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诵读比赛总结(推荐9篇)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新课标推荐下背诵的7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
江泽民书记曾经说过“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丰富,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为了落实以上精神,发挥学校这一教育基地的强有力的作用,我校本学期进行了“古诗诵读”活动,并于12月6日和7日下午举行了比赛。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同学们背诵大多较熟练,只有极个别抽查的同学由于紧张等多方面原因不会背诵,但也能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及时调整状态,进行补背,这样既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没有出现冷场现象,保证了比赛顺利进行。
2、虽然大多数学生整体背诵情况较好,但读错字的现象较多。比如:鹿柴(zhài)读成了(chái);花重(zhòng)锦官城,读成了花重(chóng)锦官城;但爱鲈鱼美,读成了但爱驴鱼美,君看一叶舟,读成了君看一孤舟等等。这些问题暴露出平时我们教师平时对学生辅导不够,今后我们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背诵的指导,让学生把读音读正确。
3、学生背诵时虽然背得较熟练,但唱背现象严重,没诵读出诗的韵味来,学生一个个都是拉着嗓子在背,今后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4、本次比赛我们的小主持人是第一次上台主持,从这两场主持情况看,第二场小主持人的赛前组织到场上站姿、组织都比第一场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主持中不会随机应变组织语言,如:让学生全体起立后,不知道让学生请坐;只知道宣布下面上场的某某班的某某同学,不知道用手势、语言组织学生上场;主持人入场时只顾自己站在场上中间位置,不知道照顾上场的参赛同学,往旁边稍让一些,整个场面看起来,学生们都集中在左半场。
一、了解背景, 读出诗意
一首古诗, 诗人在创作时, 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 不同的人, 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教师如果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是不对的, 也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由于每个阅读者的生活积淀, 文化底蕴, 审美情趣千差万别, 这就表明, 阅读反映学生个性心理的行为, 老师和学生共同搜集诗人的背景资料, 站在诗人的立场上去诵读, 有助于理解诗的内涵。如教古诗《泊船瓜洲》, 我就颇有这方面的体会。通过全面的乡诗更为确切。资料表明, 王安石在政治舞台多年经历风霜雨雪, 他一心想变法革新, 改革时局, 虽得到宋神宗的赏识, 可屡遭顽固派的极力反对, 无法推行新政, 宰相职务被罢免几次。该诗写于他再次入相 (1076年) , 从家乡出发赴京路途中, 泊船瓜洲古渡之时。虽然再次入相, 给了他为国家一展雄才的机会, 但他毕竟是一位历尽沧桑的政治家, 对前途不抱有幻想, 反而有丝丝忧愁。此时此刻, 回望自己的第二故乡钟山, 他在想, 什么时候事业有成, 在明月清辉之下, 我将回到故乡;万一事业受阻, 这撒山林绿野正是我最好的归宿。基于此, 引领学生抓住作者当时心情体会到诗人虽然归心似箭, 但还是觉得归期难卜, 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无法施展的孤寂与忧愤;感悟到诗人想早日脱离官场返回故居的愿望, 诗人的心一直是向着家的, 对家乡非常思恋, 非常热爱。当时, 我和学生都沉浸在诗的意境中, 王安石的恋乡情怀深深地润泽了学生的心田。此时, 我让学生带着作者当时的意境去读, 通过学生反复朗读, 老师领读, 个别读, 通过朗读, 学生很快掌握了诗的内容,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韵脚, 读准节奏
古诗朗读教学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 引导学生读好诗韵, 读准诗意。如我在教《泊船瓜洲》一诗的韵脚有四个“间, 山、岸、还”, 如果把这四个韵脚都重读了的话, 就会使人感到重复乏味。这时应根据诗意的表现需要, 对“间、岸”给予恰当重读, 而“山、还”的朗读力度应稍弱一点儿。在古诗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古诗不断深入的理解, 让学生动手动口, 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 自己练读, 再同学间互读, 接着全班试读, 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 领略诗的音乐美, 并发挥想象, 感受诗的意境。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 不光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 还能加深对诗的理解
三、重读字词, 品味诗境
古诗语言精练、含蓄、优美, 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 读准字音, 了解字义, 让学生大声朗读, “不求甚解”地读, 读通, 读好, 读到朗朗上口, 在读中自悟。我在教《望庐山瀑布》时, 我让学生通读全诗的情况下.相机引导:全诗描绘了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要读出磅礴的气势。第一行中的“生”字描绘出云雾在日光照耀下不断升腾, 在香炉峰盘旋缭绕的动态, 要重读。第二行的“遥”字写出诗人远望的立足点, “挂”字极为生动形象, 要略为重读。这两句要用欣赏的语气, 要读得舒缓。第三行读时要略带夸张的语气, 声调要从舒缓转为高亢, 最后一行要放慢速度, 读出遐想无限, 回味无穷的感受。然后教师范读, 鼓励学生进行评议、挑战, 形成师生互动的民主氛围。再如我在教《暮江吟》时, 诗人抒写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 字里行间透露诗人赞美之情。我启发学生抓住“铺”、“瑟瑟”、“红”等关键词, 以及“珍珠”、“云”形象的比喻。想象红日西沉, 一弯月芽悄然东升, 脚边小草清露滴滴, 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 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 跳跃的节奏, 赞美的语调反复吟诵, 审美情趣油然而生, 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陶冶, 学生吟诵诗文, 抑扬顿挫, 韵味无穷, 妙不可言。
四、音乐渲染, 古诗升华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世界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千古流传的绝唱, 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古诗的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感, 所以让古诗和音乐结合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如陆游的《示儿》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小学生要理解诗人的悲愤心情, 只有用音乐渲染情景, 诗朗读时配上哀怨的音乐, 感染学生, 引起学生的共鸣, 再让学生在音乐中反复默读。因为这首诗体现的是一个“悲”字, 默读更能体会作者的“悲”所在, 为什么悲, 从悲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这首诗出现在小语十二册书上,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思维、阅历都有了极大的进步, 在哀怨的音乐声中反复默读。在教《咏鹅》时, 我挑选春天中有百鸟声的那种轻音乐, 画面是两只洁白的鹅在绿绿的湖水中戏水, 洁白的羽毛与蓝天辉映, 红红的脚掌与绿水映衬, 伸长脖子向天空长鸣, 并且是动画形式的, 在轻音乐的熏陶下, 在美妙的画面中, 随画面的改变出示诗句, 让学生听诗、读诗、感受诗的美。小学生的记忆力非常强, 通过播放音乐配诗, 范音朗读, 跟读, 再激情挑战读, 不需要再去读, 他们已经会背诵诗了, 并且鹅儿在水中嬉戏的画面已深深地留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五、诗中有画, 画中有情
一、农村小学生古诗诵读积累的现状
农村小学生的课外书,大多以作文书为主,还有少数的笑话、童话等语言类的故事书。在家长和学生头脑中,所谓的课外书就是各类练习册、试卷以及作文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诵读训练,没有引起多数老师的重视。其次是书源缺乏,大部分学生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长基本上没有藏书,很多学生的零用钱用在了买零食上,而用在买课外书上的很少。另外,学校藏书陈旧以及不向学生开放也是学生无书可看的原因之一,甚至在一些村小连藏书都没有。
要改变农村小学生古诗诵读积累的现状,我们可以利用课内教学指导、课外积累。教学中选择通俗易懂,贴近儿童生活和心理的古诗让学生阅读。例如教学《春晓》后,可以让学生搜集与春天有关的古诗来背诵;母亲节来临之时,教孩子学习感恩的古诗《游子吟》等。所学材料宜短不宜长,要循序渐进,从浅显的五绝、七绝到五律、七律、词等,还要文质兼美、风格多样,使孩子能领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
二、营造良好的诵读环境和氛围
学校诵读积累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诵读积累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进一步规范图书角的建设,实现课外书籍的资源共享等。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的方法适合诗歌的教学特点,学生通过诵读来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自由诵读,把握诗的情感,反复琢磨,读出韵味,最后熟读成诵。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7~15岁是人生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记住的东西就像门上刷的油漆一样,永远也不会掉的,而最好的背诵材料就是经典诗词,它短小、押韵、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有的甚至能让人品味一生。小学阶段大量的积累有助于丰富语言,积累情感,培养情商。
三、激发诵读积累的兴趣,加强课内古诗教学指导
从平时了解的情况看,很多学生阅读课外书时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看书后不做笔记,更不会进行整理,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阅读的方法指导不够,家长关注少。因此,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古诗词诵读积累的兴趣尤为重要。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兴趣愿望,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课外阅读积累训练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这样肯定会事倍功半。为什么要读要背,为什么背这些而不是背那些,只笼统地说对语文学习有好处是不行的。我们要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语言文字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爱读是多读的必要前提,多读则是爱读的必然结果。重要的是让孩子喜欢上古诗,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四、课内外结合——得法于内,得益于外
从孩子们一入学开始,就要让他们大量地朗读背诵古诗词,如此长大的孩子,语言必定典雅。孩子在校时,可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孩子进行背诵。我还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才艺表演,背诵古诗词,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有很多时间呆在家里,老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布置学生背诵古诗,请家长帮忙监督,学生每天背古诗词给家长听,形成习惯。
五、在活动中历练古诗词诵读积累的品质
课外古诗词诵读积累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积累的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诵读积累检查、评比等各项活动,为学生提供诵读积累的平台。诵读积累要做到古为今用,不然费大力气学古诗词就没有意义了,要鼓励学生把学过的古诗用到自己的言行和文章里,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如,一年级教“头”,有学生组词时说:“举头望明月”的“头”,老师大加赞赏。后来教“里”字,就有学生说“九曲黄河万里沙”的“里”,“欲穷千里目”的“里”。春天来了,孩子们会兴奋地对着柳树高声吟诵贺知章的《咏柳》;坐在草坪上,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白居易的《草》。在活动中历练诵读品质,提升品位,从而进入诵读的良性循环。看着孩子们一张张花朵般的笑脸,听着一片稚气的吟诗声,我觉得很欣慰,因为学生正在我的引领下受益,他们正沐浴着古诗词的阳光茁壮成长。
甲:尊敬的领导,乙:敬爱的老师,合:大家好!(点头)甲:读千古美文,同古诗相伴。(挽臂)乙:诵中华古诗,与圣贤同行。(前踏一步)
合:我们班级的古诗诵读——现在开始!(右拳前摆)齐:第一篇
春之歌
女:春天啊,你到底在哪里呢?(插入歌伴舞《春天在哪里》)男:小鸭子入水了,岸上桃花点点枝头,春意盎然。齐:《惠崇春江晚景》(1)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女:小燕子回家了,叽叽喳喳搭着新窝,鸟鸣山涧,春回大地。齐:《钱塘湖春行》(2)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女:《春晓》(3)(播放《春晓》曲)
(唱)春眠不觉晓,(左右摆头)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左右摆头)齐:《江南春》(4)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春雨滋润万物。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5)送给大家。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凤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女: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右手放脸前摆动做春风拂面状)
男: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右手食指伸向右前方,右脚迈向右前方,眼睛同时随着望)” 齐:第二篇 莲之曲
女:莲花,乃花中之君子也。
齐:让我们共同谱写一首《莲之曲》。伴随着采莲姑娘的歌声,构成江南采莲曲。《江南》(6)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领读低头右手旋转做鱼戏莲叶动作),鱼戏莲叶东(右主持及第一排手指东头转向东),鱼戏莲叶西,(左主持及第二排手指西头转向西)鱼戏莲叶南,(左右主持及第三排手指南头转向南)鱼戏莲叶北。(全体两手指向北方)女:接下来让我们吟诵一首含蓄婉转的送别曲。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7)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男:世间百花,唯独我深爱着莲花,爱他的出淤泥而不染。这便是千古传诵的《爱莲说》(8)女: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摆头,弯腰,做手摘莲花玩弄状)
女: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齐:今日听我们赞颂《莲之曲》,明天让我们共做真君子。第三篇 月之颂
女:在静谧的夜晚,月亮在林间升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9)
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齐:《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抬头),低头思故乡。(做低头做思念状)(10)
男:从古至今,很多诗人望月抒怀。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11)便是其中之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重音)(两掌放胸前)齐:第四篇人之赞
一代伟人毛泽东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让我们一起高歌吟诵毛泽东的三首诗词吧!女:《卜算子咏梅》(12)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做笑状)男:七律·长征(1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稍长,重音)(做笑状)齐:《沁园春雪》(15)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全体抬头向上看)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稍停)
江山如此多娇,引(稍长)无数英雄竞折腰。(主持右手胸前摆动的同时做弯腰状)惜(稍长)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重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主持双臂前伸竖起拇指)还看今朝。(高音)(右手指向右前方,眼睛随着看)结束语
《将进酒》
《蜀道难》 《短歌行》 《长征》《念奴娇。赤壁怀古》 岳飞的《满江红》《沁园春.雪》《春江花月夜》《论语十则》《少年中国说》《虞美人》《沁园春.长沙》《满江红(秋瑾)》 《自嘲》《人间四月天》《乡愁(余光中)》《再别康桥》《热爱生命(汪国真)》《天上的街市》《光明(朱自清)》《仰望星空(温家宝)》《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天净沙秋思、外国经典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清泉与大海、白云、时间(雪莱)
古诗
《春望》、七步诗、静夜思、独坐敬亭山、劝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暮江吟、石灰吟、山行、题西林壁、赠汪伦、塞下曲、江雪、游园不值、江畔独步寻花、咏柳、悯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赋得古原草送别、鹿柴、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凉州词、江南春、示儿、泊船瓜州、春夜喜雨、歌曲
国歌、少年先锋队队歌、大美余庆等9首、爱我中华、我们走在大路上、谁不说俺家乡好、我的祖国、春天的故事、让我们荡起双桨、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中国心、红旗飘飘、余庆教育之歌、感恩的心、众人划桨开大船、阳光总在风雨后、明天会更好、童年、团结就是力量
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天干地支
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
天干为十个,计有: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为十二个,计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天干地支用以记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成六十个单位,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终止共计云十,称为云十甲子。古人用这一方法记载年、月、日,因而复始循环不断。
十二生肖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新课标推荐背诵的80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在开学初,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作,使得古诗诵读在全校学生中逐步掀起高潮。一学期下来,学生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也大有提高,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怎样更好的陶冶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摸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一、立足课堂,加强古诗教学的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积累的主渠道。要掌握古诗积累的方法,课堂学习和方法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借助“五级教研“体系的便利,在师徒、年级教研组和大教研组里开展了古诗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老师们集思广益,摸索出不少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如:”知诗人--解诗意--体诗情“的古诗学习三步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诗境,悟诗情;吟诗句,背诗文“的古诗教学四步法等。
二、关注方法,加强古诗诵读的指导 掌握良好的古诗诵读方法对于学生的古诗学习有很大帮助。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尝试、摸索,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反复地读,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是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 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三是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如学习《悯农》
(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自然水到渠成。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三、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1、家庭亲子背诵活动
孩子和家长一起背诵,做好家长沟通工作,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在期初家长会上,我们向全体家长宣传了本次活动的内容意义与方法,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同与支持。实际最后的结果也证明这一步环节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有些家长不但有热诚,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读、背,互相考试比赛,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大人输,但大人也因此而温经受益,而且一家兴致高昂,是最好的亲子活动。
2、古诗卡学习达级活动
以古诗卡中的古诗为基点辐射,连带出其它相关的古诗来学习。采用自由背诵,注意等级差异。在古诗背诵中,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潜力,积极背诵古诗。每背过10首古诗,便可获得相应等级的称号,依次为诗客、诗侠、诗仙、诗神、诗圣,学生们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热情参与。家长们也热情配合,学习气氛高涨。有的学生甚至背过了《长恨歌》《蜀道难》《琵琶行》等难度大的诗词。
3、组织诗朗诵会:每期两次从所学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配乐朗诵,浅吟低唱,编演小品)选出优胜小组和背诵大王。
此外,还有诗配画和诗画作文(请美术老师讲、实现学科整合)、登陆古诗资源网站,更多地了解古诗文、游戏中学古诗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诵读热情,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对于必背的篇目我们能做到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每一首古诗的通过,我们都经过自背、家长检查、学习小组检查、教师抽查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准备,我们召开了古诗诵背大赛,取得丰硕成果。
语感的培养、文化底蕴的丰厚并非一日之功。通过古诗诵读活动我们大有收获,也充满信心。我们会继续坚持,并不断摸索出更新更好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指导方法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精品, 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文化, 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底蕴。语言凝练, 意境深远。它对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 人格的塑造起到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 从小诵读经典古诗文, 能够很好地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 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对全面提高文学素养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诵读好古诗文, 是语文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古诗文的诵读指导的途径
1.营造氛围, 启情。1班级环境装点:学生素养的发展离不开隐性课程的作用, 营造浓厚的古诗文环境和氛围, 能使闲暇之余的古诗文吟诵成为学生个体的无意识自觉行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隐性课程建设的主要阵地, 酷爱诗歌的班级文化, 如同走进一个“诗歌场”。教室里, 悬挂学生诗歌书法, 张贴诗人画像和经典名句, 给人以古色古味之感, 进而有看此诗, 想此人, 诵其诗的冲动。长此以往, 诗歌的感染激励功能由此而生。吟诵也就成为自然, 甚至成为一种情感的宣泄。2早读朗诵经典:每位同学准备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 等, 每周选取一天早读课, 老师带领同学一起诵读, 小组读, 比赛读等。诵出感情, 诵出味道, 即可。3课间耳濡目染:班级黑板报定期张贴历代许多名家的经典诗作, 耳熟能详, 当课间闲暇之时, 建议同学们诵、忆。
2.优化课堂学习, 激情。语文课堂对古诗文的教学仍很重要。引领学生打破时空距离, 走进诗人心灵, 领悟思想感情, 体会道德情操。简单精要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对诗歌的品味, 然后融入自己的感情用心去吟诵。不停留于字面讲解, 分析等。如同叶圣陶说的:“诗歌的讲授, 重在陶冶性情, 扩展想象, 如果抓住精要之处, 指导一二句话, 也许就够了, 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因此, 当学生明确诗意后, 用相宜的方法引领学生入境, 入情。然后将情感与朗诵有机结合, 一步步读出层次, 读出“韵味, 情味, 意味, 个位”来。进而收到移情的效果, 达到“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的目的。这样, 让学生学到“精要理解, 重在诵读”的方法。
3.丰富语文实践活动, 传情。将古诗文诵读作为活动的目的,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如“我来给诗配音乐”、“翻唱经典古诗”、“舞动古诗韵味”等等。 评比“诵读能手”等荣誉称号。利用每周十分钟时间, 书写古诗。每期举办学科竞赛, 以古诗文为内容, 开展 “朗诵比赛”、“古诗演绎”等, 以赛促使学生扩大古诗文的诵读量, 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 与诗歌, 诗人对话, 在交流中传递情感。
4.走进家庭, 社会实践, 续情。把古诗文诵读作为家庭文化教育的一个方面。建议家长给孩子购买相关的诗作, 光盘, 听听, 看看, 诵诵, 并开展“我与父母共背古诗”, 和“家庭古诗诵读比赛”等活动。节假日, 让家长带领孩子去游览古代名人纪念馆, 亭台楼阁间处处可见经典诗句, 要有意识的收集积累整理。让学生处于古诗文的文化氛围之中。诵读也就走出了课堂, 延续到了课外。古诗文诵读更加落到了实处。
二、在指导学生从以上途径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 采用以下指导方法
1. 激发兴趣, “万丈高楼平地起”。1引入故事激趣。诵读前, 讲一些跟古诗词相关的故事, 既能激趣, 又能帮助理解意思。比如, 在学习李白的诗作时, 给孩子们讲, 重情义, 放浪不羁的个性, 与酒的故事, 李怀才不遇的苦闷等等, 学到辛弃疾的诗作时, 让孩子们知道他镇守一方时, 金人闻风丧胆的威严。学习王安石的作品时, 了解作为诗人, 文学家, 政治家的抱负等。这样, 学生明白了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怀, 以及吟诵时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2创设优美情境。我国的古诗文有很多篇目本身就拥有很好的情景, 是作者有感而发。因此借助媒体创设优美的情境。例如学习田园诗, 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景色优美的课件, 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 从而使诗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身临其境, 诵读时才入情入境。3乐音相伴, 情韵悠长。借助音乐能调动情感, 烘托、渲染诗歌内容, 创设美的氛围, 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 理解诗歌的情感, 激发朗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学《春晓》时, 以班得瑞天籁之音《春野》作为背景音乐, 淅淅沥沥的雨声, 清脆甜美的鸟鸣, 动人的歌声、优美的乐曲、琅琅的书声, 回响在教室里, 回荡在学生耳边, 余音绕梁,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情趣。4如诗如画, 情境相生。古诗描绘的情景有三美:色彩美、结构美和意境美。例如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苍凉, 壮观之境历历在目。如果用现代语言讲述画面的优美、意境的深邃, 削弱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而根据诗的内容用合适的动画、图片或学生亲自动手画画来创设情境,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忆江南》这首词“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用明艳的色彩来展示江边花儿的艳丽如火, 江水浩渺澄澈如兰的背景图片, 这样直观的感觉带来了视觉的冲动, 和内心极力想要表达的欲望。读出诗人留恋怀念的情感。还可以利用动画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体验和感悟古诗动态的美。比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教师用动画展现瀑布飞流直下、诗人“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的情景来帮助学生感悟瀑布的壮美和作者恋恋不舍的内心世界。这样化静为动, 化虚为实,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诵读诗句, 自然就水到渠成, 事半功倍。
2. 教师示范, “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的示范诵读, 示范性的吟、咏、诵、读、唱, 对古诗词主题内涵的理解, 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范读时, 声情并茂, 既传韵 (传达诗的韵味) , 又传情, (传达诗的感情) 。1范读入情:如果教师读得敷衍了事, 自己不入情, 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美读示范, 激昂处还它个激昂, 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读得声情并茂, 读出感情, 读出气势, 如出己之口, 如出己之心。如《饮湖上初晴后雨》在范读时, 就要想到自己依然已到美丽的西湖, 这里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带来的神韵之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对兄弟也有着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思念。2范读一定把握诗人思想情感: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 其实, 把伤心之感写尽了: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 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 却也不愿停留, 慢慢地越飘越远, 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诵读时语速要缓慢, 读出惆怅, 孤寂, 内心不忍离去之感。“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让我们看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表面看来, 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 脉脉含情。实际上, 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 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 寂寞凄凉的处境, 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因而吟诵时, 语气中带着点沉重。3范读读出格律诗的音韵美:首先, 读出节奏美。格律诗一般以两个音节 (即两个字) 作为一个语节, 句末一个字独成语节。通过范读能很快让学生对诗的节奏有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教师可引导学生划分语节, 总结节奏的一般规律。如教学《山行》时, 可引导学生划出语节: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接着, 归纳出七言诗一般可以划分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四个语节。五言诗可划分为“二二一”语节, 最后告诉学生朗读时各语节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停顿。其次, 体会平仄, 读出抑扬美。让学生明白古人普通话中第一、二声的字是平声字, 第三、四声的字是仄声字, 而平声字要读得“平而长”, 仄声字要读得短些, 这样, 学生对平仄就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不必太繁琐。对小学生来说, 只要能抓住重点, 基本读出格律诗的抑扬顿挫之美就可以了, 不必去研究每个字的平仄。另外, 句末字是韵脚, 或者叫收句字, 我们可以根据押韵规则诵读它。
3.评价促进, “更上一层楼”。古诗平仄交错, 跌宕起伏, 诵读起来琅琅上口, 或低回婉转, 或高亢激昂。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生合作朗读。 师:“故人西辞——”生接:“黄鹤楼”。师:“烟花三月——”, 生答:“下扬州”……师生交换再读。教师在范读的时候注重感情朗读, 做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学生在接读的时候, 就会模仿教者的读法。一唱一和中, 语言的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和韵味就呈现出来了。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 教师及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对学生朗读中的字音、节奏、语调、情感控制等及时给予提醒或肯定。如是否“字正腔圆”、是否“有板有眼”、是否读出了“感觉”、读出了“味道”等等。积极的发展性评价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满足学生朗读学习的成就感, 将会促进学生朗读激情和朗读水平的提高。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有着超越时空的魅力。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到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考察,并且直言“我这次来曲阜,就是要发出一个信息: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进行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小学阶段诵读古诗文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一定能为孩子营造快乐的童年,诗意的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通过古诗文诵读,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一、在古诗文诵读中丰富语言积累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优秀诗文、经典名著是伟大心灵活动的结果,创造性的产物,智慧的结晶,像古迹文物一样代表着、诉说着一定时期的文化,从中可以不断获得智慧和灵感。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要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可见,要培养学生感悟的丰富性,就必须把学生引向广泛的课外阅读、引向广阔的知识天地、引向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强调“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要求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教好课本选编的古诗文外,还编写校本课程《小学生经典诵读》读本,组织学生吟诵《弟子规》《三字经》《老子》《论语》《唐诗宋词》等,使小学生在吟诵中有所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增强感悟的效果,丰富阅读的积累,在脑海中建立大量的表象,为以后的理解践行奠定基础。
二、在古诗文诵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一切发展创造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上,让学生从小诵读一些较高起点的古诗文,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尤其重要。因为,一些优秀的古诗文、名言警句,不仅含义深刻,而且文采生动,吟诵起来琅琅上口,是一种美的享受,它对于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益无害。例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大草原的自然景色与牧民的生活一下子跃然纸上,比你说草原景色如何,牧民生活怎样要好得多。又如“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比你讲兄弟情谊如何要强得多。“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则能体现出作者对秋色、秋味、秋韵的抽象思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示红隐绿,既显示了红的突出与夺目,也隐含着红绿的和谐搭配与衬托,相得益彰,从中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情投入和人情世故的看法。许多好的古诗文、名言警句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句,流传于今,除了它所包含的深刻喻意外,其表现形式、语句文采也是无懈可击的。故此,学生在古诗文诵读中,欣赏了原文的形象美、意境美、韵律美,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加强了修养,丰富了思想,汲取了丰富的营养,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础,学生无论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才,他有丰厚古诗词功底,对他将会大有裨益。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也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认真了,而且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得到了良好地发展,并且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一些所谓后进生的转化更是效果明显,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有一些缺陷,落后于别人,而古诗文诵读只讲求勤读多背,而且难度不大,只要你多读多背,就能做到,当学生能流利地背诵时,我们又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也尝到学习语文成功的喜悦,于是他们喜欢背诵古诗文,从而也喜欢学习语文。
三、在古诗文诵读中塑造高尚人格
《虞书》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古诗文不仅能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毛泽东、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从小爱好吟诗写词,才涵养了他们“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浩然之气和人格魅力。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学规》中明确提出“为学”的目的首先是“修身”。在“修身”与“学问”之间,是以“修身”为本。古诗文、名言警句大多讲的是修身、为人、治学、交友等方面的道理,学生长期扎实有效地诵读,即使现在理解不了,但对塑造高尚的人格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个学生写了一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作文,写的是他对同班学习不是很好的两位同学帮助他修好了有故障的计算器有感,这不正是因为平时诵读的积累吗?这样的教育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比赛内容
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诵读目录中的篇目为背诵内容,按顺序每年级分别编号。
二、比赛时间
比赛时间定于11月25日下午
三、具体安排如下 第二节课 比赛年级为一年级 第三节课 比赛年级为六年级
四、比赛要求:
1、各校于11月25日上午到中心校抽取参赛选手学籍卡3名,决定各校参赛选手名单。
2、各校务于11月25日上午将诗词内容打印出来上交,以备评比时比对检验。
3、参赛选手请准时到二楼会议室参加比赛,勿迟到!
4、每名选手抽签背诵相应序号的古诗词(提示题目),背诵要完整,包括题目、作者。
5、根据选手背诵的熟练及正确程度由裁判打分亮分(满分10分),总分为此选手的成绩。6、3名选手的总成绩为参赛的成绩。
7、每年级取第一名进行奖励。
8、视情况每年级评选一定数量的学生为“背诵小能手”,予以表彰。
五、未尽事宜,另行通知。附:评分标准
很熟练,有感情,无错字。10分 较熟练,有感情,有个别错字。7—9分 不熟练,无感情,有个别错字。5—8分 背诵困难或背不过。0—4分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敕(chì)勒(lâ)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ïng)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唐)李峤(qiáo)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rân)山。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guàn)雀楼
(唐)王之焕(huàn)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
(唐)孟浩(hào)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
(唐)王翰(hàn)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sài)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jiào)胡马度阴山!
11、芙(fú)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zhài)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wâi)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zhū)萸(yú)少一人。
15、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节录)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zhāo)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huán)。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chïng)山。
21、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别董大
(唐)高适(shì)
千里黄云白日曛(xūn),水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pàn)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yǐ)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7、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8、游子吟(yín)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suō)笠(lì)翁,独钓寒江雪。
30、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lù)飞,桃花流水鳜(guì)鱼肥。
青箬(ruî)笠(lì),绿蓑(suō)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1、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chán)于夜遁(dùn)逃。
欲将轻骑(jì)逐(zhú),大雪满弓刀。
32、望洞庭
(唐)刘禹(yǔ)锡(x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3、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bǒ)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4、赋(fù)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5、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6、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7、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zhì)子学垂纶(lún),侧坐莓(mãi)苔(tāi)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8、悯(mǐn)农
(唐)李绅(shēn)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sù),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2、清明
(唐)杜牧(m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3、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4、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5、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6、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47、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tú)苏。
千门万户瞳(tïng)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yán)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qí)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50、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1、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liàn)艳晴方好,山色空朦(mãng)雨欲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mǒ)总相宜。
52、惠(huì)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shì)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lïu蒿hā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tún)欲上时。
53、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4、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5、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6、秋夜将晓出篱门
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rân)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57、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yún)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8、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jiá)蝶飞。
59、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1、春日
(宋)朱熹(xī)
胜日寻芳泗(sì)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2、题临安邸(dǐ)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biàn)州。
63、游园不值
(宋)叶绍(shào)翁
应怜屐(jī)齿印苍苔,小扣柴扉(fēi)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4、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5、墨梅
王冕(miǎn)
我家洗砚(yàn)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qián坤kūn。
66、石灰吟
(明)于谦(qiān)
千锤万凿(záo)出深山,烈火焚(fãn)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7、竹石
郑燮(xiâ)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ěr)东西南北风。
68、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9、村居
高鼎(dǐng)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70、己(yǐ)亥(hài)杂诗
(清)龚(gōng)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小学古诗诵读比赛总结】推荐阅读:
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总结12-18
小学古诗诵读串词06-11
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07-19
子路堤小学古诗词诵读活动方案09-12
经典古诗词诵读比赛主持词09-07
经典古诗词诵读比赛串词12-20
实验小学经典古诗文背诵比赛活动方案09-18
小学四年级古诗词朗诵比赛活动方案12-26
小学教师美文诵读比赛活动总结07-09
小学古诗文朗诵活动总结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