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共8篇)

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篇1

近年来,潘集区坚持把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抓手,完善管理机制、强化育才措施、优化用才渠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科学管理,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活力。区委和乡镇党委分别建立了人才工作联系点制度,通过联系人才,及时帮助解决农村实用人才的实际困难,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发展空间。根据行业布局及技术专长,帮助组建养殖、种植等各类专业协会20个,发展会员5000余人,遍及全区各乡镇。完善协会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促使农村实用人才在协会组织下,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利用乡镇农网信息服务站,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信息服务5000余人次,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各类扶贫项目、科技项目、以工代赈、小额农贷等支农项目380个,资金700余万元,催生了蛋鸡饲养量达20万只的淮凤禽业有限公司、年产金针菇达2000万袋的张岗食用菌生产基地、面积近百亩的泥河稻田养龙虾等100多个上规模生产项目。

二、强化培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能力素质。一是进行专题式培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下乡村”活动,由区农委、科技局、劳保局等部门分工合作,对全区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全区举办专题技术讲座30场次,培训群众13000余人次。二是开展校园式培训。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到党校、农广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培训,使860名乡土人才达到了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并且有112人取得了技术员以上专业职称。三是注重实践式培训。区里建立蛋鸡、食用菌、优质粮、豆制品、水产品“五大产业”生产基地,乡镇、村建立各类农业示范基地59处,聘用各类乡土人才200余人。目前,通过培训培养,全区现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6300余人。

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篇2

关键词: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现状,对策

农村实用人才, 是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 为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 在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建设农村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各类劳动者, 主要由种养加能手、乡村科技人员、经营能人和能工巧匠等各类农村从业人员组成。郧县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核心水源区, 又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县, 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队伍, 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实用人才资源, 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快新农村建设, 实现库区移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 我县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的工作大局,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育力度,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有效途径,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在示范农业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活跃农村市场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 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然而,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值得我们去探讨。

1.1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1.1.1 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 全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下发了全县人才工作要点, 制订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目标。

1.1.2 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网络初步形成。

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郧阳科技学校、县劳动职业技术学校、县富民拖拉机培训学校、乡镇成人学校等机构为阵地, 以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扶贫开发培训、劳动技能培训、雨露计划、木兰花家政服务等项目实施为依托, 以县内专业技术干部、市县科技拨尖人才等为讲师, 进行资源整合, 确定培训基地, 明确师资队伍, 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网络。

1.1.3 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明显。

农村实用人才生在农村, 长在农村, 劳动在农村, 和当地群众结合最紧密, 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有示范作用, 更具有感染力和辐射力。农村实用人才懂技术、会管理、信息灵, 通过农村实用人才兴办经济实体, 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兴建特色产业基地等活动, 其辐射带动、示范引导、推动产业等作用得到极大地发挥,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 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 使农村人才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1.1.4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日益状大。

经过调查统计, 截至2010年底, 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6000名, 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25%, 比上年增长了1108人。从人才类别分布上看, 生产技术推广人才500人、种养能手1721人、农产品营销管理人才1250人、能工巧匠2529人, 分别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8.3%、28.7%、20.8%、42.2%。从文化层次上看, 高中 (含中专) 以上学历738人, 初中学历3264人, 小学文化程度1998人, 分布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2.3%、54.4%、33.3%。

1.2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1.2.1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 尤其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缺乏。

据统计, 全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约6000名, 占农村总人口和农村从业人员的比例较低, 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军人才的数量就更少, 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1.2.2 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合理。

农村实用人才的产业分布结构和行业分布结构不尽合理, 主要以传统产业为主, 农产品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旅游管理与开发等新兴产业适用型人才紧缺, 高精尖人才更少。

1.2.3 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 但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很少, 这就大大地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 对现代科技知识的运用能力明显感到力不从心。这些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技能一般是靠自己多年的亲身实践摸索总结出来的, 因而不愿把一些过硬的技术轻易传给别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

1.2.4 农村实用人才年龄偏大。

很多的农村青年虽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别的不断扩大, 不满足于祖辈沿袭下来的“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到城市谋求发展。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妇女及老弱病残。那些靠经验积累成长起来的农村实用人才随着岁月流逝, 年龄已逐渐走向老龄化, 难以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1.2.5 人才外流严重。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 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一般都不甘心留在农村。同时, 绝大多有所专长的农村人才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首先考虑的是到大城市发展, 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

1.2.6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各级财政用于人才培训的经费投入十分有限, 以政府投入为导向、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人才培训多元化投入格局尚未形成。

1.2.7 教育培育缺乏针对性。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数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 靠的是十年、几十年的实践积累而掌握一定的农村实用技术。由于人员分散、技术种类繁多、从事专业杂乱等原因, 致使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 只能停留在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 停留在大众化项目的培训上。

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深刻理解农村实用人才在统筹城乡经济、促进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把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农村全面发展的第一要素, 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2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2.1 基本原则

2.1.1 党管人才的原则。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积极推进理论和政策研究, 切实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 有效提供指导和服务, 不断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持续发展。

2.1.2 服务“三农”的原则。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遵循产生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发展于农村的成长规律, 尊重农村实用人才,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服务。

2.1.3 市场配置的原则。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遵循人才资源的市场规律, 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配置中基础作用, 结合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 培育人才市场, 健全市场机制, 更好地开发配置农村实用人才资源。

2.2 发展目标

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是: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经营理念、创业致富能力、科技运用模范、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全面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生产经营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水平, 到2015年, 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万人左右。重点建设以下四类农村实用人才。

2.2.1 生产技术推广人才。

围绕柑桔、蔬菜、桑蚕、中药材、茶叶等优势种植产业、农产品营销加工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加强种、养、加等生产技术推广力度, 依托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等组织, 加大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素质。到2015年, 农业技术推广型人才总量达到600名左右。

2.2.2 市场营销管理实用人才。

按照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通过各种培训, 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经营 (营销) 骨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营销大户的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培训农村市场营销人才, 发展各类农产品营销组织, 壮大为农业流通服务的中介人才队伍, 提升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营销大户的经营管理水平, 壮大农村营销管理人才队伍, 到2015年, 农村市场营销人才总量达到2000人左右。

2.2.3 种养能手。

继续抓住粮食、柑桔、茶叶、桑蚕、蔬菜、养殖业、农业产品营销加工业等优势产业, 加强对种、养能手的技术培训。根据农业区域布局和种植业、养殖业的不同情况, 采取函授培训和实地讲解相结合, 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等方式, 培养一批又一批种养能手。到2015年, 种养能手人才总量达到4000名左右。

2.2.4 能工巧匠。

具有一技之长的加工、建筑、丝织、修理等技能型人才, 是生产经营和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建立健全能工巧匠的技能培训体系, 鼓励能工巧匠传播技艺与技能, 并通过承包、创办经济实体, 组建专业化劳务队伍等多种形式, 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学习实用技能, 壮大能工巧匠队伍。到2015年, 能工巧匠型人才总量达到3400名左右。

3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对策

3.1 整合教育资源, 完善培训体系

一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整合县、乡现有教育培训资源,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以郧阳科技学校、乡镇成人学校等机构为基础, 按照布局合理、交通便利、师资雄厚、设施完备的原则进行筛选、评估和组合, 组建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培训机构作为定点培训基地, 明确培训专业和范围, 确定培训内容和要求, 建立完善配套的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要统筹郧阳科技学校、县农技推广中心、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以及农业龙头企业中的科技人员基本情况, 通过单位推荐、个人自愿报名等形式, 经资格审查, 统一聘任, 形成有一定规模、门类相对齐全、人员相对固定、专业能力较强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讲师团, 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供坚强的师资保证。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教育。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鼓励支持社会各界采取“股份合作”、“民办公助”、“民办民管”等不同形式, 参与或合作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基地建设, 扩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规模。三是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网络。县、乡 (镇) 、村要成立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机构。具体运作由村统计掌握本村内农村实用人才信息上报到乡镇, 乡镇审查选拔输入到县农村实用人才库, 逐步形成上下联动、紧密协作的县、乡 (镇) 、村三级培训网络。

3.2 统筹培训规划, 确保培训实效

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 着眼市场需要, 贴近农民需求, 在实用上做文章, 在培训上下功夫。一是制定培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要有目标、有措施, 县、乡及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全县统一部署, 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 制定年度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 明确培训人数、种类、措施和方式, 认真组织落实, 保证培训效果。二是精选培训内容。要根据本地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市场对劳动力的技能需求, 不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着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和职业角色转换能力。三是创新培训方式。把农村经营 (营销) 管理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种养能手和能工巧匠等农村实用人才纳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的对象, 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 把开展农村科技示范活动、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竞赛、种养加能手评比等活动同培训结合起来, 切实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因材施教、讲求实效。四是鼓励学历教育。对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实践中自觉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的, 应给予适当物质鼓励, 获得专科学历的, 给予2000元奖励;获得中等专业学历的, 给予1000元奖励, 所在乡镇和村级组织也应给予适当奖励。

3.3 科学评定人才, 实行动态管理

一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要建立以项目经营收入为主要考核指标, 分经营收入在1万元、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不含3万元) 、3万元以上至5万元、5万元以上四个评定等级, 再综合其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市、县、乡、村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个人申报、社会评审、群众认可、部门审批”的方法, 实行村级推荐, 乡镇评审, 县级认定的办法, 每年集中评定一次。农业、科技、人事、劳动、组织等部门定期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业资格评审, 对评审鉴定合格人员, 劳动、人事部门应按规定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组织、科技部门搞好突出贡献人员及拨尖人才的申报审批工作。对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国家执业资格证书和中高级技工证书及农民技术员证书的人员, 通过相关部门确认可直接列入农村实用人才;未持有证书, 但有一技之长且是带动当地农民致富的能人、能工巧匠、种养能手、营销能人、协会骨干等也要纳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进行管理。对确认的农村实用人才, 按照分层管理的原则, 其经营收入在1万元的由本村管理使用、培养;1万元以上至3万元 (不含3万元) 由乡 (镇) 管理使用、培养;3万元以上至5万元由县级管理使用、培养;5万元以上为市级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培养。全县所有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都由县人才办集中建立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库。二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台帐。采取个人自愿、村级推荐、乡镇审查、县级备案的方式, 建立县、乡 (镇) 、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按照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经营管理、能工巧匠、营销能人等分类建立信息台帐, 并将这些信息定期汇编成册, 发至农村基层组织和被收录的农村实用人才本人。县、乡 (镇) 、村要对分别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 定期开展农村调查分析, 搞好管理与服务。

3.4 健全激励机制, 激发内在潜力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要在良种供应、技术培训、农业产业化项目等方面给予农村实用人才“优先、优待、优惠”等政策, 降低农副产品加工营销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开办门槛, 鼓励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参与政府支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各类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建立和完善奖励制度。对在农村各战线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且作出成效的农村实用人才, 要给予精神表彰和物质奖励, 县委每两年应举行一次农村优秀人才评选表彰大会。三是探索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社会保障机制, 探索多渠道筹措资金, 为农村实用人才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 从制度上解除农村实用人才的后顾之忧。四是建立和完善选拔使用机制。及时把思想素质好、贡献大, 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实用人才吸收到党内来, 积极培养、大胆使用。条件成熟的, 可逐步吸纳到地方人大、政协队伍中, 提高他们参政议政能力。对一些特殊岗位, 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条件, 按法定程序聘用他们从事相应管理工作或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

3.5 提供优质服务, 培育人才市场

一是建立完善县级农村人才市场。要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逐步建立面向农村、服务农村, 集配置、交流、培训、开发等功能于一体, 与城市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相贯通的农村人才市场体系。二是大力开展农业引智工作。积极引进高级农业人才和先进农业技术成果, 通过引进农业专家, 解决农业科研领域中的难题;注重组织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等农村实用人才与省内外专家进行交流, 开阔眼界, 提高技能。支持学成归乡的农业科技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努力为其科研工作创造条件和环境。三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体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管理制度,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推广服务和工作体系,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待遇, 不断完善竞争、激励与约束机制, 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重要作用。四是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创新科技下乡形式, 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县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土专家、土秀才组成科技下乡服务团, 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下乡服务活动, 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开展实用技术讲座, 提供全程式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五是建立和完善农村专业协会组织。积极推动各类农民专业协会组织的成立, 做好组织引导工作, 强化规范性建设和行业自律, 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组织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的功能, 以协会聚集人才, 培养人才。六是加大优秀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媒体、农村热线网站, 扩大对优秀实用人才的宣传推介力度,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团, 加强人才横向交流, 切实发挥实用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

3.6 提供政策支持, 优化创业环境

对农村实用人才创办或领办的经济实体或科研实体, 在工商登记、税收、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和扶持, 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实施的项目, 要统筹各方资源予以支持。要帮助他们做好项目整合与论证, 积极争取扶持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项目资金。

4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 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结构、产业发展的要求, 摸清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与分布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切实加强领导和统筹协调。要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与农村实用人才结对联系制度, 帮助他们协调解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4.2 明确部门职责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涉及农村各行各业, 需要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 共同推进。组织、农业、人事、科技、财政、劳动等部门要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集聚各方面的力量, 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出实招、办实事。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根据自身的职能特点, 负责做好相关的项目支持、资金统筹、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和服务管理等工作。

4.3 加大经费投入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是统筹城乡就业的一个重要抓手。要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训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主体单位要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人员安排、设备配置、经费投入、项目支持上给予政策扶持。

4.4 加强舆论宣传

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篇3

一、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汇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一)围绕产业发展引导人才。2004年以来,我们围绕优势、新兴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强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预测及分析,按年度定期编发产业人才开发目录,引荐乡土人才在专业协会、产业链条上担主力,促使乡土人才在特色产业壮大升级中“挑大梁”。

(二)出台产业政策鼓励人才。对发展主导产业的农户积极发放小额贷款;对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实行以奖代补;对有志发展主导产业的优秀农村青年,做到资金扶持优先、技术指导优先、参与培训优先。尤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和发展规模种植项目认定标准等多个政策文件,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三)建立产业基地聚集人才。充分依托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产业链上的节点,组建各类专业性协会,将一批农业生产中涌现出的种植能手、农产品贩销大户培养成为农业产业化带头人。2004年以来,先后成立了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4300个,聚集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近30万人。

二、突出工作重点,大力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技能培训工作

(一)创新培训方式,大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千万农民大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等。近年来,累计培训农民2134万人次。积极整合厅直8所农职院校的办学力量,采取“订单式”、“半工半读”等方式培养农民大学生和职校生。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250万元支持“百万中专生培养计划”。

(二)注重示范引导,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我们与自治区扶贫办、基層办等单位联合,建设全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依托培训基地,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每年培训4060个贫困村的“两委”干部和33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

(三)把握关键环节,侧重培养农业龙头企业家。每年组织开展评选广西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对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开展政企银合作,积极协调争取到6家涉农银行的支农信贷支持达800多亿元。我们还依托区外培训机构优质资源,每年培训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100名。

三、健全服务体系,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在主导产业上发挥作用

(一)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类型、功能和岗位,制定完善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近5年,全区累计1900多人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

(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激励。定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十佳农民专家”和“50个种粮大户”的评选表彰活动。

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篇4

与思考

对农村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所谓农村实用人才,就是既能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又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既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中心农户”和骨干农民。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实用人才。实用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我县“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主要措施之一。

一、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状况

我县国土面积3586平方公里,辖8乡9镇,总人口万。其中,农村人口万、农

村从业人员万。全县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总量14924名,占农村人口的%,占农村从业人员的%。其中,农村实用人才6782人,占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总数的%。在6782名农村实用人才中,从学历上看:中专以上1277人,高中1636人,初中及以下3869人,分别占%、%和57%;从年龄结构上看:40岁以下4338人,41岁以上1859人,分别占63%和37%;从行业分布上看:种植类552人,养殖类254人,打工类2138人,加工类469人,建筑建材类507人,营销类1813人,其他1049人。已表彰命名各级各类实用技术拔尖人才62名,其中:省级4名、市级28名、县级30名。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问题

一是总量不足。全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总人口和农村从业人员的比例仅为%和%。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军人才的数量就更少、远远适应不了农业和农

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二是文化层次低。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57%,加之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三是分布不平衡。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多集中在经济较强的乡镇,交通便利的城区,偏远地区农村的实用人才相对较少。四是人才外流严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都不甘心留在农村,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以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另外,绝大多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首先考虑的是到大城市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原因

1、农村实用人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滞后”:一是致富观念滞后。跟不上发展的形势,习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模式,思想解放力度不够,无远大理想和追求,沉浸于“小富即安、满于现状、固步自封”的状况;二是致富思路滞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不顾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只图眼前,不求发展。三是道德意识滞后。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自制能力不强,不仅不能为确定的“领头雁”鼓劲撑腰,反而不时暴露出“怕自己穷,怕别人富”的阴暗心态,打击了农村实用人才带头致富、带动一方致富的热情和信心。

2、受农村科技普及和技术推广环境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够”:一是培训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培训网络功能不全,科技培训基地未能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二是培训突出重点不够。农民在筛选致富项目,把握致富信息上目标不准、方向不明。三是培养方式和方法偏颇。注重了理论培训,忽视了实践操作;注重了普通号召,忽视了因势利导;注重了项目开发,忽视了人才培养,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后继乏人。

3、受农村落后的社会环境制约。首先受交通不便、地理偏避、信息闭塞等诸多方面影响,农民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受资金、设备的影响,追求的事业成了无翅之鸟、无水之舟;再者,受技术信息的影响,他们生产的产品很难走向市场。如农村的剪纸、烧窑、编织等民间艺人很多,却很难集中优势创造品牌,走出山门。

4、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现阶段,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尚缺乏科学的管理。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税费过重、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三是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广泛宣传,典型引路。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要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教。通过经验交流,以点带面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加强教育,注重培养。一是改革农村教育,加强和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改革现行农村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带着技术

回家致富,从而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二是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不同的形式,针对当地存在的问题,请专家教授讲农业科技知识,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三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组织村干部和优秀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组织青年农民到高校进修深造,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力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积极创造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切实壮大农村人才队伍。

政策支持,精神鼓励。

一是在政策和待遇上要给予农村实用人才充分的倾斜,如在评审农民职称、选拔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优先安排项目贷款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使农村人才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二是支持实用人才兴办企业,大胆启用农村实用人才担任厂长、经理兴办个体、私营企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成果、经营管理方法运用到生产上去,直接创造效益。三是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四是鼓励实用人才采取多种形式与周围农民结对子,以师带徒、科技赶集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等活的东西扎扎实实地传授给周围群众,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新技术,使用新品种,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五是对选拔到村级任职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提前定级,在

公务员录用、提干、入党、住房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在学历、论文、外语等方面放宽条件,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优先提供免费培训。六是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政府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充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加强领导,建立机制。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健全领导体系和工作机构,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保证此项工作紧张有序,有条不紊。

2、健全选拔机制。结合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出台“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农村实用拔尖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按照“有素养,有影响,有贡献,有效益,有创新”的标准,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与此同时,加强跟踪考核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鼓励更多的农民群众成长成才,促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促进新农村建设 篇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到底靠人才,重在培养和使用一批能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

一、充分认识农村实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一)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民共同致富的“领头雁”。在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技能型、经营

管理型、市场营销型和劳务输出型的农村实用人才,代表着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批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新型农民,是农村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致富领头雁。选定一批农村实用人才,依据个人所长,因村制宜,因产业制宜,对群众在资金上支持,在技术上帮带,在市场上引路,必能在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二)农村实用人才是科技应用、创新的“接力棒”。广大农村实用人才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是上连“技术专家”,下连“一线农民”的桥梁纽带。能结合生产实践对自身所学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手把手传授给农民,充分发挥科技应用的“接力棒”作用,使先进的农业科技走出“象牙塔”,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各行各业、走进生产生活。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应用的实践中,不仅是单纯被动吸收,还能总结完善,提高科技应用的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简化其程序、降低其成本,不断改进和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成效,从而提高先进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收、增效中的贡献率。更为重要的是能在原有思路、程序、水准上进行突破,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被抓关键、切中要害,及时,适当地进行科技创新,实现质的飞跃。

(三)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农村实用人才中,有的是市场信息捕获的能手、有的是产品流通销售的高手、有的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抓手,占据着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必备的信息、市场、技术等要素。且富有吃苦耐劳、奋力拼搏、勇于探索的精神,必定比一般农民提早发现商机、提前抢占先机、提速跨入市场,从而成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在农产品流通销售领域,就活跃着一支极具能量和智慧的农村实用人才即农村经纪人队伍,他们长期活跃于市场,能及时准确把握市场供求信息、预测市场产品需求,使农产品及时外销。

二、强化措施,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虽然农村实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方面还存在组织管理的松散性、培养开发的盲目性、服务理念的滞后性、经费投入的局限性等现象,因而各级党委及其相关部门,必须更新理念、创新机制,以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使用。

(一)要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要通过制定农村实用人才管理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资格认定、选拔、激励等制度,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完善走访座谈、情况交流、领导挂点等方式,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实现农村实用人才管理目标制度化

(二)要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长效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教育和培训模式,挖掘农村内部资源和力量,建立和完善解决农村实用人才短缺,提高农民致富能力的长效机制。要统筹制定和规划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从农村社会经济实际出发,坚持走发展和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路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实效,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充分利用各级教育培训设施、人才等资源,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尤其要从人才开发的源头入手,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增强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夯实农村基础教育。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要采取生动、直观、形象的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大力提倡田头示范、现场答疑、巡视辅导、电视讲座、网络教学、专题授课、结对帮扶、聘请顾问等形式,增强培训形式的灵活性。

(三)要强化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开的选拔和表彰制度。通过宣传和树立典型,起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效应。同时要积极发挥农村专合组织培养、凝聚人才的作用,整合资源,增强功能,逐步形成专合组织与龙头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发展经济的格局,积极发挥专业大户等农村高层次人才的带动作用。把农村使用人才选拔制度、职评制度、使用制度与激励制度结合起来,对那些能力较强、水平较高、贡献较大的农村实用人才,优先教育培养、优先晋级升职,优先充实到基层领导班子中来。

(四)要增加经费投入。逐步增加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经费投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制。县乡两极财政每年应从支农资金中划出3-5的经费,专门用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培训机构,拓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渠道。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开发项目、科技推广等各类项目的培训经费,要实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使其真正用于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篇6

今年来,我县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为载体,按照“激活存量、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的工作目标,从建立完善人才运行网络体系入手,积极打造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教育、联系和服务四大平台,建设了一支有觉悟、懂科技、善创业、有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着力为建设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打造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平台

我县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视为农村第一资源,把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组织部、人事局、农办、科技局、教育局、畜牧局等2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4次以上联席会议,及时研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工作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二是建档设库,规范管理。按照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通过村推荐、镇审核、县审查等程序,不断强化对人才的挖掘培养,建起了农村优秀人才的信息库。目前,已有100余名被纳入我县农村优秀人才库。

二、打造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平台

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不断加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力度,建立了稳定的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一是依靠专业基地提高实用人才素质。充分发挥“一带三”实训基地、种管训一体化教室、“一带五十”科技示范棚和远程教育网络设施等教育资源的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各类人才开展集中培训,进行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养,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今年,开展各项培训总计206场次,培训人数13279人次,发放各种宣传培训资料8000多份。二是定期召开实用人才座谈交流会,加强农村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依托教师团队提高实用人才素质。本着“双管齐下”的原则,在培训实用人才的同时,不断提升和扩充教师队伍,特别是将3名高级技师特聘为我县实用人才指导教师。

三、打造农村实用人才联系平台

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各类人才制度,规定党政领导每年至少要与联系对象沟通谈话2次,联系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联系对象发挥才能情况、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听取农村实用人才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四、打造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平台

沈阳市农村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篇7

目前沈阳市现已基本形成以农村实用人才为基础、市县区农技推广服务人才为骨干、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为支撑的农村科技人才体系,市、县、乡三级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域覆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农业科技人才的学历结构在逐步优化。农村实用人才的知识水平在快速提升。全市科技人才队伍中年青科技人员的数量下降明显,而且越到基层情况越严重,在市和县乡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的性别比例呈现出男多女少的趋势,男性科技人员占54%~57%,女性占42%~45%。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性别结构失衡现象比较严重,男性占88%,女性仅占12%。

2 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沈阳市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基层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编制和经费普遍缺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2.1 基层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的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与所承担的服务对象的规模严重不符。以新民市为例,与教师队伍相比,该县现有教师4445人,服务学生1万人;而实际在岗各类农技人员仅有127人,却服务着42万农民。辽中区情况也类似,目前全区在岗的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员共有5人,每个区域站要负责2~3个乡镇(街道),每站只配备2~3名工作人员,平均每万亩耕地仅有0.5人,平均每人需要服务的耕地面积多达2万亩。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且压力大,专业科技人才不愿来;同时受机构编制限制,新毕业的大学生又进不来。基层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沈阳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2.2 人才队伍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突出

一是高层次人才比例低。各县区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仅占人才队伍总量的2.5%,并且多数年龄偏大。很多高级人才多集中在省、市层面,和生产一线脱离。二是新兴专业人才缺乏。农业科技人才集中在农学、土壤、植保等传统农学专业,如秸秆综合利用、保护地葡萄种植、稻田生态养殖等新兴产业人才缺乏。三是传统生产型人才比重一直较高,而经营管理型、社会服务型等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才相对较少。四是现有农业科技人才所学专业与现代农业发展已不适应,知识结构老化、更新不足现象严重。由于经费、时间等因素影响,农业科技人才在职学习培训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五是一些近郊区在最近的机构整合中,将区级或街道涉农事业单位整合到综合服务部门,致使一些科技人员虽然在岗,但却从事着其他服务工作。

2.3 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老化严重

高级人才呈现高龄比例大、中年比例少的特点,特别是在县乡一级问题更为突出。各县区农业科技人才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不到7%。多数县区在2010年以来,一直没有招录过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许多区域中心站的站长年龄都在50岁以上。如果不是延迟退休,再过5~8年,肯定要断档。沈阳市农科院2007年之后从未录用过本科毕业生,目前已经没有30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断层,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

2.4 高级职称编制少,基层工作经费缺乏

一是受机构编制限制,高级职称越来越少。以沈阳市农科院为例,现有正高职称科研人员28人,实际在聘18人,而编办核编是正高13人。原有的“退二进一”政策取消后,正常需要10年以后才能有晋升正高的机会。一些优秀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很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晋升正高级职称,因此跳槽、外流的情况在所难免。二是基层农技人员的职称晋升、待遇提升更为困难。由于长期服务于生产一线,很难发表高档次论文,也缺乏项目申报和获评重大科技奖励的机会,因此和省市科技人员比较,基层人员职称很难晋升。即使职称晋上了,也没有指数可聘。由于基层职称晋升更为困难,无法激励人才向基层和生产一线流动。三是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缺少工作经费保障,许多经常性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只能依靠一些国家和省、市级农业项目,来维持区域站的运转。

2.5 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

目前,沈阳市各区县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基本覆盖至乡镇,但由于人员少、任务重,很难充分满足区域内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的现实需求。乡镇与村脱节,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尚未解决,迫切需要建立起真正覆盖到村的农业科技人才服务网络体系。

3 加强沈阳市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自上而下成立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将农村科技人才管理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健全机构,完善职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和培训机制。分层次、分地区、分专业地建立农村人才队伍资料库,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动态管理。

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和知识讲座,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经常组织基层科技人员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继续培植优秀农业产业带头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继续选送青年农民和基层农技人员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修深造,不断充实新知识、提高新技能。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人才奖励激励机制。鼓励农村科技才开展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支持他们兴办农业科研和开发型的经济实体,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建立定期表彰和奖励制度,对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科技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四是建立健全后备人才选拔和管理机制。根据农村科技人才青黄不接、断档断层的现状,加强对后备人才、引进人才的考核和动态管理,促进更多的中青人才尽快成长成才。

3.2 增加编制,增设岗位,稳定农村科技人才数量

一是适当增加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编制总量,特别是基层推广机构人员编制数量,吸引农业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队伍中,解决人才建设青黄不接的问题。二是建议市级层面上以农委系统核算、县区层面上采取整县核算的方式,解决人员编制少的事业单位因无指数无法晋升正高级职称的问题。三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选聘具有实际经验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逐步建立年龄梯队结构合理、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的农业科技人才体系。四是改革现行职称评聘制度,对农村科技人才职称评定适当放宽条件,特别是对达到一定工作年限的基层农技人员,在申报高级职称时,在学历、论文、外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3.3 增加投入,提高待遇,优化人才队伍发展环境

一是在财政投入上对农村和农业倾斜,充分保障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农业推广机构所需的人员和工作经费,提高农村科技人才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二是加大在职农业科技人才培训经费投入,适时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三是鼓励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新型农业生产,在土地流转、资金信贷、农机购置、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倾斜。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推广和普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理念,从而激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4 创新工作思路,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篇8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队伍建设;解决办法

1 基层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制度执行不力,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绩效提升

尽管有些基层农村信用社坚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形成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但这些制度和流程在基层并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仍然存在。

1.2 管理机制不活,制约人才队伍结构的调整优化

当前,基层信用社在深化员工制度改革、调整员工结构上采取了诸多的措施,但基层在执行、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较大,员

工分流、竞争上岗等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扰,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形成人才管理机制不活、竞争性不足等问题。

1.3 人才激励措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信用社没有制订科学有效的用人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应该制订一系列的培养程序,包括考核激励制度、培训制度、选拔制度以及任用提拔制度,依据个人业绩能力制衡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量化相应指标,实施绩效考核制度,摒除长久以来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弊病,在新制度的激励下,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给优秀人才一个更加广阔地展示才华的平台,做到人尽其才,以杜绝优秀人才的流失现象,同时激发全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到农村信用社的事业中来。

1.4 培训力度不够,影响人才潜在能力的充分发挥

基层农村信用社在开展人才培训时普遍存在仅注重业务操作培训的现象,培训面较狭窄,培训内容比较传统和单一。此外,在鼓励人才通过成人教育渠道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力度也有所欠缺,使得人才素质很难得到全面的提升。

2 完善基层农村信用社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2.1 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制度体系

基层农村信用社要把制度建设放在首位,在人才建设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才队伍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完备的管理流程,内容可涵盖员工管理、干部管理、薪酬管理、党的建设等方面,从而初步建立和形成一个比较健全和规范的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要合理规划人才队伍总量和专业、文化、年龄、分布结构,按照优化人才队伍的目标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规范管理、提高素质”的要求,根据经营管理需要定岗定员,规划人员总量,在此基础上,具体配置员工专业、文化、年龄、分布等各类结构比例。通过吸收引进和开发人才,增加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核心人才以及年轻员工在总量中的比重;通过加强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提高员工文化、业务素质;通过合理调整人才资源分布,压缩低效地区的机构和人员,向金融资源丰富的地区和业务量大、效益好的机构倾斜;精简管理层,向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的岗位倾斜,提高效益好的机构和柜台业务、客户经理、市场营销岗位员工的总量占比。通过外包等方式,严格控制管理、行政后勤人员的数量,减少管理、行政后勤人员的总量占比,实现人才队伍配置与结构需求、业务发展的协调一致。

2.2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法

一是改革用人制度,优化人才结构。基层农村信用社要全面开展以规范劳动用工、优化员工结构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劳动用工由多种用工形式统一规范为职员和工勤人员两种用工形式,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管理,规范人员管理机制。

二是改革培训制度,提升员工素质。要改革传统的部门内部培训制度,创造性地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对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整合基层农村信用社内外的资源,组织开展业务操作流程、岗位资质认证等全员培训工作;采取脱产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平均每个员工每年至少参加培训2次以上,员工培训面达100%;制定和落实员工培训、在职学历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为员工学习时间、费用等方面提供保障,兑现奖励政策,积极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各级领导干部、业务骨干的潜力,把具备教学潜力的人才打造、锻炼成单位内部兼职教育和教学的主要力量;同时,建立必要的外部师资资源库,以充分满足农村信用社员工培训工作的需要。

2.3 改革薪酬制度,激发人才干劲

开展全面的薪酬制度改革,实现传统的等级工资制度向“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奖金”的结构薪酬模式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对员工薪酬收入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挂钩,保证员工薪酬与其岗位责任相一致、员工收入与其业绩贡献相统一,以薪酬为杠杆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干劲,逐步建立和形成“当期绩效决定薪酬,长期业绩决定升迁”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干劲。

2.4 内培外引,内塑外招相结合

上一篇:小学科学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简约而有效的科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