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相片诗歌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过去的相片诗歌(精选12篇)

过去的相片诗歌 篇1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

我翻看着相片,

想起那些从前。

看着那盛夏时的童年,

我荡着秋千,

怀抱着理想和志愿。

从前的`我,

一直单纯地,

胡思乱想今天;

现在的我,

一直疯狂地,

想要回到从前。

时空的穿越,

在那个瞬间,

让从前的我,

来到了今年。

我手足无措,

慌乱焦急,

想回到从前。

哪知时间与时间,

自己同自己,

隔得异常遥远。

我逃不出,

被荆棘包裹着的时间,

只能一步一步地,

随着时间变迁。

那些年,那一天,

回想那一个夏夜;

还记得在哪一个雨夜,

挥手和童年再见。

风吹叶落,

转眼白雪飘落。

回望自己的口袋,

到头依旧空空如也。

时间的变迁,

使时光之河的水变得污浊。

我只能坐在寒风中,

过去的相片诗歌 篇2

“诗歌是轻便的小武器”

本届书博会的“主宾国文学之夜”是在北京798艺术区内举行,刘震云、舒婷与韩国作家黄哲碤、黄东奎相聚一堂,互相用本国语言朗读对方的作品。

舒婷朗诵了韩国著名诗人黄东奎的作品,不过要她朗读自己的作品,她便赶紧推给了台下的读者,为了怕读了自己作品的黄东奎老师觉得不够尊重,舒婷赶紧解释道:“要读自己的诗,实在很难过,现在不大喜欢我年轻时候的东西。”

谈到当年写诗,舒婷打趣道:“因为我识字不多,没什么文化,不像刘震云老师可以洋洋洒洒地一写就是几百万字。刚刚读了我的诗,大家都知道,我用字用词很通俗,小学四年级就认得了,就可以读懂。”开罢玩笑,舒婷也不忘严肃地给出答案:“对我来说,诗歌是轻便的小武器,用着顺手。同时也是我的梦想。”

黄东奎在韩国是非常受喜爱的诗人,而谈到为什么写诗,年过七旬的诗人打趣说:“我年轻时候的梦想是想当作曲家,可是发现自己五音不全,虽然不是完全跑调,但也小小的有些不全,所以只好放弃作曲,选了跟音乐相通的诗歌。”

“诗的热潮不再是浮在表面上”

在与读者交流的环节,有一位读者的提问非常有趣,“在上世纪80年代,如果两个人喝高了打成一团,回头起身,可能会说一句,‘兄弟身手不错,想必诗写得也好吧?’不过现在,诗歌好像不再像当初那么流行了。我去应聘,老板问我有什么爱好,我都不好意思说喜欢诗歌。”

面对这一问题,几十年拒绝接受采访的舒婷却立场鲜明地当即反问:“说上世纪80年代诗歌繁荣,您看到了吗?”

随后舒婷反驳了读者的观点,“现在的诗歌也很发达。诗歌的刊物有几千种,在民间,有大量的诗歌节,每天都有一个诗歌节在举办。只是诗的热潮不再是浮在表面上,上世纪80年代诗歌热的时候,可能一个诗人写了一首好诗就能得到一份好的工作,可能还会收获爱情,太酸。现在求职,就像你说的,可不能跟老板说喜欢诗。所以诗歌正常化了,沉淀了下来,诗歌以外的东西越来越少,这才越来越接近诗歌本身。”

“诗歌在韩国也处于高潮期”

说到诗的流行,黄东奎谈到诗歌在韩国的情况:“我很庆幸,诗歌在韩国从来没有低潮过,只要有一本诗集出来,就能卖个一万以上,要知道韩国只有4000多万的人口。在韩国有150多种诗的书刊发行,所以诗在韩国没有低潮,这可能在全世界也是很独特的,《三国志》上提到我们的民族说喜欢歌舞,在韩国走上一条路就能看到两三个练歌房,我想歌舞正是诗歌的基础。不过这样的流行,可能使诗低俗化了,或许这也是我们的不幸。”

虽然黄东奎和舒婷都说诗歌在中韩两国都还高潮着,但韩国著名小说家黄皙暎却表示不乐观,“两位诗人都说了诗歌没有跌人低潮,但我不是太乐观。诗歌可能现在在中国和韩国还很活跃、发达。随着现在电子书、网络新科技的涌现,传统纸质的书、严肃文学书都不再景气了。有的时候在地铁里,看见出版社在做活动,奖励在地铁里看纸质书的读者,难免感慨纸质书不如从前了。”

如果你路过我的过去诗歌 篇3

你定然会遇见我的过去

请记得把它带回来罢

流淌的日子里我已枯坐太久

那个多么纯净的最初

我把它铭刻在来时一路

如果你路过一间避雨的公交站台

你定然会看见那等车的依依身影

那一直牵握的手

那时时回望的低眸

风再大,雨再冷,一路相送

手心里的暖,眼里的疼

艳羡了环卫工,和早起的行人

如果你在星辉融落的夜色里

路过一座花岗石的曲蜿天桥

你一定会看见

我在路灯下裹紧肩上的微凉

与桥上那个匆匆而归的目光相望

也许只有晚风听见我的心跳

只有夜色看见了那嘴角的微笑

如果你路过一间疏篱竹院

一定可以看见

挂在竹蓠上的白色蔷薇

每一朵花瓣上绢绣着羞涩的思念

也可以看见

我在梅树下烹煮的清茶

还有抬头微笑而视的深情的眼

从来不曾有过辜负

只因许下了一份应诺

曾有人醉过,哭过,深深痛过

纵然他从幽深的蓝里默默回眸

那抹深深的忧伤催落了所有的酸楚

手握着一粒滚烫瞬息的砂

如歌的传奇一直在岁月琴弦上弹奏

如果你路过我的过去

请记得把它带回来

我在灯花瘦去的冷夜里徘徊

总将盈怀的心事

付予半盏淡淡的薄凉

总是在风雨萧萧的枯冷杯间

过去现代诗歌 篇4

偷偷在哭泣

我爱你的字据

显得,

苍白无力

却始终

摆脱不了对爱的

眷恋和痴迷

离开,

也可能

只是一时的脱辞

送你,

一首伤情的恋曲

想起,

那个离别的秋天

你的眼泪

清晰可见

飘飞在无助的风里

你的背影

曾一度迷离我的灵魂

我不知道

该不该记起那段曾经

繁华的爱情

疲惫不已

想象着

从前的点点滴滴

心,却

早已回不到过去

一字一句

孤独地回忆

本该好好珍惜的情意

竟在莫名之间

任性成殇

那个幸福的承诺不见了

我也就此感觉不到你的体温

抓不住你的温柔

你,越走越远

我也越来越把持不住

自已的风度

只在歇斯底里的呐喊里

回不到过去

不愿回想过去诗歌 篇5

我最近能梦到那个女孩子

她指着我的鼻子

忽然很认真的不屑的神色告诉我

呵——老师——说你——是哑巴

我看到她分明的开始笑

很冷。周围的人忽然都随着这句话都开始大笑起来

我就躲在其中看到他们的笑容不断扩大

我想装作无所谓一样走出外面然后大哭一场

但是我没有勇气

我真的觉得我快被这群人的笑声要淹没了一样

我只知道都是那个老师——是她拽着我的红领巾

把我拖到办公室

指着那个大叉叉不断骂我

我看到那个女生进来了

朝我很不友好的笑了一下

我知道她有点幸灾乐祸

老师都喜欢这种数学课代表吧

就算她做的事情再怎么极端

她的父母都会承担一切

我的`父母还是很普通的打工的而已

她身上所谓的光环我真的不敢也不想去触摸

我只是觉得她做的太过分了一点

我不奢求她以后会不会那这件事朝我的好朋友炫耀

我只知道我和这些人之间最后都会隔上很难的屏障

我在梦里

她在梦外笑我无知

我希望我不要再醒来

我只想希望那是一个梦——

手机里你的相片 篇6

手机里始终放着我们在一起时偷拍的相片,你睡在床上,酣酣的模样,看着叫人喜欢,慢慢靠近我的小脑袋,头发划过你的脸,生怕把你弄醒了,那笑容,邪邪的,坏坏的,但很满足!时间的定格,感情定格,只剩回味。

记得五年前我们是怎么相识的吗?记得那时你的工作不大如意,但从没有在我面前发过一句牢骚,还不时安慰我要好好学习,大半夜接到电话听你和朋友在唱卡拉OK,记得我们发过多少条短信吗,你说你喜欢我,我打笑,认为你是愚弄我……

你带给我的总是安心和快乐。

直到有一天,和朋友一起聚会的时候突然接到你的电话,你说你谈朋友了,愣在那里,心在颤抖,只是问你到底爱不爱她。我仍然只能以一个朋友的口气说,不爱人家别乱谈朋友哦,免得害了又一个纯情少女,你答,爱。微笑着挂了电话,眼泪霎时落下,后来我喝了很多酒,再后来我和那个送我回家的男生好了,我想忘了你!

再多一点点的坚持我们就能在一起,再多一点点决心就能拉进我们的距离,只是什么都少了那么一点点,我们分道扬镳,朋友的暧昧!

时间好快,只剩下手机里这张你睡着时候的相片,我们仅有的一张合影留恋,想你的时候就能看见你,多好啊!偶尔的电话,我们像两个不熟悉的人互相祝福,问现在过得可好。多想能立刻看到你,抱抱你,问你偶尔想我吗?

祈祷,你我能够再见面的一天,那时,云开雾散,我们都能再多一点点的坦白。

阿弥乱弹琴:

暧昧的滋味

情的可贵

未确定给谁

难忘过去六年时光诗歌 篇7

时光飞逝,周围一切的一切都在变化着,

一切变得都是那么的安详。

我也正悄然无声地变化着,

从那个懵懂的我,变到了一个全新的我。

昂然回首,

从鲁莽到细心;

从斤斤计较到包容别人;

从我行我素到替别人着想。

回忆过去,留下了我独一无二的记忆。

回忆过去,描绘了我那一个个天真的梦想。

回忆过去,记录了我成长的过程。

回忆过去......

想想曾经的我,真是可笑,

一件件荒唐的事历历在目。

想想曾经的同学,真是快活,

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在我心头荡漾。

想想曾经的老师,真是幸福,

一句句真挚的话语陪伴在我左右。

想想曾经的小学生活,真是激动,

六年岁月的往事油然而生......

我知道,

这六年时光即将成为过眼云烟

但是我会珍惜,

珍惜这难忘的小学生活。

再见了,亲爱的同学。

不久的明天,

我们就要分隔两地,

开始新的中学生活。

再见了,敬爱的.老师。

虽然我不再是你的学生,

但是你的谆谆教导,

会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再见了,美丽的母校。

在这夏天,

我就要离开你的怀抱,

去迎接崭新的明天。

再见了,六年的小学时光。你,

必将成为我永恒的记忆,

必将成为我美好的回忆,

当爱已成过去式抒情诗歌 篇8

电话打了又打,还是无人接听,

终于打通了,却说正在忙,再说。

于是左等右等,还是等不来一个电话。

心,凉了,如秋风。

一次又一次地去找他,都吃了闭门羹,

终于门开了,开门的人说和朋友出去玩了。

拔电话:你所拔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

再拔电话:你所拔打的电话已关机。

泪水跟着电话嘟嘟声滴下……

心,痛了,如刀绞。

过了几个度日如年的日子,终于见到了,

“为什么躲我?”

“我们不合适,分了吧,祝你找到自己的幸福。”

“……”

人,走了,再也不回头,

是那么的`潇洒。

心,碎了,如破镜。

回到家,关上门,躲在卧室里,任凭泪水流淌。

抬头,看见桌上两个人的合影,

心开始撕心裂肺搬疼痛,

难以呼吸,脑子里一片漆黑。

醒来,仍不停地问自己,

是错在想遇?

还是错在有缘无份?

或许我们前世只有五百次的回眸,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仅此而已。

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当爱已成为过去式,曾经所有的快乐和幸福都化为虚有。

让风吹动心里的那本记事书,

让曾经属于我们的一切都随风而去,

翻过这一页,

或许下一页会更精彩。

忘掉所有一切,

数码相片浏览方案 篇9

图片收藏之幻灯浏览

首先将全部的图片复制到“图片收藏”文件夹,打开“图片收藏”文件夹。

1 选择“作为幻灯片查看”,电脑将以幻灯片的方式让你浏览图片

2 通过这个工具条,可以手工调节播放、暂停、关闭等操作

温馨提示:利用此方法操作简单,缺点是不能调节图片更换频率、窗口大小、过渡效果等,而且只能在“图片收藏”文件夹中使用。如果要在别的文件夹中添加幻灯效果,需要设置一下(具体可参看2006年8期“让文件夹都有幻灯片方式”一文)。

屏幕保护之图片浏览

①鼠标右击桌面空白处,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属性”, 打开“显示属性”对话框。

②选择“图片收藏幻灯片”

①找到要观看图片所在的文件夹

②可以设置图片更换的频率

③可以设置图片占屏幕的大小

④可以在照片之间添加过渡效果

⑤使用键盘滚动浏览图片

返回前面窗口后,将其等待时间设为“1”分钟,1分钟后就可以浏览图片了。

温馨提示:这个方法较上一种方法灵活多了,可以用任意文件夹,而且可以调节频率、大小,增加过渡效果。缺陷就是要来回更换屏幕保护程序,过程有些麻烦。

媒体播放机播放浏览

打开系统自带的Windows Media Player,打开“文件”菜单,选择“打开”命令。

①按住Shift或Ctrl键,可选中所有图片

②打开

播放机按照顺序播放照片,可以用下面的播放按钮进行控制

相片上的记忆 篇10

望着放在房间里那张毕业照,刹那间,我的泪水模糊了眼睛。突然,回想小学那快乐的时光,七月的熏风告诉我们离毕业的时间不多了,可我却没有好好的珍惜。

看,照片上的我们虽然面带微笑,但难道老天也在为我们感到伤心了?还是因为今天我们能顺利毕业,成为一位中学生而高兴得热泪盈眶?我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独自一人走在那天了走6年的小路上,告别了路边的小草,告别了那棵为我们遮阴的大树。不久,来到了学校的大门,迈着“艰辛”的脚步好不容易踏进教室的大门。啊,今天的教师在雨的“滋润”下特别的干净,唯一不足的是有点深沉,伤感。老师依旧面带笑容走来,首先她恭喜我们顺利完成了6年的学业,即将成为中学生。后来,她的声音降低了,她说:“以前的班会课我总是批评你们,但今天我要珍惜和同学们的一分一秒,这是我们最后一次在603班开班会了,我不再批评你们,你们永远是最棒的,所以我要珍惜。”还没说完,我清楚地看见老师那晶莹的`泪珠流下来,我们再也忍不住了,但是我们听到老师的话,说:“你们今天可不许流泪喔,今天必须把眼泪藏起来,快快乐乐的毕业。”老师的一句话,我们变得坚强了,忍住了眼泪埋藏起来。最后,我们带着愉快而有点悲伤的心情度过了这天,合照了一张难忘的毕业照。

一张相片“扳倒”岑春煊 篇11

岑春煊恃仗着太后的宠爱,飞扬跋扈,胡作非为。他一上任,就残酷镇压当地的反抗斗争,同时押禁了广东名绅、争回路权的代表黎国廉,查抄了他的全部财产。一时两广哗然,巨绅富豪纷纷携款带眷迁居香港。

迁居香港的豪绅痛恨之余,经常聚在一起商议如何把岑春煊搞下台,但又苦于岑深受朝廷信任,于是就巨款悬赏,若有人出奇策赶走岑春煊,即以此为奖金。在香港的同盟会会员陈少白经过苦思冥想,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巨绅们先付他三十万元港币,然后亲自携款赶赴上海。再往北京、天津奔跑一番。果然,1907年岑春煊在调任邮传部尚书、前往北京赴任途中,被罢免了官职。

为什么一向深受慈禧信任的堂堂封疆大吏会被突然解职呢?

康有为、梁启超倡导戊戌变法,斥骂慈禧为武则天、杨贵妃,所以慈禧后半生最为切齿痛恨的就是康梁一派的人物。陈少白决定从这里打开缺口。他把岑春煊、梁启超、麦孟华(康梁党人)三人的单人照片找来,请人巧妙地翻拍成一张三人坐在一起的照片,岑居中,梁启超居左,麦孟华居右。他把这张照片复制之后,在上海、北京、天津出售;又花钱让京津沪三地大小报纸登载此事。这张假照片还被陈少白派人传到南洋和美洲。流亡海外的康梁党人想利用岑春煊的权势,便依据假相片编造了一个三人合影的故事。这个故事又被传回国内,转载在京、津、沪的报刊上。国内的康梁党人信以为真,竟把岑春煊当作自己的同志了。

这件事在北京一流传开来,耳目众多的慈禧就有了风闻。初时她还不大相信,后来看到内监带进宫来的相片,不禁勃然大怒,大骂岑“欺君,该死”,与岑春煊交情甚厚的太监李莲英,也吓得不敢为岑求情。这件事被正同岑春煊争权的奕勖和袁世凯知道后,就拉拢一些平日对岑春煊不满的权贵上书弹劾他。于是,显赫一时的岑春煊便糊里糊涂地被罢免了官职。

岑春煊入京得知假相片的事,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他也非等闲之辈,连夜找到李莲英求救。李莲英曾得了岑春煊不少好处,自然不便推辞。于是他也请人复制了一张假相片。相片中慈禧身穿观世音的服装坐在中间,李莲英身着护法韦陀的服装立在旁边伺候。李拿假相片呈给慈禧看,叩头说:“奴才何曾伺候老佛爷同照此像?民间随意伪造,此风不可长,亦犹岑春煊与梁启超、麦孟华合照一相,不过奸人藉此淆乱是非耳,宜颁禁令。”慈禧见此方才醒悟,但“金口”已开,成命难收,只好无可奈何了。

鲁迅母亲和朱安相片首次面世 篇12

《实报半月刊》1935年10月创刊,1937年8月因卢沟桥事变而停办。32开本,每期百余页,前面有几页专登照片,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很具珍稀性。我们想一睹某人的真面目,就该感谢这本杂志。北平旧时的木刻家王青芳、畅销书《老宣疯话》的作者宣永光的尊容我就是这么看到的。还有一个特别之处,该刊每期的封面都有变化,题字也是一期一换。题字的当然都是政艺界大人物,至少也是名流。随便说几个,徐悲鸿、顾维钧、胡适、蒋作宾、汪兆铭、孙科。今天介绍的这期鲁迅悼念特辑是个例外,刊名是集的鲁迅的字。编者说:“本期封面浅地系鲁迅二十岁时手抄之《穆天子传》。本期《实报半月刊》题签,即系由该文中摘出放大者。”右下角乃陶元庆所绘鲁迅像。

纪念特辑的通栏照片页四周围以黑框,标题为“悼伟大文人鲁迅特辑之页”,有照片12幅,其中左半部有两张照片(中右、中左)值得重点说一下,其余的多似转载上海方面的。这两张照片都是鲁迅逝世后北平的记者拍摄的,说明文字分别是“上为鲁迅北平故居之书室现已改为灵堂矣”(中右)、“左为在平故居之鲁迅老母鲁氏右为鲁迅元配妻朱氏”(中左)。鲁迅在西三条居住时没有留下过一张相片,现在他去世了,他的母亲和原配夫人朱安却因为他的去世被摄入了历史。

鲁迅19日病逝,20日北平《世界日报》旋即刊出记者的采访《周夫人述悲怀》,内云“鲁迅除有爱人许景宋女士及一子随同在沪外,北平西三条二十一号寓所,尚有其八十余岁老母,及妻朱安女士。此处周家已寄寓十余年,鲁迅生前在平时,即寓于斯。记者于辞别周作人后(按,此记者先于苦雨斋采访了周作人),即往访其夫人,其寓所为一小四合房,记者投刺后,即承朱女土延入当年鲁迅之书斋接见,室中环列书籍书柜甚多,东壁悬鲁迅速写像一帧,陈设朴素。朱女士年已届五十八岁,老态龙钟,发髻已结白绳,眼泪盈眶,哀痛之情流露无遗。记者略事寒暄后,朱女士即操绍兴语谈前两周尚接其(即指鲁迅)由沪来信,索取书籍,并谓近来身体渐趋痊复,热度亦退,已停止注射,前四日又来信谓体气益好,不料吾人正欣慰问,今晨突接噩耗(按,周作人十九日晨接周建人电报告知鲁迅逝世,马上托付同乡宋琳拿着电报往西三条报告凶信),万分怨痛,本人本拟即日南下奔丧,但因阿姑年逾八旬,残年风烛,聆此消息,当更伤心,扶持之役,责无旁贷,事实上又难成行,真使人莫知所措也。记者以朱女士伤感过度,精神不佳,不敢过事长谈,遂即兴辞”。是不是这位《世界日报》记者拍摄的照片,不能确定。

上一篇:《祝福青春》政治说课稿下一篇:健康知识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