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2024-1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职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通用8篇)

中职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篇1

中职学生文明礼仪论文

【摘要】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的反映。作为现代中职学生的文明礼仪普遍缺失,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重视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活动、日常礼仪习惯的养成等系列活动来加强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然而,由于当前的教育现状和社会现实等原因,导致当前的中职生不但学习成绩欠佳,而且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所以,加强对中职生的礼仪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关键词】中职生;礼仪缺失;礼仪教育

礼仪是现代文明的具体表现,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一个人文化素质、品德修养的高低,都会表现在他的外在礼仪形象上。对广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基础道德水平,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推动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

当今的中职学生大多是来自初中阶段被学校和教师“边缘化”的群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能生”“双差生”。因此,许多中职生道德观念淡薄,日常行为不文明,有的语言低俗,举止粗鲁,有的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有的中职生诚信意识差,失约、失责现象时常发生,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礼仪缺失的情况,从而出现很多的不文明行为。在中职学校就读的许多学生的行为习惯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甚至是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负面行为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大致归结起来有:厌学情绪严重、不健康上网成瘾、抽烟喝酒人数较多、人际关系淡薄、崇尚暴力、早恋以及盲目崇拜、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冷漠、耐挫力差、怕苦怕累、怕学厌学、辍学率高等诸多问题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一个青少年学生的正常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一、中职生文明礼仪缺失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不和睦影响。一些中职生所生活的家庭,父母因经济、性格等各种原因经常在家当着孩子的面打架、骂人,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一些不文明习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父母不良习惯影响。有些父母身上不良习惯众多,比如父亲说话喜欢说点脏话粗话,喜欢打牌抽烟喝酒;母亲喜欢穿着时髦,涂脂抹粉。“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

(3)父母离异的影响。当前的中职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由于父亲或母亲忙于生计,家庭负担大,工作繁忙,很少过问和管理自己的子女言行。还有一部分继父或继母抱这样一种观念:孩子又不是我亲生的,少管为好。对孩子的不良言行和礼仪则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形成了孩子不讲文明礼仪习惯。

(4)父母均外出打工,疏于管理。当前由于多种原因不少父母纷纷外出打工来补贴家庭经济,于是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但由于受传统、历史观念等原因的影响,又因为是独生子女,只有一个,多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孙子孙女心疼还来不及,文明礼仪习惯教育自然就放松了,一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但由于自己的年老体弱,外加孩子自己不自觉,经常顶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作罢。

2.社会因素。

(1)社会环境的渲染。一些歌星影星开专场演唱会穿着暴露、花哨,头发竖起讲究个性,全身的珠光宝气,姹紫嫣红,纹身刺青在演员身上也时有所见,让人看了眼花缭乱。在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学生产生盲目崇拜心理.(2)电影、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的推波助澜。经常在电影电视节目中能听到随意给剧中人物取外号。

3.学校因素。

(1)学校、老师的歧视。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初中阶段的“落伍者”、“双差生”、“问题生”,学校和老师只关注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学生,对于这类成绩差、表现不好的学生多抱着顺其自然,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管理,学生不讲文明礼仪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2)个别老师的不良习惯。在某些中职学校,个别素质差的老师在讲课和批评学生过程中不乏有说脏话粗话,甚至有打骂学生的行为,存在着抽烟喝酒、讲究穿着打扮的现象,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不良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中职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1.礼仪应成为中职生的必修课。

礼仪,是一种理解、宽容、谦虚、诚恳的待人态度;一种是非分明、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做人品行,一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谈吐文雅、风度翩翩的行为举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对礼仪方面的知识有迫切需求,因此,礼仪应该成为每个中职生的必修课,而且应该是学生在校前期完成的教学任务。

2.重视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

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善于模仿,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无形中都可能为他们所效仿。教师符合礼仪要求的行为举止,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着每一个学生。礼仪恰恰是教师把这种“首先”和“然后”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任何时候教师都应按照礼仪的规范和标准行事,把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作为教师塑造自我形象的目标,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3.建立适合礼仪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教学一贯以考试定优劣,成绩构成通常是这样的: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出勤率+平时书面作业+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60%)+期末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40%)。对于礼仪课,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较大弊端,难以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因此,考核时要注重对学生礼仪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可将评价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各小组模拟后,学生分小组互评,让他们以同学为“鉴”,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出差距,其分值占总分的30%;二是对照影像资料由学生自评,让他们以自己为“鉴”,发现进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也占总分的30%;三是回放影像资料,教师总体评价,占总分的40%。实践证明,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对教学起到了反馈、调整和促进作用。

4.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显然在干净、整洁而优美的环境中,人们的不文明行为有很大转变。因此,形成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文明礼仪修养是十分必要的。在校园内,应大力提倡文明言行,如通过墙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反对一切不文明礼貌现象。对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失礼言行,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可以组织召开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举办专题讲座,或以文艺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加强礼仪修养,形成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5.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

礼仪教育是一种德育教育,是学生思想进行自我内化、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一种教育。从根本上说,礼仪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共同努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高尚的道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礼仪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从小抓起。因为,家庭教育要彻底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家长要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为孩子营造充满文明礼仪气息的家庭氛围;社会作为礼仪教育的大课堂,要大力宣传必要的礼仪知识,把礼仪作为有关文化活动的重要主题;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所以,加强对中职生的礼仪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参考文献】

中职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篇2

一、注重家校联合, 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

礼仪教育具有多方面多渠道施教的特点, 在礼仪教育中, 学生既受学校的影响, 又受家庭与社会的影响。为了统一各方面的教育, 控制和消除社会不良影响, 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 在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中, 我要求家长密切配合, 形成“家校同步”。在开学初, 我与每个家长面对面交流, 说明礼仪教育的目的和“家校同步”的意义, 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要求他们教育、督促子女在家的礼仪行为。再是经常与家长沟通, 互通信息, 及时调整教育方法与对策。经过长期教育与训练, 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很大的改观。学生大多能做到严守校纪校规, 课堂上做到不瘫坐、靠坐, 站立走路精神焕发, 学生不论在校内校外, 见到老师都能主动打招呼、问好;上下楼梯时, 做到让老师先行, 听到上课铃响马上进教室, 迟到进教室能先喊报告, 进老师办公室或房间能先敲门, 得到老师的许可后, 再入内。实践证明, 只要我们持之以恒,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和熏陶,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采用多种方法, 激励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小学生礼仪表现有反复现象。小学生可塑性大, 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 强化礼仪训练是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的。但由于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小学生礼仪表现具有时好时差的反复性特点。为了激励学生自觉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 榜样示范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礼问好, 学校要求每位老师首先要做到, 给学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因此, 我每次上课师生问好时始终坚持行45度鞠躬礼向学生问好。尤其是每天早晨和下午上班都能看到值日学生戴着红飘带, 频频地向老师行礼问好, 礼仪非常规范, 每次老师们也都能微笑点头或招手并向同学们问好。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 除教师外还有同学, 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根据小学生爱表扬, 具有向上心理这一心理特点, 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 坚持正面教育, 树立典型, 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比如上课看见张钰同学很安静地听课, 礼貌地举手回答问题时, 我马上表扬她:“张钰同学今天表现真好, 坐姿端正, 认真听讲, 举手发言, 是你们学习的榜样。”马上就有很多学生坐直, 我高兴地说:“我们班的学生真有礼貌!老师今天太高兴了!你们看, 老师的脸上全是笑容。”这种气氛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为了使学生们在晨读时守纪律认真读书, 我选几个工作认真负责、声音洪亮、平时爱读书的学生进行带读比赛。我班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 同学们精神面貌好, 文明风气盛, 受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好评。

(2) 集体教育法。集体是孩子们成长的温床。孩子们乐意在集体中表现。于是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训练中, 我极大限度地运用了儿童对集体的向心力, 把个人与集体拴在一起进行教育。比如, 我利用班会课评比一周以来获得班级明星的同学, 将名字分别写在黑板的右上角, 然后再把画有表格、上面写着班级明星的纸贴在门后, 从文明礼仪方面对他们进行评比, 按照十条文明礼仪常规要求检查, 表现突出的同学为你所在的小组加3分, 小组的全体同学都讲文明、懂礼貌的为小组加5分。每周评一次, 评为优秀礼仪小组的同学成为礼仪之星, 老师送给他一颗星, 他高兴极了。同时激励其他小组努力争取, 并且向优秀礼仪小组学习。组长具体检查, 每个同学都是监督员, 发现问题当时就可以在黑板上显示。现在, 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人多了, 见到老师或客人不主动问好的人少了。

(3) 个别激励法。我班有一个李丰同学, 特别好动, 但又格外好学, 知识量比其他同学多得多。不管是哪个老师上课, 只要是他知道的知识, 他比老师还要激动。于是我就让他上讲台讲给同学们听, 下课后, 同学们争着和他交流课外知识。从那以后, 思品、数学等课上都有他举手讲解的声音。他的作业速度也快, 完成的质量也好。当他完成作业后, 我又安排他去教教那些后进生, 他很乐意地接受我交给他的任务, 并且很负责。看着他甜甜的笑脸, 我心里一阵轻松。

(4) 累计积分法。文明礼仪教育, 是一种养成教育, 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为此, 学校为每位学生设立了“文明礼仪积分卡”“积分卡”, 仿照超市里的购物积分卡, 激发学生把自己在学校、社会、家庭中的文明礼仪行为兑换成积分存入“积分卡”上, 每月进行一次结算。每班每月把本班积分最高的学生推选到大队部, 由大队部评选出“校园文明之星”贴在学校的画廊里。到学期结束根据各班累计积分, 再评比出礼仪特色班, 学校大队部为特色班级挂牌, 并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 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孩子们在榜样的影响下形成了“赶帮追”的良好风气。

三、扩大教育范围, 做文明礼仪小卫士

学生的礼仪行为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社会、家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因此, 我校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 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情况。家长参与对孩子家庭礼仪、社会公德礼仪的培养与评价, 以形成家庭礼仪教育的氛围和教育场。同学们不仅把文明礼仪体现在简单的口号上, 更是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通过礼仪教育, 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树立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提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等都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在我们学校的老师走在大街上, 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遇到同学们那一声声“老师早、老师好”亲切的呼喊声, 愿礼仪之花开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中职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篇3

关键词:中职院校 文明礼仪教育 自身修养 道德教育

一、开展学校礼仪教育的意义

1.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仪是现代文明的具体表现,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注重礼仪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一个人文化素质、品德修养的高低,都会表现在他的外在礼仪形象上。对广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可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基础道德水平,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从而推动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

2.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现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是个人修养程度的体现,还关系到一个人的事业能否成功。现代社会呼唤诚信和文明的呼声越来越高,把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与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3.文明礼仪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加强中职院校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至关重要。有些学生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礼让,不礼貌;在社会上不懂得礼貌称呼他人,甚至满口粗言,这些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同时,与人为善、礼尚往来等等美德在相当数量的学生身上正在淡化。中职院校的学生即将跨入社会这个大环境,为了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文明礼仪教育。

二、礼仪教育的内容

1.职业礼仪

包括个人卫生礼仪、面部修饰礼仪、表情礼仪、形体礼仪、着装饰品礼仪、口语语言礼仪、电话通信礼仪以及运用。

2.学校礼仪

包括课堂礼仪、集会礼仪、图书馆礼仪、食堂就餐礼仪、宿舍礼仪等。

3.家庭礼仪

包括与父母相处礼仪、兄弟姐妹相处礼仪、家庭进餐礼仪、邻里相处礼仪等。

这些内容兼顾了学生在律己、待人、处世等方面最基本、最常使用、最需要养成的礼仪规范,可为将来学生就业走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三、职业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做法

1.教师应为人师表,做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典范

学校在开展礼仪教育时,往往忽略了对教师的礼仪要求,没有注意规范教师的礼仪,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效果。首先,老师在上课之前要检查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不穿过短、过透、颜色太过鲜艳的衣服,不然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其次,老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应该从向学生主动问好开始,老师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点头,不仅给学生带来好心情、拉近师生的关系,还有一层更加深远的身教意义。

2.采用多种授课方式,逐项落实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1)把礼仪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结合起来。礼仪课不是书本上的长篇大论,它需要现实的例子。在讲理论课的时候可以找一些关于礼仪方面的图片、视频给学生播放。例如,在学习体态语言礼仪方面,对微笑、鞠躬、握手、鼓掌、走路让行等,教师可以先给同学们放段相关视频,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再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给学生讲解、示范,使学生从语言和行为上体会礼貌“概念”的真正含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育内容。

(2)礼仪教育融入各种校园活动之中。从情感体验入手,创造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趣味浓郁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在班级中我们可以做一个文明礼仪积分表,对在礼仪方面做得好的同学可以加分,做得不好的同学要减分。每一位学生都是监督者,学期末分数高的学生要给予奖励。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养成好习惯。

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工作以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良好的礼仪是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良好的礼仪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基础。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需要学校开展礼仪教育,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让“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代代相传。

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材料 篇4

前 言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礼仪是美好心灵的展现。人,生活在社会里,注重仪表形象,养成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这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必修的一门课程。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和待人接物,都能展现出一个人的教养。并在社会交往中,有所为,有所不为,自觉地运用礼仪规范,方算知书达礼,方称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做到“举止文明,处世得体”,方可“有礼走遍天下”。这里我们选编了学校礼仪方面的内容,供同学们学习、实践。

一、学生应有的仪表

1、发式

女同学以理短发或者束发为宜。这样给人一种清晰、活泼、纯真和稚气之感。男学生最好是理学生头。它显得整洁、干净、富有朝气。

2、服饰装扮

学生的服饰应以色彩鲜明,线条流畅,明快简洁为好,这样可充分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不要穿奇装异服,女学生不要涂口红、胭脂、指甲油、画眉毛,因为本身就具有一种自然美,根本无须化妆、戴金银首饰。

在校内,学生不宜穿中、高跟皮鞋。而应穿运动鞋,这样便于做操和上体育课。

3、正确的站、坐姿态和步态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所谓“站如松”,就是站得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其基本要领是:站正,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中间,不要偏左或偏右,胸要微挺,腹部自然略微收缩,腰直、肩平,两眼平视,嘴微闭,面带笑容,双肩舒展,双臂自然下垂(在背后交叉或体前交叉亦可),两腿膝关节与髋关节展直,忌讳无精打采。

所谓“坐如钟”,即坐得要像钟那样端正。其基本要领是:上体自然坐直,两腿自然弯曲,双脚平落地上,双膝并拢,臀部在椅中央,腰部靠好,两手放在双膝上,胸微挺,腰伸直,目平视,嘴微闭,面带笑容。女同学入座时,要用手把裙向前拢一下,切忌前俯后仰、摇腿跷脚、跷二郎腿等。

所谓“行如风”,即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稳重,有雅致的步态。其基本要领是:上体正直,不低头,眼平视,面带笑容,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肩部放松,身体稍向前,重心在脚掌前部,挺胸,收腹,小腹用一点点力使身体略微向上挺。走路不要前俯后仰,左右摆晃。

4、稳重得体的动作,优雅适当的手势

⑴路上行走,必须靠右行,不能走中间,途中遇到领导、老师、熟人,应热情点头示意,礼貌地打招呼。

⑵领导、老师到教室、寝室时,学生应礼貌地打招呼、让座。⑶上下楼梯,过狭窄通道,遇到领导、老师、老年人,应主动让道。

⑷打开水、洗刷、晒衣服等应“先人后己”,礼让三分。

⑸与人交谈时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要给人一种优雅、含蓄、彬彬有礼的感觉。⑹克服“冒冒失失”的行为。冒失的行为表现在:做事大大咧咧,进别人家里不敲门,推门往里闯,反客为主;找人时,大喊大叫;在需要安静的公共场所,高谈阔论。手脚太快,动作太硬,幅度太大。手脚冒失,语言冒失,出尽洋相,常闹笑话。这些行为不稳重不得体,都是缺乏修养的表现。

5、优雅的风度气质,自然随和的态度

气质,难以改变,但风度、性格是可以塑造培养的。作为男同学,应使自己具有“阳刚之美”,即风度稳重,动作有力度。“刚”不等于“野”,如果男子汉说话过于随便、粗野、骄横,在公共场所,敞胸露怀、歪戴帽子、身穿汗衫、背心或打着赤膊、脚穿拖鞋、打响指、吹口哨,就会给一种“痞子”、“二流子”的印象。

作为女同学,应使自己的气质风度“优雅得体”。同人交谈,要庄重谦逊,在大庭广众之中,态度要大方自然,切忌表情过分,目光游离,挤眉弄眼,频繁眨眼,过分大笑,这些都是有失风度的。在陌生人面前,“内向”比“外向”好,含蓄比夸张好;被男方邀约,要探究其原因、动机和内容,如觉得不宜,应婉言谢绝,在异性面前不要太随便,应自尊、自重、自爱。

6、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做到“六勤”:即勤洗澡、勤换衣裤、勤修面、勤理发、勤洗手、勤剪指甲。在公共场所,应避免当着他人的面擤鼻涕、掏鼻孔、揩眼屎、打哈欠、修指甲、剔牙齿、挖耳朵、搔痒;还要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抛纸屑、废物,还要防止在大庭广众中发出体内各种不同的声响。否则就是不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礼仪修养并不成熟的表现。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2、尊称(敬称):对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傅”、“同志”、“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

3、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歉时回答说“没关系”;受到别人帮助表示感谢时说“谢谢”。

4、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翘。

三、课堂礼仪

学生应在课前进入教室,准备好课业用品,静侯老师到来。学生因特殊情况,上课迟到了,就要注意举止的文明和礼仪的周到。

1、在教室门口先喊“报告”。如教室门关着,那就应是轻轻叩门;在得到老师允许后,才能进入教室。

2、要向老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说话态度要诚实,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入座。

3、走向座位时,脚步要轻,速度要快,动作幅度要小,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声,更不要有任何滑稽可笑的举止。坐下后,应立即集中注意力听讲。

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遵守纪律的表现。

1、学生如要回答问题,应先举手,并要在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后,方可站起来答题。

2、回答问题时,站姿、表情要大方,不要搔首弄姿或故意做出滑稽的举止引人发笑,说话声音要响亮、清晰。

3、对提的问题答不出,也应先站起来,再用抱歉的语调实事求是地向老师说清楚,不要不站起来。

4、在别人回答时,不应随便插嘴,别人答错了,也不应讥讽嘲笑,自己会答,可举手。

5、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肯定,对学生回答不出,切忌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四、学生在校内外的礼仪 学生在宿舍中的礼仪

寝室是反映学生精神文明和礼仪修养的一个窗口。对住校的学生来说,因为寝室是他们主要生活环境之一,它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和反映出这些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修养,所以在寝室要注意如下礼仪:

1、保持寝室内外的整洁,要每天打扫寝室。不要在寝室内外乱抛瓜果、纸屑、乱倒饭菜。

2、被褥要折叠得整齐美观,并统一放在一定位置上。

3、衣服、鞋帽、口杯、碗匙、热水瓶等,要统一整齐地放在规定的地方。

4、换下的脏衣服、脏鞋袜要及时洗,未洗前不要乱丢。

5、寝室内外的墙壁严禁乱写乱画,严禁张贴,要保持干净。

6、严禁私安、私接电源和使用吹风机、热得快以及用电炉烧水等。

7、严禁向楼下倒水,严禁在宿舍区随地大小便。

师生校外相遇

1、学生与教师相遇,通常应由学生主动先向教师招呼,道声“老师早”或“老师好”。教师应面带笑答“早”或“好”。

2、在校外和老师相遇时,学生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在车、船、码头遇见老师,即使乘客多,人拥挤,学生也应让老师先上车船;在车上、船上或娱乐场所、交际场合中遇到老师,学生应向老师招呼、让座。

3、在进出的门口、上下楼梯时和老师相遇,学生应主动招呼,请老师先行。

4、老师来家访问,学生应热情迎接,主动向家长介绍老师,同时请老师坐,给老师倒茶;为了便于老师和家长交谈,学生应暂时回避;当老师离开时,学生应热情送别。

5、毕业后,遇到老师,要主动热情地向老师问好。重要节日,特别是教师节,应慰问老师,使老师感到欣慰,感到自己的辛勤劳动没有白费。

师生谈话

学生与教师谈话,应注意如下几点:

1、和老师说话时,学生应主动请老师坐。若老师不坐,学生应和老师一起站着说话。

2、学生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应姿势端正,不可东张西望,不可抓头摸耳,不可抖腿搁脚,还应明目凝视着老师,认真地听老师说话。

3、如果老师说的话,学生感到不理解,或无法接受,并有不同看法,应谦虚而诚恳地向老师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

4、对于老师的规劝和正确的批评,学生应愉快地接受,而且态度要谦虚,决不能当耳边风。即使老师态度较生硬、急躁,也不应计较,更不能嫌烦抵触,而要想到这是老师在关心帮助自己。

5、学生不能在办公室久留或乱翻老师的东西,不可影响其他老师的工作。

五、男女同学接触的礼仪

1、异性同学间,特别应注意以礼相待,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帮助。不能互起绰号,不能讲粗话、脏话和庸俗的传闻,不能久久凝视对方,不能打打闹闹。对异性同学的容貌、身材和衣着,不应评头品足;对异性同学的弱点、缺点或残疾,不可嘲讽、不要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2、异性同学间不宜过分亲昵。男女同学正处于生理、心理发 育成长的青春期,双方往往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和兴趣,但由于年轻,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社会的了解和对生活的理解又较浅薄;同时,感情也最易冲动。在这种情况下,异性同学过分亲昵,就可能异致想入非非,甚至做出实质是不尊重自己和他人、伤害对方的行为,使双方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异性同学接触除不宜过分亲昵外,更不应在中学阶段恋爱。

3、正确处理好同学聚会。同学的生日、毕业和老乡聚会应以精神交流为主,以学业和事业为重。活动的安排应有激励作用,应能鼓舞同学奋发向上,使同学愉快地度过生日,并享受同学们给予的集体友爱和温暖。而不应到馆子里或在寝室里大吃大喝,不能酗酒和无节制地狂欢,更不能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六、公共场所礼仪

1、晨会或其他场合升降国旗仪式时,要肃立、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降国旗完毕。不自由走动,不嬉闹谈笑和东张西望。

2、唱国歌时,态度要严肃,声音要整齐响亮。

3、学生参加活动集队时,要静、齐、快,不勾肩搭背,不任意谈笑,要提前到达集合地点,以保证集会准时开始。

4、进入或离开会场要服从指挥,注意秩序,不一哄而上,不争先恐后,以免造成拥挤堵塞和防止事故。

5、集会中应注意遵守会场纪律,不随便走动或发出声响,不做破坏会场气氛,影响集体荣誉的事。

6、在集会过程中,学生应提前落座。当报告人到来时,会场应立即安静下来,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在报告过程中,每个同学应端坐静听,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打瞌睡,不无故中途离席。报告人说到精彩处应鼓掌表示赞同,报告结束,也应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7、集会时如有上级领导或客人参加,应在他们到达时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离场时应让领导或客人先走,并以热烈的掌声欢送。

8、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 约用水用电。自觉将自行车存放在指定的车棚或地点,不乱停乱放,不在校内堵车。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乱拥挤,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

七、有教养者十大特征

现代社会中,有教养的人在事业、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个性,受到人们的欢迎。总的来说,他们具有以下十大特征。

1、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

2、谈吐有节 注意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

3、态度和蔼 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4、语气中肯 避免高声喧哗,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扯开嗓子说话,既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周围的人,甚至使人讨厌。

5、注意交谈技巧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表示同意,也不当着他人的面指责对方是“瞎说”、“废话”、“胡说八道”等,而是陈述己见,分析事物,讲清道理。

6、不自傲 在与人交往相处时,从不强调个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7、信守诺言 即使遇到某种困难也不食言。自己讲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诺言。

8、关怀他人 不论何时何地,对妇女、儿童及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表示出关心并给予最大的照顾和方便。

9、大度 与人相处胸襟开阔,不会为一点小事情而和朋友、同学、闹意见。

10、富有同情心 在他人遇到某种不幸时,会尽量给予同情和支持。中小学生文明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要求

文明礼貌用语:“请”,“您好”,“老师好”,“同学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不用谢”。

文明行为:

一、与人交往讲普通话,要使用礼貌用语,面带微笑打招呼。笑脸待人是亲切、敬重的表现。

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每日见面相互问候,学生见老师应鞠躬问好,同学之间应互相问候。

三、有领导、老师来校指导、听课,见面要立正鞠躬问好,遇到来者找不到地方要主动带路,在别人说“谢谢”时,应说“不用谢”。

四、有老师听课,要提前到指定教室坐好,安静等候上课;下课时,要让听课老师先走。上下楼梯靠右走。

五、自觉维护公共场所安静及正常秩序,不追逐打闹、起哄。

六、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不攀折花木,践踏草地,不浪费水电,污损桌椅、图书、门窗、墙面、扶栏等。

七、文明用餐,不乱倒饭菜,不吸烟,不喝酒,不边走边吃。

八、讲究清洁卫生,不乱丢杂物、果皮、纸屑,遇有垃圾杂物,主动拾起放进垃圾桶,保持校园整洁美观。

九、男女同学交往举止要得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谈恋爱,不拉帮结派。

十、遵守校内外交通秩序,自觉遵守门卫制度,出入校门要下车。不翻越围墙栏杆,不乱停放车辆。

八二一中学校团委

浅谈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篇5

礼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很多国家办有专门礼仪学校,更多的是将礼仪纳入基础教育之中,让孩子在进入校门时就开始学习礼仪,使之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立人立业的根本。中国加入WTO,国际国内人际交往日益频繁,人们的工作、生活将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际社会,各种场合的礼仪对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礼仪日益成为个人修养、国家形象和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

一、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明礼仪要养成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最关键的时期。然而当今一种现象却令人担忧,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严重:一些孩子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他们不知道文明礼仪的行为界定,存在对文明礼仪认识模糊的问题,认识上的模糊直接导致了他们行为上的不文明。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一)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知道:童稚时的孔融让梨,尊敬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程门立雪”更是为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这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1 .

“礼仪之邦”的美名响誉中外

(二)礼仪是人类社会的需要。一个人的言语、行为是不是符合礼仪要求,对于在社会上的立身处事关系很大。礼仪教给别人怎么做人:为人处事时,懂得尊重别人;懂得人际关系和谐融洽靠的是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其间包括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爱护公物,养成好的卫生习惯,遵守公共秩序,遵纪守法,待人宽厚„„良好的礼仪习惯是一种资本,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将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三)礼仪是孩子成长的需要。一个注重自身修养,重礼仪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有用的人、品行兼优的人。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也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这些都充分说明“礼”是何等重要。青少年儿童一代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至关重要。今天的孩子从小就不是“一张白纸”,五颜六色印入脑中,环境影响或多或少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污染。虽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传承,就整体情况看,确实存在弱化的趋势,特别是对青少年儿童的约束力越来越少。有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礼让,不礼貌;在社会上不懂得称呼他人,甚至满口粗言,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同时,与人为善,礼尚往来等等美德在相当数量的孩子们身上正在淡化。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加强他们的文明礼仪教育。

二、礼仪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在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传统礼仪规范,直至今天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随着时迁事异、物转星移,礼仪规范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应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特征的礼仪文化。从坐、立、行、礼貌用

语、体态语等方面进行礼仪训练;从学生个体在律己、待人、接物方面提出要求;从学礼仪知识、行为规范知识开始,逐步养成说话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行为有规范的习惯,努力做一个懂修养、有礼仪的文明人;从自尊、自重、自信、自律开始,逐步养成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身边的人、爱人民的情感;从爱自己的衣服、用具开始,逐步养成爱自己的课桌椅、爱教室、爱学校、爱家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从遵守课堂纪律、规章制度开始,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的习惯,逐步养成集体主义的观念。

三、学校结合实际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学校必须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

(1)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主线。

(2)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

(3)抓好校园建设。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

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4)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

初中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 篇6

驾岭乡初级中学校:李振宇

一、课题的提出: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中倍受呵护,不少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体谅、尊重别人,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也有些孩子因为不善于交往,性格变得内向、偏激,行为表现任性、固执。现代生活中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人生存、交往的基础。对初中生进行诚实、守纪守法、懂礼、讲公德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这样一个呼唤道德文明的社会,我们认为,中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及文明素养的积淀需要有载体,礼仪教育能够为德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具体的途径与载体,是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我们驾岭中学十分重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学校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行为习惯培养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开展文明班级评比为主线来强化德育管理。开展文明卫生礼仪行为教育,讲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开展“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手上”、“文明在我口中”活动。几年的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已基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我校逐步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进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之路。

二、课题的界定:

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指中学生在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等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将如何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具体化一系列习惯,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修定与验证我班礼仪规范的层次性目标与内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探讨符合我班实际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本实施方法途径体系。

3、形成适合我班实际的学生礼仪规范养成教育的活动系列案例与教育反思。

4、有效提高我班中学生文明礼仪道德发展水平。

四、研究对象

驾岭中学128班全体学生

五、研究内容:

1.确立适合中学生礼仪教育的目标体系,确定具体的教育内容,编写礼仪教育读本,并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改进。

2.探索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规律。

3.研究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课堂、班晨队会、家长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实施礼仪教育。

4.探讨制定保障礼仪教育顺利进行,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积淀的基本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目标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行为、教师教育方法及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呈现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发现问题,调整修正实验方案,在行动研究的实践中不断反思,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的立项前到立题后研究的各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收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引导实验教师及时撰写教育案例,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学校对实验过程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培养学生基本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为人基本习惯、处事基本习惯、学习基本习惯,卫生基本习惯、语言表达习惯等,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在为人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体现为“有真爱,负责任,明礼诚信和乐观豁达”。在处事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规则意识”,体现为“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坚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在学习方面,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为“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礼仪方面,课题强调穿着整洁得体、说话语言文明。这些良好习惯都需要在中学生日常行为中培养。

七、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礼仪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及文明素养的积淀。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貌、言谈举止受欢迎的人;勤奋学习、乐观向上、有理想有志气的人。让学校礼仪教育最终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

八、研究途径:

1、诵唱、创作“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诗歌。在实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我将紧紧抓住诗歌主题鲜明、简洁明了、学生易学好懂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年龄特征和知识程度,组织全班学生开展搜集诗歌、创作诗歌和诵唱诗歌的活动。通过此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进一步促进我班的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2、活动育人:开展“卫生靠大家,争当文明中标兵”的活动。从“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手上”、“文明在我口中”中做起。

3、教师言行育人: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4、课堂育人:发挥个人学科的育人功能,知识传授与德育结合。发挥主题班队会的育人功能。

5、阵地育人:黑板报、手抄报、升旗仪式、校外德育基地,图书室、劳动基地(卫生包干区、花圃分班管理),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知心信箱。

九、研究步骤及进度安排:

(一)、准、课题备阶段(2008年9月)

1、论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及目的意义

2、查阅并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3、形成全面、系统、可行的富有特色的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10年5月)

1、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2、组织开展活动,不断创新德育新形式

3、择合适的实验对象,进行具体实验,进行个案追踪与访谈

4、开展问卷调查、个案研究,收集、整理资料信息

5、撰写论文、经验总结

(三)、总结阶段:(2009年8月)

1、整理研究资料与数据,撰写课题实验结题报告,递交课题验收申请书

2、推广成功经验

十、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实效化,促进学校养成教育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2、在课题实施期间,总结以中学生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主题的报告。

3、按年级编写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设计。

4、发表有关养成教育的论文、教学案例1篇。

十一、研究条件分析:

1、我实践经验丰富,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将近10年。

2、我学科研究意识强烈,有较高的教研素质,曾参加过班主任培训,现在是校的骨干教师。

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篇7

一、礼仪教育进课堂

2011年5月5日, 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文明礼仪。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中学《思想品德》等课程中涉及文明礼仪的内容要重点讲述。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课堂教育的系统性是其他形式无法替代的。将礼仪作为教育的内容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我国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传统六艺中, “礼”字第一, 充分说明了古人对礼仪的重视。西汉以后, 《仪礼》《周礼》《礼记》等礼乐文化的经典被先后列入官学, 成为古代文人必读之书。不仅如此, 儒学家还编撰了大量的日用乡礼、家礼等著作, 从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开始培养青少年的礼仪习惯。现在, 礼仪不再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这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是一大损失, 离开了系统的学校教育, 许多礼仪很快失落了。近年来, 我国的一些中学尝试让礼仪教育重新走入课堂, 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仅仅是一种尝试, 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需要规范和统一教材, 培养专职教师等, 要做很多工作。新课改的启动是一次契机, 我们期待着礼仪教育能够得到重视, 得到发展。

二、知行统一, 注重实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养成习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林崇德教授也指出:“重复和练习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无论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还是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 都是重复和练习而形成的。”礼仪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 而是培养人的习惯, 修炼人的品行, 提高人的素质。针对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要把礼仪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活动载体中, 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 让学生参与其中, 亲身实践、体会, 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 使礼仪逐步转化为自身的素质, 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每当新的一学期开始, 我首先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 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然后重视第一次文明礼仪训练。一开始就重视礼仪训练, 打好底子, 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既要使学生明白“理”, 又要训练“仪”, 学练结合, 以练为主, 做示范、教表演, 使学生知道怎样去做,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势, 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我让学生扮演老师站在讲台上, 我在讲台下面扮演学生, 我行了一个标准的45度鞠躬礼, 并大声说:“老师好!”台上的小老师就说:“同学好。”我借此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训练, 对每一组都进行评价, 哪方面做得好, 哪方面还要加强。有的同学没有站直, 手来回动, 声音小, 我就走到他身边鼓励他再做第二遍、第三遍, 我边指导、边做示范给这名同学看, 直到他站直抬头, 声音响亮为止。最后进行全班训练, 人人过关。教师认真示范, 加大力度训练, 学生也很重视, 每个同学都非常认真地练习, 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礼仪氛围。规范的教育训练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打下了一个文明礼仪的烙印。

三、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礼仪素质

与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正己化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也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良好的礼仪修养有利于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一个仪表端庄、举止优雅、语言优美、尊重学生的教师是受学生欢迎的。如果教师出口成“脏”, 怎么去要求学生语言文明?教师举止粗俗, 怎么去要求学生文明礼貌?因此, 教师要从我做起, 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 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对学生以礼相待, 不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 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 使学生得到持久的、多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礼仪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 起着关键作用。前苏联大文豪托尔斯泰也曾说:“全部教育, 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 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因此, 学生礼仪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家庭的文化背景。如果家长毫无礼仪可言, 则很难培养出彬彬有礼的孩子。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 让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及家庭礼仪规范, 提高认识, 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 共同参与学校礼仪教育工作。

家庭与学校要做到教育原则一致, 内容和时空互补。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形成合力, 礼仪教育才能取得整体效应, 效果才能持久。

四、营造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

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 模仿能力、从众心理很强, 思想和行为都有很大的反复性。学校、家庭、社会良好的礼仪氛围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帮助学生将礼仪知识入耳、入脑、入心, 最后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因此, 学校要结合礼仪教育, 有计划地实施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广播等形式宣传各种礼仪知识, 营造礼仪教育的氛围;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加以引导, 如:餐桌上、待客时、交谈中等等, 以自己良好的礼仪形象和家庭的文明气氛给子女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结合和谐社会的建设, 政府和社会舆论也要倡导文明礼仪, 提升国民素质, 重振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每个成年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约束自己的言行, 为青少年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

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策略研究 篇8

【关键词】中学生 文明礼仪 教育策略

针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很有必要,不仅是帮助学生从思想层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认知体系的过程,也能够很好的规范学生的行为礼仪,让中学生具备更好的风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时,教育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还应当有意识的转变传统的说教的教学模式,加强和学生间的交流沟通,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文明礼仪教育收获更好的成效,并且帮助打造形象素质更好的中学生的风貌。

一、学生文明礼仪缺乏的原因

在很多中学,都能够看到学生文明礼仪方面的素养较为缺乏,很多学校也会忽略对于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这种状况十分普遍,是很需要改善的一个问题。中学阶段的学生开始独立理解与认识这个世界,这个时候形成的价值观与是非判断标准将会很大程度影响其对于世界的认知,并且会决定一个学生的基本素养与气质。这个时期正是应当深化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的阶段。大部分学生的文明礼仪都十分缺乏,尤其是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普遍面临繁重的课业负担,学校也没有精力展开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家长们也最关注学生的学业,疏忽对学生这方面素养的培养与引导。这些都是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缺乏的主要原因,分析这些原因将会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的找到完善策略。

进一步剖析当下很多中学生在文明礼仪素养上缺乏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点。一方面,不少学生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礼仪素质偏低,在学生最初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营造上都没有较好的基础。不少家庭生活条件慢慢变好后,家中子女较少,负担不重,孩子们吃穿方面越来越优越,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不懂得尊重他人,我行我素,不具备一些基本礼仪。另一方面,几乎我国绝大部分的中学都会过于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往往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学的成败和评定学生的好坏,而忽略了或者不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塑造。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极大的造成了当下很多中学生在文明礼仪以及个人素养上的缺乏。想要深化对于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很有必要从这两个方面上做出完善。

二、确立合适的文明礼仪教育素材

在展开针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时,首先要确立合适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合理地选择教育素材才能够让教育取得良好效果。高中阶段的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已经较为成熟,对很多事情也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因此,这个时期的文明礼仪教育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要让学生从心底接受这些内容,这样才能够让这些素材外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礼仪与个人素养。教育素材可以是针对学生在家里和父母相处方式的引导,学生在社会上和人相处的一些基本礼仪以及学生在学校和老师、同学们相处的一些方法。这些应当成为针对中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的核心内容,教育内容确立后才能够让教育过程更好的得以展开。

进一步剖析可以得出,现代礼仪教育的内容按照适应的范围可以分为学校礼仪、亲情礼仪、餐饮礼仪、通讯礼仪等。每个部分又可以分解成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明晰具体的要求,整个完整的体系可以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如学校的礼仪可包括课堂礼仪、课间礼仪、集会礼仪、仪表礼仪、仪典礼仪等。在确立教学内容时,应当积极吸取中华民族礼仪中的优秀文化元素,汲取他人之长,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适合于当代中学生学习的基本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三、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有效途径

教育内容确立后,教育方法的合理选择也很重要。传统的文明礼仪教育很容易留给学生说教的感觉,这也是很多学生抵触文明礼仪教育的原因。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在于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方法不得当,教学模式的僵化使得教学效率受到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相应的教学策略,要深化和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才能收获好的成效。

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学生认识、情感、意志三方面入手,更好的促使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又可以概括为礼仪规范认识的培养、礼仪道德情感的培养、礼仪行为意志的培养。要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更要知道怎样去做,才能够将学生学到的这些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言行,进而让学生逐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并且慢慢将这些习惯形成自身良好的个人品质。学校应当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培养中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而培养学生内在的优秀素质,外在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 孟赐将. 在中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J]. 文教资料,2014年07期.

[2] 王道乾. 中学生文明礼仪缺失问题及其解决之道[J]. 学周刊,2014年07期.

上一篇:2019年幼儿园师德师风工作计划汇编下一篇:监狱民警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