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总结(精选7篇)

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1

2016年12月21日

为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部署和要求,2016年***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和定点帮扶贫困村**村相关工作,现将今年定点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是***三个贫困村的其中之一,村部所在地距**镇政府38公里。全村有7个自然屯、8个村民小组,共266户1073人,其中,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321人。***村主要经济来源为芒果、糖料蔗种植和富余劳力外出务工收入,致贫原因主要表现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仅那伏屯有通屯硬化道路),农民文化程度低,因病因学因残等原因致贫。从贫困人口结构分析,因病致贫占21%,缺资金占33.7%,缺劳动力占20%,因残、缺土地、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因素致贫的占25.3%。

二、帮扶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领导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一是派驻***驻村工作队员1人,结对帮扶干部55人,按照有关要求开展驻村及帮扶工作。二是多次召集**镇政府、**投资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召开**扶贫专题会议,分析研判**村贫困情况,讨论制定脱贫工作方案及帮扶措施。三是新区成立了由**为组长,***具体负责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强化“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的脱贫工作责任机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确保定点扶贫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扎实开展入户调查,为谋划科学脱贫之路提供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2016“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驻村的通知》要求,指导和督促本单位选派的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工作,在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一屯一计、一户一方”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组织干部对***村贫困户进行入户走访调查,重点了解收集每一户贫困户家庭成员自身素质及能力情况、资源条件以及发展意向等信息,与每户贫困户商讨制定帮扶需求及帮扶计划。

(三)加强扶贫政策宣传,调动群众生产积极性。一是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学习相关扶贫政策,熟悉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依托扶贫优惠政策助推脱贫摘帽、促进增收;二是入户开展政策宣传,向农户传达中央、自治区、百色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相关文件精神,宣传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有关扶贫政策,解读贫困户脱贫标准和认定程序。通过广泛宣传,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激发群众响应和参与脱贫攻坚战的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四)积极开展帮扶工作,为贫困户谋发展、办实事、促增收。一年来,***及干部认真开展各项帮扶工作,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对村两委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户生产生活方面给予大力援助,其中资金援助共计12万余元。一是协助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配合落实精准脱贫十个到村到户及**村人大选举,完成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及录入工作,帮助帮扶户申报“双千”补助、小额扶贫贷款、最低生活保障、危房改造等,保障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享受民政、金融、产业、教育等相关政策扶持;二是开展干部结对帮扶活动。组织本单位在职在编干部深入***等6个屯52户贫困户家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并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组织开展政策宣传,精准脱贫“双承诺、双认定、双确认”工作,认真填写相关表格、手册,建立完善“一户一档”及“脱贫验收台账”;三是加大资金帮扶力度,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一方面帮助***等4户解决住房问题,援助***等户桉树苗、油茶苗1.6万株,援助资金及物资等合计6万余元,另一方面单位从办公经费中节省出6万元做为***村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及贫困户产业发展,其中,***村部基础设施改善已完成,资助那伏村89户贫困户每户500元的产业扶持物资已全部发放;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慰问活动。7.1期间,**领导到**村走访贫困户的同时还开展了慰问活动,慰问贫困党员4户,其他贫困户17户,赠送慰问金、慰问品共计3960元,10.18扶贫日期间,组织单位干部捐款6080元,全部捐赠给贫困学生户、重大疾病救治户等10户贫困户;五是转移就业帮扶,增加收入来源。组织开展贫困户“两后生”及意向外出务工人员调查统计,协调**辖区内有用人需求的企业和项目工程队伍,引导和推荐有能力有意向的贫困户人员到**相关企业、工地务工。经协调,目前已有3名贫困户人员到**辖区企业及施工队务工,有5名贫困户“两后生”到新落地**的企业接受应聘面试。

三、2017年工作计划

2016年那伏村核查验收脱贫60户,231人,未脱贫脱尚有29户。根据那伏村2017年实现贫困村脱贫摘帽的任务,任务艰巨。要完成脱贫任务,促进贫困户增收是关键。2017年,***将以优化产业结构、拓宽收入渠道、加强产业扶持为重点,密切配合**镇政府及其他定点帮扶单位,齐心协力开展那伏村扶贫工作。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对本单位驻村工作队员、结对帮扶干部的教育、指导和监督,确保扶贫工作得到落实,取得成效。

2、扎实开展驻村扶贫和结对帮扶工作,认真对照贫困户“八有一超”情况,分析未能达标的项目及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帮扶计划,开展分类帮扶,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加强与辖区内企业沟通协调,引导和帮助有务工意向的贫困人口非农忙时节到***务工,使富余劳动力得到转移就业。

4、积极发动贫困户利用秋天后闲置的田地,发展优质高效、市场前景看好的秋冬菜种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要积极与农业部门对接,调查研究,做好规划,大力发动,确保今年的秋冬菜种植成为贫困户增收的新亮点。

5、在贫困户现有甘蔗、芒果产业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扶持和技术培训指导,提高贫困户种养技能,新增农家土鸡、土鸭、本地生猪等小规模养殖产业,扩大种植产业面积,保障种养产量和质量,进一步增加收入。

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2

一、扶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

1、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 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袁州、铜鼓、万载等县 (区) 还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当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 每年都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各县 (市、区) 结合当地实际, 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扶贫攻坚, 促进小康提速的实施方案、关于安排县 (市、区) 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方案以及关于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方案, 等等, 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督查统计, 全市共安排74个市直和县 (市、区) 直单位定点帮扶74个省、市两级贫困村, 每个帮扶单位都组织成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

2、强化了工作举措。一是机构队伍得到加强。丰城市、上高县增加了多名年轻干部从事扶贫和移民工作, 扶贫和移民工作机构基本理顺。二是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加大。足额落实财政扶贫配套资金, 全市共落实财政配套资金165.03万元;增加了扶贫和移民专项工作经费, 袁州区采取扶贫和移民项目税收留成部分按比例计提的做法, 每年安排专项经费35万元用于扶贫和移民工作的开展和推进, 其他县市也都按照要求, 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扶贫开发工作。三是扶贫帮困活动有序开展。各地都按照有关文件要求, 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 参与扶贫帮困的党员干部达一万余名, 每年帮扶贫困户1.1万户, 帮扶资金达500多万元。四是扎实开展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各地对上级下达的贫困人口进行了分类测算、评估识别及建档立卡。五是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各县 (市、区) 都投入专项资金对贫困地区“两后生”和富余劳动力开展务工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每年培训人员近万人 , 新增转移就业500多人。

3、落实了扶贫责任。各地都分别在加强扶贫攻坚促进小康提速贯彻落实意见、县 (市、区) 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或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实施方案中, 对领导干部和部门扶贫职责、任务和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 实行了县级领导和部门包村、乡镇领导包组、党员干部帮户的工作模式, 全面落实了领导和部门扶贫责任。

二、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情况

1.建立了队伍。大多数单位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 将其列入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 建立了分管领导为组长, 科级干部为骨干的定点扶贫工作组。市委办、市政府办、市纪委 ( 监察局 ) 、市委政法委、市委统战部、市总工会、市交通运输局、市委农工部、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烟草公司、市审计局等单位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帮扶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 调查了解贫困村的贫困状况和群众期盼, 积极帮助贫困村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两年来, 帮扶单位党组 (党委) 共研究定点扶贫工作200多次, 每个单位安排帮扶工作人员2-3名。

2.制订了计划。大部分单位帮扶工作组针对致贫原因和干群意愿, 结合本单位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 根据轻重缓急和群众意愿, 统筹兼顾, 精心谋划, 分年度制订帮扶规划, 并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要求, 明确了扶助项目、扶持资金、建设计划、目标任务、监督验收等, 做到工作有计划, 帮扶有举措, 脱贫有目标。市交通运输局不但制定了年度计划, 而且站在“治贫要治根”的高度, 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等方面, 制订了较为系统的五年帮扶规划。

3.形成了机制。一是资金筹措机制。主动压缩单位开支, 挤出部分办公经费支持帮扶村扶贫项目建设, 其中43个帮扶单位两年来共挤出单位办公经费306万元对贫困村进行扶持。积极为帮扶村出主意、想办法, 加强与交通、农业、水利、林业、教育、科技、财政、发改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帮助争取项目扶持资金, 两年共争取项目资金1800多万元。同时, 广泛动员本单位、本系统党员干部奉献爱心、结对帮扶, 初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帮扶资金筹措机制。二是精准帮扶机制。多数帮扶单位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 确定了一批干群期盼、效果明显的村组公路、人畜饮水、农田灌溉等民生项目, 集中力量, 集中资金给予扶持, 变漫灌普惠式扶持为滴灌特惠式精准帮扶。比如, 市委办协调和争取项目资金54.5万元, 帮助硬化村组公路970米, 修建村民公用码头一个和文化活动中心一所。市纪委 (监察局) 筹集和争取资金109.58万元, 实施村组公路拓宽硬化、饮水工程建设项目, 新建长85.58米、宽6米桥梁1座。市政府办筹集和争取资金100余万元, 实施了河道和灌溉渠道修建、饮水工程、村庄亮化等项目, 彻底解决了全村农田灌溉难题。市政协办自筹和协调争取项目资金48万元, 实施了3.5公里组级公路硬化、村部办公楼建设、扶助200亩金银花种植等项目, 同时筹资帮助全村10个村小组安装太阳能路灯51盏。市委统战部筹集资金33万元, 实施水利工程、灌溉渡槽、村组公路等建设项目, 同时向村委会捐赠价值1万多元的办公和会议桌椅。市委农工部自筹和争取项目资金375.2万元, 帮助硬化村组公路7.9公里, 实施新农村建设试点3个, 修建水渠200多米, 争取两个小二型和3个小型水库加固改造项目, 帮助组建两个农业专业合作社, 发展种葛500亩、养鱼1000亩。市交通运输局筹集各项资金80多万元, 实施4.6公里村组公路硬化、饮水工程、村部改造、文化站和客运候车亭建设等项目, 在2013年抗旱工作中, 捐资1.5万元, 请市环卫处洒水车送水进村, 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市财政局筹集和争取资金260多万元, 其中单位筹集46万元, 协调争取项目资金220多万元, 改造两个小二型水库, 修建一个山塘水坝, 改造中低产田400多亩, 硬化村组公路6.2公里, 新建桥梁1座, 建设红旗组文化中心1处。市审计局自筹和争取资金122万元, 硬化村组公路1.5公里, 新建小学教学楼580平方米, 建饮水工程一处, 安装太阳能路灯3盏。市水利局筹措资金136.45万元, 帮助帮扶村修建水渠2500多米, 农田受益面积500多亩, 新建饮水工程一处, 解决220户村民饮水问题, 帮助加固山塘水库一座。市安监局自筹和争取资金271.2万元, 帮助硬化村组公路4.2公里, 争取新农村建设试点一个, 实施小学教学楼搬迁前期土地平整工程, 扶持新建花炮引线厂等。市国资委筹集资金42万元, 改造村小学一所 , 修建改造危桥一座, 修建饮水工程4处。市民政局自筹资金17万元, 争取项目资金67.7万元, 实施饮水改造工程, 解决全村2300多群众饮水困难;筹集专款5万元, 扶持村里幸福院建设。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开发办、市计生委、市委政法委、市旅游局、市地税局、市烟草专卖局等单位也都各尽所能, 想方设法筹措资金, 瞄准群众迫切需求, 实施一批帮扶项目, 形成精准有效的帮扶机制。三是行业帮扶机制。部分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 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帮扶工作。如, 移动宜春分公司除筹措资金4.5万元扶持组级公路建设外, 还发挥行业优势, 投入资金190多万元, 在只有1148人的帮扶村新建移动基站2座, 架设通讯光缆6000余米, 发展宽带用户40多户。市林业局针对帮扶村地处深山林区, 森林防火责任重大的情况, 发挥该局行业优势, 指导帮助村里建立一支半专业的森林防火队伍。市农业局利用自身专业技术人才优势, 结合帮扶村自然资源特色, 重点指导村民发展黑山羊养殖。四是访贫问苦机制。各定点帮扶单位引导和动员党员干部, 积极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开展走访慰问贫困户和困难老党员、老干部活动。每年岁末年终, 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走访慰问, 59个帮扶单位每年走访慰问贫困户1000多户, 每户平均慰问金和慰问品价值400-500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举措还不硬、不实。各地在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中, 原则性、指导性的措施多, 实实在在、操作性强的措施少, 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撑。个别县市机构队伍力量薄弱, 难以应付正常工作开展。

2.定点帮扶工作进展不平衡。多数帮扶单位工作积极主动, 帮扶效果明显, 但也有少数单位工作被动, 消极应付。如 , 有4个部门单位, 只是走访了部分贫困户, 没有为帮扶村提供资金扶持, 也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帮扶举措;有6个部门单位从未到村开展帮扶工作。有的单位将新农村建设点当成扶贫点开展帮扶;也有个别单位只开展了一年帮扶工作, 第二年就没有到点帮扶;个别单位不仅没有开展工作, 而且对基层来联系工作的同志态度生硬。

3.帮扶思路不清晰。没有结合帮扶村实际制定长远有效的五年帮扶规划。对怎么帮、帮什么、帮多久的问题缺乏清晰的思路;重输血, 轻造血, 资金、物质扶持多, 能力建设、素质提升等“增强造血功能”方面的扶持少;重眼前、轻长远, 帮助解决基础设施等面临的现实问题较多, 注重培育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培植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扶持较少;重技能培训, 轻思想引导, 教育引导群众树立依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工作做得不够。

四、进一步做好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进扶贫攻坚和部门单位定点扶贫工作, 笔者认为重点要在转变帮扶理念的同时, 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 形成扶贫济困的工作合力。

1、更新包村帮扶理念。帮扶单位要在注重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 切实更新帮扶理念, 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理念, 破除“等、靠、要”的思想, 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2、深入推进部门定点扶贫工作。一是争取上级支持。抓住省级调整定点扶贫单位契机, 协调配合各县 (市、区) 加强与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和移民办以及有关省直定点帮扶单位的联系和沟通, 尽可能争取上级安排更多的省直单位来宜春市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二是做好协调服务。对在宜春市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的省直有关单位, 积极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 及时总结和宣传他们的好经验, 好做法, 同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争取上级更多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扶助。三是加强专项督查。对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情况定期开展督查, 对工作开展有力、帮扶效果明显的单位进行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力, 消极应付的单位给予通报并限期整改。四是建立长效机制。在着力抓好“十二五”期间定点扶贫工作的基础上, 今后随着贫困村的调整, 继续制定完善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 建立健全定点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

3、全面开展驻村帮扶。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要求, 全面组织开展驻村帮扶和帮扶到户工作。一是组建帮扶工作队。在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同时, 市县两级帮扶单位要抽调专人组成帮扶工作队, 定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 实现省市两级贫困村帮扶工作全覆盖;二是启动党员干部结对挂牌帮扶。对全市18.53万扶贫对象, 分两期开展帮扶, 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挂牌帮扶, 确保扶贫对象2020年摆脱贫困、实现小康。

4、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扶贫济困。引导动员民营企业和爱心人士发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宜春市老区建设和扶贫开发;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相关规定, 鼓励民营企业家深入贫困地区创办农产品加工等农业产业化企业;采取冠名、建立标志性宣传牌、评选表彰爱心企业等方式, 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支持贫困地区各项社会建设事业;县 (市、区) 政府对投资贫困地区的民营企业制定财政按税收比例返还的优惠政策, 吸引民营企业参与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和扶贫济困工作。

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3

一、准确把握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新形势

水利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水利部对三峡库区进行对口支援,在重庆6县和湖北房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连续选派干部挂职蹲点,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加大项目扶贫力度,从各个方面努力为定点扶贫地区水利发展与改革服好务。进入新世纪,在认真总结15年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新时期定点扶贫工作的新要求,编制了水利部定点扶贫规划(2001—2010年),明确了定点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形成了以行业优势为依托,以“五水加科教”为主要内容,以项目扶持、对口帮扶和智力支持为主要措施的水利定点扶贫总体思路。在重庆市和湖北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水利、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水利定点扶贫规划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回顾这几年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第一,帮扶机制逐步完善。健全工作保障体系,形成了扶贫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成员单位对口帮扶,两省、市7县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特别是重庆市和湖北省各级党政领导把扶贫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真抓实干,亲历亲为,保障了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部机关司局、直属单位、流域机构完善对口帮扶机制,组成7个帮扶小组,分别对口帮扶7个县。各组由一个业务司局作为组长单位牵头负责,重点发挥其行政优势;一个主要业务单位作为副组长单位,重点发挥其业务和经济优势;各组分别配备技术优势单位、经济优势单位,形成综合帮扶优势。各帮扶小组分别与对口县签署了帮扶协议和实施方案,各帮扶单位带着深厚的感情扶贫,发挥各自的优势扶贫,为贫困县办了许多实事和好事。

第二,项目扶持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各类水利投资近6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4.23亿元。重庆6县完成中央水利投资20.26亿元,占同期重庆中央水利投资总额的26.5%。2008年,7县完成各类水利投资10.03亿元,创历史新高。在专项资金的倾斜扶持下,第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库一开县鲤鱼塘水库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房县三里坪电站、武隆接龙水库、巫溪文峰引水、丰都污水处理厂和蒋家沟水库、云阳梅峰水库以及开县水位调节坝等骨干工程开工建设,三峡中部、渝北东、小江3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实施。目前,定点扶贫7县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4490处,累计解决109.4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83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水利工程蓄引提水总量达到13.2亿立方米,比2000年增加7.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4万亩,比2000年增加28万亩;建成堤防近30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78平方公里,水电装机达到75万千瓦。

第三,水利改革明显加快。定点扶贫7县着力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基本实现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水管体制改革、基层水利站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农村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小型和微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等深入推进。7县水利部门自身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水利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第四,智力扶贫深入开展。积极开展“送科技、送知识、送温暖”活动,举办23期各类培训班,培训基层水利干部1600多人次,组织13名基层水利业务骨干到部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工作锻炼,协调清华大学在丰都县开办远程教育扶贫示范站,帮助云阳县双江镇节水灌溉工程列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示范项目,向定点扶贫县捐款捐物63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50余名,援建水利希望小学1所,向1300多个特困户送去了慰问金。

水利定点扶贫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7个定点扶贫县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11.9万人下降为55.25万人,下降了74%;贫困村总数从1320个减少到740个,减少了44%;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538元增加到3032元,增长了97%;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保持稳定,并增长1.44%,粮食亩产平均增加188斤,农村人均粮食生产能力达到879斤;GDP从129.6亿元增加到300.6亿元,增长132%;财政收入从6.4亿元增加到15.82亿元,增长147.14%。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力支持,得益于重庆、湖北两省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精心组织,得益于水利、扶贫等部门的团结协作,得益于部机关各司局、各流域机构、各直属单位及挂职扶贫干部的辛勤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继上世纪九十年代水利部连续派出九批65位扶贫干部之后,新世纪以来又陆续选调32位优秀干部分五批奔赴扶贫第一线。这些同志肩负部党组的重托,带着深厚的感情,克服困难、尽职尽责、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为落实定点扶贫任务,加快贫困县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在扶贫工作实践中经受了磨练和考验,增强了本领和才干。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战略目标,并实施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今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2008年11月25日,回良玉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未来12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要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平均水平”的要求。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对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也对重庆市扶贫开发和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利定点扶贫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水利定点扶贫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定点扶贫任务艰巨。定点扶贫7县的贫困面还比较广。2008年,7县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5.25万人,占当地农村总人口的12%;贫困村740个,占总村数的33%;财政收入合计15.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2元,均低于全国和当地的平均水平。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与调整后的定点扶贫规划目标相比,饮水不安全人口还有70.31万人;规划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5万亩,目前仅完成20万亩;房县龙洞口、城口北屏、三合、开县天白、巫溪刘家沟等5座水库尚未开工建设,10座小一型病险水库还没有整治;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因缺乏资金渠道大多尚未实施。二是扶贫攻坚难度增加。经过多年扶贫开发,条件相对较好地区的贫困人口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剩余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有些地方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是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三是定点扶贫时限紧迫。现在离消除绝对贫困目标的时间只有12年,离全面完成扶贫规划纲要任务的时间不到两年。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建设任务,解决众多人口贫困问题,任务异常艰巨,时间极其紧迫。对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感。

另一方面,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改善民生和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改善民生,水利事业发展和水利扶贫工作迎来了难得的机遇。这是我们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有利条件。二是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对水利扶贫工作的认识更加深化,定点扶贫的对策措施更为明确,各项帮扶机制更为完善,组织工作更为协调有力,工作运转更为高效有序。这是我们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三是定点扶贫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水利工作更加重视,定点扶贫工作得到更为广泛的支持,定点扶贫地区培养和锻炼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好的基层水利干部队伍,为我们做好水利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我们要深刻认识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新形势,既要对水利扶贫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有足够的估计,又要坚持如期实现定点扶贫目标不动摇,充分发挥行业扶贫的优势,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有效的工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决打好定点扶贫攻坚战,全力完成水利定点扶贫任务,促进定点扶贫7县早日脱贫致富。

二、扎实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定点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要扶贫方针,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发展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水利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加快建设涉及民生的水利基础设施,加快培养水利人才队伍,全面打牢定点扶贫地区水利发展基础,努力为定点扶贫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根据贫困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和水利发展实际,近期要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加大帮扶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提前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以集中供水为主要措施,把城镇供水延伸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整乡成片规划,集中连片实施,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到2011年底,重庆6县要提前2年在全市率先解决规划内66.3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湖北房县2009年要解决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规划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目标。

——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重庆6县要在2009年底提前一年完成51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湖北房县要在2010年底前全面完成谭家湾中型病险水库及现有41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有效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大力推进三峡中部、渝北东、小江3个大型灌区和武隆东风、巫溪民主、房县中部平坝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末级渠系建设,分两批把7个定点扶贫县列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力争2009年把湖北房县、重庆城口等5个县列为重点县,努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改善灌溉条件,保障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

——建立健全骨干水利工程体系。要进一步加快丰都蒋家沟、云阳梅峰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城口北平、三合、巫溪刘家沟、开县天白、房县方家畈等骨干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加大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力度,在中央财政中小河流治理资金中重点给予倾斜,加快7县的县城防洪达标和重要集镇防洪安全建设。

——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继续实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尽快启动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0平方公里,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和管理,启动实施10个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项目,改善山区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全力完成“三个确保”贫困村水利帮扶任务。以六个“三个确保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农业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结合饮水安全、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和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规划,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完善水利部直属单位对口帮扶机制,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确保2010年底前取得实效。

做好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必须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水利扶贫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把水利扶贫规划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把水利建设重点同当地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把夯实水利基础同解决扶贫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提高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解决当前矛盾与促进长远发展的关系。要着力解决好贫困地区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全力打好水利扶贫攻坚战,同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项目安排、工程建设等要充分考虑贫困地区未来发展需要,超前谋划部署,点面统筹兼顾,大中小微并举,逐步构建贫困地区水利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贫困地区大多处于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能否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水利扶贫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要大力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积极探索贫困地区人水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四是中央扶持帮助与地方自力更生的关系。水利定点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合力推进。国家的帮扶是推进扶贫工作的外部力量,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障。在充分利用国家扶贫资源的同时,重庆市和湖北省要进一步加大对定点扶贫县的倾斜力度,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动员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兴修水利、脱贫致富奔小康。

五是资金项目支持与人才智力支持的关系。水利扶贫工作要坚持做到见钱见物又见人,既要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又要重视当地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同步推进。通过干部双向交流、人才培训、科技扶贫等多种手段,建设一支适应当地发展需求、符合水利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贫困地区水利干部的政治素质、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着力落实各项工作保障措施

水利定点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水利扶贫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扶贫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水利部扶贫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难题。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定点扶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承担的定点扶贫工作任务纳入本司局、本单位的主要工作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为开展扶贫工作创造良好条件。重庆市水利局和湖北省水利厅要对定点扶贫县的水利工作给予重点倾斜,在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予以大力支持,用于7个定点扶贫县的中央水利投资要高于全省、市平均水平的30%以上,用于7个定点扶贫县的地方水利投资水平要高于全省、市平均水平20%以上。定点扶贫县要抓住机遇,充分运用水利扶贫机制,扎实做好本地区的水利发展与改革工作。部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及时了解定点扶贫进展情况,加强沟通与协调,推动定点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要继续加大帮扶力度。各对口帮扶单位要在资金帮扶、项目帮扶、技术帮扶、管理帮扶、人才帮扶、产业帮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在能力帮扶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各帮扶小组的牵头司局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牵头组织和对口帮扶协调工作。副组长单位是对口帮扶工作的主要承担单位,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其他成员单位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其他各帮扶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全力支持对口帮扶。各帮扶小组与对口县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按照共同签署的合作文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抓紧开展工作。水利部有关司局和单位要认真分析7县主要负责同志发言中反映的突出困难和问题,逐一研究落实7县提出的建议和要求。要继续加强智力帮扶,积极开展水利人才培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水利技术。要进一步发挥下派扶贫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去年水利部对定点扶贫干部选派机制进行了调整,增派了司局级组长,新一届工作组的人员和力量得到了加强。希望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多对他们提要求、压担子、交任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工作组的同志们要继续发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依托工作组的整体优势,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各项工作,为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扶贫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干部派出单位要大力支持挂职干部的工作,关心挂职干部的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水利扶贫工作中去。

三要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水利部有关司局和单位要发挥好水利扶贫项目年度计划会商机制的作用,积极落实水利扶贫建设项目投资。要严格遵守水利基本建设程序,全面推行“三项制度”,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进度,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要加大对水利扶贫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稽查,下达到县的水利定点扶贫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挤占、挪用。要加强廉政建设,健全规章制度,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

四要积极推进水利改革。定点扶贫地区要把加强水利建设与推进水利改革结合起来,把项目扶持与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水务管理体制,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确保重点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建设投资的稳定增长。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两定”和“两费”,切实做到建管并重,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要深化农村水利改革,积极开展集工程建设、产权制度、水价机制和科学管理四位一体的农村水利综合改革试点,构建农村水利长效发展机制。

五要认真开展监测评估。国家扶贫纲要实施已进入收尾阶段,要针对水利定点扶贫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评估,通过对项目落实、工程建设和工程效益等情况的监测,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规划的完成情况及其效果,分析规划实施对改善贫困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总结成功经验,指导今后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同时,对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要深入查找原因。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结合中央水利投资政策,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编制下一阶段水利定点扶贫规划,认真谋划好今后的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六要着力营造良好氛围。要积极配合新闻媒体,加大对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宣传各援助单位对贫困县扶贫开发和水利建设的无私帮助,宣传定点扶贫地区干部群众自强不息兴修水利的奋斗精神,宣传定点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宣传水利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水利定点扶贫工作,关心和支持水利定点扶贫工作。

水利定点扶贫规划的实施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统一部署,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贫困地区水利事业发展,夯实贫困地区的发展基础,为全面实现定点扶贫目标,圆满完成中央交付的定点扶贫任务而努力奋斗!

(本文为陈雷部长2009年4月13日在水利部定点扶贫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本刊发表时略有删节。)

定点扶贫年度工作总结 篇4

按照省委、省政府定点扶贫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20省民委将继续帮扶甘孜州色达县,为切实做好帮扶工作,省民委制定21定点扶贫色达县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将做好色达县的定点帮扶工作,作为委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的要求,将其统筹纳入委机关年度目标工作中。以此推动帮扶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定点扶贫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今年,省民委继续加大对色达县的工作指导和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委领导6人和处室负责人20人次先后多次深入色达县现场办公,为当地农牧民及时解决实际困难,共计扶持项目资金1285万元(比去年增加300万元),落实安排项目11个。1.色达县翁达镇翁达村民族团结新村建设项目资金500万元;2.姑咱二村姑咱二村特色村寨建设项目资金250万元;3.色达县牧民定居项目资金170万元;4.康勒乡阿交二村、霍西乡德汾村、色柯镇姑咱二村村内环线道路建设资金154万元;5.然充更盆村、霍西乡德汾村、年龙乡俄热村人畜吊桥建设项目资金102万元;6.教育十年行动计划590名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资金59万元;7.姑咱二村28户特困牧民产业扶持资金50万元。8.与其它资金项目配合完成年牧民定居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任务。随着这批项目的建成使用,将极大推动色达县各项事业发展。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高度重视帮扶工作,科学制定扶贫规划。

历年来,定点扶贫工作都得到委党组的高度重视,在新的十年扶贫开发工作中,省民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要求,以改善帮扶县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结合省民委部门职能优势,逐年增加资金投入量、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并选派委机关优秀干部挂职帮扶,继续深入开展“挂包帮”工作,有效地推进省民委定点帮扶工作的开展。

在实际帮扶工作中,省民委高度重视定点扶贫规划的科学制定,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出了2102年定点扶贫色达县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省委提出的“扶贫解困明显推进、灾后重建明显加快、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明显加强”的总体要求,做到六个结合:一是定点帮扶工作与“挂包帮”活动相结合;二是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与特色村寨建设相结合;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广大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有机结合,做好帮扶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少数民族贫困农牧民群众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是经济发展与广大贫困农牧民增收有机结合。将经济发展投入的重点放在姑咱二村能够促进增收的种、养业项目上,支持该村的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五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有机结合。适当扶持姑咱二村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建设项目,以促进姑咱二村的协调发展,为帮扶县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六是定点帮扶与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干部选派、党员帮扶、走村入户和为民办实事等,切实促进机关作风建设,增进党群、干群关系。

(二)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加大资金帮扶力度。

在20定点帮扶工作的基础上,我委结合自身职能特点和部门优势,继续加大对色达县的项目资金扶持力度。具体工作思路:一是继续投入帮扶资金用于色达县色柯镇姑咱二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以及其他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二是集中部门帮扶资金,用于全面改造和提升帮扶村建设项目的整体水平,提高公共配套设施的使用效能;三是强化项目资源整合,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中要结合部门和帮扶县的实际情况,抓好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使用,确保项目建设在定点扶贫工作中的顺利实施;四是确保帮扶资金总量逐年增加。在去年定点帮扶资金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帮扶工作的扎实有效的推进。

(三)做好“支部帮户”活动,改善牧民生活条件。

按照省民委在“支部帮户”活动中“六个一”的帮扶思路,结合各支部制定的贫困户家庭帮扶规划,建立了贫困户详细台帐,并针对11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和致富愿望,认真研究帮扶新举措,提出帮扶新措施。2012年省民委支部帮户工作主要做法为:一是委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多次深入色达县实地调研,与挂职干部一道走访慰问帮扶农牧户;二是通过对贫困户的沟通了解,针对贫困牧户的具体情况和致富愿望,认真研究帮扶举措,进一步完善11户牧户家庭帮扶规划;三是委机关领导和支部同志赴色达县开展送温暖活动,向当地牧发放户支部捐款和生活物资。通过三年来的“支部帮户”活动,省民委帮扶的11户牧民家庭已经开始经营小卖部、洗车场、跑运输、开缝纫门市,脱贫致富门路得到拓宽,扶贫成效显著。

(四)继续选派优秀干部,深入开展帮扶工作。

按照省委组织部的.统一要求和委党组的安排,今年省民委选派倪建斌同志在色达县进行挂职锻炼,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职务。在挂职期间,为加强定点帮扶工作指导,全面推进帮扶村各项工作的开展,挂职同志能够克服家庭困难以及高原寒冷给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困难,按时到岗,认真履行挂职职责,全力协助色达县委、县政府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为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和规划出谋划策,并深入乡镇指导、检查牧民定居点建设,充分发挥好省民委“挂包帮”领导小组联络作用,积极参加“支部帮户”活动进行,对11户帮扶牧民家庭进行入户走访,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和要求,并及时反馈汇报。在挂职工作期间,省民委选派干部认真履职,树立了挂职干部良好的形象,为色达县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几点建议

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省民委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在定点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帮扶县改变落后状况、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农牧民实现增产增收门路,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给予了极大的推动,为今后我们的扶贫工作拓展了思路。为了更加深入有效的推进我委定点帮扶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注重项目落实情况跟踪检查,加强与定点扶贫地经常性联系。建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推行工作责任制,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工作措施,把定点扶贫工作任务、目标和措施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工作人员,认真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务求取得实效;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帮助协调解决村道公路的硬化、用电线路改造、群众饮水工程、种养殖业发展等方面遇到的现实困难和具体问题,以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提升牧民生活质量;三是加强经济发展引导,发展致富产业。引导和帮助牧民群众抓住机遇、发展致富,多形式拓展增收途径,推动新农村建设;四是加强农牧民文化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地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牧民增收致富夯实基础。

***省民族事务员会

定点扶贫年度工作计划 篇5

一、建立健全国家民委定点扶贫工作领导机制。充实完善委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巴特尔主任任组长,罗黎明副主任任副组长,各司局长任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济发展司,办公室主任由经济发展司司长兼任,分管副司长任副主任,成员由经济发展司和有关司(局)处级同志担任,负责定点扶贫日常工作。继续实行定点扶贫四级民委负责制,充分调动国家、省(区)、市、县(旗)四级民委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四级民委的资源优势,合力做好国家民委定点扶贫工作(经济发展司)。

二、建立委领导联系扶贫点制度。每年每个扶贫点由一位委领导负责联系,加强对扶贫点考察调研,协调解决定点扶贫工作有关重要问题,推动定点扶贫工作年度计划和帮扶项目的实施,慰问贫困群众,看望挂职干部,关心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委领导联系扶贫点每年调换一次。20xx年由罗黎明副主任联系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李昌平副主任联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德保县。春节前由委领导带队到扶贫点开展扶贫调研,慰问贫困户和看望挂职干部(经济发展司)。

三、保护发展民族传统文化。支持扶贫点开展文化交流和举办重大文化活动,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卫生下基层活动,为扶贫点提供优质的民族文化和医疗公共服务。协助巴林右旗按程序申报“格斯尔文化生态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组织巴林右旗乌兰牧骑赴台湾开展专场演出和文化艺术交流,为扶贫点创造更多的对外演出和宣传机会,争取引导国外及港澳台来访团组,赴定点扶贫县(旗)参观和调研。指导帮助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挖掘、整理、保护工作。(文化宣传司、国际交流司、古籍整理研究室)。

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指导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镇、幸福之路苏木和德保县龙光乡钦迷建屯、东凌镇、那甲乡、县民族中学、都安乡中心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培养树立各级各类示范典型,创新工作载体和形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监督检查司)。

五、加大教育科技帮扶力度。指导委属高校在安排本预科招生计划时向内蒙古、广西倾斜。指导委属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在招生中对巴林右旗、德保县少数民族学生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照顾,并在助学金方面给予倾斜帮扶。结合实际,指导委属高校对扶贫点在人才培训、专家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继续指导两县(旗)开展好“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教育。在“中华大家园”全国关爱各族少年儿童夏令营活动中,对两县(旗)给予考虑。开展“科技列车赤峰行”赴巴林右旗活动,为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达林台嘎查科技培训中心捐助科普活动室(教育科技司)。

六、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实施精准帮扶。协调内蒙古和广西自治区民委加大对扶贫点的投入力度。继续帮扶巴林右旗幸福之路苏木阿里木图嘎查以及建档立卡贫困嘎查开展整村推进,提高贫困牧民收入。加大对德保县都安乡凌雷村等建档立卡贫困村的扶持力度,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协调支持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申报少数民族特色小镇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储备工作。加强对两个扶贫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建设,支持建设德保县足荣镇那亮村那雷屯壮族特色村寨。增加定点扶贫工作专项资金,委民族工作经费支持定点扶贫工作专项资金由每县(旗)100万元增加到150万元(经济发展司、财务司)。

七、继续加强干部蹲点帮扶和培训。继续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心扶贫工作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定点扶贫县(旗)挂职,安排两个定点扶贫县(旗)基层干部各10人参加脱贫攻坚专题研讨班。为两县(旗)安排依法行政培训班名额。安排两县(旗)民族工作部门同志参加香港工商业研讨班。4月和10月,分别组织青年干部到德保县和巴林右旗对国家民委派驻干部开展走访调研活动。为两县(旗)安排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名额,帮助扶贫点干部开阔视野,增强扶贫工作创新能力(人事司、办公厅、政策法规司、经济发展司、机关党委)。

八、进一步加强调研和宣传。各有关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扶贫点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调研,特别是加大对制约定点扶贫县(旗)推进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重大问题、经验总结和政策建议的调查研究工作。指导帮助定点扶贫县(旗)做好舆情分析和信息报送工作。继续加强宣传,委属文化事业单位配合开展有关定点扶贫宣传工作,为定点扶贫造势助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6

下:

一、2008年扶贫工作情况

(一)提高认识,强化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开展部门扶贫工作以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帮助贫困村委会脱贫致富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有效载体,是落实“两个务必”和对广大干部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政府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局全面贯彻落实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有关要求,把对口帮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抓,对扶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充分支持,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日常扶贫工作的筹划和落实,为拓宽帮扶领域,深化帮扶内容,提高帮扶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008年,我局主要领导3次亲自带领机关相关同志和全体干部职工到实地考察,召开专门会议确定论证扶贫项目,制定扶贫方案,同时明确了五项措施:一是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局机关至少专题研究扶贫工作2次以上;二是局机关正职、副职领导每人每年至少亲赴扶贫点一次,了解情况,搞好调研;三是掌握政策,了解信息,结合安监部门的实际为村民生产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使扶贫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四是适时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向贫困村特困户献爱心;五是加大扶贫宣传力度,让机关干部职工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形成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学习,增强帮扶意识,夯实思想基础

为使帮扶工作真正认识到位、落实到位,我们着重解决了一个认识问题。我局领导在与机关干部交流中发现,少数同志,特别是年轻同志对扶贫工作不重视,对贫困村的经济状况和贫困群众的生活不了解,因此,对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效果。2008年3月中旬,我们召开了专题学习教育会,使机关的同志对农村的真实生活情况有了感性认识。7月1日,我们又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到村走访慰问,给机关全体同志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激发了广大干部的扶贫热情。“动真情,真扶贫”成为我局扶贫小组成员的座右铭,扶贫工作得到全局同志的认可和支持,为继续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确定帮扶工作目标

2008年,局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前往定点帮扶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同当地党政领导召开座谈会,深入交流,切实掌握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所在,出主意,想办法,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帮助什么”的原则,探索标本兼治、综合开发新路子,并认真开展扶贫帮困“结亲”活动,我们主动“攀”穷亲,利用机关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广开思路,科学投入,帮助戈令村搞“开发式”的扶贫。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精神激励、经济帮扶、共谋发展、相互促进”帮扶工作目标,并据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当地的脱贫致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四)克服困难,多方筹措,提供有力的支持

该村人畜饮水一直是老大难问题,这不仅影响到群众的生活,而且还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为此,该村领导班子确定的一件大事就是想建设人畜饮水勾渠,但苦于没有资金,一直没有修成。对此,我局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对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的资金投入开展了细致的论证,在局办公经费无法解决的情况下,积极与县水务局联系,请求立项解决,目前,县水务正在开展项目的论证。

2008年,我们了解到该村一、二、三组村舍公路建设过程中出现资金困难时,为该村修路提供了6000元资金(2007年2000元)。现一、二、三组的公路已全部建设完工。同时,我们了解到该完小推行“普实”工作经费不足时,我局又立即筹措资金,为该村小学推行“普实”提供了2000元资金。2008年,我局还投资634元为村该订阅了《云南日报》、《文山日报》和《致富天地》各一份。

开展定点帮扶工作以来,我局发挥部门优势,为贫困村改变落后状态,为贫困群众实现增产增收办了许多实事、好事。随着工作深入开展,增强了贫困村的造血功能,也为今后我们的扶贫工作拓展了思路,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戈令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扶贫工作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局底子簿、经费少,投入的扶贫经费难以满足定点扶贫点迅速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局机关人少事多,深入扶贫村实地调查研究还不够,在指导村民科技种养、外出务工方面经验还不足。

三、2009年扶贫工作打算

2009年,我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探索,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全面扎实做好定点扶贫规划的各项工作,指导村民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家庭手种养业,帮助村民拓宽就业渠道,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使扶贫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7

沿着崎岖的山路,调研组一行走进黄坪乡青春村,实地查看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并到部分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目前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帮扶规划落实情况。

座谈会上,青川县人大主任向勇代表青川县对省通信管理局派出挂职干部到青川县任专职扶贫副书记、大力支持青川县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表示感谢。青川县副县长张国辉介绍了该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项目投资和产业发展“三大主战场”,突出脱贫攻坚,以扶贫开发统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思路,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扶贫开发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综合治贫、全域脱贫的新路子。

邢海英对青川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青川县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将其摆在全县工作核心位置,在具体实施中,工作思路清晰、举措扎实,全县的道路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得到了长足发展,贫困户的帮扶措施也呈现出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同步小康目标正有序推进。

上一篇:爱国的作文:初中生祖国在我心中1000字下一篇:艺术生高考怎么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