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 何其芳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秋天 何其芳(共7篇)

秋天 何其芳 篇1

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这是美国诗人狄金森写的《秋景》一诗,与何其芳写的《秋天》相比,二者写法上都讲究完整的形式、谐美的节奏;二者都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以写景写实为主,语言瑰丽多姿,色彩绚丽斑斓;二者都写了人的活动,情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二者抒发的感情也一致,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触动读者的心弦。但我更钟情于何其芳的《秋天》。

我们知道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就是诗歌,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烈向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早期作品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何其芳写这首诗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还是个20岁左右的大学生。可喜的这首诗能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出明朗纯净的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透出一种宁静悠远清甜清柔的氛围,意味情味既深又长。

诗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图画,构成了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丁丁的伐木声飘出幽谷,震落了清晨的露珠,不由让人想起《诗经》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的那邈远的意境。镰刀饱食了稻香,背篓里装满了竹篱间肥硕的瓜果,让人看到了丰收的农人笑盈盈、欣欣然;“栖息”一词,把秋天视像化了,让人感受到丰收后的农家的松弛、闲静。第二幅渔家归泊图,“冷雾”、“白霜”创造了一种清凉冷寂朦胧的氛围。圆圆的网收起的是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多么富有诗意,引人遐思。“轻轻”一词,渔家悠闲自得的神情,似在眼前。

尤其是第三幅少女思恋图。诗人娴熟运用了古诗词“感兴”的写法,由兴而感,由景入情,在寂寥的草野,蟋蟀声声,溪水清冽,出现了眼里梦寐秋天的牧羊女。一个问句“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语言摇曳多姿,诗味盎然。牧羊女眼里的“梦寐”更是意味隽永,是秋天的美景诗意?还是夏天夜里牧童炽热而又含蓄的表达?还是她心里萌动的喜悦与憧憬?“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夏夜》)。那牧羊女清纯明净的眼神,那似恋非恋梦幻般的羞涩的依恋,怎不让人怦然心动?内心微颤?

秋天 何其芳 篇2

--何其芳《秋天》一诗导读案例

作者:冉瑞清

诗歌教学、诗歌赏析以及语言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考测评及学生文学素养训练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要从总体上说出在教学中运用怎么样的策略与技巧来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提升功效,我倒是无从说起。那我就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何其芳的诗作《秋天》一课的教学组织及课堂效应方面来展示我和学生的读与悟的交织与碰撞。

首先,在教学的环节设计上,我以读为引,以读为结,来安排每一个环节,以读为线,以诵为果,把诵读贯穿始终。我一共设计了九大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查测字词,亲近作者,想象画面,畅谈感悟,品赏语言,辨悟美点,仿写诗句,归纳学法。撇开常规的环节不说,我就想、谈、赏、辨、写五个主体悟读环节来展现我们的课堂。

在导入范读、字词读懂、亲近作者后的试读之后,我引导学生想象物景人事之画面,感受具象与细节之美,分组让学生描绘画面,并讨论诵读的要求。学生领会了以声赋形的法则,通过声音的刚柔、轻重、高低来表现事物的特点,通过或坚定或游离,或高昂或低沉,或舒缓或轻快,或跳跃或延宕,或饱满或沙哑的声音来表现事物的情态。最后形成了各节诗的读法:首节节奏明快,声音饱满,有跳跃感;次节节奏舒缓,声音轻松自由,有舒适感;尾节节奏舒缓,声音绵延柔和,有沉思感。代表的诵读更见状态。

然后在畅谈感受,品悟诗作内容情感时,我又引导学生以声传情,学生在讨论情感时,得出了农家的兴奋,渔家的优越与牧羊女的幽思。在诵读技巧讨论中,学生有了明确的定位:要读出农家的自豪得意、高兴,要有激情的底子,欢快的声音,喜悦的表情;要读出渔家人恬淡、悠闲、自在,要有舒心的底子,飘逸的声音,自得的表情;要读出牧羊女的思念、痴迷、执着,要有沉思的底子,延宕的声音,出神的表情。

再次,在语言品赏中,学生立足作品画面画意,及自己的生活感受与经验,反叛了许多资料上的解读并质疑了作者的用词。一是写伐木声并非是以声衬静,而是以山谷之幽深反衬伐木声之响亮。突出伐木的有力和劳动的快感,并与下文的“饱食”、“肥硕”等词保持一致,表明丰收的喜悦,劳动的热闹。二是“栖息”一词与劳动丰收的内容及与畅快欢悦之情,不能很好的映衬,应该改为“跳跃”、“欢笑”一类的词。三是认为诗作不是由远及近的顺序,而是并列结构,只不过一二节诗广镜头,第三节有特镜头罢了。从内容层面上,有由劳动向爱情的层次递进的趋势。

二在辨析如境入味中,学生经过闭眼读味,深化内化感悟之后,他们对诗作意境的读悟,更是别有一番天地。人民教育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里有参考资料解读看作品的意境,这篇文章选自《中小学教材教法》2001年第11期,题目是《那么一种氛围--读<秋天>》,作者刘真福,文中认为三节诗的氛围分别是:农家丰收图--闲静,霜晨归渔图--宁静,少女思念图--清静。全诗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特征。而孩子们讨论之后,对比发出了质疑与争议,对导学案中的引导不满,他们认为三个小节,三个场景,三种意境,归纳出的结论是:农家丰收图--热闹欢乐,霜晨归渔图--宁静闲适,少年思念图--清甜幽远。这样理解更体现看来秋天的美的多层面性。

最后在仿写秋景凸显秋韵上,孩子们就诗兴大发。我要求孩子们写一句两句或几句皆可,连贯或不连贯皆可,目的是语言训练及诗味感悟。学生诵读自己的诗句入情入味,且佳句涌现:有写雾的,说“秋天披一袭白色的缥缈的轻纱,从天上飘落,游逛在群山之间”;有写露的,说“秋天在月夜之夜,洒落滴滴清泪,你在思念妈妈么?”;有写雨的,说“秋雨湿润了我的心,烦躁随风,狂热入潭,成长的我宁静了。”;有写月的,说“你远远的高高的静静的默默的守在天上云边,你就没有看见我的凝望吗?”。优美的诗句还很多,就此停笔,想来你也有思索、感悟、质疑了吧!

课堂演练完了,就借着顺风劲儿说点儿感受,诗歌悟读,教师的核心是要渲染出三大氛围:一是入画入情的想象氛围,二是入思入悟的讨论氛围,三是入情入味的诵读氛围。

最后附上何其芳的《秋天》及典型的解读以便诸位比较。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本文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姿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

全诗通过描写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营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秋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难得地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所谓氛围,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体性的境象、风神、气韵。它与严羽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气象有所类似,又有所不同,气象所指更为廓大,包括内容、形式各个方面;氛围似乎主要关乎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围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图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难状。”亦如唐人所言:“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但读之有感,了然于心,也应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用在这里才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背瓜果所伴随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来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秋天)西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画面在这里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在此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化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真是“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诗《夏夜》)。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时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这三节诗我们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景物与人事,这第三节真正写入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不这么写,难以入情、入神,诗就“飘浮”起来了。

总之,《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作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一不和谐地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赵荣

★ 《始读西山宴游记》导读(网友来稿)

★ 以案促改心得体会

★ 以技术创新促油田经济发展

★ 心系奥运健康成长导读教案

★ 小学导读 范文

★ 课文导读

★ 以案促改个人心得体会推荐

★ 以赛促学,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 以案促改专题党课资料

何其芳的诗 篇3

预言 季候病 脚步 慨叹 欢乐 罗衫 月下 休洗红 夏夜 赠人 再赠 圆月夜 声音 雨天 秋天 花环 河 黎明

预 言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呵,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本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青的神?

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里的月色,那里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你疲劳的奔波,

进来,这里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口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脚步知道每一条熟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青的神?

1931年秋天

季候病

说我是害着病,我不回一声否。

说是一种刻骨的相思,恋中的征候。

但是谁的一角轻扬的裙衣,

我郁郁的梦魂日夜萦系?

谁的流盼的黑睛像收女的铃声

呼唤着驯服的羊群,我可怜的心?。。

不,我是梦着,忆着,怀想着秋夭!

九月的晴空是多么高,多么圆!

我的灵魂将多么轻轻地举起,飞翔,

穿过白露的空气,如我叹息的目光!

南方的乔木都落下如掌的红叶,

一径马蹄踏破深山的寂默,

或者一湾小溪流着透明的忧愁,

有若渐渐地舒解,又若更深地绸缪……

过了春又到了夏,我在暗暗地憔悴,

迷漠地怀想着,不做声,也不流泪!

1932年

脚 步

你的脚步常低响在我的记忆中,

在我深思的心上踏起甜蜜的凄动,

有如虚阁悬琴,久失去了亲切的手指,

黄昏风过,弦弦犹颤着昔日的声息,

又如白杨的落叶飘在屋檐的荒郊,

片片互递的叹息犹是树上的萧萧。

呵,那是江南的秋夜!

深秋正梦得酣熟,

而又清澈,脆薄,如不胜你低抑之脚步!

你是怎样悄悄地扶上曲折的阑干,

怎样轻捷地跑来,楼上一灯守着夜寒,

带着幼稚的欢欣给我一张稿纸,

喊着你的新词,

那第一夜你知道我写诗!

慨 叹

我是丧失了多少清晨露珠的新鲜?

多少夜星空的静寂滴下绿阴的树间?

春与夏的笑语?花与叶的欢欣?

二十年华待唱出的青春的歌声?

我饮着不幸的爱情给我的苦泪,

日夜等待熟悉的梦来覆着我睡,

不管外面的呼唤草一样青青蔓延,

手指一样敲到我紧闭的门前。

如今我悼惜我丧失了的年华,

悼惜它如死在青条上的未开的花。

爱情虽在痛苦里结了红色的果实,

我知道最易落掉,最难捡拾。

欢 乐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

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

还是从稷稷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

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

而且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

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

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

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罗 衫

我是,曾装饰过你一夏季的罗衫,

如今柔柔地折叠着,和着幽怨。

襟上留着你促游时双桨打起的荷香,

袖间是你欢乐时的眼泪,慵困时的口脂

还有一枝月下锦葵花的影子

是在你合眼时偷偷映到胸前的。

眉眉,当秋天暖暖的阳光照进你房里,

你不打开衣箱,检点你昔日的衣裳吗?

我想再听你的声音。再向我说

“日子又快要渐渐地暖和。”

我将忘记快来的是冰与雪的冬天,

永远不信你甜蜜的声音是欺骗。

月 下

今宵准有银色的梦了,

如白鸽展开沐浴的双翅,

如素莲从水影里坠下的花瓣,

如从琉璃似的梧桐叶

流到积霜的瓦上的秋声。

但眉眉,你那里也有这银色的月波吗?

即有,怕也结成玲珑的冰了。

梦纵如一只顺风的船,

能驶到冻结的夜里去吗?

休 洗 红

寂寞的砧声撒满寒塘,

澄清的古波如被捣而轻颤。

我慵慵的手臂欲垂下了。

能从这金碧里拾起什么呢?

春的踪迹,欢笑的影子,

在罗衣的退色里无声偷逝。

频浣洗于日光与风雨,

粉红的梦不一样浅退吗?

我杵我石,冷的秋光来了。

它的足濯在冰样的水里,

而又践履着板桥上的白霜。

我的影子照得打寒噤了。

夏 夜

在六月槐花的微风里新沐过了,

你的鬓发流滴着凉滑的幽芬。

圆圆的绿阴作我们的天空,

你美目里有明星的微笑。

菊花悄睡在翠叶的梦间,

它淡香的呼吸如流萤的金翅

飞在湖畔,飞在迷离的草际,

扑到你裙衣轻覆着的膝头。

你柔柔的手臂如繁实的葡萄藤

围上我的颈,和着红熟的甜的私语。

你说你听见了我胸间的颤跳.

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

是的,一株新的奇树生长在我心里了,

且快在我的唇上开出红色的花。

赠 人

你青春的声音使我悲哀。

我嫉妒它如流水声睡在绿草里,

如群星坠落到秋天的湖滨,

更忌妒它产生从你圆滑的嘴唇。

你这颗有着成熟的香味的红色果实

不知将被啮于谁的幸福的嘴。

对于梦里的一枝花,

或者一角衣裳的爱恋是无希望的。

无希望的爱恋是温柔的。

我害着更温柔的怀念病,

自从你遗下明珠似的声音,

触惊到我忧郁的思想。

再 赠

你裸露的双臂引起我

想念你家乡的海水,

那曾浴过你浅油黑的肤色,

和你更黑的发更黑的眼珠。

你如花一样无顾忌地开着,

南方的少女,我替你忧愁。

忧愁着你的骄矜,你的青春,

且替你度着迁谪的岁月。

蹁跹在这寒冷的地带,

你不知忧愁的裁子,

你愿意飞入我的梦里吗,

我梦里也也是一片黄色的尘土?

圆月夜

圆月散下银色的平静,

浸着青草的根如寒冷的水。

睡莲从梦里展开它处女的心,

羞涩的花瓣尖如被吻而红了。

夏夜的花蚊是不寐的,

它的双翅如粘满花蜜的黄蜂的足

窃带我们的私语去告诉芦苇。

说啊,是什么哀怨,什么寒冷摇撼,

你的心,如林叶颤抖于月光的摩抚,

摇坠了你眼里纯洁的珍珠,悲伤的露?

你的声音柔美如天使雪白之手臂

触着每秒光阴都成了黄金。

你以为我是一个残忍的爱人吗?

若我的胸怀如蓝色海波一样柔媚,

枕你有海藻气息的头于我的心脉上。

它的颤跳如鱼嘴里吐出的珠沫,

一串银圈作眠歌之回旋。

迷人的梦已栖止在你的眉尖。

你的眼如含苞未放的并蒂二月兰,

蕴藏着神秘的夜之香麝。

你听见金色的星殒在林间吗?

是黄熟的槐花离开了解放的枝头。

你感到一片绿阴压上你的发际吗?

是从密叶间滑下的微风。

玲珑的栏干的影子已移到我们脚边了。

你沉默的朱唇期待的是什么回答?

是无声的落花一样的吻?

声 音

鱼没有声音。蟋蟀以翅长鸣。

人类的祖先直立行走后

还应庆幸能以呼喊和歌唱

吐出塞满咽喉的悲欢,

如红色的火焰能使他们温暖,

当他们在寒冷的森林中夜宴,

手掌上染着兽血

或者紧握着石斧,石剑。

但是谁制造出精巧的弓关,

射中了一只驯鹿

又转身来射他兄弟的头额?

于是有了十层洋楼高的巨炮

威胁着天空的和平,

轧轧的铁翅间激下火种

能烧毁一切城市的骨骼:钢铁和水门汀

不幸在人工制造的死亡的面前,

人类丧失了声音

像鱼

在黑色的网里。

当长长的阵亡者的名单继续传来,

后死者仍默默地在粮食恐慌中

找寻一片马铃薯,一个鸡蛋。

而那几个发狂的赌徒也是默默地

用他们肥大而白的手指

以人类的命运为孤注

压在结果全输的点子间。

雨天

北方的气候也变成南方的了;

今年是多雨的季节。

这如同我心里的气候的变化:

没有温暖,没有明霁。

是谁第一次窥见我寂寞的泪

用温存的手为我拭去?

是谁窃去了我十九岁的骄傲的心,

而又毫无顾念地遗弃?

呵,我曾用泪染湿过你的手的人,

爱情原如树叶一样,

在人忽视里绿了,在忍耐里露出蓓蕾,

在被忘记里红色的花瓣开放。

红色的花瓣上擅抖着过,成熟的香气,

这是我日与夜的相思,

而且飘散在这多雨水的夏季里,

过分地缠绵,更加一点润湿。

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

开落在幽谷里的花最香。

无人记忆的朝露最有光。

我说你是幸福的,小玲玲,

没有照过影子的小溪最清亮。

你梦过绿藤缘进你窗里,

金色的小花坠落到发上。

你为檐雨说出的故事感动,

你爱寂寞,寂寞的星光。

你有珍珠似的少女的泪,

常流着没有名字的悲伤。

你有美丽得使你忧愁的日子,

你有更美丽的夭亡。

我散步时的侣伴,我的河,

你在歌唱著什麽?

我这是多麽无意识的话呵。

但是我知道没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

你从我们居住的小市镇流过。

我们在你的水里洗衣服洗脚。

我们在沈默的群山中间听著你

像听著大地的脉搏。

我爱人的歌,也爱自然的歌,

我知道没有声音的地方就是寂寞。

黎明

山谷中有雾。草上有露。

黎明开放著像花朵。

工人们打石头的声音

是如此打动了我的心,

我说,劳作最好的象徵是建筑

我们在地上看见了房屋,

我们可以搬进去居住。

呵,你们打石头的,砍树的,筑墙的,盖屋顶的,

我的心和你们的心是如此密切地相通,

我们像是在为著同一的建筑出力气的弟兄。

我无声地写出这个短歌献给你们,

献给所有一醒来就离开床,

一起来就开始劳作的人,

献给我们的被号声叫起来早操的兵士

我们的被钟声叫起来自习的学生,

人生何其短作文 篇4

人生何其短,一个小小的生命是那么坚强又是那么的脆弱。有的人年过花甲这一辈子做的有意义的事却是那么的.屈指可数;但有的人年纪轻轻却早已步入黄泉,但是他生命痕迹已经永远的留在了这个世上,被后人所歌颂。是的,无论地球上少了谁都不会不转。但是,我们的存在却让地球在转的同时大放光彩。让那死寂沉沉的宇宙增添色彩,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演绎生命的意义!

不得不说在整个宇宙中我们的生命真是太卑微了。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若隐若现……但是在夜晚的天空中,如果你愿意抬头可以发现织起这精美的丝绸的正是这一个个小星星。古代的诗人最喜欢‘’赏月‘’关于月亮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比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但是我想问一下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星星你们还能有灵感吗?所以说,无论是一粒小沙子,还是一片树叶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大话何其多的散文 篇5

官场上的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早已屡听不鲜,司空见惯,我们也就习以为常,没有什么惊奇感和诧异感了。如同鲜花成了我们居家过日子的点缀品一样。

只是觉得,日常生活中,泱泱民间,大话、空话也紧步后尘,日渐泛滥,大有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之势,听多了是心烦,继而是心乱、心颤。

大凡什么节日,举办个什么庆典活动,人逢喜事精神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说个溢美之词,本不为过。再遇上个千载难逢的上镜头机会,心情激动点,表情张扬点,也属正常。可我们动辄什么“光荣感”、“自豪感”、什么“伟大”、“崇高”、“神圣”、“骄傲”,什么“世界之最”、“举世无双”,等等,似乎要把辞海中所有美丽的词汇搬过来才觉得过瘾。我怀疑,就连说这些话的人压根就没弄明白这些词语的真正含义。事实上,世界各国都有自己不同的节日,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典活动,包括国庆节这样的一国之“生日”。可上至元首、州长、市长,下至平民百姓,他们的话语却都是那么平淡、朴素,对自己国家的爱的表述是那么得体、自然。按理说,以东方古老文明而著称的中国更应该懂得含蓄、质朴,更应该不尚空谈。

想起了奥运会等诸多重大国际比赛。摘金夺银,自然可喜可贺。相比之下,面对镜头,咱们的运动员总喜欢堆砌些不着边际的华丽的词藻,罗嗦半天,听起来,与运动本身似乎关联不大,也觉不出运动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和享受,更像是在谈理想,表决心。不免让人一头雾水。外国运动员则更多是从竞技的过程和人性的角度去表述获胜的喜悦,那怕是失利后的心理感受也表述的合情合理,听起来更可信,更容易让人认同。

就在本文结束之时,从电视上传来时讯,在国际奥委会召开的投票表决第31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会议上,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战胜了美国的芝加哥、日本的东京、西班牙的马德里而胜出。然而,不论是现场的获胜感言,还是面对媒体的专访,不论是获胜者,还是被淘汰者,他们用的最多的词就是“太棒了”,既用来总结自己曾经的.努力,又用来夸奖别人的付出和成功。就连巴西总统卢拉,尽管在现场喜极而泣,也只是深情地“感谢伟大的巴西人民”。并听不到他们连篇累牍地什么“强大”、“后盾”、“骄傲”等溢美之词。可我们依然能从他们的话语中真切地感受到蕴藏在他们心底的爱国之情。看来,这不仅仅是个语言习惯问题,更代表了一种心态,一种理念。

秋天 何其芳 篇6

我感恩阳光,因为没有阳光的照耀,就没有日子的红红火火;感恩雨露,因为没有雨露的滋润,就没有五谷丰登的年成;感恩流水,因为没有流水的叮咚,就没有生命的传承;同样,我感恩老师,因为没有老师的教育,就没有我们日益增长的知识;感恩同窗,因为没有同窗的友爱,就没有我们欢乐的生活,感恩之诚,何其之深_900字作文。但我更要感恩您,我的母亲,因为没有您的耐心呵护,就没有我鲜活的生命。

我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从我记事开始,眼中就只有母亲一个人为家庭,生活的重担而奔波忙碌。在我的生命中,她既充当了严厉的父亲,又充当了慈爱的母亲。

秋天 何其芳 篇7

冬云

《施洗的河》是作家北村创作的一部反映基督教世界观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基督徒的视角来描写他所看到的世界,借着对各色人物悲惨命运的塑造,展示了罪对人的辖制和摧残,进而带出上帝拯救的信息。

由于作者是要借着文学的形式来表达一个特定的宗教命题,所以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多数人物都象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男人暴戾多疑、冷酷无情;女人含辛茹苦、逆来顺受。对小说人物的这种概括并不是说作者不注意发掘人物的个性。事实上,作者的确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不同人的身份背景与行为特征,使我们在脑子里对这些人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但作者的写作手法表现出,他并不打算将故事描写成个别人在特定时空中的一段特殊经历,而是要刻画出同一种力量在所有时空下对所有人的相同影响。

所以我们在故事中看到,不管各人的出身背景、成长经历、家庭关系、学识性情如何,他们的行为模式和命运走向如出一辙,呈现出循环往复的特点。书中人物的最终结局尤其揭示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在《施洗的河》中,不管各人生前善恶如何,死时都极其痛苦。而且越是与世无争、忍辱负重的人,死时的情形也越发的悲惨凄凉。这种用死亡将各人生前善恶一概抹煞的描写对于非基督徒来说,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但对于基督徒来说,这才是不加掩饰的现实世界,它是强者的围猎场和弱者的绞肉机,是所有人在罪里向下无限堕落的深渊。

基督教里的「罪」并不仅指人触犯刑律的行为,它更本质的定义应该是人由于欣羡上帝的荣耀而主动与神疏离的倾向。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界与上帝本为一体。因此当人与上帝疏离时,他也就同时与世界疏离。所以他对世界是没有感情的。主人公刘浪在当着妻子的面摔死那两只可怜的鹦鹉时说:「你去问问这两只鹦鹉,我为什么恨它?」是的,他没有理由去仇恨这些柔弱的生命。但是,他也不觉得有什么必要去保住那两个小生命。世界对于他来说,只是可资利用的工具和最终的坟墓而已。因此,他不会如他妻子那样为生命的凋零而哭泣,更不会尽己所能地保护无辜稚嫩的生命免遭无妄之灾。

由此可以看出,爱的反义词其实不是恨,而是无情。恨表明人与世界最起码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无情则意味着人已经彻底割断了与世界的联系。所以一个内心冰冷的人在行为上必然是没有底限、无可测度的。他带给世界的除了彻底的毁灭和痛苦外,再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了。

但是,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无情的。只有当世界本身是无情的.时候,在这个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人才会变得无情。刘浪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霍童和樟坂这两个地方度过。虽然从表面上看,二者有着明显的差别:霍童衰败冷清,樟坂繁华热闹。但作者通过各种描述让我们看到,在这两个地方生活的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一样的薄情寡义。刘浪是在一个连起码的温情和平安都不给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从哪里去学习爱的功课呢?当孩提的童真和淳朴被粗暴地根除后,他除了用从小领受的粗暴去变本加厉地报复世界外,又能怎么样呢?不仅他是如此,其他人何尝不也如此?在《施洗的河》中,并非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幸的童年,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被迫变得冷血,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

圣经启示我们,魔鬼是借着谎言将人引向犯罪的。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犯罪。人之所以犯罪,乃是因为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幻境当成了追求的目的,以至于付出了灵魂的代价。所以罪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将人引向虚无。多少人一生劳碌奔波,所求的不过是内心的一点平安而已。然而,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所匮乏的恰恰是这一点点让人有勇气活下去的平安。因为人得平安的条件在于:人所依傍的是磐石而非流沙。但当人与上帝断绝了关系之后,人所依傍的只能是流沙。所以人只要还生活在罪里,就永远不会有平安。《施洗的河》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恐怕还不是恶人的作恶,而是人由于找不到脚下的根基而陷入的空虚和软弱。被罪捆绑的人如同溺水的垂死者,拼命想抓住到手的每一根稻草:枪、金条、儿子、科学、占卜……但正如每一个梦都要醒来一样,最终人都无一例外地发现自己抓住的只是虚空而已。

所以,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不仅受害者是罪的牺牲品,加害者同样是罪的牺牲品,而且是更深一层的牺牲品。因为当他最后梦醒,发现自己所做的都是徒劳,到手的全是虚空,曾经引以为傲的聪明被证明是愚蠢时,他连一点安慰都得不到。刘浪不想要孩子,原因就在于他不愿看到孩子重复自己早已经历的人生。他清醒地看到自己整个的人生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循环。当父子两代人不约而同早早地为自己打点后事时,我们不能不体会到书中人物那巨大的悲凉。他们为了得到一切而付出了一切,结果到手的却只是一个结实的棺椁和一个更加结实的坟墓而已。情节固然荒诞,但里面所透露出的信息并不荒诞,难道罪的结局不就是死吗?

但是,作者对罪的权势的描述,并非是要发泄绝望的呐喊,而是要借着对现实的揭露使陷于罪中无力自拔的人明白:只有神才能将人从绝望和虚无中拯救出来,赐给人一个充满盼望与欢欣的新生命。在人与神恢复联系之前,人如迷失在旷野中的羔羊,惶惶不可终日。这种苦境并非只有基督徒才能洞察,非基督徒同样可以经由自己的生活经验来领悟到这一点。因此当基督徒天如用「困苦流离」来形容与神隔膜的人所处的境遇时,刘浪也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虽然小说在处理刘浪的皈依时显得过于生硬,但作者毕竟表达出了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上截然不同的生命体验。刘浪信主之前,从未用心去观察一下当下置身的周围环境,只是目不转睛地盯住自己所追逐的目标。那时候,他的心是死的,他与世界的关系是敌对的。所以他可以荼毒生灵而不觉得心痛,杀戮无辜而不觉得有罪。但当他恢复了与上帝的内在联系之后,他终于学会用一颗爱心去拥抱世界了,世界在他眼中也就呈现出它温暖友善的一面。他开始融入到世界之中,静观世界向他敞开的优美与和谐:

刘浪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从那个世界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里的树木和河流,以及觅食的牛和羔羊,从那里他可以把一切交托,因为万事都已预备。站在那个地方,他要看见病牛回生,哑巴开口,荒野生长,枯草歌唱。

上一篇:总工会组织员作用发挥经验交流材料下一篇:校本课程硬笔书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