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年味儿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感受年味儿

感受年味儿 篇1

听大人们说,大年三十要守岁!今年的大年三十,我边看《春晚》边打瞌睡,到十一钟时被《春晚》里的笑声惊醒,我连忙强打精神告诉自身“这是我头一回守岁,千万不要放弃!”《春晚》里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还有手影戏,我一下又来了劲,看得连蹦带跳,笑弯了腰。当时钟的秒针一步一步走向十二,我知道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我就要十四岁了!外面的鞭炮哗啦一下不约而同地响起, “嘭——啪,嘭——啪”一声更比一声高,我兴奋无比,连忙在这第一时刻打电话去拜年!一声“Happy New Year’ s Day ”就揭开了年的序幕。

走在大街上,那代表吉祥如意的红色像火一样在整条马路上燃烧起来,让人看起来红红火火、喜气洋洋,先说那春联吧!红底黑字的上联、下联家家户户的门上都少不了,有着朝气蓬勃的“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有着五谷丰登的“岁岁年丰添美满,鼠岁丰登酒一船”,还有那充满希望的“贺岁红联增喜气,一元复始艳阳天”。店铺的铁门上没有了以往那死气沉沉的感觉,挂起了红灯笼,贴上了各种各样的“福”字,那代表福到了的贴法,满街都是。路上的行人稀疏了,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幸福与快乐!

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应当要到庙里清香拜佛,求得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初五的早上,爸爸、妈妈带着我进庙烧香,带着一大捧香挤进了人山人海的天宁寺。我留心了一下,那香有“四季平安”、“状元高香”、“幸福美满”、“财源滚滚”……都是有着吉祥美好的寓意。用烛火上点燃手中的香,在慈祥的菩萨面前,人们都十分虔诚地许下自身的美好心愿

年味儿,中国味儿 篇2

老师:同学们,虽然现在离过年还早得很,但我们先用歌声来热身一下。因为今天我们要跟随乡土作家刘绍棠先生,去了解通州运河畔农民的过年风俗,去感受农民过年时的那份热闹与红火。请大家通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一共回想了过年时的几件事情?

学生:“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挑绒花”“宰牲畜”“备食物”“送灶王爷”“换门神”“除夕守岁”“拜新年”。

老师:老师说过,写事情要点面结合,要留有空白,给人想象。但你们看刘绍棠,一口气就写了十件事情。是不是太多了?可不可以只写三五件事情呢?

学生:作者从腊月初一一口气写到大年三十,让我们感受到了过年时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劲头。

老师:请通过朗读,将这种热热火火的过年的感觉读出来。注意把握语速和重要的词语。

(学生动情朗读)

老师:刘绍棠的描写生动细腻,虽然只是些琐碎的小事,但在他的笔下,却是如此的情趣盎然,我们仿佛神游其间,脑海中,可以生动地再现过年时候的种种情景。如果让我说,我感觉最有年味儿、最能引人遐想的,就是文中写的“买糖果”了。

【课件呈现】

浓浓的“年味儿”有小贩们的一份功劳。卖冰糖葫芦的,“竹筒里抽签子”,一定惹得不少孩子围观不散。卖挂落枣儿的,将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边转边吃,边吃边卖,逗得孩子们的口水“呼之欲出”!卖糖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自卖自夸”,那场面,想来也火爆得很。 糖果甜甜蜜蜜,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向往美好生活)

老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请结合作者的描写,选择文中的一件事情,发挥你的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品味年的味道。

学生:我喜欢“炒年货”这件事。奶奶的炒年货歌伴着玉米粒在铁锅里毕剥毕剥响,又热闹又喜庆,表达了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期待。

学生:我喜欢“挑绒花”这一习俗。大姑娘、小媳妇挑绒花是爱美,老太太挑绒花,是对生活的满足,是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我喜欢“买糖果”。这肯定是孩子们最乐意做的事情,甜甜蜜蜜的糖果,让孩子们的年过得更快乐更幸福。

学生:我喜欢“除夕守岁”。我觉得人们过年时有那么多禁忌,其实是希望今后的生活平平安安。

老师:老百姓的愿望,就是这样平平常常、实实在在啊!了解了京郊农村过年的风俗,感受了他们过年的味道,刘绍棠先生在文章最后告诉我们——“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他为什么会有“返老还童”这种感觉呢?

学生:我觉得是回忆往事让他童心复萌了。

老师: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革,我们过年的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外出旅游、看春晚、发短信拜年、到饭店吃年夜饭等,逐渐成为了我们过年的主要内容。面对传统的过年习俗日渐式微的现象,大家有什么看法?

学生:我觉得这很正常,时代在发展,过年的习俗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学生:我觉得应该保留这些习俗,因为这些习俗蕴含着我们的文化,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传承。

老师:(总结)同学们的思考很有深度。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也许,在新生事物的冲击下,在岁月的冲刷下,旧时的风俗会渐行渐远,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希望,变的只是形式。我们相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人们内心深处守候的那份温暖,不会改变。我想,这应该是刘绍棠先生写下《本命年的回想》这篇文章的初衷吧。

感受年味作文 篇3

年三十的早上,父亲、弟弟、我三个人计划贴春联。父亲用面粉和水,放在火上熬一会儿,做成面粉糊,拿来胶带、春联、小刀、刷子,一切就准备就绪了。我和弟弟要将春联裁开,首先将其对折,使它变得整整齐齐。我让弟弟拿着对联的一角,我同时拿着另一角,再用小刀沿着折痕将其裁开,对联也就变成两半。我和弟弟一人一半,在对联的背面刷着面粉糊,我们一只手按着对联的一角,一只手拿着刷子。有时,面粉糊粘在手上,黏黏的;有时,对联正面的红色印在手上。不一会儿,手就脏兮兮的。像门楣这些地方,太高了,父亲够不到,他便搬来椅子,踩在椅子上,我从下方将已经刷好的春联递给他。也有些地方,不需要用面粉糊,便用胶带来粘。我先将胶带拉长,用小刀割成一段一段的,贴在弟弟的手背上,再由弟弟将胶带递给父亲。在这样的合作下,我们终于贴完了春联。

年三十的晚上,一家六口围着桌子,吃着团圆饭。团圆饭,自然是丰盛的,并且这些菜肴都有着美好的寓意,例如:肉丸子寓意着团团圆圆,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年糕寓意着步步高升……餐桌上,父亲替爷爷夹菜,叮嘱着让他多吃些。这时,老人的心中定是喜悦的。他笑着,眼角的皱纹加深了些,同时默默地点着头,就像一个小孩子。其实,这个年纪的爷爷也就是一个小孩子,他需要一家人的呵护与关心,我们应像珍惜宝物般珍惜爷爷,毕竟爷爷年岁已高,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父亲似乎很高兴,从柜台里取来酒杯和酒,一个人就喝起了酒,与母亲、奶奶她们嗑起了家常。那些‘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在此刻已化为飘渺,一切只随着心意。估计这是一年中最幸福的一顿饭了,每个家庭成员都在场,不似往常我上学,回不了家,父母工作,回不了家,一张桌子总是坐不齐全。

吃完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喝着刚泡好的茶。他们偶尔也会谈论着正在播放的那个节目,我则不时抢着红包。

年味儿,火药味儿作文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大家口口相传的千古名句。但说实话,我并不喜欢鞭炮,因为它造成的不仅仅是一百分贝的噪音,那MP2.5它也是“有功之臣”啊!当然,从个人来讲,这浓浓的火药味也够我肥的了!说说我的新身经历吧:

记得有一天,正值寒假的“黄金时期”,也是我睡懒觉的大好时光,我躺在床上,惬意地睡着。睡梦中的我好像已经蹦到了外面:阳光照射在树梢上,一阵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展现出了一幅清新安宁的“城市早景图”。正当我做美梦时,突然听到“啪!”的一声巨响,我的心“咯噔”一惊,条件反射地坐立起来,正搞不清状况时,紧接着又是一串串“噼哩啪啦”乱响,震耳欲聋,我转头一看,那窗帘也“受惊”而抖动不止,出了啥事?我傻傻地盯着那窗帘,不敢作响。不知等了多久,外面那“热闹”那景向那终于停了,我立马跳下床,拉开窗帘,眼前的景象真是惨不忍睹:屋顶上、窗沿上、树枝上、路上,甚至是草丛里,到处都是鞭炮的残骸,空气中弥漫的火药味儿也从窗户缝起直往里钻,够呛人的!

不仅如此,有时在走亲访友的路上,正当你与父母谈笑风生时,冷不丁冒出一个鞭炮,忽然在你的脚下爆炸,那受惊吓度不输一只恶狗猛然冲出来,如果我的小心脏不够强大的话,估计就得往医院里送了。真是鞭炮之祸猛于虎啊!

打开电视,年的喜庆到处可见,红红火火过大年,千家万户乐团圆,但这和谐的景象中也有一个个血淋淋的安全警示:几乎每年都能看到因鞭炮而炸伤的、烧伤的.。前几天上海两位消防员为救火面牺牲,据说也是因为有人在着火厂房旁放鞭炮,鞭炮火星溅入易燃的塑料和纸板箱上引起火灾的。那年轻的生命因鞭炮离我们而去,让两个家庭失去了团圆。我们不得不扼腕长叹,也不得不让我们沉痛反思!

年味儿 篇5

家乡的春节年味总要浓一些的,好容易吃完年夜饭,便缠着外祖父带我去看“滚龙”。

说是叫“滚龙”,却与人们口中的“舞龙”差不了太多。无非是在哪户人家门口的空地上,一群人拿着道具演绎龙腾这一环节。道具嘛?是拿纸糊的一条长龙,那龙身的每一节都有一根木棍杵着,供人拿走握,每节龙身里点燃着一支红烛。还有单独拎出的“龙珠”,虽然不知何用,大概也是引导方向,装饰之类的吧。

两手缩进袖子,站在寒风中直打哆嗦,呼出一口热气,抱怨着这奇冷天气的同时,我更期待的是“节目”的到来。

忽的漆黑的夜空被火光划亮,随之而来的是爆竹的脆响,身着节日服饰的人们驾着纸龙、伴着击鼓声缓步开始移动,一下、两下……鼓点沉重有力,演员们的步伐错落有致,随着音乐节奏在原地兜圈。举龙首的人表演最为精彩,只见他握紧支撑的木棍,不时的抬手、旋转、动作沉稳。龙身上的纸片在风中呼呼作响。“滚龙”的开场让我顿时起了兴致,不禁从刚捂热的口袋中伸出手来鼓掌叫好,不光是我,在场的人们都忘掉了大年夜的寒意,放开包袱玩起来了……

鼓声逐渐变得成低沉、沙哑,叫人感到些许紧张和压抑。领队的人步子迈得大些了,有时走两步便来了个急刹车,脚步忽前、忽后,手中的龙头舞动的幅度更大了,那龙一会儿弓颈、一会儿屈背,像极了黑暗中准备扑食猎物的猛兽。

忽而,鼓声骤然提高了几个分贝,情绪激亢而又高昂,有如黄河翻滚、咆哮、一泻千里。那滚龙的方阵中闪进一个手持金色纸球的人,那便是“龙珠”,只见那人在龙身围成的圈子中不紧不慢地闪躲,蹦哒引得龙头随着它移动的轨迹而运动。舞龙头的人舞得更卖力了,除了一刻不停的舞动龙头外,还需跟着持龙珠那人的脚步跳跃奔跑。身后舞龙身的人呢,则在配合“龙珠”外沿着圈子慢跑,不时地举高一截龙身,滚龙的圈子此时变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滚到高潮时,小孩子们便可向滚龙的地面上甩响炮,那种鞭炮威力极少不会伤着人,据说这样能够祈福来年顺利。大人身边的孩子便如潮水一般向着那火龙涌去,人群中不知谁家的小家伙,还往我手里塞了几节爆竹,我也没多想,学着其他小伙伴的样子将手中的爆竹、小鞭炮扔出去。一瞬间“噼里啪啦”的声音响成一片,夹杂着掌生、呼声和人们的笑声……

细品年味儿 篇6

就如一张照片上的题字,过年就是两个字:回家。漂泊在外的打工者,奔波人,到了年关,开始踏上回家的路。回家不仅意味着能看到年迈的父母,留在老家的妻儿,也能看到故乡,看到传统。满脸皱纹、两鬓灰白的母亲在砧板上切着辣椒,做着家乡菜;镇上的男人们舞起了古老的巨龙;皑皑白雪里,家里窗户透出温暖的灯光,仿佛一直亮着,等待着游子;窗花、对联、门神,跟现代社会似乎并不相容的事物,却在红红火火中添上了浓浓的年味儿;大澡盆里,妈妈给儿子洗去旧年的污垢;劳作的妇女,刷墙糊纸,刷走往年的尘土。传统便是这外婆传妈妈、妈妈传女儿的拿手菜,便是师傅传徒弟的舞龙戏狮技艺,便是古老的祝福,通过一年一度的对联,一直留到今天。

年味儿在隐而不显的传统里,也在悄悄透露信息的自然中。因为幅员辽阔,北方还冰天雪地围在炕边吃饺子时,南方已经春江水暖鸭先知。不仅枝头爆出了花朵,河边也鲜花盛开。蔚蓝的天空吐露春的到来,预示着新的一年万物复苏,又起新的势头。年味儿因此不仅是对过去传统的依恋,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新年新气象,年味儿的又一特色,就是希望与展望。

因此,祝愿来年都是好日子的灯笼被高高挂上,姐妹俩拥着“福”字的笑容,一直甜到周围人的心里。各色花灯寄托着各种美好祝愿,而对新一年的期盼,都像放飞的鸽子那样迎空飞翔。僧人系上祝福的条幅,献血的年轻人亮出了如意的花结。满地的爆竹赶走旧秽,漫天的烟火预示绚烂的明天。

年味儿哪里淡了呢?它明明在仰头看着姥姥贴剪纸的小姑娘的眼里,明明在骑在爸爸肩上的孩子张开的手里,明明在江南女子红色的油伞下,明明在各种民俗活动的色彩里。年到了,无论白雪飘飞还是水暖河开,我们坐在家人身边,年味儿是淡是浓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一起品味。

本期活动入选作品由以下网友提交:@黄河湾,@JerryZang,@马语者加一2011,@勤奋九阳真人,@广东江南一游,@不刷題不舒服斯基,@秦晋山人,@爱拍照的姜小姜,@路家宝,@摄影师徐荣辉,@邹苏斌zxj770,@不冷不冰,@kamera_xiao,@无冕大哥,@喜而喜。

欢迎参与#摄影世界微园地#之“春光”

时间:4月1日00:00-5月12日24:00

《摄影世界》官方微博:weibo.com/photoworld

年味儿作文 篇7

我记得妈妈对我说过,以前农村里的孩子们过年时能收到二三十块钱的压岁钱,都会高兴得喜笑颜开,他们会珍重地把钱放在口袋深处,再交给自己的父母保管。

而我们这些城市里的孩子,每年过年都能收到好几千块钱的压岁钱。我还小,用不了这么多的钱,有了这些钱,只能让我们出去乱买用不着的东西。因此,每当我收到压岁钱,我的心里又喜悦又矛盾。不管我收到多少钱,虽然我很想自己留下,但我每次都能约束住自己,把它交给妈妈替我管理。我认为新年里我又长大了,成熟了。

过年,成长的滋味!

我想小孩们一定都有体会,过年的时光就是美食的世界,除了餐桌上的美食,零食,糖果也一样丰盛美味,琳琅满目。金币、元宝巧克力,各色各样的奶糖,水果糖,炸得黄灿灿的麻花、芝麻叶,还有红豆、绿豆馅的粘豆包,出去游玩逛街时,再来上一根双色棒棒糖或亮晶晶红通通的糖葫芦……,是不是有点像进入了童话世界里的糖果屋?

过年,甜蜜的滋味!

只要你善于观察,大街上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家家户户的大门口都贴上了喜庆吉祥的大红对联和福字,大街的两旁街灯柱上,也温馨地挂上了红红的中国结和红灯笼。新蕾公园的一侧又竖起了羊年五彩缤纷的吉祥如意图。连大树上也挂满了五彩灯,到了傍晚,那真是一幅美丽的春节不夜城的图画!

过年,吉祥欢庆的滋味!

年味儿作文 篇8

今年的春节是在老家吉林梅河口过的。7个小时后,我们到了老家。正巧那天是小年,那天晚上,我领略了过年风俗的两项:吃饺子和放鞭炮。包饺子时,有三大要素:

1、不能放太多馅儿,否则馅儿就跑出来了。

2 、一定要看没有粉的那面捏,要不然捏不上。

3、捏饺子时两端要捏紧,要不饺子就漏了。

我小姨,爸爸和舅舅擀皮,妈妈和姥姥和馅儿。我负责摆,我也包了几个,虽然难看,但也能吃。我们还包了糖和钱,我吃了一元,我特别开心。

吃完饺子,我躺在床上看电视。突然,一群轰隆声引起了我的注意,原来有人放鞭炮,第一个时红色的,在黑夜中显得格外耀眼。第二个上来了,又有一个类似于子弹的东西升入高空,在半空爆炸,它是黄的。又有绿的,紫的,白的还有有混色的。十分好看。但是今年鞭炮明显比去年少了,因为现在空气污染太多了,希望大家保护环境,使地球妈妈更加开心。

今年我还收到了压岁钱,就像今年,我一共收了10580元。我准备将180零花,1400元捐给当地的一个小雨滴爱心协会。我还捐了一部手机。8000元交学费,1000元存银行。我要有目的的花钱。

寻着“年味儿”去旅行 篇9

春节出游的绝对主打线要算北京之旅。表面上它是现代大都会,但内心却有抹不去的古朴和怀旧。闲庭信步在逐渐少去的胡同里,走进那热气腾腾的涮肉店,那才是真正的北京。

最令人心动的是鸟巢冰雪季现场,可以尽情畅玩滑冰、冰上碰碰车、自由滑雪、笼式足球、雪上飞碟、冰壶、雪地摩托、宝宝乐园等20个经典项目,到迷您奥运会游玩区过把瘾,挑战迷您铁人三项活动。

另外,您还可登上中央电视塔旋转餐厅,在京城最高食府品尝丰富的自助餐,从高空360度俯瞰京城全景,发现京城另一番美景。

去东北感受浓浓“年味儿”

想领略银装素裹的情境,感受童话般的冬天,堆雪人、打雪仗、坐雪橇,品尝东北的佳肴,不妨到东北去寻找浓浓的年味。

据悉,东北线路是春节热门。一到冬季,有着浓厚节味的东北成了人们都想去的地方。前往东北过春节,不仅可以赏雪看冰灯,还可以体验东北人特有的生活方式以及纯朴的民风。

大家可选择前往吉林雾凇岛,这里可观赏美丽的雾凇;您还可以前往冰宫,品热气腾腾、美味独特的“冰屋火锅”,冰火两重天的感受让游客难以忘怀; 当然还有东北特色地方戏“东北二人转”,东北之旅定能让您感受到浓浓的东北春节味道。

去湘西感受别样“年味儿”

凤凰古城,是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也是中国最浪漫的小城。湘西凤凰的春节并没有大都市的繁华与熙攘,但是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地土家族、苗族的喜庆气氛,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一个平静而幸福的春节。

凤凰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澈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的砂岩砌成的城墙,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清朝年间的城楼,锈迹斑斑的铁门,依稀可见当年威武的模样。

当行走在“翠翠”睡梦中的清清河岸,看着沱江上泛起的粼粼波光,石板上长出的绿绿青苔,屋檐上翘起的大红灯笼,无一不在提醒您,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里,还有另一种悠闲。沱江泛舟是古老的凤凰古城里的古老玩点。游客悠闲地欣赏两岸风光,艄公也悠闲地撑着船,偶尔还放声高歌,更添韵味。

去四川感受火辣的春节

在成都一间百年老茶馆,欣赏着四川独有的绝活表演《川剧变脸秀》,观看变脸、吐火、滚灯、手影、皮影等精彩表演,然后到峨眉山泡纯天然“氡”温泉,这样的春节过起来是不是特别的悠闲?

成都锦里的大庙会汇聚了巴蜀文化,到里面逛一逛,肯定能够让您感受不一样的特色。锦里作为“蜀汉第一街”,春节期间不但有迎“喜神”,还可以看杂技,品尝最具川味儿的小吃。另外,在成都随便一处地方,泡一壶茶,就能够悠闲地度过一上午。

千年“蜀汉第一古镇”的黄龙溪,在春节期间也会举行火龙灯舞,欣赏到地道当地特色舞,听一听巴蜀的“言子儿”,开怀大笑,欢欢乐乐地过大年!

跟年味儿有关的美文:年味来了 篇10

元旦一过,年味就来了。听那鞕炮噼里啪啦的响声,我仿佛置身于一种仙境,满怀欢喜地注视着这场景。

这天蓝蓝的,这云白白的,这蓝天白云之中偶尔有几朵花炮的味道,便会增添许多喜庆。特别是在夜间,那一束束耀眼的花炮光线,划破了寂静的夜晚,如一道道彩虹熏染了人的眉眼。

瞧,那边有几个小孩,他们正在贪玩,把一个个纸做的孔明灯,用火柴点燃那灯内的蜡烛,手轻轻一松,那孔明灯便随着空气自由的上升了。看见一盏盏孔明灯升入空中,他们高兴地欢呼起来,那欢呼声在夜空里飘荡。

再看看街道两边,那些小孩在妈妈的陪伴下,手里挑着红红的灯笼,边走边呵呵呵地笑着,似乎在告诉母亲,这种日子真的好幸福。看,那个小孩,躺在爸爸的怀中,伸手去抓前面那个小孩的灯笼,没抓着,却扑了个空,吓得爸爸惊慌失措,一把把孩子紧抱在了怀中。旁边的人看了,忍不住呵呵呵的笑起来。

夜晚,街道灯光闪闪,路过的人们总是喜笑欢颜。元旦过了,这年味紧紧相连,孩子们的心里总是幸福满满。长一岁对孩子来说也是要经受生活的考验,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应该祝愿,祝愿所有天真的孩子们笑容永远灿烂!

元旦过了,年味来了。新的希望就在那年幼无知的童颜的脸上,那张张笑脸便是对年味的最好诠释。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街道的行道树上挂满大红灯笼,各种彩灯也随即而来展现它们的风骚。

再看看街道两边,小商贩也增添了不少,各种各样的杂货铺都不邀而来。什么香呀表呀蜡呀纸钱……等等,满街都是。城市的规划还是有秩序的,都必须摆在各自门市里,只能稍稍伸出一丁点。否则就要接受罚款处理。其实这样也好,年味来了,本身人流量就有所增加,那些在异乡工作的人儿,逢年也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与亲人欢聚一堂。

城市的规划也条理了许多,那些堆积的垃圾也减少了不少,人们都能自觉地将自己的垃圾扔在垃圾箱内,再也没有乱扔垃圾的坏毛病了,就连清洁工穿的衣服都比以往干净整洁。他们把街道扫得干干净净。

城市的街道,那闪光灯缠在树杆上,如一条条巨龙爬在树身上,在夜间要腾空而起,把祖国的壮丽河山来点缀。好美,好漂亮!

夜间,万家灯火通明,那一桌桌麻将的响声;那KTV里的嘹亮歌声;那乐佳里电影声全都汇集在一起,组成了一部年味的交响曲,在寂静的夜晚飘扬。

好美好美的生活画面,给这新年增添了不少喜色,年味也一天比一天浓了……

雪花飘飘洒洒,从昨天下到了今天,整个晚上都没停。鹅毛大雪如期而至,最后以优雅的姿态结束了短暂的旅行。

早晨上班的路上,脚踩着地上的雪花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好似流行音乐,好听。再看看街道两旁的树枝上,仿佛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好美。前面不远处,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那雪地上堆起了雪人,玩得好开心!

雪花铺天盖地,一片洁白,空气也因此清新了许多。人常说,瑞雪兆丰年,看来这年味也会因这雪花的到来而浓了许多。

过年,其实有这雪花的陪伴,也是一种祥瑞。看来,来年还是一个丰收年。不过也有点担忧,年迈的大妈大伯,可千万要小心,身体不方便,千万别出门,小心摔倒,别给儿女添麻烦。孩子们啊,走路慢点,年味浓了,千万要听大人话,别让大人担心。

虽然雪花片片,但是也没阻止人们过年的兴趣。你看那中年妇人,手提大包小包地从超市出来,买了许多过年的用品。她高兴地告诉我,过几天她儿女都回来,她得准备点肉菜,等着儿女回家过年。我笑着点了点头。看着那妇人远去的背影,我忽然想到了自己,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想起了当年母亲的背影……

雪花片片白,母爱处处深。

不历岁月苦,难懂娘的心。

佳节年年有,人人倍思亲。

未到青丝白,及时报娘恩!

初二作文年味儿 篇11

年味儿,是饱含着亲朋好友祝福的红包。红包,“红”代表着喜庆,和睦,哪个孩子过年不渴望得到红包呢?红包上写着“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大吉大利”,“学业有成”,“心想事成”,“福”……这无一不是长辈对我们这些晚辈殷切的希望与祝福。发红包已经成为了过年的重头戏。每当收到亲朋好友给的红包,我都会感到莫名其妙的高兴,这种喜悦,简直无法形容,似乎就要跳起来。我们并不在意红包里到底有多少钱,只要有着祝福,哪怕里面只装了几块钱,那便也是心意。这,难道不是年味儿?

年味儿,是家人团聚,令人欢悦的年夜饭。在这大年三十,所有家人齐聚一堂,不论你是在外地工作;不论你是多么的繁忙;甚至不论你在异国他乡……这,是神奇的一顿饭,像帝皇的圣旨,都把你们从异国他乡遥远的地方召唤回来。我每每望着餐桌上琳琅满目的佳肴,就直咽口水,迫不及待地想上去吃。餐桌上的每一盘菜都凝聚着长辈的心血。我认为这些菜都是最好吃的,胜过世间所有美味。这是一年,一年的菜呢!味道最佳的,我最想念的,当属小舅婆烧的炸酱面了,酱中的肉,乃是上好的瘦肉,用上多种秘制酱料和碗豆、豆腐熬制而成,鲜美无比,加之那淡淡的辣味……就这些,便足以让人吃得神魂颠倒。年味儿如果不体现在这年夜饭上,还能体现在哪儿?

年味儿,那是过年期间,一次令我难忘的旅行。今年这次旅行,我们去的是乌镇,去过一次不是过年。这次的乌镇年味儿,体现得淋漓尽致。东栅售票厅:人头转动,摩肩接踵,队伍已经排成了“长龙”。人山人海中,我们好似一叶扁舟,被汹涌的人浪,推过来挤过去,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空闲的地方休息一下。尽管售票厅中人满为患,但仍阻止不了人们过年的喜越气氛,人人都连脸现红光,亲人相互交谈着,议论着一件件正事,一副其乐融融喜气洋洋的景象。西栅之年味儿又胜了一筹:每家每户都挂上了春联,贴上了不同字体的“福”字。许多住在乌镇中的人也纷纷出门,与我们混在一起浏览。最有年味儿的要属一家年糕店了,店门口写着“年糕,年糕,年年高”,好祝福!当然,毫无意外地吸引了许多人,排起了长队,我们,也在其中。哇,他们包年糕的纸竟然是一张张红色的“福”,瞬间,心里暖开花,福运来。年味儿,不会就在这里吧?

记忆里45年前的年味儿 篇12

早晨醒来一出被窝便冻手冻脚,冬天福建老式的木板房里面虽然糊了纸也是八面透风。在那种湿寒的环境里,只有不停地找事情做,身体才会温暖一些。春节前,福建各家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农历腊月初三开始洗刷除尘,这是一件大事。把家具锅碗等可以清洗的东西整得干干净净,有些桌椅使用多年,漆已经脱落了,木头部分经过洗涤泛出本色白光。房子要彻底打扫,如果是木头房子木板地,就用一桶一桶水来冲,跟人淋浴似的,从头到脚来个痛快,总之是没有不干净的地方。做过这些事以后,人会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清爽。你的劳动成果几乎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下,如果什么都不做就真让邻里乡亲笑话了。

如今,聚族而居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小家庭没有了大家庭的热闹,传统的大宅子差不多都变成高高的住宅楼。单元房的私密性隐藏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也养成了一些人日渐懒惰的习惯,不要说自己动手大扫除,就是搞一点年夜饭也成了难事。干得费劲吃得没劲,即使有除夕夜餐馆里的灯红酒绿,同样掩盖不住老老少少内心里的落寞。40多年前,福建还是对台的海防前线,几乎没有什么大工业,山多地少,粮食都不够吃,从政府到百姓就一字:穷。

我的家乡连江自古以来物产算得上丰饶,祖上的规矩是,平常再难,这个年也要过好,所以大年前这十几天确实让人忙得不亦乐乎。物质匮乏的年代,找够十几口人吃的好东西不容易,别说家家没多少钱,就是有钱也可能买不到。那时候,许多人家吃的主食是一种“地瓜米”,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经常吃的白薯,切成碎丝放在竹屉上晒干了,可以存放很长时间。这东西老吃一定会伤胃,问题是不吃又没别的东西吃。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米属于奢侈品,江米属于稀罕物,是过年做年糕的必需品。一大袋米放水里泡,然后用石磨磨成浆,用布袋沥去水分,揉成团加传统工艺制成的红糖板使劲拍打,上屉蒸后再使劲拍打。做好的年糕切成大块,上面贴个红纸片,几家各分一些,这个“年年高”的寓意给人无限的满足。年糕一下屉,孩子们热热地就开始揪着吃,非常粘牙。凉了以后,等大人把年糕放油锅里炸,一片一片吃。类似的食品还有许多,比如用芋头粉碎加工的食物也非常好,最有名的一个小吃叫八宝芋泥。

过年讲究荤素搭配,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买到荤腥太不容易了,好在家族里的长辈有办法,到海边渔村总能找到一些鱼虾螃蟹和贝类。我对鱼的吃法印象深刻,像蛇一样细长的鳗鱼要切成段,染上点红色,之后下油锅炸;现在已经十分罕见的野生黄花鱼一定是整条清蒸或红烧;鲨鱼要把鱼肉刮下来混入淀粉反复搅拌打鱼丸。这鱼丸是我家乡福建连江的传统美食,逢年过节宴请宾客不能缺了它。鱼丸分实心(无馅)和包心(有馅)两种,包心鱼丸最有特色,要选用上等鱼类,如鳗鱼、黄花鱼、鲨鱼的肉,捣烂加适量的食盐、清水和白薯制成的好淀粉,搅拌40分钟到1个小时,然后手工包馅成丸,投入清水汤锅。水烧开,鱼丸浮上来,捞起晾干,可以存放一段时间。想吃的时候再放到汤锅里煮熟,加入上等的鱼露、味精、醋,表面撒点切碎的小葱,让人垂涎欲滴。

现在做鱼丸都用机器来搅拌,以前是纯手工,花的气力要超过推石磨。看大人替换着干活,我们这些孩子也总想试试,无奈有心无力,没几下就败下阵来。冷冻运输都非常方便,连江鱼丸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大城市都有。东南亚各国福建的华人华侨很多,鱼丸也成了人所共知的风味食品,甚至在美国费城唐人街也能吃到正宗的连江鱼丸。前几年,有朋友认为北京市场大,把加工厂直接搬来,可怎么弄也不成。刚开始以为是材料的问题,后来专门从南方运,还是不行,最后才发现是水的问题。只有家乡的水才能保持家乡食品的味道,这一般人都明白,没有家乡的水,鱼丸都成不了型,最后只好打道回府了。

在冬至这天,连江有一个独特的风俗,要在祖先神龛前陈列三盆簪花的寿面。堂中另摆一张圆桌,桌上放着一只大竹箩,箩中盛着江米磨成的粉团,点缀几个“福橘”。摆放新红筷两副,筷子两端簪一盒四季花和绸制的迎春花,一只叫“孩儿弟”的泥塑胖娃娃也端坐其中。全家男女老幼洁身净手后,团坐在大竹箩周围搓捏米粉团,叫搓搓丸。大人喜欢捏蝙蝠(福)鹿竹等象征吉利的东西,小孩则爱捏老虎、雄狮、白兔等威武活泼的动物。小孩每捏出一件,大人都赞扬一句,这叫“喝彩”。即使孩子捏了一个乌龟,大人也要喝彩说:“长寿长寿!”这样全家聚在一堂,欢欢喜喜搓搓丸,是其他节日所没有的。

搓搓丸象征团圆。相传古时候有个穷人叫木连生,母亲双目失明,郎中告诉他,要到浙江天目山下双清村,用一碗东西泉的水来洗眼睛,才能重见光明。孝顺的木连生不辞长途跋涉的辛苦,千里迢迢取回泉水给母亲洗眼,果然如愿以偿。有一年,天下大旱,五谷绝收,地主依然上门催租,母亲被迫跑到深山去躲债。木连生独自在家,好不凄凉,一个过路人同情他的遭遇,施舍10两银子给他还清了田租。木连生拿着余下的钱,赶紧进山去找母亲回来。他无数次沿山呼喊,但仍然没见到母亲的踪影。他急中生智,把米磨成浆压成团,然后搓成米丸,煮熟后贴在树干上。母亲从深山里出来寻找食物,看到米丸,想到应是山下人家的食物,就沿着树干摘米丸充饥。她边吃边走,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家里,母子终于团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传说,每年冬至都要磨米浆压米团搓丸子,寓孝道教化于节庆民俗之中。

生活离不开一泓清流,上善若水。南方的水软,北方的水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福建是福地,聚集了四面八方人才的北京城也是福地。今年北京的老百姓,得益于国家南水北调这个大工程,喝上了南方的好水。什么都有个比较,我住在亦庄北京经济开发区几年了,用自来水洗脸盆刷牙杯,几天不清理就会积累下黑垢,现在没有了。有人以为南方水多,长江、富春江、闽江、九龙江、珠江,其实有的地方从古至今一直缺水。比如我家乡的黄岐半岛,缺水的事居然融入过年的风俗。过去秋冬季节旱情严重的时候,人们往往半夜担着木桶到井边排队取水,去晚了就没了。当地人正月初一家里要添“新年水”,于是吃完除夕夜的团圆饭,年轻力壮的男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古井边“守水”,或跑十几里地到水源充足的外乡挑它一担回来,慢一点就成“去年挑水今年返”的人了。

提到上面这一段,是因为上千年的烦恼事今年也终于解决了。下面是今年3月初《福建日报》的一篇报道:

今年春节,在连江县筱埕镇大埕村,旅美华侨陈励群和家人过了一个开心的团圆年。从大洋彼岸归来,他总希望能在家里多住上几天,但往年家里没水洗澡,他只能寄居在30公里外的县城亲戚家中。“今年不一样了。”陈励群说。

原来,为保障黄岐半岛10万群众春节期间用水,连江县投入2500万元建造的黄岐半岛应急抗旱供水工程上月实现供水,解了当地群众燃眉之急。

黄岐半岛地处连江东南部沿海,包括筱埕、安凯、黄岐、苔4个乡镇,属于资源性缺水区。有些年份,由于连续干旱少雨,几个乡镇只能轮流供水。“以前,我们兄弟姐妹想回家过年,有时却被老父亲拦住——村里没供水,不要回来了。”陈励群颇为感慨。

近年来,连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群众用水难问题,在累计投资4000万完成黄岐半岛镇村管网改造的基础上,2013年又全面启动黄岐半岛应急抗旱供水工程。县领导亲自督办,并多次赴黄岐半岛调研工程建设进度。该工程去年12月建成,上月12日实现供水。

据悉,现在筱埕镇居民用水水价在2.5元/吨的基础上加1元/吨的调水费用,而实际上,工程投入及黄岐半岛调水成本每吨达5元。此外,总投资1000万元的筱埕镇供水工程也将启动,日供水约1万吨。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

春节年味儿作文 篇13

印象中的年儿是在人们纷忙购置年货中开始的;孩提时代最得意的年夜饭其中的一道,就要数炒年糕了,切、炒、调、煮,淋上浓郁的烧酒,满满的年味儿,糊在一个劲儿嚼的嘴里,糊在笑颜开怀的心中。

街上也热闹开了,红火开了。各式的小摊不顾城管的阻拦,一头儿地蹿到大街上;那分明是外域的方言,在风中嘶扯着。

赶集的妇女搂着竹篮,躺在其中白嘟嘟的年糕正安详的睡在他的怀里;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飘着“笃笃”声;火似明的春联若祥龙般攀在各家的大门上;红通通的灯笼挂在屋檐顶上,晃着脑袋,好奇的注视着来往的行人。

“爆竹声中一岁除”,无论遇到什么特殊情况,家里也总要买一大串的爆竹。一一抽一一竹签儿或是挑一个胆儿大的家伙,所有人的远远的躲在远处,选中的人仔细的跑过去,点着了,哇!惊得狂奔回来:爆竹被炸得粉身碎骨,引得一阵金曜与欢呼——第二天清晨,若全镇的街道上都铺满了红毯子——只为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除夕午夜的爆竹声才是最骇人的,吓得蜷缩在被窝中,母亲的大手紧紧地捂住我的耳朵,可仍炸开在耳边似得。;人们过大年的热情岂是我小小耳朵能够抵挡的呀!

年夜饭总是一年当中家里最丰盛的一餐了。鸡虾鱼肉,少不了福气!欢天喜地中,一家人一团一座在电视机前,有母亲挂念游子的唠叨,有父亲表示鼓励的笑靥,还 有子女对老人真挚而深切的祝福。大家唠家常,编笑话,猜字谜,再黑暗沉寂的夜晚也因此变得富有生机起来;不知觉,天欲要破晓,小的,早已倒头睡着。

对于孩子们来说,过春节的另一大喜事儿就是拿压岁铜钱(鳌一江一方言),正月初一,庙会上也有不少新奇的玩意儿,便可以自行支配剩下的压岁钱,像冰糖葫芦啦,梗儿(糕儿)啦,辟邪的银剑啦之类的“宝物”。

年味儿经典抒情散文 篇14

二姐家的女儿已经上了大学,显得格外淑女范儿。弟弟家的二女儿是个“小外交家”,高情商加上俏丽的模儿样,格外自信和热情,虽然只有十一岁,在姑姑们的身边寸步不离,特别招人喜爱。妹妹的小儿子“周二胖”,肉嘟嘟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甜甜的笑,我很喜欢上去抱一抱,陪他玩一会儿。母亲说,过年就是过孩子呢,真是!

是我初中同学的弟媳儿,忙前忙后,张罗着一桌桌饭菜。大家举杯共盏,叙说着一年来的各自的发展状况,心中的烦恼与快乐,其他人给着建议,你一句我一句,最纯粹的真情流露。

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茶,说起小时候的故事,听得津津有味。说起小时候的事,总有一种长不大的感觉,温馨而快乐。二姐是我成长的玩伴和模仿的榜样。我上学住校时,给我送大饼,现在讲起来,还回味无穷。二姐说我俩像双胞胎,连我儿子说他二姨的某个侧面都很像我哩!

聊天聊累了,大家就玩扑克。四人一桌,五人一伙,我们陪着姐夫、妹夫们玩扑克,或打墩儿,或喝水,很有意思。今年,我们还去爬了山,照了风景照。站在山尖儿看家乡,心清气爽!

我家的兄弟姐妹们都过了不惑之年,大家更加关注母亲的健康,也关注彼此的健康,清淡饮食,注意三高,养生保健成了今年过年的热门话题。弟弟还像模像样的像医生似的给每个人量了血压。父亲去世后,弟弟撑起了这个家。过了不惑之年的弟弟突然间多了几分成熟和历练,有了几分父亲的影子。在我的孩子身体出现问题的时候,兄弟姐妹们经常嘘寒问暖,四处求助。弟弟对母亲很孝顺,哪个姐妹有困难,都第一时间站出来。那样子,让我想起了过世的父亲。

父亲在世的时候曾在商业系统工作。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清闲几天。春节天气也暖和起了,父亲常常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去河边钓鱼,或陪我们爬山或喝着小酒讲故事。所以每到过年,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少年。

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像大哥哥一样照顾他的六个兄弟姐妹,哪个有困难,就会无私的给予帮助,特别是资助当时上学的老叔,一直供到中专毕业。今年过年,老叔一家没有回老家,去了台湾,发回来很多照片。

母亲聊起家事,虽是些家常,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听母亲说,七岁时,姥爷就去世了,母亲只读过小学三年级,却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滋养着我们五个。大家谁也不攀比,不等靠。每个孩子都靠着自己的双手勤劳勇敢和生活着,奋斗着。

有时,我在想,我家的这股凝聚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反哺,团结的力量。父亲的耳濡目染,母亲的言传身教。母亲的威望,弟弟的懂事,父亲的亲子关系,兄弟姐妹的互相帮助,代代相承。

从二零一四年开始,每年春节我家的保留节目就是照全家福。在弟弟家“家和万事兴”的牌匾下,留下我们健康快乐的一家人的身影。暖暖春意,浓浓亲情。以母亲为中心,大家围坐在一起,连小孩子们也格外配合。那一瞬间,二十多口人或立或坐,记录了人生的美好时刻。“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十个基本点,二十个基本点……”子子孙孙,传承着一个中国的优良的传统——孝顺,团结的家风。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和万事兴!

短暂的春节假期,悄然而逝。大家又满怀信心地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50年代胡同里的年味儿 篇15

其实一进腊月,那时北京城的胡同、院子里就开始有“年味儿”了。最早的应该是喝“腊八粥”,泡“腊八蒜”。只记得那时的天气很冷,我妈一边给我们盛上热乎乎的豆粥,一边对我们说,今天是“腊八”,该喝“腊八粥”了。还说这会儿是最冷的日子,过了腊月,就该过年了。妈还说了许多,但我只记住了“腊八粥”和“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儿”的话。

过了些日子,看到我妈炖了一锅红烧肉。闻着满屋的肉香味儿,我问妈,今儿怎么炖上肉了?妈乐呵呵地说,今儿个是“小年儿”了。

我当时还不太懂什么是“小年儿”,却想起进院时,西屋的颜大妈和北屋的刘大妈家里也飘出了不同于以往的饭菜香……

接下来的日子还有吃糖瓜儿、擦玻璃,跟着我妈上副食商店买鱼买肉,还有老北京人最爱吃的“杂拌儿”,还有过年必不可少的花生、瓜子、水果糖……只记得院子里北屋刘大妈家里最大的那两块玻璃擦得最亮。

对胡同里的孩子们来说,除了吃喝,过年还有一件高兴的事就是穿新衣。那时候家家日子都不那么富裕,但是再困难,到了年跟前儿,也要尽量给孩子做上一件新衣裳,而且要在年三十穿上。大概是怕孩子穿在身上弄脏了,我们院里的孩子都是在年三十那天的下午或是临近晚上才穿上新衣,然后才能去院子里玩耍。

东屋的穆大婶儿家里孩子多,只有穆大叔一人在铁路上班,是我们院里生活最不富裕的一家,平日里孩子们穿得不太好不说,几个小的还经常拖着鼻涕。可是到了三十那天,穆大婶儿不但让他们每个都穿上了新衣裳,还把他们一个个小脸儿洗得溜光,两个小姑娘还给扎上了鲜艳的头绳。

我在院子里玩儿过后回到家里跟我妈说,东屋穆大婶儿家的小茹和她的弟妹也都换上新衣裳了,还一个个特干净。只记得我妈说,是啊,过年了嘛。

天黑了,哥哥和大一些的男孩子开始放“小钢炮儿”“二踢脚”,点“老头花”和“耗子屎”。“小钢炮儿”和“二踢脚”是爆竹,“老头花”和“耗子屎”是那时的一种烟花,外层都是彩色泥胎。在我们小伙伴儿的嘴里,都管它们叫“刺花”。

“老头花”大一些,外形是做成老头儿样的彩色泥人,头顶上有一个用来点燃的窟窿眼儿。点燃的时候,先把“老头花”放在院子中间的地上,然后用香对准它头顶上的窟窿眼儿,不一会儿,“老头花”肚子里的烟花就直直地向上喷射出来了。“耗子屎”就小多了,也有一个可以点燃的窟窿眼儿,因外形小酷似耗子屎而得名。“耗子屎”因为小,所以点的时候,要拿在手里,点着了以后,直接抛到地上,然后就看见一边翻滚一边放出烟花的“耗子屎”。

想起来,不管是站在院子或是胡同里捂着耳朵听着“小钢炮儿”和“二踢脚”的爆竹声,还是抬起头看着刺出一人多高的“老头花”,或者是低头看放着烟花满地乱跑的“耗子屎”,都让我们这帮胡同里的孩子们感受到了过年时的快乐。

过了年三十,除了“破五”的饺子和“十五”的元宵外,最高兴的就是逛庙会了。那时北京城的庙会很多,除了南城有名的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厂甸庙会,还有每月定期开放的隆福寺庙会、白塔寺庙会以及护国寺庙会等。

我家住西城,离厂甸庙会很远,记得哥哥去过厂甸庙会,带回来了别处都没有的大长串糖葫芦,那是厂甸庙会独具的“标志”。我因为年龄小,虽然只有逛离家最近的护国寺庙会的份儿,却对护国寺庙会充满了喜爱,尤其是过年时的逛庙会,更是我童年时光的一段美好回忆。

过年时逛护国寺庙会,与平日里最大的不同就是人多热闹,处处都是过节的一派喜气。只见那卖风车的比以往多了许多,卖小吃的摊儿上挤满了人;远远的,“大妖怪”戏棚的锣鼓镲声就传了过来。阳光下,人来人往,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喜气洋洋,连那摊儿上专卖插在妇女头上的一朵朵红绒花都显得格外鲜艳。

顶着人流,我拽着妈的手,直奔了煎灌肠摊儿,那是我每次去逛庙会的必到之处。仍然是火炉上的大饼铛“吱吱”响,仍然是周边围着布帐子,中间是干干净净的长桌子长板凳,不同的是长板凳上差不多已经坐满了人……

终于坐到了长板凳上,终于拿起了竹签儿,插上一片沾满了蒜汁的灌肠,浓浓的、带着蒜香味儿的灌肠吃进嘴里,立马就找不着北了!于是竹签儿又接着一下一下地插起了一片片灌肠……

满脸舍不得地从长板凳上下来,让妈拽着手走进了“大妖怪”的戏棚。走出戏棚,又闻到了羊膻味儿,看到了冲面茶的大壶冒出的一缕缕白气……可是我觉得它们都没有像煎灌肠那样让我吃得一口接着一口,吃了一回想着下一回……

上一篇:写朋友的小学生优秀记叙作文下一篇: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