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系统微信系统

2025-0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力资源系统微信系统(精选9篇)

人力资源系统微信系统 篇1

随着微信的不断发展,已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和人与商家平台,汇聚公众号超过1000万个。

微信功能不断丰富,目前微信预约功能已成为商家追求的新目标,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微信预约,方便用户的同时,也帮助商家高效管理客户,扩大商家的宣传力度。

微信社交

交易

1.叙述服务理念(简洁)

提供动态实时微信预约服务

2.公司目前发展概况

作为微信预约系统服务商——乐享其约兼容web、微信两大平台,拥有高可拓展动态模板引擎,拥有会议室预约、球场预约、心理咨询室预约等十几种预约模板

3.公司产品特点

乐享其约将微信公众号与线上预约完美结合  移动支付——灵活的支付方式  微信预约——便捷的预约方式  双向提醒——贴心的预约提醒  实时动态——准确的动态更新

4.注意点

人力资源系统微信系统 篇2

据悉, 平安产险此次推出的4项升级服务均是全国首创, 将颠覆以往的理赔流程和时效。赔款即时到账服务, 依托了平安后台集中统一运营模式及强大的IT系统支持打造的平安即时支付系统平台, 实现单笔5万元以下赔款, 保险公司结案发送支付指令, 60秒内能到达客户收款账户且不受节假日影响。

而全程无忧简易理赔服务, 为个人VIP客户提供零查勘、零手续的一站式理赔体验:出现在平安产险合作厂维修的无人伤、纯车损万元以下单方事故, 可享受报案后无需等待现场查勘, 定损时理赔服务专员全程代办, 索赔时除发票外其他索赔资料由服务专员拍摄, 无需客户提供物理单证或复印件。

人力资源系统微信系统 篇3

关键词: 微信;微信公众账号;测量教学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58-01

引言: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5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达5.57亿,中国社会在形态上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对于中国教育领域,“互联网+”又意味着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变革中。微信作为一款新兴的社交软件,教育界人士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将它引入教育。为此,本文对基于微信平台的测量教学管理系统进行探讨。

一、微信及微信公众账号应用模式

1. 微信。

2011 年初,腾讯推出新一代移动即时通讯产品--微信,目前用户量数达到6.5亿,超过QQ。

2.微信公众账号应用模式。

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

微信公众账号主要分为3个类型:订阅号:主要偏于为用户传达资讯(类似报纸杂志),认证前后都是每天只可以群发一条消息;服务号:主要偏于服务交互(类似银行,114,提供服务查询),认证前后都是每个月可群发4条消息;企业号:主要用于公司内部通讯使用,需要先有成员的通讯信息验证才可以关注成功企业号。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类型。

二、构建基于微信平台的测量教学管理系统

目前微信官方为用户提供了两种使用模式: 一种是直接使用微信公众平台; 一种是开发者模式。

1.基于普通用户的信息服务。

普通用户首先选择三种微信公共类型之一;进入微信官网注册,完成后,在管理页面设计微信公共平台的界面、菜单和相应的功能;最后,发布公共平台。

2.基于开发用户的信息服务。

微信公众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编辑模式和开发模式。开发者可以将微信公共平台授权给自己的网站,进行主题界面设计和功能设计,最后发布为具备行业特设的微信公共号。

3.基于微信平台的测量教学管理系统初探。

结合微信目前的发展状况,参考微信公众号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实例,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测量教学管理系统进行探讨:

一是利用微信的公共平台接口,设计并实现移动端的界面;二是利用消息服务,教师可以向学生推送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微课、各种学术讲座以及有关测绘技术的最新信息; 三是利用微信进行管理服务,学生可以实时查询实验室仪器情况、借阅规则等,教师可以利用微信打通其他业务系统,为学生提供基于微信的个人仪器管理、续借、催还和预约等服务; 四是利用微信多客服功能,形成学生、教师等相关人员的在线实时交流,实现共享、互动和在线交流,同时,其强大的数据库也为智能问答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持。

结合上述探讨,设计实现了基于微信平台的测量教学管理系统,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效果。已经搭建了第三方消息接口服务平台(图1),并为广大师生提供服务。

图1系统结构图

目前实现了以下功能(图2):

一是利用消息主动推送功能,给学生推送有价值的学术信息;

二是利用微信第三方消息接口服务器,实现仪器管理。

三是利用微信第三方消息接口服务器,实现移动课堂。

图2微信平台的测量教学管理系统

结语:微信的广泛应用,带动了微信的扩展服务,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师生之间通过微信交流与沟通,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微信平台的应用上,通过在班级和学校中试运行,获得信息反馈,为构建微信教学平台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吴红刚.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计算机教学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3):220-222.

[2]陈宏扬.基于微信订阅号的移动辅助教学实践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7):252-254.

[3]黄海波.浅谈微信移动学习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30-30.

[4]卢有英.手机微信在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医药前沿,2015,(8):206-206.

[5]冯梅,杜丽茶.博客、微博、微信在教学应用中的比较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6):378-379.

[6]姜红梅.微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2):52-54.

[7]林锰,卜长江,柴艳有等.基于矩阵论课程的微课微信辅助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6):51-51,52.

人力资源系统微信系统 篇4

一、高职院校校友信息管理的现状

(一)校友信息管理模式过于传统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采用比较传统的校友信息管理模式,即“一名人员一张表格”。这样传统的管理模式,会导致校友信息无法被充分利用、动态信息变更不及时、信息统计覆盖面窄等问题。随着校友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如果再使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管理,不但工作效率不能提高,而且对于校友信息的科学管理更是无从谈起。信息断裂、信息孤岛、信息流失的存在,使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无法形成互帮互助、情感交流、互惠共赢的共同体,从而导致校友资源的浪费。

(二)校友信息管理人员过于紧张

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友工作办公室的在岗人员只有2~5名,而校友数量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校友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校友个人的动态信息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一对多”管理模式[2]势必会给校友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由于人员紧张、信息缺乏,导致有些学校到了重要节庆日才开始着手统计校友资源。

二、微信公众平台校友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新兴的互联网社交工具———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交流灵活、传播便捷、操作简单等特点,为校友数据统计和校友信息管理带来了新途径和新方法。

(一)微信公众平台校友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有实时交流、消息发送和素材管理等功能[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设计一款集信息收集、日常管理、信息交流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让广大校友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注册、更新、查阅校友信息。改变校友工作人员收集和整理信息的传统工作模式,既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及时性,又可增进校友与母校之间、校友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校友信息管理系统采用MySQL搭配PHP和Apache组成良好的开发环境。MySQL是当前最为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在WEB应用方面,MySQL是最好的RDBMS(RelationalDatabaseManagementSystem,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因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一般中小型系统开发都选择MySQL作为系统数据库。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分为微信前端应用部分、后台主要数据库和系统管理三大端口(见图1)。其中,微信前端应用部分主要是给校友注册信息提供服务,校友可通过前端应用填写个人信息进行实名登记,验证通过后可进入校友个人中心,并可实现查找校友、资料更新、摇一摇查找校友、查找教师等功能。后台主要数据库是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归类。系统管理是对所有数据与前端审核进行管理,主要分为班级管理、教师管理、校友管理三个模块。班级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学校历届班级进行管理。校友录入信息时,系统将根据入学年份列出本届所有班级供其选择。校友完善个人信息后,将会根据班级信息自动合并至所在班级,然后可以点击本班级已加入校友系统的同学名单,了解班级同学的现状,还可以选择导出班级同学名单作为同学录使用。此模块的功能主要是实现历届班级管理的便捷性和保证校友信息的真实性。教师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含离退休)的通讯录进行管理。校友可点击教师查找栏目,输入教师姓名,进行精确查找。如有新教师加入、教师退休(离职)或教师号码变更等情况时,系统将会更新数据。教师数据导出后也可以作为教师通讯录使用。此模块的功能主要是为校友与教师之间建立联系与沟通提供基础数据。校友管理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也是整个系统建立的意义所在。校友在前端登记后,系统管理后台会审核校友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审核通过后完成认证,没有通过认证的校友,将无法使用前端的任何功能。此项功能的设计,一是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二是保证校友个人资料的安全。通过认证的校友,可根据“入学年份,班级,所在省、市、区(县),所在行业”等进行精确筛选;也可根据“姓名、手机号码、所在单位、担任职务”等进行模糊搜索。另外,可根据届别、班级、行业、地区等分类导出校友登记信息。此模块的功能主要是为校友之间的互联互通及学校校友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

(二)微信公众平台校友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校友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底部菜单或扫描校友信息系统二维码登录系统,系统会根据用户微信登录信息判断当前用户是否已经登记,如果没有登记记录,就会提示用户完善校友信息,并提交后台供审核认证,认证通过后,完成登记。由于部分校友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变动性,因此在校友信息管理系统中增加个人资料更新功能。校友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选择资料更新栏目,自行进行修改,并可以设置隐私保护选项,选择个人信息的公开范围。

三、微信公众平台校友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与优势

(一)微信公众平台校友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微信公众平台校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完善校友信息与规范校友信息管理,达到增进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感情,方便校友联系的目的[4]。随着高职院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的不断推进,微信公众平台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在校友资源利用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将促进校友工作逐步走向管理科学化、办公自动化和信息资源化[5]。“服务校友、服务学校、服务社会”是校友工作的宗旨与使命。微信公众平台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的.目标之一是为校友提供全方位服务,并实现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和特色化,从而提升校友对母校的满意度和认同感。

(二)微信公众平台校友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

(1)微信端的用户群体庞大,校友无须再安装其他任何应用,只需扫描校友信息管理系统的二维码,关注即可使用。(2)微信自身的传播能力强,校友可以将系统分享到朋友圈、同学微信群等,从而迅速地将校友信息完善起来。(3)微信公众平台校友信息管理系统要求校友提供个人真实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班级匹对审核,所有加入系统的用户都是同学或教师,校友之间的信任度提升,最终实现校友信息的共享。(4)微信公众平台是学校对外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校友可从中获取更多有关学校的信息。(5)微信公众平台校友信息系统可在校友登记注册后,第一时间根据其信息进行班级、职业、地区等信息分类,为校友信息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捷性。(6)校友验证登录后,可以在系统内查找校友信息,也可以进行点对点互动交流,进一步扩大了校友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校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增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情感,从而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丹琳.基于GIS的校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蔡利军,曾荣.基于社交网络的校友信息管理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3):56-59.

[3]陈磊,王文涛.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19):70-71.

[4]季于峻男.微信公众平台在校友会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新媒体研究,(3):40-41.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篇5

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内部组织正在发生巨变,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的依靠企业人力资源,人才之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以人为本成为企业立足和发展的根本。有效力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储备力量,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动力。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掌握最新的、准确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并对其进行复杂的统计与分析,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网络化的今天,网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新的人力资源协作管理模式成为可能。通过网络管理系统,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作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协调工作,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员工可以直接管理自己的技能,有效地发现和挖掘自身的潜能,及时与自己的上级、下属、同事进行的沟通与交流,同心协作,积极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贡献力量。通过网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竟争力。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根据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即: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一、系统设计的目标

HRMIS建立的目标是为了从根本上帮助企业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贯彻到日常的企业经营中去,实现全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重组等,这种系统就必须结合先进的IT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技术等技术手段。

总体结构上,HRMIS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替代传统纸式人力资源管理,从而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管理“因此,系统的设计从总体上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一)完全的系统集成性

1.HRMIS所涉及的功能比较多,体系范围也十分广泛,各个应用之间看似分散,却是有着功能或结构等内在的联系,我们要使系统将众多看似分散的软件结构从根本上集成起来,这样不仅利于对现有系统的整合,也有利于灵活性的系统扩展应用。

2.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HRMIS不仅需要完全的集成性,更需要良好的开放性,一方面人力资源系统对现有业务流程的影响是巨大的,现有的人力资源功能自身也必然会不断扩展,另一方面HRMIS和其他系统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数据或者功能接口,才能为企业信息化总体起到协同作用。

3.结构流程的灵活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能够随着组织的发展而发展,当组织发展时,系统应能够灵活地适应,这首先就要求系统结构流程能够灵活定义”其次是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这表现在新业务的开展和业务流程的改进等,也要求系统能够灵活适应“ 4.分布式!跨平台的体系结构

企业组织分布的区域性和系统环境的复杂性要求系统具有适应复杂应用环境的能力” 5.强大的信息分析

除了必须的信息处理和查询功能外,还要有强大的信息分析功能,才能为管理决策提供帮助

(二)功能需求分析

业务管理子系统包括以下模块:基础业务模块、绩效管理模块、招聘管理模块、培训管理模块、福利薪酬模块、考勤管理模块。

1.基础业务模块

基础业务模块包括:机构管理、岗位管理、人事信息管理(含增减、调动、离退管理)、合同管理、人员分类管理(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职务、职称、人事档案管理、绩效管理模块。

2.绩效指标设置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需要灵活建立多个不同考评方案,依据企业职位体系,每个方案中对不同的考核周期,不同的考核对象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多角度进行考核。

3.招聘管理模块

模块主要实现人力资源需求确定、招聘信息发布、应聘人员信息甄选、人员测试和录用。

4.培训管理模块

模块主要制定员工资格与岗位要求、职业规划及接任计划、员工发展计划、培训需求分析和计划、培训发布和申请。

5.福利薪酬模块

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薪酬和福利两个方面。薪酬制度是激励计划的重要内容。薪酬制度的制定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以及企业的内部组织环境,另外薪酬制度与劳动法规!社会经济环境等也有密切的关系,薪酬制度的最主要的两个方面是公平性和激励性,它们决定了薪酬制度的有效性,而它们具体体现在薪酬的水平和薪酬的结构方面,此外薪酬系统的具体工作还包括薪酬计算、福利管理、报表管理等等,目前薪酬系统中的很多工作可以交给第三方的服务机构完成,比如薪酬体系设计,薪资管理等。

2.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软件系统的必备模块,是本系统非常重要的功能模块。包括以下:(1)权限管理(2)数据重构(3)代码维护(4)计算控制中心(5)权限代理(6)版本控制(7)菜单控制(8)系统工具 3.系统非功能需求(1)性能要求 系统应支持最大 300 个用户同时在线使用。峰值静态页面响应时间小于 5 秒,峰值动态页面响应时间小于 8 秒,用户操作响应时间小于 12 秒,系统保障最大并发条件下稳定运行。

(2)界面要求

界面美观、大方、友好,操作简单,用户在不需要培训或简单培训即可熟练使用。如出现运行错误或故障,要给予充分的用户提示。

(3)运行环境要求(4)安全性要求

系统存储的员工个人信息应尽量避免无关人员查看浏览。同时应防止黑客恶意攻击破坏数据,需定期对数据库和系统进行备份。建立权限管理机制,控制用户对系统的访问,防止不合法用户进入系统使用系统功能。用户密码也需要加密存储,防止被内部员工及黑客盗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5)扩展性要求

可以方便增加功能或删除某些不需要的功能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由于用户工作的复杂性,系统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业务工作要求,用户可能提出新的业务领域需求,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很强的扩展性,使新功能很方便的扩展进系统中。

(6)灵活性要求

灵活性主要指统计功能要灵活适应用户的要求,用户能根据业务需要,自己定制统计条件,生成统计结果。

(7)可维护性要求

系统应提供模块参数管理的功能,使用户能修改系统模块运行参数,适应业务变化的需要。

第三章 系统设计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一)完整性

(二)集成性

(三)易用性

(四)自助性

(五)智能性

(六)安全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人力资源部各主要业务的逻辑关系如图所示:

三、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人力资源管理首先从人力资源规划开始,对一定时间内所需的人员数量和质量做出规划,到招聘管理,招聘到新的员工,一方面进行员工档案管理,另一方面进行绩效考核,同时还有薪酬管理,培训管理,岗位调整等一系列操作。

上图符号说明: 正方形——表示数据的源点或终点,即指外部实体 圆形——表示变换数据的处理 两条平行线¬¬——表示数据存储

箭头——表示数据流,即特定数据的流动方向

四、数据库结构设计

需求分析以及本章的数据流程图,可以得到系统中存在的各实体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借助这些可以实现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实体有着自己的属性,相互之间通过一些公共属性联系在一起,并形成实体间的数据流动。图 3-4 所示为系统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本系统在实现过程中,通过定义角色进行系统的权限分配,以避免出现越权访问的情况。一个用户只能属于一个角色,拥有角色特定的访问相关功能模块的权限,能够执行特定的流程活动。

五、开发路线设计

本系统在设计开发时,采用的是快速迭代开发模式。在分析系统需求阶段,我们设计实现了原型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与客户进行沟通,确认客户对系统的实际需求,避免出现需求不明确而导致的项目延期甚至项目失败。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按照快速迭代开发模式的原则,首先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客户看到系统的雏形,并让客户对系统雏形进行实际运用并提出意见。在后续的开发中,按照用户提出的意见对系统进行修改完善,从而最终实现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

第四章 总结

本文以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角度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注重用户需求,以实际操作出发,逐一分析。作为学生,我们无法像正规开发团队对系统全方位分析、开发、设计、测验,但我们可以依据日常经验、文献资料和生活实例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也有很多不足,现将其总结如下:

知识储备不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储备不够,很多专有词汇不熟悉,所以导致开发系统思路不清。

对于书本知识学习不够深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我们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学期学习,对系统分析与设计有一定了解,但还不够熟悉,对于书本知识学习不够深入,所以写论文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

对VB、C等编程语言运用不够熟练。虽然分析出系统内需要什么,应该包含什么,但是怎样让系统成型,通过怎样的编程语言解决,自己还是无法完成。

对文献的选择整合不清晰。写东西需要大量的文献资料,怎样选取最有用的材料,怎样改变资料符合自己的论文题材,这个能力我还有待提高。

这篇论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指正,通过论文撰写我体会到自己缺的东西还有很多,一定会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

【参考文献】

1、日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篇6

实验地点:一实验楼502机房

实验对象:07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

指导老师:莫勍、郭美兰、张卫枚

实验目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验作为课程实践性环节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一些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基本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门重要课程。本课程在实践教学中着重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动手能力的提高。实验课程教学中应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验操作流程

(一)角色分配

我们组是武汉分公司,整个团队以龚能娥为组长负责公司与指导老师以及其他八个小组对应的八家分公司,他们是北京分公司、天津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广州分公司、郑州分公司、大连分公司、成都分公司等。作为小组的一员,我们每个人分别担任公司的一个职位,我们组所有成员一起完成了该课程的相关学习与实验操作。

(二)操作步骤;

为期三天的实验实习,我们熟悉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相关内容。人力资源软件包括人事、薪资、福利、绩效、领导、培训、休假、考勤、安全模块。在每次上课指导老师演示之后,我们根据本课程的指导书与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了人事信息、培训发展、薪资福利与绩效管理四个实验:

第一天,通过老师的指导,我们学习了人事信息、培训两大模块。首先,由于对软件的不熟悉,我们在摸索中前进着,随着慢慢的了解和深入,我们掌握了软件的基本功能,开始实验一的任务。首先我们组选择了武汉分公司,在团队的额帮助下,我们完成了人事信息的建立和报表导出。包括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所属集团、所属部门、入职时间、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号等。

第二天,在团队高度分工与合作下,我们完成了武汉分公司员工的满意度调查,发布了课程,小组同学申请参加课程,并填完课程反馈,并导出了相关报表。至此,我们实验二任务成功完成。

第三天上午操作顺利了很多,在老师指导完我们建立了绩效评估模块,通过开放的通道,平衡计分卡的方法的基础上有个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打分,并导出相应表格。

第三天下午然后我们讨论开始收集员工工资项目,采集工资数据并计算,生成工资报表,并导出相应表格。开始设计公司的绩效评估量表,和工资报表,尽管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在老师的指导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圆满完成了实验三和实验四的操作任务。

实验心得

基于微信平台的课程管理系统设计 篇7

课程管理是教务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中包括课程安排、成绩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是整个教务活动中最复杂的工作之一。为了使课程管理能够有序、便利且规范化的进行, 同时提高学校工作效率, 减少学校工作的复杂性, 各大高校很有必要有一套合理且适用性强的课程管理系统。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校教学改革的加快, 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越来越备受关注。它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便利教学的重要途径。

自1999年清华大学等4所高校开通网络教育至今, 越来越多高校建立了本校集教务管理和网络教育的平台。起初, 大多高校自主开发课程管理系统, 筑起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个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平台。但随着现代教育的进步, 对课程管理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很多原有的课程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老师和学生以及学校教务的需求, 所以各大高校开始寻求更加便捷、更加能满足教务需求的课程管理系统。

作为喜欢体验新事物、对移动互联网颇为感兴趣的大学生群体, 迫切需要学习交流平台, 同时更喜欢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一番调研, 发现大学生在微信平台上的覆盖度、使用频率、活跃度极高, 此外, 大学生对应用微信进行辅助学习的认同度、好感度极大, 相比于BB平台、远程教育平台等, 微信平台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微信作为当下受广大用户热爱的App应用, 尤其在追求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中备受追捧。基于微信平台的课程管理系统, 一方面技术成熟, 利用微信官方提供的一系列接口 (API) , 选用PHP语言, 结合thinkphp框架、jquery mobile前端框架, 可较安全、可靠地搭建本系统应用;另一方面, 应用推广便利, 只需学生用户微信扫码或者搜索微信号关注本系统应用, 即可开始使用, 对进一步提高教务活动的效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系统结构

1.1 系统总体框架

课程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图分为七个部分: (1) 课程表; (2) 课程管理; (3) 教师管理; (4) 讨论圈; (5) 学生成绩; (6) 学生信息; (7) 微信。系统的总体框架图如图一所示。

课程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多种不同的功能, 主要有课程表编排、课程管理、教师管理、班级管理、讨论圈管理、学生成绩查询、用户信息管理、微信用户信息管理。具体的功能说明如下:

(1) 课程表编排

管理员在后台添加教师后, 可对教师课程指定:给教师分配要教学的课程信息。根据班级、课时、周次自由分配, 同时能进行编辑、修改、删除和查询。

(2) 课程管理

管理员在后台可对课程信息管理:对课程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教师账户可查看相应的课程信息。

(3) 教师管理

管理员可在后台对教师信息管理:对教师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

(4) 班级管理

管理员可在后台对班级信息管理:对班级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同时也能查看到相应班级的学生列表以及相应的学生信息。

(5) 讨论圈管理

管理员和教师可在后台对谈论信息的管理, 对学生讨论内容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

(6) 学生成绩管理

教师可在后台添加学生成绩, 同时可进行修改和删除操作。学生用户可在前台查询课程成绩。

(7) 学生个人信息管理

学生用户在前台应用中, 对部分个人信息进行修改操作, 必要信息 (如学号、班级号) 一经注册, 不允许修改。

(8) 微信管理

利用微信公众号相关接口, 可完成微信用户与实际用户的绑定, 后台可查看相关用户的微信信息。

1.2 数据库结构

基于微信平台的课程管理系统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数据库设计, 整体来说是一个小型系统, 从开发成本、用户信息量以及功能需求等角度分析, 决定采用My SQL作为本次项目使用数据库。主要以系统模块课程、课程表、教师、班级、话题、讨论详情、用户信息、微信、管理员作为数据库设计总体需求。数据库本着原子性、原始性、演绎性、稳定性原则进行设计。对数据库的操作用Ajax调用接口对数据进行操作。数据库结构如图二所示。

2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2.1 主要技术及基本使用

本系统是采用PHP技术, 以Mysql作为数据存储的数据库, 同时基于微信平台的课程管理系统。系统实质为Web APP项目, 可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进行效率、规范行开发。采用PHP语言编写, PHP是一种通用的开源脚本语言, 语法吸收了C语言、Java和Perl的特点, 利于学习, 使用广泛, 主要适用于Web开发领域。为加快开发速度, 选用了Think PHP开发框架, 该框架采用MVC设计模式。前端手机页面则采用jquery mobile框架, 增强页面的美观性和规范性。尤为重要的是,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一系列接口, 才能使本系统功能最大化。

学生用户微信扫码或者搜索微信公众号后, 即可使用该系统。使用微信订阅号的形式构建微信Web APP, 搭建一个供教师和学生学习和交流的便捷平台, 主要功能有:后台可添加和编辑课程, 同时对学期课程表进行编排, 管理员同时拥有管理教师、课程和学生信息的权限。教师可发布讨论话题, 批改学生成绩;对于学生用户可在微信应用中查看本学期课表, 评论和参与讨论圈, 查询课程成绩, 管理自己的用户资料。

2.2 主要界面

基于微信平台的课程管理系统的主界面分前台界面和后台界面, 前台使用jquery mobile框架搭建手机页面, 后台则为web html页面, 课程表信息的获取, 主要使用Ajax方式获取, 前台获取用户登录关键信息, 发起Ajax请求后端数据。用户界面效果如图三所示, 后台效果如图四所示。

用户相关信息主要使用AJAX方式获取, 传统的课程管理系统没有交流平台, 只能使用于信息的查询获取, 用户资料也是必要性资料, 而无法展示用户更多的信息如:心情、学习状态等。本系统添加讨论圈模块, 由后台管理老师添加讨论话题, 学生参与讨论, 从而形成一个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也添加了部分资料选项用于用户展示更丰富的个人资料、状态等。

2.3 注册模块

注册模块中, 通过form表单提交数据, 控制器调用用户模型创建用户对象时, 为了保证数据的合法性, 使用户模型通过正则表达式对注册信息如密码格式、邮箱格式等进行匹配, 只有各项数据符合要求才能注册并将数据写入数据库。

2.4 讨论圈模块

教师用户在后台添加讨论话题之后, 话题相应内容通过后台控制器写入数据库。学生在用户界面点击讨论圈, 话题控制器根据指令选取话题模型, 调用其mysqlconnect方法从mysql数据库中获取到所有的话题内容保存在JSON中, 然后通过Think PHP的视图模板, 把JSON数据遍历输出到用户界面上。当用户点击某条话题查阅详情, 控制器从数据库查询到该话题后, 以AJAX技术无刷新的将其详细内容和讨论信息展示出来。以上技术的实现, 完成了评论圈的各项功能。

2.5 后台管理界面

为了避免频繁刷新页面和打开多个页面而导致操作复杂程度的增加, 提高系统的易操作性, 后台管理界面采用单一入口模式, 对各个功能模块通过iframe框架将其内容展示在首页的content模块, 并将标题以选项卡的形式展开在content顶部, 方便用户进行功能模块切换操作。当用户关闭某个功能模块时, 从DOM元素中对其进行删除。

3 结束语

本文结合“互联网+”思维, 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优势, 极大地优化改进传统课程管理系统并增加了主流的社交平台和更多个性选项, 实现了符合现代主流学生用户群体对应用的喜好及需求的课程管理系统;有效弥补了传统课程管理系统作用功能单一、没有用户粘性的缺点, 为学生用户提供了一个符合应用主流的课程管理系统。

摘要:随着信息化学习的进步, 课程管理系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课程管理系统在教务环节中非常重要, 应该具有课程管理和设计功能、交流信息互通协作功能和其他配合教务活动的功能。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课程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很多自主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教育的要求, 因此, 一些高校和教育机构开始选择更加先进、更适合学生群体的课程管理体系。本文研究的系统采用PHP技术, 以Mysql作为数据存储的数据库, 同时基于微信平台的课程管理系统, 使用微信订阅号的形式构建Web APP。

关键词:课程管理系统,微信 (WeChat) ,微信公众平台,课程管理

参考文献

[1]课程管理系统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 2004, (09x) :54-55.

[2]邹含辉, 黎加厚.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探究——以Moodle课程管理系统为例[J].中小学电教, 2008, (04) :77-80.

[3]黎加厚, 赵怡.课程管理系统 (CMS) 及其选择[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09) :64-71.

[4]易勇, 高永平, 罗志伟.光伏能源租赁管理与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科技广场, 2015, (12) :241-244.

[5]赵国栋, 黄永中, 林莉.高校课程管理系统的选择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08, (01) :66-70.

[6]阮国龙, 刘峰.基于素材的网络课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 2004, (06) :48-49.

[7]叶冬连, 刘华.基于开源软件Moodle构建网络课程管理系统[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3) :88-92.

人力资源系统微信系统 篇8

【关键词】微信开发;网站开发;后台技术

高校内部有越来越多的学术报告要做,不同系别,同学和老师之间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有效的组织在一起参与学术讨论。此时就需要一个平台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将大家联系起来一起参与到学术研究讨论当中,这个助推器就是微信平台。

1 研究过程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实现一套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学术报告管理系统,功能包括学术报告的信息上传、前期宣传、现场互动、后期总结等,涉及到组织筹划学术报告的从准备到总结的整个生命周期,力求整合校内各部门的学术报告资源,尽大可能地促进师生对学术报告的参与度。

项目团队成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务处负责学术报告日常安排的师生,二是信管系负责微信公众号后台开发的师生。

项目已开展的工作根据团队成员分为两部分:

1.1 现有公众号的建设以及以往组织学术报告的经验

当前教务处已设立公众号“学业发展指导中心”,该公众号自设立以来,致力于校内学术活动的宣传,每周都会对近期的学术报告信息进行整理并发布,同时发送一些积极健康的图文消息,为校园正能量的传播作出自己的贡献;该公众号已在我校师生中获得广泛关注。

在组织筹划学术报告活动中,教务处师生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比如报告预告、现场布置安排、学生参与组织、后期总结等,同时也发现了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如何整合各个部门的报告、加大其宣传力度等;这些经验和问题也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项目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建设时要考虑的重点。

1.2 已有的微信公众号开发经验

项目团队中信管系师生参与过“河北金融学院团委”、“金院消息”以及部分个人公众号的开发过程,对微信公众号开发的技术比较熟悉,同时学生本学期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比如数据库、高级面向对象等也将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些都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项目的技术基础。

微信开发简介:

微信开发即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将企业信息、服务、活动等内容通过微信网页的方式进行表现,用户通过简单的设置,就能生成微信3G网站。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将企业品牌展示给微信用户,减少宣传成本,建立企业与消费者、客户的一对一互动和沟通,将消费者接入企业CRM系统,进行促销、推广、宣传、售后等。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公众平台是企业在OTT产品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基于“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品牌”这一理念。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公众平台进行CRM式管理,个人可以进行自媒体创作。公众平台推出新的认证体系,微信将免费开放地理位置、客服、语音等九大高级技术接口[3] 。针对服务号领域,微信还将推出一些垂直领域定制。微信产品部模式识别中心总监陈波透露,图像识别还将与微信支付结合,提供购买流程。这两个技术主要为公众平台提供服务,后续将向App开放。

1.3 项目价值:

为了更好地便于高校师生对学术报告的查阅使用,提高高校师生学术研究能力和使用能力,需要一种高效的、及时的信息传递机制。当今社会人们对于微信的使用量是最大的,而且微信传递信息的效率也是极高的,所以通过对微信公众号的开发来完成这一目的,是非常有必要而且非常合适的。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项目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一方面使更多的人在不改变日常使用习惯的前提下吸引了更多的用户,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了整体的传递效率和传递质量。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项目建立完成之后,方面了高校师生对于学术报告的使用,也使学术报告发挥了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2 项目研究总结

2.1 实际需求分析:

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是学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方式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开发。

伴随着我校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学校内各系、部门组织提供的学术报告日益增多,同时师生对更前沿、更先进的学术活动的需求也逐渐突出,对各种学术论文的资源需求不断扩大;但目前学术报告的提供和需求尚未得到有效的协调,其中的一些典型问题主要如下:

(1)学术报告的宣传不能得到有效地覆盖

(2)各系、部门组织各自发布自己的学术报告,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

(3)学术报告的互动具有时空局限性,校内师生对报告的总结、提问缺少便捷的分享、互动的平台

本项目为解决这些实际存在的需求,更好的让广大师生及时得到有效的学术论文,采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设计与建设。原因在于微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使其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巨大入口,通过微信可以快速建立连接、提供服务;当前各行各业都在纷纷开发自己的微信服务,基于微信公众号进行学术报告管理系统的研发,可使学术报告信息得到有效快速地送达,并对学术报告组织的前、中、后期维护提供便捷的管理平台。

2.2 项目内容和流程图

本项目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学术报告信息的上传、维护和发布,以及报告现场互动、后期总结等模块,如图1所示。

系统参与者分为三部分:

(1)各系、部门,负责将该部门的学术报告信息上传到系统,由系统自动发布到微信公众号关注者

(2)教师和学生作为公众号的关注者,可随时获取最新报告信息,并可通过公众号进行现场互动、后期的讨论、总结的分享等

(3)教务处的系统维护人员,负责报告信息的细节维护、权限的维护,以及组织线上的活动,比如评选最有价值的报告。

2.3 微信开发过程

微信公众平台,简称weChat。曾命名为“官号平台”和“媒体平台”,最终定位为“公众平台”,无疑让我们看到一个微信对后续更大的期望。和新浪微博早期从明星战略着手不同,微信此时已经有了亿级的用户,挖掘自己用户的价值,为这个新的平台增加更优质的内容,创造更好的粘性,形成一个不一样的生态循环,是平台发展初期更重要的方向。利用公众账号平台进行自媒体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进行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如商家通过申请公众微信服务号通过二次开发展示商家微官网、微会员、微推送、微支付、微活动、微报名、微分享、微名片等,已经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微信互动营销方式。

微信业务部署架构:微信自从2011年1月21日发布版本1.0,仅支持即时通讯、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经过将近4年的开发完善,已成为一个融合型业务,包括文本、视频、语音、游戏、支付、LBS、电子商务、生活服务等多项应用功能。微信后台由一系列的服务器群组成,这些服务器群各有各的功能,服务器群内的每一台服务器都可以完成同样的功能。

用于临时获取用户信息等资源、注册登录的服务器,也可以用于收发心跳等信息。 长连接服务器器群 (long.weixin.qq.com ) 用于控制信令信息的收发,也可以用于心跳信息收发。 文字消息、图片收发、摇一摇、漂流瓶等过程,以及 VoIP业务的呼叫建立过程都在该长连接上承载,数据采用微信私有的SYNC协议封装。

语音/视频服务器群(voip.weixin.qq.com/punch.weixin.qq.com ) 用于语音/视频数据中转、NAT穿透。图片服务器群 (wx.qlogo.cn /mmsns.qpic.cn ) 保存好友信息以及头像、图片等信息。

(1)使用微信时,首先请求调度域名dns.weixin.qq.com,该域名会返回多个域名和IP地址的对应关系,后续的访问都不再进行DNS查询,而是直接使用列表中域名的IP地址,此功能类似于DNS、调度服务器等;

(2)其他未包含在dns.weixin.qq.com其中的域名则正常通过DNS解析获取IP地址;

(3)最后通过与这些域名的交互,来实现发送/接受消息、朋友圈、附件的人等功能;

2.4 研究过程

系统的研发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完成报告信息的校内整合,即各系、部门的上传、自动发布功能;

(2)第二阶段完成报告现场互动、总结模块,此阶段为师生提供学术报告的内容分享、讨论的平台,核心是实现互动;

(3)第三阶段是线上线下活动的整合,通过开展与学术报告相关的活动来促进校内的学术氛围。

2.5 实际意义

通过本项目建设的系统,可实现以下价值:

(1)对学术报告发起部门来说,通过本系统可将宣传做得覆盖面更广、力度更大。

(2)对师生来说,可更全面、及时地获取校内各学术报告信息。

(3)对报告组织者来说,可提前掌握发起报告的关注度和师生的反映情况,以及时进行地点、时间的调整。

(4)对做报告人来说,通过本系统的现场互动模块、总结模块,可将所做报告的生命周期变得更长。

2.6 未来设想

本项目通过实际测试,可完成最初设想的基本内容,实现学术报告的上传交流过程,但本项目的实际应用之处还有很多方面,对于未来的发展和扩大,有如下设想:

(1)可以通过本项目发送传输更多的信息资料,不仅仅包括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仅仅是其中传输文件的一项应用。

(2)通过对于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研发,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高校师生经常使用的功能。如:查询成绩和课表、学校广播发送一些信息、学校内近期举办的活动。

(3)可以将高校应用推广到更广的层次,诸如企业、行政单位等。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一种内部高效的交流和传输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指导教师:许明副教授、陈刚助教)

参考文献

[1]微信公众平台向认证服务号开放模板消息[Z].微信公众平台,2014-08-27.

[2]微信用户最新数据: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支付用户4亿左右[Z].网易科 2015-06-12.

[3]微信公众平台开通地址[Z].微信公众平台,2014-7-3.

作者简介

赵豪帅(1993-),男,河北省邯郸市人。现为河北金融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13级学生,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学习研究。

作者单位

人力资源系统微信系统 篇9

笔者的机器在加载了正常的几个程序之后,开机后系统资源显示只有84%左右,虽然不是很低,但感觉仍有点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开始下面的实验。

当我们的开始菜单中程序文件夹内的快捷方式过多时,会占用一定的系统资源,

有的朋友选择了在安装时不加入程序文件组,但这样使用起来会有所不便。其实只要我们把这些快捷方式给收藏一下就可以了。

具体方法很简单,打开C:WindowsStart MenuPrograms文件夹,点击鼠标右键新建若干文件夹,名字根据要求可取为游戏、系统工具等等。然后把原先杂乱的快捷方式或文件夹剪切粘贴进对应文件夹即可。

笔者的机器用此方法后系统资源一下提至93%,在装了Norton SystemWorks这个耗资源大户后仍有90%左右。

上一篇:留在我记忆中的微笑作文下一篇:公交冰雪天气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