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精选8篇)
申报材料目录
(一)组织管理
1.学校成立科学教育领导小组,有校长分管;有业务部门牵头,有具体人员负责。
2.把科学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在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过程中突出科学教育的特色,有创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规划及措施。
3.有一支热心青少年科学教育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定期开展工作,有一定成效。
4.把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并纳入学年(学期)工作目标考核、表彰、奖励范围。
(二)理论研究
1.能够把科学教育活动与新课程推进结合起来,加强科学类课程的建设,有一定数量的科学类校本课程。
2.重视科学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每年有一定数量的科学教育论文在正式刊物发表上。
(三)硬件建设
1.重视科学教育的投入,保证必要的活动经费。
2.中学科学实验室和通用技术实验室设施比较齐全并得到有效利用。
3.重视对科学教师进行科学教育业务培训,每学年能够安排科学教师、科学活动辅导员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活动项目培训。
4.有1-2项在省级以上获得较好成绩的科技活动项目,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总参与率达80%以上。
5.能够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学生科技社团组织。
(四)科学教育活动
1.科技节活动图片
2.社会实践活动
1 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江苏省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11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其监测工作覆盖全省13个市,涉及82所中小学和10所高校,参与监测组织、管理、服务、现场测试、数据处理等各类工作人员达1000多人,监测对象为7~22岁的大中小学生,有效样本总量为40696人,其中男生19552人,女生21144人。监测项目涵盖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4个方面的26项指标,采集原始数据100余万个。监测结果情况如下。
1.1.1 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指标稳中有升,部分常见病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
监测结果显示,反映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总体上继续保持1985年以来持续上升的趋势,例如,中小学(7~17岁年龄段)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比2010年分别上升了0.7厘米和0.6厘米,大学(18~22岁年龄段)男女生平均身高均比2010年上升了0.3厘米;中小学女生(7~17年龄段)与大学女生(18~22年龄段)平均体重与2010年相比分别上升了0.3千克和0.7千克,胸围则分别增加了0.3厘米和0.5厘米。与2010年相比,我省学生肥胖率、超重率比2010年分别降低了0.6%和1.4%,大学女生(18~22年龄段)的低体重率则较2010年大幅下降了3.5%。2011年我省中小学生龋患率为37%,比2010年降低了2.3%。中小学男女生的龋均分别为0.8颗和0.7颗,比2010年分别降低了0.8颗和1颗。
1.1.2 中小学生生理机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2011年,我省中小学生各项生理机能总体上较2010年均有所提高,小学、中学、高中阶段男女学生平均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握力体重指数均高于2010年水平。例如,中小学(7~17岁年龄段)男女生平均肺活量分别上升了175毫升和144毫升,平均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别提高了3.8和3.2,平均握力分别上升了0.6千克和0.7千克,平均握力体重指数分别增加了1.5牛顿/千克和1.4牛顿/千克。
1.1.3 学生大部分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2011年,我省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于2010年有进一步提升,在上肢力量、下肢爆发力、速度、耐力等素质指标方面,多数年龄组学生均有所提高。在中小学男女生(7~17岁年龄段)50米跑中,成绩平均提高了0.12秒。在大学(18~22岁年龄段)男生斜身引体、女生仰卧起坐中,成绩分别平均增加了0.6个和2.1个。在高中(15~17岁年龄段)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中,成绩分别平均提高了5.1秒和3.7秒。大学(18~22岁年龄段)男女生坐位体前屈平均成绩分别上升了0.81厘米和0.82厘米。中小学(7~17岁年龄段)男女生立定跳远平均成绩分别提高了1.4厘米和0.8厘米。
2.2 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高度关注全社会所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即学生在肺功能、体能、体重以及视力等方面凸现出的问题。
2.2.1 学生近视率仍维持在高位水平,低龄化倾向不容忽视
2011年,我省7~22岁学生的近视率为67.8%,比2010年增加了4.4%。初中生(12~14岁年龄段)的近视率为76.9%,高中生(15~17岁年龄段)的近视率为89.4%。17岁年龄组男女生的近视率则分别高达90.5%和92.3%,其中苏南女生的近视率更是高达95.1%。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7~11岁年龄段)的近视率达到46.4%,比2010年增加了3.7%,增幅较大,其中7岁和8岁年龄组学生的近视率分别比2010年高出了6%和4.5%,反映出学生近视低龄化倾向加剧。
2.2.2 大学女生的低体重率仍较高
虽然大学女生(18~22岁年龄段)的低体重率比2010年下降3.5%,但大学女生低体重情况依然严峻,大学女生的低体重率仍高达17.8%,特别是21岁和22岁年龄组女生的低体重率仍然继续保持在20%以上。
2.2.3 大学生部分生理机能指标有所下降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与2010年比,除大学女生平均握力有所上升外,大学生(18~22岁年龄段)其它生理机能指标改善均不明显,部分指标还有所下降,如大学男生平均握力、平均握力体重指数,女生平均肺活量体重指数均比2010年有所降低。
2.2.4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城乡差距仍然存在
(1)城市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指标仍高于乡村学生,但差距逐步缩小。如2011年7~17岁年龄段城乡男、女学生的平均身高差值分别为1.4厘米和0.9厘米,2010年这一差值分别为2.0厘米和1.8厘米。
(2)乡村学生的机能水平指标总体高于城市学生。大多数年龄组乡村学生的平均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握力水平、平均握力体重指数均高于城市学生。
(3)乡村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总体高于城市学生。2011年,我省乡村学生速度、耐力、力量耐力、柔韧、下肢爆发力等素质指标总体仍高于城市学生,多数年龄组乡村学生50米跑、50米×8往返跑、1000米跑、800米跑、斜身引体、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平均成绩总体高于城市学生。此外,我省乡村中小学生的俯卧背伸通过率也高于城市中小学生。
2.2.5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改善情况好于大学生
在我省,体质健康变化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尤其是机能指标,大学生的变化要比中小学生(7~17岁年龄段)的低。如,男女生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握力、握力体重指数在中小学(7~17岁年龄段)都较2010年有所提高,而在上述指标中,大学生(18~22岁年龄段)仅有女生的握力出现了增加。在近视率方面,中小学生(7~17岁年龄段)下降了1.4%,而大学生(18~22岁年龄段)却升高了5.2%。
2.2.6 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存在区域差异
学生体质健康在苏南、苏北、苏中三区域中存在区域差异,如:在中小学阶段(7~17岁年龄段),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在三区域同性别学生中分别为最高的是苏南。男女生肥胖率、平均胸围在三区域同性别学生中均最高的却是苏北。男女生平均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握力体重指数在三区域同性别学生中均为最高的苏中。在同性别学生中,三区域中的苏南男女生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下肢爆发力、背肌力量相对最好。
3 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
新体育课程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那么,为什么课程改革后的几年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还在下降呢。对这一质疑本研究认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不是课程改革后发生的事情,在改革前就早已持续滑坡,况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新体育课程明确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体育教学紧紧围绕增进学生的健康来进行具有引领性、方向性和指导性。只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和落实,体育课程与教学就能为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发挥应有的作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 0 1 1)明确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理念。在课程学习后,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及增强体能有一定的掌握;懂得学习和锻炼,使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有所发展;体验运动的愉悦,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和交往能力;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得到提高,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与能力素质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方面要有一个全面和基本的认识[3]。
3.1 体育教师素养提升行动
教师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使体育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和提高能力等方面的素养有所提高,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研究、团队合作、专家引领等有效途径不断的提升。体育教师要对现阶段学生在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的解决好,使得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很好的执行和实施。体育教师教育与课程设施的目标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其要求是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学校教育,培养身心健康人才。
3.2 健康素养提升、体育活动推进行动
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中小学校把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表,并组织教学。体育课程及教材建设符合《标准》和《纲要》,上好体育课[4],体育课堂教学保证适宜的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多样化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保证活动质量,考虑地区校际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现实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各地各校应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与实践,注重学生参与率和学生体能改善,逐步形成特色。
3.3 心理健康促进、卫生服务改善行动
学校按照学生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探索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构建学校三级卫生网络,并明确各级具体工作职责;建立学校、社区、家庭和地方卫生机构联动机制;强化学生健康体检的工作,保证体检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4 结论
(1)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2011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指标稳中有升,部分常见病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中小学生生理机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学生大部分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同时学生在体能、肺功能、体重以及视力等方面凸现出严重的问题。(2)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学校体育教育一切工作,是为了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为学生走上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健康素质,建立终身体育意识服务的。改革内容必须面对全体学生,要以人为本,开设学生喜欢又有兴趣的项目内容,激发学生积极锻炼,提高运动技能,增强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1]洪流.2011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新闻发布会[R].江苏省教育厅,201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张春芳.论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6):94~96.
[关键词]科技;活动;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2-0001-03
[作者简介]黄小梅(1980—),女,四川成都人,本科,四川省成都市龙潭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而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发展速度是有史以来最快的。科技创新是兴国之道,但国家科协最近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国人的平均科学素养还较低,创新意识淡薄。尽管近几年我国国民科技素养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但与一些科技强国的国民科技素养的达标率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养,基础教育有不容推卸的责任。科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科技教育,在振兴民族的进程中,每个教育者都肩负着这个艰巨而又神圣的使命,这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好着力点。
开展科技活动,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是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条件受限,与城区学校相比,我校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学习途径较单一。因此,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开发科技活动新阵地,把科技教育做为特色教育,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由此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把传统科技活动做细、做实、做强
传统科技活动主要指市、区、学校常年开展的传统活动,如科技活动月、“四个一、六个小”活动、各种传统的兴趣小组、各种科技竞赛。我们需要把传统活动做细、做实、做强,使传统有新意,有提高。
科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我们以班级的学科教学、科技实践活动、阅读科普书籍,开科技讲座等为主要形式,强化学生对科技知识的认知,强化学生对科技知识的理解应用。每年三四月份的“科学活动月”要使学生参与面达到百分之百,就要设计新颖的启动仪式。我们在启动仪式上开展趣味科技活动展示,如现场表演“鸡蛋撞地球”,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并参加接下来的系列科技活动。学校大队部要通过集体朝会和校园广播站向全校学生开展科学月主题活动的宣传,并通过少先队墙报和各班板报的宣传,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科学种植、养殖从家里带来绿色植物和小动物,轮流观察并记录。科学老师还可以组织同学观看科普节目、科普电影、阅读科普书籍,鼓励学生把在家看到科学频道的节目与同伴交流。学校举办“科技读书节”,让学生阅读科普书刊,并写出读书心得和观后感。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科学小实验,保证每位学生能进行至少一项小实验。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学校可以设计模型活动排行榜,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由大队部精心设计海报,张贴排行榜,设立最佳组队奖、积极参赛奖、团结友爱奖项目。各班根据每日参赛报名的情况,分别获得红星、黄星和蓝星,并记入不同的分数,队干部每日为各班在排行榜上贴出不同的星。这样,学生都非常关心班级的参赛情况,希望为班级争得荣誉。
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学校组织学生到素质教育基地和科技馆参观实践,让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全面普及科技教育的基础上,学校选择科技意识与能力强的科技骨干组成学校科技组,开展深层次的科技活动,来带动和提高学校科技教育的质量。学校还要抓好业余模型组的训练。3-6年级的学生每周课参加科技班的学习和培训,在实践中同学们不仅得到了手、脑的练习,还同时得到思想品德学习与修养,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学校坚持组织同学参加市区的各级模型竞赛活动,如: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制作项目),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青少年电子作品制作比赛(机械模型项目),成都市科幻画比赛。以赛代训,为培养21世纪的科技人才和后备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把科技教育活动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一)利用各种节日开展科技活动
如:元宵节组织全校师生和家长开展做汤圆活动和灯笼制作活动;爱鸟周开展“我给小鸟安个家”鸟巢制作活动;“环境日”研究废旧电池如何回收处理;清明节研究艾草的用途等。
(二)利用社会热点话题开展科技活动
如:关于猪肉的“瘦肉精”事件、肯德基的“肉鸡喂养”事件;日本地震引起的“抢盐”防辐射事件等。教师请同学开展科学调查,展开大讨论,倡导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
(三)利用学科教学强化科技素养的培养
紧抓科技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以不光要抓好每周的科技教育课、科技活动课和兴趣课,还要将科技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学校要求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线,以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为重点,注重教学过程的多样性、教学环节的变通性和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如语文学科教师根据教材本身的科学因素,选择好含有科技内容的常识性课文,进行科学常识的普及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数学老师教圆周率时,对中国古代数学家组冲之的介绍使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汲取爱科学、学科学的力量,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我校的许多科学、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社会与品德教师把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并撰写了文章进行经验交流。我们要求每个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增大学生科学知识量,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四)利用学校特色活动渗透科技活动
我校以礼仪教育为特色,教学生明礼、知礼、用礼、崇礼。在礼仪活动中,我们开展为学校美景命名活动,但首先需要学生了解学校基本情况,认识学校的每种植物,了解四季不同面貌。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到不少科学知识。
(五)充分利用班队形式组织科技活动是实现普及的重要渠道
通过班队活动或“雏鹰”小队进社区宣传等形式开展科技活动,如“拒绝校外不洁食品我能行”活动。学生做小报,做调查,了解不洁食品的成分及危害,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日本地震期间,学校利用班队会或午会向学生宣传地震知识,科学认识地震,不恐慌、不随意相信传言,并学习正确的避震方法。假期,“道德实践十个一”活动中的“读一本好书”“结交一个好朋友”“当一次小老师”“为社区做一次义工”等活动让学生学习和宣传科学知识,效果甚佳。学生在实践中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刚刚迈出第一步,在延续传统科技活动中寻求新的突破。我们要让学生爱上科学,在兴趣指引下学习科学知识,增强科技动手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甘海鸥.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二○○九年十月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江苏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教育强省,电子信息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在高等教育方面,尤其是在电子信息方面,建设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专业”,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必将对全省的经济发展、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点。立项建设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当初设定的特色建设任务,达到了特色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
近年来,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现将本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成效总结如下:
一、专业建设的目标与特色
确立了总体目标: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省内领先、独具特点、具有良好社会和学术声誉的特色专业;做到办学目标明确、专业有特色、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好、培养教育有方、毕业生素质高、就业率高。
进一步加强本专业在通信信号处理、图像语音处理领域的优势和特色,形成本专业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以信息论、通信理论、信号处理理论为基础,以DSP与EDA为基本技术手段,以图像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和通信信号处理为重点内容,面向我国电子信息等产业的需求。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始终紧跟当今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紧跟社会经济发展、人材培养需求组织教学和科研工作,已经形成了以图像、语音和通信信号处理为主要内容、教学科研具有明显优势的专业发展特色。
二、师资队伍更优化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三年来,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力争做到思想上足够重视,具体措施上足够明确,贯彻落实上足够坚持。从而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负责人、以教授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概况
近年来,在本专业33名教师队中,高职的比例和硕士博士的比例逐步提高,教授有12人,副教授和高工有10人,占教师总数67%;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3人(其中4人为博士后)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28人,占教师总数85%。其中有多名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有多名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和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近几年来,这一教师队伍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优秀教师群体和江苏省“青蓝工程”创新 2 团队。
在师资的建设中注意培养专业课教师成为教学、科研全能型教师,使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经过多年的科研工作积累,目前已形成四个主要而稳定的研究方向:智能信号处理、现代信息理论与通信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图像与多媒体通信。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在岗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如鼓励年青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出国深造,参加术交流等。同时也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调整充实师资队伍。
本专业负责人张玲华教授长期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获多项教学奖,并获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先后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2、师资建设的主要措施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采取“外引内培”的建设思路,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人才,通过对社会择优招聘不断调整和充实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对在职的教师的培养。
培养专业课教师成为教学、科研全能型教师。目前几乎所有讲师以上的教师都在从事一项以上的科研项目。另外,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在岗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提高师资的学术水平。例如,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有4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此外,支持年轻教师出国深造,资助他们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议。
年轻教师是专业建设的后备力量,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此项工作中,我们采取的主要是“指导、交流、激励”相结合的措施。
在“指导”方面:学院充分发挥我院师资力量强的优势,成立了由学院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授组成的学院教学督导组,对学院年轻教师进行指导。
在“交流”方面: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交流活动以学习提高。例如:2008年10月,学院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了在南京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的“《通信原理》教学研讨会”,与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樊昌信教授和其他兄弟院校《通信原理》课程的任课老师进行交流研讨;2008年年底,安排相关老师去北京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织的“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系列研修班”的学习,向来自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习取经;今年上半年,组织年轻教师参加了教育部高教司组织的国家精品课程培训或双语课程培训,等等。
在“激励”方面:学院划拨经费建立教学激励机制。例如,去年年底,学院对积极参加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的所有青年教师给予奖励,并对在竞赛中获奖的老师加大奖励力度。这样,一方面唤起青年教师对教学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引导老师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为集体赢得荣誉,同时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
学院通过“指导、交流、激励”等措施,促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努力造就一支具有现代 3 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发挥骨干作用的教师队伍。
三.专业培养计划
本专业于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点,三年建设期满后,考虑到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出的有关指导性专业规范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合并,我院于2009年9月,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并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合并招生,以期“强强联手、打造品牌”。
在2009培养方案制定中,学院坚持信号信息处理与现代通信密切结合、信号信息处理与信息产业紧密结合,创建集理论、应用和实现于一体的专业特色。在教学计划制订工作中,立足教学过程全局,明确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与各层次间知识的衔接,根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注意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关注学科系统性的同时,强调综合性,加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学生适应面。课程体系纵向由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文化素质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组成,横向按照学科大类构建课程平台,将主要课程分为数理、外语、计算机、电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社科等。
为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邀请东南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高校及本校的专家集中研讨,另外,还特别邀请了企业专家来我院座谈。2008年年低,该专业相关老师与来自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普天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省邮通建设监理公司、南京移动、南京电信、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南京电视台等单位的领导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座谈研讨,讨论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
为开拓视野,提高认识水平,更好地开展专业建设工作,专业负责人多次走出学校参加各种有关专业建设的研讨会。2008年下半年,先后赴重庆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组织的有关专业规范建设的研讨会,赴杭州参加了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的有关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研讨会等,并收集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希望能够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最终形成符合教学规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社会需要、体现学校学科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在刚刚完成修订的2009培养计划来中,我们对各模块的比例、实验课时的比例都进行了优化调整,增加了原来没有的“专业导论”和“综合实验”课程。我们的目的是:让前期的导论课起到“指引”作用,高瞻远瞩地引导学生理解该专业的作用、与其他专业的关系、专业的发展前景等;让后期的综合实验课起到“集成”作用,将多门课程的理论与实验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对多门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又使他们有机会熟悉设备、锻炼实践能力。四.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我院在开展“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我校在信息领域的学科优势和资源,结合我校在现代通信、图像处理、语音处理等方向的教学科研成果的积累,确立了“以省级重点学科为引领加强理论基础、以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培养应用能力、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地训练实践技能”的建设思路,在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确立了“以点带面,确保成效”的建设方案,制定了以专业基础课“数字信号处理”为主干,专业方向课“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为扩展,以相关实验基地与实践性环节建设为保障的建设内容,努力建设一个“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应用研究,加上实现技术”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内容优化与教材建设;(2)教学理念更新与教学研究;(3)教学方法改革与课件制作。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做到独立与统一相结合。主要体现在:由专业负责人统一协调,指定专人负责各门课程,同时把握各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内容重复介绍,造成课时浪费,同时对相关领域的新技术适当介绍和跟踪,使相关课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另外,还包括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例如: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制作动态演示、设计仿真曲线、建设课程网站,等等。
自2006年该专业立项建设以来,近三年内该专业取得的省、部级以上的奖项主要包括:(1)2008年:《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被教育部“质量工程”评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2009年:项目《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2007年:《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材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4)2007年:《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材)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5)2008年:《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图像处理》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
(6)2009年:《数字信号处理》多媒体课件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一等奖。
五.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
为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我院将“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提出了“三发挥”的思路,即:发挥学科优势、发挥科研优势、发挥校友优势。
我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省级重点学科,拥有“无线通信”、“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省级重点实验室;有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以及各类应用项目;有丰富的校友资源。这三大优势为我们的人 才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1、以科研带动教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所属的“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一直是学校的主干学科,首批硕士点、博士点、省级重点学科之一,拥有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及“产学研”培养基地,为本专业的教学和学生培养工作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明显的学术优势。
在厚实和高层次的学科建设的支撑下,本专业的学术氛围浓,教师队伍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成果丰富。从事科研工作的骨干教师,积极为本专业学生教授各种课程或承担相关的教学工作,把在科研工作中得到的最新知识很快地融入到课堂和实验教学中,形成了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的良性循环的局面。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全国、省级和校级各类科技作品竞赛中屡屡获奖,并申请国家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等。
2、加强平台建设(1)基础实验室条件良好
本专业所需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条件在本校兄弟院系的努力下,教学实验条件大为改善。基础课“物理实验室”使用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220万元,能为学生开出60多个物理实验,每个实验能同时开出40组。“物理实验”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
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是省级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场地3000平方米,其中电工电子实验室8个,可同时开出288组实验;高频实验室2个,可同时开出72组高频实验;电子系统综合实验室1个,可同时开出30组实验;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室3个,可同时开出120组实验。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电气信息类专业,我校的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室教学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本专业的基础、专业基础课实验开设提供了保证。我院的“通信与信息处理实验教学中心”于2007年通过验收,成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专业实验室环境得到改善
先进的实验室,对工科类院校来说,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有力保障。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教学中,均有相应的条件良好的支撑实验室。学校和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已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过去3年的经费投入约400万元,改善了教学、实验和科研条件,加强了实验室建设,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实验环境。使得这些实验室的主要设备、计算机、场地、环境近年来都有很大程度的改进。各实验室为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课外科技制作等,增添了DSP开发系统、多种测试仪表等硬件设备,投资开发实验软件和课件,部省级重点实验室也向本科学生开放。近期,我院正在抓紧建设中央地方共建实验室,其中的“语音信号处理实验室”、“图像实验室”是直接支撑该专业的专业实验室。
(3)校外实践实习基地相对稳定
校外实验实习基地不仅可以为同学们锻炼实践能力提供平台,促进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还可以为同学们了解社会打开窗口,其意义和作用是我们的大学校园无法替代的。为此,我院老师四处奔走,多方联络。目前我院已与全国几十家通信运营企业签定了共建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合约。本专业相对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包括:南京电信公司、南京移动公司、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邮电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南京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等。
暑假期间,同学们三周的生产实习任务,除了少部分由校内的实验室承担外,全部由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消化,包括:苏州电信、无锡移动、常州电信、泰州电信、南通电信、南京电信、南京移动、江苏省电视总台、江苏省广播电视发射台、江苏省邮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邮通建设监理公司、嘉环科技有限公司等等。
这些实践教育基地在我院的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3、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我们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多通道的立体化培养模式”是一大特点,其意义在于:①通过多维的立体化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能够掌握以通信技术、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网络为主线,具有通信全程全网概念的实验教学内容,和以信号采集与分析、信号处理、信号传送为主线,具有通信信号处理完整流程概念的实验教学内容;②在每个实验环节都提供多个模块供学生选择,形成立体通道,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通道完成学分要求,进一步强调了“重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们对毕业设计环节非常重视。在以往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改进,使得“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在课题选择、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工作结尾、论文写作、毕设答辩等所有的阶段都进行得有条不紊。
(1)重视做好毕设的组织落实。毕设开始以前,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了以分管实验院长为组长的学院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设计工作。由学院分管院长对各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动员,宣讲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目标与任务要求,鼓励学生主动落实毕业设计单位和课题,同时进行指导教师的遴选和毕业设计课题的选题工作。
(2)指导教师的遴选。我们严格按照《南京邮电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办法》,采取公开条件、自愿报名、学院审查的方式,选派一批具有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担任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于合作指导单位首先考察该单位是否具有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的条件,同时将我院关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要求告知相关单位,与单位的人事教育部门协作,共同把好指导教师的资质关。毕业设计课题的确定由师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完成。鼓励学生自己找课题,自己联系到相关的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但答辩原则上在学校进行,严把质量关。经选择后确定的大多数毕业设计课题与科研、实验、工程或科技开发有关。
多形式、多渠道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强化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近年来,该专业的学生屡屡在各类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六、全方位加强教学管理
我们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目标,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包括教师教学工作管理、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管理、教学档案管理、实验室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等部分,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凡事有章可依。
(1)教师教学工作管理。学院制定了教师工作手册和其它一系列的教学管理文件,对教师在德、能、勤、绩各方面提出了要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学生考核管理。要求任课教师保证考卷的适当水准,保持考试难度的相对平稳性。考试中严格考试纪律,考后认真批改试卷,网上登录和公布成绩,同时给出各门课的教学小结和考试分析,最后做好所教课程的教学小结。
(3)学生日常管理。学生班级配有专职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辅导员还经常与分管教学的人员及任课教师及时勾通情况,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4)教学档案管理。对各门课程,任课教师必须完成授课进度表、教学工作日志、教学记分册、考试试卷(含评分标准)及其答案、成绩单、期终课程小结、试卷分析等教学文件。学院档案资料室分门别类保存所有的这些教学档案,以便老师们参考、分析和借鉴已有的教学经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实验报告等分类存档,以便老师、学生查阅参考。对于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过程的局部变更都履行相应的手续,保留相应的申请和批文。
(5)实验室管理。每个实验室均有各自的管理条例,并有专人管理,负责实验设备、器材的维护管理以及日常的实验室工作。每个实验室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账目和设备借出的记录。除了各实验室以外,学院还保存了所有实验室的设备资产账目表。
(6)教学质量监督。学校成立了教学质量督察监控委员会,负责检查全校的教学工作质量,定期到学院抽查。学院相应的教学质量监控由院学术委员会、教学督导组负责,充分利用教师授课测评、排序系统、随堂听课、学生座谈等途径对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把关,以保证教学秩序正常稳定,确保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或学期课程结束以后,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某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将此意见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还将此意见反馈给教师,以期今后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学院领导实行不定期地听课制度,填写听课记录,解决平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经达到建设目标,但是,这仅仅是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师资队伍中缺少高层次年轻人才,缺少在教学方面造诣深厚的专家型人才,缺少教学名师。2.“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还有待完善。
3.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和力度还不够。
为了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建设成为一个高质量的省级“特色专业”,以至于今后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尚有更多、更深入、更细致和更艰巨的工作要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完成。今后,我们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专业建设工作,做到长抓不懈,把该专业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民众、政府和高校一致的公认“特色专业”。
为此,今后的主要工作可归纳如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在年轻教师、年轻学者中加强对学科领军人物的培养。2.加强教学改革工作,充分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优秀人材为最主要目标。3.将专业的建设和学科建设、科研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4.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5.建立健全“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学质量监测和保证体系。
6.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通过用人单位反馈的毕业生情况,来改进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国家和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选陕西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报告材料
学校简介:
高新二小成立于2001年9月,是西安高新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兴办的一所民办完全小学。现有教学班44个,学生2446人。自建校起,学校就以“打造素质教育名校”为目标,走内涵发展之路,开展教育创新,推进素质教育。十多年的努力奋斗,使我校在社会各界拥有了良好的口碑,树立了高新教育的品牌形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英语读写示范基地、全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学校、全国特色建设先进学校、陕西省规范化学校、陕西省绿色学校、陕西省艺术示范校、陕西省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一级小学、市文明单位、市体育达标学校工作先进单位、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市轮滑重点训练单位、田亮跳水游泳培训基地、雁塔区少儿体校田径、跆拳道、游泳训练点。校少先队大队荣获西安市、陕西省红旗大队称号等240余项荣誉。申报理由(主要工作做法及特色情况简介):
为不断推动我校校园足球运动,满足学生足球学习需求,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我们根据“加快发展和普及校园足球”的相关精神,结合自身优势,申请参选陕西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理由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各项机制完善
历年来,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体育教学与足球运动,能认真遵照上级要求,开展校园足球运动。我校足球运动组织机构健全,分工明确,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及体育教研组长为副组长的领导管理机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足球训练和比赛活动,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我们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把校园足球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为了提高校园足球运动质量,我们制定有校园足球工作的相关组织实施、招生、教学管理、课余训练和竞赛、运动安全防范、师资培训、检查督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并且能不断修订和完善。
二、软硬条件达标、经费保障充足
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及教练员是提高足球运动水平的重要保证。学校配备专职体育教师6名。其中一名为西安体院足球专业毕业。他们都是热爱体育教育事业,有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在足球运动与教学的组织中,他们能认真制定训练计划,学习先进的训练理念,改进训练方法,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每年,学校都会组织选派多名体育教师到全国及省市内外参加培训学习,并能在校内定期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教师教学技能校本培训。另外,我们高度重视体育教师工资福利,把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和足球训练活动计入工作量,并能保障体育教师在评优选先、福利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与其他教师同等的待遇。
在硬件建设方面,学校拥有5400余平方米室外塑胶足球训练场地,完全可以满足孩子们足球训练及比赛要求。我们还拥有风雨操场、楼顶场地等多种体育场馆设施,用以开展室内训练,五人制足球比赛。两间体育器材室面积达40㎡,能按标准配置5类体育器材,足球及基本训练竞赛器材数量充足,器械配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另外,我们还设立有体育工作专项经费,把足球运动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且足球经费不低于“年生均体育教育经费”的10%,保证了体育教学和校园足球工作的正常开展。在为学生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为学生新增购买运动意外伤害险。
三、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管理科学
围绕生本教育理念,我们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健康第一原则,把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日常工作中,我们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并把足球教学和运动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每周至少利用一节体育课开展足球教学,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年级足球比赛。
为了不断提升学校足球运动水平,打造特色足球运动学校,我们根据国家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因地制宜,开发和编制足球校本教材,实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足球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了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我们还经常性地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像摄影、绘画、征文等活动,不断地激发少年儿童热爱足球、开展足球运动的热情。
四、足球组织健全、训练竞赛科学
我们依托新兴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级),成立了多个足球兴趣小组,吸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足球活动。我们在三年级以上建有班级、年级代表队,学校建有校级男、女足球代表队,学生基本达到全员参与足球。
另外,学校制定有系统、科学的训练计划,常年开展课余足球训练,注重提高训练效益,并配备有安全、医疗等应急方案。定期邀请校外专业教练员提供技术指导。
我们还建立有足球竞赛制度,并能不断完善制度。每年组织校内足球班级联赛、年级挑战赛,每个班级参与比赛场次每年达10场以上。在足球教学和比赛中,我们鼓励有天赋、有潜力的学生参与校外足球训练、培训和比赛,并积极向上级特色学校及各级各类足球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为学生提高足球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创造条件。综上所述,我们有条件、有能力、也有信心把校园足球项目搞得更好。如果能获得上级部门的批准,这必将进一步激起我们大力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热潮。
西安高新第二小学
我市从2011年启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以来,到目前已建成中央项目28个,省级项目1个,总共投入资金715万元,其中:项目资金为580万元,中央运转资金为135万元。乡村学校少年宫已成为康巴市近年来为未成年人办实事办好事,最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受到家长老师欢迎和学生喜爱。
康巴市乡村学校少年宫覆盖了8个县和,使全市89222名乡村学校的中小学生直接受益,其中受益寄宿制学生为3333名,占学生总数的35.66%,近年来校外未成年人受益面在逐步扩大,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充分体现中央项目面向乡村学校、面向民族地区、面向广大民族学生服务宗旨。从建设到开展活动已近个3年头,我市乡村学校经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从趣味性到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从不知怎样建到建得更好的发展过程。
一、学校少年宫成为民族地区未成年人重要的活动场所
康巴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目标就是要为广大农牧区孩子服务,填补了校内外学生放学后无事做无法做的空白,通过少年宫开展德育类、艺术类、体育类、科普类和实践类
活动,定期向校外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将广大未成年人深深吸引到少年宫开展的活动中来,体现了趣味性、民族特色,充分培养孩子兴趣和爱好,给他们带来无限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幸福感。
二、学校少年宫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抓手 康巴市从建设开始就制定了建设民族地区一流少年宫,让乡村的孩子也有条件享受到城里孩子才有设备设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了又一重要平台,在这里开设趣味德育课,开展经典诵读,名书名作名句赏析,唱道德歌曲、学习美德少年,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
三、学校少年宫成为康巴市开展“爱国、守法、感恩、励志”主题教育的主阵地
康巴市是民族地区重要组成,也是通往西藏交通要道,地理位置特殊而又重要,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康巴民族地区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的主线,通过学校少年宫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及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争做一个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好学生。进行学法守法教育,争做一个尊章守纪、文明诚信的小公民。进行感恩励志教育,争做一个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知感恩有理想、自强励志的好孩子。
四、学校少年宫充分体现藏民族特色
乡村学校少年宫已成为我市孩子 “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 重要场所,成为放飞梦想、快乐成长、美好童年重要载体。我市始终以体现民族特色为主,突出藏民族文化,开展少年宫特色活动,德育类以藏文诵读唱、讲解阅读有藏族语言和文字的优秀经典书籍;文艺类学习藏文书写书法、进行唐卡绘画、藏族(药)泥塑、酥油花、藏戏、藏族歌舞讲解和学习,如城小少年宫开展藏戏和甲坝小学少年宫开展藏文书写(法);体育类进行藏族赛马、格登(拔河)、藏式棋等藏族体育讲解和学习,如民族小学少年宫的格登比赛;制作类进行民族手工艺品学习,如大坡小学少年宫学习藏族饰品、藏刀;格拉小学少年宫开展社会实践,利用地处旅游核心区,开展生态保护活动,宣传旅游和环保知识,做义务小导游小环保员,开展植树活动,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时装和民族服装,开展时装秀;开展红色教育,康巴市也是著名革命老区,当年红军长征曾经到这里,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最为著名,红军小学少年宫,就是以红军名字命名的,以红军长征为主题,讲红军故事,唱红军歌曲,学习红军革命精神,发扬红军光荣传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五、学校少年宫成效明显,发展良好
康巴市乡村学校少年宫达到了开展活动时间有保证,学生的参与率有保证,满足了农牧区未成年人(特别是住宿生)的课外活动需求,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康巴市少年宫展现的藏民
族文化和少年宫打造红军文化等特色做法,被中央文明办采用,编入《中央文明办乡村学校少年宫指导手册》,指导全国乡村学校少年宫特色活动开展。新县中央少年宫通过丰富活动内容和体现民族特色,创作出舞蹈《少儿鼓》,走进了《康巴卫视》热播栏目,受到观众喜爱,与巴县合编的舞蹈《舞动情》,登上了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近期被中国未成年人网选入网络春晚播放节目,这是我市未成年人(少年宫成果)节目首次走上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未成年人网,充分展示民族文化和未成年人精神风貌。当年革命老区人民拉着二胡走进了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小学少年宫利用革命根据地这一资源,与中央少儿频道开展了“格桑花连北京”主题活动,孩子再次跳着弦子拉着二胡走进北京走上了舞台,在全国引起良好反响。
蒋庆锁校长: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 能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职工队伍建设起到很好引领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校根据自身的实际, 提出了把学校建设成“市内一流, 省内知名, 国内有影响的外语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 同时提出了推进“初中品牌化, 高中国际化, 整体特色化”的进程。“初中品牌化”, 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的需求;“高中国际化”, 能让不同层次的高中学生多元化发展, 融入国际教育的大潮;“整体特色化”, 可以彰显外语特色学校与众不同的办学特色。
为推进这一进程, 我们做了这样一些工作:一是提出了工作的主题词—我们从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走向世界, 打造未来。二是理清新工作思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全面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以“务本求是, 优质高效”为工作原则, 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高效实施以“教学视导工程”“青蓝结对工程”“名师引领工程”“全员读书工程”为内容的“四大工程”, 强化以“爱家、爱校、爱集体”为内容的“三爱教育”和全员德育工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突出工作重点:牢固树立发挥外语特色优势实施国际化教育的办学理念, 倾心让课堂活起来、着力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理念;科学整合、充分利用校内、社会和国内外教育资源, 最大化产生办学效益;强力推进校内教职工职级制, 努力建设和谐幸福校园。四是明确工作要求:在打造特色品牌上, 下深功夫;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 下苦功夫;在研究最佳教学模式上, 下巧功夫;在科学管理规范上, 下硬功夫;在推进国际化教育上, 下实功夫;在形成民主和谐关系上, 下细功夫。五是落实工作措施:强化政策法规意识, 提高政治水平;认真参加各级各类学习, 提高理论水平;深入管理教学一线, 提高实践水平。
CMEE:作为国家级“外语实验学校”和“全国外语教研先进学校”, 贵校在外语教学上有哪些独到的经验?学校有哪些与外语教学配套的教育设备或专用教室?
蒋庆锁校长:作为一所以“外”字开头的学校, 强化外语教学, 突出办学特色, 是学校建校以来始终遵循的宗旨。为强化外语教学, 学校每年都会利用寒暑假期间, 对外语教师进行封闭式轮训;组织外语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外语研讨活动;邀请国内外外语教育教学专家来校讲学;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国内研修或赴国外交流;积极开展以外语教学为内容的课题研究并开发外语校本课程和教材;经常性开展以“大胆讲外语, 展示你自己”为主题的校园外语文化活动, 设立了校内外语广播站。
在配套设施上, 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安装了先进的语音教学设备, 校内教学资源库里收集了容量超过200G的外语教学视频素材, 网络专用教室可以随时随地让学生与国外友好学校的师生实时交流, 并为不同语种的班级配备了小语种专用教室。
CMEE: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的外语教学独树一帜, 那么学校有哪些特色校本课程或校园文化活动, 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另外, 设置这些课程或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蒋庆锁校长:外语特色学校要谋求发展, 必须有世界眼光, 有国际化战略, 要面向世界, 走向世界, 要实现多种选择、多种渠道的错位发展。为突出外语教学这一亮点, 学校以开发“UEI模式英语课程”和开设“小语种班”“国际课程班”为契机, 以深入广泛的国际交流为依托, 以丰富多彩的外语特色活动为载体, 走特色路, 打国际牌, 以点带面, 以特色促进整体, 彰显出外语特色学校与众不同的个性魅力。
我校早在2001年就引入了“UEI模式英语课程”, 该课程由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开发, 使用澳大利亚原版教材, 配备了专任UEI课程教师, 采用生动、活泼、新颖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快速提高。学校每学期都要邀请澳大利亚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UEI模式英语课程”专家来校讲学, 让学生与外籍专家面对面, 感受原汁原味的UEI英语课程;每年还要组织UEI课程班的同学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研修, 让UEI课程班的同学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感受UEI课程的魅力, 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为彰显外语教学特色, 学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特色活动, 营造浓郁的外语氛围, 让学生在活动中生动活泼地自主学习。如学校每月举办的“外语角”展示活动及每年举办的“校园外语文化节”, 另外, 各年级还不定期地开展“外语演讲比赛”“原版电影配音比赛”“外语课本剧表演”。这些活动亮点纷呈、在活跃校园文化的同时, 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CMEE:有观点认为, 中国的英语教育存在很大的功利性和工具性。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英语学习的人文追求已被遗忘, 您对此有何看法?贵校又是如何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 化解应试教育的尴尬的?
蒋庆锁校长:不可否认, 任何教育都存在着功利性, 英语教育也不例外。中学教育最直接的功利就是体现在升学上。我个人认为, 功利性也并非一无是处, 至少它可以作为一种内驱力, 激励学生追求更好的成绩。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工具性是它的本质属性, 多掌握一门语言就等于多掌握一种工具, 已是不争的事实,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作为一个中国人, 英语比汉语更具有工具色彩。英语课程定位为“现代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 是通向世界的桥梁”, 将其作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化程度的一种标志”。但这只能是语言教育的表层, 是“技”的问题;而语言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道”这个层面的问题。工具性与人文性并不是对立的, 工具性也是人文性的一个层面, 只有从“人文性”的高度来看, 才能对“工具性”认识得更清楚, 才能对如何掌握“工具”发现更有效的手段。
在英语教育方面, 要想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又要化解应试教育的尴尬, 我认为可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要改变观念, 注重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 建立民主平等、携手共进的新型师生关系, 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感受自信与成长的快乐。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人文知识的渗透, 将文化知识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中, 使学生对西方民族的认识由日常交流的语言上升为对西方国家人文知识的掌握, 进而熏陶学生的人文精神, 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三是灵活采取教学方法, 创设多维的人文教育渠道, 使学生确实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有所收获。同时充分挖掘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因素,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四是尊重个体差异, 体现人文关怀。英语教学要在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 培养其主体性。总之,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是英语教育的终极目的。
CMEE:请您谈谈身为一校之长的心得体验。
蒋庆锁校长:简言之, 累并快乐着。为学校的发展壮大而累, 感觉很充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累, 感觉很幸福;为全体教职工愉快的工作而累, 感觉很快乐。校长的品质决定着学校的品位, 校长要先立德, 后立业。要正己以立德。要规范自己的言行, 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淡泊名利, 行得端、做得正, 己正则德立。要修身以立德。要讲政治, 讲正气, 弘扬真善美, 抵制假丑恶, 多谋事, 少谋人, 笃行正道, 不走歪道, 身修则德立。要养性以立德。戒骄戒躁, 静心安神, 修心炼性, 存心养性, 多看几本好书, 多交几个文友, 多些君子风范, 平和的心性养成则德立。我愿与各位校长共勉。
关键词:江苏省 行业特色高校 非学历教育培训 现状 发展策略
一、非学历教育的政策支持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规模,“2015年要达到29000万人次,其中,非学历教育至少要占一半。”《江苏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职业导向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大幅度提高继续教育参与率。”《江苏省“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要求,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180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总量155万人,社会工作人才总量20万人。这就需要高校为实现各行各业人才和管理者实现知识、能力的“梯次渐进”服务,进一步加大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江苏行业特色高校的现状
行业特色高校,是指具有行业背景和优势学科,针对行业需求,为行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经过多年发展,江苏行业特色高校形成了独有的学科特色,部分高校学科排位突出,优势明显,在省内乃至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有的甚至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仅以南京高校为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飞行器制造与飞行员培训为特色;南京理工大学以军火制造为特色;河海大学以水利为特色;南京农业大学以生命科学和农业为特色;南京邮电大学以信息科学与电子为特色;南京林业大学以林业与造纸业为特色;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气象为特色等。
由于国家体制改革,行业不再允许举办高等教育,而原属于行业管理的江苏行业特色高校,熟悉行业现状,掌握行业最前沿知识,对各行业员工的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仍有较大吸引力。例如,据河海大学统计,截至2010年,全国水利职工总数为100余万人,其中学历为本科及以上人员比例仅为18%,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员比例僅为6%。各级水利单位一直面临招收优秀毕业生难、留住高层次人才难等问题,尤其是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于一身的人才匮乏,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紧缺,亟需继续教育提供各类培训。
三、江苏行业特色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实践
目前,江苏行业特色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政府委托式培训模式
以往行业特色高校的继续教育偏重于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或中低端培训,对于高端培训较少涉及。随着政府部门领导对于教育培训越来越重视,行业内新技术更新速度加快,社会更多焦点集中在具有鲜明特色的行业高校,这对行业特色高校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一个机遇。江苏行业特色高校根据政府部门的培训目标,利用自身师资优势和先进教学设备,针对性的设计培训课程与选择培训教师,提高学员业务水平。该类培训定位明确、生源稳定、培训范围遍及全省甚至全国,有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例如,2009年,中组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确定南京大学等13所高校为首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南京大学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在江苏省级机关处以上干部中开展的“八项工程”专题培训计划。培训开展以来,南京大学已完成了16个班次的教学工作,培训省级机关处及以上干部4175人次,为承训高校规模之首。此外,南京大学还与南京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了南京市市级机关处级干部进高校选学工作截止目前开展培训21个班次,培训干部3000多人次,为江苏及南京的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行业学会委托培训模式
部分省级或国家级的行业学会在整个行业培训中起着主导作用,但这类培训通常受制于课程照搬学历教育、师资不足、无实践环节、经费紧缺等问题,难以形成规模。而江苏行业特色高校加强与行业学会合作,可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首先,行业学会有广大会员资源,高校无需承担招生压力;其次,高校利用行业协会聚集大量行业专家和龙头企业的优势,使培训工作有更强的学术性和技术性;最后,该模式能有效完善高校继续教育体系,提升高校服务行业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学院是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法人单位的资源优势,受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委托,先后完成了《模具设计师》国家题库和《模具制造工》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及题库的开发工作。同时,该校及时了解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需求,借助江苏省模具工业协会网站,构建服务中小模具企业的需求信息平台,同时挖掘资源,积极打造政、行、校、企联合的社会培训项目。经过近几年社会培训项目的开展,取得了丰硕的培训成果。今年,该校又与常州市热处理行业协会联合办班,进行金属热处理工的高级和技师项目的培训与鉴定共计66人次,提升了专业服务行业的能力。
(三)行业龙头企业委托培训模式
传统的企业内训模式都是以培训课程为中心,以课程实施为培训开始、以课程完成为培训结束。该培训模式在个性化培训成为主流的时代已受到挑战。近几年,江苏行业高校主动出击,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为企业不同岗位人员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并系统规划长期培训方案,构建集调研、咨询、培训、跟踪服务、反馈为一体的培训机制,已与不少企业结盟形成良好合作关系。行业龙头企业有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做保障,技术和产品被社会广泛认可,在该行业内有稳定的市场份额。江苏行业特色高校与江苏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开展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既获得稳定的生源,提高高校在行业的知名度,又了解到行业最新动向并及时更新培训内容。
例如,红豆集团是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国务院120家深化改革试点企业之一。2010年,红豆集团与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成立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校外示范培训基地。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根据集团的现有资源和需求,推行“专业技术+通用技能,自我求知+规划教学”的学习模式。该模式揉合一线员工的技术更新需求,又对管理层及基层人员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极大满足集团发展要求,满足集团员工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通过合作,全力为集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市场型、复合型和职业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创新人才,解决了集团的难题。
(四)高校自创品牌模式
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而言,品牌培训显然是高校发挥自身优势最直接有效的模式。一个培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培训课程。不少江苏行业高校充分利用本校丰富学科资源、雄厚师资队伍、先进教学条件,形成特色鲜明,系列化的品牌课程,已在行业内树立起培训品牌,使江苏行业特色高校具有更强的市场号召力。此类培训模式的缺点在于市场针对性、课程适用性以及生源稳定性较差,考虑到培训项目的运营成本,项目开展仍有一定困难。
例如,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一所培养中国饭店管理人才的专业学院。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学历教育和行业培训并行的方针,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强对培训市场的管理,努力打造“学在金陵”的培训品牌。学院每年承办全国旅游行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岗位职务培训,人数达千人次,培训学员遍布全国各省市。截至目前,已为全国旅游行业培训中高级管理人员6万余人次,为旅游行业培养了大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成为国内最大的旅游人才培训基地,被行业誉为“中国酒店管理人才的黄埔军校”。
四、江苏行业特色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对策
(一)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
随着国家职业准入制度的推广,行业内竞争压力加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着手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双证”制度,这给非学历培训带来新的活力1。面对数量日趨庞大的“考证族”,行业特色高校在办好学历教育同时,需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的鉴定工作,并将此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方向。行业特色高校应根据行业和市场需求,在非学历培训中注重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学员个性化发展,动员学员在获取学历证书同时,按行业不同岗位对接需求培训应用型人才,促进学员高质量就业,同时有效促进学员实践能力培养。如扬州大学于2005年批准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基地。十年来,该校先后为全国司法系统、江苏
教育系统、扬州综治系统、卫生系统、江苏省社区矫正局等部门培训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4000多人。行业特色高校发展职业技能鉴定,需做到以下两点:一是积极向各类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申报获取职业技能鉴定资格;二是做好战略部署、统筹兼顾和细分对象工作,重点开发在校全日制学生和行业在职员工均可参加的职业技能的鉴定培训。
(二)探索项目管理方式与非学历培训的契合点,提升高校在非学历教育市场竞争力
项目管理具有较强客户导向性,有利于资源系统化的整合和控制。任何一种非学历培训项目,都是以“项目”为基本单元存在,项目管理方式可满足非学历培训追求最大效益的目标。如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立足区域农机技术现状,形成了“五环四层”的项目管理特色,即项目建设管理环(调研论证、项目开发、教材建设、资源库建设)、评价体系环(督导评价、学员评价、教师互评、企业评价)、考核体系管理环(职业素质、技术理论、岗位技能、过程规范)、教学设施管理环(调研、采购、开发、建档)和过程控制管理环(政府部门、管理团队、两级督导、班主任)。行业特色高校要发挥项目管理方法在非学历培训中的应用,需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以自身优势学科为基础,开展培训项目,是高校发展非学历培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第二,以精品非学历项目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长期目标,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系统化培训项目群。“宽基础”指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活模块”指针对特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第三,项目开发要避免以追求短期利益的商业化行为,在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着重非学历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
(三)建立和完善非学历教育师资管理队伍,凸显行业办学优势
非学历培训的市场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历教育有很多区别,它具有时间短、内容新、见效快等特点,照搬普教是不现实的2。因此非学历教育师资管理队伍应包括市场开发队伍、项目研发队伍和授课师资队伍。市场开发队伍应了解和掌握非学历教育发展规律、运行特点以及运作方式,具有较强的培训市场需求调研能力,招生渠道开拓能力,组织统筹其他教育资源能力和沟通客户、解决方案、商务合同谈判等能力。项目研发队伍的构成既要来自学科、专业的专家,实践在行业第一线的工程师,还要来自成人教育学,心理学的课程设计专家。授课教师队伍质量是制约非学历培训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培训市场的竞争,实质是师资队伍的竞争。优秀的授课教师不仅在专业领域有较高学术水平,还能针对实际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组织教学。如南京师范大学在“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师省级培训人文社科类科研方法培训班”中,组建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结合,大学教授、社科处长和学报主编组成的培训教师队伍。不少参培老师反映:“南京师范大学依托自身的优势和社会影响,聚集了一大批全国优质专家资源。聆听每一位专家的讲座是我们梦寐以求的”。
(四)坚持与服务地方、服务社区相结合,提升高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行业特色高校需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加强本校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由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行业特色高校承担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如2007年,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州军分区、泰州市民政局联合成立泰州市退役士兵教育培训中心,在全省率先启动退役士兵“学历+技能+就业”三位一体教育培训。经过7年的实践探索,学院形成了“以学历教育为基础、技能培训为核心、高质就业为目标”的教育培训模式,迄今已培训退役士兵3700余人。2012年学院被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等六部门核准为江苏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学院。《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中央政府网站、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此报道。
此外,行业特色高校也需加强与社区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如2013年,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南通市人社局的支持下,作为定点培训机构,与14个街道达成了“四位一体”服务意向,在16个社区开展了社区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培训规模达1000多人次,为学校辐射社区服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培训对象主要是社区内的城镇失业登记人员、进城登记求职农民工、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等等。这批学员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将来的就业意向,选择不同的培训工种。对于40-50岁的女同志,多会选择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员、营业员等培训工作;有创业意愿的年轻人,多会选择插花、创业意识(GYB)等培训;对于有进一步获得其他专业技能的社区学员,高校推荐其参加学校举办的其它各类专项技能培训项目。学员经过培训,增强了找工作的自信,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了信心。
五、结语
行业特色高校作为人才、教育与科技培养的集聚地,拥有丰富的师资和硬件资源。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社会对行业各类技能人才广泛需求的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应利用自身在行业培训领域的优势,更好结合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的需求,转变办学思路,尽早实现办学模式转型,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发挥出应有的中坚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媛.论普通高校成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J].科技信息,2013(15).
[2]滕杰.项目管理方法在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2012(11).
【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推荐阅读:
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0-11
开展“江苏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汇报材料12-02
江苏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江苏教育12-01
江苏省高等教育06-23
江苏省十三五教育规划09-24
江苏技工学校学生违纪10-16
江苏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考核自查报告07-03
江苏教育电视台06-10
江苏特殊教育考试试题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