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作文打雪仗(推荐12篇)
我和爸爸妈妈去代华家里吃饭,我和小伙伴吃完饭后聚集在一起,我说:“咱们来玩打雪仗吧。”他们说:“好吧!”
我们分成了两队,我和代华一队,代小东和代小会一队,我们都找到了各自的堡垒,我们便打起了雪仗来,我一开始扔在了代小东的身上,结果我在站了起来,在那里得意洋洋,代小东就扔到了我的脸上,然后,我们开始反击了。我又把雪扔进了代小东的衣服里,他一下扔过来,差点把我弄出鼻血来了。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后,我和代华赢了。
一、作文与写作
要分析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需要分清“作文”与“写作”这两个概念。“作文”与“写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能混为一谈。
人们常说写作文, 写作文可以拆开成“写”与“作文”。“写”为动词, “作文”为名词, 这样拆开就会发现这里的 “作文”一词与“写作”一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作文”与“写作”两者之间是一个量与质的关系。《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写作”的解释为“写文章 (有时专指文学创作) ”[1];对“文章”的解释为“ (1) 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2) 泛指著作”[2];对“作文”的解释分为两种, 一种“作”为动词:“写文章 (多指学生练习写作) ”[3], 另一种“作文”为名词:“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4]。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可以发现“作文”是一个练习的过程, 练习是为了达到“写作”的水平, 达到能够完成一篇篇幅不很长的作品或是一本著作的水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分学段的, 对小学1—2年级学段提出具体要求:“1.对写话有兴趣, 留心周围事物,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5]显然小学一年级就进行“写作”教学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实属超纲。
二、写作与写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对不同学段的作文教学有不同的名称。 第一学段 (1—2年级) :写话;第二学段 (3—4年级) 和第三学段 (5—6年级) :习作;第四学段 (7—9年级) :写作。 每一个学段的课标要求是不一样的, 那么写作与写话在课标上有哪些不同呢?
上文中已经提到写话阶段的要求, 这里不再重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对第三学段写作的要求:“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 围绕表达中心,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 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 表达意图明确, 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 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 做到观点明确, 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 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 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 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 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 修改自己的作文, 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 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6]
首先, 从篇幅上, 写作的要求明显增多, 并且要求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其次, 写作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写出思想, 而写话则重在培养兴趣。 再次, 相较于写话, 写作提出了文体的要求并且要求学生学会缩写与扩写。 最后, 写作额外提出了练习的时间、篇幅、次数的要求, 这些都是写话中没有的。 小学一年级学生能够完成这样高要求的学习任务吗?
三、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的可行性
以上论述仅能够证明在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是一个超纲的要求, 那么在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到底是否可行呢? 写作是一个“采集—构思—表述”的过程, 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同时, 学生写出的文章好坏也与其知识的储备积累的多少有关。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 写作的一大障碍是该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储备足够多的字词, 也存在会说不会写的情况。 这是以往在小学低段作文教学中遇到的一大障碍。 通过学习, 这一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否会影响一年级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呢?
(一) 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写作练习的可行性
一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一个转折时期, 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生理方面有自控能力较低、注意力易分散、理解能力较低等特点。 由于以上特点, 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并不能够静下心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对教师的讲解也并不能够完全准确地理解, 因此并不能够完成写作过程中的采集写作素材的部分。 同时因为自控能力较低, 这一阶段的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对每个问题或事物进行良好的长时间的思考与分析, 而注意力易分散更是会导致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被周边事物吸引, 从而中断思考。 这同样不利于完成写作过程中的构思整篇文章的部分。
由于一年级学生生理方面的特点并不能够很好地完成“采集”与“构思”部分, 因此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可行性是不大的。
(二)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与写作练习的可行性
一年级是学生由“依附父母“的“小霸王”转变为“独立生活”的“小个体”的过渡时期。 学生在心理上需要一个适应期, 这一时期的学生会因为例如被同学欺负或是听不懂课程而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 对于学生来说, 写作是一个较枯燥的过程, 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 在小学一年级, 这个可能存在负面情绪的时期, 进行写作训练可能会造成学生更强的抵触心理。 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想要进行写作练习的可能性亦是不大的。
由上述论证, 可以看出,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存在一些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在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作文能力, 亦可能在日后的作文教学中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但这并不代表小学一年级不可以进行作文教学。 那么,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以便解决学生日后写作难的问题, 在小学一年级应该展开怎样的作文教学活动呢, 下文将进一步进行分析。
四、小学一年级应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收集材料的能力, 培养构思能力,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以及培养表达能力都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但是小学一年级的作文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该阶段的学生存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 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需要培养的并不是上述的写作能力, 而是针对该阶段学生的特点, 为后期的作文教学做铺垫性的、准备性的作文教学。
(一) 培养兴趣
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强行提前进行写作训练并不是良好的开端。 虽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已经被说过千万遍, 但对于每一个初学者来说, 培养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提出:“对写话有兴趣, 留心周围事物,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7]如果学生没有建立起用文字表达自己想法的兴趣, 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作文教学中出现语言缺乏色彩, 如同记流水账一般乏味的现象。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作文课上, 教师可以不急于让学生提笔练习, 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激发学生对上作文课这件事情产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将作文教学与阅读及口语交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铺垫式的作文教学。 例如, 多鼓励学生读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体会用文字所表达事物的乐趣。 再如, 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表达自我感受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作文教学并不应该急于催促学生为了写作而写作。 打好基础, 为后期的提笔练习做好准备工作才是该阶段学生需要的作文教学。
(二) 对学生思维的正确引导
近几年, 一个热门词汇引领着整个语文教育界———语文核心素养, 这其实是重提双基。 但过去的双基更加侧重停留在语言本身的层面上, 现在重提双基则加入了以前忽视的人文性。 教育本身, 一为教书, 二为育人。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 也应该在教书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语文课堂, 帮助学生塑造完整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 尤其是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该阶段的学生心智都不成熟, 如同一张白纸。 因此他们所想象的事物很多都是不符合逻辑, 是天马行空的, 该阶段的学生是需要成年人进行引导的。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正确引导, 仅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够的。 下图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中的一段话:
这段看似让人哭笑不得的文字, 却令人感慨颇多。 这段文字不仅逻辑不通, 用词也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 经济、文化、政治都在不断进步, 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通过一些事物, 间接地接受一些正确或不正确的信息, 从而导致学生写出与上述段落类似的语句。 如果学生出现这类问题, 在作文教学中, 课上可以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鼓励学生将心中所想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 每周请2到3名学生讲述一个自己编的小故事, 在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 亦可了解学生心中所想, 及时纠正学生思维中的错误;课后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科普读物, 多与大自然接触, 让学生减少与媒体不必要的接触, 同时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帮助学生端正三观, 避免使用一些错误的词汇。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以上两点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训练。 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时期习惯了以游戏为主的生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帮助学生练习。 如造句接龙, 教师给出一个情景, 并让每一位同学设想在这个情景下会发生的事情, 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用简短的句子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 并请学生逐个读出自己的句子, 以此丰富整个情景。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结语
虽然教育一直在不断改革, 但是教书育人的初衷是不变的, 不能因为目标的提高而不断超前教育, 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有时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最终适得其反。 作文教学如此, 其他语文教学亦是如此。 揠苗助长的故事众所周知, 但仍然有很多人因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选择不顾后果的不适合学生发展情况的超前学习。 我国的教育方式被世界称之为“中式教育”或是“精英教育”, 但是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出现了不少被人们称为“死读书”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并不能做出很好的成绩, 反而一些在学校里成绩一般但思维活跃的学生在社会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而进行不适合的超前, 真的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不败的成绩吗?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李娜.谈谈小学低段写话兴趣的培养[J].大庆:作文成功之路 (上) , 2014, (12) .
[4]姚晴.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5.
[5]高敏.小学低年纪写话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14.
一、结合拼音,写好一句话
“拼音”日记是一种夹拼音、汉字的日记。一年级学生学完汉语拼音,教师就可以指导他们借助汉语拼音写一句话日记,来记录他们最想说的话。刚开始写时,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一句话中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只要能把这句话写通顺完整就行,至于好词佳句,可以放到以后再慢慢提高要求。训练中,我强调日记的内容应该每天都是新鲜的,不能每天都写差不多的话,那就没有意义了。这样的日记形式,既对学生所学过的汉字和拼音进行了运用和巩固,又学习了书面表达。
二、图文并茂,写好一段话
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识字量和词汇都增加了,他们可以写出两、三句话的日记,甚至能写出一段话的日记。这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让学生利用图画进行创作,为他们的日记配上插图并涂上颜色,这样的写日记形式,学生兴趣浓厚,写出了图文并茂的绘画日记。在日记中,出现了郊游活动,探望老人,手工制作等场面,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样的日记,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成熟度,难度不高,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结合阅读,学写读后感
阅读对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写话教学要与课内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学生在阅读一些文章之后,他们在写日记的时候就会仿写、运用学会的语言进行写话。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阅读经典童话故事,请学生交流听故事的感想;在课后,教师为家长提供阅读指导,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人生体验,有的学生就会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下自己阅读故事的感受。
四、巧用课文留白,拓展学生思维
利用文章叙述中的留白,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即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叙述中的空白,设计练习,读写结合。如《我为你骄傲》一文,有这样一段话:“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这里就隐含了一个情节空白:“我”给老奶奶写了一封道歉信,道歉信的内容是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来进行想象:道歉信的内容文中没有写出来,你能帮小男孩写出来吗?此处空白,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体验较多,思维的火花会一下子点燃。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很快一篇篇小练笔出炉了,学生们在替小男孩写道歉信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我”终于承认了错误,承担了该负的责任,所以心里感到一阵轻松。经过合理的想象和拓展,学生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自然而然受到了“做人要诚信”的思想教育。通过对文本留白的补充,学生们既进行了语言训练,又超越了文本,可谓一举两得。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们还慢慢学会了编故事,续写故事,改写故事。
早晨,我打开窗户一看:地上白了,树上白了,屋顶上也白了,好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雪白的棉被,银装素裹的世界真美我飞快地吃完早饭,和几位邻居的男同学一起到楼下去打雪仗。我们先分成两个队,准备了很多个雪球,就开始打雪仗了。我们你打过来,我打过去,谁也不肯让谁。这时我拿起一个“炮弹”朝着对方的“敌人”打过去,哦!太好了!我打中了!我欢呼起来,对方的“敌人”也不罢休,趁我高兴时,也扔了一个雪球。那个雪球飞了出去,正巧打到了我的脸上,把我的脸打成了一朵雪白的“花”,顿时我的脸上凉凉的。当队友看到我的那个奇怪的脸他也乐了,就这样我们嘻嘻哈哈,玩得非常开心。
操场仿佛披上了白而轻软的地毯,变成了洁白无暇的王国。大家跳呀,闹呀,跑呀,有的堆雪人,有的在拍照,而一场追逐着的雪杖已经开始啦!我抓起一把雪,把它捏成圆球,发现安安正猫着身子,心想:“安安,你就作我的第一个袭击目标吧。”我悄悄尾随在安安后面,不料却被他发现了,我赶紧打出雪弹,扭头就跑。安安紧追不舍,抛过来的雪球击中了我。我随手抓起一把雪砸向他,我们你来我往,准备大战三百回合。突然,安安转移了目标,偷袭了景老师。景老师哪肯罢休,也拿起一块雪反击。所有女生看到了,也纷纷拿起雪围攻安安。安安笑笑说:“我是Boss是吧?”说着就两手抓雪,左右开弓,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可惜他“一拳难敌四手”,被打得落荒而逃。而我呢?女生们开始包围我,准备对我实施“饱和袭击”。我一看不妙,“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迅速逃跑。幸好我逃得快,要不然肯定被她们扔成“落汤鸡”。撤退中,我最后一次偷袭安安不成,却不偏不倚地击中了景老师,“啊!”我轻叫一声:“NO,why ?”
在欢声笑语中,打铃了,我们流连忘返。雪花还在飘着,她如同身着白裙的舞女,身态轻盈,婆娑起舞。她更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不知疲惫地和我们嬉闹,抚着我们发热的脸庞,化成滴滴水珠,流到眉毛、脖子里……我们边感受着雪花,边往教室里走去。
我出生在南京这一座偏南部、沿江的城市,在这儿,我很少看到雪,当然就更不要提能够年年冬天打雪仗了。除了在20xx年元月前后的那场雪,我打了雪仗,就属20xx年下雪时我和同学打雪仗玩得最开心,最尽兴了。
那是在十一月的一天,我盼望很长时间的雪终于下了,而且纷纷扬扬地下得很大,望着窗外的大雪我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放学后,我便约了三、四个伙伴,也全然不顾班主任老师叮嘱的什么“放学后直接回家”的要求,就直接和同伴们一起“奔赴战场”了。开始打雪仗了,我们分成两伙,我先捡一些比较松软的小雪球,瞄准了“敌人”,等朋友一“炮”打完,我就用力将雪球扔出去。“嗖”,雪球飞了过去。只听“啪”的一声,那个雪球不偏不倚地砸在了对方的脸上。他显然被我激怒了,仗着他身高力大,狠狠地将一团大雪球朝我砸来。可雪球砸在了大树的树枝上,碎成了许多小团雪,我当时正躲在树下,不幸被散落的“雪弹”击中。但是我灵机一动,立即捡起一团大雪球,把它向空中一抛,顺势再用脚对准大雪球用力猛踢,“呯”,雪球被我踢成了“散花弹”,落下后全中“敌军”。之后,我如法炮制,打得对方落花流水、一败涂地、抱头鼠窜。我们胜利的欢呼声,在空中回荡着。我还骄傲地给这一“绝招”起了个名字,叫做“朱氏雪龄球”。时间过得多快啊!眨眼间,天黑了,时候不早了,也该回家了。临别之前,伙伴们都相约:“明天再来,一决雌雄!”
1. 自主看图, 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借助教材上色彩鲜艳的图画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激活学生自主看图的乐趣。例如在学习“xǐquè”这个音节词时, 首先不是让学生直接去拼读音节, 而是让他们先观察音节旁边的那幅图, 待他们自己看出那是一只喜鹊后, 教师再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音节词, 从而发现图与文的紧密联系, 也便掌握了学习有图的音节词的方法。当学生学习了“māma”这个音节词后, 要求学生把这个词放在句首或句尾各说一句话, 学生说出了“我有一个好妈妈”“妈妈是一名教师”等句子。学完拼音后, 要求学生进行贴画、写话练习, 让学生剪贴或在笔记本上画一幅图画, 再用拼音写一两句话表示图意。这样, 既复习巩固了汉语拼音, 又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享受到学习的愉快, 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2.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 先让学生说说看到图时会想到些什么, 然后带问题去读课文, 并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学习《小母鸡种稻子》, 先让学生说说看到课题后, 你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小母鸡怎么种稻子?”有的说:“小母鸡和谁一起种稻子?”还有的说:“小母鸡种稻子要送给谁?她不怕苦, 不怕累吗?”于是让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学课文, 并鼓励学生质疑:“小母鸡为什么会把又香又甜的白米饭送给不给她帮忙的小猫、小猪、小鸭呢?”“小猫、小猪、小鸭为什么不肯给她帮忙呢?”“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小猪会说‘明年我们要和你一起种稻子’?”“为什么小猫会羞红了脸?”“为什么小鸭会低下了头?”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讨论, 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并且知道劳动是光荣的, 应当珍惜劳动成果, 培养劳动的观念及习惯。
3. 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教学中既要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 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重视学法指导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 可采用“指明——尝试”的方法指导学生记忆字形。例如在教独体字时, 数数这个字共有几画, 每一画的名称是什么, 每一个笔画又在什么位置, 按照怎样的笔顺分析书写;在进行合体字教学时, 教给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记忆生字, 利用构字特点记忆生字, 利用部件分析法分析记忆字形。在学习了一定数量的生字后, 教给学生利用拆卸式和组装式分析记忆字形, 当他们掌握了每一种方法后, 就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分析记忆字形, 说出自己记忆字形的方法。例如“鸟”字, 有的学生说是“乌”字加一点, 有的学生说“鸡”字去又“。这样一个字, 学生能说出几种不同的分析记忆方法, 通过学习, 使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逐渐掌握了分析记忆生字的方法。
在词汇教学中, 可采用“记忆—概括“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在这学期的教学中, 有的词语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 如“咂咂嘴”“叼着”等词语, 有的词语通过让学生看图理解, 如“光滑”“裂纹”等。有的词语通过实物对照加以理解, 如“大”“小”“上”“下”等。有的词语通过换词理解, 如“快乐”换成“幸福”, “到处”换成“处处”等。有的则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如“一不小心”、“开心极了”。通过学习, 加强记忆, 概括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58-02
夷陵区教育局近几年正在如火如荼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掀起了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热潮。这学年我任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内容看似简单,运用起来却需教师多动脑筋,要活用新教材,运用新教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集中能力时间较短。针对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我觉得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减轻学生负担,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因此,本人就如何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所要关注的问题与大家探讨和交流: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怎样做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达到想学、乐学的目的。一节成功的课学生会思维活跃,兴趣极高,不觉得累,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就下课了,部分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有一次下课后学生说:“老师这节课这么快就上完了。”所以说教师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其次,教师上课时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也会有一个精神饱满的状态来上这节课。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
二、要重视和加强直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较差,根据这个年龄特点,他们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而对枯燥、单一、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毫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很重视直观教学,让学生通过耳听、手做、口说、脑想等多种感官的活动,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逐渐产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是其学习新知识和促进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例如,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通过学生动手摆小棒、画图形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的概念;在教3的分解时,形象地把它画成,并让学生拿出3根小棒,先左手拿1根,右手拿2根,合起来共3根,让学生看手说:“3可以分成1和2。”再让学生左手拿2根,右手拿1根,让学生看手说:“3可以分成2和1。”利用3根小棒,让学生边拿边说,学生很快掌握了3的组成分解和3的加减法。另外,一年级的几何初步知识尤其需要直观教学,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会识别几何形体。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形体时,让学生从家里找来牙膏盒、茶叶筒、药盒、皮球等,将这些东西根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类后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形体的特征,再让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学生由于这堂课利用了直观教学,并结合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兴趣较大。
三、要改变教学思路,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让学生能真正深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处于导的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思考教师的问题,遇到难题师生要相互讨论,同学们也要相互讨论。从而在相互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上课后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多提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请学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如遇到困难,可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讨论,从而解决问题。接着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题目的解题思路。这样整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才能真正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最后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要正确把握媒体运用的手段
“今天的课堂黑板还需要吗?”这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各有各的优势,选择教学手段并不是越高级越好。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方法与手段。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媒体运用的时机,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我们应该树立整合的思想,要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并科学地恰到好处地使用各种媒体,就一定能显示它的优越性,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8加几”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了动画片:“小动物数学竞赛”的故事情境。即小花狗自夸是数学的小天才,数学题难不倒它。小猴子一听,立即出题目考考它。这时屏幕呈现一个有10个格子的空牙刷盒,接着画面变成盒里放有8把牙刷,盒外有3把。当小猴子提出共有几把牙刷?怎样列式?得什么?前两个问题的确难不倒小花狗,而后一个问题却把小花狗给难住了,这时引出新课内容。
在巩固练习时,又出现了“小动物找家”,“英语歌曲《十个印第安人》”等画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处于层层推进,学生情趣交融,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 实践表明,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
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
总之,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它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空间,数学课堂不应该只是教给孩子数学知识,而应该是一个充满色彩、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数学知识的王国,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加打雪仗的人员分成两队,分别由我和老哥带领,我们定下规则:谁被命中三下便输。我哥很擅长指挥的,往往只要几分钟就能解决战斗,所以决不能掉以轻心。
比赛开始!我迅速从地上拿起一把雪捏成球,猛得甩出去,不料用力过猛,给扔过头。我的队员也不甘示弱,雪球接二连三的从空中划过,给对方带来不小的“伤亡”。老哥恼羞成怒,投过来的雪球砸中我方的一个队员,他很恼火,飞速向老哥投去一个“手榴弹”,老哥一闪,躲过这一击,但他后面的一个队员就没那么幸运,因躲闪不及而被命中。老哥见队员受伤,恨不得一口把我们全吞,指挥自己的队员全力反击,把我方打得节节败退。所幸苍天有眼,老哥他们身边没有雪,我方乘机反击,打得对方抱头鼠窜,我随手一甩,命中一个对手的鼻子,他也是个强者,迅速回一个“礼”——原味的冰淇淋。我哥更是强,趁我还在“吞食冰淇淋”的时候往我脖子里塞把雪,冻得我手舞足蹈,被老哥调侃说是“金蛇狂舞贺新春”,真是太窘,狠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经过一场激战,只剩下我和老哥决战,老哥仗着他的雪多,拼命进攻,我闪来闪去,终因躲闪不及而被命中,这一局由老哥一队胜出。
“准备,开始。”我们捧起满手的雪,两手往中间用力,转一个角度再用力,雪球就做好了。哈哈!还挺容易。不一会儿,我的手凉滋滋的,渐渐发麻,而且开始隐隐作痛。我心理暗想:太冷了,不弄了吧!可不弄又怎么能“打雪仗”呢。这雪花太可爱了,雪仗也太吸引人了,弄吧。我忍着刺骨的冰凉,继续捏着,白色的“子弹”滚来滚去,慢慢地白中透青的雪球滚圆了,我一个一个地摆放好,准备开仗。
咦?怎么回事?明明是我轻轻一放,可那雪球却“叭”地一声,“开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小伙伴对我说:“捏雪球必须捏紧,如果不捏紧的话,雪球就会‘开花’。”哦——我恍然大悟,难怪呢,我只好重新捏,用力捏的雪球一个一个放在地上才不会“开花”呢!
刚准备好子弹,还没有组织进攻呢,“叭”的一声,对方一个雪球打过来了,飞的雪花溅了我们一身,凉凉的,爽爽的。雪地里留下了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趁我们正高兴的时候,“叭”的一声,一颗雪弹打中了江小小,我急忙跑到江小小背后去观察,这样江小小可以挡住雪球,我比较安全。规则说:一个“雪弹”打一个人,打中者就要出局。还没有进入战斗的江小小只好垂头丧气地出局了。
我们队只剩两个人了,“敌我”力量有了差距。江和际看着满脸遗憾的江小小,一边安慰她一边拿了一个最大的雪球,咬牙切齿的用力一扔,打在了对方李一格的身上,李一格身上放了“烟花”。江和际哪里肯善罢甘休,趁这个好机会,一鼓作气,“叭叭叭”连发了三个“雪弹”,两人被同时击中。
瞧!奇迹出现了:我们队的两个人竟然把对方三个人打败了。我们的队员一蹦三尺高。江小小大喊:“太好了,哥哥给我‘报仇’了。”
我们正玩得高兴呢,妈妈喊:“孟华,补课了。”
一、在字词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字词教学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语感强的人,很容易把语言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从而进入其所描述的意境。完成从语言文字到画面的转换,表象是基础。没有丰富的表象积累,要完成转换是困难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学习字词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建立起字词同事物的联系,不断积累字词所表达的事物的表象。
1.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把字词同相应的事建立联系
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幻灯直观,动作、表情直观。要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把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同事物建立起联系。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直观加上语言直观等多种直观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一年级课本每篇课文插图,很多字词都可以利用插图引出和教学,不仅“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如此,“课文”也是如此,如《鹅》文中的“鹅、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词语都可以利用插图使学生把词义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2.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对一个字、词的意思的理解程度,也是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对一些信息量大的词和较难理解的词都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理解词义。如第一册《我是中国人》中的“五星红旗”一词,在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的形状时,应适当讲清楚旗上符号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一接触到“五星红旗”一词,就会把它同“党的领导、民族大团结”联系起来。
二、要严格进行理解句子意思的训练
理解句子是理解句群、甚至是理解段、篇的基础;理解简单句是理解复杂句子的基础。一年级应就理解简单句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一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二是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一个句子一般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讲的是“谁”或“什么”,接下去的部分讲的是“是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表达这两部分之间关系的只有三个基本句式,即“谁(什么)、是谁(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做什么”,按这三个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按一定的程序教学,一是先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二是在这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丰富的意思。如第一册《秋天到了》中的“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先理解句子讲的是树叶掉下来,再抓住“一片片”这个词理解是很多树叶掉下来,从而知道是秋天到了。
三、要初步训练咬文嚼字的能力
实践证明,要有比较敏锐的语感,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分析训练,做到叶老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精神。”这语言分析,就是咬文嚼字。一年级课文虽浅显,一年级学生虽是刚接触书面语言,也要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有:和其他词意思区别细微的词,如《小小的船》中的“月儿”;看似平淡、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现力丰富的词,如《雷雨》中“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的“压”;要联系上下文揣摩才能理解的词句,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免往前看……”中的问句。咬文嚼字的主要方法有:
1.比较法。就是把文中的词换词比较,来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
运用比较法,要先初步体会该词在句中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再换词比较,体會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过程如下:①这句话写什么?(乌云)乌云怎么样?(乌云压下来)“压下来”是什么意思?(降下来)怎样的乌云?怎样压下来?(满天、黑沉沉)“满天”、“黑沉沉”表现乌云什么特点?(云多、云层厚)这么多的乌云遮住天空,越降越低,好像要靠近地面,课文用了哪个词?(压)②引导学生用“降”,“落”同“压”比较,体会句中“压”的用词的准确和丰富的表现力。(物体小,一般用“降”;落到地面,用“落”、“掉”:“压”字有一种令人越逼越近的感觉,而“降”、“掉”则不能使人产生这种感觉)③就这句话想象乌云满天、越压越低的情景。
2.联系上下文体会
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不是表示询问的,而是表达小白免对小燕子的话将信将疑的心理,这个意思要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出来。教学过程如下:①联系上文引出句子;小燕子说要下雨了,小白免相信吗?从哪句话看出来?要是小白免相信燕子的话,它会怎么想?(要下雨了!)②联系下文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从课文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小白免不完全相信小燕子的话?(小白免不是直接跑回家,而是又去问小鱼为什么跑出来。)从而领会到这句话表现了小白免将信将疑的心理。
3.用想象的方法理解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把有关词句的情景具体化,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句,如《蒲公英的种子》中的“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中的“哪儿”一词的教学,先启发学生想象“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什么地方?(山冈、平原、小溪边、房前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这么多的地方,不管是山冈、平原、小溪边等,都可以用”哪儿“表示,”哪儿“可以指任何一个地方。最后要求用”哪儿“说一句话,在应用中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词。
四、要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
语感的形成主要靠理解,靠在实践中积累。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
1.要重视朗读课文和熟练成诵
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是不可能形成语感的。因此,要强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其一,不读破词是初步理解句子的标志之一,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除了要求读准字音外,应把按词连读,不读破词作为基本要求。其二,要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其三,要发挥老师范读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其四,要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
2.要重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是理解能力的训练,也是写作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较好的形式。新教材从二册开始,安排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训练。一年级的上述形式的训练,要特别强调在读懂句子、了解句子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篇课文前,应就复述一句话的意思进行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打好了复述句子的基础,可就复述一段话训练,然后才进入复述篇的训练。
关键词:弱视,屈光, 眼,治疗,学生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 是一种视觉功能的发育混乱, 主要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系统发育关键期内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 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 视觉细胞无法获得有效刺激, 造成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0.9, 且不能矫正者为弱视[1]。弱视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2]。敏感期[3]是治疗弱视的最佳时期。而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大多在六七岁, 处于敏感期, 如能得到筛查确诊, 治疗的时机才能被家长和患儿把握。为探讨在校学生弱视筛查的有效和实用方法, 了解筛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于2008年9-12月对辖区内33所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远视力+小瞳孔下屈光检查, 探讨学生及家长在弱视诊疗中的误区, 为开展小学生视力筛查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层整群抽取北京市西城区33所小学, 对选中小学的全体一年级学生进行远视力检查, 共查学生4 326名。
1.2 方法
1.2.1 测试仪器
标准对数视力表 (带灯箱) 、新缘电脑验光仪FA-6100、综合检眼仪 (雅阁ZG-30) 、遥控视力表投影仪 (雅阁ZG-100型) 。
1.2.2 测量方法
由经专门培训人员测远视力, 严格按照《北京市学生视力不良防治方案技术规范》[4]操作。将远视力<5.0的学生筛出, 即为视力不良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由眼科专业医师用新缘电脑验光仪FA-6100进行验光检查, 用综合检眼仪雅阁ZG-30进行小瞳孔下插片矫正视力, 用遥控视力表投影仪雅阁ZG-100型测量矫正视力。矫正视力达到1.0, 视为正常;矫正视力<0.9, 为疑似弱视, 建议家长带学生去正规医院眼科作进一步检查。判定依据为:双眼矫正视力>4.9为治愈;单眼矫正视力4.8~4.9为轻度弱视, 单眼矫正视力4.3~4.7为中度弱视;单眼矫正视力≤4.0为重度弱视。
2 结果
2.1 视力筛查情况
共筛查出视力不良学生479名, 视力不良检出率为11.07%。其中78名小学生单眼或双眼疑似弱视, 占全体学生的1.80%, 占视力不良学生的16.28%;88名学生已经确诊为弱视, 占全体学生的2.03%, 占视力不良学生的18.37%。确诊为弱视的学生中60人已中断治疗, 28人正在接受治疗。疑似弱视和已诊断为弱视的学生占全体学生的3.84%, 占视力不良学生的34.65%。
2.2 疑似弱视小学生屈光状态分布
见表1。
疑似弱视的78名小学生 (156只眼) 中, 怀疑为弱视的为105只眼, 其中88只眼有屈光状态记录, 17只眼无记录。
2.3 确诊弱视学生屈光构成
已确诊为弱视的88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中, 中断治疗的60人, 占68.19%, 其中有矫正视力记录的59人;正在治疗的28人, 占31.81%, 其中有矫正视力记录的24人。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北京市西城区小学一年级学生中视力不良检出率为11.07%, 已确诊为弱视学生的患病率为2.03%。疑似弱视 (假定全部能诊断) 和已诊断为弱视的学生的弱视患病率为3.84%, 接近于中华眼科学会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85年全国各地弱视普查结果 (2.86%) [5]。疑似弱视和已诊断为弱视的学生占视力不良学生的34.65%, 接近于何新春[6]所调查的结果 (33.33%) 。可见视力不良学生中弱视的患病率较高。屈光不正和斜视是引起弱视的两大主要而最为常见的原因[7]。这就要求学校视力普查时对视力不良的儿童首先要排除是否患屈光不正性弱视,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儿童弱视屈光普查优于视力普查, 准确性高、效率高[8]。由于学生的弱视筛查在学校进行, 不能进行散瞳验光 (散瞳验光必须征得家长的同意) , 只能进行小瞳孔下验光筛查弱视。本文中小瞳孔验光怀疑为弱视眼的屈光状态以远视性为主, 其中以远视性散光为主, 与张文华等[8,9]所做的散瞳验光下的调查结果相同。同时本文中已经确诊为弱视儿童的自带镜的屈光状态也以远视性为主。王利华等[10]报道显示, 在检出的弱视儿童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占50.15%, 其中远视占81.33%, 近视占4.2%, 混合散光占14.46%。调查显示,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总患病率为55%, 以远视性为主。刘菊[11]研究显示, 睫状肌麻痹前后 (散瞳前后) 等效球镜度量直线相关和回归关系, 按不同年龄组分别拟合直线回归方程, 两者结合使非睫状肌麻痹状态 (小瞳孔) 下筛查儿童屈光不正是有效可行的。本文进行的小瞳孔下屈光检查同散瞳下屈光检查筛查弱视有一致性的结果, 在学校应用简便、可靠、实用性强。以往校医根据学生远视力的情况发家长信, 督促视力不良的学生就医, 范围过大, 有的造成诊疗过度;有的家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错失了弱视治疗的最佳时机;同时, 校医的追踪范围过大也易造成遗漏。现在经过屈光筛查后对怀疑弱视的家长发放家长信, 范围缩小了, 针对性更强了, 能提高这部分家长的警觉性, 以便及早带孩子就医;能方便校医对疑似弱视学生的追踪, 真正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不贻误弱视治疗的最佳时机。
【小学一年级作文打雪仗】推荐阅读:
小学一年级家作文06-04
小学一年级中秋作文06-10
小学一年级作文选09-20
记忆小学一年级作文10-07
小学作文比赛一年级12-12
小学一年级学会放弃作文10-14
我的发现小学一年级作文09-14
小学一年级作文美丽的秋天10-30
小学一年级下册各单元作文11-26
打雪仗作文300字三年级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