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友谊之花绽放作文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让友谊之花绽放作文(推荐12篇)

让友谊之花绽放作文 篇1

灰蒙蒙的天空笼罩大地,小河旁一簇簇野花垂头丧气地低下了头。独自一人徘徊在河边,看粼粼的水波,观成群的飞燕,不免让人想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凄凉情景。

正感叹世迹无情,就听见背后有人叫我,循声望去,站着那个让我反感甚至于憎恶的人。他,目中无人,骄傲自大,就凭借那清秀的外表、伶俐的口舌而得到同学的欢心。

我转身,用一种蔑视的目光望着他,可他却满脸欢喜地朝我走来。我正要转回身,一只手却有力地抓住了我:“做那个更好的自己吧!”

我忽然一愣,可他那教训人的口气却让我不由自主地说:“你成绩又不比我好,凭什么教训我!”话音刚落,我又后悔了。

他还是微笑着,将我带到了一片草坪。小草生机勃勃地生长着,树木葱茏,生命盎然。眺望远处,我看见了同学们的笑脸,我也不经意笑了,思绪飘向了远方。

我明白,同学们都明白,虽然我成绩优异,但孤独的种子却扎根于心间,难以掷去。只有乐观向上,才能融入这个快乐的大家庭中。

俯视草坪,一朵朵小花从土里窜了出来,微微绽放。折几枝野花,在草丛间奔跑,一切都显得那么惬意。

我想:这一次旅程,我们的友谊微微绽放,乐观向上的心态扎根于心中,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让友谊之花绽放作文 篇2

一、引导学生感知身边的美

美有很多种, 杭州西湖是美的, 泰山极顶是美的, 长江的汹涌澎湃是美的, 这是自然之美;杨丽萍的孔雀舞、贝多芬的钢琴曲也是美的, 这是艺术之美, 这些美都是大家公认的美。而回到我们天天目睹的校园, 朝夕相处的同学身边, 很多中学生觉得无美可言。例如, 学生写我们的校园, 因感知不到校园美, 便在校园内平空添上一个枝叶繁茂、花香四溢的花园;写身边的同学, 他们也大都比较注重捕捉人物的外在美, 如“黑瀑布似的秀发”“水汪汪的大眼睛”等字样在作文中常常出现, 而对心灵美却表现不够, 这说明他们审美的能力还远远不够。

还有一种美叫人物美, 是社会美的一种, 是所有美的核心。人既是社会的产物, 也是大自然的产物。因此, 人的美既包括社会的心灵美, 也包括自然界的形体美。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美的本质是内在美, 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外在美上。可以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教育他们:“人的美, 并不在外貌、衣服和发型, 而在于他的本身, 在于他的内心, 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 我们常常会厌恶她的漂亮的外表。”人物美的实质在于理想、情操、道德品质的美。

让学生感知身边的美,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引导学生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心想、口说, 使学生全面、立体地感受事物、感悟生活。只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留心生活中的闪光点, 善于抓住美的瞬间, 学生才会发现生活中处处皆美, 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例如, 有位同学酷爱整洁, 看到讲台上很多粉笔尘, 她总爱主动地扫一扫, 墙角的纸篓倒下去了, 她也总爱主动把它扶起来。她的举动在有些人看来是不值一谈, 这时候老师就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 从这位同学酷爱整洁的习惯看到她那纯洁美好的心灵。

二、启发学生辨识美

学生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中, 各式各样的人和事,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群稚气未脱的孩子们, 如90后的初中生染发、纹身、打耳钉、追仿“流星花园”式恋情, 在网络及现实生活中走“非主流”路线, 不想学习, 不愿承担责任, 只顾及自己的享受, 在很多学校里已经为数不少了,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稍有不慎, 孩子们便会误入歧途, 越陷越深, 不能自拔。

作为老师, 教会学生分清良莠, 明辨是非我们责无旁贷,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 让他们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 把“真正的美”与“表面的美”区别开来。

我讲了一个故事给他们听, 让他们辨析一下谁才是真正的美。有两位同学, 一位同学家里很有钱, 每天衣服穿得都很漂亮;另一位家里比较穷, 他的衣服比较破旧, 但却很干净。有一天, 他俩上学去, 路上刚下过雨, 比较滑。有一位老爷爷正拉着车子艰难地走着, 到一处高坡前拉不上去了, 他请这两位同学帮忙, 有钱的那位同学怕把自己的衣服弄脏, 连忙从旁边跑了过去;而另一位同学, 立刻跑上去, 帮老大爷推车, 推完车后, 那位同学干净的衣服上沾满了泥巴。我就让同学们讨论一下, 谁的行为更美, 并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文章。

同学们各抒己见, 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很快, 班级中就分成了两派:“明哲保身”派认为只要自己不去损坏他人利益就是美;而“助人为乐”派则认为尽自己所能帮他人脱困最美。他们畅所欲言, 针锋相对, 而我只做一个旁观者。理不辨不明, 最后, 全班同学一致认为:“身上沾满泥巴的同学最美。”我因势利导, 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使大家懂得鸟美在羽毛, 人美在心灵, 让他们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结果, 这次作文很成功, 同学们个个观点鲜明, 论据充分, 内容充实。从此以后, 班级中学生染发、纹身、打耳钉等“非主流”现象少了, 认真学习, 热心助人的人多了, 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向真正的美迈进了一步。

三、鼓励学生记录美

美无处不在, 对于我们的眼睛, 并不缺少美, 但美的火花稍纵即逝, 要想让美常驻人间, 留住美、传播美、歌颂美就要把美变成文字, 所以, 感受美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记录美。

初步具备了感知美、辨识美的能力, 同学们写出的文章就不会偏离正确的审美方向。我班有一位同学, 在日记中把老师比作一支粉笔, 他说:“粉笔的洁白无瑕, 多么像老师的清白无私。它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把自己变成粉末, 多么像老师默默无闻, 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啊!”他还把粉笔比作知识的桥梁, 他说:“这座桥的一头搭在老师的心上, 一头搭在同学们的心上;知识的甘露, 通过这座桥, 缓缓流到同学们的心田, 灌溉着智慧的花朵!”

难道别的同学心中就没有这样的思想火花吗?在这个同学的启发下, 我在班级中开展了“观察美, 发现美, 塑造美好心灵”的写作活动, 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学生们都纷纷自备了笔记本, 专门用来收集名人论美的格言, 记录一闪而过的灵感火花, 我还适时地引导他们加上合理的想象。这样, 深入到生活中去了, 积累的素材多了, 写作的内容也就丰富了, 学生们想象的双翼展开了, 写出的作品可以说是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

我班一位同学就写过这样一首小诗:“橡皮, 无私无畏的勇士/橡皮, 战胜错误的尖兵/哪里有错误, 它就在哪里出现/宁可粉身碎骨, 也与错误做不懈的斗争/如果没有橡皮, 错误将到处泛滥/如果没有橡皮, 错误将侵蚀我们的心灵/做人, 要发扬橡皮的精神, 与错误势不两立。”

一块橡皮, 值不了多少钱, 学生们可以信手捡来, 随手掷去, 很少有人注意, 但自从开展此次活动后, 再去观察它, 发现它也有美, 只是平时我们没有及时记录下美罢了。俗话说“厚积而薄发”, 如果学生每次都能把美及时地记录下来, 那么它将成为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身边的美无处不在, 语文老师要教会学生用他们自己的眼睛, 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 并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甄别出符合时代特点的美, 然后再以恰当的文字记录下这美的闪光。这样, 用美育浇灌的作文之花也就馨香四溢地绽放了。

摘要: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审美观点与感受能力的教育。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观察方法、遣词造句、表现技巧的训练, 而且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培养, 以发展他们感知美、辨识美、记录美的能力。

让作文绽放学生的自我生命之花 篇3

一、作文教学呼唤“生命化”

“作文难”是目前学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畏惧作文、厌倦作文是中学生表现出来的普遍心理特性。很多学生把作文比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写作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精神的愉悦,而是心灵的煎熬;不是自我生命色彩的宣扬,而是毫无生气的呻吟。倚马可待、一挥而就的酣畅淋漓,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往往就是遥远的神话;而硬着头皮、东拉西扯、假话套话的无奈却又总是伴随和折磨着他们。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们不能不从作文教学的层面来思考。考察作文教学的实际,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教学情形:1.写作教学随意化。教师承袭传统方式,按部就班地布置、批改和评讲作文,一个学期完成七至八篇大作文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一味的强调多读、多看、多想、多写。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就只能看学生的造化。这往往是大多数教师的选择,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无为”的选择。2.写作教学机械化、程式化。纯粹只重形式而无视内容,将各种文体概括为各种基本套路,严格操作,认为只要练熟几种基本的格式,作文自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3.写作教学功利化。一切唯高考是从,高考考什么就练什么,一阵子大练材料式议论文,一阵子又围绕着话题作文穷追猛打,无休无止,甚至还指导学生背范文,以不变应万变。这三种作文教学模式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缺失了人文精神。在作文教学中,学生的自我生命和思想自由没有得到尊重,作文训练游离于学生生命领域之外,把学生的情感、思想乃至生命肢解成技能技法及应试方略,学生写作失去了真实的自我,于是写作就成了缺少情感的文字游戏,写作过程中也就没有智慧的增长和心灵的成长。

其实,写作始终是一种心智活动。作文无疑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外化。具有现代观念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运动与完善的过程,作文教学也同样如此。情感的丰盈、心灵的充分泽润、人生世相的真切体验和深刻感悟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有了这些,学生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就会积极主动地运用作文这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作文就会成为学生心灵倾诉的一种方式,一种自然而真实的方式;就会成为学生表现心中快乐与烦忧、期盼与失落、歌颂与批判的一种方式;就会成为学生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人生感悟的一种方式。这时候,作文就是学生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心灵、真实的自己,也是他们真实的需要。

作文应该是学生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优秀的作文是学生心灵直接或曲折的折射。学生应以自己的视角审视世间万物,体悟人生种种,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现自我。学生眼中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充满真情真思、多姿多彩的世界。因此,在以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时,我们也应体察学生的情感思想、心理需求。语文教学强调“生命化”,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要自然地注入生命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磨砺人生,体会生命的价值。那么,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自然也应该贴近社会现实,走“生命化”道路。作文教学必须走出隔离生命的冷漠阴影,使作文直入生命腹地,融入学生的蓬勃生命活动,让人文关怀回归到作文教学中来,让写作成为个体生命的表述形式,成为自己的生命活动,通过写作见证自己的生命。也只有这样才能闪耀作文生命的光辉,反之就必将断送作文的生命。

二、切实做到“三个关注”,让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表述形式

要让作文成为学生个体生命的表述形式,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三个关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师生交流对话、互动以及对教师自身角色的定位;关注个体,特别是学生的个性成长和个性表达。

(一)关注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增强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力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没有生活就没有文学,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作文离不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要想让学生寻找写作的快乐和成就感,就必须让学生写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自己。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与生活亲密接触,让学生在关注中思考,在体验中发现,在表达中提升。如何关注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感受力?1.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为我们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指明了方向和途径。2.要培养学生带着新鲜感看生活的能力。只有注入了新鲜的体验和感受,作文才会常写常新。而新鲜感的培养,要注重引导让学生带着感情和想象去看待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让学生用陌生的眼光去看待熟悉的事物。3.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悟性。生活是人生最好的老师,但是生活这位老师给人的教育从来都不是滔滔不绝的说教和明白无误的结论,而是暗示。所谓悟性就是意会和接受生活暗示的能力。可让学生在生活札记中设一个栏目,叫“生活启示录”,要求学生从日常的普遍现象悟出生活的哲理,从多彩的自然现象联想到纷繁的社会生活。4.要培养学生个体的内省力。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思想深沉的学生,往往能用细腻的笔触抒写其内心之所感,有如鱼得水之乐;有些学生则相反,作文内容空洞苍白,其原因不是他们在生活中毫无感知体验,而是他们注意力的内心指向性较差,平时的许多感触如水过沙石,未能留下痕迹,所以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内省力。

(二)关注对话和互动——定位好教师在学生个体生命表达过程中的角色

善待生命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智慧。关注学生的作文发展和生命成长也是一种责任和智慧。传统的作文教学之所以僵化、程式化甚至走向人性的异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在学生作文过程中定位不准,没有体现出较强的生命意识,或者说“生命化”不够。写作的整个过程,除学生自我表达外,从设计作文情境(命题或布置作文任务等)、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构思写作、批改学生作文,一直到作文评讲,其实都应该有着充分的对话和互动。这种互动是教师以自身的感悟引发学生的感悟,以自己的发现启发学生的发现;这种互动是生命间感情的交流、灵魂的碰撞、思想的砥砺。在对话和互动过程中,心灵得以净化,是非得以辨别,灵感得以勃发,兴趣得以激发,希望之火得以点燃。这种对话和互动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能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命的质感。endprint

作文是投入生命并表现生命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中师生间的这种互动不是流于形式的玩弄技巧的行为,而应该是生命间彼此影响、沟通进而激发生命意识、表现生命需求的过程,要真正实现生命意义上的对话和互动,教师要努力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1.一个有鉴赏力的热心读者。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心目中就有了一个对象,一个可以倾诉、恳谈、交流的对象;就有了一种情境,一个被人注目和期待从而能激发兴趣、情感和表现欲的写作情境。2.一个有独特见解的思想者。教师只有把学生的思想引领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境地,使他们感受到思想的光华和魅力,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写作出现“质”的飞跃。3.一个能进行平等对话的知心朋友。作为教师,对学生习作中反映出来的种种情绪,不能熟视无睹,置之不理,而应或鼓励、或赞赏、或抚慰、或疏导、或交流,这样学生就愿写、乐写。4.一个能给学生写出示范性文章的写作爱好者。有些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没有写作的那种切身体会,当然也就教不好作文。对话和互动的关注,是激发学生个体生命表述生命热情的“火种”,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催化剂。

(三)关注个性——尊重个体生命,张扬学生个性

语文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让学生在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显(如思想、情感、意志、信念、兴趣、动机、性格、情绪、思维等)。充满个性化的写作,可以放飞思想、挣脱束缚,尽展独具特色的个性风采;可以发现自身的写作优势,释放学生无穷的创造力,使学生对作文充满信心;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心智和认知水平。因此充满个性化的写作,不但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这一根本目的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个性写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善于发现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要么长于一种文体,要么长于一种思维,要么想象丰富,要么思维深刻,要么语言有个性和文采,要么构思技法精巧高超。2.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要引导学生求真,让学生能袒露心灵。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废墟》说得好:“老就老了吧,安详地交给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白发的老者是让人遗憾的。”写作就是要以“真”为美,以“真”为个性追求。学生在作文中要抒写真实情感,表达真我。为此,语文教师对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认识偏激、情感世俗等应持理解、宽容的态度。过早、过多地要求学生认识绝对正确和情感绝对健康,其实也是对学生个体生命的不尊重,也是对真实生命的不尊重。教师要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亲近生命、融入生命,还生命以本色。3.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对写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推荐学生读一些抒真情而又见个性的文章是很有帮助的。4.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新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达自我。只要学生拥有了一份心灵的自由,一方精神的空间,就一定会在作文中装载自我,放飞个性!

总之,作文教学走“生命化”道路,是对教育“以人为本”的回归,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之路。让作文成为学生个体生命的表述形式,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具有的追求。当然,让作文融入生命,让生命在作文中绚丽绽放,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努力关注每一个不可复制的生命在作文中自由、健康地发展,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写作水平甚而人文素养就会不断提高,学生成长为具有丰富情感和独特个性的创新型人才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欧阳凡.唱响生命[M].武汉人民出版社,2004.

[2]王彬彬.在功利与唯美之间[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友谊之花绽放作文 篇4

还记得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因一次意外收获了一份友谊,这份友谊一直珍藏在我的心底。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同学们正在教室里玩耍,几个调皮的男孩子竟然打起排球,你一下,他一下,玩得不亦乐乎。我订正完作业,正准备去老师办公室时,一个“飞天排球”“蹭”地一下朝我“飞”了过来。“啊!”我惨叫一声,疼得双手掩面,蹲在了地上。这是,我只感觉鼻子像涌出了什么东西,连忙用手去摸,湿湿的,摊开来一看,血染红了我的指尖。同学们看到这一景象,连忙大叫:“哇!流鼻血了耶!”那几个打球的男生连忙跑到我身边,不停地道歉。可现在的我只感觉脑子嗡嗡一片,不知怎么办才好。

就在此时,一个稚嫩的声音想起“快让开!快让开!”同学们都不自觉地让了一条道。一个娇小的身子从人群里挤了进来。她一见我,便双膝跪地,急忙从口袋里掏出餐巾纸,细心地帮我擦拭鼻血,动作是那么小心翼翼。

我呆呆地看着她,才看清楚原来她就是我们班的纪律委员——余姝蓓。我的内心像涌入暖流般的温暖,看着她那含有歉意的双眸,我不禁有一种热泪盈眶的冲动,只能跟她说声谢谢。她连忙摆手,反而低着头说:“对不起,是因为我的失职才使你受伤,我不应该让男生在班里玩排球,对不起,对不起……”她一连说了几个对不起。我笑着摆手。我俩相视一笑,友谊之花便开始耕种在我们两个人的心里。

友谊之花的绽放作文 篇5

这次学校宁外推荐考,她居然考了第一,我感到不悦,甚至起了疑心。对她的仇恨越加深刻。

可是今天的英语课,二对二的分组,我们竟然分在了同一组,我更加感到愤怒,我怎么可以同这样的人一组呢?可她却一点儿不介意,只是按照平时的作法赚着分数,似乎我们之间本就是对和睦相处的好朋友。为了赢得这场比赛,我暂时卸下心头的仇恨。于是我们开始一起讨论着,一起为对方加油助威,在对方答不出时帮一把,终于,我我们赢了对方。下课休息时,我们又一起玩球,其实这样或许会更快乐。

这朵友谊之花,或许原本已含苞待放,却因为那一点小摩擦而收紧了花瓣。

如今这花终于绽放了,而且还是那样的美,那样的鲜艳。

让生命之花绽放作文 篇6

大庆三十二中初四(1)班 董鑫慧

世间的每个生灵都仿佛是一朵花儿,从一粒种子慢慢生、发芽,生命中多半是平凡,承受和期待。也许花儿看上去很脆弱,但它坚信,只要乐观坚强,勇于面对挫折,生命之花终究会完美地绽放。

大地是我的母亲,鸟儿是我的玩伴,树木是我的兄长,草儿是我的姊妹。我要勇敢乐观地生长,不为称赞,只为活出生命的价值。本着这样的信念,生命之花开始了生命的历程。

我需要阳光,因此我向着太阳生长,尽情沐浴在阳光之下。偶尔,我会偷懒,错过了阳光,但我绝对不会悲伤,因为今晚的月光更加皎洁,今晚的群星更加璀璨。我仰视夜空,面对着那神秘的月亮,默默地许下心愿。

也许我会经历一些挫折,因为生活的天空不单单是风和日丽,还有风霜雨雪。但我不会因此而枯萎凋零,我告诉自己要坚强,告诉自己要想让生命绽放光彩,就得真正学会面对。我会愈挫愈勇,磨练自己,因为只有乐观顽强的花蕾才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我的使命就是以多姿多彩的形式存在于世间,为世间带来鲜艳和美丽;失去了本该拥有的,拥有了已经凋谢的,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与这些相比,挫折算什么!毕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明白上天可能并没有委以我重任,可我知道如果连自己的职责都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履行不好,又怎能苛求上天降大任于我呢?

与世间万物相比,我或许很渺小,但我绝不平凡,因为我勇于面对风雨,乐于经历沧桑。我拥有远大而崇高的理想,我企盼将希望播散到人间。

历尽艰辛,顽强地一路走来,终于我等到了辉煌的一刻。我尽情地绽放,意在留给世间最美的微笑和一缕淡淡的清香。

尽管我明白我终究会凋谢,因为生老病死是每一个生命都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我仍然很高兴、很幸福,因为我在世间没有留下一丝遗憾,我实现了我的诺言,我让我的生命之花完美地绽放。

让宽容之花绽放 篇7

一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古人云:“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正是教师们以博大的胸襟去宽容孩子, 鼓励孩子, 等待、帮助和引领孩子, 点燃他们心中最神圣的希望之火, 净化他们稚嫩的心灵, 才使千千万万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整天面对着天真烂漫的小学生。品尝过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随着现代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成了一种时尚和美德, 这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的理念。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犯错误的学生, 而是采取方法督促其改正, 从而体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 能倾听他们的心里话, 为他们排忧解难。适时的倾听, 平等的交流, 胜过长篇大论的劝说。家长和老师只有放下架子, 信任学生, 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 才能真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 只有宽容的教育氛围, 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

二用宽容感染、深入孩子的内心

宽容, 其实也是一种严格, 一种特殊的严格。如果我们能巧妙地对孩子适当宽容, 甚至会收到比严格更好的教育效果。

有些孩子由于年幼无知犯了错, 他们自己可能认识不到错误所在, 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甚至棍棒相加, 也毫无作用, 留下的只能是不解和怨恨。遇到这种情况, 无论是家长, 还是老师, 都应满怀激情地开导他们, 摆事实、讲道理, 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认识, 一点一点地为他们营造改正的环境和时机。或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去阅读有关画册和书报, 让他们逐步感知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

三用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我们常看到对于犯错误的学生, 有的批评, 学生心悦诚服, 有的批评, 学生则会产生对立的情绪,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 创设宽松和谐的人际氛围, 是宽容人格培养的前提。

第一, 正面认识无心过失。要构建一个团结友爱、自主自理、奋发向上的班集体, 首先需要一支强干的干部队伍。每一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 班干部也不例外。他们往往“好心办坏事”。面对这种情形, 教师要肯定他们的优点, 帮助他们树立威信, 然后用委婉的语言提示、暗示、对比等方式把话题转到学生的错误上, 为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觉得教师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同学是可以信任的伙伴。

第二, 用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班集体中都会有一些学习、生活、行为习惯, 道德品质上的困难学生。对他们的关注与帮助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更应该宽容成长困难生的错误与不足, 针对不同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方法, 如谈心法、鼓励法、榜样激励法等。

孩子有时会表现出某种不成熟的想法或做法, 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孩子, 我们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 就如同教会他们用一颗同样宽容的心来对待自己的朋友、同学以及发生的每一件事。

四在活动中分享宽容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儿童善良的情感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的, 如果童年失去的将永远无法弥补。”教师应该善于从学生的不足中去挖掘教育的契机, 创设孩子们喜爱的而又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活动, 运用自己的宽容智慧来感染学生, 促进其宽容人格的形成。如“宽容是一种美德”“我身边的宽容小故事”的主题活动, “宽容之星”的评选, “宽容在心中”的小品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轻松地分享宽容。

五让学生在宽容中健康成长

满足学生参与管理的愿望。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应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竞争的意识、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小学教育中, 应尽量满足学生交往、归属、成就等多种需要, 使个人志向与班级任务最大限度地一致起来。然而, 每个人都不希望被人管理, 却都希望去管别人。学生是一个情感丰富、充满个性的个体, 他们渴望自己能“发号施令”。为了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 教师除了设立队长职务外, 还应安排一些人人可参与竞争上任的小岗位, 如关窗员、推普员、图书管理员、领操员、护花员等岗位。

让“爱”之花绽放 篇8

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总有一些学生令人头疼,我们常常不知道该怎样对待他们。这些学生大多数不遵守纪律,成绩也总是不尽人意,极少数成绩好的同学却因为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分数慢慢下滑。以前,我总认为他们违反纪律是故意的,但在一次偶然中我听过一个故事后,对他们的看法发生了转变。故事是这样的:有位母亲带女儿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可是女儿却一直嚷嚷着要回家。母亲以为女儿又开始淘气,十分生气。这时,她的东西掉了,当她弯下腰去捡东西时才发现,原来在女儿的高度是什么也看不到的,看到的只有那些货架子的底部,什么也没有。看到这个故事我恍然大悟,可能有时候在我们眼中孩子所犯的错误和我们想象的犯错原因相差很远,他们有自己的理由,并不是那么不可原谅。如果我们站在他的角度看结果就不一样了。或许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关心、一些爱、一些希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所以,爱学生才是教师应尽的天职。而对于那些“差生”,教师只有更加精心的呵护,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真诚和关心,他们才会重树信心。

一、成为朋友,温暖心灵

每个人都渴望被爱,对于那些被老师淡忘、和同学关系不融洽的学生,他们更加渴望被关心,被爱护。教师要相信,只要你真心付出,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和他们成为朋友,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真谛。记得刚接班的时候,对班里的学生并不是十分了解,但有一个学生却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总是静静地呆在那里,上课时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总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改题时就算没改完他也不会告诉你。有的学生告诉我,他原来就这样,就算老师和他说话,他也不理人。一次,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下课时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老师很喜欢你,你以后多和老师说说话,好吗?”他没有回答,却十分郑重的点了点头。从那以后,他上课有时会举手回答问题了,虽然次数不多,但声音洪亮,答案完整。我对他投以赞赏的目光,他笑了。此时,我深深地意识到:原来“爱”可以润物细无声的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

二、了解学生,特殊对待

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的前提是了解每个学生。只有真正了解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多创造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增强信心,提高成绩。班里有个孩子总和同学相处得不是十分友好。别人的卷子掉到地上,他就故意踩一脚,如果同学指出他的缺点,他就向人家的脸上吐口水。每次他犯错之后,我都对他进行教育,可是刚过了几分钟,他就再次违反纪律,就这样反复教育,反复犯错,他没有一点改变,最后只好和家长沟通。通过谈话,我发现他的妈妈平时工作很忙,他放学就到补课班写作业,回家后父母也没有时间和他谈心,如果发现他做错事,就采取打骂的态度,从小到大一直如此。渐渐的这些手段也没有作用了,而他却越来越不听话,经常犯错,让家长也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所以他们也十分苦恼。作为老师,我提出了建议,希望妈妈多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让他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只要付出,孩子就一定能够感受到。同时,在学校我让他坐在了前面,更加有利于我和他谈心。他也知道老师是关心他的。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他慢慢和同学的关系融洽了,对于我说的话也开始接受,不再那样叛逆,并向我保证一定改正自身的缺点,请我监督他。为了鼓励他,我选他当纪律监督员,他十分高兴,并说要做同学的好榜样。就这样,在我的引导下,他再也不是大家眼中那个淘气的孩子了。

三、真诚待生,重树信心

卢梭曾说过:“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对于那些特殊的孩子,更要给予尊重和真诚的关心。即使他们犯错,也要让他懂得每个人都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只要知错就改,就还是好学生,让他们重树信心。这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孩子交书费的一百元钱丢了。我从早上找到放学还是没有人把钱还回来。最后我只好说如果再没有人承认,那老师只好报警了。可是,最后的结果还是让人十分失望。经过我的细心观察,我发现了可疑对象,但想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能够勇敢的面对错误,就侧面试探了他,可他还是不承认。没有办法,第三天,我决定找他谈话。刚开始他还坚持没有做过。但当我告诉他只要知错就改就是好学生,而且老师保证这件事不会让同学和家长知道时,他开始动摇了。最后在我的劝说下,终于承认了错误。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错,捡到钱也会主动交给老师,他相信改正了错误,就还是一个好学生。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重新树立信心。

四、发现“闪光点”,适时纠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对于那些特殊学生,同样也有,只是因为他们缺点突出,优点常常被忽视。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适时地给予表扬,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鼓励他们树立“我能行”的信心,进而爱上学习,达到转变的目的。有的学生爱劳动,我就让他当劳动组长;有的学生写字快但正确率不高,我表扬他速度快的同时,告诉他希望你写得又快又好;有的学生做事认真但纪律稍差,我就让他做小小监督员,指出同学的错误,从而约束自己。渐渐的,他们发生了转变,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抓住“闪光点”成为学生转变的“转折点”,关键要善于发现,适时纠正错误。只有因势利导,才能使他们更加茁壮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没有爱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而对于那些特殊的学生,我们更要在讲科学、讲技术的同时付出更多的感情、更多的爱。但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倾注热情和期望,出色完成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工程。

让文明之花绽放作文 篇9

——题记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之家,爸爸妈妈对我要求特别严格,这使我养成了讲文明、爱劳动、善节约的好习惯。生活中我们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在我刷牙洗脸时会时常告诉我“不能浪费水,要随时关上水龙头”。如果我有所疏忽,他们就会严厉地批评我。

虽然说严格,但我们家也很讲民主,在周末晚上常常召开家庭会议。有一次我提出了我们任何人不准骂人,不准说脏话,违者罚款两元的决议,立刻得到了爸爸妈妈的大力支持,而且还表扬了我。当时的我感觉自己长大了。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从跆拳道馆骑着电动车回家,在小区的路上正行驶着,爸爸突然停住了。我正纳闷时爸爸让我从车上下来。此时我才发现路中央有一些碎砖块,立刻明白了爸爸的意思,我走过去将小砖块捡走。正在这时一位阿姨骑车经过,冲我微笑着,并说道“真是个好孩子”。听到阿姨的话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但我知道这是我应该做的。

让和平之花绽放作文 篇10

一天,一个大臣说道:“陛下,我有一个好办法能让你吃到糖果。”国王眼睛一亮,迫不及待地问道:“什么办法?快点说来听听!”大臣不紧不慢地说:“陛下,我们的‘邻居’就叫‘糖果国’。我们势力强大,何不去攻打他们呢?”国王听了,拍案叫绝:“好主意!好主意!就这么办!”

第二天,枪炮国的大臣和士兵们知道了,都眉飞色舞,兴高采烈地说:“太好了,我们可以吃到那美味的糖果了!”可老百姓听了,十分不高兴,暗地里议论纷纷:“战争多不好,一定会有所伤亡。我最讨厌战争了。”

很快,这惊人的消息就传到了糖果国国王的耳朵里,他一听就紧张起来,召集大臣一起开会。这会开了一天一夜,最终决定让用兵如神的糖果大元帅担当总指挥。大元帅立刻紧张地行动起来,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

转眼间,枪炮国的大军就来到了糖果国的城下,把糖果国团团围住。虽然兵临城下,可糖果大元帅镇定自若,吩咐道:“做好战斗准备!”糖果兵们一听,就开始行动起来了!这个运送糖果,那个放置糖果......正当糖果兵们忙着准备时,忽然听到城外“咚”的一声炮响,大炮发起了进攻。可糖果国早有准备,城墙全被麦芽糖给包裹了,炮弹碰到它无法爆炸,根本没用!枪炮国国王十分生气,吼道:“用炮弹往城里打!”正当炮弹要“发作”时,枪炮国国王忽然发现头上有黑影,又命令道:“停!”接着,抬头观看。只见糖果兵们把泡泡糖吹大,当飞机用,再从上面扔下糖果。糖果一落,枪炮兵们就争先恐后地捡起来,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会儿,掉下来的糖果就如风卷残云般地被吃了一个精光,枪炮国国王十分生气,喊道:“别吃了,快打糖......”话音未落,枪炮兵们忽然“呼啦”一下倒了一大半,只有一小部分没吃糖果的士兵没倒下。

原来,糖果大元帅让糖果兵投下的都是酒心巧克力,里面放着53度的.“茅台”酒,枪炮兵们由于吃得太多,都醉倒了。与此同时,糖果大元帅立刻下令:“糖果国的士兵们,跟我一起冲啊!”说完一马当先,冲出城外,用糖果打敌人。军令如山倒,糖果兵们见元帅冲了出去,也跟着冲了出去,用糖果打敌人。糖果兵们越战越勇,而枪炮兵们连连败退。在糖果国的兵与将配合之下,一鼓作气,打败了枪炮国。

这时,枪炮国王已没有了往日的威风,早已落荒而逃,枪炮兵们也被打得落花流水,个个抱头鼠窜。

糖果国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后来,糖果国国王从枪炮国被俘虏的将军口中得知,枪炮国攻打糖果国的理由很简单:为了吃到那花花绿绿、香气迷人的糖果。于是,糖果国国王让人装了一车的糖果,并在上面写了一个9字的横幅:让和平之花永远开放。

让数学课堂绽放“美丽”之花 篇11

一、收集信息,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美

数学教材具有通用性、共同性,同时又有简约性等特点,加上时代的变化、知识的更新,教材例题时而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果把例题与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事物相联系,让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那么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例如,教学“连乘应用题”一课。

师:今天我带大家去逛商场,如果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并且知道它的单价,就举手告诉大家。

生1:儿童毛巾每条3元。

生2:男袜每双5元。

生3:棒棒糖每盒60个,每个1元5角。

……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一道一步乘法应用题吗?

……

课堂中根据学生自编的应用题,再增加条件改编成例题进行教学,这样由易到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到新生成的数学例题,学生再学习连乘应用题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节课,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教学效果较明显。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让学生留心生活,注重积累数学信息,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游戏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就会发现数学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让所有的学生看到生活中美丽的数学光环,那么他们一定会高兴地叫起来“数学,我喜欢你”。

二、学做合一,让学生鉴赏数学的内在美

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它既有数形的外在美,也有它特定的内在美。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学生感到数学枯燥,对数学缺少兴趣,甚至恐惧数学,那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在动手中动脑,在动脑中感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提示数的美、形的美、学习方法美、数学语言美。

1.在数数和计算中感悟数感美

人们常说:“空间的数字,抽象的数学。”其实不然。例如,在教学“8、9的认识”时,我先教学生画简笔画,画8个小葫芦和9个小气球,就像一排整齐可爱的娃娃,再通过课件慢慢地抽象出数字8和9,学生惊奇地发现数字和图画如此相似,原来数字也能组成一幅画。这时我适时地布置作业:“写数比赛,比一比谁的数字写得美!”学生更是乐在其中。

2.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形的美

数学虽然没有语文中词句描绘得那么如诗如画,但空间图形的多面性(即同一图形由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显示)散发出的美却也光彩夺目,千姿百态。例如,教学“平面图形面积”复习课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小制作,有的用小图片、小三角形等串成风铃;有的设计成精致的小壁画;有的设计成一个卡通人物形状的小钟面。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动手的欲望,又为生活创造了美。

再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的课尾。

师:把自己设计的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贴到黑板上,与大家一起欣赏。(黑板上贴满各种各样的图案)

师:你认为这节课的课题是什么?(学生望着黑板上形式各异的图案,灵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生1:有趣的轴对称。

生2: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

一个一个课题都恰如其分。

3.在讨论探索中感悟数学方法美

开放式教学以讨论、探索性教学为主,教师要创设有趣的、可操作性、可探索的数学情境,诱导学生走进数学世界,培养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猜测问题,再通过讨论、操作、验证去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我设计了如下步骤:(1)回忆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你发现什么?(认识数学方法“转化”)(2)圆的面积可以转化成哪些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有“异想天开”的机会)(3)分组操作讨论:把学具圆平均分成16份,剪开拼拼,你能拼成什么图形?拼成的图形与圆有什么关系?你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大家动手试一试。这样留给学生尝试、讨论、发展和充分想象的时间与空间,学生通过自己的反复推导、验证,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使“每个学生都重走一下数学家探索数学之路”。学生在知识构建的活动中,萌发和培养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积累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4.在师生互动中感悟评价艺术美

转变教师角色,合理地进行课堂评价,能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认识自我,有助于思维个性、心理个性的发展。如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学,我知道了……”在小组学习中,学生面对面地互动、互评:“我想对某同学的想法进行补充……”“我非常赞成某同学的想法。”同时,课堂评价作为师生交流思想的平台,教师对每一位发言的学生要给予肯定,让每个人不带着遗憾坐下,如“你的想法真妙”“你的回答完全正确,老师给你打满分”“老师非常荣幸,我的想法和你一样”等。在师生的共同评价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说,评价是一门艺术,充满了艺术魅力。

三、开放练习,让学生体验创造美

开放性练习是让学生从一种想法、一个角度、一种解法中跳出来,充分展示思维的个性,拓宽思维的空间。例如,在“圆柱的体积”的复习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1支粉笔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粉笔上下两个圆形底面大小不同)这样一个挑战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疑惑。经过短时间的沉思,学生尝试练习,终于有一个、两个、三个……更多的学生共同讨论起来,相互之间的启发和同伴之间的交流,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迸发。有的说先量上下两个底面的半径,求出平均半径,再根据半径求体积;有的说先求出上下两个底面的平均面积,再乘以高;还有的说拿两支粉笔颠倒放,求出大小两个底面的面积和,再乘以高……于是一个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假设出现了,学生不再沉默,人人都在为自己的创造欣喜。因此,只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为学生提供“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氛围和环境,他们就敢大胆尝试,不断求异、求新,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解决问题,去建造自己美丽的数学王国。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当你深入其中,探其深幽时就会深刻感到数学文化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让我们与学生一起教、学、做、悟和谐统一,尽情去享受生活中的美丽数学吧!

(责编 蓝 天)

让课堂绽放德育之花 篇12

英语教师应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现德育与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呢?

一、以身作则, 在教师的言行中渗透德育

为人师表特别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的示范是最有力的德育手段。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 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影响。在平时教学中, 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有教育意义的情景, 使语言的学习与品德的陶冶相统一。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可随时随地创设情境, 用文明的语言和行为引导学生养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 。例如我 们可以使 用如下课 堂用语 :“Well done!Thanks! Keep silent, please! Excuse me for..., Thank you! ”这样一来, 使学生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都是一致的, 德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同时, 教师在授课时展现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 还有整体形象。所以, 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和自身仪态,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工整的字迹, 重难点突出的板书, 条理清晰的教学语言, 引导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尊重生命, 尊重人格的爱, 应该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主旋律。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这种关系有利于师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 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必须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使课堂充满爱、尊重与信任, 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助人、合作等民主价值。因此, 我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 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要让学生感到自己能够与他人平等相处, 能够被尊重, 能够得到帮助, 在互帮互助中, 共同取得智力与品德的进步。比如教学中, 教师也难免出现错漏, 而当学生指出或质疑时, 我们不必因爱面子而否认或采取一些“技术处理”。我认为这是教师治学作风的问题。教师应当承认自己的错漏, 并鼓励学生今后大胆指出质疑, 以此把自己严谨的治学作风言传身教给学生, 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三、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进行德育教育

“文以载道 , 文道结合”。教材是德育的载体 ,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 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 教师应善于从中挖掘、提炼蕴涵的德育因素,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 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结合起来, 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 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

牛津初中英语教科书是一套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 每个单元都围绕话题展开,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套教材中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 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如学校、朋友、动物、购物、节日、环境和慈善机构等, 这些教学内容中都渗透了德育因素, 英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努力挖掘德育因素, 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英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活动方式就是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锻炼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 学生一起学习, 既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又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在这种情景中, 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一种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小组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 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文明礼貌的品质。通过合作互动, 不仅发展了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

五、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 达到德育与文化教育的统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中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 外语学习离不开对所学语言所代表和负载的文化的了解。如果认为外语学习就是记单词, 背语法, 掌握听、说、读、写技能, 则是不可能真正学好外语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应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粗略了解, 初步培养学生的跨国文化交际意识。比如在电话用语中, 我们习惯拿起电话就说“喂! ”, 介绍自己时说“我是……”, 询问对方时说“你是……”, 但是根据英语国家的习惯 , 他们会说“Hello”, “This is...”, “Is that ...? ”又如在西方国家不能随便问“How old are you?”, 这样会干涉对方的隐私 , 被视为无理。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考虑到文化差异。同时我们应以此为契机, 把握机会,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 在学习名胜古迹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从而升华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将德育延伸至课外

在英语教学中, 进行德育教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45分钟的课堂内, 而要将课堂上的德育内容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中,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入德育实践探索, 使德育具有针对性, 丰富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了希望工程“Project Hope”后, 我提醒学生要珍惜自己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文具, 书本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 培养他们的爱心。

初中生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逐渐增强, 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活动也是必需的, 这样才能让学生主体本质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同时增强学生对德育的亲身体验, 使其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 开展第二课堂, 扩大学生知识面, 多层次渗透德育, 如开展英语兴趣小组, 播放英语广播, 办英语报, 等等。

总之, 教学处处显德育, 教师人人讲教育。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英语教师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更多的心血。只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做思想工作上的有心人, 在德育教学实践中精心安排、持之以恒, 就一定能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课堂上, 完成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穿教学始终。百年育人, 德育第一。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 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因此, 英语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英语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 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德育渗透,英语教学,渗透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国忠主编.英语教学最需要什么.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5.

上一篇:美术室各种管理制度下一篇:煤矿运输副总工程师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