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调查报告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记者调查报告(精选8篇)

小记者调查报告 篇1

作为一名生长在运河畔的少年,我积极参加了这次考察运河的活动。想到前不久,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也许是它的眼泪。”是啊,水不但是我们人类生命的源泉,也是动物和植物赖以生存的保证。今天,我特意来到了拱辰桥考察这里的水资源情况,并准备采访一下这里的居民。镜头一:来到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桥,站在桥头,一眼望去尽收眼底的是那黑得像墨一样的河水,河面上浮着一层油,而且还有许多的垃圾。这一切,让人看了都恶心。

镜头二:一个老人拿着簸箕,走到河边,把垃圾倒入河中。这些情景真是太触目惊心了!以前的运河是怎样的呢?记者实地采访了一位七十开外的老爷爷。下面是记者与老爷爷的对话。记者:老爷爷,您能和我们说说以前的古运河是什么样的吗? 老爷爷:在二三十年前,这里的河水清澈见底,能看到筷子一般长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许多人还在河里捞鱼捞虾呢!到了夏天,还可以在河里游泳!哎,想想过去,看看现在,真是天上人间两副景象。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采访一下附近的居民吧!哇,这户人家正在洗衣服,可人却不见踪影,尽由水往外流。记者找到了一位女青年,下面是记者与女青年的对话。

记者:阿姨,你知道水的重要吗?怎么能这样用水呢!

女青年:这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一点水么,一吨也不过一元钱而已。

记者;这样下去怎么行呢?水越来越少,人却越来越多。人多了用的水就多,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到时候,如果没有水,也许就是你浪费的那些水,也足以拯救一个地球了。

阿姨低下头。

通过这次调查采访,让我大有收获,我想,水资源的紧缺主要是源于:

一、人口的增长,导致用水紧张;

二、现在有的人有错误的观点,认为生活条件改善了,用水浪费些最多多付点水费,没什么大不了的;

三、工业和生活用水没有经过严格处理就排放到河里,造成严重污染。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成立一支“惜水”宣传队,进行动员宣传,让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二、给古运河附近每个家庭及有关单位发一封倡议书,让他们知道珍惜和保护水资源是自己的责任。

三、在校内成立环保监督小组,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说服教育。

这样古运河水肯定会恢复健康,和以前一样干净。一句话,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们要珍惜生命之水。

叶雨昕篇二:小记者采访新闻稿

小记者采访新闻稿

现在,正是复习的时候,不免有些同学会叫苦叫累,一会儿埋怨这个,一会儿又埋怨那个。今天我采访了男、女两位同学,问问他们情况。

女同学十分积极,我便先问了他:“你认为现在复习紧张吗?”“呃??还可以吧,只是作业比平时多了。”“多,那模拟考多不多呢?”她歪头想了一会儿说“不多。”我继续追问:“有什么不适的吗?有没有什么密诏告诉大家?”她低声说“除了练习卷太多,其他没什么不适。至于密诏那就是三点

1、看错题

2、多做练习

3、不会的问地请教老师。” 男同学支吾了半天才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复习不紧张。”“那有什么不适的地方呃??家长逼得有点儿太严了??同学竞争太大??”面对第三个问题,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该背的背,改写的写,该学的学??”

看来我们复习的压力也十分的大——老师、家长、同学,特别是像我一样的六年级同学,面临着即将择校的现状,大家,加油啊!!

期末复习采访

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来看看我们四年级

(二)班的同学是怎样备“战”的!王羽欣:每天回家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然后翻一翻课本,复习一下以前的学习内容。果作业多的话就不看书了。双休日时,先把作业完成,再写妈妈给我在“黄岗大试卷”上圈出的题目。王彤:也没有什么呀!就是每天写完作业后,看一看“课课通”,然后就开玩了,嘻嘻!家长会采访

秋去冬来,转眼间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学期末,学校召开了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这次家长会举行了“评教促教”活动,非常有趣、非常新颖。会后,我采访了去家长会的家长——我的老爸。

“老爸,您觉得这次‘评教促教’活动对学生们、家长们和老师们有什么好处呢?”我一手拿笔,一手拿纸,认真地问老爸。“呃?我觉得这次活动加强了学校和家庭互相的联系,让两者的关系更加紧密了。让家长、学生和老师之间更好地沟通。”老爸思考片刻回答道。“嗯,那您对学校有什么意见呢?”我一边仔细记笔记,一边向老爸再次提问。

老爸喝了口水,慢悠悠地说:“我觉得学校应该多多改善一下学校学习的坏境,让学生可以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哦!那您对这次活动有什么建议呢?”我若有所悟。

“应该经常多多举行这类有意义、能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搭起一座心的桥梁的活动。” “开完这次家长会,您对老师有什么意见呢?对学生有什么期望呢?”我连连提问。老爸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老师应该多花些时间放在学生的学习上,而不是整天做一些没意义的事情。学生应该好好地努力学习,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而不是整天想着电脑游戏,如:我什么什么菜没偷、xx游戏要升级了?总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看了看时间,附和道:“对呀,向我们现在这群要择校的毕业生,就应该多多学习,不把心思放在别的事情上,专心致志,才能考上理想的中学!谢谢您今天配合我的采访,如果学校有什么新的好的活动的话,我一定第一时间向您报告!”

这次采访就这样结束了,我感悟许多:学校应多多开展这类有意义的活动,把家庭与学校拉近。这样才能真正地互相了解,彼此认识。我们应好好学习,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努力考取好成绩。

采访屠顺月校长

近日,我校《金华晚报》小记者团采访了屠顺月校长。

小记者:屠校长,你好!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学校的办学思路吗?

屠校长:我们学校坚持“以科研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以发展学生来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提升办学品味。

小记者:屠校长,我们学校有什么办学特色呢?

屠校长:我们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德育能力。,通过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教书育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把育人工作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如建立了值日小队等。

记者:屠校长,您能对全体同学提几点希望吗?

屠校长:希望同学们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创造力,塑造良好的品行,做一个人格健全、有益于社会的人。

小记者:谢谢校长!

宁波市第五届少儿服饰文化节小记者采访稿 10月22日,我与另外几位小记者一起去中山广场采访,以下是我的采访记录。地点:中山广场人物:演出者时间10月22日晚上

1、请问你对这次演出紧张吗?(笛子演奏者)答:不紧张,因为我有充足的准备。

2、请问你参加过几次这样的演出?(模特)答:参加过3次这样的演出。

3、请问你芭蕾学了几年?(芭蕾表演者)答:学了6年。

4、请问你对这次演出有信心吗?(外来子弟)答:有信心,我相信这次演出能办得很成功!

5、请问你怎么会想到用环保废品来做衣服?

答:以扑克牌为主,把男孩子的帽子用金纸做,体现男孩子的气魄。

6、请问您通过这次活动给你以后的生活带来什么意义?(家长)答:这次活动主要是让我们提高环保意识。

7、请问你获奖以后有什么感想?(少模获奖选手)答:获奖以后对自己以后的演出更加有信心。

8、请问看了这些小演员的演出之后觉得怎么样?(家长)答:小演员们都很自信,挺好。篇三:《大记者报》问卷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报纸需求问卷调查》

调 查 报 告

钱 珂 1208410121 2014年12月5 日

目 录

一、概述...............................................................................................1.调查时间......................................................................................2.调查方法......................................................................................3.调查对象......................................................................................4.问卷统计......................................................................................5.调查目的......................................................................................6.调查背景......................................................................................7.调查结果......................................................................................7.1、※调查数据统计表...............................................................7.2、※报纸需求分析...................................................................7.3、※报纸现存问题分析...........................................................7.4、※对策...................................................................................二、附录...............................................................................................一、概述 1.调查时间:2014年12月4日——2014年12月5日 2.调查方法:纸质问卷调查法 3.调查对象: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校大学生 4.问卷统计:实际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问卷218份。5.调查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大记者报》需求的相关情况,做出调查分析,并希望以此引起

大学生记者团和学校对此问题的重视,及时改革《大记者报》内容、发行方式、版式设计、印刷数量和质量等一系列报纸问题。6.调查背景:我国高校报刊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最初的校园报刊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清朝末年,是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事业与近现代新闻出版事业发生与发展的双重推动下萌生的。改革开放以来,报纸、杂志等校园纸媒在各高校百花齐放。按照所属部门,大致可将高校报刊分为四类:一是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或学工部主办的校(院)报校(院)刊;二是由学校团委主办的团报团刊;三是各院系报刊;四是学生社团主办的报刊。除第一类通常有国内统一刊号外,其他多为内刊。

高校内刊虽然时效性和视觉冲击力不及网络媒体,但作为“纸质媒介”,贮存时间长,可以重复翻阅,与网络媒体相比较而言也有明显的优点:没有虚假新闻、低俗新闻、有偿新闻和广告新闻,危害新闻界的“四大害”在校报界不见踪迹。目前,从对师生的调查看,内刊依然是师生获取校内信息的主渠道,对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影响也较大。但由于内刊自身的局限性,较之广播的快、电视的动,其新闻时效性和如何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便成为内刊的一个突出问题。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内刊形成了一副固有的“老面孔”:多为四开四版小报,整张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乏善可陈,版面有限、信息量少、模式程式化、报道范围窄、趣味性差等诸多原因使高校内刊在师生中受欢迎程度普遍不高,其美学内涵亟待增长。

据统计,当前国内高校仅内刊就有上千家。高校报刊的覆盖人群多达数百万之众,成为我国新闻战线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然而,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以社交网站、视频分享网站、即时通信工具为代表的网络平台表现出强劲的吸引力与扩张力,致使高校传统报刊面临不少挑战,也一定程度上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新媒体时代脱颖出来的新锐高校报刊,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主管、大学生记者团主办的《大记者报》,近几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契合自身的新闻采编思路和管理运作模式,现已形成以校园深度报道、新闻评论为主打的特色内容,以及借助外联获得办报经费的运营机制,在校园内部打响了品牌。就《大记者报》而言,一版为要闻版,主要刊发近期学校党政领导的重大活动、会议报道;二版为新闻版,除延续一版要闻,多刊发学术报告、校内动态消息,登载学校在教学、活动方面的信息;学生生活趣事和社团活动等校园快讯;三版为副刊版,主要集中刊发学生原创的散文(为主)、诗歌、小说、读书札记等文学作品;四版为综合版,除延续新闻版外,特增设校园学术报告,交流会等活动通知,集中提供各方面综合信息。因受版面数量限制,近几年来,《大记者报》日益存在信息含量少、版式固定化、内容程式化、报道范围窄、趣味性差等问题。长期如此下去,《大记者报》办报质量没有大的提升,办报水平不见明显提高,将难以满足学校师生的需求。7.调查结果:

7.1、※调查数据统计表

1、您对《大记者报》报纸的关注度如何? a.很关注? b.关注? c.偶尔? d.几乎没有? e.没兴趣? f.不知道,没人告诉过自己? 35.00%30.00%25.00%20.00%15.00%10.00% 5.00%0.00% a b c d e f

2、您觉得我们的《大记者报》报纸版式设计如何? a.版面简洁明了? b.版面清新舒适? c.版面有亲切感和吸引力? d.版面太过杂乱无章? e.版面太过单调? f.其他的(请填写在横线处)30.00%25.00%20.00%15.00%10.00%5.00% 0.00% a b c d e f

3、您想从《大记者报》上获取哪方面的信息? a.新闻类? b.就业招聘类? c.文娱类? d.生活时尚类? e.学习类? f.心理感情类? g.创业类? h.其他 20.00%15.00%10.00%5.00%0.00% abcdefg h

4、您最关注报纸的哪个版块?为什么?(原因请填写在横线上)a.要闻版? b.新闻版? c.副刊版? d.综合版? e.都不关注? 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 abcd e

5、您认为现在的《大记者报》报纸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可多选)a.内容很空洞,不实用? b.版面太过杂乱? c.字数太多? d.文章和配图不能吻合? e.内容缺乏权威性? f.印刷质量太差? g.其他(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 a b c d e f g

6、您阅读《大记者报》的主要目的是?(可多选)a.获得知识? b.同学介绍? c.为了解学校最新动态? d.好奇心? e.消遣娱乐,调节紧张的学习? f.其他的(请填写在横线上)篇四:安家中学小记者工作汇报材料

安家中学小记者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汇报我校时小记者工作;同时,内心也有些许忐忑,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差距,我就简要汇报,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校紧紧围绕“生有特长、师有特点、校有特色”的办学目标,本着“为学生的终生幸福打下坚实基础”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特色创建活动,不懈探索,执著追求,打造出了以小记者实践活动为特色的学校品牌。

小记者工作的展开是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布臵下进行的,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广泛宣传,要求参加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写作功底,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一年有190多名优秀学生参加小记者协会,第二届与第三届均超过200名小记者,占非毕业班人数的百分之四十左右。2010年1月,我校成为新北区第一个挂牌成立的小记者站。

通过开展记者活动,学生善于观察社会生活,乐于描写社会生活,成为语言文字功夫扎实的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通过开展小记者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学生良好的创新个性。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1、健全机构,提供保障

我校成立了小记者领导机构,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和语文教研组都参与其中,从活动的组织发动,过程管理,到总结表彰、文章征集、文章修改、推荐发表都有具体的要求和周密的安排,这些都为小记者队伍的发展壮大和小记者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加大投入,开辟阵地

学校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投资了5 万元钱开辟了小记者活动展室和小记者活动室,我们在小记者工作室配备了2 台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在小记者活动室配备了报告台、椅子、电视机等。在小记者活动展室分十一个栏目定期展出优秀小记者及活动风采。并组织全校学生分批参观,激发全校学生对小记者的羡慕和向往,也激发了小记者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同时还充分利用常州日报、常州晚报(专刊)、常州室小记者网和安家中学小记者网站、广播站、若茗苑校刊和若茗苑校报等阵地加强报道、积极宣传,让每一位小记者都有发表作品的机会。学校还设立了小记者和辅导老师的奖励机制,激发了小记者和辅导老师的积极性。

3、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记者站成立后,我们对小记者进行了相关的培训,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方法,教会学生写简单的新闻稿件及调查报告,并进行采访的实战训练,如礼貌用语,提问技巧,速记方法,相机使用等等。学校先后

邀请了常州晚报社金社长为全校小记者做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记者的讲座,要闻部主任唐欢老师、编辑部王芳主任来我校给小记者上写作指导课,我校也安排田卫华等优秀语文老师不定期进行写作培训,小记者们得以开阔眼界,提升能力,跟普通同学相比有了优越感,反响很好。

4、定期活动 及时创作 中、北三地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并被评为“优秀营员”。我们的小记者不仅到校外采风,在校内的重大活动中都能看到他们在采访,他们只要看到校门口的电子屏幕上有重大活动或领导专家来校指导,就自发结成了采访小组出现在活动现场进行采访了。

活动是创作的源泉,有活动就有创作,每次活动后我们都要求小记者快速成稿,经辅导老师修改并投稿。同时要求小记者们养成观察习惯,用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周要求每位小记者必须上交至少一篇稿件,辅导老师进行筛选、修改,对优秀稿件统一进行投稿。两年多来我校已有近百篇文章在《常州晚报》上发表,常州小记者网站、市小记者杂志、安家中学小记网站都有很多文章刊登。由于成绩突出,《常州晚报》为我们学校出了一期特刊。我校还充分利用校刊《若茗苑》、校报定期刊登小记者的优秀作品。详实的文字,生动的图片,记录了小记者们成长的过程,更展示了小记者的才华和风采。

“小记者”在每一位师生心中成了一个光荣的称号!我校谈春燕老师被评为常州市十佳小记者指导老师、高三(6)班郭文星、初三(2)班周州、初二(1)班方圆同学被评为常州市百佳小记者,我校小记者站也被评为常州市首批小记者示范学校,近年来我们学校分管校长和政教处主任分别赴韩国进行文化交流„„让学生拥有了一份信心、一份成功、一个美好的中学时代!我们始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终生受益,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小记者活动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一大亮点,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的一致好评,《常州日报》多次宣传报道了我们学校德育特色系列活动。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特别是协会领导多次亲临我们学校指导,也得到了一些兄弟学校同行的支持和启发。在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首活动,有成功,有不足,未来我们将在小记者协会的领导下总结经验,开创方法,将我们的小记者活动开展地更加快乐,更加生动,更加有效。使小记者活动的平台成为更多学生迈向成功的舞台。

我们的小记者站已经成为了学校工作中的一大亮点特

色。我校的特色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实效性,我们始终把普及与提高,把社会和家长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始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终生受益,促进学校的整体升位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特色办学,打造学校亮点,我们一定办出让学生家长满意的学校。篇五:中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视。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本地区中学生消费状况,从而分析中学生的消费倾向,让人们较为全面的了解中学生的消费状况,也让中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的消费道路!

通过调查研究后中学生的消费方向、消费观念等,指出其客观影响,从而使中学生正视问题,并结合所得资料指出导致中学生不合理消费的根源及多方面的影响,寻求问题的解决。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我们组员的实践和协作精神,借此提高我们的社会活动能力。由于一些攀比风的出现,导致一部分中学生随意乱花钱,请客吃饭,蹦迪等不良行为,既不尊重父母的劳动成果,又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望广大师生以及家长关注这个问题,正确引导中学生的消费观,使他们可以健康地成长。

(4)参考资料

一、金钱的价值观

当今社会金钱的价值观可浓缩为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奉引的信条。它说明了,人没有钱不能生存,但并不是为了钱而生存的。金钱是有两面性的。首先,从物质交换的角度看,金钱的的确确是万能的,它能买到你需要的一切物质方面的东西,但是统观人类活动的全部,可以发现金钱是很大的局限性。有了钱,固然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未必能获得精神上的富裕,例如知识、能力、亲情等等,都难以用金钱买到。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富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改变。从前,有不少人谈钱色变。可如今,却在金钱的魔刀下面动摇了,不但理直气壮地谈钱,并且千方百计地挣钱,人们都尽情享受着金钱带来的快乐。诚然,靠勤劳致富的人们赚了钱以后,“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也是无可非议,但令人担忧的是,作为社会成员一部分的青少年,也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大众传播媒介中受到不良影响,慢慢滋生了金钱崇拜的心理。因此,金钱与消费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上产生了猛烈的撞击。

二,中学生应有怎样的消费观呢? 首先要树立适度的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的度,适中学生正常需要之度,花钱要考虑到家庭的承受能力。不顾家庭生活条件而追求名牌,超前消费是不应该的,父母辛

苦工作抚育孩子本已不易,怎样能从自己可花可不花的消费需要加重他们的负担呢?适中学生消费之度,这就是说提倡同学们在为了自己成长方面该花的钱还要花,但在享乐方面不过分追求,不该花的尽量少花点。比如身体发育所需的营养饮食,培着智力需要的有益书刊,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物,该买的就买而时髦地去穿、去吃、去玩,互相攀比着花父母辛苦挣来的钱,是很不合情理的,中学生还要继承前人所倡导的生活准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其次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去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买这个或这个东西,国际上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及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另外,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是合乎社会的文明风貌,健康有益的。消费分为生存性的、享受性的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中学生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例如:订货有益的书刑,学习电脑,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戒。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推崇的,因为世界的资源有限。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中学生应当从消费行为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适度消费,也称合理消费,是指适应国情、国力、生活发展水平和自然资源的一种消费状态。

是否适度和合理的客观标准,是消费主体的经济力量与消费支出的对比关系。一个同时的原则,就叫“量力而行”。对每个家庭和消费者来说要以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衡量是否适度合理。倡导适度消费就必须使中学生懂得: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低,经济仍比较落后,提倡节约,反对消费,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当代中学生应是有的优良品质。况且,中学生又是纯消费者,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更应懂得在消费生活中量入为出,防止人不敷出,在盲目攀比和高消费中搞“超前消费”、“赤字消费”。初中生是纯消费者,每天都有消费行为,步入初中后,同学的消费行为同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往的消费大都由父母决定,步入初中后,很大一部分消费行为都是中学生自

己来决定。为了健康成长,为了培养正常合理的消费能力,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习一些合理消费的知识和技巧,自觉规范和调控自己的消费行为。

首先,应树立适度消费观。适度,就是要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

小记者调查报告 篇2

1.1 缺乏对新闻现场的判断能力

目前, 不少调查型记者由于缺乏实际训练, 缺乏对新闻现场的判断能力。虽然形象良好、口齿清晰, 但一旦遇到突发的新闻现场或事件, 很多人会变得六神无主、词不达意, 甚至丧失对新闻的报道力。对于调查型新闻记者来说新闻判断能力是其最重要的技能, 它包含了两方面:一是事实判断力, 它需要记者对新闻背景和现场信息迅速融合并对事实加以判断;另一个是价值判断力, 它需要在准确的事实判断基础上具备超凡洞察力。

1.2 缺乏对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

目前, 有不少的记者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方面还有待于提高。缺乏对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往往会使记者要么沉迷于现场气氛, 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所在, 要么是面无表情、置身事外。无论是沉迷于现场气氛还是置身事外都是职业素养不成熟的表现。央视《新闻调查》记者柴静在《双城的创伤》 (2003年7月21日晚21:30;时长45分钟;记者柴静) 这期节目中曾经有一个为男孩擦去泪水的动作, 后来引起了争议。争议的焦点是记者的界限在哪里?记者应该不应该像普通人那样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1.3 提问能力有待提高

记者现场提问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现场采访报道的成功与否。因为记者提出的问题即体现节目的目标或主题, 有体现了节目的线索和思路。出彩的节目来源于记者角度新、主题深的提问以及生动、具体的回答。并且调查型记者采访往往都是在现场采访, 这时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如果提问能力不强就很可能会导致调查的失败。就目前来说, 我国调查型记者提问能力有待提高, 应从提炼主题、稿件采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来充分提高我国调查型记者的提问能力。

1.4 业务素养有待提高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 媒体是扮演者提供信息, 进行宣传、制造舆论, 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的重要角色。其中, 记者在这些功能的实现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记者素养尤为重要。特别是调查型记者, 他们是直接接触事件, 他们的业务素养高低直接影响了事件调查的效率以及真实型, 因此要特别注重对调查型记者业务素养的培养。我国很多调查型记者业务素养还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事件调查过程中往往发生越权等现象, 在调查中充当“媒介法官”, 进行“媒介审批”, 这不符合记者的社会角色。

2 优秀的调查记者应有的素质

2.1 要树立理想, 用心做事

新闻事业以为社会群众的权力、尊严和幸福做努力为目标,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比如树立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群众服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不断提高自己的批判型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 以周密严谨的思维分析评判新闻事实, 同时“把人当人”等基准价值作为核心价值, 在此基础上探索前进, 正如《新闻调查》的孙玉胜所说的:“《新闻调查》的电视调查活动实际上就是记者型主持人在一个个现场进行挖掘所串联起来的, 每一个新闻现场都提供了足够丰富的信息, 只是需要通过记者型主持人用心地去发现而已。”

2.2 直面新闻事实, 忠于事实真相

新鲜是新闻的基本属型,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同时也是新闻的首要标准和第一选择, 虚构的事情不是新闻, 报道出的新闻必须是真实存在的。新闻真实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从内容方面注重其真实型是抓住新闻质量的重要一环, 也是社会主义新闻职业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调查型报道的新闻, 就以《新闻调查》栏目来说, 它以“做真正的调查型报道”为自身定位, 也就意味着要保证新闻的真实型, 作为《新闻调查》栏目的记者, 笔者认为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构成新闻的各基本要素必须是准确而真实的;二是在搜集足够准确资料的基础上, 着手写新闻时, 要叙述客观, 表达得当, 不应有刻意放大事实或过分煽情的行为, 把握分寸, 立场公正;三是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

2.3 对新闻调查力求专业化, 体现专业水准

出色的报道不仅在于调查型记者胆量的大小, 同时也在于其努力和高度的专业水准。《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的品牌栏目, 这就意味着对其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记者积累更加丰富的知识和实践阅历, 而这些积累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 比如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的知识积累、对问题的思考、预见、分析能力以及外语交际水平、驾驶技术、生活的经验等等。调查型记者拥有了广阔的知识背景, 良好的判断思维和预见能力有利于报道、采访与写作的顺利进行, 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报道, 才能进一步打造《新闻调查》的品牌效应。

3 对于调查型记者发展的建议

3.1 完善我国保护调查型记者的法律法规

在我国, 一部完整的关于新闻传播的法律到目前为止还是空白, 如何界定记者的法律主体地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在调查型报道中, 记者面对的往往是复杂的案件, 若要不畏黑势力、不畏强权地独立进行调查, 界定记者的法律主体地位十分关键。现在对记者的管理条例大都出自新闻出版总署, 新闻出版总署是管理新闻出版的部门, 它颁布的条例一般是针对它所分管业务对象的管理, 在如何保障记者的权利不受侵害这方面还比较欠缺, 并且其指令对其他企业、部门和单位并不具有很高的权威型。

3.2 提高公众对调查型记者认可度

在《新闻调查》等调查型报道中, 经常可以看到某领导以开会或者出差为由拒绝采访, 面对这种状况记者也无可奈何, 只有反复打电话、走访和等待。2009年新颁发的记者证上指出“没有正当理由, 公职人员不得拒绝采访”, 对于有可能涉及到对企业、部门和单位的调查型报道, 这条规定从一定程度上给了记者优先权, 保障了记者的独立型的实现, 但是这个规定的决定权还是掌握在公职人员手中, 因为他们可以轻易找到一个“正当”理由拒绝采访。因此, 政府还要多制定一些决定的对策, 以提高公众对调查型记者的认可度。

3.3 提高调查型记者的专业素养

调查型报道行业要做得更好, 要为广大的受众提供能多的精彩报道, 并建立自己的品牌, 那么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无疑是一个的绝佳的办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能力素质, 选准主题、紧抓材料、准确掌握度的把握;增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 注重调查方式, 正确运用隐型采访, 拒绝诱导, 保持新闻的客观型;促进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 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最大程度上体现不伤害新闻事实本身的人文关怀。从这些方面入手, 电视新闻报道会有一个不一样的面貌, 就一定能都白调查行报道做得更好, 并在广大受众中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4 结论

《新闻调查》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的品牌性栏目, 故事化的叙事结构和以记者为主导的话语机制是其基本的特征, 并且, 它以报道事实真相, 维护人民利益为己任, 打造了众多的优秀调查型报道。《新闻调查》栏目中的记者群体是勇气与正义的化身, 在社会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虽然, 调查型记者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但是, 只要他们能注重自身素养的培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勇于挑战黑恶势力, 揭发丑恶现象, 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就一定能够在电视调查型报道中发挥更有效在作用, 打造出更加优秀的报道作品。

参考文献

[1]朱梦, 于晓敏.职业素质与电视深度报道—以《新闻调查》和《深度105》为例[J].传媒观察.2010 (4) :152-154.[1]朱梦, 于晓敏.职业素质与电视深度报道—以《新闻调查》和《深度105》为例[J].传媒观察.2010 (4) :152-154.

调查记者进餐厅 篇3

周末,朋友们相约去一个很火的火锅店吃涮肉,在网站当主持人的漂亮妹妹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去占位,等我们到时,火锅店门口已经排了长龙的队,我们得意地冲破人群,找到妹妹坐下。她拿着菜单开始点菜:

“来份腐竹?”

“呃,最好不要,可能有吊白块。”

“那来份猪血?”

“呃,不好,病死猪太多。”

“那就改鸭血吧!”

“没看报道吗?鸭血现在大部分都是猪血冒充的。”

“我晕!那粉丝行吗?”

“别吃粉丝!吃到明胶做的假粉丝就坏了!”

“……”

妹妹被我气晕了,端着菜单,半天一个菜都没点上。“跟你吃饭太费劲了!饿死算了!”她气哄哄把菜单一扔,之前聚餐的好气氛都没了。

唉,怪我,职业病么不是?

因为做过几年食品安全的报道,朋友们都把我当成半个专家,一到饭桌上,都纷纷问我,哪个能吃,哪个不能吃。一开始我还正经八百、传经布道一样,朋友也小学生一般对我的每条意见都认真听讲,但时间一长,发现吃饭不再是享受,饮食文化变成了添堵文化,不但他们烦了,我也烦了。慢慢地,只有跟特熟的朋友吃饭时,我才敢挑三拣四矫情一番,知道他们能忍我。其他大多数时间,当再有人指着菜单问安不安全,我都潇洒地一挥手:没事儿,随便点!都能吃!

总不能让人以为在“民以食为天”的我们这儿(张绍刚语:不要说中国,要说我们这儿),天都靠不住了吧?!

但真实情况是,等朋友“随便点”的菜上了桌,我夹菜的筷子就开始和狄仁杰的探毒银针一样,在每个盘子前验尸——这条鱼,恐怕是避孕药喂大的,咱吃了就是为计划生育做贡献。这只蛙,煮得够熟吗?别给寄生虫当了宿主。这盘上汤金腿白菜,现在火腿的做法是不是还要加敌敌畏?白菜不会正好是那批被甲醛喷过的吧?这碗鸡汤米线,米线太白了,会不会是加了明矾,我少吃几口。唉呀,怎么点的是菊花茶,不知道很多菊花都是硫磺熏过的吗?……

脸上面无表情,筷子已经在饭桌上花样滑冰一样优雅地划出弧线,做出了投票——只扒拉几口青菜算了——但愿青菜的农药都洗干净了。

有朋友说我瞎得瑟臭讲究,嫌外面饭馆不放心,就该回家自己做着吃。说得容易,北京城那么大,每天还雷打不动地堵几回车,上下班路上花的时间就两三个钟头,媒体这行业下班又没个准点儿,等回到家,已经灯火阑珊,筋疲力尽,哪里还有心情和力气走进厨房开火?

就这样,整天饱一顿饿一顿的,我不堪其辱的肠胃经常罢工,因为急性胃痉挛,急诊都送了两次,老妈实在看不下去,有时就跑过来给我做几顿饭。我仔细和老妈叮嘱:蔬菜一定要用清水泡一个小时以上。水果要把洗洁精彻底冲干净,然后再用淡盐水泡一下杀菌。花生油别买小牌子的,算了,干脆就别吃花生油了,万一中奖会吃到黄曲霉素……blablabla。妈妈每次都回报我鄙夷的眼神儿:我们吃的菜不比你多多了,听说哪个是被毒死的?我只好苦笑:妈,你不知道,现在时代进步了,科技发达了,手段高明了,时了,这些词儿都是说那些造假的那帮王八蛋的。

职业病的表现不仅是自己吃不好饭,更要命的是把一切食品都当成了嫌疑犯,遇到都要仔细审个几遍,即使有人肯为这嫌疑犯担保,也不肯信任。

这一点上,报道资历越老的同事,“病”得就更重。2011年,全国都在查瘦肉精,查了三个月、埋了几百头“问题猪”、抓起来几十个卖瘦肉精和“问题猪”的贩子以及县里的质检员后,主管部门大声宣布:瘦肉精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大家可以吃上放心猪肉了。然后,我那位多年跟踪瘦肉精报道的同事就开始嘀咕了:这事儿他们说了不算,放不放心,我说了才算。同事自备了一沓专门针对“盐酸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都是瘦肉精的一种)的快速检测试纸,拿着去了超市,回来后我们问他,怎么样?能买吗?同事阴沉着脸,摇了摇头……

虽然近水楼台,我们总能知道大量食品不安全的信息,但即使掌握的线索再多,只要没有公开报道,只要没有100%坐实的证据(就是连上法院打官司都不怕的证据),也不能向外界大规模透露,否则就违背了媒体纪律,也可能扰乱行业秩序。后果你懂的,比如央视主持人赵普。

于是,我只好经常委婉地暗示爸妈:那个啥啥,不适合你们老年人吃,扔了吧。那个啥啥啥,也不要再买了,想吃我帮你们从农科院搞一点……

每天眼睛一睁、一闭,就是吃喝拉撒这点事儿,而这点事儿已经成了问题。不安全感像秒针一样,走过日子的每一分钟。很痛苦。

想起S.H.E的那首歌:“如果你没有安全感,把安全带系上……如果你没有安全感,把安全帽戴上……”可是如果对赖以维生的食品都没有了安全感,能如何是好呢?

确实,食品安全不好管,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如果好管,旱就管好了。这逻辑不是以原因证结果,而是以结果证结果:因为“管不好”这个结果,所以导致“不好管”这个结果。别纠结于我这个文科生的逻辑,总之,一提起食品安全,就让我想起北京交通电台那档著名的栏目“一路畅通”。在“一路畅通”播出的交通高峰时间,路从来没有畅通过,而食品,我也没有觉得非常安全过。

既然食品安全不好管,既然老百姓需要安全感,就要更多地自食其力了。

我买了豆浆机,黄豆是从乡下收来的,每天一杯,嗯,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听说自从牛奶问题曝出来后,豆浆机一度卖到脱销。

我买了豆芽机,就不用去市场上费力甄别化肥豆芽了。自己种的,虽然看上去不如外面卖的豆芽嫩白粗壮,但怎么看都漂亮。

我买了榨汁机,不是说果汁都有防腐剂和添加剂吗?咱买来新鲜水果,削去可能有农药的皮,现榨现喝,健康没问题!

我买了酸奶机,管他们说旧皮鞋做老酸奶是不是真的,咱自己做酸奶,总不会有问题。关于做酸奶的原料嘛——牛奶,买的是进口的。

说到进口牛奶,现在家乐福、沃尔玛、华联超市等等,都有专门的进口食品专柜,价格比国产食品高出不止一两个档次,但还是吸引我经常移步过去。饼干之类的进口食品我是不买的,这两天还看微博上一个主持人贴了图,说在某超市买的澳大利亚产的饼干,都过期了还摆在货架上。我只挑牛奶、果汁、蜂蜜、酱料这些。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的牛奶我都买过,价格将近是国产牛奶的三倍,味道确实和国产的有些区别,要淡一些。国产牛奶现在还有没有问题?我没有专业检测手段,无从得知,但是,唉,就这么个小体格,这个险就不冒了。

有一天,同学很郑重地打电话告诉我,他家旁边开了高端超市,里面卖的多为进口食品,只是,必须办会员卡才能消费,而卡费一年就要150块。他现在给怀孕的老婆买食材,基本都在那里买了。

150元的卡费,相当于订阅一年的报纸或杂志,我有点心疼。但换种算法,150元也就是三分之一箱汽油,或者在西单多半天的停车费,或者是医院专家号的半次挂号费。妈妈常说,吃上绝不能省钱,省下个块儿八毛的,一去医院,都得把口袋掏空了。如此想来,一狠心一跺脚,办卡去。

我在食品安全保卫战中的战斗力,还只限于挑和买。我还有几个朋友。比较生猛,干脆自己种地养殖,从源头就不给造假者插手的机会。

一个朋友在昌平区租了三分地,不大的一块,让退休的老爸老妈过来打理,就当锻炼身体,种了莴笋、萝卜、黄瓜、西红柿,有时候周末我们就过去摘一批,有时候她开车拉几袋子过来给大家分,绝无农药和化肥,擦擦泥就能吃。虽然算起来成本要比我办张超市的会员卡贵很多,但同事一大家子都吃得很安心,又在喧嚣都市中找到了田园生活,他们也乐得愿意。

还有一个某国家部委的朋友,他拉了几个同事一起,在大兴区找了一片地,雇了几位当地农户,买好种子,开垦种菜。我问:“不是传说你们吃的都是特供食品吗?”朋友笑:“有这么多部级、副部级单位,哪有那么多特供?再说了,就算我能吃上特供,老婆孩子丈母娘怎么办啊?”

还有个经商的朋友更绝,昨天给我打电话,人到山东了,去考察有机蔬菜和黑猪,要引进他们在北京包下的300亩地,开始进军绿色养殖业。他豪气冲天地说:

“从今年秋天开始,我就能开始供给哥们儿们放心肉和放心菜了!瞧好吧!”

看大家纷纷出手,各有奇招,心内不仅雀跃,又不免泛酸。

这几天,央视一套晚间热播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网友戏谑说:

“等哥有钱了,就拍一个《舌尖上的元素周期表》。”

但愿,但愿我们只做碳水化合物,不做化学合成物。

记者述职报告 篇4

在报社领导、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帮助下,本人较好地完成了2012年的工作,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2012年,本人主要负责局机关和z车站、z车站、z公司、z公司、z州通信段、物资供应总段、疾控所、中原物流公司、装备公司、旅游集团和公安局、党校等单位的新闻报道工作。

1.思想道德方面。本人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并能够正确理解和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生活中,始终坚持“行道德事,做道德人”,诚心、真心、爱心。努力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2.工作能力方面。我把工作做为锻炼理想信念、提高思想素质、增强业务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工作这个载体,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了写好稿件,采访时,在做好记录的同时,用录音笔录音。写稿时,做到两对照,确保真实、全面。初稿完成后,对标题、结构等反复推敲、琢磨。有时候采写两稿,供编辑挑选。同时,作为记者部副主任和党小组长,能够积极协助主任做好记者部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冲锋,做好补位。

3.勤奋工作方面。我坚信勤能补拙,在工作中,我坚持多想一点,多看一眼,多做一些的原则,坚持工作日写实制度,认真记录、总结每天的学习、工作情况,查找成功经验和存在不足,努力把分管的工作做好、做精、做细,争取让自己满意,让领导放心。2012年,因采访及写稿共占用60多个节假日。同时,结合工作,在2008年至2012年,我用4年的时间,参加了东北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函授学习,并顺利取得本科学历。

4.取得成绩方面。2012年,在中原铁道报上刊登稿件305篇,占记者部刊稿总数的1/ 4,比2011年和2010年分别多了35篇和32篇,比2009年多了111篇,是2008年的4倍。有12篇稿件还在《人民铁道》报上刊登。同时,我结合工作实践,不断对新闻报道工作进行思考和探索,撰写了论文《铁路新闻工作者要肩负起行业文化传播任务》、《抓住“六要素”,打造精品稿》等,在《郑铁政工》等刊物上刊登。在参加河南省新闻奖、河南省企业报新闻奖评比中,有6篇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撰写的《“事故克星”的成长路》获路局“身边的感动”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设计的“练功比武”方案获机关党委“学练提”活动方案优秀奖。今年初,被报社推荐参加全路优秀新闻工作者评选。

5.勤政廉洁方面。在工作和生活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洁身自爱。在到基层单位采访期间,能够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采访中,我主动指导和帮助基层单位,在搞好新闻报道上出谋划策,通过传、帮、带,提高通讯员的新闻意识和写作水平。实践证明,记者只有有为才能有位,通过严谨的工作、扎实的作风,多写稿、写好稿,才能受到基层单位的欢迎,才能展示报社的良好形象,才能在记者的岗位上展示自己的作为。

6.存在问题。一是学习不够深入。面对新知识、新问题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去研究,去思考,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二是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到报社工作6年多来,虽然写稿的数量逐年递增,但部分稿件深度不够,没有能够站在全路、全国的高度去进一步挖掘新闻,回过头去看,还有很多遗憾。

三是沟通协作上需要进一步加强。

7.下步工作。2013年,是铁路改革的重要一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推进一流建设、共建美好x家园等重任在肩,中原铁道报更是任重道远。我将进一步遵循“胸中有全局,心中有读者”的办报理念,勤奋学习、提升素质、创先争优,做一名无愧于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为报社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实习报告 篇5

实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实习中提升能力,在实习中学习都是非常关键的,抓好实习,是关键的,迈好这一步,是步步高的前提。本文是一篇新闻记者实习报告,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xxxx年的夏天,我作为一名实习生,在xx日报社政务新闻部,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

彼时正值xxx地区(包括xx所辖县市即京山、钟祥和沙洋)遭受自98年以来的第一次强大洪涝灾害,很多地方的农业、畜牧业和水产大量减产甚至绝收,人民生活陷入困难境地。接到的第一项采访任务,就是跟随记者下乡了解民生民情,为党的社会事业作好舆论宣传工作。

我们的首站是遭洪涝灾害严重的xxxx镇。七月十三日,xx镇陡降暴雨,降雨时间持续十二个多小时,雨量达三百二十六毫米,是湖北京山县有资料记载以来最高值,为近五十年来最大一次强降雨,导致该镇二十个村、部分厂矿企业及集镇受灾严重。由于xx至京山路途遥远且多为山路、坑洼不平之路,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车程,颠簸到目的地的时候,几位文字和摄影记者已经头昏眼花,恶心呕吐了,但是责任在身,良知在心。面对人民的财产甚至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几位记者没有丝毫犹豫和懈怠,拿起他们手中的笔和照相机,开始了积极的采访和拍照。

作为一名文字记者,就要做到眼疾手快,精确、深入而生动的了解情况,及时报道。我们先后走访了几个居民区、养鸡场和灾民集中安置点,了解基本的受灾情况和生产自救情况。由于第一次进行单独采访,我在对一养鸡农户进行受灾情况采访时,漏掉了很多细节,例如何时开始养殖、每年收入多少、今年的损失多少、如何进行生产自救等,虽然很多细节在新闻稿中并不会用到,但由此可以认识到,记者这种职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强大的责任心和悲悯众生的慈悲胸怀,更要细致入微,做到严谨和敬业。

在单独做一则深度报道的题材时,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料。首先是选题和切入的问题,针对全国范围内的物价上涨情况和全国、省的菜篮子工作会议的召开,凭两年的专业学习和一个月的全面实习所培养的新闻敏感,我觉察到关于菜篮子价格上涨的问题,必定会在继洪涝灾害后,在xx引起新一轮的议题。

于是我把肉类、蔬菜类的上涨作为切入点,集中调查xx市的具体情况和面对物价上涨,政府以及各篇二:青岛报业记者实习报告范文 青岛报业记者实习报告范文

本文是一篇青岛报业记者实习报告范文,文章讲述了实习记者在青岛报业的工作经历,体现了实习生对记者工作的热爱。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九月二日到十月七日,我在青岛日报报业集团进行了将近五个周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集团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感谢集团的老师给我们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把实习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在为期五周的实习中,我首先在新闻网实习了一周。在新闻网的第一天,李春生主任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新闻网的大体情况,讲述了做网络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具体的新闻操作,我们学会了网络新闻的选稿、编辑。对于指导老师给我们安排的工作,大家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李主任和指导老师还特意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习体会,以及对新闻网今后的发展方向都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这一个周的实习,对于我们以网络为主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从第二周到第五个周,我来到了青岛晚报的社会新闻二部。主要负责接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在这四个周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们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理论课的学习,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得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得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三个多周下来,我发表 8 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在十一期间,新闻二部的胡乐冰主任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周的宝贵时间,并且给我们专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使我收获很大。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业集团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

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早报的总编室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一个很难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这一点是晚报新闻二部的胡乐兵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时特别讲到提出的。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为此,他还特意给举了一个例子: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终获得新闻一等奖。还有就是北京青年报的记者在九十年代初期就在酒吧、妓院中蹲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篇三:大学生电视台记者实习报告范文 大学生电视台记者实习报告范文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电视台记者实习报告范文,文章讲述了大学生在电视台的实习经历,体现了实习生对记者工作的向往与追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时间真的过得好快,时间真的不等人”。大学三年,我一觉还没睡醒就有人跟我说现在是xx年,突然发现,我就要毕业了,真的有些感慨,往事历历历在目!在这个假期中,给我感触最深的那就是第一次去体验生活,真正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许对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个平淡的冬季。起初,大家都认为这一次的实习只不过是随便找个单位盖章然后应付交差。但是,今年寒假我不想让这个冬季平淡过去,我想通过这次实习了解社会,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我于11月26日武汉电视台百姓连线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专业实习,成为了一名实习记者。记得有句颇富有哲理的话,如果想知道梨的味道,就要亲自去尝一尝。这两个月的实习经历就是从不知梨味到体味其中酸甜苦辣的过程。除了体验到记者这个无冕之王职业所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之外,更多的是学到了一种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与人沟通的能力和获得了一份宝贵的人生经历。

首先说说在百姓连线的工作心得。在编辑部二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编辑部的老师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唱歌,坦怀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正因为如此,在编辑部的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

1、基本了解使用和维护摄影机;

2、基本掌握了社会新闻的采写和区别;

3、基本了解编辑新闻摄像带的大致流程;

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独立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8篇,自己独立完成的采写作品

1篇。老师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可以顺利完成。

当然在这期间,工作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

1、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

2、新闻的敏感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性新闻把握不足等。

刚来的日子基本上都在接热线电话,帮助老师收集新闻线索。开始觉得有些枯燥,没意思。但后来发现,这些电话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写出一篇好新闻,就要先找到线索。通过电话,我们就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发现新闻,赶到新闻现场。

当我看到所记录的新闻线索变为一篇篇新闻播出,更加感到新闻线索的重要性了,对接电话这样的简单工作更是不敢马虎。也不再小瞧。每一个打进来的电话都会认真记录。

以方便之后的采访工作。

老师告诉我们,在接电话的时候,我们需要问清楚事情大概的情况,对事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时间久了之后,你会慢慢发现哪些事情是有新闻价值的,从而做出一篇完整的新闻。

第一次的采访显得有些紧张,对自己也没有信心,害怕犯错误。怕漏掉了一些环节对报道会有影响。这时,老师总是很耐心的指导我,告诉我哪些是很重要的部分,要询问清楚的,要仔细记录下来的。虽然第一次的采访,自己的表现有些慌乱,但毕竟已经跨出了一大步,从学校的书本课堂,走到了真实的新闻采访。

第一次采访的是关于《机动车走非机动车道》,一位观众打来电话向我们反映,汉口唐家墩路石桥站那一段公交车都行驶到非机动车道上与行人一起抢道,极不安全。希望我们能帮忙反映。于是,老师和我赶到了现场,并看到在还不到400米的非机动车道上,每过十秒钟就会有一辆公交车通过,给行人造成不便,也造成了路面的严重破损。首先,老师在现场拍摄了一些画面。接着我们采访了附近的市民,进一步了解了情况。然后老师告诉我这种情况属于武汉市交管局管理范围。于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采访了市交管局新闻发言人姚先生。采访结束后,我们回到了台里接着写稿子,剪带子,打字幕听录音。完成后,交给后期制作进行编排。就这样一篇完完整整的电视新闻“出炉”了。通过第一次的采访也让我了解到电视新闻采访的整个流程以及后期制作的步骤。从前都只是在电视上看新闻,对于新闻的画面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而现在因为实习的缘故可以亲身体验如何来做新闻。原来做好一条新闻,除了要找到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以及进行现场的采访,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新闻的后期制作,正因为有了后期的编排才使得一条新闻更加生动,整条新闻也更加丰富。

对于新闻的制作,之前在学校里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内容,对我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一页,只能从头学起,还好老师总是很有耐心,总是细心提醒。新闻制作并非想象中的简单,首先开始剪辑,从拍回来的内容中选择可用的片段,使得新闻画面和新闻的文字稿相配合,相互呼应。然后就要处理声音的部分,我们需要听清当事人所说的话,并且记录下来,因为最后我们需要给新闻加上字幕,使得新闻更加完整,也可以帮助观众更仔细的观看新闻。有的时候我们还会给新闻配上音乐,使得新闻更加生动,也更加吸引人。

由于我还缺乏后期制作的专业知识,因此在做非编的时候常常会遇到难题,另外做非编也需要非常的仔细小心,因为所做出的新闻节目会是面向成千上万的电视机前的观众,任何一个小错误都是不允许的,因此我这个新手总是格外小心,总是反复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简单的编辑工作,也能帮上老师的忙,不用再向刚来的时候傻傻地不知道能做什么。

要做好一篇新闻和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分不开的,线索,采访,编辑每一个步骤都不能忽视。在这里的两个月时间里收益颇多,对新闻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

在实习的过程中,常常会觉得自己所学的东西还是不够的,视野也不够开阔,还缺少很

多东西。真的就是临到考试的时候才发现所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了。因此还需要不断的补充自己的所学,更加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精益求精。正是因为这次宝贵的实习经验,才让我对许多事情豁然开朗,对于将来也有了新的规划,更加明确了以后所要走的路。

是的。大学校园,远离社会喧嚣,莘莘学子很少真正接触到社会现实,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之间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脱节,这些使得我们大学生在刚走出象牙塔后显得无所适从。如果说在校园里的生活就像一个梦,那么实习更像一个闹钟,把大学生从梦中敲醒。

现在我的实习期已经结束了,真的很不舍得。而我也一直为自己能留在《百姓连线》栏目组实习感到幸运。当我在写实习报告的时候,回忆里的每一个片段都不舍得丢弃,这一切都将是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记者辞职报告 篇6

您好!

这几天我仔细回顾了我这一段时间的工作状况,觉得来报社工作是对我的熬炼和磨练,我始终特别珍惜这份工作,这一段时间来,公司领导对我的关怀和教育,同事们对我的关心让我感谢不尽。在报社工作的这段时间中,我学到许多东西,在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谢报社领导对我的关怀和培育,对于我此刻的离开,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歉意。特别感谢报社赐予了我这样的工作和熬炼机会。

经过长时间慎重考虑,我打算辞职。我是xx年x月份进入公司的。尽管公司是我参与工作后的其次个单位,但在杂志工作的这一年半时间里,我的新闻采写等业务水平得到明显进步,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工作中逐步完善。我由衷地感谢新法制报这个平台。是它给了我践行新闻理念的机会,也正是由于有新法制报这个平台,我才有机会踏遍江西数十个县市,饱览风俗人情,体会人情冷暖。

我同样感谢报社领导对我的关怀和爱惜。我的一些牢骚和埋怨,报社领导没有过一句责怪之言;对于一些比较重大或突发的新闻线索或选题,报社领导亲自过问;而在我心情出现波动时,有报社领导耐烦开导。这些,无一不曾深深地感动我!同时,我也可以自信地说,我并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除了写出部分有肯定份量的稿件以外,我始终恪守职业道德、坚持新闻原则。

其次,我急迫地盼望,我的业务水平能进步快些,再快些,我想趁着自己年轻,去广东沿海经济发达、报业发达的地方闯闯,既增加可观的收入,同时学习新的理念。我知道,XX年是法制报关键的.一年,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法制报人,当然不能在这个时候临阵脱逃。但是,时间不等人,再过一年,家中的父母就年老一岁,盼望报社领导能从长远的角度动身,批准我的离去。

我考虑在此辞呈递交之后的一个月内离开报社,这样您将有时间去查找适合人选,来填补因我离职而造成的空缺,同时我也能够帮助您对新人进行入职培训,使他尽快熟识工作。能为报社效力的日子不多了,我肯定会把好自己最终一班岗,做好工作的交接工作,尽力让项目做到平衡过渡。离开报社,离开这些曾经同甘共苦的同事,很舍不得,舍不得领导们的谆谆教导,舍不得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和友善。

最终,我再一次恳请报社领导,谅解我的选择,准许我的辞职报告。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小记者调查报告 篇7

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我运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做了题为“我国近三年公民主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数据调查”。具体做法是从百度分别键入关键词“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记者”、“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大学生”、“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律师”所搜索到的全部64 页中2011-2013三年间公民、记者、律师、大学生主动申请的案例。为尽量保证数据的准确度,同样的研究方法两次进行信度检测,第二次搜索截止至2013 年12 月15 日,共搜索到申请信息公开165 个案例,其中新闻记者11 例,律师86 例,公民37 例,大学生31 例。

在进行数据搜集后,笔者梳理了政府信息公开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多是从法律角度对条例的分析,与新闻传播相关的研究却是寥寥,且大多是有关于条例对媒体监督、新闻传播的意义影响,或是对政府公开义务的强调,存在问题的思考。关于记者主动使用条例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发现,然而新闻媒体在信息公开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记者对条例的使用状况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推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记者使用条例次数不多的原因分析

在四类申请身份中,律师所占主动申请信息公开的比例最高,达52%,公民占22%,大学生有19%。记者仅7%。这些搜索到的案例有的是经媒体报道,有的则是通过发布到个人博客、论坛等渠道。除了律师因职业需要个人较频繁将申请信息发布到专业法律网站、博客外,大学生、公民申请被关注方式主要借助于媒体报道。既然媒体能积极报道别人的申请事件,为什么自己却很少申请呢?

(一)只有“传声”意识,缺乏“发声”意识

人民网总裁何加正说:“媒体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天然载体、有效渠道。”对于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功能与责任,主流的认识大都停留在大众传媒是政府信息的“传播者”、“解释者”。责任就是应主动为信息公开提供渠道和平台,及时捕捉政府信息并加以解读分析。基于这样的逻辑,大多数媒体在面对政府新颁布的政策、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时第一反应就是一字不漏的报道,及对政策进行解读。作为媒体现如今做得更多的就是“配合”信息公开制度。比如2008 年汶川地震时的媒体做法就受到了很高的赞誉,新华社在地震发生十多分钟后即发出第一条快讯,播发的英文快讯领先于所有外电。地震发生后32 分钟,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就打破原有板块进行直播,全国各类传媒迅速反应,民众可以通过媒体随时获得灾区的灾情进展。[1]

如今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有了不容小觑的进步。然而,长期以来在面对政务信息时,多数记者群体站在政策的支持者、响应者、宣传者的队列,似乎忘记了自己“舆论监督”的职责。

(二)与时效性的矛盾

条例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而由于地理空间、申请手续繁杂等原因,鲜有申请能够得到当场答复的情形出现。一般回复都在十五个工作日,如果遇到拒绝公开、未回复的状况,诉讼又需要一段时间。这样的程序下来少则十天半月,多则更久。而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一则新闻经不起这十五个工作日甚至更长的等待。

在美国也存在同样的困扰。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蜜蜂报》的一位调查记者说:“我通常尽量回避《新闻自由法》。我没那么多时间等着借助《新闻自由法》获得信息。”新闻自由服务中心主任丽贝卡·多尔蒂说:“人们并没有像他们本来应该做的那样经常利用《新闻自由法》,因为他们认为这项法律太繁琐,太耗时。”[2]

罗马尼亚《自由获取公共信息法》第八条第五款规定,“大众传媒口头申请的公共利益信息应立即提供或者在24小时内提供。”[3]由于新闻行业对时效的特殊要求,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其答复时间,以期更好地实现公民知情权。

(三)不使用职业身份申请

之所以所搜集到的数据中记者仅占11 例,还有一个可能是有些记者在使用条例时并没有提及自己的职业身份,而是用普通公民的身份申请。那么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有一种可能性是为了避免来自供职新闻机构的压力。若所申请公开的信息涉及敏感问题,相关部门通过媒体单位,对记者的申请行为进行阻止。此外,出于“隐性采访”的监督需要而不亮明记者身份也不失为一种可能性。如骆南华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递交了公开对居民用电定价的依据及范围的申请后,对申请的受理情况撰写了一篇题为“聚焦小区公共用电:记者申请信息公开被指找茬”的新闻报道。报道指出,他是以普通市民的身份递交申请的。在不伤害被采访者的前提下,这种方式确实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行政机关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情况。

(四)本来获取信息的渠道多

作为新闻记者,拥有众多的消息来源,包括新闻发布会、各单位的通讯员、群众热线电话等等,且记者人脉较广,对于想要获取的信息较易从知情人士那里获得内部信息。条例自然也就不是记者获取信息的第一选择了。

二、记者使用条例情况分析

在“我国近三年公民主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数据调查”中,共搜集到记者使用《条例》申请信息公开的数据为11 例。他们大多并非因为采访、写稿等职业需要采取申请行为,而是因长期对公权力、妇女权益、公共事件等的关注,行使作为公民的监督权、知情权,被誉为“公民网络记者”。

通过对这11 个案例的分析,发现记者使用《条例》时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一)所申请公开信息的内容

(二)是否因采访、工作需要,与职业利益是否有关

仅骆南华一例是记者因写稿需要,为了解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用电定价的依据及范围,自己使用条例申请信息公开,并自己撰写新闻报道。其余10 个案例皆为记者申请信息公开后,别的记者对其申请行为进行报道。其中,在对廖红波、廖先生的报道中,指出他们两位的申请目的是出自为撰写研究报告、调查报道搜集参考材料。

(三)记者使用救济制度的意识

为了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条例设计了救济制度,引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机制,当事人对政府机关信息公开行为不服的,可诉诸法律。为了考察新闻记者是否有使用救济制度保障自身权益的意识,将记者与公民、大学生、律师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果:

三、如何提高记者使用条例的技巧

必须承认,无论从对条例的使用频率、使用意识,还是申请结果的成功率,我国新闻记者都还存在很多问题。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美国和日本两国信息公开制度建构与完善的过程中,正是由新闻界、律师业、民间团体等民间组织自下而上的推动了制度的运行。[4]

在美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体系主要由1966 年 《信息自由法》、1974 年的《隐私权法》和1976 年的《阳光下的政府法》组成。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被认为是世界上信息公开制度最完善的国家,[5]在美国,主动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以获得更多自由的信息已经成为了新闻报道的惯例。美国新闻界在使用信息公开制度时很多成熟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一)鼓励大学的新闻传播学院及学者建立信息公开研究中心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园内有一名为“解密国家安全资料库”(The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的公益性非政府组织在2003-2008 年持续发布了七篇“奈特开放政府系列调查报告”,对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状况进行监督、评议,揭示了美国联邦信息公开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该组织虽位于乔治·华盛顿校园内,但并非是隶属于该校的机构,而是由奈特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资助的独立研究机构。其宗旨是“揭开政府的神秘面纱,引导新闻界寻找真相并让所有人得知真相。”为保持其研究的独立性而不接受任何来自官方的资助。[6]

而这些问题,恰恰也存在于我国的信息公开制度施行中。美国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几点启示:第一,为保持研究的准确性不接受来自利益方的资助;第二,致力于发现问题,探求问题背后的原因;第三,语言生动,形象、简明扼要,克服学术八股;第四,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如“体验式”研究法等。

(二)新闻工作者协会加强指导为记者提供帮助

信息公开条例无疑为记者的新闻活动提供了依据,理论上条例应该大受欢迎,而它受到冷淡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我国部分记者缺乏相关的信息资源、法律知识。美国有很多新闻行业组织,如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新闻出版自由记者委员会等等在这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新闻工作者协会应组织我国的各个新闻媒体机构学习条例,提高条例的使用技巧,并加强指导,为记者使用条例提供帮助。

第一,提供获取政府信息的资源库和工具箱。新闻工作者协会可搜集整理一个常用的各行政部门的资源库,包括办公地点、联系方式和工作人员、各部门开展活动的程序和方法等信息,为记者进行申请提供便利。

第二,提供申请信息公开的各方援助和专家顾问团。新闻工作者协会可聘请一些专业律师,政府相关专家,形成专家顾问团,为记者的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

第三,加强对记者获取信息的专业培训。美国媒体非常重视对记者在合法获取政府信息方面的专业培训,如召开以申请信息公开为主题的午餐会,记者们自由讨论、头脑风暴如何更好地获得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在信息公开申请方面比较有经验的记者讲述自己的成功经验。[7]

(三)借助微博扩大影响力,利用舆论力量促进信息公开

在借鉴美国经验,寻求新闻传播学院、传媒机构的支持后,还需要记者自身提高申请技巧,而微博这一自媒体平台将会成为记者的得力助手。

有人说,微博时代人人都拥有了麦克风。的确如此,这一平台的出现,为记者使用条例申请信息公开的成功率添了一臂之力。首先,微博改变了议程设置的顺序,传统媒体由于单向性强,都是媒介议程设定公众议程,记者的申请只有见诸报端、电视,才能为大众所注意。而微博则是公众议程设定媒介议程,如今热门微博成了传统媒体争抢的新闻线索。只要记者的申请内容能够被大范围转发扩散,就有可能被登上传统媒体,继而扩大影响力,成为热点事件;其次,就是怎样被转发、扩散的问题了。微博转发只需一键点击,成本极低,如果记者申请公开的信息与大多数微博用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就有条件引起意见领袖的共鸣,从而形成网状蔓延式的影响力;最后,微博平台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免受来自供职机构的压力。记者的申请内容若因种种原因不能在自己单位发表,大可通过个人媒体发布。

(四)从法律角度完善条例

“与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无关”、“申请理由不充分”,被这样的理由拒之门外的申请不在少数。而它确实是有法律依据的,条例第十三条明确指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传媒法学者魏永征认为,这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个瓶颈。他认为:“如申请人必须说明是‘自身’而不是别人需要,必须说明是‘生产、生活、科研’范围内而不能是其他(比如记者采访报道所需)”。“那么如果谁想‘倒逼’政府公开应该公开而未公开的信息,就不具备申请信息公开的资格。”已故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原副所长李斯颐曾说:“根据这一条规定,如果传媒出于公益目的提出申请,估计很难成功。”[8]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三年公民主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数据的调查,发现记者并不像理想中那般频繁使用信息公开条例,信息的公开不单是对政府部门单方面的要求,公众的参与意识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公众之中,新闻记者作为沟通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的桥梁,更是关键的一环。望此浅文能唤起记者申请信息公开的意识,能呼吁记者有所行动,能对记者的申请行动有所助益。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新闻记者能做好我国信息公开的领头人。

注释

1[1]崔丽.我国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的新责任[D].开封:河南大学,2010.

2[2]理查德·巴姆斯特德.知情权[J].交流,1993(4).

3[3]林爱珺.在信息公开中建构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J].现代传播,2009(2):51-54.

4[4]冯之东,孙治强.公民知情权的实现——以公众参与为视角[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3).

5[5]卢岩.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及对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启示[D].合肥:安徽大学,2010.

6[6]赵正群,董妍.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实施状况的评价与监督——美国“奈特开放政府系列调查报告”论析[J].南京大学学报,2009(6).

7[7]李玉洁.美国信息公开的传媒实践考察[J].对外传播,2010(8):57-58.

从街边小贩到调查记者 篇8

1968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我出生的那天傍晚,爹正挑着一担生产队分得的玉米回家,挂在扁担头上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领袖的最高指示:人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

儿时的我,点煤油灯,割草放牛,步行上学,和我的父辈、祖父辈的生活状态并无太大的差异。高考落榜后,我跟着同村人外出打工,修过公路,治过水库,下过黑煤窑,还卖过农药。

步行挨村叫卖农药时,我的包里除了几瓶农药之外,还有晚上露宿用的被单和塑料布。许多年后,我做了记者,陪农民工回家过年、陪他们住工地上的集装箱,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因为我当年的风餐露宿比这还辛酸。

当年即使露宿街头,我依然坚持每天写日记,把卖药时所遇到的逸闻趣事都记录下来。这也许为我后来在夜市卖羊肉串时能给报社投稿打下了基础。

后来我和妻子在平顶山卖菜,与一个烤羊肉串师傅同住在一个小院,就跟着他义务打工学烤羊肉串。三个月后,我也在夜市摆摊卖羊肉串,一干就是四年。1994年元宵节那晚,我卖了整整六只羊,烤肉烤得手腕发肿。一个春节下来,我盘点一下,挣的一千多元钱刚好够买一台冰柜,那是我与妻子结婚后添置的第一件电器。

1995年,平顶山市举办第二届中国曲艺节,夜市来了个老外,我用英语给他介绍了羊肉串的吃法与价格,立马引来围观,也引来了《平顶山晚报》的记者。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记者。第二天,一篇《会讲英语的个体户》让我在夜市一举成名。

从登上报纸的那天起,我就养成了每天买报纸的习惯,从那时起,我的梦想便是“啥时能像记者一样骑个摩托车,肩挎相机到处采访”。我想当记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时当记者比卖羊肉串挣钱多。

为圆记者梦,我开始每天到平顶山图书馆借书阅读。现在我再回平顶山图书馆时,发现凡是以前的新闻类书籍,大多都还保留着我的借阅痕迹:这些书无一例外地散发着羊肉的膻味,书本上透明的地方,一定是我烤羊肉串的双手留下的油渍。

当时,我一般凌晨两三点才收摊,回家后挑灯夜战,边看书边记笔记,一直熬到凌晨五点左右直接去赶集买羊肉。而白天除了睡觉,我还有意骑着自行车到处转悠,以期发现什么新闻线索,那时做梦都在想,啥时候我的稿子能登上报纸啊?

打起铺盖,告别妻儿,为圆记者梦

机会终于来了!1996年,《平顶山日报》要举办通讯员培训班,可当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要有单位,费用也都由单位出。报社很为难,“你一个卖羊肉串的,咋让你报名呢?”经不住我软磨硬泡,最后只得让我以“夜市工商所”的名义报上了名,妻子掏了400多元费用,那是我家两个月的生活费。

那短短的两个星期是我离开学校后最为充实的日子。晚上我在夜市烤羊肉串,白天一身羊膻味地出现在报社培训班里。有了通讯员采访证,我开始抽空骑着自行车到处采访。当第一条消息见报后,我比卖了200元钱的羊肉串还高兴,虽然那篇“耳闻目睹”只能得到3元钱的稿费。

有了第一次,我的写作热情便一发不可收拾,每每夜市有啥新鲜事,我都会快速写出送往报社,而夜市所发生的事儿大都是在深夜,很少有记者能到现场采访,所以我稿子的见报率越来越高。后来,我采写了内容为工商局管理员一个月白吃白喝一摊贩2700元的稿子,在平顶山市引起轰动,但自此与夜市管理员结下冤仇。后来,管理人员经常为难我,没办法,我只得把羊肉串摊位拱手送人。

随后,我把心思更多地放在了采访写作上,新闻视角也从以前的夜市开始向社会方方面面延伸。再后来,我被《平顶山晚报》招去,做了四年的特约通讯员。由于一直不能转正,我离开妻儿,一个人背着铺盖卷到郑州打拼。

2002年,我应聘考入《城市早报》。一年后,报社合并融入《大河报》。在《大河报》特稿部的10年,我自认为是记者生涯中最为“黄金”的10年,当时全国各地只要有大事,我都会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开县井喷、5·12汶川地震……在采访现场,我结交了各地的调查记者,一遇重大选题,我们都相约而去;采访结束,发稿顺畅,心情高兴,我们往往还会一起喝上一杯,再探讨下一篇稿子。

40岁后,彷徨的新闻路

近几年,我感到越来越孤独。当初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们,要么升迁,要么转行……2013年我参与雅安地震等报道时,发现身边全是些年轻而又陌生的面孔。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除了年龄、薪酬、异地监督受限等综合因素外,我想更多是因为调查记者面临的风险太大,致使调查记者的路越走越窄,甚至举步维艰。

2009年2月,我做了缅甸迈扎央赌博案,有好多中国人被骗到迈扎央赌博并被关入水牢毒打,我偷渡到迈扎央深入采访,稿子见报后我却陷入无休止的被恐吓中。同样被恐吓电话折腾得睡不着觉的儿子,索性爬起来给“最高人民法院的叔叔阿姨们”写了一封信。当时上小学的儿子幼稚地认为,这么严重的事也只有最高人民法院才能管得了。

如何善待调查记者,吸引更多流浪在外的调查记者回归,培养更多有新闻理想的新人加入调查记者行列,这是个大问题。而如何让调查记者不靠送礼,不靠“收红包”依然能体面且有尊严地生存,这需要一种灵活且全新的机制。

我儿子初中辍学去登封武校习武与调查记者及其家人也面临调查报道带来的风险不无关系。

2005年,我报道了三门峡检察官姚某组织卖淫案,稿子见报后不久,该检察官即被判死刑。检察官的情人已怀孕,天天到报社堵着我说,一定要把孩子生下来,让他看看是谁逼死了他父亲。那些天,经常有几名留着小平头的壮小伙暗地里“护送”我上下班,并扬言已经跟踪了我上小学的儿子。有一次,儿子在上学途中被打被恐吓,无奈妻子只得请了长假,搬张桌子到校陪读,每天与儿子一起听课、上下学……后来,我把上初中的儿子送到武校练散打,让他学会保护自己。他走那天,妻子满眼含泪地说:“你拍着良心问问自己,儿子一步步走到今天,跟你和你所谓的新闻事业有没有关系?!”

幸运的是,儿子居然爱上了武校,在武校一学就是三年,原本胆小怕事的他前阵子还在河南省青少年运动会上拿了个80公斤的散打冠军,他现在的目标是体育大学。

人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

我找选题的标准也逐渐由以前的“猛” 改为现今的“稳”,不出事儿是第一标准,因为我要为自己的饭碗负责。我开始把目光转向公益报道。除了在河南发起“免费午餐”之外,我又在河南偏僻山村建了7所“大河报免费书屋”,并且持续关注“抗战老兵”等话题。

2013年5月,5·12汶川地震五周年纪念日,我一个人出了八个版的特刊,这在《大河报》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汶川地震那年,我在震中映秀镇找到10户失去孩子的家庭,让夫妻俩站在自己家房屋废墟前照张合影,此后每年地震纪念日,我都重回映秀镇,给他们送去前一年的合影,再重拍一张合影,我想为他们拍够十年。我不知道我还能在新闻一线撑多久,但我想,给这十户家庭每年拍一张合影的大事儿,一定要持续十年,无论我做不做记者。

同年7月18日,我发了一条长微博,短短几天被转发了两万多次,也引起了很多媒体同行的共鸣,很多人说,明明是笑着看的,最后居然哭了。在微博里,我讲了目前调查记者面临的现状,说打算重新支个摊卖羊肉串,但遇到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我还是会第一时间冲上去。我希望这个羊肉串摊能够成为调查记者的集散地,全国各地的调查记者来郑州都可以找我吃吃烤羊肉串,喝喝生猛啤酒,聊聊曾经采访过的大事。

做了15年记者,在我45岁的时候,我才真正领悟到:人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

我不知道我还能在新闻一线撑多久,但希望白发苍苍时,依然四处奔走,调查写稿。

朱长振 1968年出生于豫西国家级贫困县鲁山县观音寺乡桐树庄村。网易新闻“真话”频道称其为“浓缩了中国新闻史的烧烤小贩”。

1989年,高考落榜后,他下过煤窑、修过公路、卖过床单和农药,在平顶山夜市卖了4年的羊肉串,后来自学新闻写作,做了15年的新闻记者。希望白发苍苍时,依然四处奔走,调查写稿。

上一篇: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下一篇:山林中的房子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