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

———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文章摘要:智障学生智力水平低下,学习缺乏主动性、依赖老师、课堂不主动发言、不主动想问题,语文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针对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发展规律,从细节入手,激发学习兴趣,调整师生关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语文教学活动,家校合作,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参与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

关键词:智障学生语文课自主学习培养

智障学生智力水平低下,学习缺乏主动性、依赖老师、课堂不主动发言、不主动想问题,语文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教师针对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发展规律,关注教学细节,激发智障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家校合作,把培智学校语文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根据我校智障学生的特点,进行如下几点尝试。

一、从细节入手,培养智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1.建立有爱的师生关系。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她才可以教育孩子。智障学生的感情世界很单纯、也很直接,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培智学校教师对他们的态度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智障学生存在很多消极的情绪,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时固执又冲动。因此,培智学校的教师要真心的爱他们,耐心地培养他们,发自内心地称赞他们,看到他们的成长,看到他们的进步是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智障学生很单纯,很敏感,很容易满足,教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称赞,和蔼可亲的语气都可以让他们感到开心和悲伤。在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地信任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得到进步,用满腔热情去关注智障学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真正喜欢和老师交流,在快乐轻松的心情下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2.培养团结友爱互助的同学关系。

由于很多遗传的原因、出生史不同、家庭环境的差异等方面的因素不同,造成智障学生学习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智障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具备不同的发展潜能。在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智障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才施教,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教育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友好互助,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讲话,更要真诚的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每一个智障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关爱和帮助,团结合作,乐于助人,互相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为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培养智障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习的习惯

智障学生智力发育迟缓,注意力易分散,记忆不牢固,学习语文时非常被动。他们害怕困难,很多时候都是依赖老师的教学和同伴的帮助才能学习。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就要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智障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即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后复习习惯、上课时专心听讲习惯、课上课下独立完成作业习惯。比如针对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教师要培养智障学生做到四会:一是学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语文课本中自己不太懂的知识;二是学会做记号。教师教会智障学生在自己不懂得字词句上标注明显的记号,学会向老师或父母提问,主动把不懂得问题解决掉;三是学会熟练运用辅助书籍或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知识,把学习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展,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四是学会把学到的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开展长期性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调动智障学生身边的一切教育资源,让教师、家长共同做好指导工作,经常联系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逐步帮助智障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变为主动的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智障学生学习自主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智障学生心理非常渴望成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就会产生无限的能量。

1.激发智障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智障学生学习主动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形象生动,充分调动智障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创设生活情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智障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提问,多鼓励,化被动为主动学习,体现智障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引导智障学生自主学习。

智障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记忆不牢固,容易遗忘,不会主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需要帮助智障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让智障学生学会思考,联系日常生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展现生活的实际场景,再让智障学生深入学习语文课本,理解文中大意,就能自己找到相应的答案,从而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智障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教师精心组织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培养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智障学生日常学习时,自控力差,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有时会有情绪行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教师用耳熟能详的儿歌、游戏、表演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随时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有智障学生上课时开小差,做小动作,教师就摇摇铃鼓、拍拍手,大声说:一、二、三坐坐好”智障学生听到老师指令后,就会立即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抱臂做好,眼看老师。这样就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学习活动中来。时间长了,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只要老师一声令下,智障学生们知道教师的意思,就可以有效地调整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互动活动,不断提高智障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智障学生智力水平低下,生活范围狭窄,家长一般不放心智障学生外出。因此智障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时候,无法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相联系,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语文课堂又怎么会主动学习呢?培智学校的语文课堂必须紧密联系智障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呈现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容易接触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学习内容。教师帮助智障学生学习贴近日常生活的语文知识和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自我服务技能,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教学“常见的蔬菜”一课,教师可以直观的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实物、模型、图片,一目了然让学生动手去触摸、去比较,这样一来智障学生很学会日常中常见的蔬菜有哪些,回家后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再把一些常见的蔬菜做成熟食,智障学生吃一吃,这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学得容易,教师教得也轻松,语文课堂教学也活络起来,学生更加喜欢语文课。

3.做好及时复习,巩固语文学习的良好效果

智障学生的记忆力要比普通孩子的短暂、易遗忘、不牢固。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及时的复习巩固也是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针对智障学生的记忆特点,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不断的复习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让智障学生掌握语文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学会如何复习自己学到的语文知识,提高智障学生学习有效性,形成一个良好的复习习惯,更好的完成学习的目标。

四、家校密切结合,培养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家长是智障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智障学生每天在家庭中生活所占的时间也是很大一部分。在智障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告诉我们,他们学习能力低下,需要大家的帮助。家校结合就是一种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智障学生在学校教师和爸爸妈妈双方面的影响下,认识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可以鼓励智障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有利于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教到《日常生活用品》一课时,智障学生虽然接触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他们并不明确的知道日常生活用品到底有哪些,怎么归类,教学时很难理解课文大意。教师除了开展课堂教学以外,在家校联系手册里要求家长配合,让他们带着孩子去认识家庭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让家长们带着孩子到超市去购买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并学习在家庭中如何使用这些生活用品。通过家长的配合,可以密切联系孩子的日常生活,提高智障学生的理解能力,促使智障学生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参与到课文学习中去,最终取得了良好地学习效果。

总之,教师根据所教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依据他们智力发展规律,关注教学细节,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主性,让智障学生的语文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和技能,为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2

一、释放亲和力,把自信带给学生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她才可以教育孩子.”对于智力水平不高的智障孩子,师爱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智障学生存在着自卑忧郁、自暴自弃、冲动固执等消极的情绪.因此,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始终要对他们寄予厚望,相信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有潜力可挖,用父母般的爱关注每一个学生,多和他们交流,多为他们排忧解难,时刻把他们放在自己的视线之内,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乐于把握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从老师那里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学习的信心,从“亲其师”到“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1. 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与学生交心,消除冷漠

(1)走近学生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最近或当天的生活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认为有趣的事情,对于做得对或做得好的方面老师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但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体验到和老师在一起的快乐,为进一步上课做好心理铺垫.(2)主动向学生询问一些有关与当天所学内容的生活知识及相关事情,让他们提前知道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欲望.(3)总结评价上一节课中每个学生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进一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做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并交代下面要学习的目标,比一比看谁最先达到目标.(4)充分挖掘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以做小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让他们在玩中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自主地与老师交流,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进入学习状态.

2. 把微笑带入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带给学生

智障学生的心理比较单纯,较为敏感,他们极易满足,老师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脸色,甚至一种说话的语气足以让他们感到高兴和伤心,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既要以慈母的爱心去关心和帮助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的表现,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常以“你真棒!”“再来一次,你能行!”等语言激励学生,一个小粘贴、一块糖果都能让学生欣喜若狂,重新以最佳的心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把握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洛克认为,教师的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做到这点,他就可以带领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全速前进.在特殊教育中,智障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具有不易集中、稳定性差的特点,加上他们感性认识贫乏,思维直观、不具体、不连贯,因此授课过程中教师就要采取多种形式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把课本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趣味化,创设情景,激发弱智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控制和调节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大脑的振奋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1. 注重课堂组织教学,控制好学生注意力

智障学生学习时课堂纪律不容易控制,注意力难于稳定.授课时我常以儿歌、手势、口令等形式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随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学生上课时东张西望、趴在桌子上玩或用嘴咬指头时,我微笑着边做动作边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学生回答“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样就可以较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重新进入学习状态.有时当学生正在认真听课时,可能会出现一两个学生大声地讲话或随口说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此时我会迅速伸出一根手指放在嘴边,提醒他们不要讲话,注意听讲.时间一久,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只要我一说一动孩子们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我常将这种形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时刻把握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师生间的课堂配合能力和互动兴趣.

2. 注重创设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自然就集中注意力.怎样才能把握住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通过实践,我认为最理想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课堂氛围中忘记自己是在学习,而是在快乐地做游戏.他们在游戏中不仅能放松自己的心情,还能在老师的赏识、同学的鼓励中忘我地投入到学习状态之中,从而在无意识或潜意识中逐步记住当天的学习内容,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一要做到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好课堂教育教学规律,既要让学生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学而有趣,又要让学生有适当地休息时间,避免因学习过程中的疲劳而降低学习质量;二要做到适当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与奖励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和注意力,逐步走向自立;三要做到学习与巩固相结合,在不断的认知和反复中逐步掌握当天所学内容,让每一个智障学生都能从自己或他人的进步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从而随时提醒自己要注意听讲,自觉地与他人合作,慢慢从内心感知到集中注意力对学习有帮助.当学生注意力提高后,教师授课也会变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也会随之好转,教学效果也就会有明显的提升.

三、发挥感召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一节课上得好与坏,结尾部分千万不要忽视.因为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学得慢忘得快,要想他们能记住当天所学的一部分知识,在结束教学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自主回顾当堂课所学的内容、说自己的学习收获、学习感受或者教师及时总结、评价每一个学生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外,还一定要用富有激情和感召力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可以说在下一节课大家相互比赛,看谁得到的红花多、星星多,看谁识的字多、说的句子多,找的字词、图片又快又准,也可以直接用语言鼓励他们向当天学习认真,发言积极的同学学习,争取在下一节课超过他们.这些虽然是几句看似平淡的话语,却能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好学精神,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也就达到了教师所要追求的让智障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育智的目的.

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1-0036-02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未来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把学生学习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发展能力、增强后劲上来。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顺应历史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既要求学生能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又要求学生适应未来的需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与方法。由学生的“学会”变为学生“会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是“主体”自己干的事

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是自己的事,作为学习的主人,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有明确的目标;②课堂上要做好自控;③听课必须克服“三闲”;④学习上要有信心、热心、专心和恒心。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整理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每人自备一个笔记本,在课下将当天的内容系统地整理在笔记本上,及时复习并为日后复习用。2.积累的习惯。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积累的内容可以是词语、句子、观点、论据材料、学习方法、错题……,每天至少积累一至二则,以丰富头脑。3.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记下生活中难忘、有趣、尴尬、快乐等的一瞬间,可以写下一些生活琐忆、感受等。当然,对一些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应当做好指导和监督,以避免劳而无获。4.课外阅读的习惯:要求学生除了读课本外,扩大课外阅读。如读名著、报刊等,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头脑。

二、努力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环境

课堂上,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压抑感、没有害怕感,能真正愉快地自主地学习。为此,我做到:凡是学生看的懂的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看,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讲的出来的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讲,教师不说;凡是学生想的出来的,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想,教师不启发;凡是学生写的出来的,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写,教师不示范。课堂上教师全面观察分析每一位学生,实行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发展的机会,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四十五分钟是主体,把权力归还学生,使其主动、积极学习,改变过去那种“唯师、唯书”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思维,把主动权归还学生,授之学习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进而达到“善学”,最终达到“乐学”,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过渡,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如,在讲《雁门太守行》时,学生提出1、2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明明是“黑云压城”,按理应该接着写狂风骤至,怎么忽然又“甲光向日”呢?这样写是不是矛盾呢?学习《三峡》时,学生提出:“三峡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顺序写?”。还有讲《愚公移山》时,教师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然而有学生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正由于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学会了批判地接受知识,在问题探究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方法

(一)分层预习,独立寻疑,引导自学

学生良好的预习是教师成功上好课和学生学好课的前提。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根据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时能正确读准字音,读懂句子,边读边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理解的字词联系课文内容或查字典先行解决;其次,按“导读”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内容练习自学,读中有思,用笔在书本上圈、点、注、画,能自找、自读、自练;最后根据自学情况,将不懂的问题记在“预习本”上,准备课堂上交流。这样通过预习研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和谐、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索。

(二)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要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学习的方向,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与学习中。自学目标的确立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个体的自学目标,教师要创设自主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为此,上课前先让学生谈预习课文的感受,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和方法,教师随即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目标与方法学习。这样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三)引导质疑,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动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积极引导,热情鼓励;让学生问,从不会问到善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如教学《向沙漠进军》一课,出示课题之后引疑:读了这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提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沙漠有什么脾性?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效果如何?前景怎样?”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读互议.通过质疑,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的内容与中心。通过“说危害-说脾性-说防治-说进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效果良好。

(四)努力搭设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平台,开展小组讨论活动

教学中根据学生差别(优、中、差)优化组合学习小组,实行金字塔式的监督学习与机制,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作文教学中,自评与讲评相结合;课堂上实行小组监控,开展小组竞赛。开展小组学习讨论活动,教师要认真加以指导。小组学习中,教师至少有目的地参与2~3个小组的学习讨论,以倾听为主,适当点拨;小组学习讨论后,应特别关注小组学习讨论的反馈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六名成员分别向集体汇报发言,可以由组长作主要发言,其余五人作补充。也可以各执要点轮流发言,但每名小组成员都必须发言。这样不仅提高了小组学习讨论的有效性,锻炼了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而且唤起了学生间、小组间的团结互助、公平竞争的意识。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自己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多动、多想、多说,为他们的表现多创造机会,要鼓励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老师参与其中,并作适时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产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通过自主探究,将课内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积累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如何培养智障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篇4

广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唐茜

【摘要】本文从各方面谈培养智障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中小学美术课逐渐受到国家教育部的重视,对美术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越来越重视美术课程的设置和美术课的实施。新课程的改革后,培智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像以前由老师讲学生临摹,而是转变成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授课方式也逐渐转换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 智障学生 美术教学活动 兴趣 【正文】随着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美术课程逐渐受到国家教育部的重视,中小学美术课程按教学内容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新课程的改革,培智美术课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不再像以前由老师讲学生临摹,而是转变成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授课方式也转换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美术课是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为一体的教学课堂,在美术课堂中我们主要以培养智障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为主,开拓他们的视野,然而对于一部分智障学生而言,他们的手眼的协调较弱,所以在美术课堂上,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不浓厚,那么,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去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新课改实施以后,美术课是智障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对于智障生而言,学习美术主要是为了培养智障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让智障学生自由的选择美术教学课程,我们将美术课程分为了两大领域:绘画和手工,在这两大领域中,我们又将美术课程和手工课程具体的分为:简笔画、线描画、国画、装饰画、绒绣、景泰蓝画、串珠、丝袜花等课程,他们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2—4门学习课程,在上美术课和手工课的时候,学生根据选择的美术课程不同,分别进入美术教室和手工教室进行学习,这样既可以促使智障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又培养智障学生的兴趣爱好。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新课改实施以后,美术课堂教学越来越依靠多媒体教学设备,对美术课的教学活动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智障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有大量的图片、视频可以吸引他们的眼球,所以,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课堂教学。美术教材上的图片、教学知识点太少,我就从网上收集大量的图片、视频来对课堂内容进行充实,让学生在欣赏图片,欣赏视频的同时也让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加深了他们对美术这门课程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大脑思维。如:在教学《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这堂课中,先学生认识并了解了“文房四宝”的来历以及作用,认识中国画的墨法,并根据教学内容着重讲解了中国画的笔法(如中锋用笔、侧锋用笔、拖笔、逆锋用笔等),还通过展示台展示了毛笔的构造,以及在使用毛笔时握笔的方法等,还教授中国画的笔法以及中国画的勾、勒、皴、点等技法。

通过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画的名人名作,体验中国画的笔法和技法,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融入到国画绘画活动中,体验毛笔在宣纸上滑动所形成的效果,让智障学生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激发了智障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新课改实施以后,美术课堂教学越来越偏重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在团结合作、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交流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提高智障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开拓学生思维,还能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避免课堂秩序的混乱,可以增加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相信任、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同学与同学之间应该互帮互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在教学《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这节美术手工课时,利用小组合作和小组之间竞争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本节课中,把班上学生分为四组:第一组设计居室的平面图;第二组制作地面和墙面;第三组制作家具(床、写字台、椅子、衣柜等)、窗户、窗帘等立体的纸模型;第四组为家具、地面、墙面、窗户、窗帘上色;同学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制作立体纸模型,这堂课既培养智障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又培养了智障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四、良好的课堂评价,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新课改实施以后,对美术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有评价,还要对学生作品、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都作一个系统的评价标准。在美术课堂中,课堂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它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而差的评价就有可能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课堂评价不仅仅是对某一方面的评价,还应包括对学生的思想、创新能力等综合因数的评价。我们应该要以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老师一个鼓励眼神、一个微笑都会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良好的课堂评价可以激发智障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总结

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不断思索,不断改进,改进美术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师自身也应要有不断学习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最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2]叶上雄.中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5

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

刘兵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所参考的教材是卢湾区辅读学校编写的数学第四册教材中的“得数是9的加法”这一教学单元,教学内容是“得数是9的加法”中的4+5=9和5+4=9。本案例授课班级为嘉定区辅读学校三年级学生,其中男生12人,女生1人,1名为轻度智障学生,8名为重度智障学生,2名为多动症学生,2名为多重残疾学生。其中三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相对较强,通过教学能进行简单的独立计算;三位学生能通过直观的辅助物体进行计算;此外还有4位学生刚从一年级转来,一位是从没进过校门的新生,这5位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认数。因此在教学中,我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将他们分成A、B、C三组,每组各由4名学生组成。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思路、特点

备课时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努力贯彻分层教学的原则,通过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师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主要通过创设“秋游——摘苹果——小动物回家——小鸟找家——找朋友”这些游戏情境,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浓浓的情境氛围中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同时在引入游戏时都采用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在念儿歌的过程中,集中了注意力。

由于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记忆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非常差,这给他们学习计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法国特殊教育专家爱德华•基吉恩在《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如果通过主要感觉运动来教,智力落后儿童是能够学习的。”因此在教学生计算10以内的加法时,主要采用了形象、具体、直观的“十指教学法”,学生只要按顺序数数,就能算出计算结果。其思维计算过程就是一个数数的过程,是形象的、直观的,它符合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而且通过手指操作活动,还促进了学生手眼、手脑协调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4+5和5+4。

A组:能独立计算4+5=9和5+4=9;

B组:能运用数手指的方法计算4+5=9和5+4=9;

C组:能跟读4+5=9和5+4=9。

2、能看懂图意,并列出算式。

A组能完整地说出图意,列出算式,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

B组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说出图意,列出算式,并知道图式间的联系;

C组能认真地听同学说图意,能认识4、5和9。

3、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计算4+5=9、5+4=9。

教学难点: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

(三)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数字卡片,两棵模拟大树,两间模拟房子、10根模拟项链、和具体事物。

(四)教学流程、训练与评价

三、教学实践片断

片段一:儿歌引入,集中学生注意力。

开始上课,进入复习板块时,师生一起以儿歌的形式玩了一个手指游戏,复习用手指表示5以内各数。师生边唱边做动作:“一二三四五,小眼睛看,小耳朵听,两只手儿动起来。”教师拿起数字卡片4说:“我说4。”学生边用手指表示4边说:“4、4、4。”…… ”教师拿起数字卡片5说:“我说5。”学生边用手指表示5边说:“5、5、5。”…… 在扳手指计算过程中,引入儿歌:4+5等于几?伸出手指算一算……

片段二:情景导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秋天到了,今天啊,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郊游。哇,你们看前面有两棵苹果树,树上结了一只只又大又圆的苹果,让我们一起去摘苹果。之后全体学生离开座位去摘苹果。教师:请你们把红苹果放进红色的篮子里,青苹果放进绿色的篮子里。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摘苹果。之后教师提问:你们摘了几个红苹果、几个青苹果?合起来一共有几个苹果呢?

在训练与评价板块中,做完游戏《动物回家》后,教师说“小动物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几只小鸟还没有回家,他们会被雨淋湿的,怎么办?让我们送他们回家,好不好?”然后自然地过渡到训练评价的第二个游戏环节《小鸟回家》。由于生动有趣的情景设置,学生们兴致高涨,非常愉悦地投入到训练中,纷纷帮助小鸟找到了各自的家,孩子们也从活动中体验到了帮助别人后的快乐。

片段三:动手操作,生成形象、直观的数学计算方法

在运用“十指教学法” 计算4+5=9和5+4=9过程中。教师提问“4+5心里想几?”,学生回答“4”,教师让学生把4放在心里(做一个拍胸的动作),教师再问“手上是几?”,学生回答“5”,教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5”,教师再问“从几开始数数?”,学生回答“4”,教师再问:“4的下面是几”,学生回答“5”,最后教师才说:“好,让我们一起试一试。4+5=几,伸出手指算一算。4+5,4、5、6、7、8、9,4+5=9。”

四、教学反思:

1、在复习板块中,师生一起以儿歌的形式玩了一个手指游戏,复习用手指表示5以内各数的方法。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对智障学生来说,在课前动动手、动动脚就非同一般了。智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恐惧感,这一情景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缓解了学生恐惧,厌学的心理状态,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2、新授板块中的《摘苹果》和复习板块中的《动物回家》、《小鸟找家》和《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走一走,动一动,可不断激起学生的兴奋点,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地学习、探索,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6

标签: 杂谈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教师的任务就在于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主动探索知识,鼓励他们发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个性的自主发展。而要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平等合作中树立自信心

将师生关系转变为平等、合作关系,这是帮助学生树立自学信心的一种办法。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因此对在课堂上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和成功的可能,这样既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信心,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及时正确反馈中促进自信心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注意教学的反馈,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要知道学生是十分看重教师对自己学习的反馈即评价的。教学评价 不当,否定评价过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那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我们的评价更多的是针对个体各方面的进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人皆可以为尧舜”,教师的欣赏、夸奖、激励,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带来更多的投入,带来巨大的信心。

三、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证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以使人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在智力。那么,如何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呢?

1.情感共鸣,产生教学合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接受信息的阀门,积极的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能源”和“发动机”。师生之间没有心理沟通,缺乏情感共鸣是难以产生“合力效应”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语文课是情感课,语文课堂更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如教学《母亲的账单》《拐弯儿处的回头》时,我和学生一起感受伟大的母爱和坚定的父爱,并延伸到师爱、同学爱、邻里爱等,人间真情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2.循序渐进与跳跃前进相结合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这是毫无疑问的,基础打不好,还要从头学起。但是现代学习论,从效率出发,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之后,可作跳跃式的学习,以便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东西。语文学习也一样,要学的东西很多,不能每一项都从头至尾循序渐进,如认字读书,总不能把该认的字都认识后才开始读书,而是在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之后即可较大量地阅读,在阅读中再扩大识字量,并进一步扩大阅读量。这样既循序渐进,又跳跃前进,既打好基础,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篇7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观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为此,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感情,表现出温暖和同情。一旦和谐气氛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儿童的自我指向学习。”因此教师要倡导课堂教学民主,幽默课堂气氛,注重微笑教育,使学生的价值、尊严、自由、创造、潜能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实现;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提出批评意见,尊重学生的人格,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民主氛围,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寻求多元学习目标的创新。

二、创设问题情境,指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

兴趣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动力基础。有了兴趣,才能树立创新意识。实验证明,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能在教学内容和求知欲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只有那些想知道而又未知道的东西,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我在上《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时,先让学生跟着齐唱《幸福拍手歌》,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幸福这个概念有更具体的理解,为上新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氛围。

三、引导发现探究,培养自主思维的能力

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认为:“应当尽可能地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尽可能地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

1. 比较。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比较能够使学生既可以在相同的事物或现象中寻找不同点,又可以在不同中发现相同点,从而形成问题,促使学生去研究。课堂中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的好强心理。

2. 批判。

在教学活动中针对有争议的教学内容适当采用批评性思维,通过诱导争论、引导辨析等手段,在批判反思中发现问题,并多次进行,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3. 变通。

这实际上就是指思维的灵活性,它要求学生的思维能针对原有的问题,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及较多的渠道和较大范围去灵活地思考。变通的结果是会从一个问题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

4. 创想。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启发学生大胆进行想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把单一的、静态的内容想象成多元的、动态的情境,多为学生创设想象情景,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有时句段的省略处可以采用补充想象,结尾处可以进行延续想象,寓意深刻处可以引导进行想象深化,能引起学生共鸣处可以运用再造想象,文章的空白处可以大胆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想象。

四、采取变式手段,丰富学生自主的形式

根据教学特点和课文内容特点,让学生和教材中的人物进行转换,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真切地感受课文人物的情感和课文情境,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或让学生与教师进行角色转换,使学生有发挥才能的机会,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如我在上《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充分地进入文中的人物角色,以对本课的主旨有更深层的认识。

五、进行暂缓评价,增加学生自主的机会

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肯定,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自主的信心。暂缓评价是由奥斯本的思潮冲击法而来的,即“在没集体解决问题的课上,通过暂缓作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答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创造性解答思维的进行和成果的显示有足够的耐心,消除急躁情绪,以防止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寻找答案的经过;在学生回答错误时,帮助学生找出错处,分析原因,并进行鼓励,增强信心。

六、推行多元标准,检测课堂自主的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在教师在主导作用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评价教学应以学生自主的一系列因素为主要依据,主要由自主的状态、自主的广度、自主的深度、自主的方式、自主的品质、自主的效果等几方面综合评价自主学习式的课堂教学。我现在的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目标定位,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合作互助→展示生成,教师点拨→测评反馈,当堂达标→课后反思,教学相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宏安著.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开明出版社, 2003.

[2]王松泉, 王柏勋, 王静义主编.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3]周庆元著.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4]韩雪屏著.语文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5]陈永明圭编.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高中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这一问题作如下论述。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没有兴趣的引导,自主学习就是一句空话。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和谐、愉悦、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呆板、压抑的氛围中解脱出来,对语文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老师要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特点,及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在当前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条件下,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电教设备,精心设计制作学生喜爱的课件,恰当运用音乐、图画等手段创设情景,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语文的审美魅力,从而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比如,笔者在教学《沁园春?长沙》这首诗之前,首先播放了《沁园春?长沙》的配乐朗诵的视频,制作并展示了毛泽东的照片和标有“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及“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图片。然后,告诉学生我们下节课将进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学习,请同学先回去做几个思考题:1.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首《沁园春?雪》,你还记得这个词牌名的由来吗?2.这首词是毛泽东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3.请搜集与这首词有关的资料并学习。

这种方式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视频中雄浑、高昂的配乐朗诵深深打动了他们的心弦,他们也不由自主地打开书上的课文跟随着朗诵起来,同样,对笔者布置的作业题也产生了强烈的自主探究欲望,完成得非常认真有效。

二、教学中要“授人以渔”,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关注教师对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学会多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路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比如,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预习,然后为学生指出需要精读的部分,指导学生在重复的阅读中,体会课文在语言、思想上的美感。对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寻找解决的途径,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好地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参与意识,克服了以往那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做到了“授人以渔”。

三、注重引导学生质疑,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因为只有质疑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性学习。为此,教师要设计出一些使学生能发现问题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和推断问题,选择有质疑价值的、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产生创新的思维,开发创新之源。比如,在学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这篇课文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为什么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2.文中所指出的人的全部的尊严在哪里?3.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那么为什么它有缺点?为什么它又是卑贱的呢?

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也通过图书馆、网络资料搜寻答案,学生们通过合作质疑、合作解疑,终于得出了问题的答案: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和微弱的,思想可以超越物质,也可以超越自然,通向无限,使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所以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自主学习,找到了答案,提高了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理解了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对人类的“思想”有了深入的认识,对这篇课文的内容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四、恰当运用评价手段,提供自主学习的保障

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激励,尤其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自主学习中,要对他们付出特别的关注和鼓励,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笔者认为,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改革过去那种只重视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技能、学习态度等各个方面,对于他们的进步应予以公正、客观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重建自尊,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对自主学习产生强大的信心。为此,教师要建立好激励评价的机制,善于运用激励的方式,因为激励性的评价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下,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去主动地学习。因此,恰当的评价机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愉悦、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解决好学生的质疑、作好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为自主学习提供保障,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J].浙江教育出版,2005年版

[3]陈云芳.浅谈高巾语文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J].群文天地.2001(3):156

[4]朱雪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建立“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J].教学实践2011(7):70

(责任编辑 付淑霞)

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9

边院镇初级中学王 建 明

古人有云:活到老,学到老。到现代社会,终生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一个人在学校所能接受教育的时间最多不过20年,其余时间若想学习必然要靠自主学习。然而,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由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正在向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转化。于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初等教育中的地位显得犹为重要了。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教学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一、研究过程

1、在研究的初级阶段,我们语文组针对中学阶段学生语文阅读课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制定了初步的研究方案。将预习的过程细化为四个步骤:一读圈画、二读归纳、三读感悟、四读积累。其中一读圈画包括圈画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好词佳句;二读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疑问;三读感悟文章写法和情感;四读积累好词佳句。

2、在研究的实施阶段,由于学生水平有差距,不能根据制定的预习过程自己进行合理地预习。因此我们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十分钟带领学生进行四读预习,边讲解边操作。刚开始学生不能熟记“四读法”,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学生能够流利地说出四读法的名称。在每一步预习的指导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一读中,学生在理解词语、成语方面遇到了困难。有哪些理解词

语、成语的好方法呢?经组内研究,我们将理解词语、成语的方法确定为以下几种: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我建议学生多用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画出好词佳句,一些学生判断不出什么样的词句是好词佳句,我指导学生画四字词语和使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在掌握生字音形义的基础上,归纳形近字和多音字。在二读归纳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无从下手。我指导学生两种比较好的方法:一是将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连起来,挑重点内容说;二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以说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写景状物的文章就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了该景物的哪些特点。三读感悟情感,一些学生不能围绕课文的主题去谈感受,或者感受是存在认识上的错误的,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题目和主要内容,先对文中的人事物进行评价,再扩展到自己的生活中谈启发和感受。

待学生掌握预习的步骤后,放手让学生对新授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对学生自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研讨和解决,对于个别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个别辅导。

3、临近学期末尾,对本学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反思。积累经验,并提出疑惑。

4、研究学案的制定,为下学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研究心得与疑惑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我的心得主要有:

1、自主学习不代表随意学习,而是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高效学习,并且逐渐形成能力。

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靠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倘若教师一直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灌给学生,那么受教育者只能被动地吸收,并且继续被动下去。有意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就会为学生打开乐于自主探索知识的心门。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虽然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但教师不是无事可做,而是在教学中为学生领航、把脉,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评价,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能够有理可依,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4、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自主学习要求。班级中思维敏捷、能熟练地进行自主预习的孩子尚居于少数,大多数学生总会遇到困难。对于智力稍差的学生如果要求过高反而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因此自主学习也需要分层制定要求。

我的疑惑有:

1、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自主学习与同伴互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加高效?

2、实施自主学习后,教学的重心应该落在何处?

3、怎样通过语文阅读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使学生形成能力,拓展到作文学习、甚至数学和英语等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呢?

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阶段性总结

智障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0

贵州省瓮安县玉华中学:王明祥

摘要:高效课堂所追求的是学生全员参与,如何让学生全员参与呢,那就要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就要建立语文教学的自主教育观,确立

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变“教学”为“导学”,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

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和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语文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情,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自主学习的特点是:

1、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

3、自主学习是一种无认知监控的学习。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立语文教学的自主教育观,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明确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变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主人而不是消极接受者。”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教育学认为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仅接受教育同时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和处我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造就终身爱好学习的自主习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彻底转变指导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确立自主学习的地位。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要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变“教学”为“导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活动主要源于内部动机,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教育论著《学记》就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仰;开而弗达”的教育主张。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学生“学会”,更要满足学生“会学。”教学中学生不应是消极的听众,而应是主动的求知者、探索者。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主体地位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参与作者的创造,去对作品“未定点”与“空白”进行创造性的补充与组成,从而形成自己新颖独特的见解,而不被前人、专家的定论所束缚。

三、教师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支特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好的氛围,语文教师要创造力具有“人文”特色的课堂硬环境,语文教师还要营造“人性化”的课堂软环境,摒弃传统教育观所一贯主张的“师道尊严”,重生定位师生角色,进行角色转换,构建一种新型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要循序渐进、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都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尊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要从实际出发,切不可脱离具体的教学过程,单纯地教条式地讲授思维方法。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动脑思维,自己领悟,逐步体会其中之味。

五、教师要充分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和分析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自已选择学习方法,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比较熟悉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独立学习的时候,尽可能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学习方法去学习,使其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而不能用一种方法去限制学生,同时还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难度,每个人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学也得因人而异,不能强迫学生,否则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其次,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不管他们对与不对,但他们都反映了学生自主思维和判断的行为参与,仅就这一点讲也是值得教师表扬和肯定的。

六、要开拓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倡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但是让学生带着什么问题学,问题由谁提出来是值得研究的。教学中比较多的问题是由教师提出来的,如果老师提出的思考题只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来回答提出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老师设计的框框里转,学习还是被动的。因此、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让学生谈谈有哪些不明白不清楚的问题,然后让大家一起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中学生往往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提出问题的,有的是表面的、肤浅的;有的是比较有深度、有广度的。教师必须要加以梳理,组织,分别对待并解决,但注意问题无论是老师提出的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都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1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去主动学习。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设疑激趣。每一堂课开始,我都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导入,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如,在讲授《山谷中谜底》一课时,我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提问:文中的“谜”是什么?有的提问:“谜底”又在哪里?这样的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带着疑问去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2.情境引趣。对于一些写景状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桂花雨》《卧薪尝胆》《珍珠鸟》等文章,这些文章要么感情强烈,要么意境深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把学生生疏的意图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视频、图片。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比如教学《雾凇》一课,学生对于产生于我国东北的这一自然景观从未见过,内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于是我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播放有关雾凇的视频录像,学生看了之后不住地惊叹,这时我趁热打铁,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自然奇观的,学生们个个情绪激动,精神饱满地读起了课文。

3.多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我便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培养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法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我让他们在四人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在这一基础上,再进行全班的交流,小组的每一位组员都要发言,其他小组在认真倾听之后再进行补充,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觉的动力,牢固地确定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三、教给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手执钥匙去打开语言知识的大门。比如让孩子预习课文。怎样的预习才是行之有效的呢?我是这样让孩子预习的,首先是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接着是标,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文章的小节号;然后是圈,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最后是查,查字典理解词语。这样学生在自主预习的时候就有拐杖,有法可依了,也就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比如教学课文时也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如对《三顾茅庐》一文的教学,让学生围绕“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结果”这三个问题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重点抓住“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他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把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上去,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有了提高。同时,他们的写作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方法去自学,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四、注重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题的信心。教师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题。

总之,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之以恒地反复训练,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12

一.课堂指导的阅读方法

预习阅读。交给学生预习阅读的方法, 预习不仅仅是读读课文, 积累生字, 文学常识, 还得由所读诵的文章引发联想。将自己的所想所感, 遇到的困惑都及时地记录下来。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刚上初一的孩子, 我会教给他圈点勾画的方法, 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 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重点词句段落层次。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迅速的把握重难点。交给他们学给文章写批注的方法, 写感悟、词句含义、段落大意等, 用提问本记录自己对文章的疑惑。长期坚持, 以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诵结合。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在吟诵的时候, 切身的体会, 在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就能够化为自己的东西, 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境界, 学习语文, 必须到达这种境界, 才会终身的受之不尽。”朗读时除了指导他们一些发音, 停顿外的知识, 还指导他们根据文章内容表达的需要, 朗读时的具体方法。《安塞腰鼓》中三次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每次出现时一个新情景、新内涵层层递进, 情感步步升华。不适合用同一语调。《要是翻过那座山》中“少年像诅咒般的在心中默念祖母的话, 继续向上爬去。少年站稳微微打颤的双腿, 再一次聚集力量”, 朗读时就应该多注意少年心理变化。背诵是对语言材料的汇集, 能够将别人的语言融入自己的血液。读多了, 背多了, 逐渐就形成了一种语感, 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积累越丰富, 就容易融会贯通。

读议结合。古人说:“独学而无友, 孤陋而寡闻。”议, 可以是合作交流, 可以是研究探讨。学习时, 思想与思想的碰撞, 能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产生新的问题, 在产生新的问题后再接着议论, 让文章的内涵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延伸。

分类指导: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进行不同的指导。理解性阅读, 要对文本细读品味, 充分感悟并与文本对话。积累性阅读, 指导学生做好记诵就可以。鉴赏性阅读, 指导学生从作品的表达技巧, 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欣赏和鉴赏。消遣性阅读, 让学生速读了解扩大见闻, 丰富知识面就可以。

二.班级营造阅读氛围

环境造就人, 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 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创设利于学生阅读的氛围,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比如教室的布置可挂上关于书的名人名言。建立班级图书柜, 图书柜摆放报纸杂志, 一般来说, 《读者》《意林》是必备, 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更换, 经费源于学校。课余饭后, 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 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定期开展读书活动, 如:名著推荐、文章点评等。设定固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交流时间, 有课代表主持, 小组为单位交流。我自己也做好准备, 多与学生交流阅读的体会, 阅读的收获, 让自己的阅读气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设立“好书联播”栏目, 让他们每天用20分钟来“听书”。老师应该想多种方法让班级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 要让阅读成为自然、常态的学习和生活。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隔锅的饭香。”书非借不爱读, 很多的学生往往对家中藏书束之高阁, 而对在班级书库中所借之书看得津津有味。经过一段时间, 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 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三.兴趣产生阅读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愉快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 是学习过程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也是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 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新颖的导语、丰富的教学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等都是激发兴趣的催化剂。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一个带有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孩子, 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兴趣的孩子, 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感到恐惧的孩子, 学习得更轻松, 更愉快, 更迅速。”自主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要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让他们享受阅读, 将“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我教学中的观察, 发现学生们并不是不愿意阅读, 而是不愿完成那样多的阅读任务。特别是碰到难点问题, 他们定会产生畏难情绪。针对此, 可以多设计新颖有趣, 难易适中的阅读任务。或者不是每次阅读都一定得完成阅读练习题。在阅读过程中, 可以利用书籍是内容和情节, 做些生动有趣的练习题。《威尼斯商人》采用编排课本剧的方式, 《范进中举》采用续写故事是方式, 还可用写人物评论的方式, 这些有趣的阅读, 既可加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表达力, 丰富课外生活增加学习兴趣。

阅读为孩子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扇窗口, 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让孩子喜欢上语文, 喜欢上读书, 这才是关键。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学会阅读, 我们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 还应“授人以渔”,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使孩子徜徉于语文的大课堂中, 享受语文阅读的快乐。同时, 学生爱读、会读、能自主地读, 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目标。指导阅读只有真正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 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能, 他们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大大提高, 阅读教学也会收到预期效果。

摘要:阅读是语文课程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我国在设定《语文标准》目标的时候, 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 阅读需求的多样性, 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自行发现、构建文本的意义, 要让学生自己想阅读, 自己会阅读。学生的阅读态度应该是充满热情的阅读, 具有较强的自主阅读能力的阅读。叶圣陶先生曾说:“只需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老师辅导学生认真诵读课文, 其意在于学生渐进于善读, 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瑧于通篇明晓。”这里告诉我们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任务和作用。然而, 现实生活中中学生的阅读状况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为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就必须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氛围,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晓峰.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黑龙江教育, 2003 (5) :81.

[2]诸灵康, 黄怡.初中语文怎样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2-28.

[3]赵英庆.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 2006 (9) :31.

[4]蒋联定.初中生自主性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5 (8) :42-43.

[5]钱加清.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J].青海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 , 2001 (3) :72-74.

[6]孙春成.新课程语文教育随笔[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9-46.

[7][12]赵英庆.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甘肃教育, 2006 (9) :31.

[8]王晓峰.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黑龙江教育, 2003 (5) :81.

[9]范艳梅《.如东县马塘新潮中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教育导报》, 2007年1月25日.

[10]黄卫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 2007年6月20日.

上一篇:《哪儿去了》的教学设计下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