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

2024-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精选6篇)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 篇1

一、语言文字运用、名著阅读(21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都是“双刃剑”,用好了能推波助澜,为实体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反之会让企业风险倍增。

B.突然换了思维,采取破釜沉舟的战术,和比拼谁能够经得起低油价的打击,这对双方都是考验。

C.“大特写”这种文体现在已遍布各地报刊,它要求对真实新闻事件作深度报道,始作佣者是《生活周刊》。

D.老张喜欢收藏图书,但很少利用空余时间翻阅,大多数书籍仅仅充作书架装饰,作壁上观。

1.(3分)B(A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B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C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D作壁上观: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苍穹(qiónɡ)舷窗(xuán)神龛(kān)素昧平生(mèi)

B.脚踝(huái)驯服(xùn)坼裂(chāi)引吭高歌(hánɡ)

C.岿然(kuī)愠色(yùn)辎重(zī)对簿公堂(bù)

D.油泵(bànɡ)佞臣(nìnɡ)惨怛(dá)咄咄逼人(duō)

2.(3分)C(舷xián 坼chè 泵bèng)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汉字》国际巡展启动后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精妙绝伦,叹为观止”,不少参观者用这样的话来评价布展汉字的美妙。

B.专家解释,心脏病患者用药几十年,心肌仍然缺血,病情反复发作,仍然摆脱不了心梗威胁,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心肌细胞死亡。

C.我市积极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唱响“梦里水乡”的旅游品牌形象,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游客。

D.中国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导致人们的驾车文明程度不高,确实到了推动依法文明驾车,建立与中国机动车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交通秩序的时候。

3.(3分)A(B成份残缺,在句末加“的问题”。C搭配不当,“唱响”改“打造”。D不合逻辑,“中国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与“人们的驾车文明程度不高”不存在因果关系。

4.在下面的一段文字画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雕塑一般没有背景,一个杰出的雕塑艺术家总是依靠对人体各个部分“一动百动”的理解,雕刻或塑造出富有变化的单纯统一的美的意象,以突出一种主要的思想内容。

①唯其如此,雕塑就更为注重外部形象的单纯性

②以便更为集中地体现思想感情的纯粹性

③在结构方法上也不宜直接采用双比的方法

④因而较难表现众多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⑤当然,单纯不等于单调,而是为了更集中、更纯粹地去表现对象的性格

A.②④③①⑤ B.①⑤④③②

C.⑤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⑤

4.(3分)D

5.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薛蟠悔恨不该娶了金桂这“搅家星”,趁到天齐庙还愿烧香时向王道士打问有贴女人妒病的方子没有,王道士胡诌了一个疗妒汤给他。

B.怡红院枯了一年的海棠突然于十一月开了,贾母、邢、王夫人均来看,李纨以为是好兆头,探春虽不言语却疑非好兆。

C.贾府拟为宝玉迎娶宝钗,冲喜消灾,王熙凤深知宝玉心在黛玉,让黛玉的丫鬟紫鹃在婚礼时搀扶宝钗,名娶黛玉,实为宝钗。

D.宝钗告知黛玉已死,宝玉昏过去,醒来觉得“金石姻缘”已定,自己也心宽了好些,渐渐将爱黛玉之心移至宝钗身上。

E.鸳鸯死后,宝玉先哭后笑,宝钗说他有他的意思,宝玉听了,更喜欢宝钗的话,“到底他还知道我的心,别人那里知道”。

(5分)AC(A求贴女人妒病的方子的是宝玉;C是雪雁在婚礼时搀扶宝钗。)(答对项得2分,两项全对得5分)

6.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有关《呐喊》的具体内容。(4分)

鲁迅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该小说揭露了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同时,作者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呼吁人民觉悟起来,推翻封建制度。《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主人公是中国农村一个低等的无业游民,他身上投射了中华民族的劣根性,他最典型的性格特征是用他著名的“精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自我麻痹。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一)完成课内文言文7~8题。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B.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独生:单独生存,独自活着

C.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所以:……的原因

D.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 他端:别的办法

7.(3分)C,用来

8.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B.何功之有哉/不然,籍何以生此

C.吾 尝三仕三见逐于君/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安在其不辱也

8.(3分)B(A状语后置句/被动句,B宾语前置句,C被动句/判断句,D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胡延平传

胡延平名寿昌,字子祺,历官至延平知府。有善政,人敬之,不名字之,故称延平云。皇朝兵初已下吉安,而新淦寇猝至,民陷于胁从者千余人。寇去,总戎者恚,将尽杀千余人。延平曰:“从寇非民所欲,不可尽杀。将军奉命来,为吊民耳。今不察辄尽杀千余人,失民习矣。”总戎者悟,尽释千余人不杀。洪武三年,诏郡县举文学士,县令丞举延平应诏。既集京师,尚书考察最上者,得十八人以进,延平与焉,即授御史。延平数言事,持大体,不肯琐琐。尝上书言今国家宜徙都关中,累数千言。未见,朝廷得广西,简近臣往治之。上曰:“前上书胡御史,其人达于大体,可遣也。”授广西按察佥事。延平至广西,问察民瘼①。延平行部虑囚必平气悉心讯之,使尽其情,即服辜,故所至狱议殊死以下不当者,咸得直。

三年改知彭州,益务修惠政利民。灌县故有都江堰,引江水溉成都诸郡田,兵兴堰坏,诸郡田悉芜废。前之继修堰者,必伐石锢铁,费动以万亿计,后无敢复言修堰者。延平至,曰:“土木可以固,岂必铁石哉?”即为画,白于府,转白省,省难之。延平再三言,省乃闻于朝,从之。延平疏决淤塞,伐竹为笼,实以沙土,又伐木以贯笼,并缘窒堰岸,江水乃复溉成都诸郡田,民大利之。延平具书其法于牍,以贻后人。又修彭州堋口诸堰,尽溉彭之田。初,堰废,井泉随之竭,民率苦出负汲十数里。堰复,民乃复便井饮。居三岁,狱无囚,先之流亡者闻州有贤侯,相率来复故业,终延平去州,民户及赋入之数,视初至增益数倍。时彭兵祸解未久,野暴白骨弥望,悉命收瘗之。

延平没于官,年四十有五。郡之人为罢市,奔走泣吊,如丧所亲。

(选自《东里文集》,有删改)

【注】①瘼:疾苦。

胡延平名寿昌,字子祺,历任官职,做到延平知府。他有良好的政绩,百姓都很敬重他,不用名字来称呼他,因此称他为延平。朝廷的军队刚攻下吉安,新淦的强盗突然来到,陷入被迫相从的百姓有千余人。强盗离开后,军队首领很愤怒,将要杀尽这千余百姓。延平说:“跟着强盗不是百姓愿意的,不可以都杀掉。将军奉命而来,是为了抚慰百姓。现在不明察就杀尽这千余人,会失去民心的。”军队首领醒悟过来,把这千余人都释放了。

洪武三年,皇帝下诏要求各郡县推举有才学的读书人,县官推举延平应诏。聚集到京师后,尚书考察其中最优秀的,选出十八人来推荐给朝廷,延平也在其中,朝廷当即授予他御史的官职。延平多次议论政事,识大体,不愿意苟同平庸。他曾经上书说现在国家应该迁都到关中,累计数千言。不久,朝廷收复广西,选拔近臣去治理,皇上说:“之前上书的胡御史,这个人在大是大非上很通达,可以派遣。”延平被授予广西按察佥事。他到广西任上,就观察百姓疾苦。延平巡行管辖区审查囚犯一定平心静气悉心审问,让他们说尽自己的情况,使他们服罪,所以所接触的案件审理中死刑以下有不恰当的都得到了纠正。

三年后,(延平)改任彭州知州,更加致力于施行有利于百姓的政策。灌县过去有都江堰,引江水灌溉成都各郡县的田地,打仗时破坏了堰堤,各郡县的田地都荒废了。以前接着修缮的人,一定采伐山石,用铁禁锢,费用动辄用万亿计算,后人不敢再提修堰的事。延平到任后说:“土木也可以加固堰堤,难道一定要用铁石吗?”立即进行规划,向府里汇报,又转而向省里汇报,省里认为不大可能办到。延平再三建议,省里才向朝廷汇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延平疏通淤堵的河道,伐竹做成笼子,里面装满沙土,又伐木来把笼子串起来,并沿着堰堤填塞,于是江水又可以灌溉成都各郡的田地了,川中百姓从中获利很大。延平把治理的方法详细地写在文件中,来传给后人。后来他又修建了彭州堋口各个堰堤,完全灌溉彭州的田地。当初,堰堤废弃,水井泉眼也随之枯竭,百姓都因要外出数十里打水背水而困苦。堰堤修复后,百姓又方便从水井中打水饮用。胡延平做彭州知州三年,监狱中没有囚犯,以前流亡的人听说州里贤能的地方官,都纷纷回来恢复自己过去的产业,截至延平离开彭州,户籍和缴纳的赋税数目比(延平)刚来时增加了好几倍。当时彭州的兵祸解除不久,暴露在郊野的尸骨满眼都是,(延平)都命人收敛埋葬。

延平死于官任上,享年四十五岁。郡里的百姓都为他停止买卖,奔走相告哭泣哀悼,好像是自己的亲人去世了。

9.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总戎者恚 愤怒(2)简近臣往治之 挑选、选拔

(3)即服辜 罪(4)延平具书其法于牍 详细

10.下列“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得十八人以进,B.费动以万亿计

C.又伐木以贯笼 D.以贻后人

10.(3分)B(A、C、D三项中的“以”都是连词,B项中的“以”是介词,翻译为“用”。

11.把课文和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传》)(3分)

(1)大王让屈原制订法令,众人没有谁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 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得分点:为、莫、伐各1分

(2)民陷于胁从者千余人。(2分)

(2)陷入被迫相从的百姓有千余人。(得分点: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各1分)

(3)时彭兵祸解未久,野暴白骨弥望,悉命收瘗之。(3分)

(3)当时彭州的兵祸解除不久,暴露在郊野的尸骨满眼都是,(延平)都命人收敛埋葬。(得分点:暴、弥望、瘗各1分)

12.简要概括胡延平受君民喜爱的原因。(4分)

12.(4分)①政绩突出:工作认真、细致,让罪犯心悦诚服;兴修水利,造福百姓。(2分)②尽忠职守:敢于直言,识大体,不苟同他人。(1分)③爱抚百姓:关心百姓疾苦、生死。(1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彭城楼

吕 定①

项王台②上白云秋,亚父坟前草木稠。

山色不随人事改,水声长近戍城流。

空余月夜龙神庙,无复春风燕子楼③。

楚汉兴亡俱土壤,不须怀古重夷犹④。

【注】①吕定:南宋人,龙虎上将军。②项王台:即戏马台。③燕子楼:唐张愔爱妾关盼盼所居,张死后盼盼居此楼十余年。白居易、苏轼曾咏此事。④夷犹:犹豫不决。

(1)第一二两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4分)(1)开篇写秋日项王台上白云飘荡、亚父坟前草木茂密的景象,营造一种悲凉的气氛(2分),是抒情的依托,为全诗定下哀伤、沉重的感情基调(2分)(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感情?(4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物是人非的感慨、自我解劝而悲愤、对国家衰微的忧愁和哀叹之情。(一点1分,答满3点得满分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司马迁《高祖本纪》)

(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 玉案·元夕》)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司马迁《屈原列传》)

(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司马迁《管仲列传》)

(7)天生我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五、现代文阅读(一)(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16题。

当前,世界形势发展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严峻的一面。从严峻的一面看,我们也有责任学好母语。全球一体化和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矛盾日益突出,世界许多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越来越强,今天社会生活的冲突更多的是文化冲突。全世界13个顶级网站中,有10个在美国,85%的信息是用英语发布的。这将会控制全世界的信息渠道,直接影响人们的文化选择。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生存体验,决定了他们无法放弃自己的民族感情,因为这是他们生存的依据。同时,真正的全球化不仅不排斥多元文化,而且恰恰是多元文化的整合。每一种文化只有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才能对人类文化有所贡献,才能赢得尊敬,才有资格谈多元。因而,任何民族只要想存在,就应该有自己的语言。都德在《最后一课》里说道:“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记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历史的经验证明,如果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是消灭它人语言。

(节选自《母语:民族精神文化的家园》)

15.作者为什么说“我们也有责任学好母语”?(4分)

(4分)①在世界许多民族的文化认同感起来越强的今天,学好母语有助于我们保存自己的民族感情和生存体验;②在全球多元文化整合的今天,学好母语才能对人类文化有所贡献,赢得尊重。(每点2分)

16.结合文段,说说引用都德《最后一课》这句话的作用。(4分)

(4分)①都德的话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母语对于民族存在的意义;②引用来证明“任何民族只要想存在,就应该有自己的语言”这一观点。(每点2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山路弯且直

傅昌尧

①进城的路是山路,回,也是山路。

②车子颠,一跛一跛,像摇窝,一车人睡得香。山里的雨,细,有一阵没一阵,下在车顶、玻璃窗上,吱吱地像猫爪子在挠。山里黑得早,夜色一缕缕从岙里往外爬,车子慢下来,车灯亮了,把夜撕个大口子。

③奎坐在后排,车里的一切都能看得清,这是奎的习惯。边上靠着奎的拐杖,奎比别人少一条胳膊少一条腿,奎的胳膊是管闲事管没的。那天,有伙人把奎摁在地上,说奎你再管闲事,就废你的一条腿。奎没听……又一天,另一伙人说,奎你再不识趣,就废你一条胳膊。奎还是没听……奎像山里高高的柞树,没啥枝枝叶叶,只断不弯。

④奎剩下的左手紧紧捏着坐在屁股底下的包,迷迷糊糊地瞌睡起来。奎是太累了,一早到现在,为了屁股底下这一万块钱,他一条真腿领着一条假腿,踮了许多门槛(台阶)很高的大单位,在许多大大小小、长长方方的纸上摁手印。一路上,在城里人异样的眼光下,奎擦了泪,还是揣上那些钱。奎没办法,奎要养家,奎要用这些钱弄一个自己能干的营生。

⑤车猛然立住,头撞在前排靠背上,夜醒了,一车人愣了。

⑥两把亮闪闪的刀在人们头顶上晃动,两个不知啥时上车的青年,瞪着四只凶残的眼:“打劫!钱和首饰都交出来,快!”裸的表白,不容置疑。

⑦愣怔是短暂的,骚动也是短暂的,有人开始掏钱,有人摸自己金灿灿的耳环和戒指。

⑧奎差不多是在一秒钟内就清醒了,当他确认车上只有两个劫匪时,噌地站起,由于用力过猛,他听到假肢发出刺耳的金属声,那个站在中间的劫匪立即冲了上来,奎用左手举起拐杖,大声说:“大伙听着,我是奎!不要给他们钱,他们只有两个,不要怕,抓住他们!”话音刚落,前排站起一个高高的身影。另一个劫匪扑上去,嘶喊着:“别动,动就捅了你!”高大的身影定格了,奎大叫:“上啊!”刚往前跨一步,便一个趔趄,差点摔倒。

⑨劫匪再次命令人们交出钱物,奎大声阻止着,扶着靠背向劫匪冲去,可对方一脚将奎踹了回来,第三次被踹倒后,奎跌倒在座位上再也站不起来了。先前被奎唤起的那个高大的身影也慢慢矮了下去。

⑩洗劫在奎悲愤的目光中开始,只有哭声钻出车窗,在夜的山里回荡。

一对就要结婚的新人死死压住身下的皮箱,刀在这对新人的手上划动,血腥气弥漫在车厢里,但他们没有松手。刀移向了新娘的脸。

奎挣扎着站起,异常冷静地说:“行了,他们没有钱,放过他们吧!”奎举起手里的包,“别破了人家的相,钱我这里有。”说着,奎从包里拿出那些钱,“看见了吧!整整一万块。”

劫匪显然没有料到奎有这么多钱,那个踹奎的劫匪刚要上来,奎举包到窗口:“慢!听着,让我下车,你们下车来拿钱,否则我扔下山崖。”

劫匪互相看看,又看看奎和奎手中的钱,点点头:“你先下。”

奎挪动假肢,一点点朝车门摸去,车门早就开了,奎的心一紧,被寒气裹住,奎没让泪掉下来。

雨停了,月出山,亮汪汪的山岭,黑黝黝的壑。奎站在月光里,山风吹起他空空的衣袖,猎猎如一面旗。车门在劫匪的身后关上,发动机响了,奎从没听到过如此响的声音,他坚持着没让这声音轰倒。奎寻思着是不是和钱一起飞下山崖。

这时,发动机突然熄火,接着,车门打开了。奎和劫匪都愣住。

最先走下来的是那对新人,后面是那个高大的身影,接着是胖胖的鱼贩子、穿西装的机关干部……司机最后一个走下来,手上握着油亮的扳手。他们朝奎围过来,向奎聚拢。

奎的泪如决堤的海,从来不哭的奎哭出了声,他在那对新人的搀扶下,和大家一起朝劫匪逼近……

17.第三段叙写奎少胳膊和腿的情况有什么用意?(4分)

(4分)插叙,交代奎残废的原因(2分),初步展示奎的性格特点,为后文叙写奎面对歹徒抢劫挺身而出作铺垫(2分)。

18.简要概括奎的性格特点。(6分)

(6分)①善良正直,自尊自爱;②勇敢无畏,冷静机智;③坚守信念,宁折不弯;(每点2分)

19.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4分)①写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②呼应小说开头景物描写;③暗示了小说情节的变化;④渲染出清新的氛围;⑤烘托人物高大形象。(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满分

20.探究小说标题“山路弯且直”的意蕴。(6分)

(6分)①“山路弯且直”具有象征意味,揭示了正义与邪恶较量的曲折过程,凸显了弘扬正气的主题,含蓄而有蕴味。②“弯”和“直”暗示了在歹徒恣意妄为之下众人和奎的不同表现,衬托出鲜明的人物形象。③“弯”和“直”分别包含了奎机智和倔强的性格特点。④“弯且直”预示着众人在奎的感召下,从懦弱走向勇敢。⑤以“山路弯且直”为题,揭示出小说情节发展的“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得满分

七、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 篇2

1.关于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可知,B与F成正比,与IL的乘积成反比

(B) B的大小与IL的乘积无关,由磁场本身决定

(C) B的大小和方向处处相同的区域叫匀强磁场

(D) B的方向与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相同

2.—个小磁针挂在大线圈内部、磁针静止时与线圈在同一平面内.当大线圈中通以图1所示方向电流时,则()

(A)小磁针的N极向纸面里转(B)小磁针的N极向纸面外转

(C)小磁针在纸面内向左摆动(D)小磁针在纸面内向右摆动

3.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和r,当闭合开关S,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4.关于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是假想的,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B)描述电场的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

(C)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D)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没有力的作用

5.—根通有电流I的直铜棒用软导线挂在如图3所示匀强磁场中,此时悬线中的张力大于零而小于铜棒的重力.欲使悬线中张力为零,可采用的方法有()

(A)适当增大电流,方向不变(B)适当减小电流,并使它反向

(C)电流大小、方向不变,适当增强磁场(D)使原电流反向,并适当减弱磁场

6.MN板两侧都是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如图4,带电粒子从a位置以垂直B方向的速度v开始运动,依次通过小孔b、c、d,已知ab=bc=cd,粒子从a运动到d的时间为t,则粒子的荷质比为()

(A)

7.过量接收电磁辐射有害人体健康.按照有关规定,工作场所受到的电磁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电磁辐射能量)不得超过某个临界值W,若某无线电通讯装置的电磁辐射功率为P,则符合规定的安全区域到该通讯装置的距离至少为()

8.—带电油滴在匀强电场E中的运动轨迹如图5中虚线所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若不计空气阻力,则此带电油滴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能量变化情况为()

(A)动能减小(B)电势能增加

(C)动能和电势能之和减小(D)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增加

9.如图6所示,AB间电压恒为11 V,R为阻值较大的滑线变阻器,P为R的中点,用一只0~5V~15 V的双量程电压表的“5 V”档测PB间的电压时,电压表恰好满偏,若换用“15 V”档测量,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A) 5 V (B) 5.3 V (C) 5.4 V (D) 5.5 V

10.如图7所示,两平行金属板中有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带正电的粒子(不计粒子的重力)从两板中央垂直电场、磁场入射.它在金属板间运动的轨迹为水平直线,如图中虚线所示.若使粒子飞越金属板间的过程中向上板偏移,则可以采取下列的正确措施为()

(A)使入射速度增大(B)使粒子电量增大

(C)使电场强度增大(D)使磁感应强度增大

11.把金属块放在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里外两侧面向外,如图8.金属块中有电流通过,设金属上下表面电势分别为U1和U2,则()

(A) U1>U2 (B) U1=U2

(C) U1

12.如图9所示,一根不光滑的长竖直绝缘杆,套有一个质量为m,带正电q的小球,匀强电场E与匀强磁场B互相垂直,E和B都与杆垂直,当小球由静止开始下落后()

(A)小球加速度不断减小,最后为零(B)小球加速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后为零

(C)小球速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后为零(D)小球动能不断增大,直到达到某一最大值

13.在如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3.0 V,内阻不计,L1、L2、L3为3个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这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1所示.当开关闭合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灯泡L1的电阻为12Ω

(B)通过灯泡L1的电流为灯泡L2电流的2倍

(C)灯泡L1消耗的电功率为0.75 W

(D)灯泡L2消耗的电功率为0.30 W

14.竖直放置的一对平行金属板的左极板上用绝缘线悬挂了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将平行金属板按图12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绝缘线与左极板的夹角为θ.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在a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1,夹角为θ1;当滑片在b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为I2,夹角为θ2,则()

(A)θ1<θ2,I1θ2,I1>I2 (C)θ1=θ2,I1=I2 (D)θ1<θ2,I1=I2

二、实验

15.(15分)某学习小组要描绘一只小电珠(2.5 V,0.5 A)的伏安特性曲线,所供选择的器材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以下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A)电源E(电动势为3.0 V,内阻不计)

(B)电压表V1(量程为0~3.0 V,内阻约为2 kΩ)

(C)电压表V2(量程为0~15.0 V,内阻约为6 kΩ)

(D)电流表A1(量程为0~0.6 A,内阻约为1Ω)

(E)电流表A2(量程为0~100 mA,内阻约为2Ω)

(F)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

(G)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 kΩ)

①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电压表应选择______,电流表应选择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填器材的符号)

②为提高实验精度,请你为该学习小组设计电路图,并画在右侧的方框中.

③表1中的各组数据是此学习小组在实验中测得的,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该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④由图13可知,该电阻的变化特性是温度升高,电阻______.

三、计算题

16.(14分)一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经加速电场(加速电压为U)加速后,垂直进入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E方向竖直向下,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测出该粒子离开场区时的速度大小为v(不计重力),求粒子离开场区时偏离原方向的距离d.

17.(15分)在如图15所示的空间区域里,y轴左方有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跟y轴正方向成60°,大小为E=4.0×105 N/C;y轴右方有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20 T.有一质子以速度v=2.0×106m/s,由x轴上的A点(10 cm,0)沿与x轴正方向成30°斜向上射入磁场,在磁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射入电场,后又回到磁场,经磁场作用后又射入电场.已知质子质量近似为m=1.6×10-27 kg,电荷q=1.6×10-19C,质子重力不计.求:(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质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2)质子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到达y轴所经历的时间.

(3)质子第三次到达y轴的位置坐标.

高二物理期末检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B)(C) 2.(B) 3.(D) 4.(C) 5.(A)(C) 6.(D) 7.(D) 8.(C) 9.(B) 10.(A)(D) 11.(A) 12.(A)(D) 13.(A)(C)(D) 14.(D)

二、15.①(B)(D)(F)②③④增大

三、16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篇3

一、 (24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发酵(xiào)佝偻(lǒu)

富饶(ráo)百舸争流(kě)

B. 剽悍(biāo) 酝酿(yùn)

绯红(fēi)日薄西山(báo)

C. 宁谧(mì)兑现(duì)

胚胎(pēi)松柏常青(bǎi)

D. 琴弦(xuán)花蕊(ruǐ)

哀悼(dào)雕栏玉砌(qiè)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显赫 灰烬 斑斓 名列前茅

B. 辨别 潦倒 树阴 变幻无常

C. 狼藉 天籁 隧道 妇孺皆知

D. 喧闹 端祥 花瓣 心悦臣服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欢迎2009年《教育科研通讯》,全年6期,共24元,也可破月订购。

② 刘师傅决定把珍藏多年的家谱贡献出来,为县史的研究献上一份的力量。

③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A. 订阅 绵薄 点破

B. 征订 浅薄 点破

C. 订阅 绵薄 打破

D. 征订 浅薄 打破

4.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发展自身,创造美好的未来。

B. 我们思考问题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并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权衡各种利弊作出综合判断。

C. 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味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

D. 这些文明成就积淀在文化中,又通过教育传授给新的一代,从而使新一代获得比前代更高的新的起点。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卢医生的医学知识丰富至极,别说小手术,再大再复杂的手术,他也游刃有余。

B. 光新二小的老教师们一谈起那段坚守在乡村小学的峥嵘岁月,个个激动不已。

C. 目前制假者使用了高科技手段,造假水平蒸蒸日上,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打击力度。

D. 他们两人婚前信誓旦旦,婚后却同床异梦,变化真快,该不是网恋惹的祸?

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本杂志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B. 中央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C. 星期六下午,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老师布置的这篇作文。

D. 由于厂家众多,且质量不能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小家电市场很难形成大名牌优势。

7.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我带着千里奔波的饥渴,带着长年思慕的饥渴,读着浪花,读着从天外滚滚而来的蓝色文字,开始领略其中。

① 汹涌的内容② 伟大而深邃的哲理

③ 澎湃的情思

A. ①②③B. ①③②

C. ③①②D. ③②①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记类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兴起较晚,内容也颇为驳杂。记人记物,记亭台楼阁,记游山玩水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如《丰乐亭记》、《喜雨亭记》等。

B. 古代士大夫除姓名外,还有字、号、斋号、谥号等,当古人行文中对某人官名、地名、姓名、字、号等几项谦称时,先称字,后姓名。

C.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词又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人称作豪放派的代表作。

D. 类比是鲁迅散文常用的手法,他经常从日常生活、历史传说谈起,然后针对现实,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春末闲谈》就运用了这种手法。

二、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①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②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④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即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9.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静”、“悲凉”三个词语既写了故都秋景的特点,也写了内心的感受。

B. 这是对故都秋景的客观概括和精描细绘,把故都之秋写得细腻逼真。

C. 如改成“来得清、静和悲凉”,意思未变,情味却大变,抒情色彩大减。

D. 这句话是本文的文眼,统领全篇,下文即由此而写景抒情。

10. 对于第三节的描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碧绿的天空,色彩淡雅的牵牛花,一两只驯鸽,整个画面疏密得体,浓淡相宜。

B. 捧茶碗,望碧空,对蓝朵,听鸽声,画面有静有动,绘声绘色。

C. 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是因为蓝白都是冷色,最能体现秋的“清”。

D. 描写北国之秋的景物,多用象征性描写,以小见大,读来寓意深刻。

11. 对槐树的描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选择的事物具有诗意,铺得满地的落蕊,无声无味,是秋的点缀。

B. 写脚踏落蕊细微柔软,细腻地传达出北国之秋“特别地来得清”的特点。

C. 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落寞,让作者潜意识中有一丝悲凉,感到秋的深沉。

D. 一丝落蕊即能牵动心魄,这是白色恐怖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凄凉沉沦心境的反映。

12. 在艺术表现上,节选部分很有特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写北国之秋时,写到了江南之秋,构成对比,突出了北国之秋色深味浓。

B. 不写故都名景,只写“破屋”院子里的见闻,最平常的景物也能表现出北国的秋景、秋味。

C. 明写北国秋景,实写作者心情,选段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

D. 这几段文字句式上长短相间,整散结合,语言既典雅又洒脱。

三、 (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7题。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而大渴喘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轩裳珪组[注]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而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

[注]轩裳珪组:官员的车马服饰,这里指官场应酬。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走:散步

B.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喻:说明

C. 一日天子恻然而哀之,赐其骸骨 哀:怜悯

D. 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幸:幸而

14.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一日天子恻然而哀之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吾为此名,以志吾之乐尔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A.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

C. 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 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15. 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B.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C.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B.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C.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D. 客曰:“其乐如何?”

17.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人认为醉翁“屡易其号”是为逃名,逃名者徒然自累;醉翁自己则自得其乐。

B. 天子哀怜醉翁憔悴病衰,准许他的退休请求,醉翁终于回归园田,偿其夙愿。

C. 醉翁想沉醉于“五一”之乐,可惜他常“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乃因世事太累。

D. 官场上的内忧外患劳顿人心;沉迷于琴棋书画则能放松心情,欧阳修选择了后者。

第Ⅱ卷

四、 (19分)

1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译文:

19.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题1分)

(1) 春水碧于天,。(韦庄《菩萨蛮》)

(2),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浣溪沙》)

(3) 别时容易见时难。 ,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

(4),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5) 是处红衰翠减,。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6) 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7) ,因风吹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

(8)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9) ,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10) 念桥边红药, 。(姜夔《扬州慢》)

20.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题。(6分)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 这首诗以 再现了时间的遥远,以再现了空间的辽远。(2分)

(2) 诗中用飞将军李广这则典故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五、 (1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21~24题。

一片树叶

东山魁夷

① 我经常旅行,远的曾经飞越北极圈,在拉普兰欣赏过夜半不落的太阳。那景色实在神秘,完全把人类排斥在外的荒凉旷寂的世界有一种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我的心。但是,我在北欧的旅途中,是在瑞典波的尼亚湾的海岸和芬兰的湖沼地上描绘白夜的。那是绵延不断、一望无际的针叶林与湖泊,是人类可以居住生息的处所。

② 我并不喜欢描绘阒无人迹的风景,所以我的作品多是(1)飘逸散发着人的气息的景色。但是,其中大抵是没有人物的,因为我描绘的是象征着人的心灵的风景,它自身叙述着人的心声。

③ 我喜爱古老的小镇,家家户户的的墙壁都渗透着几代人的体温,人们的生活依然保留着闲情逸致的情趣。在德国的古都,可以看到所有的窗边都盛开着姹紫嫣红的鲜花。那是向过路人亲切问候的语言。从屋里看,花朵一律朝外,不及街上观赏的那么娇艳动人。每个窗户都结构奇巧,别具一格。

④ 我作品的主题、随笔的内容,往往是有感于澄湛的自然和淳朴的人性而发。我经常回忆起在战后狂飙突进的时代,我却走着(2)偏离时代潮流的另一条路。但今天看来,这条路还是走对了,而且决心今后继续走下去。

⑤ 因为现代文明突飞猛进的发展破坏了自然与人类,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地球上一切物质的存在意义及其尊严迷失丢落的危惧性与日俱增。不言而喻,恢复平衡感是至关重要的。而珍惜清澄的自然、淳朴的人性不正是抑制人类疯狂般疾奔迅跑的一种力量吗?!人们应当更加谦逊地对待自然与风景。在这里,出门旅行,接触大自然固然必要,兴味浓郁地体会风俗迥异的人的生活亦有裨益。但我以为,近在我们身旁,例如庭院的一株树木、一片叶子,如果潜心细腻地观察,可能感受到生命的根本含义。

⑥ 我观望着庭院的树木,不,是凝视着枝柯上的一片树叶。这片叶子绿得莹洁可爱,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烁,这不禁使我想起第一次看到嫩芽初吐的时节。

⑦ 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绿叶生长的地方,还挂着一片褐色的枯叶。当它凋零飘落,你诞生了。坚挺硬实的幼芽饱孕着青春秀润的生命力。

⑧ 尽管有风欺雪凌的日子,你总是默默地等待着春天,渐渐地蕴蓄着充足的力量。一天清晨,微雨初歇,无数的珍珠散落在枝头,婷妍交辉,那是一滴一滴的雨点亲吻着嫩稚的尖芽。我感到绿意萌动膨胀起来了。春天就要来临了。

⑨ 春天终于来了。嫩芽欢欣地绽开了笑靥。那片落叶化为腐殖质回到土壤里去了。

21. 根据文意,解释文中加线句子的含义。(4分)

(1)

(2)

22. 文章第⑤段说“近在我们身旁,例如庭院的一株树木、一片叶子,如果潜心细腻地观察,可能感受到生命的根本含义。”这句话中“生命的根本含义”指的是什么内容?根据下文回答。(4分)

答:

23. 第⑦段与最后一段中写到的“嫩芽”,在倒数第二、三段中用“你”来称呼,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答:

2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谦逊地对待风景,并不是要出门旅行,或者体会风俗迥异的人的生活,关键是要观察体验身边的一草一木。

B. 文章在内容上层层推进,语言清新淡雅,写景中充满理趣,令人掩卷深思。

C. “珍惜清澄的自然、淳朴的人性不正是抑制人类疯狂般疾奔迅跑的一种力量吗?!”作者以强烈的反问说明了恢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平衡的必要。

D. 文章在选材上很有特点,作家选择富有启示性的自然与风景,并由此引出对生命的感悟。

E. 本文标题为《一片树叶》,可文章前四段却没有写到“一片树叶”,这几段尽管与下文没有必然联系,可是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六、 (4分)

25. 依照画横线的句子,补写下句,使之与上文成为一段完整的话。

对待磨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苦痛时,内心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像刀剑愈见锋芒;

七、 (70分)

26. 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人说,作为一个英雄最大的悲哀并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在征战的疆场上没有一个可以与之一试高低的对手。给自己找对手,就如同刀寻找剑,歌词寻找旋律。

给自己找个对手,不是盲目地寻找“敌手”,把对手打倒在地,决出胜负,而是不断地锤炼自己。我们是普通人,也有一个强烈的渴望,给自己找个对手,让平淡的生活激荡出一些清亮亮的浪波。

你不也曾有这样的渴望吗?请以“对手”为话题,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 C (A组“酵”、“舸”,B组“剽”、“薄”,D组“弦”、“砌”不对)

2. D (“端祥”应为“端详”,“心悦臣服”应为“心悦诚服”)

3. A (“征订”是从杂志社的角度说,此处是从读者角度说,因此应该用“订阅”;“浅薄”有贬义,应该用“绵薄”;“点破”与上下文意境相符合)

4. B (“从”改为“以”)

5. C (“蒸蒸日上”是褒义词,此处属误用)

6. D (A项句式杂糅,B项语序错误,C项“整整”与“左右”矛盾)

7. B (内容—情思—哲理,按逻辑顺序)

8. B (先官名,次地名,后姓名、字号)

9. B (不是“客观概括”,而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10. D (不是“象征性描写”,而是“白描”)

11. D (“白色恐怖”、“凄凉沉沦”是牵强附会)

12. C (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

13. A (走:快跑)

14. D (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转折;第一个“以”是用来,第二个“以”是因为)

15. C (C是意动,其余都是使动)

16. D (A.虽然:即使这样。B.成立:长大成人,成家立业。C.得意:从……中得到快乐)

17. B (“醉翁终于回归园田,偿其夙愿”不对,文章开始说的是“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18. (3分)你是个想要逃脱名声的人吗?(这样)多次改变自己的名号。

19.(10分)(1)画船听雨眠 (2)细雨梦回鸡塞远 (3)水落花春去也 (4)泪眼问花花不语 (5)苒苒物华休 (6)也无风雨也无晴 (7)百啭无人能解 (8)人比黄花瘦 (9)零落成泥碾作尘 (10)年年知为谁生

20. (6分)(1)秦汉明月 万里出征(每空1分)

(2)批评边将腐败无能;作者期盼朝廷重用良将,保卫边疆。(每小点2分)

21. (4分)(1)象征着人的心灵,叙述着人的心声的风景。(从画线句子后面的一句话提炼,“象征着人的心灵”、“叙述着人的心声”各1分)

(2)创作有感于澄湛的自然和淳朴的人性的作品。(从画线句子前面的一句话提炼。2分)

22.(4分)充满活力的新生命在困境中积聚力量,取代旧的生命获得成长。(“生命的根本含义”根据原文第⑥~⑨段内容提炼,“困境中积聚力量”2分,“新的生命取代腐朽的生命”2分。意思对即可)

23. (4分)拟人。(2分)用第二人称“你”显得亲切自然,便于抒发对树叶的赞美之情。(2分)

24. (4分) A、E (A. 作者并不反对出门旅行。E中前几段是为下文铺垫。对一项得2分)

25. 例:被动承爱磨难的人,在经受磨难的打击时,内心是惶恐的,磨难使他仿佛落花日渐凋零。(从句式、句意、表达几个方面判分)

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篇4

5.C 【解析】移疾是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文中没有提到陈登云受到权臣诋毁求退,属无中生有,错误。

6.C 【解析】文中没有说其中的大臣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故错误。

7.(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岂、弗胜、龃龉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啖、囊示、即各1分,句子大意2分)

8.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分析时要抓住“万里”“九龙盘”等表现其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后一句中的“豁”指割裂,写出了江水泛滥中国的情景,“崔嵬”指高大雄伟,“飞迅湍”表现江水之波涛汹涌迅疾奔流。第一句宏观联想江流的宏大分布,第二句具体描绘江水之浩瀚与奔腾,这种宏大的景象暗示当时盛唐气象的象征性,其主要目的是为后四句的议论抒情铺垫与蓄势。

9.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具体分析典故的作用。最后两句紧承第7-8句的“大唐王朝统一天下、无为而治的盛况”的意思反用典故。当年的任公子因为水中有巨鱼而钓,如今水中无巨鱼,任公子也无所作为了。依据注释,“水中无巨鱼”表示世无巨寇显然对大唐王朝的赞颂,同时作者自比任公子,本想有番作为,却也只能任公子一样“罢钓竿”,有失落之感。

10. (1)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1. (1)D给3分,B给2分,C给1分,AE不得分。

【解析】A.促使罗哲文数清卢沟桥的狮子的原因不是韩国崇礼门被烧事件,且两件事的先后关系,文中并无明确信息,而且从上下文分析来看。(实际情况是韩国国宝崇礼门被烧毁塌落发生在2月11日);C.由相关链接①可知,“受益终身的知识”表述为“有关古建筑专业的知识”不准确,没有关于“做人的道理”的表述,不全面;E.有相关链接③可知,大运河、蜀道等申遗还在进行中,还不是申遗成果。

(2)①实践方面:完成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多段长城的修护工作;②理论方面:开创了“长城学”、写了多本关于长城的书;③申遗方面:参与八达岭长城申遗工作,起草申请文书并取得申遗成功;④态度方面:多年来一直不断地到长城考察,一直为保护长城、修复长城而努力。(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①长期实地考察力行保护:考察、修复和保护长城;亲自考察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等。②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修复长城,落实“修旧如旧”原则;做到“四有”,用时一个月数清卢沟桥的狮子。③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提出名城保护既要保存古建和文物史迹,还要保存诗歌、音乐等无形物等。④多种方式促成国家决策:向国家提议,促成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递交“申遗”提案,促成我国申遗决策。(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每点举例不必齐全,说清楚即可。若有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4)客观方面:良好的人生机遇,遇到梁思成等名师悉心教导,打下坚实基础。(2分)

主观方面:①对事业的热爱:求学时深植心中对古建筑的热爱持续一生。②对事业的真诚:如80多岁还带头推动大运河申遗,率先去说服沿岸重要城市。③严谨的治学态度:用时一个月数清卢沟桥的狮子,认真细致。④不怕吃苦的精神:修复长城时条件简陋,还同工人到山里收集青砖等。⑤为人随和,体谅他人。(每点2分,答出三点就可以给6分。若有其它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12. D【解析】发聋振聩: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有很大的震撼力量,能唤醒麻木的人。穿云裂石:形容声音极其响亮高亢。石破天惊:比喻艺术创造或议论等新奇动人,不同凡响。

13. A 【解析】B主语残缺,后一句缺少主语。C项不合逻辑,应该是“不仅提高了湖南台的收视率,也改变了很多年轻人关于婚姻的态度”。D项句式杂糅,应该说“导学案由‘考点讲解’和‘习题训练’两部分组成”。

14. D 【解析】从文意看,⑥必须打头,①必须收尾,所以A项B项不正确。C项⑥后面应该接③,因为都涉及“刚”的问题,是顺接;④后面应该接①,因为“起到了抗震的作用”是针对房屋而言的,故应接在“房屋”最终怎样了后面。

15. ①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②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③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

16.本次迎接新生晚会由高二、高三同学排练演出节目,节目内容以反映中学生学习生活为主,形式不限,要提前通知各年级并动员相关同学积极参加,演出后进行评奖。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 篇5

成都七中高2012级高二上期语文期末综合训练

第Ⅰ卷(共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夹袄(jiá) 卡壳(qiǎ) 召唤(zhào) 上蹿下跳(cuān)

B.监生(jiàn) 匀称(chèng) 拓本(tà) 削铁如泥(xuē)

C.包扎(zā) 眩晕(yùn) 梦魇(yè) 厚古薄今(bó)

D.雪褥(rù) 攥住(zuàn) 畏葸(xǐ) 锲而不舍(q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消融 放浪形骸 成群结对 沸反盈天

B.遐想 委曲求全 嬉皮笑脸 大浪滔天

C.蹒跚 走投无路 安分耐劳 蘖根祸胎

D.调济 不经之谈 川流不息 一拥而上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组建实验室,我找遍了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必须的硬件设备。

B.凭国足现在的竞技水平,想与西班牙的这支俱乐部队伍同年而语,简直是做梦。

C.他在外语学习上很有天赋,能为所欲为地使用英语、法语和德语同他人进行交流。

D.他自己整日浑浑噩噩,却常常批评别人虚度年华,真是五十步笑百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现在有110种鲨鱼正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如果不控制市场对鱼翅的需求,在未来内,某些鲨鱼种群将彻底消失。

B.近年来,广交会克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C.被尊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溘然长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他因反抗种族隔离制度名扬天下,也因深入骨髓的平等理念受人爱戴。

D.法治社会中,执法人员是为民保平安的,可是当今部分执法者法治观念淡薄,动辄就出手伤人,令人堪忧。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来停止过作物的遗传改良。过去几千年里的农作物改良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加以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主要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从而实现遗传改良。这些都是传统的遗传技术实现改良的方式,而现代转基因技术则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发生改变。因此。可以认为转基因技术是与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也有重要区别。传统的选择和杂交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因而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因此,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转基因技术既可加快农作物和家禽品种的改良速度,提高人类食物的品质,又可以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为患病者带来福音。但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是否会造成潜在的危险?大量转基因生物会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转基因产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尽管尚无定论,但一些科学家担心对生命进行“任意修改”所创造出的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危害到人类,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遗传基因污染,而这种新的污染很难被消除。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转基因技术的负面影响作了大量研究,相关报道也频频见诸报端。

面对种种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议,许多科学家、学术团体纷纷以各种形式表明对转基因技术的支持态度。由美国Tuskegee大学Prakash教授起草的题为“科学家支持农业生物技术的声明”称:“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较,通过重组DNA技术引入新的或不同的基因并不一定会有新的或更大的风险,且商品化的产品的安全性则由于目前的安全管理规则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保障。遗传新技术为作物改良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精确性。”

当然,在目前条件下,转基因技术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转基因表达水平低;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难以控制,可能会引起宿生细胞染色体的插入突变;制作转基因动物效率低等难题尚未解决。另外,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材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影响尚未有定论,对生命“任意修改”,也是对传统伦理的一种挑战。这些都制约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但通过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和各国对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规范管理,保证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健康有序,这一技术肯定会更好地贴近民众,造福人类。

(摘编自朱蒙《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综述及利弊关系》)

5.下列对“转基因技术”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转基因技术通过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加以选择和利用,大大地提高了动植物品种改良的效率。

B.转基因技术还可以生产珍贵的药用蛋白,为患病者带来福音。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C.转基因技术对生命进行“任意修改”,定会破坏生物多样性,是对传统伦理是一种挑战,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遗传基因污染。

D.转基因技术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转基因表达水平低,转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行为难以控制,制作转基因动物效率低等。

6.对于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的区别,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只是通过随机、自然的方式积累优良基因,而转基因技术则是通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的基因组中来实现遗传改良。

B.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在没有亲缘关系的物种间进行。

C.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的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而转基因技术则可以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转移。

D.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因不能准确操作和选择某个基因而不能很好地预见后代的表现,而转基因技术可准确预期后代的表现。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对农作物的遗传的改良方式虽有随机自然、人工杂交、转基因的不同,但各种方式的本质都是要获得优良基因。

B.许多科学家、学术团体纷纷以各种形式表明对转基因技术的支持态度,来回应种种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议。

C.Prakash教授认为转基因技术通过重组DNA引入新的或不同的基因,比传统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精确性。

D.要更好地利用转基因技术造福人类,既需要依靠科学家的迸一步研究,也离不开各国政府对转基因技术、生物和食品的规范管理。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9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起:起事,起义

C.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匹敌,相当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度:揣度,估计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余威震于殊俗 不拘于时,学于余

B.而迁徙之徒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然后以六合为家引以为流觞曲水

D.为天下笑者 吾属今为之虏矣

第II卷(共123分)

四、(31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分)

译文: △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5分)

译文: △

11.结尾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将陈涉和九国之师做对比?“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是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的?(3分)

答: △

12.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8处)(4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 而 好 犯 上 者 鲜 矣 不 好 犯 上 而 好 作 乱 者 未 之 有 也 君 子 务 本 本 立 而 道 生 孝 弟 也 者 其 为 仁 之 本 与!”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岁暮①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

(2)这首诗使用了借代手法,请举例简要赏析。(4分)

答: △

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六个小题)(6分)

(1)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 △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3) △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4)画图省识春风面, △ 。(杜甫《咏怀古迹》)

(5)其间旦暮闻何物? △ 。(白居易《琵琶行》)

(6)材木不可胜用,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 。 (贾谊《过秦论》)

(8)△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分析题 安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老师笑笑,点点头。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 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五位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反映他们都是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B.小说中同学们的两次“大笑”与后面老校长的泪形成对比,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C.校长要求年轻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是想借此来对同学们进行一次思想教育。

D.书上给出的.答案超出了在场所有人的意料,大家议论纷纷,教室里一片大乱。

E.“年轻教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16.小说中“年轻老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小说中画线语句分点概括。(6分)

答:(1) △ (2) △ (3) △

17.你对这篇小说以“分析题”为题,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答: △

18.小说结尾写到老校长流泪,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探究“校长流泪”的原因。(6分)

答: △

六、(10分)

19.从下列词语中选出最准确得体的4个词语,依次填入后面4个句子中的横线处。(4分)

抛砖引玉 不吝赐教 荣膺 忝列 敬赠 惠赠 舍下 府上

(1)一位高三学生在微博上发帖:“我想参加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但不知道该如何准备,在此恳请有经验的老师 △ ,本人将不胜感激。”

(2)一位教师在“十佳教师”颁奖会上谦虚地说:“我做得还不够好,能 △ ‘十佳’,深感惶恐。”

(3)一药店广告:“凡在本店购买药品超过100元,本店将 △ 精美礼品一份。”

(4)张教授写信给李教授:“回忆去年拜访 △ ,受到您的热情款待,非常难忘。”

答:(1) △ (2) △ (3) △ (4) △

20.一句话书评是指用简短的话准确概述作品的主题思想或艺术特色,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请参照示例,为《红楼梦》和《高老头》各写一则书评。要求:①抓住作品的主要特点进行评论。②句式整齐,语言简洁,每则不超过20字。(6分)

示例:《诗经》——诗言志,思无邪。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红楼梦》——

《高老头》——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潜力,就如每一粒米都有它的潜力一样。酿酒师把米蒸熟,再把蒸熟的米放进缸里,然后把缸密封起来,让米与外界隔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一段时间后,缸里那质朴的米就酿成醇香的酒。这时,几元钱一斤的米开始成为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这就是米的潜力。

米的潜力是怎么形成的呢?就是从它在缸里密封的那一刻开始的,从它隔绝外界的喧嚣和繁华开始,是寂寞和沉静酿就了它的潜力。其实,每一个人潜力的挖掘和开发,也是如此。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准确立意;②自拟标题;③用议论文体进行写作;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题卷

班级: 姓名: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10.(1)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文: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译文:

11.答:

12. 而 好 犯 上 者 鲜 矣 不 好 犯 上 而 好 作 乱 者 未 之 有 也 君 子 务 本 本 立 而 道 生 孝 弟 也 者 其 为 仁 之 本 与!

13.(1)答:

(2)答:

14.(1) (2)

(3) (4)

(5) (6)

(7) (8)

15.( )( )

16.答:(1)

(2)

(3)

17.

18.答:

19.(1) (2) (3) (4)

20.《红楼梦》——

                                       

《高老头》——

                                       

高二上期语文期末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1.A(B项 匀称chèn,C项 梦魇yǎn;D项 锲而不舍qiè)

2.B(A项 成群结队;C项 孽根祸胎;D项 调剂)

3.D(A项必须: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清理上必要。此处应为“必需”。B项同年而语:犹言“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与否定句连用。C项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贬义。D项五十步笑百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就讥笑别人)

4.C (A项句式杂糅,可将“正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改为“正处在灭绝的边缘”或“濒临灭绝”;B项搭配不当,“克服”“挑战”不搭配; D项语意重复,“动辄”与“就”重复,可删去“就”;“令人堪忧”应改为“令人担忧”。)

5. D(A项张冠李戴,“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加以选择和利用”是农作物传统的改良方式,而不是转基因技术。B项从最后一段“这些都制约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一句,可以看出“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的表述不符文意。C项 “定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表述绝对,原文说这些“尚无定论”)

6. A(“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只是通过随机、自然的方式积累优良基因”以偏概全,传统的遗传改良技术应该还有“人工杂交”的方式)

7. C(“比传统的方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灵活性和精确性”理解错误,原文未直接说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8.D(度:量长短)

9.A(第一个“于”介词,表范围,“在”,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B项均为连词,表并列。C项均为介词,把。D项介词,表被动)

10.(1)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的跟着他。(大意3分,落实“揭”“响”各1分)

(2)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区区之地,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大意3分,落实“致”“虚”各1分)

11. 从领袖的社会地位、武器、军队素质、用兵之道四个方面作对比。(2分)跟“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相照应。(1分)

12. 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每处0.5分,共4分)

13.(1)①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②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③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4分。)

(2) “烟尘”“鼓角”代战争,(2分)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形象地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2分)

14.(1)无边落木萧萧下 (2)扪参历井仰胁息 (3)江间波浪兼天涌 (4环珮空归夜月魂 (5)杜鹃啼血猿哀鸣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7)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8)吾尝跂而望矣 (任选六题完成,每空1分,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共6分)

15.AD(A项“热爱生活”错,D项“超出了在场所有人的意料”表述绝对,从后文看,这个答案没有超出校长的意料,“大家议论纷纷”的表述也不够准确)

16.(1)他是一位强调素质教育的老师。

(2)他重视思维训练但忽略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从正面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

(3)他受现实环境的影响,思想上存在着偏差,不能充分理解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行为。(每点2分,共6分)

17.(1)小说是围绕分析题展开情节的,以“分析题”为题,扣住了小说的主要内容。(2分)(2)以“分析题”为题,暗示人们应对当今的教育、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反省。(4分)

18.老校长见证并经历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关爱,到人与人之间相互提防猜疑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内心充满感伤(3分);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老校长为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中不重视思想教育的现状,忧虑感伤。(3分)

19.(1) 不吝赐教(2) 忝列(3)敬赠(4)府上 (一空1分)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荣膺:光荣地接受或承当。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敬赠:恭敬地赠送。府上:敬辞,称对方家或老家。舍下:对人称自己的家)

20.评分标准:每则3分,其中,评论能紧扣作品的主要特点,2分,句式整齐,语言简洁,1分。

参考示例:《红楼梦》——万艳同杯,千芳一窟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 篇6

高二职中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25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命题人:白海琼

注意事项:

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赝品笑靥笔墨纸砚狼吞虎咽....

B.抉择咀嚼大放厥词群雄角逐 ....

C.没落蓦然顶礼膜拜秣马厉兵 ....

D.皈依龟裂循规蹈矩归然不动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聋发聩富丽堂皇张惶失措养尊处优

B.兵慌马乱荒诞不经不容置疑雾潦烟绕

C.寥寥无几历尽沧桑粉装玉琢乔妆打扮

D.浮想联翩心荡神驰伶仃孤苦茕茕孑立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1984年1月,邓小平曾视察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并为特区题词。

B.梁晋竹是清道光时人,距今不到二百年,他曾感叹当时的西湖醋溜鱼徒有虚名!

C.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D.我躺在垫着稻草的地铺上,默想100多年前英国学者·德·昆西写的一篇著名论文:《论《麦克白》中的敲门声》。

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网络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湛江将继续推行跨行业跨地区的网络发展,为电子商务网站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湛江市政府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有效地扶持引导特别是中小企业积极金融危机。

A.趋势建造应付B.趋向建造应付

C.趋向创造应付D.趋势创造应付

5.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经北京宣武医院精心治疗,香港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在昏迷三个月后竟然起死回生,....苏醒过来并能开口说话了。

B.再过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三年时光,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漫长得很,可现在回 1

头一想,却如白驹过隙一般。....

C.他为人不错,只是过于固执,喜欢钻牛角尖,丁是丁,卯是卯,一点也不晓得变通。......

D.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当面鼓对面锣,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面试开始,按照抽签顺序,1号候选人率先被召进了外企老总办公室。

B.把目前流行的中式服装称为唐装,严格地讲是不确切的,它其实是清朝马褂的一种延续。

C.她开始催我去找个女朋友,我嘴上应付着,背地里却阳奉阴违,仍每天一成不变地往返于家和单位之间。

D.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的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7.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

②老师也是人嘛,难道人就永远不会犯错误?

③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两位高官因多拿住房补贴丢了乌纱帽。

A.①排比②反问③借代B.①排比②设问③比喻

C.①对比②反问③借代D.①对比②设问③比喻

8.填在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当落日黄昏,暮烟疏雨的时候,________

①缕缕白色的炊烟

②弥漫在山野的四周③缭绕在茅舍的烟囱上

④山脚下便笼罩着一片苍茫的烟幕

⑤一种松脂燃烧的香味

A.①③⑤②④B.⑤①④③②

C.④⑤③①②D.④①③⑤②

二、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 ~11题。

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实际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倍折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

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它迫使大脑去解决内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作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

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知道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以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只剩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之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双语者与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之间的另一种关键区别可能更为重要:前者具有更加突出的监控环境的能力。西班牙庞培法布拉的研究人员阿尔维特科斯塔说:“双语者需要频繁切换语言-------你可能跟爸爸说话时用一种语言,跟妈妈说话是用另一种语言。这就要求你注意周围的变化,这和开车时随时观察周围是一个道理”科斯塔和同事展开了一项研究,比较会说德语和意大利语两种语言的人和只会说意大利语的人在监控任务中的表现。他们发现,双语受试者不仅表现的更出色,而且他们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较少,这表明他们在这方面更强。

9.以下对文中双语者的“优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与人交流的范围更广、能力更强

B.能通过增强抑制能力来排除干扰

C.注意力能在两件事情间自如转换

D.对获取到的信息记得更牢

10.下列不属于...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系统冲突所造成的结果的一项是()

A.造成两种语言系统的相互妨碍

B.提升了双语者多种认知能力

C.对儿童的学业造成不良影响

D.增强大脑指挥系统的相关能力

1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双语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增强人的观察和应用能力

B.两种语言系统的交流,可以消除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

C.使用双语可以使人类思维更为活跃,从而避免大脑衰退

D.频繁切换语言,就能抑制参与监控的那部分大脑的活动

三、本大题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14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①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焦郁

春雪空蒙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注】①惊:惊蛰,农历二十四气节之一。

1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是描写初春的雪景,借景抒情。

B.韩愈诗首联写出了诗人盼春喜春的心情。

C.焦郁诗首联写出了山村春雪迷漫的景象。

D.两首诗的尾联都借春雪抒发了诗人伤春惜时的情怀。

13.下列与两首诗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的首联都是对偶句。

B.两首诗都是首句入韵。

C.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D.韩愈是唐代诗人,也是著名的散文家。

14.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来描写春雪?请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 ~18小题。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②率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诸侯之所亡(灭亡)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⑤B.①②⑤C.③④⑤D.②④⑥

16.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赂秦而力亏而秦兵又至矣 ..

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 ..

C.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 ..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 ..

17.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3分)

①比喻论证②对比论证③类比论证④引用论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8.把文中画线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分)

②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4分)

五、本大题1题,共6分。

19.填写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给分,每空1分)

(1)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在河之洲,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4)苔痕上阶绿,;,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六、本大题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20 ~22小题。

两千年前的“蝉鸣”

说实话,要把曹操与关羽放到一块比,我还是更喜欢曹操。不管戏曲舞台上如何把他涂成大白脸,说他奸,说他狠,我总认为在三国时期,他不仅是个战略家、军事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一位对生活对人类充满大爱的诗人。

一般人往往记得曹操的两句诗。一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似乎有些消极,总在饮酒感叹人生的短暂。另一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倒很积极,说其不服老,人到暮年,依然志存高远。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整日战争不断,曹操在《蒿里》一诗中写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对生灵涂炭、人民煎熬于水火,充满了同情。虽在战乱之中,曹操对于未来的社会,仍抱有极大的热情,他在《对酒》一诗里描绘了一幅让我们今天读来仍会向往的“和谐社会”景象。诗云: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何等美妙的一幅理想社会画图:官爱民,民礼让。少有所亲,老有所养。头发白了就不应再干重活,到了高龄,会寿终正寝。风调雨顺,种一年吃三年。官吏清明,不贪赃枉法。民不违法,牢狱都空闭下来。尤其了不起的是最后一句:“恩德广及草木昆虫。”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爱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视自然万物之生命平等,皆施之以恩德。

近两千年之前,是何等进步的思考,是何等广阔的襟怀。

我曾经在一次诗歌讲座上说到曹操这首诗,有一位诗人下来提出了质疑:“这是诗吗?”这令我很震惊。一个诗人在灾难深重的时代,以极大的热情构写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这需要怎样的激情和怎样的爱心,怎样的襟怀和怎样的想象。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首积极明朗的政治诗,更可以看做一首诗人直抒胸臆、力争改造社会的言志之作。

古人评价曹操的诗,认为:“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这便是实实在在把曹操归入现实主义诗人行列了,当然是准确的。

我又想起那位“诗人”对曹操诗的“质疑”来。这些年来,诗界里流行的多是所谓诗人个人“内宇宙”的感叹,或者远离社会现实生活的“空灵”。许多年前,诗人公刘曾著文说:诗歌要关注人民的疾苦。当年就有位文学界的权威人士立即反驳:人民如今还有什么疾苦?甚至要组织文章进行批判。

我曾说过,文学不关心民瘼,自然人民也便不会关心文学。如果文学一味跟着低俗文艺想“娱乐至死”,那其实表明文学也已死了,至少那一部分已经死了。

说到现实主义,我想到一段德国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哥特弗里特〃贝恩的话,他说那种“天使般的缥缈声调”,只是“迎合读者的伤感与纤弱”,“并没有能征服尘世,而是在尘世面前逃之夭夭”。

曹操的诗,正是要征服尘世,要改变尘世。他不仅限于在诗里说说,而且还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这当然是生命之诗,是和着血和死生的诗。

仍然是这个德国诗人贝恩,他说:“伟大的诗人却也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距离现实非常近——他内心装满了现实,非常之世俗,是一只从泥土中生长起来的蝉。”

多好,一只从泥土里生长起来的蝉!曹操于两千年前的鸣叫之声,至今仍响在我们耳边,让我们感动。

(选自《文艺报》,2011年8月12日,有删改)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戏曲把曹操造就成奸恶小人,丑化了他的形象。

B.曹操喜欢饮酒作诗,常写诗慨叹人生无常,比较消极。

C.在灾难深重的年代里,曹操满怀激情用诗歌抒写理想。

D.用古乐府诗体写时事,说明曹操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

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头表示自己更喜欢曹操而不是关羽,旗帜鲜明。

B.文中引用曹操的作品分析其诗歌的理想色彩,很有说服力。

C.文章提到当代诗人的质疑,用以说明曹操的创作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D.作者借用德国诗人的议论来评价曹操,起到了点题的作用,画龙点睛。

22.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中画线部分的理解。(4分)

七、本大题3小题,共75分。

23.你发现班里有位同学最近情绪低落、无心学习。请你以同学身份写一段关心、劝慰的话。要求语言语言连贯、得体,不少于50字。(5分)

24.爱周学校2012级职业高考班为了深入交流、凝聚班集体,将组织一次外出聚餐交流活动。时间是7月7日晚,地点待定,费用每人20元(多还少补,账目公开)。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加。参加原则:自愿。请你以班委会的名义,拟一份通知。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语言得体。(10分)25.请补充作文题目,再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多想_________

上一篇:校长一年工作报告下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创意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