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脸谱简介(共2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关羽的故事及性格特点,激发学生对这个历史人物的喜爱。2.了解关羽脸谱的特点,会简单绘制关羽脸谱。
二、学习内容:
⒈认识关羽脸谱及代表意义,讲讲有关关羽的故事;
2、简单绘制关羽脸谱。三.活动设计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出示关羽京剧脸谱)
(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仔细观察,它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个人物?讲讲有关这个人物的故事。
(2)教师讲有关关羽的故事。
关羽 蜀汉前将军。本字长生,亡命奔涿郡。与张飞追随刘备征战,当刘备为平原相时,他们俩为別部司马。二人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稠人广坐则侍立终日。随同曹操和刘备讨吕布于下邳,事后为朝廷封为中郎将。当刘备袭杀曹操的徐州刺史车冑后,以关羽镇下邳太守。曹操东征破刘备,关羽被俘,被拜为偏将军,对他礼遇很优厚。白马之战时关羽万军中刺敌主帅颜良,被封为汉寿亭侯,报了曹操之恩后便告辞,寻找刘备。长阪之战刘备败北,抄近路赴汉津与关羽的数百只船汇合至江夏。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利后,关羽在其后的江陵之战中绝北道,阻隔曹操的援军,为周瑜能攻下江陵创造有利的条件。事后遙领襄阳太守、拜为荡寇将军。诸葛亮等人入蜀增援刘备,关羽便镇荊州。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被拜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乘汉水暴涨之机出兵襄樊,更在于禁七军为水所淹乘船进攻,梁、郏、陆浑各县的盗贼有些远远地领受了关羽的官印封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都避其锋芒。后因孙权背盟投曹,后方为吕蒙所破,关羽便退兵,但终为孙权军所擒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多少纵横天下的风云人物,为后人传颂。而真正被人们长久宗敬并顶礼膜拜的偶像。卻寥若晨星,三国蜀将关羽。超越时空,在中国漫长的社会和文化历程中,具有广泛而有长远的影响力,至今仍是童叟皆知的“关帝”、“武圣”。遍及世界的炎黄子孙,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和台、港、澳的同胞,十分崇尚关羽忠义仁勇之精神。2.欣赏关羽脸谱,激发创作欲望。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脸谱吗?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眉毛、鼻嘴窝,除五官外整张脸都是同一种颜色,我们叫它整脸,因为都是红色的,因此,我们称它为红整脸。(2)下面请同学们绘制关羽的脸谱。
如何设计绘制脸谱呢?
第一、画圆或椭圆,确定脸谱的谱式和主色彩;
第二、画五官:注意位置、比例。(教师黑板演示)第三、装饰:在那儿装饰?怎样装饰?
第四、上色:对称。
(3)学生绘制脸谱,教师辅导。(4)展示学生所绘脸谱:
展示学生所绘脸谱,使学生看到整体效果,并举出图案对称颜色鲜明整洁的脸谱讲评,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采取组评互评的方式).四.教学建议。
1、本节课可分2课时进行教学。
2、本节的教学可先让学生课前搜集关羽的故事,课上进行讲故事比赛,激发学生对关羽这个人物的热爱。
3、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让学生在体验赏析中感受关羽脸谱艺术风格,学会制作关羽脸谱。
五.拓展资料.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直受到两脉思想的影响,一脉是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治国方针;另一脉就是关羽的忠孝义的思想,做人的原则。关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关羽,祖籍是山西省晋南地区运城附近一叫“解州”的地方。“解”在当地不读(jie 姐),也不读(xie 谢),而是读(hai 害)。他的原名姓冯名贤,叫冯贤,他生活在蜀汉魏的三国时期。那时,兵荒马乱,天下大乱。在他们村里,有一恶霸,霸占水井田地,欺压百姓,欺负良家妇女,特别是小媳妇,更是无恶不作,冯贤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愤愤不平,终于按捺不住怒火,杀了恶霸,逃出村外。恶霸家有钱有势,告到衙门,衙门四处张贴告示,捉拿冯贤,那时的潼关地区是一人烟稀少的地方,冯贤要出关逃生,但是,他出不去,潼关关口严查盘问,这时,一老妇人过来抓住冯贤,暗示他,给了他一记耳光,一边打一边骂,你这不孝子孙气死我了,并把他的鼻子打出了血,满脸是血迹,拼命拖着他往关外走,我不要你了,你自己滚吧,这时,潼关的看守问冯贤,你叫什么名字,他指关为姓,姓“关”,就有了关羽之名,出关后,他洗脸,可是,洗不下去了,从此,就有了红脸的关羽。从此以后,桃园三结义,名扬天下。
京剧脸谱注重写意, 不拘泥于现实的人物样态, 通过夸张、象征取其精髓, 达到“神似”的地步。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色彩符号的运用;二是图形符号的运用。
(一) 色彩符号运用。京剧脸谱中所运用的色彩均有其文化内涵, 常以某种颜色作为主色, 代表一个人物的性格气质。所谓“红忠、紫孝、黑正、粉老;水白奸邪, 油白狂傲;黄狠, 灰贪, 蓝勇, 暴躁;神佛精灵, 金银普照” (翁偶虹, 《中国戏曲脸谱艺术简史》) 。
以红色为例, 关公为红脸, 凸显其赤胆忠心、性情耿直的个性特征。所谓“赤胆忠心”, 则将红色与“忠诚”这一特质联系在一起。根据《说文解字》1, “赤, 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凡赤之属皆从赤。”清代段玉裁进一步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道:“赤, 南方色也。爾雅:一染謂之縓, 再染謂之竀, 三染謂之纁。鄭注士冠禮云:朱則四入與。按是四者皆赤類也。鄭注易曰:朱深於赤。按赤色至明, 引申之, 凡洞然昭著皆曰赤。如赤體謂不衣也, 赤地謂不毛也。”可见, 中国传统文化就有将“赤”与“明显、显著、一目了然”的属性相联系的先例。所谓“忠诚”即“内心一目了然, 真心诚意, 无二心”, 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京剧中用红色代表“忠诚”。只是, 关公的脸谱并非最初就设定为红色, 而是在宋元时期伴随着彩墨化妆的盛行而固定下来的, 以此体现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二) 图形符号运用。脸谱的勾画除了运用色彩符号外, 还运用了图形符号。脸谱最初是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五官及面部表情, 进而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随着脸谱由简到繁、不断精致化的演变, 它越来越带有民族文化特色。
仍以关羽为例, 其脸谱为红整脸。所谓“整脸”, 即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 不勾花纹, 而在主色上画出额、眉、眼、口、鼻的纹理。所谓面由心生, 乐观的人物脸谱常常舒展眉眼, 而忧伤的脸谱则常常眉头深锁。这样, 关羽的人物性格可以通过眉眼处勾画的图形符号体现。关羽脸谱不追求纹饰的繁复, 眉、眼、口、鼻趋于写实。勾画上扬的卧蚕眉、修长的丹凤眼, 三道黑色的额纹, 下垂的鼻窝纹, 佩关公髯。这形成关羽脸谱的定式, 但不同表演者勾画的关羽脸谱、表现不同时期关羽形象的脸谱, 其样式存在细微的变化。如额头勾画的黑纹, 有的勾画简单的三道, 中间长, 两边短;有的则将较短的两道变形为蝙蝠的图案。又如鼻窝的色彩, 其壮年期为黑色 (如《桃园三结义》等) , 老年期为灰色 (如《水淹七军》等) , 死后成为神, 又变回黑色。整体上看, 呈现出冷静、威严的儒将形象。
二、歌舞伎脸谱的符号学特征
歌舞伎诞生于江户时代, 融合了能、狂言、人形净琉璃的特征, 集诗歌、音乐、舞蹈、戏剧等为一体。歌舞伎的脸谱, 日文称“隈取 (くまどり) ”, 与中国京剧的脸谱类似, 均有通过不同色彩、图形的运用强调不同角色个性特征的功能。所谓“隈 (くま) ”, 其词源为“阴影”, 在歌舞伎中原本指夸张地表现面部血管、肌肉的特殊化妆技法。据说这一技法的使用, 最早是由第一代市川团十郎2在表演坂田金平时开创的。他从“人形净琉璃 (木偶净琉璃) ”的人偶形象中获得启示, 创造性地使用红、黑两种颜料表现人物性格, 其风格夸张、粗狂。脸谱源自舞台, 是塑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段之一。伴随着歌舞伎从诞生、发展到成型的过程, 其脸谱也经历了谱式、纹样、用色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约定俗成、严格的形式规范和固有程式。
(一) 色彩符号运用。“隈取”除了是歌舞伎脸谱的呈现形式外, 更代表了一种“晕染”的化妆方式。歌舞伎的脸谱统一以水白粉为底, 加红、蓝、褐等油性颜料进行色彩晕染, 称为“红隈、蓝隈、褐隈”。其所使用的色彩同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红色多用于英雄人物, 体现其勇敢、正义。只是若表现其强势、充满力量, 则红色线条勾画的粗大、清晰 (如《菅原伝授手習鑑》中的梅王丸等) ;若体现美男子, 则沿着下眼睑勾画细致、圆润的线条 (如《助六》中的曾我五郎時致等) 。黑色、蓝色多用于反面人物, 体现其阴险, 邪恶 (如《菅原伝授手習鑑》中的藤原時平、《船弁慶》中的平知盛等) ;褐色则用于鬼怪、动物等。这样, 通过演员所勾画的脸谱 , 观众可以大致了解剧中人物的个性特征。
以同为战神的源义经3为例, 在歌舞伎《义经千本樱》《劝进帐》中均对其有所刻画。《义经千本樱》描述左大臣朝方得知源义经与其兄源赖朝不和, 以初音鼓的里皮和表皮比拟他们兄弟, 并造谣说法皇下诏书命其去讨伐源赖朝。源义经将初音鼓交给爱妾阿静, 并将阿静托付给友人佐藤忠信。佐藤忠信是狐狸化身的, 由于初音鼓的里皮表皮是狐狸的父母之皮, 它才化身忠信。义经深受感动, 将初音鼓送给了狐狸。狐狸为报恩, 施展法术, 救了义经。而在歌舞伎《劝进帐》中, 战胜了平氏、取得政权的源赖朝, 要除掉立下卓越战功的源义经, 不得已, 义经与其家臣弁庆化装成僧侣逃走。他们逃到安宅时, 为源赖朝的守将拦住, 弁庆以其机智化解危机, 终于与义经逃离安宅。两部剧中的源义经, 其脸谱具有统一性, 为凸显其儒雅、英俊的气质, 均以水白粉为底, 以红色颜料沿下眼睑画至眼尾, 再向上画至眉尾 (日语称为“むきみ隈”, 如图1) 。红色象征肌肉的紧张、血管的膨胀, 歌舞伎脸谱原本就是为了将演员的表情、个性强化而产生的, 同时受到牡丹花的启示, 以手指蘸颜料、采用晕染的方式完成。
(二) 图形符号运用。歌舞伎脸谱的勾画同样运用到了图形符号, 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五官及面部表情, 进而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只是, 歌舞伎的脸谱中运用的线条是以表现人物的气血为目的的, 多沿着血管、肌肉的走向描绘, 形式有限。除晕染开的线条纹以外, 还包括火焰纹、云纹, 只是这些纹路多用于“蓝隈”中。歌舞伎脸谱最重要的部分是眼部, 为了在亮相时突出眼部, 特意强调眼部特征, 并使之适合表演中的各种表情变化。
歌舞伎中的人物脸谱同样有其定式, 只是, 同一剧目中的同一人物, 也可能根据其出场的场景, 采用不同的脸谱。以《国性爺合戦》中的“和藤内4”为例, 就有3种脸谱:一是在鴫蛤的场景中, 为凸显其青年形象, 采取“红隈”中的“むきみ隈”形象 (图1) ;二是在千里竹场景、楼门场景中, 则采取“红隈”中的“一本隈”形象 (图2) , 将眼角至眉尾的纵向线条画得更粗、更长, 以此体现人物富于力量、充满正义的特征;三是在红流的场景中, 则采取“红隈”中的“筋隈”形象 (图3) , 在“一本隈”的基础上, 增加一条由内眼角到眉头处的纵条纹, 眉毛则在两个纵向线条间形成平衡, 眉尾上扬。
三、符号学视角下的中日文化异同
(一) 色彩心理异同。脸谱本身是符号化的产物, 这种符号性特征尤其体现在色彩心理上。色彩符号本身具有两个层次:一是其客观性, 任何色彩均是由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决定的, 具有客观的物理属性;二是其主观性, 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色彩的主观认识, 这种认识最初仅仅是人类接收外部刺激的感性认识, 用来分辨色彩的冷暖明暗, 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形成特定文化下的文化解读。色彩的客观属性为其作为符号的能指部分, 为色彩的物理属性, 具有世界统一性;而色彩的主观属性则为符号的所指部分, 为一个民族文化社团内部约定俗成的结果, 既具有共性, 也具有其个性。
根据实验心理学的研究, 色彩与人类情感唤起间存在一定关联。比如:红色为暖色, 让人联想到太阳、血液等, 容易让人产生积极、兴奋的情绪;蓝色为冷色, 通常让人联想到天空、海洋等, 容易让人产生宁静、沉稳的情绪;黑色则显得庄重、高雅, 但同时又伴随着紧张、恐惧。
脸谱中的色彩运用首先是基于这一普遍的原理展开的。无论是京剧还是歌舞伎, 其色彩的选择均收到上述关联的影响, 但又不停留于此, 表现出一定的个性。
以红色5为例, 中国受五行思想的影响, 将色彩与五种世界的基本组成元素 (即:金、木、水、火、土) 相对应, 红色对应“太阳之色”, 代表了“火”元素。由于对古代对“火”的原始崇拜, 中国将红色视为尊贵的颜色, 备受推崇。这样发展成为婚嫁、辟邪均使用红色。表现在京剧脸谱中, 红色为英雄的用色, 代表正义、忠诚、耿直。
而在日本, 红色被排在四基本色 (白、青、黑、红) 的最末, 其地位远不如白色。由于受神道教的影响, 古代日本将白色视为神圣的颜色, 被称为“白无垢”, 备受尊崇。白色同样发展为婚嫁的用色。而红色一方面让人联想到血液, 在日本文化中被视为不吉利、污秽的象征;另一方面又让人联想到太阳的颜色, 传说中的为日本创造者天照大神将日本称为“日出之国”, 受到尊重。这样, 日本文化中红色常常是个矛盾体, 既为禁忌的颜色, 也为受尊崇的颜色。这一点同样表现在歌舞伎脸谱中, 白底红纹的“红隈”为正面人物、主角的用色, 凸显其勇敢、正义的性格特征;同时, 若涂成红底, 则为“赤面”, 又成为奸佞小人的代表。
色彩符号原本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但在形成脸谱的过程中, 形成主观的、对人物形象的褒贬, 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性。京剧脸谱善恶有别、忠奸对立, 以“红为正, 白为恶”, 红脸的代表即为关羽;而歌舞伎脸谱虽然同样推崇善恶有别、忠奸对立, 但均类似京剧白脸, 区分人物形象特征的功能由其上勾画的线条完成。只是, 歌舞伎中同样以红色代表正义 (如源义经) , 而以蓝色代表邪恶。
(二) 写意性心理异同。无论京剧还是歌舞伎的脸谱, 均运用了线条图形进行勾画, 这种化妆方式不同于西方的写实性凸显方式, 而是以夸张、象征的方式进行表现, 带有写意性。这也成为东方艺术的共性, 只是两者还是存在差异。
首先, 京剧脸谱在色彩选择上更倾向于用明亮度较高的颜色, 基本以红、白、黑色为脸谱的底色, 在其上勾画更为繁复的图形;而歌舞伎脸谱除了极少出现的“赤面”脸谱外, 仅使用白色为底, 其上勾画的线条也基本依照演员的面部特征、沿着血管、肌肉的走向而来。如果说歌舞伎的脸谱勾画还能看出眉眼的原来状况的话, 京剧脸谱的写意性更彻底, 更追求“离其形、地其意”的境界。
其次, 两国审美标准的差异造成脸谱追求的写意性存在差异。受到所处环境、民族文化的影响, 中国更追求雍容华贵之美, 比如对热烈的红色、高贵的牡丹的追捧;而日本则更追求内敛幽静之美, 比如对静谧的白色、淡雅的樱花的追求。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脸谱勾画上。京剧脸谱用色更为丰富, 追求各种色彩明亮度、纯度间的平衡, 以象征的方式实现对人物的评价;而歌舞伎脸谱的用色则比较单一, 一般仅采用红、蓝、褐色中的一种进行勾画, 追求对面部轮廓、肌肉纹理的凸显, 以夸张的方式实现对人物的评价。这样一来, 京剧中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更为复杂、全面;而歌舞伎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则更为简单、单一。
(三) 脸谱符号运用的主观性。脸谱符号是客观的存在, 但其运用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无论是京剧还是歌舞伎, 其脸谱的画法均不是绝对固定的, 根据表演的剧目、角色设定、演员的个性特征而有所不同。
以色彩为例, 京剧演员表演时遵循一个原则, 在场的各个角色其基本色调不能重复。以《长坂坡》为例, 曹营八将登场时, 除了张辽不勾脸外, 其余七人要求一人一色, 不可重复。同时, 这七种颜色要求能和谐统一。至于歌舞伎中脸谱, 除了勾画下眼睑的黑色能有所变化, 比如变为灰色或褐色外, 其他色彩均不能随意变化。可见, 色彩运用上的主观性, 京剧更依赖表演剧目的不同, 相对固定;而歌舞伎更依赖演员的个性特征, 相对自由。
脸谱中运用到的色彩毕竟有限, 脸谱符号运用的主观性更为依赖图形符号表现出来。仍以关羽为例, 其定式虽为红整脸、卧蚕眉、丹凤眼、关公髯, 但不同的剧目、不同表演者仍有不同的处理。不同的演员, 对其眉、眼、鼻处形成的“三块窝”的黑色纹理有不同的处理。除了长短粗细有差异外, 纹理的图形也有所不同, 有云纹图案、寿纹图案、如意图案等。均体现演员对该人物、该剧目的个人解读。
此外, 同为关羽脸谱, 在不同部位可能会点有黑痣, 所谓“点破”。这是伴随着关羽形象的神化出现的。演员为表明对关羽的敬重, 特意在面部不同的部位点有黑痣, 以免扮演神仙而引致祸事。至于在何部位、点几颗黑痣, 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有些点一颗, 有些点三颗或五颗的。
歌舞伎具有同样的特点。由于其色彩运用的局限性、有限性, 无法表达丰富多彩的变化, 其主观性同样表现在图形符号的运用上。主要表现在眼部和下巴处。同为源义经的脸谱, 表现其英俊、儒雅气质时, 眼部眼角到眉尾处的纵向条纹基本消失, 反而强化下眼睑的色彩、形状 (如《义经千本樱》) ;当表现其武将气质时, 则采用红色的“筋隈”脸谱, 同时, 以红色或蓝色勾画下巴处轮廓。“筋隈”脸谱中眼部红色线条的长短粗细与演员对该人物的读解相关, 越长越粗, 其活力勇气、霸气越强;下巴处添加的条纹则使其性格特征更为丰富。
四、小结
无论是歌舞伎还是京剧, 均是集诗歌、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们均植根于民众土壤, 不断融合其他艺术创新而来。
以脸谱为例, 歌舞伎、京剧中均运用脸谱, 通过它能对人物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 同时能反映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在这一点上, 它们都体现了东方艺术的抽象性特征。其中既蕴含了色彩心理、民族文化的共性, 也体现了其个性。
脸谱的构成取决于色彩、图形的选取, 它作为一种符号, 包含客观的物理属性与主观的认知属性两个层次。从色彩方面看, 歌舞伎与京剧均能通过色彩对剧中人物进行评价, 但京剧脸谱中用色更为丰富、以“红为正、白为恶”, 歌舞伎脸谱中用色更为单一, 以“红为正、蓝为恶”。从图形角度看, 京剧脸谱的图形运用更为丰富, 除了线性条纹外, 还包括云纹、福纹等;而歌舞伎脸谱的图形运用比较单一, 多为线条形。这与其色彩心理、写意性心理相关。
同时, 歌舞伎与京剧中的脸谱均有其定式, 但在定式的基础上, 均加入了演员依据剧目、登场人物、个人脸型而进行的主观性改造。但歌舞伎脸谱的改造更为自由, 依照演员脸型、对登场人物的读解有所变化;而京剧脸谱的改造更依赖剧目及对登场人物的主观认知。
摘要:无论是歌舞伎还是京剧, 均是集诗歌、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们均植根于民众土壤, 不断融合其他艺术创新而来。以脸谱为例, 歌舞伎、京剧中均运用脸谱, 既体现了色彩心理, 也体现了民族文化。歌舞伎的脸谱, 日文称“隈取 (くまどり) ”, 与中国京剧的脸谱类似, 均有通过不同色彩的运用强调不同角色个性特征的功能。色彩是一种客观事物, 但其蕴含的文化心理则具有主观色彩, 对色彩的解读也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本文以京剧与歌舞伎脸谱为研究对象, 立足于符号学视野, 探寻其色彩心理以及两国文化的意象化特征。
【关羽脸谱简介】推荐阅读:
京剧脸谱简介09-30
关羽_小学生四年级作文10-19
我最喜欢的三国人物是关羽作文10-30
画脸谱教案06-08
唱脸谱教案06-13
五彩的脸谱作文06-13
京剧脸谱大班10-22
脸谱阅读答案现代文09-25
京剧脸谱颜色的含义10-25
幼儿园大班戏说脸谱教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