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案(精选7篇)
教材:湘版 年级:高一
单元课时: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 第一课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 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 第三课形的空间及质感 共三课时。
课题: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第一课时)课型:综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图形、线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功能。
2、尝试运用图形、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3、通过欣赏、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良好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图形、线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功能。难点: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图形、线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教学准备:教师:教材、课件、示范用具及相关资料等。学生:教材、笔记本、绘画的纸张工具等。教学过程及内容: *欣赏导入:
利用课件展示典型的绘画作品。提问:绘画是靠什么来传达信息的?答:图形。对,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形”这问题。板书课题:形——不需要翻译的世界语 *讲授新课:
绘画,是人类造型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经常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体验,借助绘画的形式来传达或获取信息,表达自身的心理感受和对世界的认识,从而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远古时代如此,而今更是如此,大家称现在为“读图时代”。
一、会说话的图形
一般图形都有其特定的符号意义,它表示或隐喻某一事物的本质或含义。图形的大小、方向、位置、繁简和组合的变化妒能产生特定的含义,并包含有丰富的情感意味。
练习:你们看了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原始洞穴壁画,觉得他们为什么而画?能谈谈自己的理由吗?
你们能尝试画一画,少女与和平的主题吗?
月光如轻纱般笼罩大地 天边飘过一朵白云 风呼啸着,闪电像剑一般刺穿黑幕似的乌云 故乡的荷塘 你们能选一段画画吗?具象、抽象不限。
二、线——来自心灵的感悟
绘画中的线在客观物象中是不存在的,它来自我们对自然事物的感受,心灵的体会。分析:结构转折所产生的体面分界,让我们感受到线。画家的思维活动的轨迹可以用线来表达。从雨点运行的轨迹中,我们感到了线。线可以表现我们对玻璃材质的综合印象。方向性让我们感到线。从动势中让我们想到线。
音律也具有运动的轨迹也可以让我们想到线。练习:除了上述的,你们还能想到哪些能用线来表达? 不同形态和材质的线条(图例说明)。不同的感受(图例说明)。
练习:尝试用线的形式表达词义。分析不同的线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比较毕加索的《线描头像》和吴冠中的《春如线》,体验其中各自的情绪,然后模仿着画,看看能否画出自己的心情。
三、延伸意义的图形
许多形象,由于长期固定地表现某种事物而具有一种符号是的象征意义。练习:找找毕加索在《格尔尼卡》中画了哪些形象,它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小结:
根据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界定, 绘画教学是建立在造型和表现基础之上, 为了让学生的美术技法与鉴赏能力能够得到巩固、加深、延伸和拓展的一门课程。作为人类最早就创造了的艺术表现方式, 绘画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笔者这篇文章要阐述的是高中阶段的绘画教学, 但我们的起点却可以从学生的儿童时代开始。众所周知, 人在儿童时代就开始对颜色和图画产生一种天然的兴趣, 儿童时代的许多知识、经验也都是从绘画中获得的。根据我们与小学语文教学同行的交流, 得知现在很多小学都开展一种以绘本为载体的教育, 我们在书店中也能看到许多小学生用的绘本。这说明绘画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进入了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当中。回到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学中来, 笔者以为高中阶段的绘画教学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另一个是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情感的技能。
作出这一判断并非没有依据, 在高中美术《绘画》 (人民教育出版社) 的“前言”中明确指出, “绘画的学习和实践, 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创造活动, ……它不仅能够启迪我们的智慧……还可以陶冶、涵育、锻炼和培养我们的品德情操、情感意志、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利于我们将来全面的发展与成长。”精读这段话我们可以发现, 绘画教学最终明确指向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从绘画概念的理解来看, 我们可以视其为绘画概念的外延。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对绘画教学有了一些理解与心得, 现以文字来阐述笔者所思所想, 以希望为高中绘画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及其作用
绘画是绘画者以点、线、面、体, 以及明暗与色彩来塑造具有一定内涵与意味的艺术形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色彩的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实际绘画教学中, 我们注意到学生在绘画时往往具有写实的一面, 同时也有写意的一面。什么意思呢?就是学生一方面会对生活中的实物进行物理角度的构思, 以求得作品符合生活实际, 但另一方面学生有时也会画出一些由想象构思出来的作品, 如动漫人物等。在这样的绘画中, 色彩的运用成为学生重点思考的内容, 也成为我们观察学生内心思考的一个窗口。在这里笔者结合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色彩的运用, 重点谈谈色彩的表现力。
根据有关研究, 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开始注意色彩的运用了, 从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出, 色彩确实在一些文物中得以体现。例如从新石器时代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中我们就能看到集体舞蹈人像选用了黑色。既然如此,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注意结合现代高中学生的发展需要, 以求通过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来促进高中学生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比如说我们曾在连续几节的美术课上, 先让学生尝试通过给儿童绘画, 以培养他们认识儿童世界的能力。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引导学生去发现儿童喜欢鲜艳的颜色, 喜欢明度比较高的颜色, 因此给儿童的绘画在色彩上就要由此入手。然后我们再布置学生给少年绘画, 有了前面为儿童绘画的基础,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对绘画的认知基础, 同时也有探究少年世界与儿童世界区别的欲望, 而通过探究, 学生也确实发现少年阶段的学生更喜欢灰色调的颜色, 而且少男少女喜欢的颜色也有所不同。了解到这些知识之后, 学生在绘画中选用的色彩就有了相应的变化。有意思的是, 虽然我们没有做大规模的严格调查, 但我们将学生的作品分别放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面前时, 十岁以下的儿童挑选了其中色彩艳丽的图画, 而十四五岁的孩子选择了颜色不太艳丽但具有一定思想的图画。
众所周知, 绘画过程中画色彩时有不同的用笔技法, 何时用刷, 何时用勾都值得研究, 而色彩的色调选择往往也需要结合创作的意图来考虑明暗与冷暖。有人在研究梵·高的《向日葵》时, 发现作者用笔有力, 用强烈的黄色借助向日葵表现出内心向往太阳、寻求光和热的感情。这样的解读我们认为是恰当的, 因为作为作者的内心写照, 色彩相对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至少人们在欣赏一幅作品时, 首先刺激欣赏者的就是颜色。
三、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意蕴教学
坦率地说, 意蕴是很难通过“教”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无法有所作为, 因为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很多时机, 带领学生去感受中西方绘画的不同意蕴。
我们先来说说中国山水画教学中的意蕴领略。相对于西方绘画而言, 中国画非常注重意蕴, 欣赏一幅中国画往往不是看像不像, 而是看有没有“神”,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神韵”。对于这种意蕴的教学, 往往体现在中国画的绘画选材和技法教学当中。比如说中国画中菊竹梅兰、花鸟虫鱼是最为常见的素材, 中国画画它们往往总是取其精华, 名家画竹只取其中两三枝, 名家画鸟往往也是寥寥几笔, 为什么名家眼中的形象对象只剩下这么一点点呢?正是因为他们通过观察, 在思维中完成了由具象向意象的转变。在中国画教学中, 我们需要着力的就是引导学生体验名家的这种转变过程, 而这必然是一个学会用“神”的眼光去观察“形”的过程。教学经验表明, 只要我们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 在适当的时候以优秀的作品来作为学生思考的对象, 那学生领略中国画意蕴的能力就会增强, 水平相应也就有了提高。
现在再来说说西方绘画中的意蕴领略。西方绘画作品的意蕴发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哲学认识, 据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认识诞生了古希腊的罗马绘画。由于中西方的哲学观点有着明显的差异, 因此相对于中国画而言, 西方的绘画重形也重神。再仔细一点分析, 我们就会发现西方人其实也有追求简单的意向, 包括绘画表现在内的许多领域都追求“傻瓜”式的效果, 因此西方的绘画首先就要具有形的冲击力, 《创造亚当》、《最后的晚餐》等作品莫不如此。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 就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 并学会从西方哲学的角度来理解西方的绘画作品, 而在学习西方绘画的过程中, 也要以相应的哲学观和审美观点作为出发点, 这样才能创造出符合西方审美观的作品。
值得强调的是, 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个策略非常重要, 那就是对比。我们的学生往往有时难以对某一个作品的意蕴产生认识, 但如果我们能够同时提供类似或相异的作品, 学生就能通过比较来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有同事戏称这是“不怕不识货, 就怕货比货”。
综上所述, 绘画作为高中美术中一门选修课程, 其中有着大量的研究细节。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研究,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与理解, 也能丰富教师的教学, 让教师的职业更具有事业的乐趣。
摘要:绘画作为高中美术中专门的一个选修课程, 其中有大量的细节需要研究。通过对这些细节的研究, 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与理解, 也能丰富教师的教学, 使高中美术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更具有乐趣。
【关键词】浅议;美术课;模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模块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中在学习领域、科目之下的一个层次。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与建议。
传统美术教学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为中心,重在知识传授,先知识后技能,有知识与技能两条教学脉络,以讲授法和传授法为主,有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严格区分。
本文对模块教学的认识和在教学实践中的作法,从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开展美术社团活动、实行学分管理等方面做以下探讨:
一、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引导学生体验内涵
以前的美术教学主要是美术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比较枯燥,对美术其他方面的知识很贫乏。教师就是一幅接一幅的从作品的来历讲到作者的奇闻趣事,最后挖掘作品的思想内容。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却神色漠然,习惯于坐享其成的听权威答案。美术课的效果与美术课承担的美育作用极不相称。
美术新课程规定了美术鉴赏、设计、绘画等几个模块,在教学中按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设计教案和活动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美术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让学生动手临摹,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不指定,不代替学生如何去完成,应该完成什么,而是指导者、参谋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
例如在讲《追寻美术家的视线》这一课时,欣赏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的《星月夜》,先让学生听一段音乐,边听边画,听完请同学来展示自己听音乐时画出来的形象,结果大部分学生画出来的都是线条,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曲线,有的长线条有的短线条。接着总结为什么画出的是不同的线条:表达不同的情绪。然后讲梵高的《星月夜》就能够理解作品的内涵,师生共同完成作品欣赏。
二、多媒体技术使美术模块教学更方便、更有效率,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师在备课时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导入情境,将课本的知识条理化,提高备课效率,为解决教学重难点服务。教师在教学预设时下载丰富的网络资源,给学生以穿越时空的感受。在直观和形象的感受下体悟美术造型的规律。随着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经济突飞猛进,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成为美术模块教学的有效手段。
在《原始人的创造》这一课中,在课堂导入部分引入视频,我设疑:“同学们,在图像与文字面前,你最先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图像。”“那么在原始社会里,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人们又是如何交流的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图像符号。
引入网络图片讲解中国古代彩陶通过哪几个层面来研究?物体本身的造型、表面的图案。能反映什么呢?折射先人们思想深处的某种观念与信仰,以及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产水平,审美观念。
三、开展美术社团活动是高中美术模块教学的延伸
自从开设了美术课模块后,学校大胆开设了美术模块教学,像雕塑、书法、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师资状况和设备条件开设美术学习模块中的部分课程,但要制订规划,积极改善高中美术师资的状况,配齐所有必需的设备和器材,力求在三至五年内开设全部美术学习模块,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高中生兴趣、爱好比较广泛,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接触面广泛。美术模块课堂教学开设的模块有时不能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和要求。在规定的课程外,开设美术社团活动。美术社团课程可继续开设规定的美术模块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美术特长和兴趣开设如漫画、手绘、服装设计、国画、书法等,引领美术社团参加各级各类美术竞赛和展览等。美术社团中部分学生因学习兴趣高,有考艺术院校的愿望而转入美术高考专业,美术社团成为发现艺术人才、储备高考艺术生的后备阵地。因此,美术社团活动是美术模块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阵地。
四、凸现学生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实行走班制,因人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选课走班流程大致分为教师指导选课、学生自主选课、确定班级、走班上课等几个环节。学生的“选课”具有一点的盲目性,他们的思维往往存在于兴趣唯一的层面上,在“指导选课”环节中教师要多加以引导,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避免盲目选课;在选课的过程情况中,容易出现模块的选择过于集中,或分散的局面,教师在“指导选课”和学生“自主选课”环节中尊重学生的选择并结合学校教学资源进行调整,选课班级以两个班为宜,人数是两个班各一半人数,一般是微调;最后根据选课结果“确定班级”形成教学班,“走班上课”。实行走班制教学,教学管理人性化,尊重教师专业化发展,因人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选择一个模块,修习18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美术课程54学时,以获得规定的3个基本学分。对每一课程模块或者模块中的具体学习内容,原则上以修习1个学分作为继续选修和转换学习内容的基本单位。
由于美术通常是不考试的科目,无法像文化课用成绩来判定学生的成绩、等级。美术鉴赏与绘画、设计等模块并不是孤立的,有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动动手,或临摹作品,或进行创作,这样更有利于从中体味作品的內涵,打破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学生平时成绩由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验成绩构成。作业情况可开展学生作业自评、互评、教师评价,把学生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果综合起来作为作业成绩。
美术教学模块的实施,既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培养目标,考虑本校教育教学资源。模块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是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结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周次
课题
教学内容
学习行式
作业布置
课题一
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
听课、阅读、讨论、
美术课程标准 》提出: “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你是如何理解的?你打算以什么实际行动上好美术课?
2-3
课题二
中国艺术的精神
听课、阅读、讨论、
1)自选或自定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学习,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学习体会。
范文网【】
4-6
课题三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比较
听课、阅读、讨论、写生
1)漫谈“你所喜爱的作品”它属于哪个画种,它吸引你的地方与同学分享。
2)用油画棒工具绘画校园景物的图片
7-9
课题四
西方抽象绘画的鉴赏体验
讲授、讨论、交流、评述、体验
1)从音乐中领会尝试绘画创作。
3)作品观摩并交流学习体会。
课题五
高一美术理论基础知识检测
检测
检测
课题六
六面体素描画法
体验
课堂素描写生
圆球体素描画法
体验
课堂素描写生
课题七
梨的素描画法
体验
课堂素描写生
饮料盒的素描画法
体验
课堂素描写生
16-17
课题八
饮料盒、梨的组合素描画法
体验
课堂素描写生
期末总结
啊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金色的秋天悄悄向我们走来,我们的主题也进入到《会跳舞的树叶》,小树叶是怎样在秋天的树上跳舞、嬉戏、玩耍的?在生动的主题中怎样让小朋友们从生动的活动中体验、感受、表达?适逢这个流行田园风格的城市到处流淌着藤蔓类的装饰物,让我们和周围的小朋友一起感受这藤蔓之美,在秋天的主题里学习怎样用美丽的藤蔓画装饰我们的环境吧!
活动目标
1、感受蜿蜒的螺旋形线条的优美,并尝试用水粉创作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想象、粘贴树上的装饰图案。
2、通过欣赏具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的作品,感受螺旋形线条的延伸、变化。
3、体验藤蔓的装饰美,能大胆、愉快的创作、表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藤蔓装饰风格的树,感受并尝试用水粉进行创作。
难点:体验螺旋线条的延伸、变化,理解并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藤蔓装饰风格的.树图片7幅(其中7号为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装饰画作品)、藤蔓的写实图片4张;
2、背景音乐,肖邦:《玛祖卡舞曲》;
3、白色背景纸、水粉笔、黑色颜料;
4、幼儿人手一张装饰画框纸(黑色、白色、橘黄色),水粉颜料黑色、白色、橘黄色、棕色、红色、绿色等,剪好的各种爱心型、花型、动物型等彩色装饰小片片,幼儿人手一只胶棒。
经验准备:
1、幼儿有画装饰线条的经验;
2、对大树的造型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观察藤蔓实物图片,引起好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什么样的?用你的小手绕一绕。
小结:这是树的藤蔓,它们卷起来的样子很特别,像一种螺旋形!
二、欣赏具有藤蔓装饰风格的树的作品,初步感受螺旋形的特征。
教师:因为这样的藤蔓很好看,还被设计师们用到了装饰画上,我们来看看这些装饰画。(教师播放6幅藤蔓树的图片,根据幼儿的选择点击放大欣赏。)
教师:这棵大树是什么样的?(造型)它的树枝是怎样的?(分析螺旋形的异同)你用小手绕一绕,我们一起绕一绕(全体幼儿看着画面用食指绕一绕)。树枝上还有什么?(观察具有装饰意味的各种图案:爱心、花、各种形状)
三、欣赏奥地利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装饰画作品,师幼共同学习螺旋形延伸、变化的特点。
教师:有一位叫古斯塔夫的奥地利画家,他特别喜欢用藤蔓来画装饰画,我们看看他怎么画的?(出示他的藤蔓作品)他画的什么?树枝是怎样的?我们再来用手绕一绕,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用水粉笔绕一绕,看看和画家绕的像吗?(请幼儿个别尝试)
小结:绕完了一条还可以接着往外延伸继续绕,每一个树枝上都绕满了才好看。
教师:画家在树枝上也添了许多的装饰图案,有些什么呢?你找一找,在哪里?
小结:画家用了许多的螺旋形线条来画树枝,又在树枝上添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图形、图案,让这幅画看起来很丰富、很美,这样的画还可以用来装饰我们的环境,让我们的环境也有美感。
四、幼儿制作自己的藤蔓装饰画,教师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水粉颜料、水粉笔和装饰画框,想让你们学着画家的方法制作一幅藤蔓装饰画“树”。先用水粉笔画,然后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各种小形状粘贴、装饰。
教师指导:要把藤蔓画的满一些、丰富一些会更好看!
五、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教师:你制作的是哪一幅?你怎样画螺旋形线的?上面添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图案?你觉得有趣吗?大家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装饰在教室里吗?好的,我们一起来布置。(师幼共同把装饰画挂在活动室的墙壁上,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1、引导幼儿根据手影外轮进行想象添画组成整体物像。
2、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协同性及灵活性?。
3、体验创造、变化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水彩笔、颜料、画纸、PPT。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手形添画的方法。
难点:手形添画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1、谜语导入: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打一器官) (手)
2、师幼共同玩摆手势游戏。
师:其实,我们的手不仅能做事情,还能变换出很多的手形来,请小朋友一起和老师来玩摆手势的游戏。
3、继续探讨
请幼儿看一看、说一说、玩一玩自己的小手,看看自己的小手做出的小动物像什么?
二、欣赏画家的手形画,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想象添画组成整体物像。
1、观看各种手形画,提问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照着图形试着摆弄自己的手形。
2、观看范画。提问:这是什么?我们的手形变成什么?
三、学习绘画手形画
1、教师示范画《梦幻城堡》这幅画的手形画。
(1)摆一摆(先用手摆出一个造型)
(2)描一描(用笔,把手形描完整)
(3)想一想(要变成城堡,还要添上哪些东西)
(4)添一添(把画添完整)
(伸出小手摆一摆)先把自己变换的手型放在纸上不动,(然后用笔描一描))用握笔的手沿手的外形轮廓画,(开动脑筋想一想)要变成城堡,还要添上哪些东西。(添笔涂色组成画)然后再根据你画出的图案进行添画。
2、请幼儿总结画画的顺序并把它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伸出小手摆一摆,然后用笔描一描,开动脑筋想一想,描好之后添一添,小小手形变成画添笔涂色组成画)
四、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手形画创作
1、教师指导绘画组幼儿进行多种手形尝试绘画、添画。
2、教师指导印画组幼儿印画并添画。(把小手擦干净,保持画面整洁)
3、指导幼儿运用线条把手形图组合到一起拼一拼摆一摆共同创作出一幅大的艺术作品。
五、结束部分
请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手形画。同伴之间互相说说喜欢谁的画,为什么?
六、活动延伸
小朋友的手形画画的真不错,能不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教给你身边的人呢?
教学反思
本次教研活动课幼儿参与性都很高,我觉得活动中有四个方面比较好。
1.活动导入较有特色,富有启发性。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2.活动过程形式新颖,允许多种答案,因此幼儿所想象的小手造型丰富多样。
3.重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让每个幼儿都有说、想、画的机会,较好的完成了活动目标。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让幼儿自主发展的机会更多。
一、传授传统工艺美术艺术内涵
教师要想教好工艺模块课程,前提是要让学生对工艺美术的相关内涵进行了解。
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凝结了先人的心血。学生通过对工艺美术作品的鉴赏,除了能够了解相关制作工艺与实际用途之外,还能对当时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理解,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工艺美术的兴趣。现如今,我国多数高中都在使用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进行授课,人教版美术课程“工艺模块”:内容丰富,主要内容是古代宫廷工艺与民间工艺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具体课题来设计相关课程,例如,教师在传授《年画》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对课文上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充来进行实际教学。年画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工艺美术作品类型。中华大地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年画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当地年画都具有强烈的地方性。不管是什么地方的年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容丰富,都寓意着吉祥。例如:鲤鱼跳龙门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画内容与题材和以往相比有了较为明显的不同,传统的年画以太上老君、灶王爷等神仙题材为主,现代年画主题种类繁多,有领袖人物、山水鱼鸟、军事新闻等,内容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人民意识形态的变化。内容的丰富性能够对学生创作年画的欲望加以全面激发,进而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眼光。学生在学习年画的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见解。
二、就地取材,补充美术工艺课程原材料
中国幅员辽阔,根据地方特色,教师在教学中可选取当地独有的材料为学生传授工艺美术相关课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令学生真切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利用地方资源,教师在授课时将原有的教学内容加以适当调整,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以中国潍坊为例,教师们可通过下述方式对学生展开系统性的教学:(见表1)
三、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制作技术
以风筝制作教学为例,教师进行实际教学,可先对学生讲述风筝的起源历史,并将中国风筝的发源地山东潍坊的风筝制作工艺补充到实际教学中来。学生通过教材上的内容和教师扩充的知识,能够将风筝的制作工艺理解得更透彻。
学生要学会就地取材,利用课堂上教师传授的教学方法设计出精美的风筝作品。制作风筝的前提是了解风筝的整体结构。最简单的风筝制作方法是:用竹签做成一个框架,然后再取两个竹签作为支架,缠线,即可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制作风筝的时候要选择不易破碎的材料进行制作,例如表面光滑的丝料或者韧性强的纸张等。在制作的过程中要保证风筝的完整性,一旦发生破损现象,风筝就不能飞起来。风筝的尾部要选择质量轻的材料来进行制作,在风筝下端粘上尾巴的目的在于保证风筝的整体平衡,使之在空中更好控制。
如果觉得风筝太过素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对自己制作的风筝进行装饰,比如在做好的风筝上画画等。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一点,无论是制作何种形状的风筝,保持风筝的完整性是制作风筝的前提条件。
四、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每一件优秀的工艺美术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教师在对高中工艺美术课程模块进行开发资源的时候,要对整个高中美术课堂体系做出深入性的探究,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课程设置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创新。利用本地特有的资源来进行授课,能够将学生学习工艺美术的兴趣在最大程度上加以激发。例如,处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学生可以利用碱厂中的荆条作为原材料,制作出精美的藤编工艺品。荆条的柔韧度与可塑性极强,这从当地渔民以前利用藤条编制鱼篓来装鱼可知,既经济又耐用。教师在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述草编艺术的实用性,并将草编艺术性能的相关改变对学生做出详细的说明。上文说到,荆条有着柔韧度强且易成型的相关特点,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草编可以变换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如长方形、圆形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编制出各种各样的图案。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工艺模块作为学生最喜欢的选修模块之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应拘泥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们从生活中发现艺术,让学生们了解民间艺人的制作技巧,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工艺作品的独特魅力。◆(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第二中学)
【高中美术绘画模块教案】推荐阅读:
高中美术教案标志设计鉴赏09-26
中班美术绘画教案《彩虹桥》及教学反思07-09
[高中美术论文]美术高考色彩谈10-28
高中美术鉴赏题库09-19
高中美术教师教学总结09-27
高中美术会考复习题06-03
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反思06-17
高中美术社团活动总结06-24
高中美术个人教学教研计划07-27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