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式的变化

2024-09-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方式的变化(共8篇)

学习方式的变化 篇1

生活带来的影响?

很多人变得懒惰了,都不动脑了,直接到网上复制一下就好,我们与别人的联系方便了都不用出门。但是邻居什么的关系就淡化了,足不出户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人工作都用电脑,在家呆着就能赚钱。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走了勤奋。

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电脑等网络等媒体?

如今我们的地球已是一个世界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与世界相系相联。

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媒体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电子邮件,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悄然变化,世界变成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但是,媒体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但是,一些中学生出现了许多中学生不会利用媒体造成了上网,看电视成瘾,上不健康网站,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健康等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媒体成为我们每个中学生的问题,我们应该正确的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网络上的交往对象,不沉迷于网络游戏。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进营业性网吧消费,最后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个人能够正确利用媒体,了解国际形势的现状和发展,进行多种合作与交流,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自己的视野!

现在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方式和以前信息传递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古代一个是信件,由邮差来发送骑马到每个驿站,再换马,最后把信送到。还有就是飞鸽传书,就是利用信鸽,将信绑在信鸽腿上,在放飞,信鸽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往哪写信就用哪个地方带来的信鸽。

学习方式的变化 篇2

关键词:音乐教学,学习方式,思考

随着课改的启动和深化, 《音乐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 新的教学行为不断涌现, 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崭新的面貌, 而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对于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实践层面, 需要一个过程:首先, 是教师要“能够变”——要敢于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其次, 是要思考“怎样变”——学习掌握新的学习方式的内涵与要领;最终达到“变的好”, 从而使学习方式的变革真正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创设自由空间, 让学生快乐参与和体验——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

音乐是体验的艺术, 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自参与和体验。只有学生真正有效地主动参与, 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 达到相关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还依赖单纯的传授说教, 忽视师生的共同参与, 让学生在“安分守己”中接受知识, 这样课堂教学必然会压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才能, 学生也就难于对音乐产生兴趣, 更谈不上主动去感知。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 大胆探索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如我在教学《鳟鱼》五重奏时, 考虑到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注意力难于长时间集中的特点, 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 先启发学生谈“鱼在水中游”的各种快乐情景, 然后让学生带问题聆听音乐, 让各小组留意不同的音乐要素及变化, 让他们分辨出乐曲中每一段的变奏所使用的乐器及速度、力度上有何变化。第二, 围绕《鳟鱼》五重奏, 让学生运用手中的笔, 将作品中的情景描绘出来, 以小组活动形式完成。第三, 分小组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音乐的美妙, 同时感受参与音乐表演的乐趣。

二、营造合作环境,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和体验——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 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他把社交技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内容, 而不像其他的学习方式, 只重视学术性目标。

教学中, 一些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有一种“害怕”心理, 担心在合作讨论中课堂放开了不易收回。对于这点, 我的做法是:从小问题着手, 从小组合作逐步介入合作学习, 从二人四人再到七八人的合作, 在实践中提升合作的质量, 逐步形成规范的、生动的小组合作学习。

然后, 要给予学生学习充足的时间。教师不要担心合作过程会花去过多的时间, 拖延教学, 要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交流、发言补充、辩论表现的时间, 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交互合作中找到感受、表现音乐的方式。另外, 在小组表现中我们应尽可能让不同程度、不同特长学生的智慧尽情地发挥, 尤其是激发所谓学习困难者的兴趣和自行, 使多数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合作学习, 从而实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有效性。

如《小红帽》教学片段:小组合作, 集体创编“小红帽又遇大灰狼”。教师:现在,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 将我们刚才创编的“小红帽又遇大灰狼”的故事通过分角色来合作表演, 看哪一组表演的好。学生还没等教师说完, 就已经忙活起来:首先, 组长根据组员的申请及其特长进行角色分工, 然后各成员根据角色互相帮助进行化妆处理、道具的处理;接下来, 组长召集同学, 进行排练。只见有的学生马上拿来纱巾披在自己的肩上, 当做鸟儿的翅膀, 有的借来老师的眉笔, 给同学在额头上画皱纹, 帮他扮演外婆。总之, 这时的课堂里十分活跃, 各小组同学都想快一点排演好自己的作品。

三、以“日常生活”为源泉,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参与体验——尝试探究学习的途径

音乐源于生活, 表现生活。音乐教育, 不应将儿童束缚在狭小的由音符组成的抽象、枯燥的世界里, 束缚在课堂书本里, 而应展现音乐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如:在执教《粉刷匠》一课时, 我在节奏训练中以“节奏娃娃的家”还没有粉刷为过渡, 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劳动情境, 引导学生当“小粉刷匠”。问学生“你们怎么帮助节奏娃娃刷房子呢?”学生们想出了许多粉刷的动作, 而音乐的节奏就蕴含在其中。有的是飞快地刷、有的是很用力地刷, 还有的则是画着圈仔细地刷。教师从学生的粉刷动作中提炼出相应的节奏, 并让他们看着节奏谱用乐器或手将这些节奏表现出来。学生从“劳动”中感受到节奏的存在, 发现了它与音乐的天然联系。不仅增添了学生对音乐、对生活的一份乐趣, 更满足了学生发现、探究知识这一过程的乐趣。

四、我们的思考

新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和学生的学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但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1.自主≠自由

在实施中我们发现, 教师为了体现“自主”, 课堂放得很开, 但收不拢。有的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 课桌变来变去, 唯独收获不多;有的课学生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又唱又画, 气氛十分活跃, 可是学生得到的仅仅是“放松”, 没有什么收获;自主学习成了自由活动。学生需要实实在在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而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形式的变化。

2.合作≠合座

课改后几乎所有的课堂都运用到了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 往往是就近的几个学生围坐一起, 讨论甚为激烈, 气氛相当活跃, 教师教的高兴, 学生学得有趣, 整个课堂都活起来了。大家都以为这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其实不然, 有很多所谓的“合作学习”往往是把学生分成小组而已, 追求的是形式和表面上的热闹, 甚至有的教师无论什么学习内容, 都来个“合作学习”, 至于什么时候应该合作、什么内容需要合作、怎样分组、怎样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和要求等问题, 教师似乎不太关注。这样的“合作学习”其实只停留在表面, 是徒有其形而不具其神、有其形而无其质的。

3.探究≠随意

在有的探究学习中不难发现, 学生的学习能力出乎教师的预料——他们能够发现、找出很多的信息和问题, 以至于让我们的老师始料不及。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多老师都乱了方寸:要么任由学生随意自由表现, 要么引导的不恰当, 导致有的课堂上成了个别学生表现和随意活动的地方, 却不能涉及问题的核心, 甚至还出现跑题等现象。

谈英语写作评价方式的变化 篇3

关键词: 英语写作 多元化评价方式 以评促写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教育理念和思想的改变,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是不断需要更新知识和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积极参与各种科研课题的研究。最近一年,我参与了市级课题“初中英语写作课程整体构建研究”之子课题“写作课程实施中的课程评价研究”(以评促写)。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写作评价的文献资料,聆听了一些专家讲座,观摩了一些名师的示范研讨课,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尝试、反思、总结和创新,感受到了评价方式的改变给教学带来的惊喜。

一、传统英语写作评价方式的反思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学英语教学中写作部分的考察目标在于测试考生的写作能力、语法知识、词汇知识、造句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这一部分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区分度强,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近年来各种考试中考生(特别是农村学生)作文得分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写作能力较弱的现象。究其原因,除缺乏系统有效的写作训练外,写作评价方法的单一也是制约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以前英语写作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教师抽查批改或全收全改,然后课堂上讲评。大部分教师采取的评价模式是:评价=纠错+分数+评语,讲评=归纳错误+展示佳文。这种评价方法的主要弊端有以下两个方面:

1.忽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采用传统的教师批改方式,教师是评价的唯一执行者,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被动地接受评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没能发挥。学生对评价过程缺乏参与,一方面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逐一批改,逐词批改,不遗漏一处错误,批改过程耗时长,所以训练频度小,反馈给学生的时候,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上被红色墨水勾画得面目全非,必然写作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另一方面无法促进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最终造成学生厌写厌听,从而丧失兴趣。

2.注重评价写作结果,忽视评价写作过程。

传统的评价方法只侧重学生表面的写作能力,无法深入了解学生写作的思维过程,无法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的思维中的困难、情感和认识,忽视评价学生的写作情感、态度、心理状态和创新意识等。其结果是学生辛辛苦苦地写,但教师所能看到的只是改也改不完的病句错句,学生的作文本上总是红字累累,文章被改得体无完肤,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作文评价理念和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提出要“让评价体现人文关怀、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根据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新的评价观,教师在英语写作的评价上应该树立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理念,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部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因此,英语写作的评价应当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性的差异,改变“教师评、学生看”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实施多元评价方式,使学生的自身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分数是客观的,感受是主观的,教学评价不仅应当尽可能地降低学生不好的主观感受,而且应当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要注重对学生态度、情感的评价,强调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根据人本主义的评价观,我们应该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发展性评价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在评价的基本目标上,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上,作文评价不仅仅是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控制过程,同时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写作应该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从情感角度评价作文理应得到重视。英语写作的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性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三、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和方式的多样性

在英语写作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发展成为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向的沟通和协商,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结果本身的正确性。评价过程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激励、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其结果远比教师单向评判要好得多。

在评价方式上,要改变“教师评、学生看”这一单一的评价方式,尝试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小组合作评价等。师生评价的时候应注重情感交流、合作协商。同伴互评实质上就是一种同伴反馈,这种知己知彼、共同进步的方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除此以外,还应该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

根据以上原则,我在实际教学中尝试了下面一些新的评价方式:

1.制定作文标准,提升评价功能。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趋于深入的今天,作文评价也应该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发展功能及探究功能,使导向功能、鉴定功能与前三种功能有机统一,从而突出作文评价功能人性化的一面。我们以写作评价为研究目标,进行一评促写的课题研究。根据中考的作文评分标准及课题组老师的共同智慧结晶,制定了如下的作文评分标准(以满分为15分):

每位同学必须对评价标准熟记在心,在进行自评和互评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有话可说。与此同时,心中有了这个标准,促使学生在写的时候就能有意识地朝最高标准靠拢,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2.注重个性张扬,体现自主发展。

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要营造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尊重个性需要,激励学生自读、学生自评。我在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自评时,先帮助他们一起回忆写作要求,然后要求他们读三遍作文,第一遍是默读,看有没有漏字、错字和病句,第二遍是对照写作评分标准再次默读,看看自己的构思、立意和选材是否符合要求,第三遍要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经过思考,找出优点和不足,从而明确自己的进步之处和努力方向。

发挥集体力量,倡导学生互评、小组合作评价。学生互评打破师生单向的封闭的交流形式,营造和谐民主的评定氛围,摆脱教师包办作文评价的传统做法。同伴互评是指学生互相阅读同伴的作文,指出同伴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同教师的作文评语相比,同学的评语更具有现实性,作者也更容易接受。在同伴反馈中,学生一方面通过作文与他人交流,另一方面通过评判他人作文和研读他人评语使自己受益,取得进步。具体做法是:每位学生根据作文评分标准,相互获取意见的活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协作精神,还为那些内向的学生消除羞涩、主动表现自己提供锻炼的机会。当同学之间的意见被采纳,相互的文章有所改进时,大家都增强了用英语写作的信心,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的存在。

合作评价是以合作学习理论为依据的。通过合作评价,学生能够逐渐将在合作评价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学生组成4人小组,小组成员先轮流阅读批改组内每一成员的作文,然后总结本组同学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讨论改进办法,最后推选出本组最佳作文。在此过程中,教师来回走动,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最后,小组推选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本组作文的普遍性问题和改进措施,并分析本组佳作。教师对分析中肯之处加以肯定和鼓励,对不足之处加以引导指正。

3.老师要改变评价模式。

首先,提倡绿色评价,点燃写作热情。传统的作文评价专注作文文本的评价,而忽略对文本形成的评价,因而,许多教师误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算是对学生负责。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作文文本的批改,更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文本的创造者——学生。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社会阅历都比较少,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常换位思考,进入学生的经验世界,体会学生的心理,理解并学会用学生的眼光观察生活,不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语言。比如运用富有朝气、具有亲和力、带有创造性的语言,增强评语的人文性、指导性和鉴赏性,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我常常使用以下话语在学习方法和精神上鼓励学生。

(1)I believe you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in writing.

(2)The more you practice writing,the faster you improve it.

(3)Your handwriting is so beautiful.

(4)I enjoy your handwriting.

(5)Im so glad there are fewer grammar mistakes in your article.

其次,进行分层评改。分层教学以“因材施教”为理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以便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写作教学中,分层评改起着别具一格的功效。正确率比较高的文章,我只是在文后写上“Very good!13分”或“Excellent!14分”等,这些好的学生看着这些不是满分(因为目前中考英语作文满分是16分)的成绩,仔细地查阅文中的不足之处,有些要强的学生要是找不出毛病,就会找老师评理,为什么没有满分,其他学生也会看样。一些文章句子通顺,但是有多处语法错误,有的是时态错误,有的是搭配错误等,我只在后面写上:有几处错误,请订正。让他们自己纠正后,再给他们打分。这样,他们会认真检查,有的求助其他同学,希望自己同样能得到高分。还有的文章常常是语句不够通顺,在评改时采用划出或圈出错误处,请他们有的放矢地订正。对那些语病较多,学生订正又有困难的文章,通常是帮助他们纠正,让他们再整理一遍。这种分层评改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写作积极性,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最后,样例展评。在教师对自己学生的写作水平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选出几份代表性的习作。可按类别有计划地进行:语法方面;词汇运用方面;标点方面;语言地道与语篇衔接方面;书写规范和卷面整洁方面等。如我在每星期搞一次作文展览,展览的主要是问题作文,将部分学生的作文或几篇作文中的典型错误重组成文再打印出来,不留有学生姓名,在每篇文章下写上评语,如:There are ten mistakes in the article. Can you find them out? If you can, please draw lines under the words and correct them.教师教学生选择其中一篇,抄写在本子上,按要求修改文章。这样学生都怀着好奇心,一边猜测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一边争先恐后地修改其中的错误,努力想一争高低。这种样例展评法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高效性,促使学生积极写作,而且对于不理想的作文,教师可以隐去姓名进行修改、讨论,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达到教学目的。

4.建立学生档案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建立作文档案袋,把经过评价的作文、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阶段性自我总结和教师的评语存放在档案袋里,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过程加以回顾和反思。通过建立学生写作档案袋,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程有了清晰的了解,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进展进行跟踪评价,从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指导,而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

四、结语

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传统的评价方法既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无法对个体学生的写作状况进行系统、连贯、全面、清晰的诊断和指导,因此难以取得较好的评价效果。新的评价方式不但让学生对每一篇习作、每一阶段的优点和不足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及时调整写作策略,而且使学生在参与评价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能取得较理想的评价效果。实践证明,英语写作评价由简单的教师一言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群言堂,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调动学生进一步写作的积极性,从而最终达到以评促写的目的,全面更快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俞海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5:26.

[3]缪梅青.谈高中英语作文的批改方法[T].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4:31-33.

[4]孙繁华.高中英语过程写作行动探究[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0年第四期.

[5]冯丽.初中英语写作教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说课稿 篇4

大家好!我叫柏媛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下面我先进行第一项,教材分析,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2)学情分析、(3)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1课内容,《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作为第七单元社会生活仅有的一课,有着深刻的意义。社会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生产方式的变化最终会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学情分析

① 从学生心理特点来看: 八年级的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兴奋点常常集中在直观教具或生动有趣的历史事件上,因此历史教学要借助音乐、图片、影视短片、小品等表现形式,直观而有趣味,能吸引孩子,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看:八年级的孩子年龄小,阅历浅,知识面狭窄,对历史知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思维能力缺乏,因此历史教学要充分激活孩子探究历史的热情迅速捕捉孩子的灵感和火花,多让孩子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其中,“我的课堂我做主”,逐步达到预设和生成的效果。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难点确定为: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把握。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了解我国的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2、过程与方法:结合调查纵横比较,调查了解亲邻好友近20年来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数字、票证、图片、影象等历史资源,体会改革开放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改革深入的一种表现。

三、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比较式分析、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创造情境,引出主题。由改革开放前后男女结婚的“四大件”的变化为切入点,(旧的“四大件”指的是“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新的“四大件”原先指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现在正朝着电脑、手机、住房、汽车发展。)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老百姓物质生活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2、“衣食住行的变迁”因内容较多,我分开讲述的:(1)衣:请同学观看书本图片“20世纪70年代的打扮”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被称为“蓝(灰)色的海洋”,很单调,而且要凭“布票”购买衣服。)然后再结合同学们今天的服装加以比较,说明改革开放后人们衣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食:询问学生现在你现在最喜欢吃什么(各抒己见),然后再和改革开放前的食物相比较。(3)住:教师结合书本小字部分和图片讲述改革开放前后居住条件的变化。(4)行:由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方面的变化,然后请学生回答。

3、“就业和社会保障”这部分内容对初中生来说比较难,我准备分两步讲:

(1)就业:组织学生讨论“铁饭碗要不要打破”这个问题,从而理解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对持证上岗、培训、招聘就好理解了。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好好学习,全面发展并有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2)用多媒体展示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并结合书本小字,了解医疗保险

5、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通过画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变化的比较图,巩固学生本课的学习

6、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历史的方法?

(7)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学习方式的变化 篇5

淮南第28中学 万其兵

一 【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课文主要从两部分讲述:(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强调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

教材文字虽少,但内容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本节配置了不少的图片和案例,是教材的组成部分,但似乎离学生们的生活太远。通过乡土地理的活例子,结合该节课程的要旨,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2)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

(3)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通过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之情。

三 【教学重点】

运用案例教学,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四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比较法

消息提取法

五【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和现代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学生回顾)

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它还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进入新课)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边复习相关知识边析标题)

交通运输方式的古今变化:水运→铁路、公路运输→综合交通;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因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布局变化;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而言,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在研究该标题时以城市为主要对象。

城市形态:团块状、条带状、分散的组团式(联系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一节内容)

(提示)注意标题中“变化”和“影响”两个关键词 教师讲述: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一个地区主要交通方式发生变化,会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一方面,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例如,浙江省嘉兴市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另一方面,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例如,我国清朝末期,由于大运河的淤塞,加上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发展轴。例如株洲市就是沿铁路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武汉市长江和支流汉江的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航道,城市形态呈现沿江分布的特点。另外,交通运输布局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就会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城市群。

(引导)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课文中引用武汉市、石家庄市、阜阳市等例子,均可得到印证。

〔承转〕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空间的形态,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同样也有影响。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商业网点?(指能够聚集人流、物流的各种“节点”。可以是大、中、小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具有聚集人流、物流功能的商业中心。)读图5-8;5-9思考

1两个图呈现的地形各是哪一种? 2商业网点哪个稠密?哪个稀疏? 3说明地形与商业网点有什么关系?4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关系?

教师讲解: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商业网点密集;山区地形崎岖,商业网点则稀疏。

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位置。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沿交通线分布。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和商业网点的变化,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状况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交通线路的选址,要充分地考虑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二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

淮南第28中学 万其兵

适应形势变化 改进工作方式 篇6

适应形势变化 改进工作方式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文化不断变革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工作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要十分重视和研究这种变化,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并取得最佳效果。

一要关注工作

对象和工作环境发生的新变化

首先,要关注“四个多样性”带来的新变化。随首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而且,这种多样化的趋势还在发展。它带来的结果是,人们获得社会利益的渠道更为广泛和多样,人们对自身行为方式的选择更为自由,原有的各种社会行政组织对人们社会活动的约束力不断弱化,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的企业单位管理变成直接由社会管理。

其次,要关注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因特网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又一新的传播媒体。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等特点,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更为灵活方法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从为有过的挑战,由于网络扩大了受众接受信息的自主权,使得我们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明显减弱,这就给我们用正确、先进的思想引导人带来了新的困难。

再次,要关注企业出现的贫困群体的思想状况。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由于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出现了一些下岗职工、困难职工。近年来,企业许多矛盾和焦点问题,就集中在这些群体中。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要弘扬务真求实的作风,切实解决各种困难群体的生活。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方面更是责无旁贷。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工作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针这种变化,更新方式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二、改变单纯依靠说教的方式,把说理教育和事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说理教育过去是今后仍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用事实来说话”的教育应当是一种更重要的方法。因为事实最有说服力。事实,既是职工思想形成的基础,又是检验思想、道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试金石。现在职工群众认识事物的显著特点,就是注重事实,厌恶空洞的说教。因些,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做到事理相符,讲理符实。

进行说理教育,必须做到事理相符。讲道理要从实际出发,据实讲解,实事求是,使所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让职工群众一听就觉得讲的道理实在,事就是这个事,理就是这个理,可靠可信。用事实进行教育,关键的是办事合理,即严格按照道理办事,拿出与道理相一致的事实让教育对象看。这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拿实事来说话”。重要的是领导者、教育者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合理的新事实让职工群众看。领导者、教育者自己的行动就是摆在群众面前的事实,只有首先用自己讲的道理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行为的结果同所讲的道理相符合,职工群众才会觉得领导者、教育者是真正相信这些道理的,进而也才会相信这些道理是可信、可行的。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为职工群众用科学道理指导行动树立起一个好样子,创造一个好环境,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说服力。

三、改变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实行双向、多项交流式

目前,职工群众思维特点,就是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增强了,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明显增加了。随着社会信息传播渠道 和外部影响因素的增多,他们不愿意象过去那样在封闭的环境中简单地盲从于上级的说教号召,而是遇事会进行一番独立的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他们不愿再单纯处于被别人教育的地位,而是希望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交换意见,希望自己的合理想法能够得到别人的重视、认可和尊敬。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的单纯灌输方式,实行双项或多项交流的教育方式。

进行双向或多项的交流,除了要给教育对象提供说的机会和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外,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把理论灌输和启发引导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地了解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对职工思想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通过对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帮助职工提高辨别能力,学会自觉吸收积极影响,抵御消极影响。二是要把外部灌输与内部发掘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发掘和调动职工思想中原有的积极因素,及时予以肯定、支持、鼓励和吸取。因为职工在接受教育时头脑中并不是真空,而是已经有许多相关的思想认识,其中包含着许多积极而合理的成份和创造性的见解,发掘和吸收这些积极合理的成份,既有利于用职工的先进思想教育职工,又可以弥补由于教育者自身认识和知识的空白,使自己的思想更加

文章标题:适应形势变化 改进工作方式

适应形势变化 改进工作方式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文化不断变革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工作环境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要十分重视和研究这种变化,不断改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并取得最佳效果。

一要关注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发生的新变化

首先,要关注“四个多样性”带来的新变化。随首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而且,这种多样化的趋势还在发展。它带来的结果是,人们获得社会利益的渠道更为广泛和多样,人们对自身行为方式的选择更为自由,原有的各种社会行政组织对人们社会活动的约束力不断弱化,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的企业单位管理变成直接由社会管理。

其次,要关注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因特网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又一新的传播媒体。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等特点,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更为广阔的空间、更为灵活方法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从为有过的挑战,由于网络扩大了受众接受信息的自主权,使得我们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明显减弱,这就给我们用正确、先进的思想引导人带来了新的困难。

再次,要关注企业出现的贫困群体的思想状况。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由于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出现了一些下岗职工、困难职工。近年来,企业许多矛盾和焦点问题,就集中在这些群体中。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一再强调,要弘扬务真求实的作风,切实解决各种困难群体的生活。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方面更是责无旁贷。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工作环境发生的新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针这种变化,更新方式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二、改变单纯依靠说教的方式,把说理教育和事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说理教育过去是今后仍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用事实来说话”的教育应当是一种更重要的方法。因为事实最有说服力。事实,既是职工思想形成的基础,又是检验思想、道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试金石。现在职工群众认识事物的显著特点,就是注重事实,厌恶空洞的说教。因些,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努力做到事理相符,讲理符实。

进行说理教育,必须做到事理相符。讲道理要从实际出发,据实讲解,实事求是,使所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让职工群众一听就觉得讲的道理实在,事就是这个事,理就是这个理,可靠可信。用事实进行教育,关键的是办事合理,即严格按照道理办事,拿出与道理相一致的事实让教育对象看。这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拿实事来说话”。重要的是领导者、教育者要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合理的新事实让职工群众看。领导者、教育者自己的行动就是摆在群众面前的事实,只有首先用自己讲的道理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行为的结果同所讲的道理相符合,职工群众才会觉得领导者、教育者是真正相信这些道理的,进而也才会相信这些道理是可信、可行的。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都要为职工群众用科学道理指导行动树立起一个好样子,创造一个好环境,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说服力。

三、改变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实行双向、多项交流式

目前,职工群众思维特点,就是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增强了,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明显增加了。随着社会信息传播渠道 和外部影响因素的增多,他们不愿意象过去那样在封闭的环境中简单地盲从于上级的说教号召,而是遇事会进行一番独立的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他们不愿再单纯处于被别人教育的地位,而是希望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交换意见,希望自己的合理想法能够得到别人的重视、认可和尊敬。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的单纯灌输方式,实行双项或多项交流的教育方式。

进行双向或多项的交流,除了要给教育对象提供说的机会和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外,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把理论灌输和启发引导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地了解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对职工思想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通过对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帮助职工提高辨别能力,学会自觉吸收积极影响,抵御消极影响。二是要把外部灌输与内部发掘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发掘和调动职工思想中原有的积极因素,及时予以肯定、支持、鼓励和吸取。因为职工在接受教育时头脑中并不是真空,而是已经有许多相关的思想认识,其中包含着许多积极而合理的成份和创造性的见解,发掘和吸收这些积极合理的成份,既有利于用职工的先进思想教育职工,又可以弥补由于教育者自身认识和知识的空白,使自己的思想更加[page_break]接近实际,接近生活,接近群众,从而增强教育的说服力。还可以使教育对象产生受尊重之感,真心地接受教育,“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丰富而实际的教育资源”的论断,就包含着这个意思。

论日语称赞语应答方式的变化 篇7

关于日语称赞语应答方式的研究不多, 但角度不一。寺尾留美 (1996) 把日语称赞语的应答方式分为接受、否定和其他, 并指出日语中接受性回答比否定性回答多。田边洋二 (1996) 指出英语称赞语的应答虽同样存在降格式同意, 但日语的这一特征更加显著, 这归因于日英民族性及文化的不同。丸山明代 (1996) 指出日语称赞语的应答方式受到性别和称赞内容的影响。川口义一等 (1996) 认为称赞语分为形式称赞和实质称赞, 被称赞者对称赞理解为形式称赞时一般表现为否定称赞, 反之则接受称赞。梁兴宇 (2008) 指出日语中女性更多使用语言行为, 男性更多使用非语言行为, 而汉语则相反。由此, 我们不难发现以往研究中很少涉及日语称赞语应答方式的变化, 而且大部分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这一方法无法准确分析日常会话中自然出现的称赞语及其应答, 也无法捕捉应对称赞时的表情、语气、身体语言等非言语行为。电视剧是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造型艺术等诸因素的艺术样式。电视剧中的语言因素占有重要地位, 剧中人物对话生动自然、贴近生活,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为了弥补目前研究的不足, 通过能够客观反映当时社会日常生活且拥有较高收视率的电视剧台词来分析日语称赞语应答方式的变化不失为良策。

日语称赞语应答方式的分类

关于称赞语应答方式的分类,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赫伯特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 他把应答方式分为同意 (其中包括欣赏标志、评价性接受、赞扬升级、历史评价、转移、回敬) 、非同意 (不同意、贬低、修正、怀疑、无视、视为请求) 。我国有不少学者在研究中沿用或修改了此分类, 如王陆、贾琰 (2001) , 王集杰、徐正华 (2005) 。李悦娥、冯江鸿 (2000) 将汉语称赞应答方式分为14类, 即感谢、赞同、夸耀、降级、回赞、不赞同、质疑准确性、质疑用意、转移赞扬、提供事实、转移焦点、确认、忽略、复合式。寺尾留美 (1996) 把日语称赞语的应答方式分为接受 (同意·点头、感谢·喜悦、降格同意·微笑、回赞) 、否定 (不同意·贬低、质疑准确性、质疑用意) 、其他 (转移称赞、说明事实、忽略、转移话题、确认称赞内容、开玩笑·羞涩) 。丸山明代 (1996) 把日语称赞语的应答方式分为接受 (即肯定称赞内容, 直接接受的应答) 、回避 (肯定称赞内容, 但不直接接受的应答) 、否定 (不接受称赞的应答) 。

在参考先前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将日语称赞语的应答方式分为三种, 即接受式 (赞同·笑·点头、感谢·喜悦、降格同意、回赞、夸耀) 、否定式 (不同意、贬低、质疑准确性、质疑用意) 、回避式 (忽略、转移话题、确认称赞内容、转移称赞、说明事实) 。

日语称赞语应答方式的变化

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表明的是这部电视剧在多大范围内被观众接受, 它意味着一部电视剧的受欢迎程度。高收视率电视剧不仅表明在观众中广受欢迎,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 包括语言习惯。本文从拥有较高收视率且能够客观反映当时社会日常生活的电视剧着手, 按照接受式、否定式、回避式的分类, 对称赞语应答方式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体研究方法是从上世纪80年代热播的电视剧《阿信》和2000年后的7部人气电视剧《花样男子I》 (2005年, 平均收视率19.8%) 、《ATTENTION PLEASE》 (2006年, 平均收视率16.4%) 、《14岁的母亲》 (2006年, 平均收视率18.7%) 、《派遣员的品格》 (2007年, 平均收视率20.2%) 、《花样男子Ⅱ》 (2007年, 平均收视率21.6%) 、《家政妇三田》 (2011年, 平均收视率25.2%) 、《PRICELESS》 (2012年, 平均收视率17.7%) 中搜集称赞语及其应答的场景, 并将其文字化, 借此来分析几十年来日语称赞语应答方式的变化。

《阿信》是1983-1984年由日本广播协会播映的经典电视连续剧, 创下了62.9%的史上最高收视纪录, 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很多国家播出, 一度掀起“阿信”狂潮。这部时长约66小时的297集电视连续剧以晚年阿信进行回忆的方式描写了她从8岁到83岁一路成长的艰辛, 同时也生动地刻画了日本社会从明治40年 (1907年) 到昭和58年 (1983年) 的变迁。

从电视剧《阿信》中共收集到称赞语及其应答的场景336个, 将其应答方式按照以上分类进行统计后, 得出以下结果。接受式应答方式共136个, 占全部应答方式的40.5%, 而其中赞同·笑·点头80个, 占全部应答方式的23.8%, 以笑、点头等非言语行为表达赞同的最多, 共56个, 约占接受式应答的41.2%。此外, 否定式应答方式共45个, 占全部应答方式的13.4%, 其中出现最多的是不同意, 共33个, 占全部应答方式的9.8%。回避式应答方式共155个, 占46.1%, 最多的是忽略, 为68个, 占全部应答方式的20.2%。由此可见, 在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日语称赞语应答方式中, 回避式最多, 其次是接受式, 最后为否定式。

所选2000年后的7部电视剧描述了2000年后日本人在家庭、学校、公司等各种环境下的生活状态, 收视率均为当年同时期电视剧中的佼佼者, 其中《家政妇三田》最后一集的收视率为40%, 创下21世纪来首次最高收视率。此7部电视剧总时长62小时, 共出现称赞语及应答的场景308个。其中接受式应答方式123个, 占全部应答方式的39.9%, 而其中赞同·笑·点头61个, 占全部应答方式的19.8%, 以笑、点头等非言语行为表达赞同的仍然最多, 占接受式应答的39%。否定式应答方式共43个, 占全部应答方式的14.0%, 其中出现最多的是不同意, 共22个, 占全部应答方式的7.1%。回避式应答方式, 共142个, 占46.1%, 最多的是忽略, 为71个, 占全部应答方式的23%。

经过数据对比明显可见, 日语称赞语的应答方式在几十年的社会变迁中仍然保持着回避式最多, 接受式多于否定式的模式, 这与很多日语教师与学生普遍认为日本人面对称赞时一般采用否定式应答方式的认识正好相反, 值得引起日语教育界的关注。另外, 以笑、点头等非言语行为接受对方称赞的方式在接受式应答方式中占绝对优势, 这也表明日本人在面对别人称赞时表现得较为含蓄。

更值得注意的是, 在这些应答方式中变化最大的当属接受式中的感谢。在《阿信》中感谢共出现12次, 占全部应答方式的3.6%, 而在2000年后的电视剧中共出现38次, 占全部应答方式的12.4%, 比《阿信》中增加了将近9个百分点。换言之, 相比上个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日本人, 2000年后的日本人更乐于以感谢的方式来回应对方的称赞。由于接受和赞同是英语中对称赞的主要应答方式 (李悦娥、冯江鸿, 2000) , 欧美人经常大方地以一句“Thank you”来接受别人的称赞 (许艳艳、陆云, 2005) , 因此日语的这一变化反映了日本与欧美国家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英语教育的普及使得日本人逐渐接受了英语的语言习惯并加以运用。日本文部省针对中小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所下发的《学习指导要领》中, 从1989年开始加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一项, 并在1998年的《学习指导要领》中明确指出“培养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日本人”, 并把英语列为初中和高中的必修课, 教育重点放在英语的听说训练上, 同时规定小学教育也开始增加英语会话的内容。2002年初中三年的英语课时为315, 2007年增至420学时。可见日本的英语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逐渐从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推进, 这势必会影响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思维模式与语言习惯, 从而使日语称赞语的应答方式正在发生逐渐向英语趋同的变化。

结语

通过以上对日本电视剧中称赞语应答方式的数据分析, 其变化轨迹清晰可见, 即回避式最多、接受式多于否定式的应答模式未变, 但相比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日本人, 2000年后的日本人更乐于以感谢的方式来接受对方的称赞。这一变化与日本英语教育的普及与重视英语听说训练密不可分。该研究结论不仅客观反映了日本社会变迁中的语言变化, 还有助于日语教师客观掌握称赞语应答方式的变化, 使得日语学习者准确把握日本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对称赞, 进一步消除文化障碍, 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日]小玉安恵.対話インタビューにおけるほめの機能 (1) [J].日本語学, 1996 (5) .

[2]刘春阳.跨文化背景下的称赞语交际差异[J].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2) .

[3][日]川口義一, 蒲谷宏, 坂本恵.待遇としてのほめ[J].日本語学, 1996 (5) .

[4][日]寺尾留美.ほめ言葉への返答スタイル[J].日本語学, 1996 (5) .

[5][日]田辺洋二.ほめことばの日·英語比較[J].日本語学, 1996 (5) .

[6][日]丸山明代.男と女のほめ―大学キャンパスにおけるほめ行動の社会言語学的分析―[J].日本語学, 1996 (5) .

[7]梁兴宇.中日男女关于称赞语应答的差异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8, 11 (2) .

[8]王陆, 贾琰.从汉语称赞语应对的发展看文化定势之悖论[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1) .

[9]王集杰, 徐正华.称赞语及其应答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7 (3) .

[10]李悦娥, 冯江鸿.析普通话话语中的赞扬及其应答[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9) .

学习方式的变化 篇8

关键词:互联网;固定接入;发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TN929.5

当今科技发展一大显著特色就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运用。互联网因为其自身具有的无可比拟的优点渐渐渗透到了人们所处、所行的各个领域,已然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以部分。而对于互联网而言,其接入方式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互联网的使用以及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 互联网常用接入方式

在当今世界大放异彩的互联网的主要接入方式总的来讲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有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接入方式。下面就对这两种方式进行简要的介绍。

1.1 有线接入系统。在有线接入这个大方向下,依据接入互联网中的传输介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铜线接入,光纤接入等类型。铜线接入技术又包括了窄带拨号以及DSL宽带接入技术两种。其中,窄带拨号主要是适用于互联网建设的初期。互联网发展的初期主要传输的是字符、文本、数据等,需要的速率不高。DSL宽带接入技术则是随着互联网的传输资料变为为各种可传递的声音、图像,对互联网的传输速度要求提高的现状而产生的。DSL接入技术基于现有的电话线传输介质,充分扩展利用电话线的可用频带,实现了互联网传输速度的极大提高。光纤接入网(OAN)技术的出现也是对于互联网的传输速度的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的。互联网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巨大的服务作用,如视频流媒体、VOIP语音视频等。这些都要求互联网速度的进一步提升。光纤技术接入网正是在这种形式下应运而生的,光纤接入网的技术主要有两种:有源光网络(AON)和无源光网络(PON)。ON当前主流的代表技术有GPON和EPON两种。中国移动主要使用的是GPON技术。

1.2 无线接入方式。无线局域网接入。无线局域网接入最大的特点就是方便,它是便携式移动通信的代表,在校园、厂区、公共区域只要有手机、笔记本电脑和iPad的工具又可以自由使用。众所周知的WiFi和WiMAX就是这种接入方式的典型。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简称3G)。这一技术的优势就是数据传输的高速度,而且它可以同时传送声音、数据,其速率能够达到几百kbps以上。目前该技术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接入(简称4G)。4G相对于3G而言速度又达到了显著的提高,它可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相对拨号上网的速度而言要快50倍左右,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2 固定无线接入方式

对于无线接入技术而言,又可以具体分为移动接入以及固定接入。本文重点将要讲述的对象就是其中的一种——固定接入方式。

2.1 定义。固定接入方式作为无线接入方式的一种,不仅具有无线接入方式的优势,而且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固定接入从交换节点到最后的用户终端的固定使用的都是无线接入的,但是它的终端的移动性是不存在或者是限定的,旨在为互联网的客户提供更加透明、公平、合理的业务。当然固定接入方式和无线接入技术也有一定的区别,其最大的区别就是占用频率方面的问题,无线接入技术需要占用一定的频率才能开展,但是固定接入方式则不存在这种疑惑。

2.2 主要的技术。(1)多路多点分配(MMDS)。互联网的固定接入方式技术之一就是多路多点分配技术,该技术的鼻祖是从国外发展而来的单向无线电缆电视微波传输技术,最初使用的范围是在电话公司和有线电视公司之间的视频用户争夺战之中。MMDS的性能十分的优异,其覆盖的无线电缆距离相对来讲是十分广的,大概达到了900MHz到40GHz之间。对于MMDS这种点到点的微波通信技术,一般具有频段的限制,现今使用的频段大概有2.5GHz、3.5GHz、5.8GHz等。其中,3.5GHz频段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采用FDD双工方式。对于现今的电信市场而言,使用最多的还是微波调制手段,之后再进行扇区分割进而达到复用的目的,并且实现最大的传输容量。这种系统的覆盖能力十分的强,能够接入的用户的数量也大大增加,距离可以达到5—10km;(2)本地多点分配(LMDS)。固定接入方式的另外一种技术就是本地多点分配,这种接入方式最常采用的布局是蜂窝状的网络布局。LMDS中的各个基站被传输到主干网络中,并具备有话音交换、ATM交换等任务,同时为使用互联网的用户提供服务。一般来说,LMDS的生产商家一般都会主动的提供基站系统和用户端设备等,但是主干网络这种基础的设施则是由电信服务商提供。

3 展望

3.1 多址方式的实现。今后固定接入方式的最大的改变就是多址方式能够更好的实现,多址方式指的就是能够使得互联网中的同一频率被大范围的用户同時使用,经过不同的处理技术的使用,最终达到使得用户之间互不干扰并得到自身信息的目标。在现今的固定接入方式中已经实现了多址方式,包括FDMA、TDMA、CDMA等三种方式都有成功的实施案例,最常用的还是TDMA加上FDMA的多址方式。在固定接入MMDS中的技术中,3.5GHz频率的一些接入设备已经有部分的厂商采用了CDMA方式。其中,CDMA技术的频率十分的高、抗干扰性和保密性非常的高。固定接入方式在今后的发展中,必然会有CDMA技术的加入,其逐渐成熟的技术、较低的成本必将使得其在固定接入方式中占有重要作用。

3.2 双工方式的发展。固定接入方式今后的一大趋势就是TDD双工方式的发展,固定接入方式的一大难题就是频率的划分,现如今的一个解决方式就是SCDMA的采用。TDD有许多的优势,比如重复率高、控制要求低、设备简单等,但最大的优点还是很好的实现上下行带宽间的调整。在固定接入方式的今后发展中,TDD必将成为一种新趋势。

3.3 业务接口丰富化。在如今的互联网市场,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状况。在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当中,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开放,对于互联网的管理以及经营的权利也在渐渐的下放。如果经营者推行的业务的种类越丰富,经营的业务越先进,就越能够在竞争出取得胜利。鉴于此种严峻的竞争情形,大部分互联网的运营商严格的规范了业务接口相关要求,相应的设备提供者也推行出了许多的配套业务。由此可见,互联网接入方式业务的逐渐丰富将会是今后的一大趋势。

参考文献:

[1]谭方勇,叶良,于复生,等.Ad hoc网络中TDMA/CSMA融合的多址接入协议[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11).

[2]卢鹏.几种常见的网络接入方式[J].软件,2013(11).

[3]佘明辉,赵东风.基于随机多址协议的系统吞吐量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01).

[4]杨春,李德敏,许武军,等.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经典MAC协议验证与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25).

[5]VALLATI C.Dynamic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orld of Wireless,Mobile and Multimedia Networks.2011.

[6]Chang Woo Pyo,Hiroshi Harada.Throughput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of Hybrid Multiple Access in IEEE 802.15.3c mm-Wave WPAN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09.

上一篇:七月情怀作文500字下一篇:农村基层党建调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