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牡丹花的作文(精选6篇)
牡丹花大多数是圆形的,花瓣有很多层,从里到外排列的很整齐,像一个美丽的皇冠。牡丹花的花蕊大多数是黄色的,也有的和花瓣颜色相同,花瓣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红色的,最漂亮的要数白粉相见和三种颜色的了,我还见过比较稀有的紫色牡丹、黑色牡丹、粉蓝色牡丹和绿色的牡丹。
牡丹花喜欢温凉气候,性较耐寒,不耐热,喜欢阳光,原产我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是多年生的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素有“百花之王”之称。
牡丹花雍容华贵、福利端庄、芳香浓郁,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欧阳修写了“天下真花独牡丹”,刘禹锡写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东京城”,白居易在《牡丹》诗中写到“绝代只西子,众芳唯牡丹”。
一、特点与创新一:新
“新”, 即是指创作手法、舞蹈语汇的新。
以电影“镜头感”为例, 该剧多次运用了“定格”“放大”“特写镜头”等手段, 充分渲染和表达了剧情。第三幕“集市”上, 热闹的场景中, 柳梦梅突然看到画卷, 全场静止、戛然无声。此刻, 只有柳梦梅拿起画卷跟随音乐, 舞动他内心对杜丽娘的情感情愫。而这时柳梦梅的动作就是“特写镜头”, 是将他看到这幅画时的内心活动外化与其他静止的群众作了特写并放大。该段舞蹈即将结束, 柳梦梅将画卷还原到货摊老板手中时, 全场又恢复到喧哗的集市中。
根据舞剧结构, 运用现代人的“时空观”, 是该剧融合创新表现手段的又一例证。第二幕中杜丽娘躺在床上不醒人事, 大家都在床边痛哭流涕, 但她的魂魄已经飞走。飞走以后的时间里, 衍生出三幕、四幕中的跌宕和悬念。直到第四幕柳梦梅来到杜丽娘床边, 欲将杜丽娘唤醒时, 周边的人仍在痛哭。这种结构安排, 显然不是那个时期的创作产物, 而是结合当今人们的审美意识、时空观念, 将其创新呈现。这是民族舞剧《牡丹亭》与原著有所不同、有所创新的情形之一。这样的匠心独运, 这样的创作冲动, 目的是希望坐在剧场观看该剧的观众, 能够轻松地读懂编导所设计的故事情节。
二、特点与创新二:精
“精”, 就是匠心独运, 精选最能代表原著精神的情节。
编导在创作的先期, 就定下一个目标:让其不说话、没有唱词, 纯粹依靠肢体语言的展示, 使观众看懂舞剧编导们要表达的内容, 并在欣赏整剧中得到身心的愉悦。
精, 体现在创作技巧方面, 就是要取精华, 去冗沓;取主旨, 去繁琐。艺术创作有规例可循, 但又不可墨守陈规。张丽民在其著作《舞剧音乐研究》中将“舞剧创作分为了六个阶段:
1. 创作剧本;
2.编导设计舞蹈结构;3.作曲;4.编舞;5.排练;6.演出。”笔者认为如果按时间顺序进行这样的划分是可以的, 但创作的每个阶段不可能截然分开, 基本上都是“裹”着走, 有可能想结构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表演形式, 此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时乃至互相作用。
舞蹈语汇与各种人物的产生, 导演把握的也是一个字——“精”。做到精, 至关重要的是先分析人物。通过剧中的人物, 他的身份、年龄、生长环境、家庭背景、性格、气质等方面的整合, 产生出属于他 (她) 整体音乐基调和舞蹈语汇特征。
以杜丽娘为例, 编导们不可能给她设定成民族民间舞的风格。因为汤显祖描写的她是一个南安太守的千金, 可谓是现代人所说的“贵族”。所以编导就从古典侍女绘画的形态、感觉上给她这个人物定了基调, 设定了她的体态、律动, 展开了舞蹈语汇的创作。不仅舞剧创作如此, 任何小舞蹈也是这样。无论是舞剧的创作还是舞蹈的创作, 反映的意念都要根据那个人物去设计, 去创作。第三幕道观那场戏中, 两个小道姑的设置, 更清晰的交代了柳梦梅所处的环境、地点——道观中。杜丽娘在道观中的分身, 魂不附体的虚幻感觉, 让观众直观感受到这时的丽娘已经是鬼魂了, 已经成为鬼魂的她仍寻找柳郎并与其在梦里重逢。编导希望该剧中, 每个人物一旦出现, 都有用, 都能够推动剧情发展。这种观点也体现在“春神”上面。第一幕现身的春神, 在最后一幕“回生”之时再现, 并由他将丽娘托了起来, 阐释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爱情的惊天地、泣鬼神。鬼为之感动放她回生;神为之感动将她托起, 带回人间……这里, 满足的是所有人对爱情的向往——经历了千辛万苦的爱情, 最终产生了一个美满的结局。编导之心, 用之良苦;观众之心, 如释重负。
三、特点与创新三:融
“融”, 即融会贯通、异同相容。融, 不可能是原著剧情的照搬。在基本剧情不变的基础上, 编导根据舞剧的需要, 不能丢失的主题完整地保留下来, 截取最重要的部分加以展现, 其它部分则可以编导带领观众去想象、去发挥。
舞段的设置方面, 仅以第一幕“惊梦”为例。“惊梦”是原著最核心的一部分, 而对于民族舞剧《牡丹亭》来说, 丽娘在后花园梦到与柳梦梅相遇的情景则是该剧的重中之重。这一段在昆曲《牡丹亭》中就是经典, 它的唱词:姹紫嫣红开遍……通过唱词, 就能感受到后花园的那番缤纷景致。
而民族舞剧《牡丹亭》恰恰没有了这些经典唱词的诠释, 只能用形象的舞蹈形象、舞蹈语汇来诠释, 如花仙、春神等等。这些人物的设置在丽娘整个爱情发展的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花仙给丽娘带来的是心灵的绽放——她徜徉在花海中, 感觉到自己作为年芳二八的女子的精神世界打开了, 她的心智也打开了。这里, 编导强调的是, 人的很多属性其实是跟大自然是相通的, 所以丽娘她才会有这样的一个春梦, 所以这里才设置了一个春神。春神的出现, 意味着春天到了。春天的春, 既是自然界的春, 也是万物生命的春;反映到人的内心世界, 又是春心萌动的春。编导用春神取代了原著中的花神, 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 表达的更加宽阔更加复杂的内心世界。不论是剧中的大春神还是群舞的春神, 都起到了唤醒丽娘生命意识的作用。梦中春神和花仙共同给两位主人公牵线搭桥。先是春神将柳梦梅引出, 朦朦胧胧的一位俊俏的书生仿佛春天般走进了丽娘的梦中与丽娘相见。两人认识之后, 春神和花仙又要推波助澜, 由“花墙”让两人互相看到了对方, “园林门”两人互相追逐, “隔山打牛”将两人内心外化, 特别想和对方在一起, 但又有几分羞涩。其实这就是原著中所说的“姹紫嫣红开遍”。所有的这些人物设置, 都是根据剧情需要进行安排。这些设置, 不仅没有违背原著的意图 (因为原著的精神高度、艺术高度包括思想高度毋庸置疑) , 恰恰相反, 编导在忠于原著的层面上功不可没。而表现样式、表现种类上的开拓发掘、驰骋想象、大胆创新正是这出民族舞剧最耀眼最灿烂的火焰。
浅谈中国造园艺术衍生的文学价值
孙博文张扬周小儒 (北京化工大学设计系北京100000)
摘要:中国造园艺术发展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 是历经千年所累积下来的人类文明。它作为一种物质载体, 承托了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和精神内涵, 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和进步。本文以园林中的典范—莲池园林为例, 由表到里的将其文化价值和建造艺术所联系和阐述。
关键词:造园艺术;文化价值
一、造园艺术的发展, 传承及影响
中国造园艺术是人们模拟自然环境, 在一定的空间利用基本的客观事物所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它是山水景色的高度凝集, 也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融合统一, 在古典山水的基础上, 用一种新的手法将整体重组, 重组后的园林, 改变了原有的景观样貌, 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山贵有脉, 水贵有源, 脉源贯通, 全园生动。园林内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构设都有其讲究, 造园艺术追求诗情画意的美学境界, 在有限的空间里再现山水之美。它讲究动静结合, 俯仰交变, 曲直相依, 远近有序, 也讲究隽永含蓄, 耐人寻味。中国的造园艺术历史悠久, 博大精深, 自从人类主观能动感知到了客观物质的存在之后, 人类对于外界的欣赏也随着时间而日益变化。中国古人充分证实了这一点。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英雄豪杰, 都怀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古人们身体力行, 使失去的景象得以保存, 使想象的梦景得以实现, 而建造出来的梦境之地, 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类群体, 致使每一个感受到造园艺术中内涵并被这种杰作所震撼的人们心灵都被艺术的气息所浸润着。
二、环境艺术与文化经典的浑然天成
古莲池又名“雪香园”, 是始建于元代的与“颐和园”“拙政园”等齐名的十大历史名园之一, 也是中国造园艺术发展的辉煌典范。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 以临漪亭为中心, 四周楼阁玉立, 竹树环绕, 信步莲池, 随处可遇佳景, 奇花异卉, 芙蕖香荷, 仙禽灵兽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 交织成画。自修建以来, 莲池成为了文人骚客, 达官贵人的云集之地。雍正十一年, 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乾隆、嘉庆、慈禧等都在此驻跸。中华浩浩汤汤千年的历史, 赋予了莲池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 丰富了它的文化底蕴, 使莲池成为了一座文化与风景浑然天成的园林圣地。它的文化经典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从多方面都促进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1. 诗歌词赋的贡献
“茂树葱郁, 异卉芬茜, 庚伏冠衣, 清风戛然, 迥不知暑。澄澜荡漾, 帘户疏越, 鱼泳而鸟翔, 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 可谓胜地也。”这段文字出自元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郝经之手, 描写的便是古莲花池的夏景。清代诗人时来敏又在莲池写下了“宜晴宜雨堪临赏, 轻暖轻寒足溯洄。宴罢不知游上谷, 几疑城市有蓬莱。”的绝妙佳句。景色雅致的莲池园林一直是诗人墨客的中意之所, 洗尽陈华, 陶冶情操, 享受人生。正是这个缘由, 它成为了历代诗人精神的物质载体, 也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瑰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民族舞剧《牡丹亭》的成功尽管有诸多独创的精神, 但“融”的理念不可能不在其中得到展现。“融”, 就是聚集各种表达形式于自身, 兼收并蓄, 取其精华。
宝--诗歌的发展与繁荣。
2. 石雕碑刻的成就
莲池的碑林散落于园内亭台楼阁的四周, 与中心的莲花池相互辉映。古莲花池共收藏碑石140余方, 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 就长达33米, 嵌有三段82方碑刻。清嘉庆十八年, 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頫《蜀山图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八种真迹和旧帖, 镌刻在38方石头上, 定名为《莲池书院法帖》, 赠送给莲池书院, 为莲池碑刻的发端。在此之后, 唐代书法家苏灵芝的田琬德政碑, 蔡京的《蔡京送行诗碑》, 岳飞的《出师表》等经幢碑碣都被藏于莲池, 与园林的风景融为一体。石水相依, 成为了莲池中不可缺少的独特风景, 也是自然山水的灵魂所在。它们所镌刻的不仅的历史流逝的痕迹, 也是古莲池所给予历史的永恒回忆, 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3. 书法艺术的荟萃
莲池书法作品中书法艺术水平最高的是《莲池书院法帖》。它包括六家八种真迹, 其中包括颜真卿的《千福碑》。莲池的东碑廊和西碑廊中保存了7通清代皇帝御制诗碑, 包括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御笔。清乾隆十一年, 乾隆皇帝为祝贺保定莲池行宫的建成, 将其祖父康熙的“圣迹”——“龙飞”二字带到莲池供奉, 当时的直隶总督那苏图命人将此二字摹刻于石。可以说, 在莲池众多的碑石中, “龙飞”二字是最雅俗共赏的书法艺术作品。莲池内的碑刻随处可见, 镌刻的书法无论从风格还是技法上来说, 都有其流派的特征和时代的意义。正是莲池园林, 这些书法作品才得以珍存, 得以流传于千秋万世。
三、文化经典的流传对造园艺术的影响
文化内涵在造园艺术中的使用和扩大, 将两者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而造园艺术同时借助文化的发展从初试走向了成熟, 它不再仅停留在表面上美学的欣赏, 而把更多的精力放注进了园林深层的精神境界, 使园林在华丽的外观之下更容得细细品味其透露出的文学气息。也同样是凭借文化力量, 园林的价值得以提升, 潜力得以挖掘, 园林的艺术得以推广, 使造园艺术成为了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在中国文明史的发展中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中外造园艺术》刘海燕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1-1.
孙博文 (1993-) , 男, 河北人, 北京化工大学工业设计系2012级本科生。
张扬 (1987-) , 男, 江苏人, 北京化工大学工业设计系2012级博士研究生。
周小儒 (1968-) , 男, 江苏人, 北京化工大学工业设计系教授。
摘要:“舞剧”的定义, 作者倾向于《中国大百科全书》 (音乐舞蹈卷) “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 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的界定。它同其他舞种和剧种的区别在于, 舞剧以舞蹈为主要手段, 展示舞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命运、矛盾冲突等, 以舞写实、用舞言情言志, 以此达到感染受众, 在舞蹈艺术的剧情中陶冶情操、感悟世事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舞剧《牡丹亭》,特点创新,分析
参考文献
[1]张莉, 《当代中国十大舞剧赏析》[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8
[2]张丽民, 《舞剧音乐研究》[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3]陶琳, 《美哉-一个伟大的中国梦想-简评大型舞剧<牡丹亭>的艺术特色》[J], 《军营文化天地》, 2008 (9)
春天来了,牡丹花抽出了嫩绿的叶片,长出了绿色的茎,头上还有一个可爱的小花骨朵。花骨朵是粉红色的,外面还披着一件洁白的外衣。牡丹花高傲的抬起了头,突然,她看到光枝干的腊梅和菊花,奚落它们:“哼!瞧瞧我,叶片绿绿的,多好看呐!看看你们,身上光秃秃的,多难看,快滚开,离我远点。“菊花和腊梅什么也没说。
夏天来了,牡丹开出了妖俏艳丽的花朵。有一天,人们走进花园赏花,突然有一个叫道:“快来呀,这里有一株鲜艳的牡丹花。”人们忙赶过来,“哇!牡丹果然是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呀!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呀!”人们喊道。这下,牡丹更得意了,说:“我多美呀!”小草听到了,说:“牡丹,你太美了,穿着红色的衣服和纱色的裙子,在花园里是那么耀眼,就像一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少女呀!”牡丹把头抬的更高了,谁也不瞧。作文
秋天来了,菊花开出了小巧玲珑的花朵,而牡丹却在风中冷的直哆嗦。
冬天来了,人们又来赏花了,花园里别的花都没有了,只有一株腊梅立在那儿。人们围了过去,腊梅争相开放,密密麻麻的,像一片银色的海洋。再仔细看看,白色的梅花雪白雪白的,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已经张开粉色的脸蛋,像一位犯了错的小学生。
每当你坐在我的心边荡漾时,无数次的美,远远的,只有,那清风摆动,而不是一点。枯萎的花一点也没有留下足迹,只是,你一瓣一瓣的落到了地下。缺少什么?少了什么?你总是那么匆忙,但在你的枝头上,心里总是沾上一层层隐藏的影子。那美啊!一步一步的,就在你身边不停地回念着。
我总能感到你一丝丝的想念,看到你一点点的成长,给我们消除苦恼,嘴里说着,那么甜蜜,晶莹的,一滴一滴。你总是在墙边独放着,没有几个观众看你,那你是否生气?而给自己又加上了一层心里的打击?路上唯有隐约能看见,那翠绿的心边上沾满了无数个笑容。你还是那么灿烂。
这便是沙漠中唯一一朵顽强生长的牡丹花。
它矮小瘦弱,云雾嘲笑它,风雨抽打它,霜雪欺负它,雷电吓唬它。但是牡丹花默默地忍受着。
它叶疏花迟,甲虫和蜥蜴时常钻它的根,吃它的叶,它全身遍体鳞伤,没有一处是完好的。
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日益长寿,却还是努力地生长着;它明知道自己的生活环境不合适,却还是努力地长出花朵。它顽强挺立着,向路人致意,向日月招手.它从不向困难低头,而是不断地为自己的生命增添无限的色彩。
但是在一年夏天,它永远的干枯了......
这朵沙漠中的牡丹花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五年,它在一个没有水的灌溉,常受到甲虫袭击的热带沙漠中傲然挺立了五个春秋
一、牡丹江非物质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资源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历史方面的传承。牡丹江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非物质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不管是从古代的历史文化发展还是我国红色革命的发展来说,都有相应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渤海国和宁古塔文化,许多名人都曾发配于宁古塔。在清朝时,宁古塔将军府就在牡丹江市的范围内。宁古塔文化的发展是从中原地区被流放的人们开始的,也正是由于这些被流放的人们,宁古塔文化才得以发展,据记载,吴兆骞等人都是发配到宁古塔的,这些被发配人员的流入,丰富了宁古塔的文化底蕴,也使得宁古塔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色彩。除了古代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体现以外,牡丹江还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许多革命烈士都曾在此建立了丰功伟绩,由此可以看出,牡丹江市不管是从古代的文化发展,还是在我国的红色革命方面都有着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
二、挖掘牡丹江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现实意义
就旅游本身来说,一般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宗教旅游资源三种,作为牡丹江来说其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旅游的灵魂就在于历史文化,牡丹江承载了从古至今众多的历史文化。而且牡丹江本身具有较好的自然旅游资源,如果将这两种资源实现有机结合,就可以提升牡丹江市的旅游品味和内涵。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奠基者,一旦有了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的文化积淀、文明程度就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去参观。历史文化能推动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是推动城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而经济一旦得到发展,就会吸引来自各方面的投资发展,最终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模式。
三、牡丹江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构建途径
1.开发红色旅游路线。牡丹江市不管是从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都涌现出了众多革命先烈,因此,在对其非物质文化资源实现发展和构建的过程中,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以红色旅游项目为主线。不过就目前现状而言,牡丹江市还没有将这一优势发挥出来,而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其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鉴于此,应充分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得到发挥,具体在实行中,首先应优化整合目前所有的红色旅游资源,然后形成系统的旅游线路。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红色旅游和自然风光相结合开发旅游线路,促进牡丹江市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有效构建。
2.加强文化建设。牡丹江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凭借这一点抓住黑龙江省进行文化大省建设的契机,积极响应文化建设的号召,尽可能使自身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争取建设资金,对历史文化资源实现有效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还要不断引进外资,使当前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在建设以后,还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升级,争取实现用文化富民强市的目标,推动牡丹江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和构建。
3.开发以渤海国和宁古塔文化为主体的旅游项目。牡丹江市在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构建方面可以渤海国以及宁古塔为出发点,构建旅游文化节的项目,但当前对于渤海国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要求在开发和构建的过程中,加大对其的研究投入,使渤海文化吸引更多旅游人员,有效实现牡丹江非物质文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另外,宁古塔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我国当前许多清朝电视剧中都有涉及发配宁古塔的剧情,但是对于流人在宁古塔的文化传播等方面发展却没有相关渗透,因此,在进行非物质文化资源构建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一点,从人们的兴趣出发,展开对宁古塔文化的研讨,推动牡丹江市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构建。
四、结语
牡丹江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就当前的现状而言,牡丹江市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要想利用这些资源实现其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构建,就应该从政府、社会各方面加速产业的开发和转型,从自身优势出发,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项目,促进牡丹江市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摘要:作为北方文化名城的牡丹江市,其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都相当丰富,要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推动牡丹江市的发展。基于此,通过对牡丹江市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具体了解,就这个进行分析研究,为促进牡丹江市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牡丹江,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挖掘,利用,构建
参考文献
[1]周波.牡丹江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0(12).
【关于描写牡丹花的作文】推荐阅读:
描写关于菊花的作文07-24
关于描写灯的作文05-31
描写牡丹的诗句07-02
关于描写老街的作文400字07-04
关于描写植树造林的作文写作06-26
高二关于描写梅花的作文800字07-08
关于描写文具的三年级作文09-11
关于描写中元节的高分作文12-04
关于描写小狗的小学作文:我家的小美11-26
初中关于描写夏天的记叙文作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