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科学发展调研报告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科学发展调研报告(共10篇)

乡镇科学发展调研报告 篇1

乡镇书记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林业、土地、司法等部分业务职能的上收,使得乡镇的职权越来越小,造成部分乡镇处于留守“内阁”状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乡镇职能如何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根据州委组织部关于举办全州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班的通知要求,我们组织调查组,深入到我县部分乡镇,对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职能等方面进行调研,现就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政府职能职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现状

目前乡镇政府承担的主要职能职责

根据工作对象,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目前乡镇政府所发挥的基本职能:一是乡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人民群众;二是乡镇政府对上级政府和部门;三是乡镇政府对本机关的行政干部。

从第一个方面看,乡镇政府的职能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场秩序维持、突发性事件的处理、民政优抚、纠纷调解、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等。综合来看,主要是提供秩序、提供公共服务和发展农村经济三项。

从第二个方面看,乡镇政府的职能包括“防火墙”和贯彻落实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如计划生育、耕地保护等。所谓防火墙,其基本着眼点是保证墙内的安全,而不是扑灭墙外的火,因此它与乡镇政府为本行政区域内提供秩序的功能相仿,但又不完全一样。比如,上级政府为防止在重大活动期间出现上访事件,要求乡镇提前排查不稳定因素的工作。

从第三个方面看,乡镇政府要为自己的干部提供基本的生活待遇,并制定一系列的工作规则,保证整个行政系统正常运转。从实践看,干部的基本生活待遇问题是乡镇政府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因而是乡镇政府的头等大事。

二、税改后乡镇政府履行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工作不但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一些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很快凸显出来,给乡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目前乡镇履行职能存在“不适应”的表现

1、乡镇职能仍然存在错位、越位、缺位的现象。一是乡镇职能错位。主要表现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管理、经营等多重角色。二是乡镇职能越位。乡镇作为基层政权组织,直接接触农民群众,也承载

了农民群众众多的期望,加上计划经济体制下乡镇管理模式的定势影响,乡镇职能仍然出现泛化现象,政府管的事情很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包,收税收费、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就像一个全能政府,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该放的权不放,强制农民干这干那、干涉农民生产经营,随意替农民决策。很多需要市场本身解决的问题,政府却要下指标、定考核。三是乡镇职能的缺位。《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缺位”的情况由于教育、卫生等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实际上乡镇政府已经不履行这些职能了,但这些指标考核没有少,这就带来不少工作没有做到位和没有做的现实。

2、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不适应。长期以来,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机关干部几十年来所贯行的“安排生产、催

粮要款、刮宫引产”,曾一度是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和乡镇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现在,不仅

沿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取消了,国家还给予农民各种补贴,由“多取少予”变为“只予不取”。过去,以农业税费为抓手,用简单的行政命令,迫使农民种这种那。现在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明确,各项政策深入人心,农民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单纯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已经没有了市场和空间,也失去存在基础和意义。乡镇工作“失重”,干部心里“失衡”,整天围绕群众忙一些“芝麻绿豆”的事,一些乡镇干部因此无所事事、迷茫困惑、消极失落。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大多数乡镇干部心里准备不足。

3、发展思路不适应。长期以来,农业税费一直是保证自身运转、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财源。农业税取消后,虽

然有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是一个定数,且重在维持乡镇基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偿还债务、发展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农业无税,乡镇无钱,财源枯竭,这对于长期习惯就农业农村抓农业农村的乡镇干部来说,是最大难题。

4、管理模式不适应。乡镇是我国政权结构的最基层,乡镇以下的村组依法实行村民自治。但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往往以行政任务的方式把农业税费等法定事项交由村党总支和村民委员会执行完成,并对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生产、经营等具体活动加以干涉,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领导管

理,实际上把村委会当作下属行政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重新修订和农业税的取消,使乡镇与村组行政化联系和被广大农民奉为天经地义的“皇粮国税”这个核心纽带不复存在,如何在推进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行对村组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成为乡镇必须解决的迫切课题。

乡镇履行职能存在问题的原因

从农村税费改革到现在,乡镇在转变政府职能进程中表现出速度不快、动作不大、效果不明显,究竟是什么原因影响、阻碍着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时,普遍反应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体制因素。一是责任与财力不相称。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足额及时到位,乡镇政府预算内的财政保障水平有年提高,但是这种提高只是相对改善了人员和公用经费的供给,也就是 “养兵的钱相对多了”,但乡镇政府干事的钱仍然非常紧缺,绝大部分乡镇政府是“有钱养兵,无钱打仗”。在一些乡镇中,仅有几个乡镇向县财政做贡献,其余乡镇还都需要县财政补贴。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乡镇没有多余的财力用来兴办公益事业、开展公共服务,无论怎样强调乡镇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只能是空谈。二是责任与权力不对等。乡镇干部普遍反映乡镇权力被缩小、职能被收缩,但责任并未

减少。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常常运用权力势能和利益控制权,把相应的主要工作责任强加于处于弱势地位的乡镇,形成权与责的严重失调,产生条块关系的许多矛盾。三是“全能政府”的模式未根本转变。部分乡镇工作还在靠传统的行政体系和行政手段,工作上无所不包、无所不管。农技、农机、计生服务站、畜牧兽医站等机构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还未完全分离,政事不分,部门职能政府化。运用行政命令手段,随意剥夺村委会的自治权利,政社不分,村级职能政府化。四是考核乡镇政绩指标体系不够合理。有人把乡镇形容成:残缺不全的政府、残缺不全的职能、残缺不全的部门和包罗万象的责任。可在对乡镇的考核上并没有因天生残疾而放松,县直各个部门都对乡镇制订各种各样严格的考核标准,动不动就搞检查评比,乡镇疲于应付。而且在考核的标准作出了许多硬性的规定,把机构编制、人员配备、设备添置、资金使用等作为指标,动不动就扣分,形式主义严重,不注重效果,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乡镇买部门的帐。由此而出现了乡镇不能搞的事情,通过考核逼着搞;乡镇不能办的事情,通过考核逼着办;乡镇干不好的事情,通过考核逼着干;乡镇不愿说的话,通过考核逼着说。乡镇对此苦不堪言。

2、工作因素。转变政府职能应该是转型时期乡镇的一项中心工作,但实际上,由于上下改革不同步,上级给下级

指令性的中心工作头绪多,各种检查不断,致使乡镇主要领导整天忙于应付大量事务性工作,很少能腾出时间抓政府转型、抓为农民服务。另一方面,由于目前乡镇政府收入渠道单一,资金不足,迫使主要领导为了开门过日子,就得忙于跑资金,无暇顾及职能转变工作。

3、干部因素。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部分干部习惯于老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跳不出“吃财政饭”,拿固定工

资的束缚,缺乏创业精神和进取意识。据调查,部分干部对对农村改革的背景、形势和任务认识不清,缺乏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干部。事务型的干部多,经济型的干部少;行政管理型的干部多,技术服务型的干部少。部分干部的的素质和能力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不少乡镇虽然制订了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考核落实难、考核量化难、考核兑现难,使一些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四是一些干部效能意识和服务理念薄弱,当前一些乡镇人浮于事、效能低下状况仍然存在。特别是当前乡镇干部待遇普遍偏低,加之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领导职数减少,广大中层干部感觉提拔无望,难免产生悲观思想,缺乏进取精神、服务意识。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部分乡镇干部存在茫然失措、畏难压头的思想,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心中没有底。

4、群众因素。一是部分农民的觉

悟较低。农业税免征后,基本消除了农民的显性负担和隐性负担,调整了农民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一方面确实缓解了以往部分地区干群矛盾突出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部分农民极端个人主义抬头、集体主义观念更加淡漠的问题。导致大部分乡镇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处于“老办法不能用,新新办法不会用”尴尬境地。在经济上没有制约手段,工作上又不能搞强迫命令,只能采取协商、发动、示范、服务等方式开展工作。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由于个别农民的不理解、不支持,乡镇政府和村组干部无法通过“一事一议”来兴办公益事业,农村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失修,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也影响了发展。还有一些地方出现农民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建房的情况,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次上门做工作,占地农户根本不理解。政府想通过法律渠道进行解决,而法院根据内部内部精神拒绝受理涉农诉讼。时间拖延下

乡镇科学发展调研报告 篇2

一、乡镇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1. 指标选取原则。

乡镇是由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多方面的, 任何单项指标都无法全面而客观地反映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所以需要构建一套指标体系进行全面的评价, 该指标体系即是利用多个指标从不同侧面、方位、多角度地对区域经济社会进行评价, 要具有导向性、公平性、可操作性和绩效性。

2. 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

根据指标选取的原则, 将指标体系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一类是社会人文发展水平指标进行乡镇科学发展定量评价。

反映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农村经济总收入X1、农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比重X2、工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比重X3、耕地面积X4、粮食总产量X5、农村用电量X6、农业机械总动力X7、乡镇企业产值X8、乡镇企业上缴税金X9、乡村劳动力占农村人口比重X10, 共10个指标。涉及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农业生产、乡镇企业、劳动力情况。

社会人文发展水平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X11、总人口X12、非农人口比重X13、年末出生人口X14、小学初中学校个数X15、师生人数比X1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所X17、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X18, 共8个指标。涉及乡镇人口、城镇化、农民生活、教育文化水平、社会保障等。

3. 评价方法选择。

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降维方法, 将指标中相关性较高的变量转化为相互独立或不相关的变量, 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因子分析是把关系比较密切的、相关程度较高的几个变量归为一类, 每一类组成一个因子, 用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运用这种分析方法, 可以方便地找出影响乡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 通过线性加权法对各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进行定量评价。

4. 评价体系计算过程。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法, 建立因子分析模型, 具体步骤如下:

(1)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消除量纲。

(2)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及其特征值、特征向量。由特征向量构成的矩阵A= (aij) , 称为因子载荷矩阵。

上式中的F1, F2, …, Fm称为公共因子, εi称为Xi的特殊因子。

(4) 确定因子贡献率和累计贡献。

(5) 对因子载荷阵作正交旋转。

(6) 计算因子得分, 权数是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7) 计算综合得分。综合得分反映各乡镇经济总体发展程度。标准化处理的结果使得最终得分没有满分, 零分表示乡镇的平均水平, 正分表示高出平均水平的程度, 负分表示低于平均水平的程度。

二、乡镇科学发展实证分析———以孝义乡镇为例

2014年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价结果显示, 在全国百强县市中山西省孝义市排名第65位, 是山西唯一入围的县级市, 这是孝义市自2007年至今连续7年入围全国百强县市榜单。孝义市是山西“扩权强县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双试点, 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等方面走在全国其他资源型市县的前列, 这与孝义各乡镇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目前, 孝义市所辖7个镇、5个乡, 乡镇总面积819.51平方公里, 占孝义市总面积的86.63%。人口27.98万人, 占全市总人口的58.0%。乡镇企业总产值308.77亿元, 占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7.2%, 且各乡镇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条件各不相同, 在资源型县份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鉴于以上考虑, 本文选取山西孝义为例, 对乡镇发展进行评价研究。

1. 运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计算相关系数矩阵。

2. 计算变量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以及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由表1可以看出, 前4个主因子的贡献率达到84.869%, 因此选择这4个作为主因子进行分析。通过碎石图 (见图1) 也可以看出:第1个因子特征值很高, 解释原有变量贡献最大。以此类推, 特征值逐渐变小, 第5个以后的特征值越来越小, 解释原有变量的贡献很小, 因此提取4个因子是合适的。

从表2可以看出:

第一主因子在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乡村劳动力占农村人口的比重、年末出生人口、农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比重等指标上有较大的正载荷, 因此该主成分主要表明农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 作为乡镇农业指标。

提取方法:主成份 旋转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证交旋转法a.旋转6次迭代后收敛。

第二主因子在农村经济总收入、工业收入占经济收入的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乡镇企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师生比等指标上有较大的正载荷, 因此该主成分主要表征乡镇经济发展规模及水平, 作为乡镇经济发展的指标。

第三主因子在总人口、非农人口比重指标上有较大正载荷, 表明人口是劳动力的重要基础, 因此该主成分主要反映劳动力方面的情况, 作为劳动力的指标。

第四主因子在乡镇企业上缴税金这个指标上的载荷大, 反映乡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因此该主成分反映了乡镇的工业发展概况, 作为乡镇工业指标。

3. 计算各乡镇综合因子得分, 列出因子得分表, 并以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 计算各乡镇的综合测评得分, 公式如下:

其中ZF为各乡镇的综合得分, FAC1_1, FAC2_1, FAC3_1, FAC4_1为各乡镇的因子得分, 系数为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综合得分高低表明乡镇的综合经济实力强弱, 详见表3。

4.综合得分的结果分析。综合得分量化反映了各乡镇经济总体发展程度。由因子得分矩阵可以看出, 在因子1上得分较高的有大孝堡乡、兑镇镇、西辛庄镇、下栅乡, 表明这些乡镇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南阳乡、柱濮镇等乡镇得分为负数, 表明乡镇农业发展落后。在因子2上得分较高的有梧桐镇、兑镇镇, 表明这些乡镇的经济综合实力较高;驿马乡、下栅乡得分最低, 表明乡镇的经济综合实力较低。在因子3上得分较高的有阳泉曲镇、兑镇镇、高阳镇, 表明劳动力资源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较好;在因子4上驿马乡、梧桐镇和大孝堡乡得分高, 表明工业经济发展实力较强。

从综合得分情况看, 兑镇镇、梧桐镇、大孝堡乡、阳泉曲镇、高阳镇这五个乡镇的得分为正, 排名位居前五, 表明乡镇的总体发展程度较高;驿马乡、下堡镇、柱濮镇、西辛庄镇、下栅乡、杜村乡、南阳乡这七个乡镇的得分为负数, 表明乡镇的总体发展程度较低。

三、对策建议

乡镇是县域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主体, 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 是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支撑, 加快乡镇科学发展事关县域科学发展大局。立足孝义各乡镇实际和评价分析结果, 结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建议如下。

1. 以中心镇和社区化中心村为抓手, 重点推进乡镇发展。

根据非均衡区域经济理论, 选择其中一部分发展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的乡镇重点发展, 通过政策、技术等措施的引导, 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向重点镇聚集, 让重点镇超前发展。依靠重点镇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地区乡镇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2. 进一步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乡镇和农村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农业的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 是集市场化、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社会化、企业化为一体的经营模式, 通过农业的产业化, 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3. 坚持走工业新型化道路发展乡镇经济。

乡镇要树立“工业立镇、工业强镇和外向带动”发展战略, 确立乡镇经济发展思路的定位要与乡镇的基本条件相适应, 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与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的加速融合, 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由小规模种植向规划带、规模经营区发展, 由传统的小作坊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 进一步扩大工业化发展新局面, 备足乡镇发展后劲。

4. 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深化乡镇企业改革, 合理调整、优化乡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推行多业并举, 发展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乡镇企业布局也应从分散型向相对集中、连片开发型转变, 提高乡镇企业的聚集效应。

摘要:乡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 是县域科学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极, 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方法, 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 对孝义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 以期为进一步健全孝义城镇体系及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乡镇发展,因子分析,评价体系,构建,对策

参考文献

[1]孝义市统计局.孝义市“十一五”统计年鉴2012[A]

[2]李中元.孝义发展报告[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3

[3]黄河, 郭小波.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 湖北经济, 2003 (12)

[4]徐充, 刘卫东.东北地区乡镇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J], 乡镇经济, 2005 (2)

乡镇科学发展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发展 科学

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11-004-01

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对发展十分重视,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是发展生产,保障需要,这是主要的、基本的,是起领导作用的经济法则。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讲过:发展才是硬道理。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认为: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体现我党对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和我国政策的连续性。

胡锦涛同志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此后他多次强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2007年10月15日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胡总书记从十二个方面论述了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十二个方面含盖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所有议题。每一部分都体现和渗透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精髓。

一、发展是贯穿十七大的主线

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发展”一词在十七大报告中总共出现了281次,是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况且分布报告的各个部分,理所当然成为该报告的主题词和主线。为了清楚表明此主题词的出现情况,我们随机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分析,结果如图所示。

二、发展的方式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的发展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就必须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发展的国际环境是在国际社会和平的条件下发展我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和改革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而且我们的发展是协调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共同的发展,是持续的发展;发展过程是要注意保持安全,在安全的状态下发展经济。最终就是在一个和谐环境下,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三、发展的对象

一切发展都必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进行,因此发展首先是发展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的事业、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不但要发展城乡经济,而且要发展区域经济,地区经济;特别是要发展两岸的关系,加强两岸的合作。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没有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断推进,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仅经济发展难以持续,而且最终经济发展也难以搞上去。要坚持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时又要切实防止片面性和单打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

约发展的局面。

四、发展的目的

发展是为了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这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坚持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发展也是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只有社会进步、物质资料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才能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这一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推进各方面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应对全球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能力、增强解决我国发展面对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增强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能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彻到科技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始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五、结论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中的发展内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无论是对发展方式的阐述还是发展对象的界定和分析,以及发展目的的论证方面都是十分科学和精辟的,可以说报告的本身就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精髓。因此我们分析发展的方式、对象及目的同时也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生活当中学习科学发展观、自觉应用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和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53.7.29).毛泽东文集,6:289

[2]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1.18-2.21).邓小平文选,3:377

[3]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的讲话(2000.10.8).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91-92

[4]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3.10

[5]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2007.10.15

乡镇科学发展调研报告 篇4

中共涧池镇党委书记

黄邦平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作为基层政府,原有工作方式方法与农村发展不能相匹配,只有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实现农村社会经济事业文化全面发展。

一、破除“为学习而学习”的思想,牢固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目的是推动工作更上一层楼,作为乡镇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习阶段显得十分重要。目前,乡镇党员干部存在着一是碌碌无为“不爱学”,二是装点门面“不真学”,三是急攻近利“不深学”,为学习而学习,学习是领导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为论、无用论、无关论”扎根于部分党员干部心中。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坚持三个结合: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解决党员干部党风党纪党性不强,创新学习方式,在提高学习

—1— 实效上下功夫。破除金钱万能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认真查找剖析在工作作风、思想理念、管理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查找原因,剖析症结,寻求对策,做一名适应农村发展的复合性人才,改变遇事躲避、推委局面,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推动当前工作相结合,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理论武装头脑,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推动当前农村各项工作上水平。

二、破除“小富则安”的思想,牢固树立奋勇向前的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我们只有坚持发展的理念推动农村经济事业发展。“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了换几个油盐钱”的思想在农民群众中根深蒂固,在发展中缺乏闯劲、韧劲,过着吃饭—上工—睡觉“三步曲”,极易“小进则满,小富则安”,认为不愁吃不愁穿就是小康,习惯过平稳日子。部分乡镇党员干部中也存在着懒、散、躲等思想,端着铁饭碗,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不想闯,不敢闯、不会闯。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理念,创新机制,拿出闯、猛、进、干的勇气,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通过为群众提供信息,走信息致富道路;通过一对一结成对子,—2— 手把手的教,与农民群众合资,引导农民群众走上致富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方式方法,开阔视野,找到差距,改变群众“小富则安”的思想,大力营造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牢固树立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观念。

三、破除“等靠要”的思想,牢固树立主动出击的观念

乡镇基层抓发展,受地域、环境、资源等因素限制,先天优势不足,单靠上级优惠政策谋发展是不现实的。乡镇要想在发展中有所作为,等要靠思想只会贻误战机、错失发展,所以只有坚持“以民为本”,走群众路线,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化“危”为“机”。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发展思路,更新观念,到群众去,从群众来,发展中集聚群众的智慧,找准乡镇发展的路子,突出特色,改变无钱办不好事的观念;比如我镇在去年国道点亮工程中,是在无任何项目支持,而且镇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启动的,但得到了群众的积极支持,一举完成了投资60余万元的路灯安装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突出学习实践活动这条主线,把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创新机制,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他们自觉融入到发展中来,增强抓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主动抓好产业调整、项目发展,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3—

四、破除“大而求洋”的思想,牢固树立实事求实的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好各方面利益,一切从实际出发,实现跨越发展。乡镇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矛盾纠纷、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基础设施等成为了乡镇工作“四步曲”。我们应该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不夸夸其谈,不浮于形式,不弄虚作假,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事,做人民群众的勤务兵;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性、艰巨性,提高想问题、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转变政府职能,以群众为中心,提升服务水平,做人民群众的领头雁。

乡镇科学发展调研报告 篇5

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乡镇一级基层组织来说,这既是转变职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小村镇是一个撤乡并镇后组建的新建制镇,机构臃肿,人员富余,人浮于事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由“催粮要

款、刮宫引产”向“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对此,镇党委、政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突出抓了“两个强化”、“三个创新”。

好范文版权所有

坚持“两个强化”,打牢转变职能理念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镇农村改革和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以和的比率快速增长,成为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但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镇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全面分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既有发展亮点日益增多,整体工作全面推进的可喜局面,更有发展后劲不足,难点问题不断显现,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干部服务意识不浓等因素。现实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大都与乡镇职能“错位”、“缺位”有着直接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教育干部,用正确的政绩观武装干部,尽快实现乡镇职能的转变。

强化政治思想教育。一是利用各种会议组织镇村干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胡锦涛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把全镇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使镇村干部充分认识转变职能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只有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才能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采用电化教育等形式大力宣传那些埋头苦干、乐于奉献、政绩突出的先进典型,在组织干部观看郑培民、郭秀明等先进人物事迹录相的同时,运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进行生动实际的启迪教育。镇党校把树立科学发展观作为培训镇村干部的重要内容,集中进行学习教育。三是镇村两级党组织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党内民主生活会、班子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认真进行对照检查,不断提高镇村干部对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加快转变职能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好范文版权所有

乡镇发展调研报告 篇6

一、狠抓园区和项目建设。一是加快生物产业园区建设。经与希力药业沟通,明年企业将投资1.4亿元,在园区内实施希力药业搬迁扩能、三倍体丹参育种、生物化肥生产基地三个项目入驻工作;二是推进钢延产业园区建设。督促平安矿业加快钢延产业园区土地整理进度,并帮助企业解决建设中引发的各种问题,保证园区建设顺利实施,确保完成园区土地平整增加200亩、总量达到1000 亩;三是积极推进建龙公司投资5亿元的大棒材项目落地开工。

二、推进重点企业提产增效。加快生华矿业集团实质性整合,帮助企业尽快完成矿权过户手续审批等工作;继续推进博信矿业公司与帅宝矿业公司整合重组,使其整合建材矿山企业达到4家,并加快帅宝矿业一期工程建设,使企业年产200万吨石子生产线项目尽快竣工投产;大力扶持国大矿业、平安矿业公司发展,实现年产原煤40万吨、铁精粉5万吨目标;做大做强果品加工企业,支持市级龙头企业三兴食品有限公司3000吨果丹皮扩建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提高企业产能和效益水平。

三、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一是大力推进造林栽果。在完成今年造林栽果苗木补植、检查验收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宣传与指导,做好2014年造林栽果摸底调查、地块规划设计以及苗木统计、调运、栽植等基础性工作,完成13个行政村、2000亩造林栽果任务,同时谋划果园水利配套等设施建设。二是稳步推进扶贫开发。加强与省国富投资集团、市侨联等扶贫部门的联系,并取得县扶贫办支持,围绕产业扶贫、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发展林果、药材种植为主,推进八道河、拨东两个村扶贫开发进程,争取早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同时启动实施白毛甸子村扶贫开发,年内完成扶贫规划制定、上报以及贫困户、五保户信息录入等基础性工作,并发展规模化养殖户30户。

四、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以“四清”、“四化”为重点,启动实施国道112线、县级路半苗线沿线的荞麦岭、水泉甸子、土城头、平安堡等6个村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制定和落实好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做好环境与大汽污染治理工作。支持建龙公司实施投资2亿元的排放设施改造项目,减少大气污染;加大对柳河周边非法采砂、公路沿线粉煤厂和群众私自焚烧秸秆行为的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染,有效改善镇区空气质量。

五、切实加强和改善民生。认真落实好省、市、县各项惠农政策,保证种粮直补、退耕还林等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认真做好农村低保、重大医疗救助等工作,确保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狠抓安全生产、防火防汛、社会维稳、食品药品安全、计划生育、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乡镇科学发展调研报告 篇7

调研组在宿迁调研了该市创新券发展情况, 与宿迁科技局和财政局等相关部门、高新院所、企业开展座谈;座谈会上, 科技局局长罗扬汇报了该市实施创新券的背景、做法和成效, 郭铁成副院长对该市完善创新券政策提出建议。在南京高新区调研了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 与高新区人才工作办公室王小敏主任进行会谈;现场考察了鼎泰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先进化工环保技术研究所等企业, 同企业代表开展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彭春燕博士、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曹爱红博士, 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企业创新研究中心、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相关同志参加调研。

科学推进乡镇及村屯文化建设 篇8

关键词:乡镇综合文化站;科学推进;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17-01

实践证明,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必须以加快农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从地方的具体情况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村文化站健康发展,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开拓人才队伍建设的渠道和机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民对文化要求将愈发旺盛。但农村文化建设始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我省某市所辖县及市区乡镇,共27个乡镇文化站,基本上一站一人,一人兼多职,管文化又管计划生育、妇联、共青团、普法等。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个市在开拓人才队伍建设的渠道和机制上做了以下几点:一强化管理职能,把科学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乡(镇)级财政预算,纳入当地行政领导目标考核。同时开拓人才队伍建设的渠道,在社会上招聘人才,对招聘的人才全面考核,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同时,激活各项机制,给文化站长一定的人事管理权限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空间;2是把乡镇有些单位合并起来,如文化站、党校、成为教育学校、计划生育宣传站、科普技校、法制教育宣传站等单位合并起来成立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把各方面的骨干组织起来,由乡镇党委齐抓共管,由文化中心主任主抓,从而走向建设新农村大文化的变革,使文化站成为农村文化的组织、辅导、培训、宣传、教育、科普活动中心。文化中心主任管理日常工作,实现财务统一管理,一切收入统一核算,在岗人员统一指挥。在此基础上成立各种专门小组,制定系统的培训、活动计划,使文化站由过去的活跃农民文化生活转化到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上来。

二、乡、村、组三级农村文化网络建设思考

科学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就要抓好乡、村、组三级农村文化网络建设,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同时,加强文化站龙头的辐射作用,在适宜的时候将工作重点由乡镇转为村落,加强村屯文化建设。

具体做法:一是工作力量上倾斜。乡镇文化站要在乡镇党委、政府支持下,在制定农村文化建设规划时,把村落文化建设摆在首位,单独列条并纳入其中,组织专门力量分管村屯文化建设,经常研究本乡镇村屯文化建设现状,找准存在问题,制定发展规划。同时,要将村屯文化建设的任务量化成硬指标。

二是文化设施完善。文化设施是一个村屯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该村群众赖以开展活动、参加培训、展示自己精神风貌的主要场所。各地应利用现有条件,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情况下,集中使用,充分挖潜,办起多位一体的农村文化大院。使村屯公共活动场所不断充实内容,营造“以文化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文化活动渗透。乡镇文化站凭借自己设施、设备、人才、专业和身份的优势、策划、组织一些全乡镇范围的群众欢迎的丰富多彩、快乐有益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从而达到以乡镇活动促全乡活动,以活动带基层群众的联动局面。在活动中,乡文化站要不失时机地组织文化专职干部采取分片包干的方法或采取专题专人的方法深入到村屯群众中,现场帮带,引导村屯开展思想文化道德建设的各种活动,培训新时尚,建设新文化、弘扬新道德、普及新知识、增强新文化对农民的召唤力或诱惑力,给人以精神上的感染,促进村级文化建设,为重建新时期的社会道德规范服务。

三、科学推进综合文化站建设的探索

(一)兴办集镇文化中心。

集镇文化中心是在乡政府领导下的文化、电影、广播、体育、图书、书店等企业单位的综合性事业机构,是在办好文化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文化站是办文化中心的基础。集镇文化中心建立起来,文化站是其中的主要力量,是核心,并通过文化中心,更好地发挥组织指导和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

(二)扶持边远地区农村文化专业户。

农村文化专业户,是指以农村家庭为基础,由家庭主要成员参加,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常年从事有偿服务的文化经营活动,其经营文化的收入成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有些市部分边远、偏僻的农村,分散少小型的文化专业户。所以市、县文化部门加强了对他们的领导管理和扶持。并协调集镇和边远地区村屯的关系,使集镇繁荣的文化直接影响到村屯,从而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

(三)开展农民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小组活动,指的是农民利用自己的自由支配时间开展一些满足个人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需求的活动。农民文化生活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就给赌博造成可乘之机,所以在村屯开展农民兴趣小组活动非常必要。在消遣和娱乐时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流思想,增强集体主义意识,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四)抓好普及提高。

要科学推进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城市文化先导作用和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带动中小集镇,影响广大农村。用科学发展观,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农民,使他们在文化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市艺术剧院,市群众艺术馆要经常举办文化下乡演出活动,文化企联姻下乡宣传演出活动,文化业务考核指导活动,农民文艺调演活动,用活动引导农民广泛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吸收现代城市文化的精华。笔者深入乡镇调查说明,科学推进乡镇综合文化建设就要在乡(镇)文化走向城市文化过程中,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培养新的人才,焕发出自己的生机。所以说抓好普及与提高非常重要,地市、县两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要想充分发挥城市文化的示范作用,关键是抓好培训,重点是文化站长的培训,每年可举办一至二期乡镇文化站长培训班,农村文化骨干培训班,培训各类人才。培训班可以聘请省、市内外专家来讲课。培训中组织示范演出和艺术辅导。让接受培训的人接参与、亲自體检,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9

一、现状条件分析

**镇现有经济果林情况表

2、配套条件。近二年通过我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已经大有改观,为本项目建设建设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3、市场需求。一方面上海人口多,又是国际性大都市,消费市场大,近年来黄桃供不应求,加上我们旅游镇有着丰富的旅游市场,地理条件属于江、浙、沪三角地带,高速公路、国道、航道交通发达,西邻姚庄黄桃基地,只要联手发展,共创品牌,整合特色经济果林资源优势,一定能推动农业及农业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姚庄黄桃基地对外号称2万亩,据了解,实种面积仅4700亩,目前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优势明显,但达到一万亩左右时,预计将会饱和,发展空间不大,因此,我镇要新发展黄桃,一般以5000亩为宜。

二、指导思想

根据党委政府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升我镇农业效益和以黄桃为主的经济果林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突出“挖潜力、建基地、抓龙头、兴果林”这一重点,利用整合现有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区域特色。通过引进建设,兼顾更新,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培育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以经济果林以黄桃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我镇农业和农产品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三、行动目标

选择团新、菖梧、新新、新义、五星村作为产业带,同时兼顾老果林改造,鼓励全镇农户种植,拓展以锦绣黄桃为主的经济果林面积,实施我镇经济果林五年行动。

1、新建锦绣黄桃生产基地5000亩。

2、更新拓展经济果林面积2200亩。

3、保留经济果林面积1800亩。

五年合计达到经济果林面积9000亩。

四、实施步骤、运作方式和经济测算

1、经济果林五年计划及经济测算,见下表

**镇经济果林五年计划

经济测算表

2、运作方式。本实施方案实行政府统一规划,成立专业农民合作社,规模经营、规范运作,各建设点的投资商及农户统一加盟实施,前期发展以外来示范户示范带动以吸引鼓励本地农户种植为主。

五、风险分析

我镇经济果林发展项目,由于规模大、周期长,一旦实施,风险也不可避免,主要是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

六、行动原则

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发展以黄桃为重点,兼顾果林改造更新和拓展,一定要统一规划,分阶段设施,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科技支撑,创新机制,典型引路,整体推进。

七、保障措施

1、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成立**镇五年经济果林项目领导小组,镇农技中心作为牵头单位,相关的各部门按照行动统一部署,明确工作职责,整合项目资源,合理推进,形成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分解任务目标,落实各项措施,建立一套有效的项目管理班子。

3、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市区对经济果林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

乡镇科学发展调研报告 篇10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将从今年9月份到明年2月底,在乡镇、村一级层面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最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党委、政府机关,如何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服务型乡镇机关建设,是摆在乡镇机关党委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推进服务型乡镇机关建设,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必然要求

乡镇机关是乡镇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服务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基本职能。创建服务型乡镇机关,是加强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乡镇机关党委应当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把服务型乡镇机关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载体和主抓手,精心组织,提前谋划,确保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确保机关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推进服务型乡镇机关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是前提

人是一切工作的主体。建设服务型乡镇机关,关键是要有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强烈服务意识的乡镇机关干部队伍。乡镇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与学习正确政绩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结合起来,尤其要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教育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教育,使乡镇干部真正具有良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乡镇干部要讲良心。所谓良心,即职业道德,是责任心、事业心的基础。要求乡镇干部讲良心,除了讲大道理外,更要讲小道理。要求乡镇干部对得起组织的多年培养,对得起百姓赋予的权力,对得起自己的干部身份,对得起这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工资待遇,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多办实事,深入民心,保持一颗勤廉之心、爱民之心和坦荡之心。

乡镇干部要有责任心。所谓责任心,即积极、认真、严谨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这就要求乡镇干部要把组织和领导交办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完成,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解决,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一丝不苟,条理清晰,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工作;遇事不推,碰到矛盾不回避,一抓到底;处处留心,发现问题及时主动去解决,不当旁观者,不做局外人;坚持原则,一是一,二是二,不降低工作质量、标准和要求。

乡镇干部要有事业心。所谓事业心,即理想、志向、目标、追求的外部积极表现。事业心是良心、责任心的更高层次。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每位干部追求的工作目标。考验乡镇干部有无事业心的标尺,就是老百姓经常讲的“平时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候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要达到这一层次,就要有勤学肯思、精益求精的习惯,知难而进、雷厉风行的作风,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胸怀。

三、推进服务型乡镇机关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是关键

提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发展是乡镇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想的是尽快致富,求的是市场信息,缺的是科技知识,愁的是市场销路,盼的是提供服务。这就要求我们乡镇干部熟悉掌握党的农村政策,宣传好各类支农惠农政策,引导激发群众的创业激情,及时准确传递种养加、产供销等方面的信息,帮助提供技术服务,当好群众增收致富的帮手。

提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谐稳定是乡镇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责任。乡镇干部要正确认识和有效疏导各种社会矛盾,科学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新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发展趋势,准确及时地掌握重点部位、重点人群的动态。善于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面对复杂问题和重大灾害、事故,要抓住主要矛盾,充分依靠群众,讲究方法,冷静分析,沉着处理。

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依法行政是乡镇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保障。乡镇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带头学习并认真执行法律法规,自觉把行政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调节利益关系。特别要运用百姓赋予的权力在为他们排忧解难的同时,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意识,规范他们的言行,共建和谐社会。

四、推进服务型乡镇机关建设,提高服务实效是保证

要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乡镇干部带着责任立足一线,带着感情贴近群众,带着问题走进基层,带着任务深入群众,带着思考走向实践,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力量在一线配置,干部在一线工作。实行机关干部全员驻村,要求全年有五分之二工作日下村、进企,做到“五个必到”,即:所驻村召开各类会议必到,村两委进行重大决策时必到,村里发生重大矛盾纠纷或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必到,夏季防台、清明防火必到,村里进行招投标等重大经济活动必到。给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重点工程政策处理一线、工作重点村、矛盾复杂村强化锻炼,学习技能,增长才干。

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乡镇机关干部要熟悉村情民意,做到“五必访”、“五必知”,即: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必访,村民代表必访,种养大户、个私企业主必访,低保户、困难户必访,上访户、重点户必访;所驻村的基本情况必知,所驻村发展目标和思路必知,所驻村的热点、难点问题必知,所驻村的不稳定因素必知,所驻村各项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完成进度情况必知。在畅通民意的基础上,针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要认真梳理,尽量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成效在一线体现,形象在一线树立。“一线工作法”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现代管理学原理和乡镇干部成长规律,既能体现出乡镇工作的成效,也能树立起乡镇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乡镇干部要把“抓发展、保民生、促稳定”作为自己的第一职责,静下心来,沉下气来,集中精力,主动深入村居、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从群众最希望的事情做起,时刻维护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河姆渡镇抓 机关作风建设唱好四字经

一抓。抓领导,先后三次召开机关作风工作大会,对全体机关人员进行机关作风建设教育。成立了以党群书记 为组长的机关作风领导小组,切实抓好机关作风建设。抓制度,先后制订了会议纪律制度、干部联村责任制度、机关值班制度、机关作息制度等规章制度,明确了机关工作的规范化要求。抓作风,制订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考核奖励机制,要求机关干部廉洁奉公、诚信守法,禁止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等活动

二学。学理论,每年制订机关党员干部学习计划,定期组织机关人员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时事政治、法律法规等知识,今年以来,已开展机关理论学习5次。学实际,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寻找解决对策,不断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深入基层,了解民意,向群众学习,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学先进,每年对获得各级各类先进的机关人员召开表彰大会,进行公开表彰奖励,并号召全体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先进,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在机关内部形成争优创先的良好氛围。

三干。干实事,转变工作作风,从文山会海中脱离出来,经常性下基层、搞调研、听民意,了解群众的需求,掌握第一手材料,将工作干到实处。干好事,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向全镇党员群众征集意见。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共收到群众反映的各类意见69条,已落实54条,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干难事,对村民上访、土地征用、突发险情等棘手问题,不推委、不扯皮。主动出击,通力协作,讲透道理、做通思想工作、算透经济帐,化难为简、各个击破,促成问题解决。

上一篇:诗词之乡下一篇:关于第九届学生会干部换届竞聘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