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参赛教案

2025-04-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减数分裂参赛教案(推荐8篇)

减数分裂参赛教案 篇1

设 计 者:XXX

教学主题:减数分裂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小时候我们可能都问过父母一个问题,我们是怎么来的。现在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你的父亲提供了1个精子,你的母亲提供了一个卵细胞,(卵细胞和卵子的概念区别?)二者结合形成了受精卵,受精卵又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新个体。我们上学期学过了有丝分裂,回想一下,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是不是复制1次,分裂1次,这样产生的子细胞和母细胞是不是一样的?那么,假如精子和卵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子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作出推理)事实上,哪怕多一条染色体都会产生致命的危险,在后续的染色体变异课程中我们会详细介绍。那么,成熟的生殖细胞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请同学们自己大胆的预测一下。

早在18世纪,魏斯曼的预测: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恢复正常染色体数目。

活动2【讲授】 【1.概念】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相信你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我来问问大家,提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特点)【板书:减数分裂】

强调:对象: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 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下面我们以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1)讲述:同学们阅读过教材后可以发现,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在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答:有丝分裂。)2.精子形成的过程

精原细胞又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下面我们分步详解减数分裂过程。【板书:减数第一次分裂】

(1)边画图: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

(2)画图: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不同颜色粉笔画染色体,方便表示交叉互换】

提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同源染色体配对】我们把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每条染色体都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就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交叉互换】。

(3)画图:减Ⅰ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提问:减Ⅰ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又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中期时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移向细胞两极,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教师点拔:一个精原细胞分裂只能发生其中的一种形成两种类型的精子。多个精原细胞分裂,各种情形都能发生因而产生的精子具有多样性。

提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染色体减半)染色体减少了怎样的一半?(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引导学生分析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变化特点。

提问:次级精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4)画图: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数不再减半。同时精细胞变形为精子。(7)再完整回顾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减数分裂过程: 提问:减数两次分裂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复制、联合、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等.活动3【活动】

(三)、动手体验,合作交流

减数分裂参赛教案 篇2

修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描述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尝试构建减数分裂模型,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正确地使用专业术语描述生物学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力量,养成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课前预习:解读课本12~13页完成【自主学案】:

1.减数分裂是进行 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而细胞连续分裂,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2.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末期: 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思考: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定相同吗?形态和大小一样就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吗?(2)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 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 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末期: 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思考: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问题探究:1.什么是减数分裂?

2.减数分裂间期有什么变化?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各个时期分别有什么变化?

4..减数第二次分裂各个时期分别有什么变化?

5.什么叫同源染色体?什么叫联会?什么叫四分体?

6.同源染色体联会在何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在何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何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发生在何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何时?染色体减半又在何时?

例1.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例2.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学生自测】:1.对如图所示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 B.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结束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2.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3.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4.在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中,细胞分裂次数、染色体复制次数、着丝点分裂次数、染色体减半次数、DNA分子减半次数依次是()

A.1、2、2、1、2 B.1、1、1、2、1 C.2、1、1、2、1 D.2、1、1、1、2

5.下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减数分裂》教学反思 篇3

分析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学生的有丝分裂没有学好,对于染色体、染色单体和纺锤体等概念模糊不清;二是减数分裂过程本身又出现了很多概念,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也比较抽象。三是教材中出现的都是静态图像,学生很难形成连续动态的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先带领学生复习有丝分裂相关内容,明确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概念;重点讲解减数分裂中涉及的概念,尤其是对同源染色体的来源问题给学生作了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动态过程。在实际操作中以措施起了很好的作用。

在以后复习和练习中,又发现学生出现了两个疑问,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同源染色体的随机分配的运用,学生感觉非常困难,二是学生不能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也存在同源染色体。分析原因是教材中的同源染色体没有用不同着色来表示来源的不同,无法看到同源染色体随机分离的几种情况;对有丝分裂各过程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理解,学生主要是受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一定两两配对这一定势思维的影响。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篇4

本节课是生物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第二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另外减数分裂又是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学好遗传和变异的关键。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在内容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掌握了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结果。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对于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相关知识便能掌握。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建构减数分裂过程模型的教学活动,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合作探究,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进行推衍与分析,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修正和完善,在建构模型的同时达成知识生成,理解减数分裂的实质,形成结构与功能观和物质与能量观,同时进行科学思维和方法的训练。

2、通过多媒体中所呈现的图片和动画,掌握并理解同源染色体概念。

3、通过体验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2、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建构模型,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练习题 篇5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50分)1.下列生物的生殖过程中,能进行减数分裂的是()A.变形虫 B.细菌 C.玉米 D.衣藻

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3.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A.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 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 4.下列有关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等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正好和细胞中DNA分子数目相等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都相同

5.如下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图示,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分别依次是()

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是()A.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7.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和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B.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C.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D.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NA数目为2a

8.细胞分裂过程中,A和a、B和b是两对同源染色体,由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是()A.AB、aB、Ab、ab B.AB、aB、Ab、Bb C.Ab、Ab、aB、aB D.AB、AB、Aa、Bb 9.下图表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N与n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M与m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M与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10.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的一组图像,对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①和④中的DNA分子数∶染色体数=1∶1,细胞②的子细胞叫做次级精母细胞 B.细胞①②③④产生的子细胞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C.细胞①分裂形成的是体细胞,细胞④分裂形成的是精细胞或极体 D.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细胞④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②中

11.下图是雄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Ⅰ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在分裂期间可形成8个四分体 B.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D.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12.下图是人体一个细胞进行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几种物质在a、b、c、d四个时期的数目变化情况,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A.a~b B.a~d C.b~c D.a~d 13.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体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卵母细胞 ④精子 ⑤精原细胞 ⑥受精卵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

14.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2N)在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染色体(a)、染色单体(b)、DNA(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此时细胞内不可能发生()

A.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B.存在于细胞中某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N C.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D.无同源染色体联会,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15.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A.人的小肠表皮 B.家兔胚胎 C.绵羊肝脏 D.牛卵巢

16.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 B.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1 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与AH、HI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 17.下图各细胞来自同一个个体,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A中具有2个基因组 B.图B中的染色体形态有2种

C.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图A、B、D D.图A、C表示有丝分裂中期的不同状态

118.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44条常染色体与2条X染色体,此细胞不可能是(染色体组成男性为44常+XY,女性为44常+XX)()①初级精母细胞 ②次级精母细胞 ③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

19.下图为某一哺乳动物生殖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的分裂方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②③④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图②所处时期中正在发生交叉互换

C.①细胞在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一般不用该生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

20.从某动物的睾丸中取出的两个精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来源的猜测,错误的是()

A.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 D.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1.下图表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B.此细胞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 C.此细胞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此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

22.下图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GH、MN段 B.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DE、NO段

C.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段相对于AB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23.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变化的重要特征是()A.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开 B.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C.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开 D.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24.下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甲、乙、丙、丁)的不同物质(a、b、c、d)含量。若a表示细胞,则b、c、d依次是()

A.DNA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 B.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 C.DNA分子、染色单体、染色体 D.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

25.果蝇的精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和四分体数分别是()A.8和4 B.8和8 C.16和4 D.16和8 26.(6分,每空1分)下图是某雄性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面的曲线图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分析回答:

(1)该动物精细胞内有染色体________条;表示细胞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在A、B、C三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填字母)。B图名称是____________。

4(3)在曲线图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在A、B、C三图中,与bc段相对应的细胞是________(填字母)。

27.(14分,每空1分)如图为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期,产生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

(2)该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3)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为________。

(4)若该动物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a、a′的关系为____________,它们是在____________期形成的。

(6)图中A与B彼此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期,a与a′彼此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期。(7)若该细胞仅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B未分开,则其形成的正常和异常精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若仅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a、a′未能分开,则其形成的正常和异常精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28.(10分,每空2分)下图曲线表示某生物(2n=4)的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某物质的变化。a、b、c、d、e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图。请据图回答:

(1)图a~e中与曲线②和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_。

(2)细胞a、b、c、d、e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曲线中一个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__。

(3)与体细胞相比,DNA含量加倍的细胞是图________。

(4)就染色体行为来说,b、e时期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9.(18分,每空2分)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乙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A处于____________期,细胞中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B处于____________期,此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__。

(2)图甲中B细胞对应图乙中的区间是__________。

(3)图乙中细胞内含有染色单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和9~11,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

(4)若图乙中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6~7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条。

1~5CACBB 6~10 DCCCA 11~15 BCDBD 16~20 BBADD 21~25 DDBAC 26.(1)2 A(2)A、B 初级精母细胞(3)着丝点分裂

(4)A、B 27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四分体时)次级精母细胞(2)4 8 2(3)有丝分裂后(4)2条或4条或8条(5)同源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6)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7)0∶4 1∶1

28、答案(1)e、b(2)a、d、e ④⑤⑥(3)a、d、e(4)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

减数分裂参赛教案 篇6

主讲:黄冈中学生物高级教师 童金元

问题探讨

如图为果蝇的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二者有什么区别?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或猜想?

魏斯曼的预测:在卵细胞和精子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恢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

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

对象: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减少了一半。部位:有性生殖器官内。

1、精子的形成过程

同源染色体: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这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

2、卵细胞形成的过程

场所: 卵巢

过程:卵巢中有原始的生殖细胞-卵原细胞,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

二、受精作用

课堂训练

1、牛的初级卵母细胞经第一次减数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也不分裂 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 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答案:D 例

2、猪的卵细胞中有19个染色体,那么它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的四分体应有()

A.19个

B.38个

C.76个

D.57个 答案:A

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豌豆某细胞在形成花粉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染色体14条,此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四分体(C)A.28个

B.14个 C.7个

D.56个

2、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而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选项是(B)A.分裂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 B.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D.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

3、下面①~④为细胞分裂染色体图像,能正确表示a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图像是(B)

A.①与②

B.②与③ C.②与④

D.①与③

4、下列细胞中既含有染色单体又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B)A.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D.精子细胞

5、成年女性的某一细胞处于减Ⅱ后期时,正常情况下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有(A)

A.23种

B.24种 C.23或24种

D.46种

6、受精卵中细胞质主要来自(C)

A.精子

B.精原细胞 C.卵细胞

D.卵原细胞

7、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动物所产生的1000个精子中,含有两个隐性基因的精子约有(C)

A.1 000个

B.500个 C.250个

D.125个

8、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的一半来自精子 B.受精时,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C.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合子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一致

9、图中a、b、c、d表示人的生殖周期中不同的生理过程,其中维持亲子代染色体数目稳定的重要过程是(D)

A.a、b、c

B.a、b、d C.a、b

D.b、c

10、关于高等动物的卵细胞、精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C)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l/4的细胞质

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显示提示

提示:

1、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一样的,所以豌豆体细胞有同源染色体7对,减数分裂过程形成的四分体有7个。

2、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是减数分裂区别有丝分裂主要的特征。

3、a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发生的主要染色体变化如下图:

所以①④不是A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的图像,而②③可以表示A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图像。

4、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精子细胞,既没有染色单体又没有同源染色体。

5、女性有同源染色体23对,染色体的形态有23种,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应该有23种形态的染色体。

6、精子在形成过程中丢失了大部分细胞质,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导致形成的卵细胞较大,细胞质较多,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所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7、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动物所产生的1 000个精子中种类是4种,其中ab占有1/4,含有两个隐性基因的精子约有1 000×1/4=250。

8、受精卵中遗传物质有两部分,细胞核中来自精子和卵细胞各一半,线粒体中DNA主要来自卵细胞,所以不能说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的一半来自精子。

9、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图中b是减数分裂,c是受精作用。

10、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大于l/4的细胞质,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是均等的,雌雄动物中卵细胞和精子的数量是不相等的,一般是精子的数量要远大于卵细胞的数量。

二、简答题

11、下列是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可在该种雌性动物体内出现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上图细胞都来源于动物的性腺,写出E细胞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种生物产生的子代各个体间及子代与亲代间性状差别很大,这与上列_________细胞关系密切。

显示答案

11、(1)A、B、D、E、F

(2)精细胞或极体

(3)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

(4)A、C

【解析】C图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只能在雄性动物中出现,而D、E、F图示既可以在雄性动物细胞又可以在雌性动物细施中出现,D细胞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以是第一极体,所以D细胞产生的予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E细胞是有丝分裂图,在动物的性腺币,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l的产生是经有丝分裂产生的,Ac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子代与亲代间性状差别很大的重要原因。

12、下图中A是某基因组成为A 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图B是该生物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A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对,该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的最终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2)图A细胞的变化,应发生在图B中的________________时期。

(3)请写出该生物个体可以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

(4)和图A同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

12、(1)0

退化消失

(2)8~9

(3)ABd、Abd、aBd、abd

(4)Abd

解析:图A中无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细胞质均等分裂,应该是极体的分裂,产生的极体退化消失,图B中8~9对应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dd,所以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为:ABd、Abd、aBd、abd四种,图A中基因组成为aBd,对应的次级卵细胞基因组成为Abd,产生的卵细胞基因组成为Abd。

-END-

课外拓展

哺乳动物受精作用的具体过程(以人为例)

(1)精子的结构和功能

精子形似蝌蚪,总长约66 μm,分头、尾两部分。头部正面呈椭圆形,侧面呈梨形,内含一个染色质十分致密的细胞核和一个顶体。顶体是一种膜系细胞器,呈帽状罩于细胞核的前方。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如透明质酸酶、顶体酶和酸性磷酸酶等,相当于巨大溶酶体。尾的中心含一条贯穿全尾的轴丝(类似鞭毛),中段含有螺旋状排列的线粒体。精子的主要功能为前向运动及与卵受精,借此将遗传物质送入卵母细胞内。性交时,精液被射入阴道,精子从精浆中游出,穿越子宫颈、子宫腔、输卵管峡部,最后抵达输卵管壶腹部与卵母细胞相遇。女性生殖道内充满较黏稠的液体,输卵管峡部黏膜形成曲折的皱襞,这对精子的运输构成很大阻力,也起着淘汰筛选精子的作用,只有具有很强运动能力和恰当运动方式的精子才能到达卵母细胞所在位置。排卵期女性生殖道的环境还起着调节精子功能的作用,精子在运输过程中同时也获得受精能力,输卵管峡部皱襞间隐窝可临时贮存精子并防止已经获能的精子过早产生顶体反应。精子的受精能力在女性生殖道内约可维持1 d。

精子获能是指精子借以获得受精能力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过程。精子在穿过子宫颈时就开始了获能进程。当到达输卵管峡部时,获能过程已接近完成。获能后期的精子发生“超激活”,即出现强烈鞭打样运动,头、尾的摆动幅度显著加大,运动方向也变得灵活多变,使精子得以穿越输卵管峡部。同时,精子的细胞膜系的稳定性降低,细胞膜表面某些与受精密切相关的受体暴露,具备了与卵母细胞进行相互作用和产生顶体反应的条件。

顶体反应是精子完成获能后所发生的结构功能变化,类似于体细胞的胞吐现象。精子开始发生顶体反应时,顶体首先膨胀,精子的细胞膜与顶体外膜紧贴,发生多点融合,融合处破裂,顶体通过破裂口与精子外部相通,顶体内容物中的水解酶被激活并通过破口扩散出精子头表面,顶体内膜暴露。顶体反应是精子在受精时的关键变化,只有完成顶体反应的精子才能与卵母细胞融合,实现受精。(2)卵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女性排卵时,卵子从破裂的卵泡中随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排卵),被输卵管伞端所拾取并运送至输卵管壶腹部,等待精子受精。这时的卵子其实是卵冠丘复合体。该复合体的中心是卵母细胞以及一个体积相对小得多的极体,其外包裹着一层主要由卵母细胞分泌物形成的细胞外基质,称为透明带(简称ZP),卵母细胞与透明带之间留有一狭窄的空隙即卵周间隙。透明带之外还围绕着若干层卵泡细胞,其最靠近透明带的一层被称为放射冠。透明带在受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结构主要由三种糖蛋白(ZP1、ZP2、ZP3)组成。其中,ZP3能识别同物种精子并与之结合,继而诱导精子发生顶体反应,启动受精过程。若未受精,卵母细胞将在排卵后12~24 h退化。(3)受精过程

受精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精子与卵泡细胞相互作用、精子与透明带相互作用和精子与卵母细胞相互作用。

精子与卵泡细胞相互作用女性排卵时所释放的卵冠丘复合体和卵泡液,通过输卵管伞端进入壶腹部。先行泳动到输卵管壶腹部的获能精子与卵冠丘复合体发生接触,同时受到卵泡液和卵泡细胞间质的诱导产生顶体反应,释放顶体内所含的水解酶。在水解酶(主要是其中的透明质酸酶)的作用下,卵泡细胞的细胞间质被溶解,使卵泡细胞层和放射冠解体,暴露出透明带,后继精子开始与透明带发生相互作用。

精子与透明带相互作用顶体完整的获能精子借助细胞膜上的ZP3互补分子与透明带的ZP3分子互相识别并结合,同时ZP3诱导精子产生顶体反应,使精子释放顶体酶水解局部透明带,形成一个隧道,精子随即进入卵周间隙与卵母细胞相接触。

精子与卵母细胞相互作用进入卵周间隙的精子随即与卵母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头部侧面细胞膜与卵母细胞膜融合,从而使精子的细胞核与部分细胞质进入卵母细胞。精卵融合的机制尚未清楚,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精卵融合激活卵母细胞,引起其表层细胞质中的“皮质颗粒”与细胞膜融合,发生胞吐,释放颗粒内物质进入卵周间隙,并因此改变了细胞膜和透明带的结构,从而使其他精子再不能与之结合,保证一个卵母细胞只和一个精子受精。精子细胞核进入卵母细胞后随即膨胀,染色质解聚并形成雄性原核,与此同时,卵母细胞迅速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也解聚并形成雌性原核。两原核互相靠拢、融合形成一个新的二倍体细胞核,从而使卵变成合子,即受精卵,受精过程到此完成。

-END-

高考解析

1、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时,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A.增加发生基因突变的概率 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D.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答案:D。解析:

基因突变概率的高低与生物的生殖类型无关,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重组,故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后代的核DNA从双亲中各获得一半,而质DNA来自于母本,即来自母体的DNA大于1/2。例

2、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①蚕豆的雄蕊

②桃花的雌蕊 ③蝗虫的精巢

④小鼠的卵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解析:

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数量,根据这个角度②④错误。另外,观察减数分裂的过程,要选择分裂旺盛的生殖器官性腺。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再继续完成减数分裂,故④不能选。

3、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答案:C。解析:

甲、乙、丙三个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丙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其分裂产生的是极体和卵细胞。乙图在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出现重组,卵巢中的卵原细胞能够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还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因此在卵巢中能同时出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参赛教案 篇7

一、课程理念: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 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在平等,和谐的情景下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二、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生成》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重点内容之一。根据大纲要求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应用层次,但本节课只能达到理解水平,目标达到须在遗传规律学习后才能达到。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生殖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生殖有所了解。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理解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

3、解释减数分裂的实质;

4、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能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像

2、归纳总结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独立绘制细胞分裂各时期图。

(三)情感目标

1、体会生命活动是物质的,连续的,动态的变化过程;

2、反应出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领悟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五、教学重点

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这部分着重处理精子形成过程,通过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后期染色体分裂图,挖掘出减数分裂的实质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也为遗传规律打下基础。受精作用通过录像片使学生能直观接受知识,从而为生物前后代的恒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教学难点

精子形成过程、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DNA、染色单体行为变化规律,是本节的难点。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表格加以整理和归纳,并且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进行比较,从本质上去理解。

七、教学资源的选择:

八、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教学银幕上显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二、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

1.减数分裂

学习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勾书,找出减数分裂的特点。强调: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分裂的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2.精子的形成过程

讲述:精子在精巢中形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存在于同一细胞中,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已分开了,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存在。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随讲授内容完成板书。(四)总结

多媒体银幕以动画形式再重复整个过程。

强调以下三点:

1.染色体复制在精原细胞时期。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时期,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开。

3.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一分为二,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减数分裂参赛教案 篇8

二、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教学目的

1.减数分裂的概念(D:应用)。

2.精子的形成过程(D:应用)。

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CAI软件:哺乳动物晕丸示意图;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图解;同源染色体和四分

体形成图解。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与启发、提问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引言:大家知道,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是细胞增殖。

提问: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

(回答:略)

讲述:对,在前面我们曾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

提问:在讲述新课以前,我们先回忆一下有丝分裂前后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意义?

(回答:略。)

讲述:有丝分裂可以保持细胞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恒定不变。那么,在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时,细胞是怎样分裂的呢?下面我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讨论:

1.如下所示,假设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完成,生物体下一代细胞

内染色体数目如何变化?

亲代

子代

()分裂 精原细胞————→精子

()分裂 受精作用 →受精卵

卵原细胞————→卵细胞

2.要保持生物体前后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阐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讲述:如果精子或卵细胞内的染色体只有正常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一半,那问题便迎刃而解。事实是怎样的吗?

1883年比利时学者耐登在研究马蛔虫受精作用时观察到: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数目相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后代。根据这一发现,生物学家推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否则生物每繁殖一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会增加一倍。这和我们考虑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致的。既然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时,染色体数目要减少一半,如何减少,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了。首先我们应对减数分裂的概念有所了解。

减数分裂的概念(教师主要讲述以下三点):

范围: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概念: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讲述:下面我们以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具体学习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部位:睾丸(精巢)的曲细精管中。

(CAI软件显示哺乳动物辜丸示意图,曲细精管处闪烁3次。)

讲述:曲细精管中含有大量的原始生殖细胞,也就是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的相同。当雄性动物性成熟后,睾丸里的一部分精原细胞就开始进行减数分裂,经过减数分裂以后,精原细胞就形成了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下面我们看一看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

(2)精子的形成过程:

(CAI软件动态显示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

讲述:大家先看两遍减数分裂的过程,建立一些感性认识,在我们具体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前,先讲述几个概念。

讲述:像受精卵细胞中两条稍大一些的染色体,它们形状大小基本相同,其中一条浅色的表示来自精子,即父方,另一条黑色的表示来自卵细胞,即母方,这两条染色体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所示的受精卵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讨论:精子和卵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吗?为什么?

讲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联会结果就形成了四分体,即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

讲述:在学习了上述概念的基础上,我们来看看精子是如何形成的。

(CAI软件示精子的形成过程;略。)

讲述:精子是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进行了两次分裂。在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缩短变粗,染色体复制以后,细胞就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经过联会,形成四分体,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同时,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结果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便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此时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也减少了一半,细胞内不再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

减数第二次分裂是从次级精母细胞开始的,细胞未经染色体的复制,直接进入第二次分裂。在细胞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前面所学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非常相似,细胞内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这一位置后,接着进行分裂,于是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与此同时,细胞分裂,结果生成了精子细胞。精子细胞经过变形后成为精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最后生成了四个精子,减数分裂结束。

总结提问: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后,形成的细胞叫什么?

减分I间期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

2.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结果,各生成了什么细胞?

减分I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减分II

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3.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是由两次分裂中的哪一次分裂决定的?

减数第一次分裂

4.为什么说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

其特殊性表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同源染色体配对,同源染色体分离等复杂的染色体行为变化,在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与有丝分裂相似。因此,减数分裂是特殊形式的有丝分裂。

课堂作业:

1.思考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行为:哪两条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在遗传学上有什么意义?(第二问可联系第二题思考。)

2.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图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会产生几种结果?哪几种?

二、减数分裂和有 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范围

概念

结果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形成部位:睾丸(精巢)的曲细精管中 精原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精子(成熟的生殖细胞)

2.形成过程

(1)同源染色体:

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日记600字左右下一篇:房交会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