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推荐8篇)

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 篇1

动物导航之谜

①世界上许多动物有着奇异的远航能力。如生活在南美洲的绿海龟,每年6月中旬便成群结队地从巴西沿海出发,历时2个多月,行程多千米,到达大西洋上的阿森松岛,在那里生儿育女以后又返回老家。2个月后小龟破壳而出,同样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游回遥远的巴西沿海。

②这种奇异的远航本领,鸟类可能更胜一chóu( )。身长仅4厘米的北极燕鸥,每年在美国的新英格兰筑巢产卵育雏,到8月份便携儿带女飞往南方,12月份到达南极洲,到第2年春天,又飞回新英格兰,每年飞行距离达3.5万千米。

③令人感兴趣的是许多与人类有密切关系的家养动物,也有远途外出而不迷路的能力。这些动物是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认识路线的呢?

④科学家们利用蜜蜂和鸽子所做的动物导航实验,已经初步揭开了这两种动物导航的秘密。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曾在20世纪40年代,用一系列实验测出了蜜蜂的基本导航能力,证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通过舞蹈告诉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⑤通过信鸽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动物的远航是以太阳为罗盘进行导航的。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群鸽子关在离家以西160千米的屋里,中午时打开电灯模拟黎明,然后放出鸽子,它们以为这是黎明,太阳在东方,但此时却正好在南方,鸽子看到太阳后就根据太阳来导航而飞向南方,它们还以为这是向东方朝家飞呢。

⑥蜜蜂和鸽子不仅在有太阳的时候能顺利导航,就是在没有阳光的阴天也能准确地返回自己的家园。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可能有另外一套导航系统。科学家们首先通过实验发现蜜蜂对磁场很敏感。美国科学家沃尔科特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鸽子带上一个小头盔,可以精确地控制每只鸽子飞行时的`磁场。当控制头盔产生一个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就飞不回来;如果产生一个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又可直接飞回。这就证明鸽子是利用磁北极导航的。

⑦科学家们的实验,虽然已初步揭示了蜜蜂和鸽子导航的秘密,但是太阳、星星的位置会随时间而变化,即使是地磁场的强度也会有变化。那么鸽子和蜜蜂是怎样根据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导航行为,至今尚无人知晓。加上动物种类繁多,海龟、昆虫以及大蝴蝶等能远航的动物,是凭借什么回到自己的老家的,这些秘密尚未揭开,还有待于科学家的继续研究。

25、根据②段的拼音写出汉字(1分)

更胜一chóu( )

26、第②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的_ 说明方法,意在说明_ (3分)

27、阅读第③④⑤⑥段,完成下面两题:(4分)

(1)蜜蜂、鸽子是依靠_ 、_ 导航的。(2分)

(2)这四段内容的说明顺序是由_ 到_ 的__________顺序。(2分)

28、第④段加点词初步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29、下面对文意理解正确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用南美洲的绿海龟的例子,说明海龟生儿育女非常辛苦。

B第②段介绍北极燕鸥每年飞行距离达3.5万千米,强调飞行距离长。

C第④段介绍了蜜蜂通过舞蹈告诉同伴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D.第⑥段用科学家的实验证明鸽子在阴天利用磁场来判断家的方向。

参考答案:

25、筹(1分)

26、举例子 鸟类的远航本领更为高强(3分)

27、(1)太阳 磁场(2)由现象到本质 、逻辑(4分)

28、初步说明尚未完全揭开秘密(1分),如果去掉,就成了完全揭开了秘密,这与第⑦段内容不符(1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分)。

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 篇2

一、整体感知类练习设计

1.了解大意,概括主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阅读文章的大意,对阅读文章进行高度概括, 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如阅读七下Unit3 Task中的范文时,让学生从整体上看全文共有几个段落,每一个部分写什么内容等有助于学生对范文的整体把握,为此,下面的设计可以说是有效的:阅读范文,完成配对练习,了解大意和写作结构。

2.把握文章线索,掌握文章的梗概。在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后,设计对文章的线索的归纳和梳理的练习,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性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故事大意和掌握主要情节。当然,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这个练习设计师生一起完成,对于学困生而言,时间、事件的线索也可以由教师提供,让学生根据时间线索,把握事件的经过。

The ghost in the park一文的阅读,以问题What is the clue about the story?而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和故事的梗概。引导学生或自主阅读或合作阅读,讨论出故事发展的情节:chat in the park—lisen to the ghost’s sound— be afraid —look for —didn’t find——run away—met Amy— told everything—search for the ghost —catch the ghost—take the ghost to the animal centre.或者简单梳理为:sound a ghost--find the ghost--take the ghost.

对课文的时间、事件的顺序了解和把握,除了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概要,也利于学生复述故事。

3 . 速度速记,捕捉主要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快速记忆阅读文章的内容,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抓住关键词when、where、how、why、who等,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单词填空或者提问的方式。仍然以The ghost in the park为例, 设计如下练习,让学生快速阅读、快速找到答案、快速记忆。如When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 How many people are mentioned in the story? What did the two girls hear? How did the two girls feel when they knew the ghost is a little weak cat?......

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快速阅读和找到答案,并记住主要的信息。

二、课文导读类练习设计

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应设计思考性强、利于探究和合作的练习,以强化阅读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设计自主、 独立的练习有助于学生读懂阅读文章、抓住关键词和关键信息等为目的,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的问题设计。如the ghost in the park,以自由交流问题Have you read the ghost stories? What ghost stories have you read? One Sunday morning,Millie and Amy met a ghost,can you believe? Do you want to read the story?这样的谈话导入、问题提出方式等,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为有效课堂的创建埋下了伏笔。

自主、独立练习设计,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基础而自主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自主探讨或者合作交流,以培养质疑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类练习设计

学英语的终极目的是运用,运用的方式很多,如模仿练习、发挥想象续写、扩写课文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学习Millie采访陈先生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Millie和陈先生进行“现场采访”;学习What a brave young man时,开展记者采访英雄救人的事迹的现场采访活动;学习The ghost in the park讨论世界上有没有鬼的问题;学习Teenager problems时,谈论谈论自己的困惑、探求解决的办法;学习Charity show举办一场慈善义演,学习A day out介绍自己的一日游;学习Online的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n 8 hours时,说说自己的电脑学习软件的运用,举办一场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的辩论赛等,都是拓展课文的好方法。

此外,课文的续写也是拓展类练习的好方法,如学习了The rabbit hole,可以引导学生试着写出故事的结尾,或者针对课文中的某一个情节或者一句话而对课文进行扩写,如down down down the hole,想象在下降的过程中,可能看到的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英语阅读课文的练习设计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练习设计

阅读的练习设计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的方法,本文重点探讨阅读练习的设计策略,以期有效引导学生独立阅读、愉快阅读和有效阅读。

一、整体感知类练习设计

1.了解大意,概括主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和阅读文章的大意,对阅读文章进行高度概括,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如阅读七下Unit3 Task中的范文时,让学生从整体上看全文共有几个段落,每一个部分写什么内容等有助于学生对范文的整体把握,为此,下面的设计可以说是有效的:阅读范文,完成配对练习,了解大意和写作结构。

a.Para 1 a.People in the town

Para 2 b.What John thinks of his hometown?

Para 3 c.John’s house

Para 4 d.The way to the town centre&greetings

2.把握文章线索,掌握文章的梗概。在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后,设计对文章的线索的归纳和梳理的练习,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性文章的结构和线索,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故事大意和掌握主要情节。当然,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这个练习设计师生一起完成,对于学困生而言,时间、事件的线索也可以由教师提供,让学生根据时间线索,把握事件的经过。

The ghost in the park一文的阅读,以问题What is the clue about the story?而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和故事的梗概。引导学生或自主阅读或合作阅读,讨论出故事发展的情节:chat in the park—lisen to the ghost’s sound—be afraid —look for —didn’t find——run away—met Amy—told everything—search for the ghost —catch the ghost—take the ghost to the animal centre.或者简单梳理为:sound a ghost--find the ghost--take the ghost.

对课文的时间、事件的顺序了解和把握,除了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概要,也利于学生复述故事。

3.速度速记,捕捉主要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快速记忆阅读文章的内容,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抓住关键词when、where、how、why、who等,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单词填空或者提问的方式。仍然以The ghost in the park为例,设计如下练习,让学生快速阅读、快速找到答案、快速记忆。如When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 How many people are mentioned in the story? What did the two girls hear? How did the two girls feel when they knew the ghost is a little weak cat?......

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快速阅读和找到答案,并记住主要的信息。

二、课文导读类练习设计

在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应设计思考性强、利于探究和合作的练习,以强化阅读的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设计自主、独立的练习有助于学生读懂阅读文章、抓住关键词和关键信息等为目的,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的问题设计。如the ghost in the park,以自由交流问题Have you read the ghost stories? What ghost stories have you read? One Sunday morning,Millie and Amy met a ghost,can you believe? Do you want to read the story?这样的谈话导入、问题提出方式等,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为有效课堂的创建埋下了伏笔。

自主、独立练习设计,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基础而自主提出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自主探讨或者合作交流,以培养质疑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类练习设计

学英语的终极目的是运用,运用的方式很多,如模仿练习、发挥想象续写、扩写课文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学习Millie 采访陈先生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Millie和陈先生进行“现场采访”;学习What a brave young man时,开展记者采访英雄救人的事迹的现场采访活动;学习The ghost in the park讨论世界上有没有鬼的问题;学习Teenager problems时,谈论谈论自己的困惑、探求解决的办法;学习Charity show 举办一场慈善义演,学习A day out介绍自己的一日游;学习Online的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n 8 hours时,说说自己的电脑学习软件的运用,举办一场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的辩论赛等,都是拓展课文的好方法。

此外,课文的续写也是拓展类练习的好方法,如学习了The rabbit hole,可以引导学生试着写出故事的结尾,或者针对课文中的某一个情节或者一句话而对课文进行扩写,如down down down the hole,想象在下降的过程中,可能看到的情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应立足教学文本,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樊敏.浅谈如何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J].新课程(中学版). 2011.4.

说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4

林 泉

一些科学家预测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届时将给地球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不禁会问,这次太阳风暴是否真的会到来?它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太阳风暴是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它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干扰无线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空间天气和人类关系密切,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人类社会以灾难性打击。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人造卫星。7月14日,日本的“宇宙学和天体物理高新卫星”(ASCA)在太阳风暴中失去能源,姿态失控,几个月后便坠入了大气层。在几个小时内,太阳风暴就能使人造卫星的寿命缩短大约两年。因为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它还会在电路中引发错误的指令,或者造成放电等卫星故障。此外,太阳风暴能量的注入会使得地球大气层膨胀,增加了低轨卫星的大气阻尼,让它们提早坠落。

接下来毁坏的是供电系统。1989年3月13日,加拿大魁北克省有600万人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度过了9个小时,因为太阳风暴毁坏了电网中的变压器。原来,随太阳风暴爆发时侵入的等离子体,会造成地球磁场的快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但是电网的设计无法应付这些直流电,于是最大的危险就会出现在电网中造价高昂且难于更换的变压器上。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会产生强磁场,它会使得不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其结果就是变压器的铜线升温熔化。

太阳风暴还会影响GPS的无线电信号。它不仅会干扰传播信号的电离层,还会产生额外的噪音信号。在万圣节的太阳风暴中,除了民航客机的导航系统受到影响,太阳风暴中的高能粒子还干扰了飞机的无线电通讯。特别是对于高纬度地区的航线,由于地球磁场的保护作用较弱,太阳风暴甚至会使得航班改变航线达数天之久。

太阳每隔就会进入一次活动高峰年,会向外面抛出很多物质,就像“打喷嚏”一样,这让离它1.5亿万千米的地球也“感冒”。其实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这些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因而技术系统的灾害事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程度也就越来越大。目前来看,对于太阳爆发活动敏感的高技术系统主要有:航天、通信、导航、电网、输油管道等系统。

但是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太阳风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太空,而由于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阻挡效应,生活在地球上并不会因此受到过于明显的干扰。专家们表示,当太阳风暴活动活跃时,黑子不断燃烧、爆炸,期间释放的大量紫外线会使地球上空的电离层浓度突然增加,吸收掉短波的能量,从而造成对短波无线电信号的干扰。但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手机,包括部分无线电都不通过电离层传播信号,因此一般的太阳风暴对地球表面的通信影响不会太大。理论上,一般的太阳风暴强度还不至于冲破地球大气和磁场的保护,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构成致命威胁。

(节选自《百科知识》第8期)

22.文章以“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23.阅读全文,概括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造成怎样的灾难性打击?(3分)

24.从文章内容看,作者认为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是否会逐渐加大?为什么?(3分)

25.文中以“打喷嚏”“感冒”来说明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6.把握文中有关信息,用“√”“×”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3分)

(1)太阳风暴爆发时释放的大量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从而造成卫星故障。( )

(2)太阳风暴会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而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产生的强磁场,会使得不

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铜线熔化,最后完全被毁坏。 ( )

(3)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理论上,太阳风暴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

不会构成致命威胁。 ( )

22.引起读者思考,提高阅读兴趣,导入说明内容。(2分)

23.损害人造卫星(1分);毁坏供电系统(1分);影响GPS的无线电信号(1分)。

24.会逐渐加大(1分)。因为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大,人们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而这些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却越来越敏感,易于受到损坏,因而,太阳风暴对这些技术系统造成的灾难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2分)。

25.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使人易于理解(1分)。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篇5

薛涛

①假如没有虫子,园子就显得太寂寞了。风滑过枝叶的声音,起初是动听的,像流行音乐,听久了就有点腻烦。虫子的藏身处我永远也找不到,它们在花草灌木间飞来爬去,不时制造点儿声响,这园子里面就隐藏了另外的生机,也让我有了许多思量。

②蝉的合唱收场最早。只要天气晴好,它们在夏季午间的大合唱就没有停播过。这些蝉儿们,躲在枝叶里,竭尽全力地歌唱短暂的生命。演出结束以后它们就集体消失了,经过那棵紫槐,我仔细寻找它们的踪迹—它们确实已经离开了。

③蟋蟀是独奏演员,演出大概在花草下面进行。秋天的傍晚,坐在花园旁边细致地听,灵魂随着花草的气息游离出去,世界被无限地简化,栅栏消失,花草不见了,一切景物都虚化了……曲子近乎天籁,想想,它确实与我同在一个世界吗?我揣度着曲调传来的方位,轻轻拨开草丛,用手电照来照去,就是找不到那位演员。演奏近在耳畔,照常进行,它是过于投入其中了吧,外来的干扰丝毫没有影响它的工作。此时,我却听出,这曲子里似乎又多了一份得意和狡黠。小家伙努力藏匿着行踪,在属于它的季节里绽放生命的欢乐,把每一个夜晚都演绎得有声有色。它与我一唱一聆听,各自获取一份自在与豁达。

④蚂蚁虽然是沉默的,但它们轻快的脚步常常被我听到。

⑤我蹲在一条长满菊花的小径旁看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一只妈蚁急匆匆地在高大的菊花丛间奔跑,我用一块石头拦住它的去路,它惊呆了…….我以为它会绕开走甚至退回去,实际上,它很快就开始攀登这块石头。因为石头表面有一段比较光滑,它花费了很长时间,都没登上去。它哪里知道,这不过是小径旁边有个无聊的巨人跟它开的一个没有恶意的玩笑。它只记得有急事儿要办:在小径的那边发现了一块大大的面包,足够五十个家人吃上一天的;或者小伙伴被落下的果子砸伤,要找帮手来抬回家养伤……现在,这个随意的玩笑却给它带来相当大的麻烦。

⑥要误了人家的大事了!我惶恐,赶紧把它从石块上轻轻捏下来,尽量远地放在它要去的方向,以使让它赶回刚才耽误的路程。它一着陆,连头也没回就飞奔而去。对于刚才从天而降的困难和无端的迎刃而解,它实在无法表示什么,是怨怒还是感恩呢?或许,它只当这是每天的旅行中必须攀登的险峰吧,没什么;爬过去就是了

⑦蚂蚁在一株菊花下面一闪,就不见了。不知道前面还有什么在等着它一天致的愈视、无处不在的陷阱、头顶的大鞋子……它只懂得往前走,根本不去想前面有什么在等待它。我抬起头,下意识寻找我的巨人——他也许隐藏在前边那片薄云的后面吧?这样想着,便觉得精神上又输给了远去的蚂蚁,它根本不会花心思去想“主宰命运的家伙”究竟在哪里。如果命运的捉弄迟早临头,那么就随便吧,走过去就行。生命与生命,原是可以互相提示的。

⑧一场霜下来,园子一片惨白,好像一切都停下来了。草木把生命的力量转到了地下的根须,春天的气息感一来,它们就会萌发。虫子呢?我宁愿相信它们都活着。明年再露面,虫子们可能已脱胎换骨成另一副样子,当然,它们也根本记不得去年的事情,也忘记了去年园子里有这么一个人,关心过它们,惦记过它们,曾经得到过它们的一点提示。好在,这个人。

⑨头顶的槐枝上面挂着只空蝉蜕,在微风中悠荡。那个吵闹了整个夏天的狡猾家伙来个金蝉脱壳,不知去了哪里。我轻轻摘下它收起来,留到明年夏天,到时候还给当初蜕掉它的主人—喂,你去年丢掉的衣服,我给你收起来了,现在还给你……

⑩我常去的这个园子不大,却盛下了我很多的思量。

(选自《文苑》,有删改)

18.选文第⑤段中“无聊的巨人”和第⑦段中“我的巨人”分别指什么?(2分)

无聊的巨人: A 我的巨人: B

19.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20.选文第⑤段中写道:“它惊呆了…”此刻,这只蚂蚁会想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描写蚂蚁当时的心理活动。(60字左右)(3分)

21.请说说你对选文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3分)

22.选文第⑧段中作者说“曾经得到过它们的一点提示”,请谈谈虫子们分别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

参考答案:

18.(2分)A.无聊的巨人:我(放石头的我)

B.我的巨人:主宰我命运的家伙(人生中的困难)

19.(3分)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躲”“竭尽全力”“歌唱”等词将蝉人格化,生动活泼地写出了蝉藏在枝头,竭力鸣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蝉珍惜和讴歌生命的赞美。

20.(3分)示例:啊!怎么回事?刚才还是平坦大路,怎么突然出现一座小山挡在面前呢?我还要赶快去通知大家来抬刚才发现的面包呢!我必须爬过去!(想象合理,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21.(3分)到了冬天,虫子们都消失了,可作者选择相信它们还活着。表达了他对消失的虫子们的喜爱、惋惜与怀念,也对虫子们明年再次到来充满期待。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附带参考答案 篇6

任志方

①圆珠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油性圆珠笔头的圆珠由黄铜、钢或者碳化钨制成;水性圆珠笔头的圆珠则采用不锈钢、硬质合金或氧化铝等材料制成。由这些材料制成的圆珠笔,要满足在同一个角度下,连续不断地书写800米且不出现断线的情况才算合格。

②其中,球珠用的碳化钨的硬度比钢的硬度高数倍,仅比金刚石的稍微差一点。其制造工艺和轴承滚珠的类同,主要是采用滚珠旋压成型技术,用钢丝冲剪,或成型锻压成小方块,再磨成圆珠,需要专用的滚珠凹模座,它的精度与旋压力、转速有关。

③这一产品真正的设计难点在于怎样把这么小的圆球,在极大的生产数量下,做到相同的尺寸。这里的高精度、高互换性是基于整个制造体系的严谨得到的。

④笔头的另外一部分,直径仅有2.3毫米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此前都长期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关键部位的尺寸精度要求在两微米之内,表面粗糙度要求为0.4微米,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也就是放小圆珠的地方,厚度仅有0.3毫米到0.4毫米。由于后期要进行高精度的加工,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

⑤圆珠笔头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由于笔头上不仅有小球珠,里面还有5条引导墨水的沟槽,生产加工中一个小小的偏差都会影响书写的流畅度和笔的使用寿命,笔尖的开口厚度不到0.1毫米,还要考虑到书写角度和压力,球珠与笔头、墨水沟槽位必须搭配得“天衣无缝”,加工误差不能超过0.003毫米。以来自瑞士公司的笔头一体化生产设备为例,生一产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20多道工序。

(摘自《齐鲁晚报》1月12日有删节)

16.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7.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说明圆珠笔头的材料要求与加工精度。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逻辑严密。

c.球珠的制造工艺和轴承滚珠的类同,它的硬度与旋压力、转速有关。

D.球座体对原材料的极高性能要求是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

答案:(三)16.(2分)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答出两个即得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圆珠笔头对加工精度的要求极高。(1分)

说明文阅读 篇7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目的是教给读者科学的知识以及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7~9年级的说明文阅读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 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 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学习说明文, 同学们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1.学会默读, 有一定的速度, 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2.能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3.能理清说明的顺序, 把握说明文的结构,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4.能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并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5. 能理解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加深对说明对象特征的认识;

6. 能领会说明文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结合文本内容, 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试一试:你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1. (2015·江苏泰州)

微课与慕课

管丽红

(1) 微课的概念, 在国内, 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在2011年提出的, 他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这个阶段对微课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资源建设, 而忽略了其应用性、互动性和扩展性等特征。

(2) 但随着国内微课发展和建设的逐步推进, 胡老师又在2012年对这一定义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这个定义无疑要准确很多, 因为它突出了微课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更是基于某个知识点/环节的一个简短而完整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活动”。微课资源不再是静态的, 而是生长发展的、不断完善的。

(3)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起初微课是应在线学习的需要而产生的。2004年夏天, 美国的萨尔曼·可汗开始用雅虎的一款绘图软件作为共享记事本, 再加上电话辅导异地的表妹学习数学。后来, 他在You Tube (1) 上录像, 继而在2007年辞职创立可汗学院, 并最终把其发展成为一家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多部各类教学视频的教育性非营利组织。这位美国人用一共不超过300美元的视频设备, 录制10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上, 供世界各地的人们免费使用。与此同时, 英国的教师电视网站也开始了微课视频资源的建设, 从2004年起的7年间, 共开发了3500个20分钟 () 的精品微课视频, 受到全世界范围的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喜欢。

(4) 可以说, 早期的英美微课主要是以上传视频供需要的人在线观看使用为主, 类似于网络视频公开课, 或者说就是一种“短而精”的视频公开课。而真正把微课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是被戏称为“一分钟教授”的美国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教授。目前, 该学院已经推广应用了“微课”这一教学形式。他们主要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 录制一系列1~3分钟的教学视频, 突出关键的概念、主题和活动,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 根据所提供的资源和活动, 建构自己需要的知识。

(选自2014年第2期《科学大观园》, 有删改)

【注】 (1) You Tube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网站。

1.请简要列出“微课”的两个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 请说出第 (1) 段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要分析第 (3) 段括号中的内容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出选文的说明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5·江苏扬州)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1) 方块汉字的前途, 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2) 对于汉字的批评, 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 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 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 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 其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3) 时至今日, 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 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 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 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 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 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 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 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 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 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4)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 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 汉字的篇幅最短, 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 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 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 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 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 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 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 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5)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 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 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 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 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 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 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 以一千多万的人口, 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 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 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 有改动)

1. 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第 (4) 段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敲词句, 回答问题。

(1) 第 (3) 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细读第 (5) 段, 说出加点的“潜在的优势”所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文章和下面的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为了方便读写, 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 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 (tóng) ”。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百度百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15·江苏宿迁)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佚名

(1) 6月2日,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网络低俗语言调查报告》。报告显示, 按照原发微博提及量排行, 有25个网络低俗词语上榜, 其中, “尼玛”位居第一, “你妹”“矮矬穷”“我靠”“滚粗”等榜上有名。

(2) 报告指出, 网络低俗语言的产生共有四大途径:一是生活中的脏话经由网络变形而受到广泛传播;二是词谱因输入法运用而呈现出象形创造;三是英文发音的中文化、方言发音的文字化使网络低俗语言不断翻新;四是网民自我矮化、讽刺挖苦的创造性词语。

(3) 网络低俗语言的使用, 主要有以情绪发泄为目的的网络谩骂、以恶意中伤为手段的语言暴力、以粗鄙低俗为个性的网民表达等三方面的现象。部分网民在不深入了解事实的情况下, 将情绪性的谩骂向公共空间宣泄。现实社会里的粗鄙化、市侩化的语言也在互联网上蔓延开来, 并经由网络再创造, 如野草一般疯长, 论坛、微博、微信中广泛应用的污言秽语污染了语言环境的清洁。据统计, 2014年全年中, 12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被转载发达到百万次以上, 4个网络低俗用词的原发微博数量达到了千万次以上。

(4) 值得注意的是, 网络语言低俗化向传统媒体转移已有显现, 一些网络低俗用语竟堂而皇之地成为某些报纸的标题, 某些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公然把“屌丝”等低俗用语常挂嘴边。部分文化载体无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也加入到了语言暴力的恶俗狂欢之中。

(5) 上述情况, 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警惕。专家表示, 清理网络低俗语言势在必行, 只要多措并举, 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舆论生态的良性互动, 努力净化网络语言环境, 就能为中国改革事业提供稳定的网络民意基盘。

(根据相关资料摘编)

1.上文 (1) ~ (4) 段分别是从哪个方面来说明网络低俗语言的?试加以概括。

(1) __________ (2) __________ (3) __________ (4) __________

2. 第 (3) 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 (5) 段中加点的词语“一定”能否换成“也许”?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015·江苏苏州)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

佚名

(1) 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 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 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 譬如蚊子, 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 人们所谓的毛毛雨, 在蚊子看来, 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但是, 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 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 这是什么原因呢?

(2) 为破解这一谜题,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 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 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3) 通过视频, 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 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 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他们发现, 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 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 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4) 原来, 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挡, 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 顺应它的趋势落下。如果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 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 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 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 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 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

(5) 研究者还发现, 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 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 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 足以致命。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 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 此时, 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6) 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 会被雨滴砸得摇晃不定, 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 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 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 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 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这就像是“以柔克刚”, 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

(7) 蚊子在雨中安然无恙的另一个秘密, 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这种防水的细毛使得蚊子与打在它身上的雨滴保持分隔状态, 从而使蚊子能够迅速摆脱雨滴重新飞起, 在雨滴将它们砸落地面造成致命伤害前成功逃生。

(8) 胡立德教授的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事实上, 这项研究不只是跟蚊子有关。在应对自然之道上, 动物往往有着比人类更丰富的经验, 它们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拥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研究动物应对大自然的特殊本领, 可为科学家和工程师提供新的设计思想, 解决机械技术上的诸多难题———比如, 如何更好地设计微型飞行器, 让它们能像蚊子这类昆虫一样, 在雨中轻盈地飞翔。

(选自http://www.guokr.com/article/440152/, 有删改)

1. 文章第 (1) 段有什么作用?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第 (5) 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 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 下面的推断哪一项? ()

A.雨中飞翔的蚊子被雨滴击中时要确保安然无恙, 就需要保持一定的飞行高度。

B.在防水性细毛的保护下, 雨中的蚊子不管处在什么境地, 都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C.当蚊子被雨滴击中并与之“融为一体”时, 其实蚊子与雨滴仍然保持分隔状态。

D.与蚊子同类的昆虫, 身体越轻或许就越能够承受雨滴击中它时产生的冲击力。

5. (2015·贵州安顺)

凶手Wi-Fi

杨桀斯

(1) 近日, 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 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2) 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 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 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12天的时间里, 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 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 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3) 虽然有人认为, 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 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 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 有些家长和教师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4) 与此同时, 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3年前, 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 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6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 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之间, 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 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 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 最终掉落。

(5) 但是, 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 他们认为, 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 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 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6)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 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 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 作为普通用户, 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7) 首先, 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 伤害越大。因此, 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8) 其次, 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 距离越远, 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 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9) 第三, 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 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 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 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10) 还有, 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 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选自2013年12月25日《青年参考》, 有删改)

1.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

2. 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 (2) 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 (6) 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 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一听: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我们先来谈一谈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阅读说明文, 不妨从理清说明顺序入手。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其中, 空间顺序主要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逻辑顺序主要用于说明事理, 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清说明顺序, 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大意, 再把内容相近的段落合并为几个部分, 归纳出每一部分的大意, 衔接之后, 就能得出全文的说明顺序。

理清说明顺序后, 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弄清楚文章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总分式, 一种是递进式。其中, 事物说明文大多用前者, 事理说明文大多用后者。

把握了文章的说明顺序和结构, 就不难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等内容了。这时, 同学们就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 并分析其在文中的具体作用。大致归纳如下:

1.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 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点/事理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 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地位、影响等) ;

6. 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对象/科学事理加以阐释, 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7. 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 引用: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 增强了说服力;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点/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 使说明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点/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 使说明更加通俗易懂。

此外, 同学们在阅读说明文时, 还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看其是否准确、简明、周密。准确, 就是要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 选用最恰当的词语, 恰如其分地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表达出来。简明, 就是简洁明晰, 不啰唆, 不含糊, 用精练的语言把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楚。周密, 就是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语言要做到严密, 没有疏漏, 无懈可击。

下面, 我们结合“真题回放”中的部分例题, 具体体会一下。

1.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有些文章, 根据标题, 就可以大致知道其说明对象了, 比如《微课与慕课》, 说明对象就是“微课”“慕课”;《凶手Wi-Fi》, 说明对象就是Wi-Fi。

《微课与慕课》的第1题:“请简要列出‘微课’的两个主要特征。”同学们要学会从文章中找出相关语句, 提炼出关键信息。从“‘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更是基于某个知识点/环节的一个简短而完整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活动’”中, 可以提炼出微课的两个主要特征: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是简短而完整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活动”。

2.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根据上文归纳的十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同学们在解答此类题目时, 不应有太大的难度。

比如,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的第2题:“指出第 (4) 段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此处运用的说明方法为列数字和作比较, 作用是通过具体数据的比较, 更加鲜明地突出了汉字具有高信息熵的特点。又如《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的第2题:“写出第 (5) 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 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画线句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据和打比方。使用“1/50至1/300”的表述,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雨滴击中空中飞舞的蚊子时, 施加给它的力量之小。把雨滴比作羽毛, 形象地说明了蚊子受到的冲击力之小, 便于读者展开想象, 感知理解。

3. 理清说明思路及顺序。

比如, 《微课与慕课》的第3题:“请概括出选文的说明思路。”结合全文分析,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作者采用逻辑顺序对微课的知识进行了解说。因而同学们可以这样回答:文章按照事理顺序, 先国内后国外, 依次说明了什么是微课以及微课的产生和发展。

4.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比如, 《凶手Wi-Fi》的第4题:“第 (6) 段中加点的‘极’字能否删去?为什么?”结合全文可以看出, 这里的“极”不能删去, 因为它是表程度的词语, 说明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 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删掉, 就不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一个“极”字,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 能领会文本意思, 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比如,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的第4题:“结合文章和下面的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同学们如果深入研读文本, 同时结合提供的材料, 就不难体会:“砼”字读写方便, 输入计算机时的速度快;而且, 由“砼”的字形可以揣摩出它所表示的“人工合成的石头”的意思, 直观, 信息量大。“砼”由三个简单的汉字合成, 可见汉字构造新词的信息熵高。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一) 竹雕:虽小道, 亦有可观焉

张墨

(1) 中国盛产竹子, 尤其在南方, 更是竹的渊薮。“叶森散以翠错, 茎鲜修而琼洁。” (唐·吴筠《竹赋》) 竹, 给人以消魄的美感;竹, 又以虚心高洁的品格, 备受中国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 成为文人墨客吟诗绘画的对象, 也直接了竹雕艺术。

(2)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 早在西周时期, 已经有了竹雕, 主要形式是竹笏和竹简。竹笏, 又称“手板”, 用于君臣会见, 以竹片制成。由于官员品级不同, 所持笏的材质也有差别:诸侯以象牙制成, 大夫以竹片制成。笏上刻有纹饰。大夫使用的竹笏是早期的竹刻艺术品。竹简则是战国至魏晋时记事、作文的主要载体。 (1)

(3) 20世纪70年代初, 湖北江陵拍马山第十九号战国墓出土了一件“三兽足竹卮”, 这是中国的最早的竹雕。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一件在柄上刻有走龙图文的竹勺, 刻纹细致, 走龙式样与西汉时期的龙纹吻合, 已具备了竹雕工艺品的初始特征。

(4) 在宋代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和元代陶宗仪的《辍耕录》中, 都记载过唐宋时期的竹雕艺术, 但传世器物和知名刻工则很少。 (2) 日本正仓院藏有唐《留青仕女花鸟尺八》, 雕有仕女、树木、花卉、鸟蝶等纹饰, 足见唐代的竹刻已趋艺术化。

(5) 竹雕在宋代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宋代是中国文化空前发达的时代, 涌现出一个庞大而有文化素养的文人士大夫阶层, 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带动了工艺水平的长足发展。 (3) 这一时期, 考古发现的竹雕实物有银川西夏八号陵出土的一件竹雕人物残片。它集浮雕、浅刻、深刻技法于一体, 生动而形象地展现了庭院、松树、假山、窗户、花卉、人物等, 是陶宗仪《辍耕录》所记录内容的最好印证。

(6) 较之其他艺术门类, 竹雕始终以低调而小众的姿态存在于历史中。竹雕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 则要到明代才正式登场。

(7) 明代中期, 竹刻艺术兴盛起来, 根据地域和技法方面的不同分出金陵、嘉定两派, 并产生了一批有详细记载可考的竹刻名家———金陵 (今南京) 人濮仲谦擅浅雕, 开创金陵派;嘉定人朱松邻另开蹊径, 以深刻的刀法创立了嘉定派;明末清初, 又出现了以留青技法扬名的浙江嘉兴人张希黄。

(8) 无论是与其他竹制品相比, 还是较之更为普及的陶瓷、织锦, 竹雕都居于“小众”地位。但竹雕的美集结了中国人独有的爱竹情怀、生活哲理、文人雅趣和精工巧思, 因此, 虽有人说竹雕是小品, 但可以肯定的是———“虽小道, 亦有可观焉”。

(选自2015年第4期《读者欣赏》, 本刊有改动)

1. 文章第 (1) 段引用唐代吴筠的《竹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 (3) 段中加点的短语“迄今发现”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将下面三个事例分别填入文中 (1) (2) (3) 处。

A. 元代陶宗仪的《辍耕录》中曾提及竹雕高手詹成的竹刻:“雕刻精妙无比, 尝见所造鸟笼, 四面花版, 皆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 纤悉具备, 其细若缕, 且玲珑活动。”

B. 1972年, 山东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就是重要的实物。

C. 据有关文字记载, 曾有一人把杜甫的《从军行》化诗为画, 镌刻在一根较粗的竹笔杆上, “人马毛发, 亭台远水, 无不精绝”。

(1) __________ (2) __________ (3) __________

4. 请结合文章标题, 说说第 (1) 段中加点的词语“催生”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不可貌相的火龙果

祁云枝

(1) 十多年前, 当我第一次在超市水果区看见火龙果那怪异的长相时, 吃了一惊, 不禁在心里暗暗描摹它妈妈的长相———该是高高大大的热带雨林植物吧。

(2) 第一次看到火龙果树时, 吃了一惊———火焰般炫目的火龙果, 竟长在霸王鞭上!大概是火龙果孩子太大、太重, 妈妈们的躯体全都耷拉下来, 只有艳红或青绿的火龙果, 霸气地从绿茎中探出头来, 注目我的惊讶。微甜爽口的火龙果, 竟然是仙人掌科植物霸王鞭的水果!这浑身长满刺的家伙, 竟然可以结出人人爱吃的水果!

(3) 北方人或许对霸王鞭不熟悉, 但对仙人球都熟悉吧。嫁接仙人球的砧木就是霸王鞭———嫩生生、胖乎乎的绿茎上, 有三四条突起的棱角, 棱角上遍布着坚硬的刺, 如同传说中“霸王”手里挥舞的鞭子。

(4) 老家在巴西、墨西哥等热带沙漠地区的火龙果, 在经历了高温、干旱、多风的磨砺后, 逐渐练就了一身绝妙的生存技能。霸王鞭所做的第一步, 是将浑身上下的叶子变身成坚硬的刺, 一来, 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二来, 能够抵挡沙漠动物们饥渴的嘴巴。

(5) 接下来, 霸王鞭将自己的根系长度变短, 让其伸缩范围变广, 目的是在下雨时, 收集更多的雨水。不仅如此, 它还努力地长出气生根, 以吸收空气中更多的水分。靠着这些游龙般的气生根, 霸王鞭可以轻松地爬上岩石、沙堆以及任何超过它们身高的物体, 竭力收集阳光, 汲取攀附物体上的营养, 然后贮藏在自己厚厚的肉茎里。

(6) 遇上干旱, 这些存货就派上了用场。

(7) 沙漠里, 白天气温太高, 对于霸王鞭来说, 选择白天开花, 高温灼伤的不仅仅是娇嫩的花朵, 还包括传宗接代的伟业。那就夜晚开花吧, 霸王鞭这么想, 也是这么做的———晚上7点开始, 看似笨拙的霸王花苞徐徐打开, 如玉如冰琢出的花瓣, 一点点绽放。

(8) 刚刚爬上枝头的火龙果宝宝, 是青绿色的, 隐在无数的绿茎中间, 并不起眼。随着果实的长大, 红色逐渐增多。当整个果实变成艳丽的玫红色, 就是火龙果对沙漠动物们的宣告:“点心出笼了, 快来享用吧!”

(9) 火龙果的悉心设计, 体现在果实的每个部分:“点心”的外表看似有鳞片, 其实是光滑的, 让动物可以果腹;将黑色细芝麻粒般的种子散布在浆状果肉里, 丝毫不影响味道和口感, 即使部分种子被动物的牙齿磨碎了, 火龙果也在所不惜, 因为每个果实内含有数千乃至上万粒种子, 前赴后继。不仅如此, 火龙果还让种子具备了“穿越”功夫, 能够在动物的肠胃内走一圈而不被消化。于是, 用火龙果填饱肚皮的动物, 打着饱嗝转悠到其他地方便便时, 就替火龙果远距离播了种……如此这般, 火龙果才能代代相传。

(选自2015年第12期《知识窗》, 本刊有改动)

1. 阅读全文, 说说火龙果不可貌相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联系上下文, 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 只有艳红或青绿的火龙果, 霸气地从绿茎中出头来, 注目我的惊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北方人对霸王鞭不熟悉, 但对仙人球都熟悉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火龙果”, 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篇幅描写霸王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 (2) 段中的“妈妈们”指霸王鞭。

B.火龙果生长在热带沙漠地区, 长期经受高温、干旱的磨砺。

C.霸王鞭选择夜晚开花, 一是怕被灼伤, 二是为了传宗接代。

D. 火龙果对沙漠动物们的宣告“点心出笼了, 快来享用吧!”, 其实是怕动物来吃它们。

(三) 城市之美

胡伟略

(1) 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里, 世界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们的居住场所、生活方式和谋生手段发生了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1900年, 城市人口占全世界人口不足10%;到了2000年, 城市人口已占全世界人口的46%。城市展示了它特有的魅力。

(2) 城市的魅力在于它的发达的社会文化。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聚落形态, 伴随着文明的演进而发展。正是地域赋予了城市文化基本的底色, 形成了城市文化最初的积淀。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 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 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的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 是城市的灵魂, 是文明的标志, 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的价值体系。

(3) 城市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主流文化, 它弘扬历史、融汇时尚、塑造特色, 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在农村, 文化是单一的和同质的, 可交流性不强, 每一代人都在传承上一代的东西。没有新鲜的刺激, 就不会创造。城市文化来自四面八方。传统和现代, 本国和外国, 精英和世俗, 都在此交流流通, 给人以影响、以启迪、以教育、以知识。

(4) 城市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城市是工商业的中心, 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交通运输设施和先进的运输工具, 往往处于交通枢纽或交叉道上, 有充足的客源、货源。城市有现代化的通信设施、电讯网络和传输工具, 每时每刻都在交换大量信息。城市的现代交通和工商业中心相结合, 使之成为商品、物资、人才、资金、信息等的转换地, 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 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5) 城市的魅力又在于它巨大的社会效益。城市学校多, 教育发达, 人才辈出, 与国内外科技信息的交流频繁, 城市经济的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量大, 这些都推动了城市的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除了推动生产和经济的增长以外, 还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 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6) 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给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财富和创造力。, 随着现代工业和大都市的出现, 人类被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工作压力等所困扰, 城市已不是“人类诗意的栖息地”。实际上, 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甚至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都已经百病缠身。

(7) 生态环境恶化使很多城市患上了“肺气肿”。1984年, 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了一只正准备参加第23届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的秃鹰。

(8) 城市人口密集使城市交通变得十分拥堵。十年前, 北京人对曼谷上下班高峰时汽车的平均行驶速度只有10~20公里/小时感到不可思议。十年后的今天, 北京的司机相互联系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话是:“哥们儿, 堵在哪儿了?

(9)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快餐化”了, 人们的神经始终都很紧张。有人说, 目前大城市的白领是前半生在用健康换金钱, 后半生是用金钱换健康。

(10) 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资源, 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资源的集散地,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无限的需求。但与城市繁荣共存的一些问题———“城市病”的症状也越来越凸显在人们面前。城市发展的出路何在?未来, 人类和城市将走向何方?我们会找到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家园吗?

(选自2006年第2期《百科知识》, 本刊有删改)

1. 城市除了给我们效益, 还给了我们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分析第 (6) 段中加点的词语“然而”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 (8) 段中的画线句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说明文阅读练习 篇8

编写导学案的策略。在导学案教学中,编写好导学案是关键,因为编写者要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学校的教学条件等等。只有编写好导学案才能做到有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同时才能构建理想的高效课堂。在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中要编写好一个好的导学案应注意如下两个策略: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加工能力为前提。由于近几年的中考中已经不再具体考查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辨认,而是更加注重考查文本的信息的理解各句子逻辑关系的把握和理解。因此,在编写导学案时,应让学生能读懂所说明的事物或者事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的筛选和加工的能力。编写时应侧重于写了“什么”,而不能侧重于“怎样写”(也就是以往的说明文教学中,让学生先明白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分类等知识),我们认为,一篇文章只有先弄清是写了什么,才能从内容中得到求知、愉悦、启思的收获。而探讨写作手法、表达技巧就是无本之源,“怎样写”是以“写了什么”为基础的。这或许就是近几年的说明文为何不再具体考查写作手法的原因。比如《苏州园林》这一篇说明文,我们设计导学案时就应让学生侧重于,苏州园林的共性(共同特征)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等围绕着课文的信息的筛选和加工来设置问题。二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能围绕着文本内容,想方设法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由浅入深的设置问题,让学生能自主、主动的去探知课文内容,而不是只停留简单的问题的设计上,或者把导学案变成学生上课前的为应付老师的检查而完成的作业。

导学案编写好之后,如何上?如何导才是关键?在这里,我们应该摒弃以往只专注于说明文里只给学生以知识或者事理的课堂理念,而应当以课文为例子,把说明文变成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或事理的一个重要窗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诚如课标指出的“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为此在教学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注重观察、讲究家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具体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我们认为,在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中,在导学过程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去努力来达到这个目的。

首先,抓住关键句、关键词,提取和整合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加工信息能力。写作者在一篇文章中,都会体现作者的一定的写作思路,也会在文章中有意识的把一些关键句、关键词体现在文本中,因此,让学生学会抓关键句、关键词是培养学生提取和整合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如《苏州园林》开头就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那我们就可设置这样的问题:苏州园林这么多,作者在这样的短文里能一一介绍吗?那如不能一一介绍,那就只能抓住它的共同特點来介绍了。这样学生就不难的在第二段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再如第三段的关键词“对称”,第四段的关键句“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第五段的关键句“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等等,这样学生对文章的思路就很明了。

其次,可把本为文字的形象化、图案化,再让学生口述其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务实的精神,同时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说明顺序的逻辑性,还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例如,钱梦龙老师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先出示一幅教学挂图,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赵州桥的结构,在学生明白“拱”是怎样的形状后,又启发学生准确表述“一个大拱与四个小拱关系”。待学生说出“四个小拱在一个大拱的两侧上方”、“大拱两侧的上方各有两个小拱”、“四个小拱在一个大拱的两侧”等答案出来后,又通过图示、比较,终于使有的学生得出了“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最准确表述,然后评以“你跟茅以升这位科学家说的完全一样”一语,再让学生翻开课本印证。这样,学生学得就有兴趣,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在反复比较中感受到揣摩的乐趣。在这样热情高涨的情况下,学生学习文中“卢沟桥的桥面几乎与河面平等”一句,就会自然而地联想到几何中半球平等的定义,感悟“几乎”一词用得实在准确,不可或缺。

其三,引导学生体味说明文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诚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判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该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而在以往的说明文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说明技法的介绍,而忽略了情感的教育。而且误认为那是记叙类的文章的任务,因此,语文老师上课时正是这种思想在作怪,也认为说明文的教学枯燥无味,学生上课也索然无味。

以上是我们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围绕说明文阅读教学而探讨的问题小结,其实教无止境,一种类型的教学可以探讨的内容很多,我们只有善于积累、总结、提升,才能更有效的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

上一篇:证券金融投资管理专业简历下一篇:党章学习交流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