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贫调查报告范文(共7篇)
一、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以实施“三大工程”为载体,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扶贫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2005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奔小康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2006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12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具体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明确要求。从2004年至2008年连续5年,市委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尤其是2007、2008年分别出台了市委1号文件《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和农民异地转移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丽水市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广小额贷款支持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全市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奋斗目标、扶持政策、工作举措,对指导我市扶贫工作,确保扶贫实现预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二)因地制宜,狠抓“三大工程”,不断深化扶贫工作
全市各级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农民异地转移等“三大工程”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通过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到2007年底,全市欠发达乡镇通乡公路硬化率达到100%,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81.9%,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到72.2%;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通村率达到76.6%;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58.74%;实现贫困家庭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和高中段免收学费、代管费;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农户“走出去”、“输出去”、“考出去”,拓展创业空间。通过实施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从2000-2007年底,全市已累计建立下山移民小区166个、点189个,安置下山迁移农民3.78万户、14.28万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到2007年底,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口从2005年底的18.1万人减少到8.5万人,净减9.6万人,加上4万低保人口,全市低收入农户脱贫或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为75%。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3元,比上年增长13%,增加504元,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三)部门协作,结对帮扶,不断促进扶贫工作
部门各尽其职,深化项目引导,增加农民收入。5年来,全市欠发达乡镇实施开发农业和产业化扶贫项目2580个,投入开发资金5.57亿元,各级财政扶持资金7269.8万元。新建农业基地56.9万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91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24家,覆盖行政村1441个,带动农户11.7万户。全面实施“一户一策一干部”和“一村一计一部门”帮扶机制,通过单位结对村、干部结对户的办法,把帮扶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做到人。2007年,全市31421名干部结对33761户低收入农户,资助资金1217.4万元,帮扶项目10590个,项目资金2032万元。同时,不断深化“六个双百”活动,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合力共建新农村、合力扶助低收入农户。2007年,百家民营企业扶百村结对帮扶115个村,落实帮扶资金1369万元。1055家文明单位与940个村结对,落实帮扶资金533万元。55名侨胞、27个侨团结对帮扶76个村,共捐资761万元。青田县还开展“百个侨团助百村”、“千名华侨扶千户”活动,共有327名华侨以各种方式参与农村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共落实帮扶资金81.2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来不懈的努力,全市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一)制约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外在因素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立地条件差、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市耕地量少、块小、分散,而且生产性基础设施落后,不少己年久失修,制约了我市农业发展和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二是特色产业扶贫水平较低。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量少、规模小、设备差,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全市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再加上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专业合作社组织从事种养业的比例高,粗放经营的多,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少,产生的经济效益低,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单一。城镇产业规模小,二、三产业发展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足,难以让低收入农户从第二、第三产业获得更多的收入。五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向下延伸不够,低收入农户对市场信息和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对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明确,致使农业生产难以与市场对接,加之部分农村文化阵地萎缩,公共文化体系缺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强,影响了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六是一些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无法带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二)制约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也不少。扶贫工作要靠“内治外帮”,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最终要靠自身的努力,只有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才能抓住扶贫工作的“牛鼻子”。目前影响他们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一些低收入农户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模式,离开土地的脱贫致富能力较弱,有的仍未摆脱“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养鸭为了找点油盐钱”的自然经济状态,他们的商品意识、科技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都很低。二是由于受科技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一些低收入农户生产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传统的自然习惯,部分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较差。三是部分低收入农户“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过去长期实施“送钱、送粮、送衣”的扶贫方式,致使一些地方的低收入农户产生了靠政府靠社会救济度日的依赖心理,失去了改变贫困的信心,存在着一种比物质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志气”贫困。
(三)扶贫的方式方法还需改进。一是强调经济的多,重视人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少。有些地方往往强调的是增加“物”的因素,而忽视“人”的因素,一谈到扶贫就强调加大资金投入、发展项目等等,对于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宣传不够。二是缺乏对症下药、分类指导。有些扶贫资金、项目,采用平均分配办法,直接影响了扶贫的效益和效果;机关干部在帮扶中,下去的人多,但帮助分析贫困原因、指导脱贫办法的少;在帮扶措施上,有些地方对不同类型贫困户缺乏有针对性的帮扶,采用的办法不多、措施单一。三是有些地方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主要反映在一些基础数据上,包括低收入农户、低保对象的确定,有些就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不够准确、真实、可靠。比如有些贫困户是由于家庭成员不承担或少承担赡养和扶养义务造成的,但这类情况在一些地方仍把他们列入扶贫对象,以致造成不良影响。
(四)一些政策、措施还不尽科学合理。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诱发新的债务。如下山脱贫中,生活在偏远山区的部分农民由于自然条件差,致富门路缺,原始积累少,而异地转移成本较高,农民除了政府补助的部分之外,自己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特别是低收入农户难以承担,导致部分下山移民负债。又如康庄工程对村级配套资金要求较高,我市地处高山的村级经济一般都较薄弱,有的村由于实施康庄工程导致村集体背上了债务,甚至有些村还存在因筑路而返贫的。二是资金渠道多头分散、门槛高,受益难。据了解,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财政投入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资金也不少,但这些资金各有各的主管部门,各有各的投向,各有各的管理方式,造成项目规划、实施、验收不好统筹协调,增加乡镇村的操作成本、农户的生产成本。其中很多扶贫项目资金都是以“以奖代补”的形式下发或申请条件要求较高,而低收入农户由于无资金、无能力进行启动实施,根本无法争取项目资金,所以扶贫效果收效不大。再是有些规划项目不尊重群众意愿和不切合实际,有的地方农民想做的项目,相关部门没有规划,就不能申请扶持资金,而部门规划的项目不一定适合在当地实施,但为争取资金又必须申报,最终效益不好。三是低保扩面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低保“提标扩面”将能更有效解决农村最低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但“提标扩面”下达比例指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低保对象难确定。由于分配到乡镇、村的指标是固定的,造成部分农村出现“粥少僧多”或者“粥多僧少”,引发农村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二是部分乡镇因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落实,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出现落实不到位情况。
(五)扶贫的机构、力量有待加强。一是扶贫的主管机构不健全。目前市本级和大部分县(市、区)扶贫办没有独立(青田、云和除外),大多与农办或农业局合署办公,而且办公室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或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二是扶贫的资源、力量有待整合。扶贫工作要求多部门协作,但当前的协调主要在资源动员上比较有效,在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上部门间的协作明显不足,形成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很好地将部门的资源、资金整合运用,形不成合力,造成各方面都在抓,而各个方面又都出现资金缺口、项目效益不明显的问题。而且多数县(市、区)缺乏统筹兼顾、有效整合的机制,降低了扶贫的效率。
三、对策与建议
做好农村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我市必须在认真总结过去扶贫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有效推进扶贫工作,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理清思路,加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
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市委[2008]1号文件的同时,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把扶贫开发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抓住扶贫关键环节,用统筹的眼光看扶贫,综合的手段抓扶贫,真正把扶贫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
一是加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生态农业、高效特色农业的需要,统筹规划,加大对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农林生产条件,为可持续发展打实基础。
二是狠抓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认真贯彻执行市委生态移民的决定,把高山远山立地条件太差的农户“请”下山。充分考虑就近就业、就医就学等各方面因素,选准移民点(如工业区附近、中心镇等),做到“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要提高低收入农户特别是特困农户搬迁的补助标准,以及搬迁后的帮扶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降低移民户的搬迁费用。
三是进一步规范扶贫对象的审定。扶贫对象的确定必须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规避人情因素,确保准确、真实、可靠,把真正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纳入建档立卡对象,扶贫项目与低收入农户对接到位。
四是加强扶贫分类指导工作。要继续向开发性扶贫、救济性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管齐下的方式转变。要积极开展信息帮助、产业扶持等开发性扶贫。目前我市贫困对象中近三分之一是老、病、残等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适宜“造血式”的扶贫,对这部分人员应纳入政府低保救济。要进一步做好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尽量减轻乡镇的负担,对欠发达乡镇要给予特别的照顾,以更好地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
(二)明确责任,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完善扶贫工作组织。市本级、各县(市、区)要尽快建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扶贫工作机构,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市、县、乡、村及相关部门的扶贫责任,明确目标任务,贯彻好“以人为本”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方针,帮助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路子。落实“一把手”负责制,统筹抓好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做足“农”字文章,加大引导、指导、帮扶的力度。
二是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扶贫工作力度。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是基层扶贫工作的生力军,要强化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责任。乡镇扶贫工作要有专门组织、专人负责,协助村领导想办法、抓落实,发挥好基层扶贫的主体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县主管部门和帮扶部门的责任,扎扎实实协助乡镇党委政府搞好扶贫工作。
三是建立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建立科学严谨的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准确评价扶贫工作的成效,努力避免以表面的数字统计成果取代实际增收效果,用考核促使“真扶贫、扶真贫”落到实处。
(三)政策扶持,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渠道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促进信贷扶贫,增加低收入农户增收实力。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在用足用活现行上级扶贫政策的同时,继续努力向省委、省政府争取扶贫政策和补助资金,对一些不尽科学合理的扶贫政策,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二是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为加快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应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引导农民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对低收入农户应给予特别优惠政策。三是全面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形成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等贷款方式优势互补的格局。积极探索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新模式,扩大贷款范围,开展农村社区资金互助组织的试点。鼓励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个人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四)提高素质,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能力
扶贫先要“扶志”和“扶智”,才能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能力。首先要典型引导,增强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要从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功典型中,发现规律,汲取经验,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大力弘扬基层群众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社会环境,建立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的激励机制,增强广大低收入农户勤劳致富的光荣感。其次,坚定不移地提高农民素质,实施科教扶贫。要紧紧抓住提高贫困农民素质和产业科技含量,深化科教扶贫。要引导低收入农户积极参与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在利用培训基地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采用流动式培训、乡村培训等灵活多样方式,尽量方便群众参与。以科研院校为依托,引进人才和技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引进新技术,培养新人才,定期邀请专家、技术人员为低收入农户讲课、传经送宝。要认真组织好农民职业实用技术培训,本着“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努力使每个有能力脱贫的贫困农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要充实县乡农技推广队伍,完善技术服务手段,普及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对低收入农户使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辅导。
(五)科学帮扶,完善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要从愿意为村里作贡献的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能人中培养村干部,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对他们加强政策、法规、技术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素养,增强其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重奖优秀村级干部,激励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作用,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奖励,提拔重用。
二是积极推进互惠式产业扶贫。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业主、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基地,大搞农业综合开发,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在方式上,多扶持与扶贫项目相关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低收入农户签订生产合作合同,项目主管部门与龙头企业签定产业扶贫合同,项目风险由企业承担。当企业保证了低收入农户的利益、实现了预期的增收目标时,项目主管部门及时给企业兑现项目资金,使低收入农户利益得到充分保证。
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把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卫生事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继续落实农村低保、“五保”集中供养、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救助、残疾人扶贫等救助政策,确保特困群众的困难救助落到实处。要建立贫困群众法律援助机制,及时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一、全市扶贫对象住房困难状况
根据2010年底调查数据,全市共需改造农村危房14.6万户(其中新建11.9万户,维修加固2.7万户),全市农村现有160多万农户,危房户占了农户总数的9.1%。住房困难群体主要是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这部分人大多是因灾因病致贫,且文化程度低,没有一技之长,基本没有经济来源。住房状况主要表现为:一是以土坯房居多,住房困难户中,居住土坯房的占80%以上,这些房子多为上世纪60至70年代建造,少数甚至是解放前所建的老屋,大都未粉刷、未整修,因白蚁侵蚀、木料腐朽、墙体裂口等状况,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二是住房面积小,人均不足10m2,农户一家老中少三代7-8口人全部挤在不到50m2小房子里的为数不少;三是房屋质量普遍较差,经不住大风大雨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全市每年因灾倒房面积在60万m2以上;四是很多房屋位于偏远山区,居住分散、村落杂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不畅,农村居民普遍使用简易厕所,大部分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供水、环境卫生、污水与垃圾处理等问题突出。
二、赣州市解决扶贫对象“住房难”的主要做法
针对全市扶贫对象住房困难状况,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发改、财政、规划建设、扶贫和移民、民政等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帮扶力度,2009年和2010年共计完成15821户农村危房改造。主要做法如下:
1、做到“三个落实”。
一是落实组织保障。赣州市、县、乡三级都成立了高规格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调度、强化督查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措施,确保了农村住房困难户危房改造工作的扎实稳步推进。二是落实资金保障。09-10年共争取上级建房补助资金17403.1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补助1582.1万元,政府补助平均每户建房户1.2万元的建房资金;制定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发放管理办法》,设立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专户,通过一卡通及时将核定的建房补助资金发放给建房户,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运行;积极采取措施,通过银行信贷、社会捐助和农户自筹等多种渠道筹措建房资金。三是落实帮扶措施。结合全市正在深入开展的“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通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等举措,积极帮助扶贫对象解决建房困难。如上犹县实行“三帮”、“五帮”制度,“三帮”即:一名县直机关干部、一名乡镇干部、一名村致富带头人共同帮扶一户建房困难户;“五帮”即以上三人负责为建房困难户帮选址、帮找施工工匠、帮运建筑材料、帮1500元建房资金、帮监督安全质量。
2、坚持“四个注重”。
一是在布局上注重以规划引领农房改造工作。把解决扶贫对象基本住房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对有条件的区域本着安全、经济、环保、省地的原则,提倡适度集中连片建设。二是在建房对象的确定上注重程序到位,确保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执行申请、评议、公示、审核、审批及备案等程序,通过政策公开、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等方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注重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建房优惠政策,规划、国土部门在宅基地审批上,除原则性规定外,对扶贫对象建房的宅基地审批给予特殊照顾,同时简化手续、减免相关费用,并免费提供图纸资料;财政部门确保按期及时拨付建房资金;林业部门减免育林费,对自有木材经审查后给予免费放行;供电部门协助实施供电线路改造;金融部门帮助符合条件的建房扶贫对象办理建房小额贷款。四是注重创新农房改造新模式。分散建设就地安置模式,对于有能力自行建房的扶贫对象,政府补助的建房资金打到“一卡通”,由其自行筹划建房,政府主要帮助搞好规划、提供技术指导。村委会代建模式,在建房户自愿的前提下,由村委会代建房户统一请施工队伍,统一新建房屋,这样建房户省心省事,又确保了房屋质量,加快了建房进度。
3、严把“五个关口”。
一是严把对象选取关。搞好调查摸底,区分轻重缓急,严格工作程序,实行阳光操作,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的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问题。二是严把建房选址关。遵循原址加固、就地重建、就近新建的原则,把农房改造与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有机结合,统筹考虑,统一规划设计,科学划定建房区域,做到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充分利用原有老宅基地、空闲地建房。三是严把工程质量关。制定了《赣州市农村危房改造上,按户均90m2计算,一年需建房用地2 7 0 0多亩,省里给的农民建房用地指标竣工验收标准》,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程质量监督组对房屋新建进行指导和工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保障房屋施工质量。四是严把资金使用关。坚持“专账管理,封闭运行”原则,做到资金专款专用、分账核算,组织监察、审计等部门定期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五是严把居住环境关。按照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的农村居住小区要求,遵循“水电配套、人畜分离、建一绿一”的原则,完善配套设施,优化人居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1、分配指标偏少,改造任务重。
“十二五”期间,全市需改造农房14.6万户,五年内平均每年要完成2.9万户,按照目前国家、省分配我市每年约1.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指标测算,五年只能完成7.5万户危房改造任务,全市还有将近7.1万户贫困农户在“十二五”期间难以解决基本住房问题。
2、补助标准偏低,农户建房难。
按现有政策,户均改建房60m2,每平方米按600元造价计算,则每户建房最少需投入资金3.6万元。目前,户均1.2万元的建房补助资金,对于无生活来源或少生活来源的贫困户而言,仍难以筹集到足够的建房资金。
3、建房用地紧张,供求矛盾突出。
全市每年有建房需求的农户在2万户以全市每年只有1200亩,缺口1500多亩,造成出现很多农户未批先建现象。
4、地方财力弱,资金压力大。
我市多数县(市)非常贫困,若建房配套资金按西部政策延伸县8:2比例和非西部政策延伸县6:4比例,则我市财政需配套资金2.4亿元,大大增加了财政的压力。
四、解决扶贫对象“住房难”的对策建议
对策建议一:加大扶持力度。鉴于赣州市扶贫对象住房困难户多、农房改造任务重的实际,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增加我市每年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我市扶贫对象“住房难”问题。鉴于赣州属于革命老区、地方财力非常困难的实际,取消我市西部延伸县8:2比例资金配套,改由省全部配套,非西部延伸县则按8:2比例由省、县给予资金配套。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房改造补助资金标准,缓解农村住房困难户建房资金压力。充分考虑赣州农村人口多的实际,增加我市农村居民建房用地指标,解决供求矛盾突出问题。
对策建议二:拓宽筹资渠道。在充分整合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移民搬迁、灾民倒房恢复重建、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等政策性资金、资源支持贫困农户农房改造的基础上,按照“规划到村、扶贫到户”原则,探索建立安排财政扶贫资金专项用于支持贫困户建房机制。对于无生活来源或少生活来源的贫困户而言,户均1.2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远远难以满足贫困户的建房需求,建议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安排扶贫对象建房补助专项资金,符合条件的农户每户补助2万元用于解决建房建房资金不足的问题。按户均建房60m2、每平方米600元造价计算,每户建房需投入资金3.6万元,政府补助资金达到3.2万元以上,这样能够使得经济极度贫困农户也能有足够的建房资金解决基本住房问题。
对策建议三:强化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将解决扶贫对象基本住房作为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市、县、乡镇进行表彰与奖励。加强经费保障,给予必要的专项工作经费,将解决扶贫对象基本住房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强指导与服务,省、市、县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充实力量,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农房改造中遇到的有关技术问题。
摘要:我国的扶贫相关工作在这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不过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的扶贫任务仍然是很艰巨的。我国的目标是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距离现在就只有5年的时间而已了,因此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很紧迫的。我们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将扶贫战略有针对性的调整,稳定落实好“真扶贫,扶真贫”的相关工作。本文主要围绕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展开探究。
关键词:精准扶贫;战略;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066-01
一、将贫困人口的识别方式进行升级
第一:贫困识别包括了贫困率以及失业率等等多项指标,因此它是作为一个综合系统来进行运用的。但是在我国的扶贫工作中,我国为了能够高效的开展“精准识别”,从而根据一定区域的收入贫困线来参考。因此,应该改变传统的识别贫困的机械模式。这就需要在我国现有的贫困人口规模基础上针对性的建立一些与贫困识别有关的制度从而更好更快的将贫困人口数量和规模修正并确定。不仅如此,要一视同仁的看待扶贫工作中的集中片区以及片区外的贫困群体,这样不仅能够大范围的帮助贫困人口,还能高效的将扶贫工作的识别性以及帮助性最大效率的发挥出来。
第二:在原有的识别方式基础之上朝着“准确度高、易操作且成本低”的识别方向前进,为了将贫困人口的变化适时地、有效的监测出来,就应该要最大效益的考虑到行政成本的增加。举个例子,就拿贵州省威宁县来说,该县识别贫困人口的主要方式就是“四看法”,这个“四看法”主要是看房子、看家里粮食、看家里劳动力以及看家里读书人。这样能够准确地、最大程度地将贫困人口数量以及规模识别出来。
第三,将横向识别的“参与式”这种识别方法逐步的推广实行,通过同一个村子里的居民们自行评选,或者使居民自己申请贫困户以及居民推选贫困户等等方式来让其他居民清楚地知道并了解真正的贫困户是谁,从而通过一系列的评选过程来确定相关的扶贫对象。
二、有针对性的、符合实际的探索相关扶贫路径
我国的贫困人口还很多,就目前的扶贫形式来说,我们还应该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来寻求更为合适、有效的扶贫方式。第一,通过生产方面和就业方面的相关性,可以扶持这两方面的发展从而使部分贫困人口通过劳动力实现脱贫。并且,还可以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产业,并发展特色产业连带的相关工作。第二,重点解决移民搬迁这一类贫困人口,寻找发展条件比较好的地点让他们搬迁过去,这样一方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又能够改善贫困人口的生计问题,一举两得。第三,对于一些丧失劳动力的贫困人口,要通过低保政策来对他们进行生活上的支援和帮助。第四,对于一些因为生病致贫的贫困人口,要通过医保政策来帮助他们解决医疗费用问题,同时在后续的生活问题上,还可以给予这一类贫困人口生产与就业方面的帮助。
为了能够在2020年使农村人口全面实现脱贫,要根据不同区域的贫困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扶贫工作。与此同时,要通过“施工图”、“进度表”、“工作台账”来对我国的592个重点扶贫工作县进行脱贫工作。同时,在扶贫工作进行的每一个过程当中,要将所有的工作流程、目标任务、帮扶措施以及帮扶干部名单等全部公示到墙上去,要做到扶贫工作透明化。在进行扶贫工作的同时要明确工作任务以及把握工作时间,保证扶贫工作从集中攻坚上升至巩固提高直至最后的全面消除贫困。
三、将相关的扶贫管理机制建立并完善
(一)为了能够高效的实现精准脱贫,要将主要重心放在“扶贫对象退出机制”上。同时,在贫困户脱贫以及贫困村县脱贫之后,相关的退出程序以及退出标准要根据要求来进行,做到严格实施。在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管理的时候主要考核社会保障现状、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水平、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减贫人口数量以及贫困群众增收等几个方面,并根据考核这些方面得出的结果更好的进行相关扶贫工作。同时,根据省级下达的指标为基准,在对不同情况的贫困地区要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以及扶贫方式。鼓励相关贫困县更早的完成扶贫工作,在提前完成任务的县区可以继续享受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其他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县区就要受到否决,通过这种压力促进贫困工作的高效完成。
(二)为了能够有效的开展扶贫工作同时推动扶贫工作更好的发展,有关机构和部门要构建相关的扶贫工作平台。就目前情况来说,省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的是指导和监督方面的工作,因为县级地区已经能够审批扶贫项目了。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在扶贫工作上的原因,扶贫工作的透明度、效率以及可持续性往往不尽人意,因此要构建一个社会扶贫服务平台就迫在眉睫了,这个服务平台的作用主要是将组织人员、传播信息以及整合资金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扶贫工作的开展。当然,这些措施的实行都是建立在有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服务平台当中的组织人员相当于一个社会力量,他们能够在政府的引导之下志愿的参与到特定的扶贫工作当中去。信息传播功能指的是能够将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贫困区域的扶贫工作信息以及贫困信息发布到某些平台上,促进社会的发展循环。资金整合功能主要是进行融资方面的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拓宽扶贫工作各方面的项目渠道,还可以高效的管理扶贫工作的相关资金。
(三)就新时期的扶贫工作来说,主要的力量就是金融扶贫措施,这种时候就要对小额贷款工程进行大力支持,在每个乡镇点以及贫困村设立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建立健全各类与贫困户生活息息相关的风险补偿基金,与此同时还要加大贫困村的扶贫互助资金力度,让居民们更早脱贫。
参考文献:
[1]韩雪峰;王春宇;农村贫困人口走出贫困的路径[J];辽宁经济;2009年05期.
[2]王思铁;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年04期.
自查自纠的报告
市纪委:
曲靖市扶贫办根据市纪委•关于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曲纪发„2011‟18号)的要求,现就扶贫办党组廉洁从政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学习宣传《廉政准则》情况
(一)广造声势促学习
扶贫办把学习•廉政准则‣作为党组及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领导干部集中学习了•廉政准则‣、贺国强同志在中央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把握思想精髓,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在学习中,我们对•廉政准则‣的“八个方面、52个不准”和贺国强同志提出的“六个重点”,进行了持续深入的学习,做到“四个一”:即党员干部每人一份•廉政准则‣原文,以便于个人学习和贯彻落实;召开一次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专题学习会,并就怎样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廉政准则‣作出统筹安排,提出具体要求;召开一次学习情况汇报会,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共同讨论•廉政准则‣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学习情况检查,以点评会的形式,对•廉政准则‣学习掌握情况进行检查点评。通过强化学习、宣传、教育,使•廉政准则‣的精神实质和具体规定,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观念,外化为其行为,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廉政准则‣的自觉性。通过“四个一”促进党员干部职工廉洁自律,强化服务意识,推进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坚守“四线”促自律
通过深入学习思考,扶贫办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学习、牢记准则内容,把握准则精髓,是执行准则精神和要求的基础和前提,最根本的是启发自觉、廉洁自律,注重在思想上设防线,在心灵上构筑堤坝。要坚决守住“四条线”:一是要守住党纪国法这条红线不可触;二是要坚守廉洁从政这条底线不可逾;三是要筑牢思想道德这道防线不可破;四是要把握好人际交往这道界线不能越,促进干部职工廉洁自律。
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突出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情况
(一)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专项治理情况:
通过多方征求意见及内部清理,市扶贫办无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受礼品礼金及有价证券问题。
(二)无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委托理财或获取内幕信息谋取不正当利益情况。
(三)无领导干部私自从事营利性活动情况。
(四)无领导干部违规多占和买卖住房以及违规参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买卖情况。
自2010年1月以来,市扶贫办未接到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信访举报,无任何案件受理、核查、查处等情况。
三、建立健全《廉政准则》相关配套制度措施情况 市扶贫于2011年1月7日结合•廉政准则‣要求编制下发了•曲靖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科室职能职责‣、•曲靖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会议制度‣、•曲靖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公务接待制度‣、•曲靖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公务车辆管理规定‣、•曲靖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保密工作制度‣•曲靖市扶贫开发办公室经费管理制度‣•曲靖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自身建设制度‣。
四、存在问题
一是在公务用车的管理上还不够严格,公务用车监督管理还不到位。二是日常办公用品管理还不到位。
五、整改措施
(一)严格公务用车管理,降低车辆运行成本。一是严格建立车辆使用登记制度,并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交通安全责任。二是加强公务用车监督管理,严防公车私用。
(二)严格执行接待工作规定。公务接待费用支出严格控制,严禁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大搞宴请,严格控制接待标准和陪餐人数,降低接待费用。
(三)加强日常办公用品管理。一是制定日常办公用品采购计划,禁止乱采购的现象。所有公用财物造册登记,新购财物先入账后发放。二是充分发挥现有的电子化办公优势,大力推行电子化办公、办文,节约办公用纸数量,逐步取消纸质文稿,严格控制文件印刷数量,文件印刷、复印纸张如无特殊需要均双面使用。
桃花沟村位于郧县城关镇西部,与郧县最边缘的大柳乡相邻,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丹江库区移民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 (20XX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5%。
有史以来,桃花沟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农民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返乡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扶贫目标及对策
针对桃花沟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桃花沟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扶贫目标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扶贫对策
一是完成村主干道的公路扩宽、硬化。力争在20前投资600万元完成郧庙路至村万头猪场的6.5公里道路扩宽、硬化,达到路石宽8米,水泥路面宽6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桃花大道景观带。
二是改善土地生产条件。20XX-通过对桃花沟进行水、田、路、渠的综合治理(面积450亩),形成耕地园田化、梯田化;新修河堤石岸 6000米,改挖河道400米;修建机耕路28条2400米、田间作业道36条4500米;维修库塘8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计划从年开始,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种猪繁育场,专门繁育子胥湖土黑猪(年繁育10000头以上),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子胥湖集团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形成万头养殖规模。
四是建设千亩生态桃园。计划20XX-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生态桃园,引进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樱桃品种。桃园内套种草莓或花草,实行立体种植,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景点,培植 春赏桃花、夏摘桃果 的桃文化观光园。
五是建设大型沼气发酵罐并扶持农户发展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供农户照明和养殖场供热,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供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及农作物,沼液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实现农产品的有机化。到20,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农户庭院绿化和景观化,实现庭院靓化。
六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办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 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七是整合项目,建设桃花沟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投资5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游客接待中心、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奠定基础。
八是发展旅游服务业。修建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休闲农庄,配套发展餐饮业,计划新发展农家乐12家,使全村的农家乐达到20家,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年营业额达到600万元以上。
保障措施及建议
保障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桃花沟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桃子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 小生产 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落实工作责任。子胥湖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挂帅的扶贫工作专班,全面负责桃花沟村扶贫工作,同时下设多个工作部门和子公司,具体负责单项工作。其中,项目部负责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程部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财务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产业扶贫的实施;润景园林公司负责观光景点建设和全村绿化工作。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3篇)关于农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3篇)。公司按照计划进度,逐年逐项进行检查考核。
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和房产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项目上给予支持。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项目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一
今年以来,xxx紧紧围绕省委“xx”扶贫攻坚行动、州委“xx”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和县委“xx”精准扶贫总体工作思路,积极学习借鉴关卜“梅滩模式”,按照县委xxx提出的“一做、二争、三抓”的扶贫工作要求,迅速行动,扎实推进联系村精准扶贫各项工作。
一、联系村基本情况
xxx村位于xx乡西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属汉族、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79户、932人,其中:筛选出贫困户39户,贫困面覆盖率22%,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84.4亩,人均占有耕地1.7亩。全村草原总面积4713亩,草畜平衡1279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
xx家村位于xx乡北部,属典型的干旱山区,是属东乡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全村有152户、745人,筛选出贫困户xx户,已全部建档立卡。全村耕地面积1558亩,人均占有2亩。羊存栏达699只,出栏1165只,牛存栏233头;全村共有劳力352名,其中劳务输出200人。经济以养殖、劳务输出为主,二、所做的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县xxx班子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抽调了xx名专职工作人员,驻村开展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紧紧围绕实现脱贫和实现小康两大目标,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增收有路子、脱贫有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一年扶贫工作方案、精准扶贫三年发展规划和五年奋斗目标,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细化,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为全面开展好此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对象精准。xxx村、xxx村两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按照精准扶贫核心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扶贫工作底数,全面了解群众在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增收等方面的困难,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我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利用2周的时间,逐门逐户对贫困农户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将贫困户人口信息、住房、羊圈等基本信息以文本和图片等形进行了归档整理,并认真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全面完成了两个村258户、1032人的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了贫困数据清,贫困底子明,为下一步全面落实好扶贫项目提供了详实准确的数据资料。
三是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认真落实促农增收“七个一”工程,以产业培育、富民增收为核心,全面完成了xx亩旱作农业推广种植任务,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xx期、xx多人次,发放良种羊xx只,修建暖棚xx个,扩大了养殖效益。组织引导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xx多人次,继续加大在外枸杞种植面积,今年又在青海诺木洪、格尔木等地在原有的种植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近xx亩,进一步增加了劳务创收。
四是关注民生困难,夯实发展基础。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工作理念,认真谋划,向省财政厅争取的总投资700万元的xx乡xxx、xxx等三个村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已下达,项目建设规模426.5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13.65公顷。通过农、田、水、路、林工程的实施,实现“田块平整化、排水沟永久化、道路网络化”,逐步完善百和乡赵家沟、何闫家等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提高农业生产收入。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按照精确识别、精细管理、精准帮扶的工作要求,一是全力实施好“六个一”到村到户帮扶措施,真正把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
二是加大基础项目争取实施力度。针对两个贫困村缺乏的基础所需,进一步加大汇报衔接和争取力度,千方百计实施一批道路硬化、饮水、医疗、住房、荒山造林等项目,帮助两个村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人居环境。
三是着力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向省州部门的汇报争取,千方百计发动、组织、引导群众发展规模养殖、药材种植,鼓励更多的能人发展清真餐饮业。进一步加强与县劳务部门和双联帮扶单位的衔接联系,及时掌握并提供各类用工信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二
xx乡民族中心学校精准扶贫工作,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村村支两委的紧密配合下,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坚持真情扶贫,办好实事,注重实效,强化服务,在促进发展上下功夫,推进和加快了帮扶村组贫困户的脱贫致富的步伐,现就我们具体做法汇报总结如下:
1、加强领导、各负其责。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乡中心学校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乡中心学校校长为组长,全体校委会人员为成员,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分工到人,各司其职。
2、上下联动,密切配合。我们根据政府的安排和步骤,与村组干部紧密的配合,与帮扶对象交心谈心与他们打成一片,当好参谋,做他们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3、深入实际,摸清情况。
根据县、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抓紧抓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1)深入帮扶家庭了解情况。在2020年x月,工作人员与村委会人员三次深入帮扶村、组,摸底排查,掌握基本情况。
(2)再次初选贫困农户名单。在2020年x月,工作人员与村委会人员再次深入各户初选贫困农户名单,予以公示。
(3)甄别确定贫困农户名单,协助各部门按照上报的贫困户名单,完善相关档案。认真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4)最终确定帮扶对象,再一次人深入帮扶家庭,与帮扶对象拟定脱贫措施,并签订协议和承诺书。
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我们服务范围内共帮扶家庭74户,帮扶人数184人,其中在籍学生27人,经筛选20xx年末,帮扶范围内脱贫25户,20xx年底脱贫25户,20xx年底脱贫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4户。
4、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制定精准帮扶工作方案,分别针对各项工作签订目标责任书和承诺书,规范了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本次共计帮扶干部13人。服务范围内贫困户对象中计划实施养猪328头,养鸡1478只,繁殖母猪4头,养蜂8群,预计产业发展投资八万多元。教育助学19人,计划争取雨露计划圆梦行动补助对象4人,补助资金每人2万8千余元。预计危房改造32户,投资三十多万元。
5、下一步工作打算
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和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拟定的产业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户,资金到户,效益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任重而道远,脱贫决不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要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离真正脱贫的目标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我们全体人员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协调意识,以务实诚信、多办实事的优良工作作风来做好今后的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个人工作总结三
2020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在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xx镇xx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xx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三、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四、加强领导
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即十子法。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一个抓手”,即抓手法。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基本情况
庆阳辖内7县1区, 是六盘山连片特贫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截至2015年8月末, 全市贫困人口共计54.86万, 贫困面达20.94%, 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因此, 集中金融资源实施精准扶贫, 具有必要性、现实性和针对性。
(一) 组织领导得力
全市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了所在地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并对辖内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督查, 开展了金融扶贫示范县、金融支持革命老区建设示范县的创建工作专题调研和专项推动。通过召开金融联席会、信贷工作座谈会, 制定下发了《2015年庆阳市信贷增长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庆阳加快扶贫开发的意见》等文件, 引导金融机构重点围绕精准扶贫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二) 积极推动落实
庆阳市辖内华池、合水两县积极创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 率先在全市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 涉农金融机构与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了主办行合作协议, 为其提供金融服务, 并累计发放贷款6 240万元。
(三) 加大信贷支持
一是为精准扶贫注入了大量再贷款资金。截至2015年8月末, 人民银行占用支农再贷款限额9.9亿元, 累放支农再贷款9.4亿元。二是积极引导全市金融机构扶贫, 重点加大信贷投入。截至2015年8月末, 全市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0.9亿元、双联惠农贷款8.93亿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2.39亿元、农耕文明贷款1.12亿元, 助学贷款9万元, 为贫困群体提供了信贷支持。
(四) 缓解贷款难题
在人民银行庆阳市中心支行的推动下, 人民银行、财政部门、法人金融机构积极落实“降、贴、让”措施, 即“及时落实人总行关于降低支农再贷款利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 财政部门给予支农贷款适当贴息, 法人金融机构适当降低支农贷款利率”, 通过三方努力, 切实降低了支农贷款利率, 有效缓解了农户贷款贵问题。
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一) 部分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不足, 积极性不高
目前, 庆阳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仍然以强大的实力和悠久的历史, 在金融业以几乎垄断的市场份额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权限相对集中, 市县分支机构授信额度普遍较低, 因此, 部分国有商业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 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不高,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 表现出不主动、不积极、不配合, 存在被动应付、敷衍了事的现象, 导致支持精准扶贫工作进度缓慢, 工作任务难以完成。
(二) 个别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个别县政府扶贫部门与辖内金融机构之间沟通协调较少, 信息共享不全面, 双方存在“雾里看花”现象。即地方政府的一些扶贫措施未及时告知金融机构, 同时, 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工作措施未及时向地方政府汇报。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 导致个别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存在时滞, 工作开展情况不甚理想。
(三) 部分金融机构扶贫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全市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的方式多为信贷支持, 主要表现为向贫困群体发放贷款, 利率水平普遍上浮偏高, 并未降至合理区间, 加之担保基金不足, 个别地方政府贴息不到位, 形成银行欠息挂账, 金融机构发放扶贫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导致贫困群体获得实质性的帮助较少, 未达到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要求。
(四) 金融服务有待创新
目前,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受垂直管理体系限制, 市、县分支机构缺少自主创新能力, 因此, 全市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主要集中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如合水县金城村镇银行推出信贷产品“金灿灿”, 惠及果农722户, 发放贷款5 821万元;合水县农村信用联社推出信贷产品“金果宝”, 惠及果农2 406户, 发放贷款11 090万元。尽管地方法人机构大力开发产品、不断创新服务, 但对贫困群体而言, 这些金融服务仍然难以满足贫困地区群众的需求。
三、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一) 建议金融机构高度重视, 提高认识
人民银行应积极引导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 在深刻领会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 充分认识扶贫攻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坚定决心和信心, 从讲政治和践行社会责任的高度, 提高认识、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精准发力, 把金融精准扶贫放在心上, 落在实处。同时, 对辖内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抽查, 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推进措施和意见, 全力促进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
(二) 建议地方政府建立银政协调机制
地方政府应积极搭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平台, 如通过召开银政座谈会等形式, 将政府扶贫部门项目告知金融机构, 为扶贫项目争取信贷支持。同时, 使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实现信息共享, 加强信息交流, 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此外, 地方政府应对金融扶贫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时协调解决, 通过银政之间的有效互动, 推动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效化。
(三) 建议人民银行积极探索金融精准扶贫方式的多样化
人民银行应结合双联行动, 将扶贫村创建为金融精准扶贫示范村。同时, 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建立以人、财、物投入为辅, 以信贷支持和提供金融便捷服务为主的“一对三” (即“行对村”“行对企”“行对户”) 的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 严格落实金融精准扶贫主办行制度。同时, 充分利用现有信贷产品或开发新的信贷产品, 加大对示范村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和农户的信贷支持, 并在信贷政策上予以倾斜, 贷款利率予以优惠, 使贷款期限与农业、企业生产周期和农户需求匹配。
(四) 建议金融机构创新服务, 扩大带动效应
建议金融机构做好涉农项目, 提高贴息贷款占比, 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严格落实利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县域不得高于5.85%、非县域不得高于6.85%的要求。辖内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切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重点支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涉农企业, 发挥辐射带动脱贫致富的作用。同时, 紧密围绕庆阳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岐黄中医药文化生态园等重点项目, 加大信贷投入。
摘要:2015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省调研时强调, 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5月, 甘肃省老区脱贫致富工作会议在庆阳市召开。处于发展期的庆阳市, 如何借助金融资源实现脱贫致富, 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笔者在庆阳市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的基础上, 对存在问题深入分析, 部分金融机构对精准扶贫工作认识不足、扶贫方式单一等是影响金融扶贫效果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可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人民银行3方面着手, 建立协调机制、创意服务手段。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支持,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许锡龙.金融支持扶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金融, 2013 (09) :9-12.
【关于扶贫调查报告范文】推荐阅读:
关于2005年扶贫攻坚工作总结报告07-08
关于扶贫的宣传稿件06-01
关于扶贫工作自查自纠09-24
关于精准扶贫感悟心得体会1000字11-01
关于扶贫开发“双到”实施情况的工作汇报10-13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调查报告范文09-19
关于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征文作文07-07
扶贫攻坚征文范文05-27
扶贫开发帮扶措施范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