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寒假作业答案生物物理(共10篇)
DBDAA DCADC DCBAB DDAAC BCDAC BBDCA CCBBC 36肽键,羧基,3,核糖体,2.(37)5核糖体,遗传和代谢,7叶绿体,2液泡,3核糖体 38动物,没有细胞壁,BADC,ABC,CD
高一物理假期作业
(一)1.D 2.C 3.D 4.A 5.B 6.C 7.D 8.C 9-13无
14-19BD AD ABC CD CD AC 20无 21.(1)D(2)BC(3)BC 22.(1)△x=at2=常数(2)0.875 1.225(3)3.5m/s2 23.无 24无 25.(1)x/t=VA+VB/2 VA=12m/s(2)a=VB-VA/t x=VA²-0/2a=48m 26.20m/s 2s 27.90m 2s 22.5m 28无 29.100N 30无 31.(1)120N 90N(2)250N 150N 32无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二)1.AC 2.A 3.D 4.B 5.C 6.ABC 7.BD 8.D 9.C 10.BCD 11.B 12.D 13.BC 14.B 15.BC
16.解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2l,汽车通过甲、乙两地的时间为t1,通过乙、丙两地的时间为t2.甲到乙是匀加速运动,由x=v0+v/2?t得
t1=l(v甲+v乙)/2=2l/v乙.从乙到丙也是匀加速运动,由x=v0+v/2?t得
t2=l/(v乙+v丙)/2=2l/v乙+v丙
所以v甲丙=2l/t1+t2=v乙(v乙+v丙)/2v乙+v丙=45 km/h.答案:45 km/h
17.解析:人从C到B用时t=30/3s=10 s,这一时间内汽车由A到B且停在B点,设车从A经t1,开始刹车. v1t1+(t-t1)v1/2=x 代入数据解得:t1=6 s 所以x1=v1t1=60 m,a=v1/2(x-x1)=10/4m/s2=2.5 m/s2.答案:60 m 2.5 m/s2
18.解析:设甲从离接力区13.5 m处到赶上乙所用时间为t,乙从开始起跑到被甲追上,跑的路程为x,甲、乙二人所用时间相等. 对甲:13.5+x/v=t
对乙:x=1/2at2,且v=at=9 m/s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a=3 m/s2 t=3 s x=13.5 m 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L-x=20 m-13.5 m=6.5 m.答案:(1)3 m/s2(2)6.5 m 19.无
20.解析:(1)由v-t图象可知,物块在6 s~9 s内做匀速运动,由F-t图象知,6 s~9 s的推力F3=4 N,故Ff=F3=4 N.(2)由v-t图象可知,3 s~6 s内做匀加速运动,由a=v-v0/t得a=2 m/s2.(3)在3 s~6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2-Ff=ma,且Ff=μFN=μmg 由以上各式求得:m=1 kg,μ=0.4.答案:(1)4 N(2)2 m/s2(3)0.4
21.【详解】设轿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司机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的位移为x1,在刹车匀减速阶段的位移为x2,则 x1=vΔt ①(2分)-2ax2=0-v2 ②(4分)d=x1+x2 ③(2分)联立①②③式得 v=20 m/s(2分)
即轿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
22.解析:(1)是;不相等.加速运动从0增到12 m/s;减速运动从12 m/s到0,变化量的大小一样,但所需时间不一样.(2)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a2=vt-v0/t=3-9/1 m/s2=-6 m/s2.设汽车经t′秒停止,t′=vt′-v0′/a2=0-3/-6 s=0.5 s.总共经历的时间为10.5 s+0.5 s=11 s.(3)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a1=6-3/1 m/s2=3 m/s2,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1=12-0/3 s=4 s,匀减速的时间t2=0-12/-6 s=2 s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3=(t-t1-t2)=(11-4-2)s=5 s 则汽车总共运动的路程
s=v/2 t1+vt2+v2/t3=(12/2×4+12×5+12/2×2)m =96 m.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三)选择题:(1----10,4分)B BC AD D BCD
AB D BD B AD 填空题:
12、甲
13、(1)控制变量法
(2)木板倾角过大(或平衡摩擦力太过)
14、14.14N 10N
(十)必修一+7章
1.一质量为2 kg的滑块,以4 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4 m/s,在这段时间里水平力所做的功为()A. 32 JB. 16 JC. 8 JD. 0
2.图示为索道输运货物的情景.已知倾斜的索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重物与车厢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0.当载重车厢沿索道向上加速运动时,重物与车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重物对车厢内水平地板的正压力为其重力的1.15倍,那么这时重物对车厢地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A. 0.35mgB. 0.30mgC. 0.23mgD. 0.20mg
3.如图所示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压在箱顶上.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A. 加速下降B. 加速上升C. 减速上升D. 匀速下降 4下列情况中的运动物体,不能被看成质点的是()A. 研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B. 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的飞行规律
C. 计算磁悬浮火车从上海市区开往浦东机场的运行时间D. 研究气流对足球旋转的影响
5.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1=2 kg、m2=1 kg的物体并排放在一起,现以水平力F1=14 N,F2=2 N分别作用于m1和m2上,则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应为()
A. 16 NB. 12 NC. 6 ND. 24 N
6.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 前2 s加速度为5 m/s2B. 4 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 6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D. 8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水平绳AO和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轻弹簧系着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绳AO烧断,在绳AO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簧的拉力F=B. 弹簧的拉力F=mgsinθ
C. 小球的加速度为零D. 小球的加速度a=gsinθ 8下列所研究的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是()
A. 天文学家研究地球的自转B. 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 C. 教练员对百米运动员的起跑动作进行指导
D. 在伦敦奥运会比赛中,乒乓球冠军张继科准备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 9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4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4倍 B.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增加了4 m/s C.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改变了4 m/s D. 物体速度的改变量与这段时间的比值一定是4 m/s2
1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作用力F一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其内部所装沙子的质量 B.按图安装好实验器材
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沙桶
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
E.保持小桶及其内部所装沙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值,重复上述实验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M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M关系
(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实验步骤________之后.(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11如图所示,离地面足够高处有一竖直的空管,质量为2 kg,管长为24 m,M、N为空管的上、下两端,空管受到F=16 N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同时在M处有一个大小不计的小球沿管的轴
2线竖直上抛,小球只受重力,取g=10 m/s.求:
(1)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为10 m/s,则其经过多长时间从管的N端穿出;
(2)若此空管的N端距离地面64 m高,欲使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必须落到管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求小球的初速度大小的范围. .
12.在距地面高12 m处,以12 m/s的水平速度抛出质量为0.5 kg的小球,其落地时速度大小为18 m/s,求小球在运
2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多少?(g取10 m/s)
答案解析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1)平衡摩擦力 B(2)D 6 V电压的蓄电池作a-关系图象
11.【答案】(1)4 s(2)29 m/s≤v0≤32 m/s 12.【答案】15 J
1.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2.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3. 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4.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5. 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6. 不可向迩:不能接近。
7. 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8. 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贬义词。
9.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10. 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二、诗歌鉴赏
1. 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
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
2. 照应诗题;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
三、默写
1.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3.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7.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8.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二
1.A “他们能够摆脱低俗”说法绝对,应该是“他们基本能够摆脱低俗”。
2.2.B“很是痛心疾首”不当,对象错位,这不是作者的态度,而是有些人的态度。3.D “因为这是他们创新能力的体现,应该提倡”以偏概全。4.B 竟:最终
5.C此项说的是有功将领的结局,与章邯无关。
6.C“不愚昧的人都知道”应为“无论愚昧还是聪明的人都知道”
7.(1)这与身伏斧砧受死,妻子儿女被杀戮相比,哪种情况好呢?(得分点:“孰与”1分、“妻子”1分、“为”1分、句意通2分)
(2)让长史欣做了上将军,率领秦军作为先行部队。(得分点:“使”1分、“将”1分、“前行”1分,句意通2分)
8.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2分)。
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声等景物(2分),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2分)。
9.尽管关隘如铁一样坚固,道路漫长而凄冷,但红军依然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并且重新开始新的征程(3分),表现了红军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豪情壮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分)。
10.(1)怅寥廓(2)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4)风萧萧兮易水寒(5)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 11.(1)AD(A项,由原文中的“始终没能完成”可知,“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表述错误。D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是鲁迅的有形的对手,另外他还有“绵亘数千年的黑暗”、“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混沌一团的国民性”等无形的对手。)
(2)①“他们”指二三十年代“围剿鲁迅”(咒骂鲁迅)的人。(3分)②这里以“他们”文章的肤浅来反衬鲁迅文章的深刻和永恒。(3分)
(3)首先,这段话描写了鲁迅的肖像,重点强调了鲁迅的“横眉”照应了文章题目。(3分)其次,引出下文对“谁最了解鲁迅”的论述。(3分)
(4)示例:作者在这里是运用了反语的手法来评价鲁迅(3分)。这里的“毒”字,更加突出了鲁迅对社会的认识之深,对“黑暗”剖析的力度之大(5分)。
12.A【解析】指日可待:表示不要等多久或迅速就可达到目的,是个褒义词。
13.D【解析】A 搭配不当和表意不明,只有“挖掘机”才能“挖土”,这些机器车辆,也不可能自动听指挥,可改为:“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工作。B语序错误,应先“研究”后“制定”。C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枸杞子”之后。
1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面货币内容应填关于情感价值的内容,故选③;第二空根据前面情感内容应填关于货币价值的内容,故选①。第三、四空根据饥寒困境,选填⑥⑤,⑥照应“饥”,⑤照应“寒”;同理,最后两空先④后②。15.(5分)莫言获奖实至名归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三
1.B(“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节目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2.C(“凭借舞台上优异的表现”错。应是“凭借好声音”)
3.A(“最终成为歌唱家”错。应该是“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4.C(认为„对)
5.D(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前者解释为“用”;后是介词,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因”“由于”。B项前是连词,解释为“和”。后者是动词,交往。C 前者解释为“怎么”,后者译为“哪里”)
6.C(对戍卒,他果断下令处死,并未惊扰宾客,可见并不是以此来告诫他人)
7.(1)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的州民和少数民族部落共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知”,译为“任„„知州”;“留”,“使„„留下”;“玺书”名词作动词,译为“下圣谕”;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仪容举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诚”译为“确实”,“所以”,译为“用来„„的方法”;“重朝廷”,译为“加重朝廷的权威”、“提高朝廷的威望”; 各1分,语句通顺2分)
8.(1)、拟人手法。(1分)将上弦月当作掩面含羞的女性,(1分)既写出了上弦月无圆有缺的情形,又以此描绘了妹妹娇羞多情的美好形象,别具情味。(3分)
(2)虚实结合。(1分)“掩面含羞”实写眼前初七的缺月,“清辉洒满天”虚写三五之夜时的满月,(2分)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引发人们的联想。(2分)(两种手法答出其中一种手法即可,答其它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
9,通过对上弦月和满月的描写,写出了上弦月含羞朦胧和满月明亮朗照的特点,(3分)进而表达了对女弟娇羞多情的喜爱,同时希望妹妹有朝一日能焕发出绚丽的生命光彩。(3分)
10.(1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3)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盛
11.(1)(5分)AC(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和E不给分。B项理解错误。对疯子船长的这一动作行为的描写,表现了他是真实地把这个和他的船“差不多大”的晒谷场当作了自己的船。D项对环境描写的分析欠妥当。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作为晒谷场的陪衬而写的,主要不是“展示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E项中对小说的情节分析有误,这篇小说没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
(2)(6分)疯子船长是一个执着于理想、忠于职守的悲剧形象。(2分)①他久经考验,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热爱自己的事业一如热爱自己的生命;②他遇险不慌,沉着指挥,具有忘我、献身的精神。(4分)
(3)(6分)①“我”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②以“我”这样一个山村孩子的视角写疯子船长发病的过程,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在塑造疯子船长这一人物上,我起到辅助作用。④通过写“我”学着他的样子,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要去见识大海,侧面表现船长的高大形象,突出船长对我的影响,并深化主旨。(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4)(8分)观点一:应该从主人公悲剧意义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海难虽然摧毁了船长的船,使他成为疯子,但并没有摧毁他内心深处的船长情结。②他在晒谷场演绎风暴中救船的情景,表现了一个船长的精神风貌,他的执著与坚持以及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动;③、小说给人心灵的震撼,又让人扼腕叹息,我们在疯子船长这一人物身上感受到一种崇高美和悲壮美。观点二: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①疯子二叔虽然是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但他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热爱事业。他的行为对我和其他孩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②他的精神深深的影响了我,感召了我、并引发了我想出去见世面的想法;③小说结尾“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也说明了作者对“我”这一类农村孩子所寄予的期望。
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6分。)
12、略
13、B(A.语序不当,应改为“尽管中国的金牌总数……”。C.成分残缺,应删去句子开头的“由于”。D.句式杂糅,应改为“本着„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的原则……”。)
14、.C、(A项“不绝如缕” 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或在某方面继承者稀少。此处不当。B项“形影相吊 ” 是指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不合语境。C项“日薄西山”指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此处恰当。D项“情随事迁”是指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与题意不符。)
15、C(根据“衣、食、住、情感、事业”的逻辑顺序)
16、上海不可移动文物沈宅被拆
17、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四
1.A。(B项结论扩大化,只能说“脑垂体是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与人体身高关系极大”。..............C项原文为“如白种人通常比黄种人高”。D项原文为“有的科学家认为”。)....2.B。(A项缺少重要条件“并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C项本身的表述就是矛盾的,既然先通过生长因子,就不是直接作用于骨骼,原文也有“生长激素对骨骼并无直接作用”。D项原文“要是儿童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3.D。(4-7题:略)
8。本诗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侧面烘托。(2分)诗人通过对“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而居,门前种有修竹,旁有荷花池,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3分)
9。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6分)
“访者”是一个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清逸之士。(2分)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来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本已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是还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茫茫白云,可见其清逸情怀。(4分)
10.(1)己所不欲;(2)乘彼垝垣;(3)青青子衿,周公吐哺;(4)如怨如慕,寄蜉蝣于天地;(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6)撑一支长篙;(7)国风;(8)编年体
11. B、C(选对一个2分,选对两个4分,多选一个扣2分。B为比拟;C这种说法仅仅是作者的猜测,并非大家的共识。)12.(1)意在说明阆中是一个适于古人审美趋向的所在。(阆中是难得一遇的精神故园。)(2)意在突出阆中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气息。(3)给文章内容增添了厚度和内涵。13.幽静(环境清幽,生活宁静),秀美(景致动人,风景如画),古典(古朴,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神秘(神奇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丰饶,宜居。(答对三点即可)14.(1)以时间和游踪为序。白天,穿行街巷,站在滕王阁远眺街巷、嘉陵江和桑林,再穿行大院作坊;夜间,江中行舟。(2)记游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内容。15.(1)运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用隐约飘来的嘉陵江号子凸显阆中之夜的恬静而美好;(2)嘉陵江的号子呼应了上文的提到的川江号子,让文章结构严谨,浑然天成;(3)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16.A。“颠扑不破”,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应为“牢不可破”。17.C。A项 “近30余万人”,语意矛盾。B项偷换主语,可在“影迷们”前加“让”。D项误用“但是”,前后分句间没有转折关系;“前瞻性”与“超前”语义重复。
18.D。本段主要是写瓦的作用与意义,开头将其比喻为“房子的蓑衣”,最后一句点明段旨“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19.⑤⑥③②④①。请关注具有呼应关系的词语:却,既,又,同样,早在。同时注意倒数第二个句号。
A.300只B.400只
C.500只D.600只
解析:选A.由已知第一年有100只,得a=100,将a=100,x=7代入y=alog2(x+1),得y=300.
2.马先生于两年前购买了一部手机,现在这款手机的价格已降为1000元,设这种手机每年降价20%,那么两年前这部手机的价格为()
A.1535.5元B.1440元
C.1620元D.1562.5元
解析:选D.设这部手机两年前的价格为a,则有a(1-0.2)2=1000,解得a=1562.5元,故选D.
3.为了改善某地的生态环境,政府决心绿化荒山,计划第一年先植树0.5万亩,以后每年比上年增加1万亩,结果第x年植树亩数y(万亩)是时间x(年数)的一次函数,这个函数的图象是()
解析:选A.当x=1时,y=0.5,且为递增函数.
4.某单位为鼓励职工节约用水,作出了如下规定:每月用水不超过10m3,按每立方米x元收取水费;每月用水超过10m3,超过部分加倍收费,某职工某月缴费16x元,则该职工这个月实际用水为()
A.13m3B.14m3
C.18m3D.26m3
解析:选A.设用水量为am3,则有10x+2x(a-10)=16x,解得a=13.
5.某地区植被被破坏,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最近三年测得沙漠增加值分别为0.2万公顷、0.4万公顷和0.76万公顷,则沙漠增加数y(万公顷)关于年数x(年)的函数关系较为近似的是()
A.y=0.2xB.y=110(x2+2x)
C.y=2x10D.y=0.2+log16x
解析:选C.将x=1,2,3,y=0.2,0.4,0.76分别代入验算.
6.某工厂12月份的产量是1月份产量的7倍,那么该工厂这一年中的月平均增长率是()
A.711B.712
C.127-1D.117-1
解析:选D.设1月份产量为a,则12月份产量为7a.设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7a=a(1+x)11,
1.A 2. B 3. D 4.B 5.C 6.D 7.AD 8.AC 9.C 10.D 11.A 12.AC 13.B 14.CD 15.D 16.A 17.①钠浮在液面上,很快熔化成小球,钠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2Na+2H2O=2NaOH+H2↑ ②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2NaOH+CuSO4=Na2 SO4+Cu(OH)2↓(蓝色)
18. (1) SO2+Na2O2=Na2SO4;SO3+Na2O2=Na2SO4+O2;(2) 最高
1、B(A处chù 蕊ruǐ C悼dào 空 kòng D蜕tuì 肄yì)
2、B(A度 烽 C 采 骛 D苍 丛)
3、A(A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应用“应接不暇”。 B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C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D 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4、C (A是正反两面呼应不周,应改为“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得怎样。一看有没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成才;二看有没有毅力和决心,能否一辈子坚持下去。” B应改为“通过严格的制度设计,以及不折不扣的监督机制”。 D“约”与“左右”重复。)
二、默写题。(每空1分,共10分)
5、补写下列名篇句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言笑晏晏 ②哀民生之多艰 ③兰泽多芳草 ④海不厌深 ⑤羁鸟恋旧林 ⑥齐彭殇为妄作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泣孤舟之嫠妇 ⑨人生几何 ⑩暧暧远人村
三、文学名著题。(共10分)
6、C E (C“第一次”有误。前几次都写不好,后来梦中得了八句,受到众人称赞。E“一直不认罪”有误。最终屈打成招,认罪了。) (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7、简述题。(1)答:林黛玉薛宝钗。(1分)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1分)劝黛玉药补不如食补,并答应送燕窝来。(1分)黛玉感叹无依无靠讨人嫌。宝钗说她虽然有个哥哥却不如没有,只多了个母亲,比黛玉略强些。(1分)交谈中,黛玉感激宝钗如此关心体贴,责备自己平日多心错怪宝钗。(1分)
(2)答:青年诗人甘果瓦不经意闯入了乞丐王国,(1分)按照“奇迹法庭”规定,除非乞丐王国中有人认他为丈夫,否则将被处死。( 1分)正当甘果瓦即将被乞丐们处以绞刑的时候,爱斯梅拉达为了解救他,答应与他结为夫妻,(1分)并摔罐为证,(1分)结为名义上的夫妻,婚期四年。(1分)
四、文化经典题。(6分)
8、(1)以人为本或民本思想或人道主义或仁德思想或仁爱思想。(意思对即可)(2分)
(2)不矛盾(1分)。孔子心存仁爱广施爱心,(1分)至于马房失火,孔子问人不问马,是把马当财产对待,说明他重人不重财,未必就是贵人贱马,不是对众生存有偏心。(1分)他“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不用大网捕鱼,不射栖息在巢中的鸟,敬畏鱼鸟的生命,说明他“泛爱众”。(1分)
五、古代诗歌阅读。(6分)
9、(1)运用了起兴的手法。(1分)作用:①抓住“东风”“柳线长”等物候特点,点明时间。(1分)②为人物的出场营造出伤感的氛围。(1分)(柳丝长垂,渲染了离别的气氛,映衬出主人公离别的不堪,自然就烘托出饯别之际的凄苦心情。)(意思对即可)
(2)“未尽”句说的是饯别还未结束,女主人公就已泪千行,悲不堪言。(1分)运用夸张手法刻画了一个悲悲切切、难舍难离的感情丰富的妻子形象。(2分)(“未”“已”两个时间副词表现了动作起讫之快,有力刻画出女主人公凄然相向的离情之苦。)(意思对即可)
(二) 文言文阅读。(14分)
10、B(相:帮助)
11、D(A组,连词/介词。B组,觉得,认为/把……作为。C “才”/ 是。D组都是助词,主谓间,取独,无义)
12、B(B是省略句,“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之”;其它三句是倒装句,定语后置)
13、C(“引出用雨给亭命名的缘由”有误,开篇就已经点明用“雨”命名的缘由。)
14、(1)后代的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呀!(谬、名、胜各1分)
(2)这一年的春天,在歧山的南面(空中)落下麦子,卦象认为是丰年之兆。(雨、有年、句式各1分)
七、现代文阅读。(19分)
(一)课内文本阅读(6分)
15、B (“一切景语皆情语”,蓝色或白色为冷色调,能表现秋的清、静、悲凉,从而传达作者的感情。B项分析正确,A、C、D都只对颜色本身发表看法,而没有联系到作者的主观感情。)
16、D (D项正确,写声音是以动衬静的写法,突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A项分析不符合文眼“清、静、悲凉”。B、C项都是讨论声音无关紧要的特点,没答到要点。)
17、A (A项恰当地概括了三节文字的内容。B项三节文字并非一一对应秋的“清、静、悲凉”,而是每段文字都渗透了秋的三个特点。C项这三段文字没有提及南国之秋,分析与选段内容不符。D项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说法有误,每一节主要是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二)课外文本阅读(13分)
18、A C( A项,没有“母爱的细腻”,母亲的来信只是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增加了主题的厚度”理解错了,文章的主题是以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C项,没有赞颂“从容豁达”。外祖父屈从于命运。)(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19、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或:身躯高大,树冠繁茂)(2分) 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花开花落之从容淡泊之大度。(2分)
20、契合:历经风吹雨打;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2分) 不同:梧桐有顺从糊涂的一面;外祖父缺少从容淡泊的大度。(2分)
八、语言运用题。(7分)
21、谜语:(1)指手画脚(2)听(3)晴雯(每个1分)
22、仿写:答案示例: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才能俯视原野;大地有慷慨的心肠,才能哺育万物;海洋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容纳百川(江河)。(句中要用上合适的比喻或拟人手法,前后句末包含条件和结果关系。每句各2分)
九、作文:23、思路指导:这是一个标准的命题作文。看“走进”“拥抱”“关注”等词,知道应该是以写“事”为主,注意题目中的那个“也”字,它告诉我们选材范围最好定在“课堂”之外。可以描绘一次失败的经历。例如“我”曾经认为只有校园内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直到经受了一次挫折和失败后才认识到外面广阔的世界也是课堂。也可以描述一回成功的体验。虽然“我”平时没有意识到“我”所关注的对象的特殊之处,忽然有一天发现从中受到了教益和启迪,于是明白了许多。还可以客观地描述一种状态。 例如从自然、书籍、网络或者同学的交往中得到了许多,意识到自己的种.种不足,并且认真总结自己的心路历程,表述“我”对“课堂”的理解。
评分标准:①总体按照高考评分标准。②统一以49分切入。③题目横线没填扣2分。④错别字两字扣1分,最高不超过5分。⑤字数不足800字的,每50字扣1分。⑥离题卷和偏题卷的慎判。确有离题的,35分以下;偏题的,42分以下,35分以上。⑦抄袭的、套作的、思想不健康的可以给0分。
【译文】(一)马房烧了,孔子退朝 回家,问道:“伤了人吗?”(回答说:)“没有。”接着询问马的情况。(二)是对孔子行为的描述,表达了孔子的仁爱感情。“纲”指鱼网上的总绳,代指鱼网;一说是在水面上拉一根大绳,在绳子上系许多鱼钩来钓鱼。“弋”指用带绳子的箭射取;“宿”指已经归巢歇息的鸟。这句话大意是说,孔子只钓鱼,而不用大网捕鱼;孔子射鸟,而不射栖息在巢中的鸟。
【参考译文】
这座亭子以雨命名,是为了表示喜庆。古代逢到喜庆,便以此题名于事物,表示不忘。周公得禾,便以《嘉禾》作他著作的篇名:汉武帝得鼎,便以元鼎作他年号的名称;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以“侨如”作他儿子名字。喜庆虽有大小不同,表示不忘的用意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始营建官邸。在厅堂北面筑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凿了一口池塘。引水种树,作为休息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之南空中落下麦子,占卜后是丰年之兆。接着整月不下雨,百姓这才很着急。过了三个月,到乙卯日(四月初二)才下雨,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却感到不满足。丁卯那天是大雨,下了三天才停止。官吏一起在衙院庆贺,商人一起在市场歌唱,农民一起在田头喜乐。担忧的人为之高兴,患病的人为之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这时建成。
于是开酒宴于亭上,向客人劝酒,然后跟他们说:“如果五天不下雨,行么?”“五天不下雨,麦子就长不成了。”“十天不下雨呢?”“十天不下雨稻子就长不成了。”“无麦无稻,年成就要连年饥荒。诉讼案件会增加,并且盗贼也会更加猖獗,这样,我跟诸位即使想在这座亭子里悠然自得地游乐,能够做到吗?如今上天不遗弃下民,刚旱不久便赐雨于人间,使我与诸位能够相互舒畅地欢乐于亭中,这都是雨的恩赐啊!怎么可以忘记呢?”
我们从一出生到耋耄之年,一直就没有离开过数学,或者说我们根本无法离开数学,这一切有点像水之于鱼一样。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完美假期寒假作业答案,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数学网一直陪伴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2014济南高一检测)若圆(x-3)2+(y+5)2=r2上有且仅有两个点到直线4x-3y-2=0的距离为1,则半径长r的取值范围是()A.(4,6)B.[4,6)C.(4,6]D.[4,6]【解析】选A.圆心(3,-5)到直线的距离为d= =5,由图形知42.(2013广东高考)垂直于直线y=x+1且与圆x2+y2=1相切于第一象限的直线方程是()A.x+y-=0B.x+y+1=0C.x+y-1=0D.x+y+ =0【解析】选A.由题意知直线方程可设为x+y-c=0(c0),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1,即 =1,c=,故所求方程为x+y-=0.3.若曲线x2+y2+2x-6y+1=0上相异两点P,Q关于直线kx+2y-4=0对称,则k的值为()A.1B.-1C.D.2【解析】选D.由条件知直线kx+2y-4=0是线段PQ的中垂线,所以直线过圆心(-1,3),所以k=2.4.(2014天津高一检测)由直线y=x+1上的一点向(x-3)2+y2=1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A.1B.2 C.D.3【解题指南】切线长的平方等于直线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的平方减去半径的平方,所以当直线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最小时,切线长最小.【解析】选C.设P(x0,y0)为直线y=x+1上一点,圆心C(3,0)到P点的距离为d,切线长为l,则l=,当d最小时,l最小,当PC垂直于直线y=x+1时,d最小,此时d=2,所以lmin=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5.(2014山东高考)圆心在直线x-2y=0上的圆C与y轴的正半轴相切,圆C截x轴所得的弦的长为2,则圆C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弦长一半、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解析】设圆心,半径为a.由勾股定理得 + =a2,解得a=2.所以圆心为,半径为2,所以圆C的标准方程为 + =4.答案: + =4.6.已知圆C:x2+y2=1,点A(-2,0)及点B(2,a),从A点观察B点,要使视线不被圆C挡住,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可得TAC=30,BH=AHtan 30=.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答案:
三、解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7.(2013江苏高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0,3),直线l:y=2x-4.设圆C的半径为1,圆心在l上.(1)若圆心C也在直线y=x-1上,过点A作圆C的切线,求切线的方程.(2)若圆C上存在点M,使MA=2MO,求圆心C的横坐标a的取值范围.【解题指南】(1)先利用题设中的条件确定圆心坐标,再利用直线与圆相切的几何条件找出等量关系,求出直线的斜率.(2)利用MA=2MO确定点M的轨迹方程,再利用题设中条件分析出两圆的位置关系,求出a的取值范围.【解析】(1)由题设知,圆心C是直线y=2x-4和y=x-1的交点,解得点C(3,2),于是切线的斜率必存在.设过A(0,3)的圆C的切线方程为y=kx+3,由题意得,=1,解得k=0或-,故所求切线方程为y=3或3x+4y-12=0.(2)因为圆心C在直线y=2x-4上,设C点坐标为(a,2a-4),所以圆C的方程为(x-a)2+[y-2(a-2)]2=1.设点M(x,y),因为MA=2MO,所以 =2,化简得x2+y2+2y-3=0,即x2+(y+1)2=4,所以点M在以D(0,-1)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由题意知,点M(x,y)在圆C上,所以圆C与圆D有公共点,则2-12+1,即13.由5a2-12a+80,得a由5a2-12a0,得0.所以圆心C的横坐标a的取值范围为.8.已知圆的圆心在x轴上,圆心横坐标为整数,半径为3.圆与直线4x+3y-1=0相切.(1)求圆的方程.(2)过点P(2,3)的直线l交圆于A,B两点,且|AB|=2.求直线l的方程.【解析】(1)设圆心为M(m,0),mZ,因为圆与直线4x+3y-1=0相切,所以 =3,即|4m-1|=15,又因为mZ,所以m=4.所以圆的方程为(x-4)2+y2=9.(2)①当斜率k不存在时,直线为x=2,此时A(2,),B(2,-),|AB|=2,满足条件.②当斜率k存在时,设直线为y-3=k(x-2)即kx-y+3-2k=0,设圆心(4,0)到直线l的距离为d,所以d= =2.所以d= =2,解得k=-,所以直线方程为5x+12y-46=0.综上,直线方程为x=2或5x+12y-46=0.【变式训练】(2014大连高一检测)设半径为5的圆C满足条件:①截y轴所得弦长为6.②圆心在第一象限,并且到直线l:x+2y=0的距离为.(1)求这个圆的方程.(2)求经过P(-1,0)与圆C相切的直线方程.【解析】(1)由题设圆心C(a,b)(a0,b0),半径r=5,因为截y轴弦长为6,所以a2+9=25,因为a0,所以a=4.由圆心C到直线l:x+2y=0的距离为,所以d= =,因为b0,所以b=1,所以圆的方程为(x-4)2+(y-1)2=25.(2)①斜率存在时,设切线方程y=k(x+1),由圆心C到直线y=k(x+1)的距离 =5.所以k=-,所以切线方程:12x+5y+12=0.②斜率不存在时,方程x=-1,也满足题意,由①②可知切线方程为12x+5y+12=0或x=-1.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一数学完美假期寒假作业答案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A.所有直角三角形
B.抛物线y=x2上的所有点
C.某中学高一年级开设的所有课程
D.充分接近3的所有实数
解析A、B、C中的对象具备“三性”,而D中的对象不具备确定性.
答案D
2.给出下列关系:
①12∈R;②2?R;③|-3|∈N;④|-3|∈Q.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B.2
C.3D.4
解析①③正确.
答案B
3.已知集合A只含一个元素a,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0∈AB.a=A
C.a?AD.a∈A
答案D
4.已知集合A中只含1,a2两个元素,则实数a不能取()
A.1B.-1
C.-1和1D.1或-1
解析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a2≠1,即a≠±1.
答案C
5.设不等式3-2x<0的解集为M,下列正确的是()
A.0∈M,2∈MB.0?M,2∈M
C.0∈M,2?MD.0?M,2?M
解析从四个选项来看,本题是判断0和2与集合M间的关系,因此只需判断0和2是否是不等式3-2x<0的解即可.当x=0时,3-2x=3>0,所以0不属于M,即0?M;当x=2时,3-2x=-1<0,所以2属于M,即2∈M.
答案B
6.已知集合A中含1和a2+a+1两个元素,且3∈A,则a3的值为()
A.0B.1
C.-8D.1或-8
解析3∈A,∴a2+a+1=3,即a2+a-2=0,
即(a+2)(a-1)=0,
解得a=-2,或a=1.
当a=1时,a3=1.
当a=-2时,a3=-8.
∴a3=1,或a3=-8.
答案D
7.若a,b∈R,且a≠0,b≠0,则|a|a+|b|b的可能取值所组成的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答案:C 3.解析:序幕:多喻指重大事件的开端,根据语境可知用得恰当;帷幕:指悬挂的遮挡用的幕布,不合语境。宣告:正式宣布,多用于庄严场合;宣称:是公开地用语言、文字声明。接管:接受并管理,如接管政权;接替:从别人那里把工作等接过来并继续下去,根据所给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可知(3)应选“接管”。交换:是双方各拿出自己的东西交换,不能用于此处;交接:是移交并接替的意思。答案:B 4.解析:A项“不情之请”,情,情理。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作自己求助于人时的客气话。B项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多含贬义)。C同室操戈: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D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答案:A 5.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成分赘余,“难以”和“无法”去掉一个。B项搭配不当,“加强和改善”中“改善”与“调控”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第一处“新生代农民工”前。答案:D 6.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分析。四个选项首句就是③和④的区别。从逻辑上看,应该先④后③,排除C、D两项。再从内容的相关、衔接上看,④③⑥紧密相关,故④后面可以用③,排除B。所以选A。答案:A 7.解析:从第⑦段中可以看出“想赚走所有环节的钱”“想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是从不同角度对乔布斯所作的评价,是揣测,不一定是乔布斯的心理,文中也没有表明“苹果”的“封闭”是建立在乔布斯这双重心理上的结果。答案:C 8.解析:A项,张冠李戴,马克斯·韦伯并未认为乔布斯是“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B项,文意理解错误,“控制权”是指对其他行业的控制权,而不是对追随者的控制。另外,“让他们参与到消灭PC的活动中”属于无中生有。D项,原文中的这条“路”指的是“他们的软件和硬件由不同的公司完成,像PC时代那样强调速度”。答案:C 9.解析:“受制于产能”是去年iPad平板电脑没能卖得更多的原因。影响销量的原因很多,仅凭提高产能,不能预测出今年的销量。答案:A 10.解析:动词,做官 答案:B 11解析:六句中只有第③句不是称颂欧阳修文才德行的。第③句是说欧阳修的政治功绩。答案:D 12.解析:应是“质、文、韵、辞” 答案:A 13答案:(1)一个人假如能够像这个样子,那(一辈子)也就值得了,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2)您的居官和辞职,差不多如同英灵精气,不随草木一起腐烂消失。
参考译文:
大凡事情有人力可以做得到的,尚且难以预料;更何况(有些事情)天意幽冥难懂,又哪里是人可以推想得出来的呢?然而先生您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享有盛名,死后又必定能够流芳后世。一个人假如能够像这个样子,那(一辈子)也就值得了,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像先生您的器量恢弘、材质深厚,智慧高超、见识远大,再加上学术的精深微妙,所以充满在文章里头,表现在议论中,是那么的豪放杰出,那么的高峻雄伟,那么的奇特巧妙,那么的不同凡俗。蓄积在胸中的,浩瀚得有如江河汇聚起来;发露在外面的,灿烂得有如太阳、星星的光辉。您清雅的风格,有着幽洁的韵味,悲凄的地方好像旋风、急雨突然降临;您雄壮的辞语、恢弘的论辩,畅快得好像轻车骏马在奔驰一样。当代的学者,不必问他认不认识您,只要拜读过您的文章,那就能够了解先生您的为人了。
唉!从先生您出来做官,长达四十年的时间,有时升迁、有时贬谪,往复不定,真会让人感叹世路实在是崎岖难行啊!您即便是困顿挫折,进退两难,屡遭贬谪,流离不定,而始终不被击倒,因为公共的舆论是有一定的是非。(所以)在您已经被压抑之后,又能够再度受到重用,于是名声在当代显著。先生您果决勇敢的气魄,刚强正直的节操,到了晚年仍丝毫不衰。
当仁宗皇帝在位的晚期,他顾念自己死后的各种事情,说过像先生您这样的人,是可以交托国家安危的重责大任的人。(后来果然)您(准确地)决定国家的大方针、总决策,从容指挥,应付自如,定出安定天下的大计,真可以说是千年难得一见的优秀人才。当您功成名就之后,不居功地离开了朝廷,您的居官和辞职,差不多如同英灵精气,不随草木一起腐烂消失,您将会在箕山之侧、颍水之滨和贤人长相伴左右。当今天下人,不论是贤能或者不肖之徒,都会因为先生您的过世而落泪,而哀伤叹气,更何况那些和您同朝的士大夫们,平常与您结交往来的人呢!又更何况先生您是我心目中最向往、敬慕而瞻仰依靠的人呢!
唉!盛衰兴亡的道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然而临风充满着怀念,我心怅惘而不能忘情的是,一想到今后再也看不到先生您了,那么我能去追随谁呢?
14.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一要解释词语在所在句子中的含义和作用,二要结合全诗分析运用该词语对表现主旨的作用,三要分析运用这些词语对读者会产生怎样的阅读效果。
答案:“流”、“拨”用得妙。(1分)“流”字写出了江水长流不断,仿佛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1分)“拨”字写那划动的短棹仿佛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1分)江水、木桨都是实体,梦境、星影是空幻、浮动的,(1分)在实、虚之间分别用动词“流”和“拨”,组合成一幅星夜行舟图,不仅似闻夜行船声,(1分)还因虚实相辅扩大了意境,让人产生联想。(1分)
15.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该形象有何特征,如作用一前一句;其次,要分析诗人运用这一形象的目的,如作用一的后两句及作用二、三;最后,要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和所要达到的目的之间的关系,上述三个作用的分析都扣住了这些要点。
答案:作用有三:
一、“孤亭”形象地写出了螺山的外部特征,照应首联,紧扣诗题。(1分)
二、亭能让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短亭,又能浮现出螺山亭亭玉立目送行舟的模样。螺山为之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均形象地表现了出来。(2分)
三、更能体现诗人真挚的感情,将螺山人格化,想到自己的离去冷落了螺山,因而螺山显得孤寂,比说自己孤寂显得更深沉浑厚。(2分)
16.解析:C项,“文章暗含了对神化屈原的文人的不满之情”属于架空分析,于文无据。D项,“呼唤屈原应当具有普通人对故乡的亲人的情感”,屈原本身就对故乡亲人充满思念之情。答案:CD
17.解析:这是一篇文化散文,“呼唤”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从文章的首段两幅画像到文中对屈原气节品格的分析,以及后面对秭归风物人情、传说故事的描写,都围绕这两个字。
答案:①提及两幅人物画,引出呼唤的对象——屈原。②叙写文人对屈原的呼唤.将屈原的气节化为文化内涵,成为文人力量的源泉。③通过对屈原故乡的踏访和传说的描写,写出百姓和亲人对屈原的呼唤,还原了屈原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18.解析:找出文中《天问》《屈子行吟图》和文章最后一句中描写屈原形象的关键词语进行概括。答案:①飘逸、冷峻、无可奈何;②苍凉、凄苦而平和;③概无官爵,普通平民。
19.解析:这句话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十分明确,关键在于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最好”。评析允许不同的看法,但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
答案:回归民间,还原为一个普通人,才是屈原最好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屈原这样的伟人应该走下神坛、回归民间的愿望。(评价示例)我赞同作者的观点,伟人有其伟大的地方,但是伟人也是人,也有亲人、朋友,回归民间、回归人性的本真是人的正常需求,所以我赞同作者的观点。(如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亦可)
20.答案:满足感应该源于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不劳而获是可耻的。
【高一寒假作业答案生物物理】推荐阅读: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高一物理练习实验题01-13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10-27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设计03-12
人教版初二寒假物理作业答案07-24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江寒假作业答案11-01
初三上学期物理寒假作业答案2018年07-28
高一寒假学习安排,高一寒假该如何学习?02-28
高一寒假语文作文01-05
英语寒假作业答案:初三年级寒假作业答案01-09
寒假作文800字高一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