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野外实习(精选8篇)
广东韶关学院:
我单位现接纳你院学生到本单位实习,时间从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特此证明。
韶关市浈江区人民政府财务部(签字盖章):
……………………………………………………………………………………………………………………
实习证明
广东韶关学院:
我单位现接纳你院学生到本单位实习,时间从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特此证明。
韶关市浈江区人民政府财务部(签字盖章):
实习证明
广东韶关学院:
我单位现接纳你院学生到本单位实习,时间从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特此证明。
韶关市浈江区人民政府财务部(签字盖章)
一、淮南地区野外认识实习地质概况
实习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境内, 位于东经116°40 -117°15′, 北纬32°35′之间, 属江淮丘陵与淮北平原结合地带。在地质上属于华北板块的南部边缘, 南与扬子板块相接。淮南地区地层分为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淮南地层小区。地层发育主要为上太古界、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但又有其特殊性, 如猴家山组、凤台组、四顶山组、寿县组等都是淮南地区特有的, 更因在九里桥组中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后生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本区地层自下元古界的前长城系至第四系, 除中奥陶统至中石炭统、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缺失外, 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尤以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完整, 分布稳定。出露的岩石主要为碳酸盐岩、黏土岩、砂岩等, 其中碳酸盐岩种类较为齐全。同时, 淮南地区的古生物化石丰富, 青白口系及震旦系的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寒武系三叶虫化石、石炭二叠系的各种植物化石保存完整[1]。前人已经对淮南进行过详细的地学考察工作, 其中谢家荣和柴登榜等人以追索法和穿越法自东向西踏勘并发现了淮南煤田。因此, 淮南地区丰富的地质与地理资源为野外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实习路线的选择及实习内容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专业的认识实习本着“观察认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侧重于各种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 分析其岩石的成因, 理解岩层时代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的原因, 增强对野外地质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安徽理工大学地质专业的野外认识实习时间为一周, 主要在淮南及周边地区安排四条路线, 即洞山古生代∈—O地质剖面路线、罗山—山余家Ar2-Pt-P2地质剖面路线、八公山—老鹰山—庙山洼—朱家洼—黄豆山—凤台桥头—茅仙洞—赖山—李郢孜路线、上窑山—凤阳韭山洞路线。
(一) 洞山古生代∈—O地质剖面路线
本条路线主要是掌握罗盘使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学会测量与记录岩层产状;认识沉积岩的成层性, 理解和掌握野外认定层面的方法;初步掌握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描述与命名;初步掌握碎屑岩的野外观察、描述与命名;初步掌握泥岩的野外观察、描述与命名;认识碳酸盐岩不同结构所代表的沉积环境意义;观察和认识层面构造, 并了解其沉积环境的意义和构造意义;观察和认识节理构造, 并测节理产状和节理所在岩层产状;观察和认识古生物化石;初步了解和认识舜耕山断层。
(二) 罗山—山余家Ar2-Pt-P2地质剖面
本条路线主要是观察和认识二叠系石千峰组的岩性特征;观察和认识交错层理、泥皮构造及其沉积环境意义和构造研究意义;观察舜耕山断层在罗山北坡所表现出的断层接触关系, 上下两盘地层及缺失地层及厚度;观察和认识散体状岩体;观察和认识隐生宙藻类化石, 了解其地质意义;初步认识和掌握地形图的使用;学会用罗盘测量地形坡度;观察罗山公墓断层, 描述其断层特征;认识构造不连续这一断层识别标志;观察和认识刘老碑组底部灰岩中发育的小褶皱和“X”型共轭剪节理;观察和认识伍山组砂岩的岩性特征, 认识指相矿物海绿石;认识岩石风化剖面, 了解土壤的结构和形成; 观察罗山水库断层, 描述其断层特征;认识如何利用标志层的错断和山脊的突然消失来辨识并最终确定断层的存在;学习用GPS将实地一点标注到地形图上。
(三) 八公山—老鹰山—庙山洼—朱家洼—黄豆山 —凤台桥头—茅仙洞—赖山—李郢孜路线
练习使用地形图;观察认识八公山地层, 通过由南东至北西系统测量八公山路线上各观测点的产状, 了解八公山地层的展布规律及变化趋势;寻找化石, 观察认识生物遗迹化石;观察认识喀斯特—庙山洼石芽地貌; 结合地形地质图, 实地了解山王集断层和阜凤断层;观察认识边坡失稳现象, 讨论哪些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 观察认识淮河的地质作用;观察认识舜耕山逆掩断层下盘—赖山断层角砾岩;通过李郢孜煤矿的煤矸石, 认识含煤地层的岩性特征;了解矿区环境。
(四) 上窑山—凤阳韭山洞路线
本路线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岩溶的形成条件及岩溶地貌。韭山洞位于淮南市东南面凤阳县宋集乡境内的韭菜山, 是淮北平原下淮南复向斜北翼东延部分, 因受北北东向武店正断层的影响, 西部上盘下降, 隐于淮北平原新生代松散层下, 东部下盘上升得以出露, 断层垂直落差约1500m。区内出露下寒武统地层, 为一单斜构造, 岩层产状一般为180°∠20°。岩溶发育在毛庄组, 灰岩与页岩互层, 节理密集, 为地下水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水的溶蚀及重力作用下岩溶发育规模较大, 同时伴随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等岩溶地貌。本实习地点主要使学生掌握地下水在岩溶发育中的作用及赋存特点, 同时联系目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的防治与综合利用等, 加强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判断的能力。
三、野外认识实习的策略
(一) 启发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
由于该地区地质教学实习的内容非常丰富, 故对地质工程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第一次野外认识实习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先要理解和掌握室内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野外动手能力、绘图表达能力和野外的空间概念, 培养和建立综合的地质思维和初步的科研意识, 为后续相关地学课程的学习以及国土资源调查、地质生产、地球科学等方面的工作和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2]。
在淮南的野外认识实习中, 不主张采用“满堂灌式” 的方法来进行实地教学, 在野外上课的过程中, 应充分应用提问、启发、讨论和研究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笔者通过这几年来的野外教学实践经验, 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出发来启发学生对地质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对该课程的现场教学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在第一次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环节中, 首先要教会学生认识野外各种丰富地质现象的能力。不能运用课堂教学中填鸭式的模式, 教师详尽的描述和学生完善的记录, 其实无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是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实际的认识, 也就不会有情感的倾注, 自然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 认识越深刻, 情感越炽烈, 兴趣也就会越浓厚[3]。所以, 在第一天地质路线的实践教学环节中, 笔者在实习中首先培养学生野外独立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实地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野外的地质现象千变万化, 很多的现象都是可以运用地质理论去解释的, 先让学生动手测量岩石的产状, 启发学生动手的能力。同时, 讲述实地的地质现象, 启发学生观察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地质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理解地质这门学科的独到之处, 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实习的过程当中, 在第一个阶段学习过程中, 兴趣的培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 激励学生互动交流, 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第二个阶段, 要教会学生如何绘制地质素描图, 这是其中的难点问题之一。地质素描图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概念, 理解我们所画地质素描图的用意, 从地质的观点出发, 运用透视原理和绘画技巧来表达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在量好岩层产状之后, 向学生解释在野外实习过程中, 我们实习线路的设定以及理解倾向和走向的方位原理。接下来引导学生如何在野外记录本上勾绘地质素描图, 激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同时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描绘素描图的过程, 通常是在野外行进过程中进行的, 边走边讲解地质现象, 同时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般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每个学生要在当天实习结束之前, 用铅笔绘制在自己的野外记录本上。如何能让学生既快又好地绘制好简单的素描图, 同时能讲解出素描图所表达的意思, 这是需要相互交流和互动的。首先要学会测定剖面的方位角, 学生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概念才能在这一环节当中比较容易理解方位的概念。接下来在绘图的过程中, 产状的描绘、岩性的表示以及比例尺的把握, 都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才能摸索出来, 故需要学生互动式的交流和教师的启发。这个过程会迅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 增强学生自信心, 拓展学生知识面
在实习阶段, 野外地质现象千变万化, 每个学生所站的方位不同, 看到的地质现象也会不太一致, 容易导致学生以偏概全, 不能从整体出发来认识整体的地质现象。例如, 在实习的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路线当中, 主要是了解舜耕山断层的整体格局, 同时实地观测整个岩层倒转的情况和岩层的多样性。在第二天最后一个观测点中, 我们见到了古老的青白口系霍邱群的角闪斜长片麻岩, 这就需要给学生讨论的时间, 整体的认知能力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为什么我们沿着山路上山和下山, 地层的变化如此之大, 从二叠系石千峰组的紫红色砂岩, 直接进入到震旦系四顶山组的白云岩地层中?为什么这个地区的白云岩反而没有典型的刀砍状的风化面?在看完这些地层之后, 到了接下来的九里桥组灰岩和四十里长山组砂岩, 为什么再接下来就只剩下一个很深的山谷, 而再没有岩层的延续了, 直到下了山以后, 在山谷的对面又见到更古老的岩层?在看完古老的霍邱群岩石的过程中, 让学生带着问题讨论一下, 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看到凤阳群的地层。故在实习过程中, 需要展开讨论,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以互动式的交流以及反问式的问答, 来认知和理解这些地质现象, 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在地质方面的自信心, 同时也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 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概念
要教会学生从岩石的矿物组合、结构以及构造来鉴别岩石, 而不是把实验室所看到的岩石当成规范去记某种岩石。而且要启发学生去思考该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等。在实习过程中,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并针对一些地质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4]。结合现场的地质构造现象, 讨论和解释舜耕山断层的上盘和下盘的所在, 同时讨论为什么八公山和洞山以及罗山所含的地层有如此大的差别, 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和地质构造的成因。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及对时空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总之, 地质的野外实习是地质现象在人脑中间接而概括的反映, 如何分析地质现象是地质实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地质学的野外认识实习一方面要构建学生的物质观, 即地球是由物质所组成的, 要讲清组成物质的特征、形成过程及形成机制;比如在讲解岩石、矿物的过程中要初步构建学生的地质思维物质观, 在讲解构造、地质作用、地球的形成时间等等时[5], 要构建学生的地质思维时空观。在构造学生地质思维的同时, 要培养学生的地质研究方法, 比如在讲解地质作用中将地质研究中“将今论古”的方法灌输入学生的学习实践当中去。 使整个野外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效果, 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思维。讲授式教学和启发性教学并用,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课堂上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积极展开讨论,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当中, 营造轻松积极的实习氛围, 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完成教与学的过程[6]。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地质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且又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对地质学的研究有个感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如何做好实践教学是这门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积极地与学生展开讨论与互动。将地质学习工作方法、地质学的物质时空观融入教学, 使学生在实践中去掌握地质学的一些思维和方法[7,8,9]。
摘要:安徽理工大学地质专业本科野外认识实习以淮南地区作为实习区, 在野外教学模式突显出以启发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互动交流、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增强自信心、拓展学生知识面以及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概念等特征。
关键词:地质专业,野外认识实习,淮南地区
参考文献
[1]刘文中.淮南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指南[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13.
[2]李长东, 王亮清, 严森.互动式教学法在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2011, (2) .
[3]杨凤根, 骆祖江, 侯玉宾.从基础地质学教学入手培养大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J].中国地质教育, 2009, (1) .
[4]胡杰, 赖旭龙.野外教学实习中的地质思维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 2000, (2) .
[5]柳成志, 冀国盛, 许延浪.地球科学概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45-89.
[6]许文才, 谷水昌, 姚宝刚.地质思维的物质观和时空观[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95, (6) .
[7]栾光忠, 冯秀骊.野外地质实习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国地质教育, 2002, (2) .
[8]王根厚.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地质思维的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 2004, (4) .
[关键词] 野外实习 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
【分类号】G717
野外实习的学生管理是野外实习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实习任务能否按时、按量、保质完成的关键因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在重视理实一体的高职院校教学中尤为明显。野外实习能让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实践,扩大视野,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而野外这个特殊的、开放的、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的环境,加之我们高职院校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造成了我们责任大、管理难度大的难题,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野外实习学生管理,探索管理规律,完善管理机制,做好野外实习学生管理工作。
一、野外实习特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在探讨野外实习学生管理之前,应先了解野外实习所特有的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野外实习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1、野外安全隐患的不确定性。野外是个开放的大环境,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恶劣的气候环境、复杂多变的地形、不便的交通、简陋的住宿、粗淡的饮食,还时常缺水断电,加之行行色色的野生动物,这都是我们在室内所不碰到的挑战,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这些因素都不是人为可操控的,带有突发性特征。
2、实践性。野外实习更注重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就赋予了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持续性
高职院校一直秉着“理实一体”的原则,把实习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所设置的野外实习一般也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短则数天,长则数周,有些甚至数月。面对长期野外相对艰辛、单调、枯燥、贫乏的环境,对于20岁左右的大学生来说,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种较高的挑战,如果意志力不够坚定,很多学生会产生疲惫和松懈的心理。如何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安全问题保持高度的重视,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安全高于一切
安全高于一切,安全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我们本着对生命、对学校、对家长、对学生负责的态度, 在野外实习学生管理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为了野外实习的学生安全,我们应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体系,严格的纪律约束,防患于未然。
野外存在以下人为不可控制安全隐患:
1、野生动植物危害。我们的学生活泼好动,对野生动物充满了好奇心,有些学生还喜欢抓蛇、捅马蜂窝,这是非常危险的,不能主动招惹野生动植物。一般来说,蛇不会主动攻击人,万一真是被蛇咬伤,首先可以根据牙痕判断蛇有无毒性,如果是两排细牙或无牙痕,一般为无毒的蛇,如果是2颗牙印的,应为毒蛇。如若真是被毒蛇咬伤,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按照毒蛇咬伤急救处理方法处理,并及时服用蛇药。如果天黑看不清楚牙痕,也要按毒蛇咬伤处理,千万不能视伤口情况变化而定。除此之外,我们还应注意一些平时不关注的,甚至有些同学不以为意的小昆虫,如蜂、蚁、蜈、蝎。其实,它们的袭击也是非常可怕的。大家对这些昆虫最好避而三尺。
2、水火无情。首先要防溺水。在野外来回的奔波,徒步行走,大家常常会汗水湿透了衣服,看到野外清澈清凉的溪涧,恨不得跳入其中一洗为快。但是这种体温的高热和山水的冰凉的温度差,极易引发感冒,并引起抽筋,加之对野外溪涧湖塘深浅的不了解,最易溺水身亡。进入野外就要郑重宣布,严禁下河游泳、洗澡,只能在特定浅水区域,洗脸、洗衣等等。其次,要注意野外用火安全。无故不能玩火,因工作需要生火的,应尽量选择背风区,并将火堆附近的易燃物移开。灭火的时候需要浇上水,尽量多浇水,彻底弄灭火苗。要确保火苗和火星都熄灭了人员才能离开,千万不能留下无人看管的火堆。
针对这些客观的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 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形成“一重视、二完善、三严守”的模式。首先,领导要高度,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由专人负责的野外实习小组,加强实习动员与监督。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大家的职责。落实好与实习相关的各项具体工作,如实习前的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实习前的材料准备工作、实习中的安全管理各项事情。其次是安全工作应全体师生参与,严守纪律。在野外的实习活动,要一切活动听指挥,遵守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老师统一安排,不得擅自行动。
我们要把学生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只有保证安全,才能保证实习任务顺利完成。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野外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技能
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渴望走进大自然,喜欢游山玩水,对大自然的神秘充满了好奇心。然而,这种好奇心、新鲜感只是对流于表面和最求新奇,并不是对知识的深入感兴趣,而且这种心理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当这段时间过去后,随之而来的是野外枯燥而单调的生活,难免会有 “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真是一天都不想呆”的怨言,学生们在野外活动的身心疲惫后,对学习也产生了惰性心理,往往抱着敷衍了事的形态对待后面的学习。秀美的湖光山色使他们忽视了学习目标,陷入无意义的玩乐之中,而真正应该学习的专业内容反而被疏忽了。正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老师出了对个别同学进行提醒、教育后,就要引导学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要求学生在实习中作到“五勤”、“五多”, 眼勤、耳勤、嘴勤、腿勤、手勤、脑勤,多看 、多听、多闻、多记、多思,充分调到学生的各个身体器官,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对采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结合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真正体会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能真正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意味。
除了学习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向德才皆备的方向努力。首先,最重要的是加强团队协作、合作精神,我们现在的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很大一部分同学存在自私自利的情况,情绪容易走极端。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的方式加以引导,并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体质强陪体弱、性格快陪性格慢及学习成绩好陪成绩差,让同学们能够强助弱、快催慢、优帮差,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宽厚待人、助人为乐的性格品德,并保证了整体队伍行进速度和学习效率。在野外实习过程中,经常会碰到陡峭的地形,体格好的男生应该多主动伸手搀扶体弱的同学,或是帮助大家背背书包,拎拎行李,一个小小的举动会让同学们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团队意识。其次,注意培养学生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明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做人做学问的起码要求,吃苦精神也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否勇于实践、顽强探索的精神尺度。既利于教育,又利于学生成长。
我们要牢牢抓住野外实习的实践性、艰苦性、团队性、运动性和师生同伴性等特点,对实习学生从学习、纪律、行为、道德及安全等方面全面要求和管理,既注重对学生的实习智力培养,又注重对学生实习期问的非智力培养,即将野外教学实习的内容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虎杰 易发成 高德改,地质工程专生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地质教育,2000年第4期.
[2]刘勇健 张丽娟 李子生 梁仕华,工程地质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第7卷增刊
作者:玉溪师院罗兴文
一.实习目的1.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个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植物界由单细胞到多细胞,有简单到复杂,由地等到高等,由水生道陆生的演化趋势,树立唯物主义科学观。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通过观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学生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培养我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认识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通过实习,进一步培养独立能力。
7.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 动物学和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是学生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
1动员大会
4月10日我们召开了野外实习动员大会。实习地点是昆明世博园、昆明动植物园、花卉园和西双版纳,在大会上老师和我们说明了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时间内容安排。老师主要告诉大家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2具体行程
⑴ 4月11日是我们野外实习启程的日子,我们都起得很早,吃过早点后就带好随行物品到预定地点等着,车在8:30准时出发,直达昆明世博园,一路上大家都很兴奋、戴着草帽,吃着零食,有说有笑的,在大家身上似乎看到了童年的影子,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很快我们到了昆明世博园,第一次来的我心中暗自高兴,我们还与几个外国游人合影,一进世博园,就看到一片花海,昆明真不愧为“春城”。大家合影以后就各小组分组活动了,我们小组一路前行,辨别各类植物,同时也参观了各国展馆,当然也免不了自恋一次,拍了几张照片,就这样我们在世博园呆了一个下午,出来以后就上车去住的地方,看得出大家都很累,到宾馆以后是自由活动。⑵ 4月12日——13日是最充实的两天,我们每天8点过出发步行到昆明植物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杜鹃园、百草园等,由于有里面的植物都是挂牌的,所以我们能很轻松的认识各种植物,也拍了许多珍贵的照片,植物园的工作人员还带我们参观了标本馆,在工组人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植物标本的一些采集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等。
⑶ 4月14日是去昆明实习结束的日子,上午我们去了昆明动物园,参观了各种珍禽异兽,还看了海
豹表演,从动物园出来后就去了花卉市场,接着就走上回校的道路。
⑷ 4月15日——17日留校休息采集和整理标本。
⑸ 4月18日是西双版纳实习的启程之日,早上9点出发,下午5点左右抵达我们住处.第一天没有安排行程,大家各自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准备.⑹ 4月19日我们一整天都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辨认植物。
⑺ 4月20日在导游的带领下去了森林公园,在里面我们看到了放飞的许多孔雀。
⑻ 4月21日参观热带花卉园,在里面我们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花卉果木,增长了见识。⑼ 4月22日带着疲惫的身体踏上回校的旅程。
四.实习结果
1实习区域植被分布
通过此次的实习,我了解到,在昆明等温带地区,植被多为灌木,由于人类的砍伐和破坏高大乔木很少见,一路上到处是黄土,环境问题非常严重。但是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气候区及周边地区植被多以高大乔木为主,到处都是绿树成荫的景色,且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当就西双版纳植物园就有植物13000多种。部分动植物名录
动物:绿 孔 雀(Pavo muticus)、蓝 孔 雀(Pavo cristotus)、白鹇(Llophura nycthemera)、白 孔 雀(White peaforvl)、斑嘴环企鹅(AficanPenguin)、丹 顶 鹤(Grus japonens)、灰 顶 鹤(Grus grus)、灰鹤(Grus grus)、戴 冕 鹤(Balaerica regulorum)、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s)、苍鹭(Ardea cinerea)、白 琵 鹭(Platalea leucorodia)、池鹭(Ardeola bacchus)、红 嘴 鸥(Larus ridibund)、大 红 鹳(Phoenicopterus rubber)、白 琵 鹭(Platalea leucorodia)、赤 膀 鸭(Anas strepera)、斑头雁(Anser indicus)、青头潜鸭(Anatidae Aythya baeri)、大天鹅(Cygnus cygnus)、白额雁(Anser anser)、凤头潜鸭(ythya fuligula Linnaeus)、黑天鹅(Cygns atraus)、白额雁(Anser albifrons)
植物: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Linn)、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 Soul)、红花木莲(Manglietiainsignis(Wall.)Bl、玉兰(Magnolia denudata)、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 Desr)、华盖木(Manglietiastrum sinicum Law)、茴香(Fructus Anisi Stellati)、野八角(Illicium simonsii Maxim)、八角(Illicium verum)、深山含笑(MagnoliaceaeMichelia)、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 Hu)、金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ex Lindl.))、观音竹(Bambusa multiplex cv.Fernleaf)、筇竹(Qiongzhurea tumidinoda Hsueh et Yi)、金边龙舌兰(Agave americana var.variegata)、虎皮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虎尾兰
(Sansevieria trifasciata)、凤尾丝兰(Yucca gloriosa)、酒瓶兰(Beaucarnea recurvata)、小花龙血树(Dracaenacam bodiana PierreexGagnep)
3最深的感触
植物世界生存竞争最残酷的一幕绞杀现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绞杀植物介于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之间,是热带雨林植物争夺阳光、空间和矿物营养的残酷斗争达到顶峰的产物。绞杀植物最初只是像附生植物一样附着在树木的枝干上,而后一方面象藤本植物一样向上攀登与树木争夺阳光,另一方面又长出气根扎入土壤与树木争夺矿物营养,同时气根形成网状包围住树干并逐渐愈合成绞杀植物自己的树干,最后原来的树木得不到阳光和矿物营养而死去,绞杀植物则形成了一株新的大树。
最著名的绞杀植物是各种榕树,其发达的气根可以形成“独木成林”的现象,也可以成为绞杀植物的绳索。本来依靠鸟类和动物将种子携带到宿主枝桠和树皮裂缝后,才得以萌发生长的榕树,非但不知恩图报,反而凭借自己垂吊而下的气根网,紧紧抱住宿主吸收养分并将其绞杀致死,进而占据其位
置,寻求自身的发展。
还有一种典型的绞杀植物——“爬树龙”,几条扭曲盘旋如蟠龙般的枝干,自下而上包裹着整个树身,外观像一株奇异美丽的“树雕”,其实这“美丽”的背后,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爬树龙”正是为自己生存,寄生于其它树干,它长出纵横交错的根,包裹寄树,一面盘剥树体的营养,一面与寄主争夺阳光雨露,迅速壮大自己。当根伸入土中,形成了自身强大根系,能独立生存后,密布于寄主的根便急剧扩张,紧紧裹缠寄主,直至使寄主“窒息”而死。
五.实习总结或体会
记得在大一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在大二下学期要进行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非常期待,认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索。实习的日子终于到了,在兴奋与期待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正值酷暑,面对烈日炙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到一个实习地点,大家就先认真辨认植物,在这洒满汗水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许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这短短的几天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动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去了西双版纳著名的风景区,山色秀丽,风景怡人,我们看到了很多从来都没有见过的花草树木,有些花开得特别艳丽、有些果长得很奇特、每当这时同学们就特别高兴、问题也特别多。这很好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还扩大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
西双版纳美丽的园林植物深深触了动我们的心弦,园林植物本身具有自然美和人工美, 而植物美是通过形、姿、色、味等要素表现出来。优美的姿态、丰富树形、绚丽的色彩、芳香的气味为园林增添了美, 给人以美的物境感受、让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使园林意境更为丰富。如:芳香四溢的桂花, 金秋时节, 金桂、银桂花开满树, 观此景, 闻此香,让人情不自尽地联想起唐代宋之问的诗句: “ 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诸多的园林植物中, 以姿、色、香为典型美的国色天香的牡丹, 烟姿玉骨、幽香清雅的梅花等都是园林意境创造的良好素材。
因为我们实习的时候正值一年中最酷暑的时候,而且我们选的地方是属于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在大家的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参考文献
【1】 刘玉壶.中国植物志(第三十卷第一分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82~198
【2】 罗良才.云南经济木材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3】 贺庆棠.森林环境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4】 罗天浩.森林药物资源学.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
1.双子叶植物纲离瓣花亚纲
蓼科Polygonaceae
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常具膨大的节。叶为单叶,互生,有托叶鞘。花两性,稀为单性,辐射对称;花序由若干小聚伞花序排成总状、穗状或圆锥状,花有时单生。
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Thunb.)Harald
药用部位:全草
行味功能:味苦、甘;涩,性微温。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用于瘰疠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豆科Leguminosae
主要特征:羽状复叶或三出复叶,稀单叶,具托叶和小托叶,顶端小叶有时形成卷须。花两性,两侧对称;子房上位,边缘胎座;荚果。
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 A.Cunn.ex Benth.药用部位:根、叶。
性味功能:甘、苦、凉。消炎解毒。
鸡骨草Abrus cantoniensis
药用部位:全株
性味功能:甘、苦;凉;无毒。清热利湿,散瘀止痛。主黄疸型肝炎,胃痛,风湿骨痛,跌打瘀痛,乳痛。
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 Ait
药用部位:种子、全草
性味功能:味苦、辛;性平;有毒。清热利湿,解毒散结。主治湿热腹泻,小便淋沥,小儿疳积,乳腺炎。
三裂叶野葛Pueraria phaseoloides(Roxb.)Benth.药用部位:根
性味功能:甘、淡、平。解肌退热、生津止渴。
山鸡血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
药用部位:藤茎
性味功能:苦、微甘,温。舒筋活络,补血行血。用于风湿痛,月经不调,闭经,贫血等。
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on(Linn.)DC.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解毒消肿。
排钱草Desmodium pulchellum(L.)Benth
药用部位:根、叶。
性味功能:微涩、凉。清热利尿,活血散瘀。
苋科Amaranthaceae
主要特征:单叶,互生或对生,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为腋生的聚伞花序或排成圆锥花序;苞片小,小苞片2,干膜质,花被片3~5,常干膜质,雄蕊常和花被片同数且对生,子房上位、1室,具基生胎座,果为胞果、小坚果或盖裂的胞果。
倒扣草Achyranthes aspera Linn.药用部位:根、叶。
性味功能:苦辛,寒。清热,解表,利水,活血。治感冒发热,痢疾,疟疾,喉痛,脚气,淋病。水肿,跌打损伤。
伞形科Umbelliferac
主要特征:叶互生,叶柄的基部具叶鞘,花两性或杂性,呈顶生或兼有侧生的复伞形花序或单伞形花序,少数为头状花序。子房下位;果实多为双悬果。
崩大碗Centella asiatica(L.)Urb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味甘,微苦。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砂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
锦葵科Malvaceae
主要特征:纤维发达。两性花,整齐,5基数;有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
地桃花Urena lobata L.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祛风活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根:用于风湿关节痛,感冒,疟疾,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白带。全草: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乳腺炎。远志科Polygalaceae
主要特征:草本、灌木或乔木。单叶互生,稀轮生,全缘,无托叶。花两性,左右对称。组成总状、穗状或圆锥花序;萼片5,不等大,里面2枚大,呈花瓣状;花瓣5或3,不等大,最下1枚呈龙骨状,顶端常具流苏状附属物;雄蕊5+5,常减为3~8;花丝常合生成鞘;子房上位,(2~5)室,每室有胚珠1颗。蒴果、坚果或核果。
华南远志Polygala south Linn.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味甘,微苦。活血解毒,平肺、消积效用。
防己科Menispermaceae
主要特征:藤本,多木质,单叶互生。花小,单性异株,萼片、花瓣各6枚,各成两轮,每轮3片;花瓣常小于萼片;雄蕊通常3心皮,分离,核多呈马蹄形或肾形。粪箕笃Stephania longa Lour
药用部位:全株
性味功能:苦,寒。清热解毒,利湿通便,消疮肿。治热病发狂,黄疸,胃肠炎,痢疾,便秘,尿血,疮痈肿毒。
苦木科Simaroubaceae
主要特征:叶互生,稀对生,羽状复叶,稀仅一叶。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单性异株或杂性,稀为两性,萼3~5裂,离生或合成,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花瓣3~5(~7),多半分离,稀无,或合生成管,花盘球状或杯状,雄蕊与花瓣同数或2倍,倒2轮,花丝分离;子房上位,中轴胎座。
鸭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药用部位:果实
性味功能:苦,寒。治痢,抗疟。用于久痢、休息痢、疟疾。
番荔枝科Annonaceae
主要特征:单叶互生,全缘,无托叶。花两性,稀单性,通常单生,生于叶腋或腋外生,与叶对生或茎生花,下位花,辐射对称,花被由3轮组成,每轮3片。果实肉质,形成分离的浆果,或与花托合生 成一肉质球状浆果;种子通常具假种皮。
假鹰爪Desmos chinensis Lour.药用部位:全株
性味功能:味辛、性温。祛风止痛。行气健脾、阵痛。治风湿骨痛、产后腹痛、消化不良;叶:治鸡骨哽喉。
桃金娘科Myrtaceae
主要特征:叶常绿,对生,稀互生,全缘,常有透明的腺点,揉之有香气,无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单生于叶腋内或排成各式花序;萼管与子房合生,萼片4-5或更多,宿存;花瓣4-5,覆瓦状排列,很少无花瓣;雄蕊多数,常成数束插生于花盘边缘,与花瓣对生,花药纵裂或顶裂;子房下位或半下位,有中轴胎座,很少为侧膜胎座;果为浆果、核果、蒴果或坚果。
蒲桃Syzygium jambos(L.)Alston.药用部位:花、种子和树皮。
性味功能:治疗糖尿病、痢疾和其他疾病。
2.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
菊科Compositae
主要特征:草本;头状花序具总苞;有舌状花或管状花,萼片常变为冠花;雄蕊5枚,为聚药雄蕊;子房下位;1室,具1胚珠;连萼瘦果。
夜香牛Vernonia cinerea(L.)Less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苦、微甘,凉。疏风散热,凉血解毒,安神。用于感冒发热,咳嗽,痢疾,黄疸型肝炎,神经衰弱;外用治痈疖肿毒,蛇咬伤。
天文草Spilanthes acmella(L.)Murr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辛,温。解毒利湿,止咳定喘,消肿止痛。用于疟疾,牙痛,肠炎,痢疾,咳嗽,哮喘,百日咳,肺结核。外用治毒蛇咬伤,狗咬伤,痈疖肿毒。
黄鹌菜Youngiajaponica(L.)DC.药用部位:全草,根。
性味功能:味甘、微苦,性凉,无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痛。主治感冒,咽痛,眼结膜炎,乳痈,牙痛,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痢疾,肝硬化腹水,急性肾炎,淋浊,血尿,白带,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外用治疮疖肿毒。
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
墨旱莲Eclipta prostrasta L.药用部位:地上部分。性味功能:甘、酸,寒。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阴虚血热、吐血、血衄、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旱田草Lindernia ruellioides(Colsm.)Pennell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甘、淡,平。理气活血,消肿止痛。用于闭经,痛经,胃痛,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外用治跌打损伤,痈肿疼痛,蛇咬伤,狂犬咬伤。
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Crisebach)King et Robinson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苦,凉。清热解毒。
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 L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辛、微苦,凉。祛风清热,止痛,止血,排石。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胃肠炎,胃痛,腹痛,崩漏,肾结石,膀胱结石;外用治湿疹,鹅口疮,痈疮肿毒,蜂窝织炎,下肢溃疡,中耳炎,外伤出血。
见霜黄Blumea lacera(Burm. f.)DC.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甘、微苦。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车前草科Plantginaceae
主要特征:寄生草本,无叶绿素。叶互生,退化成鳞片状。花两性,两侧对称,花萼佛焰苞,花冠管状弯曲,5裂,常连合成唇形,雄蕊4,2强,子房上位。蒴果,通常为萼所包。车前草Plantago majar Linn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甘;淡;性微寒。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唇形科Lamiaceae
主要特征:叶通常为单叶,全缘或具各种齿、浅裂或深裂;两性,两侧对称,稀多少辐射对称;花冠管状多为二唇形,着色;裂片5,稀4;雄蕊通常4,二强,稀2枚,通常前对长,后对较短,着生于花冠管上,花丝丝状,有或无毛,花药2室、纵裂,花盘下位,通常肉质;子房上位,中轴胎座。坚果或核果。
剪刀草(多头苦荬)Ixeris polycephala Cass-Benth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苦,寒。清热解毒。用于治疗喉痛、腹痛、阑尾炎、风疹诸症。
广防风Ebimexedi indica(L.)rothm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辛、苦,微温。祛风解表,理气止痛。用于感冒发热,风湿关节痛,胃痛,胃肠炎;外用治皮肤湿疹,神经性皮炎,虫蛇咬伤,痈疮肿毒。
瘦风轮菜Clinopodium multicaule(Maxim)O.Ktze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治痢疾、乳腺炎、血崩。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主要特征:花两性,花冠筒状,裂片二唇形;雄蕊多是4枚(婆婆纳属2枚),2长2短;子房上位,通常有2室。
毛麝香Adenosma glutinosum(L.)Druce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辛,温。祛风湿,消肿毒,行气散瘀止痛。治风湿骨痛,气滞腹痛,疮疖肿毒,皮肤湿疹,瘙痒,跌打损伤。
木犀科Oleaceae
主要特征:叶对生,很少为互生(素馨属),单叶或羽状复叶,无托叶。圆锥花序、聚伞花序或花簇生,顶生或腋生。花辐射对称,两性或有时为单性(梣属、木犀属);花萼通常4裂,花冠合瓣,4裂,有时缺;雄蕊通常2枚;子房上位,2室,花柱单一,柱头2裂或头状。果实为核果、蒴果、浆果或翅果。
扭肚藤Jasminum amplexicaule
药用部位:茎、叶。
性味功能:微苦,凉。清热解毒,利湿消滞。用于急性胃肠炎,痢疾,消化不良,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
爵床科juechuang ke,Acanthaceae
主要特征:叶大多对生、全缘、无托叶。叶片、小枝和花萼上常有针形(稀其他形状)的钟乳体。花两性,两侧对称,无梗或具梗,通常组成总状花序、穗状花序、聚伞花序或头状花序。
狗肝菜Strobilanthes tetraspermus(Champ.Ex Benth.)Druce
药用部位:全草
性味功能:苦,寒。解毒疗疮。
紫金牛科Mysinaceae
主要特征:乔木或灌木;雄蕊和花冠裂片为同数且对生;果实呈浆果或核果;内有种子数个至多数种子。
鲫鱼胆Carassius auratus(Linnaeus.)
药用部位:鲫鱼胆囊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有毒。清热明目;杀虫;敛疮。主消渴;砂眼;疳;疮;阴蚀疮。
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Sims
药用部位:根、叶
性味功能:苦、辛、温。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清热利咽。
沿海紫金牛(斑叶紫金牛)Ardisia punctata Lindl
药用部位:根、叶。
性味功能:苦、辛,温。散瘀消肿,祛风止痛。根:用于咽喉肿痛,口腔炎,月经不调,经闭,风湿性关节炎。根、叶:外用治跌打损伤。
白花酸藤子Embelia ribea Burm.f.var.pachyphylla Chun
药用部位:根。
性味功能:涩、平。清热除湿,消炎解毒。
马鞭草科Verbenaceae
主要特征:叶常对生,稀轮生或互生,无托叶。花常两性,左右对称,很少辐射对称;花萼常宿存;花冠下部联合呈圆柱形,上部4~5或更多裂,裂片全缘或下唇中间裂片边缘呈流苏状;雄蕊(2)~ 4 ~(6),着生于花冠管上;花盘不显著,子房上位,由2或4~5心皮组成2~5室或因假隔膜分为4~10室,每室有 2胚珠或因假隔膜而为一胚珠。果实为核果、蒴果或浆果状核果。
白花灯笼ClerodendronfortunatumL
药用部位:根或全株 性味功能:微苦,凉。清热解毒,止咳定痛。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结核潮热,胃痛,疝痛;跌打损伤,疔疮疖肿。
二、单子叶植物纲
姜科Zingiberaceae
主要特征:姜科是多年生草本,通常具有芳香,茎短,有匍匐的或块状的根茎,叶基部具有叶鞘;花两性,两侧对称,花瓣3,下部合生成管;果实为蒴果,种子常具有假种皮。草豆蔻katsumadai(Hayata)
药用部位:种子
野外地质实习感受(节选自学生实习报告)
刚开学得知这学期有5周的实习时间时,我们就兴奋不已。我们翘首以盼,她却姗姗来迟。当火车开动的时候,我就兴奋的不得了,终于可以去见山见水,感受大自然了。第1天上午到驻地,熟悉一下周围环境。下午听课,了解实习计划、注意事项以及实习区的地质概况。第2天实习正式开始,然而天公并不作美,飘着绵绵细雨,实习任务尚未完成,却不得不回撤驻地。第3天由于天阴,上凤凰山的计划又被迫推迟。下午虽然天阴厉害,但终于可以上山了,老师带领我们攀登凤凰山山顶。在经过长途跋涉和沿途观察逆断层及五通组、坟头组地层后,终于登上山顶。可是因为天阴,湿气大,山间是浓雾一片,不禁使人恼火,能见度不足10米。抬眼望去,正所谓“天苍苍,雾蒙蒙”。正当我们感到异常惋惜的时候,一阵清风(尽管对我来说是寒冷彻骨)把雾气顺着山间推向SW,流入喧闹的城市。此时,眼前是烟雾缥缈,山间的坦克厂赫然映入眼帘,气势宏伟,真不是壮观所能形容的。周围群峰被雾气迷漫,独你眼前一片清澈,向南望去,难得一见的美景尽收眼底,这就是我们回校后向其它人炫耀的资本。
紫气东来凤凰山
在踏勘阶段,除了这一次让我感触颇深以外,其余除了累,还是累!剩下的唯一,就是刘老师的变化很大。去年带我们实习的时候,他不爱跑。总在后面慢慢走,我感觉只能跟在其他老师后面跑,多听点。而现在我是感觉刘老师跑的太快了,我还没跟上去,刚把他讲的内容观察研究完,他又开始向下一站出发了。是我的速度太慢了,还是我脑袋不行消化得太慢了,我也不知道是谁得原因。但我不认为是我得错,但好像也不是刘老师的错,要不其它同学怎么都能跟得上呢?刘老师今年仍然是不爱讲话,讲得内容不是太多,实习任务中的内容虽然基本上都讲到了,但回宿舍后听别人在讨论我们没有讲、没有看的内容时,感到心里是特别的不平衡。
注意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
其次,让我感受最大、最郁闷、最委屈的就是地质填图阶段了。由于没有老师的带领,各小组自行决定填图路线。而我们组的导航每次在研究路线时都不叫我们2个女生参加,要不就是我们下去找他们时都不见踪影,所以每天出野外时,感觉就像无头苍蝇,也难怪我们要跟他们吵。一开始我感觉小组内部还是比较团结的,至少有些地方他们不让我们上去,几个男生上去定点就行了,我们在下面等就ok了。跑凤凰山路线和长腰山路线,两天没测几个点,矛盾又出现了。有些人提出第三天上午休息半天,部分人马保持中立,我们俩女生强烈反对。当时没做最终决定,可当天晚上组长决策时,仍坚持认为反对票无效。然后我拿了
组长的全套设备第2天上午和小娣一道坚持上山,其他同学也就跟着一起出野外了。虽然又有人惹我生了一次气,但结果还比较满意,至少他们还能等落在后面的我们两个就已经不错了,说明他们还知道关心人。下午回驻地途中,在凤凰山鞍部和山顶重新确定地层界限点时,他们让我们先回,这也让我感动一回,至少他们是不想让我们累着了。
情同手足,构建和谐
我现在知道,实习小组都有女生的原因了。上山时确实需要照顾照顾。下山时就不一样了,整理资料,清绘图件等大大小小的室内工作都要女生来做,大部分男生还是比较懒惰的。通过为数不多的几天实习,我明白了把心放宽点、学会宽容,就不会惹自己生气了。
春种粟,秋收籽
通过本次实习,估计也把我们的老师气得够呛。多几个像我这样老是在后面拖后腿的学生,不能说、不能打、不能骂的,再加上几个不受管的学生,我想刘老师也一定非常辛苦。在此,我要感谢老师对我们实习的悉心指导。如果允许我们提出要求的话,我们希望故地重游,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20年后再相会
批示:(节选自我的思想汇报)
其一:巢湖20天,现在还想念。早上起的比较早,夜里睡得也很少。野外地质工作,有时需要上山,有时需要下山。上山有上山的道理,下山有下山的道理,上上下下就是这个道理。
长腰山顶看构造,上山小路真难找;寻了半天没找到,山上全是刺和草;上与不上大家吵,岗位职责记得牢;要上山顶看构造,先锋模范来开道;不学岩石和构造,将来无法把矿找。
披荆斩棘长腰山
其二:有天要上凤凰山,看看背斜转折端;路上遇见独立石,没走多远又见蛇;苟延残喘到山顶,目的不为看风景;盘山公路往下走,一边走来一边瞅。路边页岩颜色鲜,里面全是高家边;经过7410厂,看见坦克无数辆;先是参观后照相,我把政治形势讲。
从1997年开始, 阜阳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历经10余年的努力,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 建设了相对稳定的庐山野外实习基地。庐山毗邻长江、鄱阳湖, 是世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庐山地区 (含鄱阳湖) 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昆虫种类众多, 其中有美姝凤蝶、中华虎凤蝶等珍稀蝶类;两栖爬行类包括大鲵、棘胸蛙、平胸龟、北草蜥、尖吻蝮、烙铁头、竹叶青、眼镜蛇等共60余种[5];鸟类300余种, 既有画眉、发冠卷尾等众多林鸟, 也有白鹤、白枕鹤、白鹳、白额雁等大量水鸟;兽类包括云豹、小灵猫、黄麂等珍稀种类。
依托庐山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动物资源, 实习指导组认真准备, 精心组织,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学校配套的专项实习经费, 在相对短暂的野外实习期间, 改进动物学实习内容, 无脊椎动物实习及脊椎动物实习并重, 创新实习方式, 标本采集与生态调查并重, 争取理想的实习效果, 使学生在体会到野外实习重要性的同时, 还能在巩固课堂知识、提高野外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收获。
1 健全制度, 明确责任
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野外实习工作, 成立由学院领导参加的实习领导小组, 统筹安排实习工作事宜。成立由全体实习指导和后勤保障老师参加的动物学野外实习队, 并设领队和队长各1名。领队总体负责野外实习过程中各项事宜的实施和落实情况;负责野外实习过程中的纪律和安全教育工作;实习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由领队主持野外实习队集体研究决定。
实习队队长具体负责野外实习计划和方案的制定、实习准备工作和学生实习小组的分组工作;组织实施野外实习各项工作的实施;协助领队处理和协调野外实习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学院选派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各实习小组的指导教师是本组实习学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全程负责实习期间所带实习小组的安全、纪律和实习指导工作, 学生中独生子女多, 年龄小, 学生集体意识、大局意识淡薄, 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挑战。指导教师对实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要有预见性, 尤其在标本采集过程中要及时提醒, 加强管理, 严格要求, 严禁出现学生的活动脱离指导教师的掌控之外。实行指导教师责任“包保制”。
后勤保障老师主要负责落实野外实习队的车票、住宿和生活等事宜, 做好实习经费的审批、账目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
成立实习小组, 由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实习小组组成, 未经实习领导小组允许不得擅自调换实习小组。实习小组组长全面负责本实习小组的各项实习工作, 组织落实各项实习制度和实习内容;协助指导教师做好本小组学生的纪律要求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及时发现并向指导教师反映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严禁瞒报学生的违纪行为。实习生要服从管理, 一切行动听指挥, 遵守《生命科学学院野外实习学生守则》《生命科学学院野外实习纪律细则》和《生命科学学院野外实习安全预案》等规章制度。学生在野外实习期间要服从指导教师的管理和指导, 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所有学生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实习或要求中断实习。有关纪律要求须严格执行, 同学如有违犯, 将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公开检讨、实习按不及格处理, 情节严重并造成严重后果者上报学校给予纪律处分。
2 周密筹备, 充分动员
在每年实习工作筹备阶段, 及时召开实习指导教师业务学习会, 集体备课, 实习资料准备, 实习工具准备。讨论确定实习动员会时间、地点、参会人员, 以及出发集中时间和地点。通报前期筹备工作 (组长和后勤老师负责) 、驻地食宿安排及费用预算。
高度重视实习动员工作, 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学习和生活, 环境复杂、天气多变, 为了预防意外事故, 需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出发前召开野外实习动员大会, 向学生强调:“打草惊蛇”“走路不观景, 观景不走路”。强调野外工作对服装的特殊要求:穿着长裤长褂及耐磨防滑的鞋子。制定野外实习必备物品清单, 实习出发前按照清单准备实习及生活用品。
制定细化的应急预案:雷雨天气、交通、疾病、意外伤害事故等。及时解决学生低血糖休克问题及低温感冒问题, 防止非战斗性减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体育锻炼。
3 认真实施, 严格考核
努力改进实习内容, 昆虫采集确定少而精的原则, 每次每个实习小组只采集具典型代表性的标本。控制昆虫采集量, 拓展实习内容, 增加脊椎动物实习内容。今后尝试在实习中只采集常见种类来学习标本制作方法, 同时增加两栖爬行类调查、鸟类观察和环志等内容。标本采集与生态调查相结合。
应用先进的实习手段, 创设启发式、互动式的野外实习指导体系。随着近两年计划购置的全球卫星定位仪 (GPS) 、数码摄像和照相设备、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投影机、无线电跟踪仪、激光测距仪、对讲机、LED头灯和单筒、双筒观鸟镜等野外实习器材的逐步到位, 为改革实习内容和方法提供了物质基础。教师或学生在野外拍摄的图像当天就能展示给其他同学, 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得到及时的处理。后续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在实习之前进行预习, 还可以为教师的科学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制定综合性的考核方式, 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与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等。实习成绩评定:实习表现 (30%) +实习作业 (20%) +实习报告 (20%) +动物标本鉴别考试 (30%) 。
4 及时总结, 巩固成果
实习结束后, 及时总结, 并撰写实习总结报告。实习过程中, 一些好的做法, 需要坚持和完善, 如实习指导教师团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风气值得保持和发扬;实习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由领队召集全体实习教师集体研究决定, 并由实习队长坚决贯彻执行, 这一优良传统需保持;实习账目公开透明的做法值得肯定;后勤保障及时有力, 所谓“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基本做到“无缝衔接”;包保制是一项切实有效的制度应坚持执行;邀请客座教授担任野外实习技术指导的做法值得坚持。
参考文献
[1]史海涛.动物学野外实习的目的和意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 10 (4) :12-13.
[2]邓道贵, 章振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探讨[J].淮北煤师院学报, 2002, 23 (4) :86-88.
[3]唐鑫生.动物学野外实习管理模式探讨[J].生物学杂志, 2006, 23 (3) :56-58.
[4]吴海龙, 晏鹏, 严云志, 等.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 2010, 27 (4) :97-100.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目的是巩固和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植物分类学知识,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是一种验证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通过野外观察来验证书本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但随着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植物学野外实习不再局限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发挥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于是,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应运而生。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植物学、地理学等相关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二、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途径改革
1.野外实习时间安排
随着目前招生规模扩大、实习成本增加,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时间受到限制,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为了在有限经费投入下完成实习任务,必须对野外实习的时间进行调整。把植物学理论课教学都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在第四学期进行植物野外实习,这样既可节约实习经费,又可使学生全面了解生态系统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实习前3~4周为准备阶段。实习带队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以及实习基地的具体现状,介绍相关情况,学生查阅资料,拟订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特别是将科研课题与野外实习及毕业论文三者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野外实习时间为2周,是实施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在实习基地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研究,采集植物标本和土壤样品,收集相关资料。实习后3~4周为总结阶段。进行植物标本鉴定、数据处理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2.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让学生分组调查信阳鸡公山不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分布及其生境特点,掌握植物群落调查方法,了解该地区的植被组成,理解生态因子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学习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完成前期植被调查及土壤取样的基础上,围绕植物区系、植物分类、植物的空间构型、海拔梯度上的植物多样性、地形(坡向/坡位)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土壤水分、养分及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等内容开展相应研究,通过让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培养文献检索、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以及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野外实习教学形式改革
第一步,实习带队教师提前到实习路线勘查,根据不同植物的物候期,拍摄沿途常见典型植物的植株、叶片、花序、果实等图片,并做成Flash动画,在实习前给学生反复播放,使学生对不同实习路线分布的代表性植物有大概了解。
第二步,根据不同的实习路线,实习带队教师布置沿途需要学生掌握的植物种类名称、种群特征、环境特征及优势种群。实习过程中,设置一条20m宽的样带,以其中的一个20m×20m样方为例,讲解样方法、样线法等植物调查方法。
第三歩,野外植物实习结束后,让学生根据植物与生境的关系,讨论光照、肥力、地形、坡向、人为干扰对植物的影响,通过植物学实习,让学生建立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生态学理念。
4.野外实习考核方式改革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确立后,需要建立合理的成绩评价指标体系(表1)实现野外实习目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我院多年的植物学野外实习经验,将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分为准备阶段、思想作风、专业素养、实习讨论和实习效果五部分,构成适合我校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设计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操作过程如图1。
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让学生提前熟悉科学研究过程,在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对今后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及毕业论文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来源:许昌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02013094)endprint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目的是巩固和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植物分类学知识,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是一种验证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通过野外观察来验证书本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但随着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植物学野外实习不再局限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发挥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于是,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应运而生。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植物学、地理学等相关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二、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途径改革
1.野外实习时间安排
随着目前招生规模扩大、实习成本增加,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时间受到限制,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为了在有限经费投入下完成实习任务,必须对野外实习的时间进行调整。把植物学理论课教学都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在第四学期进行植物野外实习,这样既可节约实习经费,又可使学生全面了解生态系统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实习前3~4周为准备阶段。实习带队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以及实习基地的具体现状,介绍相关情况,学生查阅资料,拟订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特别是将科研课题与野外实习及毕业论文三者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野外实习时间为2周,是实施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在实习基地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研究,采集植物标本和土壤样品,收集相关资料。实习后3~4周为总结阶段。进行植物标本鉴定、数据处理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2.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让学生分组调查信阳鸡公山不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分布及其生境特点,掌握植物群落调查方法,了解该地区的植被组成,理解生态因子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学习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完成前期植被调查及土壤取样的基础上,围绕植物区系、植物分类、植物的空间构型、海拔梯度上的植物多样性、地形(坡向/坡位)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土壤水分、养分及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等内容开展相应研究,通过让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培养文献检索、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以及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野外实习教学形式改革
第一步,实习带队教师提前到实习路线勘查,根据不同植物的物候期,拍摄沿途常见典型植物的植株、叶片、花序、果实等图片,并做成Flash动画,在实习前给学生反复播放,使学生对不同实习路线分布的代表性植物有大概了解。
第二步,根据不同的实习路线,实习带队教师布置沿途需要学生掌握的植物种类名称、种群特征、环境特征及优势种群。实习过程中,设置一条20m宽的样带,以其中的一个20m×20m样方为例,讲解样方法、样线法等植物调查方法。
第三歩,野外植物实习结束后,让学生根据植物与生境的关系,讨论光照、肥力、地形、坡向、人为干扰对植物的影响,通过植物学实习,让学生建立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生态学理念。
4.野外实习考核方式改革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确立后,需要建立合理的成绩评价指标体系(表1)实现野外实习目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我院多年的植物学野外实习经验,将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分为准备阶段、思想作风、专业素养、实习讨论和实习效果五部分,构成适合我校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设计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操作过程如图1。
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让学生提前熟悉科学研究过程,在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对今后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及毕业论文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来源:许昌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02013094)endprint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高校生物学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习目的是巩固和充实学生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学生植物分类学知识,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是一种验证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相结合,通过野外观察来验证书本知识,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但随着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植物学野外实习不再局限于验证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发挥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于是,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应运而生。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和条件,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植物学、地理学等相关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二、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途径改革
1.野外实习时间安排
随着目前招生规模扩大、实习成本增加,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时间受到限制,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为了在有限经费投入下完成实习任务,必须对野外实习的时间进行调整。把植物学理论课教学都安排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在第四学期进行植物野外实习,这样既可节约实习经费,又可使学生全面了解生态系统中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实习前3~4周为准备阶段。实习带队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方向以及实习基地的具体现状,介绍相关情况,学生查阅资料,拟订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特别是将科研课题与野外实习及毕业论文三者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研究方案。野外实习时间为2周,是实施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在实习基地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研究,采集植物标本和土壤样品,收集相关资料。实习后3~4周为总结阶段。进行植物标本鉴定、数据处理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2.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让学生分组调查信阳鸡公山不同海拔梯度上的植被分布及其生境特点,掌握植物群落调查方法,了解该地区的植被组成,理解生态因子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学习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完成前期植被调查及土壤取样的基础上,围绕植物区系、植物分类、植物的空间构型、海拔梯度上的植物多样性、地形(坡向/坡位)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土壤水分、养分及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等内容开展相应研究,通过让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培养文献检索、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以及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野外实习教学形式改革
第一步,实习带队教师提前到实习路线勘查,根据不同植物的物候期,拍摄沿途常见典型植物的植株、叶片、花序、果实等图片,并做成Flash动画,在实习前给学生反复播放,使学生对不同实习路线分布的代表性植物有大概了解。
第二步,根据不同的实习路线,实习带队教师布置沿途需要学生掌握的植物种类名称、种群特征、环境特征及优势种群。实习过程中,设置一条20m宽的样带,以其中的一个20m×20m样方为例,讲解样方法、样线法等植物调查方法。
第三歩,野外植物实习结束后,让学生根据植物与生境的关系,讨论光照、肥力、地形、坡向、人为干扰对植物的影响,通过植物学实习,让学生建立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生态学理念。
4.野外实习考核方式改革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确立后,需要建立合理的成绩评价指标体系(表1)实现野外实习目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我院多年的植物学野外实习经验,将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成绩评价体系分为准备阶段、思想作风、专业素养、实习讨论和实习效果五部分,构成适合我校植物学野外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设计
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操作过程如图1。
通过开展研究型植物学野外实习,让学生提前熟悉科学研究过程,在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对今后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及毕业论文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韶关野外实习】推荐阅读:
韶关学院金工实习报告03-14
野外实习指导10-11
野外实习报告11-13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06-06
野外地理实习报告01-25
野外实习动物学04-03
煤矿地质野外实习报告10-14
野外实习报告书格式11-13
野外地质的实习报告参考01-05
海南岛野外实习报告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