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电力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电力(精选12篇)

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电力 篇1

金秋时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闭幕。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传递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决心和信心。会议研究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全会通过的决定,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是全党和各方面智慧的结晶,人民的信任和期望,是党开拓奋进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始终为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此次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等总结的非常到位。我们每个人都要结合企业和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如何把企业的工作做好,这才是学习的关键。感受最深的是四个“着眼于”,这个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的基本方向和立足点,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而“四大考验”提出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说明现在的任务比过去任何都更重要,更关键。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在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容易出现信仰危机,这个时机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的非常及时和重要。对于中国来讲,最适合国情的制度就是最好的制度,照搬其它国家的制度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要坚信适合我们的东西才是最好。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总结了不少经验,好的经验要坚持。同时对干部的培养问题,如何形成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促进干部培养,让踏实工作默默奉献的干部成长起来。干部的选拔任用代表了企业的价值观,什么样的干部才是企业最有价值的人,要让辛苦工作的人成长起来,风清气正,不仅仅是喊的口号,更认真落实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去。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根据科学发展观来看,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重点突出了“核心、信心、决心、民心”这八个字,既要筑牢共产党的执政核心基础,全党推进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要体现党对民心的重视。中国既要发展,又要保持国体政体不动摇;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把各种困难、矛盾和问题转化为动力和积极因素。围绕我们企业,分公司这一年多来的重要问题,就是要把安全生产和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转化为积极因素。比如发展方面基础薄弱,影响分公司在甘肃的发展,分公司以一个主题引领,把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是当前我们推进工作的首要任务,终于在克难破坚中出现曙光;在管理工作中寻找差距消除差距,分析差距,就是要寻找安全管理上的差距、经营管理上的差距、风险防范上的差距,找准应对方法,夯实基础以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把外部困扰我们的问题思虑清楚,具备超前意识,事前预防,不能事后弥补,安全生产管理更是如此。

通过学习要结合工作实际,以党的建设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者,一是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结合我们企业安全的实际,结合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和任务,抓好贯彻落实。二是要把学习全会精神和推动当前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认真做好安全形势的研究判断和四季度安全经济运行、增发电量的工作,围绕年初工作会确立的各项安全生产任务,狠抓落实,全面完成目标责任。三是要在部门党支部党员当中广泛开展“支部党建创标杆,安全工作争先锋”活动。进一步地加强支部创建党员先锋岗活动。四是要认真梳理本部门在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技术标准规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有机地加以改进和提高,特别是在务实适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的“三个贴近中”把电站的安全管理做实、做细。

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电力 篇2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 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在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 都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 都必然迎来观念的大更新、社会的大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 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 就是一部解放思想的历史。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

新世纪新阶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新矛盾, 我们党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以人为本,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顺应的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意愿, 实现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 影响和决定着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

总书记的报告第一次把“民生”二字直接写进党代会的工作报告并作了长篇阐述。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明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而且把民生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十七大继续从六个方面提出改善民生的举措。一是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完善社会管理, 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教育问题、就业问题、收入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卫生健康问题、社会管理问题, 这都是关于民生的根本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必经阶段。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 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决定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不断迈出的坚实步伐表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吸引和激励着我们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对于总书记关于“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阐述更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欢悦之情溢于言表, 同时也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 我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好十七大精神,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努力奋进, 教书育人, 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通过参加集中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再结合自己反复学, 深入想, 慢慢悟, 感触颇深。十七大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 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成果和取得的宝贵经验。报告成绩令人自豪, 光辉前景催人奋进。全国上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就是深入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如何把党的十七大作为工作的行动指南, 把十七大精神的髓结合到实际工作中, 我想谈点自己的看法。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 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 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 要准确理解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 层次分明, 目标明确, 要求清楚, 是今后我们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指针, 是未来一个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 建什么样的党, 明确指明了中国的前进方向, 发展道路。对大局而言, 我们的党表明了对世界的态度:和平共处、共同繁荣、在和平中发展, 在发展中促进和平。我们的党在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报告还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项建设作了详尽的描述, 勾画出了宏伟的蓝图。具体来讲, 报告中对各项各业, 各个领域, 各个单位都作了原则性的要求, 乃自对每个家庭、每个公民都有具体的要求。因此, 十七大的报告既是我们工作的指针, 也是我们工作的航标, 既具有历史的重大意义又具有我们工作的现实意义。

学习十七大精神,投身新课改 篇3

教师角色意识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有人说,传统课堂中教师相当于唱独角戏的新闻播音员,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则是穿针引线的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从“播音员”到“主持人”的转变,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会带着激赏、肯定、赞扬的情感来跟学生互动,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教师角色意识的另一个变化是,教师的发展应由“经验型”向“反思型”和“科研型”转变。守着传统教育观念裹足不前不思学习的教师,必定会在新课改中迷失方向。新型教师应该善于把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边教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做一名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

课堂形式的变化。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齐参与的“众议厅”。为响应十七大报告中的“深化教学内容方式改革”的号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多思考“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譬如我在执教“新闻写作”这个专题时,就放弃课文中一些选材雷同的篇目,增加自选的《中国空中加油试飞第一人》这篇人物通讯。学生读完通讯后,对“国防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见时机成熟,我告诉学生“谢凤良英雄就是班上××同学的家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得非常高涨,接着我们假定要對“国防英雄”做个专访,请同学们拟出访谈用的问题。师生在非常融洽的气氛中把新闻写作、访谈技巧这些教学内容完成了。当然,这只是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中的一堂。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可以是唇枪舌战的辩论赛,可以是优美高雅的朗诵会,可以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接龙,可以是唐诗宋词的发现之旅……只要你是一名勤思考愿探索的语文教师,你的课堂一定会让学生充满期待。

学生质量评价的变化。在新课标实施以前,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唯一标准是考试分数。实施新课标后,学生学习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重分数变为重能力,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我校2007届莫小龙同学尽管学的是理科,但他语文素养非常好。他清晰的思维,流利的表达,开阔的阅读视野给评委老师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最后他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论成绩,石门中学还有一些同学比他好,却没有被清华大学提前相中。我个人认为,这不仅是清华大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更是整个社会对学生质量评价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缩影。我们现在评价学生,由单一走向多元,由选“考生”走向选“学生”。我们有理由坚信,认真学习十七大,坚持推进新课改,这种变革还会继续深化。

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4

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究班9日至11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与全体研究班学员座谈交流并发表讲话强调,组织系统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思想,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举措,树立党的十七大要求的新形象,努力做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模范。(新华社2007年12月11日)

党的组织工作从来就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组织工作在党的建设全局和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紧密结合组织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努力走在前列、争当模范。

组织部门努力做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模范,必须进一步明确组织工作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中的目标定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要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科学考核评价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扎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基础;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从人才和智力方面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方面,要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开展组织工作,与党的其他各项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证。

组织部门努力做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模范,必须认认真真地履行好职责。从组织部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来看,一方面,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具有很强的职能要求。另一方面,党的组织路线是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组织工作要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可以说,党和人民赋予了组织部门十分重要的职责。组织部门要全面贯彻德才兼备原则,坚持公平公正的价值取向,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严格按制度办事,形成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特别是对那些长期在艰苦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营造踏实干事业、无私做奉献、埋头求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进一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适当待遇留人的原则要求,完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智引才办法,积极推进“不拘一格选人才”,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十七大精神学习体会 篇5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有如下几点体会:

第一、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章》及“师德师风”建设,牢记“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

第二、坚持业务学习,爱岗敬业,以高度热情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认真阅读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做好笔记,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及科学方法观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大家团结协作,不计较个人得失,想方设法出色地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教书育人,为创建和谐校园、构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现海南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第三、认真学习为人之道,为师之德。要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增强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我深深体会到,要当好一名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在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选择忘我,选择无私,选择清贫。我要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再创佳绩。

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电力 篇6

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作出的抉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重大命题。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给出了响亮、坚定的回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回眸新中国建设史,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艰辛而曲折,曾经如潮如涌,也曾一波三折。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重重阻力,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坚持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为艰险所惧,不被干扰所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谁曾想,29年前,刚刚走出“文革”阴霾的人们还在为温饱发愁,如今13亿人民的生活已总体达到小康;谁曾想,29年前,我国经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而今已成长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谁曾想,29年前,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曾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一度窒息了人们的思维,如今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已深入人心,吹拂着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中国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蓬勃的朝气和创造的活力。

数据也许是枯燥的,但它最简明、最雄辩,在评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时,也最容易找到共识。以改革开放近30年计,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3%的增速;2006年GDp迈上20万亿元大关,扣除价格因素,是1978年的13.3倍;1978年至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都增长6.7%;2006年进出口额达1760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4倍。29年前,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

十六大以来的成就同样可圈可点:经济上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势头,GDp年均增长10%以上,预计今年将达到23万亿元,较2001年的约11万亿元翻了一番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济发展方式在经历着阵痛中开始向“又好又快”的目标转轨;伴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建设直指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一系列针对城乡居民的保障措施相继出台,社会和谐呈现出勃勃生机;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公民的政治权利越来越受到尊重,基层民主、党内民主建设向深层次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令世界刮目相看。苏联、东欧剧变后不久,西方曾有人预言,中国这座社会主义大山将在10年内坍塌。然而,15年过去了,社会主义中国以无可争辩的强大生命力宣告这一预言的破产。就在十七大召开期间,西班牙《先锋报》记者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你只要把头探出人民大会堂的窗子,就可以领略北京这座城市,乃至整个中国正在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二、俄罗斯文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这样描述:“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正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逐渐清晰显现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十七大报告作出了科学论断: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电力 篇7

一、从理论上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十七大胜利召开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的热潮,各级各类高校大学生也不例外。当代大学生普遍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尤其是那些直接与国家利益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有关的政治事务,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基本是好的,在立场上能够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有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不高,不能从深层次上把握政治理论的内涵,理想和信念摇摆不定,分析、判断问题不够全面、准确,一些学生在理想追求上产生了困惑和动摇。这些情况虽然不是当前大学生的主流,但却是极其危险的现象,这表明当前大学生对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缺乏正确的理性分析,需要加以正确引导。

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从理论上创新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七大的亮点之一即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贯彻落实这一核心,必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运用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能使人以科学的态度、按照科学的方法遵循客观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决定人发展的大方向,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从方法上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因此要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需求、生活需求、学习需求、情感需求、心理需求等,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用动态的、发展的思维,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及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措施,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创新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在十七大光芒的照耀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思想教育观念,确立以社会需求为基础,以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我们应把受教育者个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把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作为切入点,把培养素质良好的大学生作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树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终身教育的意识。

2. 把握规律性

当代大学生处于大学这个小社会里,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总想探个“究竟”,对周围的事物不愿意盲目适从,爱用“挑剔”的眼光品头论足,说长道短,重视自我的存在。就因为这样,在遇到问题时,他们往往会无所适从,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有些大学生经不起网络游戏的诱惑,整天沉溺于网吧。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缺乏理想和信念,学习松弛,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但他们又渴望真诚、渴望理解、渴望信任和渴望交流。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改变工作方法和思路,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开展深入的思想交流,有规律性地施行教育,从根本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养。

3. 注重和谐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性观念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上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途径、管理、评价的因素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设计,在思想观念上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要使学生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来构建最适合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这就要求我们用和谐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价值取向,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发展得不均衡,而不能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上求同,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实现学生自我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从实践上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我国,发展的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引领他们学好十七大报告、落实好十七大精神。学习十七大报告内容不是最终目的,关键要使他们把十七大报告的丰富内涵转化为大学生行动时的动力,教育他们不能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要脚踏实地、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

参考文献

[1]张岳.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理性思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4) .

[2]社论: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N].光明日报, 2005.1.19.

[3]罗元.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道德教育[J].广州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4, (9) .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篇8

会议首先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从各个方面回顾改革开放近30年城市发展的成绩、问题以及经验,提出今后的方向和创新的任务。第二,梳理现阶段、今后时期城市经济的主要问题,提出城市经济重大问题和下一个阶段的重点研究课题。第三,建立新时期城市经济理论体系和推进城市经济学科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的成绩、问题,今后的方向和创新的任务

周道炯: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历程,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情况下城市面临的问题。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1980年代末,随着乡镇企业的起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乡村工业化模式以及“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过程。与此相适应,我国在该时期采取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小城市人口占全國城市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大城市人口比重逐年下降。进入19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资金积累、居民收入都步入快速成长的轨道,10年间,城市化水平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在城市扩张和内部空间重组的双重作用下,郊区化现象日益明显,也造成了城市无序蔓延、耕地流失等问题,加剧了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2000年以来,在经济高速增长这一共同的动力机制下,我国城市发展呈现出一些普遍症状:城市形态演化剧烈,空间聚集与扩散并存,水平扩展与垂直扩展并存;城市建设失控,生态压力巨大,水资源严重短缺,三分之二以上城市缺水,三分之一城市严重缺水,城市环境品质下降;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以较低的资源和能源效率、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取得的;许多城市在大规模旧城改造中,历史风貌和传统肌理遭到破坏;城市识别感不强,城市形象“千城一面”;城乡和区域收入的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因此,对城市经济理论研究必然提出新的任务和挑战,进入一个新的理论创新和发展时期。我们有必要对30年城市的发展和理论的前进进行认真的回顾,做出科学的总结,展望未来的发展,接受新的挑战,完成新的任务。

王茂林:

在探讨城市理论创新问题的时候,我想专门讲一个问题,我们政府工作怎样创新?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真正使我们的政府成为一个服务型,成为一个承担公共政策的政府。

第一个问题,首先是对政府的定位,到底这个政府是干什么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就是一个生产型的政府,或者说生产经营型政府。政府的80-90%的精力都在直接引导经济。政府去引导经济对我们发展中的国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真正的政府责任没有体现。我认为政府首先是一个公共职能的政府,五个金光灿灿的大字,确定了政府工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第二个问题,政府怎么管经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建一个背一个包袱。煤气、液化气、自来水、污水厂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交给市场运作。要制定产业政策,包括产业布局这种全面的规划,为了实现你的规划,就是我们的政府,通过产业政策,通过经济杠杆,通过中介机构,逐步地把我们各级政府,特别是发改委这种直接审批的项目,除了涉及到国家安全、国家重大的民生项目以外,一般的项目都可以是备案制。用经济杠杆限制它,这个项目是政府支持的,从税收、贷款各个方面优惠;这个项目是不支持的,不要给贷款,从税收方面进行限制,用经济杠杆来约束。光用行政命令管不行,现在私人资本占有相当比重,人家不听你的,你就用经济杠杆来对付。这样经济是不是就管不好呢?我看不见得,经济杠杆很好。

李京文:

我们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特点。第一,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接近世界水平,城市也比较多。我们现在已经有600多个城市,2万多个建制镇,而且这里面也有一些比较大的,发展比较好的城市。第二个特点是我们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差距很大,这些情况跟我们的区域政策也很有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也出现很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城市发展在这个阶段很快,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资源和我们环境的承载力,很多城市的资源很紧张,环境污染非常厉害,水资源、土地资源都浪费得很厉害,这是出现的一个很重大的问题。第二,由于城市化过程,我们的城市人口在大城市之间,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很大,也反映出我们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需要,除了不能更好地为市民服务以外,这些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以后,他们也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一些服务,如居住的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虽然表面上城市化水平提高了,但是实际上城市的发展是重数量,轻质量,重表面,轻内涵。表面上是城市,实际上很多城市本身还一半是农村,一半是城乡交错,没有完全发挥城市的作用,没有达到辐射或者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所以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的经济发展问题还是要搞清楚,而且政府的任务不仅仅是经营,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解决我们老百姓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上面,城市安全、食品安全、健康问题、教育问题等等。城市的经济发展,应该是我们研究的重点问题。我们现在的城市化虽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多,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逐步地为我们的城市健康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朱铁臻:

我最近到了广东,广州佛山顺德区下面的一个小城镇让我非常受启发,就是它没有像样的生产行业,它没有森林,也没有木材加工厂,但是它是中国最大的家具市场。这里不生产家具,但是却是全国最大的家具市场;它不生产钢铁,它是全国比较大的钢材市场;它没有化工,但是它却有全国比较大的塑料产品市场。

这说明什么问题?就说明当今我们城镇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眼光不能仅仅盯住就是一个产业发展或者就是一个工业发展,而必须重视到我们整个三次产业的有机协调。尤其是现在我们的现代服务产业,怎么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这么一个小镇,十万人,一年能够给国家创造的税收是多少?是13个亿。所以可以看出来我们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我们未来经济中,它占的地位,它起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我们要根据十七大的精神,要有一些新的思路,有一些新的思考。最近我承担了一个小课题,是研究当今世界现代化发展国家有什么特色的问题?

未来的城市发展,非物资产品的生产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少,服务型的产品生产比例会越来越大。城市的发展不能总盯着搞工业、搞生产,这是我们十七大报告里面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城市的发展要把现代服务业放在一个比较突出的地位,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在我们知识经济到来的情况下,要重视我们的知识、智慧、创意,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杨重光:

从城市经济来讲,目前城市经济当中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比如说城市土地经济问题,城市房地产发展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投融资的问题,城市交通的问题,城市金融的问题,城市生态建设的问题,城市区域规划等等问题。作为现代的市场经济和现代的城市经济,确实要非常强调城市金融,因为城市金融或资本对城市经济的方方面面的控制力是越来越强。现在发现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开发商大量囤积土地,使住房的价格急剧升高,与我们政府相关部门对于金融的调控水平非常有关系。所以今后城市的领导不能把握金融,驾驭金融,那么这个城市经济就很难得到健康正常的发展。所以对于金融的研究非常重要,我们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有金融的专家,我想应该在这方面显示出自身的一个特色,能够把金融问题研究得更好一些,也是为城市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倪鹏飞:

过去城市化的发展很有经验,但是根据研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总的来说不是很成功的。有一个数字,我们去年研究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非常吃惊的现象,现在全球城市化人口当中有1/3是处于贫困的状态,在发展中国家的这个比例更大。在这种情况之下,从全球的角度说城市化成功,在发达国家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发展中国家目前不能说是成功的。中国过去的城市化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并且我们研究发现和全球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差不多。一个是城市里出现了大量的无业贫民,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许多国家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脱节,也就是说城市发展并不是通过产业带动来实现,大量城市的人口没有就业。

另外,从聚集的情况来看,我们说的载体和聚集的关系来看,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大量的城市土地资源存在着浪费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新的道路。

钮德明:

从80年代搞大规划,这几年又搞区域规划,我深深感觉到京津冀这块地方后劲很大。从自然资源来说,这个地区有平原、山地、海洋、草原;從经济形态来说,有游牧经济、农耕经济、工业经济,还有后工业经济;从空间来说,长三角、珠三角发展余地空间狭小,环渤海天津、北京地区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利用;从人力资本来说,北京,天津、河北非常有优势。所以说总体优势,从长远来看,京津冀地区不要觉得一直落后在后面。我感觉主要障碍还是体制,并且有很多中央单位都集中在这里,这样一个交织的情况下,要把体制问题随着改革深入解决,自然它的后劲就发挥了。

梁本凡:

当前新型城市化道路要解决问题。一个是城内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已经进城的农民工怎么进行他们身份的转变、待遇转变、素质转变。第二个,城市化是跟产业结合的,城市的产业要实现升级转型。京津冀这个地方,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高度分离,北京已经达到了后工业化时代,河北工业化指数还是40%多,而且在北京和京津冀周围存在很大的贫困带,所以产业化的二元结构不是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结构,是产业化的二元结构,要实现无缝对接和协调发展。第三个,现在城市的发展存在着特大城市很富有,中小城市很困难,所以我觉得城市的公共财政支出理论创新应该提出来。公共财政用之于民,以民为本,以民为先,城市的财政支出理论应该有一个统筹协调的问题。

陈世嘉:

上海要加快“四个率先”、“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就是说,我们想把城市经济先进的东西推广给全国各省市、各部门领导决策,为全国服务。在改革开放中,上海这方面做的是很突出的。历史已经证明改革开放推进的深度越深,上海这个城市的张力越大。现在上海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机遇,新的发展必须以服务全国为平台,更多地思考上海如何进一步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上海在进行综合开发改革试点那一天就开始克服全能型政府的弊端,打造公共服务体系。

今后时期城市经济关注的重大问题和重点研究课题

杨重光:

现在很多同志都提到了我们要走新型城市化的道路,我想这个提法是很科学的,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我们由工业化提出新型工业化,因为城市化是工业化推动的,既然是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动力,同样要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推动的也是一个新型城市化。新型城市化已经提出来了,有一些机构也都在做研究,但是我想仅仅是一个研究的起点。新型城市化和我们传统城市化究竟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不同?新在哪里?是值得很好思考的。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几个关系需要加以考虑:

第一,我们的城市化是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还是市场主导型的?

第二,我们的城市化是产业促进的还是规划带动的?按照城市的发展规律来讲,经济发展了,产业发展了,城市就发展了。但是我们很多城市可能都是自上而下,先抓规划,规划多少就是多少,有的土地规划出来了,但是没有切实地来进行建设,使土地浪费。

第三,是一元化的城市化,还是多元化的城市化。有的人提出来城市化就是农民进城,特别是大城市,除了这个好像就没有城市化的道路可走了?我们的城市化是一元化的城市化还是多元化的城市化?我想是多元化的城市化,既可以是大城市也可以是小城镇,这样的例子很多,江苏的华西村、广东的一些农村,现在成为地地道道的城市,只是体制上还有一些区别。

第四,是产业带动型的还是社会协调型?从形态上城市是一个孤岛,还是城市与区域共进的?

第五,是集中型的城市化还是分散型的城市化?我想我们既要搞集中型的城市化,也要搞分散型的城市化,太大了该分散就分散。在城市化当中,要考虑城市化的时代特点,要考虑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要考虑城市化的国情和具体的情况,所以城市化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要走出一个新型城市化的道路,这个道路走起来也是很艰难的,这和我们原来的城市化是有一些差别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小小的拐点。

张锋:

现在从城市化出现的问题来看,应该说还是非常突出的,尽管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跟城市化的进程很快,应该说成绩还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是非常突出的。就拿我们苏南来讲,基本上是全面实现小康了,但是太湖蓝藻的事件已经颠覆了这个概念,这是我们很有必要地来研究这些,这个课题也很大,我们现在正在做这些工作。

一个是对江苏走过的城市化道路进行认真的梳理,对于江苏要走的城市化道路要深入地研究探讨。我们江苏在发展小城镇上有很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光是大中小并不是找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对于我们沿海地区来讲,我们国家的区域太大了,不应该是只有一个统一模式,应该有各种特色模式。从我们江苏的情况来看,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再走原来自下而上的,而是要走协调大中小发展,多元化协调发展的节约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像江苏土地资源短缺得很,应该走一个节约化的城市发展道路,把生态的发展,生态的建设,有机地和城市化发展结合起来。

倪鹏飞: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这里面有几个方面应该强调,一个是要集中聚集,或者是说要紧凑型城市。因为中国的人口条件因素决定的,必须走集中聚集这条道路。第二个,必须通过产业来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和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但是必须先有产业发展,才有城市发展。现在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就把城市建设搞得非常好,城市建设它能控制,许多地方的产业并没有发展起来,都是搞房地产,通过这些把所谓的GDP上来了。再一个,我们的农民工的问题,就是迁而不转。总的来说,城镇化从农民变成市民了,无论是就业还是社保,都要有一个转换,包括文化方面的转换。再一个就是城乡双赢,中央也强调得非常多,各地也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一定要探索走出一条城乡双赢,而不是城乡双输的道路,这里面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依靠市场,一个是政府的转移支付。

李树琮:

如何研究探讨行政区划改革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问题,我觉得也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实际上我们所指的区域经济,应该是经济区域的区域经济,这才是真正的区域经济,但是根据我们国家的现实来看,我们所研究的区域经济,实际上只是城镇区域的区域经济,市场的主导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所以我觉得这个应该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

陈光庭:

城乡一体化是什么概念?是城乡一样化了吗?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大家都说现在我们进入了高速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实际上我们的城市化有很多虚假的东西,我们虚假的城市化东西不少。城乡一体化,实际上是大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郊区,城市发展中把二元体制解决了。过去有人反对提出“离土不离乡”,让农民到城市中生活,那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农民也没有在城市过多消费。所以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这个特色并不是把农村并到城市里去。

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要不要有民族的文化?实际上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几乎都是那种走西化的道路,我们在建设新农村也好,建设城市也好,如何表现民族文化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我觉得城市特色的危机没有解决,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们是不是城市现代化就只有高楼才能表现?我们中国的城市特色到底是什么?中国的民族文化如何在城市建设中表现出来?十七大报告中对文化问题提了很多,号召我们要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所以我觉得如何在城市建设中来提高发扬民族文化,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王圣学: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的发展,我感觉城市经济理论今后一个时期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还是以大城市为中心,或者以城市为中心,怎样处理好城市经济和区域发展的关系。其中一个就是大都市圈的概念,城市群的概念,现在比较有共识的就是沿海三大城市群。现在各地都提出很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发展,包括河南提出的中原城市群,西安大都市圈等等。目前各个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很大,像中部郑州提出郑汴一体化的问题。由于西部大开发,陕西这边最近也在搞一个城市群的问题,搞一些讨论和调研。如何继续发挥大城市的中心作用,处理好城市和区域的城市经济关系问题,已经成为目前的一个重点。

建立新时期城市经济理论体系和推进城市经济学科建设

张巨功:

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作了全面系统阐述,这是对我们党29年来理论创新成果的总结和升华。报告还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一表述显示出,未来在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的思想理论成果,都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学会推进城市经济理论研究与创新也必将坚持这个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首次提出“人均GDP翻两番”,这深刻反映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新目标充分体现出党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表明我们对小康社会的认识有了深化和拓展,更加符合时代潮流,更加顺应民意。过去我们一直把民生问题作为经济建设的一部分来写,在十七大报告中单独列出来还是第一次。这表明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民生正成为我们党的工作重点。所以可以说,今后城市经济改革实践和创新应该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

杨重光:

从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理论体系上来讲,要解决城市发展的理论问题。城市发展会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城市究竟怎么发展?依靠什么来发展?它的模式是什么?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根据30年的经验,我们现有的城市发展,从理论上来讲,有几个方面:跃进式的发展、外力促进理论、内生自然增长理论、科技创新理论、区域带动发展理论、项目带动发展理论、产业集群聚集理论、地方新农村建设推动理论、模仿效法型理论。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根据中国的特色,自主创新发展,这种发展要根据时代的特点,国内国际的环境,也要根据地区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发展。所以城市经济理论本身就是一门学科,根据过去30年的发展经验,进一步推进今后的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在发展当中创造、促进城市经济学科的建设。其他还有一些理论,比如说城市产业理论,城市就业理论,城市财政分配理论,城市现代化建设理论、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城市市场体系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我们从学会建设和体系建设方面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目前研究的还很不够,今后的研究任务还是非常重的。特别是搞学术建设的老师,今后给学生们讲城市经济建设,旧的版本可以参考,但是要有新的版本,要适合我们的时代特色以及适合我们中国国情的中国城市经济学,所以我们的老师在这方面应该更下工夫来探讨这些问题。

李树琮:

我们这个学科发展应该谋求与区域经济研究相结合的路子。因为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是姊妹学科,谁离不开谁,研究区域必定研究城市,因为城市是区域中心,研究城市必定研究区域。而根据现在的实际来看,很多的城市就是区域,有城市,有地级市,有县级市,有诸多小城镇。有很多区域经济研究的问题,在城市经济的理论研究中都有体现。比如大都市圈,京津冀或者环渤海,大都市圈实际上是城市经济的研究范畴,也是区域经济研究的范畴。但是不是所有的城市问题都是属于大都市圈,不是那样的情况。

龙永枢在座谈会总结发言中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是我国改革和发展处在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和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任务,做了精辟的论述,深刻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历代核心领导集体的带领下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这个报告,是我们学会研究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向。我们要把报告的基本精神和内容,结合中国城市经济实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次“城市经济理论创新和体系建设座谈会”就是要我们进一步担负起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成果的任务,梳理出当前研究的重点问题,组织好研究队伍,分别拿出研究成果。

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了明确的阐述,并提出了切实的战略性要求。每个城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城市发展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城市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质的飞跃。城市建设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结合本市实际,为实现小康建设目标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继续努力。

总的说来,十七大精神指导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以概括成为几点转变:第一个转变,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城市经济的建设,只有好,才有快。第二个转变,是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变。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挥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仅有30%,而发达国家达到70%。同时我国的科技依赖程度超过50%, 而发达国家不过5%。从50%到5%的转变对我们经济发展来说,任重道远。第三个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七大中具体提出要求三个转变:一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有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第三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转变。例如,我们外贸依存度达到60%左右,而美国和日本仅仅18%,和20%。据有关测算,我国在以单位GDP产出能耗作为表征的能源利用效率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之大。若以日本为1,则意大利为1.33,法国 为1.5,德国为1.5,英国为2.17,美国为2.67,加拿大为3.5,而我国高达11.5。这三个转变的文章,也是我们要努力研究的。第四个转变,是从单纯生产型城市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我国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切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循环经济、节能节减排是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终选择。第五个转变,是经济发展评价标准从实现GDP总量提高向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转变。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目标的根本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最重要的是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扭转收入分配向两极分化的趋势。第六个转变,是建立一个向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转变。解决经济高速发展中的消费价格上涨和资产价格和高位攀升,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码要求。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9

但是,话又得说回来,学习又毕竟不是吃苦药,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猛子吞下去了,到了肠胃里自然会在一定时间里把它消化吸收到自己的血液里。学习是一种心理活动,就好比水牛喝水不能按着头强迫行事。我以为,学习十七大精神,不仅要有一种“苦干”精神,还要有种对学习十七大的强烈欲望,学习不仅苦,也苦中有乐,苦中有甜,关键看我们的学习态度。关于学习,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的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要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十七大精神学深学透,溶化到自己的思想血液里去,自身的素质比如理论基础理论素养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须知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事实上,很多善学、好学的人是很能从读书学习中感受到其中的乐趣的。这不仅因为学习的目的可以使人在学中感受到学习的动力和甜美,也因为学习过程本身也充满着乐趣。胡锦涛总书记在作报告中赢得了40多次热烈的掌声,就说明,十七大报告是充满着无限的魅力的。那么十七大报告的魅力又体现在哪些方面,能让人品赏到其中的无限乐趣或美感呢?我以为,至少体现在这么三个方面:首先,它是激情燃烧的火把,随时能把我们特别是一个共产党人的血液点燃烧沸。当我们从十七大报告的实事求是的叙述和分析中看到我们祖国这些年来的稳步发展,看到贫穷了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中国人民在世界的今天扬眉吐气,看到我们美好而现实可摸的前景,看到全国人民对我们共产党人的无限期待,如此等等,作为一个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的共产党人,能不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吗?其次,十七大报告又是思想的明灯,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升华,它继十六大报告后进一步正确而深刻地回答了我们国家、民族和政党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么个关系前途命运的头等重大问题。因此,读着它,我们就好比在一个举着一盏灯探幽寻微,一次次走出迷茫,看到一个又一个壮丽的美景,在理论的天地不断地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必然产生一种理论一次次升华的无限乐趣。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古人为什么能“朝闻道,昔死可矣”的精神境界。再次,在文章的形式上,十七大报告语言朴实,精炼,堪称是汉语语言表达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语言艺术审美价值,品着这样的语言,又是怎样的种享受?

学习团十七大精神的心得体会 篇10

在7月16日,**团支部结合公司团委宣贯要求,组织全体团员青年召开“学习团十七大精神”主题会议。

大家一起对《团十七大精神精神宣传提纲》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文件要求调控中心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团的十七大精神;以“夯实基础强管理,突出重点促发展”为目标,坚持党建带团建,着力提升青年队伍素质,实施青春导航、青春建功、青春圆梦、青春聚力、青春光明“五项”行动,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广大团员青年在加快建设“****”现代企业中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我作为一名团员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总书记在讲话中为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指明的奋斗方向和树立的鲜明旗帜。广大青年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拼搏进取,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甘于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重大考验面前冲锋在前,展现出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昂的爱国热情、强烈的担当意识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我们团员青年要结合公司实际贯彻好精神、落实好要求,要把“大道理”转化成“小道理”,在理论知识、组织宣传、作风建设等三方面进行提升;按照团十七大会议的有关精神和省公司下达的有关任务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青活动。

二、要围绕工作中心,模范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将每一项活动落到实处,保证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

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始终坚持发挥优势、凝心聚力;必须始意进取;必须始终坚持勤奋学习终坚持以人为本、融入青年;必须始终坚持强基固本、狠抓基层;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锐、提高本领;必须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必须始终坚持把中心工作,融入到“弘扬企业精神,模范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中去。

三、要凝聚青春力量,共筑美好“中国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凝聚青年理想、信念和抱负,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学习活动,用“中国梦”打牢青年人思想基础,传递企业正能量,大胆创新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方式,着力扩大团的组织覆盖、增强团的工作活力。用“中国梦”激发广大青年的责任感,让更多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四、要坚决服从党的领导。提高自己的认识,以认识促进自己的行动。干好每一项上级交与的任务,用行动向党组织证明自己的思想,用行动向党组织表示自己服从党领导的决心。明确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使自身成为党组织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电力 篇1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实质。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大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坚定对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信念,深刻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各项重大任务上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要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位领导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书记、校长要带头学,尤其要通过中心组学习带动整个面上的学习。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的内涵,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要在领导干部带头学的基础上,带动和组织好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学生的学习。各地、各学校要制定好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时间,分阶段、分层次、分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要切实抓好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工作。要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通读文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要举办专家学者、干部教师、大学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宣讲会、座谈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深化学习和理解。

各地、各学校要切实抓好十七大精神的宣传。突出宣传十七大报告的基本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突出宣传教育战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突出宣传广大师生以优异成绩和实际行动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精神风貌。在宣传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形成宣传合力;通过宣讲团、展览、文艺演出、演讲、征文、参观等各种形式,努力营造宣传十七大精神的强大舆论氛围,既形成一定声势,又注重宣传效果。在营造当前宣传工作热烈气氛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围绕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集中力量加强研究,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既为宣传工作蓄积力量,又为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七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重点,作为推进社会公平的一个举措,摆到了特殊重要的位置。作为教育战线工作的同志,既感到精神振奋,又感到责任重大。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松劲懈怠、不思进取,也没有任何理由盲目乐观、自我陶醉。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本地区本学校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认真查找精神状态上存在的差距,继续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深入研究本地区本学校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加强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奋斗目标,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全面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一定要在学习好、宣传好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切实按照十七大精神,在以下八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教育优先发展。要加快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真正落实“三个优先”;要继续实施好教育民生工程,同时要拓宽民生工程的宽度、挖掘民生工程的深度;要做好教育重大项目建设;要加强县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促进县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

第二,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在经费调拨、政策制定、项目安排、师资配备等方面合理配置资源。要进一步研究怎样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怎样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怎样解决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实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任务,使十七大的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第三,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要加强中职学校与我省工业园区企业对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努力使职业教育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第四,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推动高等院校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质量管理,认真实施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高度重视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技创新的优势,努力促进科技项目的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

第五,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围绕教育工作的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六,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把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作为重点,加大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要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具体的举措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农村中小学工作。

第七,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消除校园不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坚决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严格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八,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特别是事关教育系统的重大问题,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不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使教育系统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十七大的要求,为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本栏责任编辑 曾宪瑛

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思想汇报 篇12

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在全国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一名预备党员,面对这场世纪盛会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好十七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十七大精神,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水平,学生学校组织举办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专题党课,听了老师在党课上的精彩讲解,我对十七大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党的十七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有力地指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更加满怀信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开好党的十七大,对于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更好地规划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为主题,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点问题,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七大统一了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意识和创新意识,用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教育人民。江泽民同志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求真务实,思想深刻。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总结了十三界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听着我们党坚定的宣言,我的热血在沸腾,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我们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党,始终保持其先进性的党,一切为民的党,民族的复兴大业将在我们手中再铸辉煌。

胡总书记的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报告。报告中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十三年的发展就是十三年开拓和创新,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中国今天的成就。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是时代的要求,这种精神到了我们身上就是“从我做起”。从我做起,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是对每一个热血青年,对每一个爱国青年的要求。我作为一名新中大人,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地去奉献我的青春和热血是我责任也是我义务。做人不能老求索取,不问奉献,回想自己成长的历程,我的祖国,我的师长一直都在默默地奉献着。在慢慢接近党的过程中,我身边到处有党员的无私奉献。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光荣,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一种精神,得到的是一种不竭动力。十七大的召开更使我深受鼓舞,也深刻地感受到党的先进性,党的伟大。这十三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是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候,国际影响显著扩大,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党的正确领导。我拥护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党,我热切期望通过党的预备期考验,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上一篇:游黄山的作文500字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图形的拼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