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考试资料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治理论考试资料(精选8篇)

政治理论考试资料 篇1

第一部分 党建

一、组织工作 复习提纲

1、《中国共产党章程》。重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基本任务、党的建设基本要求、党员的基本概念、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党的纪律、党旗党徽等基本知识。

2、《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重点是党的基层委员会的选举、选举的实施等基本知识。

3、《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重点是党代表的产生、委员会委员的产生、选举的实施等基本知识。

4、《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重点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程序;干部交流、回避、免职、辞职、降职的相关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纪律和监督。

5、《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重点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针原则;党政干部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基本要求。

6、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重点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的5类责任主体、39种责任追究情形和4种责任追究方式;“一报告两评议”的具体内容、评议方式。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2、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

3、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4、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的产生,由(上届委员会)提出候选人,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在委员全体会议上进行选举。

5、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党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一般为200至(400)名。

6、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7、《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民主推荐的结果在(1)年内有效。

8、党政领导干部在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9、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重点是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

10、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二)、判断题

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对)

2、党员的党龄,从预备党员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对)

3、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对)

4、党的基层组织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对)

5、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差额比例,不少于20%。(错,应为10%)

6、提拔担任领导职务,应当经过党校、行政院校或者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5年内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对)

7、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成员到会。(错,应为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

8、已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因法律法规变更,不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时,不再实行参照管理。(对)

9、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或者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的人员,已列为考察对象或者提拔人选的,应当首先将其排除出考察对象或者取消其提拔资格,再按照规定对其作出处理。(对)

10、“一报告两评议”是指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对)

(三)、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什么? 答: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③: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坚持民主集中制。

3、《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哪些原则? 答:1.党管干部原则;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5.民主集中制原则;6.依法办事原则。

4、人民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哪“四权”? 答: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5、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经过哪些程序?

答: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经过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等程序。

(四)、论述题

1、结合本人的思想及身边实际,谈谈如何发挥好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答案条例清晰、结构合理)

2、请结合县情实际,谈谈如何推动我县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参考要点:一是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完善党管人才的领导体制,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加强人才工作制度建设;二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人才评价发现机制、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二、思想政治

复习提纲

(一)、“十二五”规划建议

(二)、科学发展观

A、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发展必须是全面的。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4.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B、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

1、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2、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

3、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

4、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

5、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三)、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四)、《十七大报告》、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

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 “(),这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答案

工业化 信息化 信息化

2、十七大报告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

答案

生态文明

3、十七大报告中的五个“首次”:

一、中共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

二、中共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三、十七大报告首提“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四、中共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

五、()首次出现在了报告中。

答案

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 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

4、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答案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5、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答案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突出的主题是()。答案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8、当今世界的三大主题是()、()、()答案

和平、发展、合作

9、党的思想建设主要是指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的优势 答案

思想政治优势

10、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本质和核心

答案

人民当家作主

二、选择题

1、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

A、发展战略

B、发展道路

C、发展模式

D、发展观

(D)

2、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的历史课题是 提高 A、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党的领导人的知识水平

C、党的法律意识

D、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AD)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动力是

A、改革开放深化推进的需求

B、处理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要求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考验与挑战

D、大量社会问题的存在(ABC)

4、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是 A、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B、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 C、用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全党

D、一科学发展引指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答案

(A)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B、爱国主义精神

C、优良道德情操

D、马克思主义思想

(D)

6、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必须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使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

A、体现时代性

B、充满先进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ACD)

7、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做到(BCD)

A、政为民所施

B、权为民所用

C、情为民所系

D、利为民所谋

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D)

A、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B、产业转型升级

C、保障和改善民生

D、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9、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ABD),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A、坚持工业反哺农业

B、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C、免除涉农收费

D、加大强农惠农力度10、13、下面对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正确理解的是(ABC)A、要有使命意识,做到忧党与忧国忧民相统一 B、要有执政意识,做到兴党与实干相统一

C、要有党的意识,做到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相统一 D、善于总结和适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三、判断题

1、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对)2、1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

社会主义生产的矛盾。(对)

3、大开发要遵循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认真吸取国内外各方面的经验教训,探索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对)

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对)

6、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已经不再明显。(错)

7、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对)

8、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其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对)

9、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可以实现科学发展。(错)

1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优先发展经济,建设经济强国。(错)

四、简答题

1、简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参考答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确立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1)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2)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

(3)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

(5)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

五、论述题

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参考答案: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提出发展战略、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发展政策的思想基础。我们要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科学发展观,自觉地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各项工作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进一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做好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三)建立健全机制,提高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能力;(四)改变增长方式,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五)突出工作重点,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2、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参考答案: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不能就农村论农村,不能仅仅认为是农业、农村、农民的事,而应该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农村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和建设,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度,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全社会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发展。

首先,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入用于农村的比重。国民收入分配要向农业倾斜,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等,加强对农业、农村的支持。要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 5

结构在投资制度上表现为“重工轻农”。现阶段,大多数农村经济薄弱,许多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基层政府无力向农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农民收入水平偏低,自我筹集资金能力差。因此,必须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对“三农”的支持保护力度;调整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结构,把建设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完善和强化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支农能力。

其次,推进城镇化,促进农业和农村自身的发展。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效益。深化农村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快农村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三、党史 复习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B)在上海召开 A、1921年7月1日

B、1921年7月23日 C、1921年7月31日

2、党的(B)上诞生了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一部党章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3、最先在中国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的是(C)A、李大利 B、陈独秀 C、蔡和森

4、“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是在党的(C)A、一大 B、四大 C、七大

5、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是在(B)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文家市会师时

6、遵义会议召开是在(B)A、1934年1月 B、1935年1月 C、1936年1月

7、从(C)起,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9、中国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A)A、农村改革 B、城市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10、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提出来的(B)A、胡锦涛 B、江泽民 C、邓小平

二、填空题

1、对20世纪的中国影响最大的三位政治家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

3、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

三、简答题

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我们党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入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治党水平。

四、哲学、政治经济学 参照书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赵家祥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8月第一版。

一、全书共分八章: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章

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的科学

第四章

认识和实践

第五章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七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课程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条件和阶级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与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根本区别。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正确态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科技革命的含义。现代科技革命对深化、拓展、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巨大作用。自然科学家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发展。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哲学中的优秀成果。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人的素质。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的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当前最大的实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努力学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理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考核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 世界统一于物质

1、课程内容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形成及意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静止的含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的含义和特点。空间的含义和特点。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间、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统一。

四)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形成。劳动实践对社会的决定性意义。社会的物质性。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意识四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社会性。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形式和主观特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能动性的含义和表现。意识能动性实现的途径和条件。四)意识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含义。人工智能产生和发展的重大意义。意识和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世界统一性的不同观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二)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规律及其特点。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规律及其特点。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的重大意义。

2、考核知识点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的科学

1、课程内容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联系的含义。事物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的关系。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含义和掌握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的意义。

二)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复杂性。条件的客观性、复杂性与可变性。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一)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与运动的异同。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 9

义和区分标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二)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两种发展观的对立与根本分歧的表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三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德含义及其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二)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的含义。把握度的意义。量变与质变的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含义与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复杂多样性。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与区别。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原理的意义。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把握可能性应分清的几种情况。四)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的含义。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原理的意义。

2、考核知识点

1)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2)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3)对立统一规律 4)质量互变规律 5)否定之否定规律 6)原因和结果 7)必然性和偶然性 8)可能性和现实性 9)内容和形式

第四章 认识和实践

1、课程内容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一)实践的性质和基本形式。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含义和属性。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第二节

人死的辩证过程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特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正确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第三节

真理的属性和检验标准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含义。真理客观性的含义。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的重要意义。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第四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的统一。实事求是的含义。解放思想的含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恩格斯、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思想。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的伟大贡献。

2、考核知识点

1)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认识的辩证过程

4)真理的属性和检验标准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五章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课程内容

第一节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一)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古猿变人的内在根据和外部条件。劳动在从猿变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劳动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区别。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的含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论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

2、考核知识点 1)人和自然的关系

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第六章 社会基本结构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1、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基本结构 一)社会的经济结构。广义的经济结构和狭义的经济结构的区分。生产力系统和生产力体系。二)社会的政治结构。政治结构的含义。国家的起源。国家的特征。国家的职能。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国家的本质。

三)社会的意识结构。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与非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第二节

社会形态的划分

一)经济社会形态。经济社会形态的含义。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各自的标准及这两种划分法的相互关系。

二)技术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划分的标准及技术社会形态系列。提出技术社会形态概念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第三节

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使自然历史过程。“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理由。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三)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各自的含义、表现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2、考核知识点

1)社会的经济结构 2)社会的政治结构 3)社会的意识结构 4)社会形态的划分

5)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自觉活动

第七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1、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第二节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阶级产生的前提和可能性。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阶级产生的途径和道路。由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是历史发展中的进步。列宁给阶级下的定义和阶级的实质。阶级划分的标准。阶级范畴的内容。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的含义。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现。

三)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阶级消灭的条件和国家消亡的前提。注意防止和反对国家消亡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第三节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改革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的实质和作用。改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四节

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英雄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的根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论根据。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人民群众范畴的含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表现。三)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四)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

第五节

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的本质。

二)科学发展的社会制约性和科学的社会功能。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物质生产队科学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含义。科学在物质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第六节

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交往概念的含义和界定。交往概念在其他学科中的含义。我国学术界对交往概念的各种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交往概念的含义和界定。

二)交往形式和交往类型。交往形式的含义和多重划分。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划分及二者的关系。

三)交往的社会作用。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考核知识点

1)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5)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1、课程内容

第一节

社会进步

一)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社会进步的含义。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区别和联系。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

二)社会进步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社会进步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的根本原因。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三)社会进步的标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社会进步标准的综合性。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社会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对人的本质的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考察人。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三)人的社会性。

2、考核知识点 1)社会进步

2)人的本质和人的社会性 3)人的价值 4)共产主义

5)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6)人的全面发展

三、考试模拟试题 一)填空

1、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阶级的完全消灭)是国家消亡的前提。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二)判断题

1、中国庄子讲的“是亦彼也,彼亦是也”,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观点。(对)

2、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对)

3、在阶级完全消灭以后,国家也必将消亡。(对)

4、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对)

5、中国哲学、埃及哲学、印度哲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错)三)简答题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第二,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变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主要包括哪几个内容?

答: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四)论述题

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答题要点: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3、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政治经济学》

该版《政治经学》一般包括3大块、13个具体内容。它们是:

第一大块:

1、序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学习方法

第二大块:资本主义部分:它们有:

2、商品和商品经济;

3、资本和剩余价值;

4、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三大块:社会主义部分:它们是:

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市场体系

7、社会主义农业及其发展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

9、商品流通和信用

10、社会主义再生产与产业结构

11、国民收入的创造和分配

12、坚持实行和扩大对外开放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考试参考题

一、填空

1、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答案: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2、商品是——和——的矛盾统一体。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其中,具体劳动创造——;抽象劳动形成——。(答案:使用价值、价值;使用价值、价值)

3、马克思曾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5种职能。其中,——和——是其最基本的职能。(答案: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4、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流通有两个过程:第一形态变化是——;第二形态变化是——。(答案:商品变货币;货币变商品)

5、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的窗口、——的窗口、——的窗口、——的窗口。”(答案:技术、管理、知识、对外政策)

二、判断

1、旅游业又被称为无烟工业。它包括旅游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行社和游览

娱乐单位等。

(对)

2、经济杠杆又税收、信贷、汇率、价格、工资等。而税收和信贷是市场经济最常用的经济杠杆。

(对)

3、银行是聚集、调节、分配资金的工具;是联结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纽带;具有综合反映和调节国民经济的作用。

(对)

4、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对)

5、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剥削,是历史上最具有欺骗性的剥削形式。

(对)

三、问答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参考答案:生产关系 因为:1)、政治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2)、物质资料的生产二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就是影响和改造自然的能

力,包括三要素,即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经济关系)3)、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直接生产过程+社会生成仓过程

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叫狭隘的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叫广义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总体,也研究生产关系的各个 过程和各个部分。

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从根本上决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标志。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社会生产关系运动发展的规律

A、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人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只能遵守经济规律的要求,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反之,违背了经济规律,就必然要失败和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因为,这是由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决定的:经济规律是在某种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人们不能按自己的意志去改造和废除某种经济规律;不能违背经济规律的要求去工作;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去造福人类社会。

B、从生产力出发并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一是从生产力出发研究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决定与反决定的关系。二是必须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社会意识形态等就是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决定与反决定的关系)。

2、怎样理解“经济规律”?

(答案: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人们在自己的活动中,只能遵守经济规律的要求,按经济规律办事,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反之,违背了经济规律,就必然要失败和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因为,这是由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决定的:经济规律是在某种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人们不能按自己的意志去改造和废除某种经济规律;不能违背经济规律的要求去工作;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去造福人类社会)。

四、论述

1、为什么说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学的枢纽?

(答案: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A、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是由劳动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结果不同而区别的各种不同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条件下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是统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具体劳动是是劳动的特殊性,因而是性质不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劳动的共同性,因此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不同。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D、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的独创。由于政治经济学的几乎所有的理论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同劳动二重性理论相联系,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学的枢纽)。

2、学习政治经济学有何重大意义?(参考答案:

意义:一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二是坚持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需要 三是树立和增强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需要)

五、党风廉政建设

本次考试复习资料考试大纲共涉及八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党章》、《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纪处分条例》、《公务员行政处分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党章》知识点

一、简答

1、党的最高行为规范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章程》或答《党章》。

2、我党三大作风是什么?

答: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判断

1、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群众工作的领导。请判断对错? 答:错,不是群众,是组织领导。

2、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无权参加和进行申辩。请判断对错?

答:错,有权。

3、党员有权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判断对错? 答:对。

4、开除党籍是党内的最高处分。请判断对错? 答:对。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 知识点

1、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什么方针?

答: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2、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什么,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答: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3、《工作规划》提出,要注重查办案件哪几个方面效果的三个统一? 答: 政治、社会、法纪效果。

3、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概念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要素? 答: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由反腐倡廉若干事物和要素相互联系有机构成的统一整体,形成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合力。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要素,即:从领导体制上,要落实党委抓惩防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从工作方式上,要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的作用;从力量整合上,要形成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抓反腐倡廉和纪检监察机关内部抓反腐倡廉 “两个合力”;从实体内容上,要坚持惩防并举,整体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项工作;从工作重点上,要紧紧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实现方式上,要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从依靠对象上,要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从工作措施上,要多措并举,努力取得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综合效果。

4、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政准则》应如何处理?

答: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政准则》,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党内监督条例》和《党纪处分条例》知识点

1、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的结果在多长时间内有效? 答:一年。

2、在对外公务活动中如果对方赠送礼金、有价证券,应当谢绝;确实难以谢绝的,所收礼金、有价证券如何处置? 答:一律上交国库。

3、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党员,在受处分后几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原任职务的职务? 答:二年。

6、《党纪处分条例》规定,参加反动门道会并在该组织中进行反动活动的,应给予什么处分? 答:开除党籍

7、《党纪处分条例》规定,违反党章规定,弄虚作假或者采取其他手段,把明显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拉入党内的如何处分?

答:对主要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8、《党纪处分条例》规定,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党组织的决定,或者独断专行,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问题,给工作造成较大损失的,如何处分? 答: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9、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在留党察看处分期间,没有什么权利? 答: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公务员行政处分条例》知识点

1、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的种类有哪几类? 答:共六类:

(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

(五)撤职;

(六)开除。《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知识点

1、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坚持什么原则?

答: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

2、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之日起多少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多少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答:15日,30日。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知识点

1、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建立专门巡视机构对谁进行巡视监督?

答: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2、巡视工作坚持什么原则?

答:党的领导、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发扬民主、依靠群众。第二部分

社会管理

一、人口与计生

(复习提纲)

一、人口理论(《湖北省党政干部人口理论教程》)

1、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2、毛泽东人口思想

3、邓小平人口思想

4、第三代领导集体人口思想

二、法律法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汇编》)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

3、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4、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三、主要措施(《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知识读本》)

1、宣传教育

2、依法行政

3、优质服务

4、利益导向

5、协会工作 复习题型

一、填空

1、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原理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2、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

4、(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5、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由(主要领导)负责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6、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

7、男女双方按法定婚龄各推迟三周岁以上初次结婚为晚婚,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实行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为晚育。

8、禁止采用超声技术和其它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禁止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9、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照上总收入的(二至六)倍征收社会扶养费,其中重婚生

育或与配偶之外的人生育的,按照六至八倍征收。

10、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多生育子女的,按规定征收社会扶养费外还应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二、判断

1、人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统一。(对)

2、从70年代初,人口发展开始纳入国家计划。(对)

3、“人口非控制不行”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错,是毛泽东提出来的)

4、计划生育工作要以大突击为主。(错,以经常性工作为主)

5、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对)

6、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

7、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女方负有主要的责任。(错,共同的责任)

8、对符合生育条件的,收取一定工本费发给生育证。(错,免费发给生育证)

9、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和有关单位,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中考核不合格的,一年内不得评选综合性荣誉称号。(对)

三、简答

1、简述第三代领导集体人口思想。

(1)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可待续发展道路。(2)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3)坚持综合治理人口问题。(4)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简述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享受的优待。

(1)从领证之月起到子女十四周岁止,每月发给五至二十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集体经济收益、征地补偿费时,对独生子女家庭增加一人份额;在划分宅基地、扶持生产、介绍就业等方面,对独生子女家庭给予照顾。

(3)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对独生子女入托、入园、就学、就医、就业以及就业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待。(4)各级人民政府和独生子女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奖励与优待。

3、简述人口呼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2)合理性原则。(3)程序正当原则。(4)高效便民原则。(5)诚实守信原则。(6)权责统一原则。

四、论述

1、试议如何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宣传。

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指通过传播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思想理论、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生殖健康等知识影响和指导群众的婚育观念和行为,在继续强调宣传教育首位意识的同时还要讲求工作方法。(1)、树立三个观念,在融入、结合、渗透上下功夫。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而人的生育行为又受经济、政治、文化各种因素的影响。宣传教育工作必须采取开放的方法,融入、渗透、结合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去。这是多年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一条成功经验和有效的办法。宣传教育工作融入 19

得好,结合得紧,渗透得广,就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思想上树立统一观念。宣传教育工作要同其他各项有关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运作、统一检查、统一评估。宣传教育工作的任务,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总任务目标是一致的统一的,都是为了更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完成各个时期的人口计划。宣传工作绝不能孤立的进行,要把宣传教育的内容、目标和活动方式与每个时期计划生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同时还要围绕中心,当好先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融入、结合、渗透的问题。

部署上树立整体观念。宣传教育工作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社区发展,同人口和计划生育任务目标,是全局与局部、大局与小局的关系,宣传教育仅仅是全局工作中的一部分。宣传教育工作只有从全局出发把握好每一项具体宣传任务,明确总的指导思想,才能驾驭全局、总揽全局,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事务本质,把握好宣传的大方向。树立合力观念。宣传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宣传对象来说它由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的群体和个体组成;从宣传工作任务来说,它有宏观任务和微观任务,基本任务和临时任务等等;从宣传阵地来说,它有新闻、广播、电视、出版、文艺等不同的部门。因此要落实和完成宣传任务就必须注意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转,把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宣传效能。(2)、增强三个意识,按需施教,在针对性上下功夫。

加强宣传教育针对性、按需施教,是达到宣传目的的基本要求。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要求良好的环境、平等的态度、恰当的方法、通畅的途径等,其中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有针对性,按需施教。只有这样的宣传教育,才能打动人心,解决思想问题,产生积极的宣传效果。

增强群众意识,注意宣传内容的针对性。要根据人群、年龄、职业、地域等差异确定不同的宣传内容。宣传内容的提出与确定,一方面要考虑到群众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要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有的放矢。必须增强群众意识,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抓住群众最关心、最感兴趣、并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深入的进行宣传教育。正确处理宣传主体的需要和宣传对象需要之间的关系,全面了解和“吃透”上级的精神及下面的需求,把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与各地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寻找二者之间的结合点,以此作为宣传工作的突破口。

增强质量意识,注意宣传方法的针对性。必须注意宣传方法针对性、有效性和贴近性,增强“透明度”,消除“隔热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平等的、说理的、循循善诱的、生动活泼的宣传,寓教于乐,使群众对宣传的内容方法既感到合情合理,能够接受,又感到可亲可信,乐于接受,从而做到入脑入心。民主平等、耐心疏导、循序渐进、生动活泼、启发式的方法会带来好的宣传效果,居高临下、空洞说教、简单呆板的方法往往导致宣传教育没有效果。

增强时效意识,注意宣传过程中的针对性。宣传教育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实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宣传时机,坚持及时、准时、适时的原则,缩短“时间差”。防止时过境迁的“马后炮”宣传,增强宣传的主动性、预见性、先导性。(3)、着眼三个发展,在形式多样,有吸引力上下功夫。

在新的历史时期,宣传对象、宣传内容、宣传手段、宣传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使宣传教育工作适应形势的需要,宣传教育要超前发展,走在时代的前面,走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前面,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良好的环境;宣传教育要整体发展,就是在宣传教育的机制、手段、工具、方法、阵地等方面要配套发展,要体现宣传教育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宣传教育要连续发展,要考虑发展的持续性和衔接性。

要形式多样,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坚持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原则,既要注意宣传的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又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传媒作用;坚持宣传目标、内容的需要;坚持把宣传整体性、通用性、普遍性、特殊性结合起来,使宣传教育方式方法适应不同的人群;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统一起来,强调平等、关爱和情感交流。在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善于运用关心服务法、启发诱导疏通法、面对面的交流咨询法、以群教群法、典型示范引导法、形象教育法、提示告诫法登门恳谈法、算账对比法等方法,使宣传教育工作更具凝聚力和吸引力。

2、试议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参与的意义。

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社会参与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的非政府组织、相关企业代表民众的利益,一方面,沟通政府与基层育龄群众之间的关系,传递政府的政策和主张;另一方面,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向政府表达基层群众的主张和要求,维护基层育龄群众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中的合法权益。(1)、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把这项基本国策落实到实处,就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市场的介入并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已形成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合力,促进和谐祥和局面的形成。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社会参与有利于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的积极性,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从而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2)、推动政府管理制度改革。

面对我国全面增长和深刻变化的公共需求,政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实行全方位的直接管理。非政府组织的成长与发展,为促进公益性的公共服务职能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来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多元社会主体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格局。“十二五”时期,政府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进一步调整和改革政府公共权力运行中“越位”、“缺位”现象。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同样面临政府管理制度改革的影响,必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力量,加强社会参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口发展管理体制。(3)、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基层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可以代表民众反映群众诉求,表达公民意见主张,推介人口和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村务公开和政务公开,促进各级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不断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管理水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4)、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协调和企业的赞助,可以增加对计划生育家庭生殖健康领域的投入,从而开展一系列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救助项目。非政府组织在政府难以顾及的部分弱势群体帮扶方面发挥了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如非政府组织开展的预防艾滋病项目、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项目等,有效弥补了当前政府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的空白和缺位,取得良好的 社会效益。

二、安全生产知识 复习提纲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生产法》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5.《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二)、国务院文件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三)、地方法规

1.《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

四、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

1.《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湘发〔2009〕19号)2.《关于印发<湖北省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补充规定>的通知》(湘办发〔2009〕21号)3.《关于印发<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暂行规定>的通知》(湘政办发〔2009〕53号)

文件资料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下载:http:///newpage/

安全生产试题

一、填空题(10个)

1、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

3、《安全生产法》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 安全生产责任制

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之一。

4、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相应的 安全生产知识

和 管理能力。

5、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

投入生产和使用。

6、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

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属地为主的原则。

7、综合应急预案应当包括本单位的 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 等主要内容。

8、应急管理中的“一案三制”是指__应急预案_及应急管理的 体制、机制、法制。9、2011年是第十次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活动主题是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

10、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 事故隐患 或者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二、判断题

1、所谓“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上,要始终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优先考虑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实行“安全优先”的原则。(√)

2、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企业员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3、物质的燃点越低、越不容易引起火灾。(×)

(因为燃点是可燃物开始持续不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所以可燃物的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火灾危险性也就越大。)

4、在特殊情况下,单位和个人可以挪用、拆除、埋压、圈占消火栓,临时占用消防通道。(×)

(消防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阻塞消防通道。)

5、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动火施工,动火部门和人员应按照单位的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安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凡新建、改建、扩建或者改变内部公共娱乐场所、防火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将防火设计装修图纸送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审核,经审核同意后可施工,因此营业中的娱乐场所动火施工必须按规定执行。)

6、“ABC干粉灭火器”的意思是能灭A类、B类和C类火灾。(√)

7、发现火灾时,单位或个人应该先自救,如果自救无效,火越着越大时,再拨打火警电话119。(×)

(发生火灾后应首先拨打“119”报警电话,同时单位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扑救,对防止火势蔓延扩大,减少火灾损失争取时间,起到在消防队到场前控制火势的作用。)

8、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在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后,不再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9、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10、生产经营单位为了逃避应当承担的事故赔偿责任,在劳动合同中与从业人员订立“生死合同”是非法的、无效的,不受法律保护。(√)

三、简答题

1、请解释什么是安全生产管理?

是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和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2、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的基本权利主要有那四项?(1).知情权

(2).建议权

(3).批评权、检举权、控告权、拒绝权

(4).紧急避险权。

四、论述题

1、论述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与三同时的关系。

1)安全预评价是“三同时”的保证。通过安全预评价,可有效地提高工程安全设计的质量和投产后的安全可靠程度;在设计阶段,必须落实安全预评价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切实做到建设项目在设计中的“三同时”。

2)安全现状评价可客观地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水平作出结论,使生产经营单位不仅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而且明确如何改进安全状况。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在施工中的“三同时”。

3)安全验收评价是“三同时”的验证。通过安全验收评价,比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建设项目设备、设施及系统进行符合性评价,提高安全达标水平。实现投入生产和使用的“三同时”。

2、请你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开展好安全生产工作?

1)思想上高度重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安全意识。2)制度上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上重在机制建设,及时根据单位情况,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技术规程的同时,着重抓好管理机构、各级职工安全责任制、经济考核责任制、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等配套安全生产机制建设工作,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适合单位实际的安全生产保障管理体制,实现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动态化的管理,促进单位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3)行动上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在日常工作中要切实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扎实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尤其是在节假日等安全事故易发期,要开展针对性的行动,23

确保人民群众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4)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创造“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氛围,把安全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通过会议、学习班等各种形式学习法律法规、张贴安全宣传画、标语,使大家能够认识到现在国家、党和政府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就是违法行为。

三、科技创新 复习提

一、基本掌握世界科技史,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难历程。

二、熟知中国科技发展历程,特别是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所创造的伟大科技成就。

三、了解当今世界前沿科技发展基本动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参考书目

《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大纲》

《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知识读本》

复习试 题 填空题

1、英国牛顿发现

定律,并建立经典力学体系。(万有引力)

2、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

》,奠定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物种起源》)3、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着人类进行

时代。(太空)4、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标志着电脑时代的开始。(电子计算机)

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6、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

。(本草纲目)7、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

,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震惊,标志着中国进入原子核时代。(原子弹)8、1988年9月,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9、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航天员

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

10、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器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它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

判断题

1、在我国,专利只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由江泽民同志首先提出来的。(×)

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标志为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

4、人们在谈到计算机的时候,往往要谈到计算机的386、486或586,那么X86到底代表什么呢?简单的说,它代表着计算机的硬盘。(×)

5、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6、“973”计划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科技计划。(√)

7、高技术的主要特征有高风险性、高竞争性、高渗透性。(√)

8、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都是通过DNA的复制由亲代传递给下一代。(√)

9、发展机器人技术可以提高国防实力。(√)

10、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它属于有形财产权。(×)

简答题

1、为什么说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竞争?

答:因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及时转化,日益成为现代生产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和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2、什么是“绿色革命”? 答:“绿色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以采用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场新技术革命。其主要内容是大规模地推广矮秆、半矮秆、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强的小麦和水稻等作物优良品种,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这一农业技术革新取得惊人的进展,因而被誉为“绿色革命”。

3、什么是技术创新?

答: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4、什么是知识产权制度?它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果的重要法律制度,它伴随着人类文明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诞生,并日益成为各国保护智力成果、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国际竞争的有力措施。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制度,其保护对象十分广泛,其内涵、外延也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拓展。知识产权包括三大基本内容:一是版权法律制度,即著作权法律制度;二是专利法制制度,受专利制度保护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等;三是商标法律制度。

5、简述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策略和措施。答:(1)进一步推动绿色革命,以采用高产良种为中心,由水稻、小麦、玉米等领域向农业其他领域扩展,由灌溉地向旱地、低洼地、丘陵山地扩展,开展“基因革命”,把常规农业技术和生物工程结合起来。(2)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工创造高产、优质、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3)综合运用现代高技术、新设备和管理方法,推行农业工厂化。(4)实现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5)向海洋和空间进军,使海洋和空间资源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论述题

1、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谈谈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 答案要点:(1)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有一个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要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放在党和政府工作的更重要的地位,抓好向科教事业加大投入的落实工作,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教投入多元体系。(2)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增强知识创新、科技创新能力。(3)创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优势。要根据新形势,推动产学研更紧密地结合,创建新优势。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制定鼓励产学研结合的优惠政策,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结合。(4)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5)要大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6)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

试论我国如何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要点: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要使我国在越来越激烈的国力竞争中争得有利地位,必 25

须在全国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以克服现有科技体制的种种弊端,提高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加大我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1)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政府在促进科技创新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中所担任的角色。(2)以市场为导向,重塑科技创新与应用的主体。一方面,让企业完全按市场规则经营运转,自觉开展科技创新或通过市场获得科研成果,另一方面要使现有的大多数科研机构相互建立固定联系,进行合作。(3)以促进创新为核心,建立相应的机制。要在引入和利用市场机制作为科技体制改革重要内容的同时,建立适当机制以弥补市场缺陷,保障市场的支持,从而激励和促进科技创新。(4)注意改革的配套和整体性,适时对相关制度进行配套改革,为科技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行政职能

一、填空题

1、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哲学、()、()。

2、()、()、与时俱进,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指()、群众路线、()。

4、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是以()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5、()、实事求是、(),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质。

6、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7、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是()。

8、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新的理念和机制,其核心是()。

9、行政公文秘密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三级。

10、行政公文的成文日期以()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电报以发出日期为准。

二、判断题

1、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为准备工作、调查工作、研究工作和总结工作四个环节。

()

2、回避制度主要体现了行政程序法的行政参与原则。()

3、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属基层行政机关。

()

4、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

5、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列》的规定,政府组成人员属于领导职务类公务员。

()

6、行政确认行为的法律效果没有前溯性。

()

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

8、我国最基层的人民政府是乡(镇)人民政府。

()

9、我们通常所说的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

10、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方式。()

三、简答题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哪些?

5、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哪些?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乡镇如何抓好乡风文明建设。

2、请结合农村工作实际,论述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答案

一、填空题

1、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实事求是、独立自主;

4、公有制;

5、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全面协调可持续;

8、以人为本;

9、秘密、机密、绝密;

10、负责人签发。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

1、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答: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3、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答:(1)、警告、罚款;(2)、行政拘留;(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5、答: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

四、论述题

1、答:(1)正确认识人情交往,发挥积极作用,克服消极影响,引导农民树立现代人际交往观和理性的人情消费观。(2)全面认识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重视乡风文明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强和改进对农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3)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培育先进典型,倡导积极、健康时尚文化。(4)进一步增加对“三农”的投入,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居住水平、教育水平、社会保障水平。(5)创新管理,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在大力发展政府主导的公益事业的同时,要积极培育发展民间非政府组织,如红白理事会、协会、合作社、民间剧团,发挥村规民约的影响力。(6)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提高素质,自觉艰苦奋斗,不讲排场,不比奢华,不爱慕虚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文明的社会风尚。

2、答:(1)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统一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统一于科学发展观。(2)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才能为改善民生创造必要条件,奠定坚实基础。否则,改善民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和内在需要。发展经济,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最终是为了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4)改善民生可以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特别对农村更具重要意义。党和政府改善农村居民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5)必须统筹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更加 27

重视解决好民生问题,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五、法律法规

一、填空题。

1、根据2011年元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 村委会、居委会 设立人民调解组织,企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组织,乡镇街道以及社会团体或其它组织可以参照设立人民调解组织。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规定司法确认制度是指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 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在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安置帮教对象是指3年内的解除劳动教养对象和5年内的刑满释放人员两类人员。

4、在对特殊人员的管理中,社区矫正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刑法和相关政策的规定被判处管制、缓刑、假释、暂于监外执行和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犯罪分子是社会矫正五大对象。

5、根据《湖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的规定,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指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6、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为促进和规范法律授助工作,国务院制定了法律援助条例。

7、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种调解构成我国现有的“三调联动”体系。

8、根据《法治湖北纲要》的规定,要继续加强全民普法教育,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 和 农民 的法制宣传教育。

9、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公民,可以依照本条例获得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

10、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办、有法律意义的事件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二、判断题。

1、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书的内容有争议的,可以就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民事诉讼)

2、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对依照前款规定申请执行的债权文书,人民法院必须强制执行。(×)

3、根据《湖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参加学法用法考试,考试成绩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考核的依据之一。(√)

4、根据《湖北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规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单位负责人集体学法律制度。各级党委、国家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将法律的宣传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培训规划。(√)

5、律师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擅自终止法律援助案纠的,或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财物的,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停止执业的处罚。(√)

6、公务员不得兼任执业律师,律师担任各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任职期间可以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不能)

7、根据人民调解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

8、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9、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并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

10、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应当在受理前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人申请调解。(×)(可以)

三、简答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规定,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应当根据不同公证事项的办理规则,分别审查哪些事项?

(1)当事人的身份,申请办理该项公证的资格以及相应的权利;

(2)提供的文书内容是否完备,含义是否清晰,签名、印签是否齐全;(3)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充分;(4)申请公证的事项是否真实、合法。

2、公民申请代理、刑事辩护的法律援助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1)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2)经济困难证明;

(3)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

3、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2)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3)尊重当事的权利;

(4)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4、公民对哪些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2)请求给予社会保障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请求发给抚恤,救济金的;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6)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5、公证机构办理哪些公证事项?

①合同、继承②委托、声明、赠与、遗嘱③财产分割④招标投标、拍卖⑤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⑥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⑦公司章程⑧保全证据⑨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⑩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申请办理的其他公证事项。

四、论述题。

1、根据《法治湖北建设纲要》的规定,论述建设法治湖北总体目标是什么?

①到2020年,地方性法规规章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公共权力运行规范,公民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经济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②公共权力行使得到有效规范和制约。各级党委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有效改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29

政治建设全面进步。行政管理体制比较完善,率先建成法治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司法公信力显著提高。

③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公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政治参与有序扩大,民意表达渠道畅通,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有效落实,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全体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④地方性法规规章更加完备。地方立法和制定规范性文件遵循法定程序,体现科学、民主,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形成更加完备的与法律、行政法规相配套,与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富有湖北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全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⑤法律实施机制完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企业依法经营,公民知法守法。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运行。

⑥监督问责体系完备。监督问责机制健全并有效发挥作用,权力行使得到有效监督,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和制裁,腐败行为受到及时查处,执法过错和错案责任得到追究。⑦安全诚信规范的经济社会秩序基本建立。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平等保护,社会信用体系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完备,公平公正、诚信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基本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得到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经济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⑧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价值得到普遍认同,法治文明不断进步,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崇尚法治、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自觉依法办事的氛围基本形成

2、论述我国实施法律援助制度的意义?

建立和实施法律授助制度,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客观要求,是健全社会主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际步骤,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法律措施,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法律授助制度体现了国家对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切实保障,有利于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

②法律援助制度为诉讼当事人提供平等的司法保障,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③法律援助制度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律师法律制度。④法律援助制度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

六、信访工作

我国现在施行的是哪部《信访条例》?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和信访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国务院1995年10月28日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信访条例》(共六章,近3500字),从此将信访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条例实施以来,对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规范信访工作,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加速转型以及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群众信访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信访渠道不够畅通,有的地方或者部门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推诿塞责;信访问题处理层 30

层转送,只转不办,责任不清,效率低下;对有权有责处理信访问题的机关督查督办力度不够;对侵犯群众利益引发信访问题的违法行政行为缺乏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对破坏信访秩序的行为,缺乏必要的规范。因此,根据信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必要对该条例及时进行修订。2005年1月10日经温家宝总理签署第431号国务院令,颁布了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共七章,近7000字),该条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了1995年10月28日颁布的《信访条例》,习惯上,我们把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称之为新条例。抓好信访工作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信访是体察民情民心、观察社情民意的窗口,也是广纳贤言、为民遂愿、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渠道;是实现人民民主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重要途经,也是加强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信访工作,十分重视解决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问题,十分重视通过信访工作来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信访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哪些信访事项? 信访人对下列信访事项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

1、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和要求。

2、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

3、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

4、其他信访事项。信访机构有无督办权?

新条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加强信访机构的权力,赋予信访机构以建议权、交办权和督办权等。明确了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直接转送、督办信访事项的责任。发现行政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五)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六)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对投诉复核意见不服有何规定?

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在30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并予以书面答复。如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书面答复30日内向复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行政机关应当在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不再受理。

复习提 纲

一、填空题

1、国务院431号令颁布的《信访条例》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2、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

3、信访秩序是指指导信访行为的规定、规则,这些规定的综合效果就是做到信访程序有条理,不混乱。

4、信访人采取走访形式提出意见、建议和投诉请求的,应当到有关行政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

5、《信访条例》第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

6、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客观真实,对其所提供材料和真实性负责,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7、行政机关对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不得隐报、谎报、缓报。

8、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的理由。

9、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

10、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信访事项,由涉及的行政机关协商处理;受理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受理单位。

二、选择题

1、请选择信访人的权利: ①信访事项提出(√)

②执行行政机关处理决定(×)③反映重大、紧急信访事项(√)④如实反映情况(×)⑤遵守提出程序(×)

2、信访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哪些信访事项:

①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建议和要求(√)②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③向人民法院起诉(×)

④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⑤其他信访事项(√)

3、行政机关在办理信访事项时出现哪几种情形,信访机构可以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 ①无正当理由,在规定时间内未办结信访事项(√)②不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③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④不按时报送报表(×)

⑤对信访事项推诿、敷衍和拖延(√)

4、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并走完复查、复核过程,共需要多少日? ①60日(×)②90日(√)③120日(×)

5、信访人按照《信访条例》规定直接向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有关行政机关应当: ①予以登记(√)

②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应当受理(√)③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④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内的,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的机关提出(√)

6、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①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办理的(√)②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信访事项的(√)

③对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投诉请求未予支持的(√)

三、问答题

1、抓好信访工作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什么是信访?

3、信访人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4、信访人走访行政机关有什么要求?

5、信访人反映情况时应该遵守哪些规定?

6、信访机构有无督办权?

7、《信访条例》在维护信访秩序上作了哪些规定?

8、对投诉复核意见不服有何规定?

四、论述题

一、如何处理信访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参考答案)近来年,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逐渐增多。尤其是在机关定编、人员分流、企业转制、工人下岗、开发占地、农村承包等这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导致一些举报人在实施信访活动中,设法组织集体上访,凭借人多势众采取过激行为给上级领导施压。果断而巧妙地处置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不仅是维护安定团结的需要,而且也是检验各级领导和信访干部的应变能力和协调艺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加强感情沟通,接待来访体现一个“亲”字。能否顺利解决信访问题,接访起着重要作用。接访者必须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接待全过程”的宗旨,做到“四个要”:一是态度要热情;二是举止要文明;三是思考要换位;四是办事要公正。实践证明,只有从感情上沟通,才能赢得上访人的信任;只有耐心开展宣传教育,党的政策才会最大限度地对上访人发挥感召力;只有提高为民作主意识,才能避免上访人出现过激行为。

结交信访朋友,超前防范掌握一个“准”字。由于“信访朋友”活动于上访群众之中,了解上访队伍内部的详细情况。通过与他们交友就可将信息反馈给调查组,并收到以下效果;一是使调查组对举报人的动机和目的做到心中有数;二是为确定案析线索的虚实程度提供可靠依据;三是有利于将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制止在萌芽状态;四是通过“信访朋友”在内部作思想工作,促使受蒙蔽群众迅速觉醒;五是能够架起调查组与上访人之间的桥梁,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信访干部主动与上访人结朋友,赢得上访人的信任,就能收到“讲话必听,引导必行”的效果,为开展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为制止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奠定基础。

坚持秉公办案,为民作主立足一个“实”字。对那些违法的党员干部,该处理的必须处理;对群众提出的实际问题,该解决的一定要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说明原因,不该解决的讲清道理;对那些要求高的人,要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使其放弃不合理的要求;对那些别有用心、无理取闹、为首闹事的人,要给予严厉批驳,让他们在上访群众面前威风扫地。提高应变技巧,妥善处理突出一个“快”字。处置突发事件,争取时间极为重要。该决断的时候,还在反复研究、看看,必然要造成“小事闹大,规模扩大,难度增大”的结果。只有以“快刀斩乱麻”的艺术,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把“抢救”作为首要工作,抓住火候迅速处理,才能将突发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使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来不及钻空子。注重随机应变,化解矛盾强调一个“活”字。由于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突如其来,事先毫无准备,所以解决起来难度很大。信访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自觉加强信访理论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掌握信访状态。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业务水平,而且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灵活机动的工作技巧,任何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均会得 33

到及时化解。

领导亲自上阵,增强效果落实一个“信”字。信访反映的问题错综复杂,涉及面很广。有些问题需要当场拍板做出决定,一般工作人员未经请示领导难于拍板,左右为难,这种局面既影响机关形象,又容易被上访人借题发挥引发出过激行为。由领导出面亲自接待,该拍板的当场拍板,上访群众容易信任。对那些影响较大的集体上访案件,成立调查组时主管领导亲自带队;遇到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主管领导应亲自参与处理。论述题二:

怎样抓好本单位的信访工作?答案要点参考:

一、超前防范,加大源头治理力度

1、科学慎重决策

2、坚持依法行政

3、推进政务公开

二、畅通渠道,拓宽联系群众途径

1、建立健全基层信访工作网络

2、推行全体干部参与信访制度

3、创新信访工作方式方法

三、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1、发现问题要“早”(排查隐患)

2、解决问题要“快”(化解及时)

3、思想工作要“细”(息访不反弹)

四、依法治理,大力促进社会稳定

1、认真履行信访工作职责

2、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上访

3、依法打击信访违法行为

五、加强领导,健全信访工作长度机制

1、进一步健全领导机制

2、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

3、进一步健全奖惩机制

七、民生与人事

一、填空题。

1、龙山县技工学校(原龙山县劳动职业技术学校)设立于

2010 年,目前,是湘鄂渝边区唯一的一所中等技工学校。

2、龙山县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担保机构是(龙山县就业服务管理中心)。

3、社保统帐结合制度,是指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4、集体企业职工按规定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其办理退休时养老金由缴费年限养老金和集体企业工作年限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5、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当前住院的起付标准是:一级医院(100元),二级医院(200元),三级医院(600元)。

6、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概况起来是12个字,即(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7、经州人民政府同意,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我州月最底工资标准为(840)元,小时最底工资为(8.4)元。

8、《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 >的决定于2010年12月8日国务院第(13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旅行。

9、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人员,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由医院证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在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输因病提前退休。

10、对在本单位工作已满(25)年或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人员,提出订立聘用无退休的合同的,聘用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该人员退休的合同。

二、选择题。

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对象为全省境内年龄在A 之间,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选择)

A.16至45岁

B.16至50岁

C.18至45岁

D.18至50岁

2、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含视同)满(D)年的,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社会保险法)A、5

B、8

C、10

D、15

3、个人账户的资金来源:(ABCD)。

A、参保职工按上工资收入的2%比例按期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B、参保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按规定比例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C、个人账户余额在银行计入的利息。

D、依法继承已在本统筹地区参加医疗保险的被继承人的个人账户余额。

4、目前,我县新农保缴费标准为:(B)

A 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五个档次。

B 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十个档次。

C

每年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五个档次。

5、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C)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C)小时的用工形式。A、5小时

25小时 B、6小时

30小时 C、4小时

24小时

6、职工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哪些情形不能主定为工伤(ABCD)A、故意犯罪 B、醉酒或吸毒 C、自残或者自杀

D、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

7、如何确定职工出生年月(C)A、以身份证为准 B、以户口为准

C、以职工档案中关于出生年月最早的记载为准

8、人员聘用制度主要包括(ABCD)学制度。A、公开招聘

B、签订聘用合同 C、定期考核

D、解聘辞聘

9、新录用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是()? A、1年

B、2年C、3年

D、5年

三、简答题。

1、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答案:

1、八项优惠政策:贷款贴息、项目无偿资助、开办费补贴、创业场地租金补贴、所 35

得税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补贴、还贷补贴、创业成功奖励

2、《公务员法》中,有关公务员的定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本法所称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3、公务员的权利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

(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四)参加培训;

(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六)提出申诉和控告;

(七)申请辞职;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4、公务员的义务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四)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五)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八)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九)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社会保障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我们要努力把城镇从业人员纳入制度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实现老有所养。目前,公有制单位职工已基本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但是大量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灵活就业人员还没有参保,他们对养老保险的需求非常迫切。这种状况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必须尽快完善制度,扩大覆盖范围,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一些社会成员的收入较低,缺乏生活保障,如一些退休早、养老金水平偏低的退休人员,过去曾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应当通过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再比如一些下岗职工就业后,收入比较低,应当通过实行社会保险补贴等办法,帮助他们参保缴费。这些人的问题解决好了,才能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的需要。人口老龄化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趋势。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时间长,未富先老。在严峻的老龄化形势面前,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抓紧工作,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阐述一下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公务员?

德,是指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主要是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政治立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社会行为准则等。

能,是指履行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主要是政策理论水平、文化程度、专业知识;理解判断能力、规划预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管理能力、科学决策能力、调研综合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

勤,是指责任心、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表现。主要是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程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纪律性;群众观念等。

绩,是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益。主要是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办事效率、工作实绩、突出贡献等。

廉,是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主要是遵守各项廉政规定的情况。参考答案:

即一个优秀的公务员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都表现出色,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成绩显著,具体条件是:思想政治素质高;精通业务,工作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勤勉尽责,工作作风好;工作实绩突出;模范遵守廉政规定,清正廉洁。政府法制(依法行政)工作知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突发事件的应对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一般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环节。

2、行政执法行为的种类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补偿、行政奖励、行政监督等。

3、《湖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40条规定:“重大行政决策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由(行政首长)作出决定,„„作出暂缓决定后的重大行政决策超过()年未再审议的,该决策方案草案退出重大决策程序。„„”

4、健全行政决策机制。科学、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5、政府立法不仅要考虑立法过程成本,还要研究其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社会成本。

6、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的主体是(国家)。

7、《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使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8、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实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够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9、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

10、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市县)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要完善行政执法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11、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包括(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12、决策承办单位公布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草案征求公众意见的时间不得少于()日。对重大行政决策方案草案进行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论证应当组织()名以上专家或者研究咨询机构。由行政机关作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决策机关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日内,向社会公布重大行政决策结果。

13、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定要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行政机关应当建立有关(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的案卷。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材料、执法文书应当立卷归档。

14、行政复议应当遵循(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的原则。

15、人民法院内设(行政审判庭),负责审理行政案件;专门人民法院不受理行政案件。

16、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17、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原被告所在地法院皆有管辖权,其中原告所在地法院包括原告的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和(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所在地)的法院。

18、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19、《湖北省政府服务规定》是我国首部系统规范政府服务的政府规章,该《规定》于201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20、《湖北省政府服务规定》涵盖的建设服务性政府的重点内容包括努力履行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经济调节三个方面管理服务职;着力完善电子政务、政务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求助四个服务平台、重点推进就业促进、住房保障、社会救助、(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五个系统公共服务。

二、简答题

1、如何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答:(1)、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2)、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3)、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4)、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5)、完善并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6)、创新层级监督新机制,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7)、加强专门监督。(8)、强化社会监督。

2、简要叙述重大行政决策应当举行听证的情形? 答:(1)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2)公众对决策方案有重大分歧的;(3)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

3、《湖北省行政程序规定》中规定,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决策、行政执法和其他行政行为过程中,可能追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责任的情形有哪些?(此题答对4种情形即可)答:(1)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2)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3)不具有法定行政主体资格实施行政行为的;(4)重大行政决策未经调查研究、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研究的;(5)违反程序制定和发布规范性文件的;(6)行政执法行为违法,被确认无效、撤销、确认违法的;(7)违法制定裁量权基准或者不遵守裁量权基准的;(8)订立行政合同违反法定程序的;(9)采取或者变相采取强制措施以及其他方式迫使当事人接受行政指导的;(10)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裁决的;(11)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或者通报、报送、公布虚假信息的;(12)不依法举行听证会,或者采取欺骗、贿赂、胁迫等不正当手段,操纵听证会结果的;(13)因违法实施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赔偿的;(14)其他行政违法行为。

4、《湖北省政府服务规定》规定行政机关提供政府服务应遵循合法性原则,该原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答:一是政府服务主体资格必须合法,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与授权;二是服务行为的内容要合 38

法、适当,应当符合立法目的和精神;三是政府服务的程序必须合法,必须体现法治精神;四是政府在提供服务时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湖北省行政程序规定》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规范行政行为,促进行政机关合法、公正、高效行使行政职权,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6、行政执法决定文书应当载明哪些事项? 答: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事实以及证明事实的证据;

(三)适用的法律规范;

(四)决定内容;

(五)履行的方式和时间;

(六)救济的途径和期限;

(七)行政机关的印章与日期;

(八)其他应当载明的事项。

三、论述题

1、试述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的区别? 答:(1)、争议主体不同。

行政争议的主体之中,一般情况下,必有一方是行政机关,起码也应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这种争议通常不可能在平等主体之间产生。而民事争议无此特殊要求。

同时,绝大多数行政争议,作为主体一方的行政机关,往往比相对人年于更为优越的地位。他们之间存在一种经“命令——服从”为基本特征的不平等关系。民事争议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即使是权利方,也不能以强制力为依托对对方当事人直接发号施令。(2)、争议起因不同。

行政争议由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引起,民事争议由民事法律行为所引起。进一步说,行政行为可以引发民事争议,民事行为不可能引发行政争议。(3)、解决争议的手段不同。

行政争议,有相当一部分由行政机关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裁判等行政司法途径解决,人民法院的行政诉讼程序,只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一条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民事争议,经协商不能解决的,一概诉诸法院,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

2、试述如何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此题根据答题人的意见和建议酌情打分)答:(1)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掌握宪法、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内容。要实行领导干部的学法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积极探索对领导干部任职前实行法律知识考试的制度。

(2)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要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组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习通用法律知识以及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专门法律知识。

(3)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要把依法行政情况作为考核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完善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4)积极营造全社会尊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要采取各种形式,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增强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意识,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政治理论考试资料 篇2

关键词:文学理论考试,高校文科考试,考试改革

随着全国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考试制度的改革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教学考试是教师检验自身教学成果, 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重要方法, 不仅能帮助师生正确认识教与学的效果, 还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问题, 为教学改革提供支持与启发。

一、高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高校考试制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教学进步, 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及社会发展。 总结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考试目标定位不准确

考试作为考查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重要方式, 科学的考试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 教学考试实质上就是帮助学生学习提高。 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学校及学生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考试的重要性, 对于考试的目标没有准确定位。 一些学校及教师将考试分数当做对学生学习情况及品行的评价依据, 往往将学生的考试分数与保送、评先评优、就业等学生个人利益挂钩, 使得学生的考试及学习都带有极强的功利性, 缺失了考试的导向性作用, 忽略了考试的真正意义。

(二) 考试方法较为单一

一些高校的考试方法都较为单一, 大多是以闭卷考试、笔试、书本知识考试、期末考试等为主, 开卷考试、答辩考试、操作性考试和日常考核等考试方法十分缺乏。 单一的考试方法, 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面考核都不够全面, 考查的知识点缺乏科学性及代表性, 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而且在考试中很容易出现作弊、突击复习的现象, 没有达到考试的真正目的, 使得学生对于制度的公平性产生质疑, 给高校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 考试评价制度不合理

多数高校考试都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 对学生平时表现等的考核较少, 考试评价制度不够合理全面。 而且大多数考试方式及结果都是以教师的个人喜好定, 考试内容多数是教师讲什么, 学生考什么, 考核缺乏科学性及公平性。 而且高校对于考试试卷仅仅止于教师审阅评定, 并没有真正分析试卷, 试卷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大多被忽略, 考试的真正意义没有得到体现, 不利于教师掌握教学情况, 改革教学方法。

二、高校考试制度的改革

(一) 明确考试目标

明确考试目标, 是实现考试制度改革的前提。 各高校及教师应充分认识到, 考试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提高社会竞争力、知识水平及综合能力, 以考试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 因此, 在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中, 首先需要将原有的理论型考试转变为能力型考试, 考试内容由理论知识转化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其次, 学校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及平台,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将功利学习、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 只有明确了考试目标, 才能充分发挥出考试的导向功能,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实现考试方式的多元化

改变原有的单一考试模式。 各高校的考试方式的选定应该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 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 制定出最科学的考试方式。 如, 可以将笔试与答辩相结合。 笔试时应注重灵活性及多样性, 考试内容的设定应结合实际, 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文学理论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 在考试时, 应将其与新时期的文学及创作相联系,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结合起来,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及评论等,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程所学知识。 可以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 在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及综合能力进行考核时, 离不开开卷考试。 考核一些学生必须熟知的重要知识点时, 闭卷考试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因此在考试改革中, 应根据课程内容及考试目标, 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两种考核方式有机结合。 单就文学理论而言, 其中的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比例应为1:1.

(三) 建立科学的考试评价制度

改革考试制度, 应该不仅仅依靠期末考试评定学生学习情况, 更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考核。 在实际教学中, 高校应加强对于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监督与考查, 可以不定期地进行多形式的抽考, 可以口试, 也可以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 甚至可以将学生的日常考勤纳入到考核中, 丰富考核内容, 改变考核形式。 考核结束后还应做好试卷的分析工作, 从中总结出教师教学及学生知识掌握的不足, 以便随时完善教学方法, 提高学习及教学效率。

三、结语

高校考试制度关系高校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情况。 高校应该积极改革文学理论考试及高校文科考试制度, 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性作用,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兰, 康梅钧, 李剑凤.关于文学理论考试改革兼论高校文科考试改革研究[J].沧桑, 2007, 06:210-211.

[2]黄成松, 刘鑫.高校文科考试方式改革:依据、背景及基本原则[J].皖西学院学报, 2006, 06:139-141.

[3]邓泽宏, 丁宇, 雷德明.高校文科本科专业考试方法改革刍议[J].中国冶金教育, 2004, 06:24-27.

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篇3

一、单项选择题:本卷有20道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把握

A. 矛盾主次方面之间的关系

B. 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C. 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D.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汉刘向《说苑·杂言》:“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回答2-3题。

2.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B.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C.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3.上述论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只有尊重规律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②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③必须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④要充分利用事物之间的有利联系,自觉克服和尽量避免不利联系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B.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 与时俱进的发展观D.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D.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008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答6—7题。

6.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得以大大加强。这主要说明了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积极的反作用

B. 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D.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深刻反映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有三个伟大创举: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大创举说明

A. 新农村建设必须完全依靠农民

B.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8.“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一观点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D. 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道德内容,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符合

A. 对立统一的观点B. 辩证的否定观

C.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原理

D.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0.汶川地震发生后,灾区人民奋力自救,广大公益组织与民间力量纷纷伸出援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力争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说明①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③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1.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一段话说明了

A. 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 B. 否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C. 只要否定,就能发展D. 怀疑精神就是创新精神

12.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的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

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13.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 只要有量变,就必然发生质变

C.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D.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14.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者发挥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宇宙观和建筑观,两种建筑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B. 建筑艺术对建筑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C. 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新的联系

15.近年来,“草根网民”、“奥运经济”、“换客”、“房奴”等新词汇不断出现。新词汇浓缩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折射出百姓的生活。这体现了

A.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6. “能群者存,不能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这句话在人生观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②利用集体去谋取个人利益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为民造福、为民谋利,永远不脱离群众。回答第17-18题。

17.材料中提出“我们要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这是因为

A.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 人民群众是我国的领导力量

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8.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②是我们党各项工作的重心 ③是我们党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9.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抱着不劳而获的思想,“靠老”、“刮老”,对父母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这样的年轻人

①没有认识到劳动着的人、奉献的人是幸福的②正确处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③缺乏自强拼搏的精神④只强调索取,而不愿意付出与奉献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20.“今朝踏浪书海豪情盛,来年题名金榜笑颜开”,这是一位老师送给高三学子的一副对联。该对联的哲学寓意是

A. 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

B.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对真理的求索无止境,人们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和规律的限制

D. 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

21.据统计,我国水资源有80%以上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而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短缺,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了解决京、津及华北地区缺水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势在必行。国务院指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搞好总体规划,全面安排,有先有后,分步实施,要正确处理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道理的?

22.社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推陈出新速度越来越快,在全社会倡导创新意识的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扑面而来的新信息、新事物。

请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回答:

(1)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2)有人说:“新事物就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否定旧事物而产生的。”请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3.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李丽被评为“2008感动中国人物”。

请运用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回答:

(1)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李丽是如何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一、选择题

1.C 2.A 3.C 4.C 5.B 6.C 7.D 8.B 9.B 10.D11.A 12.D 13.C 14.C 15.B 16.C 17.B 18.A 19.D20.B

二、非选择题

21.①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安排,处理好南水北调工程同节水、治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体现了这一观点。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可有效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有利于北方经济和社会发展。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为事物的质变做好准备。南水北调工程要有先有后,分步实施体现了这一观点。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同时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任答三点即可。)

22.(1)是看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或答: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2)①题中认为“新事物是否定旧事物中产生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新事物在旧事物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②这种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但由此认为“新事物是在创新意识的基础上产生”则是错误的。以创新意识指导实践,可以推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创新意识不是新事物产生的基础。

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资料 篇4

(一)、如何改进“四风”是党作风建设的大问题

2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总书记在肯定的同时,提出了脱离群众的尖锐问题。他指出,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情况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也是好的,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冲锋陷阵、忘我奉献,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肯定和拥护。这是主流,必须充分肯定。同时,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

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照镜子,主要是以党章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正衣冠,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洗洗澡,主要是以整风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治治病,主要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区别情况、对症下药,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对问题严重的进行查处,对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二)、作风建设重在反“四风”

【核心提示】当前,党内的作风建设问题,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党的作风,要重在反“四风”,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一个政党的作风,是其性质和宗旨的外在表现,是群众评价其好坏的直观标准。作风建设不是小事,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良好的作风是抵御消极腐败现象、保持清正廉洁的重要保障,不良的作风往往是滑向消极腐败深渊的助推手。当前,党内的作风建设问题,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党的作风,要重在反“四风”,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一,要坚决戒除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一种只看事物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违背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科学原理,把形式的作用夸大到不恰当的地步,追求表面,结果阻碍实际工作的开展。形式主义的产生,既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理论基础,又有习惯势力和传统文化负面影响的社会历史根源,更有行为人受名利思想和懒惰作风的影响。形式主义的鲜明特征,就是“虚”字当头、“形”字挂帅、“假”“大”“空”横行。当前表现在某些党员干部身上的形式主义主要是:学习上虚,即把学习停留在口头和宣传报道上,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调查时浅,即开展调查研究走马观花、走过场;工作中假,即敷衍塞责、不干实事,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夸夸其谈、不着实际。“形式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损害党的形象和群众的利益,危及党群干群关系,贻误发展时机,要坚决反对和努力戒除。

第二,要坚决清除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具体表现为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事务主义。毛泽东曾形象地把官僚主义者描述为泥塑神: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除“三餐不食”之外,其余都像,这一描述是对官僚主义者的总画像。邓小平列举了党内官僚主义的24种表现和危害,认为官僚主义现象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已达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官僚主义的产生,有历史的、政治的、思想的原因,但更多地与“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这一“总病根”有关。官僚主义的危害深远,用列宁的话说是,“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内部最可恶的敌人”。官僚主义盛行对改进党的作风有严重阻碍,务必坚决予以清除。

第三,要坚决摒除享乐主义。享乐主义是指把追求一切能够引起自己感官快乐的刺激,看作是自己人生目的的思想观念。享乐主义是艰苦奋斗的大敌,是腐败堕落的渊薮,是任何政党和政权走向衰亡的起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不乏因过分追求享乐主义而导致亡国亡党的典型案例。如罗马帝国的衰亡,与罗马贵族追求享乐有莫大关系。史料记载,罗马帝国强盛时,罗马人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沉湎于各种娱乐活动。这种享乐主义作风体现在当前某些党员干部身上,则有多种形式:在精神状态上,不为实现党的任务和群众利益克服困难,思想空虚,精神萎靡,不思进取;在价值取向上,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怕吃亏,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乐于安逸;在工作态度上,怕苦怕累,逃避责任,遇到困难和矛盾绕着走,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在公务活动中,讲排场,铺张浪费,不重实效;在生活方式上,追求贵族化,沉湎于花天酒地。这些问题流弊甚巨,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悖,要果断加以铲除。

第四,要坚决扫除奢靡之风。奢靡,是指花费大量钱财和社会资源追求过分享受。奢靡同正常消费的区别在于,大大超越普通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无度地挥霍社会财富和资源而不能做到物尽其用。奢靡之风与享乐主义密切相关。奢靡之风是享乐主义思想的重要表现。当前,奢靡之风主要表现为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譬如,有的修建豪华楼堂馆所,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的热衷于造节办节,劳民伤财;有的热衷于个人享受,总嫌不够;有的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正如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的:纵览历朝历代,奢靡之风的兴盛不是好兆头,真可谓“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无数政权兴替的历史表明,艰苦奋斗是成事之道,奢靡之风是败亡之途。马克思指出:“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的消费。”历史上,从罗马帝国的兴衰延至各国政权的更替,再到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包括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执掌政权的丧失,都深刻验证了“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规律。

(三)、学校“四风”建设浅谈

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作风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开展素质教育强大精神力量,是学校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建设,要创办一所成名的学校,必须具有一流的校园“四风”。

一、校风

校风是学校气氛和风气的总合,是一种看不见,却可以感觉到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环境。校风要正。正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正在一切工作遵循教育规律;正在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正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精神风貌。

成名的学校,都有其独特的校风,它是正确的办学思想个性化的体现。借鉴一些成功学校的治学方针,它们都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祖国培养人才,形成了学校的校风特色。校风特色一旦形成,便是一种长期起作用的强大的精神和工作状态,同时也给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以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我们的学校——肖东中学,应该从一些先进学校的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创办伊始就重视校风建设。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在教育实践中,必须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注意自身的提高;充分开展“素质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抓紧潜质生的转化,为学生付出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同时努力改善和优化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受到良好教育。所以,我们的目标要在校内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教师努力工作,寓于成就感,养成全体学生重创造,有理想、讲文明、审美情趣高的风尚,提高教学质量;全体教职工和学生,都要树立今天以“肖东中学为荣、明天也为肖东中学为荣”的思想情操。这些就是我校现阶段所努力追求且力求使之充分实现的校风特色。

校风建设具体应该怎样抓呢?我认为主要:

1、应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及日常生活抓起,抓落实;

2、应该把教师管好,并从教学基本功抓起,抓到位;

3、从教学楼、宿舍区以及整个校园的卫生等小事抓起,抓实在,讲落实。这样,线条明确,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施其所能。为了建设良好校风,我校从“严、勤、细、活、实”几方面下功夫。“严”就是从严治校、治教、治学;“勤”就是亲督促、勤检查、勤总结;“细”就是工作精细,深入,从小事抓起,所谓“教育无小事”;“活”就是气氛活跃,蓬勃向上;“实”就是求实进取,讲究实效。

二、教风

教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基础。教风严,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思想、道德、作风上,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的修养上,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艺术的运用中。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规律,要求教师根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训练是主线”的教学原则,精心备课,精心组织教学,“双基”讲透,例题精选。面向全体,抓差培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学科的竞赛活动。要求教师自觉的增强职业道德观念,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端正教学态度,无私奉献,“教师要有一颗奉献的心”;要求教师既具有严肃的工作态度,又具有严谨的治校治学的作风。只有师严才能校严,只有校严才能出好徒。因此,切切实实抓师德规范教育,培养和造就出一批训练有素、德才兼备的教师,拥有一批具有文明、严谨、拼搏和富于创造性的教学作风的教师,是培养优良教学的关键,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基础。

三、学风

学风是校风建设中另一个主要部分。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刻苦钻研、认真读书、理解记忆、独立作业、参试诚实、学用结合、拼搏进取、严谨踏实的风气和自学能力。此外,还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在学习、生活、礼仪、道德、纪律、励志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审美情趣,懂得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健身,学做真善美的人。在学风建设中,首先要注意班风建设,因为班级是学校组成的元素。

环境整洁、优美,可造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师生一进门就置身于一个浓烈文化氛围中,从而汲取文化营养。校园文化氛围还应包括反映人们的精神面貌的许多因素。例如,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所表达的情趣,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友善、礼貌等文明行为,以及师生对待学校集体事务的态度等等。这些就是所谓集体的心理环境。要建设好这种心理环境,一靠校长带领好领导班子成员,二靠教师骨干的培养,三靠正确舆论的导向,四靠各项规章的健全。

四、作风

建设良好校风应当以正面教育为主,领导的率先垂范和榜样是关键,所以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脚踏实地工作作风,在“实”字上狠下工夫。这样才会形成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率领全校师生共同前进。为此,领导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发扬民主,深入实际,了解情况,扎实推进“三联”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师生的知心朋友。要善于总结教学活动中的新鲜活泼的经验,善于推广学生勤奋刻苦学习的可贵精神和他们独创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要善于发现师生身上的有时似乎是“微不足道”的闪光点,然后集中起来,加以条理化,规范化,促使良好校风的形成。还注意到有导有禁,以导为主,导禁结合。学校通过条文明确规定,哪些是提倡的,那些是禁止的。学生有行为规范,教师有职业道德规范、课堂教学规范、各种常规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学校在办学思想的轨道上运行,也是一个良好校风的形成。

政治理论考试资料 篇5

一、国内部分

1.中国首台实测性能超千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曙光“星云”高性能计算机系统6月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发布,超千万亿次的计算能力再次刷新了中国高性能计算的最高速度。

2.2010陈嘉庚科学奖颁奖仪式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全体院士会议上举行

3.以“低碳技术、绿色经济”为主题的“2010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6月12日在京开幕。

4.著名美术家华君武2010年6月13日上午9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5.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1日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Jin涛主持会议。

6.7月1日上午8时,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7.7月10日上午,第六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广州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8.7月10日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题日”,也是世博历史上首次设立的“志愿者主题日”。

9.北京时间7月12日凌晨2点30分,南非世界杯决赛在约翰内斯堡的足球城球场进行,对阵双方是无冕之王荷兰和欧洲冠军西班牙。最终,西班牙1-0取胜成为新科世界冠军。

10.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州 舟曲县发生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

11.8月26日上午,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并创造了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纪录。这也标志着我国继美、法、俄、日之后成为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12.我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增加森林碳汇、帮助企业志愿减排为主题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8月31日在京成立。

13.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活动在北京举行。

14.9月5日零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鑫诺六号”通信广播卫星送入太空。

15.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庆祝大会9月6日上午在广东深圳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Jin涛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16.在9月6日举行的2010中国进口论坛上获悉:中国积极扩大进口,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

17.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9月13日下午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8.第五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9月19日晚在福建省体育中心点燃。第五届全国特奥运动会主题为“共享阳光,你我同行”,19.由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联合国驻华系统共同主办的国际和平日庆祝大会9月20日在北京举行。联合国宣布今年国际和平日的主题是“青年与和平和发展”,口号是“和平等于未来”。

20.当今世界第一高的电视观光塔--广州塔,9月29日宣布落成,成为世界了解广州、广州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总高达600米、婀娜多姿的广州塔,俗称“小蛮腰”,矗立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成为广州新地标。

21.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馆日仪式10月1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举行。

22.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4.10月2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一个“世界统计日”,全球性的庆祝活动在上海世博园联合国馆隆重举行。

25、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闭幕式10月31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10月24日,上海世博会累计参观者正式突破7000万人次。26、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全国展开。我国的人口普查每10年开展一次。

27、11月12日-27日,第16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隆重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199枚金牌、416枚奖牌,连续八届名列亚运会金牌榜首位。28、11月17日,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在正式发布了第三十六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2566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世界第一。29、12月10日--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指出 2011年中考时事政治考试资料复习(2010年6月-2010年12月)

二、国外部分

1.前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菅直人6月4日中午在民主党举行的该党众参两院议员大会上当选为新党首,随后,在下午先后举行的众参两院全体会议上当选日本第94任、第61位首相。

2.6月5日 世界环境日,今年环境日的主题“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3.6月11日,第19届世界杯开幕式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足球城球场举行。

4.欧盟夏季峰会6月1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通过了此前由欧盟委员会制定的未来10年经济发展战略,即“欧洲2020战略”,旨在为欧盟推进结构性改革、实现可持续增长明确目标。此外,峰会还同意启动冰岛入盟谈判,同时决定从

1月1日起吸收爱沙尼亚为第十七个欧元区成员国。

5.今年7月18日是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反种族隔离斗士纳尔逊·曼德拉92岁的生日,也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曼德拉国际日”。

6.韩国和美国7月25日开始在韩国东部海域举行为期4天的联合军事演习,双方参加演习的兵力约为8000人。

7.历时10年的全球“海洋生物普查”项目10月4日在伦敦发布最终报告,根据普查得出的统计数据,海洋生物物种总计可能有约100万种。

8.第六十五届联合国大会10月12日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德国、印度、南非、葡萄牙和哥伦比亚五国为新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任期2年

9.当地时间10月15日14时17分,正在建设的世界最长铁路隧道戈特哈德隧道东线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底下钻通最后1.5米。

10.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缩小贫穷与体面工作之间的差距”,11.北京时间11月1日,巴西最高选举法院公布巴西第二轮总统选举计票结果,迪尔玛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就职,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12、11月23日下午,韩国和朝鲜在西部海域存在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朝鲜向“北方界线”韩方一侧的延坪岛发射100多枚炮弹,韩方则向朝鲜回击80余枚炮弹。韩方随即举行多次大规模军演,半岛局势一触即发。

初一上学期政治复习资料资料 篇6

第一单元 走进新天地

1、中学和小学相比有什么不同?(教材P2)

答:(1)学习科目增多了;

(2)学习负担加重了;

(3)对自主管理的要求高了;

(4)走进中学,我们的学校生活变得非常丰富。

2、我们怎样适应初中生活?(教材P4)答:(1)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2)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克服闭锁心理;

(3)调整心态,积极、主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分清主次,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会自我约束,懂得自立、自律等。

3、为什么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受教育对国家和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答:(1)从公民自身发展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只有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和发展自己;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获得相应的报酬;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成果。

(2)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只有提高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才能为国家社会多做贡献。

4、作为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我们怎样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答:(1)自觉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2)自觉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九年义务教育,不中途辍学;

(3)自觉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5、保护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有哪些?

答:《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6、青少年应该怎样维护受教育的权利?(或假如父母让你辍学,去务工或经商,你该怎么办?3点)

答:(1)向父母宣讲读书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指出父母的行为是违法的,请父母尊重孩子的受教育权。

(2)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可以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可以寻求当地村(居)民委员会的帮助,还可以寻求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帮助,向新闻媒体反映,必要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权。

(3)未成年人自身,要孝敬父母,告诉父母自己会努力学习,用良好的成绩报答父母。

7、列举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行为有哪些?

答:(1)有的家庭,只顾眼前利益,让未成年子女弃学经商,务工或务农;以孩子学习差为由,不让孩子上学;重男轻女,剥夺女孩子的受教育权。

(2)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不让差生进教室上课等。

(3)社会招收童工等。

8、如何帮助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同学?

答:我会(1)鼓励他勇于面对困难,树立生活的信心。

(2)号召同学为他捐款捐物,帮助他克服困难。(3)向学校、老师反映情况,帮助他申请困难补助。

9、如何帮助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辍学的同学?

答:(1)告诉他学习的重要性指出未按规定年限完成义务教育的行为是违法的,公民应该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2)给予他鼓励,告诉他学习上有困难并不丢人,只有正视困难,才会有进步。

(3)帮助他分析学习差的原因,并制定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10、“长大了”意味着什么?长大的表现有哪些?(或“长大了”的自己今后应该怎么做?)

答:“长大了”:意味着懂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学会付出和承担责任,“长大”更明显的标志是对自己有了要求,能用自律宣言来约束自己。

长大的表现有:

(1)在学习上,能够独立思考,能积极主动地做作业、复习功课,完成学习任务;(2)在生活上,能够自理,孝敬父母,能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能遵守法规和校纪,抵制诱惑,能够管理好自己负责任的事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1、自立的含义及重要性是什么?或谈谈你对自立的理解。

答:自立:就要告别依赖,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自立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乃至成功具有巨大作用。

12、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自立能力?或你打算怎样成为应该自立的人?

答:(1)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为之执着追求,扬长避短;

(2)告别依赖,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3)要大胆的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自立能力。

13、列举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有哪些?

答:金钱的诱惑,烟酒的诱惑,黄毒赌的诱惑,电子游戏的诱惑,懒惰和安逸的诱惑,网络游戏的诱惑,“哥们义气”的诱惑等。

14、不良诱惑的危害有哪些?(为什么要学会抵制不良诱惑)

答:社会生活中存在太多的诱惑。我们要坚决抵制不良诱惑。因为:①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学业,影响个人的进步和发展;②侵蚀我们的心灵,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良好品格的形成;③会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5、青少年怎样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答: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明辨是非,克服猎奇心理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

自己的控制能力;

②面对不良诱惑,要用清醒的头脑,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

③用避开诱因法、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专时专用法、联想后果法、请人监督法等方法来摆脱不良诱惑。

16、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电子游戏和网络游戏的诱惑?或请你对现在还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提建议。

答:适当的有节制的娱乐并不是坏事,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适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绝不能沉迷于电子游戏。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有益的活动坚决抵制电子游戏这一诱惑。

17、如何正确看待学校的要求?(面对学校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做?)

答:(1)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生活需要共同的准则。学校的要求是为了学校公共生活正常化服务的,没有这些要求,学校生活肯定会陷入混乱。

(2)我们要自觉遵守学校合理的要求,对学校要求中不合理的地方,我们可以采用正确的方式提出合理的建议。中学生要增强主动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懂得采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

18、怎样理解社会需要约束?

(1)恰到好处的约束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反映绝大多数人的良好愿望,对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平静幸福的生活建立在约束的基础上,我们在享受生活,也在享受约束。如果有谁拒绝约束,其实就是拒绝生活。

19、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如何珍惜利用时间?)

答:(1)用“分”计时,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改掉一些浪费时间的坏习惯;(2)办事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利用时间;

(3)“一心二用”,学会统筹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4)学会守时,尊重别人的时间。

20、谈谈你是怎样认识时间和生命的关系的?

答:(1)时间是生命的刻度,时间能够衡量生命的节奏,我们要珍惜光阴,珍爱生命;

(2)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我们要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光彩;(3)时间是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财富,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把握时间。

21、时间统筹法或“一心二用”?与区分轻重缓急的区别是什么?

答:时间统筹法是利用做一件工作的空闲时间,同时去做另一件或几件工作,或者合理地利用不同的器官,同时做两件或多件工作。区分轻重缓急的意思是面对繁多,又必须处理的事情,有时我们会顾此失彼,甚至束手无策,觉得无从下手。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将繁多的事情排个次序。

22、为什么要守时?(如何看待守时?)(1)守时是一种美德;

(2)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时间,你就别指望别人会尊重你的时间;(3)如果你不守时你就会失去诚信,你的信誉就会降低。(4)守时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

第二单元 生活中有你

答:交往技巧有微笑、幽默、宽容和真心待人,其中真心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大的技巧。“交往明星”的共同特点是:对人真诚、微笑待人;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心里有他人,能站在1、人际交往的技巧有哪些?善于交往的“交往明星”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热心助人,不自私,有上进心,负责任;善解人意,能宽以待人等。

2、在交往中为什么需要微笑?

答:爱的微笑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心灵的迷宫。微笑在脸上,其本源在内心。微笑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一切,增添了温暖和同情、殷切的期望和奇妙的幻境。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的语言,是一种无声的动人的音乐,是人类一种高尚的表情,它永远是生活里明亮的阳光。

3、幽默在人际交往中有何作用?

答:(1)幽默是一种机智和友善,可以轻易地使人际关系关系润滑起来;

(2)富有幽默感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深受大家的喜爱和欢迎,能很快与人建立起友谊,能巧妙的化解生活中的尴尬局面,能架起互相信任的桥梁。

4、宽容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如何理解交往的重要性)

答:(1)要想和睦相处,首先需要大家都有一颗宽容之心,学会宽容;

(2)宽容是一种不苛求、不极端、不任性的健康心理;(3)宽容是打开人与人之间和解之门的钥匙;(4)宽容使人际交往变得轻松,给人们带来欢乐。

5、为什么说“真心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大技巧?

答:交往需要技巧,但更需要真心付出。不管什么时候,真情都比技巧高尚;或者说,真心待人是人际交往的最大技巧。真心待人,诚实守信,你就达到了“无招胜有招“的至高境界。只要你真情付出,你就能再人际交往中拥有一份温暖的友谊。

6、如何理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答: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贵在求同存异。你可以不欣赏、不喜欢他人,但你不能轻视他人,他只是和你不同而已,你要尊重这种不同;同时也不要在别人的交往中一味地迁就别人,从而丢掉自己的个性。

7、如果别人说你怪怪的或者错怪了你,怎么办?

答:重视他人的评价,不断完善自我,保持宽容仁爱的心态,继续交往,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不要丢掉自己的个性。当然,我也会自我反省,如果有不良习惯和品质就改正。

8、人与人之间为什么需要交往? 答:(1)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2)交往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交往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活动;

(4)交往可以使人获得知识、友谊、信任和肯定,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9、如何理解“心中有他人,为他人开一朵花”的含义?

答:﹙1﹚心中有他人,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德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

﹙2﹚我们心中有他人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关爱别人就是关爱自己。为他人着想,利人利己。﹙3﹚我们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学会与别人和谐相处,关心和帮助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并能在付出中体验快乐。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为他人开一朵花”?

答:(1)平等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体谅尊重他人;换位思考,理解宽容他人;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道德金律。

﹙2﹚在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如:看到地面上有积水,我用拖把将它拖干净;看见地面上有纸张,我把它捡起来,放在垃圾箩里;听讲座时,为了方便别人,我坐在中间位置;放学后,让别人先走;如果有人无意冒犯了我,我以宽容之心原谅他;如果同学遇到困难,我应该主动帮助他,等等。

11、你如何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天女散花”现象?

答:我觉得那些人缺乏道德素质,他们只顾自己方便,不顾别人的感受,不顾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还破坏了生活环境。

12、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含义?

答:(1)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不希望得到的,不要施加给别人;(2)这句话的实质是: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体谅他人;

(3)这句话要求我们:在谋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和发展。要求我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更不能牺牲他人的利益来谋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也就应该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13、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不尊重他人的现象?你会怎样说服他们?

答:(1)例如:在教室里大声说笑;在校园里乱扔垃圾,乱吐口痰;随意破坏公私财物;借东西不还;午休时间不安静,不守纪;天气热,有人在教室里随便脱鞋子;竞赛时,有人破坏规则,耍小手段,等待。

(2)我想告诉他们,要真诚待人,心中要有他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不要一味只顾自己,要更多的考虑别人的感受,要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做人的道德金律。心中有他人,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付出的人必定是高尚的人。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心地,增添一缕芳香,就是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给他人吐一片绿地,染一片色彩,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喝彩。

14、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人?

答:(1)要学会谅解他人,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

(2)生活中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3)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人,如果不懂得欣赏他人,就难于接纳和理解他人。

15、为什么要尊敬老师?老师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有什么作用?

答:(1)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引导者,引导我们学会学习;

(2)老师是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我们学会做事,学会做人;(3)老师的爱是无私的,给我们温暖和力量,促使我们实现自己的追求;

(4)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

16、如何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答:(1)当我们被老师误解,或与老师发生矛盾时,要学会冷静思考,通过正确的、恰当的方式与老师坦诚交流,说明情况,消除误解。不能不分场合地与老师顶撞,或不理不睬,更不能采用消极的态度与老师对抗。(2)当老师出现差错时,要用诚恳的态度,恰当的方式,合理地指出来,不能伤害老师,让老师难堪。可借助书信、纸条等方式来提醒,也可以打电话、发邮件等方式指出老师差错。

17、怎样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答:(1)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希望我们做的更好,但老师的表扬并不意味着我们无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获得表扬不自满,要再接再厉;

(2)老师的批评是爱护是鞭策,也是期待,受到批评不气馁,不抱怨,面对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8、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与老师相处(与老师交往的方法与技巧)?

﹙1﹚我们与老师相处,首先要主动沟通,这是一切交往的前提。化解与老师的误会、矛盾,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一切从主动沟通开始;

﹙2﹚掌握与老师沟通的方法: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原谅老师的错误,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

﹙3﹚掌握与老师交往的礼仪:礼貌待师,注意场合,勿失分寸。

19、我们应该怎样尊敬老师?(或感恩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1)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2)对老师有礼貌,积极协助、配合老师的工作;(3)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或表扬;

(4)学会体谅或宽容老师工作中的疏忽,并用恰当的方式指出;(5)努力学习,用良好的成绩回报老师。20、假如老师用过激的语言批评你,怎么办?

答:我可以找老师解释,但要选择好时机和场合,避开老师的盛怒,看准时机心平气和地同老师谈话,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果还是解决不了问题,那就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是最棒的。

21、如果遇到个别老师有违背师德或违法行为时,该怎么办?

答:①应该及时阻止老师的错误行为,不要让老师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要勇于与老师交涉,改正老师的错误行为,让自己健康地成长;

②应该将自己在校的“遭遇”原本地告诉学校或父母,不要埋在心里、封闭自我;

③当老师有严重体罚学生或者违背师德的行为时,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分别与老师沟通解决问题,要求老师纠正其错误行为,同时支付医药费并赔偿一定的损失。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到教育主管部门申诉,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22、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和谐基础上的师生关系。

23、为什么说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群体?(或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人类生活离不开群体,人一出生就生活在人类的各种群体中。我们每天在群体中生活、学习和成长,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群体的力量。

(2)我们每一个人都属于各种群体,在不同群体中,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个完整的健康地个体是无法离开群体生活得,否则就不可能正常地发展和生存。

(3)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集体;(4)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24、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5、怎样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答:(1)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2)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26、为什么说班级是我家?

答:①我们的文化知识的获得、性格的养成、能力的增长、个性心理的发展等都是在班级中锻炼而实现的; ②我们每个同学已经和班级紧密联系在一起了,班级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③班级是我家,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应尽的责任。

27、优秀班集体应具备哪些特征?

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严明的纪律,有较强的凝聚力,有融洽的同学关系,有积极向上的班风。

28、家庭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家对你有什么样的重要性?)

答:家庭是我们成长得摇篮,父母是我们第一任老师;家是我们情感的栖身之地,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地方,是我们物质生活的后盾,是安全健康的保障;家是我们的娱乐天地,是我们成长得大本营。

29、你认为我校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1)存在的问题:

①放学时,走道上拥挤,还有人打闹,存在安全隐患;

②还存在一些不诚信现象,如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说谎话等现象; ③校园内还有乱扔垃圾的行为。(2)改进措施:

①加强安全教育,严以律己,不准在楼梯、走道上追逐打闹; ②通过开展班会、报告会、评选诚信先进等形式加强诚信教育; ③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家互相监督。

30、通过调查,请你写出目前在班级中存在的不关心群体的现象。

例如:卫生区、教室脏了无人管;卫生工具乱放无人整理;同学违法纪律无人纠正;抄袭作业无人举报;考试作弊,其他同学听之任之,等等。

31、不关心集体的现象会有什么后果?

严重破坏集体形象,不利于班集体的团结,更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

32、请你为建设良好班集体献言献策。

(1)建设良好班集体必须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严明的纪律,有较强的凝聚力,有融洽的同学关系,有积极向上的班风。

(2)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共同的行动。要团结集体中得每一个成员,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各尽所能,为班集体贡献力量。

33、请你写出几句体现群体促进个人成长得名言或口号。

答:例如:“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等等。

第三单元 倾听自然的声音

第八课 生命之间

1、为什么要善待生命?

答(1)地球是已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2)地球上的动植物与人类唇齿相依,交织成一张严丝合缝的生命之网。(3)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有生命之间都有着微妙的和谐的关系。

2、一提到生命,你会产生什么感觉?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

答:生命这个词让我感到神圣、庄严,有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感觉。生命是可爱的、神圣的,也是高贵的美丽的。

(1)生命是大自然的恩赐,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

(2)地球上的动植物与人类唇齿相依,交织成一张严丝合缝的生命之网。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所有生命之间都有着微妙的和谐的关系。(3)生命是顽强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我们要关注一切生命,珍爱一切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习生命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让自己的生命多姿多彩。

3、如何理解我们与动植物是朋友?

答:(1)动植物在物质上给予我们慷慨的帮助,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2)动植物是我们精神的慰藉和寄托。

(3)有些动物发挥常人难以想象的作用,在危难时刻救人类于危难之中。所以,动植物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朋友。

4、为什么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答:(1)生命有价值,从而的崇高和庄严的。

(2)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放任自己的破坏行为,漠视物种的灭绝。结果只能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保护物种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只有学会尊重大自然,敬畏自然界大大小小的生命,人类才有光明的前途。

5、保护动植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或延缓物种的灭绝,珍爱和保

护我们地球的生命,我们应该怎么做?)答:(1)树立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生命,敬畏生命。(2)在行动上,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关爱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积极宣传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敢于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第九课 地球的叹息

1、树木、花草、植被对人类的作用:

答:①奉献绿色; ②提供氧气; ③涵养水分; ④保护土壤: ⑤调节气候; ⑥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 ⑦净化空气; ⑧减少噪音等。

2、地球的第一声叹息——植被遭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答:人类为了自身的需要,不尊重自然,乱砍滥伐,围湖造田,过度开垦荒地,过度放牧造成植被破坏,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影响人类生存。

3、植被遭破坏的后果和危害是什么?

答:①植被减少必然带来氧气供给量的减少。

②植被减少会破坏生态平衡,带来自然灾害,不仅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命,也加快动植物的灭亡。

③植被的减少将会加剧温室效应,威胁人类的生存。

4、为了地球重新拥有美丽的秀发,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做?(或保护地球上植被,我们应该怎么做?)答: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体措施是:保护好现有的植被,停止乱砍滥伐;退耕还林、还草,保护草原生态;提倡植树造林、栽花种草;合理放牧,定期轮牧等。

5、地球的第二声叹息——大气层遭到严重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方面,人类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石化燃料,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有毒废气及悬浮颗粒.、造成空气污染。另一方面植被破坏,沙漠化导致沙尘暴造成空气污染。

6、大气层污染给人们带来的严重后果和危害有哪些? 答:①破坏臭氧层; ②出现酸雨;

③损坏人类健康,影响植物生长,海洋生物也会死亡;

④造成农作物减产,阻碍国家经济发展。

7、保护地球大气层,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答:①用科技手段,提高工业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烟尘;

②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的同时提倡绿色出行;

③植树造林:

④使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⑤禁止焚烧植物的根茎叶;

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⑦依法严打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⑧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8、地球的第三声叹息——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答:水污染的原因有:①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农业化学污染,石油对水体的污染;

②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破坏、浪费水资源;

③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弱。

9、水污染的有什么危害?

答: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危害人类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0、防治水污染,节约水资源国家和公民应该怎么做?

答:国家(政府):

①发展污水处理厂; ②生活用水再利用; ③使用节水装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⑤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水资源; ⑦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公民:(1)树立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意识;

(2)积极宣传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的知识和重要性;(3)在日常生活中,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第十课 中华民族的选择

一、现阶段,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三大基本国情与现状?

1、我国的人口国情与现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我国人口现状的3个基本特征?)。此外还有农村人口多,人口男女比例失衡,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等。

2、人口国情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问题,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

3、制订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目的、具体要求? 答: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4、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有什么不利影响?

答: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必然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实行计划生育有什么意义?

答: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为什么我国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答:(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

(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必然给自然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生育是目前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7、我国的资源国情与现状: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合理、科学,由此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8、我国的资源国情与现状说明: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人资源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或说明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9、我国的环境国情与现状我国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答:①(我国的环境国情与现状:)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我国目前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②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保护环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社会的稳定,所以我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10、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或我国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

答:能源短缺且浪费和污染严重、森林、植被资源锐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空气污染好和水污染严重、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等等。

11、环境问题的影响

答:(1)破坏生态平衡;(2)威胁人类健康;(3)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面对我国现阶段严峻的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中华民族明智的选择——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1、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八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 应负的责任。

(4)实质: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入口、资源、环境的关系。(5)核心: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为什么我国要保护资源、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或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 答: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

3、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国家(政府)应该怎么做?(3)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节制消费,替代消费,循环利用,重复使用,拒绝使用野生动物制品。

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因?或建设美丽中国的必要性?或我国为什么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要:

①继续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④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⑤加强科技创新,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⑥坚持综合治理,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1)要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和理念。

(2)积极向周围的人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

(3)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7、科学发展观足怎样提出来的?它的含义、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分别是什么? 答:依据: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含义: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政治开卷考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篇7

一、驾驭课本知识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夯实基础。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考试,都是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即使是灵活运用类型,也需要以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为前提。在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上,学生要以不变应万变,开卷考试时间紧,题量多,选择题等类题型便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一一翻书作答,肯定时间不够,学生只能在大脑中检索,靠平时掌握。开放性试题灵活,但学生还是要以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为前提,运用已学知识分析、理解、解决问题。因此,教师更应该熟识课本内容及课本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能够清楚明白地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答题时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二、广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

一个真正具有魅力的教师必定具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21世纪被称为知识信息的世纪,教师的魅力应该是具有深刻知识内涵、文化气质和广阔视野的魅力。在教育界,学富五车的鸿儒,才高八斗的泰斗,德高望重的宿儒,锐意进取的新锐,他们的广博知识和广阔视角为他们魅力的展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没有广博知识、没有宽广视野的教师是不可能有深刻影响力的,仅仅依靠枯燥说教的教育也必定是苍白的。政治教师更应不断地加强学习,使知识纵向深化,追踪学科最新动态,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从而丰富、充实自身知识储备;更新专业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捕捉时代信息;适应培养复合型人才对政治教师素质的要求。教师还应加强横向学习,学习借鉴别人好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教师只有成竹在胸,讲起课来才有广度、深度,引人入胜。例如:在讲到九年级课本“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知识点时,就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这一史实,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就要把政治历史合二为一,把有关的内容都有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从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到加入WTO,到青藏铁路,到“嫦娥一号”,到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到“神七”,到世界金融峰会,到上海世博会……把这些重大史实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就会得到结论:中国强大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确提高了。

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教师更应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擅于吐故纳新、弃旧扬新,认真研究新理论、新方法,使自己不至于落后于时代的步伐,且能昂首于队伍的前列。政治教师还应多听广播、多看电视新闻,关心国家大事,把握时代脉搏;多看书籍、杂志,摘录重要内容,养成每天读书看报积累资料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讲课时将相关的资料引入课堂,既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又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九年级课本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联系2008年发生的四川地震时,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亲赴灾区,指挥作战,和灾区人民共度难关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课本理论离我们很近,政治教学不是在为领导唱赞歌,而是在实事求是地反映社会现实,感受到党就在我们身边,在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是人民的公仆。

四、深入浅出的解题方法指导

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一定的规范性训练才能实现,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训练模式,尤其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活生生的经济、政治现象进行讨论、分析和思考,从而激活知识,多视角、多层次、多方面地思考和准确地回答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考试过程中,许多学生平时规范训练不够,有的审题不清,有的不会根据题意要求作答。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训练学生审题的准确性,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简要性,书写的清晰性、规范性,卷面的整洁性等,同时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答题技巧,尽量避免因非智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比如:选择题是中考最基本的题型。近几年中考试卷对选择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考查识记能力,比较、判断能力和浅显的理解、分析能力,而且考查归纳、演艺、推理、探究、创新等较高层次的能力。由于该题型所占分数较多,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学生选择题的解题能力和得分率十分重要。学生解答选择题时应注意运用排除法、对照法,先用排除法,排除掉最不符合题意的或明显错误的题肢。如果剩余的题肢无法用排除法,就运用比较法,就是将题肢与题干进行比较对照。题肢中涉及全面与片面,则选全面;涉及本质与现象,则选本质;涉及直接与间接,则选直接说明题干的题肢。

五、独特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教学观念,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工作,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适应学生的需要和个性差异,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资源的同时,注重研究学生的基础、需要和发展可能,把教室变成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做人的地方,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研讨、共同创新的场所。教师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培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成为人人想创新、人人求创新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场所,使课堂成为学生走向生活的出发点和加油站,这样课堂教学效果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另外,现代教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介入,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独特的课堂更体现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师应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培养的环境,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初步的信息能力,启发学生学会质疑释疑,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同时通过开发各种应用功能,满足知识更新与知识创新的目标。

政治理论考试资料 篇8

【关键词】民族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 考试改革 政治立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51-01

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是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的重要内容,而且其能够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测量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最主要方式。因此健康的考试观念、科学的考试内容、合理的考试方式等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优化学风及考风建设,促进考试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民族大学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情况

1.考试目标不清楚

大学校园学习思想政治课程,并安排相应的考试,主要的目标就是要“以考促学”。具体而言就是要进行课程的考试,来考察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具体情况,从而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喜好程度,让他们能够认真学习基本知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坚定政治立场,从而保证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目标得以实现。但是,现在很多大学校园的思想政治考试目标并不清楚,学生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学习过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过关并争取获得理想分数,以顺利拿到文凭、评定奖学金和各类先进。对部分老师而言,考试意味着课程结束后,用考试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老师在教授思想政治课的时候总是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并没有融入实际内容,甚至有意识地会突出考点,临考前给学生划重点也是常有之事。

2.考试方法不科学

当前大学校园中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考试方法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就拿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近年来为便于操作,尤其是便于成绩管理,出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采取卷面考试的状况。题型千篇一律,即严格按标准题型出题,并且纯理论考试使学生见到试卷心生厌倦、无心答题;其次考试内容很刻板,即内容圈在教材内学生按教材答题便视为正确,不按教材答题便视为错误;最后考试的评判十分主观,教师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考后分析;而且多为一考定终身。

3. 考试内容单调乏味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程在考试的时候主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考核,并没有与实践相结合。虽然近年来,为了维护良好的教学秩序,高校已经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出勤率纳入考核的范畴,并且这部分成绩约占30%的比例。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内容依然停留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主要有基本的理论知识、基本内容等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考查学生提炼观点、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论证观点的能力,更是很难通过考试内容检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原则

民族高校首先应该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总的指导思想和《意见》,但民族高校在办学理念、受教育对象、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又有其特殊性。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如何从民族高校的特殊性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出发,挖掘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德育素材,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内容,使之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内容、方式,进一步让师生转变考试观念,明确考试目的,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1.提高人员培养素质原则

大学生是接受我国高等教育的人员,他们是整个国家未来的希望。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自身的思想素养,为我国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程的时候还要进行思想政治考试的时候都需要遵守这一基本原则。

2.提高学习风气,整顿考试风气的原则

大学思想政治课程进行考试主要就是为了“以考促学”,学习风气是学生价值观念的中国要体现,也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的展现。学习者是深入钻研,还是浅尝辄止?是谦虚诚实,还是急功近利?这些都是学风的体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出勤率不高,学生课堂表现不好(讲话、玩手机等)已成现实。据统计,近几年我校期末考试作弊的科目2/3以上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弊方式包括夹带、相互抄袭、通讯工具接收答案等。因此,考试改革应该朝着有利于转变学风、考风的方向进行。

三、民大大学进行思想政治改革的主要方法

1.明确考试的目标,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

大学校园安排思想政治课程,并且进行课程考试,不仅仅是想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效,所领会的知识内容,更是想要通过考试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所以,在大学校园中开展思想政治课内容需要坚持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去考察,才能够实现教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从整体上进行课程考察,深化改革内容

这些年来,我国政治思想的考试方法都是出试题,采取闭卷考试的方法,最终以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的加权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这种考试形式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容易出现考前集中突击、考后全部遗忘的情况,不能体现学生通过学习之后素质与能力的变化。根据目前的状况,笔者建议,一是可以实行“半开卷”的考试形式,允许学生查阅死记硬背的基本概念等知识,但在命题中注重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二是可以设立小论文的考试形式,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谈调查等拓宽知识面,锻炼提高信息素养能力和创新改造水平。

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并不同于其他的教学科目,这不仅仅是一门教授理论知识的课程,还应该与实践相结合。所以,这门课程的考试不能够仅仅通过考试答卷的方法完成。总而言之,我国的民族大学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尽了很大的责任,怎样对大学思想政治课考试改革,克服改革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瓶颈和困难,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6.

[2] 李琼.西北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构建[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上一篇:推进纪律教育下一篇:关于电信公司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