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施工企业会计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小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07年1月1日起,企业可以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
B、企业依法为职工支付的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可以直接作为成本(费用)列支
C、职工在规定期限内未领取的工资,由发放的单位及时交回财务会计部门,借记“现金”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D、如果企业实发工资与应付工资相差不大的,也可以按本月实发工资作为应付工资进行分配
2、关于小企业的长期借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借入分期付息的长期借款,按期计提利息时,应将利息计入“长期借款”科目的贷方
B、长期借款的利息应当资本化
C、“长期借款”科目的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本金
D、长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各项借款
3、小企业应交的住房公积金应通过()科目进行核算。
A、应交税费——应交住房公积金B、应付账款
C、应付职工薪酬D、其他应付款
4、月份终了,小企业将本月应交未交增值税进行结转时,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
A、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B、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C、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D、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5、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准从收入中扣除的税金是()。
A、消费税B、增值税C、营业税D、城建税
6、小企业对所得税的处理要求采用()。
A、应付税款法B、纳税影响会计法
C、债务法D、递延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对小企业短期借款的核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短期借款”科目贷方登记取得借款的本金
B、“短期借款”科目的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尚未偿还的借款本金
C、短期借款利息属于筹资费用,应计入“财务费用”科目
D、企业对于短期借款利息,一般采用分月预提的方式处理;通过“预提费用”科目处理。
2、应付票据核算中涉及的票据包括()。
A、商业承兑汇票B、银行承兑汇票
C、银行汇票D、银行本票
3、对小企业应付账款及预收账款的核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企业用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抵付应付款项时,应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
B、对于被其他单位承担的应付款项,应转入主营业务收入
C、预收账款业务不多的企业,可以将预收货款并入“应付账款”科目进行核算
D、“预收账款”科目借方登记企业向购货单位发货后转销的预收货款和向购货单位退回的余款
4、以下须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的有()。
A、印花税B、土地使用税C、车船税D、房产税
5、“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明细科目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
A、纳税人购进的货物、生产的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B、纳税人将用于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改变用途,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等,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C、纳税人将不予免征、抵扣和退税的增值税税额转入出口物资成本
D、纳税人将购进的货物用于委托加工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6、关于小企业增值税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未实行“免、抵、退”办法的企业,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出口物资不予退税的税款,应计入出口物资成本
B、按规定计算的应予退回的税款,应计入“应收账款”科目
C、实行“免、抵、退”办法的生产性企业,按规定计算的当期应予抵扣的税额,应计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科目
D、按规定计算的应予退回的税款,应计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7、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交税费包括()等。
A、应交基本医疗保险费B、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
C、应交的教育费附加D、应交企业所得税
三、判断题
1、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属于流动负债。()
2、由于无法支付应付款项,按《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作“资本公积”入账,所以不需要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而缴纳所得税。()
3、有金银首饰零售业务的以及采用以旧换新方式销售金银首饰的小企业,在营业收入实现时,按照应交的消费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4、小企业的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交款、应付利息等。()
5、小石矿企业计算应缴资源税时,应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资源税”。()
6、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小企业无力支付票款的,按照银行承兑汇票的票面金额,借记“应付票据”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7、小企业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账款,应转入 “资本公积”科目。()
8、对按照规定实行所得税先征后退的小企业,应当在实际收到退还的所得税时,计入营业外收入。()
9、小企业本月上交上期应交未交的增值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四、简答题
1、简述实行“免、抵、退”管理办法的小企业,其出口退税的会计处理。
2、简述小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概念及其内容。
五、会计实务
1、某小企业于2011年5月31日开出面值58500元,期限为6个月的商业票据一张,用于购买原材料,材料已验收入库。该票据为不带息票据。要求作出购进材料、到期支付票款的账务处理。
2、某小企业振华公司在5月1日销售商品100件,增值税发票上注明售价10000元,增值税额1700元。企业为了及时收回货款,在合同中承诺给予购货方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
10、1/20、n/30,购货方已于当月9日付款。假定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要求编制购货方相关的会计分录。
座谈会后, 来自全国各地的76名会员代表出席了民营企业分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 大会由第二届理事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建钢主持。
会议听取了第二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阮光立作《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并先后审议通过了《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组织办法修订案》和《会费管理办法修订案》。
会议的换届改选由本次大会和换届筹委会副主任、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卓福民主持。经大会选举, 当选的78名理事组成了分会第三届理事会。随后举行的三届一次理事会上, 2 1名理事当选为常务理事。根据理事会的选举结果, 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当选为本届会长,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卓福民当选为本届执行会长, 汪燕波当选为本届秘书长。根据民营企业分会组织办法, 本届创新设立了轮值会长, 全国各地的12名知名企业家、CFO等当选为轮值会长。
会议还进行了民营分会迁址上海的揭牌仪式,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会长刘红薇与民营企业分会新一届会长郑永刚共同为迁址揭牌。
刘红薇会长在会议结束时作重要讲话, 她表示, 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将为企业家搭建三个平台:一是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平台;二是小舢板与航空母舰, 即企业间的互学互助的学习平台;三是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产学研共享平台。在郑永刚会长的带领下, 民营企业分会一定能够创造条件, 促进民营企业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建大功、立大业、创大利, 民营企业一定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因我国信用体系不完善,企业信用度缺失,每年损失占GDP的20%,约6000个亿;损失占国家财政收入的20%;同时我国80%的合同执行不了。合同是合作中的文字承诺,是法律文书,法律文书都不能执行,何谈信用?
何谓企业信用?企业作用实际上是企业面对社会,对自己行为准则的一种承诺,也是作为企业的社会义务与责任,更是市场形成的一种组织行为准则。
中国人讲究“人无信而不立”。在唐宋、明清时期,市场经济开始发展,社会信用度很高,世界上第一家票号就出现在我们国家。那时写一张兑据就能兑出白花花的银子来,既不用电话、电报核对,也不用检索,可见信誉度之高。
中国五六千年文化,推崇仁义礼智信,现在为什么出现信用缺失?
并不是中国企业主观意愿上不想讲信用。我国从过去计划经济到现在市场经济有一个过渡阶段。面对信用,需要有一个适应期。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路,这个过程很快。走得快就需要企业的节奏能跟上。需要相关的信用评级机构,甚至非政府组织来帮助企业规范其社会责任和行为准则。需要国家来抓信用建设,使我们的企业能与国际接轨。但这些方面,问题就出现了。
过去计划经济不需要信用,国家给计划配额,只管生产不管销售,那是国家行为;现在市场经济,或正在转轨时期,信用就开始缺失了。
目前,中国企业有两种信用。一是国有企业的信用,基本上是国家信用,包括贷款融资,产品销售;二是民营企业信用,现在成了老板信用。这是靠自律,不是他律。企业信用如何,要看老板这个人怎么样,一旦换了老板还得重新考量。这是缺乏企业信用管理机制的后果。
西方国家人与人之间是契约关系,而在中国及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东南亚地区国家,是人情关系、亲情关系。中国要完全过渡到市场经济,首先要讲信用,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信用制度。没有信用,市场经济不可能完善。
我国从党的十五大到十六大,每届领导人都讲到要建立完善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企业信用体系。企业是国家经济载体,它的信用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老百姓生活安全,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有序成长。
21世纪是跨国公司经济,是做大做强的经济。中国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具备自身的信用。不说产品好坏,连基本信用都没有,企业如何生存?如何做强做大?所以我认为信用不仅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命脉,同时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中国目前有几千万家企业,迫切需要通过信用评级机来加强企业信用建设。但如何推进?一个关键是信用评级机构的进入和壮大。
邓白氏是国际著名的信用评级公司,有四任美国总统出自邓白氏,在企业评级上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我国信用文化和信用体系还比较薄弱之时,邓白氏等信用评级公司运用国际经验加快推进中国企业信用建设,是中国经济一大好事。
一、考试大纲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核算
2、掌握银行结算制度的主要内容、银行存款的清查与银行存款的核算
3、掌握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4、掌握应收票据取得、收回和转让的核算
5、掌握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6、掌握坏账损失的核算
7、掌握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8、掌握原材料购入和发出的核算
9、掌握短期投资入账价值的确定
10、掌握取得短期投资、收取现金股利和利息、转让短期投资的核算
11、掌握长期债券投资的核算
12、掌握长期股票投资的核算
13、掌握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方法
14、掌握固定资产增加、折旧、修理、清理和清查的核算
15、掌握无形资产的核算
16、熟悉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和库存商品的核算
17、熟悉存货的分类
18、熟悉存货清查
19、熟悉其他资产的核算
20、熟悉短期投资的概念和确认标准
21、熟悉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的区别以及长期投资的分类
22、熟悉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标准
23、熟悉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
24、了解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二)考试内容
1、货币资金
(1)现金
(2)银行存款
(3)其他货币资金
2、应收及预付款项
(1)应收票据
(2)应收账款
(3)预付账款
(4)其他应收款
(5)坏账的核算
3、存货
(1)存货概述
(2)原材料
(3)包装物
(4)低值易耗品
(5)委托加工物资
(6)库存商品
(7)存货清查
4、投资
(1)短期投资
(2)长期投资
5、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概述
(2)固定资产的核算
6、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1)无形资产
(2)其他资产
二、重点导读
(一)货币资金
1、现金
现金(库存现金)是指存放于企业财务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
(1)现金管理制度
①现金的使用范围
②库存现金的限额
③现金收支的规定: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现金中支付或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坐支现金”,因特殊情况坐支现金的单位,应事先报经开户银行审查批准,由开户银行核定坐支范围和限额。企业不得“白条抵库”;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不准用银行账户代表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不得“公款私存”,不得设置“小金库”等。
(2)现金清查的核算:企业应按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金清查,清查的方法一般为实地盘点法,对于清查的结果应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
等查明原因后,应分别情况处理:(1)属于记账差错的应及时予以更正。(2)对于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记入“其他应收款”或“现金”科目,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根据管理权限批准后记入“管理费用”科目;(3)对于现金溢余,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应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2、银行存款
(1)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根据《银行账户管理办法》,企业的存款账户分为四类: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存款账户。
(2)银行结算方式。
企业办理支付结算必须遵守下列原则:恪守信用,履约付款;谁的钱进谁的账,由谁支配;银行不垫款。
①票据
票据主要有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等。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②信用卡
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向单位和个人发行的,凭以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且具有消费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
③结算方式
结算方式包括汇兑、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等。
(3)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
二、
(4)银行存款的清查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并及时调整未达款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二)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预付款项则是指企业因购买商品或劳务等而预先支付给有关单位的款项,如预付账款等。
1、应收票据
(1)应收票据的核算内容
①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采用商业汇票支付方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②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按是否计息划分为不带息商业汇票和带息商业汇票。
③应收票据到期值计算
不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价值=应收票据的面值
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价值=应收票据面值+利息
(2)应收票据的核算
①取得应收票据时,应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②收回到期票款时,不带息票据按其票面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票据”;带息票据按收回票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票据账面余额贷记“应收票据”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财务费用”科目(未计提利息部分)。
(3)转让票据
应收票据背书转让时,按实际取得物资成本借记“物资采购”或“原材料”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票面余额贷记“应收票据”,如有差额,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应收票据不得计提坏账准备,但是,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所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2、应收账款
(1)应收账款的核算内容: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因销售产品、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2)应收账款的核算
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包括销售产品、商品、材料和提供劳务的价款,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确定入账价值时应考虑有关的折扣因素。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规定,企业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应当按总价法予以确认。商业折扣不影响应收账款的计价。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企业应按总价法入账,实际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当期财务费用,计入发生当期损益。
(3)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3、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
(1)预付账款
预付款项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预付账款”科目,而直接在“应付账款”科目核算。但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当将“预付账款”和“应收账款”项目的金额分别反映。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应将其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其他预付账款不得计提坏账准备。
(2)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其主要内容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存出保证金;备用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4、坏账的核算
(1)坏账损失的确认
企业应当定期对应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2)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
①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两种。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②期末调整坏账准备(少则补提,多则冲回)
当期应计提(调整)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款项的期末余额×估计比例-“坏账准备”调整前账户余额(若为借方余额则减负数)
注意:计算结果为正数――补提(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坏账准备);计算结果为负数――冲销(借记坏账准备,贷记管理费用)
(三)存货
1、存货的入账价值
(1)购入存货的入账价值包括:买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和应负担的税金。
(2)自制存货的入账价值包括:材料费、工资及有关费用等各项实际支出。
(3)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的入账价值包括: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装卸费、保险费和往返运费。
2、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
在物价上涨时,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市价,而发出成本偏低,利润偏高。
(2)后进先出法
在物价上涨时,期末存货成本将低于市价,而发出成本偏高,利润偏低。
(3)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数量×单价
(4)移动平均法
(5)个别计价法
3、原材料
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可以按照实际成本计价核算,也可以按照计划成本计价核算。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时,可反映出材料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从而反映和考核了物资采购业务的经营成果。考生应重点掌握材料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办法。
4、包装物
考生应掌握包装物的会计处理。
(1)生产领用的包装物――“生产成本”
(2)随同产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营业费用”
(3)随同产品出售且单独计价――“其他业务支出”
5、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考生应熟悉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处理。
6、委托加工物资
(1)委托加工物资核算的内容
委托加工物资是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加工成新的材料、包装物或低值易耗品的物资。其实际成本包括:①加工实际耗用物资的实际成本;②支付的加工费用及应负担的往返运杂费;③支付税金。(其中增值税应注意)
(2)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
注意:①如果以计划成本核算,在发出委托加工物资时,同时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收回委托加工物资时,应视同材料购入结转采购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
②应计入的税金
7、库存商品
(1)库存商品核算的内容
库存商品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标准规格和技术条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商品,以及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2)考生应掌握库存商品的会计处理。
8、存货清查
(1)存货盘盈的会计处理。
(2)存货盘亏及毁损的会计处理。
企业发生存货盘亏及毁损时,应先结转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经批准后分别处理:
①对入库的残料价值,记入“原材料”等科目;
②对于应由保险公司和过失人支付的赔款,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③扣除残料价值和应上保险公司、过失人赔款后的净损失,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记入“管理费用”科目,属于非常损失的部分,记入“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
(3)期末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价,如果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提取存货跌价准备。
(四)投资
1、短期投资
(1)短期投资入账价值的确定
企业以现金方式取得的短期投资,应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税费)作为短期投资成本入账,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下列款项不构成投资成本。
①已宣告但尚未收取的现金股利,应作为应收股利处理。在实际收到时冲减已记录的应收股利。
②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应收利息处理。在实际收到时冲减已记录的应收利息。
(2)短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息(不含期末计价)不确认投资收益。应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账面价值。
(3)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在期末时,企业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来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4)出售短期投资。
企业出售短期投资获得的价款,先扣除短期投资账面价值(“短期投资”账户账面余额减去相应的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再扣除已计入应收项目的现金股利和利息后的余额,作为投资收益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2、长期投资
(1)长期债券投资的核算
①长期债券投资成本的确定
长期债券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按以下方法确定:
以现金购入的长期债券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减去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如果所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的金额较小,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果金额较大,计入初始投资成本,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计提利息、摊销溢折价时平均摊销,计入损益。
债券投资溢价或折价=(债券初始投资成本-相关费用-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相关费用”是指取得债券投资时构成债券初始投资成本的费用;“应收利息”是构成债券初始投资成本的债券利息(即计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的部分)。
②长期债券投资利息的处理
a.长期债券投资应当按期计提利息,计提的利息按债券面值以及适用的利率计算,并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假如不考虑溢价或折价)。
b.持有的一次还本付息的债权投资,应计未收利息应于确认投资收益时增加投资的账面价值;分期付息的债权投资,应计未收利息应于确认投资收益时作为应收利息单独核算,不增加投资的账面价值。
c.实际收到的分期付息长期债权投资利息,冲减已计的应收利息;实际收到的一次还本付息长期债权投资利息,冲减长期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长期股票投资的核算
①成本法
长期股票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一般程序如下:
a.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后的初始投资成本作为长期股票投资的账面价值。
b.股票持有期内投资企业应于被投资单位发放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②权益法
长期股票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一般程序如下:
a.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后的初始投资成本作为长期股票投资的账面价值。
b.投资后,应根据投资企业享有的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分别以下情况处理:
第一,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持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增加长期股票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第二,属于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而影响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应按所持表决权资本的比例计算应分担的份额,减少长期股票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需要说明的是,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以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
第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表决权资本比例计算的应分得的现金股利,冲减长期股票投资账面价值。
(五)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
(1)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包装费、运输费、安装成本、交纳的有关税金等,作为入账价值。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3)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4)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按原有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全部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账价值。
(5)盘盈的固定资产,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还应当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
2、固定资产的核算
(1)固定资产折旧
①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包括固定资产原价、净残值和使用年限。
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企业在用的固定资产一般均应计提折旧,具体范围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设备;融资租入和以经营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③折旧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按照规定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2)固定资产清理
企业因固定资产的报废、出售和毁损,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具体包括:①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借方;②发生的清理费用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借方;③计算交纳的营业税金,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借方;④出售收入和残值及保险赔偿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方;⑤计算清理的净损益,分别不同情况处理。
盘盈的固定资产,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在减去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六)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1、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动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和商誉等。
(1)无形资产取得时实际成本的确定
①企业购入的无形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实际成本。
②企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用作为实际成本。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③企业接受投资者以无形资产进行的投资,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
(2)无形资产的摊销
企业应自无形资产取得当日起,将其价值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规定:
①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按不超过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摊销;
②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按不超过合同规定的有效年限摊销;
③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二者之中较短者;
④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且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按不超过的期限摊销。
(3)无形资产的出售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时,应将所得价款与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2、其他资产
其他资产是指除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等。
三、历年考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为长期持有目的,甲企业于4月1日购入乙企业同年1月1日发行、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5%、到期一次还本利息的债券,面值100万元,实付价款108万元。则该债券投资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98.75
B.100
C.106.75
D.108
[答案]D
[解析]债券中包含的到期支付的应收利息为100×5%×3/12=1.25万元,计入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所以债券投资的入账价值为108万元。
2、甲工业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本期外购原材料一批,购买价格为10000元,增值税为1700元,入库前发生的挑选整理费用为500元。该批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元。(20)
A.10000
B.11700
C.10500
D.12200
[答案]D
[解析]购入的存货,按买价加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和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以及其他费用,作为实际成本。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必须计入成本,所以,该批原材料的入账价值=10000+1700+500=12200元。
3、企业为购买原材料所发生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应当计入( )。(年)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营业费用
D.其他业务支出
[答案]B
[解析]上题中购入的存货的成本不包括企业为购买原材料所发生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为购买原材料所发生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应当计入财务费用。
4、甲工业企业期末“原材料”科目余额为100万元,“生产成本”科目余额为7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方余额为5万元,“库存商品”科目余额为150万元,“工程物资”科目余额为200万元。则甲工业企业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为( )万元。(2001年)
A.245
B.315
C.325
D.515
[答案]B
[解析]期末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100+70-5+150=315万元。
5、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收回后准备直接出售的,由受托方代扣代交的消费税,委托方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2001年)
A.在途物资
B.委托加工物资
C.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D.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答案]B
[解析]区分直接销售和继续加工在核算上的不同。继续加工委托方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用于抵扣。
6、甲企业对一项原值为100万元、已提折旧40万元的固定资产进行改建,发生改建支出50万元,取得变价收入5万元。则改建后该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2001年)
A.105
B.110
C.145
D.150
[答案]A
[解析]固定资产进行改建,需要将固定资产的净值转入在建工程,改建过程中发生的改建支出,增加在建工程账面余额,改建的变价收入冲减改建支出,所以,改建后该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100-40+(50-5)=105万元。此题如果按照2001年旧的会计制度应该选择C,改建后该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100+(50-5)=145万元。
7、甲企业于197月1日以50000元的价格购入一项摊销期限为5年的专利权。7月1日,甲企业将其转让,取得转让收入70000元,交纳营业税3500元。则转让该项专利权所实现的所得税前利润为( )元。(2001年)
A.16500
B.0
C.26500
D.28500
[答案]C
[解析]此项专利权已经摊销了10000元,转让成本为40000元,净收入为70000-3500=66500,所以利润为26500。
8、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的会计处理是( )。(2001年)
A.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B.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C.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D.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科目
[答案]A
9、某企业2001年11月1日销售商品,并于当日收到面值50000元、年利率6%、期限3个月的银行承兑汇票一张。12月31日,该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为( )元。()
A.50000
B.50250
C.50500
D.50750
[答案]C
[解析]考试应注意带息应收票据,应于期末(一般为年末或中期末),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价值和确定的利率计提利息,因此,12月31日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面值+已形成的利息=50000+50000×6%×2/12=50500元。
10、某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企业。该企业购入甲材料600公斤,每公斤含税单价为50元,发生运杂费2000元,运输途中发生合理损耗10公斤,入库前发生挑选整理费用200元。该批甲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元。(20)
A.30000
B.32000
C.32200
D.32700
[答案]C
[解析]材料的入账价值一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的费用,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时,其材料的入账价值还应包括增值税,因此,该批甲材料的入账价值=600×50+2000+200=32200元。由于运输途中发生的损耗属于合理损耗,因此,应作为材料的入账价值。
11、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30000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0元;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70000元,成本差异为节约700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 )元。(年)
A.-300
B.300
C.-540
D.540
[答案]A
[解析]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200-700)/(30000+70000)×100%=-5‰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60000×(-5‰)=-300元
12、在权益法下,当被投资单位因接受捐赠而增加资本公积时,投资企业应贷记的会计科目是( )。(2002年)
A.投资收益
B.营业外收入
C.资本公积
D.盈余公积
[答案]C
[解析]因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资产等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投资企业就作为股权投资准备,在长期股权投资中单独核算,并增加资本公积。
13、企业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所归集的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其正确的摊销方法是( )。(2002年)
A.自生产经营当月起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B.自生产经营次月起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C.自生产经营当月起5年内平均摊销
D.自生产经营次月起5年内平均摊销
[答案]A
[解析]《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除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应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经营起一次计入开始生产经营当期的损益。这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14、某企业对一座建筑物进行改建。该建筑物的原价为100万元,已提折旧为60万元。改建过程中发生支出30万元,取得变价收入5万元。该建筑物改建后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2002年)
A.65
B.70
C.125
D.130
[答案]A
[解析]该建筑物改建后的入账价值=100-60+30-5=65万元
15、某企业持有一张2月28日签发、期限为3个月的商业汇票。该商业汇票的到期日为( )。(20)
A.5月28日
B.5月29日
C.5月30日
D.5月31日
[答案]D
[解析]票据期限按月表示时,应以到期月份与出票日相同的那一天为到期日。月末签发票据,不论月份大小,以到期月份的月末那一天为到期日。
16、某企业对基本生产车间所需备用金采用定额备用金制度,当基本生产车间报销日常管理支出而补足其备用金定额时,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年)
A.其他应收款
B.其他应付款
C.制造费用
D.生产成本
[答案]C
[解析]基本生产车间报销日常管理支出时应做的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贷:现金
17、某企业“坏账准备”科目的年初余额为4000元,“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年初余额分别为30000元和10000元。当年,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2000元确认为坏账损失。“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年末余额分别为50000元和20000元,假定该企业年末确定的坏账提取比例为10%。该企业年末应提取的坏账准备为( )元。(2003年)
A.1000
B.3000
C.5000
D.7000
[答案]C
[解析]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50000+20000)×10%=7000(元)
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7000+2000-4000=5000(元)
18、企业对于已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存货盘亏及毁损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 )。(2003年)
A.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
B.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
C.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存货损失
D.应由过失人赔偿的存货损失
[答案]A
[解析]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对于应由保险公司和过失人支付的赔偿,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19、某企业2001年1月1日以80000元购入一项专利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为8年。2003年1月1日,该企业将该专利权以70000元对外出售,出售无形资产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出售该专利权实现的营业外收入为( )元。(2003年)
A.2500
B.6000
C.6500
D.10000
[答案]C
[解析]2003年1月1日已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80000÷8×2=20000(元)
应交营业税税额=70000×5%=3500(元)
则出售该专利权实现的营业外收入=70000-(80000-20000)-3500=6500(元)
20、企业对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进行会计处理时,该包装物的实际成本应结转到( )。(2003年)
A.“制造费用”科目
B.“营业费用”科目
C.“管理费用”科目
D.“其他业务支出”科目
[答案]B
[解析]企业对随同商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将包装物的实际成本记入“营业费用”科目。
21.企业在进行现金清查时,查出现金溢余,并将溢余数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后经进一步核查,无法查明原因,经批准后,对该现金溢余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是( )。()
A.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转入“管理费用”科目
B.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 科目转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C.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 科目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D.将其从“待处理财产损溢” 科目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现金清查的核算。企业在进行现金清查中,发现多余的现金,批准处理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应记入其他应付款,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经批准后记入营业外收入。依据教材108页。
22.企业对已存入证券公司但未款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20)
A.银行存款
B.短期投资
C.其他应收款
D.其他货币资金
〔答案〕D
[解析]设置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收到时记借方,支付时记贷方,如果有余额在借方。依据05年教材118页。
23.某企业在2003年10月8日销售商品100件,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10 000元,增值税额为1 700元。企业为了及早收回货款而在合同中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20―1/20―N/30。假定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如买方在2003年10月24日付清货款,该企业实际收款金额应为( )元。(年)
A.11 466
B.11 500
C.11 583
D.11 600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10000+1700-(10000*1%)=11600。
24.某企业以20 100元将上月购入的短期股票投资予以出售,该投资的账面余额为20 000元,已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为500元,则该企业记入“投资收益”科目的金额应为( )元。(2004年)
A.100
B.400
C.500
D.600
〔答案〕D
[解析]0+500-20000=600
25.为长期持有目的,甲企业于2003年5月8日购入乙企业同年2月8日发行、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5%、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该债券面值为1 000万元,实付价款为1 080万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则该债券投资入账价值应为 ( )万元。 (2004年)
A.987.5
B.1 000
C.1067.5
D.1 080
〔答案〕D
[解析] 长期债券投资应以取得时的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企业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债券投资,应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减去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和债券利息,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入账。由于甲企业购入的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实付价款大于面值的差额不属于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和债券利息,所以,也应作为该项投资的入账价值。
26.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 000元,成本差异为节约1 000元;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 000元,成本差异为超支400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50 000元。假定该企业按月末计算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分配和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则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元。(2004年)
A.450
B.―450
C.1 050
D.―1 050
〔答案〕B
[解析]材料成本差异=150000×(-1000+400)/(100000+100000)=-450
27.某工业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03年10月9日购入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21 200元,增值税额为3 604元。该企业适用的增值税征收率为6%,材料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为2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则该企业取得的该材料的入账价值应为( )元。(2004年)
A.20 200
B.21 400
C.23 804
D.25 00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存货的入账价值。购入的存货,其实际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和其他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的有( )。(2001年)
A.固定资产的报废
B.固定资产的出售
C.固定资产的盘亏
D.固定资产的毁损
[答案]ABD
[解析]固定资产的盘亏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进行。
2、下列各项支出,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的有( )。(2001年)
A.购入专利权发出的支出
B.购入非专利技术发生的支出
C.取得土地使用权发生的支出
D.研究开发新技术发生的支出
[答案]ABC
[解析]研究开发新技术发生的支出一般在发生时都已经计入当期费用,不能再计入无形资产的成本。
3、下列各项,应计入短期股票投资入账价值的有( )。(2001年)
A.股票的买入价
B.支付的印花税
C.支付的手续费
D.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答案]ABC
[解析]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作为应收项目,而不能作为成本。
4、下列各项中,属于其他货币资金的有( )。(2002年)
A.银行汇票存款
B.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C.信用卡存款
D.存出投资款
[答案]ABCD
[解析]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和在途货币资金等。
5、下列各项中,构成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有( )。(2002年)
A.确认商品销售收入时尚未收到的价款
B.代购货方垫付的包装费
C.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
D.销售货物发生的商业折扣
[答案]ABC
[解析]销售货物发生的商业折扣只会影响发票价格,不构成应收账款入账价值。
6、下列各项中,应计提资产减值(或跌价)准备的有( )。(2002年)
A.存货
B.长期投资
C.固定资产
D.无形资产
[答案]ABCD
[解析]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有以下资产应计提资产减值(或跌价)准备,具体包括: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以及委托贷款。
7、企业自行开发并取得的专利权发生的下列费用,按规定应计入专利权入账价值的有( )。(2002年)
A.发生的注册费
B.发生的聘请律师费
C.发生的材料费
D.发生的开发人员的人工费
[答案]AB
[解析]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所有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8、下列各项,构成工业企业外购存货入账价值的有( )。(2003年)
A.买价
B.运杂费
C.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D.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答案]ABCD
[解析]工业企业购入的存货,其实成本包括:买价、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和其他费用。
9、下列各项资产如发生减值,应计提减值准备的有( )。(2003年)
A.存货
B.长期投资
C.固定资产
D.无形资产
[答案]ABCD
[解析]存货如发生减值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如发生减值应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如发生减值应分别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下列各项,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的有( )。(2003年)
A.盘亏的固定资产
B.出售的固定资产
C.报废的固定资产
D.毁损的固定资产
[答案]BCD
[解析]企业盘亏的固定资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11.企业因销售商品发生的应收账款,其入账价值应当包括( )。(2004年)
A.销售商品的价款
B.增值税销项税额
C.代购货方垫付的包装费
D.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
〔答案〕ABCD
[解析]见05教材127页。
12.下列各项中,应在购入短期债券投资时计入其入账价值的有( )。(2004年)
A.债券的买入价
B.支付的手续费
C.支付的印花税
D.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答案〕ABC
[解析]在购入短期债券投资时计入其入账价值的有:债券的买入价及支付的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13.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自行开发并取得专利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下列费用,不计入该专利权入账价值的有( )。(2004年)
A.依法取得专利权发生的注册费
B.依法取得专利权发生的聘请律师费
C.研究开发过程中领用的材料
D.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
〔答案〕CD
[解析] 企业在自行开发并取得专利权的过程中发生的注册费和聘请律师费应计入该专利权的入账价值,而发生的材料费及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等研究与开发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构成专利权的入账价值。
14.企业在计提下列各项减值准备时,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的有( )(2004年)
A. 坏账准备
B. 存货跌价准备
C.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D.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答案】AB
【解析】企业在计提下列各项减值准备时,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的有坏账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应通过“投资收益”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
(三)判断题
1、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应由出租方计提该项固定资产折旧。( )(2001年)
[答案]√
[解析]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是企业在用的固定资产,包括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等,具体包括:房屋和建筑物;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季节性停用、大修理停用的设备;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包括:以经营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以前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未提足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国家规定不提折旧的其他固定资产,如土地等。
2、企业溢价购入债券时,存续期间确认的投资收益要高于按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出的利息收入。( )(2001年)
[答案]×
[解析]说法刚好相反,存续期间确认的投资收益要低于按债券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出的利息收入,因为存在溢价摊销。
3、企业的长期待摊费用如果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将其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2002年)
[答案]√
[解析]这是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4、企业的预付账款,如因供货单位破产而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该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坏账准备。( )(2002年)
[答案]√
[解析]《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这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5、企业的现金清查小组应当在出纳人员不在场的情况下对企业库存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 )(2002年)
[答案]×
[解析]对企业库存现金进行清查必须在出纳人员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6、企业的一般存款账户是指企业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的账户,企业的工资、奖金等现金的支取,也能通过该账户办理。( )(2002年)
[答案]×
[解析]一般企事业单位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主要用于办理日常的转账结算和现金拨付。企事业单位的工资、资金等现金的支取,只有通过该账户办理。企事业单位可以在其他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一般存款账户,该账户可办理转账结算和存入现金,但不能支取现金。
7、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应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2002年)
[答案]√
[解析]企业为取得资产而交纳的各种税,均应计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8、企业对其他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使其持股比例不超过20%,只要能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施加重大影响,仍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2002年)
[答案]√
[解析]企业对其他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只要对其有控制或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均应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
9、会计期末,企业对持有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长期债券计提的利息应增加长期债券投资的账面价值,而对持有的分期付息的长期债券计提的利息应计入应收利息。( )(2003年)
[答案]√
[解析]如果企业持有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应计利息时,一方面增加投资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增加投资收益;如果企业持有分期付息的债券,期末计提利息时,一方面增加应收利息,另一方面增加投资收益。
10、企业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时按合同规定向建造承包商预付的款项,应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流动资产。( )(2003年)
[答案]×
[解析]企业采用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时按合同规定向建造承包商预付的款项就计入“在建工程”科目,其属于非流动资产项目。
11、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调整企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原始凭证。( )(2003年)
[答案]×
[解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是为了核对账目,并不能作为调整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原始凭证。
12、在备抵法下,企业将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确认为坏账损失时,应计入管理费用,并冲销相应的应收账款。( )(2003年)
[答案]×
[解析]在备抵法下,企业将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确认为坏账损失时,应冲销相应的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
13、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所取得的现金股利,应全部计入投资收益。( )(2004年)
〔答案〕×
[解析] 企业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14、企业一年后到期的委托贷款,其本金和利息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余额,应在资产负债表的“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反映。( )(2004年)
〔答案〕√。
(四)计算分析题
1、甲公司原材料日常收发及结存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000元,实际成本为605000元;本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400000元,实际成本为1355000元。当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情况如下: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 800000元
在建工程领用 200000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 500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15000元
要求:
(1)计算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2)编制发出材料的会计分录。
(3)编制月末结转本期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20)
[答案]
(1)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45000+5000)/(600000+1400000)=-2%
(2)发出材料(按计划成本)
借:生产成本(或基本生产成本) 800000
在建工程 200000
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15000
贷:原材料 1020000
(3)结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
借:生产成本(或基本生产成本) -16000
在建工程 -4000
制造费用 -100
管理费用 -3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20400
2、甲企业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核算坏账损失,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5‰。2000年1月1日,“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为1000000元;2000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账户的余额为800000元。发生如下相关业务:
(1) 5月8日,收回核销的坏账4000元,存入银行。
(2) 11月9日,因一客户破产,有应收账款2500元不能收回,经批准确认为坏账。
要求:
(1)编制甲企业收回已核销坏账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企业确认坏账的会计分录。
(3) 计算甲企业2000年末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并编制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2001年)
[答案]
(1)借:应收账款 4000
贷:坏账准备 4000
借:银行存款 4000
贷:应收账款 4000
(2)借:坏账准备 2500
贷:应收账款 2500
(3)本年度应计提的坏账准备=800000×5‰-(1000000×5‰+4000-2500)=-2500(元)
借:坏账准备 2500
贷:管理费用 2500
3、甲公司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业务如下:
(1)年1月2日,以每股买入价10元的价格从证券二级市场购入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的股票200万股,每股价格中包含有0.2元的已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假定现金股利不考虑所得税),另支付相关税费20万元。甲公司购入的股票占乙公司发行在外股份的25%,并准备长期持有,且能够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施加重大影响。
(2)1999年1月2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来的购买该股票时已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3)19,乙公司实现净利润800万元,宣告不分配股利。
(4)20,乙公司发生净亏损200万元。
(5)2001年2月28日,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的股票全部售出,收到价款净额1900万元,款项已由银行收妥。
要求:编制甲公司上述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2001年)
[答案]
(1)借:长期股权投资 1980
应收股利 40
贷:银行存款
(2)借:银行存款 40
贷:应收股利 40
(3)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
贷:投资收益 200
(4)借:投资收益 5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0
(5)借:银行存款 1900
投资收益 23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130
4、甲公司2000年至发生如下与股票投资有关的业务:
(1)2000年4月1日,用银行存款购入A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的股票4000股作为短期投资,每股买入价为18元,其中0.5元为已宣告但尚未分派的现金股利。另支付相关税费360元。
(2)2000年4月18日,收到A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
(3)2000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每股市价下跌至16元。
(4)2001年2月3日,出售持有的A公司股票3000股,实得价款52000元。假定己售股票的跌价准备也同时结转。
(5)2001年4月15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每股派发0.1元。
(6)2001年4月30日,收到派发的现金股利。
(7)2001年12月31日,A公司的股票市价为每股17元。
要求:编制甲公司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2002年)
[答案]
(1)借:短期投资 70360[4000×(18-0.5)+360]
应收股利 2000(4000×0.5)
贷:银行存款 72360
(2)借:银行存款 2000
贷:应收股利 2000
(3)借:投资收益 6360[(70360÷4000-16)×4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6360
(4)借:银行存款 52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4770(6360÷4000×3000)
贷:短期投资 52770(70360÷4000×3000)
投资收益 4000(52000+4770-52770)
(5)无分录
(6)借:银行存款 100
贷:短期投资 100
(7)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100{17000-[70360-(6360-4770)-52770-100]}
贷:投资收益 1100
5、甲公司按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的发出成本。2003年3月1日结存A材料1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00元。本月发生如下有关业务:
(1)3日,购入A材料5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05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2)5日,发出材料80公斤。
(3)7日,购入A材料7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98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4)12日,发出A材料130公斤。
(5)20日,购入A材料8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1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6)25日,发出A材料30公斤。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A材料
(1)5日发出的成本;
(2)12日发出的成本;
(3)25日发出的成本;
(4)期末结存的成本。(2003年)
[答案]
(1)5日发出的成本=80×100=8000(元)
(2)12日发出的成本=20×100+50×105+60×98=13130(元)
(3)25日发出的成本=10×98+20×110=3180(元)
(4)期末结存的成本=60×110=6600(元)
6、甲公司对机器设备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2000年12月20日,甲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价款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另支付运输费2000元,包装费1000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该设备即日起投入基本生产车间使用,预计可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5000元,假定不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因素。
要求:
(1)编制甲公司购入设备时的会计分录。
(2)分别计算甲公司2至每年的折旧额。
(3)编制甲公司2001年末计提折旧时的会计分录(假定折旧每年未计提一次)。 (2003年)
[答案]
(1)编制甲公司购入设备时的会计分录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100000+17000+2000+1000=120000(元)
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
(2)分别计算甲公司2001年度至20每年的折旧额
该机器设备于2000年12月20日购入,当月增加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开始计提折旧。
2001年度应计提的折旧=120000×2÷5=48000(元)
应计提的折旧=(120000-48000)×2÷5=28800(元)
应计提的折旧=(120000-48000-28800)×2÷5=17280(元)
2004年度应计提的折旧=(120000-48000-28800-17280-5000)÷2=10460(元)
(3)编制甲公司2001年末计提折旧时的会计分录(假定折旧每年末计提一次)。
借:制造费用 48000
贷:累计折旧 48000
7、甲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并按应收账款年末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2003年1月1日,甲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为3 000 000元,坏账准备余额为150 000元。20,甲企业发生了如下相关业务:
(1)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 000 000元,增值税额为850 000元,货款尚未收到。
(2)因某客户破产,该客户所欠货款10 000元不能收回,确认为坏账损失。
(3)收回上年度已转销为坏账损失的应收账款8 000元并存入银行。
(4)收到某客户以前所欠的货款4 000 000元并存入银行。
要求:
(1)编制2003年度确认坏账损失的会计分录。
(2)编制收到上年度已转销为坏账损失的应收账款的会计分录。
(3)计算2003年末“坏账准备”科目余额
(4)编制2003年末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2004年)
答案:
(1) 确认坏账损失
借:坏账准备 10000
贷:应收账款 10000
(2) 收到上年度已转销的坏账损失,先恢复应收款项,再冲销。
借:应收账款 8000
贷:坏账准备 8000
借:银行存款 8000
贷:应收账款 8000
(3)“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
=(3000000+5000000+850000―10000+8000―8000―4000000)×5%=4840000×5%=242000(元)
(注:5000000和850000是业务(1)中发生的应收账款:4000000是业务(4)中的应收款项收回。)
(4)本题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额,根据期初期末余额倒挤,242000―(150000―10000+8000)=94000(元)。
借;管理费用 94000
贷:坏账准备 94000
(五)综合题
1、甲公司6月30日从银行借入资金1000000元,用于购置大型设备。借款期限为2年,年利率为10%,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款项已存入银行。
197月1日,甲公司收到购入的设备,并用银行存款支付设备价款840000元(含增值税)该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发生安装调试费160000元,于年12月31日投入使用。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6月30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归还借款本息1200000元。
1999年1月1日,甲公司因转产,将该设备出售,收到价款450000元,存入银行。另外,甲公司用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2000元。(不考虑借款存入银行产生的利息收入)
要求:
(1)计算该设备的入账价值。
(2)计算该设备、应计提的折旧费用。
(3)编制末应计借款利息的会计分录。
(4)编制归还借款本息时的会计分录。
(5)编制出售该设备时的会计分录。(2000年)
[答案]
(1)该设备入账价值=840000+160000+1000000×10%×1/2=1050000(元)
(2)折旧率=2/5×100%=40%
应计提的折旧额=1050000×40%=420000(元)
应计提的折旧额=(1050000-420000)×40%=252000(元)
(3)19末应计借款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100000
贷:长期借款 100000
(4)归还借款本息时
借:长期借款 1150000
财务费用 50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00
(5)出售设备时
借:累计折旧 672000
固定资产清理 378000
贷:固定资产 1050000
借:银行存款 45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5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70000
贷:营业外收入 70000
2、甲工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假定运费不考虑增值税。2000年8月1日有关账户的期初余额如下:
在途物资 4000元
预付账款――D企业 8000元
委托加工物资――B企业 2000元
包装物 5000元
原材料 800000元
(注:“原材料”账户期初余额中包括上月末材料已到但发票账单未到而暂估入账的6000元)
2000年8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事项:
(1)1日对上月末暂估入账的原材料进行会计处理。
(2)3日在途材料全部收到,验收入库。
(3)8日从A企业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50000元,增值税为8500元,另外A企业还代垫运费500元。全部货款已用转账支票付讫,材料验收入库。
(4)10日收到上月委托B企业加工的包装物,并验收入库,入库成本为2000元。
(5)13日持银行汇票200000元从C企业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150000元,增值税为25500元,另支付运费5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甲工业企业收回剩余票款并存入银行。
(6)18日收到上月末估价入账的材料发票账单,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5000元,增值税为850元,开出银行承兑汇票承付。
(7) 22日收到D企业发运来的材料,并验收入库。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8000元,增值税为1360元,对方代垫运费640元。为购买该批材料上月曾预付货款8000元,收到材料后用银行存款补付余款。
(8)31日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8月份基本生产车间领用材料360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材料200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材料30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材料10000元。
(9)31日结转本月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的成本6000元。
要求:编制甲工业企业上述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分录(“应交税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2001年)
(1)1日 借:原材料 -6000
货:应付账款 -6000
(2)3日 借:原材料 4000
贷:在途物资 4000
(3)8日 借:原材料 50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
贷:银行存款 59000
(4)10日 借:包装物 2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2000
(5)13日 借:原材料 150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5500
贷:其他货币资金 176000
借:银行存款 24000
贷:其他货币资金 24000
(6)18日 借:原材料 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
贷:应付票据 5850
(7)22日 借:原材料 864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60
贷:预付账款 10000
借:预付账款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8)31日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360000
――辅助生产成本 200000
制造费用 30000
管理费用 10000
贷:原材料 600000
(9)31日 借:营业费用 6000
贷:包装物 6000
3、甲公司购置了一套需要安装的生产线。与该生产线有关的业务如下:
(1)20×1年9月30日,为购建该生产线向建设银行专门借入资金500000元,并存入银行。该借款期限为2年,年利率9.6%,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不计复利。
(2)20×1年9月30日,用上述借款购入待安装的生产线。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买价为400000元,增值税额为68000元。另支付保险费及其他杂项费用32000元。该待安装生产线交付本公司安装部门安装。
(3)安装生产线时,领用本公司产品一批。该批产品实际成本为40000元,税务部门核定的计税价格为80000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4)安装工程人员应计工资18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安装费用16400元。
(5)20×1年12月31日,安装工程结束,并随即投入使用。该生产线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5%)。
(6)20×3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该生产线出售。出售时用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30000元,出售所得款项500000元全部存入银行。于当日清理完毕。
假定固定资产按年计提折旧,借款利息每年年末一次计息。
要求:
(1)编制甲公司20×1年度借款、购建生产线及年末计提利息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公司20×2年度计提折旧和利息的会计分录。
(3)编制甲公司20×3年度计提折旧及出售该生产线相关的会计分录。(“应交税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2002年)
[答案]
(1)20×1年度借款、购建生产线及年末计提利息的会计分录:
①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长期借款 500000
②借:在建工程 500000(400000+68000+32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0
③借:在建工程 53600
贷:库存商品 4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0(80000×17%)
④借:在建工程 34400
贷:应付工资 18000
银行存款 16400
⑤借:在建工程12000 (500000×9.6%×3/12)
贷:长期借款12000
借:固定资产 600000
贷:在建工程 600000
(2)20×2年度计提折旧和利息的会计分录:
①20×2年度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600000×2÷5=240000(元)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借:制造费用 240000
贷:累计折旧 240000
②20×2年度计提利息=500000×9.6%=48000(元)
借:财务费用 48000
贷:长期借款 48000
(3)20×3年度计提折旧及出售该生产线相关的会计分录
20×3年度计提折旧=(600000-240000)×2/5=144000(元)
借:制造费用 144000
贷:累计折旧 144000
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固定资产净值-清理费用=500000-216000-30000=254000(元)
①借:累计折旧 384000
固定资产清理 216000
贷:固定资产 600000
②借:固定资产清理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③借:银行存款 5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00000
④借:固定资产清理 254000
贷:营业外收入 254000
4、甲公司发生下列与长期股权投资相关的业务:
(1) 2000年1月7日,购入乙公司有表决权的股票100万股。占乙公司股份的25%,从而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重大影响。该股票每股买入价为8元,其中每股含已宣告分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0.20元;另外,甲公司在购买股票时还支付相关税费10000元,款项均收银行存款支付(假定在取得投资时未发生股权投资差额)。
(2)2000年2月25日,收到乙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3)2000年度,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000元。
(4)2001年1月6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00年度股利,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10元。
(5)2001年2月1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2000年度的现金股利(不考虑相关税费)。
(6)2001年度,乙公司发生亏损200000元。
(7)2002年1月7日,甲公司出售所持有的乙公司的股票10万股,每股销售价格为10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甲公司售出部分股票后,仍能对乙公司财务与经营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要求:假定不考虑长期投资减值因素,根据上述业务,编制甲公司相关会计分录(“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及专栏)。(2003年)
[答案]
(1)2000年1月7日购入股票成本为:
1000000×(8-0.20)+10000=7810000元
应收股利=1000000×0.2=20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投资成本) 7810000
应收股利 200000
贷:银行存款 8010000
(2)2000年2月15日,收到乙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200000
贷:应收股利 200000
(3)2000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甲公司应享有
2000000×25%=50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损益调整) 500000
贷:投资收益 500000
(4)2001年1月6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
甲公司应分得股利1000000×0.10=100000元
借:应收股利 1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损益调整) 100000
(5)2001年2月1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应收股利 100000
(6)2001年度,乙公司发生亏损,甲公司应承担200000×25%=50000元
借:投资收益 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损益调整) 50000
(7)2002年1月7日,转让部分股票可获得价款100000×10=1000000元
转让应分摊的损益调整为(500000-100000-50000)/100万股×10万股=35000元
转让应分摊的投资成本为7810000/1000000股×100000股=781000元
借:银行存款 10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投资成本) 781000
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损益调整) 35000
投资收益 184000
5.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1)2000年11月1日,接受乙企业捐赠的需要安装的专用设备一台但乙企业未提供该项专用设备的有关凭证,市场上该类专用设备的价格为100万元。甲企业收到该专用设备后立即投入安装。
(2)在安装上述专用设备过程中,领用生产用库存原材料1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7万元;领用本企业生产的商品一批,成本为40万元,税务部门确定的计税价格为50万元;应付未付工程人员的工资为15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为4.8万元。
(3)2000年12月15日,该项工程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第一基本生产车间使用。
(4)该专用设备估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5)2003年12月25日,甲企业将该专用设备对外出售,获得价款90万元存入银行。
假定甲企业在接受捐赠以及出售该项专用设备时均不考虑所得税等相关税费。
要求:
(1) 编制甲企业接受捐赠专用设备的会计分录。
(2) 编制甲企业安装专用设备的会计分备。
(3) 编制甲企业专用设备安装完工并投入使用的会计分录。
(4) 计算甲企业的该项专用设备2001年和200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5) 编制甲企业出售该项专用设备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均用万元表示;“资本公积”科目要求写出二级明细科目;“应交税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2004年)
【答案】
(1)借:在建工程 100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100
注:按照现行规定且考虑接受捐赠的所得税因素(假设所得税率为33%),则应为
借:在建工程 100
贷:待转资产价值 100
借:待转资产价值 100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76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3
(2)借:在建工程 11.7
贷:原材料 1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7
借:在建工程 48.5
贷:库存商品 4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 (50×17%)
借:在建工程 19.8
贷:应付工资 15
银行存款 4.8
(3)借:固定资产 180
资:在建工程 180
(4)200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80×(1―5%)×5/15=57(万元)
200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80×(1―5%)×4/15=45.6(万元)
(5)2003年12月出售固定资产,2003年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为:180×(1―5%)×3/15=34.2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43.2
累计折旧 136.8
贷:固定资产 180
借;银行存款 90
贷:固定资产清理 90
借;固定资产清理 46.8
贷:营业外收入 46.8
借;资本公积―接受损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1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0
注:按照现行规定且考虑接受捐赠的所得税因素(假设所得税率为33%),则应为
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76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6
1.华景公司的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某月耗用材料按用途及领料部门汇总如下:
生产A、B两种产品,A产品直接耗用材料33000元,B产品直接耗用材料19500元,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费用为40500元,按定额消耗量比例法进行分配,其中,A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500件,单位消耗定额为20公斤,B产品的实际产量为1000件,单位消耗定额为15公斤,基本车间一般消耗材料5550元,机修车间消耗材料4500元,管理部门消耗材料2000元,专设销售机构消耗材料1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节约1%。
要求:编制分配材料费用的会计分录。
2.某企业低值易耗品采用五五摊销法,6月份基本生产车间领用工具一批,计划成本为12000元,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为超支2%。8月份该批工具全部报废,残料入库作价400元。要求:做出该企业6月份和8月份低值易耗品核算的会计分录。
3.8月份某企业耗电40000度,每度电的单价0.4元,应付电费16000元,未付。该企业基本生产车间耗电330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3000度,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用7000度。企业基本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A产品的工时为36000小时,B产品的工时为24000小时。
要求:按所耗电度数分配电费,A、B产品按生产工时分配电费,编制分配电力费用的会计分录。
4.某企业设有供电、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2004年6月,供电车间费用8900元,机修车间费用13900元,该月修理劳务4000工时,其中为供电车间修理300工时,为基本生产车间修理2800工时,为企业管理部门修理900工时;该月用电35600度,为机修车间提供2200度,为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产品提供29800度,为基本车间照明用1600度,为企业管理部门提供2000度。
要求:
1、采用直接分配法计算分配供电、机修车间的费用,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分配率保留四位小数)
2、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计算分配供电、机修车间的费用,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分配率保留四位小数)
3、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计算分配供电、机修车间的费用,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假定机修车间计划成本3.5元/工时,供电车间计划成本0.26元/度。
5.某企业基本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234000元;全年计划产量为:甲产品19000件,乙产品6000件,丙产品8000件;单件产品的工时定额为甲产品5小时,乙产品7小时,丙产品7.25小时。本月份实际产量为:甲产品1800件,乙产品700件,丙产品500件;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20600元。
要求:计算计划分配率并计算各种产品本月应分配的制造费用,编制分配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
6.某企业本月可修复废品甲产品的修复费用为:原材料1700元,应付生产工人职工薪酬545元。该企业本月不可修复废品乙产品5件,按定额成本计价,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120元;5件废品的定额工时为100小时,每小时费用定额为:职工薪酬4元,制造费用6元。不可修复废品残料作为辅助材料入库,按计划成本计价160元计价,应由过失人员赔偿300元。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要求:
1、编制归集可修复废品修复费用的会计分录;
2、编制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成本、废品残料入库、应收赔款的会计分录;
教学内容:
1、应收账款概述。
2、应收账款的核算。
3、典型分录的分析。教学目标:
1、明确应收账款包括的基本内容和有关的基本概念。
2、了解应收账款在管理与核算过程中应遵循的各项规定。
3、掌握应收账款各组成部分的核算方法。教学重点:
1、应收账款的核算。
2、典型分录的分析。教学难点:
1、应收账款的核算。
2、典型分录的分析。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时安排:
3课时。
讲稿: 第一节 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概述:
(一)应收账款的确认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企业出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应向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等。
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标准密切相关。按照收入确认标准,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果同时符合四个条件,即确认为收入: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由于大多数商品的销售在交易发生时就具备了这些条件,因此,应收账款应于收入实现时确认。
(二)应收账款的计价
应收账款是因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产生的债权,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记账。其入账价值包括: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的价款、增值税,以及代购货方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在确认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时,应当考虑有关的折扣因素。
1.商业折扣
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2.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总价法,另一种是净价法。
总价法是将未减去现金折扣前的金额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净价法是将扣减最大现金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
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应收账款的核算是通过“应收账款” 科目进行的,该科目属资产类科目。企业销售商品或材料等发生应收款项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收回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企业代购货单位垫付包装费、运杂费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代垫费用时,借记“银行存款” 等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改用应收票据结算,在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时,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1.在没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应按应收的全部金额入账。
2.在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和销售收入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入账。3.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采用总价法或净价法核算。教学后记:
应收账款的商业折扣核算和现金折扣核算的区别还要通过实训加强之。
第二节
应收票据
教学内容:
1、应收票据概述。
2、应收票据的核算。
3、应收票据贴现。
4、典型分录的分析。教学目标:
1、明确应收票据包括的基本内容和有关的基本概念。
2、了解应收票据在管理与核算过程中应遵循的各项规定。
3、掌握应收票据各组成部分的核算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
1、应收票据的核算。
2、应收票据贴现。
3、典型分录的分析。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时安排: 2课时。
讲稿: 第二节
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概述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还没有到期、尚未兑现的商业票据。商业汇票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是指由付款人签发并承兑,或由收款人签发交由付款人承兑的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这里也是出票人)签发,由承兑银行承兑的票据。
商业汇票按是否计息可分为不带息商业汇票和带息商业汇票。
在我国,应收票据一般按其面值计价,即企业收到应收票据时,应按照票据的票面价值入账。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为了反映和监督应收票据取得、票款收回等经济业务,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科目,借方登记取得的应收票据的面值和计提的票据利息,贷方登记到期收回票款或到期前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的票面余额,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尚未收回且未申请贴现的应收票据的面值和应计利息。本科目应按照商业汇票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并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每一张应收票据的种类、号数、签发日期、票面金额、交易合同号、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到期日、贴现日、贴现率、贴现净额、收款日期、收款金额等事项。
(一)不带息应收票据
不带息票据的到期价值等于应收票据的面值。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收到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时,按应收票据的面值,借记“应收票据”科目,按实现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科目。应收票据到期收回时,按票面金额,借记“银行存款” 科目,贷记“应收票据” 科目。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承兑人违约拒付或无力支付票款,企业收到银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委托收款凭证、未付票款通知书或拒绝付款证明等,借记“应收账款” 科目,贷记“应收票据” 科目。
(二)带息应收票据
企业收到的带息应收票据,除按照上述原则进行核算外,还应于期末,按规定计提票据利息,并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同时,冲减“财务费用”。到期不能收回的带息应收票据,转入“应收账款” 科目核算后,期末不再计提利息,其所包含的利息,在有关备查簿中进行登记,待实际收到时再冲减收到当期的财务费用。
票据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应收票据利息=应收票据票面金额×票面利率×期限
上式中,“利率” 一般指年利率;“期限” 指签发日至到期日的时间间隔(有效期)。票据的期限,有按日表示和按月表示两种。
票据期限按日表示时,应从出票日起按实际经历天数计算。通常出票日和到期日,只能计算其中的一天,即“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
票据期限按月表示时,应以到期月份中与出票日相同的那一天为到期日,而不论各月份实际日历天数多少。如果票据签发日为某月份的最后一天,其到期日应为若干月后的最后一天。如11月 30日签发的、3个月期限的商业汇票,到期日为下一年2月28日或29日;2月28日签发的、5个月期限的商业汇票,到期日为7月31日,依此类推。
带息应收票据到期收回款项时,应按收到的本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账面余额,贷记“应收票据”科目,按其差额(未计提利息部分),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三、应收票据贴现
(一)贴现的含义
应收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因急需资金,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背书后转让给银行,银行受理后,从票面金额中扣除按银行的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息后,将余额付给贴现企业的业务活动。在贴现中,企业付给银行的利息称为贴现利息,银行计算贴现利息的利率称为贴现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企业从银行获得的票据到期值扣除贴现日至汇票到期前一日的利息后的货币收入,称为贴现所得。
(二)贴现利息和贴现金额的核算
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值,是其面值加上按票据载明的利率计算的票据全部期间的利息;不带息应收票据的到期值就是其面值。
贴现期=票据期限-企业已持有票据期限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所得=票据到期值-贴现利息
(三)贴现核算
企业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应按扣除其贴现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贴现息部分,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应收票据的面值,贷记“应收票据”科目。4 如为带息应收票据,按实际收到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贷记“应收票据”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如果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承兑人的银行账户不足支付,银行即将已贴现的票据退回申请贴现的企业,同时从贴现企业的账户中将票据款划回。此时,贴现企业应按所付票据本息转作“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科日,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果申请贴现企业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不足,银行将作为逾期贷款处理,贴现企业应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 科目。教学后记:
应收票据的核算和贴现核算还要通过实训加强之。布置作业:
1、思考应收款项核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2、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第三节 预付账款
教学内容:
1、预付账款概述。
2、预付账款核算。教学目标:
1、预付账款概述。
2、预付账款核算。教学重点和难点:
核算。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
讲稿:
第三节 预付账款
一、预付账款概述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预付账款是企业暂时被供货单位占用的资金。企业预付货款后,有权要求对方按照购货合同规定发货。预付账款必须以购销双方签订的购货合同为条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核算。
二、预付账款的核算
预付账款的核算包括预付款项和收回货物两个方面。
(一)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根据购货合同的规定向供应单位预付款项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收回货物的会计处理。企业收到所购货物时,根据有关发票账单金额,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当预付货款小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应将不足部分补付,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当预付货款大于采购货物所
需支付的款项时,对收回的多余款项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企业应按预计不能收到所购货物的预付账款账面余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转入”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除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预付账款外,其他预付账款不得计提坏账准备。教学后记:
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的限制,财务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内容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四节 其他应收款核算
教学内容:
1、其他应收款内容。
2、其他应收款核算。教学目标:
1、其他应收款包含的范围。
2、其他应收款核算的典型分录。教学重点和难点:
其他应收款核算的典型分录。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
讲稿:
第四节 其他应收款核算
一、其他应收款内容
其他应收款是指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其主要内容包括:
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如因企业财产等遭受意外损失而应向有关保险公司收取的赔款等;
2.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租金;
3.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如为职工垫付的水电费。应由职工负担的医药费、房租费等;
4.备用金,如向企业各有关部门拨出的备用金; 5.存出保证金,如租入包装物支付的押金; 6.预付账款转入;
7.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二、其他应收款核算(一)一般其他应收款核算
企业应设置“其他应收款”科目对其他应收款进行核算。该科目属资产类科目,借方登记发生的各种其他应收款,贷方登记企业收到的款项和结转情况,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应收未收的其他应收款项。企业应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下,按债务人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二)备用金核算
企业发生备用金以外的其他应收款时,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 等科目;收回备用金以外的其他应收款时,借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付工资” 等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终了对其他应收款进行检查,预计其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并计提坏账准备。对于不能收回的其他应收款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确实无法收回的,按照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减提取的坏账准备。
教学后记: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的限制,财务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内容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五节 坏账
教学内容:
1、坏账的确认。
2、坏账的核算。教学目标:
1、坏账的确认范围。
2、坏账的核算典型分录。教学重点和难点:
1、坏账的确认范围。
2、坏账的核算典型分录。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时安排:4课时。
讲稿:
第五节 坏账
一、坏账的确认
(一)坏账及坏账损失的含义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二)坏账损失的确认
企业确认坏账时,应遵循财务报告的目标和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具体分析各应收账款的特性、金额的大小、信用期限、债务人的信誉和当时的经营情况等因素。一般来讲,企业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根据企业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办公会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
二、坏账的核算
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有两种: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1.直接转销法
采用直接转销法时,日常核算中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不予考虑,不计提坏账准备,只有在实际发生坏账时,才作为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冲销应收款项。
2.备抵法
备抵法,是指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金额的一种核算方法。
(一)坏账准备的计提
企业采用备抵法进行坏账核算时,首先应按期估计坏账损失。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有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等。
1.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
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估计的坏账率,估计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
2.账龄分析法
账龄分析法,是根据应收款项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账的方法。账龄指的是顾客所欠账款的时间。采用这种方法,企业利用账龄分析表所提供的信息,确定坏账准备金额。确定的方法按各类账龄分别估计其可能成为坏账的部分。
3.销货百分比法
销货百分比法,是以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作为估计坏账的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有关资料,估计坏账损失与赊销金额之间的比率,也可用其他更合理的方法进行估计。
(二)坏账准备的核算
采用备抵法,企业需设置“坏账准备”科目。企业提取坏账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本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提取;应提数小于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科目。实际发生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如果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以后又收回,则应按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 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教学后记: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的限制,财务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内容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思考与训练课
教学内容:
1、通过提问和练习强化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
2、融汇本章知识点。
3、解疑答惑。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本章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掌握本章内容。教学方法:
以提问和课堂练习为主,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
随堂练习,及时解决问题。
教学后记:
一、第三人范围界定标准之历史演变
普通法事实出发型诉讼的司法传统, 使其能够在司法实践中根据社会发展迅速对会计师责任问题作出调整, 所以首先对有关第三人范围作出界定的是普通法, 司法实践最为丰富的也是普通法, 第三人范围界定标准也基本上来自普通法, 故有必要对普通法第三人范围界定标准的历史演变进行适当梳理。自会计师对第三人责任诞生以来, 普通法历史上先后出现三种第三人范围界定标准:
1. 合同相对人标准。
合同相对人标准认为, 在会计师民事责任中, 会计师对第三人是否承担责任, 取决于会计师与第三人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关系, 鉴于一般情况下会计师仅与委托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 与第三人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 故会计师一般不对第三人承担责任。合同相对人标准是美国卡多佐大法官在1924年的厄特马斯案中提出来的, 故又称厄特马斯标准。在厄特马斯案中, 受到委托人S公司的欺诈, 被告会计师出具了关于S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的不实财务报表, S公司通过不实财务报表骗取了原告厄特马斯公司的贷款, 最后导致厄特马斯公司未能收回贷款受到损失。负责审理本案的卡多佐大法官认为, 在过失性不实陈述致人受损时, 不实陈述人与受害人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 根据合同相对人原则, 陈述人无须对受害人负注意义务;但如果受害人是陈述人与其委托人之间合同关系的主要受益人, 则陈述人应对受害人负注意义务。在本案中, 被告会计师并不知道S公司会利用审计报告去向原告厄特马斯公司申请贷款, 厄特马斯公司并非S公司与会计师之间委托审计合同的主要受益人, 故会计师对厄特马斯公司无注意义务, 亦无须承担责任。
卡多佐大法官在本案中坚持会计师作为过失性不实陈述人对未知的第三人无注意义务, 表达了对过失性不实陈述下合同相对人标准的支持, 故厄特马斯案一直被视为过失性不实陈述适用合同相对人标准的象征;但卡多佐法官同时也提出了合同主要受益人作为合同相对人标准的例外, 以弥补合同相对人标准的不足。合同相对人标准的缺陷是用合同关系来衡量会计师有无注意义务, 忽视了会计师的执业过失。卡多佐大法官之所以坚持合同相对人标准, 其原因在于如果将会计师的执业过失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则有可能会导致会计师对任何使用审计报告遭受损失的第三人都要承担责任, 结果可能会大大加重会计师的责任, 这种不加控制的责任会摧毁尚在襁褓中的会计职业。由此可见, 卡多佐大法官在考虑第三人范围界定标准时不仅注意了界定标准本身的法律逻辑, 更注意了界定标准的社会影响。在会计职业伴随着强制审计制度的实施迅速壮大起来后, 社会政策因素发生了变化, 合同相对人标准也逐步被抛弃, 直至出现英国在1964年Hedley Byrne案中提出的已知第三人标准。
2. 已知第三人标准。
已知第三人标准认为, 在会计师民事责任中, 会计师作为过失性不实陈述人, 应对合同以外的第三人负注意义务, 该第三人仅限于会计师已经知道或已经预见并会信赖其陈述的第三人。已知第三人标准萌芽于英国1964年的Hedley Byrne案, 故也称Hedley Byrne标准。Hedley Byrne案虽然提出了特殊信赖关系, 但并未对已知第三人标准进行理论总结。
真正将已知第三人标准上升到理论高度的是美国法学会在1965年制订的《侵权法重述》 (Ⅱ) 第522条, 因此, 该标准又称侵权法重述标准。《侵权法重述》 (Ⅱ) 将陈述人主观过错状态分为欺诈与过失, 分别适用了不同的责任范围标准。该法认为, 欺诈违反的是诚实义务, 过失违反的是必要的注意义务。如果陈述人违反诚实义务, 则每个因信赖陈述人而遭受损失的人都可以要求陈述人承担责任, 故在欺诈情形下陈述人必须对任何第三人承担责任;如果陈述人违反注意义务, 则只有当陈述人知道其陈述信息将用于某一特定交易而仍提供信息时, 该信息的使用人才能要求陈述人承担责任, 故在过失情形下陈述人仅对已知第三人承担责任。在会计师民事责任领域, 每个人都可以合理期待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报告是诚实的, 并可以依赖该报告进行决策, 如果会计师违反诚实义务, 则每个因信赖该报告而受到损失的人都可以要求会计师承担责任;但在过失情形下, 会计师仅对其已经知道会信赖并利用其审计报告的第三人负注意义务并承担责任, 而不应将注意义务扩展到会计师毫不知情的陌生人。
以Hedley Byrne案和《侵权法重述》 (Ⅱ) 为代表的已知第三人标准在第三人范围问题上突破了合同相对人标准的限制, 但由于普通法国家侵权法的迅猛发展, 已知第三人标准出台后并没有在司法领域得到大量的应用, 很快又让位于可预见第三人标准。
3. 可预见第三人标准。
可预见第三人标准认为, 在会计师民事责任中, 会计师作为过失性不实陈述人, 不仅应当对已经知道或已经预见的第三人负注意义务, 而且还应当对任何可以合理预见的其他第三人负注意义务。可预见第三人标准在美国1983年的Rosenblum案中被正式提出。在案中, 原告通过换股持有巨人公司的股票, 换股比例是参照巨人公司1971年的财务报表确定的, 但巨人公司通过会计舞弊行为掩盖了其亏损严重的事实最终破产, 导致原告持有股票作废。依照合同相对人标准, 原告并非巨人公司会计师的合同相对人;依照已知第三人标准, 原告也不是巨人公司会计师在1971年度审计时已经知道的报表使用人, 故无论是依照合同相对人标准, 还是依照已知第三人标准, 原告都无法从会计师处获得赔偿。然而, 主持本案终审的美国新泽西州最高法院施瑞伯法官却对上述两个标准都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 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既不是合同责任, 也不是普通的侵权责任, 而相当于因产品缺陷引起的产品责任, 既然缺陷产品的生产者应当对一切因使用缺陷产品致损的消费者承担责任, 会计师也应当对可以合理预见的一切使用瑕疵审计报告致损的第三人承担责任。在本案中, 巨人公司会计师知道巨人公司将在商业活动中使用其出具的财务报表, 也就应该预见到原告会因为信赖其财务报告而受到损失, 所以巨人公司的会计师应对原告承担责任。
Rosenblum案诞生的背景是, 普通法国家的侵权法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迅速发展, 许多学者和法官不满足于会计师仅对合同相对人和已知第三人承担责任, 主张扩大会计师对第三人的注意义务和民事责任, 于是可预见第三人标准就应运而生了。可预见第三人标准虽然在逻辑上更彻底, 在适用上更简单, 但这种无限扩大会计师对第三人的责任流弊甚大, 在司法实践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抵制, 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已知第三人标准。美国1992年的Bily案标志普通法在会计师注意义务方面重新采纳了已知第三人标准, 此后美国的许多州也相继放弃了可预见性标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普通法已重新转向比较温和的已知第三人标准。
二、我国第三人范围界定标准之选择
时至今日, 可以说普通法关于第三人范围的界定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造成每一个案件都可能出现不同的裁判结果。那么, 在我国会计师民事责任中, 究竟应如何界定第三人的范围。笔者认为, 不宜采用可预见第三人标准, 而应采用已知第三人标准。
1. 采用可预见第三人标准, 盲目扩大会计师对第三人责任范围存在诸多不利之处。
其一, 对会计师显失公平。财务报表虚假首先是客户的责任, 会计师的责任是第二位的, 这不仅是因为编制财务报告是客户的职责, 更是因为审计报告的传播范围完全在客户的控制之下。客户对外发送审计报告的方式以及其后的累加效应, 可能导致会计师一个小小的判断失误变成一连串损失的源头。在这些案件中, 客户通常都破产了, 要求会计师对所有这些损失承担责任, 显然超出其过错程度。判决会计师对可预见第三人负有注意义务, 实际上将会计师作为第三人的无限担保人, 而会计师并没有向第三人收取任何费用, 故对会计师而言显失公平。
其二, 对提高审计质量不利。采用可预见第三人标准主要理由之一是, 能够提高审计质量或抑制劣质审计。但判决会计师承担承担过大赔偿责任后, 会计师事务所有可能会采取防御性的审计策略, 要么在承接审计业务时变得非常谨慎, 剔除它们认为高风险的客户;要么进行详细审计, 为避免诉讼增加不必要的审计程序, 在审计成本不变的前提下, 只能导致降低审计质量。现在也没有证据证实, 实行可预见第三人标准后会计师事务所提高了审计质量。
其三, 对激励第三人谨慎投资不利。审计报告的公共属性造就了会计师——财务报表提供人 (客户) ——报名使用人 (第三人) 之间的三角关系, 可预见第三人标准将第三人视为弱势群体, 忽视了第三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第三人是专业投资机构, 他们通常拥有相当强的财务分析能力, 本身有能力避免损失的发生, 也没有单纯依赖会计师提供的财务报表。如果要求会计师对第三人的投资决策承担责任, 等于是会计师额外对这些第三人承担了投资失败的风险, 显然不利于激励第三人谨慎投资, 也无助于培育更加理性的投资人群体。其四, 对及时保护第三人利益不利。实行可预见第三人标准, 扩大第三人范围带来的必然后果是法院受理诉讼急剧增长, 这些涉及大量投资人的诉讼均为群体诉讼, 无论会计师事务所, 还是客户公司, 第三人都将投入巨大的诉讼成本, 且关于会计师执业过失涉及很多技术性问题, 必然造成诉讼迟延, 审理时间很长。这对于及时弥补第三人的损失和及时保护第三人的利益显然是不利的。
2. 采用已知第三人标准, 适当限制会计师对第三人责任范围则存在诸多优势。
其一, 符合我国对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性质的定性。从我国的侵权责任法理论、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看, 在我国会计师对第三人民事责任的性质为侵权责任, 与已知第三人标准的法律基础相吻合。从侵权责任法理论来看, 侵权责任法的基本理念是任何人应当就自己的过错给他人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在会计师存在过失, 而第三人无过错的情形下, 由会计师对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 符合侵权责任法的法律逻辑, 且侵权责任的存在不以侵权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为前提, 将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定性为侵权责任避开了会计师与第三人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的难题。从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来看, 最高法院出台的《事务所侵权规定》第1条已将会计师事务所对第三人的责任认定为侵权责任, 当然会计师对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并非一般的侵权行为, 而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 在归责原则和举证责任方面采取过错推定和举证责任倒置, 相比违约责任更有利于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可预见第三人标准将会计师对第三人责任视为产品责任, 将会计师的责任类似于制造商对消费者的责任, 这显然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也与我国理论储备和司法实践不合。
其二, 符合我国国情。在西方, 可预见第三人标准取代已知第三人标准的背景是, 会计师事务所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壮大, 许多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收入均已远超其他职业如律师事务所, 扩大会计师民事责任不可能危及会计职业的存亡, 但在我国会计业务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开展起来, 至今不过30年, 发展很不成熟, 如果贸然扩大会计师民事责任, 可能会摧毁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会计职业。所以, 从我国国情来看, 宜采取已知第三人标准, 适当限制会计师对第三人责任范围问题。
综上所述, 从第三人范围界定标准的历史演变来看, 其经历了如此大的变化, 固然与法律本身的逻辑性有一定联系, 但法律逻辑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主要还是由特定时期的政策性因素决定的。所以, 会计师对第三人责任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法律问题, 究其实质却是一个政策问题。从我国法律规定、司法实践和国情来看, 宜将已知第三人标准作为目前第三人范围的界定标准, 当然这个标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 它还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摘要:自会计师对第三人责任诞生以来, 普通法历史上先后出现三种第三人范围界定标准, 即合同相对人标准、已知第三人标准和可预见第三人标准。从我国法律规定、司法实践和国情来看, 宜将已知第三人标准作为目前第三人范围的界定标准。
关键词:会计师,界定标准,合同相对人,已知第三人,可预见第三人
参考文献
[1].Chatfield, Michael.Utramares Corporation v.Touche, Niven and Company.History of Accounting:An 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 1996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简称3PL或TPL。是相对第一方生产方和第二方销售方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合作来为其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由于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第三方物流为“合同物流”,也有人为了区别企业自身提供的物流服务,而称第三方物流为“外协物流”。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中的风险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风险来自多方面,有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如错发错运、遗失、错单等。
1、与分包商的合作风险。第三方物流运作是以货主为服务对象,以材料和产品为中心而展开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配送、物流方案设计等多环节活动,其中有的环节第三方物流企业自己负责,有的环节需要委托分包商来具体实施。在与分包商合作中,当发生损失时,无论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过失还是分包商的过失,都要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先承担赔偿责任。即使可以向负有责任的分包商追偿,如果分包商无理赔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就会有理说不出来,陷入责任和经济的纠纷之中。
2、提供物流方案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专门针对客户的原有业务流程、经营管理及今后的发展计划进行分析研究后,为客户“量身定做”物流运作方案,细化客户差异性需求,确定每一个客户的需求模型,据此相应地设计物流运作方案。如果日后的实践证明,其提供的方案达不到预期的要求,甚至有严重错误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就会像建筑工程设计商一样,对其设计的方案承担法律责任。
3、“突发事件”风险。物流服务的运作常常会受到意料之外的事件影响。比如,SARs病毒肆虐对中国国际货物运输带来的影响;美西港口的劳资纠纷导致东西贸易的中断;“9·11”事件引发美国海关采取一系列反恐措施。这些实例证明,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卫生方面的“突发事件”,都会使设计上完美无缺的物流运作方案陷入瘫痪。
4、商品特性风险。物流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与商品打交道,原材料和产品都有各种各样的特性,主要包括6个方面:易损坏性、易腐烂性、易自燃性、易爆炸性等。商品的特性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责任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商品损坏的风险程度以及导致的索赔事故。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特殊货物的运输服务,如展览会或文艺演出所需的展品、道具和物资,价值昂贵的艺术品或珍藏品时,其风险更大。
5、财产损失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长期、合法地从事业务活动中都要拥有建造、购买或租赁办公、营业用房,购买或租赁集装箱、汽车等运输工具和一定的装卸搬运工具,购置计算机、信息存储设备等,有时客户委托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代为仓储、保管物品。在物流企业占有、使用期间都存在一些不可预见、无法控制的意外事故造成财产的损失,甚至是预期利润损失和相关费用损失。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风险防范措施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经营主体,运作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想获得经营活动的成功,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1、物流法制的健全。目前,与物流有关的各种政策和法规为数不少,但专门针对物流的法律法规尚没有,而现存的法规又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不适应的问题。现代物流的政策和法规无疑是影响现代物流发展和降低物流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法律滞后,就会有人钻法律的空子,造成不公平竞争。呼吁立法部门尽早制定有关现代物流的特别法来调整这一全新的法律体系。该法律的出台,将有利于加强对现代物流的监督管理,明确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2、谨慎设计物流方案。现代物流不是代理、运输、仓储、保管、报关等业务环节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方案,是按一定流程管理的设计方案,该流程要解决企业的各种疑难问题,达到简化程序、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效果。物流方案涉及的环节多、要求复杂,在设计时要注意方案的合理性、完善性、可行性及经济性。
3、灵活的应急管理机制。在物流运作过程中,无论设计的物流方案多么完美无缺,都会被突发的政治事件和卫生事件破坏得体无完肤,陷入瘫痪状态。所以应当成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中心,由具有权威性和有经验的人员组成,在加强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的基础上,建立起风险发生的应急管理机制。
4、高度重视商品特殊性。对每一种物流商品都要进行评析,分析存在的主要风险的种类,找出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从而给予高度重视。尤其对一些特殊商品,如危险品,运输及储存条件要求苛刻;急需商品,运送时问要求严格,所有这些,都应充分利用物流管理和信息系统的支持,并对于特殊商品要有一套对应的机制和处理办法。
【第三章施工企业会计】推荐阅读:
2023年9月份考试建筑施工技术第三次作业.doc07-20
2024年初级会计考试第三章09-29
初级职称会计实务第三章 资 产09-07
会计学院第三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活动方案12-16
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分析07-06
开发区第三方物流企业调研分析09-11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12-23
第三章思考与练习06-17
思科第三章考试答案07-25
干法第三章读书心得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