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贷款问题探析(共8篇)
摘 要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稳步前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需求的问题很突出,开展农村小额贷款,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额贷款 农村金融 问题 建议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把“三农”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金融体系来配合。
一、我国农村小额贷款概况
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尚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存在农村金融机构少、竞争不够充分、农村资金外流和对“三农”信贷投入不足等问题。而小额信贷是现阶段农民和农村的主要金融需求之一,农村小额信贷组织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向符合“三农”实际,利用其立足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的优势,有助于逐步培育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规范引导民间融资发展,把更多的资金直接投入到“三农”领域。这对弥补农村金融功能缺陷,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截至2008年末,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全省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首次超过2000亿元,达到2000.96亿元,占全省银行业贷款余额的五分之一,较年初增加280.08亿元,增幅为16.28%;各项存款余额2768.50亿元,较年初增加443.12亿元,增幅为19.06%,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存贷款增加任务。以农信社改革为代表的河南省农村金融改革,正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农村企业受益。目前农信社、农行、邮储银行等均向农民提供小额贷款;除了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也能获得涉农金融机构支持。
农村小额贷款是农村金融非常有效的一种模式,对提高农民收入效果显著,比较适合于消除绝对贫困,同时对贷款者而言,小额贷款兼具坏帐率低、收益高等优点。例如,从社科院的试点情况看,平均一户借贷 2 000元每年可以增加净收入 400元―800元。小额贷款如果能够大范围推广,可以提高我国低收入农民年纯收入10%―20%。
二、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额贷款是向农户、农村工商户以及农村小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贷款。近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监管部门的指导和要求,围绕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做了大量工作,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广度不断拓展,小额存单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小企业融资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目前农村小额贷款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了其持续健康发展。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监管不到位,法制不健全
目前对扶贫社的农村小额信贷还处于摸索试点阶段,对它既没有国家的管理法规,也没有金融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监管,而且对于维持其可持续发展必需的向社员吸收存款的做法还与现行法规相抵触。作为临时性的制度安排,新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是在工商局注册由央行主导日常的监管,其试点的整个过程以及试点方案的制订也是由央行和当地政府审批和把关。这种临时性的制度安排,没能明确地划分央行与银监会及工商局在监管小额贷款公司方面的职能。央行作为一个主要以执行独立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己任的部门,在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的监管模式下,也不宜更深地介入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部分机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深入。
(二)贷款管理难度大、风险大
部分机构信贷管理能力较低,信贷电子化建设滞后,贷款手续繁琐,贷款操作不够规范,办理效率低,业务发展缓慢。又由于农户小额贷款相对于其他贷款存在户数多、风险大、担保差、信息不透明等特点,原本信用社贷款管理难度就大,政策调整后,伴随着贷户的增多和合同金额的增大,对信用社的贷款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农村经济本身存在周期长、收益低、风险大特点,再加上农户或小企业缺少必要的抵押物及担保,存在担保不足问题,贷款风险大。另一方面,由于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贷款额度有的比较高,大大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三)信用风险大
贷款政策调整后,需要对农户重新授信,由于贷款额度增加和差距的扩大,不仅增加了评级授信的难度,而且在评级授信过程中易产生道德风险,使信用社的贷款在发放前就存在较大隐患。征信体系尚未建立,担保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消费者金融意识薄弱,部分农村地区信用环境较差。
(四)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发展缓慢且不平衡
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却没有在全国推广开来,还有一些扶贫小额农贷组织甚至停办。近两年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也多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在贫困地区没有多少发展。
(五)资金来源不足
资金来源不足,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发放贷款只能用自有资金,其贷款能力有限。二是信用社的小额贷款,管理成本相对较高效益低,也会影响信用社在这方面的信贷资金投入。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如果对借款主体、贷款用途和贷款额度进行调整放宽,将使农户对贷款需求量的急剧增加,使“贷款难”问题更加突出。由于小额贷款被视为一种扶贫措施,其资金来源非常有限。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小额贷款试点项目是由国际多边与双边组织或是由地方政府,群众团体出资进行的,而没有与商业性资金结合起来,如成立一个独立的银行或金融机构来进行。
三、对推动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建议
农村金融的发展要求建立适合扩大农村内需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发展多种所有制类型的小型金融机构,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农村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和小型金融担保公司。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
(一)加强监管,提高效率
1.政府应该制定比较清晰的法律框架,来规范和引导各种民间小额贷款组织的健康发展。应明确其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组成部分的合法地位,避免多头监管和无人监管的现象出现,避免对其正常经营活动的行政干预。在确保法律要素齐全的前提下,坚持便民利民原则,尽量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审查时间。增加贷款申请受理的渠道,在营业网点设立农村小额贷款办理专柜或兼柜,开辟农村小额贷款绿色通道,方便农户和农村小企业申请贷款。
2.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作为长期重要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具体推动农村小额贷款工作。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制定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发展规划,指导分支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阶段性任务目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机构应把农村小额贷款的增量和质量作为经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绩效考核,加强对农村小额贷款客户经理的针对性培训,提高其开拓市场和发展业务的能力。
3.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要注重争取地方党政部门的支持,特别要充分发挥村委会和支委会的作用,对参与贷款清收工作的地方党政人员、村委会和支委会干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放贷金额、贷款利息和不良贷款清收等,结合自身经营实际情况,采取适当奖励措施。(二)加快农户征信体系建设
1.建立科学、完善、动态的农户和农村小企业征信、授信系统,保证信息的真实、评定的正确。要防止由于操作不当和道德因素引起的授信风险。通过开展评定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活动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2.强化动态授信管理。对于农户或个人的信用评级要注意及时调整和跟新,根据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特点,建立农村小额贷款授信管理制度以及操作流程。综合考察影响农户和农村小企业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信用记录等各种因素,及时评定申请人的信用等级,核发贷款证,实行公开授信。对小额贷款客户资信状况和信用额度实行按年考核、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彻底纠正授信管理机制僵化、客户信用等级管理滞后的问题。
(三)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1.给农村小额贷款发展以宽松的政策环境、并为其建立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政策上的放开,农村小额贷款的规模必然会大幅增加。一旦给予合法性必然吸引正规金融的商业性资金进人,如建立更多的小额贷款公司。商业性资金除了民间资金外,最重要来源应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在组织开展小额贷款方面具有特有的优势:一是农村信用社具有密集的农村金融网络,操作成本比较低;二是信用社有庞大的储蓄网,可以自筹贷款资金;三是相对其它的小额贷款的机构来说,信用社为国家金融系统的一部分受到监管机构的严密监控。
2.全面推开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组织的试点工作,加快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建设。要参照现有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设立方式,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村环境的联保小组、担保协会和担保基金等担保机构,解决农村担保不足的问题。要加快对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建立覆盖面广,种类齐全,费率合理的商业保险,分散农业经济风险,解决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大的问题,如对各金融机构发放的农村小额贷款降低或免征营业税等等。
(四)积极推动扶贫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一、农村小额贷款以及内部审计定义
农村小额信贷是专门服务于收入水平低、具有潜在偿还能力的阶层, 其意在解决贷款对象暂时性的资金短缺情况, 通过发放贷款从而提供不需抵押、担保的金融服务方式。
农村小额信贷在国外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立, 标志着发展金融模式成功过渡到小额信贷模式。通过一大批小额信贷机构的实践, 证明了小额信贷公司在扶贫和建设新农村领域取得了相当成就。我国的小额信贷机构在2005年开展试点实验工作, 当时只有10多家机构, 直到2008年5月银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意见》 (银监发〔2008〕23号) , 我国农村小额贷款机构以强劲的活力迅猛发展, 截至2013年末, 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839家, 贷款余额8191亿元, 全年新增贷款2268亿元, 从业人数已经超过4.4万人, 可见我国的小额信贷公司发展势头强劲。
对于农村小额贷款内部审计, 早在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就指出, 内部审计是存在于组织内部, 用于服务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价活动, 它可以提高企业的自身经营业绩、提升管理水平并增强被审计单位的运营效率。通过内部审计的定义, 小额贷款机构内部审计指为了达到信用机构的预期目标, 专职人员实施科学的、系统化的技术方法进行审计风险评估、完善组织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二、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
1 .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不到位
目前, 我国虽然也鼓励金融机构放贷, 但也没有出台对应的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完备的措施。农村信用贷款公司其不良贷款也不能像商业银行那样采取资产剥离的政策, 农村小额贷款利率也不能像信用社那样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其放贷的难度、成本、潜在风险都比较大。因此农村信用贷款公司应该减轻税收负担, 亏损应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而对于信用社, 不能保证农村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2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机构后续资金不足
好多个体经营者融资需求比较大, 所以小额信贷机构在成立的短短几个月内, 放贷了所有的注册资金。而金融机构突出的问题是不能吸收足够的存款, 虽然按规定可以贷不超过资金50%的贷款, 可事实上却很难贷到这么多。因此, 对运行较好的小额贷款机构作为试点, 如何先对这些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缺乏农村小额贷款风险保障机制
农业相对更依赖大自然, 抵御大自然的能力自然不强, 这样农产品就可能因自然灾害产生一部分小额贷款呆账, 小额贷款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受影响。这使得农产品的高风险和信贷机构资金安全情况构成阻止信贷最主要矛盾。目前, 在我国没有合适的农村信贷保障机制, 自然阻碍了金融机构进入农村的步伐。
三、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内部审计的思考
1. 政府应支持农村信贷机构的发展, 同时强调提高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
针对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后续资金不足的问题,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 建立银行对农村信贷机构贷款标准体系, 从而鼓励各商业银行及开发行为运转比较好的信贷机构放款。在这个过程中, 刚开始可给予担保, 放款额度也较小, 加强对小额信贷企业的监管。随着公司有序健康的发展、信用的增强, 银行对小额信贷的额度适当加大。
在政府的鼓励下, 小额贷款公司不仅能得到多的贷款, 而且成立更多的小额贷款公司。这样顺利的用小的国家投入将资金注入到农户和个体经营者中。在规范的法律法规制度下, 使运营好的金融机构发展为村镇银行, 放开对村镇银行的约束, 使他们市场化。
无论管理层还是治理层, 内部审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目前小额贷款公司普遍股权集中化, 如果对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 就可以落实。我国内部审计法律目前由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三个层次组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2010年修订)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2003颁布) 、及,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2013年修订) 。
内部审计最大的特点是独立性, 主要决定于其隶属关系和组织层次的高低, 若隶属层次越高, 审计独立性越强。目前针对对小额信贷的内部审计制度还没有, 如果考虑到它的特殊性, 将内部审计报告披露在股东会报告中, 这样进入股东会/高管层的受托责任关系中, 极大的增强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重要性。目前山西省如此实践, 比较成功。
2.完善农户小额信贷信用体系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是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 在规定的用款范围和期限中贷款给农业生产者的无需担保、抵押的款项。而如何客观、公平评价农户的信誉情况, 要依赖完善农户小额信贷信用体系。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全面的农户信誉档案, 第一时间明白农户用款、偿还款项的状况, 要有严格标准的信用村、信用乡 (镇) 审查信用评定程序, 做好贷款对象的评审过程。对随意变更贷款用途或其他违规的情况, 及时收回贷款证, 不满足合规标准的农户, 取消农户小额信贷资格。对符合标准的农户, 适时采取鼓励措施, 。同时, 采取鼓励措施照顾符合标准的农户, 如还款期限的延长、利率的下调等。此外, 对客户的信用评价要公正、合理, 不偏不倚。
3.健全小额信贷运行机制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对提高社会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域有着重大作用, 并且这项金融资助意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然而, 现实却举步维艰, 很多有个人发展能力的贷款对象, 由于在短时间内没有充足的财产或自有资金作为保障, 从而不能如愿以偿的成功贷款。究其原因, 无不与小额信贷运行机制不健全有关。
我国地大物博, 春夏秋冬季节变化也比较大, 因此不同的地区, 农业产品的生产周期不相同, 甚至不同的农作物生命周期也不一样。纵观当前的情况, 小额信贷通常半年到一年, 对养殖者来说, 贷款期限太短, 这样不能保证一部分真正有能力偿还款项的农民们顺利贷款。因此小额信贷期限应该因地制宜, 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生产周期还款期限, 如在东北地区, 其农产品生产大都一年一熟, 生产周期长, 农民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资金的周转, 也不能有足够的资金偿还贷款, 金融机构也面临风险。
因此, 如果农村小额信贷适当放宽其贷款对象的条件限制, 充分挖掘以及认真评判贷款对象的还款潜能;根据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农作物生产特点、周期, 使还款期限因地制宜;同时利用不同地区之间的农作物差异, 可以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资金流动性增强。此外, 由于农村小额信贷风险大, 控制成本高决定了利率水平稍高, 农民自然不敢贷款, 如果能适当调整利率, 不失是一种福音, 有效解决了机构资金的闲置和农业生产者借款担忧的矛盾。
4. 加强培训, 塑造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及风险意识
在农村小额贷款的放贷对象中, 大多数是文化和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 对金融知识以及法律法规不了解, 这样有可能错失贷款的良好机会和途径。有些农户对小额贷款没有充分的认识, 导致对小额贷款认识有偏差。而现在我国的小额信贷机构中却极少有专门从事小额贷款学习的内部审计职员, 很多职员学历低而且专业知识储备不够, 专业素质更无从谈起, 这样不可以做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这样的内部审计队伍, 会极大地影响我国农村信贷的大力开展和普及。因此,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 势在必行。
因此, 要作为一名合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从入职考核、定期培训以及专业人员素质培养等做起。在小额信贷从业中, 内部审计人员以应有职业道德规范执行审计业务, 充分考虑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制定审计计划, 实施规范的审计流程, 实现审计目标, 努力使小额信用机构信贷业务健康、强劲、充满活力的发展。
摘要:本文本着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以农村小额贷款及内部审计的涵义出发, 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且为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的内部控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 .詹原瑞, 丁云娜.中国农村小额贷款问题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2] .朱欣乐.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管理研究.经济纵横, 2010 (12) .
[3] .孙云青, 赵瑞莹.农村小额贷款持续发展对策选择.农业科技管理, 2013 (8) .
[4] .田婕, 陶小平.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会计之友, 2011 (04) .
关键词:云南省;农村小额信贷;发展
一、云南省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城乡差距还很大,小额信贷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长久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受到资金短缺的制约,要摆脱贫困,农户必须获得资金的支持,但商业贷款很难对农户提供信贷支持,小额信贷就成为支持农村信贷的重要方面,它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的贷款问题。
(一)小额信贷缓解了生产性贷款的约束
在很长一段时期,能作为正规的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资金支持的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而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小额信贷发展起来了,并能较好的满足农户生产性贷款的需求,如贷款的对象更宽了,资金的使用范围更广了,这对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使得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更加具体了。
(二)信贷需求满足程度较高
小额信贷具有贷款额度小,分期付款的特征。特别是短期的小额贷款有利于资金的循环滚动使用,能大大地降低信贷风险。小额信贷机构短期内收回本金后可以重新贷给该穷人或其他穷人,实现资金的连续运用,促进借款者持续发展,防止他们脱贫后返贫。农村经济的发展最欠缺的就是资金,也很少有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因此,农户要从商业银行那里获得一般的商业贷款是非常困难的,小额信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它的出现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使农户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机制。
(三)健全的服务体系
小额信贷企业机制灵活、交易成本低、市场信息畅通,不仅拓宽了农村的融资渠道,而且还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农村金融市场中来,对于现有金融机构的农村信贷进行了补充,促使其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此外,近几年,小额信贷机构通过公开招聘、从业人员培训等形式,在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提高了很多,从业人员将更好的把相关信贷政策向农户进行传达,对于存进金融机构与农户的联系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农户对小额信贷更加了解,解决了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建立与农户公平交易的平台,业务更加的深入农民这个群体中,克服了“一对一”服务造成的高成本低效益,整合农户贷款需求分散的特性,实现自动化交易,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二、云南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外部监管环境有待提升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小额信贷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长期以来,小额信贷往往是作为一种扶贫手段而产生并发展,并没有形成一个产业或者是行业,相关部分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换句话说,小额信贷机构的法律地位是不明确的,而政府对于小额信贷机构的重视度不高,监管环境缺乏,也很少从财政、税收、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扶持,或者说扶持力度不够,造成小额信贷机构发展艰难,发展速度缓慢,制约其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的发挥。
(二)小额信贷运作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很多金融产品、政策制度只是针对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地区的农户,并不适合我省贫困地区的农户,加之长久以来,小额信贷的运作模式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分地区、分级次的差异化信贷模式。事实上,在经济生活中,我们很难对贫困程度进行界定,由于低收入农户缺乏贷款的能力,而金融机构在进行贷款审批时首先关注的就是安全性和盈利性,这就使得低收入农户很难获得贷款的支持,款项更多的放贷于大中型企业,造成“扶富不扶贫”的现象,而且小额信贷又无法通过市场方式自动投向最贫困的农户,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额信贷的发展。
(三)小额信贷自身信誉度不高、信用评级不健全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我们目前既没有专门对小额信贷行业进行信用评级的专业机构,也没有迫使小额信贷企业定期公布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规定。因此,很多小额信贷机构管理非常混乱,经营缺乏透明度,此外,很多小额信贷机构自身信誉度不高,信用评级又缺失,这些都不利于小额信贷的发展及作用的发挥。
(四)发展资金有限
农信社的小额贷款资金大部分靠央行再贷款,只有少部分是自身解决,近年来,由于各大商业银行资金吃紧,而央行再贷款的条件及政策制约因素又很多,商业性质的小额信贷机构,他们更多的业务是贷款而不是存款,银行也不会将商业性贷款给小额信贷机构用于小额贷款业务,小额信贷的资金就只有来源于自有资金、央行再贷款、社会捐赠等,数量极其有限。因此,缺乏发展资金,不能较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推进云南农村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对策
云南省推行农村小额信贷,不仅要考虑到相关法律、规章和政策环境上的协调,还要着眼于云南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素质,加强对市场的变化做出灵活反应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1、增加小额信贷的资金投放量
可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以优惠利率并以批发的形式把贷款发放给小额信贷机构,再由小额信贷机构把资金借贷给需要的人,这就可以解决制约小额信贷发展的“只贷不存”资金來源的问题。此外,在发展的初期,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可以通过转贷的形式按商业原则将贷款投向小额信贷公司,并对小额信贷公司进行市场监管,这样一来,只有信誉好的小额信贷公司才能获得贷款,实现了优胜劣汰。
2、建立并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体系
目前,云南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大多是中低收入人群,目的是帮助他们解决低端客户很难获得金融服务的问题。小额信贷在国际上是涵盖存款、贷款、汇兑、保险、住房金融、小额租赁等多种金融服务的微型金融,因此,要加快云南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小额信贷体系,如可以将一些信誉较好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这样一来对鼓励小额信贷的发展将起到积极存进的作用。
(二)多样化小额信贷的运作模式
小额信贷的运作模式目前较单一,不利于小额信贷的发展,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小额信贷的运作模式进行创新,使其多样化,满足“三农”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可采用以下几种运作模式:(1)邮政储蓄银行模式,由邮政储蓄银行向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并且收取较低的利率。(2)农村信用社模式,农村信用社为满足低收入农户的资金需求,可以直接向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贷款。(3)农业银行经营模式,由农业银行经营并管理扶贫资金,并在其业务内设立扶贫专项资金,把贷款直接投向农户。
(三)优化和创新管理体制
要解决外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方可地域准入限制、政府优化小额信贷发展的外部环境等方式来推进小额信贷的发展。通过放宽地域准入限制,再加上引进资金、创新合作方式等来改革农村金融市场,从而优化配置小额信贷资产。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内部管理体制问题则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吸引各种资金,促使小额信贷按市场化、商业化方向发展;此外,加强对小额信贷借款人即农户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找到好的项目,在贷款运用中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借款人诚信度等。(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以,蔡璐,杨夏妮. 农信社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及建议——以云南省为例.《中国商贸》,2013.
[2]云南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2.
[3]刘康华,商国燕.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_问题与对策_基于陕西省安康市西营镇的调查.农村金融,2008.
农村小额贷款调查报告1
一、背景:
中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一向重视农村的发展,重视农民问题。农村金融一直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包括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建立,都使农村金融朝着健康、完善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国家对农村发展建设的力度加强为小额信贷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的广阔的市场。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从1994年开始试验,xx年全面实行并推广小额信贷。近年来,“三农”问题的一直被国家重点关注,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而农村的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农民的扶贫以及农民创收渠道的扩充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小额信贷不仅可以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同样可以支持农村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二、农村小额贷款的现状:
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小额贷款业务,为农户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供资金保障,解决了部分农民“贷款难”问题,在支持农村经济和农户个体业主经营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小额农贷由于具有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自推出后,受到了农户、村组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称赞,也得到了各方的满意,取得了多赢的效果,满足了较大部分农民合理的贷款需求。小额农贷款的推出,使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门槛降低,为很多信誉良好但无担保抵押措施的农户打开了融资的大门,有效地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情况,成为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生产、开拓市场、增加收入的助推器,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广大农户脱贫致富创造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本积累。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仍然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管理机制的不成熟,利率偏低,缺乏良好的风险评估方法,贷款种类单一,额度小,期限短以及资金供需矛盾大等。这些都阻碍着农村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发展。进而阻碍着农村金融的发展。
三、农村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流转问题: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农户和个体业主未能按约还贷,给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流转造成很大的困难。
1、客观原因形成的风险:
首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基于农户信用发放的贷款,贷款本身从借款人方面就潜在着“信用风险”,一个人诚信度的高低与其道德修养是密切相关的,而道德标准是一个无形的东西不能对其准确的实行量化,所以信贷员要准确的把握成千上万农户的诚信度就是一项特别艰巨的工作;其次,农户贷款的用途主要是用于种植、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作坊产业的投入以及消费性贷款,而种养业又是弱质产业,存在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户个体业主及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科技附加值低,管理机制不健全、相互间竞争无序,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这种风险将直接转化为信贷风险。
2、主观原因形成的.风险:
(1)、贷前调查流于形式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人力有限,有的网点甚至主任兼信贷员,要对辖区内成百上千农户做详尽了解,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对农户经济档案的建立(年审)、信用等级的评定,这些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要求相对集中的专项工作,一些信贷员就不得不求助于村、组干部,甚至是不太了解辖内农户的内勤人员。由于村、组干部及内勤人员的参与,个人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人情因素、有的甚至凭空猜想等情形大量存在,这就造成了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不统一,给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贷款额度核定带来了不准确性。此外,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方法本身也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存在“一评定终身”、“一定永益”的现象,动态管理、时时监测缺位,信用评定手段、方式也不尽科学。
(2)、贷款审查存在漏洞
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凭证发放、随用随贷、额度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其发放大多由临柜人员办理,在办理贷款时严格坚持“两证”、“三见面”的原则,而临柜人员对其贷款用途的真实性是无法加以严格的考查的,这就造成有些农户乱报贷款用途,而贷款后转借他人,形成顶名贷款;另一些借款人贷款根本没用于其正常的家庭生产、生活等,而是用于个人的不正常消费支出(比如赌博等),造成贷款到期不能按时归还,最终形成贷款风险。
(3)、贷后检查监督机制不健全
贷后检查是贷款“三查”制度的重要环节,为降低贷款风险,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农村商业银行应加强贷后检查工作。但“重发放,轻管理”的经营理念已在大部分信贷员脑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一方面,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象广、额度小、分布散、行业杂、所以工作量相对较大,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人员有限,这就削弱了对农户小额贷款的监管。另一方面,一些信贷员有“重企业,轻农户”的思想意识,认为贷后管理只适应于大额贷款,对小额农贷不适用。有的信贷员甚至认为农户贷款金额小,形成贷款风险每户不过几万余元。再加上有些农户贷款后外出经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多年不归,下落不明,这是造成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的一大重要原因。
(4)、部分信贷人员素质低,人为形成信贷风险
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从建档、评级、授信、发证、到最后放款都是人为操作,加之有些信用社人员相对不足,所以有些信贷人员利用人手不足、审查不严、操作上不规范等漏洞,搞人情贷款,自批自用贷款,假冒贷款,有的甚至给客户出主意化整为零,一户多证或一户多贷,形成实质上的“垒大户”,最终诱发贷款风险。
(二)贷款困难问题:
(1)、社会信用环境不佳,诚信度不高。一些农户受欠贷大户的影响,还贷时相互看齐的跟风心理也是信誉下降的重要原因。
(2)、自借他用,私借公用借款多,债务难以落实,影响信用社放贷的积极性。
(3)、担保抵押跟不上贷款需求,造成贷款困难。
(4)、贷款抵押物评估手续繁琐,评估登记费用过高。
四、对策与建议:
(一)、对农户信用等级实行动态管理和合理限额。
(二)、纠正认识偏差,防止短期行为。
(三)、加强贷款管理,落实好“三查”制度。
(四)、动员广大群众,营造良好信用环境。
(五)、简化手续,减少评估登记费用,减轻农民群众的经济负担。
(六)、加强信贷员队伍建设。这是确保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七)、建立健全信贷机制。
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新道路,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农村小额贷款调查报告2
一、农村小额贷款概况和国内外现状
(一)国外农村小额贷款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1.国外小额贷款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促进经济迅速发展,通过国有农业开发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将大量的补贴性资金投放到农村地区。由于这些国家的农村金融环境中具有许多不利因素,而实施的传统的农村金融政策又未准确认识本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因此这些实践并未获得成功,反而造成了负面影响,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此后,这些国家不断摸索新的发展方法,小额信贷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最初是一种“发展金融”的模式,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演变成为小额贷款的模式,目的仍然是消除农村的贫困。小额贷款以贫困或中低收入群体为特定目标客户并提供适合特定目标阶层客户的金融产品服务,为大量低收入(包括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作为一种发展工具,为解决农村发展和减少贫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案。因此小额贷款在过去三十年多年里迅速发展,已经从世界的某些区域扩展到几乎覆盖整个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遍及亚、非、拉美等地。在小额贷款发展过程中,典型的小额信贷机构有孟加拉乡村银行、孟加拉社会进步协会、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等,都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相当成就。
2.国外农村小额贷款的未来趋势
随着小额贷款的不断发展,其未来走向逐渐显现。首先,低收入客户不仅需要传统的小额贷款,对全面的金融服务也有很大需求,这意味着小额贷款将逐渐过渡到微型金融。其次,传统的小额贷款被称为“福利主义小额信贷”,因其首先关注社会发展,并通过员工激励和严格财务制度等手段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将会被以商业可持续性为首要目标的“制度主义小额信贷”所取代。第三,关于小额信贷行业监管原则的一致意见将会形成,不断建立和完善小额信贷的监管制度,但对于其的利率管制将会逐步放松。最后,小额贷款通过帮助贫困人口和中低收入人口增加收入,将会发挥越来越多的社会和经济作用。
(二)国内农村小额贷款产生背景和发展现状
1.国内小额贷款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小额信贷在国际范围内的蓬勃发展,中国也出现了这方面的实践,并从只借鉴个别技术转变到试图全面引入小额信贷制度。在联合国20世纪80年代援华项目中,中国进行了初期的小额贷款扶贫试点实践,吸纳了其中的个别技术或组织环节。从90年代初开始,在部分贫困地区也先后开展的小规模的小额信贷试验,主要着眼于尝试解决我国信贷资金扶贫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这是小额贷款在中国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资金来源方面,主要依靠国际捐助。
1996-20xx年开始了政府主导型的第二阶段,政府从资金、人力和组织方面积极推动,借助小额信贷推进农村扶贫和帮助下岗职工。但在扶贫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信贷资金操作的矛盾日益显现,政府小额贷款扶贫项目始终存在体制和宏观政策方面的困境。
从20xx年起,进入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全面介入和各类项目制度化建设第三阶段。作为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在中国的农村有着最为完善的网络,是农村最重要的转账服务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活动,农信社作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逐步介入和快速扩展小额信贷试验,并以可能成为主力军的身份出现在小额信贷舞台。
2.国内农村小额贷款的未来趋势
由于现有的农村正规金融和小额信贷都不足以解决我国农村金融面临的困局,必须在农村金融市场进行改革和开放,引入商业性资本投资的新型机构,发展商业性小额信贷。这是因为商业性资本在保持盈利能力、保持机构可持续方面和业务扩张方面有着充分的动力,是改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和消减贫困的新途径。、
(三)国内外对农村小额贷款的经验总结
由于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政策仍处于国外发展小额贷款的传统阶段,国际经验对我国更好运行小额贷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而我国根据自身特点推行的小额贷款试点积累了相当有益的经验。
第一,要正确定位小额贷款,将其作为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模式,从指导思想、政策、运营管理上实现从补贴性小额信贷到持续性小额信贷的转变。单纯的政策性补贴性农村金融项目可能是失效或是低效的。根据国际经验,应以市场化原则为导向,将其经营策略和经营目标由项目型向机构型转变,由补贴性向可持续型转变,从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转变,发展商业性小型贷款机构。在国内政府应通过出台税收等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各类信贷资金和商业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促进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提高小额贷款的效率,协调政府扶贫行为和小额贷款的商业行为的关系。
第二,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小额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采取更加灵活的小额贷款利率政策,允许其按照市场机制在法律监管下自由决定利率,这是小额信贷项目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并且建立小额信贷担保基金,为其从金融市场获得资金创造条件。在小额贷款机构方面需要进行大力改革,适度推动小额贷款机构向吸存机构的改进,继续加大小额贷款公司等市场化金融性营利机构的试点,同时发挥区域性金融机构的作用。还应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创建信用社区和信用客户。
第三,应加强和规范对小额贷款的监管,确立小额信贷机构监管归属权。首先要规范和扶持小额信贷试点项目,探索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条例,寻求适宜的监管方法。其次,必须明确小额贷款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探索制定相应的规则和条例,采取规范化的监管方法,确保其合法性和规范性。此外,应建立相对健全的审慎监管框架,同时对小额信贷机构进行非审慎限制。
第四,对小额贷款机构的建立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不断地进行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小额贷款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对项目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帮助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二、农村小额贷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有了国外的成功经验,在政府和不少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为了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近年来,小额信贷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我国相继举办了几百个小额贷款机构,投入资金达几亿元之多。在今年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小额信贷尤其是农村小额信贷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运行多年的结果,绝大部分并不成功。我们将以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北田各村为例,分析农村小额贷款中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农户的角度
在我们走访北田各村过程中,通过采访村支书和村民,我们了解到农村小额贷款的实施情况远差于我们原先的设想,由于在申贷过程中存在着手续繁复、宣传力度不足、信用等级差等各式各样的问题,使得大兴区这个小村庄,几乎没有申请小额贷款的状况。
1.手续繁复条件苛刻
在我们采访北田各村村支书时,了解到北田各村几乎没有人申请农村小额贷款。其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申贷手续十分繁琐,致使小额信用贷款难以普及。申贷必须要求贷款人以抵押、质押等方式进行担保,而且担保条件过于苛刻,使得许多人由于达不到申贷条件而无法申请。按照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应按照5:
1的比例,根据担保基金的数量发放贷款,但银行往往以风险过高为由,将比例降到了1:1。郑书记给我们举了个例子,如果村民想贷一万,就要求担保人向银行出示一万块钱的死期存折作为抵押,如果贷款到期还不上的话,就由担保人来还。而且即使有一万块钱的死期存折,计算上利息,往往也贷不到一万块。这样苛刻的担保条件使得农户对贷款几乎无需求,如果担保人手中有一万元的死期存折,那农户可直接向担保人来借,也就无需申请贷款。除此之外,申贷过程环节多、效率低,申请一笔贷款的周期较长。在我们采访村民王某时,他告诉我们他承包了一处地,种蔬菜大棚,曾经为了秋收,在
3、4月份申请过贷款,可直至秋收过了,贷款也没发下来,从那之后他就再没申请过。因此,由于条件苛刻,手续繁复,使得许多村民即使想贷也很难贷到,久而久之,全村几乎就没有人再申贷了。
2.对农村小额贷款需求少
除了上述申请手续繁复问题造成贷款少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对农村小额贷款的需求少。由于北京的整体生活水平比较高,且大兴区又属于比较富裕的城区,使得农民的收入也维持在了较高水平。从郑书记那我们了解到,北田各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一年能达到5000-6000元左右,整个大兴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能达到8000元左右。且大部分村民都以种地为主,85年分田到户,承保期为30年,再加上每亩的农业补贴,仅以种地能维持正常生活,所以搞三产的人很少,这就对贷款需求少。郑书记说,以前曾有个村民想开个养牛场,动员全村村民用个人的身份证申请贷款来筹资建厂,每户申请三万,到年终给每户村民派发1000元红利。可由于村民对其的不信任,担心收不回三万块钱,所以这件事最终也没办成。在我们走访北田各村村民时也发现,上午很少有男人在家,都下田种地去了;村中也没有什么企业,只有一两个小卖部。尽管如此,我们在采访小卖部的女主人时,她告诉我们她很想用贷款来扩大小卖部规模,但由于贷款的手续太繁复,所以一直没实行。
3.农村小额贷款宣传不足
在北田各村,我们发现村民对小额贷款的了解知之甚少。在我们发放的问卷中,发现只有少数村民对哪些地方可以办理贷款有所了解,而对开办个体工商户的个体经营者可以申请贷款的最高额度,自主、合伙创办的小企业可以申请贷款的最高额度,小额贷款期限以及申贷条件及优惠政策这些比较专业的问题几乎完全不了解。当我们向村民了解情况时,许多村民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们能贷多少。而我们在讲清楚调查目的后,他们说的最多的也是不了解。而且村内也没有相关的横幅或标语。郑书记告诉我们,最近几年上面对这方面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村民对这方面了解很少,这也是造成贷款少的一个原因。
4.农民对农村小额贷款利息的认识误区
除了上述三个原因外,造成村民贷款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村民陈旧的观念。在村民传统观念中,认为贷款利息高,利滚利,贷款会带来巨大的债务。郑书记说,在过去几年,有贷款也是只贷3000-5000元,并且很快就还了,贷款期限为半年的一个月就还了。所以尽管农村小额贷款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执行的,采用低息、贴息政策,但由于宣传少、村民的不了解,且又由于以前农村高利贷猖獗,利滚利的观念已植入人心,使得村民对贷款利息有很大的误区,造成村民不愿贷款、害怕贷款的心理。这也是阻碍农村小额贷款实施的一个原因。
5.农民信用等级差
农民信用等级差是造成银行发放贷款条件苛刻的最主要原因。在过去的13年中,曾经一度发生管理人员纪律松弛,放款讲人情,逾期款增加的情况。在采访郑书记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过去只要在银行认识人,无需实质的抵押,担保人签个字就可以拿到贷款。而这也造成了还贷情况差的状况。郑书记给我们举了个例子,75年时村里生产队贷了15.2万元,还款日期为05年。而到03年,本金加上利息已达到35万之多。由于一直没有还款付息,农村信用社将村委会告上了法庭。而村委会就是没钱还,法院也没办法,最终由律师事务所进行调解,只还了本金15.2万元。郑书记说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村民小额贷款中,当村民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可谓一点办法都没有。即使银行想用村民家中东西来偿还,可也没有值钱的。又不可能强占了房子,让村民露宿街头。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也不得不加强管理,提出上述等苛刻的贷款条件,从而保证其资金的收回和盈利。
上述5个原因是我们走访北田各村,主要从农民的角度来分析农村小额贷款实施难的原因。从分析中我们得出要想发展我国的小额贷款,就应从简化申贷程序,降低贷款门槛,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以及增加农村小额贷款的宣传力度等方面做出调整,从而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达到建设我国新农村的目的。
(二)从银行的角度
小额信贷发放主要是通过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又以前者为主。而邮政储蓄也在近期改变了其只存不贷的模式,经营小额质押信贷业务。本次调查,主要调查的`是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
总体上看,在该区小额信贷业务开展并不广泛,调查中,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大兴区支行(原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业务开展有限,而邮政储蓄小额质押信贷在该地区并未开展。通过对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大兴区支行和邮政储蓄的调查,在小额信贷发放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
1.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宣传不足
虽然中央04到06一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小额信贷,但是银行由于对推广小额信贷意义及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存有“惜贷”、“慎贷” 思想,所以对小额信贷宣传并未到位。在对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大兴区支行魏善庄分行某信贷员采访中,他表示银行对此并未特别宣传。魏善庄北田各庄村支书也表示银行在村民中没有宣传。
小额信贷业务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没有银行的宣传,农户对此必然了解较少。通过问卷调查,调查农户几乎没有听说过农村小额信贷,在小额信贷的条件优惠情况更是一无所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农户对小额农贷了解不清,认为农信社推广小额农贷是在走过场,对农信社真心实意为农民办好事将信将疑,对小额农贷持观望态度。所以说小额信贷政策没有宣传到位是小额信贷业务未广泛开展的原因之一。
2.信用评级方式
由于贷款业务较少,当地银行采用的信用评级方式与普遍的信用评级方式有一定区别。小额信贷的基本方法为,首先以农户为单位,建立贷款档案,将农户家庭经济情况、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等内容记录在内。然后农户信用评定小组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农户信用评定小组通常以银行人员和农户代表为主,同时有村党支书和村委会成员。在调查中,银行也建有贷款档案,这样一份文件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家庭成员、本人及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和收入来源、农户生产资金需求等。
在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大兴区支行,我们了解到,信用评级需要经过多道程序。首先是村委会对农户信用进行调查,提出参考意见。此后,若有农户贷款,银行再在贷款档案的基础上对拟贷款的农户进行调查,进行评级。而在具体操作中,有未深入到村逐户调查了解的情况,使得评定结果有偏差,导致信用等级评定不真实,使得信用好、急需资金的农户没有获得支持。
3.小额信贷风险较大
银行贷款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而小额贷款主要不仅包括以上三种风险,而且较难管理。
首先,小额信贷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小额信贷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利率的高低,合理的小额信贷利率既能满足农户需求,同时保证银行盈利。
自20xx年起,中央银行将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范围调整到基准利率的2.3倍,放宽了农信社贷款利率权限。但这样也增加了信用社利率风险。因为如果没有相应的风险定价机制,不能根据市场灵活自主驾驭浮动利率,对其贷款普遍实行了主观上浮的利率,反而流失了很多客户。而小额信贷额度小成本高,较低的利率又可能造成银行亏损。所以一般银行在发放小额贷款时需要综合考察贷款的风险水平、管理成本、贷款目标收益率、资本回报率及当地的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等综合因素,确定每笔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并根据不同的风险程度,实行差别利率和浮动管理。
其次,产生信用风险主要是最终还贷问题。
小额信贷的还款依赖于借款人对小额信贷使用所产生的收益。小额信贷面临的主要对象是农户,主要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其他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上。这些项目都是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这样就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像养殖等产业受自然灾害影响更会造成血本无归。所以如果这些小额信贷项
目遇到自然灾害,则农户自然无法保证还款,易形成坏账。且小额信贷在一定额度内无担保,对银行收益造成损害。由于农户还款意识不强,也会造成最终不还贷的情况。
再次,同其他贷款一样操作风险也是小额信贷所面临的。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涉及面广,手续简便,在发放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借名、冒名贷款,给信用社资产带来操作风险。这就是因为信贷市场上普遍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使贷款者无法了解借款人的真实情况,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农村信用社信贷员素质偏低,贷款对象主要是农户,对其情况不甚了解。加之农户居住分散,而小额信贷数量多,信贷人员人均工作量大,导致信用社对借款者的收入状况和信用信息掌握不够充分。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同一地区生产经营上存在着相似性,使得贷款集中于某一项目或某一农户,又增加了小额信贷的经营风险。
对于这些外部经营环境所带来的风险,银行无法直接控制管理,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都需要银行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能够对潜在损失、内部风险等进行风险评估,并且需要充足的资本金弥补已识别出的和未识别出的潜在损失。从很大程度上讲,银行的管理水平决定了其能否充分的衡量和应对风险,以及机构承受风险的能力。由于小额贷款风险相对较大,银行开展这方面的业务也较少。
三、针对问题所提出的建议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小额贷款政策虽然已经出台多年,但在广大农村的实施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仅从我们在大兴区魏善庄镇的调查情况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宣传的重要性在于,只有让广大农民了解小额贷款,农村小额贷款才能真正实行起来,否刚,措施搞得再好,宣传不到位,农村小额贷款仍然难以发挥其真正的功效。宣传主要通过政府和银行两个方面来实现。
1.政府方面
第一,确保政令畅通。要确保中央的政策快速、准确、及时的传达到地方。中国的农村小额贷款实施已有很多年,且不说广大农民对此是否了解,各地方政府的了解程度都令人堪忧。从我们的调查情况来看,村支书对此还是比较了解的,这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调查前联系过而有所准备。而镇政府对此事却无人知晓,也没人知道农村小额贷款这方面的事务具体是由哪个部门负责的。我们不知道这是由于政策没有传达到还是被搁置了。
第二,明确主管部门。农村小额贷款直接反映了农民生活的改变和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政府虽不直接参与贷款过程,但对贷款情况的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应该明确具体的部门来负责了解、总结、分析贷款事务。
第三,积极宣传政策。首先,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中普遍存在对贷款的戒备心理,盲目的认为贷款利息高,贷款难还,所以宁借不贷。政府应该积极宣传贷款政策,让农民对政策多一些了解,打消农民的顾虑。其次,政府应该配合倡导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对贷款的需求。
2.银行方面
第一,面向农户宣传小额贷款。银行可以通过发放传单、媒体等方式向农民进行宣传,说明农村小额贷款与一般贷款的不同之处,让农民了解小额贷款的优惠政策、申办程序,感到小额贷款实实在在是为农民着想。
第二,增加贷款网点。贷款网点的多少一方面反映了贷款需求的多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贷款业务的开展情况。我们认为,不应该因为需求少就不设网点,应该增加网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小额贷款的需求必然不断增加,网点的开设不能滞后。
(二)简化办理程序
在我们的调查中,农民反应的主要问题是贷款难,贷款程序之繁琐让很多人对贷款望而却步。
首先,贷款所要提交的材料过多。就北京市而言,个体工商户申请小额贷款需要提交的材料多达十种,而小企业需要提交的材料多达二十种。
其次,担保成为农民贷款的主要障碍。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农民反映,他们也有贷款的愿望,但是由于找不到第三方担保,所以未能办理贷款。银行要求提供第三方担保是出于自身经营的需要,是为了确保申请者的信用,提高资金的收回率。但是由于农民的经济水平有限,提供第三方担保尚有一定难度,银行可以考虑降低担保标准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减小担保这一环节带来的障碍。
再次,信用评定应落到实处。贷款机构对申请小额贷款的农户要进行农民信用评定,这本是确保贷款有效发放的措施。但是在我们的调查中却发现,虽然银行通过发放并回收农民信用等级评定表对农民进行了信用评定,但表格的有效率很低,很难从中真实准确的评定申请者的信用。信用评定不应该只是走走形式,应该充分发挥信用评定的作用,确保贷款的有效发放。
(三)及时下放贷款
贷款下放的及时性是农村小额贷款真正发挥作用的客观要求。很多农民申请贷款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农业,而农业是季节性很强的行业。如果贷款发放不及时,有可能影响农业生产,待贷款发下来时,其所应发挥的作用也会大大减小。
小额担保贷款受理机构自收到贷款申请及符合条件的资料之日起,应在12个工作日内给予申请人正式答复。贷款应该及时下放,真正为农民的切身利益考虑,发挥贷款的实际作用。
(四)政策导向
首先,银行作为盈利机构,在运行的时候必然会考虑自身利益。而农村小额贷款的低利率、微利贴息等优惠政策使银行倾向于少贷甚至不贷。政府应该通过一定的政策,引导银行扩大小额贷款业务。
其次,针对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并刺激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会带来更多的贷款需求,贷款又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再次,积极宣传小额贷款政策,转变农民宁借不贷的传统观念。同时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的信用水平,让小额贷款成为对农民和贷款机构都有利的政策。
四、总结
小额贷款的宗旨和基本目标是为广大农民服务,减少贫困,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吸取国外经验,实行小额贷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正确措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额借款的发放还存在一定困难。从我们在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北田各村的实践调查来看,主要的问题是农户需求少、信用不高、对贷款缺乏必要的信任,银行利润小风险大、宣传实施不到位。
农村小额贷款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及政策引导,只有在实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政策,才能把小额贷款政策真正贯彻落实,广大农民才能真正享受到小额贷款政策的好处,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农村经济才会更好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山,孙若梅.农村小额信贷:国际经验与国内扶贫社试点, 1997, (09) [J].财贸经济
[2]杜小山,张保民,刘文璞,孙若梅主编.中国小额信贷十年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xx.
[3]焦瑾璞, 杨骏.小额信贷和农村金融 [M].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xx.
[4]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编.农村金融与信贷政策 [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xx.
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管理办法
各信用社:
为进一步支持农村青年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共青团吉林省委、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深入推进吉林省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贷款对象、用途和条件
第一条 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对象是指年龄在40周岁(含)以下,从事规模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运输服务等创业项目的农村创业能人、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青年农户。
第二条 农村青年小额创业贷款用途包括所从事项目需要的购买生产资料、生产销售、人工管理和其他经营管理费用等。
第三条 农村创业青年除具备农户贷款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或创业所应具备的基本生产条件,所从事的创业项目已初具规模;
2、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或技术水平,从事所属行业一年以上;
3、市场前景广阔,经营效益良好;
4、在信用社开立个人结算账户。
二、贷款额度、期限、利率和方式
(一)贷款额度。根据农户贷款相关规定执行,一般不超过5万元。对项目正常运作,市场前景好,收入预期可观的,可适当放款额度。
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的,贷款额度可适当提供,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对通过青年生产经营大户、“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青”字号基地、协会、微型企业、经济实体等创办人)带动青年发展或帮助青年创业、共同增收致富的项目,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30万元。
(二)贷款期限。根据生产经营周期、借款用途、借款额度和偿债能力综合考虑确定,最长不超过5年。
(三)贷款利率。本着“保本微利”的原则,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同期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执行浮动利率。
(四)贷款方式。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可采用信用、保证、联保、抵押、质押的贷款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种或多种贷款方式。探索扩展担保公司担保、有担保资质的组织担保等担保方式。探索扩展担保公司担保,积极推动贷款保险业务。积极扩展林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农村住房及宅基地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四权”
担保方式和财政直补资金质押,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权、仓单等权利质押贷款。
三、贷款的受理和发放
(一)乡镇团委对申请贷款的农村青年进行初审,择优向县级团委报送,县级团委对申请项目和拟借款人进行严格审查后,推荐给联社。未经团县委推荐的项目和借款人不得享受低息政策。
(二)联社要求信用社对拟借款人的申请情况进行调查核实,认真采集客户信息,明确贷款真实用途,择优确定贷款发放对象,7各工作日内将受理情况反馈团县委。
我局以全省支持新农村万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为契机,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加大了对以果汁、豆粉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耕牛、生猪饲养为主的养殖业,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为主的服务业的担保贷款扶持力度。
5月18日,我局正式开始办理新农村万民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办理第一天,便受到广大贷款用户的欢迎,接待数十名贷款用户,申请贷款金额达200多万元。
汪清县经济局
1 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
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 不吸收公众存款, 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 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 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发放贷款, 但其与一般的金融机构又不完全相同, 它的特点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1 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 且放贷金额小, 不能吸收存款
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农民存款是其同银行的本质区别。银行的基本业务包括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三大类, 其基本资金来源依靠的是公众存款。而小额贷款公司则缺少这种优势。在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 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 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 小额贷款公司的基本业务只有资产业务。它的资产是来源于股东缴纳、捐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它的收入是贷款利息。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 只能用已有资本金放贷, 而这些资金又非常有限, 所以贷款额度不能太大, 只能支持一些小额贷款业务。
1.2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手续简便, 担保条件相对较低, 但贷款利率较高
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过程简单, 一般只要借款人持有身份证, 并有持续稳定收入的家庭成员或信誉良好的人员做担保, 或者用自己的房产作为抵押即可进行。在填写借款申请书, 小额贷款公司派人对借款人的人品、信誉、还款能力、经营能力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简单考察后, 就可决定是否贷给其款项。所用时间较短, 一般只需半天, 多则二到三天。由于不能吸收外部的存款, 只能用自己的钱去放贷;而且,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额度小, 管理成本较高。正是这两点原因使其不得不制定较高的利率。《指导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 贷款利率上限放开。这表明, 小额贷款公司利率不论从公司的资金条件, 还是从国家规定来说, 都要求其比银行利率要高些。
2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不具有合法身份, 缺乏有效监管
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到底是属于普通企业还是金融领域的企业, 由于不同组织和机构基于不同的发展理念, 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认识和定位也有很大的差异。一方面, 运行机制为“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是央行批准的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企业法人, 没有取得金融许可证。另一方面, 我国的《贷款通则》规定贷款人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贷款业务, 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 二者明显矛盾。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 所以它不受银监会的监管。从各地的实践来看, 对贷款公司的监管由试点办公室实施, 在公司开始运营后, 试点办公人员先后撤离, 大部分试点地区都将监管任务交给县人民银行, 由贷款公司定时向县级人行报送资料, 人行参照有关规定对贷款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置。但自从银监会成立后, 人民银行已经专司国家货币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执行, 所以县级人行难以胜任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工作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处境尴尬, 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它的性质。
2.2 只贷不存, 造成资金短缺
事实上, 对于“只贷不存”从而仅能以自有资本和少许委托资金发放贷款的小额贷款公司而言, 资金不足已经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虽然2008年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已经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接受“捐赠资金, 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 不过, 《指导意见》也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入资金的余额, 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从长期看, 对于“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而言, 一则50%资本净额的融资限额显然是不够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审慎态度的过渡性安排;二则《指导意见》既然实际上确定了“在‘非审慎监管’原则之下, 参考公司‘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进行监管”, 那么小额贷款公司的负债风险其实不必过于担心, 也就是说50%资本净额的融资限制, 实际上是可以进一步放宽的。此外, 即使放宽了有关融资政策, 对于新近成立且规模嫌小的小额贷款公司而言, 获得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任从而资金支持, 仍然存在较大困难。
2.3 风险控制的不确定性
目前, 农村小额贷款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 不利于农村小额贷款的发展。一方面, 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加大了农村小额贷款的风险。自然风险是农村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农村商业性小额贷款是一种高度分散化的放款, 总体上使贷款风险度下降。但由于小额贷款主要是用于农业领域, 而我国农业生产靠天收的状况仍未得到彻底的改观, 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 当遇到大的自然灾害时, 将直接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 农民减收, 农户就会遭受大的损失, 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就面临着贷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这也是小额信贷业务中产生呆坏帐最主要的原因。另一方面, 小额贷款公司也面临着市场风险, 由价格、利率或汇率等经济原因而产生的不利波动。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农产品的趋同性和价格及供求信息十分缺乏, 面临严重的市场风险。一旦价格波动不利, 出现亏损, 影响贷款归还。最后, 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意识不强。在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过程中, 国家明确规定要建立准备金制度和风险保障基金等风险控制措施, 但目前大部分的小额贷款公司仍然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实施条例与办法。另外部分公司出现单笔大幅超过贷款额度的现象, 这将进一步加大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风险。
3 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建议
3.1 准确定位
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机构地位, 解除阻碍其长期发展的枷锁。应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的实际, 抓紧研究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立法问题, 提高立法层次。结合我国国情, 建议国家制定《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法》、《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法》、《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吸收社会存款;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坏账准备金等在成立初期可以按央行公布的标准适当降低;对于发放给贫困农户的低息贷款国家给予政策性贷款利差补贴;允许申请央行再贷款、提供与其他商业银行同等的征信和支付结算体系等各种服务;建立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规范其内部管理等。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地位, 使其在金融维权、税收优惠等方面与正规金融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以保障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权益, 同时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义务和接受法律授权部门的监督。目前, 银监会和央行达成一致, 央行推动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 在自愿的原则下, 可以依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和《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 转变为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
3.2 开辟融资渠道
从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状况来看, 后续资金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对于我国来说, 目前扩大资金来源的思路大致有三条, 第一, 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比例。放宽一些经营情况良好、内控水平高的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比例。可根据其具体经营情况, 允许其融入资金不超过其自有资本1.5~3倍, 增强其放贷能力, 解决其造血功能。逐步允许良好经营记录、内部控制水平高的小额贷款公司根据资金头寸情况开展拆借业务, 通过资金调度, 有效利用闲置资金。第二, 申请正规金融批发贷款。由国家财政、政策性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建立小额贷款再融资基金, 将资金“批发”给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则充当零售商, 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 重点解决小企业和“三农”的资金需求问题。第三, 与外资合作。许多外资机构对于中国农村金融这片广阔的市场非常感兴趣, 但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身份不明确, 一直没有下文。政策的不明朗实际上制约了这方面的合作, 希望央行尽快明确商业性小额贷款组织定位, 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 从长期来看, 在运行状况、监管及相关配套政策等条件成熟时, 还是应该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吸存, 当然, 应面向特定群体, 严格控制范围。
3.3 加强风险控制
第一, 建立小额贷款担保机制, 由地方政府为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相对应的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政府每年拿出补贴与企业的贴息成立担保基金, 通过担保基金的杠杆效应扩大小额贷款。第二, 由财政出面建立一个风险补偿基金。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放贷过程中产生的不良贷款, 经过财政审核认定属小额贷款公司尽职尽责的, 可通过风险机制按一定比例给与补偿。第三, 构建严密的征信体系。切实做好“贷前调查, 贷中审查, 贷后检查”工作, 及时动态掌握客户资金使用情况。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尚不具备接入征信系统的条件, 目前可通过其开户行或当地人民银行在程序合规的前提下提供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同时, 央行应尽快开发接口软件, 将小额贷款信息整合到征信系统之中, 使信用报告的内容更加准确和丰富。还要加大培训力度, 鉴于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人才短缺的状况, 可由当地人行、银监部门和开户金融机构代为开展金融法律法规、风险内控、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提高公司员工的金融理论水平和业务操作经验, 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在现有情况下, 小额贷款公司除了要充分利用其他商业银行共有的客户信用信息外, 还要积极参与当地人民银行牵头开展的农户信用体系建设, 尽可能实现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切实防范信贷风险。第四, 严格要求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必须选配具有金融从业经历、并从事过银行业管理的高管人员担任小额贷款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以提高公司经营管理水平与风险控制能力。在内部管理架构中, 必须设置监事长或风险管理岗位。
摘要:作为一种融资创新手段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 对缓解农村金融供给, 促进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 分析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不具有合法身份, 缺乏有效监管;只贷不存, 造成资金短缺;风险控制的不确定性等, 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其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高晓燕、惠建军、马文赫, 略论小额贷款公司所遇困境与可持续运营[J].现代财经, 2010, (6) :10-14.
[2]银监发 (2008) 23号, 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2008.
1.委托村组干部清收,充实不良贷款清收力量
根据村组干部对农信社的清非工作支持力度、自身工作能力、责任心和在农户中的威信,结合各村的信用状况,利用村组干部对辖内农户底子清、情况明的优势,对额小、面广的散户存量不良贷款,由农信社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以农信社认为有必要委托清收的不良贷款采取“发包”方式,与村干部签订委托清收协议,通过合理核定清收费用,按照现金到账金额进行结算并按收回不良贷款数额,实行比例报酬。
2.委托社会力量招标清收,多渠道消化历史包袱
充分利用一些外部人员与贷(保)户之间的特殊利害关系(比如上下级关系、利益互惠关系、招投标关系等)进行清收,利用贷户害怕政治前途、经济利益受损、工程承包受阻等心理,积极争取其所在组织的支持,对贷(保)户进行施压,促其归还贷款本息。对符合条件的不良贷款招标给符合条件的知法、懂法,有一定地位、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特殊利害关系人,与他们签订清收协议,拉开现金收回与处置财物收回的报酬比例,提高现金收回率,降低财物处置收回率,从而避免由基层农信社各自为政、单独清收效果差的问题。
3.打包現金买断清收,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
即对农信社不良贷款以低于账面价值的市场价出售。通过这种市场化运作方式,购买方可以低于不良债权账面价格买断农信社不良债权,采取公开出售和议价出售等方式,坚持以现金买断为主,财物抵偿为辅的原则,将农信社不良债权转移给那些有能力收回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允许他们在不高于账面价值的前提下合法清收,从中赚取一定的差额作为报酬。
4.利用新闻媒体公告清收,制造社会舆论压力
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和乡村墙报、公告栏实施社会曝光,进一步施压,对赖皮户、失信不良贷款户的身份信息、住址、结欠贷款本息金额等进行公示,让其在社会上无处立足,利用社会舆论所产生的压力,敦促其归还不良贷款。
5.整合资源,成立专职清收队伍集中突击清收
通过整合资源,在对辖内外出打工人员贷款摸底统计的基础上,对地域相对较集中的打工人员贷款,组织专人统一清收。对有回收价值的不良贷款,由县级农信联社风险资产管理部门制订清收方案,分管领导审批,定时间、定人员、定费用标准清收。对外出信贷清收人员采取先由单位垫付一定的费用,根据收回贷款的多少,按制定的奖励办法进行计奖和报销差旅费,直接兑现到清收人。解决外出清收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大清收工作力度。
6.根据具体形成因果,分门别类让利清收
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由于一些不良贷款逾期时间长,且原贷款时约定利率比现在普遍高,逾期加罚利息多,往往利息早已超过本金,使得一些有一定还款能力想还却又无法全额偿还的贷户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形成呆账。针对此类不良贷款,在清收过程中采取灵活措施,由借款人提出申请,信用社核实取证,联社风险管理部门按照借款人的具体家庭状况进行让利清收审查,实行减免加罚息或缓收利息,达到挽救农信社不良信贷资产的效果。
7.在农村适时培养一批清收不良贷款情报人员,提高收集不良贷户信息能力
对于一些贷户长期外出,催收人员因信息不灵无法催收到位和少数“赖债户”拖欠债务等情况,创新催收方式,在各村镇广泛安插“耳目”,利用信贷人员熟悉的人际关系,多渠道收集和掌握不良贷户的资产变动状况,尤其是借款人的经济往来信息,产品销售信息,应收帐款信息,资产处置信息等。这些信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发现有利因素,立即采取措施。创造出收回不良贷款的必要条件。对能提供债务人及其财产线索者,根据所供线索使法院得以执行或农信社收回贷款本息的多少,联社应出台奖励措施,给提供线索者可按收回贷款本息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同时对情报人员的身份做好保密工作。
8.积极开展违规责任贷款组织协助清收,提高员工清非工作积极性
违规贷款专项治理是农信社开展案件专项治理的有效载体。违规贷款所引发的案件比其他案件潜伏时间长,更隐蔽,而且危害性更大,因此,案件治理工作应把违规贷款治理作为突破口。不能只开展贷款本息对帐工作,不能发现了几个问题,处理了几个人就了事,还应当充分利用贷款本息对帐所取得的成果,把重心放在督促员工自觉清收违规贷款上。同时组织上应当考虑到仅凭违规责任人单打独斗的个人能力的大小、收回把握的多少,适时组织力量协助清收,达到教育责任人本人与集体利益不受损失的双重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农信社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才能促进农信社快速健康发展。
【农村小额贷款问题探析】推荐阅读:
农村信用社的小额贷款09-22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联保贷款探索09-06
小额贷款发展研究问题07-03
浅谈小额贷款问题10-29
个人小额贷款的有关法律问题12-09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论文06-17
小额担保贷款创业05-23
小额贷款申请要求06-02
刚工作小额贷款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