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五大养生习俗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端午节五大养生习俗(推荐11篇)

端午节五大养生习俗 篇1

一、端午节的饮食习俗

1、吃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将粽子加热后再吃,既安全卫生,又减轻消化负担。

2、吃“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有吃豆腐的习俗。

过端午不仅仅是吃粽子的时候,也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有营养的时候,所以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俗谚。黄鳝由于口感软滑无刺,一直都是淡水水产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尤其是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是不错的补养品。黄鳝性温、味甘,入肝、脾、肾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固脱、温阳益脾、强精止血、滋补肝肾、祛风通络等功效。

3、吃茶蛋

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教你做茶蛋的方法:鸡蛋、茶叶、八角、桂皮、花椒、丁香、草果、小茴香、香叶、盐。鸡蛋清洗干净,凉水入锅,小火煮开后再煮4分钟关火焖2分钟。茶叶先冲入开水,静置5秒钟,沥掉水不要,洗干净的茶叶用纱布包起来。准备所有香料并装入香料盒。

煮熟的鸡蛋取出,煮蛋的水倒掉不要,用不锈钢勺轻敲出裂纹,重新放入锅中,同时放入茶叶包和香料盒。加适量盐,加入开水至完全没过鸡蛋,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约30分钟,关火浸泡10小时以上,时间越长越入味。

4、喝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一般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

一般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5、吃油糕

端午节当天除了吃粽子,还要吃油糕。油糕要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黄桂、玫瑰、核桃仁、猪油做成的馅,下油锅炸。表皮松泡,馅心甜美,外形美观。

二、端午节该如何养生

一、关于起居

端午节到了以后,将会持续高温天气,在这样的天气里,必须要做好保养。其中关于起居方面的保养,请做到这几点:

1、清晨6点左右起床

早起的人,更容易从困倦中醒来,让你的头脑更早清醒。这样一来,能够让你更快地投入到上午的工作中,而且效率也比较高。

2、必须进行午休

很多人没有午休的习惯,这可不是好习惯。在炎热的`夏季,请必须进行午休。因为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坚持午休有助人体内的阴阳进行转化,对你的心脏特别有益处。

3、晚上10点30分之前必须上床休息

太晚睡觉不利于身体自我修复,到了晚上之后,请在10点30分之前上床休息。因为人入睡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时间点之前上床休息,才能确保在11点左右进入睡眠。这样做,非常有助滋养阳气。

二、关于吃食

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饮黄酒,这些节日习俗。想要滋养身体的话,端午节在吃食方面建议选择这几种食物:

1、鳝鱼

这种类似长蛇的食物,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特别丰富。其作为高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是体虚的人滋补佳品。端午节后气温变高,人流汗多,流失的营养也比较多。所以,建议煮些鳝鱼汤食用,帮助自身补充营养。

2、鸭蛋

祖国医学认为鸭蛋性凉,吃它有助滋阴清肺,是排毒佳品。五月被称为毒月,因此,端午节的时候请多吃些鸭蛋祛毒,帮助保养身体。当然,鸭蛋是好东西,整个夏天都可以吃,比如说煮蛋花吃,比如说煮咸鸭蛋吃,都是可以的。

3、西红柿

端午习俗的养生内涵与文化诉述 篇2

中医的两个基本理念是“治未病(未病先防)”、“秋冬静以养阴,春夏动以养阳”,代表阳气更趋旺盛的端午节的习俗亦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同时,我们的祖先一向将阳与正义、善良、正直相关联,所以端午习俗也就成了纪念、缅怀爱国爱民君子人物的文化诉述载体。

端午之食

从晋代开始,粽子就被正式定为端午之食。粽子的糯米健脾养胃,加入益智仁、肉丁、板栗、红枣、赤豆、松子仁、胡桃等,则健脾养胃之功更显著。包粽子的芦叶一是能将其清香之味沁入粽子,除糯米滋腻之性,使粽子味道更可口,另外也可使粽子能够适当久放,便于邻里间礼尚往来。自然进入炎热之季,万物生机勃发,人体代谢也加快,人体物质能量消耗增加,有一个健康的脾胃是充分摄入所需物质能量的保证,小小的端午粽子体现了我们祖先“治未病”思想,体现了我们祖先在夏季对脾胃保健的重视。

端午之饮

时令进入炎热之季,人体的气血循环应该与外界环境相一致,如果体内仍有冬春时节侵入的风寒湿之邪或少许瘀血,则机体无法达到夏季应该达到的代谢水平,机体无法有效推陈出新、排出代谢废物,久则易生重疾。同时,炎热之季,进食生冷机会增多,体内孽生寄生虫机会也增多。黄酒可行气活血、暖胃健脾、散寒助阳,雄黄可以杀虫解毒、祛痰燥湿。黄酒加入少许雄黄就成了端午饮用的雄黄酒,喝微量雄黄酒既可助阳活血,又可杀体内寄生虫。《白蛇传》里的白素贞因喝雄黄酒而露出真身,就是端午雄黄酒保健作用在文化里的一种演义。

端午之佩

端午佩香囊的保健作用类似于端午饮雄黄酒。将朱砂、雄黄、藿香、佩兰、木香等中药研成粉末,装入各色形状的香囊中,以绒线挂于孩童之颈,则可以冲淡秽浊之气,祛除蚊虫,甚至可以防止蛇咬伤,这就是传说中端午香囊的避邪驱瘟之效。与端午之饮祛邪于内相对应,端午之佩则辟邪于外。

端午之饰、端午之浴

艾,生长力旺盛,家家可种,又名家艾,其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以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端午始,万物繁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屋檐插艾枝,门前悬菖蒲,就是要将环境中不利身体的微生物杀一杀,营造更健康的家居环境。端午节的洗澡水,叫百头汤,是用艾枝、菖蒲及其它各种植物的梢头煮出百草汤,小孩或大人洗一洗则兼有端午之饮、端午之佩的功效,是对身体的一次非常有用的“沐浴更衣”。

端午之庆

赛龙舟是典型的端午节庆祝活动。经过二月二吐故纳新的放风筝、清明的温和远足,在开始进入最热季节的端午,则需要更激烈的庆祝活动与旺盛的自然、人体代谢水平相匹配,赛龙舟的活动量很合适。它需要参赛者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持久的耐力,需要全民参与,最终的胜利者因体魄的健康和毅力的坚强而获得众人艳羡,在庆祝的欢呼声中,锻练强身的观念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了人们心中。

端午之思

关于端午节所纪念的历史人物,各界说法不一,有屈原、伍子胥等,人物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坚持真理、正义,为国为民的精神楷模。在炎黄子孙汇聚的漫漫历史长河中,虽然时不时会出现黑白颠倒的逆流和乌云满天的倒影,但真理、正义、正直、善良最终都沉淀为丰碑,根植进老百姓的记忆。知道端午节纪念谁重要,知道端午节纪念什么更重要。地区不同,端午习俗也有差异,但总的看,端午习俗既是一种身体的保健,也是一种精神保健,是炎黄子孙永恒文化诉述的一个侧面。

香包的功效与使用方法

香包很早就有人用了,而且古人用的香包外形更为别致讲究,现代人较为简单,但更讲究实用功效

药用功效:清热解毒、健胃、理气等。间常于端午节时制作香袋佩戴于小儿胸前,以达芳香泄浊、辟秽去邪、清热解毒、抑菌杀虫,“闻香防病、闻气治病”的效果。

装饰功效:可以将香袋挂在身上起装饰作用;也可以将香袋装饰在室内的家具上。

驱蚊防虫功效:可以将香袋置入衣柜中驱虫除秽;也可以将香袋放置在枕边驱蚊、安神

香包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传统香袋里装的多为中药香料等熏香,孕妇如果长期随身佩戴,可能造成长期刺激,严重时可能导致流产。

立夏的习俗与养生 篇3

5月6日立夏。也就是说,从5月6日开始,我们就要告别春天,进入夏季了。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也就是说,从立夏开始,意味着春天结束,夏季开始。

习俗

迎夏

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节气。据载,每逢立夏这一天,帝王都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因夏季五行为火,对应的颜色为红色,所以,君臣在立夏这天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斗蛋

俗话说“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斗蛋是旧时立夏流行的习俗。在立夏这天,家长们将煮好的鸡蛋放入用红绳或彩线编织的网套中,然后挂在孩子们的脖颈,供孩子们斗蛋玩耍。在有的地方,则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祈求孩子平安健康。

称人

立夏有“称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因夏季炎热,阳气盛于外,容易导致人的胃口不济、食欲不振、不思饮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苦夏”,从而造成人的身体在夏季消瘦。立夏称人,大有“立此存照”的.意味。待到立秋这天,人们便用“贴秋膘”的方式,补偿夏天的损失。

养生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因此,夏季养生要以“养心”为主。

饮食

在饮食上,常吃坚果能够有效强心护心。如常吃干果、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坚果,都有助于保护心脏。而由于夏季阳气盛于外,阴气居于内,造成前文所说的“苦夏”,所以夏季应多以清淡食物为主,如白菜、苦瓜、丝瓜等。

夏季养心补心,除了多吃清淡食物,还应多吃些赤色或苦味食物,以养心安神,如小枣、莲子、百合等,这些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早晚餐时喝粥和汤类对身体也大有好处,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可健脾祛湿,补养身体。

养神

夏季除了饮食养生外,贵在养神。《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养神对于养生的重要性。进入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心躁不安,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夏季应静心养性,清心寡欲,戒大喜大悲。多静心养神,少贪心杂念。

运动

夏天是晨练的好时节。中医养生中讲究“冬藏夏放”,也就是说冬季要注意营养和能量的积累,而夏季就要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所以,晨练是不错的选择。大家应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秋分的习俗及养生食物 篇4

1、玉米

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要比精米、精面高4~10倍。而且,它还含有大量的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玉米上述的成分与功能,都是对减肥非常有利的,甚至连玉米成熟时的花穗玉米须都有利尿作用,也对减肥非常有利。

2、黑芝麻

黑芝麻性味甘、平,具有滋养肝肾、养血润燥的作用。特别适合因肝肾不足所致的脱发、须发早白、皮肤干燥、大便秘结的中老年朋友食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黑芝麻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E、维生素B1、B2、多种氨基酸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3、红豆

红豆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红豆豆性平味甘酸,无毒。有滋补强壮,健脾养胃,利水除湿,和气排脓,通乳汁的功能,红豆种子可供食用与药用,常用於煮粥、制豆沙。红豆中除了含有丰富的钾之外,其外皮中所含的皂角也有很强的利尿作用,能很好地改善因脚气病和肾脏功能衰退而引起的脸部、脚部的浮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红豆。

4、花生

花生是“十大长寿食品”之一,富含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核黄素、不饱和脂肪酸和钙、磷等,《本草纲目》中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药性考》中也说:“食用花生养胃醒脾,清肠润燥。”可见其对脾胃失调、咳嗽气喘、贫血、便秘、肠燥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

5、番薯

甘薯(红薯)的营养价值超乎想象。据统计,一个中等大小的甘薯能满足人体每日对维生素A需求量的400%,对维生素C需求量的37%,对维生素B6需求量的16%,对钾元素需求量的15%,对锰元素需求量的28%,同时它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尤其在秋天吃,营养价值和口感更好。

6、燕麦

燕麦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综合分析的结果,我国裸燕麦粉(俗称莜麦面)中,含蛋白质15%,分别比面粉、大米高1倍以上。燕麦能滑肠通便,配合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发挥通便排毒的作用。将蒸熟的燕麦打成汁当作饮料来喝是不错的选择,搅打时也可加入其他食材,如苹果、葡萄干,营养又能促进排便!

7、栗子

栗子营养丰富,据测定,栗子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栗子中含碳水化物为70%左右。我国历代医学家均把栗子看成是益气、健脾、补肾、强身的最佳滋补品。汉朝医学家陶弘景说:“栗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生食治腰、脚不遂。”

8、糙米

糙米其中的碳水化合物被粗纤维组织所包裹,人体消化吸收速度较慢,因而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同时,糙米的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耐量受损的人很有帮助。日本研究证明,糙米饭的血糖指数比白米饭低得多,在吃同样数量时具有更好的饱腹感,有利于控制食量,从而帮助肥胖者减肥。糙米号称清洁大肠的“清道夫”,能“吸”肠道内的淤积物,最后将其排出体外。

秋分节气的习俗

秋分节气习俗之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元,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元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秋分节气习俗之竖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秋分节气习俗之秋分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秋分养生吃的食物

1、桂花酒

八月桂花香,的确,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中秋节时许多人家都会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无论是桂花糕还是桂花酒都无一例外地散发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2、田螺

广东许多地方,秋分还会有吃田螺的习惯。秋分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而且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3、鸭肉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秋分时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而且,八月份的鸭子整好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4、南瓜

中秋宴全家团圆,少不了大鱼大肉,吃些南瓜可增强饱腹感,减少脂肪的摄入。南瓜在秋季成熟,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有减缓血糖升高、降低血脂、防止便秘的功效。此外,秋季干燥,多吃南瓜,还可滋润肌肤。

5、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因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这个东西没剥开的时候可玩性大于可看性,摸在手里凉凉圆圆滑滑的,剥开之后可看性又大于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宝石攒在一起,好看。也是取个团圆的意思。

6、烤肉

在我国台湾省,秋分时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烤肉。

7、芋头

端午节五大养生习俗 篇5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浙江端午节的习俗介绍_浙江端午节有什么习俗》的内容,具体内容:说到浙江端午节的习俗,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具体浙江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下面,我为大家盘点一下浙江端午节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浙江端午节的习俗介绍浙江端午节的习俗 1、画...说到浙江端午节的习俗,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具体浙江的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下面,我为大家盘点一下浙江端午节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介绍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 1、画“端午老虎”

描端午老虎是旧时宁波人过端午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至于为何要描端午老虎,是因为人们想用“百兽之王”的老虎来镇住蛇、蜈蚣、蜥蜴、蜘蛛、蝎子这“五毒”。在这一天,大人会用雄黄在孩子的额上写上虎头上的“王”字,也有的给孩子穿虎纹的衣服,缝制布虎和老虎枕头。

也有将端午老虎印在约四五寸见方的纸上,绘有虎和孩子,有李存孝七岁打虎、杨香虎下救父等故事图,虎、孩姿态各异,小孩子将黑色版画“端午老虎”纸填上各种颜色,就是“描端午老虎”,描好后贴在门或墙上,说是可辟邪。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 2、吃蜒蚰螺、戴五色手绳

蜒蚰螺就是蜗牛,旧时宁波有端午节吃蜒蚰螺的习俗。据说,在端午日午时前(尤以午时为佳)捉到的蜒蚰螺炖蛋吃,具体做法是将蛋钻个小孔,把蜗牛肉塞进蛋内,封口后清炖,说是吃后可清凉解毒。

在端午节这天,宁波人给小孩手臂系上五色手绳,叫“健绳”,待以后弃绳时,要粘上糯米饭,抛至屋瓦上让飞鸟含去(粘去),这样孩子就可以无病无痛、长命百岁了。

此外,浙江有特色的端午习俗还有许多,如毛脚女婿挑“端午担”上门;制作各种色彩的香袋驱邪;药店对端午光顾的顾客免费赠送雄黄、香料粉等物品。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 3、“衣丝”、龙舟竞渡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与其他地方不同,嘉兴端午主要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民间有“五月五日,时迎伍君”的说法,而源远流长的嘉兴端午龙舟竞渡,相传也是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伍子胥的活动。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 4、吃“五黄六白”

宁波老话讲,“忙做忙,勿要忘记五月黄”。以前端午节,老底子宁波人都吃“五黄六白”来过节。

五黄,是指五样黄色的食物:黄瓜,蛋黄、黄鱼、黄鳝、黄蛤。有时候也用雄黄酒代替其中的一样。各地版本不同,但大致上是一样的。六白,是六样白色的食物:茭白、小白菜、豆腐、白条鱼、白斩鸡、白切肉。老一辈的人说,吃了“五黄六白”,可以辟邪祈福。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 5、吃大蒜蛋、“蜘蛛煨蛋”

吃大蒜蛋是河南、浙江等地端午节的习俗,每年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据说端午节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可避五毒,有益身体健康。

在桐乡石门一带的传统端午节俗中,有吃“蜘蛛煨蛋”的习俗。丰子恺先生的《端阳忆旧》就十分具体地记载了这一习俗:“买许多鸡蛋来,在每个的顶上敲一个小洞,放进一只蜘蛛去,用纸把洞封好,把蛋放在打蚊烟得火炉里煨。煨熟了,打开蛋来,取去蜘蛛的尸体,把蛋给孩子们吃。”据说,吃煨蛋可以驱毒,吃了之后夏天不生痱子和疥疮。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 6、吃粽子

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闻名华夏,作为一种民俗食品,粽子在嘉兴一带流播的历史,至迟可以追溯到明代。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嘉兴粽子当推五芳斋为最,素有江南粽子大王之称。

它的粽子从选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独到之处。米要上等白糯米,肉从猪后腿精选,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渗入米内。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 7、吃面食

淳安很多地方除了吃粽子,更多的地方是吃包子馒头类的面食,究其原委,上了年纪的人会告诉你,那是因为端午时节,正是当地小麦成熟之际,以往条件不好,孩子又多,所以赶上端午,用麦粉做包子馒头是最好的了,而且也只有端午才吃得到。

有些地方吃鸡蛋、杀鸡、杀鸭也是趁过节之际吃得好一些,吃些平常难得吃到的东西。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 8、送扇子

端午节又称“女儿节”,过去在宁波民间,凡新出嫁的姑娘,端午那天要带着“端午担”回到娘家来避一下,离开时要带上父母送的扇子,俗称“送扇子”。如宁海等地丈母娘要给女婿回送衣料、手巾、芭蕉扇。寓意“一扇解千愁”。

可见,扇子承载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扇子按性别分出等级,送女儿、婆母、姑嫂的,多是制作精致的细芭蕉扇;送公公、大伯则赠以大芭焦扇;送小叔、婿弟则一把折纸扇就够了。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 9、插艾叶、挂菖蒲

老宁波一到端午就要到附近田野采艾蒿,到河塘拔菖蒲,扎成艾束菖蒲剑,挂在自家门楣及窗户上。中午要烧苍术,让中草药的清香气味持续均匀地飘浮在每个角落,俗称“蒲剑斩千妖,艾旗招百福”,目的是祈求合家平安。

有的还在艾旗下面挂一个大蒜头,艾叶、菖蒲、蒜头被称为“端午三友”,蒜头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艾旗相配合,攘毒防病、斩妖驱魔、镇宅辟邪。还有一种很土的驱虫方法就是在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撒石灰,这个撒石灰时,嘴里还得念念有词。

浙江端午节的习俗 10、挂香包,穿新衣

淳安当地还有一习俗,就是长辈们在端午节还要给孩子们买新衣穿。这里的长辈一般是指外婆,让孩子跟过大年一样,同时还会送孩子们一些自己绣的小香包,香包里有十多种驱邪驱蚊的中药材。

冬至的传统习俗和养生知识 篇6

冬至时节,吃的习俗真不少,除了饺子,较为常见的还有吃馄饨。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冬至馄饨夏至面。”说冬至这天,北京人家多食馄饨。南宋临安(今杭州)也有冬至吃馄饨的习俗,宋人周密说,起初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据说,馄饨为西施所创造,所以每年冬至苏州人都要吃馄饨。如今,馄饨制作方法很多,遍布全国各地,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则称曲曲,等等。

除此之外,全国各地还有各式各样的冬至习俗,如杭州人冬至吃年糕,期许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北方,冬至天气寒冷,人们吃狗肉和羊肉以进补身体;银川冬至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广东潮汕,每年冬至都要祭祀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在我国宝岛台湾,如今还有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样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不忘自己的“根”。

吃节食

冬至日,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礼记·月令》中载:“律中黄钟,乃阳之极,万物之始也。”杜甫也有诗句“冬至阳生春又来”,因此,民间流行搓糯米粉制作米丸,米丸象征太阳,是祭祀祖先以及待客的食品。浙江俗称冬至圆,福建俗称团圆子,广东则俗称为冬丸。古人有诗道:“家家捣米做团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江浙一带如永嘉、玉环、平阳、泰顺、临海、宁海、峰县、象山、瑞安、武进各处都是这样。

有些地方则做团子(比丸子略大),用糖、肉、脂油、芝麻、豆沙、萝卜丝等做馅料,称之为冬至团,用来馈赠亲友。如吴县、丹徒、长兴、安吉、吴兴、桐乡、富阳、黄岩、新昌、定海、萧山等地都是这样。有谚语道:“冬节团子年节糕。”

白露的传统习俗及养生原则 篇7

一口流水的秋梨

冬季有保健医疗性质的水果,要数梨和甘蔗了。中医认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秋梨中丰富的水分正是肌肤所需。

一天3个苹果

苹果的好吃还用多说嘛?不但可以吃,也可以切成片贴在脸上.对皮肤有好处,富含果胶、纤维素、维生素C等,有非常好的降脂作用.日食苹果3个,皮肤不但水润而且还很有弹性!

生吃黄瓜

生吃黄瓜可以充分补充皮肤所含的水分,将新鲜黄瓜去皮切片,立即贴于刚洗净的脸部,再用手指轻按黄瓜片,使其不脱落,20分钟后揭下。此法可供给皮肤营养,并使其嫩滑细腻,可以常敷用,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应季柑橘

柑橘性温、味甘,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之功效。不过,阴虚火旺体质者多食会出现口舌生疮、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状。

鲜食葡萄

葡萄为葡萄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的果实,又名草龙珠、水晶明珠、蒲桃、蒲陶、李桃、山葫芦。葡萄被人们视为珍果,被誉为世界四大水果之首。它不但营养丰富、用途广泛:色美、气香,味可口,是果中佳品,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各种产品,如葡萄酒、葡萄汁、葡萄干等,而且果实、根、叶皆可入药,全身都是宝。

人见人爱胡萝卜

胡萝卜味甘、性平,具有清热解毒,补中安脏之功效,适宜于皮肤干燥粗糙,或患毛发苔藓、黑头粉刺、角化型湿疹者食用。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B、C,并有轻微而持续发汗的作用,可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增进血液循环,从而使肤色红润,胃肠畅通,对美容健肤有独到作用。最好空腹喝胡萝卜汁,这样更利于胃肠吸收,促进血液循环、疏泄和消除汗腺污垢、调整体温,从而使皮肤清洁健康、细嫩光滑。

酸酸甜甜的大石榴

颗粒饱满的石榴最是惹人喜爱,口感酸酸甜甜的非常不错。它性温,具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津液不足、咽干、烦渴不休的人,可以把石榴作为食疗佳品。石榴捣成汁,或者煎汤饮,可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

天然水果罐头柚子

在众多的秋令水果中,柚子可算是个头最大的了,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左右成熟,皮厚耐藏,故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柚子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等功效,可促进伤口愈合,对败血病等有良好的辅助疗效。此外,柚子还可以降低血液的黏滞度,对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鲜柚肉由于含有类似胰岛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白露节气传统习俗

1、喝白露茶

白露前后采摘的茶叫白露茶,经过春夏,茶叶在秋天熬成了比较浓郁醇厚的味道,既不像春茶娇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干涩味苦。老南京人比较喜欢喝白露茶。

2、喝白露米酒

白露酒是湖南郴洲民间特有的传统名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用以待客,又称“白露米酒”。这种酒温中含热,有利于寒气的散发。

3、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之神”。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姜太公等。其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4、吃龙眼

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习俗。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吃龙眼最好剥壳后浸泡在煮好的稀粥或米汤内,早餐时吃,健脾,补充水分,不易上火。

5、吃鳗鱼

白露时期的鳗鱼最为肥美,是品尝的最佳时节,因此苏州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鳗鱼具有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是久病、虚弱、贫血、肺结核等病人的良好营养品。

6、推燕车

在山东省郯城县民间有“白露到,娃娃推着燕车跑”的传统习俗,家家制作能发出悦耳声响的小燕车,孩子们推着燕车跑步御寒,可增强体质。

7、吃番薯

在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中医学认为,红薯味甘性平,补脾益气。

白露节气养生的原则

1、早晚及时添加衣服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另外,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如果这时候贪食寒凉,更容易把脾胃的机能变得不正常,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2、注意营养养肺润燥

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白露以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地面的水汽结露就开始增多了。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增加我们肠胃的负担,导致胃肠疾病。

3、夜晚睡卧不可贪凉

重阳节习俗及养生方法 篇8

重阳节前后,秋燥最为明显,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抵抗力比较低的老年人,极易在此时出现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秋燥呢?首先要调整饮食,以清淡为主,尽量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选择多吃一点粗粮,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早睡早起,适当午睡

秋冬季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天此时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适当的午睡能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都得到休息,有效地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心肌梗塞。据调查,每天午睡半小时,可减少30%患冠心病的可能性。

合理运动,调养肺气

秋天天气寒凉,如果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

小暑的养生食物及传统习俗 篇9

在吃红豆之前一定要细细挑选,要注意挑选优质红豆,不要选购烂豆、坏豆,吃到变质的红豆很容易导致腹泻。优质红豆的表面呈偏赤色,看起来粒紧而饱满,颗粒的大小很均匀。优质红豆带有豆腥味,如果闻起来发臭发酸,则是变质红豆。

★ 立秋节气养生

★ 立秋时节如何养生最适合

★ 民间立秋养生谚语

★ 夏至的传统习俗及养生食疗

★ 春分的传统习俗及养生常识

★ 小雪节气养生食物

★ 立秋的习俗及养生原则

★ 中医立秋养生保健常识

★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养生篇

端午节五大养生习俗 篇10

端午节吃粽子寓意什么

1、除瘟驱邪、求吉祥: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灵。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必须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祭祀活动,以除瘟、驱邪、求吉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人们过端午节吃粽子都是承袭传统的表现。不同的地区粽子的种类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义都是一样的。

2、求子:端午节时,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3、光宗耀祖:因为“粽”和“宗”音近,所以有“光宗耀祖”的寓意。

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4、功名得中:“粽”和“中”音近,有“功名得中”之意。

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得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5、纪念屈原: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久而久之,端午节吃粽子便成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6、驱赶蛟龙:蛟龙会偷祭祀的东西,而它怕艾叶和五色绳,所以便用其来包祭祀食物。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很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端午节为什么要带五彩线

原因一:为了辟邪去灾

五色丝象征五色龙,可以免除瘟病,使人健康长寿。古代以五月为恶月,以其天气炎蒸,疾病易于流行,自汉以来,即于此月重五前后,以彩色丝线系于臂,谓可保平安健康,又谓能避刀兵之灾,故称。亦称“缠五色丝”。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原因二:意为长命

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系五彩长命缕,这是宋代就有的古***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

端午节挂艾草的寓意

1、祈求吉祥

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

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一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2、驱鬼辟邪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3、招百福

端午节五大养生习俗 篇11

山东不少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脏,整只放进滚汤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

米糟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

大暑期间,我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上一篇:白内障什么原因下一篇:家乡的特色的初二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