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职教攻坚机遇力促职教跨越发展

2024-1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抢抓职教攻坚机遇力促职教跨越发展(精选3篇)

抢抓职教攻坚机遇力促职教跨越发展 篇1

兴文县政府副县长杨桦

兴文县职业教育从一九八三年建武中学办职高班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六年的风雨历程,其间在建武中学、大坝中学、共乐中学、民族中学等校办过职高班,但办学时间不长,规模不大,并逐步萎缩。2002年初,县政府调整全县职业学校校点布局,在古宋镇温水溪村四组选址新建县职教中心,搬迁民族中学和大坝职中高中部进入,组建目前全县唯一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兴文县职业技术学校。学校于2003年春期正式行课,到现在已有六年多的办学经历,但办学规模不大,办学成绩不突出,学校办学水平在全市排名靠后,没有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今年以来,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抓机遇、促发展、强职教、创名校”为活动主题,以“实施教学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推进阳光校务”为载体,在工作中找准了切入点,职业教育工作的被动局面开始逐步扭转。

一、针对实际,对照检查,找准主要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解决好学生(学员)“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等几个问题。新一届学校行政班子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设立校长信箱等形式,广泛倾听师生呼声,查找出了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招得来”的问题。以前招生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上采取县职业技术学校教职工深入基层初中宣传,并在基层初中领导或教职工带领下,以走乡串户游说的形式进行招生,或者是结合县主管部门给初中学校下一定指标任务的方式进行招生,这些方式难以转变人们的观念,改变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成见,导致招生情况不佳。

(二)关于“留得住”的问题。由于职业校招生困难,又没有充分得到社会各界认同和重视,导致职业学校教职工底气不足,自己对自己从事的职业都产生畏难情绪,学校主要领导也几经更换,让教职员工们信心更加不足。因此,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教职工们在敬业奉献、关爱学生等方面也做得不够好,导致学生流失率比较高。

(三)关于“学得好”的问题。目前,县职业学校专业设备设施相对其它区县学校而言较薄弱,短时间内难以改变“黑板上演示技术、作业本上进行实作”的教学现状;再加上专业课教师少、文化课教师多(1:3的比例),课程设置难以避免文化课程多、专业课程少的现象。因此,无论是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训实作,还是农民工短期培训,都难以真正做到“学得很好”。

(四)关于“出得去”的问题。近几年学生和学员就业都采取由联办学校、联办企业推荐就业形式,或者由另外一些劳务公司(中介公司)帮助推荐就业的形式,学校对用工市场不了解,更没形成一套完善的就业(实习)服务管理体系,导致学生就业跟踪管理和维权服务跟不上,影响了“出口畅”,也给招生工作和其它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二、理性对待,认真分析,把握发展形势

针对上述问题,校行政一班人理性分析,认真研究,在深刻把握职教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认识到了加快我县职业教学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国家、省、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省、市出台了《三年职教攻坚方案》,县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具体明确“启动职业学校创省重”、“启动新校区建设”、“创合格职教中心”等工作。二是国家对中职学生助学金、学杂费补助政策在加大,为招生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条件。三是社会各界原有的“重普教、轻职教、重文化、轻技能”的观念在根本转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全校教职员工一致认识,职业技术学校

要发展,必须要重视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学生有出路,就会有更多的新生来,这样老师也就稳定了,老师人心也就稳定了,敬业奉献精神增强了,也就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三、抢抓机遇,对症下药,明确对策措施

在把握形势和机遇的基础上,针对查找出的主要问题,学校行政一班人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践活动。

(一)全力推进内部改革,实行专业部长负责制。学校按专业特点,分成四个专业部:旅游服装专业部、汽修机电专业部、计算机专业部、电子专业部,先通过民主推荐和校行政考核的方式确定了四个专业部长,实行专业部负责制。由专业部聘任班主任和专业课、文化课教师,实行双向选择,教师先登记意向性选择专业部,最后由专业部确定选聘谁,校行政予以指导和协调。此举充分调动了所有教职工积极性,教职工们更关爱学生了,专业部也为自己的壮大发展想方设法巩固现有学生和大力吸引新生,学生流失少了,招生情况也有望发生更好变化。同时,学校通过校务公开、阳光财务、预算支出、按计划运行等方式,进一步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强校际、校企合作。引进一些企业或实力强的职业学校到校投入,加强了专业设备设施建设,解决了学生(学员)实际操作难的问题。目前,学校已引入纬创集团到学校兴办了两个电子特色班,引进了企业理念、设备进行联合办学,既解决了学生“学习好”的问题,还确保了学生百分之百就业。同时,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进专业师资,力争专业课、文化课教师比例能达到3:1,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受专业教育,提高技能水平。

(三)加强实习和推荐就业工作。去年至今,学校先后派出5批20余人次教师带领学生外出实习(就业),对东部用工市场有了更多了解。在金融危机爆

发、沿海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情况下,学校也先后顺利推荐了400余名学生外出顶岗实习。通过这些努力,扭转了曾经出口不畅的局面,尽可能地把现有在校学生推荐外出“工学交替”,或者输送入“联办学校”学习,尽量腾出教室宿舍迎接“2+3”班学生入学。

抢抓职教攻坚机遇力促职教跨越发展 篇2

近年来,崇阳县水利局在崇阳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保障供水、安全防洪、改善生态的目标,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规范程序、科学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平安水利、民生水利、和谐水利建设,全面构建富有崇阳特色的现代水利,启动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供水、防洪、生态三大水网体系。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实施后,全县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思想到位,行动迅速,措施得力,顺利完成了中央扩大内需第一批投资计划中涉及我县的水利项目,正在积极实施第二批、第三批项目,全县水利建设进入投入增大、发展提速、改革深化的新阶段,水利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推进民生水利大发展

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解决好直接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是党的重托,群众的期盼,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条件、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等基本的水利需求为重点,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始终把民生水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近30亿元,实施完成一大批重点水利项目,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力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及河道整治工程,进一步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先后实施完成了长清崮头和章丘杜张、大站3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卧虎山水库、章丘垛庄水库和长清钓鱼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近期将全面开工建设。按照三年基本完成小病险水库加固任务的总体目标,已经对87座小型病险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正在实施3座,剩余36座将于明年全部完成;腊山分洪工程完成了玉符河左堤加固、腊山河至宋庄桥段河道应急疏浚,今年启动上游段2.1公里河道开挖,建设沿线配套建筑物,明年汛前实现腊山分洪道200秒立米流量贯通;实施完成了绣江河拦河闸枢纽改建、徒骇河营子闸改建、绣江河入清闸改建、徒骇河危桥改造等30多座河道控制建筑物改造建设工程,有效提高了大中型骨干河道防洪调控能力。此外,还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和国家南水北调济南段工程。近几年来,面对数次极端天气形成的暴雨洪水,我们科学调度、快速反应、精心组织、全力抢险,各类水库无一垮坝,重点河道无一决堤,既保证了工程安全度汛,又做到最大限度蓄水,取得了防汛抗洪与兴利蓄水双赢成果。

(二)大力实施水源工程和供水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完成卧虎山水库扩库增容、商河县清源湖水库、沙河故道平原水库等5项水源工程建设,增加蓄水能力4840万立方米。积极建设“多源互补”的城市原水供应体系,采取市场化方式融资1.96亿元实施完成东联供水工程(鹊山水库至济钢段),为缓解我县东部地区用水紧张局面,减少地下水开采,保持济南泉群持续喷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力实施节水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灌区管理水平。实施邢家渡、田山、陈孟圈、胡家岸等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垛庄水库山区水库灌区高效节水工程;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发挥节水灌溉精品园项目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先后完成节水灌溉项目14项,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多措并举搞好基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融资办水利的路子,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全县每年新打机井1000多眼、配套机井1000多眼、疏浚河道300多公里,建设塘坝、水池、水窖、小拦河坝等各类小型水源工程2000多处,为解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极大方便。

(四)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成效。在全面解决了我县历史在册的888个村、65.32万缺水人口吃水问题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探索“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的农村自来水建设模式。自2005年10月全面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以来,全县共完成投资8.5亿元,新建农村自来水工程600余处,使全县4571个村用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入村率达到了94.8%,入户率75%,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

(五)大力推进生态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对泉群持续喷涌的保障能力。结合新一轮城市规划“南控”战略的实施,以大流域为骨干,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南部山区1500平方公里泉域补给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和监督管理工作。先后实施完成了历城区仲宫、市中区十六里河、平阴县李沟、长清区大峰山等63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玉符河生态补源、锦阳川综合治理等10余条生态河道治理任务,总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多平方公里。通过大力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地表水置换地下水、水库回灌补源、封井保泉联合执法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构建起“封井限采、水源置换、综合节水、水源涵养、科学监控”的全方位综合保泉体系,为保障泉群自2003年以来的连续喷涌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增强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实现水利社会管理水平大提升

近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切实转变职能,规范水事行为,使我局的水行政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一)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坚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了城市供水水源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强了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管理,严格了取用水许可制度,初步建成了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启动实施了《济南市地表水水功能区划》。坚持水资源优化配置,努力构筑全方位城乡节水体系,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农业方面,积极推广农业节水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大力实施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工业方面,认真抓好企业水平衡测试,积极促进企业节水工艺创新和技术改造。管理方面,完成部分行业用水定额编制工作,初步建立起全县节水管理网络,积极开展了“节水型社区”、“节水型校园”、“节水型家庭”创建活动。

(二)率先实施水利综合执法,依法治水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坚持把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作为水利管理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先后修订出台了《济南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济南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济南市小清河管理办法》和《济南市邢家渡引黄灌区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律、法规;积极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重点水利建设和工程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立法调研活动,切实把各项水事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本着“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成立水政监察大队,整合水利执法资源,完善执法程序,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水利综合执法,并基本形成市、县(市)区、乡三级执法网络;建立水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水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积极开展河道管理、水保监督、封井保泉等专项执法行动,有力维护了正常的水事秩序。

(三)严格落实防汛抗旱制度,防汛抗旱工作扎实有效。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标准内洪水水库不垮坝、河道不决堤、内涝少成灾、城市保安全”的防汛目标,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要求,强化应急管理,依法有序防控,加强预测预报,科学调度决策,坚持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积极开展防汛抗旱工作,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抗灾减灾作用。一是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做好防汛抗旱责任制的落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二是不断修订完善防汛抗旱预案,把握工作主动权。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水情、雨情、旱情的预测预报工作,增强预报时效,提高预报精度,完善各项岗位责任制度。三是积极做好各类防汛料物储备。做到“备的足、调的出、用得上”,为全县安全度汛提供应急抢险物资保障。四是实施预案演练和培训,提高防汛实战能力。五是积极推进防汛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起信息共享、数据准确、反应灵敏、传输迅捷的防汛信息平台,提高科技支撑和保障能力。同时,积极抓好抗旱工作,针对旱情,加强水资源及时调度,强化节约用水,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做好抗旱物资储备,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提高抗旱能力和减灾效益。

三、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坚持党的建设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要举措来抓,有利地促进了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强化干部队伍、提高整体素质作为党建及各方面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重点围绕加强民主集中制、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廉洁勤政、提高执政能力等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教育、实践锻炼和规范管理,局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四个一”学习制度,确保时间、材料、人员、效果“四落实”,在全县市直机关率先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双承诺制,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党组织、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三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坚持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步”、“迎和谐全运、建美丽崇阳、机关当先锋”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深化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机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增强,职工文明素质和单位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营造和谐创业环境,出台了《干部职工学历教育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学专业、精业务,全局先后有26名同志在职取得博、硕士学位,12名同志成为市级以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余名德才兼备、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通过竞争上岗方式走上中层领导岗位。

(二)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配套制度,着力构建水利系统惩防体系,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出台实施了《济南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廉洁勤政规定》、《济南市水利局水利执法收费“十条禁令”》;进一步完善财务审批制度、公务接待审批制度、公务车辆管理办法等;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特别是加强对重点工程的监管和监督,认真贯彻落实招投标法,加大对水利工程招投标、施工、监理和设备器材采购等环节监督检查力度,全面实行工程合同、采购合同与廉政合同同签制度;积极搞好专项预防,邀请市纪委、监察局和市检察院自始至终参与到对腊山分洪、东联供水、邢家渡灌区节水改造等重点水利工程的全过程监督之中,保证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三)建设和谐水利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水利文化,通过搭建各种文化活动载体,营造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一是以活动凝聚人。坚持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党员科技明星”评选、文明处室流动红旗竞赛,争创省、市级“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党员先锋岗”以及“文明基层单位”、“文明工地”、“文明家庭”评选等群众性系列创建活动;组建水利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投身“捐资助学”、“爱心助残”、“迎全运会、创文明城”志愿服务行动以及“送温暖、献爱心”、“慈心一日捐”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和社区共建活动,联合进行防汛抢险演习,积极参与奥运圣火传递,不断延伸和拓展创建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弘扬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行业风范。二是以典型激励人。深入开展“我身边的一面旗”学教活动,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学先模、树目标、立足本职创佳绩”,用榜样的力量引领人、带动人。三是以文化升华人。经常性举办以宣传泉水文化、水利先模人物、职工先进事迹为主题的文艺汇演、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水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弘扬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向社会展现了良好的水利行业形象。

党的建设与“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既给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又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我们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以及“山东省文明机关”、“山东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山东省基层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四、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努力实现水利事业发展新超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济南水利工作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将牢牢抓住水利发展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水利工作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部署,使我县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提升水利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使全县水利工作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城乡水资源供给基本得到保障。以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和黄河为依托,加快构筑我县骨干调水网络,实现黄河水、长江水、当地地表水、地下水的联合优化配置,使我县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并逐步实现优水优用。二是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完成。2010年底,全部完成全县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三是节水型社会基本建立。到2020年实现节水灌溉率50%,农业用水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万元GDP耗水量下降到40立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城市和工业节水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四是全县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全面解决全县新增资源性和北部高氟水、苦咸水、缺水人口的饮水问题,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保证。五是水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加大南部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进度,实施泉域水源涵养工程,严格限制和有效控制泉域地下水开采,实现正常降水年泉水长年喷涌;根据水功能区划分,加大水质保护力度,使水质恶化状况得到有效遏制。

抢抓职教攻坚机遇力促职教跨越发展 篇3

一、审视镇情,寻找差距,科学判断基本形势

“十一五”期间,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农业结构不够优化,种植业比例偏高,林果业比例偏低,提高单方水效益较高的林果业比例和降低单方水效益低的粮食作物比例的任务较为繁重;二是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尤其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设施配套欠账大,供排水等设施显得尤为突出,城镇化水平低,农产品销售市场、专业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发育缓慢,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三是项目的支撑作用不够强劲,缺乏能够促进结构调整、带动产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大项目、好项目。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在新的发展阶段,永昌镇加快跨越式发展,也有诸多机遇和有力条件:从外部看,一是这次会议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市区提出的“2211”工程和 “4301”农业结构调整目标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二是近年来省、市、区出台的支持设施农业、大田节水、农产品加工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将为我们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特别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的实施,将会大大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促进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三是市区提出的打造金太阳园区至古浪连接园区的通道经济圈对我镇带动辐射作用较为明显。四是在羊下坝镇实施的武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项目将极大的辐射带动我镇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农民增收、城乡一体化发展。从内部看,一是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金武高速

公路的建设,将为我镇小城镇、劳务经济、二三产业、旅游、商贸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二是区上将白云、羊桐日光温室千亩园区列为全区20个重点支持的示范点片,为打造节水高效的日光温室园区提供了动力;三是我镇被列为全区重点发展的七个小城镇之一,将在基础设施、镇域经济方面带来政策机遇,推动我镇小城镇快速发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工作思路:“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贯彻市委实施“两大战略”和区委“1126”发展思路,按照 “12345”工作思路:突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节水增收”和“农业增效”两大目标,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培育壮大设施农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脱水蔬菜和劳务经济四大产业,在节水高效农业、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党的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五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凝心聚力促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确保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工农业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民纯收入等主要指标比2010年翻一番,通过努力,打造全区乃至全市金武一体化商贸流通的重要节点,建成全区有一定影响的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重点工作:

1、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中求突破。认真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做好用地、用水、用电协调服务工作,完成“十二五”期间区域内项目工程目标任务。加快水权制度改

革,抓好白云村高效节水农业示范点建设,扩大普及节水试点的成果,鼓励农民开展水权交易,积极培育水市场,以水权水价改革控减大田作物用水。加强生态治理和保护,完成通道绿化20公里,配套农田林网2000亩,实现工、农业园区的绿化全覆盖,推进村镇、机关、新农村示范点绿化工程,促进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

2、抢抓政策机遇,在项目建设中求突破。认真研究中央、省、市、区项目建设政策,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衔接,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有一批重大项目进入省、市、区计划盘子,以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重视民生水利,解决2万人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申报实施投资1000万元的山高、石碑等村7000亩土地整理项目、投资3000万元的年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年处理0.5万吨垃圾填埋项目、投资1000万元的镇区5公里道路建设项目;每年完成60公里U型渠道衬砌,力争在“十二五”末,完成80%以上的末级渠系配套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有3-5个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落户园区,培育壮大现有龙头企业,健全完善面粉加工、饲料加工、蔬菜精深加工等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从多层次、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

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中求突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以水定规模”的原则,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围绕一个目标(节水增收),突出三个重点(设施农业、特色制种和脱水蔬菜),力求实现“1221”目标(用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实现户均发展1亩棚(日光温室或养殖暖棚),2亩制种田(特色瓜菜

和玉米),户均2亩节水高效大田作物(脱水蔬菜和露地精细瓜菜),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压缩高耗水和低效益作物,提高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在种植业中的比重,提高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培育壮大脱水蔬菜等大田节水高效农业。到“十二五”末,设施农业新增7500亩(其中日光温室新增4500亩,暖棚养殖新增3000亩),累计达到1.2万亩;新增瓜菜制种 0.5万亩,累计制种面积达到2万亩;新增脱水油白菜1万亩,达到2万亩,夏秋比达到2:8,粮经比达到2:8,农业总产值达到3.32亿元,种、养、林比例达到49:50:1。

4、加快新农村建设,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求突破。坚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结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一是抓好试点创建。争取将发展前景广阔、群众基础好的和寨村、石碑村、山高村列为市、区级试点村,将羊桐、张英、烟下、水磨、刘沛等村作为镇上的试点,加大投入,集中扶持,建设一批产业支撑型、工业带动型、休闲娱乐型的新农村示范点。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围绕把永昌建设成为全区商贸流通重要节点的区域定位,结合“一路”(金武高速公路)、“一园”(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园)、“一区”(羊下坝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修编完成《永昌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并组织实施好规划,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休闲观光等现代服务业,使更多农民离开土地,从事非农产业,努力增加农民在二、三产业的收入。三是着力实施“双百”工程(100户商住二层住宅,100座日光温室)。抢抓昌泰路开通的机遇,逐步打破村组界限,实现联村百户,整体推进,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四是抓好环境卫生整治。抓好秸秆青(黄)贮工程,开展以“三清”、“四改”、“五化”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形成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五是加强农民培训。继续把农民培训作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及新农村建设的工程性措施来抓,围绕设施农业、制种业、大田节水等特色产业,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使科技武装起来的农民真正成为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排头兵。

5、着力改善民生,在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求突破。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结合区上的实事工作安排,每年集中办理一批事关民生的实事好事。按照“一册明、一折

通”的改革方式,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抓好教育布局调整、校舍安全改造等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抓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视卫生院建设,新建改造一批村卫生所(室),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落实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的建设任务,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抓好镇“文化中心”、村“文化大院”的建设,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6、加强党建工作,在基层组织建设中求突破。按照“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完善机制、增强活力、推动发展”的思路,突出抓好“创先争优”活动、村级班子建设、阵地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一是解放思想抓落实。着力破除保守封闭、小富即安的观念,敢于冲破传统思维模式,跳出永昌看永昌,实施赶超战略,努力缩小与兄弟乡镇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差距。

二是强化宣传抓落实。将“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目标作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人心、加快发展的进军号角,形成强大的思想合力,把推动发展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是转变作风抓落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大治庸治懒的力度,以扎实过硬的工作作风保证工作落实。

上一篇:电视剧《庆余年》观后感精选作文下一篇:关于消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