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学概论(共8篇)
1-1 已知二进制信源(0,1),若1符号出现的概率为解:由题意知0出现的概率为
I(0)log21,求出现0符号的信息量。43,0符号出现携带的信息量为: 430.415bi t4
1-2 某4ASK系统的四个振幅值分别为0,1,2,3,这四个振幅是相互独立的。
1111(1)振幅0,1,2,3出现的概率分别为,,,求每个振幅的信息量和各种振幅信
2488息的平均信息量。(2)设每个振幅的持续时间(码元宽度)为2s,求此系统的信息速率。解:(1)每个振幅的信息量如下:
1I(0)log21bit21I(1)log22bit4
1I(2)log23bit81I(3)log23bit8
各种振幅的平均信息量为:
111111/symbo
Hlog2log2log20.50.50.751.75bit l22444811.75875kb/s(2)RbRBH6210 1-3 某4PSK数字通信系统用正弦波的四个相位0,2,,32来传输信息,设这四个相位是相互独立的。
(1)若每秒钟内0,2,,32出现的次数分别为500,125,125,250,求此数字通信系统的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
(2)若每秒钟内这四个相位出现的次数均为250,求此数字通信系统的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解:(1)RB5001251252501000B
H***125250250loglog2log2log*********log2log2log2log21.75bit/symbol22888844242RbRBH10001.751.75kb/s
(2)
RB25041000B11H4(log2)2bit/symbol
44RbRBH100022kb/s
1-4 某4PSK数字通信系统,码t元速率为1000B,连续工作1小时后,接收端收到的错码为10个,试求此系统的误码率。解:连续工作1小时后,系统的误码率为:
10Pe2.78106
100036000 1-5 某系统经长期测定,它的误码率Pe105,系统码元速率为1200B,问在多少时间内可能收到360个错误码元。
3603104秒8.3小时
1.1数字电视定义
数字电视是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后的产物。数字电视是一个系统, 是指从电视节目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用户端接收、显示等全过程的数字化, 换句话说就是系统所有过程信号全是由O、1组成的数字流。数字电视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 而是能提供包括图像、数据、语音等全方位的服务, 是3C融合的一个典范, 是计算机、传输平台、消费电子三个环节的聚焦点。
1.2数字电视的优势
1) 现有模拟电视频道带宽为8MHz, 只能传送一套普通的模拟电视节目。采用数字电视后一个频道内就传送1—8套数字电视节目 (随着编码技术的改进, 传送数量还会进一步提高) , 电视频道利用率大大提高。
2) 清晰度高、音频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在同样覆盖范围内, 数字电视的发射功率要比模拟电视小一个数量级。
3) 可以实现移动接收、便携接收及各种数据增值业务, 实现视频点播等各种互动电视业务, 实现加密/解密和加扰/解扰功能, 保证通信的隐秘性及收费业务。
4) 系统采用了开放的中间件技术, 能实现各种交互式应用, 可与计算机网络及互联网等的互通互连。
5) 易于实现信号存储, 而且存储时间与信号的特性无关, 易于开展多种增值业务。
6) 由于保留了现有模拟电视视频格式, 用户端仅需加装数字电视机顶盒即可接收数字电视节目, 利于系统的平稳过渡, 减少消费者的经济负担。
1.3数字电视的应用范围
1) 基本业务:只要节目源许可, 用户可以收看数百套数字电视节目, 以及几十套调频广播节目和数字音频广播 (DAB) 节目。
2) 扩展业务:可提供如图文电视、电视会议、数据信息广播、加密电视、视频点播等。
3) 增值业务:可通过双向传输系统进行交互式的多功能应用, 如互联网接入、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邮件、计算机联网、数据通讯、家庭保安监控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1.4数字电视的弱点
数字电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它同样存在着一些弱点。例如在取样的过程、量化误差、压缩编码所带来的信号损伤, 在节目制作及传输过程中贯通延迟。有些损伤可以修复, 并不影响图像的最终质量, 而有些损伤只能通过一些补偿措施削弱它的影响, 但这并不能影响电视领域向数字化的转变。与电视信号数字化后所带来的好处相比, 这些影响往往会被忽略。
二、数字电视分类
2.1按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
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 (地面数字电视) ;卫星传输数字电视 (卫星数字电视) ;有线传输数字电视 (有线数字电视) 。
2.2按图像清晰度可分为三大类
1)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HDTV) :需至少720线逐行或1080线隔行扫描、屏幕宽高比应为16:9、采用杜比数字音响, 能将高清晰格式转化为其他格式并能接收并显示较低格式的信号, 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
2) 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 (SDTV) :必须达到480线逐行扫描, 能将720逐行、1080隔行等格式变为480逐行输出, 采用杜比数字音响。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 其图像质量为演播室水平。
3) 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 (LDTV) :显示扫描格式低于标准清晰度电视, 即低于480线逐行扫描的标准。对应现有VCD的分辨率。
三、数字电视技术;数字电视的实现, 以下几项技术是关键:
3.1数字电视的信源编解码技术
数字电视的信源 (视频、音频) 编解码技术在1920x 1080显示格式下, 数字化后信号的数码率在传输中高达995Mbit/s, 这比现行模拟电视的传输信息量大得多, 因此必须去除图像信号中的多余信息, 将数码率压缩到能在一个8MHz模拟电视信道中传送。视频编码技术主要功能是完成图像的压缩, 使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量由995Mbit/s减少为20Mbit/s~30Mbit/s。国际组织已经制定了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的标准有JPEG (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MPEG-2 (运动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等。音频编解码主要功能是完成声音信息的压缩。对伴音进行压缩编码标准有MPEG伴音压缩编码标准、AC-3等。
3.2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
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从发送端信息的流向来看, 它将视频、音频、辅助数据等编码器送来的数据比特流, 经处理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 送给信遭编码及调制。接受端与此过程相反。在HDTV复用传输标准方面, 美国、欧洲、日本都采用了MPEG-2标准。
3.3数字电视的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
为了提高传输的频带利用率, 通过调制把传输信号放在载波或脉冲串上, 为发射做好准备。数字电视采用多进制调制方法, 例如:残留边带调制 (VSB) ;正交振幅调制 (QAM) ;四相相移键控调制 (QPSK) ;差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 (DQPSK) ;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 (COFDM) 等。
为了提高数字电视传输的可靠性, 通过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技术, 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方法如:里德一索罗门码、卷积码、交织、格状编码调制等。美国、欧洲、日本数字电视的制式、标准不统一, 主要是指在该方面的不同。
四、中国数字电视规划:
4.1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1) 2010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 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 2015年停播模拟信号, 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4.2数字电视的前景
数字电视的技术优势必然会取代模拟电视, 数字技术的应用会使电视技术开辟一个新天地。当然模拟技术在局部小范围的电视技术上也会占有一定市场。总之数字电视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机遇。从模拟电视广播向数字电视广播的过渡, 将带来上万亿元的市场, 它必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可以预见, 未来的数字电视将会具有智能化的计算机功能,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完成交互任务。数字电视是大势所趋, 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和数字化时代的必经之路, 相信不远的将来, 数字电视技术和所有有关产品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进入到每个家庭。
参考文献
[1]、《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的通知》2007.2.2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改革;案例
“经济法概论”作为高校经济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要培养出现代化的新人才就不得不与时俱进,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提高的要求。如何提升经济法概论的教学实际用途,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基础学习较少,学识基础薄弱
“经济法概论”的教学内容多,但教学学时较少,因此在各高校,“经济法概论”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基础弱,听不懂,无法融入课堂里,这样就使得主角配角位置颠倒,必然无法令人满意。
(二)教学手段相对陈旧
如今,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课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的还是灌输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或是知识具有依赖性,学生学习只懂皮毛,不懂得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思维狭窄,不会产生创设性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是无法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不能只是满足于简单讲授经济法律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主要注重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法律的内涵、阐释立法的精神和原则、提高学生应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缺乏层次感
教材是教师的教学依托,是教学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经济法概论》教材的内容偏多,而且繁杂深奥,大多数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学习,教材大多只是起到参考价值,而且较为陈旧,无法做到立足实际,与实际问题严重脱节,如《劳动合同法》等章节更新缓慢,无法做到对现有问题进行实际分析,且逻辑混乱,重点不突出,缺乏层次感。
(四)传统的考核结果束缚学生的学习潜能
目前我们高校的考试主要还是闭卷考试,这导致学生还要遵循为了考试而学习,学校的一切工作也是围绕考试这一主题展开,让分数来作为测评师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在这样的传统学习环境中,使得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考高分,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实際运用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
二、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调整课时设置
不同专业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不同,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学生奠定法律基础。在初步明确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于经济学和非经济学专业进行差别对待。经济学专业建议先开设《法律基础》这一课程,在此基础上设置《经济法概论》,两者课时合计60课时,中间10课时实现实训;非经济学(非法学)专业可直接开设《经济法概论》,但要保证48课时以上,中间有8课时以上实现实训。
(二)重点必须突出,逻辑必须清晰
经济法教学内容繁多,突出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应按照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来取舍课程内容,形成自己的专业需要,如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就应注重市场管理法等的学习;学会计专业的,就应注重税法、金融法等的学习。同时还要注重与时俱进,比如将新出现的热点问题或最新立法及时的融入到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热点,思考热点,开拓学生的思路。
(三)结合学生专业素质的不同要求,丰富教学手段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开放教育环境下的经济法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灵活多变的教学,注重教学的创新与开放。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课外的知识充实进课堂,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课外的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如参加一些学生法学社团,也可以与法院建立经常性的实习观摩基地。另外,强化案例教学及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使用,将单一的课堂讲授变得多样,可以进行讲课、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课模式。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教学模式。案例的选择应重视符合“三实”(实战、实用、实务)带动“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要求,尤其要重视一个“实”字,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可以有实际作用的,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及探究欲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如今常见的案例分析法有三种:列举案例法、讲评案例法、讨论案例法。
1.列举案例法
是指在授课中,教师为了更具体形象的阐述重点难点内容而列举一个或一组典型案例,案例可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也可以是对真人真事进行加工修改后的案例。
2.讲评案例法
是指教师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某一教学重点而对一案例进行深入的解剖与分析,并通过讲评案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课本理论。在进行这样的教学时可以使用电化教学方式,比如播放民事审判的录像片,边看边讲评。
3.讨论案例法
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学习印象,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某一主要章节讲授完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需要事先准备有针对性和难度的案例,并且人们大都对这个案例有不同的见解和结论的。案例要有详细的情节,教师在介绍案情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经济法知识来分析解决案例。小组讨论,大班讨论都是可行的方法,也可以先合后分或先分后合。尽量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在最后要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总结,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合学生专业素质的不同要求,完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以学生在案例的处理表现,作为平时成绩,以此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经济法的教学应根据专业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选择,对于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可以出题进行统一考察。通过经济法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把握经济法理论,能够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课堂的教师不要固守传统的法律院校的教学模式,应从不同方面做工作,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慧琴.浅谈经济法概论中的案例教学[J].文教资料,2005,(2).
[2]宋文霞.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23).
【作者简介】
丁晓莉(1980— ),女,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学。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代表人物是诺斯,他强调,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总之,诺斯认为,在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面,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构成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块基石。制度变迁理论涉及制度变迁的原因或制度的起源问题、制度变迁的动力、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变迁的形式、制度移植、路径依赖等。科斯的原创性贡献,使经济学从零交易费用的新古典世界走向正交易费用的现实世界,从而获得了对现实世界较强的解释力。经过威廉姆逊等人的发挥和传播,交易费用理论已经成为新制度经济学中极富扩张力的理论框架。引入交易费用进行各种经济学的分析是新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目前,正交易费用及其相关假定已经构成了可能替代新古典环境的新制度环境,正在影响许多经济学家的思维和信念。
一般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是由科斯的《企业的性质》这篇文章所开创的。
制度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新制度经济学
促进科学技术创新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调动人的积极性 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作用于生产力 制度创新带动思想解放和知识创新 提高社会的运作效率 规范市场经济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经济稳定
制度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双重作用
我认为,制度因素对中国的经济增长起着双重作用.我们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制度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同样对作为生产力的经济具有反作用.一方面,如果作为生产关系的制度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那么这种制度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制度包括很多,如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产权制度,一些法律法规,等等.如果这些制度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当时社会经济状况,那么这就会对当时的社会和经济产生良好的影响.综观中国的历史,在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时候,极大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当时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生活中的每一次重大事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都是十分深刻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中共十三大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中共十四大的市场经济理论,中共十五大的多种公有制形式理论,每一次理论的提出,都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1980年后的农村经济改革,1984年后的城市经济改革,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讲话,到江泽明的三个代表,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都表明中国经济能够有今天的发展,起很大的原因是制度的保证.为经济发展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制度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都具有阶段性,层次性.也许一种生产关系在刚开始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许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就需要另一中生产关系使其与之相适应.那么以前的这种生产关系的阶段性就到了,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还采取这种制度,无疑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生产力的进步需要另一种与之适应的生产关系,显然封建制度已经不在适应.可是我们当时并没有进行封建制度的改革,其中有多次改革,如王安石变法啊,等等,都只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就注定其失败性.封建制度到后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还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越往后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一意孤行的仍采取计划经济的制度,肯定会阻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当时中国就是这个样子,经济没有活力,企业疲乏,人民生活低下.而当国家认识到问题严重性,开始改革经济制度,实行市场经济时,这种制度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发展.同时产权制度改革,这些对经济有好的作用.由上可知,制度对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所以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制度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避免不适宜的制度对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要进行制度创新,使制度适应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如今,我国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宜的制度,如产权不够明确,地方行政垄断,国家一些部门的垄断,市场经济不完善,等等,这些都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我们应对其进行改革完善,使各方面的制度对经济产生积极的作用,保证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条件.发挥制度对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经济制度的激励 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的生存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而解决的方式就是所采用的经济制度。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调配资源的节约和高效,而且还取决于该国经济制度对经济主体的激励作用,从前苏联以及改革开放前的我国等中央计划国家的实践来看,政府在以建立完整的一套重工业体系为导向的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寻求实物资本投资的最大化,维持很高的积累率,而对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报酬固定在低水平上,在发展初期,这种经济制度的确促进了经济的调整发展,但由于对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投入缺乏激励作用,无法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而当前我国推行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用价格机制来调配资源,以个人利益最大化来激励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厂商在投资报酬最大化的激励下,成为经济发展推动力的主要源泉,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追求将使知识的外部性迅速转化为企业的生产率,推动企业效益的发展,企业效益的提高带来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
然而,市场经济制度对经济主体的激励作用大小,还取决于其制度的完善性。制度不完善,就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厂商投资的积极性,也就不能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只有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才能使价格机制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完全的作用,才能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会给政府干预经济提供机会,这虽然于也能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但比较容易导致腐败和低效率。这可以从著名的“莱索托经济学实验”得到证明:经济学家莱索托带领4名学生分别在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程序有重大差别的秘鲁和美国建厂,要求在取得许可证的过程中,忠实履行每道手续,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行贿,结果在秘鲁花了289天,且经过2次行贿才获得批准;而在美国则在没有行贿的情况下,4个小时就办妥了一切手续,效率是在秘鲁的700倍。再从我国周边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上看,其中既有香港、新加坡这样的完善、自由、透明的市场经济制度的例子,也有日本、韩国这样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制度的例子。前者,政府以间接的立法手段调控经济,经济的自由度和透明度高,众多中小企业投资活跃,经济适应性强,灵活性好,对危机的承受力强,从而能够较好地抵御金融风暴的袭击,经济维持稳定发展;而后者政府涉入经济较深,用超市场的力量组建大型企业,并给予金融方面的支持,这样虽然很快就建立了一批支撑整个经济的大企业,但是由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过于密切,很容易导致官商勾结,出现腐败现象,而且这些由政府帮助组建的大企业内部往往矛盾重重,还容易因为经营不当或承受不住国际竞争的压力而陷于破产,生命力比较脆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尽管市场经济制度尚未完善,但相比较改革开放以前,实现了一个时期的高速发展,这一时期的高速发展虽然也并不顺利,但在逐步建立健全并推行市场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已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取得前未所有的好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并且日趋严重,如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经济结构不够优化,产业发展不够协调,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等,而从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凸显出来的制度因素,非常值得我们深思,深化经济制度改革,依然是任重道远。从我国当前的现状分析,要想尽快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应该着手从几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加快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消除官商不分的“政企”怪胎,真正实现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转化;二是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宗旨,继续发展各类市场,尽快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三是提高按要素分配在分配总量中的比重,并对要素收入加以正确引导,依法规范,使之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四是改革宏观调控方式,加快机构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行为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化进程。
(二)管理体制的创新
制度的创新,还直接体现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转变。我国政府承担着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政府的角色正在逐步由管理型全能政府向服务型有限政府转变,管理理念正在逐步由主要依靠人治向法治转变,管理方式和手段正在逐步由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变。但是,这些转变还不够到位,不够彻底,还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这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守旧,管理方式和手段简单,经济运行偏好运用行政指令和行政手段加以调节和控制,不善于运用法律和市场手段来调节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仍然没有理顺,甚至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把市场机制能够调节的事项统统包在自己身上;三是制度建设质量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立法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重点不够突出,针对性、适用性不强,质量不高的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不够强,公众参与程度不够高,法的内容特别是行为规范与实际存在差距,操作难度大;四是行政决策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政府决策的随意性、盲目性尚未彻底根除,决策失误现象时有发生。
管理体制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这里的“人”,不仅是指公民自然人个体,还泛指企业法人和其他组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要真正确保企业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进行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增强社会经济活力,不要越俎代庖。
一要坚持依法行政,政府要带头严格按照法定权限、法定程序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工作不能有随意性,并限制在法律范围内,通过改革创新理顺各种关系,避免和减少直接干预,更多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从宏观方面、以间接方式来管理;二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越位的地方退出来,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社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着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三要强化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立法工作,积极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进一步提高立法工作质量,充分发挥立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引导、保障和促进作用;四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决策、执行、监督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行决策权上移、执行权集中、监督权外移,构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使地方各级政府在决策上更加科学民主,执行上更加集中高效,监督上更加有力到位。
二、观念变革是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前提
经济法学概论
一、填空题
1.“经济法”一词最初出现于法国摩莱里《__________》中的表述。
2.现代法意义上的经济法概念应当是德国学者赫德曼在《__________》中的概括。
3.经济法的性质有:广泛的社会性、__________和表现形式多样性。
4.经济法的性质有:__________、内容的变动性和表现形式多样性。
5.市场主体进行经济活动可选择的组织形式有个人独资、_____、合伙等。
6.市场主体破产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主体是_____ 和其资产不能偿还到期债务。
7.市场竞争规制法包括_______________和《反垄断法》。
8.市场竞争规制法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和_______________。
9.在经营活动中通过给予非法的经济利益来换取交易的行为,是_____。
10.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大量销售商品,以排挤对手独占市场的行为叫做
_____。
11.世界上最早的反垄断法是美国的__________。
12.日本1947年颁布的反垄断法名称是 __________。
13.只要因缺陷造成损害就应当承担责任,而不再考虑经营者有无过错,这是__________。14.我国《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有欺诈情形的,应向消费者支付相当于消费价款数额_____ 的赔偿金额。
15.产业政策法属于经济法重要组成部分的__________法。
16.WTO的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
17.财政的三大职能是:调节分配收入、配置资源、__________。
18.《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解决制度有调解、__________和诉讼三种方式。
19.国家禁止的非法价格行为有:价格垄断行为、价格欺诈行为和_________。
20.经营者在合理价格幅度外牟取超额利润的非法行为是__________。
21.______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社会保障命名的《社会保障法》。
22.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三大法律是《著作权法》《专利法》和《______》。
23.价格紧急措施主要有两种:冻结价格措施和____________。
24.劳动仲裁不同于一般民事仲裁,实行仲裁前置和____________原则。
25.我国目前规范涉外技术转让的专门法规《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是_____年施行的。
26.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是1844年在____________国成立的。
27.纯羊毛标志是常见的国际性____________。
28.______是国际标准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英文简称。
29.中央银行一般充当三个角色: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____________。
30.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享有的______项权利。
二、选择题
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规定发行国债法律制度的是。
[
] A.《证券法》
B.《银行法》
C.《国库券法》
D.《期货法》
2.按不同标准,经济法主体的分类有
[
] A.干预主体和被干预主体;B.卖方和买方;C.流通主体和制造主体;D.上家和下家
3.针对取得财产而征收的税种,包括房地产税、契税的税种是_____。
[
] A.财产税
B.流转税
C.所得税
D.行为税
4.下列政府部门中,属于经济法意义上的宏观调控主体的是
[
] A.国家工商局
B.铁道部
C.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D.农业部
5.既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又属于劳动法律规制对象的是。
[
] A.劳动报酬纠纷
B.商业秘密保护纠纷
C.工伤赔偿纠纷
D.广告合同纠纷
6.反垄断法的归责原则有无过错原则和
[
] A.社会效益原则
B.实际损害原则
C.本地发生原则
D.行为主义原则
7.不属于社会保险制度范畴的保险是_____。
[
] A.失业保险
B.养老保险
C.医疗保险
D.财产保险
8.回扣在法律意义上是
[
] A.商业贿赂
B.合同行为
C.商业欺诈
D.不当得利
9.社会福利制度涵盖的范围广泛,但_____不在其中
[
] A.廉租房制度
B.义务教育制度 C.生活救济制度D.就业指导制度
10.非法有奖销售的行为主要被
所禁止
[
] A.反垄断法
B.反不正当竞争法
C.产品质量法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1.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可以通过_____。
[
] A.自然取得
B.依法登记取得
C.上级公司赋予
D.达到一定年龄获得
12.卡特尔主要指的是一种。
[
] A.行政垄断
B.不正当竞争
C.自然垄断
D.经济垄断
13.市场经济的特性有竞争性、自由性、公平性、_____和信用性
[
] A.科学性
B.营利性
C.计划性
D.规则性
14.存在不合理的危险,达不到有关法规的要求、不能销售流通的,是指产品
[
] A.不合格
B.有缺陷
C.有瑕疵
D.不符合约定
15.下列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典型行为是______。
[
] A.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B.侵犯他人人身权利
C.商业贿赂
D.经济诈骗
16.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表现有虚假宣传、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侮辱消费者和__[
] A.行政垄断
B.损毁对手商誉
C.单方声明豁免商家义务
D.不执行合同
17.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有本身违法原则和______。
[
] A.合理原则
B.科学原则
C.法定原则
D.结构主义原则
18.消费者解决争议的途径有:与经营者协商、请求消协调解、向有关部门投 诉和____。
[
] A.单方请求仲裁
B.申请行政复议
C.请公安部门裁决
D.向法院起诉
19.作为经济垄断的对称,政府及其所属机构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是____。
[
] A.过度管制
B.非法干预
C.行政垄断
D.自然垄断
20.宏观经济调控法的体系结构包括计划法、产业政策法、财政金融法 和_____。
[
] A.对外经济发展法
B.劳动法
C.反垄断法
D.国有企业法
21.有关部门对温度计等商品进行强制检验的法律依据是___。
[
] A.消费者保护法
B.产品质量法
C.计量法
D.反不正当竞争法
22.不属于特殊广告准则规范对象的是______。
[
] A.药品
B.烟草
C.工程机械
D.食品
23.宏观经济调控法的体系结构包括计划法、产业政策法、财政金融法和_____。[
] A.对外经济发展法
B.劳动法
C.反垄断法
D.国有企业法
24.1962年美国总统_____提出消费者的四项权利。
[
] A.肯尼迪
B.罗斯福
C.胡弗
D.尼克松
25.规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法律制度的是___。
[
] A.《证券法》
B.《银行法》
C.《国库券法》
D.《期货法》
26.属于消费者与商家约定义务的有_____。
[
] A.公平交易
B.出具销售凭证
C.保证安全
D.不满意就退
27.消费者有权了解所购商品的真实成分,这属于消费者的___。
[
]
A.保障安全权
B.知悉真情权
C.自由选择权
D.接受教育权
28.关于计划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
] A.资本主义国家也有
B.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有
C.并不排斥市场规律
D.对计划行为的规范
29.经营者应保证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与介绍承诺一致,这被称为___。
[
] A.真实宣传
B.公平交易
C.保障安全
D.货版对应
30.“中部崛起”政策属于______。
[
] A.产业布局政策
B.产业技术政策
C.基本产业政策
D.产业调整政策
31.按不同标准,经济法主体的分类有___。
[
] A.干预主体和被干预主体;
B.卖方和买方; C.流通主体和制造主体;
D.上家和下家 32.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法律规范属于 ______。
[
] A.行政法
B.民商法
C.国际法
D.经济法
33.下列政府部门中,属于经济法意义上的宏观调控主体的是___。
[
] A.国家工商局
B.铁道部
C.农业部
D.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34.属于流转税的有______。
[
] A.所得税
B.增值税
C.遗产税
D.印花税
35.反垄断法的归责原则有社会效益原则和___。
[
] A.实际损害原则
B.无过错原则
C.本地发生原则
D.行为主义原则
36.《中国人民银行法》主要规范中央银行的______。
[
] A.借贷行为
B.对外金融行为
C.宏观调控行为
D.为人民提供金融服务行为
37.破产的程序是___。
[
] A.由债权人申请
B.由合同规定
C.由政府决定
D.由审计部门决定
38.我国金融制度中尚未正式颁布的法律是______。
[
] A.银行法
B.证券法
C.保险法
D.期货法
39.使用质量虚假标志的行为主要被
所禁止。
[
] A.反垄断法
B.反不正当竞争法
C.产品质量法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0.价格总水平调控制度中,不包括______。
[
]
A.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价格调节基金
B.政府价格检测制度 C.价格合同协商制度
D.价格干预制度
41.股份保有主要指的是一种___。
[
] A.行政垄断
B.不正当竞争
C.自然垄断
D.经济垄断
42康采恩指的是___。
[
] A.合并
B.股份保有
C.协议垄断
D.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43.不属于反垄断法的特殊除外领域的___。
[
] A.董事兼任
B.农产品
C.知识产权独占
D.公益事业
44.利用店堂告示规避经营者法定义务的行为被哪个法律专门规定为违法。
[
] A.消费者保护法
B.产品质量法
C.反垄断法
D.反不正当竞争法
45.解决消费争议的途径有消费者___、请求消协调解、向有关部门投诉和向法院。[
] A.单方请求仲裁
B.申请行政复议
C.请公安部门裁决
D.与经营者协商
三、名词解释
1.商业贿赂
2.经济管理责任
3.倾销
4.宏观调控主体
5.独家交易
6.市场监督主体
7.消费关系
8.企业集团
9.计划法
10.合伙
11.产业政策
12.经济法主体责任
13.工伤保险制度
14.破产制度
15.产业技术政策
16.市场规制法
17.养老保险制度
18.市场准入
19.财政预算
20.强行交易 21.流转税
22.价格垄断行为
23.劳动关系
24.劳动争议
四、简答题
1.说明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2.商业贿赂的概念、表现形式和特征
3.产业结构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金融立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5.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有哪些功能? 6.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现状是什么?
7.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8.请列举三个以上的社会保险立法 9.个人劳动合同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0.简述经济活动主体破产的条件和程序
11.我国消法对消费者的求偿权的规定特点何在?
五、案例分析题
(一)蒋小姐在A商场购物,由于踩到刚刚用水拖过的地板而摔倒,造成手臂骨折。蒋小姐在医院进行治疗和误工共损失了12000元。蒋小姐要求商场赔偿其损失,而商场却认为蒋小姐是自己不小心踩摔倒的,只愿意承担2000慰问金。你认为蒋小姐的要求应否得到支持,为什么?
(二)2002年10月,齐丹女士到某超市购物,当齐丹购物要离开时,超市的工作人员怀疑齐丹拿了超市的东西,要齐丹留下。随后,超市保安部门对齐丹进行盘问并进行搜身,结果一无所获。齐丹因此感到侮辱,刺激很大。为讨回公道,齐丹向某人民法院起诉。1,超市的搜身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的相关规定?侵犯了齐丹什么权利?
2,齐丹可以向该超市提出哪些请求?
(三)某市一饭店为吸引顾客,特地让一些穿着印有“傻冒”、“笨瓜”字样服装的服务员在店堂里为顾客点菜、端菜。许多市民纷纷表示此举不妥,并要求相关部门干预。该饭店的行为是否属于违法?法律依据是什么?应如何处理?
(四)2006年,某市几十家豆腐生产商组建了豆制品协会,之后该协会以原料涨价为由,要求市内豆腐生产厂家统一将豆腐出厂价格从每500克1元提高到每500克1.5元,使得该市豆制品价格大涨。请结合所学经济法知识谈谈: 1,豆制品协会成员的做法属于何种行为。2,该行为违反了我国哪个法律的相关规定?
3,此案应由哪个部门处理,应作何处理?
(五)四川一家刺绣生产厂的工艺品因宣传力度不够,销售不广。为促销,该厂在商品标识以及包装上表明了“苏绣”的原产地标志。该厂的行为属何性质?应作何处理?
(六)易伟公司的业务人员在民山市推销产品时,因在其室外广告上标注“中国驰名商标”的字样,被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干预,经调查,该公司产品并没有经任何有权机构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以下给出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可能被适用处理本案的一些条文: “第五条 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第九条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第二十一条 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处罚。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根据这些规定,你认为
1、如何给该行为定性?
2、民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如何处理本案?
(七)在华洋公司工作的李明发现最近一年中,公司几乎每周六都加班,但却从未征求员工同意,也未付过加班费。他向公司人事部门要求对以前加班的劳动给付报酬,但遭到拒绝。李明想到通过其他途经来解决这个问题,请你为他设计解决争议的可能的方案。
(八)夏先生在某大型超市以126元的促销价买到一只“天尚牌明视灯”,其外包装上和使用手册中均有标注“增加负阴离子”字样。使用中发现该灯与普通灯并无差异;同时李先生发现天尚公司在网上公布的该型号明视灯的价格也是126元,而且该超市原来并没有以其他价格销售该台灯,不存在促销员所称的“原价256元、现价126元”的优惠问题。
问:1,夏老师什么权利受到了损害?为什么?
2,你作为夏先生的法律顾问,应当怎样设计维权方案。
(九)2006年10月,某市市民刘先生在该市宏升商场发现其出售的矿泉水存在异味,欲向有关部门举报。后经调查该商场出售的该牌号矿泉水各项指标都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而且,该商场售货员发现此批矿泉水有问题后向经理反映过,但商场经理依然决定销售。
问: 1,刘先生最好向各部门举报?
2,判断该商场销售此批矿泉水行为性质应依据何法律?
3,有关部门应对该商场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自然法典; 2.经济学词典; 3.内容的变动性; 4.广泛的社会性; 5.公司; 6.法人; 7.反不正当竞争法; 8.反垄断法; 9.商业贿赂; 10.倾销; 11.谢尔曼法; 12.《禁止私人垄断法》; 13.产品责任原则; 14.两倍; 15.宏观调控法; 16.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或GATT); 17.保障社会稳定; 18.仲裁; 19.暴利行为; 20.暴利行为; 21.美国; 22.商标法; 23.临时集中定价权限措施; 24.法定仲裁; 25.2002; 26.英国; 27.产品质量标志; 28.IEC; 29.发行的银行; 30.九。
二、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6.A 7.D 8.A 9.C 10.B 11.B 12.D
13.D 14.B 15.C 16.C 17.A 18.D 19.C 20.A 21.C 22.C 23.A 24.A 25.A 26.D 27.B 28.B 29.D30.A31.A32.D33.C 34.B 35.B 36.C 37.A 38.D 39.C 40.C 41.D 42.B 43.A 44.A 45.D
三、名词解释:
1.商业贿赂是指在经营活动中通过给予非法的经济利益来换取交易的行为。
2.经济管理责任是指违反经济法所规定的经济管理职责和义务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以其经济管理行为受到某种限制为代价的后果。
3.倾销是指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大量销售商品,以排挤对手独占市场的价格竞争手段。
4.宏观调控主体是为实现综合平衡经济总量的机关。工作重点是社会经济整体宏观和长远的协调发展。如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
5.独家交易指生产商限制销售商仅能销售该企业商品,禁止其销售同类竞争对手产品的行为。
6.市场监督主体是负责市场监督管理的主体,工作重点是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如工商管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等。
7.消费关系主要是在日常生活方面自然人与经营者发生的关系,但围绕农用生产资料发生的农民与经营者关系也属于消费者法意义上的消费关系。
8.企业集团是通过股权控制或合同的安排,以集团母公司为核心,由若干法人企业组成的企业联合体。
9.计划法是调整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和监督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0.合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经营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经济组织。
11.产业政策是国家为实现某种经济和社会目的,对产业加以调整、引导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12.经济法主体责任,简称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所应当承担的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
13.工伤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遭受工伤的劳动者及其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和康复等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产业结构政策是调整产业部门的比例关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平衡发展的政策。
14.破产是债务人全部资产不足以抵偿债务,或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面临着消除其经济活动资格和清算偿债的状况。
15.产业技术政策是旨在提高产业中技术运用程度和科技含量的调控制度。
16.市场规制法是指国家规定市场主体地位、确立其权利义务,以调整市场关系、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7.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在劳动者达到国家规定年龄退出劳动岗位后,给予一定物质保障的制度。
18.市场准入,是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对经济活动主体及其产品依法具备进入某些市场资格和条件的确认。
19.财政预算是指按照法定程序编制、核定在一定时期内国家集中掌握一部分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预先方案。
20.强行交易是指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依靠自身优势强制他人购买其指定商品,排斥其他经营者的行为。
21.流转税,是针对生产流通过程而确定征收的税种,包括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海关税。
22.价格垄断行为是指经营者通过相互串通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市场调节价,扰乱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权益,或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23.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的录用和被录用关系。
24.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又称劳资纠纷。
四、简答题
1、答: 相同点:都体现国家干预社会的强制性;关系主体间都有隶属关系;都有相当的引导命令方式;行政诉讼程序也为经济法运用。关键都是调整不平等主体间关系的法。不同点:关键是调整对象不同,经济法的是国家调节经济关系,行政法的是行政管理关系。
2、答: 概念:是指在经营活动中通过给予非法的经济利益来换取交易的行为。表现形式:回扣等。特征: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所付出和收到的经济利益不如实入帐。
3、答:产业结构政策主要包括:(1)经济特区辐射政策;(2)沿海地区开放政策;(3)中部经济调整发展政策;(4)落后地区自然资源开发政策
4、答:包括金融管理法和金融交易法; 金融管理法是调整在国家以社会整体经济的调控为目的,对金融业的引导、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金融交易法是调整经济活动主体从事金融商品交易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分
5、答:(1)为国家管理经济提供依据;
(2)标明经济活动底线,维护各方权利;(3)为市场持续发展提供保障;(4)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6,答: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现状是:就业局势稳定,就业结构趋于合理;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制度基本建立;工资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各种保障制度初步建立
7,答: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有:就业矛盾人尖锐,结构性失业突出;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健全;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人口老龄化;社保资金缺口大;行业间工资分配不合理;劳动关系多元复杂。
8,答:社会保险立法主要有《保险法》、《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
9,答:个人劳动合同的内容主要有:劳动期限、工作内容、工作条件、违约责任、保密条款等。
10,答:破产的条件主要有:主体必须是法人;债务人的资产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破产程序主要有:债权人或债务人申请;法院审理,包括立案、组织申报登记债权、召开债权人会议、调解和解、整顿、宣布破产等;破产财产的清算管理以及财产清偿。
11,答:我国《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有欺诈情形的,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支付相当于消费价款两倍数额的赔偿金额。一是要有经营者的欺诈行为;二是消费者可以就此得到两倍的赔偿。
五、案例分析题
(一)答:应当得到支持。因为商场应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的购物环境,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这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明文规定了的。商场应该在清洁地板后尽快将地板去湿,并在去湿之前避免顾客踩到。蒋小姐之所以踩到滑湿地板,正是因为而商场未尽到该项义务,致使不幸发生。所以商场应承担赔偿蒋小姐损失的责任。
(二)答1,超市的搜身行为,违反了《消法》中关于经营者尊重消费者、保护消费者人格尊严的规定;损害了齐丹的人格权。2,齐丹可以要求被告某贸易中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一定经济损失损失。
(三)答:该饭店店员着装行为属于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行为,应为违法;依据可以参照我国《广告法》第7条第七项之规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工商部门应责令其停止该种广告行为,并向社会公开道歉,也可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四)答:1,该行为属于价格垄断行为(或价格联盟行为)2,该行为违反了我国《价格法》的相关规定(或第十四条规定)3,此案应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了处理;应责令豆制品协会及参与该行为的豆腐生产厂家改正,予以警告并可处以相应罚款。
(五)答:1,该厂擅自使用“苏绣”的原产地标志,构成了虚假标志的不正当竞争行为。2,工商管理部门应责令其停止使用该原产地标志,并以刊登广告等方式消除影响。
(六)答:(1)该行为属于虚假宣传行为;(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责令易伟公司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七)答:此案涉及劳动争议有以下解决方案:(1)请求劳动争议调解,可以在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2)如果调解失败或公司不愿履行调解的决定,则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请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或公司不执行仲裁裁决,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八)答:1,夏先生作为消费者其知悉权受到了损害。原因: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超市和厂家将实际上普通灯“包装”成保健灯,欺骗了夏先生;同时用假的价格对比吸引消费者,同样构成了欺诈。2,维权方案:①分析夏先生依据法律能获得的利益:结合《消法》第八条、第十一条和第四十九条,夏先生可以获得买一赔一的赔偿,即夏先生可以从商家获得126元的退款和126元的赔偿;②途径:与经营者协商、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法院提起诉讼。
(九)答:1,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举报。
2,依据《产品质量法》和《标准化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法”一词最早于1775年由摩莱里在其著作《自然法典》中提出。但其“经济法”一词的含义与今天自有很大的区别。
经济法在西方的产生时间: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经济法在西方的产生原因:市场调节手段固有的矛盾及其失灵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与爆发。
于是,资本主义国家从“守夜人”转变为“经济警察”,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政策。经济法由此而开始产生、发展、兴盛。
二、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经济法的存在基础是中国的公有制经济性质,要求国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这从中国经济法的诞生、成长的历程可以观之。(它随新中国的诞生、成长而产生和发展)。
这显然与西方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不同。西方是先有了市场的充分发展,而后出现市场失灵,才有了国家的介入和干预,经济法产生;而中国是先有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对经济生活、甚至社会生活进行全面控制,在此基础上的经济法是否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法,对此问题还得存疑。然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才开始得以起步。也就是说,中国的“市场”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计划”或“控制”的色彩。由此而形成的经济法是否也有着一定的问题呢?看看中国的足球市场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二。
第二节 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
一、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产生源于国家对经济运行管理和协调的必要性,它通过确立国家管理、协调经济运行的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为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空的有机结合,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1、国民经济管理关系。指各级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经济组织、公民之间在国民经济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关系。
2、经济协作关系。指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以及公民相互之间在经济往来中产生的经济关系。
3、市场经济主体在内部经济管理中产生的经济关系。指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在内部经济管理中产生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一方面是经济组织内部机构相互之间的组织管理关系,另一方面是经济组织内部贯彻实行经济责任制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关系。
4、涉外经济关系。包括涉外经济管理关系和涉外经济协作关系。
三、经济法的主要内容
1、市场主体法律制度。主要有:公司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集体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等。
2、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计划和统计法律制度、固定资产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银行法律制度、价格法律制度以及自然资源和能源法律制度等。
3、市场规制法律制度。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反垄断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和房地产法律制度等。
4、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主要有: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福利法律制度、优抚安置法律制度和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等。
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法确认和调整的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有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经济管理、经济协作和经济组织内部活动,并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基本分类为:自然人(公民、侨民等)、法人、国家及其政府机关。在市场经济中的法律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国家经济管理机关
(二)法人
1、企业法人
2、非企业法人
(三)自然人
1、个人
2、个人独资企业
3、合伙企业
1、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民所有制财产(包括土地)所有权的惟一主体,又是国民经济的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在宏观调控、协调国民经济运行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国家机关。直接行使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经济管理机关是经济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
3、企业等法人。机关法人和企业法人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为活跃、最为重要的主体。
4、非法人经济组织。指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具有生产经营资格的非法人组织。主要包括:合伙企业、分公司、个人独资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
5、个体工商户。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雇工在8人以下。包括个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和家庭经营的个体工商户。
6、农村承包经营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城镇科技人员、企业家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承包合同规定从事商品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户。
7、公民。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自然人。
8、外国经营者。指与我国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和往来的外国公司、其他经济组织及个人。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权利——可以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义务——必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
1、经济权利。经济权利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定范围内享有的,自己从事或要求他人从事一定经济行为和不为一定经济行为的资格,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活动中实现其意志或利益的可能性。
(1)经济职权。是国家机关进行管理时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决策权、资源配置权、指挥权、调节权、监督权和其他经济职权。经济职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2)财产权。
财产?
1. 财产即权利。----英美法系 2. 财产即物(有形物)。----大陆法系
3、财产(资产),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中国2001企业会计制度
财产,是有经济价值的、并可被人控制的客观事物。
财产分类
(一)按财产的生成原因分: 1.自然资源
2.社会资源
3.其他资源
(二)按财产的受益范围分:
公有财产、共有财产、私有财产
(三)按财产的存在形态分
1.有形财产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2.无形财产 3.其他财产
财产权极其分类
Ⅰ财产权? 一个法律概念,是指财产价值的归属主体在法律上的确认形式。
(一)、英美法的划分
1、财产权
占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消费权、用尽权、赠与权、销售权等
2、无形财产权
主要指股权。
3、知识产权
专利权、商标权等
(二)、罗马法的划分:
1、物权
自物权
完全物权,所有权。
他物权
部分物权,用益权。2、债权(物权的派生权利)
3、无形财产权
---包含英美法系的无形财产权和知识产权
(三)、我国当代的立法现状
1、财产所有权1986《民法通则》
2、经营管理权1988 企业法
3、法人财产权1993 《公司法》
4、知识产权:
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Ⅱ 财产所有权
一、财产所有权的定义与内容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1、占有权
2、使用权
3、收益权
4、处分权
二、共有财产权 共有财产权是两个以上的主体对同一财产权客体共同享有的财产权。
1、按份共有
2、共同共有
三、财产所有权的取得、转移、消灭
1、财产所有权的取得 原始取得(初次取得)—— 先占、劳动等 继受取得(传来取得)—— 交易、继承、受赠等
2、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一般规则:交付时转移(伴随着责任)
3、财产所有权的消灭 绝对消灭——所有权客体消灭 相对消灭——所有权转移、放弃等 Ⅲ 法人财产权、经营管理权、管理监督权 法人财产权 经营管理权 管理监督权(3)工业产权。法律赋予的对无形的智力创造性成果享有的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企业名称专用权等。
(4)债权。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关系。债权是一种请求权,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要求债务人依照法律规定或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权利,债务人有义务满足债权人的要求。(5)其他权利。
2、经济义务。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依法必须为一定经济行为和不为一定经济行为。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和无形资产等。又称为载体、标的等。
四、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
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是通过法律手段确保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经济权利实现,确保经济义务得到履行,以保护主体的合法权益。主要手段有:
1、奖励。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单位依法对贯彻执行经济法、履行经济义务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采取的鼓励措施。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2、制裁。是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管理义务、经济协作义务和其他违反经济法的行为给予惩治和处罚。
(1)经济制裁。赔偿经济损失;偿付违约金;罚款;强制收购;没收非法所得。(2)行政制裁。是由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对违反经济法的单位和个人依法采取的行政性措施。(3)刑事制裁。是对违反经济法并已触犯了国家刑律的经济犯罪分子,依法给予刑事处罚。
3、经济法律关系保护的监督管理机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第四节
中国经济法的重要作用
一、经济法有利于培育真正合格的、活跃的市场主体,从而奠定发展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二、经济法有助于培育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三、经济法有助于保证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四、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管理。
五、经济法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六、经济法保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第五节
中国经济法的未来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1、中国经济法应将促进和保障科技进步作为重要任务。
2、中国经济法应研究解决知识经济带来的新问题。
三、WTO与中国经济法的完善
1、加入WTO对中国经济法发展的影响。
2、WTO与中国经济法的完善。
第二章
公司法律制度 第一节
公司法概述
一、公司的概念与种类
(一)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1 《世界经济概论》的教学目的
《世界经济概论》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正确理解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运行机制及发展趋势, 世界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发展道路以及世界基本政治经济格局和当代世界主题, 增强对世界经济的学术动态和前沿的了解, 不断吸收新的信息, 更新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结构, 为以后相关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这门课程的开设, 也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看到我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差异, 更加明确地了解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的特点, 更加准确地把握世界经济发展面前我们的差距, 从而增强大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激情。
2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古人云,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在大学教学中, 教学方法就是我们的“器”, 就是我们的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教学手段日渐丰富、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学难度不断增加的今天, 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势在必行。
首先, 在大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活动多, 学生活动少, 课堂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述为主, 课堂气氛不活跃, 讨论和实践环节的学习较少, 以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作为教学的全部,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
其次, 当代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毕业后动手能力较弱的问题, 究其原因, 根源上还在于大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三,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都要求必须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世界经济概论》是一门知识涵盖面巨大的课程, 包括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科学技术等对世界经济的促进作用, 世界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以及各类国家经济发展特征及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等。这样一门包含内容如此之多的课程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学科, 直到20世纪的80年代后期才逐步发展起来, 其研究对象、体系、内容都还没有完全统一。不同时期和版本的教材根据教学需要, 侧重点各不相同。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教材, 比较着重于世界经济一般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教材更着重当代资本主义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的研究, 而进入新世纪后, 教材的重点则放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性问题上。由此可以看出, 由于世界经济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 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 而教材的更新难以跟上实际的变化。因此, 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 引入新的教学方式, 这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3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参与式教学法
课堂教学的过程, 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只有将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 现实的情况却是教师非常投入, 讲课很有激情, 但学生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除了和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有关外, 与教学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 如何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调动起来, 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1) 参与式教学法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参与式教学法是20世纪50年代一些英国社会学专家在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培训方法, 特别强调受训者的主动参与, 认为只有让当地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当中, 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20世纪90年代以来, 该方法逐渐被运用在普通的课程教学中, 尤其是西方国家普遍喜欢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具体来说, 参与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学生的作用因素完成教学的方式。它着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世界经济概论》教学过程中采取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参与式教学有很多种,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内容就会有不同的具体模式。正规的参与式教学法是分小组活动为主, 每小组以10人左右为宜, 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但对于目前我校教学班人数较多的现状, 这种方法较难实现, 所以可以采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加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元素, 这样既可以保留传统教学法的优势, 又可以发挥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对《世界经济概论》这门课程来讲, 除了对整个世界经济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之外, 另一个重点部分就是国别经济的学习了。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民经济特点、宏观经济体制、对外经济关系及其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笔者就这部分内容尝试采取了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角。
首先,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 例如五大洲、美国、日本、俄罗斯等, 将学生以班级为小组划分, 各自选择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先进行课前自学。课前的自学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或教师指定的参考书, 广泛地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 对自己将要讲述的内容作充分的了解。然后,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并制作讲述所需的PPT。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完善。接着, 推选出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 在课堂上向其他学生讲述所学习到的成果。表述既要有对规定的理论、内容的理解, 也要有自己的思想或观点, 还可以有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相互提问与回答。最后, 由教师来进行讲评和总结。课前准备,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了如何独立学习;课堂讲述, 活跃了课堂气氛, 释放了学生的思维束缚, 给予了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4 《世界经济概论》参与式教学模式具体实践过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课前准备必须要充分。
为避免学生因知识有限和经验不足, 导致讲述内容脱离主题或偏离重点, 教师应先提供一些教材和相关的经济类书籍作为参考书目, 并且明确相关内容的教学大纲。然后指导学生在班级中做出具体分工, 研讨、资料收集筛选、课件制作、演讲表述, 每个人都要有具体的任务, 务必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2) 教师讲评必须要及时。
在学生讲述完之后,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准备与表现给与讲评,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最后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完整全面的总结, 确保教学的质量。
3) 参与机制必须要灵活。
在教学过程中, 可适当的引入竞赛机制, 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除当堂讲述班级的其他班级中选出数位学生作为评委进行评分, 最后将所有参赛班级的分数进行评比, 可作为期末考核成绩的重要参考。
实践证明, 参与式教学模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从单纯的“学”向参与到“教”转变,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当然, 由于世界经济学科的自身特点, 决定了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相比, 有其特殊的要求。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还在尝试和探索之中, 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教学有法, 而无定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有为, 黄伟.“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7 (4) :120-124.
[2]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 (6) :35-37.
[3]胡碧玉.“世界经济”教学改革探析[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5) :63-65.
【关键词】经济法概论;案例教学法
经济法概论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其主要包括法学基础知识、经济主体法,经济主体行为法、经济秩序管理法、宏观经济调控法、经济仲裁与诉讼法六大块内容。这些内容大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就要求该课程的教学应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做到以案论理、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空泛说教。由于案例教学能较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能弥补教科书说理抽象的缺陷,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有利于开发学员的智力,提高学员实践决断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是适合经济法概论教学特点的有效方法。笔者以经济法概论为例,谈谈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起源和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主要的教学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专业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指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将实践中采集到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适合讲解和分析法理的案例,供学习者分析、思考、讨论并作出各自判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启发学员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经济法概论的教学亦应结合学科特点正确选择和创造性应用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以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概论》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要求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和运行轨道。因此,要开展辅导教学活动,首先就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效解决辅导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员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解决什么问题、培养什么能力的目标指向问题,也才能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确定教学内容以及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二)设计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准备工作的核心就是设计案例。那么如何设计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案例呢?首先,选用已有的现成案例。包括主教材、辅导书上的案例,其他教科书中的案例,人民法院的典型判例,法制周报、人民法院公报等报纸杂志上登载的案例。第二,自己编写案例。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收集、积累素材,再结合教学目标对素材进行提炼、加工,编写成文。最后,将选用的案例编制成电子教案。
(三)教师介绍案情
在介绍案情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其案例通过电脑控制的投影仪展示出来。接着,教师用清晰而标准的普通话向学生介绍案例。介绍时,注意运用感情及抑扬顿挫的音调来体现案例中的重点与非重点,并对下一步学员自主学习讨论进行提示和引导。
(四)学员自主学习讨论案例
在这一环节上,师生之间、学员之间自由讨论、相互辩论,在民主、活跃、热烈的合作学习气氛中,探讨、剖析渗透在案例中的问题、根源及隐含的理论。在学习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控制讨论的节奏。如在讨论出现冷场时,要及时提出启发性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不同意见相持不下时,要善于化解僵局,使讨论继续下去;当出现背离正题时,要及时把讨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五)教师总结
通过师生的互动和学习讨论,最后,由学员总结归纳出案例材料所反映的抽象理论,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和作结语。
三、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概论》教学过程运用的效果
案例教学实践证明,把案例教学应用于经济法概论教学改革中,其教学效果和作用是非常显著的。
(一)有利于以案论理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组织引导学员对每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使学员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这样即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变得通俗易懂,又可引导学员概括出案例所隐含的理论,强化了经济法概论学以致用的功能。
(二)有利于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呈双向互动关系,学生唱主角,教师唱配角。教师通过案例教学通盘设计,铺路搭桥,引导学员进行案例讨论,形成师生间、学员间、小组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从而促进学员动脑动口,大胆求异,质疑探索,提出新思想、新观念,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有利于开发智能
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培养学员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评价的能力,开发学员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使学员的逻辑思维更具严密性、清晰性和连贯性;另一方面,学员身临其境,针对某一情况做出具体的决断,并将其应用到有关法制实践中去,锻炼与培养学员准确果断的决策能力、巧妙灵活的协调能力、足智多谋的应变能力及另辟蹊径的创新能力。
(四)有利于艺术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案例教学能够将枯燥、深奥、庞杂的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具有直观、形象、可操作、刺激信号多样及易交互等特点,从而大大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性,也有利于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另外,把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案例教学设计中,促进了教学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最佳组合,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获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概论》教学过程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也更新了教师的知识结构,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形式,但有时采用案例教学法未必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还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和相关性
教师对所讲述的案例要精心安排,紧扣教材中的知识点。不能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按照实用性、相關性、典型性的原则进行加工整理。
(二)案例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法、教学手段相辅相成
案例教学法不是万能的,应该与实地调查法、实习法等相辅相成,教师应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另外,在案例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动画、图像与案例融为一体,增强辅导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
(三)案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案例教学重在学生参与,在授课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进行讨论。教师是引导者、催化者、倾听者。学生才是主角,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员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并给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有效地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增强学员学习的动力,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鸿浩.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教学中实施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7).
[2]刘培强.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7(23).
[3]刘维蓉.胡期丽.案例教学法在贵阳中医学院《经济法概论》课程中的运用和探讨[J].职业教育,2012(10).
作者简介:
李娜(1979—),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民商法。
【数字经济学概论】推荐阅读:
强化数字经济09-11
数字经济总结汇报10-08
数字经济市场分析12-02
世界经济概论作业论文11-07
国民经济管理概论试题12-03
经济法概论选择题07-21
202410经济法概论试题和答案07-23
数字标准写法05-26
数字宝宝教案06-04
健康数字教育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