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调查报告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未成年人保护调查报告(推荐10篇)

未成年人保护调查报告 篇1

摘要: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之一,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作为高中学生的我们对它并不是完全很了解。为此,开展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们高中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了解,更好地做到知法、学法、懂法、用法、守法。而且本文将重点从调查研究的背景、调查研究的目的、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时间、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的建议以及调查研究的感受等方面重点总结此次调查研究活动。

关键词: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报告

一、前言

如今随着我国新课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新一轮的教育目的在于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为指导思想,注重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符合我国新课改的要求,提高高中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丰富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更好地促进高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调查研究的背景

我们未成年人作为我们国家将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生理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心理感知具有表象化,而且自身控制力比较差,注意力不稳定,对于世界充满好奇,所以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模仿性也比较强,所以不可避免地容易受到社会环境(比如: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各种意识)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比如性侵,虐待等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经常出现,的随时随地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影响未成年人的意识和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仅是国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三、调查研究的目的

帮助我们高中生更好地了解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了解民众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了解程度和重视程度;更好地提高我们高中生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好地提高我们高中生的政治素养和政治道德,提高我们高中生的政治实践能力;更好地增加我们高中生融入社会、学习社会知识的机会,更好地帮助我们将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我们高中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我们高中生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

四、调查研究的方法

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主要用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和问卷法,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收集资料、设置问题、组织具体的调查活动;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五、调查研究的时间 2015年11月至12月

六、调查研究的过程

整个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是由老师引导进行的,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分组开展,有班干部带队进行实践调查研究,过程以一般社会调查研究过程为标准进行的,进行的很顺利。

七、调查研究的建议

(1)不断加强高中生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了解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许多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非十分了解,我们的调查成果显示,只有一少半人表示自己懂得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而近多半的青少年表示自己对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只是懂得一点,而剩余的一部分人则表示对我国《未成年保护法》一窍不通。由此可见,不断不断加强高中生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了解至关重要,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课本、报纸、网络等渠道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因为它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不断强化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有机结合 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变得日益繁华而庞杂,由此使得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更好地做到家庭保护、学校保护和社会保护的有机结合。并且其中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责任更大,因为那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最基本的环境;同时要呼吁社会不断树立和改良合适未成年人进行文化生活的公共活动场合和公共基础设施,以更好地履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划定。

(3)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预防

通过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我们发现如今未成年人罪犯日益出现低龄化,而且他们的作案手腕浮现凶残,不断出现了成人化趋势,犯罪的类型也主要以侵财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为主,但他们的文明水平总体偏低。为此,不断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应该从未成年人内部原因(如:他们的人性德意志、价值观点、自制力差等)、未成年人所处的外部环境(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预防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对于家庭环境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能侵略子女正当权利,抛弃未成年子女或使子女辍学,及时准确矫治子女不良行为或严峻不良行为等;对于学校要不断加强法制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进步;而对于社会要避免拜金主义思潮对未成年人心理跟思维的扭曲,不断建立和完善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组织机构,以更好地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预防。

八、调查研究的感受

(1)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更好地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高中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学习生活比较枯燥,也比较乏味和单一,但是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更好地丰富了我们枯燥的高中学习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为我们创造与众不同、气氛更加和谐团结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刺激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激发我们学习的内在动机,更好地学会了共同学习进步。

(2)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我们更好地增强了班级其他平时很少互动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因为我们过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并且各门各科的老师也进行了相应的指导,更好地改变我们以前那种传统的只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比较单一交流的形式,建立起了我们与老师之间更加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起友谊式的师生关系,改革交流方式可以进行谈论方式和交谈方式交流。而且通过过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互我们更好地学会了帮助同伴,学会了鼓励同伴,更好地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3)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更好地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总所周知,社会实践不仅可以为我们高中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的机会,还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深深体会自己的社会价值,感受到成就感;更使得我们在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加我们的成就感,增强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而且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重塑自我,对我们自己青春发展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以为我们以后更好地发展提供更多地接触社会的机会。

结语:此次未成年人保护法调查研究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丰富了我们高中生活,更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学会如何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更好地预防自己出现犯罪行为,进一步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做个对社会有利的人。

参考文献:

未成年人保护调查报告 篇2

(一) 未成年人人身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未成年人意外死亡问题较突出。我国每年约有5.5万名未成年人意外死亡。其中, 溺水、交通事故是未成年人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1]二是未成年人受意外伤害问题较突出。食品卫生事故、体育课事故、教育设备设施事故是在学校最容易发生的三种安全事故。三是未成年人受暴力伤害问题较突出。猥亵、拐卖、虐待等以未成年人为侵害对象的刑事案件不断发生。四是未成年人吸毒人数逐年增多。

(二) 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未得到有效保障

一是家庭教育和监护缺失。因家庭婚姻、父母务工问题等, 对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监护不到位的现象, 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影响较大。二是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权未有效保障。学校对学习成绩差、违反校纪校规、有身心障碍以及存在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的学生, 往往是通过停课、劝退、开除、强制分流、拒绝学生入学等方式处理, 侵害了学生受教育权。三是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堪忧。从社会环境看, 拜金主义盛行、文化市场混乱、低劣宣传品泛滥、互联网上不健康的内容等;从学校看, 校园暴力屡屡发生、教师对学生教育失当等;从家庭看, 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与子女缺少沟通等。这些环境因素都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仍然较突出

一是未成年人犯罪量仍然较多。根据2001~2010年全国法院审理青少年犯罪情况统计, 不满18周岁人员犯罪2001年为49883人, 2010年为68193人, 总体呈上升趋势。二是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根据《检察日报》2015年7月1日相关报道显示, 近年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 其中14~16岁年龄段所占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 到2013年已突破50%。三是以暴力犯罪和侵财犯罪居多。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 近5年来, 未成年人犯罪涉嫌最多的罪名分别为盗窃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 这五种罪名占全部受理案件人数的81%。[2]

(四) 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仍时常受到侵害

一是家长、老师侵害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家长未经孩子允许, 私自查看其日记、手机短信等。二是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不力。主要表现在, 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 存在有意或无意泄露未成年人隐私的现象, 使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了侵犯。三是新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侵害较大。因新闻媒体为增加“看点”、“卖点”等, 在报道涉及未成年人的相关案件中, 侵害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

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 留守未成年人和流动未成年人多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 在农村的“留守未成年人”和随父母外出的“流动未成年人”也不断增多。大量的“留守未成年人”和“流动未成年人”, 时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相关数据显示, “留守未成年人”、“流动未成年人”在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体中分别占到27.3%和26.9%, 令人担忧。[3]

(二) 家庭、学校的监护不到位

一方面, 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 没有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成长规律, 既有家长过分溺爱, 使孩子从小形成了不良性格和行为习惯, 也存在教育简单粗暴, 发现孩子犯了错误后, 动辄打骂, 造成子女和父母感情破裂, 情绪对立;此外, 离婚、单亲和重组家庭也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创伤, 对其成长极为不利。另一方面, 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不到位, 体罚学生、校车交通事故等时有发生, 而相应的保护措施在部分中小学校特别是乡镇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落实较差。

(三)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能力欠缺

虽然很多学校也开设了相关课程, 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但实际上, 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普遍较弱, 遇到危险状况, 普遍欠缺应对危险情况的办法。此外, 因学校、家庭等对学生进行的各种危险情况下的自救训练较少或没有开展, 导致学生在面对危险时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四) 司法保护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对侵害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不力, 一些犯罪行为没有及时发现和依法惩处, 导致对犯罪分子威慑不足, 发案数量居高不下。二是贯彻落实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诉讼程序的规定不够, 对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执行不严, 社会调查、强制辩护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三是全面准确执行未成年人司法保护规定有偏差, 过分强调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使一些犯有严重罪行的未成年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戒和警示, 忽视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和救助。四是对附条件不起诉的未成年人缺乏考察和行为矫治措施。

三、对强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 不断强化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在制订相关法律的过程中, 要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予以特殊保护, 相关法律规定应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衔接。二是公安机关要加大侦办力度, 强力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特别是要加大涉及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案件的侦办力度。三是法院、检察机关在办理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 要依法惩处, 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 避免对其造成“二次伤害”。四是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法律接助制度, 扩大未成年人法律接助覆盖面。

(二) 不断净化社会环境, 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是大力整顿文化市场。文化市场的混乱和低劣宣传品的泛滥是重大的“污染源”, 对涉世未深、经验不足的未成年人起着直接的诱发作用。因此, 要杜绝这些“文化环境污染”给未成年人身心造成不良损害, 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二是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对网络的沉迷, 优化未成年人网络空间, 加强网吧管理。三是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清除不良网吧、食品、玩具销售点, 对侵害未成年人人身安全行为进行及时、有力的打击。要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 遏制各种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污染。四是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积极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杜绝社会不良风气。

(三) 发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管理作用

一是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在塑造孩子的个性、人格和价值观念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家长首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 为子女做表率, 用正确的言行影响孩子;要努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使他们能够形成健全的人格。二是强化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学校不仅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职责, 确保其受教育权利, 还要依法承担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义务。要保障每一个适龄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正确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做到因材施教、因人管理。三是重视“留守未成年人”和“流动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落实相关措施, 解决“留守未成年人”和“流动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问题, 如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完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安全防护措施,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完善非户籍所在地的务工人员子女 (流动未成年人) 就近入学的相关政策措施等, 让“留守未成年人”和“流动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四) 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是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未成年人在生理、心理上尚不成熟, 因此家长、学校以及社会要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自我防范意识, 增强未成年人的辨别能力。二是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做到自觉远离社会上的不良行为和不良的场所;遇到矛盾、困惑、问题、烦恼时, 要及时向老师、家长等寻求帮助, 问疑解惑。三是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体制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开展各种危险情况下的自救训练,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摘要:近年来, 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仍频频出现,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时有发生, 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对此,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案例和数据收集、抽样调查等方式, 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并结合自己的思考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检查报告[R].2014.

[2]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下降趋势, 呈现六大新特点[DB/OL].新华网, 2014-5-29.

保护未成年人,还是保护凶手? 篇3

2016年1月18日,广州一个11岁的女孩在去上学的路上失踪。当晚,她被发现已经被人杀害在高速路的高架桥底。

案件发生后,警方很快就抓获了19岁的犯罪嫌疑人韦某。据其交代:他骑自行车途经高速桥底时,见被害人独自一人行走,便起了歹心,捂住被害人的口鼻拖到桥底的偏僻处实施了性侵,后将她杀害并逃离现场。

媒体报道说,这位韦某,2010年时,在其家乡就掐死过一名男孩,当时因作案时年龄未满14周岁,“依法不负刑事责任”;2011年,其在家乡又因持刀伤害小女孩被判刑6年。2015年11月,韦某减刑释放后来到广州市番禺区,至案发前无业。

看到这里,我实在坐不住了。湖南“杀师案”等,一幕幕地再现。

有天生的人渣吗?这个哲学、伦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多学科问题”且不去管它。但宽容的法律无法“感化”韦某,让他改邪归正,反而是杀心又起,却是血的事实。

我们看到了一个客观的,但有点让人害怕的链条:未满14周岁,韦某杀人了没有负刑事责任(收容管教了吗?)→1年后,已有命案案底的他持刀伤害一个小女孩,被判刑6年→获得减刑→出狱又1年多后,奸杀了11岁的女孩。

他杀害、伤害的,都是孩子。

法律保护了这位曾经的未成年人,结果,是3个年龄更小的未成年人,至少有两个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民间舆论对法律上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的规定早有不满,有人甚至认为这不是保护未成年人,而是保护“未成年人渣”。这种说法当然有失偏颇,应该被批评,但以韦某为代表,在很多案件中,保护客观上沦为了对某些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庇护”,却是不可否认的现象。它们导致了类似于本案的诸多恶果。而这些,代价都是由别人,特别是更弱小的人来承担。

这好像不太公平,不太符合我们关于正义的直觉。

有一些人戏言:在中国,有两类人惹不得—精神病人、未成年人。被这两类人伤害了,你只能自认倒霉。因为没有刑事责任能力或可以减轻、免除刑事责任,无形中,保护了他们,却使被他们伤害的人陷入到没人保护的境地。法律平等保护所有人的天平因此倾斜。这真的有点荒谬。

从法理上而言,对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可以不追究或减轻刑事责任,是因为他们没有“自由意志”或“自由意志”能力较弱,不能或只能在较少的程度上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承担责任。这没错。但这样一来,预设了他们的监护人应该有责任啊。总得有人必须承担责任的,不可能让人们感觉到只能自认倒霉。

法律的启动是因为要给被害人一个说法,一个正义的说法。一个人被杀害了,如果是成年人干的,追究成年人就是了,但如果是精神病人、未成年人干的,他们所不被认为应该承担的那一部分责任,其实就是监护人的过错。在实践中,有多少这样的过错是被追究了?

另外,“未成年”这个概念,在现在人的生理、心智都比以前提早,而且会越来越提早的情况下,是否需要重新界定?如何避免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沦为溺爱式的好像是赋予了特权?

不幸的是,韦某的斑斑恶行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一个未成年人,残忍地杀害了比他更弱、年龄更小的未成年人时,到底是该考虑保护凶手,还是那个被杀害的更弱、年龄更小的孩子?更弱、更小的孩子的生命理应获得的正义回应,是否更应优先?

(摘自《南风窗》)

未成年人保护调查报告 篇4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近年来,xx城县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措施、促进合作共建等方式,切实改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但校园暴力、未成年人吸毒、犯罪等社会问题仍层出不穷,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xx城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主要做法

(一)完善机制,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

公、检、法、司,关工委、团委、妇联、教育局等部门积极发展壮大和优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把单位相关人员作为工作骨干。其中团委设立了希望办、妇联设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法院成立了青少年刑事案件审判庭、检察院成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案组,各中小学校全部聘请了公、检、法、司的专业人员为法制副校长,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二)加大宣传,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公、检、法、司,关工委、团委、妇联、教育局等部门分别通过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演讲比赛、团队活动、社区及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检察院联合县法院,先后在xx城县思源学校、xx城县七中、xx城县大坪中学等学校公开开庭审理了一批贩卖毒品案,让在校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法律、理解法律和学习法律,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识毒、拒毒、防毒意识。从2019年

起各单位联合县教育局,抽出精干力量走进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关爱未成年人”主题活动,通过巡回法制课、有奖问答、发放法制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向在校学生普及常用法律知识,进行禁毒教育、网络安全教育以及校园暴力犯罪预防教育,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切实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三)齐抓共管,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近年来,妇联在全县建成20所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定期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和安全知识教育,解决其感情失缺、心理失衡、生活失助等问题,文体广新局联合工商、公安等单位在全县多次开展打击“黑网吧”专项行动,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检察院将一些在未成年人中经常发生的违法犯罪现象改编成法治情景剧,在县人民会堂演出并通过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播放,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预防防治未成年人犯罪,给未成年人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二、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压力大。

xx城县地处偏远山区,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许多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教,成为留守学生,加之学校管理存在漏洞,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带来了挑战和压力。20xx年以来,xx城县检察院共受理审查逮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3件35人,受理审查起诉17件35人,其中校园欺凌案件1件2人,依法批准逮捕2件12人,提起公诉xx件26人,报送市检察院审查起诉2件xx人,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13份、检察建议书5份。

(二)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化帮教预防体系还未健全。

就目前全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情况来看,学校、家庭、村级三方面未形成联动机制,各成员单位之间司法合作大部分只停留在表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涉及家庭、学校、社会,负有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就有公、检、法、司、教育、文化、工商等,但缺少一个综合领导协调机构。

(三)非在校未成年人普法教育难度大。

从检察院目前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情况来看,非在校生数量明显比在校生多,脱离学校教育使得这一部分非在校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难度相对增加。

(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法制宣传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两法一条例“宣传不够深入,从总体上看声势不够大,有的学校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法制课形式单一,无的放失,空头说教,就事论事,蜻蜓点水,学生听后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听过即忘。

三、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一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节日宣传、活动宣传、主题宣传,要通过对老师的普法教育,带动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大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制宣传常态化。二是要加强立志教育。要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引导广大未成年人从小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三是要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塑造孩子的个性、人格、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无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努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能够以健全的人格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的思想腐蚀。

(二)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

关工委、民政、团委、妇联等单位要紧密配合,整合社会力量,促进党委领导、政府支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犯里预防帮教社合化、一体化体系建设,实现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无缝衔接。公安、法院、检察院、局法局等政法机关要采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开展调查研究等形式,共同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形势、特点,解决遇到的问题,统一执法标准,形成对涉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合力。

学习未成年人保护 篇5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感

利用假期时间精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共七章,虽短小,但内容丰富,全面地讲述了该法的产生、被保护对象及内容、保护原则,详细地阐述了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应给予的保护行为,以及违反该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部法规为保护未成年人提供了法律保障,是鉴定我们行为的法律准绳。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学习该法让我受益匪浅。人们常常赋予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当然同样也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所以荣誉和贡献是对等的。在阅读该法的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就会思考自己的行为:我是不是有哪些行为在伤害这些可爱的孩子;我看到的哪些无知做法是违反看该法的精神的;如果遇到这些情况,我该怎么做;我如何将该法的准则与我的日常生活、工作相结合……这些都是让人深思的问题。接下来,我就谈谈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并结合幼儿教育行为,我的一些思考和拙见。

一、首先要知法、懂法。

要用法,就要先知法、懂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法律法规。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方面受到保护,在每个层面都涵盖了很多具体内容。如果对这些内容不了解,我们就无法判断哪些行为合法,哪些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若我们不懂法,受害的不仅是一个两个孩子,将是许多孩子,影响到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此外,还会影响到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最近,频频出现的虐童事件让人痛心疾首,同时更需要引人深思:老师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违法行为,就是因为对法律知识认知不够,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才造成了害人害己的严重后果。所以,作为一名公民,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知法、懂法。

二、保教有法

幼儿园保护在学校保护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法规中也明确阐释了幼儿园及教职工的行为准则。在第二十六条中指出“幼儿园应当做好保育、教育工作,促进幼儿在体质、智力、品德等方面和谐发展”。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工作中同等重要的两项内容,保教并重、保教结合的思想也对应了法规中的这一规定,它将幼儿园工作上升到了法律高度。《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这些规定给幼儿园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我们知道在教育工作中会出现一些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而且方法和方式挺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或多或少的伤害,这些工作者不仅会受到道德的谴责,还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三、保教有度

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原则。未成年人是稚嫩的,还不能独立生活,辨别是非能力较弱,需要保护和教育。新时代家庭是“四老二青一小”的模式,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倍受爱和呵护。所以大部分孩子具有独立性差、自私、怯懦等特点。我们会经常看到一家人“护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情景,一人抱着,一人拿着小书包,一人拿着牛奶面包,这样的情景几乎在每个幼儿园都能看到。这是家庭方面的保教过度。那么在学校方面呢?学校也存在一些保教过度的问题。我们知道为了孩子的安全,幼儿园会做一些防护措施,比如安装防护栅栏,修整地面,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大小器械的定期检查和维修,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有些幼儿园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就让幼儿在室内待着,减少或禁止户外活动时间,这无疑是一种保教过度的表现,也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和规定。还有一些老师会有一种偏爱心理,对喜欢的孩子会“特别”的照顾,帮助他(她)做很多事情,比如喂饭、穿衣服、收玩具等等。这些过度保护的做法既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也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我们要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让孩子独立、健康、快乐地成长,要做到保教有度。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精髓和精神远不止我说的这一点想法,它的内容丰富,涵盖全面。学习了之后,我觉得我要学习和做的还有很多。对于我自己看到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我一般听之任之,从来没有加以劝阻,还有我对待孩子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和态度,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努力改变,遵从法规的精神,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还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未成年人保护方案4 篇6

宣传周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两法”),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在全社会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按照沈阳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和沈北新区青教办的有关文件要求,决定在我校开展以“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题的“两法”宣传周活动。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二、活动目的

以维护广大未成年人的根本利益,为未成年人服务为根本宗旨,深入贯彻落实“两法”。进一步增强我乡教师和家长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高未成年人的整体素质,切实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三、活动时间

2009年5月23日——5月29日。

四、活动办法

1.我乡各校要开展“七个一”活动,即一期板报(校、班)、一次班团队会、一场法制报告会、一张手抄报、一次升旗仪式、一次教职工大会、致学生家长一封信。要让广大教职工掌握“两法”内容,并贯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掌握“两法”,并通过他们对其家长进行“两法”宣传.2.沈北新区电视台将播放“两法”的部分法律条文,增强“两法”的宣传力度,各校要提示家长收看。

五、工作要求

1.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我乡各校领导要重视本次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认识,确保本次活动扎实、有序、有效的开展。2.形成制度,常抓不懈。各校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本单位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结合本地特点长期开展工作,确保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3.我乡各校要在6月3日前将本次“两法”宣传活动的典型活动资料(文字、图片)及活动情况总结以书面形式报到新城子乡中心小学德育科,电子资料可发到邮箱:chxin1120@163.com。

未成年人保护调查报告 篇7

( 一) 公权力机关未明确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的权利

康均心、李娜在《现代法学》中指出在社区矫正过程中要注重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和心理, 未成年人心身尚未成熟, 又极易受到侵害 (1) 。对他们的人权保障更需注重, 但是在实践中, 仍然存在侵害未成年人权的可能。《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指导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工作, 在很多方面都给了指导性意见。不过毕竟这是我国初步进行的矫正改革, 这部实施办法尚不完善, 在具体操作中还是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现实社会的地方。虽然其中有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权利保障条款, 但是未成年人其实会受到诸多方面的侵害, 零星的几条概括条款不足以全面保障其合法权益。再比如其中提到的社区工作人员, 没有具定义什么是社区工作人员, 社区工作人员又对谁负责等, 规定的还是比较模糊的, 这样从管理等级来说, 未成年人的权利如果被这些社区工作人员侵害又该如何救济?

( 二) 矫正队伍的职业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不高, 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人权得不到可靠保障

社区矫正工作者一般包括志愿者为代表的、社会辅助人员、社区居委会成员和以司法助理员、各地派出所干警为代表的国家基层公职人员 (2) 。但是这样的组合, 他们在保障未成年人的人权时是可能存在漏洞的。比如从国家基层干警或者基层的司法助理来看, 本身有着法律基础, 但是社区矫正毕竟是作为一种刑罚方式, 是需要执行力予以维护的, 基层司法助理很难得到这种执行力。而派出所干警可能被赋予执行力, 但是还要保障对未成年的心里辅导和教育。基层干警学历无法与专业教师相比, 对未成年犯的文化教育、成人教育或者劳动技能教育方面会有所欠缺。在偏远地区的农村当然依靠农民来担任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 农民因为经济条件的制约, 司法服务意识欠缺, 很少能有农民自愿参加社区矫正工作中。实践中, 在农村中的社区矫正工作往往由村干部担任, 但是村干部的本职工作繁杂, 没办法全心全意投入司法矫正工作中。

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人权保障途径

刑法作为国家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涉公民的基本人权, 人权保障是刑事法治理念的基础性要求 (3) 。

( 一) 加强教育宣传, 强化人权意识

加强对人权的宣传教育、普及人权保护观念, 这就要说到理念的创新需要思想的启蒙, 而思想的启蒙需要依赖教育, 人权思想的启蒙同样需要依赖人权教育, 通过人权的教育提高全社会权利保护意识和尊重人权的意识, 强化大家的人权观念, 使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念, 弘扬尊重和保护人权的理念。

( 二) 建立教育基地, 为保障人权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教育基地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方便接受心理矫正和教育。教育基地为他们量身打造再教育计划, 不至于让他们脱离社会, 丧失受教育的机会。本来未成年人就应该学校接受教育, 但是误入歧途, 国家不能就此放弃他们。所以建立教育基地, 能让他们重新学习, 开展新的生活和工作, 不至于陷入与社会脱离的尴尬局面, 防止了给社区矫正人员造成心理偏差, 减少了被社会抛弃的挫败感, 避免了引起新的社会问题。

( 三) 加强心理辅导, 帮助其形成对权利的正确认识

对未成年人的心理辅导必不可少, 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 虽然犯过之后有极强的悔罪表现, 能很好的总结经验教训, 但是不可避免的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创伤, 带来心里阴影。还要给他们打预防针, 避免重复犯罪的可能。社会上纷繁复杂, 未成人一次两次可以抵住诱惑, 但是无法保证长期“清白”, 很可能再次被犯罪分子利用, 和他们沦为同道中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在实施社区矫正的过程中应当附带对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的项目, 这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犯罪的未成年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认识到犯罪的严重性, 矫正不良的心理因素, 培养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 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敢于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健康向上的对待生活。

摘要:近年来, 未成年人犯罪比率不断提高, 未成年人犯罪群体成为犯罪群体中的组成部分。未成年人自身具有特殊性, 本身心理发育不健全, 不能完全判别是非。同时, 社会不良气息对他们的腐蚀性比较大, 当他们权利受到侵犯时不知如何维护, 一气之下容易选择暴力行为甚至极端的暴力行为, 把自己推向了犯罪的道路, 同时也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文将从现状出发, 对社区矫正与人权保护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社区矫正,人权保护,未成年人

参考文献

[1]周湘斌.社会工作充权视角下的释犯社区矫正政策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5 (4) .

[2]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491.

[3]赵秉志.全球化时代中国刑罚中的人权保障[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社会科学, 2006 (3) .

保护未成年人反对家庭暴力 篇8

《反家庭暴力法》中已明确将家庭暴力定义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这自然也包括家长对孩子实施的暴力行为。

《反家庭暴力法》第五条明确提出,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第十二条更进一步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未成年人因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在身体、心理、经济上都依赖于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法像成年人一样独立寻求帮助,所以未成年人在家暴中受到伤害特别是心理创伤往往隐蔽性更强,程度更深,持续时间也更长。第十四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不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承担责任。

任何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都有权及时劝阻。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案 篇9

根据《—县20—社会体制改革工作方案》,为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措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工作方案。

通过开展网吧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网吧的监管力度,完善落实分片到人市场巡查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实行分级管理、加大对督导工作,严厉查处接纳未成年人的营业性网吧,坚决取缔黑网吧,确保的经营秩序明显改善,经营活动进一步规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成立由县文广新局党组书记_、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保护未成年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具体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和实施。

(-)加大网吧监管力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落实日常巡查登记。要针对网吧营业特点,调整执法检查时间,把中小学中午、下午放学时间及节假日作为检查重点时段,把校园周边、人口集中居住区作为检查重点地段,特别是在中考、高考、暑假期间要加强对网吧的巡查力度,切实加大市场检查的密度和频度。

(二)强化分级管理、属地管理。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责任追究制,签定网吧监管责任状。加大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对违规场所进行行政处罚,切实加强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网吧的管理。

(三)深入开展净化文化环境工作。

加强对出版物市场的日常稽查和专项检查。重点查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淫秽、色情书刊、口袋本、卡通书。要严厉打击含有反动、色情、淫秽、赌博、暴力等禁止内容的网络游戏和网络信息,有效防止含有国家禁止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及服务通过互联网传播。

(四)积极接受社会对市场的监督检查,加强与“五老”人员的协调配合,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五老”开展网吧治理情况督查。

积极接受市民监督,健全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确保未成年人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五)加大对网吧的安全检查力度。

要积极配合公安消防部门,认真开展网吧安全检查,排查消防安全隐患,排除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妥善处置网吧突发事件,最大限度的降低影响和减少损失。

(六)严查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违法行为。

严格依照文化市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和与文化市场相关的法律法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确保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七)疏堵结合,积极创建“绿色网吧”。

创建“绿色网吧”是为了积极引导未成年人文明、安全、绿色上网。要充分发挥好

“绿色网吧”的作用。

(一)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少儿新闻舆论引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每年“六一”前后,开设新闻专栏,报道我县上下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欢度儿童节的情况。平时也关注青少年方面的动态报道。通过动态新闻报道、新闻性专题等形式加强青少年教育引导。特别在暑期,报道了青少年禁入网吧、暑期青少年课余文化生活、大学生实践活动等方面内容,丰富青少年教育宣传内容。要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专项行动和

“绿色网吧”的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营造舆论声势,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大力宣传文化市场有关政策和工作进展情况,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提升网吧管理工作在群众心中的满意度。

(二)加强—举报电话接听、反馈管理。

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认真记录举报内容,迅速安排执法调查,并作出妥善处理,及时回复。

(三)强化依法履责。

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中,文化市场执法部门要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打击,对违规达到吊证标准的网吧,要克服各种困难,认真取证,坚决吊销其《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强力推动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四)严格责任追究。

对动作迟缓、工作不落实、成效不明相关人员实行问责。对巡查不到位的责任人和在整治行动中违反工作纪律或有关规定的公职人员,追究相应的纪律或法律责任。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内容和法律规定。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树立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教学重点:

1、《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内容。

2、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未成年人应怎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教学内容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你们今年有十几岁啦?(学生回答)对,都只有十二、三岁,都还只是未成年人。所谓未成年人,就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部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面我就为大家简单讲解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内容,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哪些人?2.《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保护的内容有哪些?

二、讲授《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内容

《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是为了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未成年人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章讲叙了有关法律责任。指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侵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虐待未成年的家庭成员、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引诱、教唆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卖淫的,依法从重处罚。

现在大家知道该法保护的对象了吗?(学生回答)《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为未满18周岁的公民。实施保护的内容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现在,我们将逐个讲述实施保护的具体内容。

(一)保护内容(板书)

1、家庭保护(板书)提问:什么是家庭保护?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归纳)所谓家庭保护是指《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对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的义务、职责,以及不应当、不允许进行活动的规定。在第二章(家庭保护)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要充分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

这里的监护人,是指抚养未成年人的成年人,有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个案例(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小黑板):

案例1:甘州区一位16岁的少年尹某,与父亲发生争吵,被父赶出家门,流落街头,也不到学校读书。

请同学们思考,尹某的父亲,没有依法履行哪些义务和责任?(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尹某的父亲没有履行的义务和责任有两条,第一,没有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使其流落街头;第二,没有使适龄的少年尹某接受义务教育。这两条也是家庭保护的具体规定。除此之外,还有如下规定: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不得允许或迫使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请接下去再看:

尹某与其父亲后经甘州区少年刑事审判庭的调解,父子和好如初。请同学再考虑,少年尹某的父亲如果经调解仍不悔改,那将怎么办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总结)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如果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而不改正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的资格,另行确定监护人。

由此可见,家庭保护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环节,非常重要。

2、学校保护(板书)提问:什么是学校保护?

在第三章(学校保护)中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未成年人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好了,现在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我们学校在学校保护方面所作的工作。(学生讨论3—5分钟)

同学们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谈了我们学校采取的保护措施,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学校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学校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3、社会保护(板书)提问:什么是社会保护?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复述)社会保护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各方面,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培养四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责任的规定。在第四章(社会保护)规定: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任何组织和个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例如,我们武汉市规定,像游戏机室这样不适宜未成年人进入的场所,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从而从社会方面创造优良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4、司法保护(板书)

所谓司法保护,主要是关于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教育感化方面和服刑期间的保护规定。在第五章(司法保护)中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家庭和学校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配合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所在的少先犯管教所等单位,共同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离婚双方因抚养未成年人女子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应当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

学习了以上四个保护后,我们还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板书)

案例2:甘州区四中九年级学生李某投诉徐某朝他右侧面部猛击一拳,致使右颌骨内完全性斜形骨折,后经少年刑事审判庭判决,徐某赔偿经济损失1000元。

提问:1.李某在被人打后,他是怎么做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李某在被打后,请求法律保护。因此,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首先,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1、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板书)

提问:2.李某之所以能获得合法权益,他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归纳)法律依据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自己来说,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既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又保护了法律的尊严。

2、自觉遵守法律(板书)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具体规定,是给予未成年人的保护权力。未成年人自己在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自觉遵守法律。自觉地按照法律办事,比如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自己坚决不进游戏机室,也不吸烟。

3、抵制不良影响,自觉保护自己(板书)

案例3:初中生刘某与王某正在大沙河附近一家娱乐室打台球,这时陈某4人也来到了这家娱乐室,并强行将他们带到了附近的一个小巷里。陈某恶狠狠地对刘、王二人说,乖乖地把钱掏出来,不然搜出来1毛钱就打他们1个嘴巴。心惊胆战的刘、王二人只得将身上仅有的260元钱交了出来。陈某又对刘的诺基亚8210手机来了兴趣,拿到手机后,4少年这才扬长而去。后经派出侦破发现,4名恶少中为首的是一名年仅17岁的叫陈强的少年,另外,陈强的双胞胎弟弟陈宾及张某、贾某均多次参加团伙抢劫。

提问:17岁以下的少年为什么会成为抢劫团伙的成员?

(师生共同分析3—5分钟后,教师再小结)未成年人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对各种影响的辨别、抵抗能力不强。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就可以知道什么行为是合法的,可以做;什么行为是不合法的,不允许做。遇事能对照它的规定,以确定自己应该怎样做。

三、课堂练习

刚才,我们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学习逐步增强法制观念,进行积极的自我保护。下面,我出几道题目,大家一起做一下。

(先请学生听案例)上南区有位同学的自行车被盗,他不去报案,而是采取报复行为,撬别人的锁,将车子骑一圈丢掉,再撬别人的锁,将车子骑一圈丢掉;第三次时被公安局抓获。

讨论: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应该得到什么经验教训?(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到的经验教训有三: 第一,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位同学的自行车被盗,他本是受害者,应该去报案,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然而他仅采取简单的报复手段,故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二,要自觉遵守法律。偷这位同学自行车的人的行为是违法的。这位同学如果自己能自觉遵守法律,他就不会偷别人的车,也不至于违法。

上一篇:关于推免研究生申请书下一篇:安徽安庆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