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可进行分层教学
唐
毅
目前小学生每周只有二节英语课,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不断反思,积极了解信息是我们教师必须作到的功课,我们的不断积累和成长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进步。
小学低段怎样正确处理英语课程中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新课标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其中关于语言技能的说法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既不能放弃读写,只片面强调听说,也不能在低段就盲目加重学生的负担,怎样听、说、读、写四者兼顾呢?针对这种情况,我从教学中得到这样的心得,提出我的一点建议,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教学。
也就是说,在小学低段对大多数学生要求简单的英语表达,规范课堂常规,能坚持短时间学习听读,以听说为主。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不仅仅要理解句型,运用单词表达,还要认识单词理解词意并能灵活运用句型问答,自编对话,找出学习规律,自觉学习能在集体的学习中起到带头作用。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学生分成 ABC 三层。A 层指思维灵活、精力旺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正确记忆字母。B 层学生指与老师进度一致的学生。C 层学生
指自控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且不够自信的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采用目标分层,教学分层的教学方法,给不同基础的学生以发展空间。
其中,我们应当以 B 层学生为主,进行任务型教学,同时培养听说能力,让学生掌握单词的发音、理解词义,并就课本上的句型进行简单的替换练习。
对于 A 层学生,应以重点难点,扩展知识为主,引导他们寻找认识规律,灵活运用句型自编对话,表演短剧。让他们能认识简单单词,熟练掌握字母书写,能寻找规律记忆单词。创造性地运用以住的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 A 层学生的带头作用,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做好示范、榜样,成为“ little teacher ”、“ team leader ”。从而考核、评价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其他学生进步。
对 C 层学生,上课时要观察他们的反应,当他们回答不了问题时多鼓励,对素质低的 C 层学生应多抽时间单独进行辅导,或与 A 层学生组织互助小组,进行一帮一活动。让他们理解比较基础的知识,学会简单的听说,坚持听读,奖励其进步。多给这部分学生练习的机会,尤其是自信心不足,羞于开口的学生,促进他们朝 B 层学生靠近。对 BC 层学生,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只能边读边写,要求他们能够听懂、会说、会读课文,对单词有初步的印象。要求巩固书本知识,能正确掌握字母书写。
一、主体分层——尊重差异, 表现个性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就必须把他们以分层的方式区分开来, 根据他们的学习基础, 心理素质, 学习习惯, 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 分别指导, 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 还要, 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 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 而是过程的集合。”为此, 在教学实践中, 我始终注意这些变化, 及时的进行调整。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 把它作为一种理念, 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只有尊重差异, 给每一层的学生表现的机会, 才能使每个分层, 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目标分层——激活思维, 展现个性
设计教学目标, 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 摘果子”。例如5A 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一课, 知识目标:掌握句型I have…He has…单词no, leg, foot, give。技能目标:模仿课文, 练写小作文my animal friend。情感目标:关心爱护动物。以上的教学目标, 是老师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实际, 体现目标分层的特点,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 只要能达到知识目标就基本可以过关了, 对于优等生和中间生, 要求能进行小作文的训练。
三、施教分层——着眼差异, 培养个性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渠道, 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 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 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可是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是什么呢?这是每位老师所关注的问题。我想分层教学不可能是一种模式, 而是一种理念。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 不管使用什么方法, 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层面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 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 让朗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 让同学们进行评议, 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 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
四、评价分层——增强信心, 塑造个性
我认为对多个层面的学生应及时进行客观评价, 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上由于采用了分层教学, 老师必然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不同的问题, 完成不同的作业, 并给予评价。在评价时, 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 是中下生的, 以鼓励为主, 并可稍降低评价标准, 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但中上生错漏一个字也要纠正, 并指出表达要准确, 不能随便。课堂上, 我还教给学生学会评价, 如果认为他是中上的学生, 那评价的要求稍高;如果认为是中下生的, 只要基本答出来就可以表扬, 给予肯定。师生评价, 生生评价, 极大促进了课堂的和谐交流。而不同层面的学生也学会了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这样, 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评价, 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合适的评价, 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我们抓住这股力量, 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 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 这样才能塑造各类学生独特的个性, 他们的素质的也会全面提高。
五、作业分层——唤起热情, 张扬个性
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 切忌一刀切, 否则优生觉得吃不饱, 他们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 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学困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 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 失去学习信心。因此, 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可以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 差生少而适当降低要求”的原则。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实例分析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教学中实施的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通过有效的分层教学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有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来谈谈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一、把学生进行层次划分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材施教。通过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让学生在分层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达到会学习、热爱学习的目的。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所以,我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一般用A层、B层、C层来表示。
被划分在A层里面的学生都是具备一定英语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强、有学习和发展潜力的学生;被划分在B层里面的学生都是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得一般,但是仍需要加强和巩固,在不断进行知识弥补和学习的情况下,使这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变成优秀生;被划分在C层里面的学生都是英语基础很弱,在英语学习中存在诸多不足的学生。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我是这样做的:让A层里面的所有学生都做学习组长,然后将B层和C层里的学生平均分配给A层,由A层组长来监督B层学生和C层学生的英语单词默写、背诵英语课文、解决英语难题等等。我对A层里所有的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寄予很大的希望,要求他们能够有责任心,能够帮助B层学生和C层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通过尝试,采取这种分层教学方法之后,学生之间相处得越来越融洽,而且全班的英语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二、结合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认知及思维和学习能力都会产生差异,所以会导致不同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为了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在教学中对不同学生制订了不同的教学目标。
例如,我对C层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制订的教学目标是:让这层的学生熟悉并掌握英语教材中的英语词汇、简单的英语句型,同时还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我对B层英语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的学生,制订的教学目标是:除了达到C层学生的要求外,通过多做英语习题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同时还要注重灵活应用和锻炼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我对A层英语知识水平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在达到B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参与英语实践,锻炼他们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创新和实践。在完成全课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安排A层的学生在课上编排一些英语对话节目,给其他学生唱英文歌曲,给学生讲一些英文故事等,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结合学生的学习差异,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堂教学进行分层提问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我常常在课堂上对课堂问題进行分层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在课上长期坚持要照顾到C层学生的学习感受,进一步对A层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提升,又要调动B层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
例如,在学习情态动词may和might的用法时,我让C层的学生总结这两个单词有什么区别,然后让A层学生和B层学生一起探讨这两个情态动词在各种句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通过分层,C层学生对新知识有了新的认识,A层学生和B层学生弄清楚了这两个情态动词的肯定形式是:may/might+do(动词原形,并且与人称和单复数无关),否定形式是:may/might+not+do,疑问形式是:may/might+主语+do.之后,我将may和might的详细用法总结为:may有“猜测”的意思,用于现在和将来发生的事情,比如说:“My mother may not go to work today.”而might有“可能性小一些”的意思,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有所怀疑,比如说:“I might pass the exam tomorrow.”
总之,我认为在课上通过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不仅能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能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另外,我还重视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抓住和学生交流的有利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进而完善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分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理念,同时还能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并实现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目标,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金红.刍议初中英语多元化分层教学[J].中学生英语:中旬刊,2014(3).
[2]张春兰.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策略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6).
分层教学应体现在两个方面:
1、分层授课:备课时,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我会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目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分层授课时,前十五分钟让一、二学习小组学生自学新授内容十五分钟,完成课本上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中相应的习题,完成后,同桌小声交流并相互批改练习;同时,教师给三、四学习小组的同学教学新课。接下来用十分钟给三、四学习小组的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则用这个时间听取一、二学习小组学生质疑并通过提问了解他们自学的情况。最后十五分钟,教师则给一、二学习小组的学生分别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难易不同的练习题;教师则检查三、四学习小组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以相应的辅导,再给第三学习小组的学生布置一定的习题,教师则给第四学习小组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并完成简单的练习。每个周末,每个学生在课后作业本上对本周数学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非常简短的书面小结,或小结自己的学习态度、取得的成绩,或介绍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方法、情感体验,或提出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或对教师提出教学方面的建议、要求。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书面解答学生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书面的交流、沟通,加强师生间的了解和理解,并通过采纳学生合理化的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每个月初,教师根据学生上月的学习表现,重新调整学生的组次,以激励学习态度好,进步明显的学生和警醒自觉程度低、学习退步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得到提高,得到别人的认可。
我校探索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已近三年,在实践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专长,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选修项目,学生自主选项上课,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热情比以前有普遍提高,体育课深受学生喜爱。同时授课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在选项之后,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运动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表现的由为突出,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授课时采取了以分组分层次教学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努力使不同状况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运动水平都有所提高。如果我们把选项作为课程的基础的话,那分层则是教学的关键。以下谈谈本人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 分析研究学生的运动水平差异,找准“分层点”
在分层教学展开之前,要从选项内容的特点、学生原有水平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学习群体对所学内容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特征,抓住关键环节作为切入点。在进行《足球选项课脚内侧传接地滚球》的授课过程中,开始我是按传球的准确性,把学生分为较好的和较差的两组进行分层教学,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并不明显,两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不大,技术稳定性差,传球时好时坏。经过对教学的反思和分析,我发现问题是“分层点”找的不准,在两个层次的学生当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身体协调性差、技术动作不准确的问题,有的学生虽然传接球比较准确,但其技术动作却显得很别扭、不协调、稳定性差,而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所以我有意识的将教学策略进行调整,重新按身体协调性、技术动作准确性的好坏来分层分组,较高层次的学生在巩固原有水平的同时,增加练习难度,比如由原来的踢固定的球改为踢运动中的,还有在有对抗的情况下传接球等,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针对基础薄弱层次的学生,主要锻炼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熟悉球性,提高技术动作的准确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很自然的使学生传接球的准确性提高了、动作连贯了,学习兴趣也不断增加。由此可见能否找准“分层点”对教学效果有较大影响。
二. 让学生理解分层教学的真正目的 在开展分层教学的初期,当我们根据学生的基础、技能状况分层后,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些被分在较低层次的学生上课表现比较消极,自信心不够。有的学生错误的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有的则看到高组别同学的水平表现,有些望而生畏,产生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还有一部分较高层次的学生,错误的认为自己被分在高水平组别是一种“奖励”,因此沾沾自喜,学习中不思进取,提高缓慢。学生的这些表现表明很多人还不理解分层教学的真正目的,所以我告诉学生分层教学是为了体育教学的发展,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教师通过分层分组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施教分层、评价分层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状况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分别提高。让他们明白了只有“正视差异”,才能“利用差异”,最后“消除差异”的道理。在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之后,学生们对分层教学积极配合,充分协作,压力变成了动力,学习兴趣和效率大增。
三. 分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施分层分组体育教学、照顾学生差异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我愿意、我能够、我自信”的事情。只有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才能有质的提高。我在足球选项课的教学当中,对各环节技术动作的示范讲解尽量做到精确、简练,即使是较复杂的技术也不去占用太多的时间去细说,而且不强求学生对技术的掌握一定要达到多高的标准,因人而异。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首先保证学生的主动活动时间要足够;在练习方法上,根据足球的特点设计双人、多人、小组形式练习以及分组对抗和比赛;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教师引导、启发和点拨为主,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体验练习中的成败得失,从而引发对学习内容的个人以及集体的思考与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调动较高的学习潜能,扬长补短各尽所能,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再加上教师的及时指导,最后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由于基础层次之间的差异,学生经过学习所达到的技术水平有高有低,但是他们的学习体验是相同的,都是在一种主动、有趣、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练习的,都有成功和愉悦的心理感受。
四. 分层教学模式的动态开放性特点
分层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并不意味着从此就一成不变了。在分层分组教学的实施和进行过程中,许多原来比较固定的因素会开始发生变化。比如:学习群体对教学的反馈、接受速度和程度;学习内容的不断更新;达成五个学习目标领域的侧重点;学习评价的方法与结果;教育观念和理念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环境、场地器材等因素。这些变化从不同角度都会对分层教学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善于洞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加以分析和探究,及时对教学模式做出调整和改进,保证教学效果的质量。我在方面体会比较深的一点是:学生在完成了一个学习模块,准备开始学习下一个模块时;或者是学完了模块的其中一个单元之后,往往会出现以上讲的因素变化,在这个时候做出相应的改变是很有必要的和行之有效的。所以,我们说分层教学模式应该是也必须是动态开放的,否则它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首先,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层教育(本文指实施教育目标的分层)基本意指各学院、校根据学生原有素质程度实施高素质高目标、低素质降低目标的教育。其目的是要在普级中等文化程度基础上为了保证足够的国家高科研人才后备军而在中学时代就计划实行的一种素质教育模式。很明显其计划是有局限性的,通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它的诸多弊端。
1 因小失大
传统分层教育注重理论型科研人才的培养,它创造了中国独有的“独木桥”式人才选拨体系,也成就了至全仍未降温的“高考热”和“学历热”.家长为了望子成龙纷纷教导自己的子女朝“唯一”的方向发展,结果可想而知全国上下几千万学子有多少可以挤过“独木桥”.据统计,每年考入大专以上院校大力扩招的结果,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学子到哪去了呢?每年没有参加高考的学生有多少呢?每年初中毕业就辍学的学生有多少呢?据统计每年考入大专以上院校学生占同届初中毕业生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目前中国青年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为百分之三左右。那些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97%的青年人,他们有无一技之长?他能不能对我们的祖国和社会做出一点贡献?他们将人都能养活自己呢?他们会不会对我们的社会造成一定的隐患?……总之我们的社会能消化得了这一大批后来人吗?难,失策。
2 因小失小
分层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储备高科研人才,此战略实施几十年来效果怎样呢?实际情况是,近年来毕业即签约的比例为:研究生80%左右,本科生60%左右,专科生、职高生30%左右。全国每年至少有100万大学毕业生一时无法就业,还未包括此前毕业而未就业的大学生,这就是所谓“大学毕业即失业”的由来。另外中科院院士近年已明显出现青黄不接,重要的科研项目一般青年院士难以接上手,一些能力强的青年科学家纷纷都已移居海外,有些仍留在国内的中青年博士很多是一时没办好出国签证!国家花大力气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或高科研人才不能用或用不上。这不寒心澈骨吗,总是出在哪呢?
3 因小失魂
从分层教育的现象上来看我国的最终教育目标应该是“培训世界一流的科技大军。”就目标本身而言我认为是一个很上进的优秀的主题,无可非议,但凡事应看结果或效益。纵观新世纪我国振兴发展伟业,教育培训事业的成败,最终决定于它对经济的服务水平,以及经济对它的需求程度。据统计: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9%,不到三分之一。中国的高科技人才为中国做了多少贡献?我们的教育目标为什么只注重培养科技大军?我们所谓廉价的劳动力大军能执行和配合科技大军的工作吗?邓小平同志曾说:中国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失误。很明显我们的教育目标有问题。可以说我们现行的教育失了魂。
其次,计划经济时代在中国早已不复存生,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经济。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育办法我们仍在沿用,时间也越来越多地检验出它的不适应。针对这种情况,为配合市场需要我院提出了一种新的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教育办法。“可选择素质教育”,其本意即:通过学生自愿选择学院提供不同教学模式,使学生具备就业必备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及就业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素质。可选择包括:
①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中国阶段学科成绩选择不同的专业,确定自身职业发展方向。这一选择过程是动态的,即可低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可选择调换专业和系部。
②学生根据本人的潜质,在家长、老师引导下,选择侧重理论和侧重操作技能的学习。学校提供条件使文化基础较好的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夯实专业技术理论基础,突出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使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掌握最基本理论基础的同时突出操作技能,力求各有所得。
③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在完成规定学分后,学生可选择提前就业或留校继续深造,学习高技能或选修其他技能技术,获得多种职业技术资格。
④教育根据不同主体层次,有针对性开展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教育。结合学生的认同程度,有选择地进行包括爱岗敬业、仁爱兼爱,遵纪守法、乐于奉献以及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使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优秀工人和先进分子等不同层次的主体。
⑤教师选择不同的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及评价体系教育和考核学生。理论基础但操作技能一般,理论基础较差但操作技能或理论基础扎实且操作技能突出的学生均可能成为好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和企业用人不同需求。
⑥学校不仅关注基础好的学生,更选择注重基础较差的学生的成长环境,力求通过提供多种选择,激活学生的发展潜能,使绝大多数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可选择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普教继志,学以致用,以人为本,人人有得。我个人分析认为可选择素质教育有以下优势:
1、以全得全。可选择素质教育绝不分层,因为我们视自身没有分层的权利,我们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我们根据市场需要尽量提供多的教学类型或模式给学生选择,并为学生的选择负责任的提供应有的服务。在学校,我们老师不会单方面认为以前成绩好的学生就层次高,就要继续接受高层次的教学;我们更不认为以前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力就低,就不应该给他提供其它方式的高层教育或技术训练,我们认为校园里是没有差生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全面教育,因材施教,人人有得,个个成才”.我相信我们能以全面优质的教育培养出社会各个领域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2、以全得贤。分层教育是通过层层教育,层层选拨确实保证获得了良才。那是不是唯有这种方式才能获得良才呢?不是的。把选择权给学生也能保证获得高素质或高技能人才。好苗无需拔苗助长,它自身便会出类拔萃,这是自然规律。只要我们的社会有一个健全的竞争机制,我想高科研人才,高技能人才、实用型人才、适用型人才等等都会层出不穷。应该说全面的可选择素质教育所培养的贤才比分层教育培养的贤才要更多,因为分层教育注重理论素质的培养,轻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而可选择素质教育是两者兼顾。
3、以全得天。不错,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世界一流的科技大军,但是更应着重培养直接提高生产力的劳动力大军,只有培养出高技能劳动力大军与一流的科技大军相配合才能迸发出巨大的生产力,才能创造出真正和谐的生产关系。邓小平先生那句“发展是硬道理”的名言几乎是人人皆知的,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是我们的天职,哪样的方针能使社会发展进步更快我们就应采用哪样的方针,很明显我们的教育要从面向部分转向面向全体。在德国,很多学校的办学方向就是“培养第一流的劳动力大军”,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可选择素质教育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全面地、自然地、发现、发展和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符合生产力需要,符合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需要,天下可大定矣!
1急诊医学科的特点和急诊医学科的教学现状
急诊医学1979年被国际上公认为第23个二级学科,2009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二、三级综合医院必须建立独立的急诊医学科。至今已经形成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病监护所谓“三环”医疗服务体系,成为日益趋于成熟的二级学科[3]。目前各种急救、监护和治疗设备日新月异,相应急救操作技术种类繁多,从理论到技能,再到操作,急诊医学不断向更深发展。急诊医学科的发展必然带动急诊医学教学的发展。
从2004年始,我国各个医学院校开始招收急诊医学专业本科生[4],至今急诊医学专业由原来的选修课转为了必修课,且具备急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招生资格的高等院校也在逐年增加。我们国家政策要求和急诊医学的发展使急诊医学科轮转、实习、进修、规范化培训等各种学习医师资源不断增加。不同来源的学习医师具有不同的知识层次、接受能力和学习目标,应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分层教学。
2依据实习医师的自身特征对其进行分层教学
首先将所有来医院学习的医师分为五大类,分别为临床实习医师(包括五年制本科生、 国家统招临床学位研究生和八年制医学生)、临床轮转医师、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急诊医学科进修医师和全科医师。为每一层次医师建立管理档案库,内容包括:学习登记、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考核安排等。
2.1临床课程实习医师
五年制本科生刚刚完成医学基础课,第一次步入临床实习,没有确定研究方向或正在选择研究方向,与硕士研究生不同,对临床实习内容没有偏向性,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均很强,动手热情高,因在第五年实习期间需轮转内、外、妇、儿、急、传等全部临床科室,因此单科轮转时间有限,一般为3周。在急诊医学科实习应当从院前急救、内外科急症的接诊处置、院内抢救全部轮流实习,学生重点在看与听,重在“认知”,带教教师教授的重点在授与教,部分可放手操作,如急诊清创缝合、气管插管和中心静脉置管等可让学生参与辅助操作,放眼不放手,或部分放手。该层次学生夜间时间比较充裕,可轮值急诊夜班,而带教教师应当以启发式带教和适当提供动手机会来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由被动实习变为主动实习。另外,部分学生在实习的同时经历考研过程,会相互影响,如何能两者兼顾则需要带教教师统筹安排。最后,还要培养学生以救死扶伤为荣的人道主义精神。很多学生认为急诊医生过于忙碌辛苦、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存在较多纠纷隐患等, 而无意向今后从事该专业,因此,实习中带教教师应当多从正面诱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急危重症抢救工作,用实例培养学生从事急诊的自豪感和优越感,鼓励学生积极从事急诊医学专业。
国家统招临床学位研究生和八年制医学生进入临床可称为“第二次实习”,均已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好奇心和求知欲均明显下降,但动手能力较强,临床思维较本科生更为缜密,于急诊科轮转时间常为3周 -8周不等。与五年制本科生不同的是,他们在已具有专科知识基础上能很快进入急诊医学科学习状态,并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较为明确。在急诊医学科实习主要是扩大临床知识范围,扩大疾病视角,学会“分析”,同时掌握急危重病抢救基本技能,以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为主,带教老师重点是引导和指导,从方法学上多给予提示,在操作上可以“放手不放心”,并可组织病案讨论和查房分析,在以后从事专科后仍然具有全科思维方式,诊治全面。
对于五年制本科生、国家统招临床学位研究生和八年制医学生临床课程实习还可以开通多媒体和网络教学[5],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补充教学内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课程2009年已获得陕西省精品课程,通过网上典型病例教学课件、多媒体教案和学生互动答疑等多种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操作技能如气管插管术、基础生命支持技术、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等可通过多媒体视频反复练习。
2.2临床轮转医师
临床轮转医师特点是已具有医师资格证,并具有一定的专科临床工作经历,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均较成熟,因已为本单位医师,自身约束性强,可按本科室在职医师对待值班与分管病人,但在最初值班需有本专业高年资医师带教值班,把握疏漏。同样要求扩大疾病视角,学会“分析”,同时掌握急危重病抢救基本技能。临床轮转医师已具有独立完成内、外科基本操作技能能力,可依据专科需要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学习更多操作技能,如中心静脉置管术、心脏电复律术和呼吸机使用等。
2.3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
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是五年 制本科毕业,因国家要求,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前进行为期三年的规范化培训[6],也是第二次进入临床,但与毕业前实习要求完全不同。这部分进入急诊科的医师分两大类,第一类是急诊医学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要求在急诊科培训15个月,其他专科培训18个月。科室应依据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方案》 及所在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师手册制定详尽的急诊科培训计划和分段考核方案。给每一位培训学生指定一名受过培训的规范化培训教师带教,按要求实时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并进行阶段考核。科室成立由高级职称医师组成的三人考核小组,严格实行出科考核。经过急诊医学科规范化培训后的医师能够全面掌握急诊医学临床工作特点,具备 “判断、处理、诊断、治疗”的临床思维模式,能独立进行基本急救操作,如初级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电复律术等。第二类是其他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到急诊科轮转者,常为2-3个月,因非急诊医学专业方向,要求掌握急诊内、外科门诊常见急症的判断处置和基本急救技能。因不同专业来源的规范化培训医师要求掌握的具体病种及技能均不相同,因此在时间安排与考核标准等方面要有所区别。需要注意的是, 同一时间可能有不同培训阶段的急诊医学科专业和非急诊医学科专业规范化培训医师,应按时登记考核,避免疏漏混乱,同时,为全面考核,可利用高端模拟教学系统对不同专业要求培训医师进行相应考核[7],规范且客观地对每位学生进行考评。
2.4急诊医学科进修医师
进修医师包括市级以下医院的急诊科医师,以及县级以下医院的急诊科医师或诊所医师,如乡镇卫生院居多,本科学历者少,大部分是专科以下学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非常薄弱,临床经验匮乏,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均需要提升。部分来源医院无急诊病房及急诊重症监护室,仅以急诊门诊为主。因此,首先应让他们对急诊科运营全局均有一个了解,随后重点在急诊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快速处置方面加强训练,辅以浅显易懂的理论知识,强调院内床旁教学。其次,可以给他们宽松的行政约束。因进修机会不易,大部分进修医师学习态度积极,结合本医院急诊门诊季节及日时间段病源特点,利用周末和夜间急诊患者高峰时间段,安排进修医师以“辅班”性质参与急诊门诊的诊治工作,但不能独立处置病人,临床操作需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最后,对进修医师强调反馈“教学”,对自己门诊接触的重症患者跟踪诊疗过程,分析诊断与治疗用药,提高诊治能力。
2.5全科医师
全科医师是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具有独立诊治常见疾病能力,同时兼有社区健康保健医务的工作者[8]。他们已具有一定临床经验,但因工作环境及处置病种所限,对医学进展认识不足,对潜在急危重症识别能力差。这部分医师群体从事的是社区医疗工作,服务群体是社区人员,医疗内容是常见病诊治和慢性病的社区保健,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因此,对全科医师的要求一方面是能够诊治常见病,另一方面是能够及时识别潜在的可能危及生命的病症, 如发热病人中,可能存在颅内感染、出血热和脓毒症等危重患者,能够做到及时识别、及时转诊即可。同时对各专业医疗进展做到更新知识,如各专业新的检查和治疗手段等,便于与社区患者沟通及加强医疗工作。 因此,对待全科医师与进修医师类似,不同的是掌握内容深度和基本操作急救技术种类均有所减少。可充分利用急诊医学科典型病案库进行自学,从实际病例中加深学习印象。对常见慢性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可加强规范化培训。
3分层教学同时需进行的共性教学特征
除上述个性教学特点外,对以上所有学习医师还应进行以下共性教学。
培养“点切入、面分析”的临床思维模式:即首先明确患者就诊的主要“矛盾”,以此“矛盾”为切入点,维持生命体征同时展开全面分析,结合典型的症状体征,缩小分析范围,短时间内得出结论。不同于其它专科的 “概念-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的“顺向”思维模式,急诊工作是“逆向”思维。作者所在科室通过安排专题讲座,如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胸痛、眩晕、晕厥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不仅提高了带教教师的授课能力,也完善了学习医师的思维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
重视急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虽然我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急诊科仍是医患纠纷的高发区。在临床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让学生学会与患者沟通,既要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也要保护医师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伤害,避免潜在的医疗冲突,将重视急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培养出现代医疗环境下的实用型急救人才。
关键词 英语分层教学 非英语专业 学习动机
0 引言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同年级同一班级中,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水平参差不齐。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以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因此,基础不同、层次不同的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的侧重点都应该加以区分。分层教学能行之有效地应对这一教学差异问题。而对造成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差异性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学习动机是在英语学习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影响英语学习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一个英语教师来说,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进行分层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动机与目标,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水平。
1 分层教学和学习动机的理论依据
1.1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区别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发展。①
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英语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的不同,因材施教,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的侧重点,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
1.2 学习动机的理论依据
动机是指学习某种语言的愿望及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对学习某种语言所持良好态度的综合。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间接对学习起促进作用。②
学习动机可进行分类:一是“工具型”,即用语言作为工具达到某个实际目的;二是“融合型”,即了解和融入目的语文化。动机取向与智力因素一起影响学习的结果。③另一维度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是为了从语言学习活动本身获得愉快与满足,而后者则将此作为途径达到某一目标。④这两个维度基本上是对应的,即融合型动机是内在动机,工具型动机是外在动机。⑤
对英语学习动机进行研究,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差异性,用以探索激发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 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2.1 对英语成绩排名的期望
有部分奋力拼搏、力争上游的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他们学习英语,是因为他们希望名列前茅,在班级中,甚至年级中得到关注,获得别人的认可和重视,借此来体现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这类动机,属于“融合型动机”,也是“内在动机”的主要表现。
2.2 英语能带来愉快和满足
也有部分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不是为了获得一纸证书,也不是因为就业压力去学习英语,而纯粹是因为他们内在对英语本身感兴趣,学习英语可以丰富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从而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这类的学习动机,可称为“融合型动机”,这就是“内在动机”。
2.3 学习英语主要为通过考试
大部分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考试——英语应用能力测试、职场英语考试、商务英语考试、CET4、CET6、TOFEL、IELTS、GRE、职称考试、专升本考试、研究生考试,甚至各行各业的上岗考试、升职考试都离不开英语。因此为了达到通过考试、拿到证书、进修、出国深造等诸多目的,学生努力地学习英语。这类的学习动机,就是“工具型动机”。这同时也是“外在动机”的典型表现。
2.4 重视英语在就业中的作用
同时大部分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就业的压力,明确了英语对他们的将来至关重要,认为英语已经成为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因而对英语学习比较重视。这类学生,他们努力学习英语,就是为今后能够找到好工作增加砝码。所以,他们学习英语有很明确的目的,就是找工作、找好工作。这类学习动机也属于“工具型动机”,也就是“外在动机”。
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各种学习动机探索与分析,为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打下基础。
3 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3.1 学生的分层
综上所述,有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因为对英语本身感兴趣,为了丰富知识,为了体现自我价值,属于融合型动机和内在动机,可以把这部分学生定为甲层。其余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证书、文凭,谋取好工作,属于工具型动机和外在动机,他们定为乙层。
3.2 教学目标的分层
甲层的教学目标是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适当加快教学进度,大量增加补充课外内容,比如学生专业领域内的日常与业务交际用语、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等,以拓宽其知识面。使这些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能有显著的提高,并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与书面往来。另外,鼓励甲层学生在通过英语应用能力测试的基础上,积极报考职场英语考试、商务英语考试、CET4、CET6,或其他更高要求的考试。
乙层的教学目标是在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加强基础教学。除了基础的语言知识,也不能忽视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增加考试辅导,针对性地使这些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对乙层的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树立学习的信心,逐步提高英语水平。争取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英语应用能力测试。
3.3 教学方法的分层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对甲层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甲层的学生除了要求熟练掌握文章的词汇、语法知识外,还要组织各种各样、形式多变的课堂实践活动,比如自己组织语言复述课文、课堂讨论、对话表演、演讲、辩论赛、舞台剧等等。课后鼓励其多多阅读英语报纸,收看电视上的英语节目,收听英语广播BBC、VOA特别英语节目,观看英文电影,互相之间进行日常英语对话,用英文记事,写英文日记等等,以体会真实的语言交际。
对乙层的学生,教师应重点辅导其基础知识,查漏补缺,教给他们科学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使自学能力的发展。要求学生能听写出单词、背诵对话和课文部分段落,允许他们出错,并及时启发,进行指导。课后鼓励学生针对考试题型多做练习,多听、多读、多写,以提高英语成绩。
3.4 教学内容的分层
对甲层学生,教学内容应注重融会贯通其听、说、读、写、译等各项能力,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对乙层学生,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教学大纲,重点放在各项基本知识点上,如听力、词汇、基本语法、简单翻译、应用文写作等的基础练习。
3.5 学习评价的层次化
甲乙两层的学生采用的评价标准也应不同。对甲层学生可以采用“竞争”评价,增强竞争意识。
对乙层学生则可采用“激励”评价,应积极肯定他们取得的进步,又及时指出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对学生成绩考核,可采取卷面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综合评价方式。总评成绩100分中的70%为期末考试成绩,30%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含了平时测验(10%)、课堂表现(出勤与课堂提问)(10%)、作业(口头与书面作业)(10%)。根据学生考试情况,及时调整分层内容,以确保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3.6 合理选派教师
对甲层学生应选派有较高学术水平,知识面宽广的教师。对乙层学生应选派较有耐心、经验丰富的教师。
4 结论
来源:论文库 发布时间:2014-08-31 【摘要】在我国普遍的班级授课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教育需求,运用分层教学能很好地弥补其不足,在教学中能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起到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从而达到“分层是为了无层”的最终目的。【关键词】分层教学;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励
1.班级授课的现状及弊端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员流动性极大,造成在校学生频繁流动。每学期都有从外校甚至外省转来的学生,他们所学的英语教材和进度与本校学生不同,学生英语水平相差很大,再加上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家庭英语学习氛围、英语信息摄入途径也各不相同,英语渐渐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和要求来对待,一定会造成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到了用“分层教学模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我国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的“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不利于因材施教,其效率低,也与我国现行国情不符。为了克服这种弊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分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2.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特点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就是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目的是“人人都出成绩,出自己最优的成绩,这个理论也为当今的分层教学法提供了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语言最近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很有成效。分层施教起点低,能分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
3.分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3.1教育对象分层;与显性分层教学相比,隐性分层教学更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隐性分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逐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我没有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简单将之划分为优、中、差组或A、B、C、组,而是用他们较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来为各组命名,如将A组命名为“喜羊羊”,B组命名为“沸羊羊”,C组命名为“懒羊羊”。“喜羊羊”A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具有超强的接受能力和表现欲望。对于这组学生我要做的就是引领,把他们的英语视角尽可能地扩大,尤其在阅读、写作和口语上要让他们真正成为尖子生。“沸羊羊”B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但基础不十分扎实,学习成绩在七十分到八十分之间,接受能力稍微显弱,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对于这组学生我要做的是挖掘,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甚至是“炸”出来,使他们晋级A组。“懒羊羊”C组学生学习不自觉,学习习惯差,基础弱,接受能力不强,思维反应慢,在学习上有一定障碍,有些甚至还缺少家庭辅导条件,对于这组学生来说就要花大量的心血才行了。他们英语学习兴趣要激发,英语学习方法需要引导,这些责任都在我们教师的身上,对他们要优先让其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给他们多一些耐心与爱心,多一份表扬与鼓励。(以下简称A、B、C组)
3.2教学目标分层;学生的认知存在不同的维度,由记忆到理解、运用、最终的创造,都是有梯度的,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也实行了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有着不同维度的目标要求,因此目标的设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A组和B组学生来说,目标定得太低学生会觉得毫无挑战性,学得索然无味。对于C组来说,目标定得太高太远,学生会觉得遥不可及,干脆放弃,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每个教学环节我都力求把目标定得适合三个小组的学生,使他们各得其所。
如在外研版英语Book2,Unit5,Lesson1中学了四个表示天气的词(sunny,cloudywindy,rainy)和四个球类词(baseball,soccer,basketball,badminton)。
A组学生接受能力强,记忆、理解环节一下就过去了,那重点就是让他们能够运用新词,能够自己创设语境来练单词造句子,从而达到创造这一最高目标。如他们利用新词创造了下列句子。A:How’s the weather today? B: It’s sunny.A:Oh,let’s play basketball!B:Good idea!对于B组的学生来说,能够达到理解的层面就够了,如他们能正确理解A组学生所造的句子,而对于C组学生来说,只要求他们课堂上学会读,能够记忆这8个词,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又如在教外研版英语Book8,Unit6,Lesson3 Fun Reading and Writing时,A组学生能够根据课本的英语小故事进行改编创作,用所学的语言自导自演,精彩地表达了自己在寒假和暑假中所去的地方,以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他们在这一环节中达到了创造这一认知维度的训练,而且他们的表现既对B组起到了示范作用,也对C组起到了激励的作用。B组的学生虽然不能象A组那样进行精彩的改编创作,但他们能模仿课本故事向同学们简单讲述了自己的假期经历。而C组的学生也在我的指导下真实地再现了课本故事,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成功了。3.3作业分层;作业分层指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情况,如课堂表现、掌握程度、已有水平等,设计出不同目标、不同内容、不同要求并适合各类学生的作业,从而帮助、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完成的英语作业。它可以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获得发展,A组学生能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使自己的知识量和灵活性都有所提升;B组学生可以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在灵活运用方面有所提高;而C组学生则确保能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
布置作业时,对A组学生以“放”为主,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中有“扶”,“扶”在引导深化理解和深入探究上。对B组学生实施半“扶”半“放”策略,在适当点拨之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或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探究,在遇到困难时,我适时予以指导,并注意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每个学生创新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又注意做到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策略,上课时,尽量做到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掌握知识。对于C组学生,以“扶”为主,“扶”在引导深化理解知识和指导归纳学习方法上。
如在学习外研版英语Book7 Gulture 2 Where do People Live?时,我没有让A组的学生做大量抄写工作,在保证会背会默当天的单词和句子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利用课外的时间扩充英语知识,我留给他们的作业之一是“查阅英文版世界各地人的居住习惯,选择一个课本介绍以外的居住形式,用自己和大家都能接受的英语口语形式展示给同学。”B组同学对于单词、句子的记忆和表达没有太大问题,需要挖掘他们的潜力,力争晋级A组,所以可做适当的拔高训练,我留给他们的作业之一是“查阅英文版世界各地人的居住习惯于,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讲述给同学听。”这样他们不会觉得太难,又扩充了阅读和口语方面的知识。C组的学生,我要求他们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当天的单词、句子,如果能够口头再现课本中的段落,就更成功了。
3.4评价分层;新课程的评价强调:评价的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长期得不到成功的满足,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情绪。
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呢?教师需要采用分层评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自尊与激励,消除自卑感,并逐步向更高层次迈进,分层评价的要点:对于平时羞于开口,基础较不扎实的C组学生,可让他们回答较简单问题,并抓住时机用“Good!/Great!”等评语进行表扬,以鼓励他们的大胆发言,争取更大进步,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对于表现突出,学有余力的A组学生,简单的一句“Good job!/Wonderful!”对于他们来说“没劲!”他们更喜欢的是在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时同学们崇拜的眼神和老师发自内心的惊叹,此时教师在评价中重在指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和问题。对于平时表现较好,乐于开口的B组学生来说,晋级A组或在活动时和A组并驾齐驱是他们心中努力的方向和愿望,我在评价时充分利用肯定的表情的赞赏的语气来鼓励他们,教师的认可会更加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
结束语:实践证明,分层教学的运用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依据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命题,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分层是为了无层”,这是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如何更好的实施分层教学,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探讨,去研究。参考文献
[1] 翁春杰
小学英语分层作业探索 2010.6.[2] 英语新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3] 杨梅艳
也谈小学英语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从而使全体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
小学新版数学教材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在例题的设计上有弹性处理的特点,在试一试的编排上有层次性的安排,在练一练中既有基本题,又有发展题、综合题和提高题(即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这是与原教材的最大不同。)课堂作业本也如此。我们分析教材后就会觉得分层教学不但可能,而且可行。
学生需要自主地学习,使自己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需要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充分利用教材的层次特点,这样,不问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着学习中的不同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分层教学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甚至杜绝厌学现象的产生,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怎样开展分层教学呢? 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对象是学生,最大特点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开学初我认真研究全体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了解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意志、情感等品质,将学生分为后进(A层)、中(B层)、优(C层)等层次的临时分类,使每一个学生在此阶段都处在一个层次(一般来说,一个班级中优生占20%左右,后进生占10%——15%左右,中等生占多数。)。随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改变,我不断改变学生所处的层次。这样有利于我自己因材施教,有利于批改、辅导,有利于不同信息的反馈,也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备课分层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使不同层次的每位学生都有提高,在备课时,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确定教学目标时,我首先分清哪些是共同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目标,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目标。比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提出三个目标:
1、理清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根据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3、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画图解和用方程解。在这三个目标中,前两个面向全体学生,后一个只面向优生。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时,放在中等学生的基础上。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我是以中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问题时,问题的难度一般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较容易的问题,让中下生都能解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能答、算,增加他们的愉悦感。设计练习时,我都重视体现层次性,既有中下生能算的巩固题,又有极大部分学生能算的综合题,最后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些思考题。这样的教案设计,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
三、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当教师既要强化目标意识,又要让每一个学生有锻炼的机会。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分层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探究;对中等及中—下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中下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使后进生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等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具体操作如下:
准备教学时,由于准备题一般是对旧知的温习,形如十一册数学“第116页的“今年比去年增产 2,我就让中下生练习;主要是用旧知识作铺垫9,今年产量是去年的几分之几?”作用,归纳旧知识,寻找规律特点,让中上学生去探索,重在为新知识搭桥衔接,并及时补漏,为新授扫清障碍。
新课教学时,我尽量注意同步教学中渗透异步教学,多为差生设置几个台阶,便于他们接受。教学中,让中上生独立尝试新知,探究新知。例如:十一册数学116页第七题“仓库
里有两堆煤,第一堆有500吨,第二堆比第一堆多7 20,两堆共有多少吨?”我就让中上学生独立尝试,后把解题方法说出来,用来带动后进生,同时也培养了中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时,往往前两个题与例题同步,我就抽中下学生板演练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对于一些综合性的题我就让中等生练习,既体现中等生的水平,又为差生树立榜样,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提高练习时,我就让优生探索一些带“*”的选做题或思考题,以开发智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对后进生,针对他们学习本课的效果,让其质疑,及时补救,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做一些提高题。
这样,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四、作业分层
每一节数学课后都有一定量的作业,一般以课堂作业本为主。但是我也把握作业的层次特点:放缓题、基础题和提高题,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分层练习:对A层学生只要求完成放缓题及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B层学生除上述题外.再增做提高题;对C层学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要求一题多解,或画图解题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在同一个班级的同一科中,必定成绩有差异,存在着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数学学科教学也是一样。就拿笔者现在所带的七年级一班来说吧,六年级终端检测成绩如下:数学成绩在10分以下的4人,20分以下的共22人,而分数达到60分以上的有5人,其他20多名学生的成绩在30—50分左右。如果不进行分层教学,一船拉,则是课程进度上快了不行,上慢了也不行。如果上快了,势必造成后进生听不懂、学不懂,这样他们就会失去信心,如此下去,情况就会更加恶化,可能导致最后干脆放弃该科的学习,改投学习其它科。教师只有放慢课程进度,但如果真的上慢了,中等生、尤其是优秀生又干什么呢?如果没有适当的活给他们干,他们将越来越懒,并会形成上课分心的习惯,到头来,正当你讲到他们不会的地方时,他们却正处于分心的状态,根本就没有学习。这显然要造成优秀生、中等生成绩下降。最终导致全班成绩总体下滑。
在没有上晚自习前,人们提议,多上点时间吧,比如打晚自习,现在学校打晚自习了。还是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说该上快还是上慢的问题。结论是上快上慢都不行。唯一的办法就是分层教学啦,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教学,可谓因材施教。
二、分层教学的策略
如何能够使分层教学有效进行,又能一步步减轻分层教学的负担,笔者认为应从提高最低分着手,作出可行的成绩提升计划。笔者上一届所带的一个初中班,初一第一学期数学成绩最低分上升到20分,初一下学期数学成绩最低分上升到25分,初二上学期数学成绩最低分上升到30分,初二下学期数学成绩最低分上升到40分,初三上学期数学成绩最低分上升到45分,初三下学期50分。以上都是指百分制。即150分制数学成绩最低分在75分以上。另外,本学期笔者所带班学生数学成绩已实现了最低分从3分到20分的提升。
那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呢?我们常说,对后进生要多加辅导,然而辅导时间何在?又能给几个人辅导呢?我曾试过让优秀生辅导后进生,也还是失败了。一来优秀生教学经验不足,也不大耐烦去给差生讲解。二来后进生自觉性也不高,真是你忙他不忙,几次问人撞鼻后就不再去问了。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如何对后进生进行辅导。
1、对后进生辅导时间进行巧安排。首先挤出时间,凡是列入后进生名单的,告知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后进生,将要对他们进行辅导。这些人都得参加统一的辅导。如晚上晚自习之前半小时,即6:00~6:30。我校是晚上6:30~8:00上晚自习。
2、上讲授课时,先按优秀生能听懂的进度上课,上了以后,对他们进行作业安排。再对后进生进行重复讲解,或直接下到位上去辅导,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向他们找清不懂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该记的没有记熟,就要求督促他们去记熟。也可能是某个知识点以前没有搞懂,这就要向其耐心讲解。讲了以后,该背的要背,该作业的要去作业,强调作为后进生,应当比别人花更多的精力学习,花更多时间学习。也就是说,当别人在玩的时候,作为后进生的你应当学习而不是跟着去玩。
3、上测试课时,我们可以让后进生不测试,老师对他们进行旧课辅导讲解,而测试试卷发给他们,让他们课后做,做好后,交上来一并批改。
4、教师要明确辅导目的、内容及步骤。辅导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从不懂到懂,要学一道题就学会一道题,继而懂得题中所绵含的定理、定律、公式、法则等知识。为检验效果,每章对他们进行三次测试。第一次是原题测试,检查学生是否把书本知识学懂了学会了。第二次测试,是换数据不换题型,考查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讲的那些知识点。也加强了对他们的训练。第三次测试,正式完成上、中等成绩学生完成的试卷。
(二)对优秀生辅导的辅导安排。因为优秀生人少,可安排在早读、课间、课余等不影响正常上课的时间里单独进行,有一人问了,其余的优秀生再问同一题时,交由第一个问的人给予讲解。
(三)课后学习任务安排。通过上面的方法,就等于把优秀生、后进生都安排了课后任务。优秀生课后做参考书上的作业,进行深造,而后进生课后一来要背,背以前没有完成的;二来要做作业,做还没有完成的作业;三要做试卷,做还没有完成的试卷。
【小学英语可进行分层教学】推荐阅读:
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分层教学09-20
小学英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11-30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09-06
2018英语分层教学总结10-13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案例10-07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论文07-23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实践与研究10-18
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06-25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