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发展史

2025-0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推拿按摩发展史(共12篇)

推拿按摩发展史 篇1

推拿按摩是民间主要的医疗和养生保健方法.与其他传统医学学科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推拿按摩是民间主要的医疗和养生保健方法.与其他传统医学学科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起源 在远古时代,人类因寒冷或撞击、扭挫、跌损等外伤引起肢体麻木、疼痛时,都会出于本能的或自己或让同伴搓摩、按揉不适部位以抵御寒冷、减轻伤痛。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不断的总结,这种自发的本能行为逐渐发展成自觉的医疗行为,形成了最古老的推拿按摩疗法。

先秦时期 如文献所载殷商的原始巫吏常利用包括推拿按摩在内的一些民间疗法的效验来印证其神力。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用按摩诸术治愈虢太子暴疾尸厥等。安阳殷王墓发掘的陶搓、玉牙头梳等,不仅是卫生用具,也是民间自我推拿按摩的工具。

秦汉晋时期 推拿按摩疗法成为一门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民间推拿按摩的技术和方法。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的捶背、抚胸、搓腰、揉膝等手法;《五十二病方》中对木椎、筑、钱币、羽毛、药巾等的运用;《汉书.苏武传》记载的用足踩背救醒昏迷的苏武等技术;《肘后备急方》记载的掐按人中、拇指按胃脘、抓脐上3寸、抄举法、捏脊法、背法、口内复位法等手法治疗昏厥、溺水、卒心痛、颞颌关节脱位等急症。

隋唐时期 是推拿按摩发展的盛世,隋唐时期推拿按摩疗法在医学领域有较高的地位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在民间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如《千金要方》记载的按摩治疗“小儿客忤项强欲死”、“鼻塞不通有涕出”、“夜啼”、“腹胀满”、“不能哺乳”等,以及“小儿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风寒”,及膏摩小儿心口、脐等民间小儿推拿保健方法。《续神仙传》记述的唐杭州县吏马湘以“竹杖打之”治疗腰、脚曲等病,是器械拍打手法的最早记载。宋金元时期 这一时期民间推拿盛行,并有很多创新和发展。一些医学机构比较重视对推拿作用和应用的研究,在一些医学书籍中也记载了许多民间推拿按摩疗法。如《圣济总录》的生铁熨斗摩项治风热冲目及膏摩顶治疗目疾、鼻塞及诸痫证;《宋史》记载庞安时按摩催产;《苏沈良方》载掐法治疗新生儿破伤风;《医说》载搓滚竹管治疗骨折后遗症;《回回药方》的“脚踏法”、“擀面椎于脱出的骨上”治疗脊柱骨折等。

明代 是推拿按摩发展的又一盛世,推拿学得到了较全面的总结、创新和发展,除政府重视设专科外,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和小儿推拿独特体系的形成是这一时期推拿按摩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这一体系的产生、成熟和发展又源于民间推拿诊治惊证技术。在民间,推拿流传于洗浴、理发业和养生群体,使保健推拿更加职业化、规范化和个体化。如罗真人《净发需知》(又名《江湖按摩修养净发需知》)、《按摩修养歌诀》详述了人体各部位保健推拿方法。王廷相《摄生要义》论述了自我养生按摩和全身保健按摩法一一大度关法;曹珩《保生秘要》论述了各种疾病的自我推拿导引法等。此外,民间推拿器械也有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如《韩氏医通》的“木拐按节法”,《易筋经》的木杵、木槌、石袋拍打法,《古今医源》的木梳梳法和翎扫法,《寿世保元》的铁物压法,《景岳全书》的刮痧法等。

推拿按摩发展史 篇2

发展前景广泛

作为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有重要分量的保健按摩行业, 既是一个绿色环保的行业, 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有利于解决当前严峻的就业问题。重庆市有不低于20万人的从业人员, 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个行业的存在创造了可观的国家税收, 全国2000万从业人员, 每人每天创造200元价值, 一天就是4亿元, 一年就是1200多亿元, 一年的国家税收高达60多亿元。保健服务产业的范围很广, 如老年护理、生活保健、自然疗法、食疗养生等, 发展前景广阔。

从健康、就业和经济三方面来看, 保健按摩行业不仅为人们的身体健康做出很大贡献, 而且有效地解决了下岗职工和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据调查, 重庆市在工商局登记在案的大型保健按摩企业就有200多家, 全市大概有6000家至7000家保健按摩店, 从业人员近20万人, 整个行业每年创造价值高达100亿元以上。保健按摩行业的发展, 符合中央及地方的政策, 能够有效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发展, 有效地解决就业问题。

不容忽视

在保健按摩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行业及企业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

一是社会对保健按摩行业的认识不足, 从政府领导到普通老百姓, 普遍认为保健按摩业是不阳光、不规范的行业。由于保健按摩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从业人员距工作职业化人才有一定的距离, 政府及职能部门的管理措施不到位,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以及行业的声誉。

二是行业管理问题。由于标准化严重滞后, 行业中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服务意识差, 服务行为不规范以及服务无章可循。有些加盟店缺乏统一管理, 品牌形象的流失十分严重, 流散在各地的连锁加盟店没有统一的形象, 其他自营的小店繁多, 一条街上到处都是足浴按摩店, 规模技术层次不齐, 区域之间没有明确划分, 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

三是人才培训与技师招聘薄弱。劳动部门每年花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培训出的人才无法适应企业需要, 达不到适用的标准。培训机构只是简单地通用性知识培训, 忽视企业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训以及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 培训与就业也没有直接联系起来, 造成了资源浪费。加之社会对保健按摩技师的尊重程度不够, 很多人还是不愿意从事保健按摩行业, 企业招聘人员较难。由于从业人员培训和考证无序, 导致了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大大降低, 企业招聘人员更加困难。

四是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序和支持力度不够, 行业协会在很多方面很难开展工作。

加大发展力度

1.为保障保健按摩行业文明、健康、持续的发展, 希望政府职能部门、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密切合作, 共同推动这项工作。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监管与行业自律, 对经营者的经营条件的审核要严格把关, 保障服务质量和消费者的利益;严肃清理打击不法经营活动, 保障市场秩序, 营造文明经营、诚实经营的行业环境。行业协会还可以通过举办保健按摩行业技能大赛、专业技能讲座、经验交流会和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等活动, 促进行业的发展。

推拿按摩要讲方向 篇3

推拿的手法有强有弱,“轻推、顺推皆为补”,即缓和、轻微的连续刺激能活跃脏腑的生理功能,为补法;急速、较重且时间较短的刺激,会抑制脏器的生理功能,为泻法。针对具体的患者,手法轻重应以患者的耐受度而论,产生较强烈的酸麻胀痛感时为泻,感觉轻微时为补。手法的频率也与补泻有关,“缓摩为补,急摩为泻”,即频率低的为补法,频率快的为泻法。

手法方向不同,疗效各异。《幼科推拿秘書》说:“左转补兮,右转泄。”虽然说的是小儿按摩,但在成人身上也适用。腹部按摩时,以患者自身的方向为度,顺时针方向按摩,有明显的通便泻下的效果,为泻法;逆时针方向按摩,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为补法。

此外,手法的补泻与按摩部位的特殊性也有关系。清代《小儿推拿广意》中说:“运太阳往耳转为泻,往眼转为补。”就是说按摩太阳穴时,向眼方向揉为补法,有壮筋补虚的作用;向耳方向揉为泻法,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功效。背部的脊柱穴,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培元气、通经络、和脏腑,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为补法;推脊柱穴从上至下,有清热的功效,为泻法。又如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自下向上直推为推上七节,能温阳止泻,用于治疗虚寒腹泻;自上向下直推为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用于治疗肠热便秘。

总之,按摩的补泻与刺激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频率的快慢、手法的方向以及被刺激部位或穴位的特殊性都有一定关系,操作时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才能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摘自《生命时报》

推拿按摩发展史 篇4

我是王春亮,在青州开着一家祖传按摩店,从小受奶奶的熏陶,自己也成了一名按摩工作者,说来也快,这一干就是十年,我为按摩痴,我为推拿狂,这十年用奶奶传下来的按摩疗法治好了很多医院里束手无策的病,为很多人解除了痛苦,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他们有给我送锦旗的、有送鸡蛋的、有直接拜师学艺的、有给我努力传名的、有给我扔下几万块钱的、、、、我没有读过名医名著,没有学过大专院校、很多理论我还说不出来,但是这几年的临床经验,我发现我的很多手法、经验、技术、治病病的土理论和很多医学专著上的理论不谋而合,感谢奶奶,我们王家几代的按摩手艺差一点就葬送在父亲手里而失传,我只是学了奶奶一半的手艺啊,我奶奶在的时候,街坊邻居、上村下村、十里八乡,谁家的孩子有个病、谁家的人扭着腰、谁家的孩子脱了臼,我奶奶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的活就去,从来不要钱,为此父亲也看不到按摩的希望不想学,再加上父亲那一代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对中医打压很厉害,所以父亲把按摩扔下来,当时奶奶很伤心。

我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对按摩很感兴趣,没事就跟着奶奶给人治病,给奶奶打下手,从十五岁开始正式学,十八岁奶奶就去世了,奶奶是眼里含着泪水去世的,他放心不下我的医术,感觉对不起列祖列宗,没能把祖传手艺传下去啊,又怕我不能把按摩手艺传下去,发扬好,奶奶临终期盼、担心、愿望、执着的眼神,我到死也忘不了啊,您放心奶奶,我不会改行,我不但把按摩事业做下去,我还会做好、做大、做强、把您的医术发扬光大、传播海外。奶奶现在我已经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王春亮’推拿按摩商标;成立了‘王春亮推拿按摩研究所’,开上了分店、加盟店;结合您的手艺技法独创了很多专有新技术,都是当今推拿按摩疗法的最前沿技术,全国很多推拿一线的工作者来学习深造,很多医院大夫来求学进修,还有外国学子呢;我让很多大字不识一个人、小学文化的人、农民工都成了按摩大夫,他们有的开了店,挣的钱比我还多;有的在家乡治病救人,成了名人;有的娶上媳妇,过上了好日子;有的做梦都没有想到,出国按摩一年挣了30多万;下一步我准备成立青州第一家按摩医院、成立按摩学校、举办按摩比赛大会、成立全球首家按摩博物馆、把每年的8月6日定为按摩节、8月8日定为按摩日、申请专利证书、全国加盟连锁、全球按摩女神评选、在泰山上开按摩店、在国际航班上开设按摩店、在大型国际邮轮、长途动车组开设按摩厅、高速路休息区开设司机按摩减压厅、建一座按摩岛、开设社区按摩医疗,奶奶您在天堂看着我是吗,你在保佑着我,给我指明方向,我想在不久的将来,王春亮推拿按摩集团一定会飞黄腾达;中华中医推拿按摩疗法一定会发扬光大、全球开花;每天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着痛苦,给人们带来的永远是健康、快乐、享受、舒服、美丽、长寿。

青州市王春亮推拿按摩研究所

推拿按摩的方法 篇5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还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压在右手指背上。

摩法

摩,就是抚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给以柔软的抚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单手摩法,和常用于胸部的双手摩法。

推法

在前用力推动叫推法。临床常用的,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推摩方法。因为推与摩不能分开,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两臂两腿肌肉丰厚处,多用推摩。我们看的姿势,是用拇指与食指夹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单手推摩法。

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过手指面积太小,操作时,我们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个手指进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医流传下来的推拿小儿方法,实际上就是用的推摩法。推摩的手法是多样的。把两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两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动,叫作双手集中推摩法,这种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种手法了。

拿法

用手把适当部位的皮肤,稍微用力拿起来,叫作拿法。临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丰厚处的单手拿法。如果患者因情绪紧张、恼怒,突然发生气闷,胸中堵塞,出现类似昏厥的情况,可在锁骨上方肩背相连的地方,用单手拿法,把肌肉抓起来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钟拿两下的速度,连拿二十次,稍为休息,再连拿二十次,则胸中通畅,气息自渐调和了。

揉法

医生用手贴着患者皮肤,作轻微的旋转活动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单手揉和双手揉。象太阳穴等面积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对于背部面积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单手加压揉法,比如揉小腿处,左手按在患者腿肚处,右手则加压在左手背上,进行单手加压揉法。肌肉丰厚的小腿肚上,则可使用下面的双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积,调和血行的作用,对于局部痛点,使用揉法十分合适。

颤法

是一种振颤而抖动的按摩手法。动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匀为合适。要求每秒钟颤动10次左右为宜,也就是一分钟达到600次左右为宜。颤法与动分不开,所以又叫它颤动手法。将大拇指垂直地点在患者痛点,全腕用力颤动,带动拇指产生震颤性的抖动,叫单指颤动法。用拇指与食指,或食指与中指,放在患者疼处或眉头等处,利用腕力进行颤动叫双指颤动法。

打法

针灸推拿按摩个人简历 篇6

针灸推拿按摩个人简历、在求职应聘时个人简历一定要以自己应聘的职位而写以下是一篇相关针灸按摩师求职简历模板以写作模板。

针灸推拿按摩个人简历
姓    名:   性    别:  
出生日期:   民    族:
户    籍: 中国 重庆市 身    高: 163cm
婚姻状况: 未婚 体    重: 60kg
政治面貌: 党员 学 历: 大专
毕业时间: -06-21 毕业院校: 重庆医科大学
身 份 证: 500235************ 专 业: 针灸推拿按摩类 针灸推拿
现有职称: 初级 第二专业: 中医类 
现住地点: 重庆市    

求职意向

应聘职位类型: 卫生医疗/美容保健类 求职类型: 全职
月薪要求: 3000左右元(RMB) 具体职位一: 中医师、康复理疗、针灸师
具体职位二:   具体职位三:  
具体职位四:   具体职位五:  
希望工作地区: 不限  其他工作地区:  

相关工作经历及特长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相关工作时间: 4年
外语语种: 英语 外语水平: 熟练
其它外语语种: 其它外语水平:
普通话水平: 良好 计算机能力: 一般

教育/培训经历

 

实践经历 0四年寒假:重庆市中医研究院见习

0五年上期:重庆市九龙坡区三院见习

0六年上期:重庆市九龙坡区一院见习

0六年下期: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实习

职业技能 英      语:通过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计  算  机:通过全国非计算机专业一级考试

普  通  话:达到二级乙等水平

专业  技能:国家高级按摩师 中医助理医师

实习科室 针灸科、骨伤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西医内科、西医外科、五官科、神经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脑外科、  皮肤科、  儿科

急诊科等

 

工作经验

永川医院实习

 

至今重庆万世金针堂工作

工作技能

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综合素质强、热爱医学事业、愿为维护祖国医学事业的荣誉奋斗毕业;

 

具备极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上进心和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热爱集体;

表达能力强、学习刻苦、不骄不躁、礼貌待人、诚实守信;

不断学习、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力争做一个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职业目标

中医师、康复理疗、针灸师及相关医药卫生事业

自我介绍

  自我评价

 

1、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综合素质强、热爱医学事业、愿为维护祖国医学事业的`荣誉奋斗毕业;

3、具备极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上进心和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热爱集体;

4、表达能力强、学习刻苦、不骄不躁、礼貌待人、诚实守信;

5、不断学习、力争做一个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意向 中医师、理疗、针灸师及相关医药卫生事业

 

联系方式

推拿按摩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小儿脑瘫,推拿按摩,临床疗效

小儿脑瘫即脑性瘫痪, 是指小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损伤, 是一种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 可伴智力低下、癫痫、视觉障碍等问题, 给患儿及其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中医认为, 小儿脑瘫属“五软”、“五迟”等范畴, 为先天胎禀不足, 肾虚阳衰, 或后天失养致精血不足, 脑髓失充而致。推拿按摩可疏通经络, 调理气血。临床研究指出, 推拿按摩在小儿脑瘫康复中可起到缓解肌肉痉挛, 提高肌力, 促进患儿运动发育等作用, 同时还可提高免疫力, 强健体质[2]。本文中, 观察推拿按摩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2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45例小儿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6 例, 女19例;年龄1~10岁, 平均年龄 (4.2±1.7) 岁。

1.2 方法全部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法, 在此基础上采用推拿按摩手法进行治疗, 包括捏脊法、上下肢及躯干按摩。捏脊法:患儿取俯卧位, 自尾椎骨起, 至背部正中, 沿脊柱两旁, 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起皮肤, 向前推进, 至大椎穴。上肢按摩:按揉肩、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前肌群, 然后捏、拿、揉肱二头肌肌腱、肱三头肌肌腱, 旋转腕关节。下肢按摩:按揉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及小腿腓肠肌, 捏拿、揉股二头肌肌腱及股四头肌肌腱, 转动踝关节。颈无力按摩:按揉大杼、风池穴, 胸锁乳突肌。腰无力按摩:手小鱼际按揉腰部。全部患儿治疗, 1次/d, 3个月为1个疗程, 观察1个疗程后的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CSS评分法对患儿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CSS得分越高, 表明患儿症状越严重;采用踝关节活动度对患儿治疗后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 踝关节活动度越高, 表明患儿踝关节功能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处理。P<0.05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给予全部患者为期1个疗程的康复治疗, 观察发现, 患儿CSS评分与踝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3 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又名脑瘫, 是指从受孕到出生1个月内, 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及发育缺陷所引起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患儿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伴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感染障碍等症状[3]。中医无小儿脑瘫的病名, 但根据其临床表现, 可归于“五软”、“五迟”等范畴, 其主要是由于患儿先天胎禀不足, 精气不充, 肝肾亏损引起的立迟、行迟、齿迟等症状。肾主骨, 藏精, 精生髓, 故为生长之本, 齿为骨之余, 髓之所状。肝主筋, 筋束骨而运动枢利, 肝藏血, 而手得血可动, 足得血可步, 而肝肾不足, 筋骨失养, 故而患儿牙迟、行立迟。肾亏而精乏, 骨弱而髓不充, 故为五迟。脾肾两亏而出五软状。患儿临床表现为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 有发生脑瘫的高危因素, 如孕期感染、妊高征、早产等;患儿出生后有喂养困难等情况;患儿运动发育落后, 肢体活动少, 经常出现异常肌张力及异常姿势等;患儿多伴典型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 其过程呈非进行性。其中, 痉挛型小儿脑瘫是最为常见的脑瘫类型。

推拿按摩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等作用, 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上, 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等作用, 同时还可改善消化、提高患儿免疫力等作用, 在治疗小儿脑瘫上具有独特的优势[4]。推拿按摩在临床应用上, 因其手法侧重点不同, 大致分为循经推按、穴位点压及特定部位按摩等几种方法。循经推按是根据经络“内属脏腑, 外络于肢节”的特点, 通过这种方法, 可调动全身经络, 加速血液循环, 从而改善皮肤及肌肉的营养, 防止肌肉萎缩, 达到强筋健骨的作用。穴位点压是通过对皮肤、肌肉关节、神经等部位的穴位进行点压, 缓解肌肉痉挛,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调节神经功能, 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提高患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康复症状。特定部位按摩的作用, 是建立在对患儿运动障碍及其部位准确评价的基础上, 其结合现代解剖学与运动学原理, 在准确了解患儿发生运动障碍的原因, 肌张力特点等情况, 选择的按摩手法。按摩采用以柔克刚, 以刚制柔的原则, 采用捏、揉、按等方法, 力度上以轻、柔、缓为原则, 对于迟缓无力的部位加强刺激, 提高该部位功能的康复。特定部位按摩也是脑瘫康复中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5]。

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勿用力过猛, 避免突然性冲击动作, 关节活动时应保证在患儿可耐受的范围内;在治疗过程中, 注意室内温度, 避免患儿受寒刺激而加重痉挛;在治疗前, 勿过多地喂养患儿, 治疗后10min后再喂水及营养品。

本文中, 通过采用推拿按摩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 在治疗上, 采用捏脊法、按摩上下肢、转动踝关节等, 同时针对颈无力、腰无力进行按摩, 通过推拿的方法, 刺激局部, 从而放射性引起大脑皮质兴奋, 加快血流量, 提高机体代偿力, 促进患儿中枢神经功能的康复, 从而舒筋通络、益气活血、开窍提神、解痉。经治疗后, 观察发现, 患儿在较短的时间内, 其C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且患儿的踝关节活动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近几年, 中医在临床得到不断发展, 取得了显著效果, 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尤其是推拿按摩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更是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识与认可, 并使患儿得到更好的康复。但是, 不可避免地发现, 中医推拿按摩治疗小儿脑瘫康复的方法有很多, 其疗效也各异, 仍需要临床工作者不断地根据临床工作经验, 制定统一且标准的方法, 同时将传统的治疗方案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起来, 有效地提高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疗效。总之, 推拿按摩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 可明显改善患儿肢体功能, 具有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华娅, 古丽梅, 黄秀红.小脑电刺激仪配合推拿、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 3 (12) :92-93.

[2]唐乐平, 邵湘宁, 易宣超, 等.推拿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Meta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 2014, 30 (10) :142-144.

[3]黄艺.推拿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脑瘫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 (23) :55-56.

[4]黄沐春, 王荣崧, 唐鹏伟.推拿按摩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2, 3 (4) :53.

推拿按摩发展史 篇8

关键词: 电针,推拿按摩,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27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057-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发于35岁以上。男女均可发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其发病呈上升和年轻化趋势,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呈放射性或酸沉麻木,或活动受限,大多采用针灸,牵引,推拿及药物等治疗。近几年,我们采用电针结合推拿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例,并分组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200例患者均系住院及门诊病人,均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按病人就诊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10年零3个月,对照组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71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9年零5个月。主要症状为腰痛伴有坐骨神经痛。腰痛常局限于腰骶部附近,疼痛较深,疼痛可轻可重。坐骨神经痛常为单侧,主要表现为沿患侧的大腿向下发射至小腿足跟或足背外侧。若椎间盘突出较大或向中央突出时,可为双侧症状,咳嗽,打喷嚏,排便时均可使神经根刺激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后疼痛症状可诼渐减轻或消失。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取穴,病变椎间盘上中下各1椎间两侧的夹脊穴。

2.1.2方法,常规皮肤消毒,取28号2-3寸毫针快速进针,深刺1.5-2寸,复合震颤式手法,以气感从腰部传至足为佳。接BT701—1B型电针仪左右连接电极,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刚刚出现针下麻刺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1.3 推拿按摩。

患者俯卧位用掌根揉法,滚法,拿法在患者腰臀部及患侧下肢施术,松弛有关肌群,然后用拇指或肘压腰椎棘突旁阿是穴,从L1棘突旁依次往下按压至S1棘突旁,重点在L4——5,L5—S1突出部位,按压并拔之,直至腰肌充分放松,根据病情,进行俯卧伸髋按腰法,侧卧斜扳法,牵拉压腰法,腰部拍打法,牵抖法,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2.2对照组。

2.2.1 取穴,病变椎间盘上中下各1椎间两侧的夹脊穴。

2.2.2 方法,常规皮肤消毒,取28号2—3寸毫针,快速进针,深刺1.5—2寸,复合震颤手法,以气感从腰部传至足为佳,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实验70°以上,能恢复正常工作。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从表1可是,治疗组疗效优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对比,经统计学处理,P〈0.05,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两组治愈率也有显著性差异。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痹症”范畴,常因肾虚加之感受风寒湿邪致经气组滞,或外伤,慢性劳损而致淤血内阻,不通则痛,在病变椎间盘上中下各1椎的两侧夹脊穴施以电针,跨越了病变神经根的损伤部位,使电针在损伤神经局部形成稳定弱电场,改善神经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促进神经胞体酶的活性,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修复[2.3]。

电针深刺夹脊穴可使病变局部深处的肌肉受到规律脉冲的电刺激产生节律性的收缩和松弛,有利于松解粘连,改善突出物和神经根的关系,减轻压迫,有助于改善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组织细胞间代谢,促进炎性物质的转运和降解[4]。推拿按摩手法治疗的作用一是复位,二是变位[5]。推拿使突出的髓核能够部分还纳,可松解或避开受压的神经根。

从表1中可以看处,两组治疗效果都不错,电针加推拿按摩组的疗效最好,说明几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发挥相互间的协调互补作用,且能缩短疗程,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腰部生理活动功能。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 孙忠人,针刺对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机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 1996,3(2):10—12

[3] 孙忠人,佟帅,王胜等,针刺对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探索[J]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6):12

[4] 赵嘉勇,要部夹脊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4):10—11

[5] 郑效文,腰突症的推拿适应症及机理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4):6。

推拿按摩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篇9

二、调和营卫,平衡阴阳。营卫气血周流,则可贯通表里内外,脏腑肌腠,使全身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营卫相通,气血调和,机体皆得其养,则内外调和,阴平阳秘。按摩就是依据中医理论原则,结合具体情况而分别运用不同手法,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

三、健脾和胃,益气生血。推拿和按摩不但能通过健脾和胃,促进气血的生成,而且通过疏通经络,从而加强肝脏等多个器官的疏泄排毒功能,来促进气机的条畅,促使人体气血变得充盈,条畅。

推拿按摩技术北漂一族的回头草 篇10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但是强壮的马是见草就吃,绝不放过任何一次吃草的机会,人也是一样,一味的固执反而是一棵树上吊死,人挪活树挪死,对于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就应该灵活的转变。

王春亮推拿按摩技术成为北漂一族的会回头草,这两年学习王春亮推拿按摩技术的学员北漂一族不在少数,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也都想开了,何必一家人都往北上广挤呢,一线城市消费高,房租高、房价高、生活压力大,在北京月收入5000元,没有在二三线城市月收入2000更有幸福感,现代的大学生不是以前的大学生了,求职难,找工作难,公公年资低的可怜,只能够解决温饱,何谈房子、车子,就是干一辈子也许刚刚把房贷还完,这样何谈人生自由和追求,就是一台被现实剥夺了自由的生物机器,社会是残忍的,社会是不相信眼泪的,只有能力决定一切。

学个一技之长,自主创业开店做老板,只是有志青年很好的一条路子,也是改变命运,杀出一条血路的一根稻草。北漂一族他们有的累了,浮华的心沉静了,痛定思痛,回家学习王春亮推拿按摩技术,从头来过,自主创业,安身立命,寻的尊严,以正视听。

学会掌握王春亮推拿按摩手法技术,走到哪里都赚钱,走到哪里都是人才,王春亮推拿按摩疗法的学员还没有毕业就预订一空,被人疯抢,所以学会掌握王春亮推拿按摩手法技术,不管是上班还是创业,不管是业余还是兼职都有很多的出路和机会,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屋檐下。

学会掌握王春亮推拿按摩手法技术的学员,在二三线城市开一家小店,每天最少推拿10位顾客,每位平均收费60元,除去房租、水电、吃饭,一个人的纯利均在500元以上,如果再请上几位师傅做帮手,收入就不只是500元了,远远比上班强,远远比在一线城市苟且偷生要自在好得多。

对于没有关系,没有经济背景的一代八零后、九零后北漂一族们,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只有靠自己,只有掌握个一技之长是上策。

推拿按摩不用投资,不需要有关系,不需要进货压货请客喝酒,没有环环相扣尔虞我诈,是比较清净自由自在的行业,更是无本买卖,非常适合没有本钱还要创业的朋友,春亮推拿,天下无痛,春亮技术,出手成金,王春亮推拿按摩总店欢迎你。

王春亮推拿按摩疗法的学员为何如此想念王老师

因为王老师教给了他们真才实学,传授给了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致富推拿好手艺; 因为王春亮老师教会了他们生存的法宝,做人的真理,竞争的利器,理疗法的真谛; 知恩图报,得到了别人的指点和教导是都懂的感恩的;

打工的小伙子学会王春亮推拿按摩疗法,由原来的月收入2000元上升到10000多元; 开药店的老张学会王春亮推拿按摩疗法,利用业余时间,每年为药店增加收入几万元,拿药店房租、水电、吃饭、个人开销等等一切费用还绰绰有于。

大学生毕业结婚生活压力大,致富无门路,打工一月不到两千元,实实在在的房奴、车奴,掌握学会王春亮推拿按摩疗法,轻松开店年利十几万,逢年过节给王老师打电话,说不完的感激之情。

中医推拿和傣医推拿的比较研究 篇11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献查阅、人物访谈等方法从手法的理论指导、操作术式、诊治范围、特色及优势等四个方面比较中医推拿和傣医推拿的异同点,对总结和整理中华民族文化中汉族和傣族推拿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中医推拿;傣医推拿;民族医药;比较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011-02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used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s etc. to compared wi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Han medical Tuina and Dai medicine Tuina from four aspects:theoretical guidance, operation typ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cope and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comparative. Aimd to sort out and summarize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ulture between Han and Dai medical Tuina treatment method,and must have certain academic value.

Keywords:Han medical Tuina ; Dai medical Tuina; The folk medicine; Comparison

推拿是以特定的手法为主要手段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防治疾病和强身健体的一种治疗方法[1]。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关于手法应用方面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地域、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的差异,各民族在手法的具体应用中又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具有文字记载,有的采用口授心传的方式推广,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有民族色彩的手法应用体系,丰富了手法医学的内容。

目前大多数地区常用的中医推拿实为汉民族常用的推拿方法,起源于“中央”(相当于现代河南洛阳一代),为汉族人民多用。其他民族中,目前具有文字记载的以傣医、蒙医、苗医、回医、壮医为多。本文从手法的理论指导、操作形式、诊治范围及特色和优势等四个方面比较中医推拿和傣医推拿的异同点,为手法医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 理论指导

中(汉)医推拿古称按摩、按蹻、乔摩、挢引等,以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等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其中,尤其重视经络腧穴理论。《医学入门》引张子和语:“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2]。《皇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推拿的基础理论体系。

傣医推拿以“土、水、火、风”四塔,“色、识、受、想、行”五蕴理论为指导。“四塔”是构成自然界的四种物质,傣医用这四种物质解释人体的生长法则。“五蕴”(夯塔档哈),即色蕴(鲁巴夯),识蕴(稳雅那夯),受蕴(伟达那夯),想蕴(先雅那夯),行蕴(山哈那夯)是组成人体的重要因素。《嘎牙山哈雅》奠定了傣医推拿的理论基础,“尼该档三”(三诊)是傣医推拿的诊断基础[3]。

两种推拿方法均具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为防治疾病和强身健体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随着西医的引入和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推拿在理论指导方面不断融入西医解剖的内容,使其体系更加完善。傣医推拿因其应用地域的原因,吸收了古印度医学和其他民族医学的精华,完善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如天竺国按摩法即带有浓郁的古印度按摩色彩[4]。

2 手法的操作术式

中医推拿手法的操作术式繁多,分类方法也较为合理,如根据手法用力方向进行分类,可分为垂直用力、平面用力、对称合力、对抗用力和复合用力等几类;根据手法作用目的进行分类,可分为松解类、整复类等;根据手法的作用对象可分为成人手法和小儿手法;根据手法组合进行分类,可分为单式手法和复式手法。我们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分类方式是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即动作结构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进行分类,按这种分类方法,我们把繁杂的手法归纳总结为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等六大类[2],其中,除运动关节类手法中的“扳法”要求“稳、准、巧、快”外,其他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中医推拿在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各有特色的学术流派和分支。如一指禅推拿、滚法推拿、内功推拿、正骨推拿、小儿推拿流派,每个流派均有各自的特点[5]。

傣医推拿手法的术式较单一,目前尚无系统的分类方法。据相关文献记载,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捏、拿,揉等理筋活络的基本手法,另一类为折、提摆、牵拉等关节整复手法。手法操作简单快捷,多在治疗同时配合膏摩[4]。其中,一些手法操作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如“天竺国按摩法”的手法操作多是将古印度传来的手法进行合理组合而成,多用于自身保健。“口功疗法”也是一种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推拿加膏摩的方法,傣语称“咪喔咪顿”,操作者在用推、抹的方法将药涂于患处的同时,口中必须诵念相应的咒语,傣医大多有属于自己的秘传口功[6]。这种操作法还融入了意念和催眠疗法的内容[7]。另外,傣医推拿还常用单一的特色手法治疗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应用“弯腰床摆法(哟腰拐哈)”特色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证,应用“抱膝滚腰法(划好格腰)”法维持腰背部功能,缓解腰背部酸痛[4]。

相比较而言,中医推拿手法的种类较多,分类也渐趋合理;傣医推拿手法有待进一步整理和完善。

3 诊治范围

中医推拿的诊治较为广泛,可以治疗内、妇、儿、骨伤诸科病症。其中,骨伤科疾病应用较为广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等脊柱与四肢关节病症,网球肘、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等各种筋伤类病证;内科病症,如感冒、头痛、咳嗽、半身不遂等;妇科病症如痛经、缺乳、带下等;儿科病证,如发热、呕吐、疳症、便秘等;五官科病症,如牙痛、近视、鼻渊等[1]。

傣医推拿的诊治范围较为局限,仅以骨伤科病症及内科病症为主。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肌肉劳损、慢性胃炎、便秘、腹泻等病证。妇科、儿科疾病涉及较少。

除了诊治常见病证,两种推拿方法均可用于养生保健。其中,中医推拿在保健市场形成众多流派,难以统计操作流程种类和术式;傣医推拿手法中用于养生保健的操作术式单一,常以按法、拿法、揉法为主,在民间应用较广。

4 特色及优势

中医推拿的特色及优势主要体现在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其发展历史悠久,从手法术式结构的分析到治疗疾病机理的现代研究,内容较为丰富,有利于该学科的不断完善和快速发展。随着“治未病”理念在广大群众中的不断普及和深入,抗生素和激素滥用带来的毒副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种具有系统理论指导,具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及技术的分类应用方法,被临床较为广泛接受的绿色自然疗法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傣医推拿的特色及优势在于其融入了特殊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并集中在一定区域内流传,尽管文字记载很少,但通过调研,仍可发扬其优势。基于傣医推拿的“口功”特色疗法是集手法和心理治疗于一体的较为完备的综合治疗方法,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傣医“膏摩”的广泛应用也是其特色之一,目前,傣医膏药制剂中,95%以上的药物均为傣族居住的当地所产,并以鲜品为主,可以保证膏摩的临床疗效。曾科学[4]通过调查表分析研究,傣医推拿治疗时,手法操作简单快捷,一般每次治疗为七分钟左右,多在治疗同时配合膏摩,526份调查中关统计有467份使用了膏摩治疗,占88.78%。另外,傣医在行推拿治疗时,会配合“暖雅”进行治疗。岩温龙[8]将其用于中风偏瘫时配合推拿手法取得良好疗效。

5 问题和展望

中医推拿与傣医推拿同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药物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均属绿色自然疗法,不良反应较少,所需设施简单,运用方便,起效快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是,受地区差异、民族文化限制等因素,目前的医疗保健市场未将中医推拿和傣医推拿的优势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未能发挥两者优势互补的作用,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医疗技术的精华,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人使用中国的传统养生保健文化中的精华,使其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保健事业服务。

中医推拿从最早甲骨文中的相关文献记载,到导引、膏摩的出现,按摩工具的发明,经络腧穴理论的引入,推拿流派及手法种类的发展演化,直至现代解剖学、生物力学及康复医学知识的融入,都标志着中医推拿在不断地向前发展[9]。中医推拿如果不断渗入傣医推拿等其他民族的推拿理论和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傣医推拿、蒙医推拿、苗医推拿、壮医推拿等其他民族的关于推拿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合在一起,建立一种较为完善的手法医学的学科体系,将能更好的服务于世界人民,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华兰.推拿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11:3-7.

[2]赵毅,季远.推拿手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40-53.

[3]张超.傣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7-45.

[4]曾科学.傣医推拿治疗的初步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06,22-40.

[5]陈建.中医推拿流派散论[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0,1(2):26-27.

[6]伍琼华.傣族医药与文化[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8(6):55.

[7]冯志江,张超.傣医“抱”疗法治疗外伤病案浅析[J].中国民族医药,2012,11(11):9-10.

[8]岩温龙,玉波罕.傣医睡药推拿疗法治疗中风偏瘫62例临床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3,24(2):36-37

[9]杨爱国,张红参,罗建.等.试论推拿疗法之特色与发展[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35):217.

推拿按摩发展史 篇12

保健推拿和治疗推拿, 二者虽然没有严格的界限, 但是各有侧重。保健推拿主要适用于亚健康人群, 而治疗推拿主要适用于病人。由于适用的对象不同, 那么要求达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 保健推拿主要是为了放松身心, 缓解疲劳, 消除亚健康状态, 提高生命质量。而治疗推拿主要是为了治疗疾病。由于手法的目的不同, 所以, 在手法的要求上也有所不同。不管是保健推拿还是治疗推拿, 均要求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这是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是推拿手法的“心法”内涵, 没有这些“心法”, 那推拿手法仅仅是一些机械动作而已, 有其形而无其质, 只能做到“形似”, 而难以达到“神似”的境界, 当然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和保健效果。

对保健推拿来说, 手法的柔和性显得尤为重要。保健推拿, 由于面对的是顾客, 所以既要有较好的舒适感, 又要有较好的疗效, 要在轻松舒适中缓解疲劳, 消除症状, 而又没有任何治疗痛苦。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法之所施, 使患者不知其苦, 方称为手法也。”笔者长期从事中医保健推拿的临床和教学工作, 深感保健推拿手法“柔和”的重要性。比如,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很多初学者, 由于没有重视和掌握这一要求, 往往做出来的手法比较生硬, 让人感到疼痛不适, 难以接受。另外, 在保健推拿这个行业里面, 还盛行一种错误的观念, 无论顾客还是推拿师, 都认为推拿力量越大效果越好。殊不知, 推拿手法的力量跟疗效不成正比, 并不是力量越大, 效果越好。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 容易导致手法损伤, 往往表现为局部肌肉僵硬呈硬结状, 不但没有缓解症状, 反而越来越来加重病情。这说明推拿手法具有双刃性, 既能“治病”, 也能“致病”。正如明代医家张景岳指出:“今见按摩之流, 不知厉害, 专用刚强手法, 极力困人, 开人关节, 走人元气, 莫此为甚, 病者也以为法所当然, 即有不堪, 勉强忍受, 多见强者致弱, 弱者不起, 非惟不能去病, 而适以增害, 用若辈者, 不可不为知甚。”本文就推拿手法柔和性在保健推拿中的运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推拿手法“柔和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用力要轻柔和缓, 轻而不浮, 重而不滞, 刚中有柔, 刚柔相济。另一方面指推拿的效应, 能给顾客带来身体上的舒适感和心理上的愉悦感, 达到有效的放松身心、缓解疲劳的目的[2]。关于推拿手法柔和的重要性, 近代推拿名家朱春霆指出:“手法要因人而施, 因证而施, 因部位而施, 要柔和深透, 刚柔相济, 均匀有力, 以柔和为贵”[2]。他认为:“人虚证虚, 用柔和手法处理不待言, 人虚证实, 也应以柔和的手法为主, 即使人实证实, 也不能多用刚强的手法取快一时, 如果一味蛮用刚强的手法对付实证, 反而会造成气动而成的病证, 甚至无形中转为痼疾, 实证变为虚证”[3]。可见推拿手法柔和的重要性。

首先, 柔和的手法具有较好的舒适感, 顾客乐于接受。推拿疗法是一种自然物理疗法, 跟其它疗法相比, 具有操作方便, 舒适安全, 几乎没有任何治疗痛苦和毒副作用, 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 如果用力或操作不当, 手法生硬粗暴, 也会导致很多推拿的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就是疼痛不适, 严重者让顾客疼痛难忍, 难以接受。我们知道, 任何一种疗法, 要取得较好的疗效, 都需要一定治疗时间和一定治疗剂量的积累。推拿疗法也是一样, 根据“手法量学”的观点[4], 推拿手法要取得较好的疗效, 需要一定治疗时间和一定刺激量的积累, 这也是“持久”的基本要求, 即单一手法, 要求持续一定的时间, 整套手法, 要求持续一定的时间, 整个疗程, 也要求持续一定的时间。因此, 在具体操作上, 保健推拿往往都按疗程来治疗, 只有坚持做完整过疗程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试想, 如果我们给病人推拿一次以后, 病人疼痛难忍, 而我们事前又没有给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病人就不会再接受推拿治疗了, 导致疗程的中断, 我们能取得好的疗效吗?所以, 一种疗法, 病人能否接受和愿意配合很关键。要让病人接受并配合推拿治疗, 首先, 要消除病人对治疗的恐惧心理, 事先做好解释工作。其次, 要用比较柔和的手法, 增强手法的舒适感和可接受性。初次接受推拿治疗的病人, 对推拿手法往往都不太适应, 表现为怕痛、怕痒等, 这种情况下, 我们只能用比较柔和的手法, 让顾客逐渐适应并接受推拿疗法。

其次, 柔和的手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可以避免医源性损伤。跟其它很多疗法一样, 推拿手法也具有双面性, 即有效性和可能的副作用。只不过推拿的副作用跟其它很多疗法相比要小得多。但如果用力或操作不当, 也会产生推拿意外, 加重病情或造成新的损伤。如过重使用擦法, 就容易擦破皮肤, 造成皮损。过重过长时使用揉拨法, 容易导致皮下出血, 形成瘀斑和血肿。在胸背部使用较重的按压法, 容易导致胸椎的骨折等等。而柔和的手法就可以避免这些意外的发生。手法的“柔和性”要求手法用力要柔和, 要用技巧力, 切忌使用暴力和蛮力, 用力的大小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应在病人的生理承受范围之内由轻到重, 以免造成推拿意外和新的损伤。

再次, 柔和的手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推拿疗效跟用力的大小不成正比, 并不是力量越大, 效果越好。早在1955年, 江静波就提出, 推拿手法的治疗效应是通过皮肤感受器, 借神经系统的应激作用, 引起大脑皮层对全身机能进行调整而起作用。推拿手法并不是通过本身直接用力改变人体的病理状态, 而是激发人体固有的调整与自愈机能, 防病治病。所以手法的轻重、力量的大小并不是重要的, 节律性才是关键[2]。在临床上, 软组织损伤, 也就是中医讲的伤筋的病证, 用柔和的手法往往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曾经治疗一个女性病人, 平时缺乏运动锻炼, 自诉爬山以后, 双下肢酸痛难忍, 行走困难, 检查双下肢腓肠肌明显压痛。用轻柔的揉法、法及拿揉法进行治疗, 两次以后即明显缓解, 行走自如。这也是中医讲的“筋喜柔而不喜刚”的具体运用。

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手法“柔和”呢?首先, 在操作的过程中, 要始终贯穿“柔和”的心法内容, 并用以指导手法操作。在手法练习的过程中, 心里面始终要想着“柔和”两个字, 并细心体会。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 手法就会有很微妙的变化, 逐渐趋于柔和, 这种变化, 在受试者身上能够明显感觉出来。所以说, 学习推拿手法, 一定要在自己身上做, 一方面自己做, 另一方面让别人给你做, 对比一下那种不同感觉, 让好的感觉深深地印入脑海, 只有你有这种感觉以后, 给别人做的时候,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相信别人也会是这种感觉, 做到“心中了了, 指下能明”。其次, 要掌握用力的技巧, 多用巧力, 忌用蛮力和暴力。推拿的学习, 是一个去拙取巧的过程, 刚开始学的时候, 用的大多都是拙劲, 是本力蛮力, 这种力量, 做出来的感觉比较生硬, 令人疼痛不适。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 逐渐掌握用力的技巧, 去掉这种拙劲, 手法就会变得柔和而深透。需要强调的是, 我们讲手法的柔和性, 并不是指手法轻而无力, 而是指手法轻而不浮, 重而不滞, 刚中有柔, 刚柔相济。重的手法, 我们同样可以做得比较柔和, 关键在于用力技巧。在去拙取巧的过程中, 腕关节放松是一个关键, 腕关节放松以后, 自己的本力通过腕关节的弹性缓冲作用, 就变成了一种柔和而深透的力, 做出来的感觉就比较舒适。再次, 通过推拿练功, 可以增强自己的体力及技巧力, 提高手法的柔和性。推拿练功, 历代推拿名家都比较推崇易筋经和八段锦, 通过易筋经和八段锦的锻炼, 可以增强体质及体力。另外, 根据笔者的体会, 太极拳的锻炼, 有助于体会和掌握推拿的用力技巧, 增强手法的柔和性和舒适性。太极拳的用劲及发劲技巧跟推拿手法有很多相似和相通之处。如太极拳讲的蚕丝劲和螺旋劲, 推拿手法也有要求, 如揉拨法, 就要求蕴含蚕丝劲和螺旋劲, 在操作的过程, 要求做螺旋状的揉动, 揉中带拨, 或三分揉七分拨, 或三分拨七分揉, 做到柔中带刚, 刚柔相济, 连绵不绝。最后, 要做到推拿手法柔和舒适, 需要勤学苦练, 用心体会, 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一旦临证, 机触于外, 巧生于内, 手随心转, 法从手出”。

参考文献

[1]庞军, 雷龙鸣, 等.从人类亚健康看保健推拿市场蕴藏的无限商机.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7 (2) :131

[2]胡炳麟.论“柔和”.按摩与导引.2000;16 (1) :2

[3]裴旭海.推拿手法柔和性的生物力学机理探讨.按摩与导引2004;17 (2) :2~4.

上一篇:科技信息检索结课作业下一篇:强化责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