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3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8名,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得更多的是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体验收获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安排了7个教学单元,其中穿插安排了3个数学实践活动。以“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一领域里的内容共安排了3个教学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是继上一学期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以后又一次集中学习整数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主要安排了整百数和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发现规律和用除法解决问题等内容。小数的初步认识只安排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认识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并且只要求初步掌握。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称两部分。教材将统计和概率的内容集中安排在一个单元,统计部分安排了数据的整理和求平均数;概率部分主要是认识一些简单的不确定现象。
教材还配合乘法计算、小数的初步认识、对称等内容分别安排了“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小数点的由来”和“对称与建筑”3个数学文化,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主动构建知识。
5、开展课前3分钟口算,增强学生的可算能力,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6、加强估算与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及进度安排
内 容
课 时
周 次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6课时
1-5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5课时
6-9
(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15课时
7-10
(四)统计初步与不确定现象
8课时
11-13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
6课时
14-15
(六)对称
5课时
16-17
(七)总复习
5课时
一、课前思考:准确把握教材, 架起编者与学生间思维的桥梁
1. 领会“数学广角”的编排意图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的一个亮点, 是向学生集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窗口。在这一板块中, 编者有意识地安排了丰富而又生动的内容, 如“分类”“找规律”“简单的排列组合”“烙饼问题”“植树问题”“鸡兔同笼”“抽屉原理”等, 这些内容编排的思维层次是从低到高, 从具体到抽象, 逐级递进、螺旋上升, 旨在向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领会教材, 本课的目标定位是引导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 并能利用韦恩图来呈现“集合”, 解决问题。
2. 明确“重叠问题”的编者思路
重叠问题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来, 具有浓浓的“生活味”。教材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 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 让学生感到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的结果与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 由此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为什么计算的结果比实际数量要多?由此让学生整理“重复”信息, 在解决问题中初步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 引领学生将信息整理成集合图, 再让学生理解集合图中的“交集”, 最后是应用集合图解决问题。整个教材编排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本课, 经历集合图的建构过程是教学重点, 也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
3. 选择正确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三年级的学生正是思维从具体形象到逻辑抽象的过渡阶段, 在此之前, 虽然学生有一定的潜在的集合知识基础, 但对于集合思想特别是“交集”思想的认识还是比较抽象的。本节课的目标显然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感受“交集”的含义, 并理解和运用韦恩图。根据这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我决定采用“课前渗透—感知集合, 形成冲突—探究集合, 自主建构—体验集合, 内化应用—强化集合”为主线,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思考争论, 使学生内心处于一种“平衡—冲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新的平衡”的构建主义学习过程, 实现有效教学。
二、课中思考:促进学习自主, 架起预设与生成间灵动的桥梁
数学思想方法不是一个灌输的过程, 而是一个习得的过程。课堂中, 我充分根据三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和预设教案, 采用“活动”的方式,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习得“交集”的思想, 注重课堂生成。因此, 我安排以下四个板块:
板块一:课前渗透, 感知集合
(1) 猜一猜
课前我们一起来玩个“脑筋急转弯”的游戏。
师: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 每人买一张票, 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 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是祖孙三人。
师:用我们语文中的一组关联词来说就是:……既……又……
(2) 师小结:爸爸在这里表示有两个身份, 重叠了, 所以我们算人数时只能算一次。
(3)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就是与这有关的非常有趣的重叠问题。 (板书: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板块二:形成冲突, 探究集合
(1) 想一想
师出示三 (1) 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人数统计表。
师:从统计表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语文小组有8人, 数学小组有9人。
师出示问题: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一共有几人?
生:8+9=17人。
生:如果一个一个地数, 数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为14人。
(2) 引一引
师:数出来一共有14人, 但计算出来的结果却是17人。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有人既参加语文小组, 又参加数学小组。
板块三:自主建构, 体验集合
课件出示两个圆圈:红圈里表示语文小组的人, 蓝圈表示数学小组的人, 请同学们按照表格中的名单对号入圈。
(1) 说一说:红色圈子里表示什么?有几人?蓝色圈子里表示什么?有几人?
(2) 画一画:两组都参加的学生怎么表示? (思考如何画圈)
(1) 自主画图
师分析同学的作品, 并请该生说明理由;选择与课件相类似的播放并说明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2) 对比图表
师:同学们把表变成这样交叉的图, 你们更欣赏哪一个?为什么? (很容易看出重复部分)
(3) 介绍韦恩图:同学们研究得出的图, 在数学上叫韦恩图, 是由英国逻辑学家韦恩研究发明的, 被命名为韦恩图。有些数量不仅可以用统计表、统计图、线段图表示, 还可以用韦恩图表示, 它更加直观、形象。
(4) 人文教育:肯定学生的科学创造过程。
(3) 算一算:根据这幅图请同学们算一算, 语文和数学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生列式1:8+9-3=14 (人)
生列式2: (8-3) + (9-3) +3=14 (人)
生列式3: (8-3) +9=14 (人)
生列式4: (9-3) +8=14 (人)
师:计算有重复现象的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生:重复部分只算一次。
板块四:内化应用, 强化集合
(1) 填一填:完成教材第110页第1题:把下面动物的序号填在合适的位置。
两个圈相交的部分表示既会游泳又会飞的动物 (天鹅) 。
(2) 做一做:完成教材第110页第2题。
编成现实情景题:学校文具店昨天进了铅笔、钢笔、练习本、文具盒和画笔, 今天又进了尺子、铅笔、钢笔、练习本和剪刀。小文具店这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
指名板演, 并说明算式的意义, 允许学生算法多样化。 (算式:5+5-3=7 (种) )
(3) 议一议:举例说出生活中像这样有重叠现象的数学问题。
三、课后思考:促进专业发展, 架起行动与反思间和谐的桥梁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 目前主要是在“数”中感知集合、理解“交集”。课堂中, 我注重抓住矛盾冲突, 引领学生去体会“交集”, 理解重复现象, 学生参与意识浓, 学习效果好。体现出两个特点:
1. 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的终极目标。本课, 我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在教学中, 当学生发现统计表上名单和总人数不符时, 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 然后再合作画一画, 用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知识冲突, 从而进行韦恩图的教学,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并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使之“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等能力得以促进和提升。
2.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方法是学习之根本。本课, 我通过一系列活动:“猜一猜” (感知“集合”) 、“想一想” (形成冲突) ——“画一画” (建构“交集”) ——“说一说” (分析“交集”) ——“算一算” (概括“交集”) ——“填一填” (模仿习得) ——“做一做” (自觉应用) , 使学生对集合的认识逐步从“感知”阶段, 过渡到“探究”阶段, 再提升到“建构”阶段, 并进一步走向“应用”阶段, 从而经历了由“感知——体验——建构——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的全过程。
本课写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童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童年时的里根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窗户的玻璃。父亲要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暂时借给他15美元赔偿邻居的玻璃,并要求他必须想办法把这15美元还给父亲。小里根靠打工、捡破烂儿挣了15美元,他把钱还给了父亲,得到了父亲的夸奖。许多年后,当了美国总统的里根说,当年这件事使他懂得了做人的责任。文章告诉我们,从小培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负责的人。
学情分析:
(一)学生已知的
通过初读课文,学生大致概括出文章的重要内容。
(二)学生未知的
这篇课文的主题“责任”的含义深刻。无论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年龄特点来说,他们对“责任”的理解都很模糊、浅显,所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责任”的含义比较困难。此外,孩子对“责任”的意识比较淡薄,让他们真正从心灵深处懂得并能够在生活中勇于承担责任,也需要教师随着学习课文的深入引导学生去体会。
(三)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小男孩在挣15美元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2、小男孩闯祸时父母的态度、做法有什么不同?
3、责任是什么?
4、里根懂得了做人的责任是什么?
5、父亲让里根自己挣钱偿还15美元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精读课文时解决。A类学生肯能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BC类学生相对就很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的阅读通过结合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责任的含义。教师可以概括为:父亲让里根自己挣钱偿还15美元的目的是什么?里根懂得了做人的责任是什么?
教学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空kong”)及新词,认读1个字。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
3.引导学生增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
4.能够想象小里根把钱还给父亲时的情景,并能把这个情景写成一段话。
5.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责任对于做人的重要性。
6.文中男孩的父母态度和做法有什么不同,发表自己的意见。(A.B)
7.学习运用边读边想边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A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时理解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目的(即理解小里根父亲的做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入:同学们,做人要有自己的责任,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小孩,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板书:7.责任(学生集体读课题。) 简要介绍里根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注意指导长句的读法。
2.学习生字:
(1)字重点指导:怒、恕、努3个字形和字音相近。
给学生动笔写字的时间。
(2)比较形近和同音字:
责( ) 任( ) 即( ) 勃( ) 怒( )恕( )
费( ) 廷( ) 既( ) 脖( ) 努( )
赔( ) 怯( ) 负( ) 暂( ) 捡( )
培( ) 祛( ) 贫( ) 斩( ) 俭( )
(3)出示词语:
责任 立即 宽恕 赔偿 开恩 负责 暂时 空闲
努力 怯生生 勃然大怒 深有感触 怒气冲冲
自由读--指名读
(4)理解词语:(查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责任 怯生生 勃然大怒 深有感触
(5)近义词:
宽恕 (原谅) 立即 (立刻) 严肃(严厉) 固执(顽固)
(6)反义词:
开心--苦闷 冷冰冰--热烘烘 暂时--永久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读了课文,知道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一说,教师提示指导。
2.试着给课文分为四部分。(根据预习情况进行指导分部分)
3.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价值的留在第二课时完成。疏疑。
A:在整个过程中,男孩与父亲神态有什么变化。
B:想象男孩还钱时,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4.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说一说。
五、布置分层作业
A: 概括的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BC:知识点中的练习题。
ABC: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文: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板书:7.责任(学生读课题。)
提示:什么叫责任?请大家讨论。
二、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责任”的意义:
1.提示:请学生读课文,每人一段,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事吗?
(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读第课文1、2自然段,里根发生什么事情了?
引导:别人都跑了,他为什么不跑?老人什么态度?小男孩当时是什么心情?委屈 理解勃然大怒。固执。
3.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里根和爸爸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怯生生,板着脸,冷冰冰理解
出示:父亲冷冰冰的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它闯的祸,他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亲严肃的说:“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你去赔给人家。不过,你必须想办法把钱还给我。”
4.有语气的朗读第三自然段。变换角色,体会父亲的用意。
引导:爸爸为什么不给里跟钱?如果你是里根,你怎么做?孩子辛勤打工还了你的钱,你会怎么想?你觉得自己的儿子怎么样?你借钱给孩子的用意是什么?
二人合作,把爸爸与里根的对话表演出来。
(引导孩子说父亲的用意,读批注,解决生成的问题,明白父亲在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5.提示: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从同学的表演中,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里根怎么办呢?
6.读4、5自然段,小男孩是怎么还上父亲的钱的?靠什么还的呢?
(让学生推想小男孩洗盘、刷碗,打工挣钱的情景,感悟小男孩劳动的辛苦。)
7. 体会“自豪”的心情。
引导:挣钱辛苦、不容易,如果你是小男孩一旦还上了父亲的钱,心情怎样?(体会小男孩的自豪。让学生通过朗读体现。)
8.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出示:
父亲高兴的说:“一个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
出示:和上两句滚动对比读,父亲说话时的神态有什么不同?小男孩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
结论:我们肯负责,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引导:想象里根把钱给父亲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爸爸会怎样?2人表演。
当堂写此时的情景
8.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深有感触”,里根为何感触?学了本文,说说现在你对“责任”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体会什么是“责任”。谈谈你的感想。
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9、在读小男孩深有感触的一句话,加深对责任的理解
看来,伟大的父亲造就了伟大的儿子,让我们记住这父子俩的话。
(读父子的话,并记住)
三、深化主题,说话练习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责任》一课,认识了里根总统,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小男孩后来成了美国总统,一个有出息的人。请把自己当成里根,设想这件事对里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祝愿我们大家个个都是有责任心的人。
拓展:
你曾经有过过失吗?当时你是怎样对待的?学了本文,你有什么触动?请学生写一个片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科生字。会熟练书写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弄懂小萝卜头把小虫放飞的原因。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拼读,书写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的世界。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文章的学习,体会小萝卜头渴望自由的迫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对小萝卜头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知道小萝卜头把小虫放飞的原因,体会小萝卜头渴望自由的迫切希望。
(2)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小萝卜头的愿望。
教学方法
感情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板书设计
3.小萝卜头
放 抓 踮 看 渴望自由
小萝卜头 放走自己喜欢的小虫 盼望解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1.板书课题:3.小萝卜头
2.介绍背景:这篇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岩》
二、检查预习情况
大概:大约、或许。表示猜测。
蝉翼:禅(知了)身上那薄薄的翅膀。
惟恐:只担心,只害怕。说明小萝卜头非常小心。
瞥见: 很快地大略看一下。
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三、理清文章思路
1.录音范读。
2.学生轻声自由读。
3.课文的思路。
这篇课文先写了小萝卜头下课时在白公馆的走廊上看墙外的群山--接着写小萝卜头在走廊上捉到了一只漂亮的小虫,并把它放在火柴盒里--最后写小萝卜头看到失去自由的小虫在不安的爬动,便放飞小虫。从小萝卜头的行动和语言中,体现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渴望,他盼望着解放。
4..学生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四、讲读课文第一段
1.学生轻声自由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同桌互相讨论。
学生反馈
生1:我读懂了小萝卜头在走廊上。
生2:我读懂了小萝卜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生3:我读懂了小萝卜头的家在北方。
……
4. 提出质疑
你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你还要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5. 用圆圈圈出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
(放、抓、踮、看、问)
6.这些动作的词说明了什么?(对外界世界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充满着对自由的渴望。)
7.哪一个字最能说明他渴望自由?(啊)
8.指导朗读第2、5两个自然段。
(读出好奇、渴望的心情)
a) 小结
从这两个自然段中,我们体会到了小萝卜头对自由的渴望。我们一起再把这两段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b) 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遍。
2.积累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对课文的学习,你觉得小萝卜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根据自己的感悟回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小萝卜头在干什么。抓住写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体会小萝卜头心里在想什么。从“放“抓”“踮”“看”等词语体会内心世界。反复练读,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根据课文回答,
(1)找出有关语句好好地读一读。
(2)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体会。如果你是小萝卜头,你会怎么对待小虫?
(3)全班交流,讨论。
2、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飞虫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联系上下文和自由查阅的资料,说说:“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的意思。
读读有关的句子。“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这句话要读慢一些,显示出小萝卜头若有所思、惆怅的样子。要读出对家的向往。“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要读出十分高兴、渴望自由的感觉。
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
三、拓展
今天,小萝卜头的自由之梦已如春天的鲜花,在祖国遍地开放。想想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练笔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小英雄小萝卜头有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接触,了解了他那悲惨、艰苦但一直都有追求的童年,现在,让我们一起给他写一封信,送给天国的英雄吧!
指导书写。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中,由于文中所涉及的时代离现代已经很远了,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因此,我先为学生介绍时代背景,为学生创设好情景,让学生了解白公馆是什么地方,接着深入分析小萝卜头“捉”和“放”虫子的这一部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小萝卜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在设计时也不够细致,留给广大教师很大的发挥空间,可在具体教学中灵活应用。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知道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了周庄的独特风光。
4、能激发起热爱周庄的情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标3、4
教学难点:
标4
板书设计:
11、江南水乡周庄
水:宁静 秀美 和谐
轻松 畅快
独特风光 热爱 陶醉
桥:飞檐朱栏 雕梁画栋
古色古香 桥搂合璧
教学流程:
一、引入课题:
1、课前热身:脑筋急转弯。
2、师语引入:
鉴于大家的聪明,老师决定把本堂语文课的内容改为去旅游,有兴趣吗?咱们要去的地方是--(生齐读课题:江南水乡--周庄)
3、解题:
从题目我们知道周庄在--(江南),它的特点是--(水乡)。
4、激发兴趣:
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地方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去过的人是怎么说的。
(多媒体展示名人游周庄语录,请生朗读。配音古筝曲《茉莉花》)
(附语如下:
斑驳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挺而又苍老。没有比这样的图像更能概括江南小镇了,也没有比这样的江南小镇更能像征故乡的了。
--当代作家 余秋雨
一踏上周庄的土地,即便是曾经周游世界的我,也不免神情激动、眼泪汪汪。
--台湾作家 三毛
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古画家 吴冠中)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师语:周庄究竟有什么魔力,能使去过的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挥笔赞叹?想亲自去感受一下吗?
2、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都通顺。
3、(大屏幕出现带拼音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
4、(大屏幕出现带拼音生词)开火车读生词, 教师反馈矫正。
三、整体感知:
1、抽生读课文,其余生倾听,并评价其是否正确、通顺。
2、浏览课文,默读思考:课文从那两方面介绍了江南水乡周庄的独特风光。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周庄的水。
1、齐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周庄的水有什么特点?
2、(大屏幕出示语段)学习体会水的宁静、和谐、秀美。
(附语段:
蓝天下,一条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水中倒映着白墙灰瓦的房屋;传统的古朴典雅,现代的崭新华美,摇曳于小桥流水,一切是那么宁静、秀美、和谐。)
师生共同解析“宁静、和谐、秀美”。
3、指导有感情朗读此段。
4、师语过渡:这宁静、秀美、和谐的水会带给人怎样的心情?
5、(大屏幕出示语段)学习体会周庄的水能带给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附语段:
周庄,到处洋溢着水的灵气和平和。对于久居大都市的人来说,那种水泥丛林给人的压迫感,会立刻消散,油然而生水一样的轻松和畅快。)
师生共同解析“水泥丛林、压迫感、油然而生”。
6、引发联想:
假如是一位风尘仆仆的旅客,看到周庄的水,他会--
假如是一位辛劳工作一年的商人,看到周庄的水。他会--
假如是一位四处采风的画家,看到周庄的水。他会--
……
7、指导有感情朗读此段。
8、师语小结过渡:
真的,在周庄的土地上,水是水乡的灵魂,它流淌着千年古韵,它洗涤着凡俗的心灵,洋溢着返璞归真的美。
除此之外,更令人陶醉的是--(桥)。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周庄的桥。
1、师语引入:
最能代表周庄千百年历史的莫过于周庄的桥了,作者着重介绍了那座桥。
2、请生勾画描写富安桥的有关部分。自学。
3、分组互动问答。教师协助答疑解难。
(教师简笔画帮助理解:飞檐朱栏、雕梁画栋)
(大屏幕展示富安桥图片。)
4、师语小结过渡:
桥就好像是周庄的血脉,虽历经几百年风雨依旧不改其动人的容颜,和着流水的温馨, 延续着周庄古老的梦。
六、拓展升华:
1、回顾引读:
看到这一切,人们不禁对--(勤劳智慧的周庄建桥人发出由衷地赞叹。) 人们也不仅对周庄的水、周庄的桥、周庄的一石一瓦、一树一花发出--(由衷地赞叹。)
2、(大屏幕展示周庄图片,配乐古筝曲《茉莉花》)
3、师语激发:
此时,你们也一定心旌荡漾,让我们一同走进水乡周庄,并在心里酝酿一句最美的话送给周庄,你可以用上我们今天学过的词语。
4、生写一句最美的话送给周庄。
5、师语束课:
没去过周庄,今天却和你们一起被深深地打动,由此我想:真的,世上最美的风景绝不仅仅只用眼睛欣赏。
让我们在心里记住,好个江南古镇,好个梦里水乡,它的名字叫--(周庄)。
统计学认为,某次统计活动中,如果要对数据所蕴含的规律作更精确的描述和更进一步的推论,仅借助统计图表是不够的,需要计算一些有代表性的量数,对整体数据所蕴含的规律作出更简洁明了的数量化描述。平均数就是这样的一个量数。它的基本思想是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总个数,以体现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对数据总体起着“中心”代表的作用。显然,在学生已经初步树立统计观念、掌握了一定的统计图表知识基础上学习平均数的知识,有益于提高学生利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鉴于此,人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三年级(下册)在“统计”中安排学生学习平均数的有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平均数的意义、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等。教材在编写中为了强化“发展学生统计观念”的课程功能,特别注意:
1.把认识平均数和学习其他统计知识结合在一起。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可以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为了更好地描述数据的特点,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平均数。教材在编写中,就通过统计图表呈现原始数据,而后计算平均数,比较贴切地将求平均数嵌入了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利于学生自己体会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绘制统计图表与求平均数间的关系。当然,用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让学生看图自己收集求平均数所需的数据,还利于学生用统计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动来揭示平均数的意义,为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提供了感性支撑。
凤凰备课室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引导学生搜集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建造的其他伟大工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1.课文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卡片 预习设计: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
自学生字,划出新词,并给生字组词。3.
查词典理解:蜿蜒、不朽、奇迹。4.
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5.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长城和运河。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2.理清课文脉络,熟读课文。3.课堂习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要求学生跟写:长城
2.读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长城吧——打开书本,看P6插图 3.谁来给我们说说你知道的长城?学生交流 4.老师补充:我们中国的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有6700千米。看,它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就像巨龙一般。听了老师的介绍,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5.再跟老师来写字:运河
6.读词,看,p7,这条闪着光亮的河流就是运河,因为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因此又称为“京杭大运河”(板书)7.提问:关于京杭大运河,你还知道——?
8.老师补充: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全长约1747千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9.现在,谁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10.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就是——长城和运河,读题
11.这是一首诗歌,共有两个部分。请同学们赶紧捧起书本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1)出示词语:
驾驶 谱写
创造——表示动作的词语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形容词
奇异
奇迹
不朽
——区分奇异、奇迹 民族
绸带
诗篇
——注意平翘舌音
山海关 嘉峪关 首都北京 天堂杭州——表示地点的词语(2)指名读这些词语,并关注同组词语的共同之处
(3)词语来自课文,课文你能读通了吗?分部分读课文,正音。
注意指导诗歌的节奏 注意问句的读法,语调上扬。根据学生的表现结合课文内容评价。
(4)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是谁创造了它们?读到这里,你感到——(自豪)
(5)集体自豪地读课文,培养语感。
三、生字指导,课堂习字。1.看生字,哪个字比较难记、难写? 2.重点指导“蜒、谱、族”的记法和写法
比较并组词:延()
谱()
族()
蜒()
普()
旅()3.习字册描红并书写
四、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尝试背诵
2.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通过文字、图片了解它们的奇异景象。
3.比较组词,巩固对生字的积累
驾()朽()
篇()
绸()
架()巧()
遍()
周()4.划词,准备默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通过品读诗歌,加深对长城和运河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长城或者运河。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新词:
驾驶 谱写 创造 曲折蜿蜒 不朽的诗篇
中华民族 绸带 奇异的景象 人间奇迹 飘落 2.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两大人间奇迹?
3.长城很长,又被称为“万里长城”(板书)运河从北京直通杭州,被称为“京杭大运河”(板书)。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仔细欣赏吧。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打开书本,放声朗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在哪儿看长城?他眼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动笔把相关的句子划出来。2.阅读探究:
(1)作者在哪儿看长城?(飞机上,空中)
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看?(居高临下,视野更加开阔,看得更多)
(2)提示读——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提问:这里有个词——奇异,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奇特 文章中奇异的景象指的是什么?——长城 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这奇异的景象?
(3)交流出示——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对照插图反复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觉得长城奇特在哪?与众不同在哪? 巨龙——长,大
穿行——动感,好像是有生命的
连绵起伏——建在崇山峻岭之间,高高低低,长 曲折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长
难怪我们称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课文中还有写到长城的长,请你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4)——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补充介绍:山海关,又称渝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它北依角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从山海关到嘉峪关,总长约6700千米。6700千米是多长呢?举个例子来说吧,从我们张家港到首都北京的路程大约是1105千米,6700千米就等于我们从这道北京三个来回。讲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 难怪我们把长城又叫作“万里长城”。谁来读读这奇异的景象?
你能用你自己的词语来说说这奇异的景象吗?——雄伟、壮丽
(5)引读——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这里的“不朽”是什么意思? 读懂了这个词,你再读这个句子,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建在哪儿?用什么建的?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今天我们看上去依然怎样?以当时的人力、物力,这一切我们能想象得到吗?人们所想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就是——奇迹,读词。
(6)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读到这里,你的心中充满了怎样的情感? 自豪地读!
3.朗读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长城,我们读这一部分,要注意什么?——读出长城的雄伟壮丽,读出自豪之情。4.齐读。尝试背诵。小黑板出示:
我驾驶着——
一个——
像——
连绵起伏,——
东起——,西到——
万里长城——
是谁——
是——
三、精读课文第二部分
1.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还看到了一个奇异的景象,那就是—— 2.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运河“奇异”,奇异在哪儿?为什么说它也是个人间奇迹呢?读的时候要像我们学习第一部分一样,抓关键的词语来体会。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引导抓住关键的词语来体会。4.交流阅读收获:
(1)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绸带——轻柔,秀美 银光闪闪——水清
伸向天边——长。补充:全长1747千米。与我们这到北京的距离1105千米比较,还要长。
(2)动人:有了运河,两岸的景色更加秀美,南方与北方的物产可以更便捷地交流。
(3)人间奇迹——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运河,完全靠人工挖掘,同样结合古代那样贫乏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做出这样的工程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4)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自豪地读。5.齐读此段
6.比较第一第二部分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明白了这些,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帮助背诵)7.尝试背诵
三、指导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长城和运河。
1.长城和运河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古往今来,有许多的人去拜访,并写下了它们的奇异景象——
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在大漠孤烟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尘土飞扬的古道,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城。
它像奔腾飞跃、气势蓬勃的巨龙卧在崇山峻岭上。城墙随着山峰的走势,蜿蜒起伏。
在明媚的阳光下,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尽头,在绿树群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
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
大运河像一面明镜,映着两边的绿树、青山、人家。河水晃动着蓝天、白云、船只的倒影,多么生动的一幅画呀。
2.读读这些句子,再仔细观察我们课本上的插图。你也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或运河吗? 3.学生交流
四、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写一段话在小练笔本上 3.完成课后练习5,语文自习课上交流。板书设计:
长城
和
运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奇异的景象
迹
伸向天边
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
1. 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兔子里的不同意思。
2. 积累有关执著、勤奋、惜时的名言名句。
3. 了解成语故事梗概,理解寓意,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4. 举办绘画或手工作品展览会,进行介绍和评议,锻炼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5. 能用语言文字描绘自己的作品或写写展览会。
6. 自主阅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感受书的奇妙,激发创造热情。
重点难点
1. 理解一字(词)多义的现象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2. 告诫学生从小应珍惜时光,刻苦努力。
3. 懂得成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积累成语。
4. 让学生自主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一字(词)多义的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0)
1. 把读通顺,想想带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2. 比较同一个字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有何发现?
(一字多义现象)
3. 在课本内和课本外搜寻类似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10)
1. 反复读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 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说说自己读了句子的感受。
3. 背诵4句名言。
4. 你还能背诵其他名言吗?
三、点击成语(10)
1. 自由阅读。
2. 同桌交流读懂了些什么,有何感受。
3. 老师引导答疑,讨论蕴含的意思,交流受到的启迪。
4. 小组交流自己准备的成语故事。
5. 选代表全班交流,积累成语。
四、自主阅读园地(10)
1. 自主阅读短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 勾画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语段,读一读,背一背。
3. 说说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激发创造热情。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清楚地、有个性地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点难点
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动员,精心准备(10)
1. 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提示,动员学生课前绘制一副美丽的图画或者制作一件自己满意的手工作品。形式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2. 课前组织学生将作品在展厅展示,引导学生留心欣赏自己感兴趣的作品。
二、积极介绍,组内合作(10)
1. 了解如何介绍自己的作品:集全班学生的智慧,讨论明白可以从作品的样子,特别精致的地方、自己的想法等等方面进行介绍,注意声音洪亮,讲得清楚。
2. 组内练习介绍: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作品。
3. 推选代表,精心包装:各小组推选作品和表达俱佳者,小组集体出谋划策,包装出本组参加全班竞争的代表。
三、全班交流,评议提高(10)
1. 各组代表在全班介绍,其他组可质疑问难,本组同学可帮忙补充完善。
2. 集体评议,评出作品最佳者和表达最佳者,予以奖励。
四、亲身经历,乐于表达(10)
1. 引导学生明确写什么:可以描绘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写整个展览会,写展览会中你最感兴趣的作品、事情。要写得真实、清楚,能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就更好了。
2. 学生静心习作,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3. 探寻亮点,发现典型,及时导向。
4. 分享习作,交流修改意见。
5. 自我修改、完善。
五、布置作业(5)
把本次习作抄在作文本上。
一、通过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和动员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趣味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教学过程中。将小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和生活小故事等基本元素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的内容对故事进行编纂、讲解,可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小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兴趣。
例如,在西师版小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引入教学过程中:“有8个桃子,孙悟空给了其中一个猴子3个,还剩下几个?”这个趣味故事的主人公是小学生从小熟知的孙悟空,学生大都对这个故事人物有着一定的了解,这样的故事能够瞬间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趣味故事的主角和故事内容都可以随着教学内容而变化,目的是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实现教学目标。
二、通过趣味游戏深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
趣味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为小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数学学习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达到数学教学目的,而且还能够对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赋予数学教学浓厚的趣味性。尤其是在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教学过程中,趣味游戏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对这部分数学知识有着直观的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亲身接触数学知识,有利于重点知识的记忆和难点知识的突破。
例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课桌为各个点,将学生分为两个组,每一个学生负责一个算式,以此往下传,然后根据得数,如果得数是一位数,就让相应位置上的学生起立到黑板前碰触“finish”图标,如果得数是两位数,就让个位数相应的位置上的学生到黑板上碰触“finish”图标,通过竞赛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种带有竞赛意味的游戏能够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愉快、刺激、激烈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够对相关教学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另外口算接力、快问快答等游戏方式也可以被充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游戏不仅仅局限在竞赛类游戏,还有动手类游戏,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借助相关道具拼接形状等,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游戏方式。
三、通过趣味儿歌增强数学教学的魅力
数学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的特点,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比较差,在某些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的记忆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于趣味儿歌的形式,将相关教学内容编成顺口溜、口诀等,随时随地引导学生进行背诵,让学生在逐步掌握的过程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情感。
例如,在西师版小学数学“10以内的加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娃哈哈》的儿歌旋律,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展现:“一加九,十只小青蛙;二加八,十只大黄鸭……”儿歌形式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快地被小学生接受,也更加容易赢得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和特点进行充分的认识,要注重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故事、趣味游戏和趣味儿歌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深化小学生对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记忆,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当前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数学学习效果不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趣味教学方式,刺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以西师版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小学数学的趣味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黄玉霞.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有效方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6):63.
1毖Щ嵊谩罢医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2被累有关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
3痹亩炼涛模激发爱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迸嘌口头表达能力,能讲述自己幸福的往事。
5蹦苄匆欢瓮暾、通顺的话,写清楚自己名字的来历。
教学重点
积累成语、丰富词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我的好妈妈》歌带,伴有婴儿啼哭、孩子欢笑、妈妈轻轻哼歌的声音的歌带。
学生:收集同家人快乐相处的照片;向家人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
课时安排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苯裉欤首先走进我们“积累与运用”大家庭的是几位老朋友。(出示三组近义词:开心--高兴、难过--难受、美丽--漂亮)还认识它们吗?请几位小朋友认读。
2贝厦鞯男∨笥眩你发现这几对朋友的特点了吗?
读一读这三个句子(出示书上的三个句子),看看你能发现点儿什么?
3弊芙岱椒ǎ豪斫獯视锍了查工具书的以外,还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
4惫固练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下列带点的字、词。
①雨是最寻常的。
②老人开了家商店打发时光。()
③他们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二、语海拾贝
1倍烈欢粒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
2蹦慊怪道哪些形容事物“多”的词语?
3惫固练习,选择书上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 爷爷过生日那天,家里(),许多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2) 《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备受人们欢迎,每一场演出都()。
(3) 我的爸爸是个外交官,到过许多国家和地区,(),阅历丰富。
三、开心一刻
1崩鲜讲笑话《图省事》,想想为什么会闹笑话?
2蹦阆攵孕∶魉档闶裁矗
3崩鲜π〗幔核祷耙注意把话说清楚,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写作文也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标点错了,意思表达就会完全不一样。
四、口语交际:感受亲人的爱
(一)听录音说感想
教师放伴有婴儿啼哭、孩子欢笑、妈妈轻轻哼歌等声音的音乐。问:听了刚才的音乐,你想起了什么?
(二)谈幸福
1崩鲜Γ菏茄剑从呱呱落地到现在,我们的每一次跌摔,每一次啼哭,每一次成长都得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许多亲人的爱。你脑中那些幸福的故事、感人的情景一定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都数不过来了吧?快给你的小伙伴讲讲。
(1) 先给同桌讲自己的幸福故事。
(2) 小组交流,在别人讲完后可把自己想到的场面或问题再说一说。
(3)全班交流,共同分享,老师相机引导点拨。
2痹诜窒砹诵腋5墓适潞螅让我们用一首歌曲来表达对亲人的感激吧!(歌曲《我的好妈妈》,全班跟唱)
3备冻龉匕。
你打算怎样向亲人表示你的关爱呢?
4弊饕倒固。
(1) 写一段感谢亲人的话。
(2) 用实际行动向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的关心。
五、习作百花园
1碧富耙入:你们都知道老师的名字,想不想知道老师这个名字的来历呢?(老师介绍自己的名字来历)
2碧崾痉椒ǎ豪鲜υ诮樯苁毕人盗耸裁矗再说了什么?还可以怎样说?
3卑涯愕拿字的来历,按一定顺序向小组同学说一说。
4卑涯闼档幕靶聪吕矗注意写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用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背檠生朗读课文。从同学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毖生自读,说感受。
3蹦男┑胤阶钊媚愀卸?为什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15~117页。
【教学目标】
1备惺苌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建立起“对称”的概念。
2本历观察、操作、交流等过程,在此过程中有积极的学习心态。
3备惺苌活中物体的对称美,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对称”
1.开门见山,指出学习课题:对称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知识--对称。
2.独立看书第115~116页
教师:请同学们看书115~116页,边看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看了,想了,想不想说说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或看书后的想法。
要求:组内每个人均要发言,老师可以通过看、听、问的方式了解组内说的情况。
4.全班交流
抽代表在全班交流,有不同的发现时,其他小组派代表补充,相同发现不重复发言。
要求:发言时要说明是组中集体的认识还是个别认识,如果有个别认识,应说明是谁认识到的。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调控,如果学生表达偏离建立对称概念的目标时,要适时适宜导回,并注意点到“对称”的本质,即对称事物(以及后面的轴对称图形)的共性:可以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完全一样。不要在“美”、“漂
亮”这些非本质属性上过多纠缠!
二、在生活中(室内、室外、校外)找对称现象,拓宽对称外延的认识
(1)教师:同学们通过看书、交流知道了许多物体是对称的。其实生活中远不止这些对称现象。想一想,你还发现过哪些物体是对称的?为什么说它是对称的?先独立想,再告诉同伴,好吗?
(2)抽代表全班交流,相互学习。
在解释为什么说它是对称时,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说出基本意思即可。
三、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对称”的认识
(1)书上第117页第2题“做墨渍图”。
(2)书上第117页第3题:“搭积木”,无积木者可用小棒、图片等代替。 要求:要边做边说,如:我搭了一口箱子,是对称的……
四、在辨析中深化对“对称”的认识
通过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许多图片(也可就用书上第119页练习二十第1题的素材),让学生辨析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并简述原因。
五、通过生活中的反例进一步深化对“对称”的认识
教师:生活中有没有不对称的事物呢?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再相互说说,最后全班交流。教师要引导点穿:不对称的事物也有!但有些事物不对称的话就不美、不谐调、不方便。如:缺了一只眼、一只耳朵、一只手、一条腿的人或其他动物。
六、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对称)能闭上眼睛想一想对称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吗?(可以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完全一样)
指出:正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现象,我们这个世界才会这样美丽、漂亮,想知道关于对称的更多知识吗?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究它。
实践活动:美化我们的小天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23~124页。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对称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测量、计算等知识的能力。
2.经历测量、计算、设计、选择方案、探讨交流等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渗透审美教育,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
一、观察自己的教室(或参观其他教室)
1笨唇淌
教师:同学们长时期在这个教室里学习,想仔细看看它吗?然后说说你看到的情况。
学生独立观察后向同伴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有以下发现:
2苯涣
教师:同学们真不错,发现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觉得我们的教室怎么样?
教师:想不想美化我们的教室呢?(想)
教师:怎样美化我们的教室呢?
二、获取美化教室的相关信息
1笨词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醒学生可看书122~123页,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2苯涣
教师:对呀,怎么办呢?大家想想办法吧!
教师:你的意思是说先分组,再每一组负责美化一处,对不对?
教师:大家认为呢?
三、分组设计美化方案
1比范美化的处所
以自愿组合为原则,个别学生由老师协调安排,然后协商定出每组负责美化的处所。
2碧教置阑方案
以组为单位探讨美化的方案。动手测量前强调分工合作:谁测量,谁记录,怎样计算等。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测量要准确。
设计方案时,提醒学生:可参考书上提供的信息,也可参考自己在电视、报纸、杂志、网上等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提醒学生可看书122~123页,从而获取相关信息。
3.提出购买方案
包括在哪里买、单价、总价、质量怎样等都应作出具体建议。
4.写方案
让同学根据自己的购买方案,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写出方案。
5.交流、点评方案
其他同学点评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设计方案好在哪里,哪些地方还可修改。在自评、同学评、师评中渗透美育教育、环保教育、消费观教育,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体验创造的乐趣、合作的乐趣,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四、修改、完善方案
教师:刚才展示了方案,交流了方案,想调整修改吗?
给出时间让他们修改。如有不想修改的小组,可让他们检查方案,看看有无算错的地方,以便及时纠正。
五、小结
教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⒊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和“人间奇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3 课时)
课时目标:
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11个生字,其中两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⒊整体感知文章大意。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⒈有一道城墙建造了2000多年,是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久的建筑;有一条河开凿了1700多年,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久的人工河流。沐千年风雨,历世事沧桑,它们的名字将永远地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有谁知道这道城墙的名字?
出示万里长城的图片:
让我们大声地说出这道城墙的名字!有谁知道这条河流的名字? 出示京杭大运河的图片:
让我们骄傲地呼喊这条河流的名字!
⒉有一位小朋友看到的长城和运河的壮丽景象,写下了一篇语言优美,富有诗情 画意的诗歌。
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生齐读课题。
⒊请小朋友轻声读课文,看看他笔下的长城和运河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自主读书)
二、检查预习情况
⒈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 奇异的景象。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⒉用横线勾画作者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⒊指名两名学生(男:第一节;女:第二节)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三、教学生字 ⒈熟练认读生字。⒉交流方法。
⒊重点指导:蜿 蜒 谱 篇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总第 4 课时)
课时目标:
⒈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⒉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⒈听写生字。蜿蜒 民族
评讲生字,注意指导字的间架结构。⒉出示: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⒊这是外国人眼中的长城,看着课文插图,说说你眼中的长城,用上“曲折蜿蜒
连绵起伏 巨龙 奇迹”。
二、学习第一部分
⒈那么在作者眼中,从飞机上俯视看到的又是怎么样的长城呢? ⒉在作者眼中长城是——奇迹?什么是奇迹?联系上文中的短语来解释。(奇异的景象)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长城“奇异”在哪呢?
长城像巨龙,有多长?
东起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西到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是长城的终点),(看地图)有一万多里,所以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长城。(读好“万里长城”,读出它的“长”)
⒊想象一下,“巨龙”爬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借助动作演示来读懂、读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看看图,长城通过的地形怎么样?(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沟、高高的山顶)用手指在插图上和长城一起行走。
正因为长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长,所以——(引读第二、三行)——
⒋比较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像巨龙爬行在大地。
(“穿行”更能显示出巨龙的磅礴的气势。“穿行”把龙写活了,更加表现出长城的雄伟壮丽„„)
⒌几千年以前,国家之间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引读“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
⒍如果用
一、两个词来概括长城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板书:雄伟 壮丽)把体会到的长城的特点朗读出来。
⒎引读最后两行诗句。当你读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自豪、敬佩)你想说些什么?
三、学习第二部分
⒈跟随作者继续鸟瞰祖国大地欣赏另一人间奇迹——运河,谁来说说它的全称。
⒉自由读文,画出描写奇异的景象的句子。
⒊汇报交流: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大地。运河和绸带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柔软长 有光泽)你怎样理解这个句子?
(长得一眼望不到尽头,所以才会“伸向天边”;运河水碧波荡漾,在太阳的照射下,一定很美丽,所以才会“银光闪闪”。)
能把这样的特点,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如果说长城留给我们的是雄伟壮丽,运河留给我们的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格,那是?(柔美、动人、秀丽„„)再来读读,读得再轻柔些。
⒋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你们又读出了什么?(运河长,开凿这样的运河真是不容易。„„)
(看地图)
是啊,瞧!这是古时候很多朝代的国都,也是我们今天中国的首都北京,这是天堂杭州。从北京到杭州之间,就这么一条细细的线条,无法让我们体会到京杭大运河到底有多长,那就听听老师收集的资料吧!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我们祖国河流众多,绝大多数都是由西向东流的。京杭运河是我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京杭运河横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因而使我国这5大河习连成一个江河网。运河就成了当时交通运输大动脉。古时候没有火车、汽车,船就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⒌观察课文插图,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运河,谁来说说运河的样子。⑴美丽的运河像————————,宽阔的水面上——————。⑵回忆我们学过的《水乡歌》你也来编一首《运河歌》
运河清,运河长,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水面飘满河。⑶再来看看运河两岸的画卷吧。那碧绿的一片是——
那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是—— 那一家家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是—— 那古色古香的是——
那纵横交叉而又平坦宽阔的是—— 到处是一派——————景象。⒍写话:回忆刚才交流的过程,写一写你眼中的运河。
总结:孩子们运河实现了人们“陆地行舟”的梦想,它是我们东部的母亲河灌溉农田让南水北调,它繁荣了两岸的经济,促进了人们的交流。我们江苏的苏州、扬州和淮安等城市都在运河边上,它们在历史上的崛起和发展,运河是他们吸允的乳汁,运河是它们得以成长的血液。
⒎听了我的介绍,你想说什么?把你的想法带入课文中,一边读一边想,好吗?就是这么一条绵延千里的运河,就是这么一条连接南北的大运河,就是这么一条美丽的大运河,它今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得感谢——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⒏指导朗诵。(提示结构)
四、拓展
⒈我们的祖先不只为我们创造了长城和运河这两大奇迹,在我们中华大地之上,有许许多多伟大的创造,都是我们的祖先用双手、用血泪、用汗水修筑而成的。
⒉先看看老师这里的几个词儿,哪些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呢? 金字塔、九寨沟、莫高窟、乐山大佛、黄河壶口瀑布、东方明珠、故宫、美国自由女神像、秦始皇兵马俑
⒊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⒋续写。(提醒注意比喻的贴切)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谱写了_______诗篇。是谁创造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五、总结课文,激发情感
还有一份另类资料,更是一份深度诠释。巍峨的长城,是我们祖先用自己的骨和肉铸造的。深沉的运河,是我们祖先用自己的血和汗灌注的。一撇一捺,书写着华夏民族“人”的沧桑。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以如此巨大的代价,在如此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书写这个“人”字,它又是何等可敬可畏,可歌可泣的事业呢?读了它,不难理解什么叫“不朽”,什么叫“动人”,什么叫“奇迹”。
欣赏《长城和运河》的视频(见“课件”文件夹)
板书设计:
长城 和 运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相关资料:
长城: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称“万里长城”,也叫秦长城。明代也进行了修缮,前后修筑18次,总长6700千米,称“明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是月球上“唯一能看得见的人工工程”。
“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在隋朝时期开始大规模开凿,由于它贯通南北,又称“南北大运河”,分为四段: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乾隆皇帝七下江南,走的就是运河水路。随着运河的诞生,运河沿岸的港口、码头、城镇,经过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创造,日益兴起和繁荣。
附写话参考: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金子一样闪亮, 红墙绿瓦,金碧辉煌,文化遗产,举世闻名, 故宫记载了历史的足迹。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汽车,来到首都北京,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色彩明丽的油画跃入眼帘,金碧辉煌,气势宏伟,从明清的皇宫到今日的旅游圣地,紫禁城谱写了壮丽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我驾驶着汽车,奔驰在高速公路,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卧在滔滔的江面,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从秀丽富饶的江南到日新月异的江北,长江大桥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举行一个重大的阅兵式,列队整齐,阵容强大。
1、它来了!那的体态,着一身的羽毛,,在春光中快乐地飞翔,发出的啁啾声。
2、蓝天下,水中倒映着;传统的,现代的,摇曳于小桥流水,一切是那么。周庄,到处洋溢着水的。
3、春天,树木新的枝条,叶子。夏天,树木长得,的枝叶把森林封得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4、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有的菩萨,有的天王,还有的力士。一尊卧佛长达15米,侧着身子,,。看到这一尊尊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5、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壁画上的飞天,有的,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有的,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有的舒展双臂,
6、走过任何一条街道,抬头向上看,家家都窗前都是,。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令人,。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看到;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种的花。
十八、三年级复习课文内容部分
1、“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这使我联想倒的句子。
2、《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思是:------------------------------------;《清明》是--代诗人--的作品。“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是:-----------------------------;你还知道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有-----------------;----------------------(至少两句)
3、《绿手指》中法国当地人称-----------为“绿手指”;文中的“绿手指”是指----。
4、从第二单元的课文中,有《绿手指》里----------------的老奶奶;有《苹果里的星星》----------------的父亲;有《点金术》里----------------的麦得斯;有《花开了,就感激》里----------------的蓝蓝。
5、学习了《绿手指》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苹果里的星星》让我们懂得了------------------;《点金术》让我们知道了----------------;《小蓝裙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花开了,就感激》让我们体会到----------------。
6、《苹果里的星星》中“有些偶然的事情,会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和收获。”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
7、《江南水乡--周庄》这篇课文是从、、
这几方面描写周庄独特水乡风光的。
8、《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按()顺序把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展现得很充分。
9、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哪些人间奇迹?------------------------------(至少写出四个)。
10、你知道哪些描写流水声音的词语--------------(至少写出3个)
11、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好的读书方法?(至少写两条)
;
。
12、人类的老师有很多,请写出对应,蝙蝠-雷达;;
;&nb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05-29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06-17
《山行》教学反思(西师版三年级上册)10-12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0-14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9-20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12-23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教案09-30
《我的小天地》教案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