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收入分析案例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营业收入分析案例(精选11篇)

营业收入分析案例 篇1

企业会计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工作。因此企业会计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包括营业收入预算管理工作在内的会计管理工作,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一、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简析

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包括了诸多内容,以下从基本内涵、作用和目标、现存问题等方面出发,对于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进行了分析。

(一)基本内涵

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有着丰富的内涵。众所周知预算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了广义范围内的预算管理,这主要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于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其次,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的基本内涵通常还包括了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来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加及时的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与此同时,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的内涵还包括了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并且挖掘企业潜在的资源,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收入的最大化。

(二)作用和目标

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的执行可以达到许多企业的战略目标。通常来说预算管理的作用和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和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其次,风险控制、绩效考核、成本节约、收入提升等效果也是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所带来的。与此同时,预算管理的作用和目的也在于推动企业战略的实现并且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用数字固定下来,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体现预算“刚性“管理,最终能够将企业管理机制进一步的具体化。

(三)现存问题

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的发展仍旧面临着诸多问题。一般而言由于我国许多会计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理解不够全面,并且对于其运作环节和流程不够清晰,从而导致了企业的预算管理科学性和合理性欠缺等问题的出现。其次,部分会计管理人员没有将战略预算具体进行细化和量化,从而使得管理层、各个部门只盯着战略预算,但是却忽略或不重视预算的基础工作,最终也没有正确的理解到战略预算来源于最基础、最本质的财务预算。

二、企业会计管理中的营业收入预算管理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营业收入预算管理需要诸多工作的有效支持,以下从提升管理合理性、以预算为主导进行核算、确保核算独立性等方面出发,对于企业会计管理中的营业收入预算管理进行了分析。

(一)提升管理合理性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营业收入预算管理的关键在于提升管理的合理性。工作人员在提升管理合理性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根据基本的会计核算和财务预算的概念和实时提供的数据来进行资金收支事项申报等工作,从而能够将会计核算出来的实际发生的成本、收入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其次,工作人员在提升管理合理性的过程中还应当全面的反映市场状况变化对预算执行的影响,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预算的刚性管理,并且避免频繁的预算调整或预算外成本费用。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提升管理合理性的过程中还应当提升预算管理手段、实际操作方法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以预算为主导进行核算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营业收入预算管理需要以预算为主导进行核算。工作人员在以预算为主导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应当确保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围绕预算事项进行,从而能够在强化预算的执行的同时有效的避免会计核算陷入违背权责利的问题。其次,工作人员在以预算为主导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还应当使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来建立预算管理系统,并且整理预算科目。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以预算为主导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实际业务遵循准则来进行账务的处理工作,从而能够为提升核算的独立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确保核算独立性

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在进行营业收入预算管理时应当着眼于确保核算的独立性。工作人员在确保核算独立性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运用核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其次,工作人员在确保核算独立性的过程中还应当根据会计核算的科目体系口径提供数据执行,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参照预算编制表格式提供,而不能采用会计核算的口径提供。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确保核算独立性的过程中还应当进行大量的数据调整。如果考核采用的数据是以预算编制表的形式,需要将会计核算的结果导出后进行人工整理,按预算编制表的格式进行填列。如果考核采用的数据是以会计核算的结果,需要将预算编制表按会计科目的格式,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切实的保证核算工作的独立性。

三、结束语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从营业收入、企业支出等不同的方面来着手。因此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实施全面的营业收入预算管理就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l]王立彦,运转.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工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赵西卜.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几大误区[J].财务与会计2013,2(3):45-47

营业收入分析案例 篇2

一、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简析

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包括了诸多内容,以下从基本内涵、作用和目标、现存问题等方面出发,对于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进行了分析。

(一)基本内涵

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有着丰富的内涵。众所周知预算管理的内涵主要包括了广义范围内的预算管理,这主要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于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其次,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的基本内涵通常还包括了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来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加及时的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与此同时,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的内涵还包括了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并且挖掘企业潜在的资源,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收入的最大化。

(二)作用和目标

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的执行可以达到许多企业的战略目标。通常来说预算管理的作用和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战略的实现和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其次,风险控制、绩效考核、成本节约、收入提升等效果也是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所带来的。与此同时,预算管理的作用和目的也在于推动企业战略的实现并且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用数字固定下来,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体现预算“刚性“管理,最终能够将企业管理机制进一步的具体化。

(三)现存问题

企业营业收入预算管理的发展仍旧面临着诸多问题。一般而言由于我国许多会计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理解不够全面,并且对于其运作环节和流程不够清晰,从而导致了企业的预算管理科学性和合理性欠缺等问题的出现。其次,部分会计管理人员没有将战略预算具体进行细化和量化,从而使得管理层、各个部门只盯着战略预算,但是却忽略或不重视预算的基础工作,最终也没有正确的理解到战略预算来源于最基础、最本质的财务预算。

二、企业会计管理中的营业收入预算管理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营业收入预算管理需要诸多工作的有效支持,以下从提升管理合理性、以预算为主导进行核算、确保核算独立性等方面出发,对于企业会计管理中的营业收入预算管理进行了分析。

(一)提升管理合理性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营业收入预算管理的关键在于提升管理的合理性。工作人员在提升管理合理性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根据基本的会计核算和财务预算的概念和实时提供的数据来进行资金收支事项申报等工作,从而能够将会计核算出来的实际发生的成本、收入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其次,工作人员在提升管理合理性的过程中还应当全面的反映市场状况变化对预算执行的影响,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预算的刚性管理,并且避免频繁的预算调整或预算外成本费用。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提升管理合理性的过程中还应当提升预算管理手段、实际操作方法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以预算为主导进行核算

企业会计管理中的营业收入预算管理需要以预算为主导进行核算。工作人员在以预算为主导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应当确保会计科目的设置和核算围绕预算事项进行,从而能够在强化预算的执行的同时有效的避免会计核算陷入违背权责利的问题。其次,工作人员在以预算为主导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还应当使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来建立预算管理系统,并且整理预算科目。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以预算为主导进行核算的过程中还应当根据实际业务遵循准则来进行账务的处理工作,从而能够为提升核算的独立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确保核算独立性

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在进行营业收入预算管理时应当着眼于确保核算的独立性。工作人员在确保核算独立性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运用核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其次,工作人员在确保核算独立性的过程中还应当根据会计核算的科目体系口径提供数据执行,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参照预算编制表格式提供,而不能采用会计核算的口径提供。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确保核算独立性的过程中还应当进行大量的数据调整。如果考核采用的数据是以预算编制表的形式,需要将会计核算的结果导出后进行人工整理,按预算编制表的格式进行填列。如果考核采用的数据是以会计核算的结果,需要将预算编制表按会计科目的格式,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切实的保证核算工作的独立性。

三、结束语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从营业收入、企业支出等不同的方面来着手。因此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实施全面的营业收入预算管理就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彦,运转.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工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赵西卜.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几大误区[J].财务与会计2013,2(3):45-47

国债利息收入慎征营业税 篇3

最近一段时间,债券市场对国债利息收入是否征收营业税问题争议颇多,政策部门的意见一直悬而未决,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征税争议

目前商业银行在国债投资者结构中占比最大。按照商业银行账户四分类原则,一般分为包括持有到期类、可供出售类,交易类账户、重组类账户。在实践中,对于持有到期类账户国债利息收入是免税的,包括所得税和营业税。而对于可供出售类与交易类账户买卖价差收入中的应计利息收入免所得税,但是营业税一直没有具体规定,属于政策真空地带,在实践操作中也没有统一。

2001年以后,国债市场逐步开始实行净价交易,这也为国债利息收入免税奠定了基础。

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国债利息收入应该免税。按照国际惯例,国债利息收入免所得税,但是对于营业税部分没有统一规定,所以从理论上来讲,这并不应该属于税收征管的范畴。

焦点之二,是国债利息收入征收营业税会导致税收价差发生变化,导致市场重新定价问题。

焦点之三,是国债利息收入征收营业税问题一旦明确,就会使目前交易类账户的买卖价差更加收窄,交易利润会受到一定影响,再加上宏观经济和市场未来走势预期的不确定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交易活跃程度,降低市场的交易量与整个市场的流动性。

因此,国债利息收入开征营业税前一定要经过科学合理地测算,认真研究由于税收增长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以及由于市场交易量减少而导致的税基减少之间的矛盾。

政策把握应审慎

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调整过程对市场的影响,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007年5月30日,作为“政策组合拳”的重头戏,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1‰调整为3‰。这是继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为活跃市场连续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后,对该税率首次调升。

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虽然导致当年税收的大幅增加,但是也对市场信心和交易量造成很大冲击。2008年4月24日,为提振市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不得不将印花税由3‰调回到1‰,但是短期内并没有改变市场下跌的趋势。

这些经验与教训都值得政策制定者反思:政策的出台一定要反复论证,同时避免造成市场的大起大落。总之,有利于市场的发展与培育才是未来税收稳定增长得以长期维系的基础,这应该是政策制定要把握的原则。

税收是财政实现宏观调控与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手段,是否开征以及时机的选择,应该本着是否有利于经济长远发展与市场稳定发展的需要。

从2008年9月起,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采取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双松搭配的政策组合,央行连续降息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财政部也推出了“4万亿”的一揽子刺激方案,包括推出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等方案,力求通过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出台了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减轻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的税赋压力。

我们知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都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是降息等价格型手段、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手段以及利用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微调,而宽松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就是减税与增加政府投资(或赤字财政)。

尽管目前经济在逐步企稳阶段,但是政策方向的微调也会使经济复苏的路径充满不确定性。

国债之重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在反思金融体系和金融结构缺陷的过程中,理论界和债务管理当局开始认识到,债券市场发展的落后是一些国家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债券市场的发展完善,能带来很多宏观与微观经济效益,通过分散及减少信贷及流动性风险来提高微观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治理标准及更有效的风险定价,并带来宏观经济的成效,就是减少金融危机爆发的几率,并抑制金融危机一旦发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而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充分说明,债券市场定价及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对于金融稳定的重要意义。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12月发布的《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30条意见》,再一次将促进债券市场发展作为重要措施 。

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不仅可以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提供空间,也会有效解决金融危机时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防范银行体系风险及流动性危机,促进商业银行改革与业务创新,从而为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管理能力提供工具。

应该说,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对金融稳定乃至整个经济稳定都具有深远影响;而国债市场作为核心金融市场,应该为整个市场提供定价的基准。

目前国债与央票、金融债、企业债券的利差主要由信用利差、流动性利差、税收利差组成,如果对买卖价差的利息收入部分征收营业税,将会对目前的利差水平产生影响,打破目前国债与其他信用类债券利差相对均衡的状态,影响到国债市场基准利率乃至定价机制的完善。

而二级市场收益率水平的提高,会进而传递到国债一级市场导致发行成本的增加。这样,一方面国债付息成本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会冲抵税收增加的政策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政策出台的时机不合适,也会对市场交易量乃至流动性产生影响,这也会导致税基的减少从而无法实现政策初衷。上述因素,都不利于市场的长期发展和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稳步实施。

总之,政策的出台一定要把握有利于市场稳定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尺度与原则,更关注于长期利益而不是短期利益,从而有助于推动整个债券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

营业外收入的涉税处理 篇4

一般来说,企业取得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属于应税范围。但在实践中,企业实现的与日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如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没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转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净收益、政府补助净收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净收益、捐赠收入、违约金(罚金)收入等是否应当缴纳流转税?营业外收入是否组成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笔者结合现行税收政策进行解析:

一、营业外收入与流转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本条例规定的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营业税。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条例第一条所称条例规定的劳务是指属于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以下称应税劳务)。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增值税。由此可见,营业外收入是否应当纳税应当视其是否提供了营业税或增值税应税劳务,而并非是纳税人取得的所有收入都应当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营业外收入纳税情况具体如下:

1、固定资产盘盈,就是指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的时候,实存数大于账存数,实物多于账面。固定资产盘盈收入即不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又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即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也不需要缴纳营业税。

2、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属于处置不动产而取得的收益,是属于销售不动产行为,应当按取得的全部收入,按照营业税条例中第一条的“销售不动产”进行缴纳营业税,税率为5%。如果处置设备等属于货物范畴的,则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增值税的征收又区分不同情况。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所称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是指纳税人根据财务会计制度已经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在计算征收增值税上: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增值税政策规定的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其他固定资产,自2009年1月1日起,应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2008年12月31日以前已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在本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适用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政策的,按下列公式确定销售额和应纳税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4%),应纳税额=销售额×4%/2。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适用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政策的,应开具普通发票,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按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的,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除其他个人外)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减按2%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开具普通发票,不得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按下列公式确定销售额和应纳税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3%),应纳税额=销售额×2%。

3、其他个人(仅指自然人)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免征增值税。个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开具普通发票,不得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3、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转营业外收入,该项收入即不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也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即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也不需要缴纳营业税。

4、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议的,均作为债务重组。企业债务重组中,企业即不存在销售货物或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又不存在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所以债务重组收入即不属于增值税征收范围,也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即不需要缴纳增值税,也不需要缴纳营业税。

5、财政性资金,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一般来说,政府补助收入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不需要缴纳营业税。但政府补助是直接针对纳税人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取得的补贴,则应当并入应税劳务收入计算缴纳营业税。另有规定除外,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国有粮食企业取得的储备粮油财政性补贴收入免征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1996〕68号)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对国有粮食企业保管政府储备粮油取得的财政性补贴收入免征营业税。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净收益,对于净收益部分不需要缴纳营业税,但对于用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的行为,如果贵企业对外交换时涉及到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换出则需要按上述规定分别按“转让无形资产”及“销售不动产”进行缴纳营业税,税率均为5%;如果对外交换时涉及到货物或者动产的换出则按上述规定缴纳增值税。

7、捐赠收入。捐赠是指没有索求地把有价值的东西给予别人。所以,对于接受捐赠的人并未向捐赠方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情节,由此而获得的各种捐赠收入,不征收营业税。

8、违约金(罚金)收入。企业违约金收入属于非经营性偶然收入,属于营业外收入核算范畴,应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纳税人的营业额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所称价外费用,包括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罚息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但价外费用并入营业税应税收入征税的前提必须是: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也就是说:收取违约金或赔偿金的对象是接受应税劳务、受让无形资产或不动产的一方,收取违约金的根源是因为有应税行为的发生。但对虽然收取了违约金,但并未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不征收营业税。

另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条例第六条第一款所称价外费用,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包装物租金、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与营业税一样,纳税人收取违约金并入收入征收增值税的前提必须是发生了销售货物或提供了增值税应税劳务,没有该前提,相应收取的违约金收入也就失去了征收增值税的基础。

9、罚没收入。罚没收入是政府部门依法处理的罚款和没收品收入,以及依法追回的赃款和赃物变卖收入。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政企不分,如烟草部门执法而取得的罚没收入。一般来说,如果是与取得收入无关的罚款则不需要交纳流转税,如果是与取得收入有关的罚款还应该交纳流转税(营业税、增值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罚没物品征免增值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69号)规定,执罚部门和单位查处的属于一般商业部门经营的商品,具备拍卖条件的,由执罚部门或单位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公开拍卖。其拍卖收入作为罚没收入由执罚部门和单位如数上缴财政,不予征税。

二、营业外收入与企业所得税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而收入总额是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所称其他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除列举的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由此可见,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是不区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中的“其他收入”就属于会计核算中的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中是否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应视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或免税收入范围。属于不征税收入或免税收入是记入营业外收入的,这些部分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其余的营业外收入一律按税法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财政拨款即财政性资金属于不征税收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将财政性资金定义为: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财政拨款是指各级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可以这么认为,税法上所特指的财政拨款只是财政资金的一种表现形式。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给予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的财政性资金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国家投资的财政拨款;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的拨款;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技术改造资金、定额补贴、研发补贴等;贴息贷款,如向中小企业贴息贷款、向高新产业的贴息贷款;直接减免的增值税(不包括出口退税款),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如行政划拨的土地使用权、天然林。下面就财政性资金如何进行会计和税务处理,总结归纳如下:

1.不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

企业收到属于国家直接投资、资本注入性质的财政资金时,在会计上借记“实收资本(股本)——国家资本(国家股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超过注册资本的投资部分在会计上记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企业收到属于投资补助性质的财政资金时,应当根据政府部门下达的文件规定增加“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在税收上,企业收到国家投资、投资补助性质的财政拨款不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企业收到的属于政府转贷、偿还性资助的财政资金,如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资金等,这类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企业收到此类财政资金时,在会计上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或“长期借款”科目。在税收上,企业收到此类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财政资金也不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2.作为不征税收入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的财政资金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时,在会计上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时,在会计上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项应付款”科目。将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拨款用于工程项目时,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等。工程项目完工形成长期资产的部分,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科目;对未形成长期资产需要核销的部分,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等。拨款结余需要返还的,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在税收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进一步对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一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上述两种情形下取得的财政资金,在税收上,一方面将其作为不征税收入,计入当年收入总额,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扣除。另一方面,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3.作为应税收入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的财政资金技术改造资金、定额补贴、研发补贴等,贴息贷款,直接减免的增值税(不包括出口退税款),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等都属于政府补助范畴。需要注意的是,增值税出口退税实质上是政府归还企业事先垫付的资金,不属于政府补助。在会计上,企业收到的增值税出口退税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科目。在税收上,企业取得的增值税出口退税不计征企业所得税。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随着有关长期资产的使用,在使用期限内平均分配,计入损益。收到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使用后分期,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与收益相关政府补助,用于补偿已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科目;用于补偿以后期间的费用或损失的,先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确认费用的期间内,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

在税收上,企业取得的纳入政府补助范围的各项收入,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的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外,应一律并入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政府补助中有符合财税〔2009〕87号文件规定条件的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则属于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从收入总额中扣除。

另外,在一定条件下,不征税收入可以转换为应税收入。财税〔2009〕87号文件规定,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重新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收入总额;重新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延伸阅读:

新准则营业外收入实务处理 营业外收入的账务处理

营业收入分析案例 篇5

甲方:

组织机构代码号: 乙方:共4人。

1、,身份证号 :

2、,身份证号:

3、,身份证号 :

4、,身份证号 :

鉴于乙方以往对甲方开业筹备的贡献及对乙方后期工作的激励,也为了使甲、乙双方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双方同意甲方以公司营业收入的部分提成按月发放给乙方作为奖励对乙方的工作进行褒奖。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特订立以下协议:

1.定义,除非本合同条款或上下文另有所指,下列用语含义如下: 1.1.公司营业额收入的部分提成:指 营业收入的六分之一,不得转让和继承。

1.2.营业收入: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1.3.乙方:指以上具体4人,协议中关于乙方的约定对乙方中任意1人均有同等约束力。

2.分配方式:

2.1.甲方在协议期限内,按月奖励给乙方营业收入的六分之一,乙方4人每人平均分配为营业收入的二十四分之一,即甲方将月营业收入的六分之一平均分配给乙方4人。

2.2甲方按以上方式分配的前提为甲方营业收入为正值,如果当月无收入则没有分红。2.3乙方取得的甲方营业收入分红比例,由甲乙双方签字确认,但对外不产生法律效力;乙方取得的该营业收入分红比例,没有任何实际股份作为分红依据,即乙方按上述比例分红,仅仅是甲方的单方面奖励,与股权无关;乙方不能据此认为在甲方有相应的股权,不得以此对外作为在甲方拥有资产的依据;乙方亦不能以其分红收入作为依据要求甲方折成现金退出或要求甲方收购。

2.4乙方任意1人或多人提前终止与甲方的劳动关系的,或者其他任何因为甲方或乙方原因而使乙方离职的,基于本协议的奖励性质,双方认可:乙方中任意1人或多人离开甲方,则本协议对乙方已离职的具体个人自动失效,对乙方其他在职人员继续有效(总分红有效)。如前一个月已进行了分红,前一个月的分红不用退还,但当月的分红不再分配给乙方已离职的具体个人,乙方其余人仍按共六分之一进行比例分配。

2.5签订本协议不影响甲方和乙方的正常劳动关系。3.权利义务:

3.1.乙方无需进行实物、土地使用权、货币、有价证券等的投入。

3.2.乙方需组织、管理甲方技术服务和业务拓展工作,以适应生产经营的需要; 3.3.乙方需保证胜任并积极完成甲方的工作,积极努力为甲方创造利润; 3.4.在执行协议过程中, 由于甲方的过错,造成本协议或其附属文件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 由此发生的损失, 由甲方承担。

3.5.甲乙双方对甲方的盈亏状况进行监督,每月一小节,每季度中结,年终总结,以统计出实际可分配的营业收入额。

4.协议期限:

4.1.本协议期限不限时长,公司正常运营即可。

5.协议解除情形

5.1.乙方在本协议期限未满前因个人原因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并经甲方同意的,双方可解除劳动关系,本协议同时终止。

5.2.本协议终止后,本协议第6条的规定甲、乙双方仍须遵守。6.保密义务。

甲乙双方对本协议的内容承担保密义务,不得向第三人泄露本协议中乙方所得营业收入分红等情况,除非事先征得甲乙双方的许可。

7.争议的解决。

因本协议引起的相关争议,双方应争取友好协商解决。如双方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8.其他规定。

8.1.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8.2.本协议不得以口头方式修改,而须以双方签署书面文件的方式修改。

8.3.本合同以中文写就,正本一式六份,甲方持两份,乙方每人持一份。(以下无正文)

甲方:(签章)

授权代表人:(签字)年 月 日

乙方:1:签字: 身份证号码:

2:签字: 身份证号码:

3:签字: 身份证号码:

4:签字: 身份证号码:

营业收入分析案例 篇6

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77号)第二条规定,国税发〔2008〕30号文件第六条中的“应税收入额”等于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为:

应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

其中,收入总额为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

营业收入分析案例 篇7

上半年, 陕西省国资委监管的36户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698亿元, 同比增长3.4%, 增速高于全国省级监管企业平均增速。其中文化企业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1.9亿元, 同比增长12.4%。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266.8亿元。

1至6月份, 陕西省属国有企业主要指标呈现回暖迹象。5月份以后, 收入增幅出现逆转, 连续两月开始正增长, 利润降幅也大幅收窄, 在全国位次不断提升。同时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文化产业、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 占比进一步提高。文化企业延续了年初以来的良好发展势头头, , 新新华华出出版版传传媒媒集集团团、、广广播播电电视视集集团团表表现现突突出。电子集团光伏产业高速增长, 产值同比增长15%。法士特集团、秦川机床工具股份集团等企业新品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全省国有企业降本增效效果显著。各监管企业切实深化对标考核, 扎实推进精细管理, 在降本增效, 提质升级上狠下功夫, 全系统三项费用同比降低10.7%。其中, 管理费用大幅下降20.8%, 延长石油集团下降51.3%, 榆能集团下降28%。

营业收入分析案例 篇8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9月15日发布的《2014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4年全国印刷复制(包括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专项印刷、打字复印、复制和印刷物资供销)实现营业收入11740.16亿元,比上年增长5.82%;增加值3079.22亿元,比上年增长6.71%;利润总额8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5.01%。

2014年,全国共有出版物印刷企业(含专项印刷)9079家,年末统计职工平均人数48.85万人,比上年下降5.48%。2014年,全国出版物印刷企业(含专项印刷)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504.72亿元,比上年增长5.46%;主营业务收入151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利润总额130.57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增加值512.20亿元,比上年下降3.33%。图书、报纸、其他出版物黑白印刷产量31936.28万令,比上年下降2.06%;彩色印刷产量252658.60万对开色令,比上年下降1.18%;装订产量31965.32万令,比上年下降11.98%;印刷用纸量65406.06万令(包含单张纸和卷筒纸),比上年下降23.61%。

2014年,全国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764.62亿元,比上年增长7.53%;增加值211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3%;利润总额531.34亿元,比上年增长7.53%。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77.96亿元,比上年下降2.72%;增加值349.39亿元,比上年下降0.11%;利润总额108.12亿元,比上年下降8.23%。

营业收入分析案例 篇9

认(论坛投稿)

近期我们接到许多金融企业反映,青岛市地税局4月20日下发了《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问题的通知》(青地税发[2012]40号),要求辖内金融企业将逾期90天转入表外核算的应收未收利息并入当期营业额缴纳营业税。文件引起了辖内银行业的强烈反响。表外应收未收利息一直未征收营业税。2009年1月1日新《营业税暂行条例》施行,《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应收未收利息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82号)废止,目前表外利息征收营业税政策处真空状态,各地仍按原规定操作。青岛市地税局文件的下发,打破了表外应收利息不缴纳营业税的做法,实际执行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与企业所得税原则矛盾。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23号公告《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确认问题的公告》明确规定“金融企业已确认为利息收入的应收利息,逾期90天仍未收回,且会计上已冲减了当期利息收入的,准予抵扣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发放贷款到期90天后尚未收回的,其应计利息停止计入当期利息收入,纳入表外核算;已计提的贷款应收利息,在贷款到期90天后仍未收回的,或在应收利息逾期90天后仍未收到的,冲减原已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转作表外核算”。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表外应收利息是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这与以前营业税的规定一致。如果表外应收利息缴纳营业税,则两个税种在收入确认原则问题上存在冲突。国家税务总局出台此文件也表明,在表外利息收入问题上,税务与会计处理趋同。

二、与历史延续的规定不符。《营业税暂行条例》重新修订通过,对纳税时间的规定原则没有变化,第十二条规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财税[2002]182号曾对此有明确规定“金融企业发放贷款后,凡在规定的应收未收利息核算期内发生的应收利息,均应按规定申报交纳营业税;贷款应收利息自结息之日起,超过应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或贷款本金到期后尚未收回的,按照实际收到利息申报交纳营业税”,应收未收利息的核算期是90天。该文件废止后,新规定未及时跟进。文件废止的主要原因在于新《营业税暂行条例》的施行,并非纳税原则的改变。

三、与金融业经营特点不符。青岛市地税局文件依据的是营业税一般性收入确认原则,没有法律瑕疵,但实际执行存在较大难度。一方面,表外利息收入缴纳营业税,不符合银行业的经营特点。因为只要客户占用资金(不管客户是否能够偿还),则银行计息就不断,缴税也不会停止,长此以往,对以资金流动性为主的银行来说,税负会不断加重。另一方面,对表外利息征营业税,则贷款核销时,就应当允许已征税的表外利息冲减当期应纳税额,但文件中没有配套规定,如果只征税而不允许抵扣,则违背了税收的公平性。

营业税的纳税筹划案例 篇10

因此,按照现行最新政策规定,M公司应纳营业税为:(500 100)×5%=30(万元)

有人向M机械公司财务人员建议:N公司总共发生的1800万元支出款项,M公司可以接受,但对于M公司来说,对这1800万元分项订立合同意义不大。因此建议M公司销售部签订合同时,将专有技术费500万元和专用技术辅导费100万元合并到设备价款中去,其他服务同样提供给N公司。他认为通过如此筹划,企业可以免缴营业税30万元,实现节税30万元。

不缴纳30万元的营业税,就真的实现节税了吗(为了方便,这里不再分析与此相关的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

从表面上看,以上筹划,将专有技术费和专用技术辅导费合计600万元合并到设备价款中时,是少缴了营业税。但是,作为M机械有限公司而言,销售G型生产线应该按17%的适用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

如果将这笔业务的软硬件销售项目在合同上分别列示,在财务上分别核算,那么,M机械有限公司应缴纳增值税为:

1200×17%=204(万元);

加上销售专有技术费500万元和专用技术辅导费100万元应缴纳的营业税共30万元,M机械有限公司合计应缴纳销售环节的税款为234万元(204 30)。

而专有技术费和专用技术辅导费两项本来应该按照规定缴纳营业税的,在这里却缴了增值税,两项合计应缴增值税额为:

1200×17% (500 100)/(1 17%)×17%=291.18(万元)。

通过以上操作,实际增加税收负担57.18万元(291.18-234)。

营业收入分析案例 篇11

关键词:投资模式;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投资;营业收入

一、引言

创业板是指主板之外专门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创业板市场培育和推动成长型中小企业成长,是支持国家自主创新核心战略的重要平台。随着创业板的迅速发展壮大,创业板上市公司成为了学者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规模小、风险大、创新性强等特点,其投资模式问题特别受到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及投资者的共同关注。对投资者来说,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要比主板市场高得多,回报可能也会大得多;对企业而言,企业管理者有必要根据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通过切实可行的投资模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者们对投资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投资管理,产品专业化程度以及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上。

李露[1]通过对新经济的理解及其特点的分析,结合投资管理将企业投资模式分为实业投资、金融投资和产权投资。李昌德[2]根据产品集中度的高低以及专业化程度的高低,从产品收益率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企业投资模式。刘润华[3]通过对专业化投资模式、相关多元化投资和非相关多元投资模式的利弊进行分析,指出相关多元化投资在分散风险上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较好选择。Sykes[4]、Markham[5]、陆方舟[6]综合考虑投资企业对投资活动或目标企业控制程度的高低,把企业投资模式归纳为直接投资、控股创投公司模式、参股创投公司模式三种。

二、投资模式类型分析

投资模式是指通过积累、分析和总结前人投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内容,用于指导投资分析和决策。从公司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企业战略实施需要靠企业投资予以实现,技术作为企业成长的巨大动力,在企业投资过程中需要将技术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探索技术开发方案,借助技术推动企业发展。因此,技术战略应当作为投资规划的核心。企业技术战略指积累、开发、利用技术资源和技术能力,保持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技术战略的目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通过技术提高企业的资源能力价值,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创造企业价值的核心在于加快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而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前提是资本投入或企业投资。

本文以企业技术战略为前提,借鉴鲁梅特(Rumelt)对多元化战略的研究成果以及盛虎的 “专业化”比例,把创业板上市公司投资模式归纳为两类:技术型投资模式和非技术型投资模式。具体见表1:

(一)技术型投资

企业的技术主要有专利技术、软件、技术研发等。企业投资项目的技术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的工艺技术;二是与生产工艺技术密切相关的技术投入物,特别是设备。工艺技术要符合企业生产类型的要求,适应生产所用原材料的状况要符合加工对象的条件,工艺流程总体上要求流畅、协调、紧凑,要符合节约资源的要求。设备要与项目的工艺相适应,设备的选择必须服从于确定的生产工艺流程,必须系统配套,能够充分保障产品质量要求,所需投资与营运成本相对低廉,正常运转所需条件必须能够全面落实。本文的技术投资主要包括:新产品研发、设备技术改造、生产线技术改造、技术信息系统建设、生产基地建设、新产品研发中心建设等。

(二)非技术型投资

非技术型投资是除技术型投资以外的其他投资,其最终成果是进一步增强公司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非技术投资主要包括:办公用房的购置与建设、运维服务流程建设、营销网络建设、品牌与市场推广、竞拍国有土地使用权、增资某公司、收购某公司、设立子公司等。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风险高收益使得其市场竞争尤为激烈,新技术新产品的成长速度快,更新换代迅速,企业必须保持对现有技术进行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企业进行技术投资以保持企业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发展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技术投资比重与营业收入正相关。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为满足实证分析的需要,便于比较分析,选取在2009年上市的36家公司为研究样本;为了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选取样本公司2009年至2014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主要数据来源于RESSET数据库,实证分析部分借助于EXCEL、SPSS19.0统计软件来完成面板数据的处理。

(三)变量解释

(1)被解释变量:营业收入(用R量化),为样本公司2009年12月至2014年6月各期营业收入通过折现到2009年12月的现值总和,折现率为各年的3年(一期)凭证式国债利率。

(2)解释变量:技术投资比重(用T量化),通过搜集36家样本公司2009年至2014年募资投向项目及其投入金额,按照前面定义的技术投资和非技术投资进行分类,计算整理出企业技术投资额和企业投资总额,再运用公式:技术投资比重=企业技术投资额/企业投资总额,得到技术投资比重。

(四)模型建立

本文利用曲线参数估计法进行回归分析,确定技术投资比重与公司营业收入的函数关系。

根据回归分析中曲线参数估计法的理论,以及本文研究的量化数值存在非正值的情况,建立以下三种模型:

R=aT+ε

R=a1T+a2T2+ε

R=a1T+a2T2+a3T3+ε

通过曲线参数估计法,选择三种模型中拟合优度最好的模型作为样本公司技术投资比重的最优模型,从而利用函数模型来研究创业板上市公司技术投资比重与营业收入的关系。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上一篇:系列活动方案策划下一篇:描述声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