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教案示例之一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功教案示例之一(精选4篇)

电功教案示例之一 篇1

电功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的电流做功的形式。

2.通过演示实验,得出计算电功的公式并使学生掌握公式。

3.对电功的单位焦耳的大小有具体的认识,知道生活中电功的单位是“度”。

4.知道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并会读数。

5.通过用电能表测电功和1度电的作用,使学生能自觉地节约用电。

(二)教具

课本图9梍1实验装置一套,米尺一根,电能表一只及电能表挂图一张。写有例题的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1)提问

①在第一册物理书中我们学习了功,大家还记得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吗?功的单位是什么吗?(答略)

②流动的水能够做功吗?(学生答并举例)

③这册书中我们又学习了电流,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答: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水流可以做功,那么电流可以做功吗?

2.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装置和电路:用电源、电动机、开关、滑动变阻器组成一串联电路。用电动机提升砝码。

①由实验证实电流可以做功。

闭合开关后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答:砝码上升)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问:是谁把砝码提起来?(学生答:电动机)

问:电动机为什么能提起砝码?(学生答:因为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起来,所以把砝码提起来)

问:此实验表明什么?(学生答:表明电流是可以做功的)

教师指出:此实验中电流对电动机做功,电动机又对砝码做功,所以电动机把砝码提起来。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不仅通过电动机时做功,电流通过其他用电器时都要做功。电流做功的形式很多。

请同学举例电流还有哪些做功的形式。(学生举例略)

②能量转化情况。

问:砝码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如何变化?(学生答:增加)

问:砝码增加的机械能是从哪来的?(指出:因为电动要消耗了电能,所以砝码的机械能增加)

师生再共同分析刚才学生举出的例子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3.进行新课

问: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1)由课本图9-1的演示实验得出电功的计算公式

介绍实验装置和电路,在前面演示实验的电路中再接入电流表和电压表(两表均用大型示教电表),在砝码后竖立一根米尺。在黑板上画出如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图。

①指出:电流对电动机做功,电动机又对重物做功。我们可以近似地看做电流对电动机做的功等于电动机对重物做的功,即等地Gh。因此,从h变化的多少可定性地知道电流做功的多少。

②演示:a.在相同时间内,电压低、电流小,砝码上升得低;b.在相同时间内,电压高、电流大,砝码上升得高;c.通电时间越长,砝码上升得越高。师生边观察实验、边分析讨论,最后指出:研究表明,计算电功的公式:W=UIt。③请同学说出U、I、t、W各代表物理量。U就是某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I是这段电路中的电流,W就是电流在这段电路中通过t秒内所做的功。

用文字表述公式: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举例:我们教室里的灯两端的电压是220伏,通过的电流是0.18安,那么通电10分钟,电流做了多少功?(请同学计算)

(2)电功的单位

①指出上例中算出的电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1焦=1伏·安·秒。焦就是第一册学过的机械功的单位。

通过举例使学生对1焦形成具体的观念。如把二个鸡蛋托高1米,做的功大约是1焦,通过手电筒灯泡的电流,每秒做的功大约是1焦,通过洗衣机的电动机中的电流每秒钟做的功大约是100焦。电力机车行驶1分钟,电流做的功大约是3亿焦等。②生活中常用“度”作电功的单位,1度=3.6×106焦。

③电能表(俗称电度表)

①出示一个电能表和电能表挂图(如没有挂图可自制一个如图所示的挂图),让学生认识电能表:

a.作用:测量电功或用户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

b.220V表示接在220伏的电路上使用。

C.5A表示这只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安。

d.3000转/kwh表示每消耗1千瓦时(即1度)的电,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转。

e.如何读数,所测的电功的单位是度。

f.例:小伟同学家在上月底装了一只新的电能表,表的示数是零。在本月底查表时,电能表的读数如图9-2所示,问:在一个月内小伟家用了______度电?消耗了______焦的电能。

②通过课本图9梍4介绍1度电的作用,并结合这节课后的“调查”,请一些同学说出自己家每月的用电情况,讨论有哪些节约用电的措施,宣传节约用电。(4)例题:(写在小黑板上)①电流做功表现在电流通过电灯时,电灯

______,通过电炉时,电炉_______,通过电动机时,电动机________。②推导电功的另一计算公式

W=UQ。③在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1分钟内有18库的电量通过手电筒的小灯泡,电流做了54焦的电功,则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强度为______安,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伏。

④灯L1的电阻大于L2的电阻,将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_______灯做的功多;若将它们并联起来接到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______灯做的功多。

3.小结

(l)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有各种形式,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的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功的计算公式是W=UIt或W=UQ。

(3)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的单位是焦,生活中常用的是度。l度=3.6×106焦。

(4)测量电功的仪表叫电能表。

(四)说明

1.通过与水流的类比提出了电流是不是可以做功,然后用演示实验证实,这样引入了新课。再通过演示实验引出电功的计算公式。因对初中学生来说,电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做好这两个演示实验,在讨论分析过程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要启发诱导学生分析回答。

2.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电功的公式”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由第二个演示实验引出计算电功的公式并通过例题达到让学生掌握电功的公式,会计算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功问题,定性讨论两个用电器的问题。

电功教案示例之一 篇2

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理解课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教学设想 利用“预习提示”设计导读题,引导学生圈点勾划,提要勾玄,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时教 四教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借助“预习提示”,圈点勾划,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的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列传用以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遭受贬谪,贾谊写的《吊屈原赋》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将屈原、贾谊合写一传。秦朝以前的古书都没有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二、课内预习课文。要求: 借助工具书,对照注释,疏通课文; 利用“预习提示”习问练读,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① 课文主要记叙了屈原的 哪些事迹?

② 圈点出概括屈原悲惨遭遇的五个词。

③ 在课文中划出概述屈原杰出才能和最能表现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格的词语。

④ 给课文分段,编写各段提纲。

按:①③两题以后结合研读课文讨论。

三、讨论②④两题,分段。

板书:

三、吟答渔父,自沉汨罗(11)

四、屈原既死,赋存国亡(12)

四、布置作业:

给黑体的字注音:

惨怛()商于()温蠖()

濯淖()啜其醨()()帝喾()

皭然()汶汶()汨罗()

屈匄()随属()唐眛()完成“思考和练习”

二、三。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二、研习新课: 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明确:

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为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明确: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

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有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与课文注释相左。依教材对“夺”、“与”的注释,应译作:“上官大夫看见了想抢过去(看),屈原不给。”

“因谗之曰:‘„„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资料认为“曰”、“以为”重复,疑有衍文,此说似不妥。如重新标点,作“„„平伐其功,曰:‘(王)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理解,文辞便可贯通。联系上下文,可补出“以为”前省略的主词。

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明确: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四个主谓短语都是“疾”的宾语。

明确:两层:

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介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

结合分析板书:

一、才能杰出,蒙谗见疏

甚任之

怒而疏

作《离骚》:

词句提示点拔:

①“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这是两个并列的判断句。古人认为上天是人类的起源,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③“谗人间之”:间,读jiàn,离间。之:代词,他们,指屈平与其君。

④“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明,阐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是“明”的宾词。靡:无。见:现。

三、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练习口头翻译。

四、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五。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课文第一部分已经告诉我们,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这样一个才能杰出、品质高尚的人,却蒙谗见疏,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课文第二部分记叙了“屈平既绌”以后楚国的命运和他的政治遭遇,具体而深刻地表现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下面我们研读这部分内容。

二、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讨论:

第4—7自然段记叙了哪些事实?

概括并板书:

4.①受骗绝齐

②兵败丹淅

③蓝田退兵

5.④复释张仪

6.⑤诸侯击楚

7.⑥赴秦身死

提示:这些事发生在“屈平既绌”以后,说明罢黜屈平是错误的。怀王复释张仪、赴秦身死,都与未听屈原的劝谏有关。

三、研读课文中第8—10自然段: 在课文中划出可以概括第4—7自然段内容的句子。

明确:“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身客死于秦”。国家危难之际,屈原的态度和信念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精神?

明确:

态度:嫉之

信念: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存君兴国

精神: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顷襄王怒而迁之”说明了什么?

提示:顷襄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已见糊涂,“怒而迁”屈原,更见其昏愦。

四、词语提示点拔:

“齐与楚从亲”:从:同“纵”,合纵。亲:亲善。

“双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又因厚币”后省略动词“赂”。“而”后省略主语(靳尚)。“于„„郑袖”:在郑袖面前,状语后置。

“秦,虎狼之国”:虎狼,像虎狼一样,名词作状语。

“奈何绝秦欢”:欢:友好。

“亡走赵,赵不内”:亡:逃亡。走:跑,现代的“跑”古代称“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内:同“纳”,接纳,收留。

“复之秦”:之:动词,到。“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眷:眷恋。顾:念。眷顾:眷念。系心:挂念。反:同“返”。冀幸:侥幸希望。“一悟”的“一”:副词,一旦,一经。“一改”的“一”:副词,都,全部。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流放在外,(仍)眷念楚国,惦记着怀王,不忘要回(朝廷中)来,盼望怀王一旦醒悟,风气全都改变。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他保全君王振兴国家而想把不利局面改变过来。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无:无论。自为、自佐:既为自,佐自,宾语前置。

五、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四。第四教时

义和团运动·教案示例之一 篇3

教案示例之一

义和团运动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特级教师 贺心滋

(一)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1.记忆:义和团的组织形式、活动地区。平原大捷的时间、地点、领导人。义和团势力在京津地区的发展。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中外反动势力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辛丑条约》的签订。

2.理解:义和团兴起的原因。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的斗争口号。慈禧太后阴谋利用义和团的罪恶目的。《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社会危害。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掠夺空前残酷和野蛮的殖民战争,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900年的国耻与国难。

2.义和团与爱国清军的坚决抵抗,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扶清灭洋”口号的作用、意义和局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分析《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重点和难点

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社会危害。

难点:清政府和义和团的关系。

教学用具

放大绘制《义和团运动的形势》地图一幅。

有关义和团运动的幻灯片。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朗读“课前提示”。然后教师指出,“课前提示”中提到“19世纪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这说明了义和团爆发的根本原因。请同学们回答,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加深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问,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运动,但很快失败了。与此同时、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劳动群众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这就是席卷了中国北方,震撼世界的义和团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义和团运动。

讲授新课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板书)

1.义和拳:(板书)

义和拳是义和团最初的名称。它是在山东、河南、直隶一带民间秘密组织。它的活动方式是设立神坛拳厂,通过练习拳棒、传授武艺、散发传单等形式来组织群众,进行反清活动。其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还有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小商贩和运输工人等。

2.平原起义 1899年(板书)

①原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外国传教士的活动越来越猖狂。外国传教上作为侵略的先锋,深入到中国广大内地。仅山东省的教堂就有1000多处,出现了“教堂几遍天下,传教洋人相望于道”的景象。这些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的庇护,欺压百姓,称霸一方。在民教争讼中,清朝地方官吏又“袒教抑民”,造成许多“民冤不伸”的案件。因此,广大群众同教会和传教士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1899年秋,山东平原县义和拳在朱红灯等人的领导下,举行了武装起义。

②平原大捷: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并概述其内容。(挂《义和团形势图》,将自制小红旗插于平原县)

通过这段小字内容,可以看出,这次平原县义和拳武装起义是由于平原县李庄恶霸地主,依仗教会势力,乘闹灾荒之机,囤积居奇,敲诈勒索,欺压民众引起的。

事情发生后,朱红灯率领附近几县的义和拳前去援助,冲击教堂,严惩教徒。但清政府奉行“袒教抑民”的政策,山东巡抚毓贤派兵镇压。面对清军的镇压,拳民猛打猛冲,大刀长矛并举,火铳土炮齐发,杀得清军人仰马翻,溃不成军。从此义和拳声威大震,力量也迅速发展起来。(让学生齐读《歌谣》)

3.义和团的斗争口号及义和团在京津地区的发展(板书)

平原大捷以后,由于义和拳力量的发展壮大,清政府对义和拳采取由“剿”到“抚”的政策。义和拳由此改名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把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斗争也从秘密转向公开。

同学们讨论一下,“扶清灭洋”这一口号应怎样理解。(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此口号的核心是“灭洋”,它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的客观形势,因而能够对于身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广大群众起鼓舞和动员作用。

但这个口号并不科学,“扶清”,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灭洋”又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也反映了农民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1900年夏,义和团的势力由山东发展到直隶境内,他们连克州、县,逼进北京、天津。(指导学生看《义和团运动形势图》)。

义和团势力的迅速发展,使清政府感到十分震惊,“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迫于形势,慈禧太后“只可因而用之,„„”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利用义和团?其罪恶用心是什么?(启发学生思考)

慈禧太后所以要利用义和团,其原因有二,一是,她得到一个不确切的情报,说是帝国主义国家向清政府提出了照会,要她把权力交还给光绪帝。这个谎报大大激怒了慈禧太后。二是,想把义和团推到同帝国主义作战的第一线上,用帝国主义列强的力量来消灭义和团。于是,清政府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清军停止进剿义和团,义和团大批涌进北京、天津。(让学生看课本插图《北京城内第一个义和团的神坛》、《义和团开狱放百姓》)义和团进入北京、天津后,居民纷纷加入,甚至一些宫中内侍宫女、清军士兵也参加了。他们张贴文告。如“最恨和约,祸国殃民,上行下放,民冤不伸”等来揭露外国侵略者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北京、天津一时为义和团所控制。

二、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板书)

1.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900年、西摩尔)(板书)

义和团势力的发展壮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帝国主义列强一面进一步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令其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一面直接出兵进行干涉。

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奥指奥匈帝国),组成了一支约2100人的联军,在英国海军上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遭到了义和团和清军中爱国官兵的英勇抗击。

2.义和团在天津和北京的战斗(板书)

①廊坊狙击战。侵略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时,义和团拆毁从天津到北京的铁道,进行沿途狙击,使侵略军行进缓慢。由天津到北京的火车只需走几个小时,由于义和团处处狙击,侵略军花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130里。侵略军到达廊坊车站后,6月14日晚上,300多名义和团战士立即包围了车站。廊坊狙击战的战斗打响了。(指图《京津地区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形势示意图》)

你们在小学学过“义和团廊坊大捷”这一课,谁能结合本课文中的小字部分,讲一讲廊坊大捷的战斗情景。(同时放映《廊坊大捷》幻灯片)这次狙击战(包括在杨村的战斗)直到6月25日,西摩尔率领的残兵败将才在另一部分侵略军的接应下,狼狈逃回天津。廊坊大捷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它粉碎了侵略军侵犯北京的计划,显示了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勇斗争精神。

②保卫天津的战斗。当侵略军在廊坊遭到狙击时,八国联军就策划发动一场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6月17日,侵略军对大沽炮台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六小时激战,大沽炮台失守,侵略军纷纷从大沽登陆,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开始了保卫天津的战斗。

7月初,义和团在首领曹福田的率领下和部分清军联合猛攻老龙头火车站,他们同侵略军激战10多个小时,杀退敌人,收复了老龙头车站。与此同时,义和团的另一位首领张德成指挥义和团战士猛攻天津紫竹林地区的外国租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并请一位同学进行复述。然后,教师强调:第一,紫竹林位于天津城东南,是帝国主义侵略华北的根据地,也是八国联军从大沽登陆后的集结地。第二,义和团抗击侵略军的斗争得到天津广大人民的支援。他们冒着枪林弹雨,送“得胜饼”和绿豆汤慰劳前线战士。

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外国使馆。正当义和团在天津与侵略军鏖战时,北京义和团向帝国主义盘踞的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发动总攻击。

义和团为什么要围攻西什库教堂呢?

西什库教堂是直隶北部天主教总堂,是帝国主义利用宗教进行侵华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正如课文中讲到的,他们收容反动教民,公然对抗义和团。中国人民早已对他们恨之入骨。为了攻破教堂,义和团自制武器,并采用挖地道、埋地雷等战术,向教堂发动进攻,打死打伤大批侵略军。侵略者整日龟缩在教堂里,惶惶不可终日。

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课本上有两个实例,(小字部分)请同学阅读一下。东交民巷是当时外国公使集中的地方,也是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的总指挥部。他们多次四处挑衅,肆意残杀义和团的北京居民数百名。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义和团的极大愤慨。义和团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向东交民巷使馆区发动了进攻,以示对侵略者的惩罚。(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文中小字部分的第二段。)义和团围攻使馆56天,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板书)

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8月2日沿北运河两岸向北京地区进犯;14日,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出德胜门仓皇逃走。在途中,慈禧太后认为“外国人入侵中国,义和团是罪魁祸首„„非痛加铲除不可。”她下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厚颜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清军逮捕义和团战士》、《德国侵略军逮捕义和团战士》。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

请同学们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说“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指出:义和团所面临的敌人过于强大,不仅有本国封建势力的“围剿”,还有八个穷凶极恶的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进攻。而义和团又是以落后的斗争手段和武器同先进的、强大的敌人作战,再加上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提不出科学的斗争纲领和口号,所以最终导致失败。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4.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板书)

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以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的凶恶本质。请同学看课本插图《八国联军炮毁后的北京街市和北京正阳门》,并请一位同学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有关联军暴行的小字部分。(略)经过这次洗劫,中国“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都已丧失殆尽。八国联军的暴行,罄竹难书。

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时,沙俄在东北又趁火打劫,侵占我领土,屠杀我居民,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请同学阅读小字部分)

三、《辛丑条约》(板书)

1.《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1901年)(板书)

1900年12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11个国家的公使提出《议和大纲》12条,强迫清政府接受。1901年9月7日,庆亲王奕,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年是旧历辛丑年,所以称这个条约为《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内容,请同学们看书,并用①②③④符号标出。为方便记忆,同学们还可以从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进行归纳。一定要牢记这些内容,不忘国耻。

2.《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哪些严重危害呢?请同学们根据内容逐条进行分析。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强调指出:从经济上来讲,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全计高达9亿8千2百万两,加上各省各地方的教案赔款(约3000万两),总数超过白银10亿两,当时清政府每年财政收入只有8千多万两,这就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总收入。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当时中国人口4亿5千万,所以列强要求赔款4亿5千万两,用意在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这是侵略者要通过索赔,来惩罚、污辱所有的中国人。赔款又以海关税、常关税、盐税等作担保,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政治上看,“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样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从此,“使馆界”成了“国中之国”,各国公使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从军事上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这就,便利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这一节课,使我们知道,义和团运动是在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深,外国传教士作威作福,任意欺压中国人民所造成的。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他们进行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也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电功教案示例之一 篇4

教案示例之一

第4课 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安徽毫州市第一中学 罗永伟

教学目的

一、学生掌握的知识:

印度民族起义。1905—1908年印度民族运动。伊朗资产阶级革命。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占西女王。提拉克。

二、学生应认识:

1.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积极向亚洲扩张,将亚洲纳入它们的殖民体系。亚洲各国殖民化加深、民族矛盾激化,终于酿成了亚洲的反殖革命风暴,印度是最突出的代表。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亚洲各国民族危机加深。随着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亚洲掀起了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潮。

3.占西女王、提拉克等人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他们坚强的民族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王义感情。

三、能力培养:

l.亚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及其新发展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联系;从印度民族运动参加阶层的分析、讨论爱国主义问题。

2.进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如亚洲民族民主运动不是孤立现象,它是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必然反映;民族、国家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探讨。

教具使用

1.《英国对印度蚕食》放大图

2.《印度民族起义》图

3.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作威作福图片

4.《20世纪初的伊朗》图

5.《土耳其领土的丧失》图

6.《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简表》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如何?它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略)。

总结: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操纵国家经济命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垄断资产阶级积极向外扩张,出现了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侵略反封建斗争高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板书本节课标题)

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亚洲侵略的加剧(板书)

问:什么是工业革命?后果怎样?

答:工业革命就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的过程,是一次技术革命。这使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化成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成为发达国家。

总结:显然,伴随着欧美各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它们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进行残酷的剥削,造成了那些国家的落后。亚洲是列强侵略的重点地区,而印度则又是英国侵略的主要对象。

1.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和掠夺(板书)

(先要求学生阅读22页第一小目文字)问:近代英国是怎样侵略和掠夺印度的?(待学生回答后,结合《英国对印度的蚕食》图)总结:①十八世纪中期开始逐步蚕食印度。②到19世纪中期已占据了印度大约2/3的土地。(图中右斜线部分和竖线部分即是。)③剩余的左斜线部分是封建王公领地。同学们可以看出,它们多位于印度中部地区。英国同样通过控制封建王公而间接统治这些地区。所以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英国对印度的侵略之重和印度民族危机之深。

为了更好地控制印度,英国殖民者还招募了一些印度人进入殖民军队加以训练。叫做“士兵”。

问: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呢?

2.殖民侵略和掠夺的后果(板书)

(先让学生阅读第22页小字第一段,最后展示《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作威作福》图片。这是根据一幅摄于1860年的照片复制,它是英国殖民者在印度作福作威的骄横袖态和印度人民屈辱地位的真实写照)

总结:显然,英国对印度的巧取豪夺,从印度榨取大量财富。然后把这些财富运往英国本土,促成了英国工业的突飞猛进,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场”。而印度则是经济凋敝饿殍遍野。(插问:这正好印证了马克思论述资本积累罪恶的一句什么话?答:血腥性质。)印度各阶层对英国殖民者的怒火,终于爆发为1857-1859年的民族起义。

二、印度民族起义(板书)

问:这次民族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起义的中心有哪几个?

答:导火线是密拉特事件。起义的中心是德里和占西等地。(展示《印度民族起义》放大图,让学生看清密拉特、德里、占西的位置)

1.密拉特事件(板书)

1857年,密拉特的部分士兵因为拒绝使用涂有牛、猪油脂的子弹(因为士兵多信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印度教视牛为圣物,伊斯兰教忌食猪油)而被判刑,激起了广大士兵和市民的极在愤怒。先是士兵发动起义,接着广大群众和市民涌跃参加。起义军很快进占德里,建立行政机构。

问:有哪些阶层参加到起义斗争中来?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参加到斗争中来的呢?

答:(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总结。)

参加阶层有农民、手工业者、士兵、封建王公。

农民、手工业者:英国为了本国工商业的利益需要,强迫印度人民少种粮食,多种棉花,由于英国棉丝品的倾销,挤垮了印度棉纺业。而少种粮食则加重了粮荒。这样,大量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成为起义的主要力量。

士兵:虽为殖民者招募,但受到英国的民族歧视和宗教侮辱。密拉特事件即是一例。

封建王公:(结合《英国对印度的蚕食》图),英国入侵前,封建王公控制的土地很多,随着英国的蚕食、兼并,封建王公领地迅速减少。这样,他们与英国殖民当局矛盾激化,在民族革命高潮推动下,也参加到革命队伍中去,并掌握了领导权。典型事件就是占西女王的遭遇。(引导学生看第22页小字占西女王的遭遇)。

由此看出,英国的侵略掠夺,与印度的民族矛盾激化,酿成全国范围的民族起义。从参加的阶层的广泛又可看出这次解放运动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群众性。

2.为正义而战(板书)

起义爆发后,印度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都被起义者所控制。各地起义者与英国殖民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我们仅举其中的两例:

①德里保卫战(板书)

从1857年6月开始,保卫战持续100多天。起义军民寸土不让,与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激烈的巷战,使英军付出了沉重代价。

②占西保卫战(板书)

6月,起义烈人烧到占西城。拉克什米·巴依宣布为占西女王,带领军民日夜奋战,保卫占四。她的胆识体现了坚强的民族意忐。l858年3月,英军围攻占西城。女王已做好应战准备。她训练了一支强兵,亲自巡视城堡,检查武器.实行坚壁清野,几次打退英军。经过八天激战,由于力量众寡悬殊,占西女王深夜率十几名骑兵突围。她挥刀把跟踪而来的英军中尉砍落马下,打退追击的英军。后转战外地,最后单枪匹马战敌军,不幸牺牲,年仅23岁。

问:印度民族起义中上至占西女王,下至士兵、农民、手工业者都参加了战斗、我们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什么可贵的品质?

答: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民族意志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问:从他们的行动上,应验了我国古代的学者顾炎武的一句什么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起义的失败和意义(板书)

这次起义给英国殖民统治以沉重打击。英国急忙从各地调兵前来镇压起义,把原来要开往中国的侵略军也调来印度。这次起义客观上支援了亚洲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插问:此时,中国爆发了什么革命?答:太平天国运动。)

问:那么这次起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

(在学生回答后总结为):①力量强弱悬殊,②起义力量分散,③封建王公动摇甚至投敌。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一直没有停止。到20世纪初,印度民族运动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三、印度民族运动的新高涨(板书)

问:20世纪初,亚洲有哪几个国家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想一想,它与这一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相联系?

答:有印度、伊朗、土耳其、中国。

这一时期各国革命运动高涨是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有联系。

我们首先看看印度民族运动的情况。

1.英国对印度的掠夺(板书)

问: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英国是怎样掠夺印度的?

(让学生阅读第24页小字部分,然后回答)总结:可见,英国在政治上加强对印度管辖,表现在英王维多利亚任印度女皇。经济上操纵印度经济命脉,肆意掠夺财富;文化上愚民同化;连驻印度总督寇松也不得不承认:没有印度就没有大英帝国。

问:国大党的成立又表明了什么?

答:表明印度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显然,以上两个因素是民族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

2.民族运动的高涨(板书)

(归纳、讲解并副板书以下内容)

初期:罢工、罢市;抗捐税、抑制英货;

中期:提出“自治”要求;(左派推动)

高潮:孟买十万工人罢工。

总结:这次运动的高潮是孟买十万工人罢工,其特点是国大党左派起到了推动作用(使用提拉克在法庭上的插图),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其意义可引导学生看第24页方框引文。)

四、伊朗资产阶级革命(板书)

1.帝国主义对伊朗的侵略(板书)

问:20世纪初,帝国主义是怎样侵略伊朗的?

答:(展示《20世纪初的伊朗》图)伊朗古代曾是波斯帝国,以伊斯兰为国教。由于伊朗资源丰富,成为帝国主义,尤其是英俄帝国主义争夺的目标。列强通过军事侵略和奴役性条约,攫取到许多政治和商业特权。后来,英、俄又分别把伊朗南、北部划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见图,找出各自范围。)

问:列强的侵略给伊朗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答:由于政治腐败和外国侵略,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农业连年歉收。1905—1911年,伊朗终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页。

2.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让学生阅读此段文字后,让一至二位学生把它改编成小故事讲解,以训练学生组织、加工材料和运用自己语言表达历史问题的能力。)

总结:伊朗建立起君王立宪政体,是这次革命的高潮。英、俄与伊朗反动势力联合镇压是这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五、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板书)

1.土耳其的社会危机(板书)

问:土耳其的社会危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悬挂《土耳其领土的丧失》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归纳整理。在学生答问后总结如下。)

(用如下的副板书或自制图表)

①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尖锐,成为一座民族牢狱。

②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独立。

③外国分割:英、法、俄、奥、意。

④控制土耳其经济。

2.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板书)

问:有哪些阶层面对沉重的民族危机挺身参加到斗争中来呢?

答:知识分子、下层军官、士兵、人民群众。

问:这次运动的结果怎样?

答:先是由知识分子和下层军官组成了“青年土耳其党”。在其影响下,士兵起义,人民积极参加,废除了素丹哈米德,另立素丹。土耳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课堂总结

(见附表)

作业布置

1.概述20世纪初期的亚洲民族运动情况。

上一篇:公诉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双语美文《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