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经典现代散文

2024-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麻雀经典现代散文(精选7篇)

麻雀经典现代散文 篇1

小时候的庄稼总是欠收,究其原因,爷爷说那是麻雀多的缘故。所以爷爷还发明了一个打麻雀的武器,起名“撂片子”。

撂片子其实像一个放大的弹弓,树杈做成,二尺多长。分杈处用麻线编制成密集的网,再织一个大小相等的网,一头绑在分杈上,一头系上和撂片子等长的绳子。两张网的中间夹一个土弹,拉紧绳子,然后用力一甩,甩出去的同时迅速松开绳子,那土弹就会飞出去好远。土弹落在吃谷子的麻雀堆里,那麻雀就像一窝蜜蜂似的,密密麻麻一大片,飞到旁边的树上去了。

爷爷常教我怎么甩撂片子,但我一用力就砸到地上。觉得那是爷爷最蠢的`发明,从来没打死过一只麻雀,还不如我用手抓土弹甩过去的方便。可爷爷却说,打麻雀的目的不是要打死,不要让它们来糟蹋粮食就行,打死了也是一条命!

庄稼快熟的时候麻雀最多,天还没亮就听见外面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爷爷说那是它们在开会,研究一天的掠食行动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在麻雀会议结束之前,率先赶到地头才行。这样就能先阻止带头的那一泼,阻止成功了,其后的大部队才不会全部涌来。

进了地头,我的任务主要是呐喊。不是乱喊,有口诀的:喔哇喔喔,打麻雀喔喔!我的第一句大喊就把麻雀惊得四散飞起。不过,麻雀也是有灵心的,一看,不过是黔驴之技,没什么可怕之处。于是,那带头的便开始从树上又飞了下来,接着三三两两,再接着一小群,陆陆续续地就全部钻进地里来。等我再喊,它们就毫不理睬,只有三两只胆小的飞了起来。

这时候,就该爷爷出手了。他拿着撂片子,加好土弹,用力一甩,只听见扑腾腾,像狂风聚雨一般,一大片麻雀全朝树上飞去。麻雀里也有胆大的,刚飞上去,马上就又有几只飞了下来。爷爷继续加土弹,我也捡起一个土弹朝树上甩去,这树上的又飞那树上去了。我专打树上,爷爷专打地里,就这样一上午,我们爷孙俩直累得筋疲力尽。

庄稼收完后,麻雀就跑到院子里找瘪谷吃。有时候我还会故意往院子撒一点给它们,不是我心好,那是有预谋的。就像鲁迅先生捕鸟的方法一样,用短木棒撑起一只大筛子,棒上系一根长绳,我拉着绳子的另一头偷偷地隐蔽起来,等一大群麻雀飞下来吃瘪谷时,我猛地一拉绳子,那筛子下面就扣住几十个麻雀来。不过,当我掀开筛子的时候,能捉在手上的也就一个,有时候也会让它们全跑掉。

捉住的麻雀我会在腿上绑一根红头绳,然后抓着头绳的另一端让它飞。我想,其时不过是想把它当风筝一样放罢。不过,有时候一不小心,麻雀会带着绳子飞走。村子周围全是高大的柳树,多半就会挂在树上,那扑腾的样子很可怜。我拿着长竹竿,能够到的就救下来,救不上的就只有看着它被活活吊死了。

更糟的一次是,我抓着红头绳等麻雀起飞,便用力往下一拽,几次折腾,麻雀不飞了,跑过去一看,一条腿的根部已被拽裂,鲜血直流。看着颤抖的麻雀,我心疼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流。赶紧解下头绳,把它放到草垛上,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它能活下来。第二天当我想看看它时,却怎么也找不见,心里惦记了好几日。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残忍,不过从那以后就没再扑过麻雀。

后来,庄稼终于大丰收,但爷爷没看到,也没吃上,爷爷永远的离开了我。父亲说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地里撒了化肥,喷了农药。不过化肥、农药具体是什么东西,爷爷没见过,当然麻雀也是不会懂的。

收过的庄稼地里,满是圆鼓鼓的麦粒,只是没有一只麻雀来吃。人们都很奇怪,现在庄稼丰收了,为什么鸟鸟们都不见了呢?到处看不见,就连喜鹊、乌鸦也不见,好像一夜之间就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爷爷走了,麻雀走了!我已从撂片子长短的小孩,长成一个大小伙,陪爷爷打麻雀的情景,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只是麻雀为什么走?它们又去了哪里?这个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有幸去了一次吐鲁番。在那里我终于见到了大群的麻雀,这让我激动了好几日。只是我还是不明白,这些麻雀是原本生长在这里,还是从家乡飞过来呢?如果是飞来的,那它们又为什么从那么远的地方飞来呢?这里除了有吃不完的葡萄,好像也没它们喜爱的东西,难道它们天生就是挨饿的命?

回家后,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他们听了也觉得奇怪。有人说那是的庄稼喷了农药,麻雀吃了这种粮食出现了各种异常不适,认为咱们要投毒害它们,所以它们一传十、十传百,奔走相告,去远方逃命了。这个解释虽然让我美美地笑了一回,但我仍然找不到更好的说辞来解释它。

孤独的经典现代散文 篇2

孤独,当我说到它的时候,我便处在一种孤独之中。

人终归是孤独的,孤孤单单地来,又孤孤单单地去。无论开始还是结束,都仿佛无从谈起一般,因为一个是偶然,一个是必然,只有前后之间的过程是值得诉说的。或者亦可以说是希望与绝望,生伴随着一种希望,死却伴随着一种挣扎的绝望。两者同样地无法选择,又都同样的构筑着人生。

人总是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因为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为了不再孤独,所以这世间便有了爱。爱自然是伟大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拥有了爱就能够不会再孤独了。周国平说: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这句话说得真好,也可以反过来讲:爱源于孤独,也依然要走向孤独。无论是一个人的形单影只,还是两个人的相爱日笃,仍然会有孤独的存在。

有的人为了逃避现实的生活与无奈,以自认为可信赖的观念或方式加以选择,于是有些人投奔于宗教,有些人投奔于庸庸碌碌的生活,更有的人宁愿自甘堕落,投入了罪恶的怀抱。其实细想想无论以何种方式都是一种逃避,只不过其中掺杂了自己的喜好罢了。但结果又能够怎么样?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从某一种孤独的氛围里又进入了第二种或第三种孤独之中。也许人生真的应该需要一种大智慧,如若不然又该如何走出这孤独的桎梏。即使像弗洛依德所说的:任何人都将离开父母,依恋妻子,因此人都是脆弱和淫欲的结合体。难道人就不再孤独了吗?那只是一种孤独找到了另一个孤独而已;因为原本脆弱的生命,欲要逃离这种原本就无法逃离的孤独所引发的脆弱感,进而人怀着内心的忐忑向颤栗的那么一点点希望投入了这个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只是在有以躲避最初存在的畏惧感,对于死,对于人世的一切,既显得忧心忡忡,又不得不去下定决心去面对现实。好了,当一切都如愿以偿地变为真实时,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事业蒸蒸日上,并且还拥有那许多能让自己感到充实,欣慰的思想……可这个人仍然是孤独的,仍然会感受到寂寞,甚至空虚。只要是在闲下来的静谧氛围里,那被世俗所一时遮蔽了的,深深蛰伏于内心的东西,便会悄然地得到唤醒。那是一个人真实不虚的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孤独正在毫无迟疑的窥视着每一个原本形单影只的灵魂。

而孤独到底属于什么?这是我在前一段时间重读《少年维特的`烦恼》时所要去理解的,就如同原作者以维特口气说的一样:人到底是什么?这理应得到赞美的半个神明!当他最需要力量帮助的时候,他不也束手无策了吗?当他沉湎于欢乐或陷于苦恼时,他不也是全没有退缩吗?当他希冀隐迹于奥妙无穷的天宇时,他不也是重又恢复了迟钝冷淡的思维意识了吗?这真正是一个好的想法,却又难以让我寻找到确实的答案,害得我只是想了又想,几乎想破了脑袋。无奈,最后我只能把它归纳为孤独所遗留的或原本就存在着的病灶。

因为有爱,因为有美好的生活在等着我们,我们才会偶尔得一空闲来颇为奢侈的享受一番内心沉寂了许久又从不曾有一丝一毫遮掩的思想意识。它将会使人感到突兀的不自在,随之而来的便是清晰,澄明,透彻,而借此来寻找到自由的孤独的灵魂。那才是一个最为真实的自己,最为真实的人生。

怀念过去现代经典随笔散文 篇3

红尘陌路,长空紫烟轻飘

季节的风一度接一度轮回

时间如流云般一过无形

站在这变幻漠测的烟雨世上

不禁慨感多多,回首往程

流年里的风景在记忆的舞台徘徊

不断地重复演绎着过去的画面

日子如流水般漂远逝去

我常涩涩地徘徊在记忆里

徘徊在悠长记忆的流河旁

望着随手拈起的水波涟漪

看那懵懂的无知远远流去

幼稚天真的笑脸淡淡泛开

青春的激情点点化雾消散

许下的承诺立下的远志渐渐模糊

曾昔的话语,也续续断落心头

一阵阵岁月腥风从身旁凛过

常恍然发觉鼻子酸酸的眸子湿湿的

原来,原来我在怀念过去

原来我一直在怀念过去

过去,我那一去不返的青春

在那蔚蓝无底的晴天下

我曾是那么地无忧奔跑

在那优幻百变的白云旁

还扬逸着我那载满梦想的风筝

在那片绿茵遍野的草地上

承载着我那满怀向上的激情

在那青茏森森的群山里

我曾是那么的勇敢翻越

在那清水长流的深河里

我曾是那么的尽情滚展

现在,那已成了过去成了记忆

在那一天,就那一个选择

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学校

我、弃学了,我放弃了学业

我放弃了我一直追守的梦

那时,我没有哭

因为知道,那是我自己的选择

知道,一切的更变是我选择的

我,坐上远去的列车

咬紧牙离开了那孕育我的深山

在这灯火闪烁的都市里

望着那些绿洒霓虹的高楼

看着自己这一技无长的身躯

未来,在我眼是那多的黑暗

我迷茫着、徨恐着

我无数次徘环在那繁华的街头上

心却一直凄凄地孤落自己

丝毫融不入那忙碌的`人群里

在那凄落昏黄的路灯下

在那寂静无人的街角

我曾无助地痛声哭过

我曾幽怨悔恨过自己的选择

指间流云,时间总是无声地逝去

无情岁月总是灼下滚滚无尽的沧桑

雁去鸣破静空,事物过已非

在这曾陌生的都市里

我波荡地走过了四季

在这迷茫丛落的四季间

我找到了自己的新目标

在这座曾陌生着我的都市里

我又有了一个低微的梦

过去,我还在怀念过去

还在忧伤那个被我抛弃的梦

只是,我明白了、也深知着

过去终究是过去了的

那已成了记忆,成了我最美好的回忆

现在,青春的枯萎季节

虽然我没有了曾昔的朝气

但我还有如初激情志气

我也还有梦,我的梦很低微

但我会很努力地去把它实现

相信,我能把过去未开的花

麻雀散文 篇4

麻雀是所有城市忠实的舞者,无论春夏秋冬、严冬酷暑、屋檐下、空地上、绿林中到处都飞舞着它们矫健的身影,没有人为它们开辟疆场,没有人为它们准备食粮,没有人为它们遮风挡雨,也没有人为他们鼓掌喝彩。它们却在这个属于人的世界里欢快的飞翔、觅食、生育、形成与人类共存的最大的自然鸟类种群,在不同的环境下生生不息。

据说没有人能够在家里成功饲养麻雀。麻雀被人捕获后就会绝食而死,决不顾惜自己的生命。麻雀是在用生命维护自己的自由。没有自由毋宁死。也许麻雀主观的意识上并没有为自由殉节的意念,但在失去自由之后的绝食壮举却让我们肃然起敬。也许是麻雀的平凡让人们不屑于去花费精力在家里用笼子里饲养它。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食物,同样的空间可以饲养那些羽毛鲜艳,叫声悦耳,有经济价值、观赏价值、赏心悦目的宠物鸟,从而获得更多精神上、物质上的收获。君不见那些动辄售价几千元上万元的鹦鹉,在富贵之家的窗前、廊下,操着怪调哑哑学舌,逗的主人和来访者哈哈大笑。在主人的.赞誉声中,鹦鹉也就获得了成就感、荣誉感。在训猴的行当里,人们选择猴子来训练时,先将抓获的猴子们放在笼中观察,将那些机灵聪明的猴子筛选出来单独训练,而把那些顽劣不堪难以驯服笨拙懒散的猴子又放回大山自由的生活。那些机灵的猴子却要终生的在枷锁下,为训猴者牟利。

麻雀是一群无法驯服的群体。在佛教放生仪式中,麻雀也成为主角。每当一年放生时节来临,麻雀就在扮演回归自然的精灵,从鸟笼中一跃而出,在吱吱喳喳的欢笑声里,欢呼着冲向天空中自由飞翔,眨眼见就不见了踪影。麻雀的平凡,也为他们带来了平静的生活。虽然不时的受到鸟鹰的侵扰、喜鹊的蔑视、大雨严寒的考验,他们也毫不退却。在鸟鹰的面前,麻雀母亲也会奋不顾身的保护幼鸟,宁可自己葬身鹰口;在喜鹊的蔑视下,麻雀们心态安然的在草地上觅食;在大雨中麻雀们静静的躲在屋檐下等待阳光普照;在严寒中麻雀们艰难的觅食谋生,相信春天总会到来。

麻雀也受过错判。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月,麻雀曾经被指为四害之一,人皆喊打,无处落脚,失魂落魄。麻雀也有过变成天鹅、化作鸳鸯、尝试一飞惊天的梦想,但那只是一个梦想,一个始终存在于梦中的希望,但愿自然界的进化会让所有麻雀实现自己的愿望。

喂麻雀优美散文 篇5

最近我和老伴住进一套位于顶层的小房,还在阳台一角种了几盆高大的绿色植物,营造了一个绿色小天地。

那天早上我醒来,听到阳台上鸟儿啁啾的叫声,我精神为之一振,便披衣走出阳台,原来是两只麻雀在围栏上跳跃、歌唱,见人来了才飞到屋檐上。这是久违了的鸟声,久违了的景象。阳台竟有鸟的足迹,鸟的声音,我能与鸟为邻,真是难得的乐事。

回想我青年时代在南宁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全国进行“除四害”,麻雀蒙受“冤假错案”被列为四害之一,全国城乡对它们大搜捕。记得一连几天,全市清剿麻雀。爬梯掏雀窝,摔鸟蛋的,在楼顶、阳台挥竹棍,打铜锣赶麻雀的,处处严阵以待,麻雀无处安身。从此,我所到的城市和乡村,再也看不见麻雀的踪影。

现在,人们认识了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高楼林立的城市重视了环境绿化,许多人家的阳台有了绿叶和香花;在公园、在林荫大道上,有了鸟儿的飞翔和歌唱。鸟类是自然界中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可是人类往往在硝烟弥漫的战争中,在环境的污染中,在对鸟类的捕捉杀害中,失去鸟类这个可爱的朋友。其实,爱护鸟类是人类爱护绿色地球的一种行动。

于是,我庆幸我阳台的一角常有麻雀光临。我开始对小鸟们留意观察。这些高大的建筑群,不是它们喜欢的安身之所,它们虽然也喜欢蓝天白云,可是更喜欢树木花丛。我阳台上的.一角绿荫,竟能使两只麻雀常来做客。我想热情招待它们,烟、酒、茶自然都用不上,我便把一小撮米粒撒在围栏的瓷砖上,然后转入房内,留给阳台一片安静。果然,两个小客人飞来了,高兴的同时也警惕地啄食米粒。有一天,乌云密布,凉风嗖嗖,下了连绵的秋雨。我想,这样的天气更难觅食了,就放了一把米粒。果然,两只麻雀趁雨暂停的机会,飞来啄食。还啁啾地叫着,呼朋唤友,竟然又飞来了几只鸟儿,饱餐后才飞去。

寻找麻雀的家园优美散文 篇6

女儿的问题我一时答不上来。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麻雀的家和村里的房子是分不开的,村里房子的墙大多是用泥土垒成,在这过程中,墙上留下了不少拳头大小的“墙眼”,这是冲墙时支撑墙板的木杆留下的洞,这些“墙眼”就成了麻雀的“家”。当然,在这里是不可能有“墙眼”可供它们居住的,所以,我也不知道这些穿行于高楼间的麻雀住在哪里。只好抱歉地说,我也不知道,有时间我们去找找看。

于是,某日的晚饭后,带着女儿离开家,出去寻找麻雀的家园,更重要的是,想去寻找一片清凉。

太阳即将下山,但它把今日的最后一丝光亮投射到地面时,还是让人有些受不了,我们把自己放进路边建筑物的阴影中,才稍微感到一丝凉意。无独有偶,一群麻雀也似乎和我们一样正追逐着这一抹阴凉。

平时没怎么注意,这里的麻雀还真不少,七八只一群,十几只一群,熟练地穿行高楼间。细细观察,它们大都往一个方向飞,看准了它们飞落的方向,我们便跟了去。小城并不大,在七拐八弯绕过几栋楼之后,我们进了一个小院。不大的院子里,两棵小叶榕手牵手立在院中,四周被一米多高的杜鹃围着,是一个休闲的好所在。

比起我见过的榕树来,这两棵实在不算大,也就三层楼房那么高,一抱围粗。太阳把自己的最后一分光散散的洒在树上,光线被晃动的树叶反射过来很刺眼。麻雀们三五成群在树顶盘旋,寻找着自己歇脚的地方。

它们或高或低的飞着,对这里一点都不陌生。开始时,来的鸟儿并不多,三三两两的在四周的房顶和树梢之间来回巡视,刚停一会儿就起飞了。慢慢的,越聚越多,四周小楼上全都停满了,一排排,一队队,很是整齐。它们歪着头互相看着,一会儿又飞向树梢。这时,空中、树梢、房顶全是麻雀,少说也有上万只。嘴里喳喳喳喳叫个不停,叫声连成一片,有排山倒海之势,又很纯,更像高山里的溪流,沉而脆,连绵不绝。时不时忽地飞一圈,声音高了起来,如小溪遇到了高坎,哗的一声过后,又恢复了原来的节奏。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鸟儿们先后找到了自己的“地盘”落了下去,随着鸟儿的增多,树梢的枝条慢慢往下弯,正如秋天里被压弯腰的稻穗,只不过穗上结的不是谷粒,而是喳喳叫的麻雀。夕阳的余辉里,麻雀们也成了金黄。看得我们父女俩都呆了,半天没说话。

在这遍地高楼的小城里,还有长势如此好的两棵树,不得不佩服小院主人的耐心。榕树下围了花坛,花坛中栽满了杜鹃,中央还有石桌凳,地上的鸟粪被打扫得很干净,看得出他们对这里鸟儿很是爱护。小院里有两栋楼,一栋是办公楼,另一栋是住宿楼,很显然这是某个单位的办公场所,只是刚才进门时没注意,出门时我特意看了一眼:漾濞县审计局,大门上的名字很显眼。心里为鸟儿们感谢他们为这些城市里的小精灵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家园。

小学时读过巴金老先生的《鸟的天堂》,对里面群鸟云集的描写印象很深,虽然生活在大山里,鸟儿见过不少,可真还没目睹过那么多鸟在一起。没想到,亲眼看到“鸟的天堂”是在这高楼林立的小城里,但愿它们能在这里永远栖息下去,为看惯冰冷建筑的眼球增添些许色彩,也为行色匆匆的人们停下脚,找一个最好的理由。

从麻雀的家回来,女儿对我说,她好想做一只麻雀,住在树上,又不热,还可以到处飞。我顿了下说,做麻雀真好(我不敢把前几年人们到处拿着枪打鸟的情形告诉她)。

燕子麻雀稻草人优美散文 篇7

剑川的秋天,是从稻草人开始的。

夏秋的交替在城里,在钢筋水泥里,没有明显的划痕。阳光一样的灼热,夜晚一样的沉闷,雨过天就蓝。无论是视觉还是感觉上,都没有大的区别。

城外就不一样了,秋天一到,稻谷就开始扬花。麻雀熟知夏秋的交替变化规律,以及与它们的意义,或早或晚地来吸取稻谷的乳汁,被麻雀吸过乳汁的谷子不会饱满,就成秕谷了。秕谷过多,也就意味着收成减少,于是稻草人就出现在稻田里了。先是某家女主人惊呼:麻雀已经吸我们谷子了!很快就有一个稻草人出现在她家的稻田里,然后是两个,三个,很多个。花花绿绿地站在大片的稻田里当着稻田的警察。麻雀初见全副武装的稻草人,先是心生恐慌,飞得远远的。然而,稻草人就是稻草人。麻雀见稻草人永远是那个样子,也就试探性地在稻草人身边飞来飞去,最后居然落在稻草人肩膀上,叽叽喳喳地欢闹,大胆地去吸取稻谷的乳汁了。稻草人就成了秋天的一个象征,一个醒目的提示。

燕子不知道何时开始,就在电线上成串成串的集中,它们不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的欢闹。它们在电线上错落有致排列着,轻声细语,呢呢喃喃,婉约而亲和。偶尔有一两只像是组织者或领导,忽高忽低飞到这儿或那儿传递着它们的,我们听不懂的信息。它们像是在做着一种迁徙前的告别,或是一种文人的笔会。也许在为即将要去的.新家激动,却带着即将分别的感伤,就如白族民歌中唱的那样,去了前方心牵后,都是留念和不舍。

是应该留念的,剑川这个地方,人们对燕子特别友好。燕子来了,这个地方到处飘洒着温暖、和谐、祥和、欢乐;燕子去了,这个地方也一直传承着一种坚韧、忠贞、勤劳、积极。

秋天的脚步声很快,燕子走了,稻谷的乳汁也逐渐变硬,一晃眼又变成了黄澄澄的谷子。等中秋一过,它们将在欢乐的笑声里告别田野,以另外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稻草人则在某一角落,静静地观看着这一切。

麻雀是不离开这个地方的,它们曾在这个地方消失过,又在人们的期待欢喜中出现。如今,它们已和这个地方融洽默契,人们在稻子不成熟的时候用稻草人吓唬它们,也会在秋收后把饱满的谷子给它们吃呢!晨光初照,在古城的小道上走着,就不断有它们的欢声笑语,它们喜欢和人玩游戏,你近了它们也不让开,就在能抓住它们的时候,又呼的一声飞到墙头了。它们将在墙头屋角,和这个地方一起,闹腾着走过冬天。

上一篇:我爱你我的祖国诗歌作文下一篇:湖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