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和心态
团队建设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基础,是一个平台,也是构建公司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一、合作弥补能力不足:
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善于与人合作的人,能够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的。自己力量有限,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存在的问题,但是只要有心与人合作,善假于物,那就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且能互惠互利,让合作的双方都能从中受益。“每年的秋季,大雁由北向南以V字形状长途迁行,雁在飞行时,V字形的形状基本不变,但头雁却是经常替换的。头雁对雁群的飞行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头雁在前面开路,它的身体和展开的羽翼在冲破阻力时,能使它左右两边形成真空。其它的雁在左右两边的真空区域飞行,就等于乘坐一辆已经开动的列车,自己无需再费太大的力气克服阻力。这样,成群的雁以V字形飞行,就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要省力,也就能飞的更远”。人们只要相互合作,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只要你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做好准备,只要你能包容他人,你就有可能在与他人的协作中实现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的理想。
有一句名言:“帮助别人往上爬的人,会爬的更高。”如果你帮助另一个孩子上了果树,你因此也就得到了你想尝的果实,而且你越是善于帮助别人,你能尝到的果实就越多。
二、携手才能做出更大的蛋糕:
过去农村闭塞,获得财富极端困难,一生中把一桌一椅一盆一罐都看的很重要。所以那时农村分家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兄弟妯娌间为了一张桌子、一个凳子,便会恶语相向,乃至大打出手。这是一种典型的分财哲学。后来人们走出来了,兄弟姊妹都往城里跑,财富越来越多。回过头来,发现各自留在家里的亲眷根本犯不着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生气,相反,嫂子在家帮助带种一下属于弟弟的地,父母在家里帮助照看一下小孙子小外甥,相互帮助,尽量解除出门在外人的后顾之忧,反过来,出门在外的人也会感谢老家亲戚的互相体谅和帮助。一种新的哲学也就诞生了,这种哲学就是,你好,我也好,协作起来更好。
遗憾的是,有些人认为自己拥有的资源不愿意与人分享,反过来,又想利用别人的资源,又不好意思张口,这样的心态是一种大的障碍,绝对不利于个人的成就与发展。与人携手,把蛋糕做得更大一些。这样的话,你还发愁没得吃吗?
三、合作能增强企业的生存力:
同样一批人仅仅是因为领导者不在了,就变的面目全非,这肯定不是一个健康的局面。因此只有能跟同伴合作,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取长补短、发挥特长,使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增强生存力,才能飞的更高、更远,而且更快。
四、团队建设需要集思广益:
所谓集思广益,就是指放开胸襟,接纳一切稀奇古怪的想法,同时也贡献自己的浅见。但如果你懂得让自己的想象力与他人的想象力结合,就定然会产生更大的成就。我们每个人的“心智”都是一个独立的“能量体”,而我们的潜意识则是一种磁体,当你去行动时,你的磁力就产生了。但如果你一个人的心灵力量,与更多的磁力”相同的人结合再一起,就可以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力场”,而这个磁力场的力量将会是无与伦比的。
在生活中,大家也许会有这样的体会: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两人交换的结果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个设想,同理,当独自研究一个问题时,可能思考10 次,而这10次思考几乎都是沿着同一思维模式进行。如果拿到集体中去研究,从他们的发言中,也许一次就完成了自己一个人需要10次才能完成的思考,并且他人的想法还会使自己产生新的联想。一加一大于二是个富有哲理的不等式,它表明集体的力量并不是单个人累加之和。要善于激发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而不是随意扼杀它们。这种集思广益的思维方法在当代社会已被普遍应用,它能填补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空隙,通过互相激励、互相诱发,产生连锁反应,扩大和增多创造性设想。一些欧美财团采用集体思考法提出的思考方案数量,比同样的单人提出的方案多70%。集思广益的观念源自一种自然现象,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有些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因而改善,植物也比单独生长时更加茂盛。两快木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个别承受力的总和,这说明一加一等于三,甚至更多。
五、不团结导致失败:
我们生存在一个努力合作的时代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在某种合作的形式下经营。我们只要浏览一下当天报纸上的新闻,必会看到这样一个报道:在同一管理机构下合并的工商业,创造了无比的力量。今天是一群银行合作,明天又是一群铁路公司合作,过几天又是几家钢铁公司联合起来,这一切的联合行动,其目的全是为了运用高度的团结及合作,发展出无比的力量。
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想测试以下在一个于世隔绝的地方,有足够的食物、水以及其它维持生命的一切物质,但没有人,也没有任何与外界沟通信息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单独一个受试者最多可以坚持多少天。一开始报名参试者有很多,可没过多久,人们便纷纷告退了,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位也未能超过20天。在问及这些人的感受时,他们的回答是: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孤独。人需要有一种归属感,必须与他人共存。不仅如此,每一个人还属于某一个甚至多个团体,也即是属于有一定组织和联系,有着共同利益、目标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群体。团队精神则是指为了实现或达到这种利益和目标,在团队中所表现出来的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精神。无论对个人还是团队来说,为实现自己的利益或达到自己的目标,团队精神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每一种能源形式及每一种动植物的生命,若要生存,就必须团结起来。远古时代那些庞大的动物在绝种之后,遗骸塞满在大自然之中。它们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但留下了很肯定的证据,不团结就会造成灭绝的命运。
六、“窝里斗”与内耗是建设团队精神的最大障碍:
尽管人们都知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仍会经常出现“窝里斗”的现象。有人打了一个比方,说中国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日本是“每个单独的日本人,看起来像是一头猪,可是三个日本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英国人是,“一个英国人,一个呆子,两个英国人是一场足球,三个英国人,就是一个不列颠帝国”。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曾这样写道:“至于中国人的窝里斗,可是天下闻名的重要特性。每一个单独日本人,看起来都像一头猪,可是三个日本人加起来就是一条龙,日本人的团队精神使日本在商业上所向无敌,中国人做生意,就显出中国人丑陋程度,你卖50,我卖40,你卖30,我卖20。所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但是三个中国人——也就是三条龙加在一起,就成了一条虫,这些话虽不尽客观,却也事实在在道出了某些国人的劣根性。所以说,只要发生了“窝里斗”就没有团结可言,更不用说团队精神了。“内耗”浪费着每个人的能量,“窝里斗”没有赢家。
七、团结就是力量:
在军营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首歌:《团结就是力量》。歌中唱道: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首歌曲唱出了团结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当我们还在为团结而呼吁时,让我们来看看蚂蚁,在动物界中及富团体精神的代表:一个蚂蚁的力量很弱小,但是它们却能将是它们体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食物从远出抬回“家“中,靠的就是团体作业,联合起来才有力量。
八、双赢的竞争才有助于团队的发展:
团队精神不会自发产生,需要人们有意识、自觉地来培养,首先就要从改变观念开始。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激烈甚至残酷的竞争常常使人们联想到自然界的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实际真的如此吗?竞争使人们将自己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每个人都做得比自己以前好,真正的竞争应该是双赢的,尽管在与他人比较时有高低之分,所以竞争只让大家都变成强者。竞争不是靠尔虞我诈,而是挖掘自己的潜能,相互合作,这将使你发挥出更大的能量。特别是在像我们这样的生产团队,相互依存度非常高,发扬团队的精神,就尤显重要。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也有助于团队精神的发展。
团队合作意识是指团队和团队成员表现为协作合为一体的特点,团队成员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敬互重、彼此宽容和尊重个性的差异;彼此间形成一种信任的关系,待人真诚、遵守承诺;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良好的合作氛围是高绩效团队的基础,没有合作就无法取得优秀的业绩。力量和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任何人只要拥有这项知识及能力和谐地联合个人思想的原则而发展出力量,就能获得成功。
心态决定命运
你的心态是你的真正主人。
世界是一面镜子:你皱眉视之,它也在皱眉看你;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
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区别,只有积极的心态与消极的心态这一细微区别,但正是这一点点区别决定了20年后两个人生活的巨大差异。
心态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命运就跟着改变。
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并不是环境,资源、机遇等外界因素,关键在于一个人持有什么样的心态,阐明良好的心态胜过一切这一普遍适用的深刻的人生哲理。不论处于何种环境和条件下,都要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摆脱消极心态的束缚,以阳光的心态看待世界、人生。对待生活、工作,掌控自己的命运航向,收获事业、财富、健康、幸福和成功。
人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心态;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有些时候合理的是训练,不合理的叫磨炼;决定命运的不是什么环境。不是什么能力,也不是什么机遇。而取决于什么样的心态。
·积极的心态孕育成功的果实。消极的心态孕育失败的萌芽。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心态决定命运。心态决定一切,心态决定命运。
每个人终其一生。总要遇到各种问题.烦恼、矛盾和困难,挫折和失败不可避免。面对人生的困局和障碍,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心态,从而也就导致两种有天壤之别的人生结局:成功的人生和失败的人生。
一是盲从心理。
有些教师以为凡是公开课, 尤其是获奖的课和所谓名师的课, 必然是完美无缺的好课, 都是课堂教学的经典, 视之为课堂教学追求的必然方向。甚至失去自我, 奉若神明, “全盘接受”, 亦步亦趋、一招一式地模仿, 不加思考、不加取舍地学习。
二是功利心理。
有些教师听课就像是到菜市场买菜, 只看什么有用、什么比较实惠、什么是需要的, 单把这些装进自己的菜篮子。关注的往往是一招一式, 今天学这位老师的导入, 明天学那位老师的过渡;今天学这位老师的点拨, 明天学那位老师的引导。不考虑教学环境和自身条件, 只求能现买现卖。大多如盲人摸象, 不得要领, 不得全貌, 更难得其精髓。
三是猎奇心理。
有些教师听课, 就像淘宝和采花, 或者说就像看戏, 越是新奇越好, 越是热闹越好, 越是漂亮越好。看不到新奇的东西, 就失望, 就不齿, 就以为失败。如果是自己做不到的, 一般教师做不到的, 则五体投地;如果自己能做到, 身边教师也能做到的, 就觉得“不过尔尔”, 弃若敝屣, 大发“东京也不过如此”的慨叹。
四是排斥心理。
有些教师有比较好的专业基础和教学悟性, 有的也形成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对语文教学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甚至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自我感觉良好。凡听课或以为是演戏, 或以为虚假, 参照的是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发现的是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常常会抓住一点而否定整体。“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故步自封, 自我封闭。
五是完美心理。
有些教师以为, 公开课就应该完美无缺, 最好是教师普通话标准, 音色优美, 朗读像播音员, 形象像演员, 板书漂亮精巧;学生“配合”完美, 一“启”就“发”, 发言主动, 讨论热烈;教学时间不拖一分钟, 铃声一响就下课。如此则啧啧叫好, 拍手称妙。喜欢以偏概全, 容不得一点缺点, 稍有疏忽失误, 就以为是“失败”的课堂, 嗤之以鼻, 不屑一顾。
六是从众心理。
有些教师听课, 缺乏思考, 没有主见。既没有课堂预期, 也没有过程参与, 更没有自我评价。这些教师大多平时对课堂教学就没有思考和追求, 甚至没有参加活动的热情和目的, 常常是被动参加活动, 也基本是被动接受别人对课堂的评价, 尤其是所谓名师或者权威者的评价。别人说是则以为是, 别人说非则以为非。如果众说纷纭, 则无所适从。
毫无疑问, 上述种种心态, 必然影响参加听课活动的效果, 甚至可能导致负面作用。我们以为, 积极的听课心态应该是:
一是取长心态。
我们为什么要参加听课活动?主要目的当然是学习别人的长处。一般说, 凡课都会有不足。但凡是公开课, 也都会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哪怕是一些并不十分优秀并不很成熟的课堂, 也不会是一无是处。听课, 应该首先思考这些课堂有哪些可学习可借鉴的地方。但这不同于前面所说的买菜式的心态;而是着眼于课堂教学的整体, 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 去汲取别人的长处。因为脱离了具体的教学环境, 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 哪怕是同样的教学内容和同样的教学方法, 效果也会完全不同。
二是家常心态。
尽管公开课有它的特殊性, 和日常教学会有所不同, 但又必须致力于日常教学的改善, 否则就失去了价值。我始终认为, 所有学科研究, 都应该致力于家常教学的研究, 课堂教学也应该如此。脱离日常教学的课, 即使再漂亮, 因为平时做不到, 也就意义不大。我们听课, 也应该立足于平常的教学去思考、去接受。也就是思考哪些东西体现了日常教学的规律, 哪些东西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体现, 又应该如何体现。
三是宽容心态。
有句老话说: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是科学, 强调其规律性和规范性;是艺术, 强调其个性和创造性。听课, 要能宽容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 不能以自己的喜好, 不能以某一家的标准进行衡量。对有些课, 我们不喜欢, 但不等于说这样的课就不好;有些课, 我们自己做不到, 我们学不来, 也不等于这样的课, 就一定不可取。从教师成长的角度看, 能学各家之长, 才会有大长进。
四是批评心态。
这里的批评, 不是否定, 不是挑刺, 而是一种批评的眼光, 是一种研究的姿态, 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学术心态, 就像文学批评。公开课除了有一定的示范性, 还有一定的实验性;而每一个听课者都是批评者和研究者。我们不仅要立足日常的教学汲取可取之处, 还要立足学科的发展发现这些课的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比如:它提供了什么样的样本?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揭示了哪些规律?有哪些典型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会使我们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听课和评课。
听课中, 我们还应该具有这样三个立场:
一是执教者立场。
就是站在上课教师的角度, 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观课:“我想做什么?”“我是怎样做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做?”……站在上课者的立场观课, 能够设身处地, 更好地从执教者的角度去思考“教什么”与“怎么教”。因为同样的文本可以有几十种不同的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到了课堂上, 又可以演绎出无数不同的课堂呈现, 观课者总是用“我以为……”的自我思维方式, 是不利于真切真实地走进课堂的。
二是学生立场。
听课中的学生立场, 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 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观课:“这个提问能够激发我的思考么?”“这个活动能够吸引我们的广泛参与么?”“这堂课我们得到了怎样的积累呢?”……站在学生立场观课, 就是观课的立足点不仅重“教”而且重“学”, 这其实也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
三是第三者立场。
就是观课者既要能身心俱入其内, 沉浸到课堂中去, 又要能冷静客观地做“旁观者”, 跳出文本看文本解读, 跳出课堂看课堂活动。对文本、课型选择、教学手段、教学风格等, 要尽量克服观课者本人的好恶, 作出理性思考和判断, 这种第三者立场, 就是思维的一种“高度”。
这三个立场, 应当是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融合的, 只有这样, 我们才是一个成熟的听课者, 我们的观课活动才能收到更好的实效。
听课要有好的效果, 还应该有正确的视点。我们以为:
一是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确定”, 就是看他“教什么”。
王荣生先生说:“在目前的情况下, 对语文教学来说, 我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 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 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 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 价值都极为有限。”我以为, 这段话对于执教者和听课者, 同样重要。
前几天听了一堂《湖心亭看雪》的执教课, 执教者将“张岱的亡国之思”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 于是, 写景是为了衬托亡国的孤独, 甚至于答非所问的“金陵人”也成了张岱寄托亡国之思的曲笔。这堂课有精彩的朗读, 有细腻的品析, 师生对话也很丰富热烈, 如果我们被这些东西遮蔽了眼睛, 忽略了最为关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 我们的观课, 就误入了歧途。
所以, 听课, 首先看“教什么”是否正确, 不能误读文本, 也不能本末倒置, 忽视文本的主流价值。
二是关注教学的整体布局, 就是看教学过程的展开。
上课犹如作文, 需要讲究谋篇布局。所谓“谋篇布局”, 就是课中活动环节的安排,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能层层深入到文本深处;就是各个板块的活动时间, 详略得当, 能在突破重点的同时关注铺垫和升华, 从而螺旋上升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听余映潮老师执教《背影》, 可以提炼出他的课堂布局:
第一步:阅读全文, 理解大意。
第二步:切入。通过提问, 切入到第六段。
第三步:突破。从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词语锤炼、情感抒发等角度品读第六段。
第四步:回扣。从对背影的描写回扣首段, 体会家境惨淡的特定环境。
第五步:顺联。从对背影的描写引出课文的末段, 体会父子相爱相怜的真挚。
在观课过程中, 学会“提炼”课堂布局, 就把握了课堂的脉络, 就一目了然地揣摩出执教者的构思, 从而给予积极的评价, 给予建设性的优化建议。
三是关注教学方法的选择, 就是看他“怎么教”。
看他的方法是不是“语文的”。“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 是黄厚江老师本色语文的核心理念。所谓“语文的方法”, 就是以语言为活动载体, 从语言进去, 再从语言出来的方法。前不久担任“志公杯”大赛的评委时, 一位老师问我:“语文课堂上能不能播放视频?”我这样回答:“作为语文课, 最好还是用语文的方法来走进文本, 视频要非常谨慎, 就好比学生朗读一篇文章, 被其感动流下了热泪, 流泪的更快捷方法是喷辣椒水, 两者相比, 朗读是语文的方法, 喷辣椒水就不是语文的方法, 虽然它来得更方便。”
看他的方法是不是“有效”。有效的方法, 就是那些尊重文本个性、尊重学情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的途径, 细腻品析的“慢慢走”可以, 侧面入手正面解读的“迂回走”也可以, 搭桥设梯的“给力走”也可以……没有最好的方法, 只有最有效的方法。关于“有效”的原则, 我总结了这样八个字:活动充分, 积累丰厚。
四是关注教学细节的展现。
教学细节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如课题如何导入, 板块如何过渡与小结, 课堂提问的设计、板书的设计、穿插的艺术, 如何就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作出相应的评价或点拨……乃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等, 都属于细节, 教学细节是透视教学理念的放大镜, 是欣赏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显微镜。观课者关注教学细节, 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来看黄厚江老师教学《我们家的男子汉》的一个细节:
师:首先我对课文的题目就产生了疑惑, “我们家的男子汉”, 是谁的家?
生:作者的家。
师:对。是作者的家。可是, 既然是作者王安忆的家, 作者为什么不说是“我家的男子汉”, 而说是“我们家的男子汉”呢?
生:课文中提到的这个小孩是王安忆姐姐家的小孩。
师:哦, 原来这个家不是作者的“小”家, 而是一个比较大的家, 还有作者的姐姐、姐夫等其他家庭成员。除此以外, 大家再想一想, 从表达效果上看, “我”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生:“我们”有一种亲切感。
师:对。表达出作者和孩子的亲切, 可是除了亲切感呢?———好, 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个题目读一读。想一想, 如果要在标题后面加上标点, 加什么标点好?
生 (齐) :感叹号。
(师在题目后面加上感叹号。)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一学生读) 他读出了什么感情?
生:自豪感。
师:很好, 同学们品味出了其中的自豪感。确实, 作者在同外人讲述他们家的男子汉时充满了自豪。
(教师板书: (1) 比较大的家 (2) 亲切感 (3) 自豪感。)
如果你是一个敏锐的听课者, 就会由黄老师引导学生揣摩“我们”这一个细节发现他值得学习的追问艺术。第一次追问, 用了“既然……为什么不说……而是说……”于无疑处生疑, 可谓“见缝插针”;第二次追问, 强调“除此以外”, 提示“从表达效果上看”, 可谓“有的放矢”;第三次追问, 将标点符号的知识和朗读体验引进来理解标题的情感取向, 可谓“融会贯通”。
既然是讨论心态管理,就难免让人想起中国国足的前主帅米卢——这位用“态度决定一切”指导言行的南斯拉夫老头,在2002年带领国足进入了从未企及过的世界杯,尽管最后带着九枚鸭蛋败兴而归,但这进人世界杯的壮举,多少年来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如今的国足,似乎早就成了扶不上墙的烂泥巴,让众多的球迷绝望到不再关心它,连骂都懒得骂了。哀莫大于心死,没有什么东西比这更糟糕的了。回头想想,其实米卢不仅是为中国球迷带来了几近巅峰的快乐,他在心态管理方面的“态度决定一切”的名言、“快乐足球”的理念,或许正是其相对国足其他主帅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态度决定一切”仍然是国足所需要的。如果,把这些放到我们对销售团队的管理上,也同样是有益的。
事实上,一支销售队伍就像一支球队,各种各样的心态问题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竞技状态——只不过球队是在绿荫场上围绕着皮球争胜,而销售队伍则是把赛场搬到了市场上,皮球则变成了市场占有率、销量、回款等等指标。
心魔不除,病难治。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就是销售队伍心态管理中的几个典型问题,让我们带领自己的团队“快乐”销售,迈向新巅峰。
困难这么多,我怎么做?
现实当中有不少的销售人员以及销售经理,当我们给他们部署任务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想到其中的难点,并把所可能面对的这样或那样的难题抛给你,希望你能把他面前的路都给铺平,最好是能够不做难事做易事、易事变成轻松事,却不会自己想着去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我以前的一位销售经理,当我提出把以前走OTC的一种功能性食品,由药店向商超渠道拓展时,他就会说“竞品已经先我们一步进去了,怕不好做?”——后来的事实却是,并没有比进OTC花费更大的功夫。当我又提出借势陈列去侵占某某木糖醇的专用陈列架的时候,他又会说“某某木糖醇咋个会干?店面的店长、店主怎么会允许?”——实际上,后来在没有花费什么费用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就摆上了为数不少的某某木糖醇专用陈列架的顶端位置……总之是,你只要安排稍微有那么一点难度的工作,他都会向你提出相应的疑问,并摆出一幅面有疑难希望你最好能够改变主意的表情。
除非事实证明决策是错误的,改变主意收回成命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你总得让自己的团队与你步调一致,带着比较良好的意愿去做那些事情,而不是高估难度,连行动前的准备都懒得做了,最后把不少事都给搞砸了。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让自己的团队明白:命令不可商量,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
其次,告诉他们先做,碰到什么问题再回来说,而不是做都没做就开始这样那样;
其三,告诉他们你为什么这样决策,并不妨以启发式的方式与他们一起商讨解决办法,让自己的团队明白你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还准备了对策;
其四,通过培训也好,传、帮、带也罢,去武装他们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狼性,由易到难一步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当他们有能力也有雄心去应对各种即将面临的难题时,先提要求再做事的情况就会减少不少;
其五,尽量正确决策,以成效让团队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树立专业威信。这一点往往对那些刚上任的销售管理者比较管用。
以上是关于“仇难”的,与之相对的自然就是“喜简”。
能不能简单粗暴点?
为什么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在卖场面前腰板都不敢直一下的任人宰割?因为产品本可以走多渠道的它们有60%甚至是更多的销量都来自大卖场和连锁。为什么又会出现这种局面?抛开渠道主辅之说,一大重要原因就是简单粗暴的抓大放小、“好吃懒做”——做沃尔玛、家乐福……区域连锁尽管门槛高,但不用去面对星罗密布的繁杂小店,既轻松又容易比较快的出销量,这多好啊!对为数众多的销售人员、销售管理者乃至企业领导者来说,这几乎就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
上面所例举的内容,看似和做决策的中高层管理者(尤其是那些钱少人也少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有着更大的关联,因为他们才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主事人。其实不然!来自一线的销售人员和基层业务主管的影响很大。
以基层业务主管而言,本着省事省力又易出成绩的心态,许多人眼里都盯着大卖场、大连锁、小连锁及经销商等大客户,他们也从来不乏振振有辞,比如用“只要把有影响力的渠道做起来,其他小渠道自然会跟进来”诸如此类的话,一遍又一遍的向你鼓吹,一些不坚定的营销管理者就会逐渐由开始的反对变成默许;而就一线销售人员来讲,那些门面大而显眼的售点同样是他们的关注重点,只要我们去市场上转转,就会发现许多的空白网点连拜访都没做到过。但是,这对许多习惯呆在办公室看报表的营销管理者来说,都是不知情的。
以上所谈仅仅是我们的团队喜欢干简单粗暴事情的一方面。几乎所有这样的事例都会显示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家不喜欢需要多费周折才能做成的事,所以就简单的按不费周折的方式去准备、去做——尽管重复做简单的事,正是我们获得营销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但问题是我们的人现在却连简单都想省掉,连盖楼的地基、柱子里面的钢丝都不想做。
可是这些东西都是必须要做的,咋办?
首先,业绩管理制度化。我们所有的制度都是从“人性本恶”的角度出发的,既然人性是恶的,制度就要恶起来,没得商量。
其次,作业标准化。铺货、陈列要达成什么样的关键指标?电话回访、亲临一线要做到怎样的程度?这些都要尽量做到标准化、可操作化,并深入人心。其实这也是一种吻合团队心态确保执行到位的让事情简单化的努力。
其三,坚持主见。不要轻易受到销售团队中某些人的负面影响,坚持你的决定一做到底。
其四,行进方向先找对,然后找到正确走路的办法。诸如渠道要一开始从单一渠道做深还是多渠道做广?是先做大渠道还是先做小渠道抑或齐头并进?是倒着做渠道还是从一开始就招商?这都要结合自身的资源及能力做出正确的战略决定。之后,就是制定、督导达成的步骤。
其五,让大家享受到正确营销的乐趣。正确做事自然更易成事,这是充满酸甜苦辣也是充满乐趣的,让大家分享到团队中成功者的经验,并给成功者应得的好处,促使大家有意愿自我挑战去。
管理能否松一点?
我曾碰到过许多如下类型的销售经理和普通业代:
制定产品团购价的时候,他们希望公司灵活一点,比如同一订单量范围的,也指望着能把单价定在15元到17元,而不是把它定死掉。
你给经销商的供货价本来是定好了的,比如单价5元,但他们在和经销商谈的时候,为急于成单,却会
把单价让到4.5元、4元。为了让你相信让价有理,还会不停的在你耳边吹,有多少家就因为这个价格谈崩了;我们价格上的变化,可以通过在返利和市场支持等手段的不同来调节。某些管理者立场稍有不坚定,就会怀疑不灵活点市场就做不开。
还有,合同上最好只留自己的手机不留公司的办公电话;指标最好低到没有什么压力;经销商、卖场提什么要求,我一下子搞不定的公司都最好可以答应等等。
不过这一让步,许多的问题就出现了。比如,就团购来讲,本来是17块卖的,最后业代可能只交15块上来;在经销商供货价及其销售政策等上面的“法外开恩”与过多差异,最后价格、政策、市场就会乱得象一锅粥。
但是,就我们销售团队中的大多数成员来讲,这并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他们所在乎的是如何更方便开展业务,完成摆在面前的任务和指标,以及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回报。所以,他们也总希望公司里的制度能够弹性大一点,对自己、自己的部门以及自己的渠道商能够管理松一些,能够获支持得利益。
管理上的松散往往就是企业堕落的陷阱,是需要尽力看管好不能松的。可是,条条框框太死,就难免影响主观能动性,来自销售团队的抗力又应该如何应对?
其一。尽量少留给人动歪脑筋的幻想空间。这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在任务指标、费率支持、价格等关键政策上要定死,不要在同样的基本条件下,留下可以讨价还价的空间;二是管理者要管好自己不要做随意性决策,当你开了一个口子的时候,再把闸门关上就难,就会有更多的人来促使你开更多的口子,口子一多洪荒显然就不远了。
其二,认清自己的局势,不要不切实际。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讲,往往存在资金及市场号召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在价格体系、政策、销售目标等方面制定得更符合实际一些,就会更有利于打开市场,销售团队在管理上动脑筋的问题就会少发生一些。
其三。做好区分,原则性问题不松。非原则性问题可以适当放放线。比如你可以申请特价,但要想超过警戒线搞砸价冲量就不行。
米卢为何能带领国足走向颠峰?
既然是讨论心态管理,就难免让人想起中国国足的前主帅米卢――这位用“态度决定一切”指导言行的南斯拉夫老头,在带领国足进入了从未企及过的世界杯,尽管最后带着九枚鸭蛋败兴而归,但这进入世界杯的壮举,多少年来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如今的国足,似乎早就成了扶不上墙的烂泥巴,让众多的球迷绝望到不再关心它,连骂都懒得骂了。哀莫大于心死,没有什么东西比这更糟糕的了。回头想想,其实米卢不仅是为中国球迷带来了几近颠峰的快乐,他在心态管理方面的“态度决定一切”的名言、“快乐足球”的理念,或许正是其相对国足其他主帅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态度决定一切”仍然是国足所需要的。如果,把这些放到我们对销售团队的管理上,也同样是有益的。
事实上,一支销售队伍就象一支球队,各种各样的心态问题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竞技状态――只不过球队是在绿荫场上围绕着皮球争胜,而销售队伍则是把赛场搬到了市场上,皮球则变成了市场占有率、销量、回款等等指标。
心魔不除,病难治。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就是销售队伍心态管理中的几个典型问题,让我们带领自己的团队“快乐”销售,迈向新颠峰。
困难这么多,我怎么做?
现实当中有不少的销售人员以及销售经理,当我们给他们部署任务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想到其中的难点,并把所可能面对的这样或那样的难题抛给你,希望你能把他面前的路都给铺平,最好是能够不做难事做易事、易事变成轻松事,却不会自己想着去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我以前的一位销售经理,当我提出把以前走OTC的一种功能性食品,由药店向商超渠道拓展时,他就会说“竞品已经先我们一步进去了,怕不好做?”――后来的事实却是,并没有比进OTC花费更大的功夫。当我又提出借势陈列去侵占某某木糖莼的专用陈列架的时候,他又会说“某某木糖莼咋个会干?店面的店长、店主怎么会允许?”――实际上,后来在没有花费什么费用的情况下,我们的产品就摆上了为数不少的某某木糖莼专用陈列架的顶端位置……总之是,你只要安排稍微有那么一点难度的工作,他都会向你提出相应的疑问,并摆出一幅面有疑难希望你最好能够改变主意的表情。
除非事实证明决策是错误的,改变主意收回成命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你总得让自己的团队与你步调一致,带着比较良好的意愿去做那些事情,而不是高估难度,连行动前的准备都懒得做了,最后把不少事都给搞砸了。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让自己的团队明白:命令不可商量,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
其次,告诉他们先做,碰到什么问题再回来说,而不是做都没做就开始这样那样;
其三,告诉他们你为什么这样决策,并不妨以启发式的方式与他们一起商讨解决办法,让自己的团队明白你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还准备了对策;
其四,通过培训也好,传、帮、带也罢,去武装他们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狼性,由易到难一步步树立他们的自信,当他们有能力也有雄心去应对各种即将面临的难题时,先提要求再做事的情况就会少不少;
其五,尽量正确决策,以成效让团队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树立专业威信。这一点往往对那些刚上任的销售管理者比较管用。
【成大事者的三门功夫】
与爱出风头的传统印象相反,91%的销售员谦逊而稳重。 85%高度尽责。
84%有坚定目标,且不断将执行
看得远。要高瞻远瞩,有战略眼光,万不可因小失大,因贪图眼前利益而影响全局。
忍得住。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仇恨、克制自己的浮躁,心平气和才能走得更远。
狠得下。对自己要狠,不要贪图安逸、不要害怕改变、不要患得患失,该出手时就出手。
情况与目标进行对比以激励自己。
82%有极强好奇心。 90%不容易气馁。 不容易害羞和自我压抑。
【老鹰效应】
【新人带团队?5步】
团队融合,三板斧:吃饭,唱K,体育活动;
塑造文化:A身先士卒,必须带头、B心得共赏;
绩效考核:考核一定要尽量量化,量化,再量化;
相互竞争:信息透明交流、读书报告会;
心得交流:总结心得,下一步工作规划,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提供什么协
老鹰喂食不是依据公平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喂哪一只小鹰。于是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最终都饿死了,抢得最凶的小鹰存活下来。启示:人们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而我们要把每次困难,当成磨炼我们成长的最好机会。
关于心态的故事
1安格拉·默克尔出生于德国北部港口城市汉堡,母亲曾经是位英语和拉丁语教师。安格拉的爸爸是当地一位有名的神学院院长。安格拉的父母对她要求很严,总希望她能够出类拔萃。她牢记父亲对她的教诲,在各个方面都很刻苦,即使是在最差的体育方面,她也做到了坚持。
安格拉12岁时,有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那是在体育课上,老师要求大家练习在跳水台上跳水。一群小女孩都已勇敢地从3米跳台跳下水后,只剩下一个小女孩没有跳了。她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原地,就是不敢迈出脚步。老师在旁边鼓励她,周围的同学也在鼓励她,但她就是害怕,还流下了眼泪。
“还有几分钟就要下课了。”老师有些不耐烦起来,说话的语气已经带着一些责备的味道了。小女孩听了,腿抖得更厉害了,但是她艰难地退了一小步,又前进了一大步,往池子里看了看——3米的高度对一个小孩子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挑战。突然,周围的人看见她闭着眼睛跳了下去,水花溅得很高,但掌声却响了起来。
“安格拉,我们都为你自豪,你是怎样战胜自己的胆怯的?”旁边一个叫弥洁娜的伙伴问她。这个叫安格拉的12岁的小女孩已经抹干了泪水,穿上了衣服。但她用发颤的声音慢慢地说:“我突然想起了爸爸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在困难的时候就算闭着眼睛也要往前迈一步。”
大家听了这句话,都受到了鼓舞,纷纷报以更热烈的掌声。
因为这样一个信念,安格拉没辜负父母的厚望。
关于心态的故事
2刘堪和殷景仁是宋文帝时的一对好朋友,刚出道时,他们职位相当,交往甚密,私下相约说,“苟富贵,无相忘!”后来,殷景仁首先得到提拔,任仆射一职,成为皇上身边的人。殷景仁没有忘记当初的诺言,瞧准机会几次三番地向皇上推荐,刘堪最终得以入朝为官,可是殷景仁做梦也想不到,这竟成了昔日好友梦魇的开始。
来到首都做官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刘堪脸上的笑容还没挂上两天,就开始不痛快起来。他发现虽然是同朝为官,他和殷景仁所受到的宠信却是大大的不同。殷景仁负责的是朝中内部事务,有着许许多多的机会可以接近或活动在皇帝的身边,而他却很少有接近皇上的机会。刘堪心理的天平逐渐倾斜起来,他想最初殷景仁的职位并不比自己高,凭什么他现在竟位居于自己之上?戴上了愤愤不平的眼镜,刘堪越发感到是殷景仁在离间自己和皇上的关系,如此下去,不是死路一条吗?
不甘心坐以待毙的刘堪决定采取行动,他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朝中的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司徒刘义康手中,要想改变命运,就必须牢牢地攀上这棵大树。巧的是刘堪曾经在刘义康的手下当过上佐,他便以学生自居,用心去结交和巴结刘义康,打算用刘义康的影响来改变皇帝对殷景仁的态度,最终除掉殷景仁,以达到独揽朝政的目的。
宋文帝把刘堪调入朝中,还是有所倚重,可不久发现刘堪话里话外对殷景仁颇多微词,似乎对自己的职位甚为不满。为了消除刘堪的疑虑心理,宋文帝对他俩来了个同时提拔,加授给殷景仁中书令、中护军,刘堪则任太子詹事,从级别上是不相上下,可没想到,刘堪不仅没领情,反而更加恼怒殷景仁。因为官阶虽然相同,但殷景仁的实际权力要比刘堪大,而且文帝为了照顾殷景仁的身体,特批他可以在家中办公。
心怀不平的刘堪加紧怂恿刘义康在皇上面前说殷景仁的坏话。不料宋文帝是个明白人,诋毁殷景仁的话听得多了,他还隔三岔五地把这些话转述给殷景仁听。殷景仁对来自朋友的中伤深感难过,他感叹说:“我把他引荐入朝,然而他进朝反过头来就咬人,真是人心难测!”备感人情冷暖的殷景仁心灰意冷,马上向皇上称病请辞。只是皇上就是不批准,因为文帝知道,殷景仁是思想上不痛快,所以只是令他在家安心养病。
刘堪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便建议刘义康趁殷景仁外出的时候,派人假扮强盗杀掉他,即便是皇帝知道了真相,也可以想办法解释,总不至于因为殷景仁的缘故伤害了皇帝与刘义康的手足之情。这计谋策划了很多次,还没有来得及实施,文帝手下的密探就闻到了气息,文帝干脆下诏把殷景仁的私宅迁到了西掖门外,与皇宫禁院靠在了一块,再贸然行动,那不等于在太岁头上动土吗?那结果只能是皇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不得已暗杀计划无疾而终。
达不到目的的刘堪决定铤而走险,暗地里结党拉派,谋划着要拥立刘义康为帝,只有让刘义康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才能彻底打掉殷景仁头上的保护伞,然后置殷景仁于死地。被不平之气迷住了心窍的刘堪就像拿着根隐身草,只看得见愿望,却看不到危险。身为臣子而起谋逆之心,是可忍孰不可忍,文帝一怒之下,杀机顿起,刘堪和他的三个儿子及其党羽们全部被诛杀,受命承办这个案子的,正是殷景仁。
奔赴刑场的刘堪望着高坐在监斩台上的殷景仁感叹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以淮阴侯韩信自比,只是到死他也不明白,他并不是死在殷景仁之手,而是死在了自己的心态上。
关于信念的故事3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里,真正救了他们的,又哪里是那一壶沙子呢?他们执着的信念,已经如同一粒种子,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领着他们走出了“绝境”。
事实上,人生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只要一个人的心中还怀着一粒信念的种子,那么总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
人生就是这样,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
关于信念的故事4
他是一冷酷无情的人,嗜酒如命且毒瘾很深,一次在酒吧里因看一个酒保不顺眼而犯下了杀人罪,被判终身监禁。
他有两个儿子,年龄相差才1岁,其中一个同样毒瘾甚重,靠偷窃和勒索为生,后来也因杀人而坐监。另外一个儿子却既不喝酒也未吸毒,不仅有美满的婚姻,养了3个可爱的孩子,还担任一家大企业的分公司经理。在一次私下访问中,问起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二人的答案竟然相同:“有这样的老子,我还能有什么办法?”
有两位年届70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个想法。于是,她在70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随后的25年里一直冒险攀登高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就在最近她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年龄最高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数千年来,人类便一直认为要4分钟跑完一英里(约1609米)是件不可能的事。但在1954年。罗杰班纳斯特就打破了这个信念障碍。
他之所以能创造这项佳绩,一得益于体能上的苦练,二归功于精神上的突破。在此之前,他曾在脑海里多次模拟4分钟跑完一英里,长久下来便形成极为强烈的信念,因而对神经系统有如下了一道绝对命令,必须完成这项使命。他果然做到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谁也没想到,在班纳斯特打破纪录后的二年里,竟然有近400人进榜。
关键词:幼儿钢琴,钢琴教学,学习心态
一、幼儿在学习钢琴过程中的心态分析
(一)幼儿学琴的心理特点
1.幼儿感知的可塑性。幼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尚未发育完全, 他们的感知和自我评价都在于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在学琴方面,幼儿最初对钢琴知识的认知并不具有本我目的性,更多是屈从于教师和家长的意志,并不具有学习上的自主意识和主动的学习动机。
2.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幼儿思维最突出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性,而抽象逻辑思维刚刚开始萌芽。他们喜欢感知新鲜、有趣的事物,并进行非理性的模仿。因此,钢琴教师应当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性的语言和示范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钢琴教学。
3.幼儿情感的多变性。幼儿的情感具有不稳定的多变性,他们会因为外界因素迅速的转变情绪。比如,当受到表扬时就会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受到批评时就会马上情绪低落,甚至大声哭泣。教学中可以通过奖励小奖品而达到对幼儿的鼓励,激发积极情绪。
4.幼儿意志的薄弱性。幼儿意志力主要呈现出自制力较弱,意志力较差,因此,缺少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的突出表现。家长和教师应在不破坏他们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督促其养成练琴习惯,提供参加演出取得成功的机会,逐渐增强其学习钢琴的动力,锻炼毅力与意志的稳定形成。
(二)幼儿学琴心态的发展阶段
1.好奇新鲜阶段。钢琴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具体、生动、有趣、新鲜的事物,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当接触钢琴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时,幼儿的好奇心是无法抵御的,加上教师的当场演奏,让孩子们越发觉得有趣、神奇。所以教师要在这一阶段与家长作出理性分析和正确的引导,否则遇难则退的心态对幼儿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
2.半热衷阶段。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随着初期热情的消退,加之其不断接触其它的新鲜事物,这让他们逐渐产生厌烦情绪;另一方面表现为幼儿的性格、思想慢慢成熟,一旦弹奏获得外界夸赞,将会延长其兴趣的时效。这一阶段需要家长和教师不断鼓励强化,使幼儿保持学习的积极态度。
3.抵触阶段或热衷阶段。如果家长和教师的引导正确,幼儿将进入热衷阶段,反之将进入抵触阶段。幼儿的行为长期受到批评时,其兴趣消退就会加速,最后变成抵触。这时,家长和教师要有允许幼儿犯错的包容心态,坚持采用鼓励的态度方为上策。
二、家长在儿童学习钢琴过程中的正确做法
(一)控制情绪
孩子回家练琴达不到要求,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家长应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适当降低要求,同时,家长还要持积极的情绪, 表扬的态度,为幼儿创建良好的练琴氛围,让其保持学习的热情。
(二)理解包容
幼儿有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他们会用一些小花招躲避练琴, 如吃点东西、喝点水、上厕所等。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保持理解、包容的心态。可以将一小时练琴分成两部分,中途有5分钟的休息;还要灌输孩子“高效率”的观念,达到学习效果就马上休息, 这样有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适时引导
家长在练习过程中不应该全权包办进行指导,而是适时引导。 如果家长持有急切的心态,回家全权指导,会导致“家长现学现教”的局面,对幼儿未来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家长要注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帮助孩子合理规划练习时间、复习时间和预习时间,逐步培养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教师对儿童学琴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注重童趣性、童知性、童幻性和童乐性相统一
童趣性是吸引儿童注意力,培养儿童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唤醒儿童参与意识的重要因素;童知性是儿童在学琴过程中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学习感知事物的具体方式;童幻性是在儿童丰富的想象中进行艺术的表现;童乐性是要充分体现儿童喜欢节奏和娱乐的天性,调动其愉快的学琴体验。
(二)强调学科特点的理念,注重教学专业性
教师根据钢琴学科的特点,注重教法和学法的探究,不仅仅局限于怎么教孩子弹琴、弹出音符,而是需要教会幼儿更多的东西, 如学习能力、学习方法、音乐鉴赏能力等。还要注重教会幼儿学习积累,如积累识谱能力、积累手指如何发力、积累控制节奏能力、 积累调整心情和心态能力等。
(三)增强家长辅助的理念,注重教学实践性
创业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信心,变得士气低落。当创业者深陷“懊恼后悔的低谷”,通常来说会经历三种心态陷阱,分别是“向绝望屈服”,盲目困扰,陷入恐惧。
心理专家Angela Duckworth表示,“如果你缺乏辨别力,眼睛只关注在下一刻,而且在做决策的时候也只是想到如何能在下一秒脱身。那么当你达到稳定状态之后,自然反应就是退出,并进入下一阶段。”
实际上,Angela Duckworth提到的这种情况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就是“高原效应”,又被称为“平顶曲线效应”,其实这个概念和“边际报酬递减定律”有些类似,就是说指当投入的资源到达某一饱和点后,其后的生产比例会减少,也就是说,每再增加投入一个单位的资源,生产量未必能有所增加,反而会减少。Duckworth曾在TED大会演讲中提到,创业成功的关键就是要有勇气,而且勇气会激发出创业者的热情和毅力,帮助他们实现长期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每个创业者都会经历灰心丧气的低谷,这也是创业生命周期中必经的一段“旅途”,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初创公司能够渡过难关,毫无疑问,勇气将会给你力量,帮助你增大获得成功的几率。不过,在经验主义者的眼里,创业勇气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Carol Dwek是斯坦福大学教授,他认为具备“成长心态”也能帮助创业者获得成功。
所谓成长心态,其实是以灵活的学习能力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创业者可以随机应变,对自己初创公司进行有效地转型。要知道,没有人会永远失败(过去在孩子身上做的实验已经印证了这一点),作为创业者更要具备不怕失败的心态,这样才能帮助自己渡过漫长的低潮期。
创业者要具备自我觉知的能力
Jerry Colonna是一名帮助初创公司的创业导师,之前也曾做过风投,可以说,没有人比他能了解创业压力了。他曾指出过很多创业者所犯的错误,比如欺骗自己和团队,不明白CEO在初创公司中所扮演的角色,对公司定位模糊不清,等等。
因此,创业者具备自我觉知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明白如何应对未预料到的困难,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帮助公司获得成功。
当你感到绝望时,可以这么做:
你可以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创业导师,他/她会给予你巨大的帮助,帮助分析你创业中所遇到的问题。创业导师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现在所经历的问题,他们都曾经历过。
另外,通过文字记录自己的创业历程也是个不错的方法,因为你会真真切切的看到自己在进步,也因此会给你带来前进的动力。
当你感到疲劳时,可以这么做:
在创业过程中,精神和身体产生疲劳非常常见。运动锻炼其实是缓解疲劳的好方法,而且还能帮助你重新审视自我。
事实上,创业失败的原因不胜枚举,有的是因为产品,有的是因为客户,还有的是因为资金耗尽。如果你决定创业,说不定就会遇到本文中提到的各种问题,不仅如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你每天都需要做出各种决策,正是这些决策,决定了你的创业命运。
【团队和心态】推荐阅读:
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06-25
团队名称和激励口号07-23
团队建设和有效沟通07-28
团队建设和管理办法06-13
八大心态之学习心态07-03
保险公司团队名字和口号06-05
团队规章制度和活动介绍10-23
销售团队队名和口号大全霸气押韵10-11
葫芦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10-22
心态高考作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