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案(精选3篇)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品味欣赏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2)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学会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交流能够体现男子汉性格的故事或细节。(2)能运用多种表现方式阐述个人观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男子汉”自主自立、刚强坦诚的精神品格。(2)重视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历练和学习。
教学重、难点 :
理解男子汉的精神内涵;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男”字后问)同学们,你能用黑板上的这个“男”字组几个词语,表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吗?
(男婴、男孩、男生、男士、男人„„)
师:非常好!这些称呼中有一种人最值得我们钦佩,那就是——(男子汉。)师:(板书“男子汉”后继续发问)你觉得历史上有哪些人可以被称为“男子汉”?大家能举几个例子吗?
(岳飞。诸葛亮。毛泽东。„„)
师:我们为什么称这些人为“男子汉”?(因为他们勇敢(或坚强)。)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一篇文章《我们家的男子汉》,看看作者笔下的这位主人公是否符合男子汉的标准?(板书课题,作者)
二、激疑设问、整体感知、探究“男子汉”的内涵
师: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看黑板下面老师要找同学来认一认黑板上的字词。(安徽、倔强、攥着、潦草、沉着、嘹亮、济济)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我想问一下大家,题目中的“男子汉”是何许人也?(作者王安忆姐姐家的小孩)小孩?那当你得知作者笔下的这个男子汉是一个小孩时,心中会产生什么疑问?(“男子汉”是个褒义词,一般用于称呼那些顶天立地、光明磊落的成年男人。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里,一个小男孩就被称为“男子汉”,为什么?)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疑问重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文中的这位“男子汉”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他具有这样的性格特点?请同学们读完之后思考讨论。(同:独立、勇敢、沉着
不同:天真、可爱)师:那我们家的男子汉的性格特点与一般的男子汉有区别吗?那天真、可爱则是一个人哪一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儿童)
师:所以说本文的主人公既是一个男孩子,也是一个小小男子汉,而且是从男孩子逐步成长为小“男子汉”的。
三、各个部分研读
师:想要表现一个小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很难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如果不很好地组织材料,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可本文的条理却特别的清楚,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显著特点?(文章除题目外还有小标题。)师:这些小标题有什么作用?(可以总结这部分的内容。)师:“总结”这个词用得似乎不太恰当。总结是相对前面的内容而言,如果是领起后面的内容,我们叫---(总领。)
师:是的。小标题的作用可以是总领或概括文章某一部分的内容。同学们思考一下,除此之外,小标题还有哪些作用,仅仅是概括相应部分的内容吗?(还可以使结构层次更清楚;吸引读者;使文章更生动。)师:那么每个方面各写了哪些事情来反映他的性格特点的呢?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看 1.他对独立的要求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以下第一部分,并思考:这一部分表现了这个男孩子的什么样的个性特点?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情来写的?(不让人搀手和要自己买东西的事)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说明了什么?(说明这种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的。)师:他第一次自己买东西成功了吗?(没有)
师:没错,第一次的失败了。他提出要求(要自己说),虽然有点紧张但勇敢地开口。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男人要求独立的表现。而“忽又(胆怯起来)”,紧张得忘了“要买什么东西了”,这都是一个孩子的正常表现。
师:失败后他的心情(沮丧),这说明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师:接着又概述“他”(自己去换橘子水)的独立性和狂热性。
师: “可怕的狂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要满足成功感的外在表现)最后具体写一次自己看到的“他”买橘子水情况。应该说,“他”去买橘子水并不很顺利,不受重视,但“他”的态度就具体表现了“狂热”。师:这一部分的细节描写也很传神。“他一只胖胖的手”“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
可以使人想见那挣扎的情态。写“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可以想象到在那炎热的下午。一个“在冰箱前头,露出半个脑袋”的孩子在等着买橘子水的情状。师: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部分里,除了表现了一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外,要求独立的男人的性格已初见端倪。2.他的眼泪
师:请同学们再快速的浏览一遍课文的第二部分,并思考:这一部分又表现了这个小男孩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又是通过那几个层面来写他的眼泪的?(刚强)师:一是写“他”“男儿有泪不轻弹”。分别写了(“总是一忍再忍”,“从不为一些无聊的小事哭”,“很早就开始不为打针而哭了”,“尤其不为挨打哭”)。师:从这些层面中,你们能感受到什么?(“他”的刚强。但这种刚强又有别于成年人。)师:从哪些细节中看到的呢?(“挨打就够屈辱了,何况为挨打哭”的心理;挨打时总是说“不痛,不痛”,甚至哈哈大笑起来,但终于两颗很大的泪珠滚落下来。)
师:二是写“他”真到动情方流泪。“他”看到王安忆信上说他“你真臭啊”以后,先是(大笑),“然后(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师:捂住脸干什么?(“他”回忆起上海的生活,动情地哭了,但“他”的刚强又使“他”不愿意让别人看见他的哭。)所以“他”“跑进洗手间,拿起一块手巾捂住了脸”。师:这一部分主要表现了“他”的刚强,“一条男子汉”的形象已经显现。3.他面对生活的挑战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第三部分,这一部分又体现了小男孩怎么样的性格特点呢?(沉着)作者又是通过那几件事来体现的呢?
师:这一部分写了上托儿所和回安徽两件事。这两件事都表现了“他”不想做而又不得不做的事。
师:“坦然”接受,“不作任何无效的挣扎”,可以体会到(勇敢地去面对的态度,也就是“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师:这部分主要表现“他”对生活挑战的勇敢面对,沉着、刚强、成熟,“一条男子汉”形象更加鲜明。师:本文就是按照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分类组织安排材料,并利用三个小标题使文章井然有序,眉目分明。可见作者在材料的安排上是动了脑筋的,按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不仅条理清楚,而且可以使人清楚地看到“男子汉”的性格是怎样逐步显现的。
四、拓展延伸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文章里的这个小小男子汉吗?是不是应为他个性十足,与众不同啊。可是大家想过没有,这个小小男子汉,之所以能够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成为现代文学长廊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其中功劳最大的是谁?没错文中小男孩的性格如此鲜明,完全得益于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师:作者笔下这个栩栩如生的的小男孩很容易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小时候堪称男子汉或女强人的事情,说出来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六、总结主旨,倡导呼吁
师:同学们看最后一段:“看着他那样的一点一点长大„„这实在是一件最最奇妙的事情了。”这是一个男子汉在长大,这是一个生命在成长,作者写这篇文章不仅在介绍他们家中的一个小小男子汉,而且在歌颂一个健康生命的成长。健康的生命,成长的生命,是最最美丽的!我想,作者写这篇文章和老师教这篇文章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大家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愿望吗?(希望男同学都成为男子汉。)师:不错,但还不全面。男子汉不是一个性别上的属性,而是一种精神和品格的体现。我,作者,你们的父母,都希望你们,希望我们所有孩子都能成为男子汉,都具有男子汉的可贵品质,成为你们家庭的,也成为我们民族的顶梁柱!
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他对独立的要求
不让人搀手 自己买东西
独立 他的眼泪
不为小事哭 拿起手巾捂住脸
刚强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一、教材分析
“为生命喝彩”单元,向人们展示了一曲曲生命的壮歌,引导学生树立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进而初步规划自己的生命轨道,也谱唱一首自己的生命之歌。
经过课程统整,“为生命喝彩”单元加入了王安忆的作品《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文章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划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让我们认识到男子汉的真谛。
本文的教学在主题上与本单元“为生命喝彩”相扣,由名人而普通人、由理想化的形象而生活中的人物进行延伸,是其内容上的拓展;而通过对文本各个片断的品读,从而把握全文中心这一散文阅读方法的渗透,则为下一单元“风俗世情”中《稀粥南北味》等散文的阅读开启了大门,这是本文教学对“课程统整”的一个实践。
而本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也由此展开:
1、通过对人物描写的阅读和思考,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要词语、语句或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读解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的涵义;对于叙事散文,通过对各个片断的分析,总体把握全文的主旨。
2、引导学生以个体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用朗读、质疑等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3、引导学生认识到“男子汉”的真谛,并树立起做一名男子汉的志向来。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中,既有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设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进行有效的阅读;更有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发现问题,通过个体的思考、班级的交流和讨论去解决问题;并布置了思考、解决更多疑问的课后作业,这些环节的设置,给学生创设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这些正体现了本课所采用的问题教学法的精神。
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让学生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成为有效的问题的思考者和解决者,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和钻研,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教师则成为一种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
也就是在问题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进而能够独立思考,试图去解决一些问题,从而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分析
1、课前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预习:
分小组朗读最感兴趣的段落片断,圈划文中表现男子汉气概的词语,并且可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
小组合作和借助媒体辅助学习是当代学生进行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
2、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大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明确课文主人公,导入对课文正文的学习。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简要梳理、学习部分段落片断。
这里的“部分段落片断”指的是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对课文中的主人公形象进行理解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个体的思考和思想的交流完成,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而此过程中,教师则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遵循朱熹“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的“精思”的原则,本课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便是:重点分析其它几个片断,寻找小男孩内心深处的“男子汉”本色。
这一教学环节中所涉及到的几个片断,如“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父亲的崇拜”等部分,对于预备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本环节的教与学主要运用学生对文本中自己有疑问之处提出质疑,并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解决的方式加以实践。这一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和钻研,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一方面,我们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筌”,要立足于文本;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将这一例子用好、用足、用得其所。
因此,本课的第四个教学环节是:对全文进行小结,对原有单元在内容上加以拓展,从阅读方法角度进行探究。
内容上的拓展体现在通过哈尔威船长与小小男子汉的比较,完成本单元由名人而普通人、由理想化的形象而生活中的人物进行延伸的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男子汉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真正的男子汉不在于外在条件,只要具有勇敢、刚强、执着等这些内在的品质,我们都能成为男子汉。继而引导学生们从课本走进实际生活中,寻找和关注自己身边的男子汉。
阅读方法的探究指的是对于叙事散文,通过对各个片断的分析,总体把握全文的主旨这一阅读方法的使用。运用这样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去尝试阅读一些结构相似但内容上与我们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而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的作品,例如课本“风俗世情”单元的《稀粥南北味》、《和田的维吾尔》等文章。
纵观整个教学流程,思路清晰,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对原有教材既有内容上的拓展,又有学习方法上的探究,重在通过课程统整的实践提高学生学习和思维的能力。整个教学,力求达到现代课堂的最高要求:教师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轻松和谐。
3、本课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展示课文脉络的梳理和直观图片等。
我们家的男子汉
王安忆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课文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按人物的性格特点组织、安排材料,观察细致,描写细腻,语言风趣、幽默而有含蓄。
学情分析:本文通俗易懂,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描写,突出了人物个性。讲解这篇课文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从而抓住关键语句具体地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深入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进而了解文章的主旨,有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让学生摘出课文中细腻描写人物的有关句子,体会精彩之处。
教学目标:
1.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2.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3.学习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2、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写,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教学课时:二课时
一、导入:一提“男子汉”,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顶天立地、敢说敢为、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等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
王安忆,当代著名女作家。其小说《长恨歌》获茅盾文学奖。王安忆的小说,多以平凡的小人物为主人公,表现他们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经历与情感。
三、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字
不堪设想( ) 嘴馋( ) 翘起来( ) 倔强( ) 恍惚( )嗫嚅( ) 胆怯( ) 沮丧( ) 风靡( ) 抱歉( ) 搀扶( ) 潦草( ) 橘子( ) 着急( ) 人头济济( ) 轮廓( ) 防碍( )
2 、解释下列词语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
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嗫嚅:想记住有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
四、解题
1、你觉得男子汉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你心目中的男子汉是怎么样的?)
( 坚强、勇敢、宠辱不惊、临危不惧、能保护老弱病残、男儿有泪不轻弹、好男儿志在四方、有谋有勇)
2、生活中、电视作品中、历史人物中、文学作品作品中,你认为哪些人物是“男子汉”?
3、你觉得自己是“男子汉”吗?
五、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
2、讨论:文中的男子汉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但作者为何称他为男子汉呢?(或问“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几岁的小男孩是一条‘男子汉’?)
(他身上已初步表现初了男子汉的气概: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勇敢、直面现实、挑战自我、天真幼稚、可爱沉着等性格特征,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要结合课文内容说明理由。)
3、再读课文,说说小男孩身上有哪些让你感动、值得你欣赏或引起你共鸣的地方?
4、探究文章主体部分安排材料的顺序和特点。
启发:一个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很多,如果不好好组织材料,将会显得杂乱无章。看本文作者是如何来安排材料的?
(文章是按人物的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再加上五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分明。)
四、积累感悟。
小男孩的性格如此鲜明,得益于作者生动入神的描写。你认为文章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画出你认为写的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并作赏析。(小组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提问
二、分析新课文
1、师生共析第一个小标题:好吃
A、找出这一部分的中心语
量多,面广概述
叫人看了也会嘴馋侧面
对食物极有兴趣等三刻钟吃小笼包
编儿歌事例(略)
【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我们家的男子汉》优秀教案设计03-20
男子汉的范文06-25
男子汉励志的句子03-19
这样的我作文 小小男子汉09-17
四年级作文:我是小小男子汉12-23
我们家的缺点作文10-19
我们家的房子作文10-22
我们家的“变色龙”作文11-15
我们家的小康生活作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