想来解决。在微积分中体现在求曲边梯形面积中,通过分割,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思想解决曲边梯形面积的问题。事实上,利用极限思想是人们能够从有限中认识
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成为可能。
2函数和方程的思想
函数和方程的思想是对于数学问题要学会用变量和函数来思考,会转化未知和已知的关系,它是永恒的好数学。如在证明方程根的存在性时,用到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零点定理,需要通过构造一个函数,并满足零点定理的条件,由此,把方程问题转化成函数问题,并进一步说明了微积分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函数。
3归纳概括的思想
归纳概括是把问题间共同的属性概括成一种具体的概念,产生一种新的概念。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有许多概念都不是孤立产生的,如导数概念的产生,它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曲线的切线问题,得到二者在数量关系上的共性,即有关变化率的念都可以归结为的形式,得出函数导数的概念。如何较好地把数学思想介绍给学生? 这依赖于许多方面,如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等。数学思想是不可能填鸭那样灌输给学生的。能否较好地把数学思想介绍给学生,要求是双向的。既要求老师善于讲,也要求学生有积极的态度和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易于理解数学思想,达到运用的目的,适用于未来。下面具体说明这几个方面。
3.1态度和动机
“态度”是指一个人做事的细节精神,它能以周密、踏实的方式成就别人不能成就的事情。态度决定一切成为许多成功人的座右铭。对学生而言,拥有积极的态度必不可少,是因为他们肯定“今天”的无穷价值。动机包括愿意学习数学,感觉到学习的需要,有目的的学习,致力于数学。
3.2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有效的动力。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努力,等等。这些虽然必要,但是,单纯地把学习当成任务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压力。有了兴趣,学习就如燃烧,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像燃烧产生的热加快燃烧过程本身一样,只要有兴趣,学到的知识能扩大我们对学习的兴趣,诱使我们主动地去学习新的东西。兴趣不仅对学习重要,对事业上的努力同样是重要的。数学家韦尔斯(An2drewWiles)十年磨一剑攻克费尔马大定理,就是从小就迷上了这个世界难题。物理学家弗里希(O. R. Frisch) “科学家必定有孩童般的好奇心。
在大学期间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的有利的条件有三:一是数学本身的确有趣; 二是年轻人容易来兴趣; 三是学生们暂时还没太多其它的兴趣。什么最能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是数学的美,学科的重要,还是教材的生动? 无疑这些都是重要的因素,但我认为,最最重要的还是老师。一堂课,一个定理,乃至一句话都可能使得学生对数学终身的爱。例如,数学家哈代(G. H. Hardy)说到: “My eyes were first opened by Prof Love,who first taught me a fewterms and gave me my first serious concep tion of analysis.”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有时要因人而异,所以老师必须了解学生。
3.3思考
从笛卡尔(Descartes)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可知,思考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孔子说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不思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必定不能缺少思考。著名科学家牛顿在被问到是什么使得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时,其回答非常简单: “By thinking on it continually”。这看似简单的回答却给出了一个真理: 几乎所有的伟大发现都归功于不断的思考。所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而创新需要想像力。爱因斯坦说过: “Imagination ismore important thanknowledge.”但人不思考脑袋就会生锈,又哪来想像力呢?所以,大学里一定要从学生从繁忙的课时中解脱出来,多有时间思考。我相信,人就像爱做梦一样,是天生就爱思考。而年轻学生们的想像力更为丰富。要让他们这一特长得以发挥。我们一定让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勤于提问题。大学如何较好地把数学思想介绍给学生及数学中数学思想的运用成为大学数学教学中值得思考,重视的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莫宙.伯祥数学方法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重庆理工大学数学建模协会是由重庆理工大学数学建模和科研爱好者所组成的学生社团,于2011年4月正式成立,将是重庆理工大学最年轻且最富有潜力的社团之一。重庆理工大学是由数学与统计学院发起,并属于数学与统计学院科协的一个分支,秉承数学建模思想,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各类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协会的宗旨:
l.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是培养新世纪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时代需要我们成为的是新世纪应用型人才,这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要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的发展。数学建模协会为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构筑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理论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桥梁.数学建模活动是配合数学建模课程在我校的良好开展,较好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3.开展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综合能力。经常性开展数学建模活动,使更多的学生受到更好的数学建模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扩大学生的受益面,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努力进取的学风和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发展联想能力,逐渐发展形成一种洞察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以此推动我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为营造热爱科学、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重庆理工大学数学建模协会章程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提高协会的管理水平,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特制定
《重庆理工大学数学建模协会章程》:
第二条:本协会定名为重庆理工大学数学建模协会,简称重理工数模协会;重理工数模协会是在重庆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数学建模爱好者组成的学生团体;
第三条:本协会是重庆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分会;
第四条:数学建模协会以传播数学知识,普及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团队精神为宗旨,以增强会员应用数学及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第二章任 务
第五条:本协会的任务
(一)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根据我校及本会实际,通过组织和支持会员积极开展建模活动,不断挖掘和培养建模人才,增强会员活动兴趣,突出骨干,以点带面,努力提高会员的各方面素质,为会员在以后的工作有较好的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提高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使数学建模在长期的锻炼中能循序渐进的提高,同时培养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迎战能力,为我校能在全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准备。
(二)协会将在定期对会员实行集中培训活动,主要聘请建模专业教师系统讲授数学理论知识和建模技巧;
(三)定期进行会员间的经验交流鼓励并支持会员创新,积极选拔优秀会员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四)根据数学协会的能力,积极接受校内外的有关任务和科研课题;
(五)加强本会和其他数模活动组织及个人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参加积极各种数学建模大赛,把握数模活动发展的新趋势,吸收新成果;
(六)每年在全校范围内举办数学建模竞赛。
第三章 会 员
第六条:凡我校数学建模爱好者愿遵守本协会章程者,经报名申请,并得到协会批准即可成为本协会会员,并报主席备案;
第七条: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权 利
(1)定期参加协会活动,并佩带协会会员证件;
(2)每年获课外二学分;
(3)对本协会提出批评和建议;
(4)优先参加本协会举办的各项活动;
(5)协会内实行民主制,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6)会员有退会的自由。
义 务
(1)遵守本协会章程,执行本协会决定;
(2)按要求参加协会活动,积极完成本协会交给的任务;
(3)按时交纳会费(会费从成为正是会员时交纳);
(4)应以维护协会声誉为职责,不得损害协会利益;
(5)老会员有义务对新会员给予学习、经验上的帮助;
(6)对数学建模进行积极的宣传;
(7)主动爱护协会内的一切公共财产。
第八条:会员严重违反本协会章程或多次不参加活动者取消会籍。
第四章组织管理
第九条:本协会各项管理实行指导老师负责制,下设协会主席一名,会长一名,副会长两名,设组织部、生活部、宣传部、科研部、外联部,设部长、副部长各一名。协会内一切重大事务由指导老师作最后决定,会员若有建议或意见或要求可通过正副主席或直接向指导老师提出,并经同意发可实施;
第十条:本协会领导成员原则上要求不同年级不同院(系)均有同学参加,形成 阶梯,保障协会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全体会员由相关的院系负责人管理。领导成员的产生依据个人自愿、组织审查、会员大会讨论三个层次,保障了领导机构的规范性和广泛的代表性,促进协会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根据活动需要,全体会员根据所在院(系)分成相关小组组,部长为组长。
第五章经费
第十一条: 本协会经费来源
学院拨款为主;
第六章附则
一、考试性质
网络教育学院高起专入学考试。
二、考试目标
数学科考试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 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上述知识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和绘制图、表的技能。
思维能力
对数学问题和材料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和比较的能力,并初步具有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运用演绎的方法进行推理,并能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述推理过程的能力。
运算能力
在理解运算算理的基础上,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包括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
初步具有在基本的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相互关系的能力;根据条件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阅读理解简单的陈述材料,能初步应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简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
集
合
(一)考试内容
集合及其比示。子集。交集。并集。补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二)考试要求
(1)理解集合、子集、并集、交集、补集的概念。理解空集和全集、有限集和无限集的意义,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能正确使用有关的 术语和符号,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集合与其他知识的综合运用要控制难度。
(2)知道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并能对两个简单事件作出判断。
二
不
等
式
(一)考试内容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其证明。不等式的解法。
(二)考试要求
(1)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它比较大小。(2)掌握基本不等式
aba20(aR),a2b22ab(a、bR),ab(a、bR),2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初步掌握 简单的分式不等式及xba,xba(a0)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三
复
数
(一)考试内容
数的概念的扩展。复数的有关概念。
复数的加法与减法。复数的乘法与除法。共轭复数的四则运算性质。复数的三角形式。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法、除法、乘方。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二)考试要求
(1)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几何意义。掌握复数的代数和三角表示法 及其相互转换。
(2)掌握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复数的运算。掌握共轭复数的四则运算性质。
(3)掌握在复数集中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四
函
数
(一)考试内容
函数。函数记号。定义域。值域。函数关系的建立。函数的图象。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二)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会求简单的函数的定义域,会建立简单的实际 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理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会利用基本不等式、函数单调性和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3)会画简单的函数图象,并能根据函数图象判断其性质。
五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一)考试内容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反函数。
对数的意义。积、商、幂的对数。常用对数。对数换底公式。对数函数及其 图象与性质。简单的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
(二)考试要求
(1)掌握对数、常用对数的概念,积、商、幂的对数运算。
(2)掌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象与性质。会用指数函数、对 数函数的性质比较大小。掌握对数的换底方式。会解简单的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对含有参数的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的讨论不作考试要求。
(3)掌握反函数的概念。知道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六
三
角
比
(一)考试内容 弧制度。任意角。任意角的三角比。同角三角比的关系。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三角形的面积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二)考试要求
(1)理解弧度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弧度和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三角比的定义和符号,掌握同角三角比的基本关系、诱 导公式,能运用这些公式化简三角式,会求任意角的三角比与证明简单的三角恒等式。(3)初步掌握两角和、两角差、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能简单运用这些公式解决三角式化简、求三角比、证明三角恒等式的问题,并能结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 三 角 函 数
(一)考试内容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arc sin x, arc cos x, arc tan x 的记号及意义。
(二)考试要求
(1)掌握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性质。知道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 期的意义。求函数的周期、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限于通过简单的三角恒等变形,将原来的函数化为形如yAsin(x)k的类型。
(2)知道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图象和画法,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简图。
(3)知道arc sin x, arc cos x, arc tan x 的记号,并能用这些记号来表示角的大小。
八 向 量 初 步
(一)考试内容
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数与平面向量的乘法。平面向量的数 量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二)考试要求
(1)理解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数与向量的乘法、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法则。掌握向量的坐标的意义,会把向量的运算转化为向量的坐标运算。
(2)掌握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计算公式和互相垂直、平行的充要条件。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不作考试要求。
九 数
列
(一)考试内容
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
(二)考试要求
理解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 式、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对其他数列求前n项和不作考试要求,除等差、等比数列外的递归数列不作 考试要求。
十 排列、组合与概率
(一)考试内容
乘法原理。加法原理。排列。排列数公式。组合。组合数公式。组合数的 性质。
事件和逆事件的概念。频率。等可能试验。概率的概念。
(二)考试要求
(1)理解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并能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掌握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及组合数的
mnmCn性质Cn,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运用非常见的方法和技巧来解 3 的排列、组合应用题不作考试要求。
(3)理解概率的有关概念。会求等可能情况下事件的概率,知道逆事件的概率。知道可以通过重复试验或数据资料计算频率。能利用频率求非等可能情况下事件概率的估计值。
十一
空间直线、平面
(一)考试内容
平面。平面的基本性质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对应边分别平行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二面角及其平面角。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三)考试要求
(1)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掌握空间两条直线、直线与平面、两个平面的 位置关系(特别是平行和垂直关系)。掌握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理解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与其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在简单的空间图形中会进行有关这些角和距离的计算。
(2)能运行用上述概念以及有关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为计算对象提供必要的依据。折面问题不作考试要求。
(3)能根据图形想象空间两条直线、直线和平面、两个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能画出简单的空间图形。
十二 多面体、旋转体
(一)考试内容
正棱柱、正棱锥的概念。正棱柱、正棱锥的性质和体积。
(二)考试要求
(1)理解正棱柱、正棱锥的有关概念,掌握正棱柱、正棱锥的性质和体积公式。
十三 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一)考试内容
直角坐标系和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直线的斜截式、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两条直线的交点、夹角。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考试要求
(1)理解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3)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公式,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十四 圆锥曲线
(一)考试内容
曲线与方程。曲线的交点。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焦点、焦距。椭圆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长轴、短轴。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焦点、焦距。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实轴、虚轴、渐近线。等轴双曲线。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焦点。准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
坐标系的平移。
(二)考试要求
(1)知道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理解轨迹的概念。能根据条件求轨迹方程,并会画出方程的曲线。这类问题限于求出的方程表示常见的曲线,同时要控制难度。
(2)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会求圆的切线方程。
(3)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锥曲线的一些实际应用。
(4)理解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方法。
(5)理解坐标系平移的意义,掌握坐标系的平移公式。
四、考试细则
专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 学号:_1312763 姓名:张英伦 成绩:_________
以“闯先生”为例,从创业者自身角度分析大学生创业
摘要: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当前经济危机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就放弃就业机会去选择创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他人带来了就业的机会,可谓是利己又利人,对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起了不小的带动作用。但是创业不同于稳定的就业,它有一定的风险性,对个人能力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创业做好了,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随之而来的巨大利益;做不好,等待你的将会是失败和债务,这对个人的心理素质也是很大的考验。通过学习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对我们以后的创业之路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创业者;创新;政策;自身发展
以“闯先生”为例,作为创业者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
首先,当今社会的创业不同于以往,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创业为主导的世界,尽管还有部分创业者能避开科技创新在市场空缺处寻找到一定的切口,但不可否认,科技与创新已经成为了创业的必经之路。闯先生是2014年1月由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共同创办的基于新媒体的社会化创业服务平台。覆盖了网站、app、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在闯先生上,创业者可以发布自己的项目,找到自己的伯乐,并寻求法律、税务等创业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的帮助。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宣传还是其实质上的运作,都和网络新兴媒体平台做到了很好的契合和衔接,使之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很快地扩展自己的影响力,不仅其宣传和推广上对新兴媒体平台的利用,值得现在每一个创业者去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这种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不断与最新科技和创新理念的契合和衔接的理念值得我们去挖掘。
所谓创业就离不开创新,而创新也离不开继承和学习。“闯先生”像“淘宝”网一样,它为创业者提供四大产品:资讯、问答、服务、团购,最能够体现其“淘宝”性能的是“服务”和“团购”功能。其运营模式的创新可以说是“闯先生”最大的一个亮点,其类“淘宝”的运营模式,正是在“淘宝”理念的基础之上创新发展而来的,而“淘宝”卖商品,“闯先生”卖“创业服务”这一理念又使其完全不同于“淘宝”。理念的创新永远是一个创业者赖以生存的灵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闯先生”要做的是把金子擦亮的事情:它主要从大学校园里搜集创业项目,把它们孵化成企业,再输送到校外的各类孵化器。怀揣创业梦想的学生、持有专利的老师,以及校外的草根创业者,都是潜在的客户。这个创意使“闯先生”今年获得了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金奖无疑是对他们的创新最大的肯定。但我想说的是,这个奖杯的作用却不仅仅于此,“闯先生”正是抓住这个机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自我宣传和推广,而金奖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号召力,这才使得“闯先生”创业团队得到了更广发的认可和支持。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类似于这样的创新创业大赛,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平台,这里不仅汇聚了各种创新创业的新点子,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交汇,同时也能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独特创意和理念。一旦成功更会省下很多宣传和推广的力气,并且更容易得到社会上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说到这里,就转到另外一点上了,那就是创业者对于身边平台,资源的发掘和利用。经过团组织牵线,“闯先生”成为在杭州举行的2014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赛后服务商。团天津市委副书记刘亚男告诉记者,得到团天津市委和天津市学联支持,“闯先生”发起了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爱闯会”,将进一步助推天津高校中的创业氛围和创业环境。共青团组织将通过实施“大学生创业阳光助力行动”、“创业贷款快易免”计划等项目,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提供培训和帮扶,全方位服务大学生创业。
如上述提到的天津市团委,天津市学生联合会,以及“闯先生”的大本营南开大学都可以说是给了“闯先生”巨大的支持,在闯先生的发展初期起到了十分关键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青年创业者大多除了少量的专业知识和略高于大众化的文化素质创业初期并不具备太多自身上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资源和资金上。但大学生恰恰可以利用其学生的身份优势充分利用起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及团委甚至政府鼓励创业的相关部门为机构平台,获取更多的信息,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和优势,取得支持和帮助。
说到这就不得不说政策。政策可以说是创业者生存的土壤,今年来,由于中国的人口结构也由于经济转型等原因,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创业,也不同程度的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因此,能否利用好这些创业政策也是创业者成败的关键所在。天津市的创业政策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二.由自主创业的意愿的在校大学生,可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保留学籍两年。三.创业培训指导大学生 四.企业家倒是签带徒授业协议 五.实践基地为创业搭平台 六.专项资金保障创业
七.在高校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且租赁房屋的,给予房租补贴。八.无息贷款与贴息贷款“双保证”
常言道,智者当借力而行。再好的创业者个人能力也是有限的,如何扬起创业的风帆,借好政策的风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需要创业者们对最新出台的政策有着全面而及时的了解,创业者们必须要保证有畅通的信息渠道。同时,也应尽可能对政策的深层含义有着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并懂得如何合理地去运用政策与创业者自身实际相结合。
除此之外,创业者还要有深刻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准确的洞悉市场行情,合理进行市场选择,对自身进行准确而清晰的市场定位,抓住自身所具备的优势着力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对市场解读的能力常常决定着创业者的创业选择方向,所以,创业者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对市场信息有一定的调查和了解,应尽量避免进入陌生行业,如果进入陌生行业至少要进行一定的系统化学习和信息获取。
当然,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创业者主观因素也常常在创业初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创业者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念,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背水一战的胆量。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创业者最忌讳的是试试看的心态,安稳的退路往往容易使人丧失斗志。个人性格上的优势会大大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任何的性格不具有先天的优劣,每种性格都有它独特的优势,任何一种性格都有可能在创业中取得成功。作为一个创业者,或者说任何一个想成功的人,我们都比须具备的非常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汲取新知识,获取新的信息,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踏上了创业的道路。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理想,不愿意给别人打工,受到企业的束缚,他们崇尚发挥和实现自我,从而选择了创业道路。但是在那么多创业者中成功者却并不占多数。据有关调查统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在2%-3%,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创业成功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作为前提的。虽然现在大学生创业都有一定的国家政策扶持,但很多的政策是难以操作的,有些在执行过程中变了样,创业的大学生们很难得到真正的扶持。并且虽然大学生在创业中具有一些专业知识的优势和旺盛的精力,但是他们所欠缺的东西还有很多。例如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是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许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缺乏商业信用,在校大学生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导致融资借贷困难重重;有的喜欢纸上谈兵,不去实际实践;还有的是缺乏对社会和个人的责任感。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改善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同时要转变社会观念,大学生的创业需要来自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帮助,需要他们给予支持,给创业者继续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关键词:亚健康,调查,诊断,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科学和经济的发展, 个人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也日益重视。而青年人的健康特点是处于非病非健康的亚健康状态的人特别多, 对他们学习工作的影响很大。为了真实地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造成亚健康的影响因素, 为我校的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校医院《健康教育》课程组对我校2003~2006级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与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大学城校区、南海校区在校2003~2006级 (一~四年级) 12个院系大学生, 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共调查2000人, 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情况见下表 (1, 2, 3, 4) 。
1.2 内容
每份调查问卷除个人一般情况外, 主要是根据《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结合大学生青春期的实际情况, 与亚健康诊断有关的躯体、心理、社会适应3方面各11个条目, 和1个综合感受条目共34个条目。
1.3 评分
每个条目评分采用模拟线性方式, 各个条目的原始分的回答是在标明0到10的从最差到最好的分级线段上进行, 根据过去4周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对应的分级分数上打“”, 每个条目只能“”1个分数。34个条目中正向评分的条目有24条, 反向评分的条目有10条 (4、5、6、9、15、16、17、18、19、20) , 需要重新评分。正向条目的重新评分与原始分相同, 反向条目的重新评分等于10减去原始分。
1.4 方法
以院系和班级为单位,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现场调查, 问卷当场收回, 要求真实完整填写, 有缺漏或填写不准确的视为不和格问卷予以剔除。
1.5 统计
每份问卷的重新评分数据编码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发出调查问卷2000份, 收回1988份, 收回率99.04%, 其中合格1980份, 合格率99%。在合格问卷中, 男生714份, 女生1266份;一年级510份, 二年级516份, 三年级492份, 四年级462份;文科生1200份, 理科生780份;校本部756份, 大学城774份, 南海校区450份。
2.2 总体健康状况
全校每份问卷的总分的平均分是219.9303, 其中躯体方面的平均分是70.3636, 心理方面的平均分是71.2212, 社会适应方面的平均分是71.5788。总体分的区间分布图如图1。
2.3 不同性别健康状况
(表1)
2.4 不同年级健康状况
(表2)
2.5 不同专业健康状况
(表3)
2.6 不同校区健康状况
(表4)
3 讨论
亚健康状况是近些年来被人们逐渐认识并重视的一种人体健康状态, 是指人体界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 无器质性病变, 但有功能性衰退, 又被称为“第三状态”[1]。参考WHO有关健康的定义或内涵及相关文献对亚健康的论述, 可以认为亚健康状态就是人体的躯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出现了问题, 这些问题只是初期, 可能对人体的生命来说不是致命的, 但对一个人的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研究还发现, 亚健康状态多存在于中青年人群中, 大学生是主要群体之一[2~3]。因此在科教兴国的国策下, 研究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 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由于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 目前对亚健康的诊断标准还没有金标准, 因此对亚健康的诊断就有各种不同的方法[4]。我校校医院承担学校的卫生保健和大学生的《健康教育》课程, 工作中我们发现, 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自测健康法来普查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可能是一个方便、有效的方法, 特别对亚健康状况的筛查更有意义。于是我们根据国内常用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结合青年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改进, 制订了《华南师范大学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表》。该表主要是根据《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结合大学生青春期的实际情况, 与亚健康诊断有关的躯体、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各11个条目, 和1个综合感受条目共34个条目。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平均分为219.9303分, 换算成百分制为64.69分, 从区间分布图可以看出:统计得分主要集中在199~235之间 (百分制为58.5~69.1) , 中心点在220 (百分制为64.7) 。我们认为, 该调查结果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模, 总分低于平均分或3个子条目有一项低于平均分, 都可以被认为是亚健康可疑者, 差值越大可能性越高。从不同大学生人群的调查结果来看, 男女生P值均>0.05, 故男女生之间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间变化较明显, 从表2中的P值可以发现:学生的健康状况在一、二年级之间和二、三年级之间变化明显, 而三、四年级之间没有明显变化, 从躯体方面看一、二年级之间明显提升, 但到三、四年级又回到了入学前, 心理方面在一、二年级之间有明显提升, 后面则变化不明显, 但在三、四年级之间学生在社会适应方面有大幅提升;文理科学生之间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校区学生之间健康状况没有显著差异。
本文虽然反映的是我们一所大学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但我们认为本文所用的调查方法, 可能为诊断亚健康提供了一个实用可行的样本, 如果有更多的院校采用此方法, 那么常模标准将更加真实客观, 再运用到个体进行诊断将更加有效, 对我们今后对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筛查将更加方便可行;同时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与入学时间有显著关系, 这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完善大学的《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将更加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赵瑞芹, 宋振峰.亚健康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 (社会医学分册) , 2002, 3:10~13.
[2]范存欣, 王声勇, 吴赤蓬, 等.广东省高校教工亚健康状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5:774~777.
[3]黄丽玲.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2, 19 (7) :43~44.
[关键词]大学理念 大学教育 大学城
[作者简介]张晓玲(1969- ),女,四川邻水人,重庆科技学院党委宣传部,副研究员。(重庆 40004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039-03
目前我国大学城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大学城创建规划中的用地趋大化、融资渠道单一化及生存理念上对人本主义的偏离和功利主义的扩张等诸多方面,都隐藏着阻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隐患。对此,从认识论根源上对大学理念和大学发展价值观进行正本清源,认识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大学理念的冲突与融合,正确认识大学城的功能、含义及其特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调节大学城建设的价值取向,实现大学理念和办学行为的统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没有先进的大学和大学教育
从中外教育史发展进程与比较教育的角度看,大学是一个历史概念。就内涵而言,大学可能是学者的社团,也可能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探究学问的机构,还可能是多元化大学的城邦;就外延而言,大学可以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也可以指某一类高等学校。
从教育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大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大学泛指各种性质、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它是高等学校的总称,包括公立、私立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成人学校;狭义的大学指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教育或学位教育的,由多门学科、专业组成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综合性大学和独立设置的各类学院。最狭义上的大学(university)则专指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多学科、高水平是其基本特征,一般具有传授知识、科研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
现代大学基本按西方学术框架建立,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割断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的有机联系。大学之所以被称为“探究学术的殿堂”“云集大师的圣地”“培养人才的摇篮”“发展科学的源泉”“铸就人生的熔炉”“引导社会的灯塔”“人类的精神家园”“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和动力站”①,等等,是因为现代大学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传统悠久的中世纪大学所奠定的雄厚基础,也离不开北美富有生气和创造力的高校对它的丰富和充实。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除了欧洲封建社会本身提供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外,还吸取和引用了东方文化(主要是拜占廷文化)和古希腊的文化成就。著名的波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作为同一时代的产物,其世俗性、专业性、自治性以及国际性等特征是在长期发展进程中逐渐沉淀下来的。
从17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大学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国家加强对本国高等教育的干预、自然科学进入教学和研究的背景下,欧美各国通过改革古典大学、建立新大学和其他层次、类型的高等学校,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在教育民主化思潮、人力资本理论和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以及人口增长的压力下,大学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格局,呈现出精英教育与大众化并存、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数量走向质量与数量协调发展的趋势,同时也出现了过分专业化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使大学教育偏离其应有的价值尺度。但就其大学的外显性而言,“人们普遍认为大学之所以是大学,就是因为它是‘大’与‘学’的有机统一——研究范围博大、研究学问高深、研究视野广阔。它保存、传递、创造与应用高深知识,使人类因此走向智慧与光明的前景;它胸怀宽大,大器大象,兼容并包,气度辉宏,充溢着一种大象无形的灵性氛围和神圣精神;它是人才的摇篮,也是人类智慧的摇篮。”②
二、以实现大学教育功能任务为价值取向的新兴大学理念
“理念”一词含有“精神”“信仰”“理想”“宗旨”“认识”“观点”“使命”等含义。依据约翰·S·布鲁贝克的观点,大学理念的哲学基础主要有两种:认识论的哲学和政治论的哲学。③大学理念指人们在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大学的性质、职能、精神、使命、目的、功能与价值、大学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大学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其核心是要回答大学“是什么”和“做什么”,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定向作用。大学理念大致可分为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和工具主义大学理念两类,前者强调大学对于个体乃至整个人类进步的价值意义,强调“大学的理想”,追求大学的终极意义,是大学理想化的表现;后者则强调大学贴近社会,利用自身力量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意义,强调“大学的功用”,追求大学的现实意义,是大学世俗化的表现。
西方经典的大学理念孕育于漫长的欧洲中世纪,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各个阶段后逐步形成,并在世界各国大学中流传、更新。它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统一等内容,反映了大学系统内部学术发展和大学管理的内在规律,也是大学合理存在与延续的认识基础,体现了世界各国对大学的理性认识、追求以及所持有的高等教育观念和教育哲学思想。所谓“大学理念”,就是指人们对那些综合性、多学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观念和哲学观点。④中外教育历史场合中形成的经典大学理念在今天仍不失其启迪和导向作用。
我国近现代大学理念萌发于清朝末期,经蔡元培、梅贻琦等教育家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对我国大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蔡元培先生创造性地把注重人文、伦理与人格的中国古代大学理念与立足科学、民主与自由的西方近现代大学理念集成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西合璧的大学理念。他的关于“完全人格”“诸育和谐”“教育独立”“大学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一系列大学理念,对我国现代大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清华大学前任校长、现代著名高等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把中国古代儒家大学教育思想和西方古典教育哲学相结合,吸收欧美现代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思想,并在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影响下,提倡“知类通达”的通才教育,在办学主体上坚持“端赖大师、教授治校”,在办学实践上奉行“兼涵并容、学术自由”,以此作为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建设知名学府的重要举措。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当代高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学生、教师、教材和学习等概念均已与传统概念有很大的区别。“高等教育日益受到外部关系的制约,社会也日益要求大学为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根据19世纪以前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所总结的经典的大学理念,已不能全面反映社会与高等教育关系的新进展,也不能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追求。”⑤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需要为切入点,以适应、服务和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为导向,以尊重大学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为前提,以实现大学教育功能任务为价值取向的新兴大学理念应运而生。其内涵主要体现在:
一是在“科教兴国”这一具有宏观性、引导性的理念下,大学紧紧围绕“兴国”的基本理念,把“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作为“兴国”的途径,把文理渗透、学科交叉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大学作为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科技进步的基地和主体,成为科教兴国的中枢机构。
二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大学的发展共识。表现在大学教育与社会系统的协调受到重视,大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被认可。大学教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则极大地促进大学在运行机制、发展取向、资源利用、规模速度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和战略规划,“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优势”成为大学发展的基石。
三是面向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学发展途径多样化、大学服务的社会化、大学“教学研”一体化,成为高校探索办学的新思路。
四是大学教育国际化的理念,既反映了我国政府“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对大学教育的要求,也反映了人类企盼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符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谋求大学自身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实际需要。对于促进学术交流、推进合作办学、提升国际地位也是十分有益的。
中外教育史证明,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没有先进的大学和大学教育。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于顺应社会的发展规律,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的共性,又在历史传承中与时俱进,展现个性,正确定位。笔者认为,没有先进理念的大学教育活动很难塑造自身的特色和个性而随波逐流,但脱离大学实践的大学理念又易走进空想的境地。潘懋元先生指出:“大学的理念不是指大学的具体实践,但却是大学实践的指针;不是指大学的制度,但却是大学制度的思想基础;不是指大学的组织,但却是大学运行的基本原则。”⑥
三、基于新兴大学理念的大学城价值取向分析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持续推进,教育成本分担制度逐步形成。由于高等教育高投入、高回报、广需求的产业属性被社会广泛认可,与传统办学模式相比较,大学城具有“社区管理政府化、教育资源共享化、基础设施市政化、师生生活社会化、运转机制市场化”等特点。许多区域经济学家和区域高等教育研究者认为,大学城建设有利于“扩大高等教育供给,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办学质量”,它闯出了一条“集约化”发展之路,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带来了蓬勃生机。
2000年8月,廊坊东方大学城拉开序幕,其后上海松江、北京昌平等大学城相继拔地而起,仅两年时间,全国规划建设的大学城达50多座,涉及21个省、市。2003年,重庆大学城建设项目启动,极大地带动了重庆西部新城的开发建设,对于实现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和人力资源的有机整合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196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弗雷德里克·A·P伯纳德(Frederick A.P.Barnard)说:“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和文明生活的技艺的差异性的不断增加,新的领域正在展开,新的需要正在出现,它们不可避免地要求创建新的机构。”⑦据教育部公布的消息,2000年我国共有高校1813所,共计在校学生1007.9万人。如果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15%,则在校生将达到1680万人左右;毛入学率达到20%,则校生应为2300万人左右。⑧在我国推进“人力资源大国”向“教育资源强国”的战略大背景下,大学城建设应运而生。所谓大学城,即由两所以上大学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城市基本特征的特定区域。它不仅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而且人文环境良好,具有明显的大学特质。大学城的组成要素有三:一是旨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大学;二是为大学服务的体系;三是以大学为依托的高科技产业体系。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可见,大学城在其属性上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办学机构和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尤其是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企业、银行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构建的大学城,实际上是政府引导高等教育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发展的产物,具有满足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以高校为依托、通过市场引导、协调教育发展、提升产业结构、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公共产品属性。但是,由于大学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特征,办学主体和相关利益集团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因而它又具有产业属性。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资源相对短缺与公民接受高等教育需求增长的矛盾状况,高等教育大众化虽然需要数量支撑,但其前提是大众型教育机构的设立,以及以普及程度较高的中等教育机构为基础,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配置教育资源来逐步完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根据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测算,本科院校的生师比急剧上升,由1998年的10.5∶1上升到18.6∶1;而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均教学仪器和生均藏书量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此,大学城的建设者和管理者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性的思考:
一是科学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规划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集思广益,科学论证,民主决策。在融资方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广开融资渠道,强调高效实用,努力实现资金的动态平衡,采取政府贴息、银校合作、土地置换、校企共建等方式吸纳国内外资源和资金,以满足大学城建设的需要。在管理方面,通过行政或立法程序与手段制定权威性的大学城建设指导标准,对建设的基本条件、基本原则作出规定,各地政府应当加强对大学城的管理力量,完善管理机制。各入住高校应加强管理创新,实现自主的可持续发展。在建设方面,大学城内部的功能分区、设施布局、建设规划乃至建筑风格等都应有整体的设计和安排,尤其是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应先于校园设计,应服从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使校园功能设计具有学科发展的硬件潜力。
二是选择科学发展模式,有效发挥大学城的聚集、辐射和互动作用。在大学城的建设中,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工作指导、建设监督和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的领导与协调作用;在筹资方面,尽量吸收国内外企业、组织或个人投资支持大学城建设;突出大学城中大学的主体地位,使大学城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聚集、辐射和互动的积极作用。
三是坚持以人为为本,统筹发展。为防止大学城建设盲目追求“地大楼高”的倾向,必须正确处理大学、大学服务、科技产业三者的联动关系,统筹大学城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各方利益所得,在资源共享、管理运行方面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也要遵循教育规律。
[注释]
①④⑥韩延明.大学理念论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8,69,70.
②肖海涛.大学的理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94.
③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9.
⑤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28.
⑦(美)茱丽·A·罗宾.现代大学的形成[M].尚九玉,译校.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69.
【数学分析华南理工大学】推荐阅读: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分析06-30
数学考试分析10-13
北邮数学分析09-26
数学分析考试11-21
(一年级数学)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10-27
中考数学学科分析07-09
数学专业就业分析09-16
考研数学分析真题07-06
自考数学分析二12-03
四下数学质量分析表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