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作品

2025-0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莎士比亚的作品

莎士比亚的作品 篇1

威廉·莎士比亚

很快莎士比亚从传统风格转向他自己的特点。《理查三世》开幕时的独白开创了中世纪戏剧中的邪恶角色。同时,理查生动的充满自我意识的独白延续到莎士比亚成熟期剧作中的自言自语。没有单独一个剧本标志着从传统风格到自由风格的转换,莎士比亚的整个写作生涯中综合了这两种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这种混合风格最好的诠释。到1590年代中期创作《罗密欧和朱丽叶》、《理查二世》和《仲夏夜之梦》时期,莎士比亚开始用更自然的文字写作。他渐渐将他的隐喻和象征转为剧情发展的需要。莎士比亚惯用的诗的形式是无韵诗,同时结合抑扬格五音步。实际上,这意味着他的诗通常是不押韵的,每行有10个音节,在朗读时每第二个音节为重音。他早期作品的无韵诗和后期作品有很大区别。诗句经常很优美,但是句子倾向于开始、停顿、并结束在行尾,这样有可能导致枯燥。当莎士比亚精通传统的无韵诗后,他开始打断和改变规律。这项技巧在《朱利叶斯·凯撒》和《哈姆雷特》等剧本的诗文中释放出新的力量和灵活性。

《哈姆雷特》之后,莎士比亚的文风变化更多,尤其是后期悲剧中更富有感情的段落。英国文学评论家安德鲁·塞西尔·布拉德利将这种风格描述为“更紧凑、明快、富有变化,并且在结构上比较不规则,往往错综复杂或者省略”。在他创作生涯后期,莎士比亚采用了很多技巧来达到这些效果,其中包括跨行连续、不规则停顿和结束、以及句子结构和长度极度变化。完整地理解意思对听众是挑战。后期的传奇剧,情节及时而出人意料地变换,创造了一种末期的诗风,其特点是长短句互相综合、分句排列在一起、主语和宾语倒转、词语省略,产生了自然的效果。

莎士比亚诗文的特征和剧院实际效果有关。象那个时代所有的剧作家一样,莎士比亚将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和拉斐尔·霍林斯赫德等创作的故事戏剧化。他改编了每一个情节来创造出几个观众注意的中心,同时向观众展示尽可能多的故事片段。设计的特点保证了莎士比亚的剧作能够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剪裁、宽松地诠释,而不会丢失核心剧情。当莎士比亚的技巧提高后,他赋予角色更清晰和更富有变化的动机以及说话时独一无二的风格。然而,后期的作品中他保留了前期风格的特点。在后期的传奇剧中,他故意转回到更虚假的风格,这种风格着重了剧院的效果。

莎士比亚创作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认为戏剧是反映人生的一面镜子。

第二,追求自然的表演理论,认为演剧要真实,切忌过火。

第三,情节生动丰富,一个剧里常有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线索,悲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

第四,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

莎士比亚的作品 篇2

1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遣词特色

传统文学创作者在确立职业生涯前, 是需要接受专业正规的教育以及写作的训练。从莎士比亚生活经历分析, 其早年生活中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非常短暂。但不可否认的是, 从其创作的作品中显现出文学天赋。据研究者统计, 莎翁作品中的英语词汇量超过1万6千个, 远远多于常用英语词汇的数量。且他对语言词汇的运用和语境的营造更是独具匠心。词性选择依据人们的体会而发生改变, 打破常规的方法, 显现出生动形象的内涵。譬如“which the false man does easy” (Macbeth, ii, III) 中“does”的修饰语为“easy”, 是形容词副词化体现。“it”被“its”所代替。“It hath it original from much grief.” (Henry IV, Part 2, i, II) 和“grace me no grace, nor uncle me no uncle” (Richard I I, ii, III) 中“uncle”以及“grace”同时具备动宾意义和动词效果, 是状态和过程的有效结合体。既简单生动, 同时从戏剧表现角度上分析, 更适合实时性的表演, 既有内涵又言简意赅。在作品创作过程中, 莎士比亚给予原有词汇以新的生命力, 进而表达更丰富的含义。譬如“For Brutus, as you know, was Caesar’s angel.” (Julius Caesar, iii, II) 中“angel”不只是人们传统理解意义上的“天使”, 同时还具备着“a decent person”以及“a bosom friend”等两层意义。

与上述介绍相比较, 莎翁作品中对于语言词汇使用的更大魅力体现在其能够根据创作需要而赋予词汇以个人思想内涵, 具有不可复制性。在文学创作中, 常会根据语境以及情节的需要, 创造极具个人色彩的词汇, 显现出独特性, 也展示出莎翁丰富并具有天分的语言创造力。其影响不仅仅是体现在文学发展, 对于英语语言学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广泛的, 其灵感来源是莎翁的拉丁语素养。譬如“These things, indeed, you have articulated, proclaim‘d at market crosses, read in churches.” (Henry I V, Part 1, v, I) 中词汇“articulate”即是由拉丁词汇“articulus”演变而来。莎翁在创作中从其他类语言中获取创作动力, 客观上丰富英语词汇。譬如“Yet here she is al low‘d her virgin crants, her maiden strew ments, and the bringing ho me of bell and burial” (Hamlet, v, I) 中“crant”的释义为, “花环般美丽的少女”, 而其原意是丹麦语中的“花环”。

2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结构以及修辞特色

文学的表达是通过语言作为展示媒介, 语言的运用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词汇和单词的选择和使用, 另一种是句法结构组合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句子。莎士比亚在创作过程中, 喜欢选用双重结构进行文学创作, 其中包括双重前置词、双重否定以双重修辞等形式。于与现代英语相比较, 其双重否定并不是侧重于表现非常强烈绝对否定含义。譬如“Nor do not saw the air too much with your hand” (Hamlet, iii, II) 表现出双重否定含义效果, “The scene w herein we play in” (A s You Like I t, ii, VII) 体现了双重前置词的作用。“How much more elder art thou than thy looks!” (The Merchant of Venice, iv, I) 和“with the most boldest and best heart s of Rome” (Julius Caesar, ii, I) 。用双重修辞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以形容词的比较级以及最高级形式展示。并且, 在其作品中发现很多不规则结构句子的以应用。譬如“With a bare bodkin?Who would these fardels bear, to grunt and sweat under a weary life, but that the read of something after death” (Hamlet, iii, I) 表达意思为“Who would do if not for”。“He waived indifferently twist doing them neither good nor harm.” (Coriolanus, ii, II) 中“both and”由“Neither nor”替代。“Smells wooingly here:no jutty, frieze, buttress, nor coign of vantage, but this bird” (Macbeth, i, IV) 中“neither nor”由“no nor but”替代。

一个作家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可以通过其对语言修辞把握能力进行衡量, 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 莎士比亚绝对是天赋异禀。不仅是体现在其在文学创作中修辞手法大胆并高频率的展示, 同时也是表现在对修辞内容的全局驾驭能力和多样化运用。并且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有严格的约束规范, 譬如经典名句“Not that I lived Caesarless, but that I loved Rome more.”在创作中莎翁还会多次运用反复、并列、交错、倒装以及连珠方式。考虑语言音韵效果, 如押头韵、元、辅音押韵等。反复手法包括结句反复以及间隔反复等, 还有比喻、拟人以及双关等手法。通过不同修辞手法的交叉使用, 使作品表现形式日趋完美。

3 从伊丽莎白时代和早期现代英语的发展看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特色

文学发展从广义角度分析显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以及地域性特点, 莎士比亚所处的生活年代背景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 其也是英国强盛时期的代表。在此之中呈现出两对重要因素的相互作用, 即为历史学和文学史之间的交融互动, 以及相应的影响促进。莎翁所处的时代既是西方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 同时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变革时期。此时文学创作研究方向转向西方古典文学, 以人本主义为研究契机点, 并趋向于多元化模式的创作。无疑莎翁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并且也是成就最高的一代文学宗师。当时戏剧社会化普及也客观上促进了戏剧创作如火如荼的开展。莎士比亚作品中人物内在的精深剖解以及语言特色的多样化运用, 使得文学语言的使用不仅是创作的媒介, 而是已经融入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的内涵之中, 具备着鲜明时代特点。从马哲角度分析, 一个人的社会属性离不开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包括文化的影响、环境的熏陶以及个人思想成长过程以及当时的哲学氛围。同样的道理可以延伸到文学领域中, 并且文学的发展也可以反作用于文化的进步。既有共性的体现, 同时也具备着特性的表现。

下面从语言学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代, 正是英国英语由传统的中古英语向近现代英语变革。所以既有继承又有发扬, 也是现代英语雏形确立时期, 并且受到当时时代环境因素的影响。所有这些元素均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显现出来, 或者莎氏作品中有很多革新的内容也正能够和其所生活的时代相映衬。外在表现是创新性的语言完善与创作与传统文学风格迥异的作品。一方面语言的改变为文学注入新的活力, 另一方面文学的发展又会促使语言学进行相应的改良, 进而产生良性循环效应。当然现代人对于莎士比亚作品理解会产生差异化现象, 譬如两个时代英语发音的差异, 表现在押韵理解的认知障碍。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 英语元音发生着重大变化, 也是由于英语在世界性的普及, 最终促使英语口音多元化发展。以现代英语学方式研究,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许多押韵元音相当于现在的半元音。譬如“prove”以及“love”, 并在语言修辞中有所体现, “If reasons were 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 I would give no man a reason upon compulsion.” (Henry I V, P art 1, ii, IV) 中“reason”和“blackberries”形成语义双关, 并且“raisin”和“reason”发音类似, 故此表达出二者兼备的含义。现在英语中很少会出现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缩略形式。譬如“answer’d”现在已经不用了。当时对于词法句型使用要求宽泛, “That is deceivable”中“deceivable”释义为“deceptive”, 其指代性不明确, 如“ot her”即可用于单数形式, 也可以理解为复数形式。“that”可以和“in that”、“so that”通用, 也可以表现出“when”以及“why”等含义。而现代英语的要求更加严格, 已经不能采用此种表达方式。

4 莎士比亚以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对英语语言及文学发展的影响

英国文学发展史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进程, 即为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中的“莎士比亚时代”, 以此为命名是因为莎士比亚是当时文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此过程也是英国文学发展的革新时代。不仅是体现在文学的发展, 也是通过文学作为媒介极大的影响了现代英语的发展。文学是依托于语言表达的艺术, 同时也是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现在很多常用的英语词汇是莎士比亚最先使用并推广的。譬如“accused”、“fashionable”、“cold-blooded”、“mimic”、“obsequiously”等。现代英语中很多谚语, 相当于我国的成语或文言名句, 均是由莎士比亚文学延伸而来。如“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生存还是死亡, 这是个问题”等, 不仅体现出文学的内涵, 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哲理。因为莎士比亚文学的重要影响, 才使得其作品既有非常高的文学研究价值, 同时也是珍贵的语言学研究材料。很难想象, 如果没有莎士比亚的出现, 现在的文学将会是什么样。同时也是因为英语的广泛流行, 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文学的后续发展。很多大师级文学家, 正是受到莎士比亚文学启蒙, 进而创造出新的文学高峰。可以毫不夸张的讲, 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坛的重要性, 相当于我国最经典长篇小说《红楼梦》对我国文学发展所起到的作用。莎士比亚作品已经跨越语言范畴和时代的间隔, 长久不衰的被世界文学爱好者所推崇, 变成世界文学瑰宝, 以及人类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组成, 至今影响力不退。

5 结束语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举足轻重的文坛巨匠, 也是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其创作的作品, 无论是戏剧还是诗歌, 均是文学作品中奇葩, 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其作品的研究和热爱持续并升温。如果从创作角度分析, 莎翁作品中最大艺术魅力体现在其语言特色的运用, 同时也蕴含其所在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此时为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开展, 世界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也是英国最强盛、最繁荣的时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 文学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内涵, 同时也会对语言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莎士比亚无论是从语言的使用, 修辞手法的运用, 以及对英语语言进行革新式创新等方面, 均走在时代前沿, 也是现代英语发展和完善的伟大先驱, 所有这一切的贡献, 均体现在莎翁作品中极具个性色彩赋予创新性的语言特色之中。现在英语使用中, 也深刻的体现出莎士比亚文学的内涵。同时其作品的文学性也深远的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发展, 启蒙着许多文学大师的创作。

参考文献

[1]肖学农.浅析莎士比亚喜剧的语言特色[J].长城, 2010 (12) .

[2]郝家荣.以莎士比亚作品为例分析戏剧的语言特点[J].时代文学 (下半月) , 2009 (11) .

[3]杨勇.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特点[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5) .

[4]李伟民.莎士比亚语言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信息, 2002 (4) .

浅析莎士比亚作品及渗透的道德观 篇3

关键词:莎士比亚;文学;道德;渗透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因为他的文学作品具有特殊的魅力,悲喜交融的剧情引人入胜,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使他有了享誉世界的赞扬,在他的作品中,四大悲剧中的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被人们所熟知,他以爱情为主题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被视为经典,大多数的文学家都不遗余力地赞扬并研究他的作品,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被世人传唱,被各个时代的文学评论家推崇,这些影响并不是偶然造成的,正如著名的戏剧家本·琼斯说:“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

在他的作品中,不乏有渗透道德的题材,甚至可以说莎士比亚一直以文学为阵地对人们的道德进行着说教,他通过个性鲜明的主人公,通过强大的文学力量不断地将道德观渗透在作品中,正如他在作品中说的那样:无论一个人的天赋如何优异,外表或内心如何美好,也必须在他们德性的光辉照耀到他人身上发生了热力,再由感受他的热力的人把那热力反射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会体会到他本身的价值的存在。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莎士比亚写作的背景以及莎士比亚的代表著作来发现这种道德观的渗透,它是一个善于用感情和思想写作的伟大人物,所以他作品中的道德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莎士比亚本人身上的“德性”光辉。

一、莎士比亚的写作背景

莎士比亚的早期创作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逐渐形成,对人文主义思想充满信心的莎士比亚在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是对人文理想的赞美,歌颂爱情、肯定个性解放,倡导了一种仁慈、博爱的道德观,文艺复兴成就了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就了文艺复兴。

在17世纪,社会矛盾激化,莎士比亚的写作风格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了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对贵族的腐朽、对利己主义、对当时金钱观都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以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为代表作,他在试图引导人们建立一种理想的道德社会,这也是人文主义与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社会发生碰撞的结果。

在此以后,莎士比亚有了人文主义与现实社会无法调和的认识,当人无法用行动调和这种矛盾时,只有用精神来创作才能带来一些慰藉,于是他开始转向描写一种自己创造的理想社会,充满了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暴风雨》为代表作,虽然他这一时期的作品逃离了现实,但是他的理想世界中仍然在坚持他认为正确的一种道德观。

二、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及渗透的道德观

莎士比亚作品中的道德观可以从他塑造的主人公以及作品的重要组成因素体现出来,我们可以对作品主人公进行研究,从而寻找莎士比亚倡导的精神。

1.《罗密欧和朱丽叶》。在罗密欧和朱丽叶追求爱情的过程中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对当时社会畸形道德的批判,这部作品宣扬了用于逃离封建思想束缚,摆脱对人性的无情禁锢,批判禁欲主义,倡导自由恋爱的人文主义思想。

2.《威尼斯商人》。这部作品是一部极具讽刺性质的喜剧,塑造了主人公夏洛克这个心胸狭窄、唯利是图的高利贷者,在批判骯脏的金钱道德的同时,赞颂了爱情和友谊,对见义勇为,嫉恶如仇进行了肯定,同时也塑造了鲍西娅这个女性觉醒的代表人物,也体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思想的追求。

3.《裘力斯·恺撒》。这是莎士比亚一部较著名的历史剧,主人公凯撒身上的勇气能使读者在阅读中一次次折服,这部作品从主人公身上体现了一种崇高的价值观,在主人公眼中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只有对自己希望与信念的追求,这种道德观念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4.《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在道德中挣扎,他面前的君王是他的继父,也是杀死他父亲的仇人,此时简单的说教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坚持什么样的正义是哈姆雷特在考虑的问题,在弑君与为父报仇之间抉择下,哈姆雷特选择了作为“动乱”的引发者,而他这种选择在现在看来就是正义的化身,是坚持伦理道德的行为。

总之,莎士比亚的道德观受到当时所处的时代与背景很大影响,并从作品中渗透与表达出来,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可以对莎士比亚以及当时社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肖四新.论莎士比亚的信仰[J].戏剧,1997,(1).

莎士比亚作品经典语录精选 篇4

言贵简洁。——《哈姆雷特》

8、There are more things in heaven and earth, Horatio, than are dreamt of in your philosophy. (Hamlet 1.5)

在这天地间有许多事情是人类哲学所不能解释的。——《哈姆雷特》

9、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 (Hamlet 2.2)

世上之事物本无善恶之分,思想使然。——《哈姆雷特》

10、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Hamlet 3.1)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雷特》

11、it is excellent to have a giant’s strength; but it is tyrannous to use it like a giant. (Measure for Measure 2.1)

有巨人的力量固然好,但像巨人那样滥用力量就是一种残暴行为。——《一报还一报》

12、Beauty provoke the thieves sooner than gold. (As You Like It, 1.3)

美貌比金银更容易引起歹心。——《皆大欢喜》

13、Sweet are the uses of adversity. (As You Like It, 2.1)

莎士比亚的优美句子 篇5

1、人们有时可以支配他们自己的命运;要是我们受制于人,亲爱的勃鲁托斯,那错误并不在我们的命运,而在我们自己。--《裘力斯·凯撒》

2、那些已经过去的美绩,一转眼间就会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只有继续不断的前进,才可以使荣名永垂不朽。--莎士比亚名言

3、充实的思想不在于言语的富丽,它引以自傲的是内容,不是虚饰。--《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4、命运加在人们头上的,人们只得忍受。遇到逆风逆水,要想抗拒是无济于事的。--《亨利六世下篇》

5、赞美倘从被赞美自己的嘴里发出,是会减去赞美的价值的;从敌人嘴里发出的赞美才是真正的光荣。

6、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他一味对镜自赏,自吹自擂,遇事只顾浮夸失实,到头来只是事事落空而已。

7、真正的希望如飞翔的燕子那样快;有了希望,君王可以成神明,平民可以成君王。--《理查三世》

8、爱情里面要是搀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

9、虚荣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

10、虚名是一个**的奴隶,在每一座墓碑上说着谀媚的诳话,倒是在默默无言的一荒土之下,往往埋葬着忠臣义士的骸骨。--莎士比亚名言

11、恋爱的人去赴他情人的约会,像一个放学归来的儿童;可是当他和情人分别的时候,却像上学去一般满脸懊丧。

12、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

13、月亮明亮的时候,我们就照不见灯光。小小的荣耀也正是这样给更大的光荣所掩。

14、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莎士比亚经典语录

15、人们在被命运眷宠的时候,勇、怯、强、弱、智、愚、贤、不肖,都看不出什么分别来:可是一旦为幸运所抛弃,开始涉历惊涛骇浪的时候,就好像有一把有力的大扇子,把他们扇开了,柔弱无用的都被扇去,有毅力、有操守的却会卓立不动。--莎士比亚经典语录

16、有德必有勇,正直的人决不胆怯。

17、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时候,有多少轻如一叶的小舟,敢在宁谧的海面上行驶,和那些载重的大船并驾齐驱!可是一等到风涛怒作的时候,你就可以看见那坚固的大船像一匹凌空的天马,从如山的雪浪里腾跃疾进;那凭着自己单薄脆弱的船身,便想和有力者竟胜的不自量力的小舟呢,不是逃进港口,便是葬身在海神的腹中。--《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18、生命是每一个人所重视的;可是高贵的人重视荣誉远过于生命。

19、闪光的不全是黄金。--《威尼斯商人》

20、最有把握的希望,往往结果终于失望;最少希望的事情,反会出人意外地成功。--《终成眷属》

21、名誉是一种无聊的最靠不住的随意赏赐;往往得来全不凭功德,失去又不是咎由自取。

22、魔鬼为了陷害我们起见,往往故意向我们说真话,在小事情上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我们在重要的关头便会堕入他的圈套。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做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倘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

23、疑惑足以败事。一个人往往因为遇事畏缩的原故,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24、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

25、名誉是一件无聊的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

26、荣誉不过是一块铭旌。

27、新的火焰可以把旧的火焰扑灭;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减轻。

28、“爱”永远像真理昭彰,“淫”却永远骗人说谎。

29、读书可以帮助你忘记你的悲哀。--《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30、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更显出他的可爱。

31、“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设法叫它冷却。让它任意着,那它就要把一颗心烧焦。

32、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33、爱,可以创造奇迹。被摧毁的爱,一旦重新修建好,就比原来更宏伟,更美,更顽强。--莎士比亚经典语录

34、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35、爱情是生命的火花,友谊的升华,心灵的吻合。如果说人类的感情能区分等级,那么爱情该是属于最高的一级。

36、我的荣誉就是我的生命,二者互相结为一体。取去我的荣誉,我的生命也就不再存在。

37、如果丑陋的人偏想要别人称赞他美,跛脚的人偏想表现矫健,那么原来引起我们同情的不幸情况又会引起我们的讥笑了。--《约瑟夫·安德路斯》

38、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方法,可以从一个人的脸上探察他的居心。

39、一个人的临死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一般,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到了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的话决不会白费,因为真理往往是在痛苦呻吟中说出来的。一个从此以后不再说话的人,他的意见总是比那些少年浮华之徒的甘言巧辩能被人听取。正像垂暮的斜阳曲终的余奏和最后一口啜下的美酒留给人们最温馨的回忆一样,一个人的结局也总是比他生前的一切格外受人注目。--莎士比亚名言

40、无瑕的名誉是世间最纯粹的珍宝。失去了名誉,人类不过是一些镀金的粪土,染色的泥块。

41、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经典语录

42、起先的冷淡,将会使以后的恋爱更加热烈;她要是向你假意生滇,那不是因为她讨厌你,而是因为她希望你更加爱她。

43、习惯简直有一种改变气质的神奇力量,它可以使魔鬼主宰人类的灵魂,也可以把他们从人们的心里驱逐出去。

44、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

45、无论一个人的天赋如何优异,外表或内心如何美好,也必须在他们德性的光辉照耀到他人身上发生了热力,再由感受他的热力的人把那热力反射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会体会到他本身的价值的存在。

46、爱之为物,本是火的精华,空灵、倏忽、飘洒,并非重浊而下沉,却是轻清上浮而欲化。--《维纳斯与阿都尼》

47、多少事情因为逢到有利的环境,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博得一声恰当的赞赏。

48、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49、不要给百合花镀金,画蛇添足。

50、死是可怕的。耻辱的生命是尤其可恼的。

51、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没有欣赏的人,乌鸦的歌声也就和云雀一样。要是夜莺在白天杂在聒噪里歌唱,人家绝不以为它比鹪鹩唱得更美。

52、爱的力量是和平,从不顾理性、成规和荣辱,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对化作甜蜜。--《情女怨》

53、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的羽翼。--《亨利六世第二部》

54、爱情的野心使人倍受痛苦。

55、一个本领超群的人,必须在一群劲敌之前,方才能够显出他的不同凡俗的身手。--《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

56、爱情,它会随着全身的血液,像思想一般迅速通过了五官四肢,使每一个器官发挥双倍的效能:它使眼睛增加一重明亮,恋人眼中的光芒可以使猛鹰眩目;恋人的耳朵听得出最微细的声音,任何鬼祟的奸谋都逃不过他的知觉;恋人的感觉比戴壳蜗牛的触角还要微妙灵敏;恋人的舌头使善于辨味的巴邱斯--希腊酒神--显得迟钝。

57、他赏了你钱,所以他是好人;有了拍马的人,自然就有爱拍马的人。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

58、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像天使!论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雷特》

59、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

60、爱情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恋人的眼中有它净化了的火星;恋人的眼泪是它激起的波涛。它又是最智慧的疯狂,哽喉的苦味,沁舌的蜜糖。

61、人们要是能趁着高潮一往直前,一定可以功成名就。《裘力斯·恺撒》--莎士比亚名言

62、生命是一支织梭。

63、把名誉从我身上拿走,我的生命也就完了。--莎士比亚

64、一个真实的灵魂,你越是对他**,他越是不会受损。

65、要是我失去了我的荣誉,就是失去了我自己。

66、对自己不信任,还会信任什么真理。

67、爱好虚荣的人,把一件富丽的外衣遮掩着一件丑陋的内衣。

68、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

69、爱比杀人重罪更难隐藏;爱情的黑夜有中午的阳光。--莎士比亚经典语录

70、我没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当我能够看见的时候,我也会失足颠仆,我们往往因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却能对我们有益。

71、爱情的鲜艳的容色和热烈的心,也会因困苦而起了变化。

72、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了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在一切怪事中,人们的贪生怕死就是一件最奇怪的事情。

73、没有比正直更富的遗产。

74、最可耻的,却是那些袭父祖的余荫,不知绍述先知,一味妄自尊大的人。最好的光荣应该来自我们自己的行动,而不是倚恃家门。--莎士比亚经典语录

75、狮子把温和的目光投到什么人的身上?决不能投向攘夺它的窟穴的野兽身上。森林中的大熊舔什么人的手?决不能舔那当面杀害小熊的敌人的手。谁能躲过暗藏的毒蛇的利齿?决不是那将脚放在蛇背上的人。最微小的虫蚁儿还知道避开它的脚,驯良的鸽子为了保护幼雏也要反啄几口。

76、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办法叫它冷却。让它任意着,那就要把一颗心烧焦。

77、行为胜于雄辩,愚人的眼睛是比他们的耳朵聪明得多的。

78、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

79、你甜蜜的爱,就是珍宝,我不屑把处境跟帝王对调。

80、忠诚的爱情充溢在我的心里,我无法估计自己享有的财富。

81、法律也是一样,因为从不施行的缘故,变成了毫无效力的东西,胆大妄为的人,可以把它姿意玩弄;正像婴孩殴打他的保姆一样,法纪完全荡然扫地了。

82、正像太阳会从乌云中探出头来一样,布衣粗服,可以格外显出一个人的正直。--莎士比亚名言

83、无论男人女人,名誉是他们灵魂里面最切身的珍宝。

84、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85、凡事木已成舟便无法挽回;人们往往做事不加考虑,事后却有闲空去思索追悔。--莎士比亚名言

86、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要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87、不要只因一次失败,就放弃你原来决心想达到的目的豁达者长寿。

88、我不能把利益放在荣誉的前面,我的荣誉是比利益更重要的。--莎士比亚经典语录

89、希望是恋人们唯一的凭藉。--《维洛那二绅士》

90、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躁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91、要是你做了狮子,狐狸会来欺骗你:要是你做了羔羊,狐狸会来吃了你;要是你做了狐狸,万一骗子向你告发,狮子会对你起疑心;要是你做了骗子,你的愚蠢将使你受苦,而且你也不免做豺狼的一顿早餐……

92、当我估量到生命中所有的忧愁的时候,我就觉得生命是不值得留恋的;可是名誉是我所要传给我的后人的,它是我唯一关心的事物。

93、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间会成全一切。凡事开始最难,然而更难的是何以善终。

94、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就要受它的玩弄。--《奥赛罗》

95、真正的智者是不会自称自赞的。--《无事生非》

96、要一个骄傲的人看清他自己的嘴脸,只有用别人的骄傲给他做镜子;倘若向他卑躬屈膝,不过添长了他的气焰,徒然自取其辱。

97、爱情不过是一种疯。--莎士比亚名言

梁实秋与莎士比亚作品翻译 篇6

一、深厚的文学造诣

梁实秋生于北京,祖籍浙江余杭,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堂,求学期间他刻苦认真,博览群书,并开始尝试文学写作和翻译训练。清华学堂当时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教育教学完全采用美国式的西方教育方法,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尤其强调英文教学,各类课程比如英文、写作、数学、物理、生物、社会学、政治学等统统使用的是直接由美国出版的教科书,并且一律使用英语进行讲授。在清华学习期间,林语堂先生曾担任过梁实秋的英文教师,对他给予了英文学习上的悉心指导。由于清华学堂普遍强调英文课程的考核,对于汉语、历史和修辞等课程一般要求不太严格,所以很多学生都注重于英文课程而轻视中文课程的学习,但是,梁实秋却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不但如饥似渴地吸收和掌握西方的文化知识,而且全神贯注地阅读和研究中国的古典文学,在各个方面都不曾掉以轻心和松懈懒惰,以追求全面的知识积累和素质发展。1920年9月,他尝试翻译的名为《药商的妻》的首篇小说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由此开始了毕其一生奋斗的文学翻译生涯。

1923年8月,自清华毕业后,梁实秋赴美留学专攻欧美文学研究。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他深受新人文主义者思想家白璧德的重要影响。白璧德是哈佛大学比较文学教授、知名美国文学批评家,著有《卢梭与浪漫主义》等代表作,其认为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过于强调实际生活“物的原则”而损害了人文艺术的“人的原则”,崇尚人的道德想象和本源理念回归,反对功利主义的审美观,这些思想对梁实秋的人文学术观影响颇深,比如1926年他在《晨报副镌》上发表了《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一文,认为中国的新文学存在浪漫主义的混乱倾向,提议在理性指引下应从普遍的人性出发开展恰当的文学创作。回国之后,梁实秋曾在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任教。在青岛期间,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梁实秋将很多时间都用于阅读和了解中国的古典文集之上。为此,他曾经制订过一个非常庞大的读书计划,其中就将《资治通鉴》、《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等书籍列为首位。比如在阅读《资治通鉴》时,他不但对之进行了重点的“圈读”,而且对之增加了必要的“批注”;在阅读《十三经注疏》时,整部书籍全部被他“圈读”了个“体无完肤”,而且很多都是在厕所里一丝不苟读完的;一部仇兆鳌编撰的《杜诗详注》伴随了他很长时间,几乎都被他翻烂了。所以,梁实秋对于这些卷帙浩繁的典籍是下了真功夫的,连他后来都自述说“置于厕内,虽云不敬,但逐日浏览,稍得大意,亦获益不浅”;“在厕内看书,在枕上看书,是我的毛病,积习难除,不足为训。”[1]94

正是凭着渊博的西方文化知识以及深厚的国文造诣水准,梁实秋在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中,委婉生动地将其内容原汁原味地陈述和表达出来,为人们树立了西方文学作品翻译的一个重要标杆。

二、浓郁的莎翁情愫

莎士比亚对中国戏剧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介绍,莎士比亚的名字进入了中国。之后,清末思想家严复、梁启超分别于1894年和1902年,鲁迅于1907年在各自的译作中提及过莎士比亚。

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娴熟的英文水准,梁实秋对于莎士比亚的作品从最初的浅尝辄止到最后的顶礼膜拜,他深深为沙翁撰写的这些伟大和经典的优秀作品而心潮澎湃,决心用自己的一支笔将其翻译成中文,介绍给广大急需受到世界优秀文化典籍心灵浸染和洗涤的中国民众。

梁实秋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始于20世纪30年代抗战之前,当时他在青岛大学担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1930年底,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即“美国庚款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以胡适、张准为正副委员长的编译委员会,聘请徐志摩、陈寅恪、闻一多、梁实秋等组成编译委员会,“选择在世界文化史上曾发生重大影响之科学、哲学、文学等名著,聘请能手次第翻译出版”,以向中国民众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和文史哲学方面的优秀著作。编译委员会成立后,胡适拟订了一项计划,预备成立由闻一多担任主任,包括徐志摩、梁实秋、陈源等五人的莎士比亚全集翻译委员会,并在给梁实秋的信中明确指出:“我主张先由一多、志摩试译韵文体,另由你(指梁实秋)和通伯(指陈源)试译散文体。”[2]86对于这项工作,闻一多等起初都非常热心,制订了初步的分工计划,但是由于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混乱时局,大多数成员都没有按照原先计划开展工作,特别是1931年11月徐志摩意外撒手人寰后,翻译人手更显得极为缺乏,因此莎翁作品合译计划根本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尽管梁实秋起初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认识较为局限,仅在求学时阅读过《麦克白》、《亨利四世》等若干剧本,但他敏锐地认为翻译莎翁作品实属意义非凡之大事,再加上受到胡适的热心倡导和支持,他最后决心自己独立完成这项工作,由此开始了其一生当中最为人所钦佩景仰的规模浩大的翻译事业。

在青岛大学期间,作为“英国文学史”、“文艺批评”等课程的骨干教员,梁实秋工作十分忙碌,但他仍然特别醉心于翻译工作,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事实上,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绝对算是一件苦差事,这是由于一方面莎翁的作品全部采用古英文写作,很难让人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梁实秋的翻译工作属于独立完成,量大面广,完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还得考虑养家糊口的现实问题。关于莎士比亚原文的难度,有人曾向梁实秋抱怨说根本看不懂,为此他风趣幽默地说:“如果人们能够轻易看得懂的话,那就不是莎士比亚了。”在翻译过程中,包括父亲、妻子等在内的家人给予了梁实秋翻译工作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比如梁实秋的父亲曾叮嘱过他,“无论如何,都要翻译完莎士比亚”;梁实秋的贤惠妻子每当他翻译完一段文稿,就用中国古老的纳鞋底锥子在该文稿纸边上打洞钻孔,然后使用针线将其缝成线装书的式样,以此形成了宏富博深的翻译文稿汇本。

三、非凡的成就影响

自20世纪30年代起,梁实秋在教学之余默默耕耘,以每年大约两部的翻译速度,到抗战前夕合计完成了八部莎翁戏剧作品,其中悲剧、喜剧各四部。1936年,商务印书馆开始出版梁实秋翻译的莎剧作品,到1939年,其相继出版了《哈姆雷特》、《李尔王》、《威尼斯商人》、《暴风雨》等合计八部作品。到1967年,梁实秋独立翻译完成的四十卷《莎士比亚全集》在台湾出版,总计剧本三十七册,诗三册,这是中国第一部《莎士比亚全集》,前后历时近四十年。梁实秋因此也成为中国全面、系统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第一人,对中国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3]119。此外,梁实秋还出版了《英国文学史》、《英国文学选》等论文集,对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而独到的推介述评,其莎评是中国莎评史上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值得人们珍视的宝贵财富,因为对于梁实秋莎评的聚焦关注,不但有助于人们思考和探讨他缘何衷心莎士比亚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而且可以展示莎士比亚在20世纪初期中国混乱社会现实条件下一个学者那里的存在状态与命运礼遇。

此外,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为人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比如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其描写和体现了一种“贵和”的理性内涵思想,反对道德的空洞说教,强调文学的独立性,而这恰恰迎合了梁实秋重视情理和谐、重视道德内涵的思想观念,使其在对文学的追求中自始至终未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绝对对立化,而试图用传统的中庸之道来调和它们,以此寻找一种适当的平衡与和谐。梁实秋一生的辛勤耕耘和孜孜追求,体现了一个中国学者在学术研究上的自我选择,对弘扬和促进中国文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严晓江.论梁实秋译莎的文化意义[J].社科纵横, 2011 (7) .

[2]李伟昉.论梁实秋与莎士比亚的亲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J].外国文学研究, 2008 (1) .

莎士比亚的肉身 篇7

正是因为莎士比亚这三四百年的尊神地位实在骇人,格林布拉特这本《俗世威尔》的标题才多少显得有点吊诡。抛开双关和头韵的小把戏不谈,这位新历史主义学派泰斗似乎想提醒我们,传主也乃人间父母生养,也乃曾寄居于尘土的一具肉身。就如副标题开宗明义的那样,这本书旨在回答:莎士比亚是如何变成莎士比亚的。

是天造奇才,还是假冒伪劣

这绝非一个无厘头的问题。试想,16世纪80年代末,某位家境破落的手套商人之子独自从偏远小镇来到伦敦剧院谋生,在那花了24年平静地写出38个剧本,然后告老还乡并很快入土为安。如此乏味无趣的人生,怎能配得上万物肇始以来人类最伟大的文魁呢?他既无贵族血统,亦无传奇经历。私奔、决斗、酗酒、入狱、失明这些近代才子的家常便饭他一样也不沾。最让人无法容忍的是,他竟然没有进过一天的牛津或者剑桥!所以,围绕“他是如何成为他”的问题,莎学各派中渐渐分裂出两种极端意见,即“天造说”和“假冒论”。

前者相信莎士比亚是万古不遇的基因突变的产物,他对语言的异禀和对人性的烛照超越任何时代。那些将他纳入文艺复兴时代语境并加以历史化考察的做法,都是对天才本末倒置的降格。

后者则从“环境塑造说”的前设出发,怀疑莎士比亚若非元神附体,一定背后另有其人。此论足有三种版本,嫌疑人分别是南安普敦伯爵、弗朗西斯·培根和剑桥才子马洛。说性喜低调的贵族用普通文艺青年之名借壳上市倒也忍了,为什么早在1593年就死于酒馆斗殴的马洛也会被拉出来为后来的莎氏名作负责呢?原来,有人推测出被匕首插眼的马洛其实没有死,而是隐姓埋名到了意大利,勤奋地写出惊世剧作,然后通过伦敦的一位朋友转交给寂寂无闻的演员威廉。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他第二年突然就写出了首部杰作《爱的徒劳》,完成了从威尔到莎士比亚的蜕变。

此等充满蛮力的想象虽徒增笑柄,倒也从侧面反映出莎士比亚传记写作的艰难。一方面,莎士比亚从离开学校,到后来现迹伦敦,这之间有十多载“失落的年份”几乎无从可考。另一方面,他塑造的福斯塔夫、哈姆雷特、李尔等人物各具其异,模仿的三教九流语言又无不惟妙惟肖,以至于作者真实的自我反而被其奇绝澎湃的想象所隐匿了。因此,格林布拉特需要做的,是在莎士比亚生平的空白处填补最合情理的想象,在莎剧文本的字里行间找寻蛛丝马迹,潜入这位文学天尊禁闭森严的内心世界,并对他文字内外的矛盾性和两面性进行可信的解释和推论。

莎翁年轻的时候

最见作者研究功力的,无疑是一直以来人们所知最少的——莎士比亚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在此,作者为我们勾勒了威尔成长中的两种酵母,分别是社会和家庭。从斯特拉福镇的文法学校,到英格兰中部皇家供奉剧团的巡演盛况,《俗世威尔》一直试图向读者证明,哪怕是儿时学习拉丁字母的角帖书(hornbook),或是骑在父亲脖上远眺过的民间神秘剧,都在冥冥中熏陶着小威尔走向戏剧道路。而作为庸才和酒鬼的父亲,则在少年的心里早早投射下了对身份的焦灼和渴望。

这些埋藏在潜意识里的动因,又直接影响了莎士比亚日后对俗世名利的矛盾情感。他可以在剧本中尖刻地讥笑贵族的虚伪矫饰,却又偷偷贿赂约克纹章局,用美化家族谱系的办法把自己从戏子擢升为乡绅;他在《威尼斯商人》里无情嘲讽犹太放贷者,而自己退休后却热衷于置业投资,并曾为了35先令10便士欠款而将邻里告上法庭。

早早就奉子成婚的莎士比亚对糟糠之妻似乎毫无爱意可言。他日后深情款款地为同性情人和匿名女士写下多首十四行诗,却没有一个字母献给小镇上的老婆,除了死后遗嘱上那张著名的“第二好的床”。格林布拉特甚至推测,威尔自拟的墓志铭上之所以要对盗墓者下如此狠毒的诅咒(“好朋友们,看在耶稣的面上,莫要挖掘这里的墓葬,容此碑石者老天保佑,遗我骸骨者要受诅咒。”),实际上是为了避免将来与妻子合葬。

莎翁家族的衣柜骷髅

全书另一个震撼的八卦,是要揪出莎士比亚家族一具讳莫如深的衣柜骷髅:威尔及其父其实是隐蔽极深的宗教异端,是伊丽莎白女王统治下阳奉阴违的忤逆臣民。作者为了让我们更贴近当时的语境,耐心地向读者描述莎士比亚家族相识的几位梵蒂冈卫道士是如何被政府以叛国罪起诉,遍历绞刑、割睾丸和开膛破肚等工序,然后被大卸四块的。

不消说,当莎士比亚第一次来到伦敦,参观这些大门石柱上陈列的尸首时,一定会对自己日后手中的那管鹅毛笔产生复杂的恐惧。这种情绪经过变形,最后成为了《哈姆雷特》中的那个鬼魂的震怒。它咆哮的怒火,或许与不忠的妻子和弑君的兄弟无关,而是来自对炼狱之苦的巨大恐惧。根据格林布拉特的分析,莎翁后期悲剧中对于死亡主题的内省,很可能源自他对天主教里那些充满终极关怀的圣礼的眷恋,因为那些与亡者的对话是新教的简陋教堂所无法提供的。

无法避免的尴尬

当然,无论这位莎学权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修为多高,仍有一个尴尬无法避免:即使在中文译本中,我们依然能随处辨认英文情态动词想象性用法的踪迹。关于莎士比亚年轻时去过兰开夏郡当家庭教师,并在那里密切接触了地下天主教组织的猜测,不过源于过世主人的一封拼写有“莎克夏夫特”遗书。它可能是莎士比亚,也自然可能不是。同样,对约翰·莎士比亚宗教信仰的指认,无非是来自他家房顶上发现的危险手稿。如果这些证据竟是讹传或伪书,那格林布拉特后面所做的文本细读和缜密推论岂不成了“空中楼阁”?

莎士比亚的人生名言名句 篇8

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

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

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

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可是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配的神明。

习气那个怪物,虽然是魔鬼,会吞掉一切的羞耻心,也会做天使,把日积月累的美德善行熏陶成自然而然而令人安之若素的家常便饭。

他们的庄严高贵。

人世间的煊赫光荣,往往产生在罪恶之中,为了身外的浮名,牺牲自己的良心。

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

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

当我们胆敢作恶,来满足卑下的希冀,我们就迷失了本性,不再是我们自己。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

忠诚的爱情充溢在我的心里,我无法估计自己享有的财富。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

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没法叫它冷却。

苦尽甘来。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

真正的爱情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行为才是忠心的最好说明

爱比杀人重罪更难隐藏;爱情的黑夜有中午的阳光

不太热烈的爱情才会维持久远

爱情里面要是搀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

爱情不过是一种疯

当我们还买不起幸福的时候,我们绝不应该走得离橱窗太近,盯着幸福出神。

不要给百合花镀金,画蛇添足。

美德是勇敢的,为善永远无所畏惧。

女人是用耳朵恋爱的,而男人如果会产生爱情的话,却是用眼睛来恋爱。

因为她生得美丽,所以被男人追求;因为她是女人,所以被男人俘获。

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

我没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当我能够看见的时候,我也会失足颠仆,我们往往因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却能对我们有益。

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了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在一切怪事中,人们的贪生怕死就是一件最奇怪的事情。

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身完全不符,世人都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没有欣赏的人,乌鸦的歌声也就和云雀一样。要是夜莺在白天杂在聒噪里歌唱,人家绝不以为它比鹪鹩唱得更美。多少事情因为逢到有利的环境,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博得一声恰当的赞赏。

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方法,可以从一个人的脸上探察他的居心。

要是你做了狮子,狐狸会来欺骗你;

要是你做了羔羊,狐狸会来吃了你;

要是你做了狐狸,万一骗子向你告发,狮子会对你起疑心;

要是你做了骗子,你的愚蠢将使你受苦,而且你也不免做豺狼的一顿早餐……

魔鬼为了陷害我们起见,往往故意向我们说真话,在小事情上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我们在重要的关头便会堕入他的圈套。

没有什么事是好的或坏的,但思想却使其中有所不同。

如果做好心理准备,一切准备都已经完成。

你还能说‘苦啊,最苦没有了’你的苦,还不曾苦到底呢。

天啊,男人不变心,他就是十全十美了。

笨蛋自以为聪明,聪明人才知道自己是笨蛋。

谁有这眼力能从面部直看到人心?

我两腿早陷在血海里,欲罢不能,想回头,就像走到尽头般,叫人心寒

退路是没有了,前途是一片沼泽地,让人越陷越深。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

有些人对你恭维不离口,可全都不是患难朋友

有一类卑微的工作是用坚苦卓绝的精神忍受着的,最低陋的事情往往指向最崇高的目标

逆子无情甚于蛇蝎。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上一篇:《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下一篇:郸城县2014年“特岗计划”教师体检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