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计划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振兴计划(推荐8篇)

振兴计划 篇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日前,**正式发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作为**省乡村振兴战略的配套专项规划之一——《**省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在近日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8年第二次会议上,已通过审议。从2019年开始,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将纳入14个市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保障。

《行动计划》聚焦总书记提出的“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重要指示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围绕乡村引才、育才、聚才、稳才四个方面,加强政策和制度创新,提出实施“四项计划”、17项政策措施。

一是实施农业高端人才引培计划

围绕吸引农业高端人才,重点加强引进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团队的支持手段和力度,支持企业发挥培养引进人才的主体作用。

比如,《行动计划》提出,对依托重点实验室、农业科技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引进的海内外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给予50-100万元一次性补助。聘任农业领域芙蓉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按聘期每人每年资助10-20万元。

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以粮食、油料、棉麻丝、茶叶等十大特色产业链为重点,每年引进10个国内外农业顶尖人才创新团队。对依托顶尖人才创新团队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投资项目和创新创业技术投资项目,按“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最高200万元人才津贴,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创新创业团队。

对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物种业、食品产业、生物质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分级每年给予补贴,最高补贴150万元。支持省属企业对引进的高素质农业人才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二是实施乡村人才队伍提升计划

围绕解决乡村人才资源短缺问题,培育好乡村本土人才,重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农村技能人才队伍、农村社会事业人才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中国人民大学农村规划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叶舟舟,毕业时获得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却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选择到**永州上岭桥镇做一名基层公务员。

《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健全以“教育培训、管理、定向扶持”为主要内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服务体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林农)职称评定试点。构建“政府主导+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重点打造14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示范基地,每年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以上。启动实施“千名优秀农民境外培训计划”,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或骨干赴境外培训。

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计划,每年公费培养农技特岗人员500名。建立乡镇农村经营管理人员专项编制,实行“实名编制、人走编收”,打造一支适应农村改革发展需要的基层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探索制定“乡村工匠”评价办法,建立“乡村工匠”认定发证制度,每年培育1000名以上有一技之长、带动能力强的“土专家”“田秀才”。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和基层卫生人才本土化免费培养等工作,毕业后由县级编制管理、人社和卫生健康部门落实编制和岗位聘用。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持续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确保每村配备1-2名优秀年轻干部。

三是实施支农助农人才聚力计划

通过引导科技人才上山下乡,引导城市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引导青年人才回乡下乡创新创业,引导第一书记更好发挥“一线尖兵”作用,形成支持乡村振兴的人才合力。

《行动计划》提到,依托科技专家服务团队,引领带动1万名左右科技人员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每个科技专家服务团队每年支持20万元。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健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依托县域医共体,推进基层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管村用”。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乡村旅游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每年乡镇级公务员招录中,专门面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员会主任设置职位,原则上不低于考录职位总数的2%。对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中级及以上职称、全日制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可由县级人社、卫生健康部门采取直接考核或面试方式招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由同级编制管理部门落实编制。

四是实施人才发展环境创优计划

《行动计划》重点从人力资源开发、基层人才选拔、基层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动力,释放人才活力。

比如,坚持把乡村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对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允许市州、县(市区)拿出一定数量的职位面向本地户籍或在本地长期生活工作的人员招考。

《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推行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适当放宽长期在贫困县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条件。实施“扎根基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支持计划”,每年各评选支持100人,每人支持2万元。设立“**省十佳农技推广标兵”“**省十佳农民”资助项目,每人每年资助5万元。

乡镇事业单位对聘用的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等方式,所需经费在绩效工资总量内单列。探索建立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村(社区)建设乡村人才公寓。

振兴计划 篇2

日前, 驻马店市人社局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 坚持“三改一抓一构建” (改革单一的封闭式办学模式,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 建立多元投资办学机制;改革单一的公办学校经费供给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抓好一批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 实施项目带动,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和“六路并进” (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农业、民政、扶贫、残联部门作用) , 以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为核心, 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龙头,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面向全体劳动者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贯通技能劳动者职业成长通道, 以更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促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以更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队伍助推该市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该市已开展各类劳动力技能培训59954人。其中, 市人社部门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5200人, 创业培训1080人, 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12025人, 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1260人, 雨露计划培训4138人, 高技能人才培养1200人, 民政部门组织退伍士兵培训2311人, 残联组织培训2740人。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考核鉴定6302余人, 为促进技能就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塞西的“埃及振兴计划”正在进行 篇3

前途未卜的经济改革

尽管塞西在今年6月以96.9%的选票当选为埃及总统,但是无论塞西本人还是他的执政团队都清楚地知道,塞西在竞选中的成功既不是因为显赫的家世、骄人的战功,更不是因为值得炫耀的政绩和才能,而是因为国内民众经历三年动荡之后对于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的期待。正如一家海外媒体在评述中所说:“三年前广场上的口号几乎全是‘自由、尊严、公义、反腐’,而不是为了‘面包’,但三年动荡、经济停滞之后,埃及人仰望军人出身的塞西:‘给我面包吧,其他都不重要。’”因此,对于塞西政府来说,要想扩大其执政的社会根基与合法性,就必须通过经济改革快速有效地改善民生。

塞西的经济改革举措大致上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改革国内财政制度,努力减少财政赤字和对外依赖。当选不到一个月,塞西就以“过于依赖国外借款”为由拒绝签署2014~2015财年的预算案,他要求大幅削减财政赤字,使之占GDP的比重控制在10%以内。同时,他还表示要在公职人员当中实施“限薪令”,自己首先带头对总统最高工资做出限定。7月5日起,埃及官方开始大幅削减能源补贴,此举导致了国内油价大幅上涨。能源和食品补贴一直占埃及国家财政支出约1/4,每年仅能源补贴的总支出就高达220亿美元。事实上,许多普通民众并没有汽车,这样的巨额补贴并不能使最为贫困的社会群体受益,相反却成为国家财政的一个沉重包袱。

二是通过新的经济刺激计划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新政府在6月底曾进行讨论,希望将10亿公顷的沙漠改为农田,以减少埃及对于粮食进口的严重依赖。8月初,塞西政府又启动了规模宏大的“苏伊士运河发展计划”。该计划将新建一条苏伊士运河,并将其附近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发展为国际工业与物流枢纽,同时还将在苏伊士运河及其周边省份建设数个港口,并在苏伊士湾以西建设一个名为“科技峡谷”的新型工业区。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开凿“新运河”计划,拟议建设的新运河与原来的运河平行,长度约72公里,通航后可将船只等候时间从11个小时缩短为三个小时,日均船只的通过数量从目前的23艘提高到97艘。此举不仅可以为埃及每年增加约8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而且运河工程本身还可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据估计,这项工程的造价约为40亿美元,但塞西已明确表示,工程建设将不会引入外资,而是要依靠埃及人自己完成。

塞西雄心勃勃的经济改革计划到底能走多远,目前还很难说,因为要克服埃及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绝非朝夕之功。首先,民众对于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的耐心非常有限。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3财年埃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2.4%,这一数字远低于穆巴拉克时期的5%~6%;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外汇储备只有2011年穆巴拉克时期的一半。与此同时,国内失业率高达13.4%,其中15~29岁的青年人失业率更是高达71%;约40%的民众每天生活花费不足2美元。如果埃及经济无法快速增长,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民众的生活得不到快速改善,埃及爆发“第三次革命”的风险就依然存在。其次,这些经济计划的实施成效有待观察。塞西提出的“沙漠换农田”计划已经被一些专家认为需水量太大而难以实现,要恢复在埃及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旅游业则严重依赖于当地安全环境和游客信心,在西奈半岛地区恐怖活动猖獗的情况下这一点能否实现也很难说。至于改善整个经济环境、恢复私人投资信心、吸引人才和外资回流等更是任重而道远。

小心翼翼的周边外交

作为一个有着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地区大国,埃及对外政策的任何调整和动向都会对周边国家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深谙此道的塞西政府正在小心翼翼地开展周边外交,以便为其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营造一个有利的周边环境。

从目前来看,埃及周边外交的考虑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遏制极端伊斯兰势力,防止暴力恐怖活动和极端宗教势力蔓延到埃及境内。2013年7月,塞西主导下的埃及军方罢黜了具有浓厚伊斯兰背景的前总统穆尔西,随后宣布穆兄会为非法组织。截至今年4月,当局已经逮捕了1.6万名穆兄会支持者,并判处数百名穆尔西支持者死刑。毫无疑问,这些举措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伊斯兰政治力量的不满。一方面,埃及国内的穆兄会支持者发起连续不断的抗议、示威,乃至恐怖暴力活动;另一方面,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国际恐怖组织乘机而入,加强了对埃及境内的渗透。塞西执政后,多次就反恐事宜与周边的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等国进行协商。6月底,塞西还专门就反恐合作问题访问了阿尔及利亚。在近期召开的首次美非峰会上,埃及甚至与突尼斯等其他西非国家共同成立了一个顾问委员会,以帮助利比亚应对政治与安全危机。

二是寻求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进而谋求恢复埃及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埃及长期被认为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在中东地区具有天然的大国地位。但是2011年以来的连续革命使得埃及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塞西执政后一方面巩固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等海湾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据称海湾国家在2013年穆尔西下野后已先后向埃及提供了20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这些国家还在第一时间对塞西当选总统表示了祝贺;另一方面果断而有节制地抵制了土耳其和卡塔尔对于埃及穆兄会的支持。与此同时,新政权还在谋求改善与中东地区非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塞西当选后,曾邀请伊朗总统鲁哈尼参加其就职典礼,同时积极斡旋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的军事冲突。

由于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在历次巴以冲突当中,埃及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塞西政权延续了穆巴拉克时期的“两手外交”:一方面在外交和道义上支持巴勒斯坦人,反对以色列对于加沙地带的封锁和军事杀戮;另一方面,埃及关闭了通往加沙的主要通道,摧毁了一批连接加沙和西奈半岛的地道,只保留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和伤员的进出通道。当然,由于塞西对国内穆兄会的压制,使得埃及对于哈马斯的影响力大大下降,但埃及的外交努力在客观上却有助于其改善与以色列和美国的关系,也表明了塞西政权致力于寻求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意愿。

更加平衡的大国外交

塞西外交的另一大看点便是更为多元化和更为平衡的大国外交。

自1979年埃及总统萨达特签署《戴维营和平协议》以来,埃及和美国之间一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埃及军方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据统计,1979年以来美国向埃及提供的援助将近700亿美元,其中半数以上被用来购置美制武器,目前美国每年对埃及的援助仍保持在13亿美元左右。即便是塞西总统本人,也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陆军军事学院进修并获得硕士学位。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埃及军方罢黜穆尔西后,作为军方领袖的塞西首次出访的国家是俄罗斯,而且,8月12日作为总统的塞西再次出访了俄罗斯,宣布将扩大双方之间的军事技术和经济合作。一些埃及人将塞西转向俄罗斯的举动比作上世纪50年代纳赛尔总统转向苏联之举,当地一家媒体甚至称埃及与俄罗斯的军火交易是对国际关系的“再平衡”,也是埃及对美国政策的“一场革命”。

塞西加强与俄罗斯关系的举动看似出人意料,但实际上却是近年来埃及外交政策的自然延伸。从穆巴拉克后期开始,埃及就开始了“向东看”的努力,穆尔西执政时期坚持了这一政策,塞西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这种政策的进一步延伸。奥巴马政府对待亲美的穆巴拉克政权的态度无疑使大部分埃及政治家吸取了教训,而去年7月穆尔西下台后美国冻结对埃及援助的行为更是让塞西心存芥蒂。于是,通过与其他大国的合作来平衡对美关系也就成为塞西政府顺理成章的外交选择。

就现实需求而言,塞西政府也迫切需要加强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来摆脱执政困境。在军事上,美国叫停了部分重要的对埃军事援助,包括四架F-16战机,五架哈珀舰舰导弹系统,几十架M1A1坦克和十架阿帕奇直升机。在西奈半岛等地极端分子和恐怖分子肆虐的情况下,埃及迫切需要直升机作为反恐利器。对于总共只有30多架直升机的埃及军队来说,这批被美方冻结的直升机占到了埃及现有直升机的1/3;在政治上,美国虽然没有将军方推翻穆尔西称为“军事政变”,但美国政府内外对于埃及的民主和人权颇有微词,而冻结军事援助一举更是表明美国当前的暧昧立场;在经济和民生问题上,西方国家对埃及的援助往往附有苛刻的条件,口惠而实不至。2013年埃及对美国出口只有11.57亿美元,比2012年下降了37.6%,众多西方投资在“阿拉伯之春”后也纷纷抽逃。此情此景使得一些西方战略家也感叹说,埃及和美国的关系只剩下了字面上的“战略”二字,其战略内涵已经所剩无几。

塞西访问俄罗斯期间,双方领导人宣布将会进一步增加埃及对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简化埃及商品进入俄罗斯的程序,增加对埃及的谷物出口等。普京总统还表示,将会考虑埃及与关税同盟国家之间的合作,包括建立自由贸易区等问题。这说明,埃及除了寄希望于通过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来减少因美国冻结援助所造成的损害外,也极为重视与俄罗斯等国的经济合作,因为这才是塞西政权摆脱目前困境、巩固其执政合法性的不二之选。

尽管国际社会对于塞西的平衡外交和多元化外交众说纷纭,对于塞西外交的前景也颇多疑虑。但正如埃及官方所言,埃及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并不是要损害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短期内埃及还没有做好摆脱对西方国家依赖的准备。塞西所做的只是让埃及外交变得更为多元化,在东西方之间更为平衡,也更加符合埃及的国家利益和国际现实。

农村振兴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目标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积极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农村振兴工作计划2

为进一步推进石门村振兴建设,进一步改善石门村生活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当地文明建设,石门村建设成为产业繁荣、生态宜居、当地文明、治理有效、生活丰富的美丽村庄,落实农村振兴部署和要求,基于长期可持续发展,现结合村实际,制定农村振兴五年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高坪镇石门村距镇政府驻地7公里,平均海拔900米。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理独特,四季分明,风景宜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14亩,林地7785亩。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314户,户籍1020人。石门村位于国家AAAA恩施地心谷旅游区核心区植被茂盛,山峰壁立,峡谷深邃,原始生态景观保存完好,历史遗迹众多,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旅游发展价值。

二、发展思路

以人为本,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在高坪镇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支部两委和驻村队伍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解放思想,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加强招商引资,多方引进龙头公司和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民模式;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所有建设项目投资约5300万元。一是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奖励和补贴资金;二是争取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三是自筹资金,确保20xx项目建设于年底完成。

三、主要任务和绩效目标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民生条件

1、实施道路硬化、照明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组级道路进行全面硬化照明,配套相应的排水设施,逐步连接村内已硬化的主次道路,实现村内道路的循环交流。

3、供电、照明、通信达到标准要求。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100%,其他区域根据需要设置路灯。村内旅游路牌标识明确。

(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

1、特色民居改造。按照“具有整体特色风格”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实施100户特色民居改造,争取做到每家每户外墙整洁美观,热水器、空调等设施安装规范,无乱搭乱建现象,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为广大村民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农村振兴工作计划3

按照《市乡村振兴农村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实施方案》安排部署,结合省残联下达的产业扶持任务指标以及各乡镇街预报的需求数,为全面落实好我市20xx乡村振兴农村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任务,现具体要求如下:

一、任务目标

20xx年,我市计划投入26.4万元,扶持132名农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发展种植养殖产业项目,各乡镇街具体任务指标见附表。

二、扶持对象

今年的农村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扶持对象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市农业户籍;

(二)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三)此前未享受过产业项目扶持的原建档立卡户和农村残疾人低保家庭,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和边缘户;

(四)原建档立卡残疾户年龄要求16-65周岁(含);农村残疾人低保家庭年龄为就业年龄段(即女16—54周岁,男16—59周岁);

(五)具有较强的自主生产增收意愿,本人或其家庭成员具有与拟发展产业项目相适应的`劳动能力。

三、时间安排

初审阶段(3月11日—3月18日):各乡镇街完成受助对象的初步确定,并将受助对象的相关材料(包括户口本、身份证和残疾证复印件,建档立卡身份证明材料或低保证复印件,据实填写《省乡村振兴农村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申请表》)上报市残联进行审核。

公示阶段(3月19日—3月22日):市残联将审核后的初定受助名单返给各乡镇街残联,按要求在受助人所在村里进行3天公示。

确认阶段(3月23日—3月25日):各乡镇街对于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对象,将公示情况说明纸制版上报市残联,正式确定受助对象名单。

实施阶段(3月26日—8月30日):各乡镇街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协助受助人完成扶持物资的采购和发放,强化残疾人培训指导,按要求做好相关材料及影像资料留存。

总结验收阶段:(9月1日—9月30日):各乡镇街上报产业扶持项目落实完成情况,市残联将适时随机进行抽查。

四、相关要求

1、各乡镇街一定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分配的任务指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务必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好各阶段工作。

2、产业扶持项目必须是种植或养殖项目,不可以随意扩大扶持范围。产业扶持资金为专项用于农村残疾人的扶持资金,务必专款专用,不可挪作它用。

3、各乡镇街必须在内完成扶持物资的采购,并将扶持资金按要求合理支出,做好相关资料、票据和影像资料等档案的留存。

4、加强产业扶持对象培训工作,并及时将人员培训信息录入残疾人就业和培训实名制系统。

乡村振兴工作思路计划 篇5

一总体要求

_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聚焦乡村振兴的融资和服务需求,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完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支持政策、产品体系、发展模式,宣传推广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做法,发挥串点连线成面的整体示范效应,带动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地区,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持续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培育出一批各具特色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和发展模式,形成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整体效应,促进金融机构下沉、金融资源下放、金融服务下移,努力成为全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典范、标杆。力争到2022年,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农村金融资源回流机制基本形成,金融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应保尽保,金融服务提质拓面”,并实现以下目标。

金融涉农贷款持续增加。保持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贷款、首贷、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实现“量增、价降、面扩”。农业龙头企业直接融资规模逐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有效提升。

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改善。乡镇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不断加大,助农取款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金融、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得到普及应用。

金融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因地制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农业农村抵质押物不断拓宽,金融机构涉农信贷管理机制改善优化,新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得到应用推广。

金融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地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更加健全,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金融服务产业兴旺”工程

1、精准服务农业特色产业。立足漳州资源禀赋,创新“农特产品贷”,推广发展“助果贷”“花卉贷”“快农贷”等“一业一品”,精准支持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水产、畜牧、花卉苗木、林竹、中药材、乡村旅游、乡村物流业等11个漳州乡村特色产业。优化外汇管理服务,推广跨境业务区块链服务平台,支持我市农产品加工出口。

2、加大对现代农业支持力度。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村融合、产城融合发展,开展农业产业融合金融服务试点工作,探索金融支持产业融合新模式。积极满足农业科技研发、农产品加工业、智慧农业产品技术推广、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及烘干等现代农业重点领域的合理融资需求。推广商标权质押贷款,支持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和中高端农产品连锁经营体系建设。

3、强化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服务。建立分层分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体系,支持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全面推广供应链融资业务,发挥核心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等经营模式发展。

4、支持漳台农业融合发展。加大对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漳浦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和南靖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的支持力度,在信贷产品、担保方式、还款方式等方面开展创新,打造金融支持闽台农业合作的示范田。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促进台农企业投融资便利。推广“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颁证工作,便利台企台农在漳创业发展。

(二)实施“金融助推生态宜居”工程

1、主动融入美丽乡村建设。综合运用信贷、债券、PPP等融资工具,增加中长期资金投入,推动农村“五好”公路、农田水利、数字宽带等基建领域提档升级。推广“乡村宜居贷”等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同时积极为全市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房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提供融资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助力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加快发展绿色金融,逐年提高绿色信贷占比,支持健康养殖、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做好文化旅游业银团贷款、项目融资等传统信贷服务,推广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未来门票收益权质押、“助旅贷”等文旅信贷模式,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完善台商投资区绿色金融发展示范区、华安县绿色金融发展示范县建设,发展排污权、林权等抵押贷款,推动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

3、畅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普惠金融百千万2.0工程”,加快县域、乡镇银行网点布局,推广“一村一金融”、“党建+金融助理”、“垄上行”金融服务队、“背包银行”等模式,填补金融服务空缺。鼓励保险机构利用现有银行业乡村渠道,依法合规提供保险服务,降低网点铺设成本,提升保险机构在乡镇和行政村的服务覆盖面。强化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将服务点打造成集金融知识培训点、贷款零售服务宣传点、金融需求信息登记点、小额便捷支付点、小面额人民币物流配送点、农村“云闪付”支付平台六项功能为一体的“五点一平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平和县先行试点上线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电子导航地图,提升服务覆盖面。推进金融科技应用,推动“刷脸付”试点工作、移动支付互联互通。加快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下沉县域农村,推广东山县“云闪付+水产微商”模式,打造融资结算销售一体化服务体系,助推“农产品进城”。搭建现金服务“互联网+”平台,在漳州台商投资区、长泰县创建现金服务示范区。在长泰县岩溪镇、平和县坂仔镇试点建立国库普惠金融示范乡镇,实现国库服务民生、服务基层全覆盖。

(三)实施“金融促进乡风文明”工程

1、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探索统一信用评价标准与信息共享机制,先行开展东山县“信用船”评定工作。推广整村授信,给予“信用户”授信额度、利率优惠、信用贷款比重等方面优惠政策,着力提升涉农贷款信用类占比。实行动态管理以及信用警示退出机制,营造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氛围。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成果与文明家庭创建、道德模范评选评价活动等有机衔接,推广“乡风文明贷”“党员先锋贷”,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2、加强农民金融知识教育。充分运用助农取款点、普惠金融学校、金融服务站等宣传阵地,助力金融知识宣传下沉农村。结合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引导驻村金融助理、金融服务队、巡回宣讲队等进村入户,开展“农村金融讲堂”等形式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运用金融工具的意识和能力。线上线下融合开展“百镇千村万户”金融知识进农村活动,实现全市行政村金融宣传全覆盖。

(四)实施“金融助力治理有效”工程。

1、跟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配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部署,借鉴漳浦“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加快完善农村资产评估、产权流转抵押登记、争议仲裁等配套制度。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选择若干产权权属清晰、基层治理有力、融资需求旺盛的行政村(镇),探索试点建立涵盖经营性资产股权、资源型资产等农村各类产权的收储、流转、拍卖、仲裁等机制,推广做大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质押贷款、村财(村财出资成立“乡村振兴基金”)委托贷款、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促进农村资产和金融资源的有机衔接,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2、加大打击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漳州市反诈骗中心“双轮驱动”和“122”金融工作组机制优势,建立涉诈、涉赌账户“黑名单”处置机制,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农村地区跨境赌博、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提升反洗钱工作有效性,强化账户资金监测、识别能力,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打击农村地区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涉众型违法犯罪。关注弱势群体过度借贷、多头借贷和信用卡透支风险。配合政府部门加大打击金融逃废债力度,切实维护农村金融秩序稳定,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五)实施“金融支持生活富裕”工程

1、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推动诏安、云霄、平和3个原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扶贫再贷款限额使用率高于上年。持续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贷”、生源地助学贷支持“夹心层”、不稳定脱贫、低收入群体就业就学,助力稳定脱贫。加强扶贫信贷风险防控,对确已逾期不能收回的贷款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追偿,启动风险补偿机制予以核销抵补,妥善应对还款高峰期风险。

2、支持农民创业就业。简化办贷流程,推广“巧妇贷”“能人贷”等农民创业专属信贷产品。大力发展免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以及互联网线上贷款产品“快农贷”“极速贷”等,支持农村创业青年、大学生农创客、农业科技人员、小微企业等创业发展。

3、推动农村消费升级。积极拓展“个人小额综合消费贷”、信用卡大额分期等消费信贷,满足农民在农房改造、装修、汽车、大件家电以及教育、文化、健康、旅游、娱乐等消费需求,促进农村消费升级,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货币信贷政策支持。

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再贷款+”支农信贷产品,加强再贷款台账管理和效果评保,确保用足用好再贷款资金,优惠利率政策有效传导到涉农实体经济。组织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主题融资对接活动,为银农融资牵线搭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行各类债券融资工具和向境外市场筹措资金,拓宽融资渠道。

(二)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

鼓励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实践,因地制宜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机制、路径、模式,重点争取在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新模式,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推动新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得到应用推广,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涉农信贷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置水平;创新农村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模式,着力提升信用贷款比重;完善“三农”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发针对农村电商的专属贷款产品和小额支付结算功能,打通农村电商产供销资金链条等领域取得突破,激发金融支持潜能。

(三)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做法。

坚持示范引领、循序渐进,总结宣传一批“金融服务产业兴旺”“金融助力生态宜居”“金融促进乡村文明”“金融助推治理有效”“金融支持生活富裕”的典型经验做法,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样版。完善示范模式,相互学习借鉴,每个县(市)要打造一批可看可学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典型,发挥好“现场教学”作用,在全市形成串点连线成面的整体效果。对各金融机构基层网点涌现出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进行通报表扬,并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网络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讲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漳州故事,共同营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四)完善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推进市、县两级政策性涉农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涉农融资担保县域全覆盖。加大财政奖补贴息力度,引导银行、保险、融资担保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降低涉农融资风险。积极开发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收入保险、气象指数保险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等保险险种。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党的领导。

_ _自抓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推广“党建+金融”等做法,不断探索基层党建与金融服务的结合点,有效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

(二)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漳州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升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升工作,由市人民银行牵头,市农业农村局、地方金融监管局、银保监分局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民银行。各县(市)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推进当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升工作。各级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责任,落细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三)健全管理机制。

各金融机构要完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单独制定涉农信贷年度目标任务,完善涉农业务部门和县域支行的差别化考核机制,落实涉农信贷业务的薪酬激励和尽职免责工作。要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简化贷款审批流程,适度提高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对于涉农贷款不良率高出自身贷款不良率年度目标3个百分点(含)以内的,不作为金融机构内部考核评价扣分因素。农业发展银行漳州市分行要坚持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漳州(市)分行要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运行机制。农村信用社(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立足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坚定主业主责。

(四)开展考核评估。

振兴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后续培训心得体会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孟村中学

魏 毅

有幸参加2015年振兴计划后续培训,经过为期12天的学习,使我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我于2007年参加振兴计划考试,被安排在蓝田县玉山中学任教,现任蓝田县孟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要负责高一二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工作。现将这些天来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训,提高能力

参加本次培训的同事,来自全省各个区县。大家参训态度端正、学习积极主动,能够按时到教室聆听每位专家的讲解,和专家的互动有效而且深入。我也是在这种气氛中迅速找到自己的学习状态,认真记好每节课的笔记,多和大家交流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不知不觉中培训就已接近尾声。

二、专家提点,受益匪浅

在12天的培训过程中,来自陕师大、西安文理学院、教科所等多位专家学者,给我们上了生动有趣的课程。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将要碰到的困难都做了有效的讲解和说明。譬如,赵克礼教授在讲课中就谈及到我在教学中一直的一个困扰,新课改要更多的注重形式还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知道新课改实施以来,好多的示范课、观摩课都会让学生面对面坐着,让学生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以交流讨论为途径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看似气氛很热闹、交流很充分、讨论很激烈,实则教学的效果却很一般。做任何事切忌生搬硬套,一刀切。别人的方法在某些学科可能效果明显,但放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就不见得那么有效。所以找到富有自己学科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做一些改良和渗透才是践行新课改理念的根本所在。一味的拿来主义,只能让自己的学科特色不突出,甚至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再譬如,赵精兵教授给我们讲的教师与学生交往应有度,解决了我作为一名班主任长期的苦恼。对学生严而有度,还应关爱有加。教育就是让学生明辨是非,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过分的严厉,既是对学生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当然还有好多专家都给我们做了深入浅出、醍醐灌顶的精彩报告。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振奋了精神。这次培训真的可以称之为一场及时雨,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再来学习。

三、学以致用,锐意进取

听了专家、教授们的讲座,和同行们有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使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内心深处萌生了见贤思齐的想法。教师的工作容易让人产生倦怠心理,如何增强职业危机感,避免成为井底之蛙 这都是摆在我面前的现实问题。现在不努力学习、好好工作将来有可能成为被社会所淘汰的对象。我们常讲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备一桶水,而且要是新鲜的!所以教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才是当务之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振兴计划 篇7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 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等四部门自2006年起联合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以下简称“特岗计划”) , 迄今为止, 已经为农村中小学补充了近30万教师, 特岗教师的队伍日渐强大。

为推进“特岗计划”更快更好的发展, 2011年12月8—9日在京召开了中国—联合国儿基会“特岗计划”政策研讨会, 来自教育部和联合国儿基会的领导, 以及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和教育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围绕“特岗计划”的政策设计和实施效果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特岗计划”究竟为农村和农村学校带来了哪些变化?“特岗计划”的相关政策应该如何进一步完善?特岗教师有什么心声和期待?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特岗计划”的由来、实施效果及其未来走向, 本期《特别关注》栏目特选登了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专家, 以及特岗教师代表的报告, 以飨读者。

振兴计划 篇8

2009年2月4日,纺织工业振兴规划出台。《新财经》记者专访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他参与了规划初稿的拟定。在孙淮滨看来,振兴规划对行业摆脱困境、助推产业升级有积极作用,尤为重要的是,振兴规划让纺织企业重燃信心。他同时表示,2008年纺织业的困境主要是由国际市场疲软造成的,如果2009年国内新增的市场空间可以抵消国外缩减的份额,纺织行业就可以从困境中走出来。

规划摘掉了纺织业“夕阳产业”的帽子

《新财经》:金融危机的蔓延让许多产业受到了影响,国家因此针对重点产业出台了振兴规划。您参与了纺织工业振兴规划初稿拟定,请简单介绍一下规划出台的背景?

孙淮滨: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各个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应对政策。我国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重点产业进行扶持,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实现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的宏观目标。这十大产业是国家的财税支柱、就业支柱,也是社会的稳定支柱、安全支柱。

纺织业是一个传统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也是一个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国家出台纺织工业振兴规划目的有两个:一方面,缓解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业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促进这个产业完成由大到强的产业升级。

纺织企业对这个规划很关注。除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纺织业本身也面临产业升级,这需要国家给予明确的产业定位和导向。

《新财经》:规划出台后,我们对一些纺织企业进行了采访。企业普遍认为是“重大利好,但不过瘾”,相比其他行业,国家对纺织业的扶持力度太弱。对此,您怎么看?

孙淮滨:一些企业对新规的期望值比较高,出台之后觉得与自己的想象有距离。事实上,国家的政策只要提供方向,就已经足够了。

纺织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光靠国家政策,很难推动产业发展。因为这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产业,国家不去限制,就已经是在给它空间和释放内在动力。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纺织业似乎已经被定位为“夕阳产业”,被认定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行业,很多政策对行业发展很不利,尤其是银行贷款方面,银行都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戳伤了企业信心。如今,振兴规划的出台给予了纺织业新的肯定,这着实令行业振奋。

《新财经》:结合纺织业自身的特点,您觉得现有政策还存在哪些不足?

孙淮滨:中小企业是纺织行业的主体,中小企业比例高达99.4%,这些企业的发展更需要一些普惠性政策。扶优扶强对一些大企业而言是锦上添花,比如钢铁、汽车等行业的大企业,它们一扶就强、就大了。纺织企业,你说能扶几家?这个行业更需要阳光普照性的政策,要惠及更多的企业。扶优扶强有利于拉开行业层次,而普惠性政策则更利于保生存、保就业。

《新财经》:规划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从14%上调至15%。2008年国家已连续两次上调纺织品出口退税率(2008年8月1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1%上调至13%;2008年11月1日,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上调至14%),但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为什么出口退税率上调的数额每次都是1%?企业从出口退税中能得到多大实惠?

孙淮滨:上调出口退税率只是国家的一种应急方式。1%看似不多,但给企业留下了一个想象和上升的空间。如果出口形势继续下滑,不排除继续调整的可能。国家的政策都是这样,不可能一下子调整到头,都是一步步调。

另外,外商很精明,他们会密切关注中国的政策动向。这次调整1%,他们很可能会从中国企业那里分走0.5%。上调幅度不大,不排除国家有这方面的考虑,怕都让外商拿走了。

对企业而言,即便是上调1%,也肯定比不上调要好。具体到企业的受惠程度,因企业自身的出口状况和资金周转状况而不同,一个小规模的企业,一年可以节省约10万元。

不能笼统地说产能过剩

《新财经》:事实上,纺织行业的问题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孙淮滨:去年一季度,纺织行业就已经出现问题了,当时金融危机还没有爆发,仅是次贷危机,但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下滑趋势,加之国内的政策要素和成本要素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企业感到了生存压力。我们纺织工业协会当时进行了大面积调查,深入了解企业的困境,之后向国家提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新财经》:不少人认为纺织业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对此,您怎么看?

孙淮滨:竞争性行业存在产能过剩是普遍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纺织业的主要问题出在需求上,需求出了问题,产能过剩问题肯定会更加突出。

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消费需求是多层次的,不能一味要求企业都搞“高精尖”产品,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市场生产不同产品。比如农村市场,它需要“高精尖”产品吗?

对于纺织业而言,不能笼统地说产能过剩。纺织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链,细分为纤维、纺织、印染、成衣,等等,到底是哪块过剩?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总是强调产能过剩,会对纺织业产生非常不好的负面影响。比如,银行就会盯着我们,既然是一个产能过剩的行业,他们就不愿贷款给纺织企业,纺织企业普遍感到贷款难。

产能是否过剩?过剩到什么程度?应该由市场说了算,由市场自行调节,淘汰落后的,留下发展的。

纺织业更应该“下乡”

《新财经》:为了拉动内需,许多行业开始“下乡”,比如,“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纺织业有没有可能“下乡”?

孙淮滨:与家电和汽车相比,纺织业更应该“下乡”,原因有三:首先,纺织品属于“温饱型产品”,家电和汽车则是“享受型产品”,应该先温饱后享受。其次,纺织品下乡不需要那么多的配套设施。“家电下乡”需要电网等设施的配套,纺织品就不需要。再者,在中国的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最基本的温饱需求都还没解决,缺衣少被的现象仍很严重,推动纺织品下乡更具现实意义。

《新财经》:为什么“下乡”迟迟没有行动起来?

孙淮滨:纺织品下乡,首先要看国家政策层面怎么定。比如,是不是可以采取退税的方式鼓励企业下乡。其次,流通渠道要完善,渠道建设非常重要,不是说我开个大篷车下乡卖衣服就叫下乡了,这仅是短期行为。产品“下乡”不是白送给农民,因此,如何降低渠道成本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009年市场环境:“内松外紧”

《新财经》:金融危机尚未过去,2009年纺织行业将面临怎样的发展形势?

孙淮滨:国际形势会比2008年更加严峻。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在扩大。因此,对纺织行业而言,面临的外部压力会更大。

国内市场还是有希望和空间的。国内的经济和整个政策环境要比2008年更宽松。纺织行业经过2008年的洗牌,2009年整体走势应该不错。但具体情况如何,还要看政策的落实情况和行业自身调整的力度是否会进一步加大。

纺织业2008年的困境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疲软。2009年纺织业能否复苏,关键要看国内松绑的这块市场能否抵消国外再次缩减的那块市场。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后,如果国内新增市场空间可以抵消国外被压缩的市场,我觉得纺织业是可以从困境中走出来的。

《新财经》:刚才您主要从宏观形势以及政策层面进行了分析,如果从市场供需方面来看,产业的基本面情况如何?

孙淮滨:行业基本面依旧稳定。虽然我们遇到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和政策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但产业优势依然存在,无论是规模优势,在产业布局上的集群优势,还是体制方面的一些优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尽管我们有些企业确实很困难,但是,仍然有30%的企业活得很好,它们是支撑这个行业的中坚力量。

综合市场形势,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市场竞争格局没有变化。从市场层面来看,主要是外需市场萎缩,发达经济体对纺织品的需求量大幅减少,我们的出口损失严重。加之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经销商融资困难,国内企业在和他们做生意时,结汇风险增加,很多企业做了生意拿不到钱,这也会带来国际贸易的减少。但这不是我们一个国家面临的问题,是所有出口国家都面临的问题,而且其他国家的压力可能比我们还要大。毕竟,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累积起来的产品品质、价格、信誉等方面的竞争优势依旧在。在发达国家支付能力和有效需求下降的时候,他们更愿意购买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

第二,从前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服装出口量大幅增长,比如越南。这也是我们国家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出口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周边国家和地区分流了大量订单。但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产业链不完整,面料、辅料的供给主要还是依赖中国。尽管我们成衣出口量减少了,但我们对这些国家的面料、辅料出口量增长较快。我们与它们之间形成了互补关系,这种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

第三,新兴市场对纺织品的基本需求还是存在的,比如俄罗斯、巴西、中东、拉美等国家。虽然它们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它们本国自身的供应能力和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对等,而这中间的空白要靠中国来填补。

所以说,纺织业市场的竞争格局和行业的基本面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因此,我们对国际市场不能完全丧失信心,尽管国际需求量下降了,但中国纺织品的所占的市场份额是不会减少的。

《新财经》:

2008年,沿海一带纺织企业大量倒闭,今年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吗?

孙淮滨:2008年,纺织业的洗牌力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基本见底了。2009年,纺织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存下来的企业怎么利用扶持政策发展,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企业如何挺过来,好企业能否再带动一些中小企业走向复苏。

纺织业振兴规划核心内容

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二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三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完善准入条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

四要优化区域布局。东部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

五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中央、地方和企业都要加大棉花和蚕丝收购力度。

记者观察

上一篇:周邦彦——《绮寮怨》下一篇:11月份酒店营销部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