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电气控制教学的初探

2024-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机床电气控制教学的初探(共12篇)

机床电气控制教学的初探 篇1

[摘要] 机床电气控制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实习教学和理论教学结合,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机床电气控制;理论教学;实习教学;社会实践

《机床电气控制》是一门专业课,它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它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是职校机类、机电类和电类专业很重要的课程。该课程以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为主要控制对象,向学生讲授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程序及控制装置的设计方法。由于电气设计技术涉及面广、控制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学生平时接触较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因此普遍感觉深奥难懂,容易产生畏难、抵触的情绪,如何上好该门课呢?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高职院校机床电气控制课的教学做些探讨。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这种教学模式早已成为教师的教学习惯。职业技术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增强动手实践能力,突出职教特色。在机床电气控制课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主要有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和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

课堂教学中多用激励、启发、提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激励手段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其无法替代的功能,特别是在机床电气控制的教学过程中,激励手段的运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心理因素受到激励,可使学生产生极大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快速提高学习效果。启发是师生间的一种互动教学方式,是职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之一。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全面掌握知识点。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经常找一些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书本中的理论,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回忆乘坐电梯的情景:电梯有向上运动的过程,也有向下运动的过程,在上下两种状态的变化过程中有停止过程,这就是利用我们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来控制的。这样一来,同学们就开始扩展思维,电动机正反转中如果直接切换,不经过停止会出现什么情况等等。同学们的兴趣产生了,课本上的死理论就变活了。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实现教学目标。

二、注重实习教学

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理论教学是实习教学的基础,实习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利用实习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好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重要手段。对于技校生而言,应该更加注重实习教学。实习教学是培养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只要思想上重视,物质上保障,工作中认真,就能搞好实习教学。

机床电气控制的实习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和机床电气线路故障维修。在进入实习前,应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与故障检修规程的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性,逐步引导他们了解可能发生事故的过程,安排他们干一些没有危险性的工作,逐步习惯,渐渐进入角色,过渡到新的学习环境。在实际的操作中,心理障碍的产生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兴趣和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技校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思想情绪不稳定,当接触实际机床线路时,看见错综复杂的线路容易灰心丧气,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一些女生缺乏单独操作能力,过分的安全需要使女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方面与男生相比显得“先天不足”。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畏惧,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是实习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

学生的认识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的渐进过程,在进行机床电气线路故障排除前,学生已完成电力拖动线路安装的实习。对于综合的机床线路,应首先化整为零,逐步加深难度,进行综合练习。同时,要肯定成绩,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树立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考虑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又顾及个别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以阶段测验为主,重复多次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排故方法。

实习结束,实习教师要结合当天训练课题的完成情况,总结学生的操作练习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指出解决办法。如在正反转控制线路实习教学结束后,有的学生按钮接线错误,出现正反转均不自锁的现象,这时,要引导学生分析两自锁线接反的原因,并指出正确的接线方法。同时要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态度、实习效率、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情况进行总结,逐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生产经验,巩固教学成果,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是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界对一线技术工人素质需求趋向应用型、实干型、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表现为淡化文化、精化理论、强化技能;要求基础知识扎实,技术理论先进,操作技能规范、熟练;动手能力强,应用能动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

针对这些表现和要求,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到有关工厂参观,进行现场教学。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到生产实际中去锻炼。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学习工人师傅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电气事业的精神,更加明确今后的学习态度和方向。从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实践心得,提高自身素质,达到企业界的录用标准。

教学方法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等间的关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激励赏识为手段,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兰忖.《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探讨.河北职业技术学报,2004,4(4):34~35。2.3.张武荣.《机械工程学》教学方法浅谈.机械职业教育,2000,168(1):31~31。王军.《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体会点滴.职业技术研究,2006,9:118~118。4.5.张永军.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机械职业教育.2005,11:22~23。

机床电气控制教学的初探 篇2

一、演示实验, 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一个CJl0-20/220V的接触器、灯泡和若干导线制作一个接触器控制灯泡的演示实验教具, 把接触器的线圈两端加上220V电压, 立刻听到“啪”的一声, 接触器衔铁被吸合, 带动触点动作, 灯泡亮了;一断开电源, 又“啪”的一声, 接触器触点很快复位, 灯泡随着灭了。通过课堂演示, 让学生仔细观察刚才接触器的动作顺序, 然后用贴切的话描述出接触器的动作过程, 工作原理就很自然地理解了, 根本不用死记硬背。学习常用生产机械控制线路时, 教师在讲台费尽心血向学生讲述, 学生往往却听得一塌糊涂, 如果利用演示实验就大不一样, 必要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接线, 从简单到复杂, 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控制和保护措施。如分析具有自锁正转控制线路。先引入点动控制线路, 然后由学生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不连续的原因?关键在于没有给接触器线圈以持续通电的机会, 所以解决的办法是在起动按钮两端并联接触器动合辅助触点克服了点动控制, 但控制线路又出现了不能停车的现象, 因此必须要加入停止按钮。控制功能满足了要求, 再让学生去思考电路是否已经完善了, 稍后提示从加强保护功能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欠压、失压保护是否齐全了, 讲解失压保护时提出问题:电网停电后又突然恢复供电, 能否起动;连续运转的电动机需要过载保护, 解决好了。这样的讲法, 一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是启发学生如何去开发设计的思路, 挖掘学生的潜能, 把“设计”这个学生认为不可能做到的难题融入了平时的教学之中, 并且教师还可以采用压缩的方法, 把基本的控制线路进行归纳, 使得学生不用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记忆各个独立的控制线路。这样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取得了事半功倍效果。

二、理论教学

设计式教学设计式教学方法一般应遵循功能性设计、可靠性设计、经济性设计、美观性设计等四项基本原则。这种设计方法原本是机电产品的设计方法, 这种方法思路清楚、目的明确, 能够达到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的效果。这里笔者将其应用到了《机床电气控制技术》的教学中。

1、功能性设计是根据生产机械的运动形式、工作过程的控制要求, 进行功能性设计, 也就是结合控制要求, 设计满足功能要求的基本控制电路。

2、可靠性设计就是在基本控制电路的基础上, 进行可靠性设计。主要从安全保护、可靠以及由功能性设计所产生的寄生回路等方面来进行改进, 逐步完善功能和安全可靠性。

3、经济性设计就是在保证功能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 去除多余的元件或触点, 优化电路, 降低成本。

4、美观性设计主要从人们的使用电路的习惯性、直观性、合理性和消除视觉差等方面入手, 来完善电路结构。如从元件的颜色、转换手柄、调整控制和运动部件极限位置的视觉差消除等考虑。当然, 这种设计式教学的关键是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 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走向进行教学,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 按照自己的思维路线来进行设计。使学生不但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 以设计式教学方的讲述替代了“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一章中经验式设计方法的介绍, 把经验式设计法渗透于具体控制电路中介绍,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既生动又容易掌握。

三、实践教学

1、实验课在学习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时, 每学一种控制电路, 及时安排一次实验课。通过实验跟进, 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弥补了理论课之不足。

2、实训周安排学生进入实训室, 进行机床电气控制基本环节电路的安装、配线、调试、故障诊断及维修的综合实训, 不仅使学生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和条件,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强化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培养了沟通、协作等综合能力及素养, 从而补充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浅谈机床电气控制教学 篇3

关键词:机床电气控制 学习兴趣 多媒体 实习教学

在机床电气控制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注重实习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鼓励、启发、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老师的语言鼓励下,意气风发,产生极大的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启发式教学,师生双边互动,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设置提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的放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找一些学生熟知的例子来证明书本中的理论,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职业院校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非常普遍。机床电气控制理论教学中电气线路种类多,信息量大。传统上,老师用语言文字、挂图、教具向学生传导信息,学生倍感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失去兴趣,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面对这种状态,如果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绘声绘色地体现电气控制线路中的电流走向,电气元件的动作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仍然以电动机双向控制为例,电动机在正转时需要按下那个启动按钮,相关的接触器线圈、主触头、辅助触头动作,最终电动机启动以及在此过程中电流的流动过程,都会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演示给学生,给学生视觉的刺激和感觉的撞击,让学生轻松愉悦地掌握知识。反转亦可如此,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现给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针对机床电气控制实习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更是事半功倍。由于初次接触,大部分学生感到很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往往需要教师反复讲解接线操作规程,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示范接线要领,几乎占用三分之一的课时。这时,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实习步骤、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制作成教学片让学生观看,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操作规程的理解,就会使他们的操作更加得心应手,从容自如。

三、加强实习教学,实现理实一体

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趋向于实干型、复合型。对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不光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加强实习教学,实现理实一体是至关重要的。

机床电气控制的实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以及机床电气线路简单故障的维修。在实习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电习惯。在实际的操作中,学生时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就需要老师耐心细致地引导,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克服消极情绪,积极地投入到实习课的学习中。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可以将每次课的任务分解,化整为零,逐个突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巡回指导。老师示范后,学生开始动手接线,老师在巡回指导时,传授接线技巧,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每天实习结束时,教师要结合当天的实训课题以及学生的具体表现,做出点评,再次强调安全文明生产。肯定学生的成绩,给予表扬;指出实习中的不足,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另外,老师可以联系相关工厂,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把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从实践中找到差距,提高动手能力,实现理实一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作为一名电气专业课教师, 笔者深切感受到:要让学生学好一门专业课,培养兴趣是首要的。同时,我们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应用于教学,为企业为国家培养扎实、实干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兰忖.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河北职业技术学报,2004(4).

[2]刘玉文.常用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维修教学方法浅谈[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3]王军.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体会点滴[J].职业技术研究,2006(9).

机床电气控制教学的初探 篇4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机床电气控制论文工程造价控制论文

PLC》 《机床电气控制及 PLC》教考分离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教考分离是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为适应课程改革 的要求,作者对《机床电气控制及 PLC》这门课程实施教考分离,对教考分离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实践表明,教考分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 《机床电气控制及 PLC》 教考分离 实践 思考 考试作为一种教学评价手段,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 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学考试一 般都采用闭卷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虽然也有一些课程采用如一页开卷、开卷 和答辩等其他形式,但这些考核方式无疑只是一种陪衬,如答辩方式仅仅用于 课程设计、实训和毕业设计实践等实践性课程的考核。通常的考试方式一般都 是由任课老师自行出题和阅卷,考试是任课老师“一条龙”教学活动的环节,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教考合一”。在教考合一的传统模式下,任课老师在出卷 时一般从现有的复习资料和教材中抽出部分内容进行修改提炼变成期末试卷,这种试卷缺少知识的系统性,考查内容往往不全面,考试的规范化要求低,随 意性大,造成学生为取得高分或者为通过考试而只愿意听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对学习没有兴趣,考前临时抱佛脚,不利于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造成教 学质量下降,达不到培养目标要求。很多高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其中考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一形势下教考分离就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推广。

一、《机床电气控制及 PLC》课程教考分离的意义 教考分离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是指将教学与考试分离进行,即 将某门课程测试的设计者与教授者分开,以达到更公正、更公平的一种考务手 段。在教考分离的模式中,任课老师可以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对 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教学,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能动性,积极钻研业务,提高教 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教考分离对学生来说更能体现考试的公平、公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和对考试重视程度,能有效地促进学风和考风建设。教考分离促使教师在 备课、教学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 加,有利于构建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校风的建设。《机床电气控制及 PLC》课程是我系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应用、机 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在传统的考试模 式下,不同专业的任课老师由于对教学大纲的不同理解,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有 很大的主观性,考试命题时很难保证科学性,自行阅卷主观性大,因此教考分 离势在必行。《机床电气控制及 PLC》课程考核内容主要有理论考试,实践考试,平时 课堂表现、出勤、作业等三部分,三部分的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折算后计入总分。课程实现教考分离的环节主要是理论考试部分,对实践教学环节由专门的实训 指导教师进行考核,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情况等由任课老师进 行考核。

二、《机床电气控制及 PLC》课程教考分离的实施过程 1.完善的教学大纲是教考分离实施的主要依据

考试试卷的命题必须以教学大纲准绳,试题的覆盖面、知识点、难度要求 等都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在教考分离之前,教师必须依据专业培 养目标和毕业生就业岗位要求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程组组织相关专业 领域内教学经验丰富的校内外专家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论证,制订合理 的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大纲选用相配套的教材。根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机床电气控制及 PLC》 课程教学内容定为常用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常用的机床电气控制 电路分析与故障诊断,PLC 典型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等三大部分。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控制电器的工作原理,具有典型控制电 路的基本安装与调试能力;通过分析典型的机床控制电路,获得生产机械电力 装备控制线路设计与故障诊断的初步能力;通过掌握 PLC 的基本工作原理、指 令系统和编程方法,具备一定的 PLC 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能力。该课程的突 出特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授课时要求理论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强 调技术应用。2.高质量的试题库建设是教考分离的关键所在 本课程的试题库建设是在课程教学大纲建立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任教师根 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编写各类试题卡。编写试题卡时,试题为“了解”“理 解”“掌握”“分析”和“综合运用”这些不同要求的内容设置了五个难易程 度区分等级,同时通过较多的题量和较高的分值体现掌握和综合运用内容。试 题卡编写完后输入试题库中。目前,本课程已完成试题库建设。试题库内有各种试题 500 多道,试题覆 盖面广。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就业岗位要求,试题的类型除了常规的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设计题和分析题之外,还设置了与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应的应 用类试题,试题类型分布合理。在组卷设计方式上可采用自动组卷和手工组卷 两种方式。试题库建成后,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相关的校外指导教师对试题 库进行评估和论证,试题库内容在记忆、理解和应用三个认知领域方面布置合 理,能正确、客观地反映课程的教学效果。3.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是教考分离的实施保证 应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学校教务处网站开设课程教学平台建设,试题 库建设可以与课程建设同步进行,可以根据教学过程要求进行适时更新。课程 试题库放在教学资源库中,可以供学生网上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该平台更新 试题、在线答疑等,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师可以客观准确地了 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向教师提问并得 到答复,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期末考试前,考试命题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随机组卷,组卷过程有 专人监督,避免考前泄题。此外,任课老师参加监考必须进行随机组排,并派 一名其他课程的任课老师参与同时监考,以确保监考过程规范。教师批阅试卷 由课程组成员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流水”阅卷,试卷评阅完后由多名 教师共同统计分数,避免教师在批阅试卷时给“人情分”,确保考试的公正、公平和真实性。

三、《机床电气控制及 PLC》课程教考分离的思考 《机床电气控制及 PLC》课程的教考分离是建立在教和学进行充分信息交 流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程实行教考分离后实现了考试规范化、试题标准化、评分公平化。实行标准化考试,能公平合理地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

度,避免以往评分上的一些主观性,使学生能更认真地对待考试。但在实施的 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教考分离过程中要求教学内容统一,在授课过程中 很难插入与专业领域相关的新内容和新成果; 命题时往往只能局限于教材内容; 教师和学生对试卷的难易程度评价角度不同造成偏颇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解决。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入 新内容后,推荐参考资料,将新内容巧妙地融合到课后作业中,让学生自主探 索,给学生留下学习空间,同时可以借助精品课程资源与相关的专业网站如中 国工控网、PLC 论坛等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新知识。其次,为适应更新知识内容的需要,将上述的试题库建设成动态的试题库,试题库中的试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变化。每个学期在开学初课程组成员 一起讨论授课内容,制订授课计划,这样可以避免命题的局限性,实现考核的 标准化和科学化。最后,试卷的难易评价是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 况不断改进更新题库,使测试试卷更贴近学生的近期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更真 实地反映出学生水平。同时,将测试结果再反馈于课堂教学,这样教考不脱节 的良性循环能使得学生更容易看出自己的薄弱和优势。

四、结语 《机床电气控制及 PLC》课程的教考分离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后,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有更多的学生去钻研课后作业,答疑的学生也明 显增多,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对促进学校的学风、教风、考 风和校风建设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参考文献:

机床电气控制教学的初探 篇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判断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32)盗传必究 判断题 1.步进电动机驱动装置由环形脉冲分配器、功率放大驱动电路两大部分组成。(√)2.中间继电器实际上也是一种电压继电器,只是它具有数量较多、容量较大的触点,起到中间放大的作用。(√)3.由电动机学基本原理可知,交流电动机的同步转速与定子供电频率无关。(×)4.语句表又叫做指令表,是各种PLC通用的一种图形编程语言,在形式上类似于继电器控制电路。(×)5.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控机床位置检测装置的精度。(√)6.在光电编码器的里圈里还有一条透光条纹C(零标志刻线),用以每转产生一个脉冲,该脉冲信号又称零标志脉冲,作为测量基准。(√)7.接触器按其主触头通过电流的种类不同,分为交流、直流两种,机床上应用最多的是直流接触器。(×)8.直接起动是一种简单、可靠、经济的起动方式,也适合于较大容量(大于10KW)的电动机。(×)9.开环伺服系统即为无位置反馈的系统,其驱动元件主要是步进电动机。(√)10.继电器的输入信号只能是电流、电压等电学量。(×)11.热继电器的作用是对电路进行短路保护。(×)12.以交流伺服电机为驱动单元的数控系统称为闭环数控系统。(×)13.绝对式位置检测是:每个被测点的位置都从一个固定的零点算起。(√)14.数控机床位置检测装置的分辨率与数控机床的分辨率精度是相同的。(×)15.接近开关多为三线制。三线制接近开关有二根电源线(通常为24V)和一根输出线。

(√)16.电器元件布置图是用规定的图形符号,根据原理图,按各电器元件相对位置绘制的实际接线图。(√)17.屏蔽技术利用金属材料制成容器,将需要防护的电路或线路包在其中,可以防止电场或磁场的耦合干扰。(√)18.直接起动是一种简单、可靠、经济的起动方式,也适合于较大容量(大于10KW)的电动机。(×)19.开环伺服系统即为无位置反馈的系统,其驱动元件主要是步进电动机。(√)20.继电器的输入信号只能是电流、电压等电学量。(×)21.直接起动是一种简单、可靠、经济的起动方式,也适合于较大容量(大于10KW)的电动机。(×)22.以交流伺服电机为驱动单元的数控系统称为闭环数控系统。(×)23.在光电编码器的里圈里还有一条透光条纹C(零标志刻线),用以每转产生一个脉冲,该脉冲信号又称零标志脉冲,作为测量基准。(√)24.接触器按其主触头通过电流的种类不同,分为交流、直流两种,机床上应用最多的是直流接触器。(×)25.中间继电器实际上也是一种电压继电器,只是它具有数量较多、容量较大的触点,起到中间放大的作用。(√)26.由电动机学基本原理可知,交流电动机的同步转速与定子供电频率无关。(×)27.语句表又叫做指令表,是各种PLC通用的一种图形编程语言,在形式上类似于继电器控制电路。(×)28.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控机床位置检测装置的精度。(√)29.PLC内部可以看作是由许多“硬继电器”等逻辑部件组成的。(×)30.常用的位移执行机构有步进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31.开环伺服系统即为无位置反馈的系统,其驱动元件主要是步进电动机。(√)32.继电器的输入信号只能是电流、电压等电学量。(×)33.热继电器的作用是对电路进行短路保护。(×)34.以交流伺服电机为驱动单元的数控系统称为闭环数控系统。(×)35.在光电编码器的里圈里还有一条透光条纹C(零标志刻线),用以每转产生一个脉冲,该脉冲信号又称零标志脉冲,作为测量基准。(√)36.接触器按其主触头通过电流的种类不同,分为交流、直流两种,机床上应用最多的是直流接触器。(×)37.接近开关多为三线制。三线制接近开关有二根电源线(通常为24V)和一根输出线。(√)38.PLC内部可以看作是由许多“硬继电器”等逻辑部件组成的。(×)39.常用的位移执行机构有步进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40.直接起动是一种简单、可靠、经济的起动方式,也适合于较大容量(大于10KW)的电动机。(×)41.中间继电器实际上也是一种电压继电器,只是它具有数量较多、容量较大的触点,起到中间放大的作用。(√)42.由电动机学基本原理可知,交流电动机的同步转速与定子供电频率无关。(×)43.语句表又叫做指令表,是各种PLC通用的一种图形编程语言,在形式上类似于继电器控制电路。(×)44.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控机床位置检测装置的精度。(√)45.PLC内部可以看作是由许多“硬继电器”等逻辑部件组成的。(×)46.常用的位移执行机构有步进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47.直接起动是一种简单、可靠、经济的起动方式,也适合于较大容量(大于10KW)的电动机。(×)48.绝对式位置检测是:每个被测点的位置都从一个固定的零点算起。(√)49.数控机床位置检测装置的分辨率与数控机床的分辨率精度是相同的。(×)50.主轴定向控制又称主轴准停控制,即当圭轴停止时能控制其停在固定位置,对M06和M19指令有效。(√)51.热继电器的作用是对电路进行短路保护。(×)52.以交流伺服电机为驱动单元的数控系统称为闭环数控系统。(×)53.绝对式位置检测是:每个被测点的位置都从一个固定的零点算起。(√)54.数控机床位置检测装置的分辨率与数控机床的分辨率精度是相同的。(×)55.接近开关多为三线制。三线制接近开关有二根电源线(通常为24V)和一根输出线。(√)56.电器元件布置图是用规定的图形符号,根据原理图,按各电器元件相对位置绘制的实际接线图。(√)57.屏蔽技术利用金属材料制成容器,将需要防护的电路或线路包在其中,可以防止电场或磁场的耦合干扰。(√)58.直接起动是一种简单、可靠、经济的起动方式,也适合于较大容量(大于10KW)的电动机。(×)59.开环伺服系统即为无位置反馈的系统,其驱动元件主要是步进电动机。(√)60.继电器的输入信号只能是电流、电压等电学量。(×)

机床电气控制教学的初探 篇6

关键词:机床;电气设备;维修

1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控技术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从机床的构造上来看,其电气设备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数控设备所组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在生产工作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问题,影响到机床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应该加强对机床电气设备维修的探讨,保证生产过程顺利、有序的进行。

2实例分析

2.1故障现状

C534J/1C534立车中的.主轴拖动电动机,起动时容易使正反转接触器主触头熔焊或虚接,导致接触器经常损坏,更换频繁,基本每月要换一次。

2.2原因探析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控制点过于频繁,C534立车的起动电流持续时间较长,这样就容易发生电阻过热膨胀,进而造成零电阻之间发生碰撞,严重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接线端子松动的状况,在这种状态下,就难以保证机床电气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相关检修人员对三相启动电阻相邻两项组织进行检查,对两级启动电阻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在对刹车时间进行调整后,然后在对刹车系统与电动机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进行观察,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机床电气设备接触器主触点额定电流值较小,而且主拖动电动机并未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中。

2.3具体解决措施

机床电气控制教学的初探 篇7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所学的一门重要课程, 重点包括对各类应用机床电气的分析和设计, 以及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等诸多问题。因此, 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对本课程相关基础所知甚少。面对这种情况,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笔者就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教学中, 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 应多结合用人单位现状, 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课过程中, 学生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做好教与学的互动, 根据学生反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如在“实现电动机正反转”问题上学生搞不清交、直流电动机的区别, 也就更不会理解交流电动机与直流电动机实现正反转的不同原理了。因此, 教师必须明确指出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特殊性, 对它们各自结构进行分析, 然后再引入正反转的分析, 逐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样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坚持启发式教学, 用“问题”去授课

在教学中经常提出问题, 让学生去解决问题, 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将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时, 笔者首先提问:该铣床的电气控制线路涉及前面讲授的基本控制环节有哪些?然后先将学生进行分组, 学生集体寻找问题答案, 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基本控制环节的理解。这样不仅能省去冗长的讲解, 还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

《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 教学中应紧密结合实际。我院实训设备非常雄厚, 笔者就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如在讲解PLC部分的知识时, 就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让学生了解PLC怎样实现数控机床的顺序动作、主轴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主轴转速调整及转位换刀等, 并写出相关PLC程序。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PLC指令的应用, 又结合数控专业特点, 让学生看到了PLC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到了学有所用。在课堂上引入演示实验, 例如:在讲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时, 把带到课堂上的接触器通电, 让它工作起来, 这样学生能对照实物学习其工作原理, 提高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发散思维是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 笔者有意识地对学生这方面的素质进行培养。如在讲解本课程的PLC部分时, 不直接讲解PLC控制线路, 而是先给出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 让学生画出对应的PLC控制线路, 并分析出两种控制线路的特点。这样做, 学生从多方面、多途径对所学知识进行剖析, 既学习了新知识, 又结合了实际, 加深了理解, 提高了学生灵活学习、灵活运用的能力。在现代化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时代, 教师的教学媒体不仅是黑板、教材, 还可以从各方面获取更多的资料信息, 如:校园网或互联网。同时不仅是老师传授给学生, 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给出的任务书, 从各方面获取资料,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且在完成任务书的同时, 不自觉地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过程中还增强了学生之间信息交流。例如:在了解PLC的用途之后, 让每个组的学生自己动手画有关与PLC应用有关的图片, 有条件的可以用相机拍或者从网上下载与PLC应用有关的图片, 连成一幅作品, 完成后粘贴在班级教室内, 供学生参观他们所做的成果。学生做的图片五彩缤纷, 有美丽的喷泉、霓虹灯、交通灯、电子屏幕车展, 轰隆隆的炼钢炉、数控车床、自控轧钢机、自动运料车、造纸厂, 学生的一幅幅作品, 有的还加上“PLC就在这里”、“瞧, PLC多厉害”、“没有PLC, 工人就更辛苦”、“瞧, 你每天用的纸张PLC提高了多少效率”的说明等等。这样不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时培养自信心、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对学生成绩评价方法进行改革

学生在本门课目中学到的专业知识量的多少, 考试过程衡量是一种有效的检验手段。但仅凭一张试卷很难将专业课的知识覆盖全面。因此笔者对学生的成绩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 采用考试 (平时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作业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实践 (实验、课程设计、兴趣小组实践) 等形式进行综合评价。把评定的目标定位在培养人才对问题的理解、比较、分析和综合等能力上, 围绕这一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学生具有创新的、探讨性的问题给以较大的权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依据我校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门课程的教学探索, 是一个综合的课题, 涉及面非常广泛, 如教辅人员结构的配备和教学环境的建设等诸多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陶维利.机床电气与PL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机床电气控制教学的初探 篇8

关键词:机床电气控制;一体化;教学;实施

一、前言

随着机床电气控制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其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至关重要。该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掌控力度,从而为机床电气控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提供最为可靠的保障。

二、一体化教学概述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一体化教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顾名思义,一体化教学就是教学资源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材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的一体化,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理论与实践衔接的问题,相互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一体化教学是将课程内容分开,以职业要求为出发点,分成几个项目教学,一个项目是一个整体,将教学过程中的资源场地融入一个整体,由教师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对知识理论和实践进行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体化教学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的衔接使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更有积极性,教学形式产生了变化,不再是简单的知识陈列,更多的是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到操作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手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多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己动手研究,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关键

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本门课程我们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综合运用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本门课程共设5个教学项目,来贯穿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

从第一堂课起,老师就要告诉学生所要实施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新鲜感、期待性。上课时老师要注意语言的幽默性,亲近性,不能显示高高在上的感觉,老师在做完自我介绍后要鼓励学生做自我介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学习期望。接着师生一起制定课堂的制度,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人性化。第三步就是分组,可以让学生自行组合,同一组的同学坐在一起,让他们给自己的组取名字,鼓励小组之间竞争。

四、机床电气控制中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探讨

1、设计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多年办学经验,考虑到生源的文化基础素质、智力发展水平、心理素质、职业修养等各种因素,学校慎重选择本专业高级工班作为一体化教学试点,并按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统一部署,在高级工班一年级开展具体教学实验。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学校经过多方调查研究,邀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职教专家共同制定本专业高级工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的总要求,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制定了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2、设置本专业一体化实训场所。在本专业原有实验、实训设备的基础上,购置了一些必要的设备、仪器、工具,重新整合设置了一个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的一体化实训中心。从功能上,本实训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分别是实训区、理论教学区、资料区、备料区。安装规范按现代企业要求布置,其中实训区重点配备有:数控机床(车、铣、加工中心)各2台,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实训设备2台,6140普通车床5台以及其他电工电子实训设备,可充分满足本专业实训的要求;资料区备有相关技术资料手册、教材、多媒体音像资料,并备有网络,方便学生查阅资料;理论教室布置成多媒体教室,安装必要的技术资料及素材,便于开展多媒体教学;备料区备有充足的耗材、易损件、毛坯件等。

3、培训一体化专业教师。本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拥有一批高职称、高技能的师资队伍,这为做好一体化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建立一体化教学的评价体系。一体化教学区别于传统三段式教学的最大亮点莫过于教学评价。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中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在每个学习任务中都设置过程评价与能力评价,评价过程有教师点评、组内点评、师生点评、小组互评等环节,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小组合作情况,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与小组其他成员的沟通、协作能力,重视与协作单位之间、其他小组之间的沟通与表达能力的体现等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机床电气控制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加强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系统性。

参考文献

[1] 杨新明,程星.讲课方式研究——以“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为例.中国电力教育[J].2014(04):88-89.

[2] 伊雪飞.职教课程评价标准在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职业[J].2014(15):115-116.

[3] 韩雪松,钟丽珠.基于机床改造项目的高职数控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改革[J].广西教育.2015(09):50-52.

电气控制线路教学反思 篇9

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接线和检查维修是电工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中级维修电工考核的主要内容。它具有的特点是技术性强,接线工艺要求高,因而是电工实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技能训练效果,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并通过进行严格规范、循序渐进而又突出重难点的系统训练来实现。

一、改革教学计划和教法设计在一体化教学的课后,本人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何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本人重新规划了教学规划,把该课的教学目标由单一的获取知识转变为对学生知识、能力、创新的培养。

具体方法如下:教学计划。第一,知识培养,能够掌握在电工接线板上正确安装电动机控制线路;第二,能力培养,即逐渐提高接线工艺的能力,逐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回答问题时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三,创新培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创造的能力。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不再是“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首先,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有了良好的氛围,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科学的、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其次,设计的任务具有非常大的空间想象,学生要勇于独立思考,勇于大胆想象,能够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为学生的创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二、具体的教学过程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6人。由教师引入话题,安装三相电动机控制电路。学生在已经掌握工作原理及安装步骤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如何安装更能符合工艺要求,围绕主题,制作完成一件作品。在自主探究后,教师可借机进行技能小结。完成作品后,进行成果展示,可以阐述作品的构思、安装的意境等,甚至通电试车演示结果,其余小组学生对其进行评价。遇到问题时,鼓励学生组内或各组间相互交流协作解决,明确支持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来表现这一主题。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原本拘谨的学习环境变得宽松、民主,师生间有了融洽的沟通、启发、交流、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

三、教学改革反思上述教学思路,本人运用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维。它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从学生出发,让学生成为技能知识的“探索者”、难点问题的“攻破者”,使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课堂是生动的,学生非常愿意接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本人会把它作为永远不变的中心原则,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价值的舞台。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不足,即没能兼顾到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差异,这也是一体化教学方法普遍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学生完成任务所用时间不一,他们的这种差异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光靠教师一人的力量,难以面面俱到。在课堂中,对于很快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如对作品进行检查完善,也可以让他们依着自己的兴趣或疑惑,继续进行与任务相关的深入的探究。当然,还可以请他们作为教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学得较慢的学生,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本人将会注意有关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探索。

王建

机床电气控制教学的初探 篇10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由《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说明。

课程描述: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楼宇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理论是为了使用知识,实训是重要的教学活动。通过建筑电气过程实训,使得学生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拉近抽象的理论符号与真实元器件、真实的控制过程之间的距离,获得对物业管理中的常用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接近真实的感受。

本课程的实训主要包括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和检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运转控制及Y-△减压起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耗制动及反接制动控制,编程器的使用与基本逻辑指令编程练习,可使用教学影片解析技术细节,教学时间列入实践教学之中。知识目标:

通过实训操作过程及对实训现象的观察分析,可以进一步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建筑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接线,学会PLC的编程方法,熟悉其指令系统。通过PLC实验,为学会设计简单的建筑(PLC)控制系统。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阅读教材或资料,做好实训前的准备;能够借助教材或仪器说明书正确使用常用仪器;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训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够正确纪录和处理实训数据、说明实训结果、撰写合格的实训报告;能够完成简单的具有设计性内容的实训。

能够熟练使用万用表等基本仪器对电气电路进行检测;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系统的调试、检验和故障排除。

熟练掌握基本的PLC控制系统的编程。能够识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接线图。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和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二、实训内容

实训一 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与检修(6学时)实训目的与要求:

(1)根据原理能检测低压电器的好坏;(2)能维修低压电器;

(3)能识别常用低压电器的电气符号和实物对照 实训器材

刀开关、组合开关、低压断路器、按钮、熔断器、交流接触器、电磁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低压电器,每个学生万用表1块、兆欧表。实训重点与难点: 实训重点:低压电器的识别 实训难点:低压电器的维修 实训内容与步骤:

1、了解或观察、试验待修器件的故障现象或整定不正当现象。

2、拆卸待修的器件。

3、更换或修复已经损坏的零部件。

4、重新装配和初步整定后器件。

5、通电试验(或表测)已修复的器件,并检测其绝缘及工作性能是否达到要求。具条中的“编译”或“全部编译”按钮或“PLC”菜单中的“编译”、“全部编译”命令编译程序。编译后在输出窗口显示程序中看是否有错误出现,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双击输出窗口中的某一条错误,程序编辑器中的矩形光标将会移到程序中该错误所在的位置,改正程序中的所有错误,编译成功后下载程序。

分别调试在手动工作方式下起停情况和在自动工 实训二 电动机点动与连续控制实验(4学时)实训目的与要求:

熟练掌握电动机点动控制的运行过程,连续控制的工作过程以及它们主电路、控制电路的异同 实训器材: 三相电源开关,控制电线,电动机,起、停按钮 实训重点与难点:

实训重点:电动机点动控制的电路组成、工作过程,连续控制的电路组成、工作过程 实训难点:连续控制的电路组成、工作过程 实训内容与步骤:

按照电气原理图给点动控制接线,接完之后检查线路直至到无误

合上三相电源开关Q,按下起动按钮SB2观察电动机运行情况,松开起动按钮SB2观察电动机运行情况

断开三相电源开关Q,拆除点动控制线路,按照连续控制电气图接线,接完之后检查线路直至到无误

合上三相电源开关Q,按下起动按钮SB2观察电动机运行情况,松开起动按钮SB2观察电动机运行情况,停止按SB1按钮

根据以上两种电路运行情况分析点动控制与连续控制的异同

实训三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运转控制及Y-△减压起动控制(4学时)实训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三联按钮,空气阻尼式时间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运转控制及Y-△减压起动控制的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

3、熟悉上述电路的故障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实训器材

(1)三相异步电动机 JO2-12-4 0.8KW 1台(2)三相开启式负荷开关 QS HK2-3 15A 1只(3)熔断器FU RL1-15 5A 2只(4)交流接触器 CJ10-10 380V 3只(5)三联按钮SB LA4-3H 1只(6)热继电器FR JRO-20/3 2.4A 1只(7)时间继电器KT JS7-1A 380V 1只(8)电工工具及导线 实训重点与难点:

实训重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运转控制及Y-△减压起动控制的工作原理及接线方法 实训难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运转控制及Y-△减压起动控制的接线及故障分析 实训内容与步骤:

1、检查各电器元件的好坏。

2、按电气原理图正确连接线路。

3、自己检查接线无误,经指导老师检查认可后合闸通电实验。

4、操作起动和停止按钮,观察电动机单向起停情况。

5、操作起动按钮,待电动机正常运转后,直接按下反方向起动按钮,使电动机反方向运转。

6、实验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断开电源,分析故障。

7、调节时间继电器的延时,观察时间继电器的动作时间对电动机起动过程的影响。

实训四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耗制动及反接制动(4学时)实训目的与要求:

1、了解速度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采用能耗制动的控制电路及接线方法。

3、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采用反接制动的控制方法。

4、了解能耗制动及反接制动的停转效果。实训器材

(1)三相异步电动机 JO2-12-4 0.8KW 1台(2)三相开启式负荷开关 QS1 HK2-3 15A 1只(3)单相开启式负荷开关 QS2 HK2-2 10A 1只(4)熔断器FU RL1-15 5A 2只(5)交流接触器 CJ10-10 380V 3只(6)三联按钮SB LA4-3H 1只(7)热继电器FR JRO-20/3 2.4A 1只(8)时间继电器KT JS7-1A 380V 1只(9)电工工具及导线

(10)速度继电器KS JY1型 380V/5A 1只(11)滑线变阻器R 100Ω 4A 1只(12)直流电源 实训重点与难点:

实训重点:三相异步电动机采用能耗制动、反接制动的控制电路接线 实训难点:三相异步电动机采用能耗制动的控制电路接线和分析 实训内容与步骤:

1、检查各电器元件的质量情况,了解其使用方法,重点弄清楚速度继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按所给的图接线、经指导老师检查后合闸通电实验。

3、操作起动和停止按钮,观察电动机制动情况。

4、对比两种制动方式,并找出两者的优缺点。

实训五 编程器的使用与基本逻辑指令的编程练习(8学时)实训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PLC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2、学习编程器的使用方法,通过简单程序的写入和模拟调试,进一步熟悉PLC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方法。实训器材

PLC基本单元一台(S7-200)编程器一个(STEP-7-Mincro/WIN32)开关量输入模拟实验板1块。实训重点与难点:

实训重点:程序的写入和模拟调试 实训难点:程序的编写 实训内容与步骤:

1、程序的写入、检查与修改。(1)清除用户程序存诸器全部内容。

(2)写出梯形图对应的语句表,并写入PLC的用户程序存诸器。

(3)检查程序,如程序有误,利用程序读出、查找、修改、删除、插入功能、修改程序。

2、模拟运行程序。

3、编写控制程序:按要求编写一个控制程序,自己拟定实验步骤,将程序写入、修改并模拟运行。记录运行情况,并整理分析。实训六 电动机起停控制(4学时)实训目的与要求:

掌握跳转指令的编程方法 实训器材: 计算机每人一台,西门子PLC实验箱每人一个 实训重点与难点:

实训重点:跳转指令的编程方法

实训难点:跳转指令在电动机起停控制中的应用 实训内容与步骤:

打开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用工具条中的“新建项目”按钮或用菜单命令“文件>新建”可以生成一个新的项目。用菜单命令“文件>另存为”可修改项目的名称和项目所在的文件夹;

输入电动机起停控制梯形图,并转换为语句表;

保存梯形图,用工具条中的“编译”或“全部编译”按钮或“PLC”菜单中的“编译”、“全部编译”命令编译程序。编译后在输出窗口显示程序中看是否有错误出现,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双击输出窗口中的某一条错误,程序编辑器中的矩形光标将会移到程序中该错误所在的位置,改正程序中的所有错误,编译成功后下载程序。

分别调试在手动工作方式下起停情况和在自动工作方式下起停情况

三、实训建议:

在实训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慎重选择实训产品对象,实训应包括低压电器的检验、电动机控制系统的设计、PLC控制系统的设计等多个工艺环节,保证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操作工作量,尽量使用市场上现有产品;尽量模拟真实的工厂建筑控制系统,增强现场感受。课时安排:

序号 实训内容 实训类别 实训课时 1 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与检修 练习6 2 电动机点动与连续控制 验证型 4 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可逆运转控制及Y-△减压起动控制 验证型 4 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耗制动及反接制动 验证型 4 5 编程器的使用与基本逻辑指令的编程练习及设计 综合 8 6 电动机起停控制 验证型 4 合计 30 30 实训学时中不包括实训准备(例如阅读材料等)和撰写实训报告时间,这两部分工作应要求学生课外进行;练习和设计建议在课内完成。

四、实训考核方式

1、每个实训项目评定一次成绩,成绩用A、B、C、D记录,每一等级可细分为B+、B-等;

2、每次成绩依据实训纪律、操作过程、成果(工件)及实训报告评定;

3、依据各次成绩,学期末综合评定实训成绩。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 王炳实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参考资料:

机床电气控制教学的初探 篇11

关键词:机床电气控制技术 任务驱动 课程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老师为中心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完成工作任务的教学新模式,实现理实一体教学,这种方法将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根据已具备的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提出实施方案去解决问题,在探究、思考、讨论及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及工程实践等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更直接的平台和机会。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也是笔者所在学院的一门教学改革立项项目课程,其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非常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因此,我们对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过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及任务的设计

合理有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关键是要精心、谨慎的对工作任务进行设计,我们结合专业群的职业岗位需求,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对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选取,结合根据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工作任务的设计,并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将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所设计的工作任务中去。为了达到工作任务的合理、科学、可行,我们对工作任务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了以下几点:一是知识点的密切相关性,任务能够涵盖课程必需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过程获得系统的知识与技能。二是兴趣的密切相关性,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会到工作任务完成的结果有价值、有意义、有成就感。三是明确的操作性,设置的任务在教学时长内学生能够完成。经过调研、分析、研究,我们将课程内容分成了5个项目,25个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

以5种常见的普通机床为载体,通过“项目引领、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完成对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故障分析与排除等任务。任务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由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将课程项目内容知识与技能融入到每一个工作任务中,以达到对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的培养要求。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相关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课堂教学组织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要进行有效的结合,方能保证任务的顺利开展与完成。本课程实施任务驱动的过程中,教师教学过程的主要行为是:展示案例或直接提出任务主题,描述任务结果;对学生指导与引导并对任务完成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与技能的掌握,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激励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学生学习过程的行为主要体现在:获悉任务,观看案例,认真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的设计或决策,如进行机床电气故障检修时,制定故障排除步骤,需要准备哪些知识与工具,为任务的实施做好准备;与小组成员进行合作与讨论,分工协作,如进行电气故障检修任务,2人一组,一人操作观察,另一人观察记录,共同探讨;将新知识应用与工作任务中,有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并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以上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教学组织过程主要分为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评价总结等阶段,如图2所示。

以车床电气控制系统故障检修的某个任务为例:

1.任务提出阶段,以学生比较熟悉的工程实际案例引入(如主轴电动机突然不能连续运转),通过视频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任务分析阶段,学生操作机床设备,调查研究故障现象,根据车床基本知识及电气控制相关知识对故障现象进行剖析,制定任务实施计划与步骤。

3.任务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查阅资料,教师引导讲解在任务分析过程中遇到新知识。

4.任务的实施阶段,根据故障排除步骤逐步完成故障的检测与修复,教师演示、指导,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有效完成任务,这样他们才会有成就感,才有学习的干劲。

5.总结评价阶段,制定好故障排除检修评价表及相关技术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完成任务的综合情况及技术资料的填写情况进行自评或互评,做到查漏补缺,教师则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及结果进行总结评价,给予鼓励与表扬,同时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

为了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改革,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发生改变,首先是传授知识的途径从传统的教师传授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的职能由讲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引导者、帮助者、咨询者,甚至是学习伙伴。这就需要教师在任务实施前、实施中及实施后都要做足功夫,让教学效果达到最大效益化。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的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在决策、思考和完成任务的动态过程中有机地进行主动学习与协作学习。这种方式使得枯燥难懂的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知识转变为生动的学习内容,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全面贯穿于工作任务的实施中,体现了以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将理论付诸实践,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使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不再是封闭的、预设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开放的、灵活的,这就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学习的需要,满足了一部分学生学习训练的满足感,也成就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结果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中。

总之,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再感觉到课程的难学、难懂,看到复杂的电气图纸,接到任务不再退缩与逃避,而是勇往直前,积极动手,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白晓虎.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5,(05).

[2]祁舒慧,徐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1,(04).

机床电气控制教学的初探 篇12

我们课程组针对机电产品装配与调试、机电产品维修、机电产品改造与开发、机电产品销售与技术支持等典型工作需求, 将本课程的软硬件知识有效组织, 融入到各个项目当中, 实施项目化、任务化教学。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机电类专业课程通常在教学中, 或多或少存在以下问题: (1) 教授内容不合理, 与学生就业所需技能之间有偏差; (2) 教学方式落后, 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3) 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 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运用能力。要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突破, 仅仅从以上几个问题当中的某一方面入手的改革效果是微弱的, 必须打破的是课程设置, 进行课程内容和组织实施的改革。只有切实有效的课程组织实施方法, 项目化的课程内容的才能够起到效果。

2 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2.1 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基于3个原则:

1) 系统性就是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 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

2) 真实性项目来源于真实, 高于真实, 体现学习型的工作过程。

3) 开放性课程结构是静态的, 教学载体是动态的、开放的。

我们课程组对《机床电气控制PLC》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 调整瞄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或项目, 设计实训项目作为教学载体。采用角色扮演, 按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组织训练,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程教材使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同时配合使用校内自编具有项目特色讲义1部, 课程教学硬件平台依托机电专业所配备的天煌和亚龙的PLC实验台, 以及自动化生产线、数控维修检测试验台等设备, 可以作为日常教学和综合实训的载体, 同时结合三家校办工厂松庆自动化、拓荒牛自动化、巨岗数控设备公司的生产实际, 完成从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护、检修等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2 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情境的设计的重要一项就是工作任务的选取、序化。依据学习目标、机电企业现状和职业岗位能力需要、职业资格标准、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 进行任务的选取。所选取的任务一定是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制造应用的项目, 学生通过项目化的训练后, 使其能力水平尽可能与毕业后的工程应用有很好的衔接。

任务选取之后还要依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序化。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由简单控制系统到复杂控制系统进行序化, 二是由单一控制环节到综合控制环节进行序化。从而循序渐进的把整个PLC课程概念, 基本指令以及综合应用知识组织起来, 让学生逐步的接受到熟练掌握。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是这样设计的, 以学习情境一为例: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作过程, 而任务的排序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层层递进的。

课程整体的教学模式是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 课程组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发工学整合的学习岗位、共建实训条件, 通过组织实施多项学习性工作任务, 实现教学做全程理实一体, 叠进式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3 教学组织与实施

因为《机床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是实践为主的教学, 我们现在还很难实行小班教学, 解决的方法是:在职业活动学说开发过程中, 有意识的增加项目预案, 学生在碰到问题后可先查阅教师提供的项目材料, 自行解决问题, 如确有困难后再请教教师;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中, 挑选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师帮手, 帮助主讲教师指导需要帮助的学生。

学生经过前期一系列的学习情境, 学习掌握之后要进入PLC综合应用环节, 将学到的知识、方法、能力综合应用到一个比较复杂的应用项目中, 每个学生都要完整经历资询、计划、决策、实施的各个环节, 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最后老师进行检查、评估。而在整个课程都进行完成后, 则要进行一周的大型综合性的项目实现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 不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技能, 采用角色扮演, 根据学生相应的能力, 承担相应的岗位职责, 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2.4 教师引导评价

项目化教学中课程评价非常重要, 客观公正合理的课程评价要做到公正、及时、激励, 支持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包括三个方面:

(1) 综合素质, 考核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态度 (考勤, 课堂表现) , 学习能力, 表达能力等方面。

(2) 岗位技能, 考核依据是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

(3) 专业知识, 考核依据主要是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

另外, 对于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采用科学合理的项目评分标准表打分。

3 课程特色

1) 围绕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培养, 校企结合, 引入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指导, 按照行动导向重新开发学习领域课程, 结合实训条件, 完善学习情景的设计项目, 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或项目的设计要符合专业教学和学生高素质培养的接轨, 构建“任务化、项目化”的课程, 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所有的教学项目源于真实, 又高于真实, 是学习型的工作任务;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学的载体是多样的结合校内自建是实训场地, 同时结合企业的资源。

2) 教学实施上全程采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不同阶段采用多重相应的教学法, 任务安排达到充分真是正规的“实训室中的工厂”式训练, 达到学习即是上岗工作的效果, 尽可能接近“工学结合”。

充分利用现有的“校中厂”的资源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建立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全面、可控的考核体系, 增强教学效果。

3) 教学过程组织规范、有序, 考核评价全面、具体, 使之更加公平合理有效果,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 总结

通过在为期两年的项目教学法研究过程中, 收效显著,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 自学能力大大增强, 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比如考证工作取得不错成绩, 中级通过率100%。另外, 注重以赛促学, 2013年派学生参加自动化生产线技能竞赛获广东省一等奖, 全国三等奖。长期跟踪学生就业动向, 统计表明这两年的机电专业学生就业于工控自动化的行业的数量和质量较课改前有很大的提升。

在“练”字上下功夫。使学生在自动化生产设备安装与调试、控制系统的应用以及故障诊断与检测等工作, 维护、诊断和修理作业等核心专业能力方面得以扎实的锻炼。

摘要:《机床电气与PLC》课程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 对课程内容和组织实施加以改革, 将课程内容融合现实工作的控制案例, 由简单到复杂, 由单一到综合进行合理组织, 符合认知的规律, 学设计中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突出能力目标, 用真实工作中的项目来训练职业岗位能力, 采用角色扮演,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达到工学结合的常态化训练目的, 在校内教学训练科目和厂里上岗工作内容、难度的无缝衔接。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杨黎明.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J].职教论坛, 2011 (3) .

[2]徐国庆.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的设计[J].职教论坛, 2009 (6) .

[3]郭艳萍.电气控制与PLC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上一篇:给师范实习生的鉴定评语下一篇:数控车床操作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