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体会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体会

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体会 篇1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学习了资料之后,我受益颇多:

(一)精心组建学习小组,形成合作团体

学生间的学习关系有三种:竞争性的学习、合作性的学习、个人化的学习。构建竞争性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间产生对抗的作用,构建合作性的学习环境会产生促进性的相互作用,构建个人化的学习环境则学生间不产生相互作用。很显然,要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相互促进作用,首先必须构建起一个结构合理、规模适宜、积极互赖的真正的合作团队。这是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前提。

(二)建立成员间的积极互赖

合作成员间的积极互赖关系是合作的基础。合作就像踢足球,成功需要大家的配合和努力。有效的合作应先让学生明确他们是一艘船上的,每个人有双重责任:完成学习任务并帮助组内所有的组员都学会这些任务(如完成一件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只有在这种积极的相互依赖中,他们才会一起热心工作,分享资料,互相提供支持和鼓励,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三)授予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

必要的合作技能是合作顺利进行、提高合作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卡耐基大学曾对10,000个名人案例记录做过分析,发现“智慧”、“专门技巧”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人际交往技能应该同认知、情感态度等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的合作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教授合作技能的最佳时机就是需要这些技能的时候,学生会有更迫切的需要和学习动机。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践合作技能,体会合作技能作用的机会和情境。

合作中由于各人的兴趣、性格、思维方式等的不同,难免会产生分歧和冲突。冲突可以被建设性地解决,也可以被破坏性地解决。要求学生遇到类似情况时要以平和心态冷静处理,仔细听取别人意见,考虑其合理性,反思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对存在分歧的地方,各自明确充分地表述看法和理由,有序交流不争吵,不影响其他小组。在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应按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执行。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

有效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确定小组规模、组建学习小组、指导分工、促进建立互赖、协调各小组的活动、作出评价和引导……全程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体会 篇2

大班化教育也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但在课堂中, 由于组数较多, 教师组织起来较为困难, 时常照管不过来, 或易于失控, 而小班化教育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提供了相当的便利条件。中学生独立性较强, 思维也较活跃, 再加上语文学科的开放性、人文性特征,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使每个成员、每个小组的学习行为都处于教师掌控之中, 共同指向学习目标并非易事。

我在观察中发现, 在接到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指令后, 每个小组及其成员的集体、个体参与度并不一致, 学习效果不理想, 甚至不如自主学习的效果好。这一点, 在一次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调查中也得到证实, 据参加座谈的学生反映,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时, 有些组员很难进入到集体学习交流中来, 思维常常游走在学习圈之外, 削弱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效果, 还有些组集体游离教学目标之外, 在接受交流指令后, 不是就学习任务、内容进行交流, 而是研究由谁来发言, 定好发言人之后, 整个学习任务交由发言人完成, 其他组员就开始闲聊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

而为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方便, 不少中学按照马蹄形、圆形、两两相对等方式, 让学生面对面坐。非学习性交流、信息交流一下子增多了, 成为干扰合作学习效果的不利因素, 以致不少学校或部分班级又改回到原来秧田式的座位排列方式。座位排列方式的回归, 折射了教师能力的缺位, 也反映了小组合作学习管理与组织的艰巨性。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强调个体独立学习, 但课堂气氛较为沉闷, 课堂交流多采用师生对话式, 如提问式学习较多, 除此之外, “默默无语”成为课堂重要生态特征;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增加生生、师生对话渠道的同时, 一旦监控失手, 就极易出现“满堂吵”现象。

小组合作学习要提高组内成员思想交流质量, 相互从对方身上受到启示、帮助, 产生思想碰撞, 或合力完成某一语文学习任务, 减少由教师独霸课堂带来的负面效应, 就必须认真组织, 有效管理。

一、增强对学习目标的有意注意指向, 减少思维游走, 消除非任务性交流

1. 不断强化问题意识, 提醒学习任务。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指出, 语文教育“少、慢、差、非”现象十分严重。我认为,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主要是对学习目标和任务不明确, 不只是教师授课信马由缰, 学生对学习任务也不明了, 缺乏对目标的指向性, 如开小差等。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 让每个小组在统一指令下行动。在学习过程中, 一旦发现学习小组有思维游走, 就及时提醒。

特级教师唐江澎深谙此道, 他在教学中坚持让学生记下学习任务和问题, 并时常要求学生对学习任务或他提的问题进行复述, 以引导学生思维向当下进行的学习聚焦, 很好地让学生思维“聚拢”于学习目标上。

2. 变“说”为“做”和“写”。

在语文教学中, 不仅要处理好教师讲和学生练的关系, 而且要注意处理好学生的说与练的关系。时下课堂正有从“满堂问”向“满堂说”、“满堂闹”的局面过渡之嫌。语文学习不可忽视学生的“说”, 但要提高“说”的质量, 增强“说”的严密性, 还得多“练”。吕叔湘先生说:“现在的问题, 不是讲得太少, 而是讲得太多。讲为练服务, 不能练为讲服务。”“现在语文课的练习有三个缺点:一是少, 二是偏, 三是死。”我以为, “练”不只是让“会说”、“多说”, 还应该落实在“写了再说”的基础上。

大家会注意到, 理科学习效率相对明显高于语文, 究其原因, 是学生“多练”、“多做”了。思维是飘浮的, 只有将思维附着在文字上, 才是“有型”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解决学生思维游走的问题要强化小组成员的“动笔”意识, 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而这与合作学习并不互相排斥。以往小组合作学习片面强调小组合作学习, 就是让学生“动口”、“动脑”, 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只有动笔, 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处于专注、集中状态。

3. 合理安排好合作学习程序, 先“写”后交流。

一有问题即交流、对话, 是小组合作学习语文的弊端。试想, 不经思考, 交流质量有什么保证?吕叔湘先生在批评语文教学现象时指出:“讲为练服务, 不能练为讲服务。”把这句话反过来移用到语文的小组合作学习上来, 学生的“练”为他们的交流——“讲”、对话服务, 没有学生的“写”、“练”交流就成为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先写后交流, 能有效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学习注重感悟、体验, 信息要进入大脑, 经历收集、编码、内化等复杂过程。在此过程, 独立学习不可少, 独立学习的最典型方式不是空想, 而是用语言记录思想, 反复修改, 固化思维, 调整和完善思维, 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上;在此基础上, 交流就会更有效。

4. 时常变换问题, 增强新颖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 长时间讨论一个问题, 会让人产生疲劳感, 所以适当变换语文学习问题, 或者对学习任务进行改变, 能活跃思维, 改善注意质量。

5. 实行异质分组, 发挥学习小帮手作用。

伙伴也是一种方便易得的学习资源。语文学习有很多学习任务可以落实到有长处的学生身上完成。如基础性学习任务:抄写字词、背诵诗文, 甚至作文, 也可以实行组内互改, 效果比教师一个人“讲”要好得多。这些小帮手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在小组内就某一学习任务和问题小范围内开展有组织的独立学习交流, 于小帮手和被帮助者都有益。当然必须强调的是, 教师应对各小组作明确的安排, 或有清楚的了解。

二、调动情感, 任职投入, 引进积极的评价方式, 实现有意义学习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 教育目标应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使他们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为目的。所以他们提出了“意义学习”的命题, 强调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 是个体全身心投入其中的学习, “愿意学习, 想得到发展, 寻求发现, 希望独立, 要求创造”。以挖掘潜能、自我实现。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为实现意义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可能。因为在小班化情境下, 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是建立在小组基础上的, 小组整体评价与个人学习评价密切相关, 能有效调动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成员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舞台;而在大班教育中, 由于班级人数众多, 很多后进生的学习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1. 分层作业, 分类要求, 围绕最近发展区设定学习任务, 还学习选择权给学生。

学习组织管理是为完成一定学习任务而实施的教学行为。学习任务分配要做到因材施教, 有针对性, 就是一种学习的组织与管理。关键在于任务设计的合理、恰当, 适应每一个小组成员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 并推动学习者情感认知投入学习活动。

小班化教育的小组大多实行异质分组, 分层作业就成为必然和现实。小组成员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定不同层次作业;或者选择高一层次作业进行尝试, 学习任务不成为一种强制性划一性要求, 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选择的余地, 而且使得组内交流, 如相互求教、指导、探究等学习活动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 把选择学习任务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 字词、信息搜集、概括要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主题探究是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这几个环节可以同时进行, 或分几次进行;如设在阅读感知时段进行, 任务难度、要求不一样, 字词学习、信息采集、要点归纳相对容易些, 可以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 但涉及主题探究、艺术欣赏或语言品味则可以有选择性地完成, 每个人学力不一样, 要因人而异。每组可选择不同层次的人参与全班发言交流, 然后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言作出适当评价。

叶圣陶说过, 课文无非例子。既然是“例子”, 那么每个人都有权从这个“例子”中再选出“例子”做有个性的解读。

2. 广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丰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角色阅历, 体验学习的快乐, 放飞人文情怀。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有这样的规定:“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最能体现这种多样性的新课程, 也是新课程理念对语文教学的新贡献。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为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了沃土。这种活动最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特点, 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放灵活、张扬个性等特点。

小班化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要研究和实践这一语文学习形式,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合性实践活动考察了多样性能力和特长, 学生感兴趣, 有劲头。

教师既要运用好课本上的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又要善于设计带有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教学环节, 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组织这些活动时, 各组要明确任务, 做好分工,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本版块的活动计划, 然后分头找资料, 最后各小组再集中, 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修改, 确定小组成员在活动中承担的角色。

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特长、个性十分清楚, 分配其适当的角色, 使其获得自我效能感。

如在《学会倾听》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 设计了听大自然的声音、听音乐、听话听音、在交际中如何做听众几个板块, 每个小组一个任务, 每个成员接受一个角色:擅长电脑的, 下载歌曲、声音;善于想象的, 描绘声音, 形诸文字;善于表演的, 表演小品;擅长演说的, 发表对倾听礼仪的看法。每个人都有事可做, 不边缘化任何一个学生, 切实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也落实在活动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增能力的宗旨。

3. 引进多元评价方式, 发挥积极评价功能, 推动自我需要的实现。

马洛斯认为人有多重需要, 其中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处在需要上层, 是让社会价值实现的高级形式。

有效组织和管理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离不开评价。但这种评价决不能惟成绩是问, 因为语文学习过程是知情意共同参与的过程。语文学习特别强调内在情感参与体验和诗意、晓畅、准确的表达 (作文和口语) , 它综合了知识积累、能力训练、情感陶冶、审美经验等活动内容。因为学生语文发展和表现能力的程度、水平、长处不完全相同, 各有高下, 所以推行多元评价势在必行。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在每次学习结束后, 学生、小组、教师对自己、小组在本课 (本次) 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以上各项内容的评价指标可由师生共同商定, 让学生真正参与自我评价。

如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语文实践活动中, 教师采用上述办法, 对每个小组及个体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几个板块的表现进行评价, 选出多名最佳活动小组和最佳选手。为实现评价公正性, 大家选举办事认真、公正、有威望的同学担任整个活动评委, 在评价本组时, 本组评委回避, 评分结果作为班评分;教师评价则采用点评式, 以表扬激励为主, 重在活动方法指导, 而不是批评指责。为提高学生的评判能力, 师评之前还请同学点评, 允许同学讲本组、自己的优点和整个活动存在的问题, 从不同方面, 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 学生在活动中丰富了经验, 学会了评价。

4. 鼓励多角度思维, 创造更多语感训练契机, 把语文学习过程变成愉悦、审美过程。

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指出, 语文教学是言语教学, 是运用语言的教学。运用语言, 重在培养把握、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集中在语感的培养和获得上。洪镇涛老师主张, 学习语文要多尝试换一换, 调一调, 增增、减减等方式, 对文本语言进行咀嚼、品味, 增强语言感受力。合作学习小组是敲打语言、感悟语言的最佳单元。四五个人一组, 对一句话、一个词采用增增、减减、换换、调调的方法, 在对语言元素的讨论、探究中,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认识。

如有位聪明的教师在教学《渔父》时, 整个教学只设计了一个主要问题, 让学生在“屈原”、“渔父”、“说 (曰) ”前加上一个词, 探讨他们怎样说, 立即如水中投石, 激起片片涟漪。设计巧在牵一发而动全身, 加一个词看似小细节, 却颇能反映学生对人物性格、人格的“读解”程度。如果能把这个设计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 调动每一个组员对其进行探讨, 最后再在全班交流就更好。因为没有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形式, 尽管气氛很活跃, 但毕竟仍有同学游离课堂之外, 他们的思维处于无序、无目的运转状态, 自然和参与活动者的收获无法相比。

(1) 触摸语感, 创设情境, 或对现有语文材料 (包括文本) 进行精心设计, 引导学生思维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也适合其他各种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学习和活动, 如习作修改、作品欣赏、语言品味等。

(2) 改变语文课单纯传授知识, 得出结论的做法, 把感知、体验、审美的工作交给学生, 设计精巧问题和情境, 把学生个体带入到小组和班级共同学习行为中, 实现个人独立学习行为和共同学习行为融合。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篇3

关键指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001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合作学习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现实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而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只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选择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容,让他们产生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形成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我校自2005年参加自治区A类实验课题——《有效教育》的研究至今,形成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以完成共同任务为目标,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将学生个体间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合作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将个人独立思考的结果转化为合作组共有的成果,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把握合作时机,精心设置合作学习内容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那么,教师如何拓宽语文知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实践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呢?笔者尝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把握合作时机,创设合作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后,笔者出示课前设计的一张小组合作学习卡,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分工、合作简要填写书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名称及特点,然后分别在小组内交流,最后请一名汇报员在全班汇报展示,并由师生补充或点评。这一组织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能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的机会,真正实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也深受学生的喜爱。

此外,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时,笔者注意设置有一定难度的、有探究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分析,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活见鬼》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话题讨论:“生活中有没有‘活见鬼的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学生说“有”,有些学生说“没有”。笔者抓住时机,让学生自主分成正反两方,成立合作小组,双方组员群策群力,迅速搜集论据材料展开激烈辩论。以下是辩论实录片段。

师:针对生活中是否有“活见鬼”现象的讨论,同学们是众说纷纭,今天,我们就分成正反双方展开辩论。(学生各自找好位置)

师:请看辩论要求:1.正反双方在辩论时要有礼貌,彼此注意倾听对方的意见,要有针对地进行辩论;2.双方阐述观点时应尽量从生活中举实例,不要空说道理。首先,请正方代表阐述观点。

生(正)1:我方认为,生活中不可能出现“见鬼”的现象,那些所谓的“鬼”都能从科学的角度来作解释。

生(反)2:我不赞同你的看法。你听说过百慕大黑三角的一系列事件吗?凡是进入百慕大的船只总会被一股莫名的力量卷入旋涡,弄得大家宁愿绕道而行。科学家们反复研究也没有找出原因,这不是“闹鬼”是什么?

生(正)3:你说得不准确。最近,我就在网上看到了有关的报道,科学家们已找到了原因,那是由磁场造成的,对方辩友要相信科学。如果不相信科学,你生病了为什么要去看医生,请个驱魔道士不就行了?

生(反)4:你还真别说,我看见林XX同学家就供有一尊菩萨,他奶奶天天给菩萨烧香,保佑他们全家平安,灵得很呢!

……

通过小组合作的前提调控,正反双方学生在辩论中分工明确,辩手激烈辩论,其他组员积极参与其中倾听对方辩词,并迅速在小卡片上写下辩驳观点,传递给发言人。学生在辩论中使问题越辩越明,达到了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恰当分组,适时进行角色分工

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学习方式训练课指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认真研究、设计,可以按照学生异质情况进行分组,使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实现均衡分配。从人数上可以分成小组(2~4人)、大组(5~8人)、超大组(9~16人),每一个小组的组员不是长期固定的,应当经常动态地编排、轮换。学生分好小组后,教师要进行具体的角色分工,如小组长、发言人、监督员、记录员等,使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以4人小组为例,学生可以自主分工,也可以通过教师设计学习卡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角色分工,各角色明确职责,如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学习活动;记录员负责记录成员的讨论要点;发言人代表本组作汇报;声控员控制本组讨论的声音大小,避免干扰到其他组员。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可做,小组合作活动自然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墙报设计》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三次小组活动,通过梯度调控,引导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制作出了各具特色的墙报作品。在第一次小组活动时,组长进行分工,安排每个组员轮流说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记录员择要记录在学习卡上。在交流的过程中,成员轮流成为“发言人”或“倾听者”。在第二次小组活动中,笔者设计活动主题:讨论谁设计的方案最好,原因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思维活跃,既对第一次活动内容进行及时反馈,又通过第二次组内探讨选出最佳设计,汇集了小组成员的“小智慧”为“大精华”。在第三次小组活动中,组长根据组员的特长进行分工,规定哪一位组员完成哪项设计任务,组员通力合作完成墙报。在小组活动中,每一个组员都得到了独立思考与尝试的机会,在小组交流时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展示,真正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学生感受着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特别是部分学困生在团队协作、同学的互帮互助下,能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其快乐之情溢于言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工与合作后,教师要适当转换小组的管理角色,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通常,在一节课内无须转换,三五节课后轮换一次即可,其具体时间则由教师视学生对角色掌握的情况而定,而学习任务角色分工则要经常转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多向度的学习。

三、训练关键指标,优化合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最能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观察小组合作学习,要着重考查学生的“亲和力”“关注”“关照”“倾听”“持久性”“一般分工”和“小组贡献率”七项指标,其中“倾听”和“一般分工”两项指标的训练尤为重要。

“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也是一种美德,善于倾听的学生会逐步成为智者。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理解“倾听”的内涵,“倾听”就是当发言人发言时,自己要神情专注、眼睛注视着对方,注意听发言人表达的见解与想法,记住发言人表述的主要意思,必要时还要快速地记录要点;可以用微笑、点头表示感兴趣或赞赏,但不可以随便插话打断对方的发言。教师要对“倾听”效果及时检测,如让学生转述发言内容、复述发言要点,或让学生提出个人对发言人的反馈意见等巩固“倾听”的效果。“倾听”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能够借助同伴的见解,拓展个人的思维空间。

“一般分工”中常见的角色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声控员”。教师可以适当分配以上角色的人数,或一人一角色,或一人双角色,并在每次合作活动中强化各个角色的职责。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鹬蚌相争》一文时,为了有效利用课本与学生资源展开教学,笔者设计了一个六人小组的学习活动。由于教材中的《鹬蚌相争》一课既有古文又有译文,针对四句话古文,笔者安排每个小组选择一句古文,结合译文按“字—词—句”的梯度进行解意。组长迅速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并根据学习任务将组员分成了三个二人组合,其中一人负责从书本中找出相应的解释,一人边听边及时用“气泡图”的形式进行记录,如图1所示。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声控员会视情况把食指竖在嘴前,示意组员控制音量。最后,组员观察“气泡图”进行补充与修改,汇报员浏览成果,编排发言内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与组员沟通交流。在集体评讲中,组员聚精会神地倾听,然后提出中肯意见。经过有计划地小组合作学习训练,学生对课堂学习热情浓厚,在自主与合作活动中提高了语文素养,教师则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双方获益匪浅。

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领域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笔者进行深入探究,如怎样获得有效的数据,通过比较研究来验证学生在学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所获得的实质性进展等。总之,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有许多因素影响着它的效能发挥,教师只有把握合作学习的本质,并加以合理应用,才能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加高效地达成。

(责编 杨 春)

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体会 篇4

首先,我衷心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机会,在这短暂的3天时间里,是我对精细化管理与组织流程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洞悉了精细化管理与组织流程优化的深邃。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的体会。

结合我个人工作经历,通过对这次学习,更多的时一种思考,不管怎样,我都要对自己反省,更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工作中改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选用更是综合考虑。更基于个人为公司所创造的价值,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必须迎合社会,我们只能通过不断的提高和学习保持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而追求完美则是我们持续发展的动力。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未来企业的发展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我们必须将这种模式引入自己的工作当中。关键的管理在于“细”,细节决定成败,细微之处见功夫,细节的宝贵价值在于,它具有创造性的,是独一无二的,无法重复的,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从细节中可以显示差距。我们每天都在重复一样的事情,可是与同行业相比,我们的业绩为何不增而减呢。就以2012年集团评审规程来说,我矿的三本作业规程虽入围,但同义棠煤业公司的规程相比,差距就一目了然,规程中必须有开掘巷道的预想地质平剖面图、临时支护平剖面图及支护设计参数验算的依据等,这些在我们规程中体现的并不是淋漓尽致,即使有,但个别地方缺少尺寸标注,古人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正是因为没有注

重细节,每件大事无不是从“细节”中获得胜利。我们只要记得天下大事都是从精准要求做起,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细微之处见管理,在工作中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求精求细,在精细的过程中创造精品,达到意外的收获。

在充满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精细化的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是规范,我们所从事的每项工作都必须符合系统的要求,大众所认可的;二是科学,从科学的管理角度入手,例如,掘进机在截割煤时都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截割,再如规程、措施的编制等都必须符合操作要求;三是周到,一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应考虑到,做到层次清晰,即每个环节做到何种程度就一目了然。例如,机采面中的采煤机,煤机在割煤前,维修工未对其进行检修、维护保养,那么在生产过程中煤机就会出现故障,影响下一环节的运行。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情前,必须将每个环节考虑到,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尽量将其影响范围减小,这是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条件。

如何将精细化做好,一个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需从人治转变为法治,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健全的制度和体系,在一套完整的体系中将个人智慧发展为团队智慧。一个强大的企业不能靠能人靠团队,不能靠经验靠系统,一个企业并不是因拥有了个别优秀人才而持续发展,它是靠集体所有人员去完成,最后达到极致的效果。我们不否认这套系统在刚开始运行时,中间会出现多个问题。煤矿企业是一种特殊行业,安全是第一。安全的前提是遵循一定的章

程,井下每施工一条巷道必须有相应的作业规程,规程在批准前需经过各部门领导的审批意见,并对其某些地方欠缺处进行修改,即所谓的“流程”是不断提炼出来,之后下发到施工单位,由区队技术员对工人进行培训,并考试合格。在施工过程中即为安全护航,同时也杜绝了“三违”现象的发生,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此外,每月规程的复查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井下工人在操作过程中不合理之处进行再次修改,以求做到精益求精。这样的实例在我矿数不胜数。“麦当劳”之所以成为品牌、日本电子技术的超越无不依靠一个科学的体系、量化的工作安排,一切只为顾客服务。他们把每件小事看成大事处理,全身心的投入状态,按照企业科学的规章制度去规范操作。

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体会 篇5

国家主席习近平11 月 10 日晚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上海精神” 深化团结协作 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赋予了“上海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为深化团结协作、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

弘扬 “ 上海精神 ”,烛照命运共同体之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短短 20 字,浓缩了上合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也为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精神指引。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19 年来,19 年风雨兼程,19 年携手并进,今天的上合组织成员国面积超过欧亚大陆 60%,人口占世界近一半,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 20%以上,已发展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潜力巨大的综合性区域组织。其旺盛生命力、强劲合作动力来源于它创造性地提出并始终践行“上海精神”,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完善全球治理,共同应对各类威胁和挑战,不断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

发出 “ 上合声音 ”,昭示多边主义相处之道。今日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当下,世界正在深刻变化,面临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都应坚持多边主义。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表示,睦邻友好必将超越以邻为壑,互利合作必将取代零和博弈,多边主义必将战胜单边主义。上合组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文明冲突、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陈旧观念,倡导全球事务由各国一起商量着办,坚持多边主义解决热点问题,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贡献 “ 上合方案 ”,开启未来和平发展之程。习近平主席提出,“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实践探索。”中方已经加入“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并将于明年举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民间友好论坛,在未来 3 年为各方提供 600 名青年交流名额……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世界的机遇,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彰显大国担当、坚持共同治

理,让中国发展惠及世界,将上合“大家庭”紧密聚合在一起,深化各领域有效合作,共同开启发展壮大的新征程。

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体会 篇6

学习心得

这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据一线教师的关注程度和需要进行问题的提炼,从学生的眼光、学生的发展需求来看待和剖析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教师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是采用: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选取教学事例这样的步骤来写,并且每一环节都有一线教师的教学事例,这些事例我读起来爱不释手,基本上都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或困惑,指导性非常好。例如:课外阅读如何进行有效指导的问题,就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一、发现问题。

1、现在,能进行阅读指导的家长不多,且家长对学生指导也较多的受到自身的学识水平和职业的影响。

2、不少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还多停留在“号召”上,缺乏切实有力的措施,少数教师甚至是放任自流。

二、反思自己。课标很重视课外阅读板块,但自身很少能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并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的指导。

三、怎么做。

1、激发阅读兴趣是关键。以美国一个教师为例,她在教一年级学生时,设计了种种“快乐的家庭作业”,如:阅读同学们的名字等,很有意思。

2、怎样指导学生读呢?一是读物推荐课。二是读书方法指导课。三是读后叙述课。四是交流评论课。五是读书笔记辅导课。

书中对这些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用起来非常方便。通过学习这本书,不光使我学会了怎么做,而且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读这本书,我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这就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吧!

何谓有效教学?专家早有定论,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也明确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我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后,对此也颇有一些感受。

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那么,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即是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制定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准确和明确。教学目标的准确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三、注重学习讲授的有效性

讲授是课堂中最直接体现教师素养和功底的一种教学方法,始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效讲授要注意少而精,唯其少,才重点突出,引发听者的重视;唯其精,才可能在师生互动中起到强化、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若讲授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则会处于“休眠”状态。此外,有效讲授还应遵循可接受性原则,若讲的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则会处于“茫然”状态。因此,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渐入课文的佳境,渐入学习的佳境。

四、注重学习指导的有效性

当学生的话题方向偏离课堂主题时,教师的课堂指导应体现出适时合理的引导性,将学生的思维引回到课堂主线上来;当学生的思路阻塞,处于瓶颈状态时,教师应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体现指导的启发性,推动学生思维向前行进;当学生的理解出现不足或错误时,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体现激励性,积极努力地发现学生的可取处、闪光点,即时反馈,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努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处和改进、发展的途径和方向。

五、实现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实施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关注教学反思,不断地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单调的、缺乏情趣的教学要剔除;灌输式的、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要剔除;同样的做秀式的、华而不实的教法也必须剔除。

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体会 篇7

一、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探究性问题,确保合作学习有效

合作学习任务,通常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过程一般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合作学习能否取得实效与问题的设计有着密切关系。问题即是合作学习任务的载体,好的问题是合作走向有效的前提。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够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笔者认为教师要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来设计问题,让学生经历“跳一跳”的努力获取答案。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答案的问题是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如一位教师教学《香菱学诗》一文,在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将“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自主思考、讨论交流,达成了共识:香菱学诗成功与她自身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跟林黛玉的悉心指导以及其他人的支持也有很大关系,其成功因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在学生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又抛出第二个问题请学生思考:香菱为什么舍近求远,不向宝钗学诗,反而向黛玉学诗?从中你可以发现宝钗和黛玉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通过又一次的阅读、交流、讨论,学生对宝钗和黛玉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设计并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感知性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获得一个大概的印象和初读体验;第二个问题旨在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以上两个问题都是合作学习要解决的任务,第一个问题是打基础、作铺垫;第二个问题是提升、是深入,学生通过“跳一跳”,是可以摘到“果子”的。因此,第二个问题的设计瞄准了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得非常合理。

再看另一位教师教学《口技》的教学片段:首先,该教师按照四次对听众不同的描写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然后,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口技者“善”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善”的,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最后进行课堂交流环节,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各组推荐一位同学进行回答,师生共同评价。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教师能够抓住课文中“京中有善口技者”这句话中的“善”字来设计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牵一“字”而动全篇,有效引发学生对整篇课文从内容到写作技巧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思考、赏析。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潜心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出新颖而巧妙的、能够引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去进行自主阅读、合作讨论。

二、适时评价学生合作行为,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尊重与信任。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期待的目光看着学生,让学生从中体会出老师的关爱;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太顺畅时,教师要学会耐心地等待,巧点妙拨,而不是马上叫别的同学来回答。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互助与竞争的道理,要专注地听取同学的发言,抓住回答问题过程中表现的优点与缺点,然后跟自己的思考作对比,做好发言的准备。合作活动中,教师既是“导演”也是“鼓手”。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要予以表扬,对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对表现出的消极态度要及时洞察和关注,对遇到的困难要及时帮助解决。例如,笔者教学《卧看牵牛织女星》,首先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然后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第三环节研读课文,在此环节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凭这点高明处,我们就必叹息生命的短暂和渺小了’,该如何理解课文最后这句话的含义?”要求学生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解决。在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展开合作活动过程中,笔者来回巡视,捕捉学情。当发现有位学生正在认真地编写发言提纲,就慷慨地予以鼓励,并要求该生把提纲写得工整些,以便老师把他的思维成果展示给大家看。当笔者发现一个小组有两位学生无动于衷,缺少参与热情,就关切地询问原因。这两位学生告诉笔者他们还没有把课文读熟,于是笔者就指导他们深入阅读领会关键段落。当发现某一小组讨论深入不下去时,便启发学生思考“我们研究了……我们高明了吗?”一句的含义。在笔者的引导与调控下,合作学习活动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由此可见,作为合作学习活动的策划者与引导者,教师要能够适时而到位地做好评价工作,有效地促进合作活动的进展。

三、切实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为合作活动做好铺垫

教师在设计好小组探究问题的基础上,还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能否把握好合作时机,也是决定活动是否能够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该自主研读时,则自主研读;该合作探究时则合作探究。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不能含糊的。徐州市“学讲计划”课改方案倡导的就是“自主先学”,然后再“合作交流”,再进行“小组展示”,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在最需要通过合作的时候进行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把握好正确的时机体现的是教师的智慧。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创造时机、运用时机。通过实践与摸索,笔者认识到时机的创设关键是要围绕合作的问题,作充分的铺垫。铺垫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合作技巧和习惯的铺垫,要让学生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养成合作学习习惯,掌握合作学习技巧,这主要靠平时的积累;二是做好感知文本的铺垫,合作之前务必要让学生“自主先学”,给予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接触文本;二是做好相关知识的铺垫,对于与文本相关的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知识,教师要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进行搜集、整理,或者由教师提供。

摘要:开展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挥集体智慧,实现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碰撞,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教师要设计好具有挑战性与合作价值的问题,同时还要做好评价工作,把握好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体会 篇8

在诸多的课程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语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门头疼的课程。有些学生即使已经很用心,而且用了很多时间去学习这门课程,成绩却仍不见长。家长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抱怨:

“我昨晚背了一个晚上的单词,当时明明记住了,可是睡一觉起来脑子里却一片空白。”

“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好像是懂了,可是下了课却没什么印象了。”

“老师板书的时候,这个句子我能理解,一到考试的时候,换个生词我就迷糊了。”

“一到上课,我就会犯困。”

可见,让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不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不明智。应当让学生置身其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趣味性以及自学能力。

其实,学校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新潜力和人力优势的地方。在这个社会的微型缩影当中,我们可以学习到的不只是书本及老师传授的知识,更多的是可以学会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语言、行动及感情与其他同学相处,交流。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只靠自己一个人死记硬背,打夜战,围着老师转是不行的,那样只会浪费很大一部分时间且收效甚微。人的记忆往往是青睐那些生动具体、深刻有趣的并且能给人留下情感烙印的事物,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人的记忆特点把英语的学习变得不再枯燥。

与适合的同学组成小组或与一群朋友组成一个团队,共同进行优势互补,分享各自的学习经验。在这个小组或是团队当中,每人都会有各自担当的角色,共同商量之后,可以制定出明确而适当的目标、每天或者每周要完成的任务量,组员和组员之间要相互监督,相互考试。这样,组与组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在无形中都会变得充满活力,而且会增加学习的动力。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关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组织的实施策略,笔者的方法和建议如下:

一、 老师要重视并支持合作学习,对全班人员进行合理的分组

在这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虽然方式方法很多,但是为了课堂活动以及课后学习的方便,一般会采用同桌与同桌或是邻近的几人组合在一起的方式。在这里,也可进行一些个别的调整,让一些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适当地帮助较为吃力的同学,在全面提高班里整体成绩的同时,也让本就英语好的同学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巩固。

二、 不要让课堂死气沉沉,争取让讲台变成每一个老师精彩的舞台

很多同学在课堂上困倦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并不是他们自身完全不想学习的缘故,而是太过专业的东西以及不加修饰的专业术语有的时候确实是较为枯燥,从而成了学生的催眠曲。老师不妨花费一些小心思,在课堂上制定一个情境,给学生下达一个任务,让事先分配好的小组来实践并完成。完成之后,老师还可以就组与组之间进行点评与比较,用耐心而简要的方式鼓励每一个团队,指出他们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三、 死记硬背不是长久之计,将单词运用在语句当中与组员多加交流

英语也是一种语言,并不需要我们焦头烂额地去跟它对抗。与其花一个晚上的时间抱着单词表愁眉苦脸地往脑袋里塞,第二天起来顶着黑眼圈仍然是满脑子一片空白,不如将带有这些生词的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读几遍,理解每一个生词的具体含义,做好预习工作。到了学校多和自己的同桌或是组员进行对话及运用练习,过后,脑袋里的印象就会由抽象变得具体。这时,再静下来记忆几遍,记忆过后,再与组员互相听写,测验,单词存在于你脑中一定会更深更持久。

四、 “哑巴英语”不可取,要大方地向组员以及身边的人念出来

在英语考试中,大多数情况下,口语并不需要测验,听力占有的比重也很小,使得我们对英语的学习重点不由自主地偏移到了只会写不会说的境地。其实,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越不会说,听力也就越薄弱,连带着记忆也不会很深刻,英语的学习也就会变得更加困难。相反,我们要大胆地将所学到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直到每一篇对话都大胆地说出来,与我们的组员或是队员大大方方地演练运用出来。这样,我们就会逐渐具备口感,像是说自己的语言一样,很多单词由于在嘴上已经熟悉,记起来也就变得相当轻松。和组员对话,同时也练就了听力技巧,一举多得。

五、 让讲台同时也成为团队成员们表演的舞台

为了增加学生们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和主动性,老师可以经常举办一些开放式的表演竞赛。让团队自由地挑选感兴趣的英语话剧、英语童话或者是英语故事。使每一个成员都肩负起各自的角色,从而使各个成员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地完成好自己那个角色的内容。

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体会 篇9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 初中数学 运用

摘要:合作学习策略,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一种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课堂中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初兴于美国,被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教育学家噶斯基说:本质上,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从浙江大学的合作学习小组到山东教育研究所组织开展的合作学习的教学研究与实验。到近年来,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实验,对合作学习的深入推广和运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现状

新课程要求下,在初中数学教学方面很多教师都已经有意识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认知,造成操作不当,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合作学习现状弊端内容讨论和掌握的大多是教师交给的知识性问题或教材中呈现的知识性答案。形式小组参与以前后桌划分,并且仅以学习成绩作为是否有效的参考,呆板,单一。分工即时性组合,没有合作习惯;“独唱”现象较多;任务分工不明确。目标基于结果的得出,缺少合作精神、合作需要和合作交流等目标的落实。

二、准确把握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

初中数学学习主要是学生的个人思维活动,依靠自身的`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个人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体,独立的思考与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学习方式,这是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学习重在“领悟”,合作学习应以思维的交流和深入为主。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合作过程,结果评价,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三、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内容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合作学习选择:一是需要合作、操作、观察、探究的。比如:统计,实验,课题学习等;二是在解题策略和结论上需要辩论或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三是有一定的挑战性,交流后能够得到一定的启迪的内容,问题难度较大,个人独立思考容易有疏漏的问题。在把小组合作学习由形式向实质转换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组织策略:

1.合理分工,科学分组

让小组合作学习顺利的开展并充分发挥其学习功能的前提是合理分工,科学分组。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的生的掌握程度,认知能力、基础素质等进行分组,根据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智力水平等进行合理分工。比如:一些结论比较难归纳,并且需要大量的动手操作进行尝试的学习内容,就可以将数学基础较好的同学和基础较弱或者操作能力较低的学生搭配划分小组,这样在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能解决合作学习所需要达成的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之间找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差距,强优补弱。

2.精心设计,适时引导

在进行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的重难点,精心设计讨论的针对性。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充分提高课堂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巧妙的进行引导并善于启发,使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开展,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根据普遍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分析和解答。

3.信息反馈,综合评价

及时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有利于合作成果的充分展示,教师根据小组阐述的观点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评价。让小组之间互相倾听,取长补短,让小组之间互助、互进,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评价中不仅要包括每个学生参与的情况,更要关注整个小组的情况。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可以采用抽取小组进行提问的方式评价小组的学习质量,可以有效的促进每个学生积极的参与活动。还可以采取独立完成测验的方法,小组先行讨论交流。测验时,需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测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耐心的培养和长期的训练。教师自身应该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让数学学习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陈志娥.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与策略[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

[2]唐均.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

[3]申忠军.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应注意的七个问题[J].教师,2009(17).

[4]叶玉珠.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

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体会 篇10

——综合管理部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心得浅谈

前不久,苹果公司的CEO乔布斯宣布辞去该公司CEO的职位,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一个曾经负债累累,濒临倒闭的公司,正是因为乔布斯的执掌帅印,才使它成为市值超过埃克森美孚石油、微软等全球企业大鳄,一跃成为市值全球第一的公司。这的确是一个创业的神话。但这个神话缔造的真正原因恰是不断的创新。人们对于乔布斯离去的关注,恰是对这位创新奇人的关注。搁下乔布斯暂且不谈,我想创新对一个企业,甚或各行各业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如何才能做到创新呢,恐怕只有不断加强学习,这对一个个人是这样,对一个企业是这样,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更是这样。综合管理部正是深该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特别注重在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把不断学习的理念深深输入到部里每一个职工心中,通过大家对“不断学习理念”从内心真真正正的接受,从而使综合管理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富于成效,落到实处。

如何才能做到将“不断学习的理念”深入地输入到每一个职工的心中呢。

为此,综合管理部首先注重通过不断加强班组集体学习,通过不断丰富集体学习的内容,不断加深集体学习的程度,并且将这种学习制度化,从而确保了班组学习的常态化,也有效地增强了部里职工对学习的兴趣与逐步正确的认识。综合管理部在专业上分检修加工组、材料采购供应组、库管组,针对不同专业,每年都会对职工分类进行专业培训,安全培训,并进行优秀职工的业务展示,及培训后的考试总结,通过学习,使职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断得到提升。除了职工的业务素质的培训,我们还特别注重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的教育与培训。但是,在作这些工作时,我们会选择一些生动的先进人物的事迹,这些先进人物也许就包括当下大家正关注的某行某业的先进焦点人物,通过学习他们的真实、生动、感人的先进事迹,很容易让职工接受,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型效果,也使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收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集体学习仅只是工作时间的带有硬性性质的学习,而综合管理部“学习型组织”创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每一职工,真正从内心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紧迫性,从而不断增强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对职工工作之外的学习,也有一个正确的引导。为此,综合管理部,提倡大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未取得本科学历的职工,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函授、自考等学历教育学习,从而更高层次地提升自已的知识能力与水平。送变电公司有份面向职工的报纸,我们积极鼓励青年职工,可以多练习写作,把工作与生

活中的体会,变成一篇篇传达自己真实思想与情感的小文章,发表到公司的报纸上,与大家分享。这也为大家加强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学习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应景作秀的事情,它是时代与我们每一个人日益必须的事情。让“不断学习的理念”深入到我们每一职工的内心,这将会使我们每一个人,通过不断学习,而实现自身一次又一次新的飞跃。

让职工热爱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工作的快乐、人生的快乐,才是“学习型组织”创建的最初也是最终的目的。终身学习正在成为大多数人工作中的需要,而且我们必须学会团体一起同心协力地学习,这样我们才会在一个团结进取、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把工作干好,班组才会欣欣向荣。我们期望通过不断学习,能把我们的学习成果不断转化为我们不竭的创造力!

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主题学习;课堂模式;课型结构;组织管理;策略研究

语文主题学习不仅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全面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且改革了现行课堂教学结构,彻底转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主题学习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改变长期以来以理科的学习方式学语文的现状,加强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校园,引入课堂,切实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彻底改变“教多学少,讲多练少,课外负担重,课内效率低”的语文教学规律,使课堂变得轻松,教语文变得简单,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改变教师教得累,学生学的厌,学生读书少,课堂效果差的高消耗、低效率的局面。

一、紧扣课改精神,遵循基本思想,坚持理念

语文主题学习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依托“一二三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借助“学案导学、小组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为“语文主题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正确认识语文的学习规律,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实践中应用语文规律,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通过理解、诵读、博览、背诵、感悟、积累和应用,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积累语言知识,提高整体应用能力,丰富人生涵养。为终身发展奠基。坚持简简单单教语文,让学生用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学完教材的基础上,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自由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把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初步形成,语文素养得到普遍提高。简简单单教语文,打破逐句逐段分析,精雕细刻,讲深讲透阅读教学课堂常规,全面合理调整课时,实施学案导学,单元备课。实施课内大量阅读,通过课内阅读和课内学习来学语文,打破课堂就是完成课本的陈旧观念,课内要完成按课本主题单元编写的《语文学习丛书》。主题学习丛书的阅读不要精雕细琢,不要把每一句话都挖地三尺,不要把每个词语都挖出火星。不需要教师逐篇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分析,让学生利用学习精读课文学到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供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二、体现以生为本的学习理念,构建灵动高效的课堂氛围

“语文主题学习”是通过大量的阅读,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最后让学生能感悟点什么。读得多了,慢慢感受得就深刻了,积累就丰富了,认识就加深了。只有老师少讲,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积累,这样语文成绩提高才是真正的提高,总而言之一句话:研究的目的就是把阅读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品味。“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彻底改变我们多年来旧的教学习惯——在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课堂的被动者,学生是被强制学习,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这项实验是以大量阅读为契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放给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养成,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三、明确具体工作思路,构建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1、实行“单元整体推进”主题单元教学法,按照单元主题教材编排,首先进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导读),明确单元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和丛书内容两个方面),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单元学习重点难点,单元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教师用书),明确单元的基本设计思路和构想(用条目形式呈现),单元每课时教学流程(指明这是六课型中什么课型,课型标题后要注明教学流程。)

2、实行“单元整体备课”导读式课堂结构,在单元教材中精选一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示范性的“精读课例”,按照1236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利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听说读写语文基本功训练,渗透和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坚决贯彻落实“以例悟法、举一反三”的作用,主题单元中的其余课文,包括精读和略读课文全部为本单元的略读课例教学,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用学生在精读课例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学案引领学生学习,形成“一课带多课”的辐射式教学方法。要坚持“依法自学、反三归一”的原则,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要遵循“阅读为主、自学为主、感情为主、理解为主”的自主原则,语文丛书教学要体现自由自主,足量海量阅读的原则,用精读课例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应用于阅读课例教学中。遵循以例悟法,依法自学,巩固运用方法策略,组织开展语文丛书的群文阅读,提出关键性、重要性的问题,使阅读内容问题化,指明阅读的方法和步骤,感悟和理解语言,积累和应用语言,教师要整体下水自主读文,整体把握丛书的内容,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在大量学文,大量阅读,大量感悟理解,大量背诵积累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单元教材和单元丛书的主题学习内容,各类文章主题表现的手法和形式,习得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单元集中练笔,要和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口語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3、实行“渐进式稳步扎实推进”的课堂组织管理结构,逐步合理科学调整教材和丛书的时间比例分配,由原来的三分之一时间学教材,三分之二时间自主自由、足量海量阅读,实行渐进式四步推进战略决策“2:1,3:2,1:1,1:2”教材中的略读课文语文学习丛书由实验规定的课内阅读要逐步采取过度的方式,利用“晨读、午读、晚读、星期六、日、节假日”读的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感悟应用能力,等达到一定水平后,逐步转入课内阅读,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体现主题学习的精神和实质,选择重点篇目在课内指导学生阅读,并且以“年段序列、有序推进”。

nlc202309081901

4、实行“语文主题单元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学生语文素养结构序列,设立学生读书阅读卡,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阅读卡包括“文章名称、作者、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精彩片段摘录、好词佳句摘录、场景精美句段、读后感想、读书收获、读书心得,读书日记,读后感受、读书日、周小练笔,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节,评选读书之星,藏书之家,最美读书学生和家长,创办语文手抄报、语文主题读书会、爱我中华诵读会、好书伴我成长读书会、我与好书为伴演讲会、名人教我读书、畅谈读书乐趣、好书大家共享、分享读书收获,开展读书大奖赛,习作比赛,手抄报比赛,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评选阅读之星,颁发奖章。

四、构建课堂操作的基本模式,创建五种基本课型结构

1、预习过关课教学模式,采用韩立福教授学生结构化预习和教师结构化备课的学习方法,采取的教学步骤:明确单元目标,提炼单元主题;提出预习要求,进行自主预习;认读生字新词,交流预习情况;检查预习效果,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展示汇报。

2、字词读写课教学模式,采用单元模块教学的设计方法,采取的教学策略:揭示教学目标,检查预习环节,学生自主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出示单元重点词语,并分类;字词读写结合,巩固生字新词,师生共认共写;说写结合,相互交流,进行习作训练;拓展阅读,积累感悟理解应用语言。

3、课文品读课教学模式,采用“以例悟法、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采取的教学策略:出示自学提示,整体回顾教学内容;组内交流讨论,班级展示汇报;学文与写作有机结合,朗读与背诵整体推进;强化群文阅读训练,体会文章表达方法,积累理解应用语言。

4、拓展阅读课教学模式,采用“依法自学、反三归一”学习方法,采取的教学策略:回顾单元主题,明确阅读目标;指定阅读篇目,学生自主阅读;组内合作交流,班级展示汇报;突出训练主题,训练习作内容,读写深度融合。

5、主题习作课教学模式,采用人文主题单元整合,采取的教学策略:主题习作课的基本教学步骤:明确习作主题,做好习作准备;自主阅读材料,突出习作主题;讨论主题内容,交流习作方法;自主列习作提纲,深思写作思路;训练口语表达,说写有机结合;书面习作相互评价,自批互改。

五、强化课堂管理,提升教师语文素养,固根强基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好教材的保底工作,为实验固根奠基。在深钻课标的基础上,要深研教材,特别是《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材说明和单元教材说明,要当作实验研究的重中之重,研究学习的好坏是语文主题实验研究成败的关键。认真研读教材,明确单元教材的目标要求,教材的编排体系和主题思想,并且要和每单元“语文园地”紧密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大语文整体教学观。认真钻研、细心研究《语文学习丛书》,要使教材的学习和语文丛书的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要做到“相互联动、整体驱动、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要认真在网上搜集、整理、摘录有关语文主题学习的相关资料、经验材料、汇报总结、课堂实况、并每时每刻深刻反省自己实验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实验后劲。三、四年级实验教师和学习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必须以此为中心。制定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实验研究计劃,特别要根据教材的主题单元教学内容和《语文学习丛书》的阅读教学篇目做到“整体规划,深度融合,有机结合”,制定符合实际的课时整合教学进度表。要正确处理好“教材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以“讲读课为主体,阅读训练为主线,以语文学习丛书为抓手”,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组织开展“语文主题学习专题讲座”与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培训工程相结合,系统阐述语文主题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实施办法和操作步骤。积极主动地观看有关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的课堂实况,全面跟踪教师的课堂教学,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使实验工作向健康有序、高效方向运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持之以恒地抓好实验的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2012.15—16.语文主题学习.专辑.

[2] 毕唐书.语文主题学习.专刊.

[3] 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4] 窦桂梅.回到教育原点.

[5] 韩立福.有效教学法.韩立福与学本课堂.

[6]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合作学习中的组织与管理策略心得体会 篇12

一、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要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工作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认真地研究设计, 最好按照多层次、多元化的搭配分组原则进行, 即每个小组中成员的知识基能、学习水平、性格特点、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每组应有一个能力很强的小组长。同时, 小组长要能让不同层次的小组成员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 不但要能调动小组成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逐渐使每个小组成员的个性都得到发展。

二、合作学习之中, 教师要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

第一, 教师要起到“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 激励学生喜欢“合作学习”, 从而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情境, 并指导学生合作完成活动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学生, 寻找一切可以合作的机会, 激励每个学生以积极的心态, 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 让学生在互相提问、互相学习、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探究知识。教师还要尽可能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 提供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时机, 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互相提问、互相学习、互相评价的氛围中, 形成合作的意识, 养成合作的习惯。比如, 我在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 首先, 我指导学生两人一组, 合作数筷子, 其中一人一边数筷子一边提问:1双筷子是几根?另一人接着回答:1双筷子是2根。然后, 从中探究总结出一个2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接下来, 各组学生就从1双筷子是几根一直数到9双筷子是几根。最后, 各组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数筷子的过程中完整地探究总结出了“2的乘法”: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第二, 教师既要让学生会“独立思考”, 又要让学生会“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 从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不要看成只是一种热闹的场面, 而应该是一种实实在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在互相提问、互相学习、互相评价的过程中, 有讨论、有争辩,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参与度。但教师应同样重视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所以在实际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强调和观察学生“互相交流”的热闹场面是实实在在的、有收获的、探究新知识的过程, 又要从学生“独立思考”的静态表现中, 认识到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的差异和不平衡性。这时候, 教师要因材施教, 以达到“共同提高”, 也要防止只有几个反应比较快的学生在参与竞争或交流, 其余学生只是凑热闹的情况。比如, 在二年级数学教学“5的6倍是多少”这一问题时, 学生第一次遇到“倍”的问题, 对其显得比较陌生。为此, 我先引导学生解决“6个5是多少”“6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等这样的乘法问题, 也就是从复习乘法的意义入手, 激励全班学生“独立思考”并很快列出了乘法算式6×5 (或5×6) 。全班学生拿着列好乘法算式6×5 (或5×6) 的数学本, 争先恐后地在我面前展示, 那场面实在“热闹”。然后, 我就乘着学生的热度指出“5的6倍是多少”这一问题中的“5的6倍”就是“6个5的意思”或是“6个5相加”的意思。这样学生的思维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 都对“倍”的含义达成共识, 真正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既要发挥好小组长的“组长责任心”, 又要激励好小组成员为“集体争荣誉”的积极性, 从而正确处理好小组长与小组成员的关系, 同时, 也要实现全组成员达到“基本要求”, 小组长与小组成员“各有所长”地“差异发展”。学生之间永远存在着差异, 教师承认学生的差异性非常重要, 还要在教学中正确对待“基本要求”与“差异发展”的关系,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极大部分是在一个群体中进行的, 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更是如此。比如,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 我为了培养小组长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采取了对小组长的评价和对该小组的评价同时进行的方式。如小组间完成竞争性的作业, 在每组桌子上放上相同数量的小红旗, 小组人员全做对的再加小红旗, 并且要给组长贴一个小红星, 做错的小组要减相应数量的小红旗。在比赛竞争性的练习题或作业之前, 我先让小组长带领各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将要比赛的练习题或作业。这样每做一次作业都涉及小组长和每个成员的利益, 就促使每个学生为了小组必须认真做题, 为小组的成功作贡献。通过这些方面的训练, 学生认真听讲的程度比以往有所提高, 集体荣誉感也增强了不少, 小组长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得到了空前提高, 成绩水平不一致的小组成员都人人动手, 个个动脑。这样的训练达到了培养全体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 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 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 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上一篇:那一刻我长大了五年级习作400字下一篇:小学五年级语文《开天辟地》优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