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管理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境保护管理(通用8篇)

环境保护管理 篇1

1.环境保护管理制度……………………………………1 2.施工现场防噪声污染管理制度

……………………2 3.施工现场防水污染管理制度…………………………3 4.施工现场防大气污染管理制度

……………………4 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管理制度………………………5 6.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管理制度…………………………8 7.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 …………………………10 8.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管理制度 ……………………12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项目部环境保护机构和自我保护体系, 项目部每月组织自检两次,并对检查结果做记录。

二、施工现场周边必须设封闭的围挡,土堆、料堆进行遮盖。对施工现场道路进行硬化,在施工现场出口设洗车台,指定专人清扫工地路面。

三、对进出施工现场车辆进行冲洗,确保车辆不带土驶出工地。

四、建筑垃圾严禁凌空抛洒,及时清理,装封闭式容器外运,施工现场内设封闭式垃圾桶(站)。

五、施工现场污水进行合理排放,食堂设隔油池。

六、施工现场搅拌机设除尘装置及沉淀池,水沉淀外排。

七、强噪声机械设备严格管理,应有降噪措施,并进行封闭和围挡。

八、在施工现场不得高声叫喊,不得无故摔打模板,乱吹哨,防止人为噪声扰民。

九、按北京市规定的时间组织施工,需夜间连续施工时,提前向有关部门申报,批准后方可进行。

十、施工现场办公、生活区卫生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干净整洁,工作人员着装整洁,佩戴统一胸卡。

施工现场防噪声污染管理制度

一、人为噪声的控制管理: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二、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管理: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 22 时,早晨作业不早于 6 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学生高考期间夜间严禁进行施工作业。

三、强噪声机械设备的降噪措施: 尽量选用降噪或备有消声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四、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采取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根据测量结果填写建筑施工现场噪声测量记录,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施工现场防水污染管理制度

一、施工现场临时食堂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 污水经下水管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 油,防止污染。

二、禁止将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 和环境。

三、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油料库,油库内严禁放 置其它物资,库房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储存、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 水体。

四、厕所的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施工现场防大气污染管理制度

一、施工现场防扬尘管理制度:

1、拆除旧建筑物时,配合洒水减少扬尘。

2、土方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撒飞扬减少扬尘。

3、回填土施工时,应配合洒水杜绝扬尘。

4、施工现场洒水降尘,配备专用洒水车,指定专人负 责,随时洒水降尘,视地面湿润情况,阴雨天少洒或不洒,晴天及时洒水,保持现场清洁。

5、楼层垃圾清理用专用编织袋装运,严禁随意抛撒造 成扬尘。各楼层作业面应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混凝土浇 注过程中,随时清理干净,尽量减少垃圾,清运时适量洒水 减少扬尘。

7、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设置,场区道路硬化,未硬化地面用密目安全网或多层板覆盖。

8、清理施工垃圾应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抛撒造成 扬尘,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9、散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尽量安排 在库内存放,如露天存放应采用严密苫盖,运输和卸运时防 止遗洒飞扬,以减少扬尘。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 1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 300 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7、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

8、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9、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10、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11、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结构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宜采用分段吊装、整体提升、滑移、顶升等安装方法,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

12、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混凝土、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13、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14、门窗采用密封性、保温隔热性能、隔音性能良好的型材和玻璃等材料。

15、根据建筑物的实际特点,优选屋面或外墙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和施工方式,例如保温板粘贴、保温板干挂、聚氨酯硬泡喷涂、保温浆料涂抹等,以保证保温隔热效果,并减少材料浪费。

16、加强保温隔热系统与围护结构的节点处理,尽量降低热桥效应。针对建筑物的不同部位保温隔热特点,选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及系统,以做到经济适用。

17、贴面类材料在施工前,应进行总体排版策划,减少非整块材的数量。

18、采用非木质的新材料或人造板材代替木质板材。

19、防水卷材、壁纸、油漆及各类涂料基层必须符合要求,避免 起皮、脱落。各类油漆及粘结剂应随用随开启,不用时及时封闭。

20、木制品及木装饰用料、玻璃等各类板材等宜在工厂采购或定制。

21、采用自粘类片材,减少现场液态粘结剂的使用量。

22、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3、优先选用制作、安装、拆除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24、模板应以节约自然资源为原则。

25、施工前应对模板工程的方案进行优化。

26、优化高层建筑的外脚手架方案,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方案。

27、推广采用外墙保温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术。

28、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管理制度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 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7、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8、对混凝土搅拌站点等用水集中的区域和工艺点进行专项计量考核。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

9、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

10、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11、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自来水。

12、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

13、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 30%。

14、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

1、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 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2、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 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3、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4、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5、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6、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7、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8、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9、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10、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11、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1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 20%。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管理制度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 90%。

3、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4、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5、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

6、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7、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8、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9、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

10、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11、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节能环保及绿色施工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管理 篇2

Villano是位于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Pastaza省热带雨林地区的一个重油油田, 发现于1950年, 从1999年开始生产。出于对当地环境和生态群落的考虑, 油田采用海上模式进行开发, 油田内不通公路, 所有运输都通过直升机来实现。钻井和生产设备仅限存放于V-A和V-B两个平台, 面积分别约为4 ha (1 ha=104 m2) 和2 ha。V-A平台存放了1部钻机、1部修井机, 还有钻井设备库、直升机起落场地、生活区、原油脱水设备, 以及通过直径12 in (1 in=25.4 mm) 长44 km管道将原油输到中央处理设备 (CPF) 的几台输油泵。地层水在V-A平台上处理后注入到2口回注井 (WDW) 中。V-B平台为一个远程井场, 只有数量有限的几台设备。

Villano油田主要采用水平井进行开发, 已完钻16口井, 包括13口生产井 (电潜泵井) 、2口回注井和1口目前已废弃的发现井 (V-1) 。在中央处理设备区额外有2口回注井。开采层位和注入层位均为白垩纪的Hollin组油层。

2007年7月, 11口井平均产水107 300 bbl/d (1 bbl/d=0.159 m3/d) , 当时回注井V-9作业修井, 使得1口高含水生产井V-11临时关井。预计在未来10年内产水量将增加3倍。

Villano油田Hollin组油层岩石和流体性质:

◇ 孔隙度:17.0%

◇ 渗透率:600~800 mD (1 mD=1.02×10-3 μm2)

◇ 原始含水饱和度:15.0%

◇ 原始地层压力:5 070 psi (1 psi=6.895 kPa)

◇ 目前地层压力:4 950 psi

Villano油田过量产水的问题已经十分严峻, 因为其地面设备已经超过设计生产能力。尽管从中央处理设备到V-A平台的发电和输电能力可以满足目前的需要, 但未来随着产液量不断增加, 需要安装功率更大的电潜泵, 将无法满足这部分新增的电力需求。

2 水管理

图1所示为对整个水系统进行地层水管理的综合工程方法, 图2所示为相应的水管理过程。目的是了解油藏中水流动机理, 识别采出井见水机理和产量约束, 检测地面设备的生产薄弱环节, 进行水处理或回注分析。然后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约束分析以确定出总体经济补救措施。在上述提议的方法中, 通过评价整个水系统、判别问题类型和薄弱环节, 选择有效的水系统管理解决方案。

2.1 油藏

具有活跃含水层或底水驱的油田, 水能够帮助向采出井方向驱替原油或抑制烃类产量。为此引入“好水”和“坏水”的概念是很有益处的。“好水”是指能够帮助采出足够的油来支付水处理费用的任何水, 而减少利润的采出水被认为是“坏水”。

2.2 采出井

综合水管理研究中采出井模块用于对造成采出井地层见水机理进行调查。当正确诊断出问题所在并确定出“坏水”, 就可以采取堵水措施。正确的诊断才能使控水措施有效。肤浅的诊断或者根本不进行诊断会导致措施效果差或者负面效果。

本文提出了水问题类型 (PT) 的划分方式 (图3) , 按照解决问题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排列。该分类主要适用于直井油井, 但近似的分类法可以用于水平井、产水气井或产气油井。

水问题类型是根据水流通道来确定的, 可以分为三大类:敞喷流道 (第1、2、5和6类问题) 、边水驱或天然含水层 (第4、8、9和10类问题) 、底水驱 (第3和7类问题) 。每种类别都有其典型的产水史, 有助于进行分析诊断。这里没有包括其他复杂类型的问题, 并且在1口井内可能存在不只一个问题。但这种分类为工程师对这些复杂类型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和寻求解决方案提供了有益的框架性指导。

2.2.1 第1类问题:油管/套管/封隔器漏失

该类问题如图3a所示。典型的解决方案包括挤入堵水剂或采用机械堵水。第1类问题的首选是堵水措施。

2.2.2 第2类问题:套管外流动

图3b所示情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固井质量不合格造成水流入套管外环空, 次要原因是在套外形成一个“洞”。第2类问题的首选是堵水措施。

2.2.3 第3类问题:油水界面 (OWC) 上升

图3c代表的为油水界面均匀上升的情况, 特点是流动区域大、流速低、垂向渗透率低 (一般小于1 mD) 。在垂直井中, 该类问题可以通过采用机械方式对油井底部进行报废来解决, 如进行桥堵或打水泥塞。在水平井中, 该问题没有近井筒解决方案, 一旦水油比过高, 则必须考虑侧钻。

2.2.4 第4类问题:无窜流的高渗层

图3d所示为上下有页岩 (或其他岩性) 连续隔层的高渗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水可能来自活跃的含水层或注入水。由于没有油藏窜流, 该类问题可以通过在注入井或生产井上采用堵水剂或机械堵水来解决。高渗透率可能是由层内所包含的微裂缝形成的。第4类问题的首选是堵水措施。

2.2.5 第5类问题:注入井和采出井之间的裂缝

存在天然裂缝或断层的水驱油层中, 如出现图3e所示情况, 则表明采出井很快就要见水。在注入井中注入可动凝胶是一种很有效且又不会对裂缝造成不利影响的堵水方法, 这些裂缝有助于增加油井产量。第5类问题的首选是堵水措施。

2.2.6 第6类问题:水层存在裂隙/裂缝

图3f所示为底水区域内通过天然裂缝或连通断层产出水的情况。如果人工裂缝向下 (或向上) 穿透水层, 则出现类似的问题。对于人工裂缝这类问题很容易判别, 并且比较容易解决。应用可动凝胶的方法十分有效, 但设计工程师将面临三个难题:①由于裂缝体积未知, 很难确定封堵体积;②措施也可能封堵产油裂缝, 因此必须采取选择性注入或注入后置液, 以维持近井筒区域的产能;③如果采用可动凝胶, 那么必须经过仔细配置以阻止措施后返排。

2.2.7 第7类问题:锥进和指进

图3g所示为垂直井的锥进问题。在水平井中, 这种情况被称作指进。解决方案之一就是注入一层凝胶。为了收到较好的效果, 所需注入半径至少为50 ft (1 ft=30.48 cm) 。即便如此, 也只是减少了产水量而不是完全封堵, 很难经济有效地确定注入凝胶的量。注入流体的一个替代方案是在油层顶部附近钻1口多分支井, 以增加油水界面和回落水位之间的距离。两种方法都可以降低锥进影响。

2.2.8 第8类问题:横向波及程度差

来自含水层或注入水的边水流过波及程度差层的情况如图3h所示。这种情况可能是由横向渗透率非均质性或各向异性或者是由不利的流度比造成的, 在流道砂体中该类问题尤为严重。需将注入水改道, 使其远离波及过的孔隙体积。需要大量或连续注入黏性流体, 除了在原油价格很高的情况下, 这两种做法通常都不具有经济适用性。在该种情况下, 钻加密井能够提高采收率。利用钻多分支井获得未波及区域内的原油比从地面钻加密井更为经济有效。流线模拟有助于通过优化现存井的产量来扩大波及面积。

2.2.9 第9类问题:重力分离层

图3i所示为一垂向渗透性好的厚层。来自含水层的水或注入水由于重力分离作用只驱扫油层的底部。在重力分离作用起主导作用之前, 在注入井采取的任何封堵底部射孔孔眼的措施对于驱替更多原油起的作用都十分有限。与上述锥进的情况一样, 采出井有局部锥进的情况, 凝胶处理不可能收到持续效果。钻多分支井对于获得未波及区域内的原油很有效。泡沫状黏性流体也可以提高垂向波及效率, 应该考虑水气交替工艺。

2.2.10 第10类问题:有窜流的高渗透层

除了没有隔层以外, 图3j所示高渗透率层的情况与图3d类似。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受到远离井筒的窜流的影响, 在井筒附近采取任何改变产液剖面或注入剖面的尝试, 其效果都是暂时的。如果高渗透层的厚度比油层的厚度小很多, 而且高渗透层的渗透率比油层的渗透率高很多, 在高渗透层注入深穿透凝胶可能比较经济。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 在采取任何措施之前也都需要仔细筛选工艺。可能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密井距或钻分支井。

2.3 设备

综合地层水管理中的设备部分用来识别流体处理装置的薄弱环节, 通常集中于水处理容器、泵及其他设备。当时为了获得预期的产液剖面, Villano油田曾在2003年进行过一次重大的设备升级。为了满足未来生产的需要, 还将需要进行一次处理设备升级。根据既定的产量目标, 制定了中短期和长期两个系统性解决方案, 设计时考虑的所有设备升级不仅适用于中短期方案, 而且也是长期方案中的一部分。

2.3.1 注水

注入井和油藏之间的关系可以按照与采出井中出现的10类问题相类似的方法进行划分。但在注水井中没有与第3类问题 (油水界面上升) 和第7类问题 (锥进) 对应的情况。注入井还存在其他几方面问题。

2.3.2 注入能力下降

注入井中的污染憋压通常比采出井更为严重, 这取决于注入水的水质。水中可能包括堵塞物, 如油、固体和/或细菌, 水也可能与地层不配伍造成黏土膨胀或黏土运移, 或者与地层水的组分不配伍导致结垢。注入能力下降有以下三种解决方案:

◇ 在地面进行水处理使污染最小化;

◇ 已经存在污染情况下, 定期采取注入井增注或补孔措施;

◇ 超破裂压力注水。

2.3.3 地层酸化

注入水带入地层中的硫酸盐还原菌会产生H2S, 间歇向地层中注入杀菌剂可以避免这种情况。

2.3.4 超破裂压力注入

超破裂压力注入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使不是这种情况, 因为破裂压力低于预期值、缺乏注入压力控制 (尤其是由于污染造成憋压) 、地面冷水注入使得油层温度降低进而造成破裂压力降低等原因, 也经常造成注入井超破裂压力注入。

Villano油田回注井主要采用两种注入方式, 这两种方式注入能力差别显著:基质流动注入和敞开裂缝注入。注入井可以在两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然而, 两种模式之间切换是一个复杂现象。因为即使在很高的注入速度下, 在达到很高的极限速度之前, 在敞开裂缝模式下生产的注入井也很容易堵塞。在油田中已经观测到这种现象。

在Villano油田, 通过确保注入井在敞开裂缝模式下注入, 能够获得最大注入能力。这种模式可能偶尔需要高速/高压注入, 尤其在关井或低速注入之后。敞开裂缝注入通常能够在注水泵的正常压力范围内启动。如果必要的话, 这种模式可以通过临时采用与井口相连的橇装注水泵在较高注入压力下实现。一种很好的做法是向现场人员提供井的性能曲线, 要求他们定期将井的动态与曲线进行对比。任何正在生产的井如果处在曲线的基线以上, 则应该考虑采取措施, 例如进行短期的高速/高压注水。

2.4 Villano油田系统评价

谈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环境保护 档案管理 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80-01

环境保护档案是国家环保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环保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的今天,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而对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的工作也不能忽视。要对环境档案的工作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制定出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实现环保档案管理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和标准化,提高环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其更好的为环保事业服务。

1 环境保护档案内容概述

1.1 人员技术档案

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环保人员、基础设施、自然条件等都是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众多的因素中,人员因素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环保工作的相关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人员技术档案就是对环境保护工作相关人员的资格能力、专业技能、表彰情况等进行记录,并要妥善保管。

1.2 环境影响科研报告档案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合同、委托书、会议内容、最终稿件、报告书、数据资料等都属于环境影响科研报告档案的范畴。

1.3 环境保护设备仪器档案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用到一些设备仪器,这些设备的运转情况都会对环境监测的结果产生影响。对于设备仪器的相关的信息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设备的购买时间、运转情况和报废处理等情节要进行记录保管。

1.4 环境影响专业的电子档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保护的档案管理业逐步呈现了电子信息化的趋势。这种电子档案是在原有的纸制档案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严格按照《档案著录规则》进行著录,保证电子档案和纸制的档案内容一致[1]。

2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中出现的明显问题

2.1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

就目前的环境保护档案的管理工作情况来看,很多档案管理人员都没有把管理工作做到位,其中主要的表现就是没有对管理制定出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就导致档案的管理人员在对档案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中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往往对一些文件材料不完整和破损的现象进行了忽略。没有形成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档案管系统,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2.2 环境保护档案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在环境档案的管理中对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率较低,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开发书面也不足,使得环境保护档案对国家的环保事业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国家的经济建设进行服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虽然已经编写出了相关的科研资料,但研究的层面的还不够深入,还不能提供出全方位和具有说服力的资料,另外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面不够全面,也没有实现环境保护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这些都阻碍了档案管理的发展。

2.3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不够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并没完全带动环境保护档案信息的现代化管理,部分单位还使用传统的方法对环境保护档案进行管理,因为很多档案的管理人工操作管理,每天都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抄写,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和任务量,劳动强度很大,而且工作的效率低下,因为疲劳工作也很难保证工作的质量。

2.4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不强

因为档案管理工作系统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拥有较高的素质,然而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中,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特别是在较为基础的环保部门中,“三多一少”的现象普遍存在,也就是在档案管理人员中,不是档案管理专业的人员较多、没有参加过环保专业培训的人员较多、身兼多种职务的档案管理人员较多[2]。除此之外,一些档案管理水平相对来说较高的老员工相继退休后,刚刚上任的新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一定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3 提高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3.1 提高对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在档案的管理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非常重要,特别是管理的领导,一定要对该项工作有充足的重视,领导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为管理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另外要转变档案管理人员的传统的管理理念,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改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并要带领档案管理人员到档案管理工作做的好的单位进行观摩学习,领导要带头学习档案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自上而下的提高对环境保护档案的管理工作的认识。

3.2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档案的管理及相关制度

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只有实现标准化和专业化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要建立起适合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是必然的要求。要把《中国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规范》作为制度制定的依据,结合当前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情况[3],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有制度可遵循,有标准可参考,并要确保制度能够真正实施落地。促进档案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

3.3 完善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中也需要更多的电子档案,因此要加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对于档案管理中所需的硬件设施要加大经费的投入,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另外要建立起安全的档案管理网络系统,购买性能优越、物美价廉的电子软件,不仅能够节省资金,还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要在计算机中对档案的目录进行编辑,另外,也要建立对档案的借阅和管理系统,系统中的查找、记录和注销等功能,是得对档案的查询和借阅更加方便,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的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能够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3.4 加大对环境保护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

档案管理人员每天都要与众多的档案进行接触,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特别是在现代化管理工作的今天,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要定期的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培训,使其对原有的技能进行巩固,对环保科技和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同时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还要不断对其进行管理技术的升级和创新,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操作和使用,以此来提高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4 结语

环境保护是不变的主题,当今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而环境保护档案的管理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提高其的管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环境保护档案管理的研究,提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制度出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不断加大对档案资源的挖掘,发挥出档案的最大功能优势,实现环境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标准化,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品才.环保档案特点及其对环保档案管理的影响分析[J].机电兵船档案,2011(2).

[2]张怡芳.环境保护档案的管理与利用[J].档案与建设,2012(4).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篇4

为了明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管理水平,企业应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就环境保护工作事项给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下面是某公司制定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供读者参考。

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第1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

为了保护公司生活和生产环境,防治污染,保证员工身体健康,确保全面完成污染减排指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逐步实现清洁生产,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各排污车间和环保设施所在部门,其中包括环境监测(在线监测)管理部门。

第3条 公司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

依靠科技进步,防止环境污染,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第4条 责任划分

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由公司安全部环保办公室负责,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积极配合安全部进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第2章 环境保护管理要求

第5条 公司各部门要重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安全部环保办公室负责编制环保培训教材,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第6条 公司要有计划的培养和引进环保专业人才。各部门在进行员工培训教育时,应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不断提高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专业技术水平。

第7条 环保人员要对公司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统计调查,并汇总上报公司领导。第8条 公司任何员工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毁坏花草和树木的行为向公司领导或有关部门举报。

第9条 公司各生产工序应积极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努力实现废物综合利用。

第10条 公司每年投入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污染治理及防治,新技术研发应用,以持续改善公司生产厂区的环境状况。

第11条 生产车间必须保证环保设施随生产同步运行。需要对环保设施或设备进行检修时,须向设备部、安全部环保办公室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实施。环保设施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

第12条 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同时加强节水管理,避免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第13条 积极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禁止乱排、乱堆现象,杜绝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第14条 公司生产厂区及厂界绿化应以净化和绿化为主,兼顾美化,尽量采用对空气有净化作用的树种,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种植方式,扩大绿化面积。

第15条 公司每年邀请环保局监测部门来公司进行监测, 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督管理。第16条 环保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对环保设施运转使用情况及污染现象进行检查、指导,并对员工提出的环境问题予以答复, 对于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限期整改。

第3章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

第17条 对于新、扩、改建项目,在建设之前,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提出防治措施。环保办公室在工程筹建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筹建部门在对项目进行论证时必须考虑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防治措施,采用评价中提出的或其他更好的治理工艺。

第18条 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即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其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工程设计阶段,建设项目的工艺设计应该积极采用不产生或少产生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把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

2.建设项目的环境治理工艺设施尽可能采用国家推荐的技术工艺,禁止采用落后的或已淘汰的技术设备。

3.在工程施工阶段,筹建部安排专人负责,落实施工计划与进度,保证工程质量。

安保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项目“三同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4.工程竣工后,由筹建部申请,经环保办公室、设备部、筹建部、生产部等部门对设施进行验收后,方可进行试生产或试运转。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第19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治理资金占项目总投资额的比例应不低于国家规定。第20条 未经安保办公室、设备部等有关部门的同意,各部门对现有环保设施不得私自拆除、改动和改造。

第21条 对于投入使用的环保设施应按照设计使用说明书定期进行维护,以保证其运行效果。第22条 对于可能产生较大污染的部位、工艺,要查找产生污染的原因,改进工艺操作,加强人员操作,尽量避免污染。

第23条 公司各部门必须将新、扩、改建项目的相关资料(包括技术协议等)上报安保办公室备案一份。

第4章 大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第24条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1.污染物排放需根据政府规定的排污量进行管理。

2.向大气排放污染物时,安保人员应当按规定统计公司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有较大改变时,应当及时更新。

3.对于新、扩、改建工程的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必须依照环保“三同时” 及本办法第3章相关条款执行。

4.公司相关部门必须保证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第25条 废气、烟粉尘污染防治措施

1.各车间必须在生产工艺中易产生废气的场所采取相应的措施收集和处理,在国家规定的环保要求内,做到有组织地排放。

2.禁止在公司厂区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枯草、落叶、垃圾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各部门有责任教育其员工遵守上述规定。

3.对于露天堆放的粉料,相关单位要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在粉料运输过程中要采取加盖篷布等措施,以防止撒漏。

4.进行道路保洁清扫时应当防止扬尘污染,并须及时将清扫后的粉尘及垃圾及时运走。

第5章 水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第26条 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

1.合理安排生产,对产生废水污染的工艺、设备逐步进行调整和技术改造。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2.排放污水时,安保人员应当按规定统计公司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技术资料。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有较大改变时,应当及时更新。

3.新、扩、改建工程的水污染防治项目必须依照环保“三同时”及本办法第3章相关条款执行。

4.必须保证废水处理、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行。5.溢流废水污染物的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第27条 水污染防治措施

1.出现水污染事故后,安保人员应立即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 减轻或消除污染,并向公司领导报告,再由公司办公室向政府部门报告。

2.严禁向公司排水系统偷排废水、废渣、废油、废酸、废碱或有毒液体。3.严禁向公司排水系统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各种垃圾及其他废弃物。

第6章 固体废物防治管理规定

第28条 固体废物的类型

1.建设、生产固体废物:指在建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2.生活垃圾: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第29条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1.产生固体废物时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2.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时, 必须采取措施, 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3.应当根据公司的经济、技术条件对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积极回收利用。

4.需在指定地点倾倒垃圾, 实施垃圾分类, 及时清理, 禁止随意扔撒或堆放各种垃圾。

第7章 附则

环境保护管理与措施 篇5

第一节 环境保护体系

1.环保施工目标

我公司本着绿色施工的指导思想,非常重视现场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尽可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严格按照ISO14000标准,采取有效环境保护与控制扬尘污染措施,保证绿色施工。1.1总体方针

根据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本企业《环境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把“预防、控制、监督和监测”这一环境管理基本思想贯穿于整个施工生产过程中,以“预防”为核心,以“控制”为手段,通过“监督”和“监测”不断发现问题,约束自身行为,调节自身活动,为实施环境持续改善,营造“绿色工地”取得依据。1.2绿色施工的思路

识别环境因素 → 确定绿色施工目标、指标 → 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建立绿色施工组织机构→ 培训、提高意识和能力→ 环保运行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监督与监测→持续改进 1.3绿色施工目标

(1)施工现场场界噪声

结构施工,昼间<70dB,夜间<55dB。装修施工,昼间<65dB,夜间<55dB。(2)扬尘控制 现场目视无扬尘。

现场主要运输道路硬化率达到100%。(3)污水排放

生活污水中的COD达标(COD=300mg/L)。(4)废弃物管理

分类管理,合理处置各类废弃物,有毒有害物回收率100%。(5)室内环境控制

从结构施工阶段开始到装饰装修工程,严格控制各项原材料中有害

物质、放射性物质的含量。

(6)其他

施工现场夜间照明不影响周围社区,不产生光污染。采取措施节约水电能源,节约纸张等资源。2.环保因素的识别、分析及管理

在工程施工期间有效控制现场的扬尘、噪音等污染,防止污染周围水体和周边等是本工程环境控制的要点。

针对本工程特点,开工初就首先识别施工生产中将要出现的各种环境因素(主要是水、气、声、渣)及其会造成的影响,对挥发性气味的材料,要采用隔离封闭等措施进行控制。针对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环境保护目标、指标,编制环境管理方案。项目经理部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设立“绿色工地”监督员,在运行控制中加强培训教育,增强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能力,相关职能部门定期检查、监督和指导,保证绿色施工方案的贯彻落实并持续改进。3.环保施工管理体系 3.1组织管理体系

根据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本企业规定,建立项目绿色施工体系,明确体系中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并保持一套工作程序、制度。

项目经理是项目绿色施工体系的总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对绿色施工要素、绿色施工方案负责。项目副经理对施工现场绿色施工措施具体实施负责。项目综合办公室为施工现场绿色施工体系运行的主管部门。项目各职能部门和各专业分包单位是绿色施工措施的执行者,负责各施工区域内绿色施工措施的落实和具体管理工作。

成立场容清洁队,负责场内外的清理、保洁、洒水降尘等工作。3.2绿色施工体系的运行

我公司绿色施工体系运行模式将企业的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规划(PLAN)、实施(DO)、检验(CHECK)、改进(ACTION)。

“绿色施工体系的PDCA循环模式图”体系运行模式详见附图表

13-1-1《绿色施工体系的PDCA循环模式图》 3.3 绿色管理措施

3.3.1绿色施工阶段策划及培训

(1)工程进场阶段策划

充分利用现场土地、现有临建设施,合理增加临建用房,按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GB/T28001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布置施工作业区的配套设施、设备。对照环境因素制定具体措施。

(2)结构阶段施工策划

1)钢筋采用现场加工,钢筋接头采用机械连接,减少接头浪费量。用塑料垫块或高强混凝土垫块替代短钢筋控制保护层厚度,避免污蚀混凝土表面。

2)模板工程配制不同材料的面板体系和支撑体系。保证模板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省材料,减少建筑垃圾产生的同时,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和施工安全。

3)混凝土工程采用预拌混凝土。

4)钢结构吊装设备采用国内先进的低噪音吊装设备。

5)各工艺流程要控制洁净水用量,降低水电消耗,利用再生资源,控制强噪音,减少扬尘,避免光污染对周围的影响。

6)充分利用地下降水水源,用于工程结构混凝土养护、现场清洁等水的使用,减少对市政净水的需求。

(3)装修阶段施工策划

装修材料一律采用绿色环保建材,材料必须经过国内环保机构认证。(4)绿色施工培训

项目编制绿色施工作业指导书、环保教育计划,并进行培训,企业总部定期检查、考核培训效果,建立奖罚制,责任到人。3.3.2绿色施工措施

本工程节水、节电、节耗、节材及绿色建材施工措施。节能:

(1)节水

1)项目现场安装水表。现场使用的所有水阀门均为节水型。2)对现场人员进行节水教育。办公区、施工区均明确一名责任人员,检查水泄漏等,杜绝长流水现象。

3)施工养护用水及现场道路喷洒等用水,喷洒者应注意节约用水。冬期施工,做好水管道及管件的保温工作,防止冻坏泄漏。

(2)节电

1)现场安装总电表,施工区及生活区安装分电表,专人定期抄表。2)对现场人员进行节电教育。在保证正常施工及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夜间不必要的照明。办公区使用节能型照明器具,下班前,做到人走灯灭。

3)夏季(冬季)控制使用空调,在无人办公或气候适宜的的情况下,不开空调。现场照明禁止使用碘钨灯,生活区严禁使用电炉。

4)施工机械操作人员,控制机械操作,减少设备的空转。(3)节耗

确保设备满负荷运转,减少无用功,禁止不合格临时设施用电,以免造成损失。

节材

(1)临时设施充分利用旧料和现场拆迁回收材料,使用装配方便、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尽量采用工业化的成品,减少现场作业与废料。

(2)充分利用废弃物,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绿色建材使用:

(1)按照国家、行业或地方部门的要求,选择经国家认可的,有绿色环保标志的建材。

(2)所有施工用辅助材料均采用对人体无害的绿色材料,要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室内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混凝土外加剂要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规程》(DBJ01-61-2002)、《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2001)、且每立方混凝土由外加剂带入的碱含量≤1kg,不符合规定的材料不允许进场。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1.环保施工管理制度

(1)由项目副经理负责,对施工现场按照各劳务队伍、分包单位的作业范围划分环保责任区,并和各区域负责单位签订绿色施工包保责任书,明确职责和违约责任。

(2)按照责任书的范围,项目综合办公室负责对各施工区域进行定期(每周)的绿色施工检查,发现不符合的地方,提出整改意见,并填写“隐患通知单”下发;发现严重不符合的情况,立即汇报给项目经理部,会同技术人员提出整改方案下发。

(3)各劳务队伍抽调一定数量的专职绿色施工人员,组成工地的专职绿色施工队伍,负责对现场进行日常的清洁、整理,以及检查、纠正等。

(4)每周召开一次“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和绿色施工工作例会”,项目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劳务队伍、分包单位负责人参加,总结环保管理情况,对于管理部门提出的“隐患通知单”、“整改方案”,定时、定人的落实完成,由项目进行监督。2.环保施工措施

2.1施工生产废水控制措施

(1)本工程用地周围无污水排放管线,因此在工地出入口处、场内固定厕所附近设立沉淀池,由专人负责联系环卫公司定期清掏淤积物、抽排污水。

(2)工地生产废水和雨水分开排放,单独设立场内管网;生产污水排入生产污水沉淀池;雨水排放沟沿现场周圈围墙布置,可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场内绿化及洒水降尘。

(3)运输车辆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入沉淀池内,经二次沉淀后,方可由环保部门抽排到场外处理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4)乙炔发生罐污水排放控制。施工现场由于气焊使用乙炔发生罐产生的污水严禁随地倾倒,要求专用容器集中存放,倒入沉淀池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5)油漆油料库的防漏控制。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油料库,油库内严禁放置其它物资,库房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储存、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体。

(6)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7)安全环保部门组织专人定期检查场内排水管线、沟槽的畅通情况,每半月定期清理淤积物,保证排放畅通。2.2降低烟雾污染的控制措施

(1)现场禁止燃煤及木柴或其他材料,严格消防管理,将烟尘控制到最小限度。

(2)施工现场禁止吸烟。

(3)场内垃圾集中处理,严禁焚烧。(4)茶炉采用电热开水器。

(5)施工现场不得熔融防水卷材、油漆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2.3现场噪声污染控制措施

(1)工程外立面采用密目安全网实行全封闭,减少噪音扩散,并在现场东面、北面搭设一排隔音防护网。

(2)现场木工房使用之前完成封闭,封闭率达到100%。(3)现场备用发电机房采用隔音布吸收噪音。

(4)结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音环保混凝土振动棒和有消声降噪的施工机械;各类管道安装临时固定要牢靠。强噪声施工机具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如添加抑制器。

(5)现场搬运材料、模板、脚手架的拆除等,针对材质采取措施,轻拿轻放。

(6)在作业楼层加强控制,避免材料、设备安装时出现敲打、碰撞噪音;模板、脚手架支设、拆除、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各方向有人控制。

(7)电锯切割速度不要过快,锯片及时刷油;电钻、水钻开洞时钻头要保证用油和用水,降低摩擦噪音。

(8)塔吊指挥使用对讲机,减少指挥哨音。(9)施工车辆进入现场禁止鸣笛。

(10)尽可能改善机械维修保养工作以降低噪声,以噪声小的机械

取代噪声大的机械。

(11)购置噪音监测仪,专人定期监测,发现超标立即整改。2.4现场光污染控制措施

(1)探照灯尽量选择既满足照明要求又不刺眼的新型灯具或采取措施,使夜间照明只照射施工区域而不影响周围。

(2)对于夜晚的照明灯产生的光污染,在布置镝灯时考虑灯光的照射方向,避免直射周边。2.5节能减排措施

(1)制定水、电、办公用品(纸张)的节约措施,通过减少浪费,节约能源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加强建筑废料、渣土的综合利用,对施工中产生的旧沥青混合料,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热再生利用,不得随意废弃,在综合利用过程中还应采取防止二次污染措施。

(3)现场所有临建房间采用节能灯。

(4)钢筋加工产生的钢筋皮、钢筋屑及时清理。

(5)建筑物外围立面采用密目安全网,降低楼层内风的流速,阻挡灰尘进入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

(6)木模通过电锯加工的木屑、锯沫必须当天进行清理,以免锯沫刮入空气中。

(7)现场办公区和各楼层均设置垃圾桶,严禁乱仍垃圾。(8)安排专人,每天打扫现场产生垃圾,清扫时先撒水湿润。2.6不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措施

(1)工地大门入口处设置洗车槽、沉淀池,洗车用水经沉淀后用于现场施工道路的清洗、安全网清洗等。

(2)经周转使用后,部分模板会发生破损,该部分模板不得使用在主体工程施工中,可用做楼梯护脚、柱角保护等。

(3)根据钢筋短料、废料的长度,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可做为措施钢筋用于工程中。

(4)办公纸张采用双面打印。

2.7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1)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多余的混凝土不得在施工现场或周边随意排放,需与搅拌站联系,使用至其他工程或进行溶解处理。

(2)在施工现场设置钢筋废料池,废弃钢筋统一堆码存放,定期拖运至回收站。

(3)保温工程施工时的破碎聚苯板派专人进行清捡,集中堆码后及时清运至回收站。

(4)其他固体废弃物均统一堆放至指定场地,项目定期清运至场外。2.8人群健康保护和卫生防疫措施

(1)合理地供给作业人员饮料(如凉开水、淡盐开水和凉茶等)。(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作业人员有8个小时的足够睡眠时间。(3)员工食堂要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品分开,严禁食用霉烂变质食物,预防食物性中毒。

(4)居住环境要保持整洁卫生,消灭蚊蝇减少疾病传播途径。(5)施工现场配备急救箱和简单的设备及设施。(6)制定防暑、卫生防疫急救预案。

(7)加强安全培训工作,使之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常用药、设备设施的使用方法)和自救及救助的一些知识。2.9防止误用有害材料的保证措施

(1)项目部根据施工工艺,列出各阶段所用建筑材料品种表格,针对各种材料逐一进行安全性能考察,避免误用有害材料。

(2)对所有进场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程序。

(3)对所有材料供应商进行严格考察、考核,从源头保障进场材料质量。

2.10道路污染防治措施

(1)在工地大门入口处设置洗车槽,对进出车辆进行认真清洗,避免车辆对工程周边道路造成污染。

(2)土方外运车辆、砂石料运输车辆等按要求进行覆盖,避免车内装载的渣土、施工材料外泄,对道路造成污染。

(3)设定专职清理人员,每天对施工道路进行清扫、浇水冲洗。

2.11扬尘和废气污染控制措施

(1)建立岗位责任制,对扬尘的预防和控制做到责任到人。设专人负责工地的扬尘治理工作,成立文明施工保洁队,配备洒水设备,作好压尘、降尘工作。

(2)设立扬尘污染控制专项资金,并确保此项资金专款专用,用于防扬尘污染的设备、材料的购买、租赁。

(3)运输道路及材料堆场进行硬化处理,并每天派人打扫、洒水以保持清洁。非硬化区域采用花草绿化,尽可能减少地面裸露。

(4)使用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杜绝现场搅拌产生扬尘的问题。(5)混凝土罐车每次出现场前清洗下料斗,垃圾运输车出场前一律用毡布覆盖。

(6)现场道路出入口设清洗槽,车辆离开现场前对轮胎和槽帮进行清洗,不得带泥上路。运输车辆不得超载,应留有余量,用彩条布覆盖严密,严防遗洒,一旦发现遗洒,及时组织人力清扫。严禁凌空抛洒垃圾、渣土等。

(7)土方回填阶段是控制扬尘污染的关键时期,风力超过四级时,应停止土方回填,并将现场堆土用彩条布进行覆盖,减少现场扬尘。

(8)水泥、石灰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安排在库房内存放,部分需露天存放时要进行严密遮盖,运输和卸运时防止遗洒飞扬,以减少扬尘。

(9)在现场设立固定的封闭式分类垃圾池,并在各楼层设立垃圾箱,所有垃圾当天清除出现场,并按政府规定运送到指定的垃圾消纳场。在与指定分包商和其他承包商签订的合同中要求其将生产垃圾堆放到总包设立的垃圾存放点,由总包方集中进行清运和消纳。

(10)现场禁止燃煤及木柴或其他材料,严格消防管理,将烟尘控制到最小限度。

(11)工程竣工后及时拆迁现场临建,产生的垃圾、渣土确保当天清运出现场,并在拆迁过程中采用洒水、临时覆盖等有效措施防止扬尘。

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篇6

文件编制:环保科

态:

准:

第一章 环境保护检查制度„„„„„„„„„„1 第二章 环境保护培训教育制度„„„„„„„„3 第三章 环保设施、设备管理制度„„„„„„„4 第四章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9 第五章 环境保护与事故隐患整改制度„„„„„10 第六章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11 第七章 环境保护奖惩制度„„„„„„„„„„12 第八章 污染源监控制度„„„„„„„„„„„13 第九章 环境保护例会制度„„„„„„„„„„13 第十章 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14 第十一章 交接班制度„„„„„„„„„„„„„18 第十二章 “三废”排放管理制度„„„„„„„„19 第十三章 废旧物品处理管理制度„„„„„„„„20 第一章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为保护环境,杜绝各类环保事故的发生,经公司研究决定,制定如下环境保护目标,望各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执行:

一、杜绝各类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二、杜绝采购不符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设施设备,采购劳动保护用品、设备设施时要索取相关证明与使用说明,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或安装、调试、运行。

三、新建、改扩建项目时,环境保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四、新建、改扩建项目时,应首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条件不符合禁止建设和施工。

五、新建、改扩建项目试生产运行正常后3个月内向有关部门提出验收申请,验收不合格禁止继续生产。

六、废水、废气排放浓度符合相关国家或地方标准,固废全部综合利用。第一章 环境保护检查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化工企业必须贯彻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管促治”的方针,坚决做到保护环境与生产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化工企业在日常生产指挥中,必须实行生产、环保一起抓,各位领导要在布置、检查、调度、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布置、检查、调度、总结评比环保工作。发生污染事故时,生产部门应负责处理。

三、环境保护检查是搞好文明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检查可以发现隐患,监督各项环境保护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要坚持领导与职工相结合,普通检查与专业检查相结合,检查与整改相结合的原则,并逐步制度化、常规化。

四、开展环境保护检查,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有具体计划,建立由有关人员参加的环境保护检查组织。

五、环境保护检查的内容包括环境保护管理和现场环境两部分。环境保护管理内容主要查:环境保护生产责任制、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和环境保护生产双基工作开展情况;

现场环境保护内容主要查:工艺、设备、储运、环境卫生等方面。

六、每年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四大法定节日,公司组织环境保护及现场卫生大检查,督促作业区认真做好节日期间的环境保护及现场的卫生管理工作。

七、环境保护管理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日常、定期环境保护卫生检查,对查出的重大隐患,应通知有关人员进行整改或先采取临时、可靠的防范措施并限期落实整改措施,同时报告分管领导;每月要组织不少于两次的环保检查。

八、作业区班组每周进行一次环卫检查,根据“三定四不推”(即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 个人不推班组、班组不推作业区、作业区不推分厂、分厂不推公司)的原则,及时解决。发现自已解决不了的环保隐患,应及时上报单位领导。

九、岗位操作人员对所用的环境保护装置都要进行逐项检查,并作好交接班记录;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班组长采取措施,在紧急情况下有权停止操作。

十、班组长是当班环保工作第一责任人,当班必须认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或处理,发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人和事,应立即制止并作好记录。

十一、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检查,都应该认真填写环境保护检查台 5 帐。按要求形成环境保护检查总结。

十二、厂容、厂貌要整齐、清洁、卫生,消除脏、乱、差,并予以保持。地面无堆积物、垃圾、卫生无死角、生产场所做到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第二章 环境保护培训教育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的环境保护管理,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明确环保责任,确保环保培训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提高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依据《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的环境保护培训、环境保护宣传和环保活动等工作。

2)本制度适用于新入厂员工、实习人员、外来参观人员、外来施工人员、在职工作人员的环保教育。

3、职责

1)本制度有公司环保科制定。

2)环保科对系统的环境保护教育培训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3)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据本规定实施监督管理和落实。

4、工作程序

一、环境保护教育必须专人负责,责任到人。

二、教育内容: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法纪教育、劳动纪律,典型事故经验教育等。

三、教育对象:公司所有从业人员及其他外来人员。

四、教育形式:三级教育、经常性教育。

1、厂级教育由厂办、总工室、环保部门对新入厂的职工在分配到具体单位前进行初步环境保护教育。

2、分厂对新职工或换岗职工在分配岗位前由分厂负责进行环保教育。

3、岗位教育是由工段长、班组长对新职工或换岗职工进行上岗前环境保护教育。

4、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5、经常性教育:经常性教育要在生产全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不断,班前布置教育,班中检查,班后总结教育。设备大修停车前、检修前、开车前应由分厂进行专门环境保护教育,确保环保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的落实。

五、各单位要把环境保护教育作为全员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利用宣传挂图、电视、环保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环保政策,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体职工对保护环境重要意义的认识。第三章 环保设施、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节 环保设施管理制度

环保设施包括公司范围内的维护系统正常按照指标生产的设备及相关设备(如消声器、尾吸泵、气浓分析仪器等)各种污染源标识牌等以及生产区域内取样平台、采样口、护罩。为维护好环保设施,使其能充分发挥作用,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一、环保设施是专用设施,任何人不得变更其使用性质,更不能将其挪作它用。

二、环保标识、警示标志具有强制性,作业生产中必须认真遵守。

三、检修中环保设施有变更的检修完毕后要及时恢复完整。

四、环保设施由专人定期维护、保养,并有维护保养记录,确保环保设施完好。

五、技术项目要认真执行“三同时”原则,确保环保设施同技改项目一并投入使用。

第二节 环保设备管理制度

一、环保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润滑是环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为减缓设备磨损,提高设备效率,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正常 10 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1、润滑五定:

定人——每台设备的润滑部位应有固定的加油负责人。

定点——按每台设备的润滑图表在规定润滑部位注油,自动注油的润滑点要按巡回检查制度检查。

定质——按规定品种牌号经检查合格有效的润滑剂注油,要做到:油品分别存放,严禁混杂;注油工具清洁;油品合格;设备润滑装置无脏物并三次过滤。

定量——按规定(设备说明书和维护规程)油量注油。

定时——按规定时间及间隔加油、添油、换油。

2、三级过滤

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防止杂质进入润滑部位损坏设备,在油品转移直至加入设备中必须进行严格过滤,即油筒到油箱,油箱到油壶,油壶到设备三级必须进行过滤。

3、经常检查润滑部分的温度情况,轴承温升应到指标内。

4、设备润滑装置、润滑工艺条件及选用润滑油及脂必须符合规定,不得滥用、混用,如需换油必须清洗后方可加入。

5、油库应干燥清洁,通风良好,有完善消防设备并应标“严禁烟火” 11 警示牌。

二、设备管路密封管理制度

1、密封分类和统计范围

(1)动密封:各种机电设备的连续运动(旋转和往复)的两个偶合件间的密封属于动密封。

(2)静密封:设备及其附件、附属管线,在运动中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偶合体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

2、泄漏率计算公式

静(动)密封点泄漏率(%)=(动)静密封点的泄漏点数/静(动)密封点总数乘以100%

3、静密封检验标准

(1)设备酸管线的结合部用肉眼观察不结焦、不冒烟、无漏痕、无渗迹、无污垢。

(2)仪表电器、变压器电缆头无渗漏。

4、动密封检验标准

(1)各类往复压缩机、曲轴箱允许微渗油。

(2)各种油位器允许有微漏现象,但要经常擦净。

5、水泵填料允许范围,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不多于40滴。

6、输送介质的泵填料,一般不允许泄漏,最多每分钟15滴。

7、使用机械密封的各种泵初期不允许泄漏,末期不允许每分钟超过5滴。

8、各单位要定期检查所管辖的静、动密封点,建档建卡做到帐实相符,管理要求落实到实处,要做到天天查,班班查,做到小漏不过班,大漏不过天。

9、无泄漏工厂标准:动密封点泄漏率小于等于2%; 静密封点泄漏率小于等于0.5%,并做到经常保持.三、环保设备完好制度

1、零部件完整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2、仪器仪表、信号联锁和各种安全装置,自动调整装置齐全完善,灵敏准确。

3、基础机座稳固可靠,地脚螺栓和各部分的连接螺栓连接坚固、齐整,符合要求。

4、管线、阀门、支架等安装合理、牢固、完整,标志分明符合要求。

5、设备运转正常,性能良好达到名牌标识和查定能力。

6、设备润滑良好,润滑系统畅通,油质符合要求,认真做到“五定”、“三级过滤”。

7、防腐保温、防冻设施完整符合要求。

8、无振动、松动、杂音等不正常现象。

9、设备档案、检修及验收记录齐全。

10、操作规程、检修规程、维护保养规程齐全。

11、设备及环境整齐、清洁、无跑、冒、滴、漏。

四、环保、设备技术档案制度

1、设备技术档案是设备进厂到报废为止各种事件的真实记录; 要求准确齐全、及时。

2、单机设备档案内容主要为:

(1)目录

(2)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压力容器质量书、进厂开箱验收单、设备安装调试记录。

(3)设备履历卡片。

(4)设备结构图、备件图纸。

(5)设备运行记录。

(6)设备润滑卡和润滑记录。

(7)设备历年缺陷、事故情况记录。

14(8)本机电器线路图及基础图。

3、除单机电器设备档案外,还应每年整理核实一次公司平面图,公用工程(供用汽管路图、排水管网图、供电及电讯线路图等)情况。

第四章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依据《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办法》为了加强公司内职业卫生的管理,使广大职工能得到职业卫生健康咨询,制定本制度。

1、分公司要对职工加强职业卫生教育,使职工对职业卫生工作有充分认识。

2、公司职业卫生专职部门设在卫生室,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职业卫生管理。

3、职业卫生管理以“预防为主,加强教育”为方针。

4、定期对职工进行体检,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预防。

5、分公司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管理和工作环境控制,使职工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防护,提高职工身体素质。

6、对职工身体有害的作业、厂房、岗位实行隔离措施,对有毒原料、加工材料进行有效的消毒和防护。

7、公司对散发有毒气体的工艺设备,做好计划检修,加强巡检,专人负责,杜绝跑、冒、滴、漏切实减少对职工的危害。

第五章 环境保护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一、对于环保检查出的问题以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的形式下发分厂,限期整改。

二、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一式两份,由签发、签收人签字后第二联交整改分厂。

三、分厂必须认真按整改单项目、内容、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措施、落实情况以书面材料反馈至环保科,如无法按期整改完毕须说明情况,具体整改日期并报环保科。

四、对事故隐患整改不重视,整改不到位的分厂,将严厉追查当事人的责任。

第六章 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为了严格事故管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发生液氨及硫酸泄漏等环境污染事故后,事故当事人或事故现场人员,除火速抢救外还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负责人接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公司主要负责人或环保科,以便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

二、发生事故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在排除污染的同时,一定要避免二次污染事故的发生,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伤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三、发生事故后,由环保监督管理部门,会同保卫、工会、安全等部门牵头调查。

四、事故调查工作,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五、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 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

第七章 环境保护奖惩制度

为了杜绝各类污染事故的发生,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起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制定环保奖励制度。

1、发生污染事故后,企业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要本着“四不放过”的原则,找出原因,查明责任,制定防范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2、对一切违犯环保制度、不遵守纪律、不负责造成重大事故者,必须追究责任。

3、对事故责任人的处分,可根据事故的大小,损失多少,对责任人及负责人给予警告、记过、罚款、降职、降薪、撤职、留厂察看、开除等处分。

4、对于玩忽职守,粗心大意造成环保事故的,要加重处罚,决不姑息。

5、对于防止和事故处理过程中,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司领导提出,对其进行必要的奖励。

6、各部门必须定期对化验设施、报警器材等,按规定时间由相关单位校验。

7、公司根据对环保设施、设备按规定时间进行维修保养情况的检查,进行扣罚。

第八章 污染源监控制度

为加强污染源监测管理,依据《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一、污染源是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区域内可能发生重大环境污染的设备或场所,是企业环境保护重点监控管理部位。

二、污染源安装国家规定的污染源标志,按照污染源的特性。详细列出潜在因素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三、污染源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环保培训,熟悉岗位的污染源性质、操作规程。

四、污染源在各类环保检查活动中,应列入重点检查目标,层层把关,做到共同管理控制。

五、对确定的污染源做到登记建档,全面掌握污染源的状况。

第九章 环境保护例会制度

一、环保领导小组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听取环保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厂、工段和系统的管理工作的汇报,总结前段工作,部署近期环保管理工作。

二、遇特殊情况时,可随时召开会议,研究决策紧急的重大环保问题。

三、会议要求实事求是,认真排查本企业事故隐患,研究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和防范措施。

四、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按时参加会议,不得缺席、迟到、早退、有事请假。

五、会议要做到:结合实际,内容要充实,记录要齐全,落实要到位。第十章 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依据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制度

第一节 危化品储存管理制度

一、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场地内,由专人负责管理; 如构成重大污染源,应及时报环保管理部门备案。

二、危险化学品专用场地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环保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储存设备和环保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三、储存方式应根据危化品品种特性,实施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

四、储存危化品的建筑物,区域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五、危化品露天堆放,应符合环保的相关法规的要求。

第二节 危化品养护管理制度

一、危化品入库时,应严格检验物品质量、数量、包装情况,有无泄漏。

二、危化品入库后,应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在储存期内定期检查,发现其品质变化,包装破损、渗漏,稳定剂短缺等,应及时处理。

三、库房温度、湿度应严格控制、经常检查,发现变化及时调节器整。

第三节 危化品出入库管理制度

一、单位应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危化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

二、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前均按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验收内容包括:商品数量、包装、标志等,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出库,当商品性质未弄清前不准入库。

三、进入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的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机动车装卸货物后,不准在库区、库房、货场内停放修理。

四、各类危险化学品分装、改装和开箱检查等应在库房外进行。

五、不得在同一个仓库内搬、倒互为禁忌的物料。

六、在对危险化学品进行操作时,应针对危化品的性质,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七、装卸、搬运危险品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斜和滚动。

八、装卸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的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并制定相应的防止泄漏的措施。

第四节 危化品运输管理制度

一、拖运危化品时,应对承运方的运输资质进行审查; 向承运人说明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等情况,以便承运人在运输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保证危险货物的安全运输及环境污染。

二、运输危化品单位的车辆应专车专用,并有明显标志,要符合交通管理部门对车辆和设备的规定。

三、运输、装卸危险化学品,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按照危化品的危险特性,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四、用于化学品运输工具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依照《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由专业厂家定点生产,并经检测、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五、装运危险货物的罐应适合所装货物的性能,具有足够的强度,并应根据不同货物的需要配备泄压阀、遮阳物、压力表、导除静电等相应安全装置; 罐外部的附件应有可靠的防护措施,必须保证所装货物不发生“跑、冒、滴、漏”,并在阀门口装置积漏器。

六、通过公路运输危化品,必须配备押运人员。

七、危化品在运输中包装应牢固,运输车辆应有防火安全措施。

八、禁止无关人员搭乘运输危化品的运输工具。

第五节 废弃危化品管理制度

一、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禁止在危险品储存区域堆积可燃废弃物品;泄漏或渗漏危险品的包装容器应迅速移至安全区域。

三、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储存、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四、销毁、处理有燃烧、爆炸、中毒和其他危险的废弃化学物品,应当采取安全环保措施,并征得所在地公安、安全和环保部门的同意。

五、因事故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危险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时候,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六、企业在转产、停产或解散的,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或者储存设备、库存产品及生产原料,不得留有安全隐患,并将处置方案交安全监督部门备案。

第十一章 交接班制度

一、接班者提前十五分钟到岗,与交班者一道进行岗位详细检查,检查时必须认真细致,否则按迟到或者失职处理。

二、交接班必须一项一项地仔细交接,交接内容如下:

1、生产操作情况;

2、工艺指标波动情况;

3、设备运转状况;

4、电器、仪表运转状况;

5、当班发生问题和处理情况;

6、存在问题和注意事项;

7、上级指标和下班需要继续进行的工作;

8、安全、卫生情况;

9、原始记录、公用工具情况。

三、接班者发现交班者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接班者可以不接班,有权要求交班者将不正常现象调至正常接班,其耽误开车时间或影响产量,按车间制订的班组考核规定处理。

1、主要工艺指标不在范围之内不接班;

2、出现设备、工艺等事故应该处理好,未处理的不接班;

3、电器仪表、设备、管道运行不正常不接班;

4、公用工具、用具及其它材料不齐全或损坏不接班;

5、岗位卫生不清洁或没有为下班做好生产准备不接班;

6、原始记录不准、不清、不全不接班。

四、遇到设备故障或其它事故处理或由接班者检查出来的问题,原则上应由交班者处理完再交班,接班者予以协助。

五、接班者不接班而交班者私自下班者,按旷工处理。接班者汇报后须无条件接班,并处理好交班遗留的问题。

六、接班者没有按正点来接班,交班者必须无条件的继续上班,并逐级汇报情况,直到有领导安排才可以下班。

七、交班者必须向接班者交接清楚可能存在的设备、工艺等问题,对事故隐患或已发生的事故不准隐瞒不报。

八、交接完毕,接班者不再提出异议,交接双方签字后,交班者可离开岗位,接班者签字接班后,出现的问题或事故责任应由接班者承担。

第十二章 “三废”排放管理制度

为了保护公司生产环境,依据《化学工业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各单位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防治各种污染。

二、各单位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治理计划,有步骤地付诸实施。

三、现在公司防治“三废”污染,必须首先加强生产技术和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能源,提高原料、燃料利用率,使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废弃物。凡是通过设备大修能够解决的“三废”和粉尘等污染,要在大修时加以消除。

四、各单位对排放的废气、烟尘、粉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使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必须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排放粉尘的设备必须采取密闭、除尘等措施,保证职工身体健康不受危害,防止污染环境。

五、各单位对生产装置排出的废水,必须在搞好清污分流的前提下进行有效处理,并做好水平衡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确保污水实现零排放。

六、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固体废物时,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第十三章 废旧物品处理管理制度

为了保持公司范围内生产、生活环境,对公司生产生活和经营活动产生的废旧物品实施管理,制定本规定

一、生产、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处理

各部门将本部门产生的能够进行回收的部分单独存放,不能回收利用的部分送入公司指定垃圾箱由行政科定期处理。

二、废旧物品的收集与处理

1、普通废旧物品各部门产生的能够回收、利用的废旧物资,按类别分别集中存放; 不能回收利用的部分送入公司指定垃圾箱,由行政科定期处理。

2、有毒有害废弃物品

各部门产生有毒有害废弃物,如废油抹布、废旧灯管、废电池、废触媒等定点存放、登记管理,联系具有资质的部门处理。

论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 篇7

1 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重要性分析

河流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水利工程资源利用现状,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必须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管理的关注。通过对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评测, 掌握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因素。以此为基础, 强化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管理措施及生态系统保护工作, 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功能。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 满足现代环保工作目标、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2 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

2.1 明确环境保护目标, 完善施工环保体系

针对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要求、针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需求,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明确环境保护目标。针对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明确施工环保工作目标。通过施工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减少对施工区域周边植被的影响, 预防水土流失及施工尘、碴、水对环境的影响。以施工环境保护目标为中心, 建立施工环保体系。并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其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关系, 明确各部门环境保护工作内容。通过完善的施工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建立, 规范施工过程中各部门工作中与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开展, 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2.2 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管理的具体措施

2.2.1 水利工程施工中周边居民环境的保护措施

为了减少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企业应在工程中标后详细调研施工区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以此为基础, 编制详细的生活环境保护计划, 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另外,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所产生的噪声不可避免的对周边居民产生了影响。施工企业还应与周边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 加强与周边居民的沟通, 避免噪声污染等造成的矛盾。针对施工过程中交通运输通路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还应规范施工运输车辆的运输时间, 避免运输噪声等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2.2.2 水利工程施工中空气环境保护的管理措施

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粉尘等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企业还应加强空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应用。通过凿裂施工法的应用、钻孔或爆破施工、湿法作业等防尘措施的运用, 降低施工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减少施工过程对空气环境的影响。另外, 施工企业还应对施工现场存放物料进行管理, 针对施工用粉尘材料存放中大风气候造成的空气污染, 强化物料存放过程的遮挡措施应用与管理。通过多种预防措施的运用, 减少和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2.2.3 水利工程施工中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管理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 施工废水、生活废水对该流域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降低水利工程施工过程对流域内水资源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通过针对性分析及措施执行实现环保目标。首先对于施工过程中砂石料处理及混凝土砂浆制作过程中的废水进行处理, 或者采用商业采购的方式减少这一环节的废水处理工作。另外, 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检修、故障处理等工作中, 废旧机油、清洗用柴汽油等应集中收集后进行处理, 严禁随意倾倒, 以此避免废旧机油等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对于施工机械、车辆的清洗, 应集中清洗, 病通过水池沉淀后排放至江河, 减少车辆清洗带来的油污对江河流域生态的影响。对于生活污水, 应设置沉砂池进行净化, 避免磷化物等超标对水环境的影响。通过相应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有效降低水利工程施工活动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 实现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管理目的。

2.2.4 水利工程施工中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措施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 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施工废弃物及生活垃圾两部分组成。针对水利工程施工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施工企业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 进行废弃物的处理与管理。通过集中收集与处理方式, 避免随意倾倒固体废弃物对施工场所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活垃圾也应集中倾倒至指定地点, 减低施工活动对周边植被的影响。如废弃物中含有铅、铬、砷、汞等有害成分, 其实应上报环保部门进行批准后进行处理, 避免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对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探讨

综合水利工程施工中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求,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树立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严格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执行与宣传, 使施工全体人员认识到生态环境及动植物保护的意义。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数目的砍伐, 注重施工过程中对植被及动植物的保护。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区水域捕杀水生动物, 以此保护施工区域动植物生态环境, 实现环境保护目标。

4 结论

在我国现代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上马。针对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及水利工程周边动植物生态环境保护需求,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同时, 以环境保护宣传培训为基础, 帮助施工全体人员树立环保意识, 降低施工过程中个人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施工过程中生活污水、废弃物;施工污染物对施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企业应采取针对性对策进行控制与管理, 实现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目标。

摘要:在我国现代环保工作不断深入的今天, 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是水利水电施工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针对施工过程中水、气、声、固废等因素对工程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 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采取针对性管理方法, 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实现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本文就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管理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志军.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与执行[J].水利水电技术, 2012, 11.

环境保护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浅探 篇8

【关键词】环境;保护;业务;信息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和社会面貌。人口的增加与生存环境的破坏,促使国家开展一系列环境保护业务管理的重点信息化工程和项目。环境保护已经从狭义走向广义并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需建立环境信息标准规范、环境信息运行管理、环境信息安全保障。

一.环境信息化技术架构设计

环境保护是整个社会和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结合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与应用开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的“城考”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的作用是当前环境保护信息建设中所迫切需要实现的功能,环境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国家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的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环保信息网络的建成,实现信息传导与社会覆盖。根据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建设环保信息网络将环境普查。保障环境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实现环境资源检测保护。

(1)国家环境信息化环保措施有效地扩展延伸,总体技术架构建立在“三体系、四平台、五应用”框架基础上。实现对重点监控对象及每个监控环节24小时连续不断地检测与控制,提供统一应用支撑环境。防止严重环保污染事件的发生,实现环境信息系统软硬件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技术服务。实现环境质量数据准确采集和及时传输,使其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国际标准。对环保规划、措施的建议、评论,开展“综合业务平台”建设。对破坏环境行为的监督、举报并加强对环保意识的宣传、强化,为环境保护各大核心业务应用提供基础信息化工作平台。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环境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消除环保隐患。

(2)环保信息网络与政府网络、公安、消防网络连接,为政务管理、业务应用、社会公众服务提供统一的环境信息服务。通过信息共享把政府的环保政策及时发布于社会,支撑平台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集成各类环境信息数据。对于重大环保事件构成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一体化的监督与执法体系,通过信息资源目录提供统一的信息发布和共享交换服务。系统规划按照功能划分,围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形成统一的技术平台。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环境专题图,实现模块化和开放式特征的业务功能软件构成最基础的应用。基于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和监管一体化管理,构建一个功能全面的环保业务管理平台。建设各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自然保护区管理系统,以实现全系统的业务处理和功能控制。

二.环境保护业务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环境保护信息化应用主要涉及网络通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IS)等信息技术领域,构成环保部门主管、环保监测人员对环保监视点的数据监测、管理、控制平台。信息技术作为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环保信息化网络最主要和最基础的部分。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在核与辐射安全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等环境管理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展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全系统的业务处理和功能控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环境信息技术支持与服务,完成环境数据采集、缓存、传输等功能。

(1)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是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由各业务服务器和相应软件系统构成。在掌握及时、充分的环境监测数据的前提下,实现模块化和开放式特征的业务功能软件构成最基础的应用。使各项环境管理和决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提供多媒体业务。环境监测中心类似于电力调度中心,在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可分项、分门类设置多个监测、控制座席台。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覆盖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监测站、城市空气监测站、近岸海域监测分站以及酸雨、沙尘暴监测站,在接入外网的情况下对接入网络的计算机实施物理隔离。实现环境质量数据准确采集和及时传输,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国际标准。

(2)污染防治与监督管理是环境管理的核心业务,通常由环境监测采样传感器与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比对、压缩编码、缓存等),传输接口以及联络电话等模块组成。通过在水、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管理、总量控制等业务管理领域进行信息化建设,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以统一管理的方式监视终端。为污染防治与监督管理提供了重要手段,实现环保信息咨询与合理化建议等社会信息覆盖功能。国家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地调查工作中相继建立了重点湖泊水库调查基础数据库,分布于各个环境监视点。应用数据库技术为各级环境保护业务部门进行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提供了信息管理平台,帮助环保监测人员及时排除环保故障,消除环保隐患。为水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提供支持,成为环境保护业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平台和业务管理门户。

(3)生态保护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解决并适应快速变化的多业务需求。围绕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重点调查等重点工作,系统与系统之间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开展一系列生态保护业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系统间的集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各类生态保护信息和数据进行动态化管理,使技术成果得到充分利用和共享。建立了信息系统及基础数据库建设,使有效的信息资源得到重复利用。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形成整体开发标准和技术规范。为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构建一个功能全面的环保业务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孙运强.基于GPRS的环保网络信息数据传输系统研究[D].中北大学,2015.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与路径研究下一篇:规范执法公正执法