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一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一(精选8篇)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一 篇1

借鸡生蛋 互利共赢

——与南通久发公司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案例

近年来,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南通农院”)顺应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着眼于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坚持“一个中心,两个转变”的发展战略,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之路,以优势互补、校企共赢为出发点,积极探索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新路子,其中与南通久发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南通久发公司”)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典型案例,受到省、市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校企合作共建现代农业园区的背景

南通农院是一所具有近70年办学历史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了以中科院院士印象初为代表的各类人才4万多名,为国家农业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试点院校;2007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2011年跻身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单位。由于学院历经数次搬迁,以致于目前的办学空间和办学经费十分有限。面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院就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建成能够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生产型实训基地面临巨大困难,如果自建实训基地,存在土地缺乏、资金不足、运行成本高、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通过集思广益,提出了“借鸡生蛋”的发展构想,依托自身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利用社会企业资源,积极探索校企互利共赢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

南通市久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酿酒、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2009年,公司规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建设一个占地2000亩以上,以高效设施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为核心,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一流、特色鲜明的农业科技生态园。

在南通市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2009年,南通农院与南通久发公司协商达成共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意向,按照公司规划和学院要求,建设一个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示范园),实现园区资源共享。南通久发公司负责资金筹集和管理,土地流转,生产、教学和生活设施的建设等;南通农院负责项目设计,生产计划制定,技术培训与示范辐射等。经过三年时间的建设,目前园区的建设目标得以实现,其经济效益、教育效益和

1、园区奠基仪式

社会效益已经初步呈现出来,并得到快速提升。作为受益的学院一方,园区已成为学院“学生实训、教师科研和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基地。

二、校企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做法与成效

1、建设一流实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园区采取边建设边运转的方式,使园区生产和学生实训同步推进。园区面积大,生产项目多,实训条件好,图

2、张树清董事长(右二)介绍园区建设情况

为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近三年南通农院每年都有500多名农业类专业学生在园区参加专业实践,合计15000余工日。通过“做中学、用中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如在2009年第二届全国农业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比赛的项目中,南通农院各选派了两位学生参赛全部获得二等奖;2011年、2012年在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两项比赛中选派了4人参赛,其中3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2010年,学院申报的农业生产类专业“前校后园、学岗直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被批准为江苏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其中与南通久发公司的合作模式被评为南通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2011年全省农业院校工作会议在园区召开现场会,省农委要求在全省农业院校推广这一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经验。

2、建设一流示范基地,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学院农业类专业师生承担了园区的主要建设和生产任务。目前,园区实际占地2600多亩,已建成玻璃温室、连栋温室、钢架大棚等栽培设施300多亩,果园600多亩,水生植物栽培面积100多亩,路、桥、涵、沟渠等基础设施基本到位。园区种植有蔬果、花卉、果树、苗木、盆景,还有畜禽、水产养殖等,涵盖了现代高效农业的主要方面,被树为南通市及港闸区都市农业建设的典型。同

3、市领导参观学生生产实践成果

时,园区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被确定为江苏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场,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开展技能鉴定700余人次。还举办一系列大型活动,如江苏省盆景大赛、中国盆景精品展,以及元宵灯展、风筝表演比赛、园艺艺术节等。

3、建设一流科研基地,搭建技术研发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技术研发能力的培育也是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利用学院的教学科研平台,与公司技术人员合作开展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农业科技与生产、市场的紧密结合,有效地提升了地方农业创新能力。近三年来,南通农院围绕园区建设项目联合申报立项了“互联网休闲农场观光系统研制与应用示范”、“无线传感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节水滴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等多项省、市科技项目;同时,教师申报立项的“江苏省睡莲及水生鸢尾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设施栽培蔬菜新品种引进示范与种苗产业化推广”等10项省级、10多

项市级科研项目,以及10多项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放在园区或借助园区条件进行实施。另外,学院还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他们建立科技研发平台,如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设太空种子(豇豆、甜椒等)栽培繁育基地。三年来,经过学院与南通久发公司的共同努力,农业园区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学院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2011年,南通农院园艺技术、植物保护等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财政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012年,学院作物生产与保护、园艺园林技术等专业群被确定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该合作共建工作,得到了南通市委市政府、江苏省农委等领导和社会的充分肯定,省市多家报刊、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2-8-25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一 篇2

然而, 采用何种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校企合作, 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互利共赢, 是当今职业教育一直在探索的主题。[3]学校与企业之间, 在文化、环境、目标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如何使学生克服这些差异, 快速适应从学校进入企业所发生的角色转换, 这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挑战。关于校企合作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例如, 德国的双元制, 总结为“三分理论, 七分实践”模式, 为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所借鉴。基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实际国情, 国内学者提出了工学交替模式、订单合作模式、引企入校模式等。国内职业院校对这些模式进行了尝试, 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4]

不同专业的职业教育在培养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不能不加区别地采用已有的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 制订相应的校企合作模式, 以缩小专业之间的差异。[5]本文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简称长江工院) 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简称汽修) 专业为研究对象, 通过调查问卷、企业走访和实证研究的方法, 分析工学交替、订单合作和引企入校三种模式的特点。本文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特点, 提出了几点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校企合作平台构建的建议。

一、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是一种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学校将人才培养从课堂扩展到生产现场, 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实际工作中。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培训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目标性, 使学习内容与职业生涯尽早连接起来。工学交替模式对于企业来说, 可以借助学校把企业的用人需求体现到学生的培训过程中, 从而能够招收到满足企业所需的实用型人才,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保障。

目前, 长江工院汽修专业主要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安排学生在毕业前一学期进入上海通用、东风本田、湖北贤良等企业实习。顶岗实习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提前让学生进入职业角色, 为将来从事的工作打好基础。但是, 学生只是在第三年才会接触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在前期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具体的职业计划。为改变这种单一的状况, 可以采取工学交替模式, 使学生、学校、企业实现共赢合作。

可采取如图所示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在校学习专业基础知识, 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文化素质。第二学年开始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通过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 突出“工学交替、教训融合”。第二学年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 不但使学生经历了岗位历练, 积累了实践技能, 更使学生对汽车维修岗位有了具体的认识, 对职业生涯规划会有很大的益处。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三学年再进行顶岗实习, 使学生能够准确进行岗位定位, 为提高就业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订单合作模式

订单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 共同制订学习课程和实习计划, 完成从培养到就业的全过程。该模式以就业为导向, 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设置培养计划, 充分结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 实行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相结合。

订单合作的培训模式在当前属于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高职院校的教育与企业需求进行准确的对接, 这不仅很好地突出教育特色, 而且也提高了教学质量。高校与企业合作的优势在于人才多, 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训模式, 不仅可以更好地解决企业缺乏技术人员的难题, 同时为高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途径, 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在这一方面, 要借鉴一些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比如,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就引进了宝马、丰田、雪铁龙等多个品牌进入校园, 与企业共建模拟生产环境的实训基地和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按照企业标准与培训流程来培养人才。

结合长江工院汽修专业的情况, 有两种订单模式可以采用:一是企业根据自己具体的岗位需要, 委托学校定向培养学生;二是在企业与学校签订了培养协议之后, 企业参与到学校新生的笔试、面试以及体检当中来, 由校方负责选拔学生组成“定向班”。“定向班”的教学计划和培训教材由双方共同商量制订。

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订单合作时具有不稳定性, 合作对象经常变动;并且, 订单企业的需求人数一般较少, 岗位也比较分散。为了克服订单合作产生的问题, 长江工院汽修专业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 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并且学院在寻求企业订单的过程中, 要善于自我推销, 展现学校的自身优势, 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和自我推销, 提高学院的知名度, 使得企业愿意为学院提供订单, 学生的就业得到了保障, 学校的生源范围扩大, 实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的良性循环。

三、引企入校模式

“引企入校”的基本思路是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线, 学校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通过新建或改建原有的汽车实训室, 使其变成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标准, 培养职业素养。

虽然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引企入校模式, 但也有很多学校包括长江工院由于诸多限制还没有有效实施这一模式。其局限如企业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学校认识不够深化, 双方合作不协调等。在引企入校后学生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是个重大问题。笔者经过走访武汉的职业院校发现, 大多数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设备的分配都是多人一组、多人一机, 这与真实的企业环境相差甚远, 岗位适应性明显落后于企业。汽车行业技术含量高, 设备更新快, 为了始终保持先进的教学水平, 学校每年都需要在教学设备的添置与换代上花费大量的资金。若是能建立专业的培训中心, 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出资, 可以极大地缓解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资金、技术、师资方面的矛盾。学校应争取在实训室建设上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特, 人特我多”。

在引企入校模式的建设过程中, 为解决引企入校后课程体系设置问题, 应该设立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指导组, 负责研究制订、实施有关课程体系的方案。学校需要在教学环境、教学设备以及对学生的考核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以适应引企入校的教学模式。

首先, 课程教学环境要与企业车间接近。把专业课程教学放在实验室和实习室内进行, 逐步实现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训一体化, 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企业的文化气息, 从而增强责任意识, 长江工院汽车实训室已经具备这个条件。其次, 实训设备要与企业生产一线同步。最后, 引企入校后对学生的考核也要进行适当调整, 以实际操作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并适当增加实操考核的比重。

职院校特色, 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参与方有学校、企业、学生, 通过把学生培养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统一起来, 培养更适合企业要求的人才。不同之处在于阶段性安排、学习场所与学习方式不同。

四、结论

在校企合作的进程中, 应当结合自身特色选择多元化的合作模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社会力量, 为企业提供有技能、有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长江工院汽修专业正是根据湖北地区经济发展特点, 整合各方面有利资源, 以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 把汽修专业建设成一个以“汽车维修”为中心, 辐射“汽车检测、汽车营销、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等多方向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笔者总结三种校企合作模式 (下表) 的异同,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一种模式, 都属于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是提升高职院校内涵, 突显高

摘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多种模式, 如工学交替模式、订单合作模式、引企入校模式等。本文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 对比分析了三种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 进而提出了几点校企合作平台构建的建议, 以适应现阶段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文丽华.基于新型工业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9.

[2]孙琳, 徐桂庭.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脉络与变迁——基于教学政策文件的分析[J].职教论坛, 2015, (3) :4-15.

[3]周之良.当前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4) :7-8.

[4]谢宏武.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选择[J].临沂大学学报, 2014, (5) :29-31.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机制 篇3

“过程共管、人才共育”机制。调整内部机构和管理职能,在二级院系设立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在重点专业设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完善合作育人的管理组织。制定完善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法》等21个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规范订单培养、人员互聘、基地共建、信息共享等工作流程。在职教集团专业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二级院系专业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校企双方共同研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室建设、教学评价,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标准,依托校内工作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两个平台,校企共同培养学生。

“责权明晰、基地共建”机制。依托和整合陕西城镇建设职教集团理事单位的优势资源,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的原则,在校内建立工作室,在校外建立实训基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整合各方需求,明确各方责权,即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行业协会统筹区域内的企业资源,合作企业提供设备、资金、岗位、兼职指导教师、场地、技术等,学校亦投入设备、资金、场地等并主导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校企双方互派骨干教师和技术人员担任基地指导人员。学校制定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校企双方责权明晰,共同监督实训基地的管理,共同使用实训基地培养学生,校企双方根据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规律开展不同形式的实习实训。

“内培外引、人才互聘”机制。学校制订《从行业企业聘任(聘用)兼职教师暂行规定》《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定期选派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专业教师在企业挂职,担任企业技术顾问,接受企业人事部门的管理。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资源,学校教师协同企业共同开发科研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服务。校企双方通过“内培外引、兼职聘任”,采取培养、聘任、配备等途径,让教师下车间,技师进课堂,打造“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校企互融、信息与成果共享”机制。依托《陕西城镇建设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在学校科研处设立“陕西城镇建设职教集团技术研发与信息服务中心”,该中心联接学校和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做好信息发布与跟踪服务工作。从职教集团的企业聘请一批管理人员和技术精英,组建职教集团专家人才库。技术研发与信息服务中心牵头,成立职教集团服务中心、研发中心等,建成职教集团网站,利用星问答、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开展企业人才需求及满意度调查,定期收集、发布各类信息,及时将调研结果反馈给各院系和职能部门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一 篇4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三章

规划与计划

第四章

立项与签约

第五章

合作项目实施

第六章

合作项目监督

第七章

合作项目的终结或中止

第八章

合作收益第九章

考核与奖惩

第十章

附则

为了加大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校企合作的推动力度,进一步调动相关方面的积极性,创新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行为,提高校企合作成效,从而开创学院办学和发展新局面,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学院的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学、研结合的必由之路,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对促进教育改革,提升师资水平,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招生、实训、实习和就业渠道,发挥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挖掘学院造血潜力,打造学院特色,增强学院总体竞争能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学院、各部门、各教学单位,都应把校企合作摆上重要位置。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校企合作,包括:

(一)学院和企业合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

(二)学院和企业共建非独立法人的教育、培训、科研、服务机构;

(三)企业通过学院向在校教师提供顶岗实践机会,或向在校学生提供实训、实习、见习条件或就业机会;

(四)企业向学院或通过学院向在校学生提供资金或实物捐助或资助;

(五)学院向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顾问、策划、培训、管理、检测、鉴定、认证、鉴证、评估、代理等方面的服务;

(六)学院和企业共同向社会提供上述服务。

上述校企合作的实体、机构或活动,统称为“合作项目”。其中: 一次性且实际运作时间不足一年的项目称为“短期项目”,实际运作时间超过一年(含一年)的项目称为“长期项目”,连续多次周期性运作的项目称为“周期项目”; 以学院为合作主体的项目称为“院级项目”,以系(含二级学院,下同)为合作主体的项目称为“系级项目”;

学院方(指学院或其下属单位,下同)投资(或潜在风险)超过50万元,或有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项目,称为“重大项目”。

第三条

学院鼓励全体教职员工和各系(部、处、室)积极介绍、引进、策划和承担校企合作项目,并对突出贡献者予以奖励。

第四条

学院的校企合作应力求多元化。包括合作主体多元化,合作领域多元化,合作模式多元化,合作层次多元化,合作途径多元化。在法律、政策允许的前提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可用资源,以争取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

第五条

学院鼓励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支持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共同编写教材,共同实施教学、实训、实习管理和企业管理,共同帮助学生就业,共同向社会提供教育、培训、科研以及其它方面的服务。通过合作,力争实现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融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融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融合,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融合,学校评价标准与企业评价标准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第六条

学院的校企合作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合法、安全、平等、互利原则;

(二)服从学院发展战略,服从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原则;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四)风险最小化原则;

(五)责权利对等原则。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七条

校企合作领导小组

(一)学院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院办、教务、实训、财务、人事、后勤、招生就业、校企合作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法律顾问组成。

(二)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对董事会负责,向董事会报告工作。

(三)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的职责:

1、编制学院校企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董事会批准后组织实施;编制学院学计划;审批系校企合作中长期规划。

2、制订学院校企合作的有关规章制度。

3、审批校企合作项目立项。其中的重大项目,审核并经院长办公会议会审后报董事会审批。

4、统筹、协调、指导学院内部校企合作的有关事项。

5、监督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

6、代表学院应对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纠纷。

7、决定校企合作的收益分配和考核奖惩。

8、有关校企合作的其它事项。

(四)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首长负责制。

(五)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议事方式为领导小组会议。领导小组会议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由组长或组长委托副组长召集并主持。每次会议的记录、纪要、决议及相关资料须存档备查。

第八条

校企合作管理中心

(一)校企合作管理中心是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常设办事机构,是学院的管理职能部门。其编制视校企合作发展状况由学院确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至两名,由董事会任命。

(二)校企合作管理中心的职责:

1、草拟学院校企合作的中长期规划,学计划,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

2、草拟学院校企合作的有关规章制度。

3、筹备并具体组织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召开的有关会议;作好会议记录;负责会议纪要、决议的整理、会签、发送及相关资料的存档;跟踪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

4、受理校企合作项目立项申请并进行合规性初审;经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授权,对小型、简单、低风险项目进行审批。

5、组织院级项目对外谈判。审核或草拟院级项目合作合同、项目责任书和项目实施方案。

6、代表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对外联络;对学院内部校企合作事项进行具体的统筹、协调和指导。

7、牵头对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实行监督。组织做好项目终结或中止时的相关工作。

8、具体组织应对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纠纷。

9、牵头对校企合作项目收益进行审核,草拟学院内部分配方案。

10、拟订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的考核奖惩方案,经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实施。

11、负责学院校企合作的统计和分析。

12、负责学院校企合作有关文件、合同、档案、教材、资料的管理。

13、学院董事会、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交付的其它工作。第九条

校企合作干事

(一)学院每个系至少配备一名校企合作干事,协助系负责人处理校企合作事项。校企合作干事行政上归所在系领导,业务上接受学院校企合作管理中心指导,同时向系负责人和校企合作管理中心报告工作,由所在系和校企合作管理中心共同考核。

(二)校企合作干事的职责:

1、草拟本系校企合作发展规划,学计划,工作安排,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

2、及时搜集、整理校企合作的相关信息,提出校企合作工作建议,供系负责人参考。

3、具体筹备、组织本系校企合作的有关会议或活动。作好会议记录;负责会议纪要和决议的整理、处理及资料的存档;跟踪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

4、参与本系校企合作项目的谈判,做好谈判记录,整理谈判纪要或备忘录;初审或草拟本系合作合同、项目责任书和项目实施方案;做好合作项目相关的调查研究等前期工作。

5、草拟《项目建议书》;填报《校企合作项目立项申请表》。

6、负责本系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跟进。

7、负责校企合作相关的上下内外的联络和沟通。

8、负责校企合作有关报表的填报。

9、负责本系校企合作有关文件、合同、档案、教材、资料的管理。

10、本系负责人、校企合作管理中心交付的其它相关工作。第三章

规划与计划

第十条

校企合作中长期规划是学院校企合作的蓝图和基本依据。它服从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又是学院发展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第十一条

学院校企合作规划一般5年编制一次,原则上与学院战略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同步。

第十二条

学院校企合作规划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背景;指导思想;原则;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主要任务和主要指标;实施步骤;主要措施。所含的主要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并作必要的纵向和横向分解。第十三条

校企合作规划的编制程序

1、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向各系下发编制指引;

2、各系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报送由本系主要负责人签署的校企合作规划草案;

3、校企合作中心在综合各系规划草案的基础上草拟学院校企合作规划草案;

4、校企领导小组审核学院校企合作规划草案;

5、院长办公会议会审学院校企合作规划草案;

6、董事会审批校企合作规划草案;

7、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学院校企合作规划,审批各系的规划草案。

第十四条

校企合作规划一经批准,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权威性。其调整和修改,原则上须经过上述程序。

第十五条

学院和各系根据校企合作发展规划编制学计划。第十六条 学计划的编制程序

1、每年6月30日前,各系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报送由本系主要负责人签署的下学工作计划草案;

2、校企合作领导小组通过校企合作管理中心,与各系作必要沟通;

3、校企合作管理中心草拟学院下学工作计划草案;

4、每年暑假开始前,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完成学院、各系下学工作计划草案的审批,并报院长办公会议和董事会备案。

第十七条 经批准的系院学工作计划,分别列入各系的学考核。第四章

立项与签约

第十八条

学院所有合作项目原则上均须经过正式立项。第十九条

项目立项,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符合学院发展战略;

(三)合作对象具备相应法定资格,并有良好信誉和相应实力;

(四)有相对可靠的资金安排;

(五)有关产权清晰合法;

(六)预期效益客观、合理;

(七)潜在风险总体可知可控可承受;

(八)对学院方的合作要求合理可行;

(九)如属院级项目,原则上学院须处于控股或实际控制地位。

第二十条

符合上述要求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列为优先合作项目:

(一)与学院合办校中厂、厂中校(合作学院)或科研、培训等服务机构;

(二)能提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教学、生产、科研平台;

(三)企业拥有行业内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条件并能与学院共享;

(四)能提供20个以上顶岗实习岗位;

(五)能提供两名以上技术或管理骨干到学院兼职授课,或能接收两名以上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且能合作开发专业教材或实训教材;

(六)年提供20名以上订单式人才培养需求或接收10名以上毕业生就业。第二十一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立项:

(一)含有国家或行业协会明令禁止的产品、设备、材料、工艺或技术的项目;

(二)单纯商业性生产经营、与学院人才培训方向无关的项目;

(三)法律、法规、政策和学院相关制度明确禁止的其它项目。第二十二条 立项程序

1、立项申请。

项目申请部门向校企合作管理中心递交《项目立项申请表》(表式见附件),同时附上如下材料:

(1)《项目建议书》(重大项目需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应包含如下内容:

项目名称;项目背景;合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合作对象基本情况;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项目基本内容;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技术来源;对学院的合作要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必要时附表);项目实施计划;项目的优势及已有条件;项目的劣势及潜在风险;特别说明或披露事项。

上述要点,可根据项目性质和规模大小适当增减。⑵ 合作对象的相关法律资料和背景资料; ⑶ 项目其它相关法律资料。

立项申请人对项目立项申请书内容和所有附件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负责。

2、校企合作管理中心受理立项申请并作合规性初审。校企合作管理中心收到《立项申请表》及附件,应在3个工作日内开具回执,同时立档存查。《立项申请表》及附件符合规定者,回执上应表明同意受理;不符合者,则表明不予受理,或要求补充、完善后再报。

3、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评审,决定是否立项。

项目评审时,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可以视需要聘请本学院专家参加,也可临时外聘专家参加。外聘专家人选及报酬,由学院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决定。对特别重要或特别复杂项目的评审,应举行答辩或听证。

评审会、答辩会、听证会均应有详细记录。评审结果须形成《项目评审意见书》,与上述记录、《立项申请书》及全套附件一并归档。

4、对重大项目,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评审后经院长办公会议会审,报董事会审批。5.校企合作管理中心根据评审结果或董事会审批意见填复《项目立项申请表》。必要时同时向申请人发出《同意(不同意)立项通知书》。同意立项,通知书应载明项目要点及有关要求。不同意立项,通知书应简要列明理由。

第二十三条

项目立项全部程序,原则上从受理《立项申请表》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特殊情况经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30个工作日。为提高效率,风险明显不大的小型简单项目的立项,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授权校企合作管理中心审批,其立项程序和材料可以适当从简,立项的审批时间也应尽量缩短。第二十四条

在学院获得立项的项目,如仍须经政府部门立项,或其中相关事项须经政府批准,其后续申请工作由项目申请部门负责办理,校企合作管理中心提供协助。第二十五条

任何人不得违反立项程序自行决定或强行指定项目是否立项。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责任由该责任人承担。

第二十六条

未经立项的项目,不得签订《合作合同》(或《合作协议书》,下同);未经签订《合作合同》,任何人不得以学院或合作项目名义对外进行任何活动。否则,由此产生的责任由相关责任人承担,但事后经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书面确认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

《合作合同》除了具备该类合同应有的一般要件外,还须特别关注以下要点:

1、知识产权的有关约定;

3、投入进度、时限的具体规定;

4、项目的管理机制;

5、学院方在行政、经济、用工方面可能面临的责任;

6、有关实施过程中协调和监督的约定。

7、否约机制。第二十八条

所有《合作合同》签约稿均应在正式签署前5个工作日以上送达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如有异议,应在收件后3个工作日内提出,否则视为默许。

第二十九条

院级项目的《合作合同》由学院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签署;系级项目的合作主体如系独立法人,其《合作合同》由法定代表人签署;如非独立法人,则由学院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签署。

未经授权,任何个人和部门不得以学院或系的名义、利用学院或系的资源对外合作。第三十条

项目申请部门应在签约后三天内将《合作合同》正本一份连同附件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备案。

第三十一条 《合作合同》正式签署后,如有补充、修改事宜,参照上述权限和程序办理。第五章

合作项目实施

第三十二条

校企合作项目一般以责任制的形式实施。

第三十三条

除《合作合同》另有约定外,院级项目的责任人由学院委任,系级项目的责任人由参与合作的系委派,事前报学院备案。项目责任人的职务称谓可视合作项目具体情况而定。

项目负责人人选,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由组织从教职员工中选拔,或通过教职员工自荐、公选、竞选产生;必要时,也可对外招聘。

第三十四条

项目责任人的权责利,通过《项目责任书》确定。《项目责任书》内容不得与项目《合作合同》相抵触。第三十五条

院级项目的《项目责任书》由学院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与项目责任人签署;系级项目的《项目责任书》,由系主要负责人与项目责任人签署,如系主要负责人兼任本系合作项目责任人,则《项目责任书》由学院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人与该负责人签署。所在系应在《项目责任书》签署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正本一份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备案;

第三十六条

严格项目实施过程的劳动人事管理。项目实施团队组织、人员聘用、薪酬福利等,执行《合作合同》和《项目责任书》的有关规定。第三十七条

严格项目实施过程的资产管理

1、项目涉及的场地、设备、仪器、重要资料及其它资产的租、借、退、还、转让、转移、改造或作价投入,均应履行相应手续,并存档备查。

2、项目添置的固定资产,要明晰产权,建立档案,严格管理。

3、项目涉及的无形资产的使用,通过《合作合同》或《补充协议》予以明确。第三十八条

严格项目实施过程的财务管理

1、除独立法人项目外,校企合作项目原则上不设独立财务,其财务会计事务由学院财务处设专户或专帐代为管理。

2、校企合作项目的财务会计工作,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

3、严禁非独立法人项目未经批准自设帐户;严禁项目资金“体外循环”;严禁非独立法人项目对外举债和提供担保。

第三十九条

严格项目实施过程的安全管理。项目责任人

就是该项目安全第一责任人。每个项目原则上均应订有相应的安全制度或安全措施;每次大型活动均须有安全应急预案。第四十条 项目部

为方便项目实施操作,对非独立法人的长期项目、周期项目和规模较大或影响重大的短期项目,经报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书面批准,可以成立项目部。项目部的名称视项目具体情况而定;除合作合同另有约定外,项目部均须统一冠以学院院名。项目部属非独立法人,只能在学院按合同约定所授予的权限内,依法开展与项目相关的活动。项目部经学院批准可以依法刻制公章,公章由学院方合作主体建立制度严格管理。第四十一条

学院设立“校企合作扶持奖励基金”,对重点项目给予扶持,对校企合作中的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校企合作扶持奖励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校企合作收益中的学院分成。其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第十九条所列的优先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学院应合作对象要求可在费用减免、人才支持、技术支持、设备设施支持、员工子女报读本院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第四十三条

校企合作管理中心和校企合作干事应全程跟进合作项目的实施。第六章

合作项目监督

第四十四条

所有校企合作项目都必须在相应的监督下运行。

项目监督的目的,是保障合作项目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在《合作合同》及《项目责任书》框架内正常运作,防范有关风险,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第四十五条

项目监督的主体是校企合作领导小组。

合作项目监督逐步推行监督员(监督组)责任制。监督员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指定,一般由领导小组成员、校企合作管理中心成员、校企合作干事担任,特殊情况下也可聘用其他人员担任,但与被监督项目有直接利益关系者应当回避。

第四十六条

项目监督的核心,是《合作合同》或《项目责任书》的履行情况,其重点包括:

1、项目前期工作的履约情况,如项目实施方案的制订、相关法律手续的办理、前期资金的到位等;

2、授权执行情况;

3、尽责情况;

4、项目计划进度的实现情况;

5、建成项目的运作情况;

6、现金流情况;

7、风险苗头或隐患。

第四十七条

项目监督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实地调研检查;

2、沟通会;

3、周期(月、季度)报告;

4、专项质询;

5、其它合适的方式。第四十八条

监督员(组)应对项目监督中发现的重要问题书面提出整改意见及时送达有关方面,然后跟进相关信息的反馈和整改的落实。

第四十九条

项目监督不应超越《合作合同》或《项目责任书》规定的范围,不得干预和妨碍项目的正常运作。监督员不得借监督之名牟取私利。第七章

合作项目的终结或中止

第五十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合作项目宣告终结:

1、《合作合同》期满且无续约;

2、项目无法继续实施,合作各方达成终止合作协议;

3、合同一方严重违约,非责任方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终止合同履行。

第五十一条

项目终结,监督员(组)须敦促学院方合作主体做好以下善后工作:

1、监督项目扫尾、结项,必要时组织项目验收;

2、组织项目清算;

3、追收应收款项;

4、保证项目的档案、文件、资料、图纸、公章及账册完整移交和妥善保管;

5、处理项目其它遗留事项;

6、做好项目的后评估和总结;

第五十二条 善后工作完成后,学院发文撤销该项目部。

第五十三条

合作项目实施期间,因客观条件制约,项目暂时中断实施,或因合作各方主观需求发生变化,一致决定暂停项目推进,合作项目可以中止。

第五十四条

项目一旦中止,监督员(组)须敦促学院方合作主体及时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有关方面确认和维护项目的阶段成果;

2、组织有关各方封存并妥善保管项目档案、资料、账册、公章和必要证据;

3、与合作对象签署项目中止的补充协议;

4、安排并跟进落实项目中止期间的有关工作。第五十五条 项目重启时,学院方合作主体应事前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书面报告。第五十六条 项目重启,校企合作管理中心、校企合作干事要及时继续跟进。第八章

合作收益

第五十七条

合作收益的界定。本办法所称合作收益,是指:

1、第二条第(一)、第(二)款中学院方分得的利润或项目终结清算时分得的净资产;

2、第二条第(五)款中项目总收入扣除项目直接成本费用后的盈余;

3、第二条第(六)款中学院方分得的项目盈余。

本条第1、第3款的核算办法,通过《合作合同》约定;第2款中项目直接成本费用的具体范围,由学院财务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项目具体情况予以明确。其中涉及校内资源的使用收费,执行学院现行的相关规定。第二条第(三)、第(四)款的收入,不应列作项目收益。第五十八条

合作收益的核定。

1、向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提交结(决)算报告。独立法人项目由学院方合作主体负责提交,非独立法人项目由学院财务处负责提交;提交时限:短期项目在项目终结后10天内,周期项目在当期运作结束后10天内,长期项目在会计终了后1个月内。

2、结(决)算报告审核。独立法人项目的结(决)算报告由学院财务处审核,非独立法人项目的结(决)算报告由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核。

3、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批准结(决)算报告,认定合作收益。第五十九条 合作收益的分配。

1、学院出资类项目的分配比例:学院投资收回前,学院70%,合作系20%,校企合作领导小组5%,校企合作管理中心5%;学院投资收回后,学院30%,合作系60%,校企合作领导小组5%,校企合作管理中心5%。

2、非学院出资类项目的分配比例:学院20%,合作系70%,校企合作领导小组5%,校企合作管理中心5%。

3、对贡献突出的项目,经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批准,可以在上述分配前,从合作收益中提取5%至10%的比例,专门奖励对该项目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余额再按上述比例进行分配。

4、小规模或成本费用难以界定的短期项目或周期项目,经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批准,也可参照上述原则,实行“收入分成”或“管理费包干”等分配办法,具体在《项目责任书》中规定。

5、长期项目的合作收益一般每学期分配一次。每次由校企合作管理中心根据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批准的结(决)算报告和上述比例,草拟分配方案,在学院OA上公示一周,如无异议,从公示后且供分配款项如数进入学院账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由学院财务处执行。若分配款项分期到账,则按到账比例分期执行。

6、短期项目和周期项目实行即期分配。校企合作管理中心根据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批准的结算报告和上述比例,草拟分配方案,在供分配款项如数进入学院账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由学院财务处执行。

7、上述分配均为税后分配,应纳税费概由学院财务处代扣代缴。第六十条 合作收益的使用。

合作收益属专项资金,其使用范围如下:

学院所得,50%用于补充学院“校企合作扶持奖励基金”,50%用于学院发展; 各系所得,30%用于专业建设,70%用于支付各种补贴和奖金;

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所得,30%用于小组的活动经费,70%用于支付各种补贴和奖金。校企合作管理中心所得,30%用于开展校企合作的活动经费,70%用于支付各种补贴和奖金。第六十一条

合作收益的管理和监督。

学院内合作收益的各部分所得,均由学院财务处根据学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分设专帐代为管理,并对其使用实行监督。第九章

考核与奖惩

第六十二条

学院每学进行一次校企合作的专项考核。

第六十三条

校企合作考核的主体是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考核对象为各系和相关部门。第六十四条

校企合作考核一般在每年10月份进行。第六十五条

校企合作考核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方法。每学考核的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计算依据、计算方法、参照标准值、调节系数以及考核办法,均可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学院的总体需要作适当调整。

第六十六条

校企合作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十七条

学院根据考核结果,评出校企合作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并给予相应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

第六十八条

学院每学校企合作的考核奖励方案,由校企合作管理中心草拟,经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第六十九条

除学的例行考核外,学院视需要另可进行合作项目个案考核或校企合作的其它专题考核。

第七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者,学院将视情节处以批评、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触犯刑律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第十章

附则

第七十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学院方与国(境)内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学院方与国(境)内外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社会组织、自然人的合作,以及各系向校外开展的创收服务,可参照执行。

第七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收益管理办法(暂行)》同时废止。

第七十三条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一 篇5

甲方:新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法定代表人: 住所: 乙方:

法定代表人:

住所:

为加强校企联合、工学结合,促进人力资源优势互补,拓展学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为企业输送及储备人才,甲、乙方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本着“平等协作、互利互惠、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内容

以订单培养方式和工学结合模式为主,甲、乙在以下几个领域展开全方位校企合作:

1、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发设臵新专业;

2、在乙方设立实习实训基地;

3、在甲方设乙方人才培养基地和人才库;

4、乙方根据毕业生所学专业为甲方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5、企业向学校提供开设专业实操室;

6、企业向学校选派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甲方共同制定并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7、根据生产需求,共同开发新技术、新项目,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

通过合作,形成以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实现工厂化教学的合作新模式,教育方向、学有所用。

二、合作范围

1、甲方同意乙方在取得甲方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以甲方的名义根据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面向社会招收员工,甲方可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际情况安排乙方所招员工入学,甲、乙双方共同培养。员工 的学习课堂、实践场地设在企业,使学生在基础理论、操作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达到乙方用人的要求和标准,毕业后成绩合格由甲方颁发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由乙方直接安臵就业,实现就业零距离。

2、甲方在乙方企业挂“新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名称牌匾;乙方在甲方挂乙方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牌匾。

3、甲方同意在甲方网站、校办报刊杂志、签约媒体等主流媒体上发布校企合作的信息,并通过其他相关渠道扩大乙方知名度和影响力。乙方也同意甲方在乙方企业网站、自办报刊、杂志签约新闻媒体的企业及企业CI图册发布校企合作的相关信息,为甲方提供广告宣传支持,并通过其他相关渠道扩大学校招生渠道、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4、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注册学籍后乙方企业必须与学生签订实习就业协议。

5、甲方同意按乙方所招员工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的要求和职业资格准入相关条件,制定可实施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按需施教,量体裁衣为乙方培养所需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6、甲方同意为双方共同培养的学生(员工)毕业后进行继续教育和重点员工深造提供有偿教育服务,以及甲方应乙方要求向乙方有偿提供企业人力资源测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策划、企业发展优势及风险预测、市场营销方面各层次的研讨和培训、对企业中层干部及员工进行忠诚度、执行力、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文化打造等方面的培训和轮训提供有偿服务。

7、甲方为乙方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长短期培训及继续教育、重点员工的学习深造提供平台。乙方接受甲方为企业提供企业人力资源测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策划、企业发展优势及风险预测、市场营销方面各层次的研讨和培训。对乙方企业中层干部及员工进行培训和轮训。

8、乙方须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甲方学生的实习内容,组织及指导实习、实训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提供实习、实训设备、场地和原材料(办公场所、设备)及劳动工具,劳保用品等供学生实习、实训操作使用。实习实训时间、内容、人数等计划由甲方提前半年书面形式报乙方确认并安排实施。

9、甲方学生在乙方企业实习、实训,乙方须委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际指导,并与甲方老师组成考评小组对实习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和考核。

10、实习学生在使用机器设备时,乙方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操作指导和监督。

11、甲方学生到乙方企业实习、实训,乙方须为学生提供食宿补助及学校的管理费用,根据劳动强度和技术含量为学生提供劳动补偿(按实习工标准付劳动报酬),双方另行协商确定补偿标准。

12、乙方须对甲方毕业后符合乙方培养目标和用人条件的合格毕业生优先录用,并按《劳动法》的规定办理相关就业手续。

三、双方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根据乙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和开展技术协作。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乙方实际工作的需求。

2、与乙方合作,按合同开发与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设臵、承担教学任务和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可把课堂设在车间。

3、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初步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半年与乙方联系,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加强甲方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乙方的保密制度及其他有关规章制度。

4、委派教师与乙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或承担生产、项目研发任务,及时掌握新工艺、新动态,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优化。

5、为乙方培训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转岗工人提供有偿教育服务。

6、为乙方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考试、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提供有偿培圳与方便。

7、优先录取乙方符合录取条件的子弟入学。

8、企业向学校捐赠教学设备和资金后,根据国家政策协助企业办理享受国家相关减免手续。

9、甲方在招生时,进行简章制作、广告宣传、网站宣传工作时要宣传合作企业。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和社会影响,根据需要与甲方进行项目合作研究开发。

2、配合甲方进行专业开发前的市场需求调查、科学合理的设臵专业。

3、推选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甲方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为甲方学生实习、教学见习参观提供便利。

5、按照甲方教学计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习内容、委派专人指导实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并对实习提出考核意见。

6、配合甲方进行教学质量考核和毕业生资格审定。

7、乙方安排甲方学生实习、实训,需安全且劳动保护健全的岗位,发生工伤由乙方负责承担相关费用和责任。

8、为甲方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提供方便。

9、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选送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能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甲方兼职教师,并为甲方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帮助、配合。

10、向甲方提供甲方为乙方企业单独招收的订单班、冠名班的招生、培养的费用、招生宣传费或捐赠教学设备。

11、乙方为甲方提供委托培养方案。

12、乙方可与甲方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工厂,办厂中校或校中厂。

四、合作时间

合作时间为 年,自 年 月起至 年 月止,甲方每年为乙方定向、订单培养化工专业、其它技术类和管理类人员若干名,如有需要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合作中,双方可签订专项协议,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和项目。

五、其它

1、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合作协议一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另行协商增补条款。

2、如一方单方面违约或有损害对方利益或形象的行为,另一方有权终止协议,守约方可依法追究违约方的法律责任。

3、附项:

(1)甲、乙双方的资质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资料复印件;(2)甲、乙双方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

(3)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往来的票据、凭证、签证、补充协议等相关材料;

甲方(签章):新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乙方(签章):

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协议签订日期:二0一四年 月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篇6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专科层次的普通高校,隶属于江苏省交通厅。设有航海系、轮机工程系、船舶工程系、管理系、汽车与港口机械系、机电系、信息技术系、外语系、艺术系等9个系19个专业和专业方向,开设了10个双专科专业。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以高中后三年制和高中后四年制双专科为主。成人高等教育有函授和夜大两种形式,开办有海洋船舶驾驶、海洋船舶轮机管理、国际运输管理等多个专业。学院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按照ISo9000:1994标准模式建有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

学院现有3处校区:新建路

校区、天星湖校区和越江路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教职员工4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27人,高、中级职务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占有较大的比例。学院受交通部委托承担着《交通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的出版任务。《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教学基础设施完备,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建有操船模拟中心、轮机模拟中心、多媒体语音教学中心、工业自动化控制中心、汽车维修中心、数控加工中心等29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研制开发了多种教学模拟器,部分设备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或达到国际水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获得多项技能证书,航海专业毕业生具有的职业证书和技能证书符合国际公约的要求,为国际海事组织所认可。毕业生专业知识扎实,动手

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院具有一流的职业培训条件。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南通培训基地”、“中国海事服务中心南通培训基地”、“江苏省海员培训中心”及“南通华新技术培训中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批准,航海专业具有熟悉和基本安全、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高级消防、船上医护、精通急救、雷达观测与雷达模拟器、自动雷达标绘、GmDSS通用操作员、精通船电业务、高速船船员、大型操船模拟器、船舶保安员等12个项目的专项培训和特殊培训资格,并能举办甲类三副、三管轮与乙、丙类船长、轮机长、大副、大管轮适任证书考前培训,以及海员劳务外派岗前培训、英语强化培训和计算机在船舶中的应用等适用性、综合性的船员素质培训。非航海专业学生在校时可以参加英语考级培训、cAD培训、海关报关员培训、汽车驾驶员培训

以及汽车维修工、维修电工、钳工等中级职业技能培训。现已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培训体系。

学院现为亚太海事教育与培训协会会员,在国内高等职业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是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后勤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工程机械学科委员会主任单位、江苏省高校教学管理研究会教学研究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学校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院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被评为南通市文明单位、市花园式单位、省交通系统文明单位、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省德育先进学校、省文明校园、省安全文明校园、全国“军民共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在新的征途中,全院师生正豪情满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努力造就思想品德好、业务知识新、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多科性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奋斗。高校基本信息学校名称: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代码:12703 所在省市:江苏 学校地址:天星湖校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通盛大道185号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一 篇7

一、校企合作的可行性

1.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

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类型之一。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其中职业院校缺乏与企业的有效合作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行职业教育中, 专业技能课较少, 理论多而实践少, 教学脱离了实际, 重理论而轻动手操作, 而且很多职业院校也没有实习基地, 有些有实习基地也并不完善, 这样使得职校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得不到充分的培养、提高。基于此, 校企合作的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直得到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2. 校企合作是酒店行业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

酒店行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直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被视为一枝独秀。近几年, 我国酒店业迅猛发展, 并呈现出高速增长、繁荣兴旺的态势。但在这种大好形势下, 各大酒店的人才资源部门却表示人才难求、流失严重, 并纷纷到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来抢学生, 使得管理专业学生极为抢手。为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及时胜任酒店工作并投身于酒店事业, 这些酒店企业主动与院校联系, 提出一些对学生、院校等有益的建议, 涉及到招生、教学、实践等各个方面。

3. 校企合作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较好手段, 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有将近一半的实践学时, 这些实践课一般在学校的实训室中即可满足需求, 但是, 这些模拟的实训课毕竟与真正的工作环境有所差别, 学生无法接触真正真实的酒店工作环境, 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目标自然也就无法完成,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 学生不能有真正的工作体验与正确的心态。因此, 带领学生在酒店企业中进行部分实践课程的实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在真实环境中的实习, 可以使学生得到真实的工作体验, 激发学生的岗位意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学生能提前进入工作状态, 与就业岗位无缝衔接。而且这些专业的实践实习, 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职业素质, 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这些也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欢迎。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的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在开设初期, 该专业教学、实习、就业都存在较大的困难。教学与实践脱节, 很难适应岗位需求。2011年我校针对该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思考探索, 开始与TM集团, HY集团等相关企业合作,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模式主要如下。

1. 订单培养。

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下, 2011年、2012年分别成立TM和HY订单班。此种教学模式下由合作企业提供助学金帮助订单班学生完成学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招生, 制定教学计划, 实施教学过程, 校企共同评价人才等。订单培养作为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形式, 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内容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问题, 使所教内容与企业需求同步, 调动了企业办学的积极性, 发挥了企业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

2. 企业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专业开始时间较短, 校内实训条件不完善, 不利于学生的培养。针对这个问题, 学院与TM集团达成共建协议:学院提供实训地点, 企业提供实训设备, 成立酒店专业的实训室。包含餐饮摆台实训室, 客房服务实训室, 茶艺实训室。这些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实训室不仅解决了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也有利于扩大合作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我国已广泛展开, 为适应这一合作教育模式, 适应企业需求, 迫切需要重新开发相关校本教材。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在酒店专业的校企合作基础上, 提出了合作开发教材的建议, 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与TM集团、HY集团已经制定了19门教材的开发计划, 现已开发《HY企业文化》教材, 已经投入教学中, 反映良好。校企合作教材的使用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 认同实习企业文化, 也减轻了相关企业员工工作时的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难度。

4.1+0.5+1+0.5的“旺进淡出”的实践教学模式。

TM集团主要的经营业务为温泉疗养服务, 该行业的旺季为秋冬季。在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 为应适温泉市场的需求, 我校调整教学计划, 实行1+0.5+1+0.5的教学模式。第一、二学期学生在校学习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及部分专业知识。第三学期学生在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实践学习, 包括企业内进行培训、就业上岗前的职业专项能力实习。第四、五学期针对学生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开展相应的专业课程教学, 如酒店餐饮管理实训, 形体训练等。第六学期学生再到企业进行轮岗实习,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弥补不足。在整个实践教学考核中, 学校和酒店按照各自的职责, 本着发挥各自优势特长来指导学生完成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工作。

5. 师资培训合作。

在我校部分酒店专业的教师, 存在理论知识丰富, 但缺乏实践的问题。我校与合作企业达成了教师培训协议, 每年选拔一位专业教师进入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工作实践, 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切实感受书本知识与酒店实际要求的差距, 了解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 分析学生在专业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欠缺, 为学生积累宝贵经验。这样的校企合作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技能, 使得教师的教学更符合行业要求, 也为学生将来走向企业提前进行了培训。

三、校企合作的模式思考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专业校企合作项目整体上比较顺利, 但在合作办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在实习期间, 学生对酒店实习准备不足, 不少学生抱着“旅游”的心态来到酒店, 这样的思想状态必导致学生的流失, 实习效果差。对于以上问题, 学院在总结合作办学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

1. 选择优秀的订单班班主任。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 落实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计划的执行者, 是各方面关系的协调者。所以班主任在培养自己班独特的学风和班风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学生。教育的“师范性”、教师的敬业精神, 都会通过教师的举手投足表现出来。优秀的班主任不仅在学识、专业知识上征服学生,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也能渗透德育教育, 使学生将科学、道德、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以往的实习经历也证明有着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的班级实习实践效果好, 学生流失率也极低。

2. 要做好思想动员和前期教育。

要让学生意识到实习的目标、意义, 增强实习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教师在实习前要就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醒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使学生遵守纪律, 保证实习活动按计划、按秩序进行。让学生摆正心态, 不能急于求成, 要按部就班, 逐步提高自己的技能, 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观念, 尽快融入到酒店的工作环境中, 并快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 酒店在实习学生薪酬方面要建立富有弹性的鼓励机制。

实习生由于刚出校门, 社会经验相对匮乏, 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往往比较模糊, 对薪酬待遇要求并不高。但是, 他们在工作中付出的辛劳并不比正式员工少。同样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时, 工作激情必然受到影响。因此, 酒店在薪酬待遇政策方面要注意树立科学的导向, 让那些工作有能力、顾客公认度高的实习生得到相应的回报, 同时, 企业要从实践中发现一批业务能力强、工作有干劲的员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准备在以后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要:职业教育中的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酒店一线和基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在传统教育模式中, 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脱节。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需改变办学思路,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宜春职业技术学院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办学, 主要合作形式有:订单班模式、校内实训室建设、校本教材开发、1+0.5+1+0.5实践教学、师资培训等。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出现了实践教学中学生流失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从班级招生、班级管理、思想教育、实习期待遇等入手, 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酒店专业,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宋佳佳, 《浅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5

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典型案例一 篇8

目前, 我国各高职院校应用比较广泛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 即订单式、“2+1式”和“学工交替”模式。但这三种模式都存在一定局限性, 校企合作也都基于浅层次的方面, 并不能满足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基于学院骨干院校建设的良好契机, 依托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 结合其他职教集团相关经验, 逐步探索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情况简介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成立于2002年5月, 现设有酒店管理、导游、旅游管理和涉外旅游四个专业, 其中酒店管理专业为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河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国家骨干院校申报重点建设专业。

多年来, 旅游系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在骨干院校建设前各专业就已经成立了由校内专业教师和秦皇岛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研讨会, 共同研讨、制订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指导学生毕业顶岗实习, 参加课程建设与改革, 共同搭建实践交流平台, 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2011年, 由秦皇岛市政府牵头、秦皇岛市教育局负责组织旅游行业、企业和学院相关人员, 调研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现状, 为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探索职教集团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奠定了基础。

但在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前, 旅游系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有待完善, 合作不够密切。虽然在顶岗实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校企在教学、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还有待加强, 校企合作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二、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简介

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2012年5月, 是在秦皇岛市实施“旅游立市”的背景下, 经秦皇岛市政府批准, 由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主导, 政府有关部门、旅游教育机构、旅游产业、行业协会等单位联合组建, 涵盖市境内所有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旅游景区 (点) 、宾馆饭店、旅行社及相关旅游机构的具有教育、科研、产业信息交流、人才培养与交流、实习实训等功能的职教集团。

集团实行理事会责任制, 设立理事会和秘书处 (设立在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 下设教学工作委员会、培训工作委员会、创业就业工作委员会。理事会是集团最高决策机构, 根据需要设理事长一名 (由市级领导担任) 、副理事长若干名 (由政府有关部门、主要旅游教育机构及当地主要旅游企业负责人担任) 、理事若干名 (涵盖全市所有政府有关部门、旅游教育机构、旅游企业) , 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 (由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担任) 、副秘书长若干名 (由秦皇岛市政府有关部门成员及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主任担任) 。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

依托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秦皇岛旅游职教集团,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在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制度结构框架下, 分别建立了旅游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 优化人员结构,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 形成了主体多元、利益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得以创新。

(一) 成立多方合作的旅游系校企合作委员会

首先, 旅游系在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指导下, 依托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 成立了旅游系校企合作委员会, 深化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改革, 形成多方合作、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旅游系校企合作委员会由集团成员单位秦皇岛市旅游局、旅游协会、各相关旅游企业业务骨干和旅游系各专业带头人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 指导旅游系开展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及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等工作。

合作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 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四个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主任由旅游行业企业具有影响力的专家担任, 副主任由旅游系主任担任。

(二) 组建利益共享的各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

各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成员主要由集团内企业专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校外实训基地中基层管理骨干、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组成。

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 共同研究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委员会成员安排落实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和顶岗实习, 安排兼职教师的选聘、教育培训及考核与管理, 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与考核, 指导与开展企业员工培训, 为专业对接产业搭建桥梁。

(三)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

接纳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成员建议, 结合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及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的指导意见, 旅游系还进一步完善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制度, 使校企合作过程规范化, 促进校企合作顺利有序进行。

1. 制定《旅游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工作办法》、《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工作办法》, 明确委员会的职责、工作制度及委员的权利和义务。

2. 制定《旅游系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实施办法》、《专业共建实习基地实施办法》, 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实习实训基地, 完善运行机制。

3. 制定旅游系兼职教师选聘、考评制度。

4. 签订校企合作就业协议, 保证合作企业优先接受和安置毕业生, 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实现校企合作成果共享。

5. 制定激励与考核制度, 鼓励教师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下酒店挂职锻炼, 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6. 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训规程》、《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办法》等, 形成适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四) 谋划运作校企合作项目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同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成员及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开展项目合作。

1. 建立教师与注册经理人双元角色组织制度。

为发挥学院和企业分别在理论与经验方面的优势, 校企共同建立学院及企业管理人员“双元制”制度, 即企业安排专业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 根据个人能力表现可以转为公司注册项目经理或咨询经理, 开展企业经营管理和咨询服务工作。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可根据学院教学安排, 举办讲座或承担相关课程, 经过学院培训、考核, 符合条件的可由学院聘为专业指导教师。本制度的建立为专业教师提供了真实的职场环境, 能够培养教师的企业管理实践能力, 也更能够充分利用企业人才条件, 拓宽学生学习渠道, 最终为学生提供最贴近企业实际的教学内容及方式。

2. 合作开发教材与实践课程。

专业教师参与其企业运作的同时, 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发相关教材和实践课程, 目前已经与企业共同编写了《饭店管理导论》、《酒店英语》、《餐饮部运行与管理》、《前厅客房运行与管理》等多本校企合作教材;编写《酒店管理标准》并与企业共同开发了顶岗实训课程, 使教学目标同行业企业标准相对接, 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对接。

3. 建立“学生管理岗位”见习制度。

基于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企业及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的相关资源, 系部酒店管理专业充分将其利用, 率先开展由酒店专业人员指导的学生管理见习活动。在集团理事酒店中, 选派部分学生进行酒店领班、部门主管岗位的见习, 尝试解决学生顶岗实习只能做一线服务员的现状, 实现学生在注册经理人的指导下进行批量基层管理岗位见习活动, 并逐步制度化。

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化, 旅游系真正实现了与企业之间“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 形成了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四、尚需解决的问题

(一) 政府在集团构建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转换

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是以秦皇岛市人民政府为主导的, 集团理事会的决策机构成员也大部分由政府相关部门人员担任。在集团成立之初, 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体现明显, 通过传统的行政力量完成了集团理事成员的加盟。但当集团运行平稳后, 政府主导的运行方式却降低了集团工作及合作项目的效率。

此时, 政府应从集团建立伊始的引导者逐渐转变为集团发展过程中的良好外部环境缔造者。为集团运行提供相应扶持与帮助, 并负责监管集团正常工作以及资金使用。

(二) 集团理事成员间联系较为松散

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是非营利性合作组织, 集团理事成员之间在合作前没有利益关系, 因而在集团成立后, 成员间的联系仍较为松散。虽然学院作为集团秘书处利用职教集团的资源, 通过建立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及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 同部分理事成员之间逐步建立起了利益共享的校企合作方式, 但整个集团内部各理事成员之间还没有形成紧密的合作, 这就大大影响了集团作用的发挥, 也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 通过以旅游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深化了“入校入行、岗位课堂、三证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健全了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企业人才开辟了更宽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海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 2011.

上一篇:高中数学苏教版教案下一篇:日语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